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共14篇)

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篇1

【摘要】:结合我省高速公路的隧道工程施工特点,本文从喷射混凝土中所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配合比设计要点及养护措施等方面,简要介绍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字】喷射混凝土 施工 质量控制

随着我省高速公路快速、稳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和等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等级公路修建的隧道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在隧道工程中出现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与此同时,隧道施工技术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了大量的科技成果。锚喷支护在技术上有速度较快,支护及时、支护质量较好、强度高、密实度好、防水性能较好、省工、操作较简单,支护工作量减少,施工灵活性较大等优点。

湿喷技术是一门新技术、新工艺与潮喷比较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①湿喷砼与干喷或潮喷砼相比,砼回弹量可减少30%~50%,要达到一定砼厚度,工作时间和工程成本可大大降低。

②湿喷砼与干喷或潮喷砼相比,作业环境大大改善,空气粉尘含量可减少20%以上,有利于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③湿喷砼有快凝、早强的特点,在隧道施工处理坍方过程中,可快速封闭围岩表面,抑制围岩坍塌,是防坍、治坍的有效手段。④湿喷砼施工配套机械设备只需砼拌合运输机械和空压机,施工操作简单,机动灵活性强,可随时满足施工支护加固的需要。⑤湿喷砼喷层厚度有保证,强度增长快,后期强度损失小,根据设计和需要可加入钢钎维,以提高支护能力,施工安全可靠。⑥湿喷时,由于喷射混凝土集中拌合,混凝土拌合均匀,水灰比易于控制,故可大大改善喷射混凝土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而干喷时,混凝土的水灰比是由喷射手根据经验及肉眼观查来进行调节,混凝土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手,质量不易控制,质量无法保证。

一、原材料控制

1、水泥

为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及与速凝剂的相溶性,所用水泥应具有强度高、抗渗性和耐久性好,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中宜选用早强水泥。水泥标号不得低于42.5级,使用前应做强度复查试验。水泥存放时严禁受潮和结块,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也不得把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水泥混合使用。

2、速凝剂

为了降低用水量、降低回弹率和粉尘率,使喷射混凝土早凝早强,必须使用外加剂。湿法喷射用8604型液态速凝剂,并检查速凝剂的泵送及计量装臵性能。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并对人体危害性很小的速凝剂。掺加速凝剂之前,应做速凝剂与水的相溶性实验及水泥净浆速凝效果实验,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0min。在喷射混凝土中添加速凝剂的目的是使喷射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促进早强。通过试验确定速凝剂的最佳用量,一般速凝剂掺量约为水泥重量的2%一4%,实际使用时拱部可利用2%-4%,边墙可用2%,过多的掺量对喷射混凝土反而不利,这是因为速凝剂虽然加速了喷射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但也阻止了水在水泥中的均匀扩散,使部分水包裹在凝结的水泥中,硬化后形成气孔,另一部分水泥因而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进行水化反应而干缩,从而产生裂纹。

3、砂

为了减少成本可以就地取材,但是喷射混凝土应采用硬质洁净的中砂或者粗砂,度模数为2.3~3.0的为宜,含水量一般为5%-7%,使用前应一律过筛。

4、石料

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宜大于15mm,且级配良

好。当使用碱性速凝剂时,石料不得含活性二氧化硅。混凝土的强度除了取决于骨料的强度外,还取决于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强度,同时骨料的表面越粗糙界面粘结强度越高,因此用碎石比用卵石好。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骨料粒径越小,分布越均匀混凝土强度越高,骨料最大粒径地减少不仅增加了骨料与水泥浆的粘结面积,而且骨料周围有害气体减少,水膜减薄,容易拌和均匀,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5、外掺料

当工程需要采用外掺料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加外掺料后的喷射混凝土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6、水

工程中多以饮用水作为拌和用水,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的有关规定,混合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不得使用污水及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按SO4计算超过混合用水重量1%的水。

二、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根据其施工工艺来选择喷射混凝土湿喷法的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为了减少回弹量需要较高的砂率,砂率增加意味着集料的总面积增加,这就要求用更多的水泥来包裹集料表面,以满足喷射混凝土的强度要

求,水泥用量越大,喷射混凝土就越容易干缩、开裂,同时成本也增加。因此首先确定水泥用量,根据经验水泥用量宜为375一450kg/m3;,其次确定砂率,宜选用粗砂或中砂,砂率宜为50%一60%,砂率过高或过低易造成堵管,再次确定水灰比,水灰比宜为0.42-0.5,水灰比过小会产生粉尘,回弹量大,粘结力低,喷层会产生干斑,砂窝等现象,水灰比过大会造成强度低、速凝效果差,喷层流淌、滑移、坍落等现象,水泥与砂、石之重量比宜为1.0:3.5-1.0:4.0。塌落度宜为8-12cm,另外要注意根据围岩类别、施工环境的温度、做相应的调整。软弱围岩条件下考虑提高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

三、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1、喷射作业 1.1施工准备

①检查受喷面轮廓尺寸,并加以修正,使之符合设计,若有松散、破碎部分必须清除干净。

②有明显渗水地段应事先作好防排水处理。③用高压风或水(地质不良不用)清洗受喷面。④备好脚手架或工作平台及护铁纱罩。

⑤检查机械、管道、安全阀、压力表是否完好,并进行试运行。1.2喷射作业技术要点

①严格按以下顺序操作,打开速凝剂辅助风——缓慢打开主风阀送风——启动速凝剂计量泵的主电机振动器——向料斗加料。②开机后注意观察风压,起始风压大于或等于0.5Mpa才能开机操作,并据喷头出料情况调整风压,边墙工作风压应控制在0.3~0.5Mpa之间;拱脚控制在0.3~0.5Mpa之间。

③供料连续均匀,料斗内有足够存料并及时清除粒径大于15mm振动筛上的粗集料等。

④喷头与受喷面尽量垂直,保持1~1.5m的距离为宜,对挂有钢筋网的受喷面,喷头略倾斜,距离相对减小。

⑤喷头应均匀地按螺旋轨迹,分区段,一般不超过6m,自上而下,一圈压半圈,缓慢移动,每圈直径15~20cm。若受喷面不平,应先喷凹坑找平。

⑥为了防止砼早期干缩裂纹,影响砼强度,在干燥的施工现场,喷射2h后应对砼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d。⑦停机严格按顺序操作:

关主电机、振动电机,关速凝剂计量泵,关主风阀,用水清洗速凝剂管路,通知喷射手将喷嘴从受喷砼面移开,依次打开主风阀,计量泵电机、主电机,清洗气料混合仓和砼管道,然后关闭主风阀、计量泵、速凝剂辅助风。

2、喷射效果 2.1一次喷射厚度

在围岩软弱破碎设臵工字钢、型钢、格栅拱架地段。喷射一般分三次进行,初喷厚度一般在4~5cm,第二次喷射可达10cm厚,第三次基本喷平钢支撑间凹槽并覆盖保护层。一般段分两次喷射完成,初喷厚度一般在4~5cm,第二次喷射达到设计厚度。提前埋设喷层厚度检查标志,铁钉或钢筋头打入石缝记录外露长度。2.2回弹量

现场检测砼回弹很少,几乎看不到成块掉落,回收掉落砼过秤测定,回弹率在10%以下。2.3粉尘测定

施工时作业面测定,粉尘含量在8mg/m3左右,较潮喷砼减少粉尘约10个百分点。2.4强度

完全达到设计强度指标。

3、注意事项

①严格控制工作机的风压在0.15Mpa~0.2Mpa范围内。②严格控制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和角度,无钢筋网喷射时,喷

头应与喷面垂直,有钢筋网时可适当放偏,喷嘴离受喷面的距离控制在0.6~1.0m范围内。

③严格控制水灰比,以刚喷射的混凝土表面有一层暗弱光泽为度。

④渗漏水地段的处理。当水量不大时,在喷射砼前用压缩空气吹扫,喷射砼配料及拌料按正常施工程序进行。在开始喷射时,适当减小用水量,喷射时由远而近,临时加大速凝剂掺量(≯5%)逐渐合拢。水止住后,必须紧接着用正常速凝剂掺量的喷射砼封闭。⑤分层喷射合理的间隔时间应根据水泥品种、速凝剂种类及掺量、施工温度(最低不宜低于+5°C)和水灰比大小因素,并视喷射的混凝土终凝情况而定,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次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后1h以上再次喷射,应用风水清洗混凝土表面。复喷时应将凹陷处进一步找平。混凝土喷射后至下一循环放炮时间间隔,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不小于3h,放炮后应对混凝土进行检查,如出现裂纹,应调整放炮间隔时间或爆破参数。

⑥当有钢筋时,使喷嘴靠近钢筋,使喷射角度稍偏一些,使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达到2cm以上。

四、喷射混凝土养护措施

养护是喷射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洒水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7 d。气温低于+5°C时,不得喷水养护。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强度随龄期延长而增大,其原因是由于胶凝材料的不断水化。而水化速度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关,由于经常放炮和通风不良导致隧道内的温度较高,喷射混凝土周围的空气相对来说比较干燥,加上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将使其表面水分很快就蒸发掉,进而引起水石“毛细管”中水分继续蒸发。喷射混凝土中水泥与水接触的时间短且范围有限,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水泥水化的程度更低。喷射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也是水泥进一步水化的过程,水泥的水化反应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水泥水化因为水泥石缺少水分不能继续进行,还因毛细管引力作用在混凝土中引起收缩,此时的喷射混凝土强度还很低,收缩引起的拉应力将使混凝土开裂,破坏了混凝土结构,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继续增长,而且停止水化使水化物不能进一步向水泥石的毛细孔填充,还将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

结束语

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篇2

1 喷射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的作用

目前隧道工程复合支护中普遍采用的是喷射混凝土或喷射钢纤维混凝土, 喷射方式主要采用潮喷和湿喷。就新奥法原理而言, 容许围岩产生变形, 同时在变形过程中, 通过围岩自承能力和支护结构对围岩变形进行控制, 达到让围岩变形适度释放而不是彻底释放的目的。在上述过程中, 喷射混凝土的作用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1) 喷射混凝土施作初期, 从材料结构和力学特征而言, 可以把喷射混凝土看作柔性结构, 为围岩变形的适度释放提供空间; (2) 当喷射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 可以把钢拱架、系统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成的支护体系看作刚性结构, 用来控制围岩变形, 达到保护和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的效果。当然在所有作用过程中, 也应该重视和强调支护体系的韧性概念, 目前大多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就是有力的见证。

2 喷射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 原材料的控制

2.1.1 拌和用水

工中多以饮刚水作为拌和用水, 而P 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 (按S04卜计算) 超过水量1%的水、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订害物顾的其它水均不得使用。研究表明, 硅酸盐水泥在水化过中所需的水灰比仅为0.22, 因此, 会导致后期水分蒸发后空隙率加入, 将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基体的空隙率每减少1%, 其强度几乎可以增加10%, 基体的空隙率主要米臼拌和用水过多而产生的凝胶孔f毛细孔, 因此施工中喷射手应严格控制用水培。

2.1.2 水泥

为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并与速凝剂有较好的相溶性, 所删水、泷应具有强度高、抗渗性和耐久性好的要求, 应优先选4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次是矿渣硅酸盐水沈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中应采用早强水泥;使用前应做强度鉴定实验, 对于水泥的存放严禁受潮和结块, 也不得把不同规格、厂家的水泥混合使用。

2.1.3 骨料

混凝土的强度除了取决于骨料的强度外, 还取决于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强度, 同时骨料表面越粗糙, 界面粘结强度越高, 冈此用碎石比川卵石好。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骨料的粒径越小, 分布越均匀, 混凝士的强度越高。骨料最大粒径的减小, 不仅增加了骨料与水泥浆的粘结面积, 而且容易拌和均匀, 骨料周围有害气体减少, 水膜减薄, 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为防止喷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堵塞管道, 减少同弹量及保证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强度, 应采用坚耐久、粒径不大于15mm的碎;为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强度乖1减少施工作业时的粉尘, 以及减少混凝土硬化时的收缩裂纹, 应采用坚固耐久的中、粗砂, 细度模数一般不大于2.5, 含水率宵控制在5%~7%, 若超过7%喷射时易造成堵管, 同时粗细骨料的体积比宜为3∶2。

2.1.4 外加剂

为了降低用水量, 降低回弹率和粉尘率, 使喷射混凝土早凝早强, 必须使用外加剂, 主要是速凝剂, 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并对人体危害性很小的速凝剂, 掺加速凝剂之前, 应做与水的相溶性实验及水泥净浆速凝效果实验, 初凝不应大于5min, 终凝不应大于10min, 注意速凝剂平时保持干燥勿受潮变质。在喷射混凝土中添加速凝剂的目的是使喷射混凝士速凝, 以减少回弹量, 促进早强, 因此, 掺速凝剂喷射混凝土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一般速凝剂最佳掺量约为水泥重量的2%~4%, 实际使用时拱部可用2%~4%, 边墙可用2%, 过多的掺量对喷射混凝土反而不利, 这是因为速凝剂虽然加速了喷射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但也阻止了水在水泥中的均匀扩散, 使部分水包裹在已凝结的水泥中, 硬化后形成气孔, 另一部分水泥因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进行水化反应而干缩, 从而产生裂纹, 另外速凝剂的掺入应均匀。

2.2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控制措施

(1)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应达到设计厚度和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 (1) 施工作业时为了省时省事, 人为地不喷够设计厚度; (2) 以钢筋头等物作为喷层厚度标志, 在喷射力的作用下容易脱落; (3) 目前尚没有仪器可用来方便、及时地检测喷射混凝土厚度。事实上解决的办法很简单, 只要将钢筋头焊接在钢拱架或系统锚杆上即可。 (2) 在有钢拱架作为初期支护的情况下, 往往出现钢拱架处喷层厚, 两钢拱架间喷层薄, 形成纵向波浪型。这种情况将会产生如下后果: (1) 在围岩变形较大或局部存在松动围岩时, 可能由于喷层厚度不够, 无法提供足够抗力而导致喷层出现裂缝甚至掉块; (2) 在铺设防水板后浇筑二次衬砌混凝土时, 容易将防水板挤破, 也可能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形成空洞区。 (3) 局部喷射混凝土过厚的情况, 在挂防水板前一定要将突出部分混凝土剔除。因为这种情况有可能顶破防水板, 更有可能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形成点接触, 局部应力集中的情况可能导致二次衬砌表面开裂。

2.3 喷射混凝土应加强养护

养护是喷射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正常养护条件下, 混凝土强度随龄期延长而增大, 其原因是由于胶凝材料的不断水化, 而水化速度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关。由于经常放炮和通风导致隧道内的温度较高, 喷射混凝土周围的空气相对来说比较干燥, 加上混凝土的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 将使其表面水分很快就蒸发掉, 进而引起水泥石“毛细管”中水分继续蒸发。喷射混凝土中水泥与水接触的时间短及范围有限, 与混凝土相比水泥水化的程度更低。喷射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也是水泥进一步水化的过程, 水泥的水化反应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水泥水化因为水泥石缺少水分不能继续进行, 还因毛细管引力作用在混凝土中引起收缩。此时的喷射混凝土强度还很低, 收缩引起的拉应力将使混凝土开裂, 破坏了混凝土结构,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继续增长, 并且停止水化将使水化物不能进一步向水泥石的毛细孔填充, 还将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

3 结语

喷射混凝土在隧道施工中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喷射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结构受力、防护、耐久性等情况。所以对喷射混凝土施工, 必须按质量控制系统的要求, 通过各种措施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制定操作规程, 使喷射混凝土在隧道防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喷射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的作用, 对其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供大家参考。

浅谈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隧道工程;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

0.引言

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压力喷枪将掺有速凝剂的粗细骨料混凝土以适当压力高速喷射隧道岩壁表面凝结而成的混凝土。混凝土颗粒在高速喷射猛烈地冲击下,被不断地捣固和压实,形成密实、力学性能良好的结构。喷射混凝土作为隧道建筑的关键工序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隧道结构受力性能、耐久性、安全性,对确保围岩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1.隧道喷射混凝土技术特点

喷射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应用广泛,其凝结形成的结构层对围岩起到支护作用。以往的隧道实践经验表明,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充填裂隙加固围岩。喷射混凝土在喷筑过程中受到重复的压力冲击,充分地填充了围岩裂隙和表面不平,加之其在速凝剂的作用下,强度增长迅速、早期强度高,能有效地与围岩共同形成承载结构体系,提高了围岩的抗渗性能和承载能力。

(2)封闭围岩防止风化。喷射混凝土完整地覆盖在围岩壁面,使围岩壁面与水和空气完全隔绝,极大地减少风化破坏。

(3)降低隧道工程造价。喷射混凝土施工将输送、浇注、捣固几道工序合而为一,无需模板和拱架,节省大量钢木材料,降低造价。

(4)提高施工效率。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简单,操作便捷,对劳动力需求小,劳动强度小,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

(5)为围岩变形提供空间。喷射混凝土施工初期,为柔性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变形,而不是完全抑制围岩变形。

2.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隧道喷射混凝土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裂损、空洞、渗漏水、混凝土强度劣化、剥落、离层等。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材料不符合要求。喷射混凝土选用水泥不当,会使其凝结速度过快影响混凝土喷筑或凝结速度过慢造成回弹量增大,也会影响喷射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集料中的有害杂质将影响骨料的粘结和喷射混凝土的强度。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适。含砂量提高,水泥用量大,混凝土容易收缩开裂,降低强度。石子用量过多,空隙不易被砂填满,则混凝土不够密实,强度虽高但易产生离析且回弹量大。

(3)混凝土与围岩粘结不良。受喷面粉尘、杂物未清除干净,使混凝土与围岩无法直接粘结,促使喷射混凝土从围岩壁上剥落。

(4)松动危石未清除。松动石块背后存有较大空隙,而松动的石块阻挡混凝土进入空隙,造成喷射混凝土背后空洞,进而造成裂损。

(5)养生不及时或时间不足。养护工作不当、不及或时间不足,混凝土水分散失过于迅速,将使混凝土急剧收缩产生裂纹。直接影响喷射混凝土衬砌的强度和耐久性,甚至危威胁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

(6)受开挖作业冲击和震动的影响。开挖爆破过早,喷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与围岩粘结力不足以抵抗开挖作业带来冲击和震动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塌落。

(7)混凝土厚度不符要求。喷射混凝土厚度与裂缝形态密切相关。喷层越薄,裂缝越多;喷层越厚,柔性越低,刚裂缝越少,但裂缝宽度越大。

3.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喷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喷射混凝土的工程质量。为确保射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第一步就是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与正确使用。

(1)水泥。我国隧道工程采用的喷射混凝土一般优先采用325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次是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水泥。在有专门使用要求下采用特种水泥,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水泥标准。对于过期或受潮水泥以及矾土水泥不可使用。

(2)细骨料。喷射混凝土用砂要求与普通混凝土一致。宜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粗砂,其细度模数一般须大于2.5,其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不应超20%。砂的含泥量不可大于5%,含水量应控制在其质量的5%~7%之间。

(3)粗骨料。喷射混凝土一般采用坚硬、耐久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应小于10%。石子的最大粒径,一般不宜大于管内径的1/3。由于卵石表面光滑,便于管内输送,因此在条件可行时可优先考虑。为降低回弹量,粒径大于15mm的石子颗粒宜控制在20%以内。但对于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石子粒径应小于10mm。当使用碱性速凝剂时。为防止碱骨料反应,粗骨料不得含有活性二氧化硅。

(4)速凝剂。不同的速凝剂对不同水泥品种效果不同,使用前须进行试验测试。速凝剂的用量也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为水泥质量的2%~4%。喷射混凝土在加入速凝剂后虽可显著提高早期强度,但后期强度却相应减低,且混凝土收缩加大。所以,在满足施工要求情况下应严格控制速凝剂掺量,并注意拌合。

(5)拌合水。喷射混凝土用水要求与普通混凝土相同,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杂质。不得使用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含硫酸盐量(以SO4计)超过水总量1%的水。

3.2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被重视,它对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影响也不可小觑。其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准备。核实原材料的质量和储备量是否符合要求;施工机械运转是否正常,就位是否恰当;风、水、电供应状态是否良好。检查隧道轮廓面,及时处理超、欠挖和滴、漏水部位;清理松动岩块和墙角弃碴;对岩面岩面进行冲洗;作喷射混凝土厚度标志;做好回弹物的回收和利用安排。

(2)风压。初步选择分压,按公式:工作风压=1+0.013×输料管长度(m)确定。向上垂直输送时风压教水平输送每增高10m加大20~30kPa。一般要求风源处风压稳定在0.4~0.65MPa,喷嘴处风压稳定在0.1~0.25MPa内。

(3)水压。输料管处的风压要低于喷嘴处水压0.1~0.15MPa,并且喷水作业区的水压应大于0.4MPa。这样可保证高压水在高速射出形成水雾,是干拌合料充分湿润水化。

(4)喷射角度和距离。喷嘴和受喷岩面的角度一般垂直或微向刚喷射过的混凝土部位倾斜(不大于10°),喷射拱部时应沿径向进行。风压适宜时,喷嘴与受喷岩面之间距离控制在0.8~1.2为宜。

(5)喷射顺序。为减少喷射混凝土因重力作用引起的滑动或塌落,喷射应按照分段、分部、分块、由下向上,先边墙后拱墙、拱腰,最后拱頂的原则进行。

(6)一次喷射厚度。分层喷筑时,一次喷射厚度应根据喷射效率,粘聚力,回弹量的因素确定。一般掺有速凝剂混凝土一次喷射厚度边墙为7~10mm,拱部为5~6mm,不掺速凝剂混凝土边墙为5~7mm,拱部为3~4mm。

(7)各层喷射间隔时间。各层喷射间隔时间与水泥、温度、掺合料、速凝剂等因素有关。采用红星一型速凝剂可在5~10min后进行下一次喷筑,采用碳酸钠速凝剂要在30min后才可进行下一次喷筑。

(8)养护。喷射混凝土终凝后2h起即应开始洒水养护,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足够湿润状态为定,养护期不可少于14昼夜。

4.总结

喷射混凝土作业逐渐成为隧道工程不可或缺的工序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隧道的工程质量。所以对喷射混凝土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隧道工程结构良好的工作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使喷射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鹏立敏,刘小兵.隧道工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篇4

一、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机构,制定完整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工程质量创优规划,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驻地办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检查,力求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

二、经常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施工前技术交底制度,特别是重点关键部位的施工要强化质量教育,将质量保证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实行质量责任制,挂牌制,对特殊工种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以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

三、严格执行施工监理程序。对每一道工序,特别是隐蔽工程,施工单位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组检查签认,未经监理组检查签认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例如,对钢架支立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挂钢筋网;钢架、锚杆及钢筋网检查合格后方能喷射砼;初期支护全面检查无问题后方可挂防水板;防水板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二衬砼的浇注。

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驻地办监理部对隧道施工的各道工序的质量经常进行抽捡,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和监理组,如下发巡查通知单或监理指令,或在会议上提出批评,乃至罚款,责令限期整改,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从而杜绝了隐蔽工程的质量隐患。

六、对隐蔽工程或重点工程部位的施工,坚持监理旁站。例如隧道初期支护立钢架,挂钢筋网,二衬和路面的砼浇注等工序都有监理旁站,以确保按设计和规范施工。

七、认真执行测量复核制度。隧道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水准点,施工单位初测后由监理组专业人员复测;隧道开挖的外轮廊线,在打炮眼前由测量人员标出,以确保隧道不欠挖少超挖;二次衬砌立模前,对中线和水平事先复测,立模后进行检查和校正,以确保准确无误。

八、严把原材料的进场、使用检验关。所有进场材料均需有出厂合格证和正规的检验资料,监理组按规定抽检,严格审查把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和使用。

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篇5

一、绪论

双连拱公路隧道施工方法采用三导坑先墙后拱法,先进行中导坑,再进行左、右用隧道主洞的开挖,以中导坑为主攻方向,根据原设计贯通后,两侧导坑为辅助,由中导坑中部向两侧方向同时修筑中隔墙,这样施工法节约工期,占地面积少,缩短了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中隔墙的施工工艺

连拱隧道施工工序:中导洞开挖并进行支护―--修筑中隔墙―-右侧辅助导洞开挖并进行支护―-右洞上半断面开挖并进行支护―-右洞下半断面开挖并修筑二次衬砌―-修筑石洞仰拱―-左侧辅助导洞开挖并支护―-左侧上半断开挖并支护―-左侧下半断面开挖并修筑二次衬砌-―修筑左洞仰拱。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工序:支模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

中隔墙与中导洞的施工顺序:首先是一次性全面浇筑钢筋混凝土,其次是浇筑时,必须留出正洞二次衬砌的厚度,有利于防水工作。

中隔墙与中洞的施工顺序:在中导洞全部贯通之后,中隔墙两侧正洞都可开始施工,但中隔墙要超前两侧正洞施工时间,为保证中隔墙混凝土有一定的养护时间,以便满足一定的承载能力。两侧正洞施工可以同时开挖,或者先完成一洞,再进行另一洞的施工,后者在进行施工时,可能会引起围岩有较大的变形和应力的急剧释放,容易引起塌方。

初次支护与二次衬砌的施工顺序:初次支护肯定是在二次支护之前,二次衬砌的.时机是通过变形监测确定,如发现围岩不稳定时,二次衬砌要紧跟初次支护进行完成。

中导洞的选择有两种方法:一是对称布置,二是非对称布置。前者是中导洞的位置垂直中线与中隔墙的中线稳和,后者是两侧隧道宽度不同,较宽的一侧为施工通道,在施工中比较便利,较窄的一侧作为施工完毕的回填用,可减少回填工作量,缩短时间,无论是哪种位置关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中隔墙的施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模板的选择:模板安装加固需要用槽钢和碗口件支撑在中导洞初期支护上,外撑为主、内控为辅,模板一般采用特制定型钢模,长度不小于17m,高度为1m,可供台车纵向行走8m。模板安装的各种因素(中线、尺寸、标高、平整度)等经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2、绑扎钢筋:在钢筋绑扎前,应将中隔墙与衬砌相接触的部分提前进行凿毛处理,以提高混凝土的粘结力。无论是墙身钢筋还是基础钢筋都要按规范要求布筋,注意预留筋和预埋件的位置与尺寸、焊接要求,钢筋无锈、无腐蚀,特别应注意在止水带时,钢筋的制作要求,检验合格后,可进行端头模板的封堵。

3、混凝土的浇筑:分层振捣,边浇筑边振捣,将混凝土从端头进入模板,在浇筑距拱顶1.5m,再分段浇筑,在浇筑到拱顶时,在两侧预留注浆管和排气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注浆。混凝土的原材料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出现离析、白料等情况。

三、加强中隔墙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1、中隔墙的稳定性:

(1)、隧道中隔墙在开挖过程中,是最不利受荷载的时间,要在施工过程多加注意观测;

(2)、在正洞开挖时,中隔墙正处于垂直悬臂状态;

(3)、如隧道处于傍山地段时,隧道会受到右高左低或右低左高的不均衡压力,深埋隧道由于围岩具有成拱作用,作用荷载主要来源于范围内的岩体压力,隧道周边一定破坏,所以使中隔墙产生倾倒力和水平位移,还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2、中隔墙稳定的具体措施

根据不同的开挖、不同的工程条件,可采取多种措施,以下是经常采用的几种技术措施。

(1)、加侧向支撑,主要是为了平衡偏压;

(2)、回填,主要作用是用来抵抗弯矩和水平位移;

(3)、两侧正洞同步施工,是为减少土体压力不平衡带来的倾斜;

(4)、早施做仰拱,将中隔墙基础固定,限制其发生水平位移,与仰拱形成一个闭合结构;

(5)、在中隔墙底板布置锚杆,将锚杆与中隔墙连接成整体,防止发生水平位移,抵抗倾覆;

(6)、将中导洞底板做适当卧底,可增大混凝土与底板之间的摩擦力,可阻止中隔墙的水平位移,加大摩阻力。

四、中隔墙防排水技术

隧道建成以后,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洞内渗漏水现象,特别是在雨季,严重的情况可能会有喷水现象发生,使路面形成积水,影响隧道的车辆运行安全。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应做好重点控制点,特别是在空间比较狭窄、施工死角的地方,应更加注意施工过程的控制。防排水主要采取以“排”为主,防、排、堵、截综合治理的原则。

主要的防排水方法有:止水带、止水条、PVC管、软式弹簧透水管、填充喷混凝土、填充注浆,必要时可预埋导管,将渗水引致隧道底板排水沟内,最好的做法,是中隔墙分两次或三次砌筑,中隔墙与二次衬砌一次浇筑完成,中隔墙与拱圈衬砌之间没有纵向施工缝,所以在结构整体受力与中隔墙防排水方面就有了明显的改善。

五、结束语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篇6

清水混凝土的使用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德国和日本。由于战后百废待兴,部分混凝土建筑省掉了抹灰、装饰的工序而直接使用,演绎到今天,日本等国的清水混凝土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我国,市政、道桥和桥头堡的混凝土工程,包括一些简单的工业厂房也早就开始采用清水混凝土。近十年来,少量高档建筑工程 海南三亚机场、首都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等也采用了清水混凝土。随着绿色建筑的客观需求,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返朴归真的自然思想的深入人心,清水混凝土工程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道路桥梁、厂房和机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如何正确认识清水混凝土,怎样理性追求清水混凝土,对于清水混凝土在我国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

2.1表面观感质量

(1)颜色:灰色。要求色泽均匀无明显色差;(2)表面:平整光洁,无明显质量通病;(3)构件:尺寸准确,标高一致,阴阳角的棱角整齐平直。梁柱节点或墙面交角、交线、交面清晰:(4)穿墙螺栓孔眼整齐,孔洞封堵密实平整,颜色同墙面基本一致;(5)预留、预埋位置准确,尺寸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6)分格缝必须整齐平整并保证交圈。

2.2外形尺寸

尺寸允许偏差与垂直度、平整度允许偏差均严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方程式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并应符合表1的内控标准。

3.清水混凝土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测量与垂直度控制

3.1.1建立施工区域范围内的高程控制点及轴线控制网,做到布局合理、应用方便。

3.1.2高程控制的测量方法:在首层结构柱及内筒剪力墙上建立1.000m的标高基准点,采用固定钢尺统一拉力,以两次读数相互校核,并辅以水准仪标定楼层标高。

3.1.3控制轴线的竖向传递,采用内控法用铅垂仪引测至各层,在楼层上用经纬仪放出轴线控制线标志和细部位置边线。

关于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 篇7

1 隧道施工前期的工程地质勘察

隧道施工前期的地质考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要重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勘察工作, 加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专题研究。依靠设备对地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掌握最准确的数据资料, 为隧道施工做好准备: (1) 隧道施工前要制定详细科学的施工方案, 进行预先制定; (2) 保证隧道施工前的测量数据真实, 防止过大误差产生; (3) 应定期校核长隧道设置的精密三角网或精密导线网的基准点和水准点; (4) 隧道施工前的洞内施工隧道测量, 要将桩点设置稳定, 并有良好的可视度, 认真检查各种测量仪器和使用工具, 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 (5) 要在隧洞开挖前, 按规定要求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复测; (6) 在施工过程中, 依据施工进度进行洞内控制点设置, 并对洞轴线进行纠偏, 保证隧道工程的高质量施工。

2 隧道施工中开挖质量的控制

隧道开挖要按照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 严格执行各项规程、规定和标准和施工监理程序。若发现隧道开挖的实际情况与隧道施工设计方案不符, 要派遣有关方面代表一同去隧道施工现场进行踏勘核实, 并及时办理隧道开挖的变更手续。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 特别是隐蔽工程, 施工单位要首先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组进行检查确认, 未经监理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一道隧道施工工序, 切实加强隧道施工中开挖的质量控制。隧道开挖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隧道的工程造价以及运营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 隧道施工中开挖质量的控制包括两个方面:超欠挖控制和开挖断面规整程度以及断面尺寸。隧道施工中开挖断面的尺寸要符合隧道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 应根据实际的勘察进行计算, 并根据实际勘察计算结果来评测施工数据, 从而留足预留, 以免预留净空不够现象的出现。同时, 要学会根据不同类型的围岩来选择不同的断面开挖方法。一般来说, 通常用采用目测的方法对隧道开挖轮廓面的规整度进行检验。另外, 可以使用隧道激光断面仪快速精确地测定隧道开挖的实际断面, 并与设计断面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隧道超欠挖的详细资料, 及时指导施工, 确保隧道施工的开挖质量。

3 隧道施工中支护质量的控制

加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支护质量控制, 定期不定期地对各道工序的进行质量抽捡, 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施工单位和监理组, 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杜绝隐蔽工程的质量隐患, 认真执行测量复核制度, 以确保准确无误。按目前常用的新奥法理论, 在隧道开挖后要及时进行支护, 从而减小隧道的荷载, 以防止围岩发生变形。在目前, 公路隧道施工中一般都是采用锚喷支护。在确保锚喷支护质量的时候, 主要应该检测的是锚杆的加工以及安装质量。所谓检验锚杆的加工质量主要是包括锚杆的加工尺寸、钢支撑的强度、钢支撑的刚度以及焊接质量等。而检验锚杆安装质量则主要是包括锚杆的安装尺寸、倾斜度以及钢架的连接与固定质量等。同时, 也要检查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和喷射施工质量。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包括原材料的检验, 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的检验以及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检验和施工粉尘、回弹率的检验。

4 隧道施工中防排水质量的控制

隧道施工中排水系统的质量检验首先要保证水管的材料质量与规格满足隧道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环向排水管多采用弹簧软管, 其安装质量检查包括安装间距、与围岩的密贴程度等。纵向、横向排水管多采用硬质的PVC管, 应检查其管径、透水孔等, 并检查材料是否老化脆化。纵向水管的安装应检查安装的坡度、顺直度等。对于隧道的集中排水管, 可按照管涵的施工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隧道施工中防水层的质量检验也应分材料检验与施工安装检验两部分进行。其材料检测的内容包括长度、宽度和厚度检测等;防水层的安装应检查防水层的接头:质量与吊挂施工。接头宽度应满足要求, 采用粘接或焊接, 强度不小于同质材料, 不得有气泡、折皱及空隙。

5 隧道施工中衬砌质量的控制

在隧道施工中, 因为围岩松动或者其他一些原因, 会导致衬砌裂缝、衬砌背后填塞不实、衬砌内部空洞、蜂窝等情况的产生。对二次衬砌裂缝的检查通常采用塞尺或者刻度放大镜对其深度及宽度进行观测, 并根据检测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实用的措施进行处理。另外的一些情况, 可采用超声波或者雷达探测进行实况检测。做好隧道衬砌质量控制。

6 隧道施工中质量的检验评定

隧道施工中的质量检验评定是保证隧道施工质量的重要控制手段。隧道施工的质量检验评定工作要结合隧道施工的特点来进行。目前, 隧道的设计、施工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有了很大发展, 施工单位要建立和健全隧道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机构, 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质量创优规划, 强化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意识, 定期、不定期进行隧道施工检查, 实行质量责任制和持证上岗, 力求隧道施工建设的质量管理规范化, 以确保隧道工程质量。

7 结语

公路隧道质量管理重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 我们需要结合隧道工程建设自身的特点, 认真仔细地确定合理施工方案, 引进新技术与新设备, 提高隧道建设技术水平,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施工经验, 并进一步总结研究, 提出一系列适应隧道施工要求的有效质量检测方法和检验评价指标, 形成一套系统的隧道质量控制体系, 保障隧道施工的质量。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交通事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但是随着隧道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享受隧工作量和确保交通运营安全及隧道便利性的同时, 各方对隧道建设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较高。本文就针对隧道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进行综合的阐述。

关键词: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夏智海.浅论提高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的措施和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 2010.

[2]王劲, 葛群, 姚琦, 等.浅论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 2009.

[3]池学丽.关于隧道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措施[J].交通世界, 2009.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之浅析 篇8

摘要:本文以混凝土施工为例,详细分析了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并重点阐述了混凝土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而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前言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因此,加强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是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最有力的保障。

1、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的工程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其施工现场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都是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时一些施工过程中的养护不当都会在日后的使用中逐渐形成严重的破坏性损害,甚至有因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的可能。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问题方面包括:天气多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协调难以达到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和易性不强,导致出现离析现象或者振捣不实;混凝土在浇筑时没有经过充分振捣,引发内部蜂窝、孔洞等问题;施工现场的操作者和指挥者素质不高,对各环节的控制不严引发施工质量问题等。

因此,混凝土施工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这一环节更应得到重视。要想找到混凝土质量问题并做好严格到位的控制,有效降低混凝土成本,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质量保障和利润的双丰收,需满足以下需求才能让质量得以控制:满足用户要求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满足设计者所提供的强度要求;满足施工方的成本控制;满足施工安全环境标准;满足施工单位的施工和易性要求。

2、混凝土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

2.1 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建筑无小事,在浇筑施工前就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能有效的避免质量控制难的问题,不但要提醒现场操作员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施工前的技术交底还包括对梁柱、梁板与剪力墙的混凝土标号的控制,以及振捣时间、间距;对钢筋、控制模板、保护层等设备的规格尺寸的检查;模版接缝处的密实度、钢筋和模版预检等工序都不可少,同时还应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雨防暑物资储备,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

2.2 混凝土的配比搅拌技术

在以往的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经验主义错误,一些操作人员总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配比,这是被严格禁止的。一定要在材料确定后先取样,再交给专业的实验室来进行配比设计,适配完成的混凝土经过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大量的拌合,期间还应随时对拌料坍落度和离析现象进行检测,施工中对骨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和适度的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3 浇筑与振捣技术

为达到浇筑标准,浇筑前要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浇筑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普通浇筑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遇到分層分块浇筑,则需另行决定,整个浇筑工序尽量连续性进行,无法实现的部位及特殊情况发生时,留好合适的施工缝或暂停施工。

浇筑之后振捣要及时且快慢有度,快插慢拔的振捣方法能有效的避免漏振的情况发生,在同一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当混凝土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呈现水平为最佳。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均匀紧密的充满整个模板,一般多用机械振捣方式完成,如工程量小或较为特殊的施工环境虾,也可采用人工振捣的方法。

2.4 养护技术

混凝土部件的完成终凝之后,并不代表施工的完成,应及时对其进行养护,对其表面洒水并覆盖草帘保证其湿度,如果是在冬季施工,还应做好保温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浇筑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工程建筑的技术要求标准上规定该过程的历时应不小于14天。

3、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提高施工人员技能素养

人作为施工的主体,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非常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平时对技术水平不高的施工人员做好岗前培训和持续培训,在提高相关的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总结经验教训,以保证施工质量控制的持续性。

3.2 加强管理层的管理水平

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的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要求的同时,同时也应加强管理层的质量控制意识并严格把控,制定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在加强管理层了解混凝土的施工特性的基础上,还要从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手段和方法几方面下工夫,提升管理层的整体管理水平。

3.3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

无论是作为受控对象,还是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所有参与人员都应该在合理的机制和管理体系下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切实将混凝土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具体的人员身上,用具体责任管理的方法实现主动出击,全员管理;一方面还要引入适当的激励制度,结合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分别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做到奖惩分明,在增加从业人员的责任感的同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控制安全。

3.4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能决定混凝土施工质量形成的主要因素,采购人员要多方面掌握供货厂家的材料信息,选择信誉好、资质高的供应商厂家,做好内部评估进行优选,同时考虑到车辆运输路线的方便与否,计算出混凝土的现场浇筑速度,敲定最佳的供货商;订货时正确的选择原材料,提出质量要求并形成法律合同;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抽检,核实质量规格、性能特性等,能很好的为后续施工提供质量保证。

3.5 正确选择运输方式

为确保混凝土的良好流动性和均质性,施工中的混凝土的运输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一是垂直运输,通常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方式;二是楼面上的运输,较多采用手推车来完成;三是现场搅拌,一般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工具完成运输。

3.6 控制好施工现场

应该在周密的科学组织之上合理安全施工的速度,不能盲目的追赶施工速度而不按照原有程序进行操作,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为确混凝土质量,施工中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天气变化状况做好混凝土的合适配比,保证在搅拌过程中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浇筑时充分捣振,在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坚决做到在浇筑工程中不踩踏钢筋,不移动预埋的线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能踩踏和堆放重物。

4、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市场发展势头日益迅猛的今天,混凝土工程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寿命及人民的使用安全。因此,在今天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一定要注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结合人才优势,运用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创新方法,对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提升有重大意义,进一步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不断建造出高品质的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吕新东,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年16期

【2】吕大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6期

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篇9

(2)钢筋暴露现象。建筑物钢筋的裸露问题也是影响整体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筑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先将钢筋与混凝土相结合,用来增加建筑整体的强度及韧性,而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稳定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减少因钢筋的暴露而引发建筑物的质量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相关施工人员操作的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建筑出现钢筋暴露现象。

(3)混凝土裂缝现象。混凝土裂缝问题直接对建筑整体的质量产生影响。在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不严格,会导致建筑物会产生裂缝。同时,建筑物一旦出现裂缝会使得建筑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及硬度下降,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标准,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混凝土建筑坍塌事故。

2建筑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

其实,前文中所提到的混凝土建筑常见的质量问题大多数是可控的,有些问题不仅仅是施工技术的影响,而且人为因素在其中也占有一大部分。要避免以上质量问题的发生,就必须了解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1)混凝土原材料的影响。影响建筑混凝土质量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直接与建筑的整体质量挂钩,在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忽视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会对建筑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产生重大影响。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一部分,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材料,水泥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整体质量是否合格。

(2)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混凝土材料主要是由水泥、骨料以及水等这三个要素组成,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十分的严格。这三个要素如果有一个达不到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标准,那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在目前的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专门的技术人员采取实验的办法去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从而保证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3)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影响。混凝土建筑在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主要是依靠模板的支设以及振捣保证的。在模板支设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支设模板的固定性,其次就是确保模板表面的洁净,如果模板表面凹凸不平,就会造成模板接缝的不严密,使整个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质量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预定标准。在浇筑后的振捣过程中,如果不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捣实,混凝土的密实性就会大大降低,混凝土建筑的整体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篇10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私家车越来越多,公路建设任重而道远,而沥青路面由于其自身的舒适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很多公路在投入运行后不久就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早期病害,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人们的交通出行,所以就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全面提高沥青路面的服务性和使用性。

1.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

1.1材料准备

由于路面原材料的质量对路面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根据道路的要求来选择原材料。一般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的都是重交通沥青和改性沥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混凝土的稳定性能,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另外,对于粗集料,在选择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集料的抗滑性、硬度、耐磨度以及抗冲击性能等,而选择细集料则要采用质量较高的石灰岩制砂,来充分满足设计的要求。

1.2技术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需要结合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评定各道工序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应的设计标准,进而提高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技术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点: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说明材料、设备、劳力及现场管理人员等项的准备情况;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配备齐全施工机械和配件,并做好保养、调试和试机;配备必要的质量检测仪器。

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原材料的配合比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重要施工指标。配合比的设计正式拌合之前的必要步骤:要对准备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实验,以确定其成分组成和性能稳定性;然后要按实际检测结果进行配合比的设计,确定各冷料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等;接下来要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设计,试验热料最佳比例后,试验沥青的最佳用量;最后要对生产配合比进行实际验证,通过铺设试验数据对生产配合比进行合理调整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2.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对策

2.1拌制沥青混合料

在拌制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需要对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对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进行严格的掌握。在拌合沥青混合料时,对于拌和楼控制室来说,需要对各种矿料的使用量、拌和温度等信息进行逐盘的打印,为了确保拌制质量,需要定期对拌和楼的计量、测温等进行校核。通过试拌试验确定拌和时间,在拌合过程中,确保沥青结合料裹覆住所有的集料颗粒。通过目测的方式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混合料出现的异常现象。每天上、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对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性能指标进行检验。每天结束后,根据拌和楼打印的数据资料计算平均施工级配、油石比,同时校核施工厚度和抽提结果。混合料拌制施工注意事项:严格控制好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出厂时,需要检测每车混合料的温度,如果混合料的温度不符合要求不得出厂。按照矿料规格,确定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通常情况下,其最大筛孔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设置其余筛需要对混合料级配的稳定性进行考虑。

2.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材料在混合搅拌之后,需要进行妥善的保管,并及时送往施工建设场地,否则沥青混合料的属性会发生变化。沥青拌合料的运输一般选用大吨位具有自卸功能的货车,并做好防雨和防污染工作。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拌合料的温度,出厂温度不高于160度,摊铺温度不低于130度。运输前后车厢都要进行清理,剩余的沥青混合料要远离施工现场到指定地点清理。

2.3攤铺与碾压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要注意连续稳定性以提高路面平整度。未压实混合料前,调整摊铺机,使其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对松铺厚度进行检测,以便随时对其进行调整。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将未压成型的混合料清除。采取措施防止摊铺机拢料,减少面层离析。根据符合规范要求的沥青等级、粘度以及摊铺的厚度等综合因素有效控制混合料的温度,来控制混合料的摊铺质量。

为了提高面层质量,需要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在碾压过程中,需要驱动轮朝向摊铺机,避免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进行初压时,需要跟在摊铺机后碾压,同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压路机和其他车辆不得停放在当天碾压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为了便于司机辨认,需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的标志。将含有隔离剂的水溶液喷洒或涂刷在压路机轮上。对于现铺的沥青路面来说,当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放行交通。

3.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注意事项

3.1接缝处理

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都是合理接缝,我们无法保证不出现这种接缝,但是需要尽可能少的出现这种接缝,接缝处不平整会直接产生质量问题。(1)纵向施工缝,可运用两台摊铺机共同作业,使用梯队联合的摊铺方式进行纵向接缝,先在已摊铺混合料中,留下1~2dm位置,这位置不进行压实,这样就会有5~10cm的摊铺层发生重叠,可以运用热接缝方法进行跨接辗压,从而消除缝隙。(2)横向接缝,首先采用3m的靠尺检测公路的平整度,然后通过人工清除的方法处理质量问题,最后涂刷沥青,下一次进行接缝处理前,应该在已铺层5~10mm左右的地方进行重叠,并且涂抹混合料。而对于未压实或坍陷的部分,首先需要采用切割机进行凿除,然后才能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涂刷。

3.2沥青现场质量和温度的控制

沥青路面的质量问题突出表现在沥青路面容易出现断痕,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出现颠簸继而造成车祸。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时需要严格控制好沥青的配合比,同时要控制好其温度,如果室外施工建设的温度过高,影响沥青的属性后,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聘用具有一定施工建设经验的技术员工,严格控制好沥青的配合比,并要对沥青材料的使用进行全面的监控和处理。

3.3加强沥青路面的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是一种监控手段,可以有效防止很多人为、疏忽或者责任事故等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提高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对沥青路面的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的质量检测。不仅要加大检测力度,还要加大检测的频率,而且要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等手段进行辅助管理,分析施工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尽量提高各个环节上的合格率。

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的公路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公路的质量问题也较为突出,很多公路在建成后的三到五年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和病害。当然使用寿命的缩短和病害的出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还有待我们从事公路建设的参建各方不断的探索、总结与提高,为我国公路事业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波,任文宏,周书友,等.低温条件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范围[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6).

[2]赵德强,刘美玲,赵伟强.公路沥青路面挖补养护施工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16).

[3]李波,任文宏,周书友。低温条件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范围[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32(6).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篇11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 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配石子粒径的变化, 会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 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骨料含水量的变化, 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在生产过程中, 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 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则会妨碍水泥水化, 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 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 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 矿石、卵石中超过2%, 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 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黏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 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物的沼泽水, 海水等拌制混凝土, 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 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 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除经常性的检测外, 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 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 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 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 通过干炒法, 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 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 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2 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 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 试验室人员必须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 经常取样进行检验, 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 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 提出性能好, 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搅拌前, 试验室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 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 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施工中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规定的范围时, 不准入仓浇筑。因为若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得不到控制, 称量不准确, 则坍落度变化大的原因必然是混凝土中水量的增多, 这样则水灰比变化大, 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所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地试验室人员一定要经常进行混凝土坍落度的检验, 坍落度符合要求才能入仓。

3 混凝土试件合格, 结构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

技术规范规定, 混凝土的质量是依靠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来评定, 并代表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 这是认为, 正常施工情况下, 实际工程结构物混凝土强度可以表现出混凝土试件强度特性。但应当指出, 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 或有缺陷时, 试件强度的代表性就要随着降低, 因为试件体形很小, 容易浇筑成型和养护振实。但在浇筑结构物的混凝土时, 特别是当结构物形状及配筋情况复杂, 混凝土运输入仓条件, 气温变化较大和施工很不方便时, 就很难把结构物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成如同试件的质量一样, 如在某工程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5, 原材料检验无问题, 承包商在按规定取样试年28d的强度均达到了27.0-28.0Mpa, 按照合同合格要求, 但在工程师钻芯取样时混凝土的强度只达到了19.Mpa, 不能满足合同要求, 造成了工程返工重新浇筑。因此结构物的混凝土质量只伪造试件强度保证是不够的, 还必需对结构物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妥善控制, 特别是对浇筑振实成型过程尤其严格控制。对于成品采取回弹法, 射钉法, 拉拔法等辅助手段进行必要及时的检查, 对关键部位的结构物, 有必要进行钻芯取样检查试验, 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

4 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 浇筑振实成型, 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 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 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 易引起重视, 但由于振捣不良, 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 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 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 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 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 (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 足够重视, 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5 混凝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有硬化过程的自生何种变形, 湿胀干缩变形, 温度变形和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混凝土的湿胀干缩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变形而引起的, 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A混凝土成形后, 养护不良, 受到风吹日晒, 表面水分蒸发快, 何种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 出现拉应力, 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 产生的何种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 而出现干缩裂缝。B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 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C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D混凝土受到过度振捣, 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E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露天生产后长期不张拉等。

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A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 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 避免使用过量的粉砂, 振捣要密实, 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减少收缩量。B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时间, 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 避免曝晒, 并定期适当洒水, 保质湿润。C、浇筑混凝土前, 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D混凝土浇筑后, 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 养护一段。

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 大多数属于温度裂缝, 其中表面裂缝又占绝大多数。由于贯穿裂缝将危及大坝安全运行, 而少数表面裂缝在一定条件下, 可能继续发展成贯穿裂缝, 因此分析工程特性、坝址、气候和工程特点, 合理地确定混凝土抗裂指标, 稳定温度场, 分缝分块, 温控标准及防地于保证混凝土质量至关重要的。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 要进行事先控制, 从以下几点注意:A材料、半成品质量的控制。水泥安定性良好;砂石级配通过试验要优良, 沙不要过细, 砂石含泥土、石粉不能超标, 不能使用反应性骨料, 科学地采用合理的配合比, 根据外界环境温度采用水化热适宜的水泥。B、建筑和结构构造进行检查, 结构整体性和变形缝设置应合理;结构受力上, 应进行设计断面、应力情况、超载、抗裂验算。C、施工工艺方面控制。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不宜过多;混凝土拌和要均匀;配合比控制要准;浇筑要按一定进行;浇筑方法要妥当;浇筑速度不能过快, 振捣要实;模板不能变形, 漏水漏浆;钢筋保护层要适宜, 浇筑中不能碰撞钢筋;施工缝处理好;拆模、加荷不能过早;施工不能超载;及时养护, 不要受冻。D注意地基变形和温、湿度变形。E混凝土不能受到酸碱腐蚀, 火灾、高温、地震也会使混凝土受到破坏。

摘要: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 (梁、板、柱、) , 水木建筑中的厂房 (基础、梁、板、柱) 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 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结合实际, 浅谈一下如何搞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篇1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体会

通过对近年来沥青路面施工经验的总结并结合国道217线阿勒泰-布尔津公路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 者:舒琦 作者单位:新疆陆通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6)分类号: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 施工质量控制 要点体会

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篇13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行车平稳、无扬尘、无振动和噪声小等优点,且坚实、耐久、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稳定度好,因而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优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要受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工艺及施工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只有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每道工序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本人通过多年来从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经验,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谈谈个人见解。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准备阶段内的主要工作有: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人员配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和场设置,材料准备,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面的提供等。

1.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

为合理确定施工计划打下基础。

2.人员配置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各工序相互联系非常紧密,人员配置都应是双班制。

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由工地试验室准备原材料,送到业主指定的专业试验室去做,

4.拌和场设置

拌和场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场地位置在运输上的经济合理性,场地要宽大、平整,并对环境及周围居民无影响,且不受洪水侵扰。

5.原材料的准备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篇14

1 工程概况

某道路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区, 连接市内市与北部各乡镇城区。该项目是该地区投资最大, 里程最长, 施工难度最大的基础建设项目。该道路按照国家二级公路标准设计, 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设计路面宽度12m, 由于该道路设计车速快, 车流量大, 要求在路面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2 施工准备

2.1 原材料质量

集料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碎石颗粒的均匀性指数, 碎石材料的强度, 以及其含泥率都将造成沥青混凝土级配不良, 影响沥青混凝土强度和耐腐蚀性。因此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必须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选择合适的集料必须检查碎石的风化程度, 杂质含量和耐磨性从而保证骨料的强度。查看骨料的规格、棱角和针片状情况从而保证骨料的均匀性。检测骨料的含水量, 酸碱性从而保证集料具有较好的粘附性。

2.2 配合比

合理的混合料配合比对沥青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影响很大, 进而控制了沥青混凝土的铺设质量。而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拌制混合料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制度十分重要。我们在拌制过程中应记录每次搅拌的数量, 各种骨料的质量, 沥青用量和拌合温度。然后获取此次拌料的温度的平均值, 并换算出石油配合比。记录下抽提筛分结果, 检查搅拌机工作性能, 评价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情况。

该道路对配合比设计了3种粗细不同的初试级配, 然后选择合适的配合比。3种级配的4.75mm筛网通过率分别为23%、27%、31%。3种级配设计数量相同的矿粉, 使0.075mm通过率为10%。依据规范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级配下矿料的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大于4.75mm粗集料的混合毛体积相对密度。然后使用捣实法测试出大于4.75mm的粗集料的捣实密度, 并计算各组初试级配捣实状态下粗集料的间隙率。拌制混合料时, 加热集料至175℃到190℃, 然后将热料提升斗运至振动筛, 使用三种不同规格筛网筛分后, 分别将其储存到三个不同的热矿仓中。用导热油加热沥青至160℃到170℃, 各用料配合比如下表示:

在保证直到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 并使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被沥青包裹, 出产的结合料无花料和结团, 以及严重粗料细料离析现象的基础上, 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在沥青混凝土的铺设过程中, 拌制成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需要控制在155-170℃之间。我们还要记录每次铺设的厚度。对以上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观察数据变化情况, 对异常数据进行研究, 找出问题原因, 并及时解决。

2.3 后场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拌合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品料的质量。通过在实验室对沥青混凝土的实验效果, 确定最佳的配合比值。有配合比计算出集料的实用量和沥青的使用量, 根据现场情况调节好热料的比例和冷料的料转速和流量, 并选择合适的筛网孔径。拌合过程中温度控制对沥青混凝土十分重要, 必须控制好拌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温度, 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实验所获得的指标确定出拌合总时间, 使得拌合后的混凝土料不能出现离析和结团现象。对于纤维沥青混凝土在搅拌时, 拌合时间应适当加长, 颗粒纤维材料可以和粗集料同时投入, 絮状纤维材料可使用风吹入搅拌锅内。

2.4 设备质量控制

拌合机的性能决定了混合料的拌合能力, 应根据公路等级和工期情况等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拌合机。所选择的拌合机应具备自动控制, 可以分析各项数据, 并确定合理的生产量, 分析拌合质量情况。选择好合适的拌合机, 还要选择与之相搭配的摊铺机。根据每日的拌合量、车辆运输量、施工人员数量和摊铺量进行合理的配置, 尽量使每个工作日能连续施作。在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时候, 必须对前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检查, 确保该工序施工质量合格, 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2.5 路面基层检查

要进行摊铺工作, 必须对前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要严格路面基层的压实质量, 加强粗集料集中地方的检查, 避免造成松散等问题。对松散问题应对其及时合理的处理措施, 减少对铺设混凝土的影响。对于松散程度较轻的区域, 需要挖出松散部分并清洁, 对该处洒一些黏层油和透层油, 工人在摊铺机工作之前用沥青混凝土填实压平, 然后进行摊铺工作。

3 施工控制

3.1 压实质量控制

对混合料的压实工作, 可以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步骤进行施工。初压工序可将将混合料整平, 为下一步工序创造条件;复压可以使搅拌的混合料密度均匀、稳定和成型, 该道工序对混合料的密实程度起到决定性作用;终压工序主要用来去除复压时的车胎印迹, 最终使压实面平整。

3.1.1 振频和振幅的控制

在复压过程中必须调整合理的压路机振频和振幅, 才能保证复压的施工效果。再选择了合理的压实厚度和碾压速率后, 确定合适的振频, 振频的大小对沥青面层表面压实起到重要的作用。适当的振频可以消除沥青面层表面的震动产生的波纹。振幅的大小对沥青面层的压实厚度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碾压成的厚度, 调节合适的振频和振幅, 使得整个压实达到较好的压实度。

3.1.2 碾压路线和方向

压路机应该按照合理的路线进行工作。碾压过程不能改变压路机的线路和碾压方向, 避免产生沥青混合料的推移。驾驶人员在压路机开始工作和停止工作时, 应降低行驶速度。

3.1.3 碾压错轮

压路机碾压按照从外侧到内测, 由低处到高出的顺序进行碾压。为避免已压实的路面出现车轮印记, 再向前碾压一遍后, 将压路机原路退回然后进行下一碾压带, 两个相邻的碾压带应该重叠15cm。在压路机退出碾压段后应停止震动, 然后进行错轮工作。再错轮施工是尽量减慢压路机速度, 避免由于速度过快引起混合料的挤起, 造成混合料移动。在碾压过程中还应注意不得是混合料的温度下降太快, 影响施工效果。

3.2 材料运输质量控制

材料的运输过程中, 容易和其他物体接触, 从而使材料被污染。用料车的轮胎以及车槽是材料的主要接触物。因而必须保证用料测轮胎和车槽的清洁。可按排工作人员定期清洗车轮, 并在车槽表面涂1∶3混合油水, 并铺盖油毡布。运输车辆的停放应距离摊铺机30cm左右, 避免感染和碰撞摊铺机。

3.3 路面检测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测, 可以随时掌握施工中的情况, 发现异常可以及时处理, 保证成型后的路面满足设计和质量要求。可以通过平整度仪或6m的铝合金尺干的方法检测里面的平整度。以20m为一个断面, 采用弯沉仪测定弯沉值。通过现场钻芯取样, 在实验室采用马歇尔实现等试验方法测试沥青混凝土压实的密实度, 并可以进行分析路面内部力学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调节摊铺机的传料器可避免产生离析现象。保证路面基层的强度、混合料的合理级配比和压路机工作的启停速度应缓慢进行, 以防造成路面局部松散、沥青混凝土推移和局部隆起等缺陷。

3.3.1 基层裂缝的处理

当基层表面出现裂缝时, 应及时采用合理的处理措施, 以免对沥青混凝土的铺设造成质量问题。对于纵向间距大于10m的裂缝, 必须进行及时的处理, 以裂缝为中心在宽度1.5m的范围内清扫裂缝, 采用喷洒PC-2乳化0.3kg/m2封缝。然后在基层上的裂缝铺设玻纤格栅并固定。对于纵向间距小于10m的裂缝, 需要返工处理。特别严重的基层纵向裂缝, 必须交由业主组织会议讨论。在路基不再发生不均匀沉降使裂缝扩大的基础上, 对基层和底基层进行返工, 并需要在基层处铺设钢筋网格, 以限制裂缝发生。

3.3.2 接缝的处理

对接缝处的处理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对于采用不同铺设方法的路面应选择与之匹配的接缝处理方法。接缝的处理一定要达到连接平顺和紧密, 采用3m长得直尺检查处理后的接缝平整度。当采用热接缝处理时, 需在接缝两侧预留10~20cm的宽度不进行碾压施工。相邻摊铺层的接缝应该错开, 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5cm。两半幅碾压时应该有5~10cm的重叠。对于预留的横向施工缝, 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对于厚度不足的断层处, 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可采用切割机割除, 清理割槽, 待其干燥后涂油, 在进行压实所需厚度的沥青混凝土。

4 结语

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十分复杂, 只有从施工准备的各个环节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施工工序都进行严格的把控, 才能全面的把握整个路面品质把控。材料的选取及存放等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对整个质量把控活动起着先决作用, 施工环节的严格要求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从道路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出发, 全面把握各种因素, 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摘要: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关的病害日益增多, 控制道路工程路面施工质量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以及路面接缝处理等三个方面对施工控制提出了要求, 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兵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下一篇:仓储实习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