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远应用教学计划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远应用教学计划

农远应用教学计划 篇1

教育教学应用计划

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的时代象征,正以空前的发展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教育网上即时互动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疑问。为了提高我校师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特制订远程教育教学应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基础教育现代化。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方式,解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手段落后等问题,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通过远程教育为农服务栏目及互联网提供的资料,对“三农”提供技术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1、积极利用远程教育项目提供的设备和资源环境,开展我校教育教改工作,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模式、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发展途径。重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的水平。

2、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技能,以满足和适应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从事教学应用的技能和素质需要。培养和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3、通过远程教育为农服务栏目提供的资料及互联网查找的资料,为周边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大力发展科学养殖,积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三、具体措施

1、持久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将教师操作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技能当作一项职业技能来抓,来进行考核。

2、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每个教师能够把收到的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和再加工,在课堂上广泛地应用起来,充分发挥农远工程的资源优势。

3、将教师利用资源、设备教学落到实处,并排好课表。把教师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考核、奖惩挂钩。

4、在远程教育条件下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马头镇陈滩小学

2008年2月

六安市金安区 马头镇 陈滩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教育教学应用计划

马头镇陈滩小学

农远应用教学计划 篇2

1. 现代远程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我不可缺少的备课工具

新课改教材, 涉及知识面广, 需要开发的知识多, 这无疑给我的备课增大了难度, 有了电脑的帮助便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办公室备课时, 偶尔会有教师拿出一个有疑义的问题, 大家一起来研究, 在大家莫衷一是时, 又总会有教师提出:“到网上查查”。在网上总能得到大家满意的答案。记得有一次, 在学生练习册上, 有这样一组诗句“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问描写了哪种植物。当时我是第一次看到这句诗, 所以根本不知道它谁写的, 在网上一查才知道, 它是《红楼梦》里贾宝玉写的诗句。描写的植物是芭蕉。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我记不准的历史名词、历史事件、历史时间等等, 我都能在电脑上随时查到, 极大的提高了我的备课效率和师生的交流品位。我是一名老教师, 有时面对新课程实践类的课觉得无从下手, 心里很茫然。这时只需将电脑打开, 农远网上有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 我觉得我们教师有必要向他们虚心的学习, 然后再进行创新, 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 现代远程教育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以我《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例, 我利用的是卫星下载资源 (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 , 农远网下载的练习题, 让多媒体课件走进了课堂, 给课堂确实带来了很大变化。

(1) 它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学习, 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 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我们农村学生生性好动, 自控能力差, 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既感到有趣, 同时又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出现在大屏幕上的图形或者视频资料,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能认真学习, 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可以省去很多板书时间。课堂上需要板书的知识要点、例题、图像等内容, 多媒体课件早已设计好, 省出来的时间, 可以用来详解教学重点、难点, 辅导学生练习, 增大教学容量, 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件制作方面, 因为大部分课件在网上已有现成的, 只需略加改动或再补充一些就可以了。特别是现在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逐步完善, 我们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 我们学校远程教育方面的优秀教师下载了很多和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 现在你想讲哪一课, 你只需到教师资源共享库中便可查到你想要的教学课件。极大的节省了教学的准备时间, 提高了教学的精心备课率。

3. 现代远程教育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

现在的孩子, 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时大多是娇生惯养。关心别人、体谅父母方面都差一些。就此问题, 每个老师都苦口婆心对其教育, 可效果一般。我在班级管理中, 曾经从网上下载了《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这部电影, 利用班会课在多媒体教室观看后, 有的学生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并且都表示要向电影里的主人公张鸣鸣学习。学生每天面对老师的谆谆教导, 有时也会很厌倦, 那么我们通过另一种方式, 通过他们爱看的电影、电视对其教育, 我想这种方式更乐于被学生接受吧!还有中小学的安全是整个国家教育方面的大事, 作为班主任, 平时苦口婆心的提醒, 学生可能不以为然, 但通过班会课播放的安全教育的纪录片, 学生亲眼目睹了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遭车祸的行人, 学生的心灵震撼了, 安全意识自然提升了很多。

4.现代远程教育提升了教学水平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 播放全国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实况, 直接将最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起到了传统教学不能发挥的作用,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 改变了自己传统教学的弊病, 使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学生从知识、兴趣、技能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滋养, 加快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

5.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我的教育观念

现代远程教育如一股清新而强劲的东风, 吹进我校, 以其全新的内容和快速的传播占领教育至高点。我改变了“手棒书本、手拿粉笔, 全凭一张嘴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需要, 可以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综合发挥多媒体优势, 使课堂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 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远程教育的实施, 实现了教师教学观念、教师角色的全新转变, 给我今后的教学发展带来了巨大潜力。

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过程中, 本人也发现一些问题:

1.卫星资源不够超前。我校实行超周备课, 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教育内容自如的选择资源开展教学。

2.选用的教材与农远网发送的资源不配套, 我们使用五四制的教材无直接可用的光盘资源, 影响了远程教育的开展。

3. 通过卫星下载的部分课件资源很难修改为自己适用的教学资源。

4. 信息技术方面还需学校专业人才的及时指导, 现在大家

都行动起来了, 专业老师忙得不可开交, 有些技术问题有时很难及时请到他们进行指导解决。

5. 另外教师个人的微机早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间, 高端

技术体现的农远资源很多不能再设备陈旧的机器上使用, 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听说已有计划为教师换机, 希望早日实现。

农远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农远资源;化学教学;应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大,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一般的农村中学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或光盘播放室,但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农村中学的课堂是也将是多媒体的课堂,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科学的启蒙教学,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模拟、宏观缓释、动静结合,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有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因此,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课前研究,选定素材

目前,农村中学大都配备了课程光盘资源和教学资源卫星下载设备,为多媒体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好、用实这些资源,是每一个农村教师必做功课。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资源选用的原则是有力优化课堂教学,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归宿。创设情境,所选的资源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一旦情境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要花很多时间向学生解释是怎么回事,有时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释清楚的,往往是事倍功半。比如,“空气”一课题中,在说明氧气的用途时,不宜用《氧气在炼铁炼钢中的作用》这一视频资源,因为其中涉及炼钢原理,知识超前,且跟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用了这一资源,教师要用较多的时间来解释什么是生铁和炼钢的原理。

个人认为,在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选用空气的发现史《空气》(财经出版社)这一次资源作为导入素材,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成分的发现史、空气成分和用钟罩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方法,既对教材部分内容提供一个直观感性材料,又可引入课文中的“空气成分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用《氧气供给呼吸方面的应用》(北京华夏博新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氮气》(财经出版社)和《稀有气体》(财经出版社)、《大气污染及其成因》(由财经出版社)作为达标教学的素材。

二、创设情景,优化组合,提升达标效率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投入学习当中时,学习就变成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需要。”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初中化学的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的教学中,教师单纯采用口授的方法来讲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学生会感到枯燥,如果能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我国古代化学的辉煌成果》(北京华夏博新教育软件有限公司)、《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北京华夏博新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和《近代化学与发展》(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会很容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渴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一些为化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和事,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爱科学、献身科学、探索真理的热情,也使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推进新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化学现象直观表现、化学概念分析归纳得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化学规律探究过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清晰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达标过程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运用图象、声音、文字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媒体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重组,使之直观生动、图文并茂、动静有致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同时利用农远资源,还开拓学生视野,加大传输的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做到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实践证明,正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三、模拟实验,安全有趣直观

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资源,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1.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对着人,会造成液体溅出伤人;往燃着的酒精中添加酒精,会造成失火;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

2.模拟有毒物质的毒性实验

如把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在一氧化碳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模拟一氧化碳毒性实验;还可以使用光盘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模拟不同实验装置,选择最佳途径

由于时间、观察条件、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实现或难以观察。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过程,可以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题,使用农远资源中《二氧化碳制取》FLAS动画,可以练习仪器的选择和组装,还能就装置的优劣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练习,使用的时间短,学生兴趣高,课堂效果好,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率。

四、横向比较,演示整合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如不同实验中试管的放置方向不同,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加热液体时斜向上,收集气体时竖直向上或向下等;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装置比较;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装置的比较、小结。以上内容,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 要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检测反馈,纠错提高

农远资源中,有‘典型例题“部分和”提高练习“部分,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这部分资源,教师可以作为课堂例题,也可作为学生的课堂练习。参考答案为学生自学评判和互判提供了帮助。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有利于课堂分层教学。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玉彬.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M].西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农远应用教学计划 篇4

我校远程教育设备于2006年初,在教育局领导的直接督导和参与下安装调试完毕。为完成好此项工作,我们随即组织领导教师,积极投入相关工作。一年来,我们在农远工程项目的管理,教师的技能培训,农远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学科的整合,以及教师教研、业务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实践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然而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农远给我们带来的丰实和惊喜。

一、提高认识,全面动员,健全组织,积极落实。

1、营造氛围,为农远工作打造良好的开端。作为基层学校,如何认识这一工作的深远意义,是实现农远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以及农远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从设备安装调试完后,我们便召开了全镇农远工作动员大会。会上,校长就农远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作了积极的动员工作。

这次动员大会实现了三个目的:

一是通过观看“空中课堂”,听了国家及省领导专家的重要讲话,广大教师对农远工程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是通过观看了不同类型农远资源应用的教学实况。教师们对农远这一新生事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并对农远资源走进课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三是就我校具体实际情况,校长做了有效的动员工作。不仅使教师们明确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责无旁贷,而且感受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我们必须从历史发展的高度看待这项工作。

可以说,在农远工作起步阶段,我们便刻意制造声势,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会后全体教师还认真地交流了体会和心得。这次动员大会,不仅使广大教师走近了农远工程,而且也被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深深吸引了。

2、领导重视,是做好农远工作的前提。

“政策要落实,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远程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至上而下,哪个环节的领导重视不够都会使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也就与这项伟大工程的实施初衷向背了。”

为做好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我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具体方案和措施,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执行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微机员、电教员、教研组长及学科教研骨干为成员的现代远程教育领导机构,并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健全制度,有力地保障农远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运行,制度在先,才能做到规范管理。为充分发挥远程设备的作用,我校建立了接收电视节目、网上资源、教学信息整理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如《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卫星接收室管理制度》和《远程教育工作登记簿》、《远程教育设备(器材)损坏赔偿登记簿》、《远程教育教材(软件)借还使用登记簿》等制度和簿记表册)。为我们开展远教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这些相关制度,不仅明确了各个层面的责任,而且更是我们监督检查工作的标尺。

另外,我校还制定了“农远工作问责制”,对工作不负责任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给予有关责任人不同程度的处罚。学校还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成绩和资源应用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且与年终考核挂钩。制度的建立与措施的落实确保了远程教育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和顺利推进。

二、创新机制,有效培训,强化应用,促进教研。根据我校教学实际,为更好的保证农远资源运用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两带两结合”的校本研训方式,有效的保证了农远资源的课堂应用效果。

1、骨干带一般。

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主体。为了有效实施远教示范项目工程,我校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培训机制,我们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全员培训为途径,落实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在培训内容上,尽量选择一些短、平、快的实用技术,让大家尽快进入角色,尽快适应环境,在实践中提高、在应用中精练、在回味中反思,从而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我们把教师现代远程教育技能培训目标定位为: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够了解现代电化教育技术、让了解的教师更多地参与、让参与的教师更多地深入、让深入的教师更多地带动。

学校规定:每周一至周四下午3:20——4:00为固定的集中培训时间,由微机教师确定内容、分层次培训,晚上开放计算机教室供教师学习、巩固,并由微机教师辅导。

在培训初期,为将少数心里有抵触情绪或感觉无从下手的教师引上道,我们先是组织他们观看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专家报告,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使他们感受到远程资源的丰富内容,让教师从心里喜欢。

其次是有意识的在年组内培养一批骨干,指导组内教师学习使用农远资源。一是通过外出学习培养典型;二是业务领导与骨干教师结成帮扶对子打造典型;三是为骨干教师搭建平台树立典型。通过让一部分素质好,乐于钻研,又热心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先行一步,然后以点带面,分层推进。

我们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推出了我校首批农远新人。有耿杰、刘伟、刘丽、刘金莉、安广伟等,她们在农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为全校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成为我校农远应用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06年6月份,在我校“农远资源应用课堂教学研讨” 中,她们以全新的风格,成功地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不仅受到师校教研员的好评,而且在全镇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的促动了教师们探索农远、应用农远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培训,我校所有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能够掌握和熟练操作运用教育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学校骨干教师能借助现有资源进行制作、整合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2、优势学科带弱势学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认识农远到应用农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尽管通过技术培训和一段时间的实践尝试,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和有效的与学科整合,的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校语数外三大主科中,年轻教师比例较大,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接受能力也较强,加上农远资源相对丰富。因此,我们确定由语数外三个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弱势学科。到2006年下半年,我校的农远资源应用很快铺开,涉及每位教师、每个学科。

2006年10月份,我校再次召开农远资源应用研讨会,全面展示了我校农远工作的成果。这次研讨会从资源的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科覆盖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3)集体教研和自学相结合

我们坚持“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边改进”的原则,把远教工作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校本教研计划》当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完善落实。并规定教师每周自学时间不少于4小时;双周一次集体教研;每人每学期至少在年组或学校上一节农远资源应用研讨课。本学期,我们计划在4月下旬,通过一堂农远课,检查教师运用农远资源情况,学校将作为一次业务能力考核,予以验收。学校还把农远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纳入到业务学习当中。规定每周除完成学校安排的学习内容外,至少还要完成2500字以上的自学笔记。

(4)“走出去” 和“请进来”相结合

一项技术要应用到工作当中,人无疑是第一要素。对于“农远”这样一个即要求人掌握一定运用技能,又要求实效性很强的工作。单靠“闭门造车”,自醒自悟,即影响发展进程,又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何况在这样一信息时代,农远本身又是信息的载体。不汲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应用艺术,那也无异于资源的浪费。

我校在农远工程项目实施以来,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不仅使我们的管理少走了很多弯路,也大大缩短了我们与农远的“磨合期”。

2006年,我们先后派领导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培训学习102人次,从小市到本溪,从沈阳到彰武,只要有机会,我们从不放过。用我们丛校长的话说:这钱花得值!

能够借助巨人的肩膀继续向上发展,你才会有新的高度,也才不愧为聪明的现代人。这也是农远工程的现实意义所在。国家投巨资(100个亿呀!),不就是想让我们的教育能够有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吗?学先进的,用先进的。才是我们现代教育人的发展理念。为把学到的东西踏踏实实地落实在工作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我们本着因地制宜,“花最少的钱,办最实惠的事。”的原则,把师校作为我们开展农远校本教研工作的“助力器”。

仅去年一年,师校徐校长、关主任和现任小教部主任谢文香,科研部主任刘恒贺,包括电教部主任刘成金,以及各个室的教研员就曾多次参加我校的农远校本教研活动。不仅为我们老师在农远资源课堂教学应用上指点了迷津,而且还做了精彩的讲座,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他们的到来,为我们教师带来了醒脑的清风,解渴的甘露,仿佛使我们听到了教师们教学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

三、强化管理,措施得力,完善硬件,开发软件。

1、设备管理。远程教育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校在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一方面通过业务学习、培训让老师们严格操作程序,并了解设备维护的基本常识;一方面充分利用我校有专业维修人员的优势,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作。

2、硬件建设。我校为使农远资源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方便教师网上学习、查找教育教学资源。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2006年9月投资三万余元,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7台电脑。县教育局领导对我校远程教育工作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在2006年国庆期间,为我校每个教室添置了电视、DVD,使光盘教学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11月份县师校无偿赠送我校一台三万多元的投影。之后学校又购置了摄像机,数码相机,大屏幕等相关设备,为我校农远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资源建设:资源建设是做好“农远”工作的核心。我们除了做好卫星教育资源的接收、整理、分类、刻录、公示;还注重地网资源的查找收集工作,并分别确定专人负责天网、地网资源的管理。(天网资源由王立元负责,地网资源由史长军负责。)截止现在,我们收录整理的天网资源有240G,地网资源有64G.。同时每个教师都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库。收集了网上精彩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优秀课件、练习题库、探究和开放性试题。还有教师自制的课件和二次开发的资源以及教师的研讨课资料等等。并将自己设计的内容上传到资源中心,通过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与其他教师共同提高。

4、资源应用:相关专家和官员曾多次明确表示:“检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唯一标准是应用效益”。

1、农远资源应用方式:

(1)、我们可以运用“资源”,直接进行课堂教学:我们现在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来源:一种是光盘资源;(如:刘金莉老师的《小鹿的玫瑰花》,王庆有老师的科学课《流动的空气》)。一种是天网或地网资源的运用:如:宋莉老师的音乐课中的影片片断,史长军的《西门豹》,李微老师的英语课中的资源――主要是地网资源;另一种是多种资源的整合:蓝旭、刘伟的数学课的资源,是天网、地网资源和自制课件的综合应用;王爱丽老师的英语课算是自主开发的资源了;今天是其余几节课都是这样,是老师们充分利用资源,服务于教学,并创造性的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应用的最好例证。

2、我们还可以运用“资源”,提高教师备课水平:农远资源的丰富多彩,和无限的开发利用空间,是我们没有走进农远时所无法体会的。老师们无论教学中遇到什么棘手的难题,只要上网便可迎韧而解。还有,专家的课堂实况,优秀教案,名著,教育教学理论等等,都为老师提供了无限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3、运用“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4、运用“资源”,促进英语、科学等薄弱学科的教学;

5、运用“资源”,弥补实验条件不足的缺陷。

四、实践农远,收获丰实,资源共享,如添双翼。1、农远应用给我们带来的实惠:

一是让知识更加鲜活了。农远让我们告别了以前“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满堂灌”的教学状况,让教师和孩子尽享先进的教学资源,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过去语文教材的许多情景教师费尽口舌,学生还是无法理解,现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大都能找到相关资料,《草原》美丽如画的景色、《三峡之秋》独特的风光、《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崖的感人场面,通过电视给学生放出来,直观、明了、易懂。数学中的平移、旋转等问题,以前只靠老师讲,学生似懂非懂,理解起来很困难。现在呢,有现成的资源,学生一看就懂。

二是让我们的老师成长了。我校史长军老师的课,以前大家就听过他的课,确实有高度。但你知道他付出多少,出去学习,自己想方设法买资料,用千辛万苦不为过。现在呢,他可是犹鱼得水,下载课程资源几十G,极大的满足了他的学习愿望。他的课也较以前有了质的变化。而他只是我校年轻教师的代表。象蓝旭、刘伟、刘丽、刘金莉、魏丽娟、耿杰、安广伟、刘德功等等,他们在农远资源的海洋里锻炼着、成长着。

三是给课改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农远工程为老师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也给课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我们的老师有了更大的空间可以自由成长,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它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很好地解决了教育理念、师资培训、师生视野、课程资源等诸多问题。

2、取得的成绩。

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远程教育网站的开通,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与全国各地的名师“零距离”接触,只要鼠标一点,尽享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说我校农远工程项目实施一年来,由最初的惊喜、好奇,到逐步的走近、尝试,再到后来的熟悉、亲近,直至现在的热衷、谙熟,我们的老师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成长、蜕变的过程。今天,我校部分老师有这样的机会,向大家汇报他们一年来农远实践所得,尽管还不够成熟,尽管还有很多瑕疵,但我们已然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年来,我校“农远”整体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两次省市专家组的“农远”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调研中受到好评。局领导更是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褒奖。

2006年度,我校被推荐为辽宁省农村远程教育优秀单位,我个人被推荐为省农远先进管理者,我们的微机员王立元老师被推荐为省农远先进个人。刘伟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荣获本溪市农远资源应用课堂教学二等奖;《比大小》荣获省农远课三等奖。刘丽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荣获市农远课二等奖。

目前,我校农远工作的管理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年的实践,使我们对“农远”工作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直面困难,反思问题,迎接挑战,谋求发展。我们具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

1、资源严重缺乏,与教材不配套。有些学科资源很难找到相应的资源;

2、配套资源质量不高,效果不好。课堂应用价值不大;

3、有些资源下载之后,加工起来非常困难,费时,不实用;

4、天网、地网、人网资源生动形象,非常珍贵,可限于教室没有电脑,应用很不方便。只有一个多媒体室,满足不了全校师生教学需求。但老师们的热情非常高,尽管教务处本着“闲人不闲机的原则”尽量协调,但“碰笼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农远管理员身兼数职,超负荷工作;

6、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资源二次开发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远资源与学科的整合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7、农远工作还处于初探期,没有常规化,制度化建设尚须完善;

8、村小与中心校农远工作发展不均衡;

9、个别教师由于学习不够,在认识上仍有偏颇。总之,农远工程作为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它的了解还知之甚少,理解的还非常浅薄,运用的还很不充分,管理还存在很多盲点和误区。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讨、总结、反思、完善。针对诸多困难和问题,我校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曾多次研究探讨改进措施,一方面积极请教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一方面因地制宜,尽量克服困难,努力探索管理经验,完善相关制度,使我校农远工作得到稳步协调发展。

目前,我们正着手完善农远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发扬成绩,查找不足,把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剖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教师更好的应用农远资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同时也在认真规划下一个工作目标――扩建教学楼,建设标准多媒体教室;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大领导教师(包括信息员)培训力度,提高远教工作管理和运用能力。相信我校农远工作的明天会更美好。

结束语:

我们知道: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提高教育质量、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谁早日踏上远程信息高速公路,谁就会跑得更快,跑得靠前。

我们深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县师校的具体指导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为教学服务,使“全民教育”、“教育机会均等”和“终身学习”逐步变为现实,使我们生活在相对闭塞环境中的农村孩子,将和城里孩子一样 “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共同成长进步。

农远应用 篇5

优秀教师评选办法

一、评选的内容

农远工程教学应用优秀研究成果主要是指在我省”农远工程”中涌现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新方案,包括基于农远工程条件下的应用性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方案、教育叙事研究、课堂教学范例(光盘)、典范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题研究学术报告等。

二、评选程序

每县(区)推荐不超过6个成果报市教育局,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颁发相应等级证书,其中优秀成果上报省教育厅。

三、作品要求

(一)农远应用研究与教学方法创新

内容重点:开展农远工程应用中的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提炼总结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研究教育技术在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农远工程给农村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果等。特别欢迎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提炼和归纳的有理论创新的教学方法集粹。

具体要求:教学方法创新分文字论述和辅助教学案例两部分。

1.教学方法创新文字论述部分的字数控制在1500-2000字以内。题头有标题(4号黑体)、文摘(200字以内,4号楷体)、关键词(3-4

个,4号楷体)。标题下注明作者姓名(作者不能多于2人)、单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件信箱、邮编等(4号楷体)。正文为4号仿宋,正文末标明参考书目(4号楷体)。报送材料提交文字稿(A4纸)和磁盘各1份。

2.教学方法创新要求辅助教学案例,格式可参照教学方案设计,也可以说课的方式分析和列举具体的例证。

3.农远工程应用研究文章的字数控制在2000-6000字以内,其他格式同教学方法创新。

(二)教学设计方案

内容重点:教学设计方案应是基于农远工程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是一线教师的原作,必须经过教学实践。

具体要求:题头同教学方法创新,正文根据自行设计要求安排。方案前附一份简单的说明,阐明设计思想、思路、基于哪种农远工程模式、应用哪类农远工程资源(光盘资源、卫星IP资源、硬盘资源库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报送的材料要提交教案文字稿(A4纸)和设计方案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各1份。

(三)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教师用叙事的方法和讲故事的方式,对农远工程应用的理解、阐述和解释。要求故事完整,能给人以启迪。一般2500字左右,其他具体要求同教学方法创新。

(四)课堂教学范例(光盘)

1.内容重点:展示农远工程设备与资源应用方面的典型课例,展示设备的操作技巧和资源的科学应用,突出农远工程的实施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新举措。

2.具体要求:

(1)课堂教学范例分为三种类型

①光盘教学课

②IP资源应用课

③多媒体环境下(多媒体投影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资源(包括卫星IP、硬盘资源库、网络资源等)应用课(简称多媒体课)。

(2)每件课堂教学范例材料包括一稿一表一盘,具体是:①参评课的教学设计文字稿(用A4纸打印)一份。

②一个标准课时的课堂教学录像(用DV摄像机或数码相机的视频功能拍摄制作,MPEG格式或AVI格式,片头有学校、课型、学科、年级、课题、授课教师姓名等内容的字幕)一份。

③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一份(没有课件则不需要报)。

④教学设计的电子文稿(Word格式)一份。

⑤教学设计电子文稿、课件、课堂教学录像统一打包刻录光盘(VCD格式或DVD格式)一份。

(五)典范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制作要求:基于农远条件下的应用农远设备与资源的教学课件。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和交互性。注重和课程整合,符合当地

学校教学需要。可以是对农远资源的再加工,但要注重原创性,操作使用要简便。要求单独刻成光盘,能脱离环境工作;光盘内包含课件的源程序。报送时请附文字材料说明,内容包含使用方法说明、脚本、内容简介和课堂使用情况以及作者姓名(作者不能多于2人)、单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件信箱、邮编等。

(六)课题研究学术报告

范围:课题研究学术报告内容为全国和安徽省有关农远工程立项的课题的研究性报告、包括论证、开题、实施方案、阶段性学术报告以及各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十一五”期间自行确定的课题研究等。格式:同农远应用研究与教学方法创新。

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工作总结 篇6

一、定期维护保养,不断更新设备。

为了保证多媒体教室有效、高效地服务于教学,农远工作室定期对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进行更新和维护,并根据教师教学需求,适时安装相应的教辅软件,保证了教师的正常使用。

为便于浏览和应用农远资源,在学校微机室每台微机上收藏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网址方便老师们浏览,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老师在家登陆网站,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备课创造了条件。同时,学校装备了两块电子白板,有效的解决了多媒体教室不够用的紧张状况,提升了我校电化教学的硬件水平,为更好地发挥农远工程的效益奠定了基础。

学校各农远设备现运行良好,卫星接收机每天都及时接收中央电教馆传输的各种资源,对于因停电等原因造成的资源接受不完整,也都在周末利用资源重播进行了接收,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农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截止半学期,学校共刻录光盘资源达325块(其中自刻217块,“空中英语”108块),资源量达150g。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三科基本齐全,其它学科和专题教育资源正逐步完善。

二、加强交流指导,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本学期,对农远设备和资源的使用,主要采取分组培训、个别指导和教师互助交流的等培训方式。结合我校实际和上学期的培训内容,本学期分教研组或个别指导了我校教师应用农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在电子白板中的应有等,让每位教师了解资源的运行路径,都会应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通过配合各教研组开展研修课,交流资源应用和课件制作方法,使学科教师在农远资源应用和课件制作、整合资源等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三、积极应用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农远资源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应用。本学期在日常教学中出现了大家争着用资源的良好势头,学校多媒体教室经常全天都有教师预约使用,同时也做到最有效的利用。如薛明莲老师、李虹老师、黄红英老师、王顺美老师、刘承新老师、王先芬老师、黄英老师、朱迎清老师、曹光发老师、张道芬老师、潘涛老师等。从今年的教学研讨中,我们看到各科教师无论是在使用教学设备的熟练程度,还是在农远资源的应用选择和整合上都有了新的提高。

以前,我校农远应用培训主题是“拿来用”,就是将现有的农远资源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这只是农远资源的初级阶段。本学期,各学科教师不再满足于直接拿来,更多地是结合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致力于将各农远资源与学科、学生实际进行整合应用,从简单的“拿来用”向“借来用”、“整合用”方向发展。

正是由于各学科教师在农远资源上的创新应用,学科教师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利用农远资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本学期,玉泉中心学校在我校英语教研活动中,我校李虹教师应有农远资源教学,得到了来自各校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李虹老师在市英语优质课决赛中荣获二等奖。

我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有绩效之研究》课题组继续开展研究,主要在1、远程教育与语文英语课堂教学——构建光盘播放环境下的教师学科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和光盘教学的主要方法,探索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优化的“教法”。

2、远程教育与语文英语学习方式——构建以光盘资源作为认知工具的学习模式,探索学生在光盘教学这种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学法”。

3、远程教育与语文英语课程资源整合——构建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模式,探索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备课的“备法”。

4、远程教育与语文英语学科评价——构建基于远程教育资源下的自主开放式评价模式,探索对学生进行语文和英语素质进行科学评价的“评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是课题组的研究活动还需深入,研究成果有待总结;

三是校本培训还需与时俱进,如远程教育资源在电子白板的应有等

资源应用:农远工程的生命 篇7

一、农远工程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

1. 资源应用的意识提高, 但实践不足

在推进农远工程应用的过程中, 学校领导者的观念和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直接决定着农远工程的应用。由于农远工程的历时性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意识有所转变, 他们大多数都能意识到在注重学校发展、“以生为本”的前提下, 重视信息技术的投入, 重视教师在新理念、新技术掌握等方面的支持, 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但在实践中, 由于管理者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低、设备与条件的限制、学校的后续经费难以保障以及教师的教学习惯等原因, 农远工程的资源应用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2. 资源应用的频次增加, 但程度不均

通过调研发现, 实施农远工程的农村中小学应用相关教学资源的频率普遍有所提高, 三种模式的应用基本是按需提供教学服务, 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均衡:一是应用农远工程资源的学科不均, 相对而言, 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应用较多, 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应用较少;二是应用农远工程的教师年龄与性别不均, 相比较而言, 年青教师比年老教师应用较多, 男教师比女教师应用得多;三是应用农远工程资源的深度不均, 有些教师能很好地把农远工程资源整合到教学内容之中, 实现资源的本土化教学, 而有些教师只是机械地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3. 资源应用的管理加强, 但保障不易

农远工程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各顶目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比较完善, 形成了比较好的传统与规范, 尤其在资源应用上, 有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案,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经费保障明显不足的问题。首先是计算机的老化并且更新无法保障, 原来一间3 0台至4 0台计算机设备的机房, 现在可能会有1/5左右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次是学校的学生人数较多, 而机房与教室明显不足, 无法保证每次教师申请都能如愿安排。再次是相关人员的有关待遇问题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无法保障的状态。

4. 资源应用的技能提高, 但培训弱化

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全面提高农远工程的应用效益的关键。随着农远工程项目的结束, 轰轰烈烈地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激情下降, 校本培训的规模变小, 热情松懈, 相关的制度执行也有所弱化。在新一轮调研中, 我们发现不少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地域偏远、经费紧张等原因, 忽视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导致学校缺少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巨款投资, 无人使用或低层次使用, 使农远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偏离农远工程开展的初衷。

二、农远工程资源应用的对策

1. 激发教师应用资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农远工程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还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 要让教师自觉、自愿地去接受它, 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激发教师应用资源的兴趣, 全面透彻地认识远程教育资源, 了解它的作用及它对改革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学习的意义。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对教师进行远程资源信息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与引导, 使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产生浓厚的兴趣, 自觉接触并大胆实践, 使得远程教育资源不只是学校的一个亮点与摆件。激发教师对农远工程资源的持久的兴趣, 是农远工程项目成功的基本前提。

2. 满足教师应用资源的需要

欲使教师对农远工程资源的应用产生牢固的兴趣, 还要使对农远工程资源的应用变成教师的内在需要, 变成教师发展的需要。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想到使用现有的资源——不仅是在进行教改与示范课中想到教学资源, 而且是在日常教学中能想到利用其优质资源。这就要求学校不仅具有一定的硬件支持, 还要有一定的“软件”支持——对教师的精神世界给与一定的支持, 使教师形成应用资源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习惯。显然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但却是农远工程项目无法回避的任务。

3. 强化教师应用资源的素养

农村教师应用农远工程资源的素养是农远工程项目的核心素养。这种素养除了需要农村教师必须具备的信息技术相关理论与应用知识外, 还要有正确、熟练运用相关设备的技能与技巧, 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本土化应用、资源与课程整合、资源与课堂教学设计、资源与学生学习、资源与新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意识与能力。真实深刻地体悟到农远工程项目能改变的不只是增加了几个设备, 而是改变了整个农村教育与教学的范式, 为我国开拓农村教育提供了一种理性的反思与重建。

4. 开拓教师应用资源的视野

应用资源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 而不是以教师、教材和课程教学为中心。农村教师要适时、自觉地进行角色的转变, 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把为学生服务放在第一位, 在工作中树立服务的观念。农村教师对农远工程资源的认识与理解究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不仅要看教师对农远工程资源本身的认识, 还要看他们有没有形成应用资源与改革教学相应的视野。项目工程本身只是一个物质与数量的变化, 而精神与质的变化要看其带来的农村信息文化与“农村教育内涵与价值”的变化。我们应该认识到, 农远工程项目资源, 不只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也是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变革, 是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制度的变革。在应用项目资源的同时, 不仅使学生享受优质资源, 接受好的教育, 而且是使落后的农村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一个途径, 同时也是实现个性化教育、自我教育的一个桥梁。

5. 形成教师应用资源的自觉

农远工程所具备的海量信息资源、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途径等特点, 正好弥补了农村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探究、自主、合作的新课程教学必将越来越多地向深层次应用方面发展, 教师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只是传授知识, 而是“帮助学习者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引导他们而并非塑造他们”。此时农村教师只有对农远工程资源的正确认识仍然不够, 还要有运用这些资源解决自己日常教学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自觉。一旦教师接受与形成了这样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能力, 应用资源的相关技能与技巧已不再是制度与管理层面的内容, 而是教师习以为常的创新性发展过程, 也是农远工程项目从物质层面通向精神层面的生成过程。当上述行为形成之后, 农村教师也就拥有了应用资源的智慧与力量。

归根到底, 应用农远工程资源的根本目的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农村, 将优质资源送入农村, 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这不只是停留在技术与项目本身, 而是深入其应用的内涵。教师在应用资源的同时, 不仅是依靠经验与单纯的技巧进入课堂, 而且是带着整个身心, 随心所欲地与课堂教学、课后教育做无缝连接时, 才是农远工程项目的真正生命。

参考文献

[1]刘和海等.安徽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06 (2) .

[2]刘和海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8) .

农远应用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农远工程;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60-03

国家教育部计划从2003年到2007年,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 “农远工程”的实施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工程实施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把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送到农村地区,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使中小学形成经济文化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卫生普及中心、党员教育中心,从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概述

教育资源发挥效用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将其应用于教学。因此,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工程实施的效果。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全国各地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建立了三种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主要配备电视机、VCD 或DVD光盘播放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用电视、DVD机器播放光盘给学生看,播放内容分两种,一是20分钟的课堂录像,一是课件。教学光盘源主要由教育部门组织教育科研人员、优秀教师或专业开发公司人员,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开发的。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储存、保管和应用较为方便。其不足是光盘一旦形成,就无法修改,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在教学中交互性也较差。

模式二:卫星教学接收点,配备一台计算机、一套卫星接收设备及其它相关设备, 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多媒体卫星终端接收系统。其特点是除了可以播放教学光盘外,还可以通过卫星系统接收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课件,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源、拓展阅读材料等,还有与教学进程相应的学习指导、教师发展……因此,它提供的信息资源库,有待教师去进行再筛选、加工、整合。具有资源丰富,更新快速,存储覆盖面广,成本低的优点。同时,与教学光盘播放相比,它的交互性能大为改善。

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主要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接入系统。具有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交互性强,为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供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实现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学科课程、提供教师教研与培训的信息化环境。远程教育资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校园网——学习者。学习者以自我为中心, 上网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另一种是教师——互联网——校园网——学习者。教师将自己研发的教育资源上传到互联网,学习者通过校园网、互联网获取由教师提供的教育资源。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情况到底如何?经过详细调查,发现除少部分学校对资源经常使用外,大部分设备处于闲置,资源下载了就保存起来,根本没用于教学中;即便是用也是遇到要讲公开课用一下。或者是上级有关部门要来调查情况,学校才组织教师突击使用,应付检查,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这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不利。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在资源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资源的意识有待提高

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或简单地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补充。缺乏主动性,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来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利用资源不是为学生构建一些基于问题的、基于情景的、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而仅仅是为了备课或作简单的课堂演示。老教师们在心理上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抵触,认为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也是花架子,而且又费时费劲,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做秀”。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是老师上课的帮手,相反认为它是“帮凶”,似乎是它们加重了教学的负担,他们再不能“一支粉笔、一本书”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并没有从运用资源中找到轻松和乐趣,反而认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是一种痛苦。

2.农村中小学终端设备的欠缺

绝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只有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有限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师生上课的需要。尤其是农村初中,一般都是20多个班级,而学校只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网络教室,就是上信息技术课都达不到硬性指标,别的科目就根本没法在多功能教室里上课了,有些资源就只有放在那。因此,是设备的欠缺造成了有资源用不到的尴尬局面。

3.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教师只有中专学历,特别是些老教师,有的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有的甚至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对于信息技术那就更是一窍不通了,有些教师连投影仪都不会用。有些年轻的教师会利用电脑和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备课,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所以不能很好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来为学生建构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更不会自己去建构远程资源了,还是老一套“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

4.远程教育资源与教材的不匹配

在农村中小学,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教学得以开展的主线,离了教材,一切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因此远程教育资源只有与教材相匹配,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的需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展开,书面教材的版本也越来越多,有人教版的、有华东师大版、有北师大版的;由于经济以及地理分布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在选用教材时不够规范,出现了多个版本;而由中央电教馆播发的远程教育资源主要是人教版的,这就使得很多教材与资源不配套。虽然接受了大量的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根本没办法直接使用,这种现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有很多教师反映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优秀资源很少,许多资源必须经过较大的修改后才能使用,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限,这就加大了资源的利用难度。

5.资源的整合深度不够

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他们很难在众多的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就会降低他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对资源进行深度的整合,方便教师查找是很重要的。但由于远程教育资源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素材类资源较多,结合课改精心设计、组织、开发的资源并不多,资源的整合难度大。导致可以直接用于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协作学习的资源很少,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6.缺乏优秀的系统资源和资源应用平台

大多数远程教育资源都是基于知识点、教学单元的,一般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修改和整合后才可以直接使用的,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基于整门课程系统开发的资源很少。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很繁重,经常一个老师带好几个班级,没有太多的时间(况且有的也不会)去进行修改和整合,迫切需要一些直接可以用于教学的系统的教育资源。这样就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让其有充足的时间去组织课堂教学。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有很多中小学没有接入网络,卫星设备、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没人会用。这使得大量的资源得不到应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大多数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只能直接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或做简单的修改;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需求都不同,一个资源并不适合所有的师生。

因此很需要一个开放的课件开发平台。另外,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很难进行较深层次的课程整合,缺乏适用于课程整合和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也是导致远程资源难以深入应用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农远工程”资源的有效应用

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除了要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条件;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外,在远程教育资源本身上也要下功夫。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

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和“农远工程”管理者。对这三者的培训同等重要。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了解国家实施“农远工程”的相关政策,“农远工程”将得到有力的支持。对“农远工程”管理员进行培训,可以使“农远工程”资源达到很好的传递,使得城市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真正的传到农村。

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认识,让教师主动的去利用远程资源;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让教师不仅可以熟练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去修改和自主构建资源。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开展设备的使用、维修、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资源的及时下载和方便使用。对学科教师开展教学应用培训,提高他们的课件开发水平,帮助他们掌握资源的应用策略、教学设计方法、课程整合模式等,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层次。

2.在“农远工程”资源开发本身上下功夫

(1)目前“农远”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课程教学类:主要提供与教学进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及课程章节重点和难点教学辅导资源。

教学素材类:主要提供各学科教学素材,以便学科教师充分使用这类素材直接开展课堂教学或加工成教学课件。

教师培训类:主要提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资源。

学习指导类:主要包含学科辅导资源,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面的资源。

专题教育类:主要包含科学技术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专题教育资源。

教育管理类:主要提供适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资源。

为农服务类:包含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等方面的资源。

(2)在对以上资源进行开发时,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资源开发应为教师教育服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资源的应用深度。因此,开发适合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应该作为资源开发的一个重点。

资源开发应与教材开发相统一。资源与教材相统一是扩大资源应用范围的前提。地方行政教育人员应与资源开发部门协调统一,在选用教材时尽量统一、规范;资源开发部门也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改革的进程多开发一些与地方教材相符合和同步的资源。

资源的开发应符合农村地区的需求。由于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难以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在新教材的把握上存在一定难度。应及时将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送到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手中,使他们能领会课程改革的主旨,积极改善自身教学方式、方法。远程教育资源应以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新方法为依据进行整合,教师在使用这些整合后的资源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慢慢领会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开发的资源也要符合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

提高师生对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能力。对“农远工程”不能光“输血”,而要让他们自己学会“造血”。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要让师生掌握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开发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能够借助网络教室开展基于问题的、基于资源的、探究式、协作式等不同类型的学习,使网络教室真正发挥效用,避免学生在网络教室中看电子书等低层次应用。

四、“ 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通过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力度和合理地开发有效的资源,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农村中小学学会“造血”。还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支持服务体系,研究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最近,国家要部署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工作。保障机制的建立,将使学校公用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得到比较明显的缓解。我们要把握各种机会,积极探索“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沙凤林.“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应用问题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2]王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3]文继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6).

[4]王清泉.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基本策略[J]. 教育技术导刊,2006,(7).

上一篇:晚霞五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酒店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