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与春节的比较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圣诞节与春节的比较(精选5篇)

圣诞节与春节的比较 篇1

摘要:中西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渊源。比较节日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对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直接的、多方面的探索。

春节和圣诞节是中国和西方的重要节日,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人们的期望与希冀。本文比较了春节和圣诞节的异同,说明了两者不同的来源和庆祝方式,指出了两者的共同点,即企盼幸福,向往仁爱,祝福未来。

关键词:春节;圣诞节;异同;比较

1.引言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则在西方有着巨大的影响,两个节日都可以说是各自节日文化中的“重头戏”。本文就两个节日的来源、庆祝方式等进行了对比,比较了两种节日的异同。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都是东西方特别重要的节日.本文从习俗的角度来比较这两个节日。从而使学习彼此语言的人能够更全面、更深人地认识这两个节日。

2.起源

2.1 春节的起源

关于春节的来源,众说纷纭。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说法:

(1)历史说。有人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春节的由来,认为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先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 在岁尾年初之际,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 以变,“腊祭”发展为春节。

(2)神话说。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跟蚩尤大战,在农历正月初一那一

天,黄帝战胜了蚩尤,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节日,以纪念黄帝的战绩。春节又称为过年,便有了下面的两种起源说,(3)丰收说。《谷粱传》说:“五谷大熟为大年”;《尔雅·释天》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原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人们为庆贺丰收,迎接新一年的生产,就在立春前后的正月初一这一天,欢聚庆祝,一起过年。

(4)猛兽说。人们传说“年”是一种形似牛状的猛兽,住在深山,岁终夜里下山伤害人畜。为了防备“年”的祸害,人们便在院中燃起竹子,在门外放长桌,摆上猪头、猪蹄、面羊,面狗以及雄黄药酒等物,并敲起锣鼓,“年”来后,看到院

中火光熊熊,锣鼓齐鸣,便不敢近前,悄悄的把门外桌上摆的食物吃掉就赶快逃跑了。第二天,人们见面就相互祝贺,人畜无害,一夜平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1]。2.2圣诞节起源

相对于春节起源的“众说纷纭”,圣诞节的起源则是“众口一词”。圣诞节的英文名称来源于古英语中的Cristes Maesse, 即Christ’s Mass,原意是“基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到1 6 世纪时,才使用现在的Christmas一词。自公元354 年,罗马帝国西部拉丁教会年历

(Philocalian)中首次记载12月25日是耶稣的诞辰日以后,基督宗教以每年12月25日作为耶稣的诞辰日来纪念。

按照《圣经》的记载: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然后就在人间生活, 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于是未婚女玛利亚由于“圣灵感孕”,在一个冬天的夜晚, 生下了耶稣。据圣经记载,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玛利亚, 也就是耶稣的母亲, 因圣灵的感动而怀孕, 在梦中天使加百列向她显现,告诉她,她将要生下神的儿子,他要被称为耶稣。就在与丈夫约瑟返往家乡时,所有的旅店客满,因此玛利亚被迫在马槽生下耶稣。[2]遥远的东方有三个博士得到神的启示, 追随天上的一颗明亮星星找到了耶稣, 俯伏拜他, 揭开宝盒, 拿出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在伯特利野地的牧羊人也听到天使的声音从天上发出, 向他们宣告耶稣降生的佳音。基督徒们就把耶稣降生的这一年作为世界的开始, 叫做 “公元”,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历”。“圣诞节”的意思就是“庆祝基督”, 庆祝一个年轻的犹太妇女马利亚生下耶稣的时刻。

3.庆祝方式

春节和圣诞节在庆祝方式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两者持续时间都比较长。从广义上看,春节从腊八就初露端倪,腊月二十三就已经进入日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有的地方还要庆祝正月二十五填仓节和二月初二,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虽然在12月25 日和1月6日之间,但一般来说,Christmas season从感恩节后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1月份。虽然两个节日都要持续一个多月,但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春节和圣诞节的庆祝方式上,各有特点。3.1 春节的庆祝方式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俗文化各异,极其丰富多彩。从历史上看,不同时期庆祝春节的方式不同,从地域上看,各地庆祝春节的方式也略有差异。虽然如此,我国人民庆祝春节的方式上也有相通的地方。一般来说,我国庆祝春节有祭灶、扫房子、贴对联、贴年画、放爆竹、守岁、拜年、压岁钱等习俗。整个春节历时较长。其中心部分就是年三十(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了。经历了年前的忙碌之后,一年的工作基本结束,人们终于迎来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除夕”中的“除”字有“辞去”的意思,引申为“更替、交替”,“夕”就是“暮”。也就是晚上的意思。除夕是新年的前夕,因此又叫 “大年夜”。放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在辞旧迎新之际燃放烟花爆竹成为人们情感释放、愿望表达、避邪驱鬼的方法。燃放鞭炮的传统源于一个叫“年”的怪兽。这个怪兽青面獠牙,非常可怕。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就要窜到各个村庄,残害生灵。有一次三十晚上“年”跑到一个村庄。恰逢两个孩童正在燃放爆竹,“年”不知其为何物,只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看见刺眼的亮光,于是吓得落荒而逃。人们由此摸清了“年”怕爆竹的亮光和响声的弱点.每[3]到

腊月三十都要燃放鞭炮,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习俗。近些年来,人们发现燃放爆竹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容易引发火灾,伤及生命和财产安全。于是,一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遭到人们的强烈抵触。2006年春节,北京解除了禁令,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燃放。贴春联、换门神:贴春联、换门神是过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每到大年三十,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红纸春联和威武的门神,春联、门神是用来辟除不祥和保护一家安全的,它们源远流长。春联来源于古代驱鬼辟邪的桃术,后来演变为桃符,悬挂在门上。据《山海经》说,很久以前。在大海中的度朔山上,有棵杆干盘曲三千里的巨型桃树。树上有神荼、郁垒二位神仙,他们负责监管所有鬼魅。对于恶鬼,他们就用芦苇绳捆住,喂老虎。因此,后世人们每到春节,就将桃木的神荼、郁垒雕像,挂在大门的两旁,驱鬼辟邪;六朝时干脆不再画像,而是用两块桃板挂在门上;到了宋代,过年在桃符上题对联。渐渐地就演化成为用红纸书写春联。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中巫术的因素逐渐的消失,喜庆、吉祥的成分越来越浓了[4]。年夜饭: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就是年夜饭了.又叫团圆饭。北方人的习俗是除夕夜全家人同着炕头一起包饺子吃;南方人除夕这一天也忙得不亦乐乎,全家人系上围裙,下到厨房不停地择洗烧炒炖.摆满一大桌。尽管各地的年夜饭的菜品不尽相同.但各菜都有一定的寓意。如鸡谐音“吉”,即吉祥如意;鱼谐音“余”,即年年有余;豆腐谐音“斗富”,即丰裕富足;年糕象征“一年比一年高”;杏仁象征“幸福人”;饺子谐音“交子”。即更岁交子之意,饺子馅也五花八门,有的加入糖块、花生等。吃到糖则寓意生活甜如蜜,吃到花生则表示长生不老。拜年:正月初一。新年来到。人们开门燃放炮竹,俗称“开门炮”。吃过早饭。人们要相互拜年、祝福,共贺新春。拜年的通常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先。再拜高堂尊长。然后全家按照尊卑长幼顺序相互拜,最后出门拜。随着电话、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人们给亲戚朋友拜年可以打电话,发e—mail。近些年来更是兴起了手机短信拜年的新形势。

3.2 圣诞节的庆祝方式

西方各国,圣诞节每年11月11日就拉开了序幕。一直持续到来年的2月2日圣火节才算真正结束。整个节期持续50多天。装饰圣诞树:每个家庭要在圣诞节前特别布置一番圣诞树。圣诞树一般用小松树或小柏树这类塔形的常青树做成,树上挂满彩色灯泡.枝头上缀着金色和银色的闪光的纸片。花花绿绿的拉花从圣诞树上伸向四方,树上还挂着用槲花作的雪花,点缀着各种精巧别致的小礼物。夜幕降临,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前,互赠礼品、互祝节日快乐。吃圣诞大餐:圣诞大餐类似中国春节的年夜饭,非常丰盛。圣诞夜,全家嗣坐在圣诞树下。点燃蜡烛,一边吃一边聊天,看电视或唱歌跳舞,玩集体游戏。圣诞大餐通常多设一个位置。留给“上帝的使者”。这顿大餐极为丰富,有烤火鸡、烧牛肉、烤乳猪、大蛋糕、美酒和蔬菜。有时蛋糕里藏着三颗豆子,代表《圣经》上提到的3位东方贤士,吃到豆子的人会增加智慧[5]。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小孩子们最期盼的就是圣诞老人带来的礼物了。据说圣诞老人原是小亚细亚每拉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为圣徒,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面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所以,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父母把给孩子的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圣诞夜时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第二天,孩子们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头上寻找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6]。

4.春节与圣诞:不同中的相同

上文介绍了春节与圣诞两者不同的起源和庆祝方式,作为各自节日文化中的领军,春节与圣诞有着相同的地方。节日文化不仅是展现一个民族文化生活图景的窗口,更是一种象征和意义的体系,这就是对幸福的企盼,对仁爱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祝福。

4.1企盼幸福

春节和圣诞节的庆祝都表现了一定的趋吉避凶的主题。我国庆祝春节,门口贴上春联、门神、福字等也都是为了驱鬼纳福,年画的主题“连年有余”、“鲤鱼跳龙门”、“多子多福”等更直接的表达了人们对于幸福的渴望。趋吉之外,人们在过春节时更注意避凶,放鞭炮是为了驱逐“年”这个怪兽,扫房子是为了扫除一年中的晦气,在一些地方,每年的正月初五有“送穷”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五一早,各家各户都要送穷灰,家家户户都要扫房子,掏煤渣,然后将灰尘煤渣等扫地出门,送到街上,不仅要将“穷”送走,有的人家还把鞭炮埋在灰尘里点着,把穷吓走。圣诞节则具有着比较深刻的宗教主题,其庆祝有着《圣经》背景。爱、宽恕、容忍、施舍、兄弟间的规劝等,都是《圣经》中的重要主题。圣经涉 及个人和团体、今世和来世,提示人如何面对成、败、得、失,如何超越生、老、病、死,引导人们 走向更好、更美、更善、更有希望的明天[7]。圣诞期间,基督徒们在教堂举行纪念耶稣的三台圣诞弥撒,即子夜弥撒、黎明弥撒和天明弥撒。子夜弥撒就是歌颂主——耶稣的诞生[8]。包含吟唱圣诞颂歌、迎圣婴和诵圣经等内容。人们在圣诞节时用圣诞树代表健康长寿,互赠礼物、贺卡等表示祝福。4.2 向往仁爱

仁爱是儒家对人文素养最基本的要求,仁爱的具体实现,在于由己到亲再到众的忠恕之[9]道。春节最有人情味,充满仁爱的时节,端起一杯红酒,和家团圆;带着无限关爱,走亲访友。每时每刻心里都充满了爱。圣诞节则反映了一种“圣诞精神”。圣诞精神是基督精神的要旨。耶稣诞生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为了纪念他的诞生人们把十二月二十五日作为圣诞节,而前一天晚上则是平安夜[10]。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都满怀感激,互赠礼物以示庆祝,整个世界一片和平祥和,充满仁爱。仁爱者具有类似耶稣基督的天生仁爱之心,从而拯救了无辜者并成功地化解阶级对立。

4.3 祝福未来

春节和圣诞节都传达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中国,长辈总是给晚辈压岁钱来表达他们对晚辈未来的祝福;朋友之间则是打电话,写信,送礼物 来祝福未来。圣诞节则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装礼物的长袜,还流传着圣诞老人的传说,人们也互送礼节物来表达彼此对未来的祝福和期盼。

总而言之,春节和圣诞节由于国度差别,有着不同,也有着共性。圣诞节、春节仅仅是文化生活习惯,不管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圣诞节,享受欢乐而又不失理智,这其实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种反映。同时人们的好奇心在里边也起到一定作用。我们不仅要看到圣诞节所能带来的欢欣,更要懂得其文化含义和节日内涵。圣诞节的本质是倡导感恩观、是祝福天下人平安的日子、倡导整个社会的仁爱与和谐。春节是一个社会的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融合形成的,春节文化的本质,是人们内心深处对团圆平安和未来美好的祈愿。这难道不都正是我们所期盼的理想社会吗?

参考文献:

圣诞节与春节的比较 篇2

步入21世纪以后, “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的热点话题。国与国之间, 中西方之间通过各种媒介有了频繁而深入的沟通、交流与了解。在中国, 可以看到圣诞节前后越来越多的家庭门口放装饰华丽的圣诞树;走在大街上, 商铺无论大小, 都在橱窗上贴上了圣诞老人的图片, 挂上了彩灯, 并用各种色彩喷上了“Merry Christmas!”等, 以此来吸引顾客, 促进销售, 成为一种特殊的节日文化文氛围, 也成了必不可少的文化促销方式。而在西方, 老外们也在春节当天去当地的中国城观看华人过春节, 并且还融入其中, 参与互动。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加入到了中西文化研究的行列之中。其中, 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则是当今文化研究领域中不可避免的话题, 由此也产生了中西文化孰优孰劣的讨论。

那么, 作为文化研究领域里的一员, 我们在中西文化研究中该如何平衡非我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去看待文化的多样性?本文以圣诞节与春节为例分析了中西节日文化的异同, 希望在同时能引起人们对文化包容性的思考。

1. 圣诞节与春节的相同之处

首先, 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 圣诞节和春节都是人们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 它们代表着家庭的团聚。在中国, 过春节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在西方也是如此, 全家人坐在圣诞树下共进圣诞美餐, 如火鸡、烤鹅等。

其次, 在庆祝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 如:中国人过年要通过贴窗花、对联, 挂灯笼等来渲染节日气氛;而西方人也会装饰圣诞树, 挂彩灯, 装饰窗户等来庆祝他们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

此外, 互赠礼物也是中西方人们在这两大节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国人走亲访友, 带去节日的礼物, 西方人亦是如此, 他们也会给家人或亲友送去卡片或对方喜欢的礼物。

2. 圣诞节与春节的文化差异

2.1 二者在起源和习俗方面的差异

(1) 起源的差异: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记载, 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 由圣灵降孕玛利亚而取肉身成人, 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1]“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 庆祝一个年轻的犹太妇女玛丽娅生下耶稣的时刻。

在中国, 每年的农历新年, 即正月初一是春节, 民间俗称“过年”。据史籍记载, 春节在唐虞时叫“载”, 夏代叫“岁”, 商代叫“祀”, 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 谷子一年一热, 所以春节一年一次, 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 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 当时每逢腊尽春来, 先民便杀猪宰羊, 祭祀神鬼与祖灵, 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免去灾祸。[8]

(2) 习俗的差异:西方人过圣诞节, 有圣诞老人、圣诞树, 人们还唱圣诞歌:《平安夜》、《听, 天使报佳音》、《铃铛儿响叮当》;人们互赠圣诞卡、吃火鸡或烤鹅等。在中国, 过年时家家户户会贴对联和福字, 放烟花爆竹, 吃饺子, 守岁, 发压岁钱, 还有扭秧歌、踩高跷等室外活动。

2.2 二者在宗教信仰背景下的差异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是一神论宗教, 它认为上帝是统治宇宙万物的绝对的、唯一的神”。[2]在西方, 宗教贯穿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督教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影响深远。“上帝观念不但是维系西方基本价值观的巨大力量, 更是连接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强力纽带。”[3]圣诞节便是基督教徒纪念其救世主耶稣诞生的日子。

中国的宗教文化呈多元化特点, 信仰者也是不同宗教的膜拜者, 有对佛教的佛、菩萨、罗汉等的膜拜, 有对道教的三清、四御、八仙等的膜拜, 也有对儒家的三皇、五帝, 尧、舜、禹等的膜拜。中国的春节虽然也有一些宗教信仰的印记, 如在家摆祭坛或神像、灵位去祭神、祭祖等, 或去寺庙祭神等, 但这些是以多种信仰方式为基础的, 具有纷繁复杂的特点, 而这些宗教信仰并不像西方的圣诞节人们去教堂祷告那样具备普遍性, 同时, 人们崇拜诸神的主要目的是祈福、保平安。

因此, 不论是膜拜对象还是庆祝目的、过节方式方面, 这两大节日都充分体现了东西文化的不同。

2.3 二者在民族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中国人在思维模式方面与西方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人的哲学体系讲究“天人合一”, 即自然界和人是一个整体;还有心物一体论, 即心理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一个整体, 不能完全分开。“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与天道本质的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 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4]。这种思想使中国人以膜拜上天或诸神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感恩, 因此中国的节日与节气相关。春节便是来源于春分这个节气, 意在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无灾无祸。

而西方人则是二元对立或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 他们认为人和自然是相对立的, 二者必须取其一, “不是人战胜自然, 就是人成为自然的奴隶”。西方人更是要将心与物分开, 二者取其一。[5]西方人的节日基本与自然没多大关系, 相反, 西方的文化都表现出控制和征服自然的欲望。西方人信奉的是唯一的神——上帝, 上帝是创世者, 是救世主, 而不是自然。因此, 西方的节日与上帝有关, 圣诞节便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更是感恩上帝恩赐的节日。圣诞老人便是上帝的使者, 所到之处遍洒恩宠。正如《圣经》上所说, “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 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的一切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 都交付你们的手;凡活着的动物, 都可以做你们的食物, 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 如蔬菜一样。”[6]

3. 中西文化交往中的度

在中西文化的交往中, 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 即:是全盘吸收外来文化还是拒绝外来文化的“入侵”?这种文化交流之间到底须有墙还是无墙?

在《庄子·山木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棵树因外表丑陋而没被砍掉。还有一只鹅因不会叫而被杀了吃。于是, 庄子的弟子问道:‘那棵树因为没有用而被保存了下来, 这只鹅因为不会叫而被杀了吃 (都没有用) ,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庄子答道:‘我们最好处于才与不才之间, 这样才能保存自己。’”[7]

由此看出, 当中西文化相遇时, 我们既要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 又不能失去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经典传统:正所谓游走于有墙与无墙之间。

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 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 一些西方节日也在中国悄悄盛行起来, 圣诞节便是其中备受欢迎的节日之一。但不论是商业目的还是追赶潮流, 这种节日的仿效, 会不会导致中国人过分崇洋媚外?我们又如何实事求是地看待并分析这种文化现象?我们如何在这种追捧之中保持我们的文化优势, 且不让我们的文化遭受冷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在看到这种节日追捧带来的经济效益时, 我们也更应该看到它的不足之处。

因此, 要保持我们本土文化的优势, 首先就要在不违背传统的前提下将我们的传统个性化、新鲜化、娱乐化以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同时, 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文本的制作以及历史的再现, 也是从意识形态上扭转这个文化天平的关键。当然, 我们也不能全盘否认西化的事物, 而应该考虑到如何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既不丢失中华文明的传统, 又不失对西方文化的尊重。

结语

当文化交流达到一定程度时, 文化反思也是非常必要的。意识到文化交流中何为可取, 何为不可取, 对一个国家的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极其深远。因此, 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 我们要比较二者的异同, 但并不是将二者分出优劣;我们要知己知彼, 客观评价, 但并不是在只知己、略知彼的基础上对非我的文化妄加评论并抬高自我贬低他者;同时, 在中西文化比较中,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文化差异, 以实事求是的、运动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交流以提高我们的“文化分辨率”,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宽容、融合、和谐的文化交流氛围。

参考文献

[1]吴克礼.文化学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205

[2]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04

[3]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05

[4]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11

[5]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4

[6]《圣经.创世纪》1:29-30

[7]乐黛云.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误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14

春节与圣诞节文化异同对比 篇3

一、引言 每年的12 月25 日,是西方最为盛大的节日——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圣诞节英文为Christmas Day 是“基督恺撒”的缩写,它由基督(Christ)和弥撒(Mass)两个词组成,意为圣诞节这天,教徒们都要去教堂举行崇拜的仪式,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圣诞节源于罗马。很长时间以来圣诞节的日期都没有确定的,因为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虽然普遍教会都接受12 月25 日为圣诞节,但又因为各地教会所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的日期并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 月24 日至翌年1 月6 日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 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这段日期内庆祝圣诞节。①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孕育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在这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红火的要数春节。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是中国最红火的节日,位居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春节有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大年、过大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这篇论文从起源、习俗来比较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之处,从文化影响及节日意义论述春节与圣诞节的相同之处,并论述造成它们相同不同的原因。这有助于在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今天,增强与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沟通与了解,为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一个窗口。

二、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之处

(一)起源不同 1.圣诞节的起源 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圣诞节这天,教徒们都要去教堂举行崇拜的仪式,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说到圣诞节的起源,就要先从圣诞故事讲起,而耶稣就是圣诞故事中必不可少的主角。据《圣经新约》记载,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拯救人类降世为人。他主张平等、博爱,反对当时奴隶主的统治,为犹太教当权者和罗马统治阶级所憎恨,后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日复活。② 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 住。就在这时,耶苏要出生了!於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苏。后人为纪念耶苏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苏的出世。圣诞节的起源有着深厚的宗教色彩,相比之下,春节的来源充满了传奇的色彩。2.春节的起源 春节发源于古老的中国,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 的风俗。因而关于春节的起源有流传下来了很多神奇瑰丽的传说,有黄帝战胜蚩尤之说,怪兽之说,万年之说等,而这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怪兽之说。相传很久以前,民间出现了一种叫“年”的怪兽,凶残异常。它居住在海底,只在除夕这天爬上岸来,它一上岸就吞食人蓄,捣毁田园,吓得百姓惶恐不安。人们为了赶走年兽,就在大门外摆好桌子,放满牛头、羊头和酒等,并在院子里架起木材堆。当年兽被桌上的食物吸引来时,人们就点燃柴堆,猛敲锣鼓,大放鞭炮。火光冲天,声响如雷,吓得年兽逃回海里。而这正是春节的凌晨,所以人们把正月初一视为吉祥节日。为了纪念这天,人们把吃年饭,放鞭炮的习俗流传下来了。其实春节源于农业的记时。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著称于世的国家。在旧石器和新

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掌握耕作的季节,不误农时,在生产实践中根据星象循环的规律,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这对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起了很大的作用。春节最早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庆丰收,人们大摆宴席,把酒言欢为了庆祝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到来。二是祭祖,人们用丰收的五谷酿成酒和,再加上百种丰厚的祭品,祭祀先祖妣和神灵,让列祖和神灵的恩泽遍施人间,永保农业丰收。③

(二)习俗不同 1.圣诞节的习俗 圣诞节与春节发展至今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它们的节日习俗都变的异常的丰富多彩,但在历史的变迁里,春节和圣诞节的习俗都显现出各自独有的特色,不尽相同。圣诞节是西方最盛大的节日,因此流传下来的习俗数量众多,包括世俗,宗教,国家等。节前 为了迎接圣诞节的到来,在圣诞节的前一周左右,人们就开始忙碌着购置物品。英国人索性将这一周都封为圣诞周。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节前几天近乎疯狂的年货大采买一直持续到圣诞前夜,装饰着圣诞彩灯的商业街、购物中心、超级市场挤得水泄不通。圣诞夜 圣诞夜(silent Night / Christmas Eve),又称平安夜,即圣诞前夕(12 月24 日),在大部分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千千万万的欧美人会在这天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聚会的高潮就是——圣诞大餐。在圣诞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一顿丰盛的圣诞大餐,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在圣诞大餐中必不可少招牌菜就是烤火鸡。除此之外,还有有几道传统食品也是圣诞节所不可缺少的,比如烟熏火腿、圣诞三文鱼、圣诞布丁等。除了吃肉,圣诞大餐还是有红酒及甜点。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在共进丰盛的晚餐之后就会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夜里孩子们最期盼就是圣诞老人——一位专门为好孩子在圣诞节前夜送上礼物的神秘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节临睡之前,要在壁炉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传说每到晚上,圣诞老人会驾乘由12 只驯鹿拉的雪橇,挨家挨户地从烟囱进入屋里,然后偷偷把礼物放在好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或者堆在壁炉旁的圣诞树下。其实,圣诞老人只是源于欧洲的民间传说,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是孩子们慈爱的父母,但头戴红色圣诞帽子,大大的白色胡子,一身红色棉衣,脚穿红色靴子圣诞老人形象已被世界人所熟悉。④ 圣诞装饰是渲染圣诞节这喜庆的节日所必须的。圣诞树是最重要的圣诞装饰之一,也是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除了圣诞树以外,还有很多圣诞装饰,美丽的圣诞环,通常用绿色的枝叶或藤条和银色的金属及金色的铃铛配以红色的缎带组成。在节日期间挂在家门口表示欢乐喜庆。漂亮的圣诞袜,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用来装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因此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圣诞帽。鲜艳的圣诞花卉,传统上人们喜欢将五颜六色的花悬挂在门旁或是置于厅堂,以示节日的吉祥语快乐。圣诞节传统的

花卉首属艳红似火的圣诞花和风信子。2.春节的习俗 在中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约定俗成,从腊月二十三日到正月十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年前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是我国除旧迎新的习俗之一。此外就是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除夕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吃年夜饭是除夕夜最重要的环节。从年前就开始辛辛苦苦准备的年夜饭,是异常的丰盛。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⑤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在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时,也享受那份合家团圆的快乐气氛。守岁是除夕夜的另一特色习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除夕夜家家户户家人团圆,围炉守岁,通宵不眠。是夜,一家老小或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叙旧、话新,相互鼓励,相互祝贺,希望来年有个好的开端,顺利发展,理想的结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新世纪守岁的一个新的习俗。当迎来新年钟声敲响时,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年,从大年初一到十五,人们将进行一 系列的年中活动:拜年、接财神、送穷、舞龙、祭祖等。其中拜年是最为常见和盛行的活动。春节期间,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的进行走亲访友进行拜年活动。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为了突出喜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的演变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代表春节的独特装饰品。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此外,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春节期间人们还有在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的习俗。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表达了人们在新年里祈求幸福、安康、吉祥和喜庆愿望。挂红灯笼,是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我国古代,灯笼是用来照明的,过年时人们在灯笼里点起了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役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春节期间家家挂红灯,外贴剪纸红花,中点红烛,红红火火, 为的是取吉祥喜庆之意及寓迎春纳福之意。

三、春节与圣诞节的相同之处

(一)深远的文化影响 虽说,春节圣诞节分属东西方,在许多方面都各具特色,截然不同,然而,它们在文化内涵与节日意义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春节和圣诞节作为东西方最为隆重的节日,它们都产生了喜庆的文化,表达了喜庆之意,都蕴涵了一样的欢乐、喜庆的意义。在西方,圣诞节里白须红衣的圣诞老人、装饰漂亮的圣诞树、丰盛的圣诞大餐、鲜艳的圣诞花卉,加上教堂里欢乐的圣诞颂歌,这一切无不洋溢着欢庆。在这欢庆的节日里人们在装饰漂亮的圣诞树旁欢聚一堂,喜食圣诞大餐。在中国,春节期间,家家门前高挂的大红灯笼,精致的窗花,抒发美好愿望对联渲染了节日的气氛。除夕夜象征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欢聚一堂的守岁习俗、节日期间的走亲访友的拜年活动,这些都反映了节日 的喜庆。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由食而产生的饮食文化在节日文化力尤为突出。无论是春节还是圣诞节都根据其节日的起源、来历产生了相应的饮食文化。圣诞节吃火鸡象征丰收团圆,喝红酒为了纪念耶稣,春节吃火锅象征红红火火,吃鱼寓意年年有余。节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圣诞节与春节都产生了许多珍贵的节日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圣诞节期间,人们高唱的圣诞歌,而且流传下来了许多经典的颂歌,如: 《平安夜》、《铃儿响叮当》、《圣诞钟声》、《普世欢腾,救主下降》等。圣诞节人们会互赠圣诞卡,以此表达良好的祝福,因此,内容丰富,节日色彩浓郁的圣诞祝福语被广泛的流传下来。如:平安夜的钟声敲响的时候,那是我思念你的心在呐喊,愿你快乐平安!铃儿响叮铛,好运一大框,圣诞老人送平安,幸福走四方。⑥ 此外,圣诞节激发了许多虚构的圣诞故事,试图用现在的神话故事的形式表现圣诞节精神。他们中的一些已经变得非常有名并且已经变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故 事已经被作为圣诞传统流传至今。在中国,各个朝代都都留下了许多关于春节的不朽的文学作品。有各个朝代留下的诗、词、曲,也有流传至今的春联。关于春节的诗歌: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关于春节的对联联: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⑦

(二)美好的节日意义 虽然春节和圣诞节在历史起源、风俗习惯上是大相径庭,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节日意义。首先,这两种节日都是围绕喜庆来开展活动的,它们都传递了欢愉。春节期间人们相互拜年,传达亲人,朋友相互间的祝福,鸣放鞭炮喜迎财神,期盼来年财源滚滚,而广大城乡在春节期间进行的舞龙活动更是为节日增添欢乐和热闹的气氛。圣诞节期间,西方各国举行的热闹的圣诞宴会,人们相互赠送礼物,拜访朋友,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其次,都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期望与祝福。春节里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到来满怀希望,有着许许多多的新年愿望。圣诞节,人们向耶稣祷告,相互祝愿,流露出了美好的期望与祝福。最后,春节与圣诞节都有着团圆之意。春节期间,在外的游子无论在何方都会回到家与家人共进象征团圆的年夜饭,而且这天人们会通过电话、网络向远方的亲戚表达节日的问候。而在西方,平安夜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欧美人会在这天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在美丽的圣诞树下。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因而在这天浓浓的团圆气氛会笼罩在欧美各国。

四、造成圣诞节与春节异同的原因

(一)造成不同的原因 春节与圣诞节作为东西方最重大,最隆重的节日,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它们既有想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造成它们异同的原因主要有: 圣诞节和春节的不同,究其根源是性质的不同。圣诞节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而春节更具有民俗和民族性。最原始的圣诞节是基督教徒为纪念耶稣的诞生日而产生的,是基督教的礼仪传统,它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因而圣诞节的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宗教开展。而春节却是来自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圣诞节与宗教信仰有关,因此产生的文化、习俗都带有宗教色彩,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西方人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而春节来自民间,而且经过几千年历史的变迁,已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体现了中国人强烈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在春

节民俗活动的交流和熏陶中,人们体会到了个人属于家庭,家庭属于地方,而地方属于国家,并由此产生了差异中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已经日益明显,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春节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将彼此不同的个人维系成一个整体。

(二)造成相似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节日就是该国的一种文化的生日,这种文化的传承,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心理,节日承载着文化,节日中蕴含着文化,尤其是古老而重大的节日都会产生丰富的节日文化。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虽说春节与圣诞节在表现形式上各异,但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体现了人们渴望快乐、幸福的共通心理。都是通过节日的形式承载了喜庆的文化。无论是春节还是圣诞节都蕴涵着团圆、亲情、祥和、喜乐、幸福的文化。无论是春节的团圆饭还是圣诞节的圣诞大餐都突出了团圆的氛围,此外春节的守岁、拜年、舞龙、迎财神和圣诞节的圣诞晚会、教堂祷告等一系列的活动无不洋溢着欢愉、喜乐。人们表达对快乐、幸福的追求的美好的愿望的相通是两者相似的又一原因。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渴望幸福,都追求快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各地区交流的频繁。春节与圣诞节在中西方国家间不断的融合,而正是春节与圣诞节这种蕴涵着人们渴望团圆、亲情、祥和、喜乐、幸福这些相通的愿望使其融合迅速。

英语作文:圣诞节替代得了春节吗 篇4

With the communication with foreign countrie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 some foreign festivals are also get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especially Christmas which are nea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pring Festival.Nowadays, there are a lot of Chinese people celebrating Christmas, and some Chinese start treating Spring Festival with indifference.Therefore, there appears a confusion that whether Christmas will replace Spring Festival.Well, the people who think about that is suffering from imaginary fears.In my eyes, Christmas is only popular with youth, and the people who ignore Spring Festival are few young people as well.Most Chinese people still lay emphasis on Spring Festival.What’s more, Spring Festival is a time, during which every family get together to enjoy relationship and friendship.Overall, Christmas will never replace Spring Festival.Spring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and wonderful festival in Chinese hearts.Its place in Chinese hearts can’t be replaced by any festival, letting alone foreign festival.

圣诞节与春节的比较 篇5

春节和圣诞节 Spring Festival and the Christmas

Every nation has its own folk festivals.Those festivals give people a chance to be away from their regular work and everyday worries to enjoy themselves and to develop kindship and friendship.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chief holiday in China while Christm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d letter day in the western world.The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have much in common.Both are prepared beforehand to create a joyous atmosphere; both offer a family reunion with a square feast: and both satisfy the children with new clothes,lovely presents and delicious food.However,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has no religious background while Christmas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God and there is Santa Claus with white heard to bring children presents.The westerners send each other Christmas cards for greetings while the Chinese people pay a call on each other.Nowadays,some of the Chinese youth has begun to celebrate

Christmas,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the westerners.Perhaps they do so just for fun and out of curiosity.

上一篇:焦虑障碍诊断标准下一篇: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