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精选8篇)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篇1

一学期来,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中心学校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在本学期积极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加强了三级课程管理,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对本学期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实际,落实课程计划。

根据教学改革年的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为了保证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学校实行“两制”管理。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是指对学科的教学进度进行监控,防止过快或过慢,从而落实课程计划。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是指每学期末对课程计划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包括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目标考核。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我校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2、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为外出学习创造条件。在学习中运用,将课改理念深植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3、突破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改的突破口。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考评,真正走进课堂,落到了实处。

(2)、为确保各学科正常教学,进行严格的查堂制度,一经发现甲课换乙课或放羊式教学等情况,立即登记,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并纳入教师工作评价。

(3)、开展课堂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一是进行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教研,由组内成员轮流主持,研究本周的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二是进行课堂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教研课。上课后,及时进行说课、评课,总结成绩,找出不足。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在大赛活动中让同学们和老师都能共同学习。

(5)、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并与教师一同探索,使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三、教学方法须灵活多变

1、游戏教学法

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适当贯穿游戏来配合教学,就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游戏本是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内容丰富、形成

多样、组织起来,生动活泼,竞争性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灵活运用游戏教学,引入竞争意识,形成趣味学习,达到教学目标。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和进行充分的练习,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练习,教学目标因而得以实现。

因此,在体育课中能有效地贯穿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2、趣味教学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和技术动作充满好奇心和兴趣,就会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和锻炼,注意力也就能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当然不言而喻了。趣味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去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又会使学生对体育课不再有累和烦的感受。

3、竞争教学法

体育教学活动中,从不缺乏的东西就是竞争。每一节体育课,从开始准备到结束课程,都充满了竞争的影子。所以,运用好竞争意识,可以使那些枯燥无味的单一动作的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力四射。

通过改变教学的方法,同学们觉得体育课不再那么单一乏味,上课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这学期通过课堂改革使老师的教学越来越有显著的成绩,学生的体育成绩与健康越来越有保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课堂改革,使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好。

二七区郭小寨小学

孙建阁 2014年1月13日

篇二: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大富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中心学校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在本学期积极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加强了三级课程管理,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实际,落实课程计划。

根据教学改革年的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

为了保证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学校实行“两制”管理。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是指对学科的教学进度进行监控,防止过快或过慢,从而落实课程计划。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是指每学期末对课程计划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包括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目标考核。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我校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按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为改革做好思想铺垫。要求每名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材料,写好学习笔记,写好理论学习心得

和实际工作的教学案例,学习方式采取教师自学和集体学习两种,1月初上交学习材料;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理论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要求六月末每名教师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2、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为外出学习创造条件。我校派主课老师到实验小学听课取经。

3、突破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改的突破口。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考评,真正走进课堂,落到了实处。

(2)、为确保各学科正常教学,进行严格的查堂制度,一经发现甲课换乙课或放羊式教学等情况,立即登记,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并纳入教师工作评价。

(3)、开展课堂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一是进行集体

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由组内成员轮流主持,研究本周的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二是进行课堂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教研课。上课后,及时进行说课、评课,总结成绩,找出不足。

(4)、积极开展教学大赛活动,分上中下三片进行。在大赛活动中,让教师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思路开展课堂活动,开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5)、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并与教师一同探索,使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6)、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将学课、备课、导课、上课、研课、评课、反思各环节融为一体,使课改工作尽快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堂。

4、有声有色地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校按照“整体规划,分类要求,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思路,实现培训内容由文本培训向课程培训转变,培训方式由灌输式向交流探究式转变,把学习、实践、研讨融为一体,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逐步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策略上,实行“五个结合”,即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面对面辅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5、有的放矢地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常规教研不停步,学校采用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对本学科课改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小问题展开教学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案例即成果”的工作思路,引导全体教师搞好课改教学工作。实施研培结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把教研与培训结合起来,实施了“五个一”工程。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好

书、撰写2000字读书笔记;出一节展示课;撰写一个教学案例;剖析一节典型课;每星期教师写一篇教学反思。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

开学初整理出学期教科研课改活动专题安排表。具体到主讲人,到月、到周、到某一课题。课改研究活动做到了“六有”:有计划、有专题、有内容、有主讲人、有记载、有资料。开展课前研讨,课中改进,课后评议反思,综合每个教师的课改实践优势,达到头脑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三、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实验中,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前提。学校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三多三少三带”的要求,即:多一些尊重,少一些专制,把微笑带进教室;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把激励带进课堂;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禁锢,把竞争带进课堂。几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的地位变了,教师不再是高高居于讲台之上,而是更多的走到学生中间,同学生平等的对话,创造性地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活了,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不同意,我认为,我觉得??”这些词汇经常从他们口中蹦出。下课了,他们还拉着老师的手问问题。许多教师反映他们“经常有惊喜”、“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有的教师说“学生的想象非常有趣”等等。

四、充实弱点,重评价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是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

1、实行观察评价。

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我们要求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从中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倡导二次评价。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之学生在学习的发展层次上存在差异,我们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的进步,单元测试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答题觉得不满意的,可以重新解答,这种“延迟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大富小学

2016.06.30 篇三: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巴乡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中心学校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在本学期积极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加强了三级课程管理,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实际,落实课程计划。

根据教学改革年的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

为了保证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学校实行“两制”管理。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是指对学科的教学进度进行监控,防止过快或过慢,从而落实课程计划。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是指每学期末对课程计划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包括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目标考核。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我校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1、9月份,按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为改革做好思想铺垫。要求每名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材料,写好5000字的学习笔记,写好理论学习心得和实际工作的教学案例,学习方式采取教师自学和集体学习两种,1月初上交学习材料;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理论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要求六月末每名教师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2、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为外出学习创造条件。11月我校派主课老师到实验小学听课取经。

3、突破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改的突破口。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考评,真正走进课堂,落到了实处。

(2)、为确保各学科正常教学,进行严格的查堂制度,一经发现甲课换乙课或放羊式教学等情况,立即登记,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并纳入教师工作评价。

(3)、开展课堂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一是进行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由组内成员轮流主持,研究本周的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二是进行课堂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教研课。上课后,及时进行说课、评课,总结成绩,找出不足。

(4)、积极开展教学大赛活动,分上中下三片进行。在大赛活动中,让教师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思路开展课堂活动,开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5)、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并与教师一同探索,使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6)、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将学课、备课、导课、上课、研课、评课、反思各环节融为一体,使课改工作尽快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堂。

4、有声有色地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校按照“整体规划,分类要求,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思路,实现培训内容由文本培训向课程培训转变,培训方式由灌输式向交流探究式转变,把学习、实践、研讨融为一体,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逐步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策略上,实行“五个结合”,即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面对面辅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5、有的放矢地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常规教研不停步,学校采用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对本学科课改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小问题展开教学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案例即成果”的工作思路,引导全体教师搞好课改教学工作。实施研培结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把教研与培训结合起来,实施了“五个一”工程。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好书、撰写2000字读书笔记;出一节展示课;撰写一个教学案例;剖析一节典型课;每星期教师写一篇教学反思。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

开学初整理出学期教科研课改活动专题安排表。具体到主讲人,到月、到周、到某一课题。课改研究活动做到了“六有”:有计划、有专题、有内容、有主讲人、有记载、有资料。开展课前研讨,课中改进,课后评议反思,综合每个教师的课改实践优势,达到头脑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三、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实验中,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前提。学校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三多三少三带”的要求,即:多一些尊重,少一些专制,把微笑带进教室;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把激励带进课堂;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禁锢,把竞争带进课堂。几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的地位变了,教师不再是高高居于讲台之上,而是更多的走到学生中间,同学生平等的对话,创造性地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活了,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不同意,我认为,我觉得??”这些词汇经常从他们口中蹦出。下课了,他们还拉着老师的手问问题。许多教师反映他们“经常有惊喜”、“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有的教师说“学生的想象非常有趣”等等。

四、充实弱点,重评价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是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

1、实行观察评价。

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我们要求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从中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倡导二次评价。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之学生在学习的发展层次上存在差异,我们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的进步,单元测试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答题觉得不满意的,可以重新解答,这种“延迟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巴音库鲁提乡小学

2012年1月7日 篇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们以教育局开展的教育共同体为抓手,以学校教研组为龙头联动全镇教师积极参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在“改中学,学中改”。一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在“改中学,学中改”,转变教学观,走进教学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我校语文教师努力做到:

1、教师观念的转变。变课堂的管理者为组织者,改过去独霸课堂的占有者为参与者。教学改革使老师们真正地觉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讲”坛,走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还时间于学生,学生会的不讲,书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讲。真正落实“精讲精练”,使教师从“累”而不讨好中走了出来,真正地融洽了师生关系,开语文教学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使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师们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研究教学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学生学法的钻研。一改过去上课“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只注重讲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变重教师“教”为重学生的“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统一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上课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过去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讲,学生做”的老套路,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学生踊跃参与进课堂中来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学习的主人,表现在: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掌握了些许学习方法,并运用它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当中去。最可喜的是学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围,教师们又有“教研”的动力,尤其是城乡共同体的建立,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语文老师到其他学校学习,借鉴其他学校教学改革的优秀做法,教师教研的气氛浓烈,教学方式的交流热烈,教师的教学热情再次被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教学生机重现。

3、教学改革激励教师对教材进行正确的解读。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视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对语文教育的曲解。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了处理三个方面与教材的关系:①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②文本的阅读和课外延伸的关系。③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想情感教育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更为多姿多彩,生动活泼。

1、教学改革前,我校语文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课的模式,一讲就是整节课,是典型的“满堂灌”的方式。课改后,都在注重学情,注重班情,因势利情,因势利导上下足了功夫。变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为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兴趣激发了,积极性被调动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使我校的语文成绩有了质的提升。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上课时更注意方法的传授,注重学生的接受、理解、掌握和运用。讲读课、阅读课、自主学习课、探究课等课型相继走进课堂。

2、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改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模式是单一的听、记、做。而现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前堤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进一步的形成。如规规矩矩写字,清清楚楚说话,仔仔细细读书,认认真真写文,踏踏实实练习。不动笔墨不读书。怀疑善问。时时处处学语文等。

二、存在的问题:

在百花开放、繁荣似锦的教学改革的大好局面之下,也有语文教学的迷失。

1、“形而上学”。教学改革,追求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于是有层出不穷的教法,花样迭出的课型。于是不乏有歪曲语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美其名曰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热闹非凡的活动课,脱离教学实际,追求形式,花里胡哨,误导学生。这是没有真正领会教改的初衷。

2、否定传统。认为教改就是敢于打破一切“坛坛罐罐”,推倒旧的从来。不重视读书、写字,不重视学法,忽视习惯的培养,忽视语言的训练。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知识浮光掠影,一股浮躁之气充溢于教学中。这是有悖于语文的教学规律的。

3、教师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甚至把新课型必当作一种出名的手段。针对上述现象,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学者,应正视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迷失。真正领会教改革改的真谛,一切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了追求语文教学之道的真、善、美。我们应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从而真正地走进语文教学改革。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本次教学改革进行到现在,不敢说成功,也不能说成熟了,但也已证明是一条适合现阶段我们教育教学实际的教改之路。所以坚持下去是肯定的。下一步我们的打算是:

1、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教改思想入脑入心,并固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一路改来不容易,取得成绩更不易。我们要继续学习新的教学改革理念的精髓,最好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上升为属于我们的教学理论。

2、理顺教学流程,使教学各环节更清晰易操作。更深入的设计好学案,规范学案编制,从表头的设计,环节的安排,自学内容,到交流合作的设计,拓展延伸的设计,并大致设计各环节所用时间,更好的让师生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篇五:实验小学英语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风雨兼程 快乐为伴

---实验小学英语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醴陵实验小学英语组是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具有开拓进取和团结互助精神的年轻团队。英语组现共有8人,“合作分享,真诚互助,发掘每个老师不平凡的一面,为每位老师都搭建一个展示和发展的平台”是我们教研组的特色。我们既尊重教师的个性特色发展,又注重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力求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在实用、愉快的教研活动中学有所获,教有所成。

近年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英语组在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成型性课堂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成立了小课题研究组,对“自然拼读法”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地探讨和试验,正在积极开展成型性课堂建设,初步摸索出适合会话教学的一种课堂基模,即“三点一线”快乐英语会话教学基本模式。英语组全体教师不断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搭建多种平台,引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开展多样化的英语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好地营造了校园英语学习的气氛。

我校英语组是一个积极热情、活力充沛的团队。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团结努力下,英语科组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一、英语教学课堂改革的总体目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表现自我的空间。“机会”和“空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我们的课堂就是创造语言环境的基地。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内容,努力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打造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两极分化严重的实际情况,我们英语组课堂的宗旨是:调动全体,互帮互助,以优带差,促进全体学生平衡发展。我们的目标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老师们每天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从原来的“填鸭式”

教学到如今的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试验阶段。结合我们的试验情况,谈谈近期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举措和体会。

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成立自主互助学习小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把学生分成6-7人一组,选出组长,教师在课堂中及时给予每个组适当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纪律,合作,作业等几个方面制订登记表,每节课都对每个学生运用加分的办法做出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被肯定的鼓舞。

1.学习。课堂上,对上课积极表现的同学所在的组加分。课后,选出优胜的组,给予小组成员小小的奖励(一颗星星,一个苹果或一朵小红花等)

2.合作。教师引导并鼓励孩子之间互帮互助平衡发展,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3.纪律。为了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除了学习,我们对学生的纪律和听讲进行评价,给纪律好的组加分,让孩子们提高纪律意识。

4.作业。每天组长按时检查家庭作业,及时向老师汇报,教师对作业完成好的组给予评价。

(二)自然拼读进课堂,帮助学生解决拼读拼写的难题。

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难题是拼读,拼写单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不同年级的课堂和学生进行过调查,教师之间也有过无数次地探讨,最后选择了自然拼读法来改进课堂中词汇教学的效率。

1.我们把辅音,元音,辅音字母组合,元音字母组合进行归类,根据教材内容,分年级进行教学,巧妙地渗透到每个单元教学,每一节课堂教学中。

2.分年级进行单词拼读拼写比赛。各班以学习的内容为基准,制作卡片,然后替换卡片进行游戏式教学,比赛。

3.在学校,英语组对自然拼读法进行了小课题研究。在小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了集体探讨,课堂展示,听课,评课,议课等方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采用“三点一线”快乐英语会话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会话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难点,尤其是近几年来教师感到难以操作和把握。直接把教材的对话内容一个词一句话逐一地分析,讲解,翻译,把对话内容讲得支离破碎,既枯燥乏味又不符合会话教学的要求,因此在长时期的研究与探索中慢慢找到一种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三点一线”快乐英语会话教学模式。

所谓“三点一线”即扎实基点(词汇),把握重点(句型),突破难点(会话交流),以“活动”为主线围绕主题展开话题。目的是让孩子们在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进行英语会话交流,激发他们表达英语的欲望。

1.热身活动

创设主题情境,复习已学知识,以旧带新,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知识。如五年级下册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b2中第一步学生齐唱关于天气的歌曲,关于天气的词汇在本节课中季节的话题中马上就会运用到。在此环节中我们设置了唱一唱,猜一猜,试一试和说一说等活动,不同的课例中,教师可因情况而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活动,目的是温故知新,扎实基点,掌握好词汇,为下一步语言会话交流打铺垫。如果在这一步把已学天气词汇巩固好了话,学生在谈论各季节天气情况时才会运用自如。

2.知识呈现

在主题情境中初步感知句型和会话,并设置任务。如课例中听let’s try,完成听力任务,在有些会话教学课中这个活动我们作为一个知识呈现的源头,先设置任务,带着任务听,然后说,为let’s talk展开话题。知识呈现环节是整个会话教学的主干,也是会话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这一部分,我们经常尽量给学生设置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并采用“先听说,后读写”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知识呈

现的方法有很多,有实物呈现,肢体呈现,图片呈现,情景呈现,具体的操作在学习巩固过程当中。

3.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包括重点句型的呈现和巩固操练两部分,首先,在主题情境中进一步复习和巩固已学词汇。通过各种不同活动,像“滚雪球”似的进一步积累词汇和已学句型,目的是让学生在后面的对话中“有话可说”。如课例中复习和巩固关于季节的单词、不同季节中不同的天气状况和在各季节中适合进行的活动。接下来,巧过渡,学习新句型。如课例中,在扎实复习了已学主题词汇和句型的基础上导入新的句型,反复操练句型,把握好重点(句型)。然后,巩固操练,这个环境必不可少,操练的范围越广越好,为激励全班学生参与,我们将头饰贴在黑板上,采取学生集体表演的形式,如只有两个角色,可采取全班对半或男女生团体会话的表演形式,三个以上角色的,可以师生共同参与。操练的形式要多样,最常见的是游戏型的操练方式,我们在课堂中还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比如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同桌之间、男女之间及师生、生生之间的表演都是合作,合作学习在会话课堂中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所以,在操练对话时,我们的教师特别强调合作学习。4.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这一环节也是一个拓展运用巩固环节。创语境,巧训练,用各种形式练习会话。教材内容只是我们的一个范例,在课堂中,我们以教材为核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将会话中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把词汇和句型融合一体,进行会话交流,这是我们课堂模式当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不同的形式的训练,交流,以此突破一节会话课的难点。

5.课堂评价。

我们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简介的语言评价,这是课堂中常见的普通且随意的评价方式,但可以激励学生的情感。为了促进小组之间的自主合作,体现我们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我们会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一些新颖的能体现小组竞争的评价方式。

目前我们英语组正在积极开展成型性的课堂建设,正深入研讨,试验这种“三

点一线”快乐英语会话教学的基本模式,构建高效的英语会话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之后,我们的会话课堂真正地“活”了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

(四)开展丰富的英语活动,构建快乐的校园文化。

每学期我校会举行很多英语活动,要求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尽量全体参与,以此活跃他们的课余活动,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把快乐从课堂延伸到课余活动中,把活动推进课堂,同时也能营造一种英语的学习氛围。

1.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英语周活动,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以此推动学校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活跃校园生活,构建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我们有英语单词卡片秀,英语手抄报,英语才艺大比拼,和英语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等。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篇2

一、对现代教学手段要广泛运用,更要科学运用

在当前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多媒体手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小学语文学科在多媒体的运用方面较为便利,在教学情境营造、教学信息补充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在这样的态势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将多媒体的功能扩大化,将其当作了无所不能的“万能工具”,有些教师更是以多媒体课件替代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导致“电脑指挥人脑”。这样就显得矫枉过正,虽然教师需要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但是无论是什么教学手段,其发挥的作用都是对教学活动的辅助作用,永远也不能代替教师的主观教学活动,因为固定的程序永远无法满足教学对象的发展差异性。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方面,教师要始终遵循“恰当、适度、辅助”的原则,只有在最为恰当的时机运用,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如在新课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在补充教学信息的环节提高教学信息的生动性与容量度等。使用次数不宜过多,坚持在最需要的环节使用,既能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又能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秩序。

二、对课堂教学氛围要努力营造,更要有效控制

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公开课上,我们看到的都是一派热烈景象,学生发言踊跃、讨论积极,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处在积极的氛围之中。其实,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一些示范课、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表演,有些教学内容事先已经进行了巩固与强化,看似热热闹闹的教学氛围,实际上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浓厚的教学氛围,但是这种氛围要积极服务于课堂教学主题,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深入开展,而不是为了表演而刻意开展。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牢牢控制整个教学氛围,做到“合适、恰当”。在一些情感深厚的内容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感情朗读、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心理感知体验程度,但是这种氛围的营造不能超出一定的“度”,千万不能让这种教学情境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恰当的、合适的载体,营造与课堂教学相吻合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让整个教学氛围牢牢掌控在教师的手中。

三、对自主探究学习要大力倡导,更要收放自如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现了知识性与能力性目标的全面实现。但是,在这些自主探究模式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把握不够准确,只是落实了“放”的环节,对于如何有效“收”,思考与探究得不够,或是成效不够明显。如有的教师制定了全面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设计了逐层深入的探究题,也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学生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学习活动,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将“收”的环节落实好。要想提高“收”的成效,教师必须在两个方面努力:首先就是发挥好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作用,在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学习的同时,要针对学生认知基础与能力限制等方面的现状,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重在引导学生思维向着更深层次迈进,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其次,教师在最后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成果,以及归纳总结、开展点评活动的环节,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四、对表扬激励手段要充分运用,更要掌握标准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渴望得到来自教师的表扬与肯定,适当适量的激励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增强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成效提高。出于这样的目的,许多教师将激励手段作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但是,部分教师没有掌握好“度”的问题,表扬激励过多过滥,动辄表扬:有进步的表扬,没有什么进步的也表扬;同样难度的问题,后进生回答出来了表扬,优秀生回答出来也表扬。这种做法降低了表扬的激励性成效,学生会对这样的表扬激励逐步降低积极情感体验。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表扬激励的“度”,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分别确定相应标准的表扬门槛,表扬频率也要适当控制,既不吝惜又不铺天盖地,让激励评价手段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

五、对课外拓展活动要丰富多彩,更要紧扣主题

课外活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有助于教师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巩固教学成效。如有的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组织写作兴趣小组来培养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开展背诵、写字等方面竞赛来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开展实践活动来增加作文写作素材积累,等等。但是也有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外活动的组织中,没有紧扣主题,或是对语文教学促进作用不大,让语文课外活动演变成为娱乐性质的活动,这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时候,一方面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安排,尽量与教学活动同步,相互补充,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提高,另一方面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立足实际,简便可行”的原则,让语文课外活动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篇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基础学科在改革中首当其冲。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调,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往往不高,因而也就难以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因此,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2-01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依然有部分数学教师实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未能意识到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导致多数小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受到抑制,难以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学习潜力[1]。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及深入,重点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元素,注重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从而逐步为中学、高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对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趣味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老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创设相应的数学教学情景,并在这个情景之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2]。例如,教师在讲述与长方形有关的数学知识及定理时,可以创设出“长方形拼接”游戏的场景,让学生将课桌看成长方形,并将桌子拼接在一起,形象地向学生讲解长方形的分割。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宽,从而计算出单个课桌的面积及多个课桌拼接后的面积。而教师在这个游戏场景结束之后,向学生讲解其中涉及到的公式定理,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在这一方面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在这种充满趣味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乐于学习,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数学真理,从而使得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开发。再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述到“>”“<”方面的数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与掌握两个数字比较的条件,可以选出两名同学上黑板写字。假设小红写了25个字,小军写了16个字。此时老师提问:“谁写的字多?”学生自然回答:“25>16”。而当老师提问:“谁写的快?”时,很多学生就会误以为小红写的快。但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很快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的比较缺乏相应的条件,当学生提出疑问之后,教师此时再说出条件:“小红写字花了29秒,小军写字花了17秒。”此时学生比较之后自然得出了答案。这樣一来,不仅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了趣味,更带动了全面学生探索与思考,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在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对学生思维意识及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时,应当依据不同的要求设置解法多样的题目,从而使学生从原本的思维意识中脱离出来,创新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5]。例如,题:现需要将一块正方形铁皮切割成不同的小正方形。如果切割成边长为20cm的小正方形,则总共能切割成25个。如果将其切割成边长为50cm的小正方形,则能够切割成多少个?此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教学课本的影响,从而选择采用反比例的相关定理对题目求解,设边长为50cm的小正方形共有x个,得出公式:20×20×25=50×50×x。而此时数学教师则可以引导小学生通过一般的应用题解题思路,求得大正方形总面积之后进一步简化计算,就能够直接得出计算公式:2×2×25÷(5×5),这不仅大大开拓了学生了思维能力,还将题目的计算难度进一步简化,使得整个应用题解答过程更加简单、轻松,学生在思考与学习时也变得更加容易。

三、结语: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想实现改革与创新,教师就应当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并且注重创新教学模式,设立具有趣味性数学情景,使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不断开拓数学思维,最终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及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韦鸿敏,侯代忠,周优军.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下专科数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J].柳州师专学报,2015,02:106-109+105.

[2]梁艳梅.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87.

小学品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篇4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就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回忆自己以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老师一幅图一幅图地讲,学生一幅图一幅图地看,老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回答,学生被动地接受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显得枯燥而缺乏说服力。对于发挥性问题学生总是口无措辞,言不着题。在尝试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后我认识到了《品德与社会》课也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道理这么简单的,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课,转化为孩子们一种内在的社会倾动力。

一、品社“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即“情景设置、目标内化——自主合作、信息搜索——精讲点拨、知识整合——当堂训练、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总结升华。”

1、情景设置、目标内化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每种课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课即将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或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展示目标的方法灵活多样,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张挂、口头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标的表述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切不可照搬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更要忌空、大、虚。

2、自主合作、信息搜索

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的课型中处理方法也大不一样。

活动型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模拟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实践体验型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品德与社会课是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社会即课堂,课堂即社会,树立大课堂观、大社会观。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专门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条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我们生活的区域和环境。凡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验的内容,就要放开手,制定周密计划,亲自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银行、保险公司,办理一次存款、取款业务,填写一份存款单、保险单,或成立“社会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参与社区服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综合学习型教学:高年级教材中涉及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社会常识和法律常识的内容,对于这类型教学内容,要实现多种学科的整合,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这样,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务。一般的课文内容,放在前一周进行;对于需要长时间搜集、整理的内容,则放在前几周甚至前几个月进行。收集社会信息的途径有多种,阅读报纸、杂志、课文;听广播、讲座;看电视、文艺节目;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然后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个阶段在出示教学目标后进行。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小组内部的资料交流梳理,然后是班级内的也就是小组之间、小组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小组内部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

由发表意见。小组内部的资料要研究透彻,以便在接下来的汇报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3、精讲点拨、知识整合

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的理论(概念、观点、原理)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讲在学生不会之处,二要对学生自行得出的结论要加以补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四要发挥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单项讲述只不过几分钟的时间。

4、当堂训练、巩固练习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训练是多种多样、而且贯穿整个课堂。此处所讲的训练是指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归纳整理信息之后,教师要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习题,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一方面对学生的目标达成进行检测,具体操作如下:

(1)课堂训练累计时间在20分钟左右,巩固练习(或目标检测)占用5分钟即可,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3)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5、课堂小结、总结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强化双基、深化升华之效。此环节的操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2)、回扣学习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3)、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4)、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

1、课堂氛围活跃了,师生的距离拉近了。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脸上表情呈现出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他怕上课老师提问自己答不出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从而使课堂气氛很难活跃起来,教师上课感到吃力,学生学习也感到吃力,这样一来,教师既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能调节师生关系的和谐。但在“小组合作”走进课堂后,学生积极了,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课堂上我的微笑、对学生鼓励的话语自然不自然的多了。我尝试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场面,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胆量也逐渐变大了。课后出现的场面更令我感动: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提水上楼的老师会被一大群学生围住争着帮助;学校在冬季来临分煤炭,高年级同学主动帮助一二年纪小同学。当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们欣慰的笑了。

2、学生思维活跃了,学科内容形成了巧妙整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

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当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这种融洽鲜活的学科内容巧妙整合中的教育,必然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因此也必然是事半功倍的。

3、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健康成长。但仅靠在课堂上去完成学生道德品德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延伸扩展到课外。在“小组合作”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质量验评这一环节,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体验、操作、实践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4、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学生的集体观念浓厚了。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要求对学生的指导,要从活动方法、活动要求、活动过程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使学生先学会操作,再从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知识,逐步形成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中我们常用的活动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学会了合作探讨,培养了一种集体精神。但是,在学生探讨活动中,老师不是旁观者,或者说不介入,而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参与到活动中去,做好指导。更需要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不够稳定,频繁更换,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位教师要任教多门学科,这门课程基本都是班主任教师兼任,或者是其他任课教师兼任,没有专职的科任教师,基本上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之后,闲暇之后才会考虑这两门学科。不是大家认为这门课程没有用处,而是感觉明显的力不从心。

2、科任教师对该课程的认知不足,了解不够,不知道如何上。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把握不好课程目标,课程要求,以及教学方法。在当前教育形式和教育质量观的偏差下,这些教师不得不将精力重重倾向于语、数学科,从根本上削弱了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3、教师还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只有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

4、家长的课改意识不强,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

家长是最关注孩子成长的群体,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家长也和孩子一起走进了新课程,成为了课程改革的支持者、实施者、开发者。

四、整改措施

从三方面谈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见解:

1、课前,让教师苦下功夫准备。①整体把握整册教材。

课堂教学低效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深,教学目标把握不准。针对这样的情况,每学期开学前要组织科任教师通读教材,将教材的编写框架进行统一的梳理,从教材的编排结构,知识衔接,编写思路,教材的个案分析等方面,整体把握教材。

②精心细读本课教材。

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反复阅读即将授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去思考: A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材设计了哪些内容,编写的意图是什么?

B与以前的教材进行对比,内容与教学目标有什么不同,现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C教材的内容与当地的实际以及本校的情况是否相符,应补充、转换或重组哪些内容? D本课教材应该用几课时完成,每课应该安排哪些内容,具体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③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他们活动的好坏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了解学情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五点加以考虑:

A联系本课的知识,想一想学生有哪些生活经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如何? B身边发生过的事例哪些与学生有关,与本课有关的就可以纳入到本课的教学中。

C怎样贴近学生的生活,怎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选择适合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

D怎样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流露真情实感。

F怎样把课上的所学知识教学延伸到课外,沿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达到课程回归生活的目的。

④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周围的人和物,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施,以及儿童生活中的经验、体验发现、文化活动、重大事件都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资源,我们要把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起来,做到一切资源为教学服务,但必须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关。

⑤精心设计教学。

这里指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学情分析、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同时还应该考虑教学时的方法与手段)课件制作、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要注意以下几点:

A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B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C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D提前做好教学预设

2、课上,让学生参与体验成为主流。

课前的多方努力,就是为了课上的实践,把“八个一”做为切入点,有效的组织教学。①一个有力的“开场白”。所谓开场白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导入。以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表演节目、或者观看问题式精彩视频,这些内容必须牢牢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务本才能求实。

②一个能让学生广泛开展讨论交流的主题。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的讨论热热闹闹,看似很积极,其实没多大实效,你说这个,他说那个,没有几个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想法与思考。这些主题脱离学生的生活,没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何来的灵性思考与洞察?课堂中确立的主题应该是值得学生去研究,有兴趣研究,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研究成果。

③一个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程度。不见得每一个活动都是根据教材上的活动去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可是做适当的增加、删减与改动,教材是课堂教学开展的有效蓝本,我们可以创造性的使用,让活动使教材的内容活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科学习的乐趣所在。

④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卷调查分析。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可行的,容易操作的问卷调查,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有机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问卷调查中呈现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那么学生必定会很有成就感,因为这样的问题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课堂上解决的就是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当然并不是说每一节课我们都要安排问卷,这要根据我们的教学内容而确定。

⑤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的媒体资源。教学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直观、形象的观察,透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可以让学生展开思考的空间;更可以为学生延展很多与本课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知识世界里的乐趣所在。

⑥一个能把复习检测与活动交叉运行的“复合体”。为了防止我们的课堂教学被活动取代,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前面或者本课的知识,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可以感受亲身参与的乐趣,又能促进学生良好的知识理论的形成。

⑦一个能集中本节课知识精华的训练平台。这个平台有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行为,有的是知识的沉淀与积累,有的可能是良好的生活经验,还有的可能是一种民族气节的绽放„„这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具体而定,不要求多,但要求精。

⑧一个能让学生引起思考的、或者能让学生亲身参与的、或者能让他们颇有感触的课后参与体验题。这样做比让学生机械的背诵,记忆要强得多,而且能让学生形成永久的记忆,可以是非书面的,可以是非语言的,但一定得紧扣学生生活实际,紧扣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3、课后,成为学生自主实践、感悟探索的天空。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与语文、数学学科不同,它学习到的是一种内化到心灵的思想精髓。因而课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自主实践与感悟的时间。所以我认为在课后可以适当的开展下列活动:

1、为加强与课内所学的紧密联系,可从走进社区感受《品德与生活(社会)》内容的可信度。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有的内容与现在生活实际情况相差的悬殊,就可以让同学们走进社区,进行实地的考察。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就以“家乡”为大主题,学生在社区就可咨询到家乡过去的经济、人情风貌等等。

2、开展参与体验式活动,可让《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育内涵植根心灵。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还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家乡的故事》为例,在探索家乡故事的同时,适当品尝过去的苦难生活,从而感受家乡今昔的巨大变迁。这样既能与课上所学有效结合,也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检测,可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并驾齐驱。

在农村教育中,教师只重视学科课程教学,而忽视非考试学科教学已成主流。在实际生活中人的品德可以说要比人的素质更可贵。所以从社会到学校、从教师到学生要形成思想的高度重视,就必须与检测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之健康发展。

4、提供人文力量的鞭策氛围,会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更趋完美、人性。《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对学生心灵净化的催化剂,所以可以结合各年级的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采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也可以说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如《中央电视台》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的模式也不妨走进校园、走进班级。透过榜样的力量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学生乐在其中,享受其中,受益其中。这才是我们课程所追求的真谛。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篇5

我校的数学教研组队伍比较庞大,共有35位教师。在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幸成为了湖南省小学数学团体会员单位,又被评为“株洲市小学数学学科建设先进单位”。这些荣誉和机会激励了我们以更大的热情做好我们的教学教研,回顾这两年来,我们深感辛苦并快乐着,我们欣慰,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更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实验小学数学教研氛围。这也是全局上下、各基层学校及各位同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共同努力、互相协作的结果。

下面就这两年来的数学教研工作,向诸位汇报交流,敬请提出宝贵建议。

一、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一)努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1.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教师在所任教学科方面拥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总和,学科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对教学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为了促进教师自主提高学科素养,学校专门举行了一次教师的学科专业考试。力争使老师们系统地掌握数学学科知识,熟练地运用本学科的知识;形成熟练的学科技能,更好地树立教师的威信,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表率作用;热爱数学,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了配合湖南省首届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我们学校也开展了数学教师素养大赛,选拔出李园和帅玉婷两位老师参加醴陵市的数学教师素养大赛。帅玉婷老师获醴陵市数学教学片断一等奖,李园老师获现场评课一等奖。9月份,李园老师和帅玉婷老师代表醴陵市参加株洲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荣获“五项全能”二等奖,帅玉婷老师荣获知识问题单项一等奖。

教学活动需要理论的指导,教学理论揭示了教学活动的规律和方法,是诠释教师“怎么教”的科学。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学现象、把握教育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学校我的书香校园活动,我们要求每个数学教师每期必读一本教育专著,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并学会吸纳各种教育理论的合理之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落实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积极构建新课标下的适应时代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每一位教师把“努力上好每堂课”作为自身工作的起码要求,切实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并实施“有效教学”。两年来,我们开展了多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其中“课堂教学探究”是由年级组集体备课,经过反复打磨,推出一堂公开课。在整个过程中要试教三四次,年级组内的每个老师都亲身历练着课堂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活动由数学学科带头人亲自执教,全体老师学习观摩。“青年教师比武活动”采用抽课题,独立备课的方式,考验每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处理能力。

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的思考,它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了一程。”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确认、坚持和推广正确的教育思想与行为,可以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在反思教学实践时,我们要求反思要经常化、系统化。可以说,缺乏反思的教学实践是盲目、被动和消极的。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等活动作为反思的对象,经常对这些活动进行审视、分析和调控。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录音、录像、学生调查问卷、教学总结、反思日记、教案、学生作业与试卷等媒介进行反思,以提高反思的成效。通过反思,教师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用它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反思,教师确认了自身教学中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就要在教学中坚持或推广这些思想和行为,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为更好地促进大家反思,今年我们收集了很多优秀的磨课案例准备参加“株洲市小学数学磨课案例征评大赛”。2012年李园老师的教学设计《因数与倍数(五下)》在“湖南省小数会第二届团体会员单位第三次教学研讨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3.借鉴同行经验。

教学具有明显的情景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这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借鉴同行经验是教师丰富自身经验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在借鉴同行经验时,我们制定师徒结队和年级集体备课的制度,为老师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根据自己任教的学段、学科等实际情况,选择一位或几位优秀教师作为自己借鉴的对象,并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借鉴内容主要是教学思想和信念。借鉴内容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包括概括性较强的教学思想和信念。相比较而言,后者应用或推广的范围更广,对教学的影响更为深远,对教师的帮助更大。

(三)丰富学生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在校领导和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周密组织,积极筹备下我校成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数学节活动。在以“弘扬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为主题的阳光数学节活动中,同学们畅游数学王国、领略了数学的奥妙和乐趣,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切身体会到了数学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激励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形成了校园良好的数学氛围。

(四)从现实问题入手,开展小型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小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反思与行为跟进、教师自身的问题解决与经验提升。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个体是研究的主角,是研究的真正实践者。今年上期,数学组成立了“作业反馈的有效落实”和“高效课堂的构建”两个小课题组。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们对作业的设计,批改和纠正辅导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五)通过教师们不懈的努力,课堂教学初见成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了学习数学的良好课堂文化,成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数学节活动。同学们畅游数学王国、领略了数学的奥妙和乐趣,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切身体会到了数学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激励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形成了校园良好的数学氛围。教师自主编写校本数学校本课程,拓展应用,延伸课堂教学的空间。教师发展,得益学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组内多位老师上的校级、市级、地级公开课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我们有幸成为了湖南省小学数学团体会员单位,又被评为“株洲市小学数学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三、构建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我校数学教师通过多年的探究与学习,将一般情况下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交流的过程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3.汇报成果,质疑问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小结,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4.训练提高,实践运用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以及方法进行巩固训练、并尽可能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自己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问题与困惑

1.因我校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八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二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难以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

2.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更难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发难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

3.表扬过多让师生过于疲惫,并且一些学生被表扬冲昏头脑,有些骄傲。个别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对表扬不以为然。

4.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篇6

从2010年开始,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中心学校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了太谷“二十四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加强了课程管理,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对2010年至2012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实际,制订课堂教学新模式。

根据教育局教学改革的会议精神,借鉴太谷课堂改革经验,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和小学段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我校制订了语文和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为了保证新课程目标能够落实到位,学校实行“两制”管理。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是指对学科的教学进度进行监控,防止过快或过慢,从而落实课程计划。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是指每学期末对课程计划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包括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目标考核。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我校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首先,按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为改革做好思想铺垫。要求每名教师认真学习太谷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理论材料,写好5000字的学习笔记,写好理论学习心得和实际工作的教学案例,学习方式采取教师自学和集体学习两种,学完后上交学习材料;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是理论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要求每名教师在一月内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2、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学习县城小学如:七一小学先进经验、中心小学、新建小学等学校的教学经验,我校还派张凤、韩秀城等教师到中心小学听课取经,观摩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将课改理念深植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3、突破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改的突破口。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开足课时,可全课程,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考评,真正走进课堂,落到了实处。

(2)、为确保各学科正常教学,进行严格的查课制度,一经发现甲课换乙课或放羊式教学等情况,立即登记,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并纳入教师工作评价。

(3)、开展课堂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一是进行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由组内成员轮流主持,研究本周的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二是进行课堂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教研课。上课后,及时进行说课、评课,总结成绩,找出不足。(4)、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分低段、中段、高段三学段进行,所有老师积极参与。在大赛活动中,让教师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思路开展课堂活动,构建“对话、交流、互动”的新课程文化,开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5)、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并与教师一同探索,使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6)、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将学课、备课、导课、上课、研课、评课、反思各环节融为一体,使课改工作尽快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堂。

4、有声有色地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校按照“整体规划,分类要求,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思路,实现培训内容由文本培训向课程培训转变,培训方式由灌输式向交流探究式转变,把学习、实践、研讨融为一体,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逐步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策略上,实行“五个结合”,即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面对面辅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5、有的放矢地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常规教研不停步,学校采用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对本学科课改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小问题展开教学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案例即成果”的工作思路,引导全体教师搞好课改教学工作。实施研培结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把教研与培训结合起来,实施了“五个一”工程。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好书、撰写2000字读书笔记;上一节展示课;撰写一个教学案例;剖析一节典型课;每星期教师写一篇教学反思。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

每学期开学初整理出学期教科研课改活动专题安排表。具体到主讲人,到月、到周、到某一课题。课改研究活动做到了“六有”:有计划、有专题、有内容、有主讲人、有记载、有资料。开展课前研讨,课中改进,课后评议反思,综合每个教师的课改实践优势,达到头脑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三、对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合作能力

各班进行学习小组划分,选出大组长和小组长,教师再对各班组长和小组长进行培训,教他们怎样进行交流,怎样发言,怎样展示汇报,从而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四、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实验中,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前提。我校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三多三少三带”的要求,即:多一些尊重,少一些专制,把微笑带进教室;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把激励带进课堂;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禁锢,把竞争带进课堂。几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的地位变了,教师不再是高高居于讲台之上,而是更多的走到学生中间,同学生平等的对话,创造性地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活了,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不同意,我认为,我觉得„„”这些词汇经常从他们口中蹦出。下课了,他们还拉着老师的手请教问题。许多教师反映他们“经常有惊喜”、“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有的教师说“学生的想象非常有趣”等等。

五、充实弱点,重评价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是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

1、实行观察评价。

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我们要求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从中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倡导二次评价。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之学生在学习的发展层次上存在差异,我们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的进步,单元测试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答题觉得不满意的,可以重新解答,这种“延迟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漫谈 篇7

一、满怀激情, 期待奇迹

十年前, 面对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 可谓全线沸腾, 其炙热的浪潮迅速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散开来。顷刻间, 教室中的座位变了, 马蹄式、圆桌式……随着激情再不断地澎湃。就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学生活动多了起来, 课堂中学生的自由度也扩张开来, 现代媒体也不断闪亮登场……课堂很精彩, 教师很阳光、学生很自在。

一位三年级教师执教“周长是多少”一课时,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些材料, 再简单交代一下怎么做, 然后就让学生动起来。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从材料袋中取出4根2厘米、4根5厘米的小棒, 任意摆成自己喜欢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教师话音刚落, 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说的说、做的做、看的看, 还有玩的玩……时间就这样耗去近20分钟, 教师几次想调整教学秩序, 却不得而终。最后只得敲起讲台, 才让课堂恢复平静。匆匆间让部分学生汇报结果, 并问:同意吗?在一片同意声中结束了该环节的教学。

课堂看起来非常热闹, 可是学生究竟能从这样的操作活动中收获什么, 值得思考。撇开小组活动的话题, 就操作而言, 想要有效, 在操作前就应该提出具体要求, 让学生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完之后怎么办?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不断反思这样的案例, 时刻提醒我们:课程改革不是应景的需求, 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刚性需求, 更是理性的需求。尊重学生,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 是课程改革的理想追求, 也是必然的追求。

二、满腹猜疑, 感觉朦胧

随着时间推移, 激情在渐渐消散。课堂上学生激情飞扬, 练习时学生萎靡不振, 检测后一败涂地……教师困惑了、家长不满了、领导不解了……面对课改满腹狐疑, 是不是形式不新颖、是不是课堂不够开放、是不是学生不够主动、是不是方向出了问题……因此, 穿新鞋走老路、用新瓶装陈酒等势头也逐渐蔓延开来。教师不断讲、不断问、经常练、反复考的现象挥之不去, 学生被动听、被动思、机械记、苦苦练的现象又死灰复燃。

静观此时的数学课堂, 颇有点不伦不类, 教师心中想着课改, 行动时却不知道如何践行课改的核心;想让自己成为指导者、参与者、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 行动中却唯恐学生听不懂, 担心学生被冷落, 反复讲, 反复练成为舍之不去的痛;更有甚者将众多的现代媒体堆积使用, 认为这就是课改体现……

当然, 这也促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静心解读课改的核心理念, 建立起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课堂新形式, 其核心是以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知识合理组合的课堂模式, 从而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提高学生知识素质和智力素质。

三、沉着务实, 趋于理性

当我们反思参与课改的经历, 感受“激情”和“困惑”的洗礼, 逐步将课堂转变为务实的一面, 我们的课堂格局也就更加的理性和合理。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矫枉过正和形式主义倾向, 有效教学被重新提起, 乐学、会学、创学等以学生为主的思想逐渐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我们清醒地感受到重提有效教学的价值与愿望, 是对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创新追求, 更是创新实践。把握准追求数学知识教学的高效益和高效率的基本内涵, 全面实施数学教育三维目标的达成, 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 增加数学课堂的文化品位, 能提升数学教学品质。

同样是上面提起的那位老师, 当他再次执教“周长是多少”一课时, 教具还是那样的教具, 学具也没有太多的变化, 只是改变了课堂组织的架构。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动手, 而是先提出操作要求: (1) 小组协作, 明确组长、记录员、操作员。 (2) 选用好表格, 注意记录好小组设计的长方形的长、宽, 迅速地计算出它的周长, 并注意交换小组成员的角色。 (3) 小组汇报, 比一比, 哪组摆出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最多。 (4) 思考:我们怎样操作才能有方法且不遗漏呢?这一实践操作的要求具体, 针对性强, 给学生的操作指明了方向, 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的有序和有效, 提高了学习实践的效率。因为学生的操作避免了盲目性、无序性, 所以活动效果出奇的佳,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逐步展示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成果。再利用课堂的研讨,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 逐步归纳出操作最科学、最有序的方法, 并形成如下统计表格。

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周长, 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认知, 发展学生的思辨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 民主和谐 以读为主 语文素养

语文一直都是人们交流沟通及表达情感的十分重要的工具,在学校教育阶段及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一直都是学生学习中文的启蒙课程,具有奠基石的作用。伴随着当前社会及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必须与时俱进。为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改革,初步尝到一点甜头,现就教改点滴与各位共勉。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只有教师善教,学生乐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以情感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意向、学习情绪,除了受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影响外,还与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有很大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没有心理负担,在课堂上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其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所感兴趣的学习中。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唯有如此,才能既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比如我在教《邯郸学步》这篇文章时,一上课就问学生:“谁看过《喜洋洋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全班学生都举了手。我又问:“谁能说出这部动画片里每只羊的特点?”学生兴致勃勃地说着:喜洋洋是智慧的羊,美羊羊是漂亮的羊,懒羊羊是懒惰的羊……接着我问:“这些羊的特点一样吗?你能不能想办法让他们都变成智慧的羊或是漂亮的羊?为什么?”我又问:“咱班48名同学,每个人的相貌、衣着、走路都一样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我话锋一转,今天咱们学习《邯郸学步》这则寓言,看看故事里的这个燕国人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因为有好的开头,所以这节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完课文。

二、开展以读为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是在强调。教师需站在辅导地位,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求知、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小学低年级古诗词的教学中,因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局限,所以对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难以理解。我打破以往逐字逐句、字字落实的翻译,采用反复诵读法,通过初读—初悟—再读—理解—体味这五步,使学生在特定的语文氛围中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经过反复诵读,学生领会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和所渗透的情感韵味。

三、创建开放式课堂,鼓励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的独特视觉审问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只有质疑才能求异,才能另辟蹊径,勇于创新。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延伸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不可越俎代庖,避免完全依赖于标准答案,应让学生讨论,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获得“质疑而后答疑”的快感。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起到主导作用,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是怎样评价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父与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些方面?父与子之间靠的是什么力量支撑下去的?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然后进行展示,我适时点拨指导。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提出疑问,并说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见解。

四、让爱心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我在教《小狮爱尔莎》这课时,课文讲完后,我问:“你赞成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大自然吗?”大多数学生按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同意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可有一个学生不赞成,她说:“现在我们的家里不缺吃的,能养得起爱尔莎,而且爱尔莎也愿意和主人生活在一起,可以看出他们相处得很和谐,这样也体现了人类的爱心。”她一说完,就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之后这一个同学就和其他同学进行唇枪舌剑。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上学习交流,我真正体会到这才是学生的课堂,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快乐的家园,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开发。

总之,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教无定法,各有各法”,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郑善兵.教学改革下的课堂变化之我见[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7).

上一篇:动物园的作文1000字下一篇:成就学生幸福自己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