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篇1

公安机关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水平,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在情报信息收集方面公安机关应加强情报信息的体制建设,建立起一套层次分明、衔接有效的情报工作体系,各情报工作“点”负责全面收集辖区内的各类情报信息,并对各情报工作“点”上报的属于该行业的情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研判;拓展情报信息的收集渠道,广开信息源,全方位收集情报;狠抓情报信息的研判、运用,通过对基础情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判断,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通性、倾向性、预警性的问题,从而发挥其辅助决策、指导实战的作用;情报收集人员还应.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在情报信息分析上,要打破传统的分析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的分析方法,努力挖掘切入点,提高研判成果的精确性,促进对流动人口的有序管理。

加强流动人口的情报信息收集,为促进流动人口的管理,公安机关还应应:

一、认清形势,提高对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面对如今城镇化、市场化加速推进,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各公安机关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方案,明确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二、进行调查摸底,加强暂住人口登记、办证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暂住人口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做到流动人口“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及时掌握暂住人口的动态情况。

三、公安机关应落实措施,强化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以实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发现得了、控制得住”的工作目标。

四、完善信息,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并及时更新维护信息系统,提高管理的实效性,还可进行网上布控、注销提醒等实战功能,提高流动人口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五、更新观念,切实转变管理工作方式,实现由“全面管理”向“全面掌握、重点管控”的转变。

六、强化宣传,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为流动人口的工作和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篇2

在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的共同努力下,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是警务效能增长的强大动力,同时也为公安情报工作的推进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从基层警务的角度来看,逐步实现了“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基层公安机关以此为契机,逐步实现信息化,情报工作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安机关的一项基础工作。

1 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模式的构建

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泛指基层公安机关,关于基层公安机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地域的角度而言可以指市县级包括县级以下的公安机关,从工作性质来看可以指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公安机关,包括科所队等,从工作内容来看,可以指专门负责基础性警务工作的公安机关,笔者在本文中所指的基层公安机关是从工作性质的角度出发,贴近群众、来自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是基层公安机关最大的特点。二是特指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包括基础信息采集、信息研判、动态管控、防范预警等。基层情报工作是整个大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备大情报系统的特征性要素之外,还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体系,包括基础信息采集和情报信息的初级研判,这也是支撑层级情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综上所述,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模式是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基层公安工作范围内以信息采集为核心、初级分析研判为重点、情报平台为支撑、资源整合为基础、产品经营为手段、服务决策为目的的工作模式。

1.1 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模式的运行结构

(1)人员要素

所谓人员要素,就是在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中,树立人员是情报工作的主体,充分发挥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学中称之为人本能动原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2)组织要素

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组织要素是指支持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各相关部门和各层级单位的总和,包括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横向组织是指基层情报机构和部门的横向分布,纵向组织则是指纵向分布,当前基层公安机关的专职情报部门已经成立,各基层科所队也成立了信息采集室等组织机构,在横向和纵向形成相互辉映。

(3)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指通过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指导并丰富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技术构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对于社会生产而言,对于基层公安机关的情报工作,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与时俱进的根本动力。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在技术方面突破旧思维,发现新起点,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4)制度要素

制度要素是基层公安机关为了维护正常的警务秩序,保证基层情报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规和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指导性与约束力的规则,这种规则具有指导性、约束性、激励性、规范性和程序性,首先是指导性和约束性,制度要素是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制度对基层警务人员在情报方面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其次是激励性,物质和精神奖励随时鞭策和激励着警务人员遵守纪律和勤奋工作。最后是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对情报工作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和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很大作用。

1.2 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模式的运行规则

公安工作的实质是因需求而生,因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求,公安机关通过强制性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因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需求,公安机关积极构建科学的社会防控网络。基层公安机关直接与实战打交道,面向实战是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最主要的内容,面向实战是根据当下的社会形势和社会背景,突出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重心,紧跟时代潮流,凝聚成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战斗力,2011年的实战重心工作是“清网”、“打拐”、“打击电信诈骗”、“打四黑除四害”、“亮剑”以及备受百姓关注的酒驾、打假等专项行动,基层公安机关的情报工作则要围绕实战热点,积极开展相关情报工作,重点突破,在围绕实战的同时凸显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特色,展现基层公安机关的成效和崇高品质。在具体工作中重视查询比对,对信息进行深度的跟踪和挖掘,重视基础调查,广泛收集基础信息,通过表面现象深挖其内在联系与实质,深入社会背景、利益关系和群众诉求等细节问题,通过研判发现深层次、内幕性的情况,重视跟踪研判。基层公安机关的情报工作以情报为中心,以同级部门的情报信息工作为横轴,以上级领导机关和群众为纵轴,形成十字形的纵横贯通规则。这里的以情报为中心即为落实情报主导警务战略,情报指大情报系统,大情报系统建设是金盾二期工程的龙头项目,是以平台建设、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主线,以情报深度研判和机制建设为重点,逐步实现警务工作由传统粗放型向高效精细化转变,警务特指基层警务工作,不是泛指广义上的公安工作。纵横贯通实现的是情报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无障碍化”,不管是横向的基层业务部门之间,还是纵向的层级单位之间,实现情报信息的“无缝隙式”地链接,这是在战略角度的运行规则,只有有效的纵横贯通,实现基层情报信息的共享与共用,才能发挥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整体效能,实现对犯罪活动的精确打击和高效预防。

1.3 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模式的运行流程

(1)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核心,也是大情报系统的基础,没有海量的信息作为情报工作的依据,就没有高质量的情报产品。从采集的主体构成来看,应做到全警采集,即基层公安机关广大民警针对工作需要采集各类情报信息和情报资线索,这里的全警采集强调的是每名民警均承担情报信息采集的任务;从采集的辐射范围来看,应做到全方位采集,采集应不局限于某项特定工作或是某个特定范畴,进行“撒网式”地采集,在工作中注意多方面、多角度的信息采集,不拘泥于形式,广泛搜集情报信息,扩大信息来源渠道。从采集的类型来看,应做到分类采集与集中采集相结合,分类采集即根据情报信息的应用目的、内在属性、应用范畴等特征对情报信息进行归口管理,不同的基层警种相对应不同的信息采集,如派出所主要负责纠纷类情报信息的采集,刑警中队负责刑事类情报信息的采集,集中采集是以基层民警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各界采集员的作用,将社会力量融入到信息员的工作当中,与民警通过QQ、论坛、手机短信、飞信等方法保持联系,将他们纳入到基层情报信息采集体系中来。从采集的内容拓展来看,应该做到传统采集与现代采集相结合,不仅需要依靠传统的人力采集方式,同时也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采集的情报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录入大平台,完善情报信息采集专栏,做到既能适应网络化、智能化处理的需要,又能方便不同地域、不同警种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查询和共享。

(2)资源整合

在“太原会议”上,张新枫副部长就公安“大情报”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贯彻好“太原会议”精神,从基层出发整合好情报信息资源,为“大情报”系统深化建设和深度应用奠定基础。各地公安机关在“大情报”系统各类资源整合过程中,广大社区民警、基层所队和综合情报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要对他们的先进做法、典型经验认真研究、深入挖掘,不断推广,形成长效,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大力促进基层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更新维护工作,始终保持公安“大情报”系统的信息资源丰富、及时和鲜活。基层公安机关内部要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共享协作,同时要加强与外部各部门、各组织的交流合作,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的各部门共同参与积极主动地整合方式,实现对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协作新格局,不断挖深情报信息对战略性和战术性的情报工作的基础作用,扩展情报信息协作的工作范围与渠道,整合各类信息情报系统,不断开阔视野,获取深层次信息和高质量信息,建立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收集网络,实现各警种、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情报共享和交流。

(3)初级研判

情报信息初级研判是基础公安情报应用的重要环节,基层公安机关对情报信息的初级研判主要是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的初步研判。首先对情报信息在来源过程中的研判分析,这是对情报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研判分析,从信息收集的过程来看,由于信息的采集渠道和采集方式不同,采集上来的信息难免有失真的现象,因此必须对情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研判分析。其次是对情报信息内容本身的研判分析,包括对情报信息的比对查询分析和比较分析,这两个是基层公安工作运用较为广泛的分析研判手段,特别是基层刑事侦查工作中,通过对情报信息的比对查询,挖掘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内在联系中发现潜在线索,通过比对查询可以扩展信息量,使信息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在比对信息的过程中对同类信息进行串并,找出关联之处,比较分析是指通过对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特定案件、特定人员、特定场所以及特定线索与前期或者同期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不同的时空挖掘线索,做到纵横贯通。最后是对情报信息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研判分析,包括综合评价、趋势预测和成效评估,综合评价是指对信息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热点进行综合概括与分析评价,趋势预测是指根据掌握的情报信息提前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成效评估是指对采取相应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预测是否科学、有效、合理,并及时进行调整。

(4)情报经营

基层公安情报工作所得出的产品一方面在基层公安工作中得到应用,另一方面就是对其所作的反馈。经过初级研判的情报信息形成情报产品,情报产品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应用于基层公安工作,并且为基层公安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正如公安部情报信息中心黄洪主任提出的“服务中心、服务决策、服务实战、服务基层、服务警种”的思想,是对情报产品的价值最有力的总结。这种情报产品指导基层公安机关打防控的工作,突显主动防控和打击作用,这种情报产品支持领导决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与说明,突显辅助和支撑决策作用。情报产品的经营取决于对情报的采集、分析以及对发展趋势的判断,基层公安机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作出的情报产品经营,才能保证下一周期情报产品的质量。目前,许多基层公安机关的情报工作只知道形成第一周期的情报产品,从某种意义来说,情报产品经营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每次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也是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螺旋上升的过程。整个经营过程是对一个周期内的情报工作的反馈,这种反馈包括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正面反馈指的是对过程的可取之处进行总结,形成资料型成果,负面反馈是对不足之处予以指出,形成纠错性地总结,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分别形成对下一周期情报活动的借鉴性启示。

2 对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思考

2.1 构建基层情报工作组织体系

首先基层公安机关领导要高度重视基层情报信息工作,要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专门负责与指导基层情报信息工作。其次基层公安情报工作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层公安机关虽然不承担战略性的情报工作,但其工作内容也囊括了情报工作,其各项工作也离不开情报信息的支撑,因此健全的组织机构也是必要的,就县级公安机关来说,在指挥中心内设情报信息专门机构,负责情报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以此为基础,在警力充足的大队设立情报中队,如在刑警大队下设情报科,负责情报信息的初步研判,在警力紧张的派出所和各中队设立情报信息采集点,明确管理、联络人、责任人,将信息采集纳入规范化考核范畴,从而自上而下地建立起集中、全面、高效的基层情报信息工作组织管理网络。最后是明确的职责分工,包括科所队在基层公安机关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专门负责某一方面,最终成果汇总至基层情报中心。

2.2 健全基层情报工作运行机制

基层公安情报工作运行机制是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统一的工作职责,完善线索排查、人员管控、动态分析、信息采集等工作职能,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把情报工作落实到每一名民警,逐步建立完善以信息采集为基础、以初级研判研判为重点、以情报平台应用为支撑的工作机制,实现基层情报信息工作向点面结合、主动出击转变。同时也要形成基层公安情报工作交流与共享机制,对于跨警种、跨部门、跨区域的基层情报信息交流,逐渐形成和完善规范化的基层情报协作机制,不断改进,持续改进是永无止境的。在改进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反馈,不断进行补充与完善,不断健全多样化的基层情报工作运行机制。

2.3 加强基层情报工作管理

随着“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的深入进行,对于情报工作的管理已经上升至新的高度。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各地基层公安机关注重平台的使用,保障了网上办公的程序化,从制度上对基层公安情报工作予以规范,完善信息采集的机制。在信息化实战方面,各地基层公安机关抓住信息化建设和“金盾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新模式、新手段,并采取传统模式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创新各种技战法。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各地基层公安机关主要以信息化深度应用为核心动力,加快推进理念转变、体制转型、机制优化和手段升级。从基层警务工作的角度来看,每位民警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公安情报产生关系,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对其进行着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强调团队精神,这是任何一个组织必须具备的内部凝聚力,在资源有限而任务繁重的条件下必须注重团队精神。

3 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的趋势展望

传统的基层情报工作偏向于打基础,良好的基础是基层情报工作的重要堡垒,只有基础夯实了才会真正发挥基层公安情报的作用,同时基础工作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拓新的工作局面,适应与创新已经成为基层公安情报工作新的支点,适应与创新本身也为基层公安情报工作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的强大的内驱力,无论创新的形式如何,都是基层公安情报工作适应新形势、破解新难题、努力推进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突出现代信息化的主体功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使基层公安情报工作既有传统背影,又不乏时代气息,同时要不断吸收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理念,实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创新,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维护社区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建设、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总结了现有各地基层公安机关成功的情报工作模式,融入信息化的理念与成果,以此构建高效、系统和实用的基层情报模式,即把原本零散、经验性较强的基层情报工作整合成为一套各地能够推而广之的模式,稳定地带动基层公安工作,并且逐步强化对基层公安情报的收集、整理和初步分析研判。

关键词:基层公安,公安情报,模式

参考文献

[1]曹凤.公安情报学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彭知辉.公安情报源与情报收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4]杨建和,张光.公安管理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5]李江南.建立基层公安机关大情报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公安研究.2009.

[6]陈锦泉.派出所信息中心是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第一平台[J].公安研究.2008.

试论公安情报预警机制 篇3

关键词:公安工作 情报预警 体制机制一、公安情报预警工作的含义

所谓公安情报预警, 是指在警情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测报警, 即运用现有的公安情报, 判断、描述和预测事物的变化趋势, 并与预期的目标量进行比较, 利用设定的方式和信号, 实行预告和示警, 以便使公安机关有足够的时间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反应措施或是根据预案采取行动①。能否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 对犯罪态势、影响我国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各种因素变化做出及时预警, 是公安情报能否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

二、公安情报预警工作的内容

情报预警是在社会顺境状态下,在对社会负变量监测的基础上,对社会运行接近负向质变临界值程度的确定性评估和警情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早期预报。

(一)寻找警源

在公安情报预警研究中,寻找警源是预警过程的逻辑起点。警源是产生警情的根源,我国社会危机系统的警源主要分为四类:一是自然外生警源,如火山爆发、地震等。二是自然内生警源,如瘟疫、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三是社会外生警源,如国际或地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等②。四是社会内生警源,如人口的总量与结构、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以及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

(二)明确警情

警情是预警的前提,在社会预警体系研究中,警情通常以与社会负面状态相联系的社会指标来表示。对这些指标,研究者常用各种定性与定量方法确定其静态或动态的安全变化区间,实际数值超过特定的区间就表明警情出现。社会警情严重时可能引发社会动乱。

(三)分析警兆。

由于警情在爆发之前必然有警兆,所以分析警兆及其报警区间便可预报预测警情。如果说警源是警情产生的原因,那么警兆就是警源演变成警情的外部表现。警兆可以是警源的扩散,也可以是警源扩散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相关现象。在社会预警研究中,分析警兆是预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四)确定警限

在量变转为质变的过程中,恩格斯曾深刻指出:“纯粹的量的分割是有一个极限的,到了这个极限它就转化为质的差别。”并认为“无论在生物学中,或在人类社会历史中,这一规律在每一步上都被证实了”③。警限是警源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警情)的临界点,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极限”,它是横亘于安全与危险之间的一条警戒线。警限针对具体的警情指标而言就是“警戒线”。

(五)预报警度

警度是反映警情指标数值实际变化的程度或强度,并间接反映警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管哪一类警情,其警限一般可用四个级别来表示:轻警警度、中警警度、重警警度和巨警警度,在预警图上可分别以绿灯区、蓝灯区、黄灯区和红灯区表示。

三、建立与完善公安情报预警机制的操作路径

(一)建立集约高效的预警信息工作体系

1、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情报预警信息网络。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建设社会预警信息网络的首要环节,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敏感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对象进行总体性布局,具体按照一般社会面、主要社区面、重点要害单位、重要阵地、重点人员、重要事件和专案七个方面构建预警源。

2、要努力拓展警源点和面的空间,进一步延伸警源的触角。实行警情每月点评通报制度,引导预警员有针对性地去收集、挖掘警情。对收集的警情要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判断和深度加工,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提高警情的利用价值。

(二)建立与完善协调统一的沟通体系与组织体系

首先,要使公安情报预警结果发挥良好作用, 必须建立及时高效的沟通体系。既包括组织(公安机关) 与外部的沟通,包括政府机关、媒体、公众, 也包括组织内部的沟通,包括部门或个人; 如果从组织层级的角度来说, 既包括向下的沟通, 也包括向上的沟通。其次, 必须要设定合理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的模式。

最后, 公安情报机构内部, 预警过程中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平衡。集权化是指组织中的决策权, 在预警工作中, 就是做出警情和警级判断的权力集中于一点的程度④。基层人员参与程度越高, 或他们能够自主地做出判断, 组织的分权化程度就越高。在有些组织中, 管理者做出最终的判断, 其他人员只是负责收集整理情报。另一种极端情况是组织把权力下放到基层人员手中。前者是高度集权式的组织, 而后者则是高度分权式的。公安情报机构必须在二者中找到适当的平衡。

(三)组成结构合理的人员体系

1、预警工作人员的组成结构。

选拔时应尽可能从多个公安业务部门中选取优秀人才, 他们从事的工作应该涵盖刑事侦查、治安、禁毒、反恐、反邪教等主要的公安业务⑤。在年龄的构成上, 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他们的专业背景要较为均衡地涉及自然和人文科学。科学的人员构成有利于我们在遇到各种类型的情报时, 都能准确把握和分析。

2、预警工作中人员的组合

为了保障预警的及时有效, 应该减少预警警情上报的层级, 层级越少, 警报上报越快。在情报预警过程中, 可以采用柔性化的策略, 就是经常采用临时团队、工作团队、项目小组等形式。让民警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 以各自的经验和视角来对原始情报进行加工分析, 弥补个人分析可能存在的不足。

3、预警工作人员的培训。

任何工作要取得成功, 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 公安情报预警也不例外。但是面临着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每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都在迅速老化。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才能应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培训就是提升民警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魏永忠.论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4)

[2]阎耀军.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社会预测学研究[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余凌云.警察预警与应急机制[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注释:

①魏永忠.论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5,( 4)

②阎耀军.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社会预测学研究[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③余凌云. 警察预警与应急机制[M].北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④曹凤, 彭知辉, 陈亮 公安情报学前沿问题研究[M ].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篇4

(3篇)

市公安局局指挥情报中心队伍调研报告1

当今时代,信息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情报部门的信息采集和研判职能,为整个警务服务,培养专业的情报人才已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全面提高情报专业队伍素质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现将我市指挥(情报)中心队伍调研分析如下:

一、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我市指挥(情报)中心共有4位民警,平均年年龄32岁。其中二人分别于2013年的9月和10月调入指挥(情报)中心,一人于2011年5月调入最早的一人于2009年11月调入。四人中二人75年前出生二人87年后出生均非情报专业毕业,被抽调到指挥(情报)中心前,都不是专门负责情报工作的。11个派出所及其他各业务大队,虽然目前均指定专人负责情报信息工作,但他们都还要接手各自单位的其他业务,专门做情报研究的工作时间基本不到2小时一天。整个情报队伍人员都是各业务部门酌情抽调任命的,均所半路出家型,这也成为整个情报队伍建设的软肋,制约着整个情报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不合理。

根据省厅相关规定,结合本市整个警务发展实际,6名民警是我市指挥(情报)中心的标配,但实际只有民警4名。且整个情报中心仍然依附在指挥中心,情报中心只是按人手负责一块工作,有时还要承担指挥中心的工作,原本有限的警力还要被透支开去,致使大情报各项工作的开展只能是面上的应付,而没有更多精力投入深层次的发掘研判之中。而从兄弟县市来看,都按省厅要求配足配齐了力量。

(二)领导认识不到位,重打轻防。

基层派出所的主要职能应以防范为主。但是,目前派出所工作重心却时有偏颇,重打轻防是常态。究其原因,与主要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密切相关。个别领导缺乏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错误地认为情报信息工作就是为了侦查破案,忽视了预警防范的重要作用;只注重在打上下功夫,而忽视了情报信息工作是做好防范的基础这一根本性认识。

(三)队伍缺乏专业人才,难出成果。

11个派出所基本均未配置专门的信息采集员,信息来源有限,导致信息质量不高、信息不全。另情报队伍民警素质单一,大多数民警对事件和问题敏感度差,加之专业素质在限,致使对采集到的大量信息提炼和研判不够,对已掌握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的有效性没有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和验证有能力,以致收集到的信息没有起到预警性、防范性的作用。

三、解决办法:

(一)完善机构设置,加强队伍管理。

要与上级机关机构设置相对应,便于业务工作的上下衔接。不断做好机构编制、人员调动、教育培训、奖惩考核等工作,形成统筹协调、多措并举的队伍管理工作格局;要建立专门的情报信息研判机构,配备专业的信息决策研判力量,提高情报信息研判应用水平,不断推进情报队伍建设,为全面履行参考职能,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二)转变工作思路,积极开拓创新。

领导特别是基层派出所领导要转变观念,逐步建立和贯彻信息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信息化理念,从根源上认识刑事犯罪规律,加强学习,积极开拓进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防范上来。一方面应在派出所取消破案硬指标,把治安防范目标管理责任制摆到突出位置并予以具体化;另一方面可推行警务公开,切实为群众服务。

(三)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加强情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公安机关应注重顶层设计,推动并督促各级警官院校、培训学校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公安情报学专业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公安情报专业人才,公安机关应加大投入,给情报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民警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鼓励民警积极开展公安情报学方面的研究;切实加强对从事情报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情报人员参与和引领警务实战的工作机制。

(四)整合资源,拓展信息采集渠道。

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情报信息的社会化采集,确保信息的海量、鲜活;除采集各类公安工作信息外,还需采集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公民的金融资料信息、社会关系信息,涉枪涉爆娱乐场所、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利用社会信息资源;要充分发挥各种专业手段优势,采集那些具有很强专业性、内幕性、预警性的情报信息。

(五)做实研判,服务决策。

及时开展汇聚整合、关联碰撞和分析研判工作,重点围绕防范类、预警类、串并案件类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提出针对性的打防控措施;从打防管控出发,围绕阶段性重点工作和社会治安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处置对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将分析研判后的预警性情报信息及时通报各基层单位,提出防控工作建议,引导一线实战。同时加强对情报信息执行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督促落实,确保情报得以及时、有效、准确执行;要及时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报送情报预警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确保社会稳定。

市公安局局指挥情报中心队伍调研报告2

近年来,汉寿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全体民警辅警紧跟局党委决策部署,在学习磨砺中奋进,在克难守责中奉献,为全局连续保持市县双优的荣誉作出了突出贡献。指挥中心连年被评为市、县绩效评估先进单位,多名民辅警受省、市、县表彰。20XX年,2名民警荣获全市优秀人民警察、1名辅警荣获全市优秀警务辅助人员荣誉称号。

勤于练功,打造业精能强的枢纽部

作为全局工作中心枢纽,指挥中心担负着全局指挥调度、以文辅政、绩效评估等多项职责。在警力严重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境中,主任黄敏带领中心一班人转变思路方式,打破分工壁垒,变专职为多职,变单专家为多面手,着力培养民辅警独挡多面的能力和水平。在她的带动下,全体民辅警自我加压,苦练内功,很快全面熟悉了指挥中心业务。20XX年,完成了各项公安调研任务,打击电诈、情指建设等多篇调研材料被省、市内网采编;起草拟定领导讲话、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等各类材料100余篇。组织市局简报上稿6篇,全市排名第一。撰写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现状对策》荣获全省新时代县域警务专题调研论文二等奖、全市公安机关重点课题调研论文一等奖,《浅谈当前三区警务工作现状及对策》荣获全市公安机关重点课题调研论文优秀奖。

忠于职守,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团

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将每一次优质的服务融入细微,是指挥中心一直坚守的理念。一根电话线,承载着大小指令的畅通,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办公室5名民辅警每天以高节奏的工作状态应对接踵而来的工作,加班成常态,不加班成例外。20XX年以来,他们完成了全局362件文书档案进库工作,接待查阅借档案31次35件,无一差错。20XX年6月的一个深夜,110报警服务台接到一名女子自杀警情。警情就是命令!负责指挥调度的副主任张中术迅速报告当班局领导,紧急调度相关警种合成作战的同时,第一时间拔通了报警人的电话,安抚她的激动情绪。各个警种网上网下同步开展工作,争分夺秒的网上追踪,踏破铁鞋的街巷寻觅,终于查找到了报警女子所在位置,在民警的耐心开导下,她彻底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甘于奉献,打造笃定坚守的先锋队

每一项精密数据背后,都是指挥中心全体民辅警笃定坚守、精益求精的坚持;每一个精耕细作背后,都是他们不分昼夜,无私奉献的点滴。有人整日与文字周旋,步履不歇,青葱变苍颜;有人昼夜与时间赛跑,不眠不休,护万家安宁;有人伤痛不下火线,一丝不苟,偏毫厘不敢安。20XX年末,民警盛兰体检中检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需要立马手术。正值年底各项工作收官之际,千头万绪的工作接踵而来,她悄悄把住院通知单压在办公室抽屉里,一直拖了三个月才住进医院。术后医生建议全休一个月,想到办公室天天加班的同事,她按捺不住,仅休息了半个月就提前返回了岗位。辅警王美娟每天转接数十个通知、文件,晚上继续挑灯整理台账资料,连同在一城的父母也难以见上一面。

最是平凡砺初心。指挥中心全体民辅警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赤诚守责,用匠心奉献,绽放出属于汉寿公安人的最美芳华。市公安局局

指挥情报中心队伍调研报告3

一、以举报受理工作为重点,努力打造服务城管受理城管热线是110指挥中心一项重要工作。

城管热线既是一条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同时也是政府和市民相互沟通的桥梁。我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管部门和政府的形象。为了打造规范的服务窗口,我主要从狠抓服务意识、服务管理、服务质量上入手,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讲普通话,注意文明用语,在接待群众来电、举报时,做到接听电话要倾心、了解问题要耐心、转办交办要细心、解答咨询要热心、回复交流要真心的五心工作法。通过严格程序、规范行为,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得以增强,工作态度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近两年来共受理群众举报投诉7266件,转办交办解答7266件,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92%。

二、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竭力打造科技城管

(一)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城管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和必然的发展方向,为加快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原城管热线系统、城管语音追呼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的基础上,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与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开发出适应新形势城管热线举报投诉受理转办系统,实现了市局、区局、中队三级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能力,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城管网站建设,开辟宣传城管新窗口。

城管网站是宣传行业政策、展现城管形象和风采的窗口,是襄樊城管对社会发布信息的平台,为了打造一个内容规范、信息及时、服务功能强的城管网站,实现对外宣传和服务社会,我们在起草上报市局制定了《城管网站管理规定》的同时,对城管网站的版面进行改版,并增设了城管风貌、普法教育、媒体传真、城管知识问答、便民服务等十八个专题栏目,收集上传网站信息2301篇,极大地增强了网站的可读性、即时性、实用性,成为我局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之一。网站的访问量也由往年的不到2万人次增加到年访问量在40万人次以上。

(三)注重城管信息资料收集、完善。

为保证城管信息资料的全面性,我安排了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及资料档案归档整理工作,一是定期更新城管系统通讯录,二是做好投诉资料的保管、整理及保密工作,三是收集整理媒体宣传报道的城管工作动态信息,为城管信息资料的规范、齐全、准确工作打好基础,及时为领导和科室提供信息服务。

三、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为载体,全力打造规范城管

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我主要注重在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一是规范内部管理制度,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督办检查制度、热线接线员工作规范、考核细则等制度,明确了工作纪律、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的举报投诉处理工作流程,形成了受理、审核、转办、反馈、归档等环节较为完整的工作运行程序。二是完善110联动工作制度,为切实提高我市城管110联动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推动城管110联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先后起草上报制定了《城管热线工作规定》《城管110联动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城管综合自动服务系统工作程序》,明确了工作要求和检查考核办法,同时,我们坚持将受理举报投诉工作每周一小结,每月一通报,为领导及时掌握市区城市管理动态、科学决策提供了及时的信息资料。

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尽力做好其他工作

在认真做好110指挥中心工作的同时,我还负责督察大队的机关后勤工作,同时按照市局的安排接受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先后参与市执法局06、07年的经费预算、资金划拨、会务接待、两项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阶段性工作,不论是哪项工作我都能够竭尽全力做好,圆满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五、坚持廉洁从政,自觉树立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平时能够按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在政治纪律上,始终保持了敏锐性和坚定性,敢于抵制不正之风,自觉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在组织纪律上,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做到了有请示有汇报,自觉维护领导和组织的威信,在工作纪律上,自觉遵守工作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不以权谋私,没有出现违纪违法行为。在科室领导岗位上,始终以身作则,时时事事为下级做表率,团结同志,尊重他人。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实际行动在单位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近两年,110指挥中心工作受到各级各部门的肯定与表彰,先后被团市委授予全市青年文明号,被团省委授予全省青年文明号,被市妇联授予全市巾帼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篇5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信息化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警务工作模式,是今后一个时期警务工作发展的趋势。虽然目前公安工作已经推行信息化和网上作战,广大民警应用情报信息的意识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但就民警对情报信息的总体认识和应用水平而言,仍停留在较低的阶段。本文,结合目前派出所工作的特点,就如何加强情报信息工作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情报信息的概念不清。仍有许多基层民警对情报信息工作的概念存在认识模糊、理解偏差的问题。由于传统的公安工作强调破案,以至于现在仍有很多民警把情报信息理解为线索,认为只要有破案价值的就是线索,对情报信息的广泛性理解不足。

(二)忽视了信息的日常积累。很多民警只有在办理案件的时候,才开始“大海捞针式”的寻找线索,而忽略了在平时的治安整治、排查、专项行动中搜集积累有关情报信息,致使出现投入警力越大,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获取得却越少这种“反常”现象。

(三)情报信息的获取渠道狭窄,情报意识差。派出所每月受理的案件,存在着破案率低的特点,特别是盗窃类案件,实际发案率远高于破案率,而其中所破获的案件很多是通过群众发现、举报的,真正在工作中发现的很少。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民警习惯于就事论事,不善于主动发现和收集信息,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情报信息工作的随意性和被动性较为明显。

(四)公安网上信息利用不够。公安网的信息是全国公安信息的集合,是公安工作多年的积累,是精华之地。而在实际应用上,民警对公安网上信息的利用,大多是查找人口信息、逃犯信息、被盗物品、打防控操作等,真正能够进行信息比对、研判、预警的很少,更不要说通过大量的网上信息进行网上作战了。

(五)情报信息的管理、使用不善。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情报信息的管理基本上处于粗放状态,缺乏有效经营。在信息研判方面,虽然部分单位掌握了大量的零散信息和线索,但后续的鉴别、筛选、调查、分析、研判等重要环节的运作根本无法深入。在信息共享方面,搜集的信息大部分只是保存在个人手里,很少与同事进行交流,也不与其他单位同志交流,这严重降低了情报信息的使用价值。

二、做好基层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情报信息意识。情报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信息。只要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就必然存在反映违法犯罪活动的情报信息。因此我们要树立情报信息无时无处不在的意识,要用联系的观点主动去寻找线索,去搜集情报信息,这样得到的信息才能与目标信息联系更加密切。反之,如果忽略异常,粗心大意,信息便会稍纵即逝。只有主动、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寻找才会找到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二)充分利用派出所的优势, 挖掘群众中的大资源。基层派出所是公安群众工作的第一战线,与群众接触的机会最多,群众中蕴含的信息是最原始、最基础、也是最为广泛的。现在每个派出所都建立了警务工作室,这为做好基层情报信息工作, 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必须充分利用派出所管辖的人口多、行业复杂、地域广阔等特点, 利用走访群众、调查了解、接受报案等时机,广辟情报信息来源,畅通情报信息的渠道,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搜集梳理。同时,还应采取积极措施,想方设法鼓励群众尽可能多地提供信息,并对提供有价值信息的群众及时加以奖励。

(三)构建灵敏高效的信息网络,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一是将接触人员较多的特定职业人员纳入信息员队伍。将镇(街道)、各村领导、巡逻队员、护村队员列入信息员队伍,与他们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收集各类治安信息。另外,副食小卖部店主、摩托车或拖拉机修理店工作人员、搞个体运输的司机、政府企业的保安、摊贩、公用电话亭营业员等特定职业人员,他们工作时间较长,接触人员较多,容易发现违法犯罪线索,也是布建信息网的重点。二是将易接触复杂人群的特种行业人员纳入信息员队伍。主要是网吧营业员、集市贸易场所、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旅馆、废旧物品收购点等特种行业的人员,他们容易接触复杂人员并易于发现各类信息线索。三是将易接触复杂社会面的“灰色”人员纳入信息员队伍。这部分人具有接触复杂社会面或重点人员的条件,往往能够及时获取重要情报线索,但应谨慎选择,宜精不宜多。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把公安工作的触角真正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四)重视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公安网信息资源。在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公安网信息资源,为派出所的打、防、控工作服务。要经常浏览、分析公安网中本地或者外地的最近案件高发、预警等信息,并结合本地情况或者前几年同期的发案情况,就可以对辖区内的治安要情做出预警;可以在公安网上实践网上作战,发现与在侦案件类似,或者与犯罪嫌疑人相关的更多信息,找到更多线索。此外,也可以利用网上资源,针对本地的外来人口犯罪情况,分析哪些属于高危人群,与本地的发案情况、特点进行联系,如有必要将这些人员纳入工作视线范围。

(五)完善信息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分析研判工作。一是要充实信息研判人员,加强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二是要加大信息研判力度,努力将信息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战斗力。要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充分挖掘信息中的“含金量”,把全市每日、每周、每月的发案走势、发案特点、打击对象结合辖区的发案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找出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查找基础工作薄弱环节,及时做出防控预警。通过对犯罪信息涉及的案、人、物、地等重点信息的分析研判,积极主动地实施对动态社会治安的防控。三是要提高民警网上作战的能力。充分运用网上各种信息,开展网上列管、网上缉捕、网上刑嫌调控、网上控赃等战法,实现对高危人员和可疑物品的自动比对、自动识别、自动报警,开展“从人到案”、“从案到人”、“从物到人”的多元侦查模式,积极实施精确打击、精确管理、精确防范。

(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情报信息质量。情报信息工作的方法决定了情报信息的质量,而情报信息的质量就是情报信息工作的生命。加强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必须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一是要注重情报信息的真实性。情报信息必须实事求是,反映的事实必须客观、尽可能地全面,不能擅自捏造、添油加醋。二是要注重情报信息的时效性。情报是信息,具有时效性。有些信息可能原来价值不大而现在却意义重大,关键在于情报价值的发现和及时应用。三是要注重情报信息的预警性。在工作实践中,各级情报信息工作人员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认真研究新问题,仔细分析新情况,真正把事关辖区安全稳定大局、事关群众安居乐业的情报信息提供给上级。

公安系统信息工作学习交流体会 篇6

公安系统信息工作学习交流体会2007-02-16 10::1

3规范效率精品

——赴公安XX分局学习交流信息工作的体会

根据今年我办工作思路中关于“开展办公室经验交流”活动的安排,本着交流互动、学习促进、进一步提升我办信息工作水平的目的,近期专门组织全办人员赴公安XX分局,交流学习信息工作的经验与做法,并现场观摩信息处理过程,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启迪良多。

感悟规范。信息编报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有自动化流程加以规范,职责明确,责任明晰,犹如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不管哪个环节发生差错,都能迅速查明,予以纠正。

感悟效率。对所发生的事情能第一时间予以反馈,小时内就能将信息送至当事人手中,基本实现重要信息当时编、当时发,一般信息当日编、当日发,特殊信息随即编、连夜发。

感悟精品。有针对性地将各地情况在《公安简报》、《信息快报》和《每日公安情况》等刊物加以反映,能及时提出超前性、预见性对策和措施,且大到文本格式,小到标点符号,从未出现过一例差错。

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公安分局的信息工作之所以能成为“规范、效率、精品”的模范,是因为坚持不懈地抓实四个关键。

一是健全的组织网络。每个基层部门都配备了专门的文职人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纵横交错,上下联动的信息报送体系。且每年分期分批抽调基层青年民警到办公室进行跟班轮训,切实提高了基层人员的文字处理水平。

二是强烈的责任意识。公安职业的本职属性决定了公安信息“快、准、实”的特点,摸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坚持一事一报、一案一报,认真、仔细、慎重地对待每份工作、抓紧每个环节,层层把关,环环落实,避免了任何不必要的差错和失误。

三是规范的运转流程。通过定岗定职、奖惩激励等机制,规范各人的行为,改变了忙闲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将信息、简报的编写、录用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人头上,使每个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同志责任明晰,做到人人有压力,个个有标杆。

四是完备的基础保障。先后出台《信息工作规范》和《信息调研考核办法》,规范和细化了信息报送程序、考核措施。去年年初安装了公安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快了信息报送流程,提高了信息采编的效率和质量。

虽然我办去年信息工作成绩明显,实现了进档升位,但与公安分局相比,还明显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提炼不够,只满足于一般性信息,深层次、综合性,能直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思路的信息还比较缺乏;信息范围不广,大部分反映的是领导的行踪、要求,对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反馈不足;信息时效不强,一些紧急情况的反映还比较滞后;信息内容不精,还存在语句冗余、编排有误等“低级失误”。

公安分局的信息工作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样板,确立了前进的标杆,我们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奋发作为,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朝着“三个一流”的目标努力奋进。

进一步提升载体质量。反映情况早一拍,对一些牵动全局、领导关注的问题早考虑、早调查、早编辑;反映动态抢一拍,利用信息网络上下贯通的优势,重大情况保证在个小时内反馈给领导,切实把信息载体打造成领导掌握情况的“窗口”,部署工作的“指挥棒”。

进一步规范报送程序。在组建信息

人员网络的同时,迅速建立健全与信息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网络,广泛运用先进的办公设备,实施电子邮件方式报送,也可采用电话通知、信息约稿等多种形式,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针对性。同时,针对一些涉及成绩、数字等敏感性的信息,各基层单位分管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审核职责,确保上报信息的准确无误,真正实现信息报送争发“快车”、“零失误”的目标。

进一步健全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信息例会,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信息报送要点,通报各部门、各单位报送信息的采用情况,做到工作有人抓,责任有落实,采编有方向,使整个信息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进一步探索培训形式。针对基层单位人员变化较快的情况,每年举办信息工作培训班次。在此基础上,采取跟班轮训方式,定期抽调名基层信息人员到区委办信息科参与信息工作。基层单位也要多为信息人员提供阅读文件、参加

会议的机会,通过压担子、议路子、搭架子等形式,切实提高信息编撰水平和质量。

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与公安科研 篇7

情报分类是使情报有序化的重要工作。没有情报的分类, 必将使收集到的情报杂乱无章, 增加查找成本, 从而降低情报的利用效率。科技情报具有自己的分类特点。一套好的分类体系一定要考虑其使用目的和用户需求。科技情报是为人们从事科技有关的工作、学习、研究和科技活动等而收集提供的有关情报, 一方面其分类体系应着重体现科技特点, 具有科技的专业性质。另一方面在建立自己分类体系的同时, 也要考虑事物的共识性, 为情报的共享和使用提供方便。公安科技情报具有自己的专业或行业特点, 其分类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推进公安学科的发展。公安大学主持的公安学学科研究课题组对公安学学科的分类作了有益探索, 但是要作为一个学科存在必须要有自己的研究特点, 而不是汇集其他学科的研究到自己的门下。当前与公安有关的学科分类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 13745-92) 中仍是没有进展。假如我们先从建设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入手, 那么可以较快地解决公安学科分类中的不足, 起到弥补的作用。

1 关于情报、信息与分类

在讨论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之前,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情报与信息关系的话题。因为当下中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成为了一句时髦的口头语, 那么情报信息究竟是什么?在情报信息成为一种时尚时, 再次讨论一下情报与信息的关系这一旧话题对于分类体系的建设应当是有一定帮助的。因为曾几何时, 随着“科技情报”更改为“科技信息”后, 我们可以通过对近十几年有关“情报”的论著进行检索, 就会发现其在上个世纪末对情报概念和使用的研究几乎已经到了被忽略的程度, 似乎情报就是信息, 情报不需要与信息进行区分了。进入新世纪后对于情报的研究又开始逐渐升温, 这表现在近年来关于“情报”的论文显著增加。

关于情报信息, 首先是信息, 然后才是情报, 是关于情报的信息。情报的外延也许有时与信息的外延具有相同性, 但情报是指有用的信息, 其外延必然小于或者等于信息的外延。因此使用“情报信息”这一术语, 完全和使用“梨子水果”的语言一样, 完全没有必要在情报之后加上信息一词。

情报是从人的能动性, 是从主观出发的具有动态性质的信息。而信息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情报显然是加上了人的认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严怡民通过对情报的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等情报基本属性的分析, 认为情报就是作为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并认为这样理解虽有过宽的片面性, 但也有较广泛性, 而且也容易为人们理解, 有助于情报的充分交流和利用, 促进整个情报、信息产业的发展[1]]。钟义信教授则认为情报是一类特殊的认识论信息, “是对主体具有某种特殊意义 (军事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科技利益等等) 的认识论信息, 它与认识主体的目标利益密切相关——情报的价值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 任何情报都一定是信息.但并非任何信息都是情报。这是因为, 任何没有信息的情报都没有价值, 也就不成其为情报, 因此, 情报必须有信息;然而, 并非有信息都具有情报价值, 因而不一定都能成为情报, 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信息才成为情报。”[2]

由于对情报或信息的分类本身也是一种认识活动。我们去对文献进行标引时, 首先是人对这一文献的重要性的认识, 但是标引假如仅针对个体的特定性, 那么这种标引是没有任何社会学上的意义的。因此, 情报或者信息的分类规范是针对人类社会而言的, 是为人们方便利用情报或信息而设立的。这是建立各种分类法的关键原因。

为强调信息在公安与公安科研中的有用价值, 因此本文还是使用“情报”这一术语来描述有关问题。从外延上来说, 从情报到公安科技情报处于这样一种包含关系, 即:情报?公安情报或科技情报?公安科技情报。本文研究的是最内层的公安科技情报。

2 公安科技情报分类对公安科研的意义

我们知道信息分类的目的是便于信息的归类、检索, 进行信息的有序组织, 从而可以为形成某一知识体系服务, 或者为用户提供定题信息服务等。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 人们检索资料已经十分便利, 资讯已不是少数机构或者少数人可以垄断的事情。但是, 情报分类在科研工作中依然没有失去其功能和作用。尽管电子文献检索时可以采用任意关键词, 检索结果又有计算机自动分类, 自动进行语言标识。但是人们在使用分类词时依然是具有主体的能动作用的, 而且被检索到的文献依然要经过检索者的判断和主观筛选, 因此分类依据在信息的检索和使用中依然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针对数据库中的静态文献而言的。而科研工作中有相当多的资料是处于动态中, 比如实验中的数据、研究中的问题等, 因此科研工作中的资料具有流动性和即用性, 是属于动态的。这时假如具有分类体系知识就可以随时提醒科研工作者其研究成果的归类和进一步研究并检索资料的方向。这是情报分类体系建设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于公安情报分类, 由于我们学科门类中并没有公安或警察方面的学科, 因此建设好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对于我们进行公安科研工作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学科的归类、人员的选择等方面。其中, 在科研评价中出现外行评内行的情况, 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就是分类工作没有做好。

笔者因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 深感分类是进行科研所必须要做的首要工作, 深感现有学科分类体系对公安科研和学科研究所起的作用之不足, 深知建立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对于公安科研和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从内涵上来说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建设对公安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具有以下更为直接的作用或特点:

其一, 公安科研急需这样的分类体系。公安科技情报分类的直接对象是与公安科技有关的信息, 为公安科技工作所需要的信息采集、存贮、加工、利用以及进行科技评估服务的。从事公安科研工作, 进行信息分类时需要有公安方面的一般业务分类知识。举个常用的例子, 例如我们申请研究课题就涉及到学科分类的问题, 现在普遍采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 公安科研申请书如果按照《学科分类与代码表》进行分类, 一是面太广, 二是可能选错评审专家, 出现外行评审内行的情况。例如治安学按照《学科分类与代码表》的分类法填写科研项目申请书, 可能被申请者归入法学中的行政法学学科, 但是行政法学专家不一定就懂得治安学。科技评估常常要依赖于信息的分类, 因此建立公安科技情报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体会告诉我们, 公安科技评估急需这样的分类体系, 急需对现有《学科分类与代码》的补充, 以迫切解决公安科研中分类问题的困扰。

其二, 促进公安科研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公安知识体系化。知识也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的结果, 反映了人的认识规律。完善的知识是需要体系去构建的, 分类本身可以使知识自成体系, 因此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的建设, 有助于公安科研的开展, 有助完善公安学科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公安科研管理规范化。例如, 学术评审的规范化, 前面提及的评审专家的遴选制度,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术研究的真实性。

其三, 促进公安学术人才的分类建设。科学发展, 人才是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好的分类体系本身就是一种知识要素的最佳配置, 根据这种分类, 再结合公安人才建设的要求所做出的公安科研安排就具有合理的依据。因此完善的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建设, 也是促进公安学术人才分类建设的重要作用之一。目前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中没有公安学学科, 与公安有关的一些三级学科是设置在法学等其它学科门类之下的。而要设置一个一级学科具有相当的难度, 因此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建设对公安人才培育具有促进作用。

其四, 促进公安硬件的分类规范建设。目前, 大学各类基地的建设一般依赖于学科, 被称为学科基地建设, 主要指实验室、资料中心、研究所和试验场站[3]。由于公安学科或分类的不完善, 导致各类公安硬件建设的盲目性, 例如公安到底应当建立什么的实验室、示范基地才是符合公安的科学发展要求的, 就是一个很难回答的答案。因此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的论证和建设, 对于公安硬件配置合理化和规范化具有促进作用。

3 现有学科分类对公安科技情报分类的启示

前面论述了公安科技情报分类对于公安科研的重要意义。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的建设可借鉴和参考其它分类体系的建设经验。而科研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拉动力;学科建设又是科研的基础[3]。因此, 本文重点考察《学科分类与代码》对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建设的启示。

3.1 各种分类法对公安科技情报分类的启示

应当肯定公安科技情报是情报的一个种类, 其适用一般情报的分类技术。因此, 构建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分类资源, 借鉴前人的分类研究成果, 既要考虑标引的规范化, 更要考虑促进公安学科的研究与建设。目前《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国图书分类法》等一些分类法涉及到了一些公安方面内容, 可以予以借鉴适用。为体现公安科技情报的学科价值, 可参照《学科分类与代码》, 因其具有学科建设的特殊性, 符合公安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公安文献分类的方便, 可分别参照《中国图书分类法》、《专利分类法》等有关内容;为便于公安标准建设, 可参照《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国国家标准分类目录之A90社会公共安全综合之下的标准。另外从标引角度出发也可以参考《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的分类词。各种分类方法对公安科技情报的分类有以下启示:

首先, 每一种分类法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应当给予重视并充分利用各种分类资源的优势。当我们正准备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重新去构建一种新的分类体系时, 一定要慎重考虑其可行性、科学性和需求性。

其次, 为便于科学研究, 公安科技情报的分类不应打乱现有学科分类体系, 但为便于归类、查找和自成体系, 可以进行重视排序。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在公安领域有比学科分类更为广泛的使用者。因此情报标引词还应当考虑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让使用者能够看得懂。收集情报的目的是为了使用, 假如使用者不明其意, 必然降低使用效率。

再次, 应参考现有的分类方法。尽管分类方法出现了从列举式到分面组配化、分类主题一体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标准化等特点[4], 但是建立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并不是照搬照抄这些经验和模式。一些分类方法只能作为参考, 例如词频分析法虽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但不能用词频分析法来确定研究重点。有学者仅根据词频得出的《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G356已不是情报学领域的研究重点”[5]的观点是明显不成立的。因为也有可能某一领域的技术属于高精尖技术, 只有少量的人能研究得了, 比如关于“神七”关键技术的主题词少就能因此断定这不是研究重点吗?词频高也许能反映当前的使用或普及程度, 更多的科技人员能够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但不能因为词频低就否定一个研究重点。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这种分析法所起的其它作用。词频分析可以作为一个单位情报储备的依据, 合理优化信息储备空间。

3.2 《学科分类与代码》对公安科技情报分类的启示

由于学科分类、建设与科研的关系, 因此本文重点详解《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对公安科技情报分类的启示:

学科往往是按照事物的性质来展开的, 是经过主体认识之后的符号世界。贝塔朗菲说“什么是唯人才有的行为?答案是明确的。人所特有的、能将人和别的事物截然分开的独特行为就是在思想和语言中创造符号宇宙的能力。除了直接满足生物需要而外, 人不是生活在事物的世界中, 而是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6]通过对《学科分类与代码》的研究, 我们会发现公安科技中的许多内容其实在学科门类中均有所体现, 只能把这些知识或技术应用于公安行业而已。因此通过《学科分类与代码》表的重新排序, 可以突显其对公安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影响, 根据这一排序进行公安科技情报的分类, 两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因其具有极强的科技性, 因此应当与学科分类相适应, 并根据公安特点而细化之。

公安涉及治安管理、刑事侦查和司法鉴定三大体系, 可以说这三大体系在公安业务中较有行业特色, 在《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均有所体现, 以下分析之:

(1) 以公安为主的学科分类。在《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仅有一个学科是属于以公安部门为主的, 即法学门类中的刑事侦查学 (820.3060) , 当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军队保卫部门和检察机关也对部分案件行使侦查权, 但是绝大部分案件的侦查权是属于公安部门的。

(2) 与公安直接相关的学科分类。在《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相应涉及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门类, 以下从现有学科分类出发作一分析:

司法鉴定学 (340.2040) 。《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司法鉴定学”侧重于程序性质, 因此放入法学门类是合理的。而司法鉴定所采用的技术则完全与其它学科门类相同, 因此在《学科分类与代码》没有归入“司法鉴定学”, 因此我们发现公安刑事技术中常用的法医学、照相技术等分别被列入不同的学科。但是, 我们根据公安特点而专门建立的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就不需要受到这种局限, 完全应当考虑到用户的使用要求和方便。因此统合各学科知识“司法鉴定学”在公安科技情报体系中应属于重要的一级条目, 其下级条目可以设立法医学、照相技术等刑事技术方面的内容。

安全管理学 (620.2060) 。公共安全可以简称为公安, 但是我们今天所指称的“公安”一词是有其特殊含义的, 是专门指公安机关或者公安民警。但是人民警察并非专指公安。我国《警察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由此可见警察管理和公安管理的外延并不一致。警察管理包括公安管理, 而“公安”本身具有社会公共安全的含义, 公安又具有行政管理职能, 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治安管理,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治安管理针对的是扰乱公共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 具有社会危害性,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因此把“治安管理”归入“安全管理学”学科比较合适。

(3) 通用学科的分类。这些类别在公安行业没有什么特别的特色, 完全可以照搬现有学科分类体系, 然后在名称前面加上“公安”或“警察”二字。比如警务管理可以放入“行政管理” (630.45) 学科中;公安情报可以放入情报学 (870.30) 中, 等等。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 公安部主管全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但是计算机安全本身有单独的学科, 《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有“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 (520.1060)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520.6070) 、安全信息工程 (620.5010) 和管理信息系统 (630.5045) 学科, 因此涉及信息安全方面的学科或情报完全可以按此进行分类。

(4) 分类体系总结。结合以上分析, 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子体系, 即治安管理学、公安刑事侦查学和公安司法鉴定学。为有利于公安学科和公安科研基础研究, 在建设分类体系时应当标注清楚下级子条目所对应的现有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以公安司法鉴定学为例, 可设计分类码与分类词如下, 括号中对应的为学科名称和代码:

03 公安司法鉴定学 (司法鉴定学, 820.3065)

0301 法医学 (法医学, 340.2040)

0302 刑事摄影学 (照相技术, 410.7070)

0303 痕迹检验学

0304 刑事化验学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530.14)

0305 其它

这样与《学科分类与代码》结合起来, 我们就可以发现现有学科分类没有痕迹检验学之不足, 从而得到弥补, 促进公安科研的发展, 进而有利于公安学科体系的研究和建设。

摘要: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建设对于公安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弥补现有学科分类在公安方面的不足, 促进公安科研的发展, 其分类的根据可参考现有各种分类体系, 以学科分类为主, 以公安为主线进行词语分析, 进而重新排序, 使之兼有分类与公安学科建设之需要。

关键词:公安科技,科技情报,公安学科,公安科研

参考文献

[1]严怡民.情报学研究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2:33.

[2]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59.

[3]李铁君.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侯汉清.当代分类法主题法索引法研究[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3:89.

[5]李文兰, 杨祖国.1993-2002年情报学科研究主题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04 (7) :97.

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 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71—02

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情报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已成为维系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命脉所在和各种较量、角逐活动的争夺焦点。谁能在对抗中赢得信息优势,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军事战争如此,商业活动如此,公安工作也是如此。在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犯罪与反犯罪的较量更多,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情报信鼠的掌握、运用上,只要赢得了信息控制的优势,就掌握了同犯罪作斗争的主动权。实施情报信息主导公安战略就是适应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实现动态管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打击犯罪的需要,是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高度动态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与警力严重不足的双重压力,公安工作必须坚持以情报信息为主导,坚持走提高公安效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实施情报信息主导公安战略,才能突出重围、走出困境。尽管我省各级公安机关在公安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公安信息总体应用水平还不够高,离公安信息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信息掌控不够及时,基础基层源头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警种部门配合不协调,情报信息分散零碎,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应用的效能不强,研判能力弱等方面,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信息为现实斗争服务功能的发挥,制约了公安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成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为适应社会高度动态化、信息化环境的需要,增强公安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必须实施公安信息主导公安战略,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工作,提高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情报信息本身具有的群众性、保密性、时效性等特殊属性,决定了情报信息工作又是一件讲究高度协作的公安工作,从这个角度上讲,认识就是效率,管理就是效率。公安信息化是公安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高公安工作效益和水平的必然趋势,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全体民警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公安信息化充分和正确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公安信息化的进程和成败。

各级公安机关应抓住这一契机,各级领导必须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和大力提高队伍整体科技素质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科技强警的原则,倡导学科技、用科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真正将年富力强、懂技术的人才充实到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第一线,确保基层警力与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量相适应,真正做到人、财、物向公安信息化倾斜,为公安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经费保障,保证公安信息化战略的健康实施,达到“科技强警”的目标。同时,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科技培训和岗位科技练兵活动,尤其是全警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并将其作为警衔与职务晋升的必训必考内容,纳入教育训练体系。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分警种、分层次进行,基层单位民警应加强分析研判技能的培训,派出所等一线民警加强个案应用技能的培训,以实际应用的成效促信息质量的提高,让民警真正从应用中尝到甜头,进而不断扩大应用群体,形成信息化作战的规模效益。

信息化的主体是广大公安民警,信息化的成效取决于掌握了信息化作战方式的民警队伍。没有民警的信息化素质,情报信息主导公安就失去了人力支持。广大公安民警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公安信息工作,提高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立足本职岗位,结合业务工作实际,苦练基本功,强化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民警人人适应岗位、人人精通本职、人人胜任职责,成为本部门、本岗位的“行家里手”,所以,广大公安民警应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工作措施上高度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把公安信息化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位置。要把信息收集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本职工作,围绕社会安定,深入细致地开展信息情报收集工作,严密掌握社会动态。公安机关要把信息收集工作纳入民警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之中,凡因重要信息收集不及时或漏报、瞒报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从实际出发,本着客观实际、高效运行的原则。大力构建公安工作信息平台

建立和完善公安情报信息体系,对于深入分析研究犯罪规律特点、实施科学决策,提高公安机关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缓解警力紧张局面,降低公安工作成本;对于推动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是从实际出发,本着客观实际、高效运行的原则,建立完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公安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首先,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法规文件,做到信息化整体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评估和验收工作,使各系统建设在标准上、技术上、功能上达到建设目标,避免公安成本浪费,使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确保工程质量。第三,建立合理的公安内部各部门、各警种协调配合机制和高效的业务流程,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模式,避免工作效率低下、运行质量不高等现象发生,从根本上解决局部各自为政问题。第四,加强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保障各种网络中心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公安信鼠化建设朝着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稳步推进,使新时期公安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树立情报信息主导公安的理念,大力实施公安信息化战略,不断推进基层基础工作信息化。一要构建情报信息综合平台,实现信息的大整合、高共享、流程化。二要抓好情报信息采集工作,提高信息质量。把基层基础工作与情报信息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完善的基层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机制,通过做深、做细、做实基层基础工作,扩大情报信,鼠的来源,畅通信息渠道。要严把信息质量关,避免信息量少、质差、不规范等问题。三要强化信息的分析研判和实战功能,通过各类信息的实时关联比对,为一线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把情报信息转化为战斗力,实现“大情报、大信息”支持下的“小行动”,进而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走上现代化、信息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

三是认真开展经常性社会调查活动。调查工作要针对我省的具体情况找准切入点,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的稳定是我省稳定的基础,因此,情报信息人员必须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农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同时,要针对我省企业普遍效益欠佳,职工生活困难的问题,深入企业,围绕影响企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查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的调查,了解、掌握和发现企业内部群体性事件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公安机关应主动扩大视野,伸长“触角”,有针对性地到有关部门作调查。对境内外敌对分子对我国进行渗透、勾联、策反活动的情报信息,公安机关除发挥自身的职能去获取外,还应通过信访、宗教、统战、台办、侨办、民政等有关部门去获得。还要密切与经委、体改委、劳动、财政、工会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定期上门走访,建立信息交流、例会制度,了解掌握经济发展情况,重大改革措施实施进展情况以及职工思想动态。

三、以应用求效益、以效益促应用。不断拓展公安信息的应用领域

应用是公安信息化的核心,效益是公安信息化的生命力。以情报信息为公安活动的引擎推进公安信息化,一定程度上是公安理念、公安方式、公安机制的技术实现,只有解决了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公安活动的融合问题,通过实战应用促进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结合,并依托强大的网络支撑,将信息作战平台延伸到基层一线,促进情报信息支持决策、预测预警和引导打防控等功能,使公安机关真正做到“目有所视,剑有所指”,情报信息主导公安才能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工作中,要抓住信息导侦、信息预警、信息促控等几个主要环节:一是在信息导侦方面,坚持以案、人、物、证、线、场所等信息为起点,运用网上排摸、网上串并、网上查证、网上缉捕等主动进攻型作战方式,实现由“从案到人”为主向“从人到案”为主的侦查破案模式转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作战方式转变,提高打击的精确度和效能。二是在信息预警方面,积极依托网上信息资源,加强对本地及毗邻地区违法犯罪变化规律特点、发展态势的动态分析,并通过对系列案、个案的分析研判,揭示出犯罪主体、高发案区域、时段等要素的轨迹和规律,及时预警预测,并通过领导决策影响基层勤务安排,将警力投向犯罪的高发时段、路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与违法犯罪人员的碰撞几率。在犯罪预防方面,高度重视对刑事案件被害人有关信息的分析研究,揭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犯罪主体选择侵害目标的特点规律,及时向公众发布防范建议,提醒群众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三是在信息促控方面,充分利用网络的广延性和信息的区域共享优势,把网上控嫌控赃作为侦查破案的重要增长点来抓,通过相关数据库与暂住人口、旅馆业、出租私房、网吧、车辆维修、典当寄售、废旧物品收购、二手手机市场等行业信息及其他社会相关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实现自动比对、自动报警。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冯冠筹;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公安管理向现代警务转变[J];公安教育;2005年07期;16-19

[2]孙文德;公安信息化应用管理体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公安工作机制探讨[J];公安研究;2005年04期;27-31

[3]沈昌祥;信息安全国家发展战略思考与对策[J];中国公共安全;2005年01期

上一篇:描写三八妇女节的小学作文下一篇:《小学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