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精选11篇)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1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刘海燕孙萍

河北承德068466

摘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经济基层统计信息化

1.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寄存在的问题

1.1统计方法单一,适应性不强

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活动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统计对象、统计指标、调查方法、工作方式都将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完全依靠传统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及时、全面地获得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所需要的各项统计信息。

1.2统计法制建设落后,制约统计事业发展

统计法制建设的落后已严重的影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统计法纪的松弛已造成统计数据的严重失真。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实行目标管理以来,统计数据与单位或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人为干扰数据上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1.3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忽视了基层党委政

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

1.4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1.5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2.新时期经济形式下,统计信息的创新与发展

2.1统计信息技术的创新

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是新经济的基础。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新经济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其次是模式创新,包括制度、行为、组织结构等,只有运行模式不断创新,经济和杜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需要,诱导出新的生产与竞争,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

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2.2统计信息人才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2.3统计信息交流的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网络将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和数字通信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在极小的时空范围内知悉极大的时空范围内的非常广泛的信息一发展现代化的统计信包网络,并与国外信息机构进行联网,通过网络关现吮计信息在社会各个层次部门的交流和共享。

3.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适应统计信息化发展

3.1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创造环境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3.2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减压减负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3.3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保驾护航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

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3.5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搭建平台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

4.适应新经济时代,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4.1做到统计政务电子化,为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做保障。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4.2健全基层统计网络,保证“源头”统计质量是做好全社会统计工作的基础。

应建立健全各类基层统计机构,充实基层统计力量,形成完整的统计网络,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统计基础

工作规范化。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统计信息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正在进人一个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

4.3加强统计工作电子化,才能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统计数据管理由无制无序转变为有制有序。统计工作电子化目标的实现将大大促进政府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将使这些领域实现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4.4政府统计部门按工作流程和行业设置内部机构,各部门推行规范、协调、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并强化综合业务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经济综合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企业(单位)登记是政府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有序管理的手段之一。目前,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技术监督部门赋码登记、税务部门纳税登记和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的单位数量相差悬殊,各自称其准确,又都不明相互差在何处;论其各自职能实现程度,也都存有偏差。

5.小结

新科技时代,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统计工作由信息推动,以创

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实现可持续发展。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

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田静.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11).[2]陈郁.弄虚作假统计数字现象透视[J].中国统计,2002,(2).

[3]史象奎.陈鹏程.当前统计制度报表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J].北京统计,2002,(7).

[4]刘建平.我国工业抽样调查研究[J].山西财大报,2002,(2).

[5]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6]李安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7)

[7]王金凤.企业领导应更新八种观念[J].当代贵州,2005,(06)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2

统计工作是设计、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工具, 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并对决策执行效果进行验证和监督, 据以修正错误。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我们国家从中央到地方, 从上而下, 有国家统计局, 各省市县统计局。各行业部门从上到下也都有统计处、科、室。但千头万绪, 无论多复杂, 统计数据都是由基层统计数据层层上报汇总得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性数据也是由省各市各县、乡、村的基础数据汇集而成。当然这些数据有的是通过大型普查得到的, 有的是通过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或日常统计报表等手段得到的。但无论如何, 基层数据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基础数据的统计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层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基石。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工作, 夯实统计工作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基层统计的现状

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完整与否, 直接关系到整个统计数据的质量。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基层统计数据的及时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层数据如不能及时上报, 就会直接影响上一级的数据汇总。在日常工作中, 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上年度省社平工资是经常用的数据。由于数据发布的延迟性, 各项工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要做到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 必须对基层统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我们现在的统计体系是典型的倒三角形。从国家统计局到各省市统计局, 到县统计局, 再到乡村统计员, 人员数量、专业化程度、设备、资金经费、重视程度都是自上而下递减的状态。国家和省市层面自不必说, 县级也还有县统计局, 到了乡镇就只有一个统计员, 而且很多都是兼职, 到了村一级几乎都是由村大队会计兼职。设备经费谈不上, 领导重视程度也不高。

全国有两千多个县 (含县级市、旗等县级单位) , 他们的数据准确完整关系到整个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而县级的统计工作又和乡镇、村、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密不可分。在一个县域内统计工作内容项目也很多。各种大型普查就有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等多项内容。另外还有日常统计报表, 各行业、专业领域的调查, 如固定资产投资调查、房地产调查、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等等。可以说工作量大、人手少、专业性强。在一个县域内仅仅依靠县统计局的有限的力量, 没有基层统计人员的配合是难以完成的。

三、基层统计工作中的不足

最基层的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 是统计工作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最薄弱的环节。首先是重视程度低。在乡镇和村前些年计划生育是硬指标, 实行一票否决, 各地都重视计划生育。近些年以GDP论英雄, 各地主要抓经济, 热衷搞开发区,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近来国家狠抓环境治理, 很多地方领导被约谈, 各地开始注重环保。统计工作与这些工作相比, 被放在次要地位。在各机关事业单位部门, 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任务, 政府党委安排的中心工作和本部门的日常业务才是重点, 统计工作也被放在次要位置。各企业的老板经理, 挣钱是硬道理, 最主要的精力基本放在销售上, 其次是生产和技术改造, 统计也不被重视。

在统计人员的配备方面除了县统计局人员是专职统计外, 各单位、各乡镇村几乎都是兼职统计。乡镇工作千头万绪, 人员编制少, 多数是兼职。有的是乡镇办公室人员兼职, 有的是乡镇财政所人员兼职。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 有的是会计财务人员兼职, 有的是业务人员兼职。在企业里有的是财务出纳兼职, 有的是质检员兼职, 也有办公室人员兼职的。

从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上看, 参差不齐。在乡镇和机关事业单位中, 由财会人员兼职的, 多数具有统计和相关专业知识。村一级的大队会计不在此列。其他各类人员兼职的, 只有少数具备统计专业或相关专业知识。

在设备配备和经费方面也很可怜。由于经费紧张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经费和专用设备基本没有。

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基层数据的准确与否是个良心买卖。有时候凭着工作经验, 估计一个数也差不太多。把大量的日常数据整理出来, 汇总、计算, 上报一个准确的数据也可以, 但工作量会大很多。这不单是教育他们增强责任心的问题, 更要从制度入手, 实行标准化和加强法制化。

四、改善基层统计的建议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基层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工作流程、台账、工作标准。加强统计执法力度, 引起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重视, 做到经费落实、人员落实、数据准确性落实。并大力加强统计人员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做好各单位联网直报和基层单位电脑数据的利用。

摘要:加强基层统计工作, 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并对决策执行效果进行验证和监督, 据以修正错误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 必须对基层统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针对基层统计工作中的不足, 在统计人员的配备方面、专业素质上、设备配备和经费方面提出了改善基层统计的建议。

关键词:统计工作,夯实基础,及时修正,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冯永梅, 王泽岗.事业单位统计管理目标的变革[J].管理观察, 2008 (09) :30-31.

[2]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公开制度[J]统计与管理, 2007 (07) :20.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3

一、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统计信息化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化,是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统计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统计信息化是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统计服务科学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各类经济体提供全面、准确、及时、权威的统计数据,为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变化提供基础信息;就是要密切监测经济社会的运行状况,及时准确揭示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统计分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面对数以万计的统计指标和调查对象乃至十几亿的普查对象,面对海量的原始数据和影响经济社发展变化的多种纷繁复杂因素,要进行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加工、汇总,要及时地对经济社会运行进行监测,要科学分析经济社会的变化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离开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就不可能有深度,就不可能有高度,就不可能有高质量。

(二)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是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充分发挥统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用的重大举措。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统计设计、统计工作布置、统计数据生产、统计数据发布提供、统计工作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实现统计全流程、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化。如果缺乏现代化的数据采集加工手段,缺乏安全快捷的统计信息网络,缺乏统一适用的统计应用软件,缺乏强大健全的统计数据库系统,面对复杂的统计管理体系、庞大的统计调查体系和复杂的统计环境,统计系统就不可能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就难以实现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就会制约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影响统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用的发挥。可以说,统计发展的历史就是统计工作与计算手段发展相互促进的历史。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统计工作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方面的科学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要切实保障统计信息的真实可信,就必须积极推动和应用信息化;要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和紧紧依靠信息化;要实现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就必须率先实现统计工作的信息化。

(三)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建设的重要内容。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水平,离不开统计能力的不断提高。提高统计能力,关键是要加强统计建设。统计建设包括法制建设、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幾个方面。法制建设是保障,基础建设是根基,队伍建设是关键,信息化建设是核心。统计部门整天和数据打交道,与信息化的联系最密切,从数据采集、传输、整理、汇总、存储到数据的提供、发布,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目前,普查需要动员几百万人员,需要录入、处理巨量数据,常规统计调查每月也要录入、处理巨量数据,这给统计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离开了现代化的手段,统计工作根本无法运转。只有建立起满足统计工作业务需要的统计网络体系、统计业务处理软件系统、统计数据库体系,才能使统计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统计建设的核心,真正发挥统计信息化建设对提高统计能力的关键作用。

(四)统计信息化是推动统计改革的内在动力。通过统计信息化,可以实现调查对象原始数据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由国家统计局直接对原始数据加工得出全国性数据,可以消除数据传输、汇总的许多中间环节,有效抵御中间环节对数据的可能干扰;可以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共享同一原始数据,按照统一的方法计算、核算分层数据,为地方和国家数据之间、地方各级之间数据的衔接提供保障;可以实现专业统计和综合统计之间、专业统计之间原始数据的共享,为消除专业统计和综合统计之间、专业统计之间数据的交叉重复和不一致提供保障;可以推动统计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使一些原来不能实施的如“一套表”制度、一体化设计等得以实施。因此,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统计设计思路、统计组织体系、统计管理方式和数据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对统计工作的影响十分重大。同时,统计信息化还能使我们在不改变大的统计体制的情况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努力构建现代统计信息化体系

统计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统计信息资源,促进统计信息共享,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效能,推动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过程;是信息化日益渗透统计工作,与统计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紧密融合的过程。经过统计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统计信息化取得了很大成绩,部分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发布初步实现了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但从生产更准、更快、更全的统计信息对信息化支撑的客观要求看,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和要求衡量,统计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统计信息网络尚未完全建立,数据处理程序效率不够高,数据库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联网直报工作进展缓慢,现行统计信息化水平还不能很好为统计工作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很好满足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还不能很好为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因此,必须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初步考虑,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统计信息化促进统计工作现代化、以统计工作现代化带动统计信息化,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深化应用、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努力构建网络健全、程序统一、运转高效、使用方便的统计信息化系统。

(一)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构建结构合理、覆盖全面、安全可靠、运转高效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没有健全高效的统计信息网络,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就难以实现统计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统计的作用也就难以有效发挥。当前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抓住网络技术转型和政府公共网络建设的有利机遇,加快国家统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要优化统计信息网络结构,延伸统计信息网络触觉,提高统计信息网络普及率,推进多种网络接入,加快国家调查队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统计局和国家调查队网络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与中央和地方政务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统计信息网络性能,加快国家统计信息工程扩建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统计机构的网络传输能力;加强硬件基础建设,提高统计信息处理能力、传播能力和效率;加强统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机制,加快国家统计局涉密网建设,强化统计数据灾难备份系统建设,增强统计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统计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保证网络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二)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构建满足需求、规范统一、兼容共享、方便实用的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当前,由于开发统计数据处理软件时对基层考虑不够,缺乏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的统一规范,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多、散、乱,不兼容,不共享,不统一,影响和制约着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尽快解决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多、散、乱问题,实现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兼容、共享、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信息化工作者,一定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将方便基层统计人员和统计调查对象填报数据、汇总数据、上报数据作为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者的需要出发,在充分调研和严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统一数据处理平台设计方案,强化统计设计的标准化、工程化,强化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规范化,提高软件对基层数据录入、网上报送、编辑审核、汇总制表、分类整理和统一管理的支持力度,加快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进度,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统计数据采集软件平台,满足各级统计机构和各专业统计调查的需要,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效率,减轻基层报送负担。

(三)着力整合资源,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功能齐全、高度共享、使用便捷的统计数据库体系。统计数据库体系建设滞后是制约统计能力提高、影响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统计业务急需的统计数据库尚未建立,已建立的一些统计数据库功能不够完善,造成大量统计数据难以进行深度加工,难以进行部门、专业间数据共享,难以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直接制约着统计效能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为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各类经济体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加大对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研究,尽快形成统计数据库体系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相关专业选择数据库进行试点,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加快基础支撑数据库(包括元数据库、基本单位名录库、地理信息库)、专业原始数据库、专业工作数据库、综合应用数据库、统计数据发布库的建设,逐步形成与统计软件平台对接、以统计业务流程为基础、能够方便管理和处理不同类别及各种粒度数据的全国统一的统计数据库体系;通过中央与地方的政务网络资源,提供权威、丰富的统计信息及多样、方便的检索查询服务功能,提高统计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抓紧充实和完善国家统计数据库,保障正常运行,进一步推进统计信息的公开化。积极做好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

(四)正确处理信息化与统计业务的关系,努力促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统计工作的统一性要求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的发展又为统计资源整合提供着技术支撑。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统计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统计信息化必须以满足统计业务工作需要、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为根本目的。统计业务工作必须规范流程,统一标准、指标和口径,才能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化的作用。因此要统筹好统计业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二者的关系,以统计业务工作需求带动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统计业务工作。要加大规范统计报表一体化体系、统计信息标准、统计业务流程,加快统计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发布,建立统计制度设计、统计数据管理和相关技术业务标准的元数据库及维护机制,为推行统计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加快统计数据中心建设,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科学、规范管理。大力推动统计电子报表的应用,实现统计报表的设计、下发、报送、催报、审核、处理、综合管理和发布等统计工作过程的网络化。完善国家联网直报系统,加快推进各专业的网上直报,在主要专业领域逐步取消纸介质进度报表,逐步实现通过网络直接向国家统计局和省、市、县统计机构报送统计资料。完善统计信息门户网站建设,提高网站服务功能。积极推广手持电子设备、住户记账器和电子采价器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三、积极稳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各级统计机构要高度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和《“十一五”国家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积极稳步地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统计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推进统计信息化,关键在应用,重点在落实,成败在领导。各级统计机构要站在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把统计信息化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亲自过问,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化工作情况,并在各方面给予信息化建设大力支持。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建立责权统一的目标责任制,构筑自上而下、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明确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执行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

(二)统筹安排,分布实施

统计信息化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网络架构、技术路线、运行维护等方方面面。各级统计机构要在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要求,对信息化的各个方面,统筹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对于关系到全局的地方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业务应用和系统环境保障建设,必须与国家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相衔接,保证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要加强统计信息化系统管理,统筹网络平台、软件应用平台、数据库和存储备份系统建设,确保国家统计信息化系统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三)服务业务,方便基层

各级统计机构在制定统计信息化规划、部署统计信息化工作时,一定要以满足统计业务工作需要、方便基层填报和使用、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为根本目的,将统计信息化建设与统計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审核、处理、存储、发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统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促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当前要重点做好统一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工作,尽快制定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平台方案,先行试用,强制转换,努力实现由分散向统一的过渡,绝不能因为统一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工作方式的不习惯而倒退回去。

(四)争取支持,加大投入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4

延边教育党建网2012-08-14 08:41:44 作者: 来源: 文字大

小:[大][中][小]

珲春市教育局郎伟辉

我们珲春市共有公办学校35所,教师2840多名,各类公办学校在校生(含幼儿园)20,200多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22所城市学校支部及6个直属单位支部归我们党委管辖,这28个支部共有党员803名,党的积极分子302名。再加上19个离退休教师党支部,我们党委共有党支部47个,党员1294名。

近年来,我们结合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了“五个基本”系统创建活动,深化拓展了党建工作基础,为珲春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基本做法是:

一、抓基本队伍建设,突出先进性

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党员和干部队伍。近年来,我们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狠抓党员及干部队伍建设。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加强党委及机关自身建,特别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教育发展当好领头羊;二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认真执行干部任期制、交流制,为党的事业选好、用好干部;三是坚持十六字方针,严把党员的入口关。

二、抓基本阵地建设,突出实用性

加强基本阵地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最基本的工作。在“五个基本” 建设活动中,各支部大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基本都达到了党委提出的“一栏、两室、六有”配备要求:“一栏”是指设立一处标准的党(校)务公开栏,“两室”是指要设立专门的党支部办公室(或专职副书记办公室)和规范的党员活动室,“六有”是指活动室内要有音像设备、有党建专栏、有党旗、有学习园地、有责任区图表、有活动影像图片。

三、抓基本活动建设,突出常态性

党组织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活动。近年来,我们立足于常规活动经常化、主题活动多样化,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要做法是:一是把学习培训、三会一课等经常性的教育制度化;二是把 “党员责任区”活动做细做实,长期坚持;三是通过师德承诺、党员示范等活动,让每一个党员公开承诺亮身份;四是开展了城乡结对帮扶活动、党员进社区服务承诺活动;五是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做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六是通过参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阔党员视野、增强组织吸引力;七是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比如去年为了迎接建党90周年,我们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永远跟党走”唱颂讲传系列活动,参与范围之广、师生家长热情之高、社会反响之强烈,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四、抓基本制度建设,突出长效性

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制度建设是根本。按照实际管用的原则,我们逐步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党员民主生活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办法等党建工作制度,还建立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出台了《关于师德评价工作的意见》,实行了行风建设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规范。

五、抓基本保障建设,突出长期性

只有落实经费、政策等保障措施,党组织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了保证经费落实,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把经费投入情况作为党建检查的一项硬性指标;二是开展了“党员活动室”达标活动;三是创造条件选派党务干部和党员骨干参加高规格培训。充足的投入保证了教育活动的丰富性。

关于五个基本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三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五个基本”建设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抓手,是固本强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有力保证。三年来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要激活第一要素,着力改善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

(二)要搭建阵地平台,为团结党员、群众提供物质依托。

(三)要开展活动强身,凝聚人心、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

(四)要实施制度规范,注重制度的简便易行、与时俱进创新。

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篇5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而镇级统计工作则是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根基,其源头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统计数据的质量,也直接关系着统计部门能否为党政领导决策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近年来,**市统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省局要求,抢抓机遇、克难求进,特别是借助推进“四大工程”和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有利契机,全市镇级统计机构在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办公条件等诸多方面有了较大改观,切实为全市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取政府支持。

多年来,**市政府一贯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市政府为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就统计基础工作作出了很多原则性的规定。2007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近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建设的意见》

(徐政发„2007‟91号),从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统计体系、改善基础条件、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制度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六个方面对各级统计基础建设提出了指导性规定。2012年6月,**市政府又下发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徐政发„2012‟88号),明确要求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设立或明确实体型统计机构,实现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履行综合统计工作职能,配备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专职统计人员,县级政府所在镇统计人员配备不少于7名,中心镇(重点街道)统计人员配备不少于5名,其他镇(街道)统计人员配备不少于3名。要求各地要积极探索在城关镇、中心镇和市区分片区设立统计派出机构;探索设立镇(街道)首席统计员,按社区、行政村配备统计协管员,并给予相应补贴的劳动报酬制度,为“十二五”期间我市镇级统计基础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

(二)狠抓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2010年,**市局制定《**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印发了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制度、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记载簿(范本),规范全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2011年,印发《**市镇级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考评办法(试行)》,对镇级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建设情况、办公设施建设、统计制度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业务建设、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建设、统计服务情况等内容予以考核;2012年,制定了《**市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建设实施方案》,确保通过2年时间“双基”工程的实施,实现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建立统计双基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借助典型示范,发挥带动作用。

2011年,**市局下发了《关于建立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的通知》,建立了11个镇级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要求各示范镇(街道)分别按照《**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扎实做好统计基础建设各项工作,发挥示范点的典型带动作 3

用,努力提高统计能力,提升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市局对示范点规范化建设进行定期指导和考核验收,推动全市镇级统计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市局将组织对各示范点统计工作的验收,并对各县(市)区镇级统计基础建设推进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四)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我局一贯重视加强镇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坚持“长期抓”和“抓长期”,通过统计持证上岗考试、统计从业资格继续教育、年定报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对镇级统计人员的培训。经过多年努力,我市除新招录人员以外,全部镇级统计人员均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有近40%的人员有初、中级职称。近年来,市局每年都组织对镇级统计人员进行培训,由市局具有高级职称的业务处长授课,分别就各专业业务知识和统计法规进行培训。今年我局还组织开展了全市统计业务知识有奖竞赛,重点面向市、县(区)、镇(街道)、村(居)、4

企业单位等统计人员,通过竞赛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与岗位技能。

(五)加强工作调度,组织学习交流。

2011年以来,**市局按季度定期调度镇级统计基础建设情况,并建立了市局领导分片包干落实各地镇级统计基础建设的工作制度。2012年3月,**市局组织各县(市)区统计局一行18人赴淮安涟水学习调研统计代理工作。市局一行参观了涟城镇统计事务所,涟水县统计局详细介绍了实施统计代理工作的做法,并听取了涟城镇统计代理工作的汇报,双方就统计代理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座谈与交流。2012年5月,**市局专门召开了全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与会人员分组观摩了铜山区柳新镇、鼓楼区丰财街道、泉山区七里沟街道和云龙区彭城街道的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情况。赵军局长就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强化管理,确保按时完成达标任务,全面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再上新台阶。2012年7月,由**市统 5

计局局长带队,市局一行10人到山东省临沂市统计局学习交流统计工作。双方就双基建设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参观考察了兰山区银雀山统计站。目前,我市睢宁、新沂、丰县等地区正在积极探索县(市)区基层统计垂直管理和“统计代理”工作,睢宁建立了全省首个镇级统计分局,配备了7名专职统计人员,镇级统计模式探索迈出了可喜步伐。

二、取得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自《**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市镇级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考评办法》施行以来,我市把加强镇级统计基础建设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对比2008年、2010年、2012年开展的三次镇(街道)统计工作情况调查结果,全市镇级统计基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统计机构、统计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截止2012年1月,全市164个乡镇街道(含开发区、农场等),建立统计机构(含实体型和合署办公型)131个,6

占全部镇(街)的80%;统计人员398人,平均每个镇(街)2.4人。

二是统计工作经费有所增加。各乡镇(街道)每年都能为统计工作安排相应的经费,对重大专项普查、抽样调查等工作,市、县、区财政也都安排专项资金支出,做到了及时足额划拨,确保了各项统计任务的落实。

三是统计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镇级统计机构共有统计专用计算机300台,平均每个镇街1.8台,全部连接了互联网,其中实现统计系统内部五级联网的镇街121家,联网率73%,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

四是统计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全部镇级统计机构都根据市局制定的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记录簿和镇级统计工作8项制度,建立健全了镇级统计工作制度。

五是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镇级统计办公用房面积、档案柜、专用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空调等设备不断增加。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得到加 7

强,统计工作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与推进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统计改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统计机构不健全。全市乡镇(街道)设置独立统计(实体型)机构占比为53.7%,比苏北五市平均水平低5.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处于全省相对落后的水平。

二是人员配备不足。全市乡镇(街道)平均统计人员数(2.4人/每镇),比全省平均数3.3人低0.9人;专职统计人员331人,平均每个乡镇2.0人,比全省平均数2.7人低0.7人。

三是工作经费缺少保障。从全市来看,统计工作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只有32.3%,有2/3的乡镇工作经费没有固定来源,距全省平均数52.9%和苏北五市平均数45%,分别低20.6个百分点和12.7个百分点。

四是办公条件较差。市区街道和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统计机构办公条件相对较好,偏远地区乡镇和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办公条件较差;虽然80%的乡镇有独立统计办8

公场所,但较全省91.5%的平均数仍低11个百分点。平均每个乡镇(街道)1.8台的电脑数,也低于全省2.74台的平均数。

五是人员流动性大。在专职统计人员中,市区街道统计人员相对稳定,乡镇统计人员流动性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是我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推进年,**市局制定了《**市乡镇(街道)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徐统发[2012]13号)和《2012年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计划》(徐统发[2012]44号),明确了今年全市镇级双基建设主要任务,即各县(市)区要至少50%的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达标。针对当前镇级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局和各县(市)区局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清晰。8月底前,各县(市)区局要根据年初制定的达标工作方案,对已达标的乡镇 9

(街道)并进行监督指导,对未达标的乡镇(街道)查漏补缺,并组织对考评不达标的乡镇(街道)再次验收。

(二)强化督促力度。要采取执法检查、调研指导、互查互评、进度通报等多种形式强力推进规范化建设,争取把统计基础建设纳入乡镇(街道)综合考评内容中。9月底前,市局要对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和各地申报的先进单位进行验收,同时对各地考核验收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结果通报县(市)区政府。

(三)开展专项检查。结合当前全省统一开展的联网直报专项统计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镇(街道)政府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和执行《**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情况,查处违反“四条红线”的统计违法案件,为企业一套表实施和镇级统计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创新工作模式。在认真学习有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区发展特点和需要的基层统计工作模式。我市睢宁县睢城镇成立了统计分局,为我10

们开了一个好头,**市局将积极探索政府统计调查委托民间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的工作模式,稳步推进由民间统计机构加工和采集部分政府统计数据,充分调动基层统计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为加强镇级统计基础工作找到新办法,闯出新路子,积累新经验。

乡镇统计站基层基础建设报告 篇6

各乡镇人民政府:

6月21日,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县统计局和乡镇主管统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对乡镇统计站建设及乡镇统计人员的配备、统计站办公条件、统计制度实施、统计报表的填写和装订、统计台账的完善、计算机的使用等情况进行了观摩检查。现将观摩情况通报如下:

通过观摩,大部分乡镇政府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高,明确专门的主抓副职和统计工作人员,并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室,统计档案规整完善,明确有专门的微机操作人员,如四疃镇,统计站办公室2间,办公座椅齐全,配备有专门的统计人员,微机操作熟练;白寨乡,各项档案整齐规范,档案柜分类清晰,配有专门统计人员,微机操作规范熟练;曲周镇、南里岳乡、河南疃镇等乡镇,统计各项档案入档规范,明确由专门的统计人员,县政府对上述乡镇提出表扬,望继续一如既往的做好统计工作。但观摩中发现仍有个别乡镇,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中有个别乡镇不参加此次观摩活动,有的乡镇没有专门的统计站,甚至没有相关台账资料,对此,县政府提出批评,希望存在差距的乡镇要高度重视,明确措施,切实抓好统计工作。

县政府要求,各乡镇一定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好统计在了解县情县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统计法及有关规定完善相关资料,配备相应的办公用品及统计人员,准确、及时地上报有关资料。县政府将于每季度组织对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情况进行观摩,希望各乡镇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将乡镇统计站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好统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7

关键词:统计工作;基层;基础建设

近些年,统计工作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但是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基层统计方式的现代化水平不够高,缺乏一个统一的统计网络信息体系,网络安全性不够高,缺少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基层基础建设是推动统计工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没有做到位,就无法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而就无法增强统计工作的权威性。要想推动统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就应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1.深化改革,构建适宜基层基础统计信息网络

近些年我国的各项改革措施都在不断的深入落实和发展,与此对应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也都随之发生改变,在某些方面传统的统计工作方法已经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相符,进而也给统计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关部门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的对统计工作作出改革和调整,尽快构建适应基层统计工作的需求的信息网络系统,尤其是加强建设县、乡镇以及村这三个层次的城乡统计信息网络。

首先,应该加强县级统计机构以及街道办事处统计的信息网络建设。各县区必须要按照《统计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设置独立的统计机构,统计机构按照法律规定行使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施监督的职能[1]。对于街道办事处的统计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结合街道办事处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站,也可以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工作人员。

其次,要加强乡镇和村这两级的统计基层队伍的建设。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在整个统计队伍中,乡镇以及村这两级的统计基层建设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从整个统计工作的情况来看,乡镇以及村的统计信息又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所有的统计信息和数据也来源于乡镇和村,因此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必须要把乡镇和村这两级的统计工作作为重点。与此对应的,乡镇和村的统计工作的工作量必然也会随之加大,统计工作的要求也会更高。目前,大部分乡镇和村的统计工作还只是有统计助理来完成的,这与乡镇和村实际统计工作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建议乡镇以及村设置一个独立的统计信息办公室,并安排经验丰富的领导和干部负责统计办公室的工作,提高乡镇和村统计工作的质量,促进乡镇和村统计工作向规范化发展。此外,无論是统计机构还是统计办公室都要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和规范来强化对整个统计系统的管理,促使统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最后,一些大中型企业也应该设置企业内部的统计机构,并加强统计机构的职能。提高企业的统计工作水平。针对一些小规模的企业来说,企业可以设立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工作人员来开展统计工作。对于企业建立统计机构或设立统计工作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企业也应该尽全力去配合开展统计工作。

2.增加投入,加强基层基础统计软硬件开发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信息管理这一方面,网络技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对于复杂、繁琐的统计工作来说,更应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加大基层基础统计软硬件的开发和应用。我国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起步的并不太晚,伴随着各方面的进步,我国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从整体上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从基层信息建设来说,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统计手段和方法还比较落后,网络安全和信息存储这两方面尤为薄弱,同时也缺乏一些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为此,相关部门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这种现状,加大投入,促进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各种软硬件的开发,建立统一的基层统计网络信息系统。同时各个统计部分应该相互合作,推动单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向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发展。

3.更新观念,实现基层基础统计工作方式改变

部门统计工作与政府统计工作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主要表现在:统计队伍建设、统计力量以及统计改革方面。首先,由于统计机构不够完善,使得统计力量更加的薄弱,再加上统计机构的改革,统计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部门统计的队伍越来越小,但是政府统计却没有太大的变化[2]。其次,统计工作改革的步伐还比较缓慢。虽然国家以及政府在大力推动统计工作以及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推动统计工作逐渐向行业化发展,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且和单位没有调整和改进统计工作,甚至有些企业的统计工作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最后,政府统计没有对统计部门实施全面化的引导和管理,导致统计部门自由发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建议统计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改进统计方法,实现统计方法由生产型过度到生产经营型。当前,一些统计部门仍然采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型的统计工作方法,导致统计工作未能准确的反应出时代经济的发展。因此,统计部门应该转变观念,加大统计工作方法和制度的改革,同时政府统计应该加大对部门统计改革的支持力度,改革的试点可以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统计部门进行,然后再根据改革的效果做出调整后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实施。第二,还要改革统计调查的范围,当前的统计应该转向为行业的统计,实施行业统计调查,有利于加强对行业统计的管理,从而才能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领导才能根据准确的统计信息作出科学的决策。第三,还要转变统计给工作管理方式。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比较重视政府统计,从而忽略了部门统计,这种统计工作管理方式也不适应当前统计工作的需求。为此,应该促进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管理的平衡化发展。政府统计应该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大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支持,重视部门统计的队伍建设,部门统计工作人员的变动要和政府统计商讨之后,才能实施,尤其是严格要求统计人员的上岗,从而提高部门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促进部门统计队伍的稳健发展。

4.完善行政执法机制,提高基层基础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工作的质量主要是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并不是很高。为了推动统计工作向新台阶的发展,还应该完善行政执法机制,从而提高基层基础统计数据的质量。在统计工作中完善行政执法机制,有利于强化基层统计工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行政执法也可以对基层统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水平水品和质量。在完善行政执法机制时,还要明确执法主体依据、责任、程序及标准,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完善奖惩、考核机制,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基层统计工作的水平得到提升[3]。此外,地方统计相关的法规和规定也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作出及时的调整,同时积极的组织基层统计人员去学习新的统计法规和规定,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素质,让基层统计人员都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和规范。

5.结束语

综上,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转变观念、完善行政执法机制来加强基层基础统计建设,从而提高了基层统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推动了基层统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作者单位:咸阳市秦都区统计局)

参考文献:

[1] 马跃东.如何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一点思考[J].财经界,2012(14).

[2] 刘海燕,孙萍夯买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J].统计与管理,2011(06).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8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基石不牢,根基不稳,必将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来龙镇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保障投入、建章立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等使得我们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有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几点: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保障投入。

我们来龙镇统计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宿迁市统计局关于做好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宿统发[2012]99号)文件精神要求,深刻认识到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把这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根据区局对此次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吴英梅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旭、镇人大主席朱晓杰为副组长,各分管领导、及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2、增配了统计工作人员,目前,我镇统计办公室共有工作人员四名。黄晓利同志负责综合统计、张士坚同志负责农业统计、王珍江同志负责工业统计、盛高明同志负责三产统计。明确了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统计的岗位责任制、工作考核和奖罚制度,保障了统计办公室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

3、党委政府为改善统计办公室的办公条件先后为统计办公室配备了三台电脑以及其他一系列联网所需的配套设备。另外还配备空调、档案柜、办公桌椅、沙发、扫描仪、打印机、电话等硬件设施,并通过市局的腾讯通平台实现了全省内网互通。

4、另外为保障统计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每年年初主要领导还专门安排财政部门做好统计经费的预算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及时足额的把经费落实到位。2012年统计经费约为10万元左右,2013年统计经费预算为23万元左右(今年包括全面达小康以及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等两项重要的的工作)这样就为我镇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统计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而且在业务上也比较枯燥,不容易受到重视,尤其是各企业大都不够重视,针对这一情况,我镇以本次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为契机,通过横幅、标语、宣传栏等媒体,积极宣传统计的法律、法规。以及统计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得了各部门领导、广大企业主和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深入企业、村居,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认识。通过这些活动,也加强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树立起统计人员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为统计“基石”的稳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夯实基础,健全机构,全面规范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1、在乡镇本级规范化建设方面,我镇制订了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制定建立了乡镇统计工作的“三制度一职责”:即统计信息中心工作制度、统计基础工作制度、统计执法检查制度和统计员工作职责。按照此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要求,我们在电脑上建立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贸易业抽样调查、服务业统计、综合统计和基本单位等六个方面内容的统计名录库,各企业、村居统计人员信息网络。并对历年的各类统计年报、汇总表及原始记录进行了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归档管理,使镇本级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化。

2、在规模以上企业规范化建设方面,我镇召开了规模以上企业规范化示范单位建设工作会议,部署了此次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全镇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范化示范单位建设上,我们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镇统计办公室统一制定了企业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员工作职责,及时发放到企业并监督实施。二是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了统计机构,增挂统计科室牌子。对这些挂牌的企业进行统计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企业统计工作动态和数据质量。三是要求规模以上企业要有一名以上固定的、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统计人员。四是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建立统计台帐,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工业企业统计台帐”、“能源统计台帐”和“劳动工资台帐”。五是对企业各类统计年报、汇总表及原始及记录都进行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归档管理。并对各企业的统计人员进行了工业、投资、工资和统计法规等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和学习。

3、在村居统计规范化建设方面我镇及时召开全镇9个村及3个居委会的统计员动员大会,发放由我们统计办公室统一制定的《行政村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员工作职责》《统计办公室职责》、《统计档案管理制度》、《统计办公室例会制度》、《统计报表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统计工作考核办法》、《村级财务、统计业务考评细则》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并对村级统计员逐一进行指导,并监督实施。建立村级农业统计台帐,要求村居的各类统计年报、汇总表及原始记录都进行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归档管理。并对各村的统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业务培训,千方百计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2011年以来,我们先后安排有关农业统计和统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业务培训班5期,微机培训班2期,培训总人数达110人次。

四、真抓实干、从严要求,认真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统计信息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狠抓了统计档案的规范和完善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上,2012年年初我们就提出了“打基础、上水平,争创省级先进”标准的口号。在业务人员比较繁忙的情况下,专门抽调了一名业务人员做兼职档案管理员。整理立卷文书档案20多卷、统计业务档案124卷、普查档案30多卷。在档案的整理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两大重点:一是配备较好的硬件。在档案建设上,由于我们前几年档案室简陋、设备不配套,档案管理比较难。所以我们在这次档案整理建设中,始终坚持了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按照档案管理达标的要求来进行。二是严要求、高标准,各种案卷应立尽立。在搜集立卷工作中,由办公室主任亲自负责确保将历史档案资料搜集的最全、最齐。统计业务类档案从1979年至今,全部搜集整理完毕。专业档案按照专业设置的年限,逐卷认真查对,重整理,重装订,使案卷的整理达到了较高的标准。

五、巩固成果,讲求实效,强化监督。

如何确保统计机构的有效运行,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如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规下工业及其他行业的统计规范化建设,是我们下一步要继续努力抓好的工作,我们将严格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统计工作。如发现基础工作、工作制度、专业数据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资料及项目管理、统计法制工作等方面违反了《统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行为,以及基层单位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任用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报表填报不完整、数据质量不高、原始记录和台帐不健全、资料归档不及时等基础工作问题,将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的基层单位,我镇将其上报给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稽查部门作为重点稽查对象。尽管我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当前统计工作方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繁重,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有待我们长抓不懈,许多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在今后的统计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深入调查、强化服务,全力提升我镇的统计数据质量,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夯实基层堡垒强化阵地建设 篇9

夯实基层堡垒强化阵地建设

----湫头乡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湫头乡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六有”(办公桌椅、有工作制度、有学习资料、有电教设备、有档案资料柜、有室外公开栏)标准和“一室多用”、“一场多能”的要求,对全乡7个村级阵地先后投资400多万元,新建楼房4处100间,平房9间,统一为各村部配置了办公设备,规范了各种规章制度、党建资料和活动器材。并充分利用这些阵地,广泛开展经常性地党员远程教育、党员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及各类文体活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改善,为开展党员活动搭建了平台,极大丰富了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党员群众的致富本领,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全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有效提升。(编辑:张强)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10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部署,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党的建设的若干任务。其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被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我们已经感受到社会已经进入到利益多元、群体多元、价值多元的阶段,利益协调难度加大,矛盾交织复杂,社会稳定面临考验。与此同时,中国的模式备受世界关注,中国未来怎么走,也倍受世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显得更为重大而紧迫。针对党员队伍分布结构和类型层次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注重科学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党员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有效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凝聚力。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更好地顺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党员分类管理中,应根据党员不同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采取“因人定岗,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法,实现党员的优化组合,使组织活动更贴近党员和实际,从而激发起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乐于奉献、发挥作用的热情。应广泛开展党员定责上岗活动,积极推行“一人一岗”制度,即根据党员自身专业、爱好等特点,设置“政策宣传岗、安全监督岗、民事

调解岗、卫生监督岗、计生联络岗、敬老助残岗、特色服务岗、科普宣传岗、扶贫帮困岗”等,通过岗位认领,明确岗位职责,维护社区稳定。例如,针对医院离退休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社会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威信较高的优势,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参与社区活动的空间和舞台,如协助调解邻里纠纷、破解群众难题,并积极组建老党员文化宣传队、秧歌队、老年健身队等文体队伍,协助参与义务巡逻等活动,充分展示老党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

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重病在床的党员,党支部应坚持定期入户走访,及时把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向他们进行传达,从服务、关怀入手,落实专人结对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同时,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经常性的关心照顾,以他们的“所思、所缺、所急、所难”为重点,党组织要做到有喜事祝贺到家、有难事解决到家、有丧事慰问到家,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通报制和评选表彰制,及时考核,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工作措施,营造“医院是个大家庭、党建凝聚众人心”的氛围,有效推动党建的深入推进。创新党建模式,即在企业设立隶属于社区党总支的党支部,这种模式可以为社企共建搭建起稳固、坚实的平台,使其围绕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密切关注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以及能够实现互惠互利的项目,充分调动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的积极性,各自发挥所长,例如社区有教育、管理、规范党员的经验,有党员活动载体、平台,企业可以保障这一系列活动所需的经费,二者有机结合,可充分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因现有管理方式的滞后,目前社区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上出现了“四难”,即参加组织生活难、缴纳党费难、保持联系难、掌握表现难。针对这一现状,党组织建立“定人、定期、定内容”的“三定”跟踪管理模式,对流动党员管理做到管而不死,分而不散。“定人”即建立外出务工党员包户联系制度,每名社区党总支成员定向联系几名外出务工党员,与所联系的外出务工党员进行沟通交流。“定期”即每季度组织人员深入辖区,进行流动党员的调查、摸底、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对流出、流入党员进行清理并分类造册登记,分别对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学习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内容”即利用邮寄、电话等传统方式及互联网信息平台等现代方式,及时向流动党员传达有关政策精神、传递学习资料,鼓励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建设和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以上“三定”方式,从而在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确保流动党员与党组织联系“不断线”。党组织在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及重大事情上,做到党员先知道、党员先统一、党员先行动,并通过履行“三先”,使党员成为党组织的三员“信息员、宣传员、协调员”,让党员在一线中发挥作用,使党员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组织离退休在家的老党员和其他党员参与到社区治安、护绿、保洁、民事调解等志愿者队伍中来,协助社区做好维护社区治安、社区绿化、环境卫生、民事调解和社区“双创”、提档升级等社区管理工作。实施“凝聚力”工程。即大力实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三心”工程,组织党员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难、解百家愁,开展“一对一、一帮一”活动,做到每位空巢老人都有一名党员负责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每位困难群众都有党员关心,积极帮助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11

站位全局把握实质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基层组织是关键。今年以来,我们××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分级负责、目标量化、内容规范”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委26号文件精神,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切入点,以

农村民主政治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以打造“大而强、稳而富、信而美”的××第一镇为核心,优化农村环境,理顺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推动了五大工程的深入开展,确保全镇组织建设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一、素质工程

农村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决定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高低,决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镇坚持以教育培训为载体,在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我们采取了发放培训教材、到镇党校集中学习、以会代训、外出参观、“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农村干部学党的方针政策,学法律知识,学科学技术,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深入开展学习李家庚活动为契机,号召农村干部争做“李家庚式”的好干部,致力打造一支观念新、办法新、路子新、本领新的“四新”党员干部队伍,认真开展了“双学双争”活动。在全镇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学报告,争做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带头执行党在农村政策的模范;学党章,争做履行党员义务、为党旗添彩、带头致富的先锋活动。在农村支部书记中,开展了学“十六大”精神,争当“心系群众、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好书记;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当“稳定一方,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新楷模活动。今年,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的宣讲和农村民主政治规范化建设,组织全镇“两委”干部举办大型培训班13期,举办各类党员培训班36期,参训人数达4300人次,占农村干部总数的120。有3名镇干部和1名村干部进入河北大学进修学习,16名村干部进入农广校中专班学习。先后有6名支部书记取得了中专学历,5名支部书记取得了大专学历(中专6人:××、××、××、××、××、××。大专5人:××、××、××、××、××)。通过狠抓培训学习,广大镇村干部树立了“想民、爱民、为民”观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体素质显著增强。

二、示范工程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个优秀的党支部就是一面旗帜。在镇党委的统一布暑下,我镇把××、××、××、××、××、××水泥厂六个支部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培育扶持,实行镇党委书记挂帅,副职领导包村蹲点、树典型的工作机制,积极发挥镇直各部门与县有关的作用,争取资金、技术、物资方面的支持,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千亩大棚菜基地在巩固原有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范围,并与××集团建立了销售合作关系,建设了占地50亩的××县绿色蔬菜批发市场。××村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牢牢抓芦笋种植项目,建成了500亩的芦笋基地,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村借助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大好机遇,硬化了通村路,修起了文化大院,建起了沼气池,扩大了食用菌种植规模,建立了“支部加协会”的模式,三个文明一起抓,受到了县领导的一致好评。××、××、××水泥厂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涌现了一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等先进个人纳入县乡两级台帐管理,成为基层战线上的“排头兵”。

三、转化工程

××镇高度重视和把握农村班子动态转化的基本规律,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作为工作主题,清醒地分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做到苗头问题及时抓,突出问题全力抓,惯性问题反复抓,始终保持农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上一篇:精选关于党建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文明城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