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in English的两个问题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lain English的两个问题(精选8篇)

Plain English的两个问题 篇1

关于矛盾理论的两个问题

矛盾理论混淆了“矛盾的特殊性”和“特殊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不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而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看,二者贯串事物发展的始终,具有连续性,因而二者是绝对的;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上看,二者在事物不同的发展阶段上都必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同一和斗争的.方式上,具体条件上等都有所不同,因而二者又是间断的、非连续的,具有相对性.

作 者:伍辉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湖南,衡阳,421008刊 名: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0223(4)分类号:B024关键词:矛盾理论 问题 特殊性 相对性

Plain English的两个问题 篇2

写作动机的唤醒

●动机是促使人去解决问题的动力,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学生写作动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写作效果。因此,教师在加强写作指导的同时,必须注意唤醒学生的写作动机,强化其写作动力,促进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

栾兆祥:我先说一下写作动机。写作本应该是人的一种生活需要,一种情感宣泄的需要,教师的作文命题要尽可能与学生内心需要相一致。对学生而言,写作命题作文,毕竟不是他的需求。作家的作文是“我要写”,学生的作文是“要我写”。一个高明的教师就是要让学生的写作变成“我要写”,当然,不可能每一次作文都会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高考作文有一条高等级的要求:有文采。但是一些教师简单地将“有文采”理解为运用形容词和时髦的华丽词语。实际上最难用的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的时候就这样要求过他,我的老师在指导我的写作时也这样教过我。一个精彩的例子便是景阳冈武松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之后,描写武松下冈用的是:一步一挨,这个“挨”字表明他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可见打死的是只吊睛白额大虎。如果这个时候武松是气宇轩昂、雄赳赳气昂昂地下山,可见前面打的是一只纸老虎,英雄气概就反映不了了,这时一个“挨”字就极为传神地写出了武松的英武之气。

方有林:你谈到的“动词作文”和“形容词作文”的不同,只是作文教学的表象而已。细究起来,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主要是缺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冲动。

栾兆祥:考场作文很难要求学生写出这种千锤百炼或者妙手偶得的佳句,所以一些教师就退而求其次,用华丽的词语来考察学生的词汇占有量。这是写作教学的悲哀,长此以往,学生自由写作宣泄情感的动机没有了,获得高分成了写作的最大动机。虽然获取分数不是过错,但写作的真正目的被遮蔽了总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冲动,作文就有可能违背写作的基本规律。重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写作教学的命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需求,评价要更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葛大汇:要想学生有写作冲动,我们稍微把话题说开来一点。今天学生的学习多半是为了考试,为了文凭,为了就业。这种学习是功利的,是一种分数价值论,这种背景下的写作,很难做到“诗言志”,也很少有创造性。可是,真正的写作必须经历“模仿”这一过程。

同时,模仿可以使我们比较便捷地获得功利的高分数。作文也需要模仿。虽然用任务的、功利的、机械的方式让一个人去积累,他不会很快变成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有才华的写作高手,但我仍要强调积累这一过程的必要性。积累多了,他总有一天能够感悟,这是一种闪电式的启示,也就是灵感。

从素材、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到灵感的迸发,总需要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转换过程,我们在研究写作时要多多关注,因为这种吸纳和转化生成的过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通过背诵一些范文就能提高写作水平的。

栾兆祥:是的,心理活动最为复杂。你讲的是模仿和创造之间的心理转化,我想谈一下具体写作中的心理知识运用。一个人心里想些什么,他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显现出来了。一个人的脸部表情、行为特征都会暗示他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好或坏,也是藏不住的,会通过他的脸部表情和行为特征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看,作文是教人认识人生,教人辨人识物。作文不是简单的框架结构和遣词造句,它内在的逻辑是观察——观察人,观察物,观察事,进而达到观察大千世界。当然,我不是提倡脸谱化的人物描写的方式。

葛大汇:脸谱能帮助儿童分析人物,有时也能够生动典型、深刻准确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我接下来谈谈“创造”的三大原则:第一,来自实践的过程。第二,应该拥有自己的体验;第三,是由前两个原则而必然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凡是写作文必须要有原始的冲动。我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写什么样的作文都要有自己实践的过程和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体验,以及一个能聚焦的原始冲动。作文时尤其要找到一个兴奋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确实有话可说,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想说出那么一个小场景、一个小事件、一个小感受来。

栾兆祥:学生写作文的冲动,比我们成人要难得多,因为承认世界的功利是一个现实的需求。我作为一个编辑,如果让我写重点选题的文章,我每次也是如临大敌,是既兴奋又担忧。兴奋是因为每一篇重大选题的文章发表都能体现我的社会价值,担忧是因为这种文章的写作过程将会相当艰苦。让学生把写作本身作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很难,因为写作本身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有一种情况例外:他非写不可,他要一吐为快。

葛大汇:“功利”在这里不是贬义词,它实际上是讲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也就是我刚才讲的写作冲动。我们写文章最好要有原始的冲动。这种冲动可能基于情绪的兴奋,也可能只是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困惑,作者渴望通过写作把它宣泄出来,传达出去。

方有林:这就涉及写作教学中一个最难的问题,教师命题与学生写作如何统一起来。学生的写作冲动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设置合适的情境,需要激发,也需要命题时多考虑学生的需求,这是中小学作文教学和作文测试评价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学生平时作文的命题尚可与生活关联,但升学考试中的作文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的写作动机。

模仿与创造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模仿,就是仿照范文的立意、布局、结构、表达方式等写作文。创造则是在批判地借鉴其他文章形式的基础上,融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与判断,写出自己对外界万事万物看法的文章。

方有林:我觉得首先有必要澄清一下对模仿和创造的不公正看法。一般认为模仿属于档次比较低的,而创造才具有更高的价值。实际上,模仿得好,也需要很多智慧。依葫芦画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将这个瓢画好,也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苦的训练。能够创造当然好,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在中小学阶段就提创造,是不是太超前了?基本功没有打扎实就想盖高楼大厦,已经违反了教学规律。

中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要多提倡模仿。现实状况不是模仿得太多了,而是模仿得太少了。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学生习作中太多的概念化的东西,这不是模仿惹的祸,而正反映学生不知道怎样去模仿。我倡导在中小学阶段要强化指导学生如何模仿,在这个问题上多下一些功夫,学生的底子厚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强了,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生长点多了,创造才能水到渠成。

在写作练习过程中,一些人由于得不到随时随地的指导,只能靠自己去模仿。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模仿得比较像,另一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这时候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栾兆祥:对模仿和创造的关系正本清源很有必要。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范文引路这种模仿一直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我们提倡模仿,当然也要注意尺度。模仿不同于抄袭,抄袭是窃取别人的文章成果,文章从立意到构思,到语言均照抄无误,这是抄袭,是必须反对的,也是容易识别的。模仿也不是套用,套用是不考虑内容适合与否,生搬硬套,袭用前人现成的形式写出的文章非驴非马,不伦不类,文不对题,硬将一个背熟的故事塞进规定题目的文章中,这种套用的弊病在应试作文中屡屡可以见到。

需要强调的是,套用、伪作不是模仿。套用、死记硬背、僵化思维和投机取巧,是极端错误的,但是模仿是一定阶段的学习手段。

葛大汇:模仿与抄袭、套用的区别说得很好。我想再说一下创造。模仿多半是从别人的作品那里获得积累,创造则是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对中小学生而言,经过教师指导的广泛阅读可以获得模仿的主要信息源;创造则主要体现在写作的构思和立意上。有了大量的积累,关于文章布局结构、遣词造句、风格特点等,就会在创造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表现出来。

栾兆祥:关于作文中的模仿与创造,我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起先崇尚模仿,后来崇尚创造,如今我对模仿与创造又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模仿在中小学生乃至整个人群中的作用目前被低估了,另外就是模仿被异化了。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片面夸大了习作例文的作用。例如学了《荷塘月色》,马上就布置描写景色的文章;学了《背影》,马上就写亲人的背影,我觉得这个过于机械。但是,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模仿的作用不可低估。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应该加强的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方面,我们还要思考,这篇文章是怎样形成主题的,是怎样布局谋篇、运用什么手法表达自己对人和事物的看法的。我们是开头结尾模仿的多,表现形式模仿的多,语言模仿的多。其实,更重要的模仿应该是学习名家怎样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方有林:我们三人对模仿的意见基本一致了。下面我想说说如何模仿。先说模仿的一种形式——借鉴。借鉴是一种吸收与扬弃,就是把他人的可以为我所用的形式、语言等批判地吸收过来,“化”成我的东西。在学习范文的基础上引起某种联想,在原文的启发下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个“化”字很重要,大概就是指熔铸的意思。为了说明清楚,我举两个常见的例子。唐代诗人徐凝《忆扬州》诗中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的诗句,宋代词人叶清臣在《贺圣朝·留别》词中有“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的词句,后来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词句,这三位作者的诗词中明显有一个继承、模仿和创新的关系。

栾兆祥:你举的古人例子很好,我补充一点操作上的细节。教师让学生模仿前要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写作范例,让学生在习作前反复琢磨。教师提供的例文不仅要让学生感到写有榜样,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写作思路。具体的方法有:模仿课文,从阅读中摄取材料,学习写作规则,教师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来找规律,总结归纳方法;可以从修改中反向模仿,修改错误虽然不是直接模仿吸收别人家的长处,但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常见的是在欣赏范文中借鉴,让学生在写作前欣赏一篇类似的优秀范文,目的是着眼于汲取范文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长处。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写作练习等。

葛大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很重要。但不要忘了,模仿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信你们看看近年来广为人诟病的高考作文。有人总结出许多过分模仿造成的恶果,形成了几大类型的文体,如“赌咒发誓体”——全文充斥“一定”“必须”这样的句子以表决心、显勇气;“空盲泛语体”——无论写什么人什么事,都是一通看似高妙、实则空泛的废话,放在屈原、司马迁身上适用,套在王安石、文天祥头上也可以;“小资美文体”——用抒情的语调、无病呻吟的口吻来描述与议论;“故事拼凑体”——事先准备四五个励志故事,无论什么题目,都用这几个故事编织成文等,不一而足。

这些文体不是不能写,而是一旦程式化、模板化,就会导致趣味恶劣。因此,模仿之后,我们一定要教会学生创造。应该提倡用真诚、真心、真情和朴素的语言,来描写身边的人和事,这才是写好作文的正途。

两个国家的问题 篇3

条象征“中国制造”的蛟龙凌空飞舞,一艘“日本制造”标志的轮船倾覆于惊涛骇浪中,轮船上的人乘小船惊惶逃生。日本著名财经杂志《日经BP》的一期封面大抵代表了日本制造业此时的心态。

让很多日本制造业巨头感到恐慌的是,中国制造业低价格优势已经从服装鞋袜、家电产品推进到了通讯设备、精密仪器等日本制造业的前沿阵地。10年前松下、索尼、日立等世界级企业之强大优势令中国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现在中国制造业的价格竞争优势竟让日本同行们无法抵挡。就如同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超越美国时,曾让骄傲的美国人尴尬了多少年一样。

日本企业以自己后来居上曾经超越美国的切身经验中,痛感如果大批制造业从国内转移到国外,日本将重蹈美国当年之覆辙,向外转移生产将不可避免地养育竞争对手并最终败于竞争对手。于是,一些日本企业把已经转移到中国的生产线又撤回到日本国内。但要想在日本国内确立成本优势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情。更恐惧的是,他们千方百计向中国封闭的高精尖技术领域,中国制造业通过自身智慧和信息时代的便利也在大幅度地缩短着差距。日本企业总是陷于这种进退两难的颓丧局面。

甚至有日本学者已经大声疾呼:中国制造正沿着日本制造超越美国制造的老路大踏步迈进,而日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的逼近徒叹奈何。在他们看来,所谓的中国制造路径,其实就是像日本上世纪中叶那样奋发图强,以价廉物美的竞争优势狂风暴雨般地冲向国际市场。

日本人善于居安思危也富于民族情绪,他们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制造的优劣势与日本制造的驻颜之道。其后,《日经BP》的3位记者联合撰写的《战胜中国制造的5张王牌》一文指出,日本制造业在其本土经营管理上的精到之处,可以部分抵消其资源不足与成本过高等方面的比较劣势,能够维持其在全球制造业中的生命力并对中国制造战而胜之。

此文一出,立时在日本国内引起巨大反响,甚至到了全民动员的地步:

舆论机器连番高喊:“保卫日本制造业!”“制造业回归本土防止空心化!”倡议国人购买国货;经研机构铆足了劲去提炼“破华之术”;制造业巨头也纷纷行动起来,铃木摩托的企业哲学是“追求在日本国内制造”,以在国内制造出比在中国制造更便宜的产品为其主研方向;精工和西铁城这对多年的冤家,也以“吴越同舟(患难时化敌为友)”的方式向流通业集中展示产品;伊藤洋华堂自去年5月开始就以服装面料为对象,策划了名为“Made in Japan”的促销活动,并在与以销售中国产服装为主的优衣库商行的对抗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中国该不该亮剑?

需要说明的是,做这组策划,我们并没有狭隘的民族情绪和无聊的自恋情结。我们既不把日本制造的恐慌单纯看作是对“中国威胁论”妖魔化处理,也不能把日本人的对策不屑一顾地认为是纸上谈兵。

我们首先应向日本的居安思危精神敬礼,然后崇本务实地分析日中制造业态势,像日本学者呼吁日本政府“应紧急拓展更具杀伤力的制造业新领域”那样,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再提升之道。

中日制造业真的到了同级别较量的地步了吗?如果没有,那研究战胜日本制造的话题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与国内一批著名学者的交流中,遇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反问,个别学者还毫不客气地送来八字“箴言”:孤芳自赏、自抬身价。

事实真是这样吗?

以2004年的数据比较,日本的GDP是中国的2.8倍多;制造业总量是中国的将近2.5倍;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25倍;产品增加值率是中国的1.8倍。孙子兵法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避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制造业确有数量级的差距。客观上讲,中国还算不上日本的强劲对手。

然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活力又的确令日本感到不安,最尴尬的是相互间的依存度,日本现在已经降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极有可能还被韩国超越,而中国却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外资吸引力上明显超越日本,近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三位;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后经历了长达10年的经济低迷期,而中国经济却持续地保持着超过7%的高速稳定发展。中国正在日渐逼近“世界工厂”的门槛。极大地动摇了骄傲无比的日本制造业帝国的根基,把日本企业逼到了难以应对的矛盾困局中。以至于,日本舆论还提出了“日本企业是否该撤出中国,退守国内”的论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日本制造业强劲的对手。

既然日本人已经将中国制造业作为头等对手来研究,既然日本人已经在着手制订破袭中国制造的技战术方针,我们为什么还要坐视不理,闭门造车,高挂免战牌呢?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腰间别只死耗子,强装打猎人”,而是审时度势,既要正视自身优势与不足,也要研究对手的长处与短板,找准坐标,知己知彼才能在未来的经济战争中独善其身。

日本是个颇具外张性的国家,外张的结果必然带有挑衅的意味。因此,随着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中日制造迟早将有一战。这个时间绝不会太久,最迟在2010年,一场“加冕”与“卫冕”的决定性经济战争将在全球展开,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将会永载史册。

借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的一句话送给行进在路上的诸君: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任何一个强敌,也要敢于亮剑,是为亮剑精神!

行业杂志所面临的两个问题 篇4

行业杂志的经营困难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在的原因。历史的原因,即是杂志的负责者和杂志内部人员还没有强烈的经营意识,还是停留在过去的办刊思维上,办刊理念跟不上整个行业的发展,对于在新的条件下杂志的市场运作不熟悉;现实的原因就是杂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行业此起彼伏,不断涌现新的行业杂志,不仅如此,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各个行业网站也是如天上繁星,加入到争夺行业广告蛋糕的大军里来。怎样从这众多的竞争者中突出重围,在行业杂志中独树一帜,成为行业的向导,杂志的经营者们还需要解决一些目前阻碍杂志发展的问题。

问题一:目光短浅,投资者与经营者缺乏长期经营意识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点来谈。一个是对于刚刚创办的行业杂志而言。由于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行业总产值不断扩大,行业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企业在广告投入也不断增大。于是,许多人看中了这一块的商机,投资办杂志,有的以DM杂志形式,有的虽然具备了一些传统杂志所应有的条件,但杂志还是以经营为主,商业性质浓厚,不管怎样,这类杂志的出现只有一个目的――获得更多的广告,追求最大利润。

然而,许多投资者在投资一份杂志时,往往忽略了一些很多重要的问题。其一就是不熟悉杂志运作规律,虽然有许多行业杂志的投资者对该行业是较为熟悉的,但是他们中很多人并不熟悉行业杂志的操作方法,很多人之前从未接触过任何媒体,仅仅因为拥有一些行业资源就产生了办杂志的冲动。这种现实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急功近利,对所要发生的问题估计不足,当杂志办了两三期还看不到利润时,便很难再坚持下去了。杂志的创办本身需要一个投入过程,如果不是有良好的杂志运作经验和行业资源,这个过程并不会太短,而且投入也不会太低,而这些呢恰恰与某些投资者的观念相反,因为他们是看中了这块市场的,是以为有钱赚的,结果初期表现与期望有距离,这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于是便失去了一开始的热情,进而压缩预算,降低杂志的内容质量和印刷质量,有时也不能正常出刊等等,当然,除非当中有什么特别的奇迹出现,最后等待他们的也只能是这本杂志的销声匿迹。除了对于杂志运作经验的匮乏,还有就是对于杂志内容编辑的外行。本身一本行业杂志在针对特定的行业读者时,需要对内容的策划编辑有一个科学论证的过程,从而才能使杂志更紧贴市场,迅速打开市场局面。但是,许多投资者在这一块考虑的不是很多,同他们拍脑袋想出要办行业杂志一样,杂志内容的编辑也是随意而为,要么与已有的杂志雷同,毫无新意,要么内容表面化,不值一读。杂志内容好比一个普通商品的质量,质量不行,或者在造型上没有任何特色,可想而知,这本杂志的命运不可能长久。

另一点就是针对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的行业杂志而言,

一本杂志能够生存下来,总有它生存的道理,但是,我们如果老是停留在这些道理上打转,可想而知,这些道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杂志消失的原因。

每个行业杂志的经营者都可以看到,一不经意在某个时候,在一个行业就会冒出一本新的杂志来。新杂志出来意味着什么?肯定是竞争,是来同自己分抢有限的广告资源。在面对这种竞争时谁能够岿然不动吗?根据笔者的经验和观察,恐怕没有几个暂时领先者不惧怕后来者的竞争,因为暂时领先者们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优势,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无论是从内容编辑上,还是市场运作上,许多行业杂志还存在很大的缺憾。杂志作为一种媒体,有许多优势,但同时也有与其他媒体相比的劣势,比如在时效上就不能与同是平面媒体的报纸相比,要规避这些固有的缺憾,当然只有充分挖掘杂志本身的优势。比如提高印刷质量,内容编辑上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等等。只有从杂志固有的特点出发,既发挥在与其它形式的行业媒体竞争时的特色优势,又发挥与同是行业杂志竞争时的差异化优势,才能在面对竞争者时稳做 。

问题二:资本实力弱,缺乏杂志的集群效应

随着各个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许多行业已经出现了集团化、规模化的市场格局,这种格局里的操作人员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同时行业从业人员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行业市场不断细分。这些现实的存在对于行业杂志的编辑与经营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现有的行业杂志经营者们看到这种变化了吗?如果看到了又想到了什么办法应对了吗?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许多杂志还在循着过去的老路前行,一本杂志走天下,对于行业的发展变化没有足够的敏感。杂志社也就是那几个人,日子虽然难过,但暂时还不至于走向消失的危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进入行业杂志市场的资金增多,杂志市场变化也越来越大,在走向传媒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当中,被整合,被淘汰,首当其冲的就是这种得过且过的杂志,国家政策的变化必然不会在其身上继续投入资金,而要它走向市场时,它又是那样的孱弱,所以这类杂志首先应该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固有观念,然后从经营的角度 ,无论是在资本运作,还是市场运作上,都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弯,当其现在还仅存的一些优势不继续发挥出来时,浩荡的市场必然把其淹没。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杂志已经走向了市场,无论是在经营上,还是在杂志的编辑上,它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比如许多杂志都推出子刊或者姊妹刊等,这对于增强杂志的市场渗透,扩大杂志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很多经营者只是在进行试探而已,他们往往是一本杂志为主,另一本或两本只是点缀,在市场上并没有影响力,主办者对新刊并没有太大期望,而且,这些子刊或姊妹刊在内容编辑和版式设计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的还有待进一步贴近。

其实,目前行业杂志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资本实力上的脆弱。杂志在完成资本积累上没有足够的储备,在资本引进上又没有大胆的进行,所以,行业杂志的竞争还是处在低层次的,行业杂志的影响力还是很微小的,这与它作为一种传媒形式分类的身份极不相符,只有行业杂志集团的出现,大造媒体战舰,行业杂志的话语权才会更牢固。

闲聊英语:委婉语的两个问题 篇5

闲聊英语:关于委婉语的两个问题

网友wildwind给我发邮件,说他在一个英语学习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介绍英语中一些常用的委婉语(euphemism),比如将skinny(太瘦)说成slender(身材苗条),将fat(太胖)说成heavyset(身材魁梧)等。wildwind网友问我两个问题,一是在什么地方可以查到这种委婉语,是否有专门的《英语委婉语词典》,二是在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这种委婉语,是否可以多举几个例子。 很抱歉,这位网友的第一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上来,因为我从未见过类似《英语委婉语词典》这样的书,当然也可能有,但我确实不知道。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委婉语并不是事先规定好的,而是讲话者临时创造、即兴创造的。比如有一个瘸子,张三可以形容他是physically handicapped(身体残疾者),李四可以形容他是physically disabled(身体不便者),王五可以形容他是physically deficient(身体缺陷者),等等,您看,大家都没有说lame(瘸子),而是使用了自己创造的各种委婉语。所以我认为,如果您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完全可以自己创造委婉语,不需要查什么词典。 关于第二个问题。据我观察,我们中国人在日常英语对话中,很少使用委婉语,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僵化的应试教育机制造成的。比如考卷上问你“太胖”怎样说,一般人都会回答是fat,很少有人会标新立异,回答是heavyset,因为那样一来,答案就算错了,是要扣分的.。因此我的看法是:在国内讲英语,会用委婉语最好,不会用也无所谓,总之这不是一个重要问题。不过,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官场和政界,委婉语却是广泛使用的。对于西方国家的委婉语,我认为您不必专门研究,您只要能看懂它们就可以了。下面我给您找了一组最近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委婉语,您可以练习一下,看看是否能看懂。 ①将“谎言”说成是strategic misrepresentations(战略性误传) ②将“增税”说成是revenue enhancements(国库收入增长) ③将“平民伤亡”说成是collateral damage(附带损失) ④将“大屠杀”说成是ethnic purgation(种族净化) ⑤将“失败”说成是incomplete success(不完全的成功) ⑥将“被强制遣送回国者”说成是acquiescent non-volunteers(默认的非自愿人士) ⑦将“穷人”说成是是underprivileged(享受较少特权者) ⑧将“服从政府”说成politically correct(政治上正确) ⑨将“误炸友邻部队”说成accidental delivery of ordnance equipment(炮弹的意外发射) 总之,对国内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委婉语不应当是一个重点,稍微知道一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们,这就是我的看法。 作者:张宏(info@italian.org.cn)

U盘不能正常使用的两个问题 篇6

问题解答:首先考虑是不是电压不足的问题,建议你换个USB 接口再试试,最好不要插在USB HUB 上,这样容易电压不足,如果不是电压的问题,那么就要考虑是U盘本身的问题了。你可以使用U 盘量产工具对U盘主控芯片数据进行改写,首先用ChipGenius 量产工具版本选择查看器读出U盘的“MP ver/ 固件版本/固件日期”等信息,然后根据型号到百度中寻找相应的U盘量产工具,接着用量产工具对U盘进行量产步骤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U 盘硬件上的损坏,都可以通过量产工具进行修复,

问题二:刚买了一个usb 3.0 16GB优盘,但是,如果往U盘中复制8GB的大文件时,就出错。不知怎么回事?

关于两个物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篇7

例1:如图1所示,电源的电动势ε=1V,有电阻分别为R1= 100Ω和R2=900Ω接入电路 ,有一个电压表V1并联在R2的两端, A点和D点分别为电路中的两点 , 如果要求D点和A点的电势差, 简单地分析电路可得: 从电路的右边回路看有VD-VA= 0.9V,从电路的左边看有VD-VA=-0.1+1=0.9V,两者相等 ,符合基尔霍夫定律。

此时若去掉电源,加入一个变化的磁场,如图2所示,磁场方向向外,且不断增大,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楞次定律马上得出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此时如果我们再看D点和A点的电势差,先从右边回路开始则有VD-VA=0.9V,但是当我们从左边看则有VD-VA=-0.1V,此时若在R1两端再并联一个电压表V2,则可以看到电压表V1的示数为0.9V,而电压表V2的示数为0.1V, 两个电表接在同样的两点上,显示的示数竟然不一样,会让很多中学生疑惑不解。

其实很多读完大学的学生不一定能说清其中的道理,因为这似乎和日常观念相差很多,我们一直接触的其实大多数是保守场, 我们遵循的基尔霍夫定律其实只适用于保守场, 本题若要计算D点出发一圈回到D的电势则可得到VD-VD= 1V,这似乎让我们难以接受 , 基尔霍夫定律强调电势出发一圈回到原点应该是0, 而此处却不是, 这个问题往往被人忽略,我们在乎的只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因为它总是有效的,很少会检查基尔霍夫定律是否成立,这就是非保守场的性质,两点的电势与路径有关,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其实可以向学生说明很多道理,中学阶段很多物理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我们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事实,由此提示我们必须做到明确很多定律适用的条件,而且勤于思考才能有所斩获。

例2: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半径为R,带同种电荷,Q1=q,Q2=5q,相距r(r>>R)。 现保持Q1不动,将Q2极缓慢地移近,并触碰一下,再将Q2极缓慢地移回到原位置。 该过程中: 1)人对金属小球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 2)系统的电势能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解:一般中学阶段可以用如下解法完成解题:

将小球视做点电荷,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移动前系统的电势能

接触电荷重新分布Q1=Q2=3q,移至原位后,系统的电势能

系统电势能的增量

得到结论:系统的电势能增加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外力对系统做正功。 但是由于此问题点电荷其实是一种假设的模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如果考虑他们的体积问题,则结果会受影响吗? 我们尝试从做功的角度继续分析。

外力做功的过程:因极缓慢地移动电荷,作用在电荷上的外力就等于库仑力的大小。 移近时外力克服电场力做正功,则要求变外力

(2R≤x≤r-2R),接触后 , 电荷重新分布 ,Q1=Q2=3q,移至原位的过程中,外力反抗电场力做负功,变外力

因为F′>F,所以移近时,外力所做的正功小于移回原处时外力所做的负功。 所以得出结论外力对系统做负功,从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电势能减少。

由上述两种方法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那么学生不禁要问该问题中外力究竟是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电势能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能量守恒定律在这里究竟是否适用?

分析:表面看两种解法都没有问题,两种解法都把电荷看成点电荷,似乎都没有问题,但是其实不然。 第一种解法在考虑电势能时其实是用的电荷的相互作用能公式, 由于点电荷的自能为无限大,因此一般不考虑点电荷的电势能,但是这一物理过程两个电荷的相对运动由远及近, 在相互之间的距离远的时候没有问题, 但是靠近以后就不满足把金属小球看做点电荷的要求了,因此随之而来的自能问题就不能忽视。 第二种解答利用做功的角度来分析,把整个过程看成两个分过程, 两个分过程运动过程刚好相反,但是受力大小不一样,简单的定性分析似乎看起来无懈可击。 虽然存在能不能看做点电荷的问题(当电荷靠得很近时),但这并不影响做功大小的定性判断,初步判断第二种解法应更可靠。

进一步分析: 带电体的静电能包含了每个带电体的自能和带电体间的互作用能:

自能定义:将一个带电体视为无穷多个带电体元,将这无穷多个带电体元从无限分散状态聚集成该带电体,外力所做的功即为该带电体的自能。 由互能定义:n个带电体组成的系统。 将各带电体从现有位置彼此分开到无限远时,他们之间的静电力所做的功定义为带电体间的互能,上面讨论的问题中, 其实点电荷模型不再适用, 考虑的电势能实际上是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而没有考虑每个带电体的自能[1]。

带电体的自能U为导体本身电荷dq在所在处产生的电位, 如均匀带电球面的自能 (即静电能),系统的互作用能

两个带电体的总自能

系统的总静电能

接触并回到原处后系统的互作用能

两个带电体的总自能

系统的总静电能

之后可以比较移动、接触前后,系统的互作用能、自能、总静电能的变化,系统的相互作用能的增量为

说明系统的相互作用能增加了, 由

说明系统的总自能减少了, 系统总静电能的增加量为

因为r>>R,所以△We<0,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1) 系统的总静电能减少了,(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外力对系统做负功, 因接触引起电荷的转移, 使得系统的自能减少, 相互作用能 (电势能 )增加 。 减少的自能中 ,一部分转化为相互作用能 ,另一部分转化为对外所做的功[2]。

从上述题目不难发现,中学阶段的教学由于受到教师水平、升学压力等因素影响,大多理想化模型隐藏的科学性问题被教师忽略,并没有向学生做科学定性的解释,仔细思考问题2可以发现,由于带电小球的本身体积问题,自身显然具有能量, 不能仅仅依赖条件r>>R就把金属小球看做点电荷,大学阶段的电磁学从能量角度进一步阐述上述问题的能量变化过程。 这告诉我们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可能会产生类似疑问, 此时需要教师合理科学地向学生做定性解释,而不能一味用简单的公式敷衍学生的提问。 因此,中学老师应充分了解物理理论,掌握更多知识,这样才能站在更高角度上实施教学,使物理教学更合理,为学生未来发展做好铺垫。

摘要:在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解题时会碰到很多引人思考的问题,有些物理原理可能暂时搞不清楚,但是发现问题并尝试进行一些思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帮助启迪物理思维,而且能激发物理探究学习兴趣,本文通过两个实例讲述中学物理问题中引人思考的两个问题。

关于异议登记的两个问题 篇8

金绍达:1.《房屋登记办法》草案规定了异议登记的延续登记:由异议登记的申请人持法院已受理的证明来办理,以续展申请人的权利。这样,社会公众和登记机构就可以及时了解该项异议登记是否还继续有效。但这一条款最终未能写入《房屋登记办法》。

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即告失效是法律规定的异议登记失效时间,但是,由于《房屋登记办法》没有要求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办理异议登记的延续登记,因而,异议登记的申请人是否已经起诉,登记机构不一定及时得知。再则,当事人即便在15日内起诉了,但是在向登记机构提供法院已受理的证明也可能要超出15日的时限。

从《房屋登记办法》的规定来看,并没有赋予登记机构依职权主动注销异议登记的权利。登记机构不能简单地认为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15日内未向登记机构提供法院已受理的证明,异议登记就一定不存在了并将之注销。

《房屋登记办法》规定了异议登记的注销,异议登记的申请人或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都可以申请注销异议登记。其中主要应是由异议登记的申请人提出。因为《物权法》规定了因异议登记不当而给权利人造成损害的,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的责任。《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在规范向登记申请人询问的内容时,实际上又要求登记机构告知申请人异议不当应承担的责任。所以,一般来说,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未起诉,相对会更主动地申请注销异议登记。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为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可以申请注销异议登记。因此,在没有收到注销异议登记的申请时。登记机构不能也毋须直接注销该项异议登记。异议登记未注销,就继续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登记机构不宜为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办理处分房屋(转让或设定他项权利)的登记。

2.房屋被法院查封后申请人仍然可以提起异议登记。查封是限制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处分其房屋所有权,房屋被查封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对房屋所有权的归属有异议,大量的是债的纠纷。所以,查封和异议登记可以并存,但异议登记不能对抗国家公权力对房屋的处分,如法院對该查封房屋的拍卖。

上一篇:茶花女的学生读后感下一篇:小小亲子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