2022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2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2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1

走进西部

单元目标:

1、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立志建设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历史文化,昔日的繁荣辉煌,今日正在开发)。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了解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1、草 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3、了解景、事、情交融的写法。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学习生字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草原的景美。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那么草原是不是就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呢?请听歌曲《天堂》,边听边欣赏画面。

草原真是人间天堂啊,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一次“草原心灵之旅”吧。

2、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词;

2、轮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2、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四、研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2、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自由读文,画出你觉得写出草原美的句子,谈感受。

3、学生自学。

4、交流汇报。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3)指导朗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借助画画的体会或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想象“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的景象。

(2)理解“翠色欲流”。这个翠应该更多一些鲜亮„„绿得丰富、绿得饱满、绿得厚重,这就是翠色欲流,再读这句话,想象是怎样的画面?

(3)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鲜亮,充满生机。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联系前文,体会意境;

(2)指导朗读。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联系生活经验谈)

5、天空赋予草原明亮的色彩,小丘赋予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是赋予草原生命的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这样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置身这里,他不仅发出这样的感慨——“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五、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草原的人情美;

2、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情谊。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风光美”。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

2、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重点理解“洒脱”: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4、能否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出示课件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四、总结写法:了解景、事、情交融的写法。

五、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板书:

练习设计:

一、阅读理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清新()明朗()翠色欲流()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的写法,你能仿写一句吗?

4、这段话中的“绿毯”是指(),“白色的大花”是指(),“中国画”是指()。

5、请写出一首描写草原的诗词:

二、仿照《草原》的写法,向内蒙古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

三、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仿写一句。(1)、我们望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2)、连骏马和大牛都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2*、丝 绸 之 路

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或其他渠道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学习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3、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画出句子。

3、汇报。

4、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5、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

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四、延伸“丝绸之路”,领会现代意义。

1、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伟大的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练习设计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摹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3、白 杨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疆”字的写法,提醒学生不要丢了“土”,并且要与“僵”字区别。“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轮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2、细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只要求学生简单回答。)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描述: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比一比,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a)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b)白杨树很直。

▲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大挺秀)

▲启发学生抓住“不管„„不管„„总是„„”体会白杨坚强不屈的特点。▲指导练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完成小练笔: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3、学生交流讨论。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4)老师小结: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2、布置小练笔: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填空。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几棵小树”指是();“风沙”指的是()。

2、下面哪一组没有错别字,在后面打“√”,在错字下面画“

”,改在括号里。(1)混黄一体

高大挺秀

茫茫戈壁

()(2)风砂雨雪

界限清析

飞快闪过

()(3)抚模孩子

望着窗外

一丝微笑

()(4)陷入沉思

举着雨伞

新疆戈壁

()

3、选词填空。

分辩

分辨

(1)到处浑黄一体,很难()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2)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从不()。

顽强

坚强

(3)遇到困难要(),不要被困难吓倒。

(4)在激烈的比赛中,他()拼搏,终于夺得了冠军。4:1.写近义词 介绍()

抚摸()

分辨()

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 清晰()

动摇()

软弱()

消失()

5、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一句话。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学习重点: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2、指名谈拉萨印象。

3、(课件展示拉萨,师简介拉萨概况)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整体感知: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四、直奔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

1、学生自学勾画。

2、小组讨论交流。

五、想象情境,领悟内涵。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研读“困难1”。(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2)体验困难:(3)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①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引读: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引: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生读)但是,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是不会放弃的,因为他们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生读)

2、研读“困难2”。(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2)体验困难:

①会出现怎样的恶劣天气,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②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

引读: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

啊!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读)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因为他们牢牢记住全国人民的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读)

(3)克服困难: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引读:天气恶劣,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

六、作业:继续搜集修筑青藏铁路的资料。附板书:

作业设计:

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装()裹

严阵()()

不()而()

始()不()

()()车薪

七零()()

废寝()()

()以继()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青藏铁路这条“

”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三、品味探究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 13

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1)从“确实”这个词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两段话主要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的确确不简单;筑路大军找到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是非常困难的。(2)拟人。运用这种写法写出了万年冰山是很难攻克的。(3)写筑路大军历经艰难攻克在冻土里喷射混凝土的难关。

习作·口语交际一

学习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学习难点: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口语交际 学习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方式: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3、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资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资助活动 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4、学生自由交流。

四、课外延伸

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第二、三课时

学习要点:习作

一、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尝试习作,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巡视后也与学生一起写作。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评价方向: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的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

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四、学写信封,鸿雁往来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大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吗?那我们就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五、总结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的: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5、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学习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地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词语盘点、交流平台

一、复习“词语盘点”的词语。

二、交流平台。

㈠ 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1、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

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㈡ 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评。㈢ 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

3、建议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积累本上。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谁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6、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第一单元练习一

教学目标:加强基础知识,巩固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修辞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对词语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积累了不少词语,学了许多内容,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

二、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仿写一句。(1)、我们望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2)、连骏马和大牛都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装()裹

严阵()()

不()而()

始()不()

()()车薪

七零()()废寝()()

()以继()

四、选词填空。

分辩

分辨

(1)到处浑黄一体,很难()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2)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从不()。

顽强

坚强(3)遇到困难要(),不要被困难吓倒。

(4)在激烈的比赛中,他()拼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 介绍()

抚摸()

分辨()

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 清晰()

动摇()

软弱()

消失()

2022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2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东莞)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A.割让香港岛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C.开放通商口岸D.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情况,通过审题可以看出,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中国东南沿海门户被打开,便利了列强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掠夺,故选择C。

例2 (2010·汕头)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率三路大军入疆,击败阿古柏侵略军

B.出使俄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

C.出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主张加强海防,放缓西北塞防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左宗棠的历史功绩,通过分析题目可以看出,B选项说的是曾纪泽通过谈判的方式收回伊犁;C选项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在乾隆皇帝带领下取得的;左宗棠提出海防和塞防同样重要,所以D选项不正确;左宗棠带领三路大军进入新疆,打败阿古柏伪政权,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10年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逝世160周年,他曾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几百万斤鸦片,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他曾在被贬途中写下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位民族英雄是()

A.邓世昌 B.洪秀全 C.左宗棠 D.林则徐

2.晓明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他要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他应该选择()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上海已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它见证了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近代使上海蒙羞开放为通商口岸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晓雯的曾祖父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A.虎门销烟后B.《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5.电影《圆明园》借助西洋牧师朗世宁的视角客观回顾了圆明园的成园过程,再现了统治中国两个多世纪的一个大家族、四个帝王真实的皇家生活,探讨了清王朝的兴衰。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

()

A.瓦德西B.戈登C.华尔D.西摩尔

7.两次鸦片战争都直接冲击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并使之逐渐发生变化。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诗句与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有关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9.光绪皇帝曾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下列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A.《林则徐》 B.《太平天国》 C.《甲午风云》 D.《末代皇帝》

10.梁启超、林缵统等八十余人在《呈文》中指出:“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这段话是对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的形象描述()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阿蛮为了养家糊口,进了日本在苏州开设的工厂做童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寫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4.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15.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中列强曾经攻占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中国近代史上,堂堂的大清帝国是列强眼中的“一只羊羔”,可以任意宰割。曾经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列强有()

A.英法美 B.英美日 C.英日俄 D.法美俄

17.晓强的曾祖父一生坎坷,饱经沧桑,老人生于1848年,卒于1940年,他一生可能经历()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林则徐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7月22日起在虎门镇举行,数十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虎门,交流和展示鸦片战争学术研究的成果。

材料二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写出与材料三有关的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名称与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國《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劫掠某皇家园林时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材料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2)中国面临如此劫难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3)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0.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中华民族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休戚与共;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多风雨,所以我们懂得国必兴旺。”这段话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发展的渴望。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处境。请你依据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图一 闭关锁国下的清王朝图二 鸦片战争

图三 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图四 八国联军在北京挨家抢劫

(1)根据图一分析闭关锁国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战争中签订的《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图三描绘的状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4)读图四,你认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5)从后三幅图中,你认为中国近代的斗争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A 3.A 4.B 5.B 6.C 7.D 8.B 9.C 10.C 11.C 12.D 13.B 14.A 15.D 16.C 17.B

二、18.(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妥协。(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当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独立与完整,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直接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5)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株洲】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属于洋务运动的作用,但结合题干分析,在洋务运动影响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近代工厂,这说明在洋务运动影响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B。

例2 【2010·东莞】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富强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这些努力都未达到目的,于是先进知识分子又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A、B选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C选项是辛亥革命的内容,只有D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1860年,曾国藩就上奏咸丰皇帝说,“……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

2.解放军东海舰队于2010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东海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军队对于自身海上实力的自信,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回顾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你认为应该从哪一事件开始()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

3.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步履蹒跚,充满坎坷。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水师等新式海军

4.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

A.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使中国走向了富强的道路

6.人类思想的每一次解放,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

A.没有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B.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全方位进行变法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

7.北京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一所名牌大学,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8.戊戌变法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死水塘中,激起了轩然大波。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9.“民生”是党和政府历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都把解决好民生问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世纪初,一位伟人将民生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这位伟人是()

A.曾国藩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10.皇帝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是我国封建制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1.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事件,史诗巨片《辛亥革命》于2010年8月在长春电影节举行开机仪式,阵容堪比《建国大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2.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反抗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同封建复古思想做斗争

1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分不开()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民主义 ②民主,科学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1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16.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C.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国家统一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回答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分别指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相同积极作用。

(2)材料二提到“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这些政治力量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18.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兴华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1)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为推动近代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将A、B、C、D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事件填在右面的横线上。

(2)请写出A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主要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什么。你认为他们的措施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中国近代化最终未能真正实现,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C 5.C 6.C 7.B 8.D 9.B 10.C 11.C 12.D 13.D 14.A 15.A 16.D

二、17.(1)经济上的工业化是指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民主化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上的“西化”是指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2)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3)特点:由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感悟: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意思相近即可)

2022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3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语文乐园(一)

课题:  语文乐园(一)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积累表示时顺序的词语。 2、让学生认识、理解、积累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 3、读懂短文意思,了解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感悟读书的妙处,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第  1  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认读,正音。   2、想一想从各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1)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只是表示不同的时间。 (2)横着读每一行词语时,左右两侧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表示同一时间段。 (3)竖着读每一行词语或横着往下连读每一行词语时,会发现表示时间的推移。  3、小组交流。   4、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5、拓展: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读一读,用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自由读句子   2、读通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想一想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3、小组交流 第一个句子去掉”却”字,感觉和原句有什么不同?(表示转折和强调之意) 鼓励学生自己朗读,体会另外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的作用   4、全班交流 (几个表示转折的词语能互相换位置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种形式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并会自己选词造句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教师简单介绍含义   3、练习背诵   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想一想读书有什么”妙”?   2、把稳重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3、鼓励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弄懂词意,如”不得要领” ”对质” ”逸闻轶事” ”故作高论”等 4、引导学生再读,讨论交流: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对题目的理解是怎样的?   5、默读思考: 读书究竟有什么妙处?把印象深刻句子画下来,谢谢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   课题:  口语交际: 有意思的地名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清楚表达,并能说得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收集有意思的地名 教学设计: 一、读题,明确交际内容 1、作为一个武汉人,咱们都很熟悉六渡桥,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讲讲六渡桥的来历。 传说一: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传说二:旧时汉口四面临水,居民常有水灾之度。明崇桢八年(公元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昌在今长堤街一线筑堤防水,取土处凹陷成河,环绕如带。为便交通,多处建桥。但也有人考证其名源于附近原有大度庵,故名六度桥。此桥随河在清末湮没,但其名作为这一带的泛称留传至今。现在,三民路南段的西侧有条长仅54米的小街,原为桥头通道,仍叫六渡桥街。 很多地名都是有来历的,有些地名的由来,非常有意思。咱们今天就来说一说。 2、读题,读书中的故事。 二.读交际要求,掌握交际方法 1、你们知道那些有意思的地名呢?今天我们来分组交流一下 2、交流要求: (1)比一比谁说得生动有趣。 (2)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推选最好得全班交流。 三.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1 参照上述方法,小组内进行交流。 2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鼓励。 3 小组推荐代表向大家交流。 4 全班评议。 个性化备课: 课题:  习作 我喜欢的季节 第  4、5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抓住不同季节的典型景物.    2、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本单元课文中观察和描写的方法,表现季节的特点.    2、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描写的方法把内容写具体,表达自己的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运用本单元课文中观察和描写的方法,表现季节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副生动精彩的画面,那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让我们感到惊奇与敬畏,也激发了大家观察的兴趣,很多同学开始留心生活,开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变幻多姿的四季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春天,万物复苏;夏天,骄阳似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那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在这个季节里,你获得过哪些快乐? 二、描述画面,猜想季节  1、用简短的语言,抓住典型景物,表现季节的特点,但不允许说出季节的名称.  2、指名猜想同学们描述的是哪个季节,要求不仅说出是什么季节.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品位四季,引导口头表达  1、创设情景,学习表达 你们最喜爱的季节是什么?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2、出示范文,引导表达。 要求学生朗读范文,说说文章为什么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组织讨论,相机归纳:抓住春天的特点,抓住典型景物的形态、色彩、变化,从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象到的等不同方面,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得便法手法进行细致地描写,描写有序,语言生动,抒发真情。  3、鼓励学生抓住季节特点,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变换观察角度和表达顺序,重选典型景物以及任务的衣着、开展的活动,改写、补充、续写范文,启发学生多角度构思,多角度描写,防止个避免学生习作千篇 一律的现象。 五、描绘四季,鼓励动笔成文。   第五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三、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季节的特点和对季节的喜爱。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四、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五、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片在表达上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师生共同赏读评议:哪些画面令人难忘?哪些词句印象深刻?  2、选取更多学生的精彩语段组织点评,进一步领悟表达的顺序,描写的方法。 六、精心修改,锤炼习作语言.  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修改习作. 七、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个性化备课: 课后反思:   【习作范文】 我爱最美丽的秋天 把树叶比作信使,使得开头生动有趣。   秋天到了,一阵风吹过,路边的树便落下第一片叶子,仿佛是秋姑娘的信使,它告诉我们:“秋天到了。”   总写秋天到来以后各种各样的变化。     是的,秋姑娘来了,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了。它飞过果园,洒下了累累硕果,它飞过农田,播下了丰收的喜悦,它吹响了收获的号角,给天空擦去了夏日的暑气,带来了点点的白云……   写秋天的颜色――五彩斑斓     秋天是什么颜色的?看,田里的稻子昂起它金灿灿的笑脸。秋风吹来,稻浪滚滚,一层又一层的涌过来。“浪”尖上,闪烁着太阳的光芒,秋天是金色的。哦,错了,秋天应该是红色的。看,枫叶是那么红,那么艳,充满生机,就像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散发出光和热。不,都错了。秋天不是黄色的,也不是红色的,秋天应该是五彩斑斓的。   写秋天的声音――清脆悦耳     秋天是什么声音的?听,那点点的秋雨,落在行人的花伞下,打在明亮的窗户上,淅淅沥沥、滴滴嗒嗒,这就是秋天的声音,豆荚儿“剥啪”的爆裂声,小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孩子们“嘻嘻哈哈”的笑声。秋天的声音是清脆悦耳的也是十分动听的。   写秋天的味道――香喷喷     秋天是什么味道的?嗅一嗅,那簇拥在一起的、一团团桂花,沁人心脾的香味,好像喝了一杯美味的饮料,那香味还留在唇齿之间,永不消褪。不对,不光是桂花的香味,还有那稻子成熟的香味,果园那甜甜的香味。嗨,秋天的味道应该是香喷喷的。   总结全文,表达“我 ”的喜爱之情     我常常漫步在秋雨中,看到了属于秋天的景色,嗅到属于秋天的味道,有这样想着:“秋天的颜色应该是五彩斑斓的,秋天的声音应该是悦耳的,秋天的味道应该是香喷喷的。  

 

2022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4

(二)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细胞 【答案】D 【解析】略

2.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写有字母“d”的玻片,所观察到的物像应是()A.p B.b C.d D.q 【答案】A

【解析】考点: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解答: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都相反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构成是由()A.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B.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D.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 【答案】C

【解析】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据此解答.

解答:解:睡莲属于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基础性的选择题,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把其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A.清水中 B.蒸馏水中 C.糖水中 D.生理盐水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同的。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选A 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①取口腔上皮细胞②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③盖盖玻片④把从口腔内取出的碎屑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⑤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⑥滴碘液染色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⑤①④③⑥ D.①④③⑥②⑤ 【答案】C 【解析】略

6.用显微镜观察用清水处理过的洋葱表皮细胞时,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答案】B

【解析】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同学们要注重知识的积累.

解答:解:细胞膜在显微镜下看不清,因为细胞膜是透明的并且紧贴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根本看不到;而且细胞膜厚度为7.5-10纳米,这么薄的厚度一般的显微镜是无法分辨出来的. 故选:B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但要做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7.水和无机盐能进入细胞而有害物质不能进入,这主要是由于什么的作用()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答案】B

【解析】考点: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分析: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据此解答. 解答:解: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具有流动性,促进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即可解答本题. 8.对动、植物细胞都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质 【答案】A 【解析】略

9.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 B.线粒体 C.细胞核 D.叶绿体 【答案】C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细胞核在遗传中的主要功能.

解:细胞的生命活动作为生物的一种性状,也是有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故选:C.

点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是初中阶段考查的一个重点. 10.植物细胞分裂时,发生最重要、最明显变化的结构是()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质 【答案】B 【解析】略

11.植物体组织的形成是由于()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过程.对个体发育而言,细胞分化得越多,说明个体成熟度越高.分裂不等于分化. 细胞分化就是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然而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起来,称为组织.所以我们说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我们要注意(1)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2)仅有细胞分裂,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A、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这一过程只会使细胞的数目增多,不是形成不同组织的原因.

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通过经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多细胞生物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故符合题意 C、细胞生长:通常指一个细胞群体(数目)大小的增大.也可用于单个细胞的细胞质体积的增加.这一过程只会使细胞的体积增大,并未形成分化,形成组织.故不符合题意 D、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结果不同,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不能形成组织.与选项B比较,选项B更合题意. 故选:B

12.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A.白菜叶 B.洋葱表皮 C.西瓜 D.人体的胃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器官,解答时可以从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器官的概念方面来解答。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绿色开花植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由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洋葱表皮属于组织,故选B

13.我们吃的萝卜、甘蔗是植物的()

A.生殖器官 B.营养器官 C.基本组织 D.果实 【答案】B

【解析】考点: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组成.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有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我们吃胡萝卜主要吃的是根.根是绿色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有的植物如胡萝卜的根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维生素、水等),植物的根之主要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因此根是营养器官.我们吃的甘蔗是植物的茎,茎是由芽轴发育成的,茎里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导管和筛管,有的植物如甘蔗的茎里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与营养有关是营养器官.因此,我们吃的胡萝卜、甘蔗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不是生殖器官,更不是基本组织,也不是果实. 解答:答:生殖器官是主要与生殖有关的器官如花、果实、种子,而根、茎、叶主要与营养有关是营养器官,故选项A不正确;植物体是有六大器官构成的不是由组织直接构成的,故选项C不正确;果实是经传粉和受精后由子房发育成的,胡萝卜的根是由种子的培根发育成的,甘蔗的茎是叶芽的芽轴发育成的,故选项D不正确.用逐一排除法,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组成以及六大器官的主要功能. 14.给植物施用钾肥,含钾的无机盐能进入细胞,主要受下列哪一结构控制()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质 【答案】C

【解析】A、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给植物施用磷肥,含磷的无机盐能进人细胞,主要受细胞膜的控制.符合题意.

D、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吸烟有害健康,原因是烟草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主要是尼古丁),这种有害物质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

A.细胞壁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C 【解析】略

16.葡萄中,带甜味的物质在组织细胞的()

A.液泡内 B.细胞核内 C.细胞质内 D.叶绿体内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17.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先进行的是下列哪项()A.细胞核先由一个平分成两个 B.细胞质平分成两份 C.形成新的细胞壁 D.形成新的细胞膜 【答案】A

【解析】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分析: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化实现的. 解答: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植物细胞),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的过程. 18.下列各项中属于植物器官的是()

①番茄果肉②绿豆③大豆豆瓣④桃花⑤心脏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①番茄果肉属于组织,②绿豆是种子,是植物器官;③大豆豆瓣是子叶,不是器官;④桃花属于植物器官;⑤心脏属于动物器官。故选C 19.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A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叶绿体等,而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据此答题.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叶绿体等,而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所以动植物体的细胞结构为: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植物细胞壁动物细胞多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其中: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 故答案为:A.

20.下列镜头的组合中,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物像最大的是()A.目镜5×、物镜4× B.目镜l0×、物镜4× C.目镜l0×、物镜l0× D.目镜16×、物镜l0×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和显微镜放大倍数与所观察物象的大小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象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象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用显微镜要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面积最多,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大的显微镜.A、20倍 B、40倍 C、100倍 D、160倍 故选:D

二、填空题

1.不同的_________按照一定的_________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_________就形成了器官。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_________生理功能的多个_________按照一定的_________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答案】组织 顺序 功能 一种或几种 器官 次序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其中重点考查的组织和器官.据此作答.

细胞 :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故答案为:组织 顺序 功能 一种或几种 器官 次序

2.小明从市场买回几个番茄进行研究。他取过一个番茄,用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属于_________,表皮以内的部分主要是_________组织,除此之外还有_________组织。

【答案】保护组织 营养 输导(番茄是果实,是由不同组织按一定次序联合起来而形成的结构。表皮有保护作用是保护组织;果肉含有营养物质是营养组织;内有“脉络”具有输导作用,是输导组织。)

【解析】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等,据此答题. 番茄是果实,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器官.它的表皮由表皮细胞构成,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主要是,果肉由果肉细胞构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内有“脉络”能运输物质,属于输导组织. 故答案为:保护组织;营养;输导

3.王小明同学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植物细胞是在显微镜的目镜是10x,物镜是l0x的情况下所观察到的,这些细胞被放大了_________倍。

(2)已被碘液染色的装片上,细胞核被染成_________。

(3)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眼睛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的__________________中。【答案】(1)100(2)黄色(3)细胞液

【解析】本题结合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公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可知此细胞被放大了10×10═100倍,细胞核内有染色体,碘液呈弱碱性,故染色最深的应是染色体,被染成黄色,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液泡里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多种物质,洋葱中含有刺激眼睛的物质,就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

4.在夏天,人们喜欢吃“糖拌番茄”,实际上这个菜里有很多有趣的生物知识:

(1)盛番茄的器皿原本没有水,但过一段时间后,器皿里有很多的水,水主要来自番茄细胞中的_________。

(2)水能从番茄细胞内渗出到番茄的细胞外,说明水分子能通过_________。【答案】(1)细胞液(2)细胞膜

【解析】此题考查的组成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组成成分

(1)番茄属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构成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里含有许多带甜味和辣味的物质.番茄流出的液汁就是液泡内的细胞液.

(2)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水能从番茄细胞渗出到细胞外,说明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

故答案为:(1)细胞液(2)细胞膜

三、综合题

1.比较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是[A]_________。(2)图中未显示的细胞的主要结构部分是_______。这一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一般不易看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D]内含有_________。(4)细胞内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B]叫_________。

(5)西瓜吃起来有甜味,因为_________中含有大量甜味物质。【答案】(1)细胞壁

(2)细胞膜 细胞膜是一层极薄的膜,紧贴在细胞壁上(3)叶绿体(4)细胞核

(5)C(或液泡)的细胞液

2022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5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感人的故事

单元目标:

1、认识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4、指导学生在学文中注意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做好准备。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和第一部分。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师简介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成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同桌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暂时:zàn

友谊:yì

血泊:pō

重点指导书写:嫂、噩

三、再次读文,理清文章思路。

默读课文,思考:朝鲜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

四、指导方法,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2、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雪中送炭”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与帮助。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体会“唯一”的含义。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二、三、四部分,领悟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二、学习第二、三部分。

1、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2)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2、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三、学习第四部分。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四、体会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5、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作业: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练习设计:

一、我会感受。

读了课文,我感动于();感动于(感动于()。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

担心()

阻击()

焦急()

供应(故意()

支持()

侦察()

崎岖(反义词:

唯一()

温暖()

困难()

支持(慌张()

伤心()

清楚()

暂时(三、辨别句式。

A陈述句

B感叹句

C疑问句)(1)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2)“小敏,你怎么还不回家呢?”()

(3)您知道我们缺少素菜,就挎着篮子上山去挖野菜。()(4)你说,我们会不会忘记你的恩情呢?());))))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四、语文营养菜(填上不同的“yí”字)。

气候()人

心旷神()

化险为()

自信不()

转()阵地

()惑不解

()然自得

礼()之帮

15*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2、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复述课文。

附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因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步感受老汉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交流汇报:(1)学习生字词。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叫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研读老汉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二、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朗读。

三、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老支书,慢走!挥泪送别老支书!我们永远纪念您!洪水退后„„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五、交流收获,总结提高。

学习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

六、作业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桥

洪水

如魔

老汉

如山 练习设计:

一、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逼近—()消瘦—()吞没—()反义词:沙哑—()放肆—()痛苦—()

二、连一连

受惊的 脸庞 疯狂地 呻吟 咆哮的 野马 痛苦地 大喊 清瘦的 山洪 放肆地 奔跑

17*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 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 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 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附板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

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筹集70块钱

筹集2000块钱

捐钱打井

打好第一口井

成立“瑞恩的井”基金会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写作时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11”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独立撰写,巡视指导

1、导语: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亲眼所见的最难忘、感人的事。又看见你们和同桌快乐地分享各自听到、看到、亲身经历那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真羡慕!有句啤酒广告词:“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吧!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的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拿起笔来,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你可以给文章加个有趣、新颖、恰当的标题。写完后,再对照讲述故事的具体要求,认真改一改。

2、生练习,教师巡视。

二、指导写作

1、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按方法、小组评改。

三、完成习作

1、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

1、导语:上节课同学们用笔大胆记录下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如果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感动、难忘的事,内容更加具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这节课咱们一起评改上次的习作。

2、一起回忆这篇习作的要求。

二、分享语段,体会写法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分享精彩语段。

导语:很多同学上节课作文中都出现了波浪线,愿意把你写得精彩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写得好,还要读得好,那才棒!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

(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三、精品赏析,渗透评改

导语:欣赏了全班每位同学感动、难忘的故事,其中有些文章的描写让老师仿佛也亲身经历这件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

(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四、互评互改,不断提高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章节)

导语:每一个人成长的足迹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千秋。请大家再次回忆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把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像在大脑中放电影一样放一遍。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把它写清楚,写具体。

自己动笔进行修改。

2、四人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过程,总结全课

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六、作业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希望与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感人故事。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时既要注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同时注意领悟作者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方法。

2、积累20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时既要注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注意领悟作者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方法,并贯穿在以后的阅读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

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地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学生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教学“日积月累”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练习

教学目标:加强基础知识,巩固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四字词语积累、同音字辨析 教学难点:四字词积累 句子换说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我们来闯一闯关。

二、组词。

呻()蓝()趟()瞪()豹()消()伸()篮()淌()澄()貌()硝()疯()谣()肆()咆()役()嫂()枫()摇()津()饱()投()瘦()

三、请你写出同音字。

yì 友()战()()思 翻()yáo 歌()()动()远 xiāo()灭()毁 火()jì()奠()算 日()()节 bào()子 拥()()仇()发()炸 shēn()吟()手()情

níng()开()静()笑()檬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请从其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四字词语造句。同归()()雪中()()势不()()跌跌()()热气()()奄奄()()迫不()()喜出()()()()无涯 一声()()昏迷()()深情()()

201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精卫()()愚公()()任劳()()艰苦()()赴()()火 肝胆()()千里()()百折()()冲锋()()扶危()()坚贞()()赤胆()()风雨()()程门()()全心()()鞠躬()()

五、给句子改换一种说法。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于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无论何时何地,取得成功后都应该谦虚,骄傲自满是不可取的。

六、填上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1)()妈妈带着()小金花()混进敌占区。(2)()鱼钩闪烁着()光芒。(3)()邮册里()装着()邮票。

七、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集市上的蔬菜种类繁多 有白菜 青菜 萝卜 黄瓜等(2)风声 雨声 读书声 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3)幼儿园的阿姨教小朋友们数数 一 二 三 一直数到十

上一篇:玩具进行曲教案下一篇:五、名著阅读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