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一体化总结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建工作一体化总结(精选8篇)

党建工作一体化总结 篇1

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台区人民政府汉区政发(2010)36号文和汉区卫医发(2010)103号文《汉台区卫生局关于印发汉台区区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精神,为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有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业务素质,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建立和完善我镇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加快我院区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我院在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汉王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全区率先开展了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对辖区14个村级卫生室的机构、人员、业务、药品购销、财务和绩效工资实行 了“六统一”管理和“三不变”,即乡村医生得身份不变、法律责任不变、财务独立核算不变。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村医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我院的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分工

按照上级区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文件精神,我院于2010年10月先后召开了班子成员会、中层会、全院职工会和全体村医会,成立了已院长亲自挂帅的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我院的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了每个班子成员、每个职工会和全体村医会的分工,层层夯实了责任,以确保此项工作在我镇能-1-

够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

二、广泛动员、齐抓共管、科室连动、落实措施

自医院成立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保以来,利用会议、横幅、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不断地把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工作引向深入,使广大职工和村医在认识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进一步做好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各科室、各村卫生室把此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院长直接抓,副院长具体抓,办公室、各村医具体分工,按照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有条不紊的逐步开展,全院职工形成了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具体工作如下:

(一)统一了机构设置。

标准化村卫生室统一标识: **村卫生室。房屋统一标准,不得低于60平方米,布局按照市标准化卫生室标准执行。

(二)统一了药品采购。

我卫生院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确定专人负责卫生室药品的采购和调拨工作,药品采购除了毒、麻、限、剧、精神药品和中药饮片外,必须100%统一按照药品集中招(跟)标目录采购,并及时的调拔给了村卫生室。帮助卫生室建立健全了药品管理台帐,定期盘点,做到日清月结,药品、帐目、处方相符。村卫生室的药品、器械和卫生材料一律由镇卫生院统一供给,实行批发价核算,零差价调拨销售。我卫生院还不定期的对村卫生室进行了抽查,一旦发现有擅自从其它

途径购进药品和器械的,给予了当事人批评教育和一定的经济处罚。截至目前我辖区村卫生室“药品三统一”工作已100%覆盖;村卫生室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的品种占所有药品品种的100%;采购三统一药品的金额别为6.6万元。

(三)统一了人员调配。

我院对辖区内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按行业资质管理准入进行综合考核,择优聘用,对聘用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了档案管理。乡村医生实行一年一聘,凡被聘用的医务人员,一律根据工作需要,打破片、村界限,在辖区内统一调配使用。乡村医生实行年终统一考核,凡考核不合格者下岗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再行聘用。

(四)统一了业务管理

村卫生室一律依法执业,规范了医疗行为;各村卫生室现在均使用镇卫生院统一制发的医疗文书表格,做到看病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收费有依据、进药有凭证、收支有明细,从医疗型转向服务型;各村均执行并做好了合疗报销工作;各村业务水品有了一定的提升,确保了医疗服务质量;我院还进一步的加强了各村的传染病报告和各项公共卫生工作;各村均协助我院处理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对本村的非法行医进行了哨点监测,及时的上报了我院。

(五)统一了财务管理。

我院统一了村卫生室医疗收费标准,规范了票据,按照“三统一”的有关规定,统一制定并公布了药品零售价格;加强了收费的管理;同时要求村卫生室建立了固定资产等台帐;对公共卫生经费、合疗拨

款、业务收入等都建立了台帐;并对业务收费标准、药品价格及票据进行了定期审核。

(六)统一了绩效考核。

我院负责制定了管理制度和业务考核细则,对乡村医生实行了绩效考核,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合疗等工作均纳入了绩效考核,进行量化考核。每季度由我院组织专人对各村卫生室的村医进行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的成绩兑现了政府补助。

在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中,我院还明确了辖区内的村卫生室村医的身份不变、法律责任不变、独立的财务核算不变。

虽然通过近半年全院职工和全体村医的不懈努力,我院的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与医改的目标差距还很大,所以在今后的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中,我们更应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汉王镇中心卫生院

党建工作一体化总结 篇2

北京市提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和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北京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郊区农村延伸和覆盖,对农村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推动了一大批传统农村向新型农村社区转变,农村社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一)通过旧村改造,改善村庄环境

北京市农委联合九委办局联合出台《北京市远郊区旧村改造试点指导意见》,在全市选择11个村庄进行旧村改造试点,根据旧村改造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自主改造型。房山区八十亩地、门头沟区樱桃沟、平谷区挂甲谷、怀柔区官地和顺义区北郎中,这些村由于集体产业支撑明显,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农民对旧村改造积极性高,因此,改造成效自然也较好。2.小城镇拉动型。怀柔区驸马庄和延庆县营城子村,依托小城镇发展的基础,由乡镇政府统筹规划并进行区域协调,带动周边村向该村集中,实现资源整合。3.社会资金介入型。密云县蔡家洼和昌平区奤夿屯,这两个村庄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发展产业,进行旧村改造。4.村民贷款政府担保型。昌平区玻璃台村,以发展民俗旅游产业为主,通过政府担保贷款,形成村级经济的跳跃式发展。这些试点村庄,通过旧村改造拓展了发展空间,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致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加快了公共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村庄环境彻底改善。

(二)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重点村的城镇化发展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展,通过调整规划、设立立项绿色通道、土地有效利用和提供融资服务等举措,形成政策集成、破解城乡有别的资源要素配置方式;通过利用集体土地“自征自用”、留地安置和定向出让等方式,置换空间保障农民就业,实现城市要空间、农村要发展要文明、主体要利益的需求,逐渐消除城乡对立和城乡隔离;通过完善投入机制、均等公共服务、整合组织资源、对接基层管理,化解了城乡分割,实现了城乡共享共赢,促进了城乡统筹和社会和谐,为城乡结合部的新型城镇化改造积累了经验。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成为了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组成部分

由于资源和区位等条件的限制,郊区农村的社会转型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大部分农村地区与建立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和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郊区农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北京郊区农村要根据北京城镇体系和功能分区的要求,分别向三个方向转变:1.列入城市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农村,要逐渐完成向城市社区的转型,融入城市社会。2.在城镇化发展地区,建设集中上楼的城镇化社区,实现产业和人口的城镇化集聚。3.在一般农村,根据适当集中的原则,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完成保留村庄的现代化转型。北京市在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结合部旧村改造的同时,出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意见,先后确定了12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单位,各区县也布置了一批区县级的试点单位,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成为了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组成部分。因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经从过去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下的一般意义上的村庄改造,提升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北京城镇体系和城市层次的组成部分。

二、北京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建设的经验总结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在严格保护耕地、不增加耕地占用的前提下,离不开农村集体土地尤其是集体建设用地的整理盘活和开发利用,以便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这样,既能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又能广开农民的就业渠道,最终实现富农富民的目标。从北京农村成功的典型案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一)要维护农民的土地开发权益和发展空间

在城市发展拓展区,土地基本被城市发展全部征占,要特别注意提倡采取征地留用的政策,给予应该转型的农村集体留下足够的产业发展用地空间。有了用地空间,村集体正常发挥组织功能,这类村庄的城镇化转型就不会出现大的制度缺陷,也不会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使集体经济组织遭到解散。昌平区北店村的北店嘉园建设,就是这类成功的典型,具有典型意义。

在城镇化集聚地区的农村,无论是乡镇中心的规划区,还是多村集并建设的中小型城镇社区,都涉及到若干个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整理、集中和配置问题,需要对现行征地制度进行改革,需要集体建设用地的空间置换和股权化集中配置,让农民分享集体土地开发建设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将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权留给村集体、乡镇政府发挥统筹协调功能、以村为主体进行空间置换等,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都是重要的关键因素。房山区的韩村河村和丰台区的南宫村等都是近些年来的成功探索。

较大型的城镇社区,例如重点镇的中心区,可以由政府适当征地后,采取划拨留用的办法,由集体经济组织或集体经济的联合组织进行开发建设。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同样离不开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重新整理集体建设用地,不但是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用地的重新安排,而且是新型社区产业发展用地的空间保障,是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已有的旧村改造中,集体土地的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民居改造问题,同时也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即使在只需整理提升、无需大拆大建的村庄,也能够同时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顺义区的柳庄户村,就是典型的案例。

(二)创新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必然带来集体土地权属关系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实现集体土地资源在流转中的优化配置。这种变化,本质上是农村集体土地财产所有权实现形式的变化。一般来讲,北京市农村集体土地权益的变化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通过货币补偿的形式实现集体土地权益。

通过征地补偿,农民的土地资产转变为货币资产,这种货币化的土地资产仍然是农民的集体资产,其处置方式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在集体成员中分配,集体经济组织在城镇化进程中解体,农民以个体的形式转变为市民。二是城镇化以后,进一步转化为经营性固定资产,并且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在集体经济组织中股权化,使农民在城镇化以后仍然拥有经济经济的组织载体和财产支撑。

2. 集体土地权益直接转化为土地股权。

农民承包的集体土地在没有被征用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股权化,例如集体的产业用地,其使用权可以转变为某种形式的股权,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也可以转换为农业合作社的股权。

3. 把集体土地权益置换为社会福利。

可以置换为城镇的社会保障,现在征地补偿的一部分用于转换为居民的这部分村民的社会保障,这就是土地权益转换的一种途径。集体土地的其它用益物权,例如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置换为城镇住房,也可以置换为异地的宅基地。

4. 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权置换为土地的收益权。

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可以集中流转到乡镇土地流转信托中心,农民定期领取土地收益。北京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确权,采取确权确地、确权确利、确权确股三种形式,其中确权确利就是这种转换形式,农民自己不再经营土地,但是土地承包权没有失去,仍然可以凭借土地承包权取得土地收益。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基层的统筹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城乡统筹也不可能迅速见效,因此,只有形成市、区县和乡镇三个层次的统筹,才能促进北京地区经济社会的些协调发展,乡镇统筹是最基础的层次,不可缺少。乡镇层次的统筹主要表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城镇社区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产业园区和社区建设的空间地域布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以及农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置换、村庄的整理与集并等。

1. 乡镇和村庄规划布局的统筹。

村庄建设必须规划先行,编制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的详细执行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村庄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突出不同乡镇和村庄的文化资源,使城镇社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筑景观和自然风貌有机结合,提升乡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特色。

2. 产业布局的统筹。

乡镇必须加强产业布局的统筹,把产业升级和产业集中布局的调整结合,加快调整低端低效产业,盘活集体土地资源,实现产业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实行二三产业向工业和科技文化园区集中,高端设施农业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以二三产业园区建设支撑新型城镇社区建设。以现代农业园区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现代农业的结构布局上,发展大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将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现代会展农业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园区外围的大田,规划建设成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功能区,形成园区加基地的空间格局。产业布局和传统村庄的改造,要根据山区、半山区和平原地区的不同情况,突破村庄各自为战的局限,按照乡镇中心核状集聚、多中心组团集聚和山区带状集聚的不同类型模式,引导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实现产业园区化和村庄社区化的联动。

3. 集体土地开发利用的统筹。

无论是建设小城镇社区,还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最基本的条件都是在现有的集体建设用地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和集中配置,盘活集体土地资源,既能够实现建设资金的平衡,又能够拓展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通过现有乡镇和村庄的改造、集中上楼、村庄拆迁和居住点集中、低效企业用地的腾笼换鸟等途径,进行集体建设用地的综合整治,统筹产业园区、居住社区和农业生态用地,探索通过土地股权化的形式,促进集体土地的流转集中和集约化配置。对于村民的宅基地,在城镇社区,可以采取集体统一组织上楼后退还集体;在城镇建设区以外,可以集中到乡镇的村庄,可以探索宅基地置换、退还集体和货币补偿但仍然保留权益等多种形式,实现宅基地的集约化利用。

4. 各项支农政策的统筹。

党建工作一体化总结 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教学

在技工院校中,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每位专业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在技校生源质量逐年下滑,现代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把专业建设与基础课程进行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一、一体化教学定义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人才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

二、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一体化教学是由教师设置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首先应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对工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最后进行实际操作的认识和训练。

一体化教学要求分解、整合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师生双方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最终完成工件的加工,做到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以专业理论为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一体化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过程的差异

1.课堂主体不同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而一体化教学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负责搜集资料,提出解决办法,进行操作实践,教师只需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控制课堂节奏。

2.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师专讲理论,实习操作教师专讲操作,两者没有有效结合。而一体化教学需要“双师型”教师,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训融合。“双师型”教师既是理论高手,又是生产好手,可以把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此外,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本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新开发一体化教学工作。

3.课堂氛围不同

传统课堂教学机械、呆板。而一体化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教师开展分组教学,各小组间相互讨论、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教学最终目标不同

虽然传统教学和一体化教学都将技能提升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但传统教学只注重技能,忽视了“人”的培养,而一体化教学则把“人”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如与同组成员团结协作的能力、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企业“6S”管理规范内容及贯彻执行能力。这些都渗透到一体化教学中,以培养有能力的“人”为最终目标。

四、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总结

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把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各方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促使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方法。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笔者要求学生掌握实训操作技能,并报考中级、高级技师技能考试;报名参加竞赛,并及时请教实习教师。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学生不再死学课本内容,所学的专业知识逐步变得丰满而形象,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五、技工学院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以往各学科分开的格局,把所有学科知识以课题为主线融合到一起,按照工艺流程出现在课题中。在知识点不够系统的情况下,如何适时而又巧妙地衔接各课题的知识点,是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第二,一体化教学课堂不像传统教学课堂那样形式单一,它要求教师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教学环节中,又能有效把控教学的整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勤思考、善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法,丰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岗位需要,成为合格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冷冲压模具制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一体化2014年工作总结 篇4

一、基本情况

六盘水路喜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由六枝特区政府规划、山西路鑫能源集团主导投资建设,是贵州省重点培育的111个园区之一,2012年被贵州省发改委列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2013年初,被列入省政府42个省级重点园区名录,明确由省发改委重点打造的三个园区之一。园区位于六枝特区新窑乡,距贵昆铁路那玉站0.5公里,距省道贵烟公路1公里,距六(枝)六(盘水)高速公路出口1公里,规划占地9000亩。园区紧紧依托煤炭及其它矿产资源的深度利用、高效转化,着力推进“15155工程”,即用5-8年时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投资500亿元、实现利税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5倍的发展、解决5万人就业。重点打造年产1000万吨规模煤炭企业集团、480万吨焦化、50万吨高纯铝及铝材加工,4×350MW热电联产车间等20余个项目,是同时打造“煤-电-化、煤-电-铝、煤-电-材”三个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二、2014年一体化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从2012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园区在煤矿整合、项目建设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69.57亿元。

(一)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1.热电联产项目:4×35万兆瓦热电机组一期工程2×35万兆瓦可研编制完成已评审通过,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现取得国土厅的批复;节能评估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环评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等报告均已编制完成通过评审并已取得省级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复,项目核准申请已经上报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期将取得核准文件,同时与南方电网上网接入方案正在商定中。

2.LOW-E玻璃项目:各项手续已全部完成,第一条生产线完成土建工程,第二条生产线正在进行土建施工。

3.300万吨/年重介洗煤项目:各项手续已全部完成,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具备投产条件。

4.那玉铁路货场改扩建项目:完成项目备案,完成2000余平米地面硬化。

5.年产70万吨铁合金项目正在进行可研报告的编制。6.年产50万立方加气混泥土项目、年产12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的备案、项目建议书、节能评估报告、可研已办理完成。

7.产学研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备案。

8.贵州路鑫喜义工矿股份有限公司已取得贵州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主体资格条件(第一批)。

(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热电联产项目:热电联产项目于2012年12月开工,现正在开展场地平整工作。一期工程装机为2×350兆瓦,三大主机已经订货,完成场平375万方土石方量,项目预计2017年3月底建成投产。

2.LOW-E玻璃项目:该项目位于园区内,项目总投资119734万元,于2012年5月开工,玻璃厂1#线及其配套选矿厂土建主体工程完成;玻璃厂2#线土方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完成,熔化工段基础浇筑完成,成形工段基础垫层浇筑完成;玻璃厂办公楼及食堂主体及装饰装修工程基本完成;玻璃厂配套选矿厂土建主体工程全部完成;玻璃厂道路路基形成。原计划2014年四季度建成第一条生产线(该项目共建4条生产线)并投入生产,该项目建成后每条生产线能够日产600吨特种玻璃。

3.中心城区焦炉煤气气源厂项目:共建焦炉4台(240万吨/年),原计划2014年9月底建成2#焦炉,由于公司融资出现一定困难,项目建成时间需要顺延到2015年一季度。1#焦炉(60万吨/年)顶板及抵抗墙浇筑完成;2#焦炉(60万吨/年)本体土建、安装工程及其配套土建工程完成;备煤系统设备安装完成80%钢结构通廊全部完成;炼熄焦系统设备安装完成70%;化产区域土建工程完成,设备及管道安装工程完成80%;综合供水及全厂给排水工程完成50%;全厂道路路基形成。

4.那玉铁路货场改扩建项目: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已基本结束,由于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现正在与成都铁路局对接,但就建设方式、投资模式等未达成共识,项目现还未获得批复。5.年产300万吨重介洗煤项目: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5367.76万元,已全部建成,于2014年5月22日正式投产。由于市场和资金原因,试生产以后项目没有进行正常生产。

6.煤矿整合技改:第一批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技改方案已上报并已批复。兼并清单:青菜塘煤矿和赫章可乐煤矿整合为60万吨矿井;猴子田和独山县拉乱煤矿整合成60万吨矿井;金来煤矿和宏顺发煤矿整合成60万吨矿井;杉树林煤矿和同心煤矿整合成45万吨矿井;中渝煤矿和都匀沙寨煤矿整合成45万吨矿井。第二批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技改方案已经上报。

三、存在问题

1.原材料供给不足,将是影响园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贵州省煤矿整合时间相对拖得较长,严重影响煤矿建设进度;园区规划的“15155”工程,前提支撑条件是原材料1000万/年吨煤炭资源的保证。目前,根据园区下属的贵州路喜工矿集团旗下16对煤矿,煤矿整合后通过技改扩能后保留8对矿井,达产后,证载产能也只能达到435万吨,尚缺少565万吨资源没有来源。

2.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园区较快发展的瓶颈性因素。一是铁铁路路那玉货场的改造面临手续的问题。二是“六六高速”至今未通车,大型设备和原材料进园区非常困难。

3.在省、市、区三级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有关国有大企业的帮助下,就融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及金融政策制约,加之项目建设周期长,难以形成有效信贷担保抵押物,目前融资进展仍然缓慢。

四、2015年工作打算

1.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能源局等部门贵州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6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13‟46号)要求,目前,贵州路鑫喜义工矿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主体资格条件,据园区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投产后原材料的需求,积极努力做好煤矿技改扩能以及资源的整合工作,确保项目建成后对原材料的需求。

2.根据园区一体化项目规划,加快园区规划项目建设进度。下一步将对园区已经规划的建设项目实行分批实施,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批、开展前期工作一批、并且对前期工作进行完成的项目,分期分批开工建设,确保洗煤尽快投产;焦化2#焦炉尽快烘炉;玻璃项目第一条线建成并投产。2015年煤矿预计生产原煤180万吨,销售收入9.9亿元,产生利税0.99亿元;选煤厂预计生产精煤150万吨,销售收入7.66亿元,产生利税0.76亿元。

3、继续加大融资和引进项目合作伙伴力度,以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瓶颈。

4.积极配合园区管委会,对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园区各项专业规划进行编制,为园区进行规范性建设提供指导。

5.努力开拓市场,做好已经建成投产项目运营及达产达效工作。

6.加大与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力度,积极与各金融机构对接,努力与园区一并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德育课程一体化开展情况工作总结 篇5

我校继续坚持“德育优先,全面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基础道德建设,规范德育管理,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工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整合德育资源,将“主题教育、节日活动、经典诵读、劳动技术、思品课堂”纳入德育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组织,再到课程评价,我们一步步探索,从方方面面渗透,使德育课程系列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礼仪等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从而向真、向善、向美。

一、加强德育课程队伍建设,为德育课程建设坚守保障 德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长:高永平(校长)副组长:迟阳功(副校长)徐梁(教导主任)成员:赵俊卿 吕丽艳 吴志东(各科教师、辅导员)

1.德育课程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我校继续建立和完善德育课程管理网络,实行校长总负责,教导处具体负责,少先大队操作执行,学校其他科室和年级能同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

2.调整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内容,引领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认真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鼓励大家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融入自己的工作中,促使班主任注重实践、注重思考、注重质量,互相启发,深入研究,确立更先进的育人理念,掌握更科学的育人方法,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

二、深化德育课程管理,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纳入德育课程

1.学校日常德育管理坚持抓实抓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着力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主题班会制度》《一日常规量化考核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通过板报比赛、学生作品、主题班会等展现各班集体创建特色,以学生教育学生,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评选优秀班集体、礼仪值周先进班级等评优评先项目,激发了学生管理班级的热情,推动了班风、学风、校风的优化。

3.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请专业法律工作人员为学生做法律讲座,营造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增强学校领导、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三、紧抓活动育人,丰富德育活动课程 活动育人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继续受到重视,本学年我们开展了很多德育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1.主题队会课、班级宣传栏、校外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传播学校的文明与和谐,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凸显德育课程目标。(1)侧重于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确定主题,采取班级轮流演讲机制进行国旗下讲话,进一步规范升旗流程,认真执行每一项内容。利用这个阵地,进行集体教育。(2)班级文化建设。抓住班级主题宣传栏、黑板报、中队角、雏鹰争章等进行主题教育。

2.利用“我们的节日”等重要节日点开展节日活动课程。雷锋日“学习雷锋好榜样”日行一善活动; “三八”妇女节进行感恩教育; “3.12”植树节进行环境教育,清明节“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主题活动; 端午节进行“忆屈原,庆端午”品尝粽子活动; 儿童节“快乐六一,健康成长”文艺汇演; 中秋节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建队节“听党的话,做好少年”主题活动,组织新队员入队仪式; 感恩节组织学生进行感恩父母、老师的作文比赛制作贺卡活动。每次活动制定好活动方案、计划、准备及领导小组,切实履行活动计划,并对活动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深刻,达到活动目的。

3.多彩社团活动课程,缤纷学生校园生活。社团能够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四、上好学科德育课程,在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

1.低年级每周两课时的《品德与生活》,高年级每周三课时的《品德与社会》。要抓住思想品德课这个主要阵地,教师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制定品德课教案,上好思想品德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要借助文本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学校德育贯穿于每个学科。进一步增强各科教师(不仅是班主任)的德育意识,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将一些德育小知识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使他们在无形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3.开展劳动技术课程。申庄小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专门的劳动技术课程。制定劳动技术课程纲要,成立校外德育基地。并请专业人员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指导。制定课程纲要。具体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周二下午低年级,周四下午高年级。每班安排班主任及副班主任两个老师带领学生上课。学生亲自开垦、松土、施肥、播种、浇水。不仅使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劳动艰辛,父母不易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节约意识,种植知识以及劳动的快乐,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认可。

4.开展经典诵读德育课程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具体有《弟子规》、《千字文》、《国学读本》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活动目标。定时:每天早晨到校晨诵;每节语文课前10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语文老师负责)。定目标:每周完成至少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一本著作(可视著作长短扩展到每月或每学期)熟读成诵的目标,具体根据年级、学生实际、阅读内容而定。定要求:古诗文摘抄、优美句段摘录、古诗文改写或心得随感撰写。制定不同的评价方式:低年级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主诵读为辅,故事链接,活泼插图等形式让学生乐学其中。中年级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教师讲解、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为辅。而高年级通过朗诵、表演、声像等形式,展现学生的经典诵读。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着我们心中的美好的教育梦坚持而不放弃,“做一个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好队员、好学生”必将成为申庄小学全体队员的精神共识,教育梦,德育梦,中国梦,我践行,德育之花必将开遍崔庄联小。

党建工作一体化总结 篇6

浉河区是信阳市的中心城区,是老城区,同时也是特色农业大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相继成立了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统筹城乡,找准定位,示范带动,全面展开浉河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

一、我区城乡一体化村镇规划编制及建设情况

(一)我区城乡一体化村镇规划编制情况

规划是建设的蓝图和依据,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在批复中明确指出,将师河、平桥、羊山、南湾等区辖范围划定为城市规划区。这样一来,师河区辖的各类建设就有了法律依据,必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但有了总规还不能达到指导建设的目的,必需编制与之相配套的控规及各类专业规划,才能保证各类建设有序进行,因此,区委、区政府近几年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先后投资近500万元,聘请高规格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辖区里的各类规划进行科学编制,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先进行列。2006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千村百镇”规划编制工作以来,我区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了9个乡镇总体规划,154个中心村规划,303个村民小组居民点规划编制工作,提前一年率先在全市完成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了中心城区乡镇和中心村规划的全覆盖。08、09年规划编制 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在总体规划上,完成了游河乡灾后重建新镇区、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和金牛山工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在控制性详规上,完成了环湖路景观控制性规划编制,予台农业观光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合市规划局完成了师河北岸道路景观规划和环湖路茶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的编制;完成了师河南岸琵琶山区域控制性规划,配合区政府完成了师河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的规划方案审定;在修建性详规上,完成了游河乡新镇区、吴家店镇区、金牛山产业集聚区安置小区、董家河乡将军寨度假村、集云村茶文化生态建设示范园、浉河港乡龙潭村村庄整治和茶圣广场、鸿湖家园、大别山文化村等详细规划编制,集云村、香如故植物观光园、玉皇顶区域等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2010年,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目前,完成了师河区村庄布点规划、中心村规划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已接近尾声;另外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已全面启动。除此之外,今年还完成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化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金牛国际生态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浉河区中心城区控制详细规划,金牛产业园安置小区规划、龙潭村茶文化规划,大别山民俗文化村规划,香如故植物观光园规划,玉皇顶拟开发区域规划。谭家河乡、十三里桥乡、柳林乡、双井办事处镇区总体规划、董家河乡龙潭村茶文化旅游规划也已编制完成,目前正在等待专家评审。

(二)我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情况

为了确保各类规划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调控和引导作 用,根据市里下达的任务,全力抓好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并取得初步 成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就是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群众 的生活与生存质量,实现农村城市化。为此在实施建设活动中,我们始 终把便民利民富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切实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在房型 设计时应突出整洁、美观、实用;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应完成水、电、电视、电话、宽带等管线入地,绿化率应不少于30%。在规划设计 上,既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又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统筹安 排居住区内的供水、供电、道路、通讯、排污、公厕设置和垃圾处理等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服务设施,用良 好的居住环境引导群众到集中居住区建房和购房。

一是开展城中村改造,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城郊办事处的五星,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规划方案,精心组织,统一施工,先后完成了全村6组、7组、12组三个居民点新区建设,入住居民120余户。另外金牛山办事处的飨堂村和十里河村,近几年先后投资近3000余万元,在规划的指导下,先后进行对空心村、危房及低矮房屋的集中拆建整治,采用退宅集资联建和利用土地开发效益补助农民建房资金不足等方式,先后集中征地约150亩,建筑面积累计5万平方米并完善小区内的道路硬化亮化及公共配套设施,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这样做既节约利用了土地,又节约了建筑成本,群众十分欢迎。

二是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到集镇居住和兴业发展。近两年董家河乡镇区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10多栋多层建筑集体亮相,绿之风小区和茶叶批发大市场的三期扩建工程,打造了具有豫南茶乡特 色街景镇貌。谭家河乡镇区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改善村民环境为着力点,由乡政府牵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调地、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的原则,金色南湾农民新村用地80亩,建房2万平方米,入住183户,小区内公共设施配套齐全,配有中心休闲广场、体育运动器材。为了增强其服务功能,乡政府统一协调派出所、卫生院、工商所、汽车站迁入新区,金色南湾项目的建成可辐射周边李家寨、柳林、师河港、湖北广水市蔡河镇四个乡镇10万人口,促进了当地茶叶、板栗、食用菌、南湾鱼等特色农产品交易,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成为新农村建设样板。东双河镇在新镇政府周边双河村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双河佳苑“采取招引外地开发商集中建设和联建的形式建设高标准的集商住于一体的农民新居,既拉大了镇区的框架,又可以解决本村和周边村近千户农民入住新居的需要,同时又吸引了幼儿园和假发厂等企业在新村周边落户。

三是在游河、吴家店滩区移民迁建工作中,我局不等不靠紧紧围绕搞好规划服务保障这一工作主线,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先后六次深入施工一线,协调解决规划技术问题,有力地保障了移民拆迁工作的顺利展开。截止目前,游河乡28栋集中安置楼已封顶,竣工建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区间水、电、路等公建设施正在施工完善。四个农民自建点,征地约500亩,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目前,在规划的指导下,有三个自建点正在紧张施工。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于今年7月份由政府批准实施。在规划的指导下,一期统建征地 120亩,竣工套房150套,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自建区征地60亩,已开工31套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安置区内已硬化主次干道4.2公里。统建区和自建区的房屋户型及面积我们采取规划指导与农民自选相结合,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的建筑风格,反复筛选,最后确定以白墙、灰瓦、坡屋顶为主要建筑风格,前庭后院式布局深受群众欢迎。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水平还不深、细,也有一些欠科学的地方,也影响了乡镇的建设速成度和工程质量,如:金牛山办事处华锐学院东门,两楼之间间距很小,采光不合技术规范,防火间距也不够,也没有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游河乡集中安置楼房层高达不到技术标准,进入居室有压抑感;吴家店镇二楼透光透风不好,室内楼梯设计欠合理;全区沿路的一些建筑风格也很单调,与山水茶乡环境不相协调。

二是各乡镇办事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较低,我区除游河乡新镇区控规编制完成外,其它乡镇均没有完成控规编制,根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条和第六十条规定,乡镇政府所在地项目审批必需符合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政府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编制,致使规划审批没有依据。

三是缺少规划编制专项经费,这就直接影响了规划编制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也就影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四是全区城乡一体化的宣传教育缺乏系统性,大家对推进城乡一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到位,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研讨和沟 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措施和手段单一,缺少权威性。

三、下一步的规划建设工作保障措施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全面完成各类小城镇规划编制任务。主要包括浉河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老城区控制性详性规划编制,环湖路茶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的编制,华新水泥三期、航空路城中村改造、等拆迁安置区规划,继续深化和完善吴家店镇、游河乡新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师河北岸景观带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是筹措规划专项资金,聘请高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尽快指导和启动各类总规及详规的编制和评审报批,确保规划设计的高水平,建设工程的高质量。

三是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深化规划编制体系,重点着眼于区域协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决定在五星、湖东和金牛山城乡结合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试点同时要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和示范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四是举办由局委、乡镇、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规划建设 知识培训班,聘请专家解读《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抓好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组织赴外地观摩学习城乡一体化试点经验,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助推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建议抓示范带动,要把示范村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一是 要对示范村建设投入先期启动资金,先行把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布局到位,再引导农民向规划区集中建房并提倡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二是积极整合部门力量,把项目和资金向示范村和有村庄整治任务的村倾斜;三是制定和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并率先在城中村、示范村和村庄整治的村进行兑现落实。

二、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应构建以城区为中心、以中心镇为支撑、以一般乡镇和中心村为基点的城乡一体化体系,为此应在城区郊区的五星、金牛山和湖东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使之与工业集聚区、中心镇、乡镇和中心村构成城乡一体化的体系。

气象观测“一体化”工作初探 篇7

由于工作重心的调整、转移, 从2014年开始, “一体化”成为气象部门的热词。为了做好气象观测“一体化”工作, 我国选取一些地区进行试点, 取得经验后即将在全国推行。

一、气象观测“一体化”是气象业务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体化”是指把原来相对独立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大气成分观测等业务结合成一个综合观测系统, 这是气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气象局自2007年开始了“一体化”的顶层设计, 开始对综合气象观测以业务应用为主的研究给予持续的科研投入, 同年10月,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气象局在全国率先进行“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岗位一体化”工作, 随后, 试点工作推广到北京、上海宝山、湖北武汉、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安徽安庆、广东清远、青海达日等9个气象台站, 打破了高空地面间的业务壁垒, 实现人员、设备、业务和技术集约式改革, 推进基层观测现代化进程, “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

我国的气象站网的布局有“高空地面相互兼顾”的地理优势, 全国120个高空站均有相同站号的地面站, 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50个, 国家基本气象站69个, 国家一般气象站1个。我省设有高空站的郑州、南阳、三门峡三地, 气象观测“一体化”工作已经展开, 现有的在职人员分别参加了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 对以后新入职的观测员, 也要在上岗前进行高空地面一体化观测培训和跟班实习。目前工作正在推进中。

二、推进“一体化”要分步进行, 确保气象业务工作平稳过渡

(一) 统一思想

要按照中国气象局提出的“一流装备, 一流技术, 一流人才, 一流台站”的要求, 充分认识“一体化”工作在气象现代化中的重要性, 积极主动投身到“一体化”工作中。要认识到通过整合资源, 建立一套更科学的管理制度, 可以提高值班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达到优化工作流程, 提升综合观测水平的目的。

(二) 整合业务

目前, 高空观测和地面观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观测业务。在确保高空地面观测业务工作秩序和质量的前提下, 把这两个独立的观测业务整合在一起, 要建立起“一体化”的业务流程, 设计新的岗位, 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标准, 把分散在高空地面不同的岗位重新分解编排, 以期达到集约化的目的。

(三) 建章立制

为确保各项业务指标的完成, 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以制度管人, 奖优罚劣。创建制度不是简单地把原来高空地面站的制度拿来进行重叠交叉的简单结合, 而是要深度融合, 把现代化管理理念、现代化对观测工作的新要求写进去, 通过现代科学的制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成效, 提升业务质量。

(四) 抓好培训

目前观测工作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观测员对仪器对电脑的依赖加强, 观测劳动量下降造成观测工作的枯燥乏味。通过组织现有人员对新岗位工作的“一体化”岗前培训, 让高空地面的观测员学习了自己不从事的岗位的业务, 丰富了工作的内容, 调动了积极性, 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为培养出掌握多种现代化观测装备和技术、具备多学科交叉研究业务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空间。

(五) 跟班学习

要能够处理新岗位值班遇到的关键问题,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强雷暴、大风、冰雹等重要天气、供电中断、灾害性天气达到联防标准时, 都要及时有效应对。“一体化”之前出现突发事件是由两个科室分别增加人员来应对, 现在只有一个科室了, 更应该保证有足够的力量。一些台站搬迁后, 远离城市建成区, 交通不便, 周边的安全问题也应统筹考虑[2]。

(六) 加强督导

“一体化”开始的初期, 要加强对业务督导的力度。改革初期人员业务不熟练可能会造成差错率增加而影响业务质量, 要通过督导, 缩短质量下降期。

三、“一体化”工作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 注意考核标准的改变, 避免对新规则理解执行不利中造成的失分

中国气象局纳入常规目标考核的有稳定运行率、到报率、观测数据质量等分项指标。其中,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质量以“一体化观测质量综合指数”来反映。计算公式为:

一体化观测质量综合指数=0.3×稳定运行率+0.3×到报率+0.4×观测数据质量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 到报率占有30%的比例, 如何在这一项上不失分, 少失分, 必须引起台站高度重视。一般情况下, 出现不到报的原因很多, 是因为自动观测设备与业务平台之间的通讯受阻所致, 因为自动观测设备有自动存储功能, 而且观测仪器也有备份, 以往出现这种情况不会造成漏测, “一体化”之后要确保常规数据的及时上传。

(二) 减少自动化设备故障造成的影响

当自动化仪器发生故障时, 备份机要自动切换, 当网络出现故障时,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 现用新型自动站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 按规定采用备份站观测记录进行正点数据维护, 形成并上传数据文件; (2) 当L波段雷达等探测设备发生故障时, 立即启用备份GTC2型L波段探空数据接收机进行探测, 并按规范规定准备施放仪器。同时迅速排查故障原因, 通知仪器维护保障岗到场协助; (3) 网络故障:发现网络故障造成实时资料、各时报文上传不畅, 应立即采用备份ADSL网络传输数据并及时通知质控保障人员检查修复。当备份线路也有故障时, 应采用无线网络; (4) 当业务软件出现瘫痪时, 应立即换用备份计算机系统编发报文和上传数据文件, 并及时通知质控保障人员处理[3]。

(三) 不能照搬试点站的经验, 必须照顾到本地台站能力最弱的人

全国开展试点的9个台站都有文化水平较高, 年龄偏低的特点, 有些台站平均年龄仅35岁。因此, 要有选择的吸收试点站的经验。对于50岁以上人员, 原则上不参与“一体化”新岗位的业务工作, 保留在原岗位到退休为止。对于年轻但文化水平较低者, 不适合新岗位时也应统一安排转岗。

(四) 提高自动化观测仪器的质量, 加快科技攻关, 解决个别项目不能自动观测的问题

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 构建成一个符合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等要求和综合观测业务“一体化”需求, 以多种观测资料为支撑的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平台, 达到高效规范。

摘要:把原来相对独立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大气成分观测等业务整合成一个综合观测系统, 是气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在内蒙古等地的试点, 气象观测“一体化”取得成功并将在全国推行。针对气象业务专业性强、人员业务领域专一等特点, 在“一体化”过程中如何保证工作有序推进, 做到平稳过渡, 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空探测,地面观测,“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沙依拉·哈吉白, 夏买提·赛依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北京农业, 2014, 24.

[2]田伟忠.对保持地面测报质量稳定性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3, 02.

依法正确推行检察工作一体化 篇8

一、检察权运作的一体机制的普遍性

当今世界,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检察权的相对独立已经成为检察制度发展的一种趋势,检察一体化是各国构建检察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尽管各国的做法不尽一致,但在理论上都公认检察一体化。具体讲就是检察机关在行使检察权的过程中形成的整体统筹、上下一体、内部整合、横向协作、统一行使检察权的机制。其基本特征有五:

一是独立性。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国家机关相对独立,并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法定机关、程序以外的干涉。此是检察一体化的外部特征,是检察一体化的制度保障。

二是统一性。检察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检察权行使的统一性,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权不同于审判权。审判权作为一种被动的裁判权,只有检察机关或者案件当事人把案件提交给法院时,法院才能行使审判权。换句话说,法院不能自动启动审判权。审判权追求的价值是个案公正,通过个案的正确适用法律,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正是基于此,学术界公认审判权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法官个人的智慧。而检察权所追求的根本价值是整个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是为了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有人会说,检察权行使的主体是检察官。检察官通过办理具体案件,使检察权得以实现。我须强调的是,检察官并不是以个人身份或名义办案的,在我国,法律将检察权授予检察机关而不是检察院的某个内设机构或检察官。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整体,是检察权行使的主体。因此,为了保障检察权行使的统一性,检察机关不仅要考虑个案公正的实现,而且要考虑同类案件在相互比较中的公平性,保障在法律效力所及的范围内实现法律的统一性、正确性,进而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三是整体性。从组织结构上看,检察一体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一体。就是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最高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检察院,从而使各级检察院形成一个整体;二是在内部,每个检察院虽然分设不同的部门,但是法律规定检察长领导所有部门的工作,检察官要受命于检察长。正是这种纵横交错的组织结构,才使所有检察院和检察官形成了一个整体。

四是承继性或者叫职务转移权。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整体行使检察权,因而,个体检察官执行职务的活动可以被其他检察官所承继,单个检察院行使检察权的活动可以被其他检察院所承继。一个检察官正在着手办理的案件,检察长可以指令其移交给其他检察官办理。同样,一个检察院正在办理的案件,如果上级检察院要求其移交给其他检察院办理,前一个检察院的调查取证活动只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其所取得的证据在后继的诉讼中就会有效。正是检察官之间、检察院之间的承继性运作,使检察机关形成协调合作的整体,保障了检察权的统一有效行使,这与法院的审判活动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法官所办的案件或者一个法院审判的案件,一旦移交另一个法官或者另一个法院,后继法官或法院必须重新开始对案件的审理或审判。这是因为审判权是一种实体处分权,具有不可替代性。

五是协调性。在工作层面上,检察一体化表现为检察机关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都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同一个检察院各个业务部门之间也要统筹兼顾,同一个部门内部各个检察官之间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比如,某一个检察官在办案时,需要在辖区外执行职务,或者需要请求另一个有司法管辖权的检察院代为调查、取证、扣押等诉讼活动,有司法管辖权的检察院就要依法积极协助其完成任务。正是这种办案中的互相配合,才使整个检察机关形成一体化的运作机制。

综上所述,检察权运作一体化机制的特点用一句话表述,其核心内容就是检察工作一体运作。

二、检察工作一体化适合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

中国检察机关在检察权的运作机制上,我觉得与世界各国普遍运作的检察一体化机制大同小异。在具体制度设计和运作层面上还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这主要表现在领导体制上。

我国《宪法》第132条明文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这就清楚地表明,我国宪法确立了检察权运作一体化机制。但是,《宪法》第101条又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出或者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第133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有学者研究指出:不论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讲,目前检察机关的这种体制都存在某些明显的缺憾,难以从制度上保障检察权行使的统一性。

我认为,从理论上讲,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同级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与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这两个命题之间从逻辑上讲是自相矛盾的。一般来说,任何机构都只能向领导它的机构负责,受一个机构的领导而向另一个机构负责,显然是违反同一规律的。因此,这种制度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实践来看,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容否认,由于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人财物基本上依赖地方权力机关,地方利益和地方的人际关系对检察权行使的不当干预时有发生。在许多情况下使上级检察院的指令难以贯彻,检察权的统一行使和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受到检察机关自身难以抗拒的阻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如何按照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和宪法原则,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此是检察机关在和谐语境下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基于此,去年,湖北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推行检察工作一体化的做法,颇有新意,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所谓检察工作一体化,湖北省检察院的说法是:“全省检察机关应当坚持在各级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下,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按照检察工作整体性、统一性的要求,实行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关系,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支持下级;加强各地检察机关之间的工作协作,互通情况,加强沟通,相互支持与配合;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职能作用与优势,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全省检察机关结成运转高效、关系协调、规范有序的统一整体,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整体效能。”敬大力检察长用四句话十六个字概括:“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我认为,这一提法脱胎于“检察一体化”,传承了其合理内核,又符合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原则,也解决了检察权在运作中的一些工作矛盾。

正因为如此,今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加强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工作领导的意见》中规定:“健全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体制,加大领导力度,形成上下一体、政令畅通、指挥有力的领导体制……逐步形成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之间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协调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做法”。这一规定肯定了湖北省检察院推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适应了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发展的需要。

从黄石市检察官的演讲中,我感觉到检察工作一体机制正在接受检察实践的锤炼,得到理论升华。正如你们的检察长郑青所说:“正确把握推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是在现行政治体制和法律框架内的工作机制层面上的一体化,而不是推行和研究与是否实行“检察独立”、“垂直领导”等领导体制问题相关联的“检察一体化”;强调检察工作的统一性、整体性,不能将‘整体的一体化’分割为‘部门的一体化’”。我觉得,此话讲得很有针对性。现在,有的地方宣传“侦查一体化”、有的提出“公诉一体化”,还有的提出“民行一体化”。我觉得,这些提法都是不科学的,检察机关的各业务部门都不能乱提口号,而只能提检察工作一体化。因为,检察工作一体化是对各项检察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有机整合,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的一体化,强调的是检察工作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因此,检察工作一体化不仅是一项工作原则,更重要的是落实宪政结构的制度安排。

有的同志会说,提倡检察侦查一体化有利于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查办。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道理很简单,以反贪等自侦部门为例,它是内设机构,上级反贪部门不能指挥下级反贪部门;其功能的实现是通过上级检察院指挥下级检察院实现的,这实质上是检察工作一体化在发挥作用。今天,黄石市检察官讲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在查处职务犯罪中落实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是强化检察机关领导关系,树立法律监督权威,推动查处职务犯罪工作健康发展,提高侦查水平,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我认为,这些观点符合办案的实际,有独创之处。

三、检察权一体化机制中的检察官

借此机会,我想讲一下在检察工作一体化运作中,检察机关如何组织个体的检察官行使检察权。

如前所述,在我国,检察官不是以个人名义办理案件的,法律将检察权授予检察机关而不是检察官。但是,一般来说,检察权行使的主体毫无疑问是检察官。检察官通过依法办理具体案件,使检察权在诉讼中得以实现。

这样,就必须明确检察官的角色定位。对此,国内外学者众说不一,有说检察官是代表国家的,有说是代表社会的,有的认为代表当事人。从国际通行的表述来讲,检察官是法律的守护人。其基础理论是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它是指在诉讼活动中,为了发现案件的真实情况,检察官不应站在当事人的立场,而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偏不倚地全面收集证据,审查案件和进行诉讼的行为。我认为,检察官客观性义务的精髓在于“超越”。

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理念源于德国。1877年,德国颁布刑事诉讼法典,确认检察官为审判前程序的主持人,和主持判决程序的法官一道被赋予“司法机关”的地位,是庭审前“站着的法官”。检察官和法官的性质是相同的,为发现真实而努力合作的。因此,要强调检察官的客观义务。这一理论虽然是大陆法系国家对检察官的定位,但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和国际法的认可。1990年9月7日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的《关于检察官作用的准则》规定了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不歧视任何人。检察官在履行职责的时候,要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不得对任何人进行任何政治、社会、文化、性别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歧视。

(二)按客观标准行事。检察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案件的一切有关的情况。特别是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和不利的各种因素,不得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

(三)保证公众利益。在适当考虑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利益。特别是在有被害人的场合,要考虑到受害者的立场和权利。

(四)必要时中止追诉。在诉讼过程中,如果调查表明起诉缺乏根据,检察官就不应提出或继续检控,或应竭力阻止诉讼的继续。

(五)依法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得知或认为其掌握的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是通过严重侵犯其人权的非法手段取得的,检察官就应拒绝使用此类证据,并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将使用非法手段的责任者绳之以法。

(六)酌处中的客观公正性。在其他任何情况下,检察官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情况,确保作出决定的必要性、客观性和连贯性。

与检察官客观义务相联系的另一种理论叫诉讼关照义务。它是指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义务协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行使其诉讼权利。

客观性义务与诉讼关照原则的不同点在于:客观性义务要求检控机关既要注意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又要注意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的证据,强调的是在实体上全面发现案件的真实情况,做到不偏不倚;诉讼关照原则强调检察机关在行使公诉职能过程中要注意关照保护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强调的是控辩双方在程序上的实质对等。由于这两条原则体现的程序正义基本相同,因而这两项原则的理论阐释逐步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我将这两种理念概括为“客观公正”。其理由是: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在检察官、司法警察和犯罪嫌疑人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三角形的诉讼结构。检察官位于三角结构的顶端,对警察和犯罪嫌疑人之间是否应予起诉的争议进行裁决,而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与诉讼关照义务就是这一诉讼构造的法理基础。因而,检察官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既要履行追诉职能,又要保护被追诉者的合法权利。检察官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是实现公正。因此,将“客观公正”理念作为检察官的定位是准确的。

在我国,强调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是有法律根据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检察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这就表明,检察官在办案中,既要注意收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利的证据,也要注意收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法定证据。刑诉法第139条、第144条进一步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既要听取被害人及代理人的意见,又要听取犯罪嫌疑人及辩护人的意见,以全面了解案情,客观公正地决定是否提起公诉。还规定,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必须忠于事实真相,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要负法律责任。这些足以说明我国法律对检察官客观义务和诉讼关照原则的重视。

虽然如此,但由于我国立法并未将客观义务和诉讼关照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予以明文规定,再加上受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许多检察官没有意识到要履行客观义务和诉讼关照义务。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许多检察官只注意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而忽视收集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只注意对被追诉人的权利进行限制和剥夺,而不大注意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保护。在法学理论界,有些学者大肆渲染检察官是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只需把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交付审判就行了,无需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更无需关注对辩护方权利的保护。凡此种种,都是缺乏对现代检察制度的基本了解,都是检察环节造成冤案错案的理论根源。我强调检察官不是案件当事人,而是代表国家、代表社会在进行诉讼。现代文明社会设立检察官制度最重要的目的有三:一是通过诉讼分权模式,以检察官与法官彼此节制的方法,保障刑事司法权行使的客观性与正确性。二是检察官制度的重要功能,从国家权力制衡的视野看,不仅在于追诉被告人的法律责任,而且在于制衡国家的审判权,保护被告人免于法官的擅断,还要保护被告人免于警官的恣意。检察制度自创始以来一直就处于警察、法官两种国家权力之间。此中奥妙,蕴含着检察官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定位。客观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司法公正是检察官的基本追求。由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检察官是法律的守护人。三是检察官制度的作用,在于使法律的客观公正原则贯彻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就是说,除了追诉犯罪以外,更重要的是保护人权。由此可见,检察官的职责就是依法关照和保护所有参与诉讼的人,而不是只代表诉讼一方当事人。

大家在演说中讲到了在侦、捕、诉工作中都要履行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我觉得认识到这点是非常到位的。在检察工作一体化运作中,对于办案的检察官来讲坚持客观公正是需要勇气的,需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既要客观公正全面地搜集、审查和运用证据起诉犯罪,又要克服当事人主义倾向,全面听取诉讼参与人的意见,冷静分析案情保护人权。检察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起案件和每一个当事人,特别是对于有利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证据,要认真对待,防止为了打击犯罪而偏听偏信。同时,在诉讼中,检察官应充分听取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辩解,客观冷静地对待法院的判决结果,不能把检察机关自己的利益和检察官个人的利益混迹其中,更不能把检察官混同于一般当事人而片面追求胜诉的结果。

二是既要坚持客观性义务,又要坚持上命下从的原则。检察权运行一体化机制要求每个检察官在办案中要坚持上命下从。但是,司法实践中,上级检察院的指令可能与检察官所了解的案件客观事实有出入。在此种情况下,办案检察官有责任向发出指令的上级院汇报案情及相关证据,提出自己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如果上级在了解案情后仍坚持原有指令,办案检察官应当执行上级指令,但要将上级指令记入案卷。但是,如果上级指令明显有违国家法令,办案检察官有权向发出指令的检察官的上级反映实情,请求撤销明显违法的指令。总之,在上命下从与客观义务发生矛盾时,检察官既要信守客观义务的要求,保证依法办案;又要正确对待上级的指令,把案件处理好。

上一篇:象山县电力网规划设计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第二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