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
2、举头望明月(打电影演员)——高圆圆
3、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名牌)——凌志
4、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棚
5、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私
6、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黑白显影
7、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胭
8、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珍珠露
9、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挽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10、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成语一)——喜出望外
11、清风拂面中秋夜(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12、中秋别后重团圆(影目一)——火种
13、中秋朗月,宾主共赏(成语二)——正大光明
14、时逢中秋产于沪(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15、中秋月饼(电脑名词一)——节点
16、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宋诗目三)——中秋湖上泛舟
17、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节日一)——中秋
18、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节日一)——中秋
19、八月十五共清辉(五代诗目一)——中秋月
2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日涨盈亏
【有关中秋节的谜语-其他节日】
在各种动画形式上, 传统二维动画的角色造型和场景构图形成了动画艺术形式元素中的独特部分。由于其独特的描绘方式, 对其形象的塑造时有很大的更换空间, 抓住人物的形状特征, 同时运用夸张手法, 吸引观众们的目光, 引发观众的视听共鸣。
在60年代由《大闹画室》到《铁扇公主》, 由《大闹天宫》到《小蝌蚪找妈妈》, 中国的动画达到了一个黄金时期。80年代的《葫芦娃》、《黑猫警长》等一系列动画电视连续剧也随之出现, 将动画企业推向了高峰。90年代过后, 中国的动画产业进入了停滞状态, 由于动画片的内容、听觉、视觉等等都有明显的严重缺陷, 导致中国的动画进入了下滑趋势。导致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转向其他国家的动画片, 例如:美国和日本, 等等。因此, 我国的动画艺术家们渐渐的认识到了国产动画片质量的不足。
2 二维动画与其他形式动画相结合的结果
2.1 将剪纸艺术融入二维动画中
剪纸的形式、构图与传统的二维动画十分相似。剪纸比较简单, 所表达的形象变化也比较简单, 如果将剪纸与二维动画相结合就会把动画作品变得更加出色, 《天书奇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我国动画电影作品中堪称经典, 还有《大闹天宫》, 在国外, 人们一提起中国传统电影, 第一印象就是动画电影《大闹天宫》, 可见当时电影的制作技艺多么出色。其实, 相比那些华丽的制作, 以前制作的电影反倒更有韵味, 只是用简单的剪纸、皮影技艺就能表现出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 剪纸是中国的国粹, 是中华的传统文化, 如果把它用在动画制作上, 有绝对的制片优势, 同时, 会吸引更多的观众。近年来, 人们开始淡忘我国的传统文化了, 现在是一个唤醒人们内心记忆的好机会。
想起美国制作的电影《功夫熊猫》, 用中国的元素、用中国的文化制作的电影, 占领中国的市场。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由中国人去创作、去完成, 才会更有中国味儿。同时, 我们也要学习国外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以提高自己民族的艺术水平。
2.2 将人偶融入二维动画中
人偶动画的出现, 唤醒了人们对立体动画的认识。这种制作技术似现在三维动画的制作技艺。其空间感非常强, 不仅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还有听觉上的冲击。另外, 这种人偶动画的制作过程与传统的二维动画相比有些烦琐, 因为, 光线与动作的控制也复杂许多。
《猜谜与糖球》也是比较经典的人偶动画和二维动画结合的成功代表作。人偶动画是一个很好的动画产业, 从之前的二维慢慢开始向三维空间发展。体现了人偶动画与二维动画结合的成功性。
2.3 将三维动画融入二维动画中
三维动画是指使用三维动画的软件创作出来的动画。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相比较, 其立体性比较明显, 空间感较强。人偶动画是借鉴传统的二维动画和人偶动画的制作原理, 《冰河世纪》就是三维动画优秀的作品之一。只有三维动画才能很好的表现出冰块的坚硬与晶莹, 其质感能够给观众一个相对真实的感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三维动画的良好发展深受观众朋友们的喜爱。当然, 二维动画也有很多优秀作品, 例如:著名动画片《猫和老鼠》, 就是一部二维动画, 没有与任何其他的表现形式结合, 其中的猫跟老鼠在造型上给我们留下的形象足够吸引我们的眼球, 它把二维动画发挥到了极致。如果没有好的动画内容, 不会吸引那么多的观众。因此, 就内容同技艺相比较, 内容显得更加的重要。
3 传统二维动画与其他形式动画相结合的未来发展
二维动画从被发明的那一天开始, 与其他材质动画的结合就一直得到艺术家们重视, 各种不同的动画组成的效果一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动画也在慢慢的发展, 与其他材质动画的结合也在飞速的发展。以二维动画为发展中心, 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给观众们呈现出一种不同的视听感受。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动画艺术也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 与其他艺术形式互相依存, 共同发展。动画的结合形式是有一定的艺术规律的。当然, 人们对动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视觉形式的动画片。
在制作动画作品时, 要注意动画艺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多借鉴国外的优秀作品, 如日本、韩国和美国的作品, 取长补短, 结合国内传统的、先进的制作方法, 从制作技艺到视听语言上不断提升本民族的动画艺术作品, 以提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人生存手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基本属性
传统是什么?根据本人的理解,传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特定社会人群,在其历史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并传承、沿袭下来,具某种特定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一种文化形态。
二胡是一种民族器乐表演艺术,传沿下来的二胡传统作品是历代二胡人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体现,其文化属性离不开“中华民族母语”这个基本特征。首先,它体现了民族音乐的思维方式,如重视旋律美的线性思维等;第二,它应用的是民族的音乐语言,如调式、曲式、旋法、润腔等;第三,它能够适应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并被大家接受和认可;第四,它表现的是民族的思想感情。
二胡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弓弦乐器。长期以来,二胡传统作品的创作和演奏已显现出独特的艺术规律,就是这些独特规律和上述基本文化属性一起构成了“传统二胡作品”概念界定的主要衡量标准。
二、二胡传统作品与非传统作品的界定
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胡传统作品与非传统作品可以有两种界定方法:一是从时间先后的角度进行划分,可称之为传统作品与现代作品;二是从文化属性的角度进行划分,可称之为“母语”的传统作品和“非母语”的非传统作品。
1. 如按时间先后划分,前人以传统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所创作的,并经过一定时间考验被广大听众所认可的二胡作品应算做传统作品;后人在传统基础上以不同程度的创新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所创作的、流行于当代的二胡作品则应该算是现代作品。传统与现代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传统是现代的前身,现代是传统的延续。传统与现代又蕴含着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就无所谓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又是最好的继承。
传统与现代的划分有很大的相对性,比如有人主张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为近代,有人则主张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为近代。如按前者划分,由于刘天华的二胡作品多为“五四”运动之后创作,所以也算不上传统作品了。本人认为,由于二胡艺术,特别是二胡创作的发展主要是近百年的事,所以,就二胡传统作品而言,传统与现代的划分最好以改革开放为界,可以将改革开放以前的二胡作品称为传统作品,改革开放以后的二胡作品称为现代作品,这样对于二胡的发展过程来说更为切合实际。因为,正是由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二胡的创作思维模式得到了较大的解放,相继出现了多部(首)协奏曲、狂想曲和以各种现代手法创作的二胡曲,二胡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多元的繁荣时期(具体曲目类型的认定,本人建议由行业学会组织权威专家专门研究论证)。传统与现代的相对性还体现在它们自身的不断发展变化上,因为今天的传统就是昨天的现代,今天的现代可能就是明天的传统,传统的内涵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丰富补充或有所淘汰。
2. 如按母语与非母语划分,以中华民族母语(包含汉族等56个民族)创作的乐曲无论历史长短都应属于传统之列,以非母语创作的乐曲则应归于非传统之列。由于音乐语言有很大的相对性,也有相互吸收借鉴的问题,所以母语与非母语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也是辩证的。比如有些外来语,甚至是某些人造音阶之类的音乐语言,如果它们对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有明显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可能成为母语的一个组成部分。刘文金在《长城随想》第二乐章中大量应用了半音阶还有全音阶构成的音乐语言,就已被广大听众所接受,《长城随想》如果将来按照新的分类标准成为了传统二胡曲目,那么这些音乐语言就可能不算外来语了。
3. 二胡传统作品与非传统作品无论按照哪种方法划分,传统类二胡作品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一般而言,二胡传统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乃至经典性,具体来说,二胡传统作品大致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的作品:
(1)古曲或加工改编的古曲,如《汉宫秋月》《阳关三叠》等;
(2)流传时间较长、地域传播范围较广的民间乐曲或加工改编的民间乐曲,如《中花六板》《江河水》《一枝花》等。
(3)流传时间较长、地域传播范围较广的前人所创作的乐曲,如刘天华、俞鹏、华彦钧、孙文明以及刘文金等人创作的一些作品。
需要说明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产生出一些基本沿袭传统手法创作的二胡作品,这些作品中有一些可以或可能成为新的传统作品,例如刘文金的《长城随想》《秋韵》等。但是,这些作品是否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创新性而不被淘汰,尚待时日考验,故本文称其为“准传统”二胡作品。
二胡的非传统作品,大致包括以下四种:
(1)移植、改编的非母语乐曲,如《吉普赛之歌》《引子与回旋》等;
(2)以外来体裁创作的大中型乐曲,如王建民创作的系列狂想曲、关迺忠创作的系列协奏曲等;
(3)以现代派手法创作的二胡曲,如谭盾的《双阙》《火祭》等;
(4)母语成分较少、创新成分较多的乐曲,如王乙聿的《蓝色星球》、刘学轩的《二胡协奏曲》等。
以上划分只是本人初步见解,恰当与否仅供参考,欢迎同行同仁发表高见。
三、关于弘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
发展二胡演奏艺术的几点建议
1. 深入研究二胡及整个民族器乐传统作品创作、演奏等各方向的独特规律,使之能够像中医药、中国画那样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传统理论体系。如调式调性的转换,曲式结构和句法结构,旋律的发展,弓法和指法体系,润腔及滑音装饰音应用,各种艺术手法的应用等方面的独特艺术规律都有很多文章可作。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我们前进的方向就会更加明确,步伐就会更加坚定。
2. 深入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曲目,让传统二胡曲的范围沿一定时空座标向纵、横两个方面做较大幅度的延伸和扩大。从纵向延伸来说,因为二胡的发展历史较短,如果能向古代延伸和更古老的音乐传统接轨,增加二胡的文化含量,同时不断加强用传统手法进行的创作共同促进二胡艺术向前发展。从横向扩展来说,还可以从各种民间音乐中挖掘资源,要把古琴、琵琶、古筝及更多其他民族乐器的传统曲目移植到二胡上来。这样,二胡的传统曲目就不只是刘天华、华彦钧和有限的几首古曲那样屈指可数了。如果我们能够把二胡的传统曲目建设成一座规模可观的音乐宝库,那么二胡艺术发展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和充实。
3. 对待传统二胡作品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第一,不是每首作品都是完美无缺的;第二,也不是每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的同时,还要对那些创作或演奏中明显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存在一定局限性的所谓传统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必要的反思,该改进的就要改进,该舍弃的就要舍弃。比如我们常说的“传统把位”就有一定局限性,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防碍了最佳指法的选用,所以应该考虑舍弃。
4. 二胡虽然是一件地道的中国的民族拉弦乐器,但它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同时,为了适应二胡发展和世界各民族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需要,我们应该在保持民族传统主流地位的原则下,大胆借鉴和吸收域外非母语的音乐元素,移植、改编甚至创作一些非母语作品,我想这对于发展我们的二胡艺术也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以上观点,本人作为宋飞的同行(而非父女和师生的角度)为她提倡并实践多年的“双语教学”和今天组织的这个二胡传统作品教学研讨会点一个大大的赞字并祝会议成功。
宋国生 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
陈继可
彝族的“火把节” 瑶族的“达努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 纳西族的“火把节” 苗族的“芦笙节”白族的“三月街”
傣族的“泼水节” 京族的“哈节” 毛难族的“庙节”
彝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 人民驱除邪
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瑶族的“达努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达努”节。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上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种籽,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兄妹俩开荒种庄稼,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地鼠和鸟儿吃光了。兄妹俩向祖娘诉苦。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同时给了他们一面铜鼓和一只猫,要他们再去奋斗。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鸟兽又来偷食。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放出猫吃尽了地鼠,终于获得了丰收。为了报答祖娘,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娘祝寿,并祝瑶家年年丰收,人畜两旺。从而形成了“祖娘节”,又叫“达努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 每年七、八月牧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美妙动人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来参加比赛和观赏。彩旗飘扬,人欢马嘶,平日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繁华的彩城。
纳西族的“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三天,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火把节。相传玉皇大帝有一天感到厌倦,想看看人间的生活。打开南天门,只见大地青山绿水,人寿年丰,他非常生气,命一天将去烧毁人间。天将不忍心毁坏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成果,便向玉皇大帝慌报人间已经烧毁。谎言被玉皇大帝察觉,就把这员天将杀了。6月的一天,一滴血从天上滴下来,变成一个娃娃,娃娃哭着说:玉皇大帝今晚要烧毁人间,叫大家快快点燃火把,连烧三天,迷惑玉帝,才能度过灾难。于是家家户户三天三夜点燃火把,终于免除了灾难。从那以后,为纪念那员天将,就有了火把节。火把节的第一天,男女青年打扮一新,到野外采摘野花野果,对歌谈情。成年人把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夹上松脂,捆成火把。家庭主妇则准备节日的会餐。天将晚,各家在门前点燃火把。第二天,亲朋互相拜访;已婚妇女回娘家探亲;青年男女到野外会餐;成年人则准备比昨晚更长的火把;农民用火把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长又大,装饰漂亮。家家户户用火把将屋前屋后都照遍,把蜘蛛网等不洁之物烧掉,以示驱除邪恶,安定吉祥。之后,人们围着巨大的火把,通宵达旦地歌舞游玩。
苗族的“芦笙节” 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赛等。京族的“哈节” “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
传统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爱情,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京族人民很重视“哈节”。每到节日,他们清扫屋院,穿起盛装,兴高采烈地云集在“哈亭”听“哈”。
毛难族的“庙节” 庙节是毛难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每到庙节,毛难山乡家家户户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在中堂插上柳枝,上面密密麻麻地粘上五色糯米饭团,象征硕果累累,五谷丰登。这一天,男女老少新装艳服,提着用一种叫“发多”树叶包着的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去走亲访友,妇女们也欢天喜地带着儿女回娘家。毛难节的来由,一是向天神乞求风调雨顺;二是祭奠传说中毛难山乡饲养耕牛和菜牛的创始人——三界公。过节时,各家各户还要给自己的耕牛吃一团糯米饭和一块粉蒸肉,表示对牛一年辛苦的慰劳。白族的“三月街” “三月街”又名“观音节”,是白族人民盛大的节日和街期。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三月街”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成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西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它不仅是交易市场,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解放后,三月街已发展成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繁荣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的大会,对加强各民族团结、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北京的京剧雍容华美。梅、程、荀、尚四派尽显风姿。生动曲折的唱腔,娴熟多姿的舞步,将其推为“东方歌剧”。外柔内刚、柔美娇婉、刚健婀娜的特有风格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江苏的昆剧典雅精致。这“中国戏曲之母”已有四百多年的光辉历史,主宰剧坛两百余年,其其他吸取几乎都受昆剧艺术的影响。演员表情极为丰富,双目忽愁忽乐,演绎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浙江的越剧轻柔婉转。它如同一只彩翼的神鸟,细步沓来。它犹如灵芝草,当人们悲哀沮丧时,它轻柔地抚慰你的身;当人们恍惚懒散时,它高昂地激励你的心。
山西的秦腔高亢激昂。那唱腔吼得地动山摇、惊心动魄,壮阔、豪放、火烈的氛围表现的痛快淋漓。这是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它恢弘的气势、铿锵的节奏吸引了无数人民群众。
这众多的戏剧种类是中华的瑰宝,倘若中华文化是一棵千年古树,那么种种戏曲就是条条深根,这么多跟在大地里息息相通,不断为枝叶送去养分。然而百年后的今天,随着流行音乐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民族文化的根呀,它需要的是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广大的中华儿女啊!众多戏曲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若这根少了水分和食粮,后果只能是整棵大树的枯萎!这根是前人天赋和才智的结晶,我们中华儿女有责任将它发扬,让这根扎得更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能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见解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几个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习俗和风格的民族艺术。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来历,通过看视频、听故事、谈感受、唱歌曲……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出示谜语: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2、什么时候要吃粽子?
3、汉族还有那些传统节日?
4、板书:民族节日
二、交流资料
1、出示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提问:(1)视频里的乐器叫什么?
(2)葫芦丝是哪个民族过节助兴必不可少的一种民族乐器?(3)你知道傣族有哪些传统的民族节日?
(4)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大的民族节日之一,你对这个节日的了解有多少?
(5)出示泼水节视频,感受其热闹氛围。
(6)出示周总理与泼水节的两幅图片。2.出示火把节的图片提问:(1)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2)你对火把节有什么了解?
3、出示那达慕大会花絮提问:
(1)你知道那达慕大会上有哪些项目比赛吗?(2)你还知道那达慕大会的什么知识?(3)出示那达慕大会的视频
4、你还知道那些民族的什么节日?
5、出示课件:各种民族节日的图片
补充课题: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三、研习资料,趣味抢答
1、教师把课前打印的资料发给学生
2、趣味抢答
四、升华情感,同唱一首歌
1、小结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 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与“奥运文化”的结合, 是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主流, 体育全球化将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一种新的机遇, 面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 如何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 择取外来文化的有利因素, 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和变革中保留并传承下去, 赋予传统体育文化新的发展逻辑和人文精神的回归。努力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规范化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 其运动方式、技术结构、规则方面的改造应汲取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特色, 由此带来的传承形式、手段、途径和载体能够赋予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意义。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民族健身操成为一项规范的比赛项目而确立已经势在必行, 借着2007年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即将举行之际, 通过对首届全国民族健身操比赛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专家研讨和完善比赛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展望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前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2005年全国民族健身操比赛的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172名运动员和教练员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问卷
向参加本次比赛的12支代表队队员和教练共发调查问卷172份, 回收问卷158份, 其中有效问卷155份, 有效回收率90﹪。
2.2.2 专家研讨
在比赛结束之后主要针对比赛规程和比赛规则进行研讨。
2.2.3 录像观摩
对本次比赛进行全程录像, 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3 研究结果
3.1 民族健身操是一项便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项目
3.1.1 少数民族日常活动形式及特点奠定了民族健身操的基础
从表1情况浅析, 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抒发情感时, 有87%的队员选择唱歌跳舞, 而在喜庆的日子里, 他们 (族、村) 多以载歌载舞 (占46%) 的形式举办活动。这说明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和喜庆节日中, 民族舞蹈、文艺表演是主要的活动形式, 节日是表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窗口。关于我国各民族的节日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无法进行完整的统计, 有许多节日是多个民族共有的, 也有许多节日是本民族特有的。每个节日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保存下来的。每逢节日来临, 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娱活动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 因此, 节日也就成为表现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时机, 也奠定了民族健身操开展的基础。
3.1.2 少数民族运动日常健身方式各有特点, 规律相似
从表2情况分析, 少数民族日常用于锻炼身体的方式主要为舞蹈 (占53%) , 每天用于健身娱乐 (包括步行) 的时间以60-90分钟为主, 多数人都喜欢与其他人一起进行健身娱乐活动, 只有1.3%的人选择不太喜欢。
参加首届全国民族健身操比赛的运动员来自十几个不同民族的各个不同领域, 年龄在10岁到50多岁之间, 这些运动员多数喜欢舞蹈健身, 而且是群体活动, 这与他们的民族特点有关系。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有表现劳动生产的, 有表现日常生活的, 有反映风俗礼仪的。通常是在乐器的伴奏下, 人们边唱边跳, 动作有表现生产劳动的, 有模仿动物的, 有利用刀、棍等器械表现婚丧祭祀的, 如“婚礼舞”、“丧仪舞”、“祭祀舞”、“生产舞”、“狩猎舞”等等。形式上有几十人、几百人到上千人的大型舞蹈人们按照一定的步伐在乐器的伴奏下根据由慢到快的节奏进行, 进入高潮时, 舞步咚咚作响, 群情激昂且歌且舞, 往往一跳起来通宵达旦。这些少数民族舞蹈元素成为了民族健身操创编的主体来源。
3.1.3 民族健身操模式能够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得到基本认可
民族健身操能否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特点, 从表3调查情况分析得出,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设置民族健身操比赛以发扬民族体育文化是可行的, 其形式对表现本民族的舞蹈元素特征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 对这一问题持否定意见的仅占9%, 从而肯定了民族健身操的内容形式是适于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推广。
3.2 制定了《民族健身操规则及裁判法》
3.2.1 检验规则
在举办的2005年全国首届民族健身操比赛中, 根据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审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和表演规则及裁判法》和《中国大众健美操评分规则》初步制定了《2005年全国首届民族健身操竞赛规则 (试行) 》, 成功地在比赛中进行了尝试,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2 专家研讨
在举办的2005年全国首届民族健身操比赛结束后, 组织民族事务工作领域的专家、民族舞蹈领域的专家教授、健美操领域的专家教授和各参赛队领队、教练员召开了民族健身操比赛研讨会。由于民族健身操在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都只是作为综合类表演项目, 广州在本次全国比赛后将正式向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申请把该项目列为2007年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因此, 本次研讨会对该项目今后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各参赛队伍的代表纷纷在研讨会上对这个项目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研讨会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民族健身操比赛规则的设定与体裁的统一。代表们都认为应该把舞蹈、健美操和健身操的分类做得更加细致, 以免民族健身操比赛变相成为现代健身操比赛、或者是民族舞蹈比赛, 而目前的规则就显得过于模糊。云南队代表吕江红认为:“本次比赛的导向是正确的, 今后要在体裁和风格上做出统一的规定, 民族健身操就理应体现民族的特有文化。”内蒙古队代表史运来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各民族代表团的支持。他表示:赛事应该增设民族裁判, 这有利于少数民族运动的长远发展;赛会应重视激励机制, 以等级奖项取代名次奖项, 这对健身操在各民族地区的普及有鼓励作用;会方应该就提倡的民族性, 体育性与观赏性的结合做出更有效的指引等等。
民族健身操来源于各个少数民族的特色艺术文化和体育竞技, 各少数民族地区健身操的普及对提升民族健康大有裨益。甘肃队的代表表示, 爱好民族健身操的人群正不断增多, 各种职业各个层次的人们都对这项运动产生兴趣。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更起着积极的影响, 海南队的代表说:“地方民族传统出现消退现象, 现在已很难找到传统的民族艺术家, 而民族健身操比赛能促进少数民族的音乐和编导人才的培养。”
3.2.3 确定比赛规则
通过对首届全国民族健身操比赛的全程录像分析, 通过更深层次的采风调研, 几经易稿, 最终确定了《民族健身操比赛规则》, 《民族健身操裁判法》, 并成功申报民族健身操成为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类独立比赛项目。
4 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前景分析
4.1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 既是少数民族群众强健体魄的重要方式, 也是沟通情感、加强交流的有效途径, 已成为群众体育的重要内容。努力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规范化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 其运动方式、技术结构、规则方面的改造应汲取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特色, 由此带来的传承形式、手段、途径和载体能够赋予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意义。
民族健身操是我国各族人民根据当地劳动、生活和健身习惯编排而成的, 由于各族编排的动作和节奏各具特色, 操演起来或舒缓轻柔, 或剽悍雄壮, 加上运动员身穿本民族适于运动的传统服装上场, 因而赋予此项运动极强的民族性和观赏性, 更有利于在现代生活中的普及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除了一些比较聚集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散居在全国各地。在这种情况下, 民族健身操的开展能够唤起这些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体育活动中。
4.2 拓宽竞技健美操的创编元素
这几年, 我国的竞技健美操发展迅速, 在音乐的选择上, 已经有更多的体现民族特色的风格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每个民族又有自己不同的风格特点, 利用民族健身操的普及和开展, 为竞技健美操创编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空间。
音乐的民族性, 动作的民族性, 挖掘民族传统素材为竞技健美操的创编提供了元素, 使得今后中国健美操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既能突出中国特色, 又能在创新性上发挥空间。
4.3 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阳光体育工程”的开展
民族文艺歌舞色彩过于浓厚, 而体育性不足;或者项目的舞蹈技巧性过强, 不易普及, 而民族健身操既保存了民族性, 又不失体育性, 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易于吸引广大的不同人群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积极参加锻炼, 是一项非常益于普及推广的全民健身项目, 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作为体育工作者, 我们应发挥想象力, 挖掘整理研究适合不同人群身心特征、生活水平、社会文化心理和地域特征的民族健身操, 通过实践来创造出各种喜闻乐见的民族健身操作品, 以满足社会的这种需求。目前这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 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民族健身操必将适应社会上各种层次的人的需要, 全民健身计划也必将会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
5 结论
1.经过实验研究得出, 民族健身操是一项便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项目。
2.制定和完善《民族健身操比赛规则》, 《民族健身操裁判法》, 促进民族健身操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领域的规范发展。
3.民族健身操作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各个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少英.北京奥运会给华夏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契机[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12) .
[2]汪海涛.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11) .
[3]陈颖川, 刘建军, 吉建秋.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抉择与人文精神的复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
[4]杜熙茹.对民族健身操进入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 .
[5]李琪, 李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向世界应具备的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2) .
[6]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EB/OL].http://www.ndcnc.gov.cn, 2003-11-20.
[7]2007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和表演规则及裁判法之《民族健身操比赛规则》、《民族健身操裁判法》[S].2007.
关键字 民族节日 民族体育文化 女儿会
一、民族节日文化概述
节日文化是以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氛围为主要表象,以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为深层底蕴,以特定时间、特定区域为时空布局,以特定主题为活动内容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1]。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很多节日已经成为各民族共同交流的平台,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土家族的女儿会等,这些民族节日的主题和内容也是各不相同,有祭祀神灵和祖先的节日、有歌舞戏曲搭台的社交节日、有欢庆丰收的节日等,各民族的节日由于其异质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族人的关注与参与。如今的民族节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基础上,原来宣传迷信封建色彩的一些活动内容已经被淘汰,如今的节日文化不仅在于娱乐大众更重要的是弘扬本民族文化。
二、民族节日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渊源
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本质的在于它有其独特的文化,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不仅在本民族内部世代相传,更是吸引其它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基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族节日文化到底是谁成全了谁,这恐怕很难界定,因为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民族节日一直贯穿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更是本民族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两者的渊源很难述说清楚,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民族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一个相互影响过程中不断向前迈进的,如在白族的三月街中我们可以看到赛马、绕三灵等民族传统体育、在彝族的火把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彝族跳乐、在土家族的舍巴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摆手舞、抢红灯等民族传统体育,所以民族节日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分不开的,两者是一个交融的过程。
而在新的时期民族节日文化成为展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窗口,不仅是娱乐人的方式,更发展成为物质交流、文化传播、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的起源与发展
相传,土家“女儿会”源于明朝末年,清雍正13年(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女儿会”被禁止。辛亥革命后,“女儿会”又盛行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恩施州年年都要举办展示民族风情的盛大女儿会,使其成为了恩施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令山外人心动目眩的艺术奇葩。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全州性的民族节日。土家族的女儿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传统的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终身[2]。通过喜庆繁华而又朴素典雅的“女儿会”,能让人感受远古巴人真、善、美的脉搏与灵魂,看到土家人追求幸福、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恩施土家族的女儿会发展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过程中实现了由乡村——城市——风景区——城市这样一个空间转换的过程,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土家女儿会,从内容来看,女儿会己由单纯的以物资交流为媒寻找意中人发展到文艺表演、体育竞技、旅游观光、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多功能集会。
四、土家女儿会与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渊源
六十年代,土家族的女儿会主要以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为主要项目,到了农历7月12这天,各乡村以及边区乡村组织的唢呐队、花锣鼓队、摆手舞队、板凳龙队依次上场献艺,还有老艺人演出的被窝戏、猴把戏,有几十号人演出的傩戏,真是应有尽有,异彩纷呈[2]。而后的一段文革时期,由于政治的不稳定使得土家族的女儿会也慢慢凋零,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政策的实施以来,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力度加大,鄂西在改名为恩施以后,土家女儿会也慢慢开始了复苏。1979年,红土乡开始恢复“文革”中断的石灰窑女儿会,四县边区农民组织文娱体育代表队,开展传统比赛活动。主要文艺活动是吹锣鼓、傩戏和自编自演节目,体育比赛加入了扳手劲、抵下巴劲、举杠铃、踢毽子,集体项目有拔河、篮球比赛[2]。从以上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历史中的女儿会中,摆手舞、板凳龙这些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一直伴随着女儿会的发展来发展。如今为了保护土家女儿会这一文化遗产,在恩施州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女儿会已经正式注册商标,成为继恩施大峡谷、恩施玉露之后的又一恩施土家新名片。
五、新时期下恩施土家女儿会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共同繁荣之路
2010年农历七月十二,又一届的恩施土家女儿会拉开了序幕,吸引了州内外15000人来参与相亲,还有武汉、重庆旅游团组成的相亲团,规模是历届最大。在早上的开幕式表演中,具有浓郁特色的土家文化被拉上舞台,有原生态唱法撒叶尔荷,恩施曲艺竹琴,大型舞蹈欢乐女儿会,还有土家族极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摆手舞,让本地人感受着欢快浓烈的节日气氛,让外地人大饱眼福,过足了一把东方情人节的瘾。在这次女儿会上还举办了少数民族工艺展,和土家文化论坛,内容多样,把土家族的优秀文化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一)倾力打造女儿会名片
在2010年恩施女儿会开幕式上,市长秦斌说到:恩施三张名片之一女儿会的打造有效的提高了恩施知名度,促进了恩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只有做好女儿会的宣传工作,把外地游客吸引到女儿会,我们的少数民族体育展演等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才有广泛的受众,才有向外推介的窗口。现在恩施每年农历7月12的女儿会已经初具规模,但在宣传力度上还应该加大,活动内容上应该继续丰富,吸引国内外各界人士借女儿会契机来观光旅游、考察、洽谈贸易,为恩施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商贸发展打开一条新出路。同时体育旅游是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民族传统体育凭借它的趣味性、参与性、娱乐性强等特点越来越被更多的现代人所接受。民族体育多彩的民族特色,神奇的文化魅力,将会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参观,推进民族文化的向外传播,推动民族体育旅游业的迅速发展[3]。在女儿会的宣传工作中民族体育即是为女儿会提供新的看点,而女儿会即为民族体育提高展示的平台,二者共同发展
(二)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展演
目前恩施土家族地区开展推广较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有摆手舞、高脚马、肉莲响、绵竹球等,而在女儿会上有所展示的就只有摆手舞一项,虽然早在六十年代女儿会就与土家民族传统体育联姻,但是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并不多,主要以舞蹈文化居多,然而土家族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有其相对独立的展示平台。如在2009年的春晚上,来自湖北民族学院的20名男生在土家粗狂、灵动的音乐声中将高脚马进行了完美的演绎,而高脚马也同样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会上湖北代表团的囊金项目,而这些选手也多出自恩施。从这些成绩来看恩施值得展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远远不止摆手舞这一项,只是摆手舞是被外界所知最多的土家族体育,但是在全年的女儿会上我们也只是看到了简单的舞台式的表演,在土家人的传统生活中摆手舞不是用来表演的,是要亲身参与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了更好的传承摆手舞,我们不应该让她停留在远远的舞台上,而应该真切的让人们参与进来。
所以在女儿会上特设一个民族体育展演和参与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吸引让人们的眼球,特别是外地人,增加女儿会的看点和趣味性,更是对民族体育的弘扬和推广途径之一。
(三)与学院联手加大民族体育人才培养
在历届的女儿会上我们看到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多是有恩施文工团和恩施民族歌舞团的演员们进行表演的,趋向舞蹈化,而体育方面的人才参与进来的寥寥无几,但是恩施土家族的民族体育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能力承担得起展演和传承民族体育的重担,应该让更多的体育人才参与进来,特别是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历来就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摆手舞这些具有健身休闲的民族体育如果只是一味的舞蹈化未免会失去原来的面貌,摆手舞也多是由古代巴人的巴渝舞所演变而来,是一种战舞,尚武精神的缺失必会带来民族体育文化的缺失。让更多的体育人才参与进来的优势就是相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可以更好的展现这种尚武的精神。
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发展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率先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力时机,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体育。”并规定“对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承办赛事、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现在湖北民族学院有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但是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还是和其他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样,一味的从事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而往民族相关单位方向发展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就给我们恩施在举行这样的民族节日时,由于民族体育专业相关人员的缺失必定带来在节日活动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不够,就会出现偏舞轻体得现象。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土家学子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向民族工作方向的其它事业单位发展,不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更是进一步的为本民族体育文化传播服务,真正实现我们作为一个土家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56.
[2]http://www.nverhui.com/nverhui/es_2011_199.html.
火把节
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族人民盛大的“火把节”。这个节日是白族人民秋收前夕预祝丰收的节日。这天晚上,家家门口都要竖小型火把一个,每村村口要竖公立大火把一个或几个,火把高达、五丈。上面插红、绿彩旗,写着“五谷丰收”、“人畜平安”等吉利大字。火把点燃后,村村寨寨一片光亮,犹如白天一般。然后各村寨的群众,手持小型火把,绕田间穿行一周,烧灭害虫,以求庄稼丰收。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白族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生动的民间故事:
相传一千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是六诏中势力最大的一个,他野心勃勃,企图并吞六诏,然后把才智过人、青年貌美的宾川诏夫人―慈善夫人(又称白洁夫人)霸占为妻。为此,他以召开六诏会议为借口,造了一座最易燃火的松明木楼房,宴请各诏主到松明楼聚会。南诏王的这一阴谋没有瞒过聪明的白洁夫人。她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劝自己的丈不要去参加会议。当时由于南诏王的权势,宾川诏主不敢违约,白洁夫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洒泪送行丈夫,行前拿出铁镯一只,亲自戴在丈夫手上。
赴宴之中,南诏王派人点燃了松明楼,不出白洁夫人所料,各诏国主都被大火烧死。当熊熊火焰腾空而起的时候,各诏派兵营救,但为时过晚,白洁夫人闻讯赶到后,烧死的国主侍从只剩下一堆黑黑的焦骨。白洁夫人星夜点燃火把,在这堆焦骨中用双手挖寻丈夫尸首,致使十指鲜血淋漓,最后才在一支套有铁手镯的焦骨上找到自己丈夫的遗骨。她悲愤万千、抱着丈夫的尸骨纵身跳入洱海。后人为了纪念她的贞节、美德,于六月二十五日,男子跑马迎魂,妇女用凤仙花染红指甲,村村寨寨竖立火把,以表示对白洁夫人的怀念,这就是人把节的由来。
八月二十三日的“鱼塘会”(过去曾叫“花船捞尸会”),据说也是白族人民用来纪念白洁夫人的。
绕三灵
盛大的“绕三灵”聚会,在每年夏历四月下旬举行,历时三、四天。这是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白族信仰本主神,认为它是诸神中的主神,为一村的本主。在各个本主中又有一个最高的神中之神,即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旁,其所居之庙称为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并举隆重的宗教仪式朝拜最高本主神,俗称“绕三灵”。“绕三灵”期间七十多个村的上万男女老幼,身穿民族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循着苍山之麓齐集“神都”圣源寺,展开各种祀神的文艺活。参加者各杯不同的心意到这里祈求朝拜。其中以男女青年为数量多,他们来时打扮得十分艳丽,手里拿着柳枝、鲜花,打着“霸王鞭”,唱着大本曲,敲着八角鼓,使整个“绕三灵”的活动充满节日气氛。
晚上,人们在寺庙周围山林地上休息。青年男女们进行谈情说爱的活动。他们双双对对,隐藏在树木丛中,一唱一合,沿着洱海畔边行边唱,经过洱河灵帝的本主庙,然后到马久邑保景帝和公主的本主庙,整个过程都载歌载舞,如此廷续三天至四天“绕三灵”会才告结束。
三月街
“三月街”又名“观音节”。相传观音开辟了这个地区,使这里“五谷丰登”,人们为纪念观音的功迹,订这个时间在这里聚会。
“三月街”盛会在大理城西面苍山下举行,时间为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届时白族群众到这里唱歌、跳舞、演戏、赛马、举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随着历史上白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盛会逐渐发展成各民族的物资交会,相沿至今已有午千余年的历史。会议期间,街上人山人海,摆满了各种货物,人们在这里自由买卖,农民用措取的兽皮和挖到的药材,到这里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解放后,这个聚会已成为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文娱体育会演的大会,它对促进各族人民民间的团结和物资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保护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及遗传资源,就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为那些作为创新基础的资源及其拥有者提供适当的保护。(出于叙述与理解的方便,我们不妨将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及遗传资源统称为“传统资源”。)
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传统资源的目的就是要与现存的知识产权保护相抗衡。一方面,设计一种机制,使那些技术与知识创新能力较弱,但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传统资源方面拥有相对优势的群体获得合理而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的授权体系,防止那些本应属于全体社会公众的知识与资源被少数人通过知识产权而垄断。
在知识产权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之所以同意参与相关问题的研讨,关键原因在于其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传统资源是现代技术与知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而过去一味强调保护创新,忽视传统资源保护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大量传统资源的破坏甚至灭绝,进而使创新失去了基础,中断了源泉。因此,在过去几年的讨论过程中,发达国家一直在强调:任何对传统资源的保护都不应妨碍相关资源的正常流动与获取,也不应阻止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发达国家坚决反对向传统资源授予垄断性的私权。
在这样一种国际背景下,研究传统资源保护就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保护传统资源,一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为弱者的利益分配
从大的方面讲,保护传统资源,有利于作为创新基础与源泉的传统资源的保存与可持续的利用,进而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从小的方面讲,一个国家的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的民众恰恰是传统资源的保有者与传承人;保护传统资源,有助于保护这些创新能力较弱,无法以现代科技和知识参与市场竞争的.人群的利益,尽可能实现社会资源与利益的均衡分配,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从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受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多民族、多人口、宽地域的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传统资源。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较弱,至少在短期内不大可能通过技术与知识的创新获得与发达国家平等竞争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传统资源的保护,不仅可以延缓甚至阻止各种传统资源的消逝,而且可以使那些弱势人群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合理的利益。
由此可知,加强传统资源保护立法及相应的宣传,对中国而言更具重要意义。
用特别权利保护传统资源
用何种模式保护传统资源,是国际社会至今未达成一致意见的话题。从已经形成的制度及纲领性文件中可以看出,“知识产权+特别权利+反不正当竞争”的综合保护模式将是未来的必然选择,其中“特别权利”机制有可能成为大多数国家共同接受的核心保护模式。
所谓“特别权利(sui generis)”,指的是类似于知识产权,但又不包括所有权的一种保护模式。这种保护模式将赋予权利人某些禁止权与受益权,从而使其可依法禁止其他人针对受保护的资源实施某些行为,或者在实施相关行为前以某种方式征得许可或同意。当其他人因利用受保护的资源取得收益时,权利人有权按照一定比例或方式获得利益。
至少在涉及传统知识及传统文化表达问题时,发达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了对授予相关资源以纯粹私权的反对意见。这表明,即使保护传统资源的法律制度能够最终建立起来,相关资源保有者也不可能通过私权机制完全阻止其他人对其拥有的传统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而只能阻止某些损害性的使用。但无论如何,这些资源保有者将有机会从资源利用者手中分享到合理的利益。这种利益分享机制将提高资源保有者进一步
【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推荐阅读:
民族的节日07-12
传统节日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07-22
2.5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06-27
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09-17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11-04
白族民族传统节日11-05
其他售后服务承诺07-02
其他个人工作总结07-14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09-23
元宵节其他各地习俗介绍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