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日本教案新人教版(精选10篇)
日本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其他重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及成因。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难点
解释气候、河流、火山地震等问题的成因。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师的启发性讲述与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读图、讨论、探究、集体合作相结合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创 设 情 境
导入新课:展示日本的国旗图片,简述日本名字的来源,以引起学生兴趣。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知识。
得出结论: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
接着读出经纬度位置并得出结论:位于北温带。
承转:接着让我们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首先了解日本的领土组成等。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明显。展示课件:展示图7.2日本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地形特点:山地多、平原少。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日本的自然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优劣会影响该国的经济、文化等人文环境,让我们分析其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展示课件:展示图7.1日本的位置,让学生找出日本的相对位置: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北部。展示图7.2日本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日本周围的海洋和海峡、赖户内海和东京湾的位置 展示课件:展示图7.2日本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日本的领土及主要的四大岛屿:北海道岛、本洲岛、四国岛、九州岛。
读课本第七页“亚洲气候分布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析河流特点:水流湍急、短促。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0页活动第三题,看看日本主要有哪些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为什么?接着展示板块构造图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日本主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
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得出结论。让学生讨论 纠正探究答案。
完成填充图册上的填图题。
学生根据探究预习下课时: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和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自 主 学习
合 作 共 建
知 能 应 用
巩 固 小 结
诊 断 评 价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板 书 设 计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 学 札 记
[相关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学会辨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运用多种媒体使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互动交谈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宇航员加加林指着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那同学们认为自己所居住的星球,是该叫“地球”呢,还是该叫“水球”呢? 【活动】1:学生讨论自己所居住的星球是应叫“地球”还是应叫“水球”?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用右手食指随机点出是陆地还是海洋,并作概率统计。
【演示】课件(水半球和陆半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转承】同学们是生活在陆地上还是海洋里哪?(陆地上)那么,陆地都有哪些表现形式呢?那海洋呢? 【演示】课件(中国东部沿海分布图)
【活动】
1、请学生根据学过的有关的地图知识,找出自己熟悉的岛屿、半岛和大陆;
2、请学生在图中找出自己熟悉的海、洋、海峡;【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让学生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转承】教师点评学生的谈话,同时引出“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那同学们知道全球分为哪些大洲吗?
【演示】课件(大洲、大洋的分布图)
【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轮廓和大小;
2、请学生观察课本 “世界政治地图”,完成拼图游戏?
3、让全体同学根据所拼世界地图,观察地图仪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演示】课件(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转承】在熟悉七大洲的位置时,我们发现各大洲基本上被海洋包围,那如果从海洋的角度去观察,你会发现什么特点呢?
【活动】
1、学生讨论后认为海洋是彼此相连的,并且被陆地分隔成相对独立的四部分,即上面提到的四大洋。
2、让学生看图思考四大洋各被哪些大洲所包围。
【课堂训练】:根据拼图模板提问: 1、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它们的轮廓大致有什么特点? 3、全球共有哪几个大陆? 4、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
5、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板书】
大洲和大洋 大陆 地球:陆地29% 岛屿 表现形式
半岛 大洲 七大洲
海
水球:海洋71% 海峡 【课堂小结】略
表现形式 洋 大洋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2.用资料说出美国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原因。
3.运用地图、并结合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人口分布特点,分析美国发展专业化农业的条件。
4.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及其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2.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繁荣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2.通过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美国发达的工业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1.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构成、人口特点及其原因。2.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四、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小颖同学参加了暑假夏令营活动,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大家猜猜她要去的是哪个国家?
学生:美国。
教师:小颖就要去美国了,她的心情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小颖的心情日记。【小颖第一天日记】 7月1日
晴
明天就要开始七天的美国夏令营活动了,我的心里还有点紧张呢,我先在地图上找找美国的位置吧。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小颖完成上面的内容吧!教师:小颖随夏令营来到了美国,她在美国有哪些见闻呢?我们来看小颖第三天的日记。【小颖第三天日记】 7月3日
晴
今天,我认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有白皮肤的Alice,有黑皮肤的Eric,还有黄皮肤的陈家明,他会说一点汉语,有时候还会给我做小翻译呢!不过,美国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人种呢?他们是怎么来到美国的呢?
教师:美国人种的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请大家结合材料来谈一谈你对美国“民族大熔炉”的看法。
【材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
【材料】根据图中的对话,谈谈你对美国不同人种政策的感想。
教师: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因此,人们称美国是“民族大熔炉”。然而,在美国社会中,却存在着人种歧视问题。
教师:小颖在美国又有哪些新的见闻呢? 【小颖第四天日记】 7月4日
多云
今天只真的是开心又充实的一天!夏令营的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美国的农场。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农作物的灌溉情况、温度、湿度、土壤的酸碱度等等都会在电脑上显示。真的是太先进了!难怪美国许多农产品的出口都是世界第一呢!美国农业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光忙着采摘草莓了,都忘了去问问老师了。有点后悔啊!要不就自己查查资料吧!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小颖查阅的资料,一起了解美国农业的特点吧。
教师:阅读资料和美国农业带分布图,总结美国农业的特点是
化和
化突出。接下来请大家结合教材,对美国农业带进行辨认,争当小小农业家。将字母与右侧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带连线。
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美国在不同的地区发展了不同的农业。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争,结合美国地形图、人口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国不同农业带形成的原因。
学生:
教师:美国现代化的农业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美国的工业又有什么特点呢? 【小颖第六天日记】 7月6日
晴
今天我们参观了哈佛大学,欣赏了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虽然我是一个女生,但是还是很喜欢看篮球比赛的,尤其是NBA。还知道很多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队伍,比如休斯敦火箭队、芝加哥公牛队、底特律活塞队等等。不过我有点好奇,这些著名的球队名字是怎么起的呢?和当地的工业发展有关系吗?美国工业有什么特点呢?我有点疑惑了„„
教师:有没有同学知道活塞是用来干什么的?底特律的NBA球队为什么叫活塞队?是不是当地有以生产活塞为主的工业部门呢?美国工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美国的工业分布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读图,根据区位划分,美国工业区可分为哪三个工业区? 2.总结、归纳每个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和工业城市。3.分析这些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教师:美国的工业体系完整,工业部门齐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这些工业部门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美国创汇的主要产业。请看一张图片。
1.这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一天能卖出50辆保时捷,看看这些公司你认识几个。2.这些公司主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如何?
3.Silicon Valley位于哪里?为什么称为硅谷?
教师: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开始注重高新产业的发展?它的价值如何?结合下面的图片,谈一谈你对美国高新产业价值的看法。
学生:高新产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能增加就业机会,应用广泛,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教师:小颖的美国之行就要结束了,我们来看看她都有哪些收获吧。【小颖第七天日记】 7月7日
晴
夏令营就要结束了,这一趟美国之旅真的是开心和难忘。在这短暂的几天里,我知道了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华人为美国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知道了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具有专业化和机械化的特点,也了解了美国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为我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也在日益强大,祖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勤学,成为祖国的栋梁!
六、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根据经纬度确定非洲的主要地形区,并结合等高线图判断非洲的地形特征。
2、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判断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3、结合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及发展方向。
4、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能力目标
1.通过本区大量的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比较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本区热带草原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教学重点
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判断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教学难点
理解自然环境与动物生活习惯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法
备课资源
课程标准、教参、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非洲动物迁徙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视频中播放的是哪个大洲的景观(非洲),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不是非洲,而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展示地图:帮学生理解什么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提问:学习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从哪几个方面?
板书: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
三、气候
四、河流
教师展示世界大洲大洋地图,请同学们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1.在世界的位置:非洲的中南部
2.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学生发言总结
3.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由于非洲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所以有“热带大陆”的称号。
教师展示欧洲西部和非洲大陆的轮廓图,提问:与欧洲西部相比,非洲轮廓有什么特点?半岛、岛屿多还是少?(海岸线平直,少半岛 岛屿海湾)
复习回顾:指图说出欧洲西部主要的半岛、岛屿和海湾。
转乘:你能找出非洲主要的半岛、岛屿和海湾吗?请你读课本72页找出并标记。
提示:找出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最大半岛索马里半岛、最大海湾几内亚湾、好望角、红海、莫桑比克海峡。
学生展示:请中等偏上学生上台指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半岛、岛屿和海湾。
探究讨论非洲的气候特征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9页图找出其主要的地形区并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成果展示:
1、中等学生指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2、中等偏上学生总结气候特点:既具有南北对称分布特点,同时又有非地带性。
教师补充 非地带性的典型案例。
转乘:在非洲有一个世界最大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是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教师追问:那么你知道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分别在哪里吗?
教师展示东非裂谷带的示意图,教师讲解或有学生活动讨论,找出东非大裂谷两端位置以及穿过的地形区和裂谷带上的山脉与湖泊?
学生活动展示:上台对东非大裂谷简单介绍。
接着进行针对训练,⑴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⑵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活动
二、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生归纳总结:
1、动物有迁徙的特征
教师展示课本“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图,引导学生分析热带草原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农业生产面临旱灾威胁
教师展示非洲主要河流分布图,请同学们找出两条重要的河流:刚果河和尼罗河,并且根据图旁的表格分析对比这两条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国际地位。(教师对河流国际地位进行必要的解释)
学生成果展示:上台按照表格总结河流的特征。
河流与气候的关系:教师展示河流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哪条河流水量大?
2.哪条河流水量变化大?
学生分析讨论,并交流总结。(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间联系的理解)
合作探究二 维多利亚湖地区发展鲈鱼养殖促进经济发展的事实,深刻认识对生态、经济产生的影响。针对训练 当堂检测,课堂总结 1.考核内容上,区域地理定位、自然地理特征是考核重点。
2.命题形式上,局部区域轮廓图是重要的信息提供方式,题型上综合题出现几率较高。
3.能力要求上,基础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利用地理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并用规范性语言加以表达的能力要求较高。
1、在手绘地图中填写以下地理事物:
(1)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地中海、红海、莫桑比克海峡、马达加斯加岛
(2)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尔比亚高原、乞力马扎罗山(3)尼罗河、刚果河
2、用本节课的知识分析为什么非洲大多数的动物都善于奔跑,而且有迁徙规律。
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地理位置 “热带大陆”
以高原为主 “高原大陆”
二、地形特点
东南高、西北低
三、气候特点
以热带气候为主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泛
四、河流:刚果河和尼罗河
土地资源教案 新人教版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 课堂活动:看用途──了解土地
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学生:争做“土地专家”。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也可加入到一个小组内参与讨论)。
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尽合理。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和图3 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学生:读图讨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何特点?(注意比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学生:自学“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状况,初步树立土地资源的危机感。
教师: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还分布不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呢? 第二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学生: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完成课本“活动1”的填表格练习,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耕地:季风区
平原──利用程度高 林地:季风区
山地──利用程度高 草地:非季风区
高原──利用程度低
教师:多媒体出示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完成“活动2”,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并能够初步评价我国南北方的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读图3.9“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3.12“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结合所学的我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明确:
①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这既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②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情况说明:在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又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人口众多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又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而且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
教师:多媒体出示漫画:“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学生:讨论漫画的含义,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果? 小鸟的悲哀──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 飞来的山峰──乱占耕地──耕地减少 教师提问:土地破坏问题该如何解决? 学生:组织辩论赛。主题是土地是否需要保护。正方:需要。反方:不需要。
教师:参与辩论,了解各方的观点依据。
教师总结:通过辩论得出,土地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只有利用恰当,才能够供人们永续使用;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甚至完全消失。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课堂活动:定国策──保护土地
学生:读图3.13,找出课本中的三幅景观图反映的土地问题与前三个漫画反映的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教师: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但是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却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危机。我国仅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这既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压力。因此,我国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学生:阅读课文或利用搜集的材料说明我国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措施。颁布法律法规:《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设立“全国土地日”,确定宣传主题,组织宣传活动。
学生:角色体验,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色,从角色的心理需求提出建议,说出理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地方官员:…… 土地专家:…… 环保人士:…… 种地农民:…… 房地产商:……
教师总结:国家立法,公民守法,搞好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切记: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提出要求,请你来当“土地专家”,对我国的土地进行设计开发(设立最佳创意奖)。
必修1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在升上高中之前有一年时间没有进行地理学习,就算在初
一、初二年级,大部分学生也只是把地理看成是一个 “ 次科 ” 而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很多地理基础知识已经遗忘。如何唤起他们的记忆和兴趣,是高一地理教学中迫待解决的问题。
这一节的内容涉及了天文、地理、数学(代数、三角、几何)、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怎样在学生现有水平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使他们能较好地理解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也是本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9 年级的地理课中也有地球运动的内容,因此,高中地理要处理好与它的区别和衔接问题。
教材分析:
对于本节的教学处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先讲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再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后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 15 页的活动目的既是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的归纳和应用,又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如何设计比较项目、如何分析比较结果等。
恒星日与太阳日 ” 是教学中的难点,说明时要把握:第一,某一恒星、地面某点、地心第一次 “ 三点共线 ” 到下一次 “ 三点共线 ” 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太阳日同理;第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第三,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图 1.14 中的 “ 三颗恒星 ” 实际上是同一颗恒星;而太阳距地球较近,所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由此产生了恒星日和太阳日在时间上的差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是产生了昼夜交替,要懂得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并要明确晨、昏线
上的地点分别正处于日出、日落时刻,其太阳高度为 0°,并明确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晨昏线所在平面经过地心;二是产生了地方时差,对于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特别是近似概念,如: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与 “ 北京时间 ” 等。在讲授计算方法之后,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进行教学,如打国际长途电话给亲友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乘坐国际航班到达目的地要 “ 倒时差 ” 等,一方面提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差异,可以从 180° 经线东、西两侧分别是地球上时间最晚和最早的地方,并结合例子来说明。至于 “ 地转偏向力 ” 的知识,在本章不必涉及,留待第二章学习。
黄赤交角 ” 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可以从 “ 一轴两面三角度 ” 和 “ 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 掌握它的概念: “ 一轴 ” 指地轴; “ 两面 ”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 三角度 ”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 23 度 26 分,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66 度 33 分,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90 度。“ 三个基本不变 ” 是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 23 度 26 分;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两个变 ” 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黄赤交角在确定太阳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等方面的意义,结合第 20 页的活动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对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应充分利用图像、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归纳其变化规律,重点是掌握两分两至日的情况,但切忌忽略过程而只是死记结论。最后明确天文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理解其实质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大小、强弱的关系。
课时: 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1、问题引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涉及地球运动的问题(不一定学生会回答),引导学生进入本章的学习。
(1)为什么我们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为什么四季星空是不同的?
(3)为什么昼夜长短会变化?
(4)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演示引入。运用 FLASH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诗词引入,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毛泽东同志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习新课】 1 .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的特点包括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公转的特点包括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充分运用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把知识学活。、利用 FLASH,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 从赤道、北极、南极看,地球公转跟自转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地球自转的 方向
从赤道看、从北极看、从南极看
周期
恒星日、太阳日
速度
角速度、线速度
• 给出两条相对应的题目,考察学生掌握的程度
下列图形中,哪些正确表示地球的自转:、把恒星日和太阳日、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球公转轨道等图制成 POWERPOINT,在图上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地球自转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周期
参照物 时间 旋转角度
恒星日 恒星 23 时 56 分 4 秒 360o 太阳日 太阳 24 时 360o59 ′
哪个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C 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D 1 月份地球离太阳最近,而为什么我们这里是冬季? 7 月份地球离太阳最远,我们这里为什么是夏季?、归纳总结、学习反馈
在广州,6 月 1 日 22 时看到的星空,再次能看到同样星空的时间是:()
A、6 月 2 日 22 时 B、6 月 2 日 21 时 56 分 4 秒
C、6 月 2 日 22 时 3 分 56 秒 D、6 月 2 日 22 时 56 分 4 秒
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的对应点相比()
A 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 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C 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口、北京、广州、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B、南北纬 30 度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C、南北极没有线速度,角速度为每小时 15 度
D、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个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
B、图中 A 点的地理纬度是 66 度 34 分
C、A 在 B 的东南方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原因)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分布不均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富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不均
二.西气东输工程
1.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开始,途径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直达上海。共经过9省市自治区。2.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A.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资源却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消费量大于生产量 能源不足
B.西部地区因其经济水平的限制,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小,使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消费量小于生产量 能源剩余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问题。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我国陆上四大天然气区 :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
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3.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A、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③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促使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相结合④ 对环境的影响: A、对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对线路沿线地区:严格环保要求
C、对沿线地区的居民: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减少其对薪柴的需求量,从而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保护环境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 产业转移概述
1.概念:企业将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2.类型: ①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②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原因: ① 本质原因: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② 直接原因:
A、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变化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而影响生产利润
B、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2.影响因素: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教学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二)。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学生总结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生:欧洲西部。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还有的学生谈到了当今的热点问题:疯牛病、口蹄疫、炭疽热等)师: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学生异口同声,热情高涨)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 生:地理位置。
师:对了,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气候状况。
师:很好。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 1 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板书: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师:欧洲西部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推动欧洲各国求同存异,走向联合的动力。
介绍欧盟: 板书:
二、欧盟
(1)简介(十五个成员国)
读图找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及其首都
根据图8.14描述欧盟的作用及其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讨论:为什么要成立欧盟?欧盟给本区的人民带来了那些利益? ―――示意图从哪5个方面说明了欧盟的作用。
(2)作用、影响、意义
好,我们下一堂课继续来学习西欧的其他知识。第二课时:
师:屏幕上面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有关“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课件显示内容,分组讨论答题。配乐,教师巡视答疑。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感受学习的乐趣)时间到,音乐停。
师:(评价)同学们真棒!大家马上就可以进入“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异域之旅了.在此之前请随老师进入“气候”图中,观察山脉走向的变化及暖湿气流的深人情况。(教师进行动画演示,学生注意观察,直观感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提问: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生:阿尔卑斯山脉变为南北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就不能长驱直人,欧洲西部大范围也不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有利于海洋气流的深入,使整个岛屿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给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尽情“游览”)师:现在请大家试着点击本图的右下角,看看会有什么惊喜带给大家!(学生点击进入,屏幕上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随着可爱的小天使飞来飞去,“恭喜你,你成功了”几个大字由远而近的出现在画面中。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师:点击“你成功了”进入到“国家与旅游”。点击各国首都可欣赏优美风景,点击其他按钮,可对欧洲西部有更多了解。请大家带着问题畅游欧洲西部。(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美景,进一步了解本区,同时思考问题)布置任务,提出建议
师:问题有的可在欣赏时完成,也有的需要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共同研究探讨完成。下一节课请你们做老师,谈淡你们的研究结果。
第三课时:(练习和学生讲述为主)
师:你们知道吗?在网吧除了聊天、玩游戏之外还可以登陆相应的网站查阅地理信息,想知道哪个国家、哪个大洲都可以。相信那时你会大开眼界,真正感受到“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课堂练习:
位置、地形和气候 姓名__________ 点击“欧洲西部”进入,看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鼠标箭头变成“手”形,可点击进入)
一、位置(Where is it?)
1、在世界中的位置:欧洲西部位于_______(A南半球、B北半球)。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请说出判断理由。
2、海陆位置:欧洲西部西临_________ 洋,北临__________洋,南隔________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 ___________洲相望。
3、纬度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至 ________之间。图中位于“冰岛”北部的虚线是(A北回归线、B北极圈)。•
推断:a.欧洲西部三面临海,气候受________(A海洋、B陆地)影响较大。大部分为_____(A陆地性、B海洋性)气候。
b.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带,只有一小部分属于________带。
二、地形(What is it?)
1、观察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的特点_______(A比较平直、B曲折破碎)。因此多岛屿、半岛和海湾,你能在图上找出它们吗? 推断:多优良_________,海运发达。
2、欧洲西部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平原多分布在西部、中部的沿海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主要有北部的 _______________、中部的__________________。中部地区的山脉大致呈__________走向。
推断:这种地形分布特点有利于海洋____________ 深入大陆内部,终年温和多雨,形成典型的___________气候。随着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冬冷夏热,气候逐渐过渡为____________气候。
3、根据本区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把本区“河湖”特征与形成条件连接起来。(1)河湖水量充沛,河网密集 A.受冰川影响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脉 B.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限制两侧多湖泊(3)无长河 C中欧西欧多平原,降水较多
推断:这些平原、山地、半岛上多冰川地形、湖泊、峡湾,成为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本区___________业发达。二:气候、农业和工业
欢迎大家进人“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浪漫之旅,在走一走瞧一瞧时别忘了动动你脑。请大家在欣赏之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可以相互讨论、研究。
1、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他们的这种饮食结构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
2、欧洲西部的南部地中海沿岸以什么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产生哪些影响?
3、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LU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4、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弊端?
5、欧洲西部成为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它的工业有何特点?为什么如此发达? 3
6、你们还知道本区有哪些区域性国际组织?你能简要介绍它们吗?
7、试说说本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需要到哪些国家去参观?
8、本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能列举
一、两个国家说明原因吗?
板书设计: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二、欧盟
一、教学目标
1.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情况,了解海洋对大气、陆地海岸带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影响。
2.海洋表层海水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了解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3.海水盐度的概念、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空间变化的规律和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
二、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上的海洋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读《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图,了解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情况;然后,引出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的热源和水源,并且积极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与大气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最后,读课本《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表,了解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这里也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人类通过沿海工业、农业、港口建设、捕捞、排污等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同时,海岸带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人们要研究海洋环境,探索海洋水温、盐度的变化、海水运动的规律,解决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这样就与后面的教材章节内容形成了自然衔接,为后面的教材章节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
关于海水温度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分析海洋的热量收支状况;然后,读课本《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和《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找出海水温度随纬度和深度的变化规律;第三,讲解气象、洋流、沿岸地形对海水温度的影响;最后,从海陆热容量的对比方面,分析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关于海水盐度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成分,由此引出盐度的概念。然后,向学生介绍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值,并指出在海洋中的总盐量基本稳定,但在不同的海区 1
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盐度值是不同的。接下来,引导学生读《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找出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影响海洋表层盐度随时空变化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观看录象:《海洋探秘》 〖地球上的海洋的教学〗
1. 读图:《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图
2. 提问:世界海洋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储量的比重是多少?
3. 讲解:世界海洋的面积有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的71%,因此可以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世界海洋每年蒸发总量为450000立方千米,其中约有10%的水汽由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落到地面,再通过河川径流返回海洋。因此,海洋还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海洋不仅是大气的热源和水源,而且积极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海洋和大气之间广泛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对地球上的气候形成和陆地径流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在陆地上,距离海岸60千米的沿海地带,居住着世界50%以上的人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海岸带的陆海相互作用。
4. 读表:课本《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表
5. 讲解: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海岸带不断提供充足的海洋水产和良好的生存环境。而气候的恶化、海平面的上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都会对海岸带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人类要对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规律进行研究,使海洋的生态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6. 板书:地球上的海洋:
①面积占71%,储水量占96.53%
②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③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海水温度的教学〗
1. 读图:课本《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
课本《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2. 提问:海洋热量的收入从哪里来,热量的支出消耗在哪里?世界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 讲解: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海洋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消耗于海水的蒸发。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在低纬度的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海水温度较高;在较高纬度的海区,热量的收入小于支出,海水的温度较低;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表现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另外,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状况,还受气象、沿岸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同纬度的海区相比较,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比寒流流过的海区的水温高些。
4. 读图:课本《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
5. 提问:世界海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有什么特点?
6. 讲解:从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看,由于海水的导热率很低,太阳辐射热量集中储存在海洋表层,表层海水的温度随深度而递减;而海深在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的水温,基本上差别不大,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7.板书
①收支项目
②分布规律 ③影响因素 〖海水盐度的教学〗
1. 提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学生回答海水中含有盐分)
你知道海水中含有哪些盐分吗?
2. 讲解: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的多少,用盐度来表示。盐度是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既每100克海水中含有约3.5克的盐类物质。世界海洋中的总盐量是基本稳定的,但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观测到的盐度值是不同的。
3. 读图:课本《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4. 提问: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具有哪些特点?试分析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 讲解: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降水和蒸发、河川径流、洋流等。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海区,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对比关系。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升高,如红海蒸发强烈,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水盐度降低。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如波罗的海因有陆地河流注入,蒸发
量又小,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而且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影响着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在同纬度的海区,暖洋流经过时海水盐度升高,冷洋流经过时海水盐度降低。
6. 板书:海水盐度:
①概念
②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特点
③影响因素
我听了种薇薇老师的一节政治课,感受很深,从这节课中自己真正感觉到了什么是导学方法,我的感受如下:
一、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二、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认真真备课就可以了
三、我看到导学方法的不足点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
以上是我对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区域地理日本教案新人教版】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教案12-04
区域地理南亚教案06-17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06-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09-30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重点07-21
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10-06
区域地理高效学习方法12-11
复习区域地理的几大方法07-24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1-13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分析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