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观察作文(精选14篇)
星期六,我发现楼下有许多蚂蚁,于是,我就拿着放大镜下楼观察蚂蚁。“咦?这些蚂蚁怎么都搬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食物?再说这蚂蚁们的家不是住在那块小石头旁边吗?怎么它们向那棵大树边走去了?”我疑地问。不过多久,突然,从天上落下了一滴小雨点滴在我的脸上。又一滴一滴地落了下来。我回家穿上了雨衣,再下楼。发现下起了大雨,但蚂蚁们找到了新家。于是,我就知道蚂蚁搬家会下雨的,这就是我观察大自然学到的第一个知识。
星期日,我再下楼观察大自然。突然,我发现有好多小燕子们低飞。“啊!?这燕子们飞得时候,肚皮都快碰到地面了,平时的燕子们不是飞得很高吗?”我不理解地问。于是,我灵机一动,知道了:“因为还没下雨之前,空气中就会出现一些水分子,小飞虫翅膀上碰到水分子之就会打湿,然后慢慢地变重它就飞不高了,也飞不快了,燕子就趁机低飞吃掉小虫子。”
关键词:保护区,黑鹳,观察
黑鹳, 体态高大优美, 羽色艳丽鲜明, 给人一种高雅端庄、雍容华贵的感觉。黑鹳属于鹳形目、鹳科, 是一种喜好清洁、宁静环境的浅水大型涉禽, 成鸟一般身高约90 cm~100 cm, 身长100 cm~120 cm, 上体、翅、尾及胸上部羽色亮黑, 泛有紫铜、紫绿色光泽, 胸腹部羽色洁白。眼周裸皮, 与嘴以及腿、脚为鲜红色。特别是嘴, 鲜红靓丽长而直, 嘴径粗壮, 嘴端尖细, 其腿细长而鲜红。在阳光的照射下, 黑鹳或悠然漫步于小河之中, 或亭亭立于青石之上, 全身映幻出多种色彩, 有绿色、紫色、橄榄色, 还有青铜色等光辉。黑鹳黑、白、红三色相映, 构成了独特的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罕见珍禽。
据有关资料和学者所言, 黑鹳是一种长距离迁徙的候鸟, 对越冬的生活环境有很高的要求, 世界上只有西班牙为留鸟。在我国, 黑鹳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北方地区繁殖, 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越冬。而在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系的山西省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内, 黑鹳不但在此地繁殖, 而且在保护区内越冬, 这种情况是极为罕见的。根据调查和观察, 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地区, 仅在保护区内繁殖地栖息越冬, 而不飞往南方。对此, 从“立冬”开始, 我们对黑鹳在灵丘自然保护区的繁殖地栖息越冬情况进行了实地观察。在整个冬春季节的观察中, 已有10次观察到了黑鹳, 最早于2006年12月“冬至”日在保护区的沙岭台村西南河畔观察发现3只, 最后一次是2007年2月10日在花塔西草沟山头观察发现3只。最多一次于2007年1月18日, 在沙岭台村西南河畔观察发现4只。可惜没有理想的摄像器材, 未能拍摄留住黑鹳的美丽倩影。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黑鹳越冬观察情况见附表1。
据有关资料记载, 黑鹳在山西的繁殖地大致有10个区域, 即灵丘、浑源、五台、宁武、历山、交城、左权、沁源、垣曲等地。在这些繁殖地区域中, 黑鹳为什么要选择在灵丘自然保护区内栖息越冬呢?概括地讲,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因素。
1 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原生态环境保存比较好
任何动物生存最基本的条件, 首先是对其活动地域环境的安全感和适应性。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地处山西省东北边缘的太行山系, 自然保护区内山多、水多、沟多、树多, 可以说是山大沟深, 水草丰茂,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这里地处山、老、边、穷地区, 又是战争年代的革命根据地, 原生态环境保存比较完好。在地处核心区域的三楼、牛帮口、花塔一带, 人称“塞上小江南”。这里海拔较低, 最低处花塔一带仅550 m, 又处于大山深处, 远离闹市、人群, 自然生态优美、环境清静、山势耸立、小溪潺潺, 可谓山清水秀、风光美丽, 与黑鹳生性机警爱静、喜湿地溪水和树木草地的特性相适应。此外, 保护区内悬崖峭壁、石洞多, 这就为黑鹳栖息越冬奠定了基本的条件。
2 黑鹳越冬所需食物来源比较充裕
任何一种动物的生存都需要充裕的食物来作保证。黑鹳作为大型涉禽, 食物所需量比较大, 是鸟类之中有名的“大肚汉”。据观察, 黑鹳一次要吃20多条长约1.50 cm左右的小鱼, 停歇十几分钟后继续开始觅食。我们在黑鹳主要越冬地观察发现, 冬季黑鹳觅食的地方比较固定, 一般都在距离黑鹳栖息的巢穴较近, 活动半径也比春夏季节较小。觅食的地域为河流不结冰、水温度较适宜的河流草滩湿地中, 而且这些小河溪流中鱼类等浮游生物较多。像在下关、三楼、花塔等地的山涧溪流中, 体长1.50 cm~5 cm的鱼类成群结队游来游去, 这是黑鹳最为喜欢的美味佳肴。冬至日的15:00左右, 我们在独峪乡的豹子口头村南的河边就发现了3只黑鹳在觅食活动。当我们拿出照相机悄悄靠近拍摄时被机警的黑鹳发现, 立即飞向天空盘旋几圈后, 向南飞去。
3 自然保护区内有适宜黑鹳越冬的气候环境
在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 黑鹳活动的地域河水溪流比较丰富。这里一般都为暖泉温水河段, 冬天不结冰, 水质清澈透明, 水温比较适应黑鹳活动觅食。且水中鱼儿银光闪闪, 适宜黑鹳在此越冬, 所以黑鹳也就不再舍近求远到南方去越冬了。
每天早晨八九点钟以后, 温泉溪流在太阳的照射下, 升起一团团、一簇簇轻纱一样的白雾。黑鹳在白雾升腾的小河中悠然觅食散步, 全身映着太阳的光辉, 闪射出紫铜色的光泽, 构成了一幅无比美丽的景象, 真是美妙之极难以言状。只有亲自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 才能感受到这舒心的惬意。有这样的可口美食, 适宜的环境, 黑鹳肯定是“乐不思蜀”了。
虽然整个北方在冬季比南方要寒冷得多, 但在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内有适宜黑鹳越冬的小气候环境。黑鹳一般喜欢生活于环境僻静, 外界干扰少, 河流丰富, 水质清澈无污染、食物较多的深山沟中。这些基本的生存条件自然保护区境内一般都具备, 而且在保护区内还有适宜黑鹳越冬的小气候, 像独峪乡境内的三楼、花塔等地域, 温泉河流多, 食物丰富, 海拔仅550 m, 气候温和, 又地处深山。
4 社会环境有利
对于已经身为父母的家长来说,捉蚂蚱、捕蝴蝶、折槐花、撸榆钱,这些一定是深藏于内心美美的童年记忆,那时总能从身边的大自然中收获满满的乐趣。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现代,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越来越习惯于人工或室内环境,更多的快乐是来自于虚拟的电子设备,而亲近自然的天性越来越弱。
一次户外的自然观察课堂上,我在一片树叶的背面发现了一只蝉蜕,便指给孩子们看,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有不少小朋友是第一次见到真的蝉蜕,这使我加深了自然观察对于孩子们的意义。即使一些孩子通过绘本、图册或科教片了解到不少关于大自然的“知识”,真实的自然观察仍是不可取代的,孩子们需要与大自然建立直接的连接。
我们小时候对于大自然没有正式的“自然观察”概念,但是在玩耍中与花鸟昆虫的直接接触,其实是在潜移默化中实践着自然观察,这个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个人体验与感受,是间接的书本知识无法比拟的。
自然观察的意义
对于培养孩子的自然观察,家长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自然观察有别于传统的纯知识学习,我在设计自然观察的课程时,虽然会有一个贴合课程主题的知识框架,但是教学目标绝不是要求孩子能记住多少知识点,或知道多少种植物的名字,重点是为孩子提供一把把窥探自然奥秘的钥匙,和他一起推开一扇扇自然之门,让他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在裸子植物观察的课堂上,我让孩子们数几种常见松树的松针,油松是两针一束,白皮松是三针一束,而华山松是五针一束,孩子亲自对比出这样的差异后都十分兴奋。另外我分享了松果遇水会自动收缩的秘密(松果通过这种方式在雨天保护种子防止受潮),孩子们回家后将课堂上捡到的松果做泡水实验,看到松果的种鳞真的收缩后,开心地通过微信传来照片,和我分享他们的喜悦。
抛开学习知识的负担,全身心地融入到大自然中,体验自然观察的乐趣,所谓的“知识点”关联的是一段发现大自然秘密时的美好记忆。通过不同的侧面,引发孩子对自然观察的兴趣,这是我在教学中所极力倡导的。
不去过分鼓吹自然观察对于培养孩子敏锐观察力、思考及探索能力等方面的价值,我坚定的认为,在自然观察中收获的乐趣,就如同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不必着急,遇到合适的湿度与温度,种子必定会萌发。
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同时也是位有一定深度的植物学爱好者,他在《植物学通信》中说道:“你一定不要给予植物学一种它本身所不具有的重要性,这是一种纯粹出于好奇的研究,除了一个喜欢思考、心性敏感的人通过观察自然和宇宙的神奇所能得到的快乐之外,它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
这般“无用的”自然观察所带来的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享受纯粹的快乐。我想到了家长们这样的年龄,自然能理解它的珍贵。
自然观察,真的触手可及?
周末带着孩子去城市郊野接触大自然,寒暑假期带孩子做长途的自然旅行,这些都是很好的亲近大自然的方式。不过我更愿意和大家分享的是和日常生活相融合的,一些触手可及的自然观察。
自然观察不应只被限定在“自然课堂”“自然夏令营”“自然旅行”的框框内,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自然观察,在此基础上,和孩子一起通过网络或借助一些工具书做进一步的探索,这是更加可贵的,也会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自然观察,我们看什么?
【自然观察场景一:窗外】
望向窗外,天空中白云悠悠,和孩子一起探索云朵的秘密吧。
方法参考:
.引导孩子在本子上记录下当天的日期、气温及天气情况。
.和孩子一起观察云,交流彼此的发现(可以从云的形状开始)。
.引导孩子根据观察画出其中的一朵云。
.用手机拍一张云的照片,结束当天的观察。
延伸:
.定期回顾笔记(两周或一个月),引导孩子对比不同,进行简单的讨论。
.引导孩子对比观察白天的云与傍晚时的云(夏季最佳)。
进阶:
.了解云的分类,结合观察分辨不同种类的云。
.云共分为10个大家族,分别是:积云、积雨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高积云、高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
晴朗天气下大朵棉花糖般的云属于“积云”,为最常见的云之一。
【自然观察场景二:小区】
不用舍近求远,仔细观察小区内的植物,发现几十种植物并非难事。
方法参考:
.叶子观察,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种植物叶片的形状、边缘的锯齿、叶脉以及叶片的生长方式,对比不同。
.树皮观察,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种树皮纹理的差异。
.花期果期植物观察,引导孩子观察当季开花或结果的植物,观察花或果实的形态。
延伸:收集植物的落叶,压制成植物标本。
【自然观察场景三:超市】
超市的环境较为干净整洁,瓜果蔬菜区不失为一个进行观察的好地方。
方法参考:
.引导孩子识别常见蔬菜,每次不宜过多(3~5种)。
.每次观察对象最好有一定关联性(例如卷心菜、大白菜、娃娃菜;黄瓜、丝瓜、苦瓜),引导孩子进行对比,并交流形态特征。
.不同的蔬菜会开出怎样的花(土豆的花是什么样子)?通过网络和孩子一起查找相关资料。
延伸:
.我们食用的蔬菜属于植物的哪个部位?
.食茎类:莲藕、土豆。
.食根类:胡萝卜、红薯。
.食花类:菜花、黄花菜。
进阶:
.了解云的分类,结合观察分辨不同种类的云。
.不同蔬菜在植物分类学上各属于什么科属?哪些蔬菜为同一科或同一属?
.白菜、甘蓝、芜青都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的植物。
动手做,留下童年的记忆
【自然手工:红蜻蜓】
材料:相框、毛边纸、向日葵花瓣(其实是向日葵的“舌状花”,所选为开黑褐色花的向日葵品种“醉云长”)。
步骤:
1.挑选两对压制好的花瓣,一对稍长,一对稍短,摆出蜻蜓翅膀的造型。
2.用毛边纸作背景,用水彩笔画出蜻蜓的身体及荷叶。
3.最后用相框完成装裱。
延伸:紫蝴蝶;芙蓉葵花瓣(翅膀部分)、向日葵花瓣(身体部分)。
布瓜
植物达人,热爱植物标本制作及自然物收集,倡导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自然观察。作为自然观察课程讲师,定期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引导孩子们进行自然观察,和孩子们分享众多森林里的秘密。
不一会儿,大群的蚂蚁从巢口鱼贯而出,我很快明白:那只小蚂蚁原来是放哨员,看见有食物,就会欢乐地发出“电报”,如果预测到要下雨了,就会忧伤的发出“电报”(因为要下雨了)。
过了好几个钟头,我等的不耐烦了,唉,终于把新巢修好了!看看新巢,再看看旧巢,明显新巢好的多!
当天晚上,我和爸爸还有妈妈到江边散步,正当走的高兴时,突然,有一条水蛇横在马路上,我被吓得大叫!爸爸说,蛇来的时候不能大叫,要不然,会冲着我来的。
不一会儿,蛇就下水了。
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回家就立刻开始查资料,我终于知道了,因为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一句农谚: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明天要下雨了。
大自然是奇妙的,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观察,就会有所发现。
我们一家六口来到美丽的大山游玩。走进大山,我们隐隐约约地看到一条清澈的小河,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冲到了小河边。我们看见了几只幼龟在小河边来回徘徊。它们各长着一双黑色的眼睛和一张V字形的嘴巴。我发现只要一个大大的障碍物就会敏捷地绕道而行。还有乌龟只要发现一种像笔杆的障碍的时候,它就会飞快地跨过去。据我的朋友说,只要乌龟耳朵上的红色的东西颜色越来越淡的话,那乌龟咬人就一点都不痛。我迅速地把一只幼龟给捉了起来,放进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并在那个盒子上扎了两个和眼睛差不多大小的洞,还放了几年菜叶下去。我和弟弟趴在大石头上观察乌龟是怎样吃那几片菜叶的。我和弟弟透过像眼睛似的洞看到乌龟缓慢地张开了V字形的小嘴巴,走向菜叶上,并且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我突然间发现小乌龟分泌出了一种液体。我连忙跑去问爸爸,爸爸说:“那些从乌龟身体里分泌出来的液体就是它的粪便。”听了爸爸的回答,我高兴极了。
乌龟在生活中见到障碍物时,它就会跨过去或绕道而行。就像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灵活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
关键词:无痛分娩,自然分娩,对比观察
通常分娩疼痛容易诱发应激反应,对交感神经兴奋产生诱导,释放大量茶酚胺类物质,容易发生宫缩抑制情况,延长产程,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酸碱紊乱,严重影响母婴结局。随着围生医学进步,越来越多产妇期望在保证母儿安全同时消除或是减轻分娩痛苦[1,2]。本文主要对比观察自然分娩与无痛分娩,探讨无痛分娩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自然分娩产妇422例为自然分娩组,并选取同期自愿接受无痛分娩产妇68例为无痛分娩组。均无明显头盆不称,单胎头位,无硬膜联合阻滞禁忌证、胎儿窘迫、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合并症。自然分娩组平均年龄(26.19±4.23)岁,平均身高(161.22±6.94)cm,平均体重(70.60±9.49)kg;无痛分娩组平均年龄(26.25±3.30)岁,平均身高(162.82±4.16)cm,平均体重(72.88±8.53)kg。对比两组患者体重、年龄、身高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自然分娩组并未采取镇痛,均为自然分娩。无痛分娩组:宫口开大≥3 cm,取头膝屈曲侧卧位,常规于L3~4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穿刺以后,骶端置管3~4 cm,将置管固定,首先注入1%利多卡因2 m L做基础麻醉,然后按照产妇体重将0.125%罗哌卡因5~8 m L注入,根据产妇疼痛程度进行注射,对其注射剂量进行适当调整,在接近宫口全开时,注射停止。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
自然分娩组总产程为(416.95±183.64)h,无痛分娩组总产程为(536.29±188.29)h,自然分娩组短于无痛分娩组(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对比
两组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在医学疼痛指数方面,分娩疼痛仅次于烧灼痛,分娩虽然是正常生理过程,但剧烈疼痛会影响母儿生理与病理,产痛会造成产妇宫缩乏力、焦虑、情绪紧张等;过度通气会增加耗氧量,导致胎儿酸中毒或者是低氧血症;肾上腺素提高,宫缩不规律或者是抑制宫缩,甚至引起子宫动脉收缩性胎儿窘迫;由于产妇惧怕疼痛,有些产妇选择剖宫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瘢痕妊娠、盆腔粘连、慢性盆腔痛、下肢静脉血栓以及子宫切除等发病率,同时剖宫产会增加医源性早产、新生儿黄疸、产伤等发生率,降低新生儿免疫功能。随着分娩镇痛技术的发展,无痛分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无痛分娩优势在于对母婴影响小、不影响产程、能满足手术需求、防止运动阻滞、镇痛效果好、起效快[3,4]。
罗哌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是一种单纯旋同分异构体,作用时间比较长(4~5 h),起效快(10 min),感觉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低浓度可产生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分离阻滞,主要是通过感觉神经阻滞产生镇痛作用,对于运动神经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同时罗哌卡因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所产生毒性比较低,并不会影响子宫胎盘血流、新生儿呼吸及产程进展,主要应用于产科镇痛与无痛分娩。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自然分娩组总产程为(416.95±183.64)h,无痛分娩组总产程为(536.29±188.29)h,自然分娩组短于无痛分娩组(P<0.05)。这说明无痛分娩虽然能促进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镇痛效果好,但会延长产程,符合安旭菁[5]等报道结果。但在无痛分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对血压进行严格监测,准确记录麻醉平面,监测胎心,一旦发生宫缩异常或者是胎心异常,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保证母婴安全;为避免延长第二产程,降低阴道助产率,宫口全开时需要指导产妇向下屏气,准确利用腹压,镇痛药物停止输注,使得盆底会阴肌肉阻滞减少,促进阴道分娩;无痛分娩需要将静脉通道开放,使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避免扩张外周血管、交感神经阻滞引发低血压,对胎盘灌注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聂彩萍.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7(15):111-114.
[2]薛淑清,张玉花,卓华珊.无痛分娩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8(01):145-146.
[3]葛茂华,徐萌艳.导乐无痛分娩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01(07):56-59.
[4]李爱乔,宋伟夫,周福霞.水中分娩与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05(01):78-80.
但其实这都只是因为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特别的突出和明显罢了!跟性别取向可一点关系都没有呢!
优势自然观察智能的表现
具有优势自然观察智能的孩子,顾名思义对自然生态有特别的喜好,喜欢参观动物园植物园之类的地方、喜欢到户外大自然的地方、喜欢花花草草,会特别询问花草树木的名字,能区别不同的花草种类;喜欢养小动物,对于电视上有关于动物的影片特别有兴趣,喜欢亲近各种动物;有的时候甚至喜欢抓些小昆虫或是捡树叶、石头之类的。曾经有个小朋友每次都喜欢在路上捡各式各样的石头放在口袋带回家,妈妈把它丢掉,他还要生气半天,让妈妈困扰的不得了,其实这样是他在自然观察方面的优势智能的表现。
掌管我们自然观察智能的热区,主要在我们大脑的左侧枕叶,同时掌管了细微观察的能力,所以表现出来的特质是常常特别注意细微的、局部的地方,玩那种两个相似的图片挑不同处的游戏,可是他的强项呢!
好玩的游戏加强自然观察智能
俗话说脑子越用越活,所以对具有优势智能的孩子而言,玩他们有兴趣的游戏,比较容易会让他有成就感,也就激励他继续玩和研究下去,所以会“好上加好”。而对于某方面智能较弱的孩子同样也可以玩这些游戏来增加认知,但可要家长多陪着他一起玩,才不会一下子没兴趣就不玩了喔。
户外游戏常常带孩子到户外亲近大自然是很重要的,当然也包含参观动物园和植物园、博物馆之类的,而到这些地方也最好不要只是走马看花的逛过,最好能依照指示说明之类的,跟小朋友一起讨论、研究。另外,如果是到野外绿地也可以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每棵植物的不同,像是树叶就有各种不同的形状,甚至我们还可以用不同形状的树叶来做造型呢!例如,拿细长的叶子做眉毛,圆的叶子当眼睛,椭圆的叶子做嘴巴,中间在放个长叶子当鼻子,这样一张叶子造型的脸就出现了!这样可大大增加了到户外玩的乐趣。当然可别随便乱摘公园里人家辛辛苦苦栽培的植物喔!
拼贴画在秋天落叶的时候,可以让小朋友收集些不同造型、干枯的树叶,而这些枯叶其实还有不同的深浅颜色呢,回到家中,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树叶来做拼贴画。准备一些图画纸,可以向上一个游戏一样,自己做些创意,拼成不同的东西。或者大一点的小朋友会自己用剪刀了,还可以把树叶当成色纸一样,剪成不同的形状,来拼贴成一幅美丽的创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肖像画家阿尔钦博德(GiuseppeArcimboldo,1527~1593年)作品的特色就是用水果、蔬菜、花、甚至是鱼拼堆而成人物,在当时甚或现在可都是很特别的。
动物图卡多准备一些动物相关的卡片,让他好好观察每种动物的特征,然后可以来玩分类的游戏,妈妈可以运用不同特征让孩子来分类,小一点的小朋友可以让他用外观来分,例如四只脚的、有角的、会飞的等等。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就可以更深入的用栖息地、夜行性、吃的东西……各种更具有知识性的分类方法来区分。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更可以用比赛的方式,例如在一堆图卡中,看谁先搜集到最多草食性动物。这个游戏的条件是必须有足够的卡片,当然外面有卖很多动物的图卡,不过妈妈也可以自制喔!现在网路很方便,从网上多找些动物图片打印出来,用厚纸一贴,可比外面卖的种类多得多。
造型石头有些小朋友很喜欢玩石头、捡石头,那么我们就利用他们的喜好,来发展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走在公园或野外,可以看看路上的小石头,有些特别的形状或者纹路,长得像什么?这样简单的活动非但增加在户外活动的乐趣,有的时候孩子不想走的时候,用这样的方法,不知不觉得就拼命往前走了呢。
发挥优势成就未来
显而易见的,具有优势自然观察智能的人,从事的工作都和自然生态有相关连性。像是动物学家、生态学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等等。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遇到的,像是兽医、农作物的研究栽种者、宠物店、花店、休闲农庄、农家乐…一也都是具备这方面的优势。甚至是大家羡慕尊敬的医生,也通常具备这些自然观察的优势智能。现在流行的环保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多半有相同智能优势。另外像是画家、美术创作者、摄影家等相关职业,也和自然观察智能有相当的关系。
那天清晨,我推开窗户,窗外是一片白茫茫的白雾,再看,竟然是一片片小巧玲珑、美丽可爱的雪花,它们漫天卷地地飞舞着、跳跃着,洒到了田地上、汽车上、大树上与房屋的顶上,给它们各自做了一件厚厚的冬棉袄,也算是冬爷爷的礼物啦。雪娃娃们虽然没有雨那么活泼火热;没有彩虹那么五彩斑斓……但是它们仍然能够获得我们的欢心,因为它们是我们南方难得一见的客人啊!
我兴高采烈地走上楼顶,在浅浅的一层冰水面上,结着一层薄薄的冰,看上去晶莹剔透的,样子实在不比圣洁的雪花差。“真像小船啊!”看着薄冰的样子,我不禁自言自语道踩到了上面。冰似乎故意要搞一个恶作剧送给我,突然裂开,把我摔了个嘴啃泥。“呃啊啊!痛死我啦!”我嚷嚷着。冰发出“嘎吱”声,好像是在嘲笑我中了它的恶作剧。
“哼,不陪你玩了!”我十分不满地说着,背起书包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雪花为平常枯燥平凡的小路增添了许多新花样,看这边,水沟里的小溪流失去了往日的活泼,也结了一层薄冰,好像一条细细的小白龙卧在地上。看那边,一旁的人家门口堆了个雪人,黑眼睛、尖鼻子、大嘴巴,瞧他那表情,是在向我问好呢!
步步看过沿途的风景,我来到了学校。老师们也都很欢迎难得一见的贵客——雪,他们放开了对学生们的束缚。同学们在操场上把大自然鬼斧神工制成的大礼品——雪当成各种玩耍的工具。有的用厚厚的手套捏着雪,拼成各种各样可爱有趣的小动物,正比比谁拼的好;有的把雪堆成一个个雪球,扔着在玩打雪仗呢;有的在雪地里比赛跑步,看看在这“冰雪赛道”里谁摔的跤更少……
天空上仍然放下大如席的雪花,整个洞头早已变成茫茫雪原,到处冰凌悬挂,冰封雪飘,成了一个梦幻温馨的童话世界,到处都是能令人心旷神怡的梦幻的雪。
雾姐姐给大地妈妈罩上了“防护罩”,白茫茫一片,我向远处看去,好像只能看见若隐若现的红绿灯。
雾姐姐可喜欢给花洗澡了。路边的野花妹妹沾上了雾姐姐,湿漉漉的。雾姐姐可喜欢小草弟弟了,给它们戴上了一串串水珍珠项链。
走在雾里的感觉很神奇,就好像来到了仙境,让我有了飘飘欲仙的感觉,我深吸一口雾气,瞬间,所有不愉快的事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我想抓住雾姐姐,但她好像在跟我玩捉迷藏。这时,我的头发、衣服、裤子都被雾姐姐弄湿了,没想到雾姐姐也会恶作剧呀!真是调皮!
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公公突然从雾里钻了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芒。浓浓的大雾在阳光下慢慢减退,越来越少,越来越稀。慢慢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转眼间,天地间只剩下万丈金光了。
《幼儿发展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6岁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天真,对什么事情都想看看、摸摸,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也逐渐丰富幼儿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因此,引导幼儿观察,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对于幼儿获取知识和信息,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然角是是幼儿观察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幼儿园每班都设有自然角,它是供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等用品场地,是引导幼儿进行非正规性科学观察和探索活动的场所。但笔者观察到,大多幼儿园内自然角的设置都停留在美化环境、幼儿短暂观察的层次,许多幼儿观察意识不强,目的性不明确,对小动物、植物的观察不够细致等,这对于促进幼儿思考,获取丰富知识和自然信息以及语言交流等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带着“如何利用自然角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来激发和支持孩子们更多的探究和发现”这样的思考进行探索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孩子是创设环境、探索环境的主人。在自然角创设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种植管理活动。开学初,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设计自然角,讨论的内容有自然角设置的位置、环境的布置、动植物品种的选择及陈列等。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将自然角设置在阳光充足的南窗边,因为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同时也便于清晰地观察。同时老师收集了一些果冰盒、雪碧瓶之类的生活垃圾,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豌豆、黄豆种子,分别种在用雪碧瓶做成的花盆里,从而引导孩子去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感知阳光、空气、水三元素的重要作用。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如约而地来照看小豆苗,并发出各种疑问。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观察,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快乐。
班级自然角我们不仅让幼儿参与设计和创设,还引导幼儿自主管理。自然角布置好之后经大家讨论决定实行值日生轮流管理的方法。一周五天,我们五个小组正好每组负责一天。值日生需要为动植物浇水、换水、喂食、打扫、除草、并做好观察记录。在照料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大家就一起动手找找原因,协助解决,如有的植物不需要天天浇水,如果用这样的方式照料所有植物就不适宜。小朋友们一起商量便想出了办法,给植物制作名片,在名片上写出名称和习性,喜阳的用实心的太阳表示,喜阴则用空心的太阳表示,喜湿的就用大水滴表示,喜干就用小水滴表示。然后再进行分类摆放,小朋友们一目了然,在实践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观察能力和思索能力。
二、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在激发幼儿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引导幼儿在观察自然角动植物过程中掌握一些正确的观察方法。那么在觀察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一)顺序法
顾名思义,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例如在观察小植物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是叶、茎、根等;有的幼儿让他们从远到近的看,是大和小。我们不强调幼儿掌握哪种顺序,只要幼儿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就行了。
(二)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如我们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中观察、比较吊兰的根与大蒜根的区别。让幼儿比较其明显不同的特征,不仅提高了对植物的认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三)追踪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如对蚕的成长过程的观察,春天,万物复苏时,幼儿通过间断性的观察并记录可爱的蚕宝宝,了解蚕宝宝从产卵——结茧——变蛹——成虫的生长过程。追踪法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它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这种方法对于大班幼儿作用尤其突出。
三、把握观察契机,提升幼儿观察能力
《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他们所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教是符合该年龄幼儿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如兴趣倾向、新鲜事物、突发事情等,这些正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它们,创造条件,对于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本班自然角中小蝌蚪的饲养观察,幼儿们从观察到了蝌蚪的腹部嘴巴,进而想到蝌蚪是吃什么长大的。教师发现幼儿时不时把自然角中陈列的芝麻、豆子等丢进蝌蚪的缸中,观察到小蝌蚪们会去争食浸泡后的食物,吃相极为贪婪,孩子们看得专心致志。然后又有小朋友把午餐时的肉末和米饭放进缸内,于是就不断听到有小朋友说:“蝌蚪喜欢吃芝麻”、“蝌蚪喜欢吃肉。”教师这时引导:“蝌蚪到底可以吃些什么呢?”“怎样才能长得更快呢?你们想知道吗?”“想!”孩子们兴致勃勃,纷纷表示一定要弄懂这个问题。第二天,幼儿们有的带来了资料,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知道的告诉给别人听,有的跑到自然角继续观察,证明自己找到结果对不对,孩子们在其乐无穷的过程中长了见识,提升了观察能力。
关键词:自认分娩,产妇,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是指采用更贴近患者日常生活环境和符合患者心理的护理方式,使患者消除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减轻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紧张心理,使患者在更好的心理、生理状态下进行配合治疗[1]。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有效、整体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上处于满足且舒适的状态,在临产室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助产单纯的技术操作,而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给予产妇家庭式的照顾和关怀[2]。现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自然分娩产妇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正常足月待产初产妇156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头位且具备阴道试产条件,骨盆外测量均为正常,排除各类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神智不健全及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9.1±5.2)岁,分娩时孕周为37~41周,身高1.55~1.74cm,体质量52.3~86.5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18例,大专13例,本科及以上33例。对照组78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9.4±4.7)岁,分娩时孕周为37~41周,身高1.52~1.73cm,体质量53~86.5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20例,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3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产妇年龄、身高、孕周、体质量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 舒适的环境:为产妇提供温馨、和谐、舒适的待产环境,用挂帘隔开产床,使产妇有自由、方便的活动空间,待产、分娩室的设施摆放、窗帘颜色、墙壁图案等使产妇有舒适感,待产室应设有完善的抢救应急设施,条件允许时可在待产室配备冰箱、电视等电器,方便产妇日常生活,缓解其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在于产妇接触时态度应尽量亲和,使产妇有亲切感[3]。 (2) 心理护理:产妇常会出现紧张情绪,因此助产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对产妇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疏导,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使其对自然分娩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消除恐惧感。助产人员应对产妇的各种疑问耐心的做好各种解释工作,对产妇的倾诉认真听取并给与心理疏导,使其在安定放松的心态下进行待产及生产。 (3) 宣传教育:耐心向产妇讲解分娩有关的知识,包括分娩的产程,持续时间,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分娩镇痛等生理反应及产后的恢复,让产妇认识到分娩是自然生理过程,以帮助其消除恐惧心理。 (4) 分娩过程护理:在分娩过程中药鼓励产妇树立信心,使产妇积极主动配合;指导产妇借助呻吟、叹息等方法分散注意力而减轻疼痛;疼痛难忍时,可通过深呼吸、热敷、按摩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其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消除肌肉疲劳,减轻产妇疼痛,促进产程的进展[4]。 (5) 产后护理:术后指导并帮助产妇进行功能锻炼,包括被动肌肉按摩、上下肢的活动、拇指对指握拳、上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及全范围内各关节的运动等。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出院前指导,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等。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用(χ—±s)表示,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顺产49例,阴道助产18例,剖宫产11例;对照组顺产49例,阴道助产18例,剖宫产11例;观察组产程时间及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具体见表1,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和出血量情况具体见表2。
注: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心理特点,通过在家属陪伴分娩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使产妇对分娩有正确的认识,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消除产妇恐惧、焦虑的心理,从而帮助产妇顺利进行自然分娩,临床效果较为满意[5]。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产妇的人性化护理,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产程时间及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人性化护理消除了部分产妇对自然分娩的错误认识,减少了产妇对自然分娩的恐惧、焦虑心理,使更多的产妇更倾向于考虑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对自然分娩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自然分娩的产程时间并减少了分娩中的出血量,有效降低了试产失败中途再转剖宫产的概率。
参考文献
[1]蔡慧杰, 侯勤香, 范亚平.人性化护理对自然分娩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29) :229-230.
[2]王玉勤, 邱艳.人性化护理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20) :66-67.
[3]张连琴.人性化护理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原医刊, 2008, 35 (3) :84-85.
[4]白改玲.人性化护理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0) :2987-2988.
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有很多,而我却记住了“早晨有雾,中午必晴”。
说到这个现象,要从去年一个星期六说起,那天晚上,气象报告说明天是雾天,我就等待着雾天的到来,早晨,我睁开了朦胧的睡眼,发现雾已笼罩了整个楼房,我很高兴的问妈妈:“妈妈,雾天下雨吗?”妈妈回答说:“细心观察吧,你会有所发现的”。早上过去了,没有下雨,中午更是“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雾天是不会下雨的”我想。我告诉妈妈:“今天没雨”妈妈回答我说:“宝贝儿,你说得对,记住早上有雾,中午必晴呀!”从那以后,每次有雾,我都细心观察,最后,我知道了这条谚语是有道理的。
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是妙不可言的,需要我们去细心观察,用心发现。
地球沿着轨道运行,到夏至点时,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天最长,处于夏季;南半球白天最短,处于冬季。到达秋分点时,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个时候,北半球和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相等,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到冬至点时,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时候,北半球白天最短,气候寒冷,处于冬季;南半球白天最长,气候炎热,正是夏季。这就是地球的四季变换。
而我下面说的是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地球环绕声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就是一天,约等于23小时56分钟4秒太阳日。地球自转给地球带来了昼夜更替。由于受地轴的倾斜和公转带来的四季变化影响,昼夜也周期性地变长变短。夏季的白天要比黑夜长,冬天则是黑夜比白天长。所以四季变换是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而引起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7年1月—2008年6月底来哈尔滨轻工产院阴式分娩的产妇有286例, 其中经产妇73例, 妊高症15例, 乙型肝炎合并妊娠28例, 产钳助产11例, 余下未采取产科干预操作 (产钳、胎吸等) 自然分娩并排除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引起宫缩乏力因素且无用药禁忌症的病例159例。年龄21~39岁;孕周37~42周;孕次1~3次的初产者。孕周、孕次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将15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 (A组) 53例, 对照组 (B组) 53例, 对照组 (C组) 53例。A组:胎儿娩出后立即臀部肌注缩宫素20μ, 然后由助手将米索前列醇400μg置入直肠4~6 cm处。B组:胎儿娩出后立即臀部肌注缩宫素20μ。C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
1.3 观察出血方法:
(1) 量杯测量: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 用肾形弯盘置于会阴下, 收集阴道流血, 然后将收集的血倒入带刻度的玻璃量杯, 测出血量。 (2) 纸垫收集称重:处理完胎盘后, 产妇臀下换10张一沓的卫生纸垫:卫生纸为我院统一高压灭菌, 25 cm×28 cm, 10张纸重100 g, 卫生纸下为一次性不吸水的臀垫。在产妇要出分娩室前, 换下臀垫并称重, 去掉臀垫重量为出血重量, 按1.05 g近似1 ml的标准算出失血量[2]。
1.4 观察指标:
(1) 第三产程时间。 (2) 1 h阴道流血量。 (3) 2 h阴道流血量。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有差异后, 两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第三产程时间比较:
A组第三产程时间比B、C组时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B、C组间差异不明显, 见表1。
注:χ2=23.24;P=0.01。
2.2 3组出血量比较:
1 h阴道出血量:A组与B组出血量相近, C组出血量较多, 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 h阴道出血量:A组和C组出血量相近, B组出血量较多, 与A、C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ml
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1。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出血量≥500 m1, 因此, 产后2~24 h为产后的重点监护期。产后出血临床上主要由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障碍等原因引起, 常在短时间内因产妇过多失血致微循环障碍, 组织灌注量不足而发生休克, 如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发展为不可逆休克。在产后出血的诸多因素中, 只有宫缩乏力可以预防。在监护处理分娩过程中, 除了避免使产妇精神过度疲劳、缩短产程、不过多使用镇静剂和麻醉剂、增加产妇分娩信心、提高产妇营养支持外, 加强子宫收缩力是预防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最有效方法。又因第三产程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发生并发症与胎盘剥离时间及子宫收缩力密切相关, 所以, 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对预防产后出血至关重要。预防性应用子宫收缩剂可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
3.1 产后止血机制:
产后出血的来源主要是胎盘剥离面。生理上止血的机制包括在内源子宫收缩激素———宫缩素、前列腺素等作用下使胎盘处创面从直径20 cm缩小到7~8 cm[3], 压迫子宫胎盘剥离面断裂的动静脉, 同时胎盘剥离后子宫胎盘循环终止, 绒毛间隙血流量骤减, 使破裂的血管出血减少, 最后由于妊娠后尤其在临产后增加的凝血因素作用, 在创面形成凝血块完成止血的过程。
3.2 缩宫素与前列腺素的作用:
缩宫素是最常用的子宫收缩药物, 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 熟用于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可肌注或静点。静脉点滴立即起效, 但半衰期短1~6 min;肌肉注射2~4 min起效[4], 但其在体内的半衰期短, 到体内很快被胎盘所产生的缩宫素酶及肝、肾、肠所灭活并清除掉[5]。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有关, 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缩宫素有受体饱和性, 大剂量应用效果不佳, 反而出现副反应, 可以引起高血压或水潴留。米索前列醇是前列醇的衍生物, 口服后能转化成有活性的米索前列醇酸, 引起全子宫有力收缩。口服米索前列腺醇400~600μg, 2 min起效, 半衰期可达30~40 min, 但副作用也较多, 副作用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眩晕、头痛和腹痛等[6]。其他给药途径, 如阴道用药或直肠用药, 作用比较稳定, 持久, 且副作用少。
3.3 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配伍:
因每种宫缩剂的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不同, 利用药物本身的特点, 使用宫缩剂时合理配伍, 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可达到即快速又长久的效果。根据WHO对米索前列醇片剂与肌肉或静脉应用催产素比较, 前者发生产后出血及出现寒战及发热等副作用的风险增高, 且需另外使用催产素[7]。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合用有相加作用[8], 所以, 本观察利用缩宫素起效快、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半衰期长及无胃肠反应的优势, 增强并维持子宫稳定长久收缩, 缩短了第三产程时间, 减少了阴道出血量, A组第三产程时间大部分为6~8 min, B和C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大部分为8~10 min;A组的出血总量明显较B、C组出血总量减少。A组使用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配伍克服了B组单纯肌注缩宫素半衰期短, C组口服米索前列醇副作用多、直肠给药起效慢的缺点, 从而达到增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
总之, 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配伍不失为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缩宫素,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预防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
[2]包立华.米索前列醇配伍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2, 11 (5) :395.
[3]黄醒华.防治产后出血仍是产科的热点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 (2) :85.
[4]张力, 刘兴会.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 (2) :98.
[5]吕弘道.米索前列醇宫腔内给药用于减少剖宫产术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4 (12) :750.
[6]张旭东, 张彬, 王道明, 等.新编临床常用西药速查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290.
[7]Christopher B-Lynch, Louisg Keith, Andre B, et al.产后出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20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