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灰雀
课
件
18.灰雀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改的好品质,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继续培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并没有明确写出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儿去了,他怎么知道“必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全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因而有必定难度。
课前准备
1.配乐感情朗读磁带、录音机等。
2.灰雀鸟的插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题意,激发兴趣
老师出示课题《灰雀》后,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谁能猜猜它可能是写什么内容的?
(学生可能答出:写灰雀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它怎么可爱;也可能答出写与灰雀鸟有关的故事等等。)
你们谁说的对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后就全明白了。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是:在自己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老师提出的预习内容。
二、自读课文,完成预习
(一)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把生字字音读准确,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
按五步识字法自学生字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可用齐读,个别读,互相读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是否正确、流利。生字读音是否准确。
检查共有几个自然段?
检查学生查字典对词语理解情况。
坚定:不动摇。
惹人喜爱:惹,引起;引起人的喜爱。
了解学生如何记忆生字的:
郊、惹、渣三字可用旧字加偏旁方法记。
散:注意右边是四笔“攵”。
或:偏旁是“戈”字旁。第五笔是“”不要写成“一”。坚:上下结构,下边是“土”。
练习用生字组词。
要求先组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再组其他词语。可指出“散”是多音字:(sǎn)
郊外,(郊区;郊游)散步,(散心;零散)
惹人喜爱,(惹怒)面包渣,(土渣,渣土……)
或者,坚定,(坚强,坚实,坚固)
指导书写:本课生字较少,又学过自学生字方法,因而本课可先把生字词学会。
作业:①写生字词。②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生字,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了解围绕灰雀发生的故事,教育我们学习小男孩的什么品质,还要通过感情朗读,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你们必定很喜欢这个故事,这节课我们看谁学的好,理解的深入。
一、逐段学习,理解内容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1、2两句什么意思?与下文是什么联系?
2.列宁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样的鸟?这鸟为什么惹人喜爱?从哪儿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它们?从这个自然段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读读。
(共有6句话。第1、2两句写列宁养病期间每天去公园散步,这是交待事情的起因。)
(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①因为它长的美: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②它们活泼可爱,叫声动听。)
3.理解:“欢蹦乱跳”,“非常”各是什么意思?
(欢蹦乱跳:又蹦又跳,很活泼好动;非常:特别的意思。)
4.比较句子;把上边两个词语去掉再读读这句话,哪句好?为什么?
(书中原句好,因为“欢蹦乱跳”把灰雀活泼可爱的样子写活了,“非常”一词写出可爱的程度之深。充分体现了这三只灰雀引人注目,惹人爱。)
从哪儿看出列宁很喜欢它们呢?读出这样的句子,画出表现喜爱的词语。说说你对加黑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视这三只欢乐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每次:前面提到列宁每天都要来公园散步而且每天都来看鸟。这里的“每次”,实际就是“每天”,“都要”:没有一次不停下来的,起强调作用。仰视:抬头而且是带着喜爱心情观看。经常:多次,常常。这句话意思:列宁每天都来看鸟,而且都仔细地,怀着喜爱的心情抬头观看着,还常常带面包渣和谷粒喂它们。可见列宁对这些鸟爱之切,爱之深。
以上是训练学生先会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而且会先在理解重点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临时这样训练下去可提高学生爱动脑习惯,提高他们分析理解能力。
(二)我们接着往下学,看看列宁这样喜欢的鸟发生了什么变化?
接着指名读2~10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哪只灰雀不见了?
2.列宁当时什么态度?从哪儿可以看出?
3.列宁与小男孩有几次对话?每次对话列宁与小男孩的思想感情是怎么变化的?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这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很焦急:从“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可以看出,在“周围的树木中”说明列宁走了很多地方,“找遍”,说明列宁找的很仔细,找了很长时间。列宁与小男孩有四次对话。第一次列宁问小男孩看见过那只灰雀吗?小男孩说没看见。第二次,列宁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小男孩说,从中小男孩感到列宁对这只灰雀很担心,也很关心,列宁的爱鸟之心对小男孩是有触动的,因而第二次小男孩没说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小男孩内心思想活动是很活跃的,他此时态度已有所变化,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还没有勇气。当列宁第三次自言自语时,什么叫“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小声说,一般在心中有事,总放不下时就会自言自语。)小男孩被列宁爱鸟之心深深打动了。“多好的灰雀呀”,表达列宁对灰雀喜爱之深,“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如果把“自言自语”“可惜”两词去掉,与原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去掉这两词,只是说他知道这鸟丢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课文原句却表达了列宁对于灰雀的丢失无限惋惜之情,心里总放不下,因而自言自语。列宁虽然此时是自己对自己说,可小男孩听见了,被列宁爱鸟心切深深打动,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就看看列宁说:“会飞来的,必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但此时从小男孩说话时的神态:“看看列宁”,说明他说话时还有点心虚,胆怯,但必定是说出了鸟的下落。但列宁没亲眼所见,也不知是真是假,因而紧紧追问了一句,这时小男孩完全觉悟了,并已说出鸟没有死,因而坚定地回答:“必定会飞回来!”,“坚定”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原意是:坚决、不动摇。在课文中是讲小男孩说话时态度是肯定的,不含糊的。我们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鸟是被小男孩捉去了。我们怎么知道的:是小男孩自己说话时的态度可以使我们断定他知道鸟的下落。
以上是在老师引导下,围绕提出的问题,抓住重点词句,对四次对话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在分析理解过程中可再适当围绕重点句,重点词增加一些问题。这是的重点部分,是表现小男孩思想品质变化过程,要抓住这一点认真分析。
4.我们把列宁与小男孩对话这部分有感情地读读。谁能说说读出什么语气?
(读出列宁对灰雀喜爱之情,丢失后惋惜之情。要读出小男孩思想变化,每次对话语气是不同的,第一次小男孩说“没看见”时态度也是肯定的,但有些心虚,第二次小男孩没出声,要读出他内心有斗争,第三次小男孩承认了灰雀还活着,但说话时还有些胆怯,最后小男孩态度是坚定的。)分小组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形式进行。
(三)小男孩说的是不是事实呢?接着往下学。最后齐读11~13自然段。思考:
1.这只丢失的灰雀是怎么回来的?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为什么?
(这只灰雀是小男孩送回来的。因为列宁看到鸟的同时看到那个小男孩站在白桦旁,低着头。从这儿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很懊悔,很不好意思,所以低着头。)
3.从小男孩的表现说明什么?
(说明他是诚实的。)
4.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你认为列宁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是诚实的?联系上下文想想。
(列宁看到灰雀已回来了,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就没再问。
从三方面看出小男孩是诚实的:一是从他坚定的态度,二是第二天果然又看到了灰雀,三是看到他低着头。)
5.“果然”是什么意思?(和预料的一样。)
6.列宁什么时候已预料到这鸟在小男孩那儿?(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必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预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7.列宁为什么会和灰雀说话?
(看到他喜爱的鸟又回来而高兴,也是为小男孩能知错就改而欣慰,他表面是在和鸟说话,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
教师: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听不懂人话的,他这样做一方面像同学们刚才说的,表达了他为鸟飞回而高兴,为小男孩知错就改感到欣慰。同时也表现了列宁很幽默,很注意教育别人的方式方法,这样做维护了小男孩的自尊心,不至于使他很难堪。
8.读出列宁的幽默感及高兴的心情;再把11~13自然段读一读。
9.开始小男孩不是说“没看见”吗?为什么你们说小男孩是诚实的。
(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见解。)
感情朗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感人的故事。列宁怀着深深的爱鸟之情去寻找丢失的鸟。这爱鸟情感动了捉走鸟的小男孩,小男孩自觉改正了过失,可双方都不公开说出,这种双方相互理解,又很幽默的感情,应通过感情朗读深刻地表达出来。小男孩从不承认到认错又到改错的一系列语言、神态的变化,反映小男孩还是单纯,可爱,诚实的,要引导学生读出与他们差不多大小的同伴的内心情感变化,加深对“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可爱的”的认识。
板书设计
课
(1) 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 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 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 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 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流程】
1 情景引题, 激发兴趣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 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为了这可爱的灰雀, 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 美美地读一读吧。
2 初读感悟
(1) 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2) 指名分自然段读, 先小组交流, 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3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2)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 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 巧妙结尾, 设置悬念:第二天, 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 它到哪里去了呢?
4 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 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4.1 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 也没有找到”
(1)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 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 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1) “孩子, 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 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 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 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 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 是什么?板书:爱。
(3) 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问: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学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 又是他放回来的。
问: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1) 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 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 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 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 男孩看看列宁, 说:“会飞回来的, 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1) 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 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2) 教师运用手势, 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 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 相互补充, 汇报体会。
问: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4.2 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5 体验、升华
(1) (课件演示)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 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 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 你会对 (列宁或男孩) 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6 扩展延伸
(1)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感动了男孩, 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 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 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 个别交流。
7 课后作业:收集名人故事
教后反思:《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 但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 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 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 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 他不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 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 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 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 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 并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处理,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 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 提问:那聪明的你们知道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
这样一来, 学生的积极性上来, 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尽管说, 有一半的学生还没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 还把思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但许多学生都已经能够找到答案并有依据来论证, 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 学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列宁对鸟的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同, 同时, 也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文中的几句简单对话, 却包含了许多的感悟点, 各自人物的内心都在活动, 都在思考, 心情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列宁是否真认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引发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阅读整合, 感悟到列宁观察的细致、分析严密、教育循循善诱, 以及对鸟类喜欢方式的探讨。平时我总担心他们想不到, 不会说, 原来是我自己放不开, 只要相信学生, 善于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展示空间, 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在无疑处设疑, 有疑处点拨, 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入, 就会还你无数个惊喜!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以小学语文《灰雀》为例, 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 力求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理念, 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说出自己的想法, 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 思维方法亦然。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名人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名人故事。
2、指读、齐读课题
3、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课文围绕灰雀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板书列宁、小男孩)二:初读课文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这个故事,注意读的时候呢端起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开始吧。
2、处理字词
三:精读课文,处理第一段
1、那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找一找答案。
2、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读出你的喜欢。谁还喜欢?也读出你的喜欢吧
谁还想读?一起读。
3、是啊,他们颜色鲜艳,性格活泼,歌声优美,不仅同学们喜欢他,谁也喜欢他啊?列宁,你是怎么知道的?
4、谈一下你的感受(抓住经常、每次谈体会)
5、谁愿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6、老师听出来了,这位同学读的时候通过加重重点词语来表达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让我们学着这种方法都来读一读。
总结:同学们,你们看,像我们刚才这样抓住关键词语细细品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四:处理3-10段
(一)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3-10自然段,用-——画出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一下列宁此时的心情。
(二)集体交流
你画了哪些句子,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
自读体会。
1、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2、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4、引导概括: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其实都源于他对灰雀的喜爱
总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边读边画句子边思考的方法体会到了列宁的心情和对灰雀的喜爱,我们在平时的读书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理解文章。
(三)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同学们,你能不能出小男孩的表现中猜出灰雀的去向?请大家学着用我们刚才掌握的方法,轻声朗读课文的3-10段,快速划出描写小男孩表现的句子,思考从小男孩一系列的表现中你能不能猜出灰雀的去向。
1、谁猜出了灰雀的去向?
(让学生结合小男孩的表现谈体会,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是的,正是从小男孩一系列的表现中我们知道了会确实被他捉走了。总结:咱们班的同学可真会学习,这么快就会学以致用了,用边读边画边思考的方法猜到了灰雀的去向。
2、小男孩为什么抓走灰雀?
3、既然小男孩那么喜欢灰雀,为什么又决定把他放回来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3—10段,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4、先不要着急告诉老师,四人小组先来讨论一下。
是的,正是在列宁的循循善诱下,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列宁爱鸟的真情感染了小男孩,使他决定把鸟放回来。
5、分角色朗读。
列宁爱鸟的深情不仅打动了小男孩,也打动了伊老师,伊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谁愿意读小男孩的话。
谁来评价一下我们读的怎么样。好在哪里?读出了怎样的语气?
同桌都来练习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咱看谁能读出他们的不同语气。一会展示给大家。
找同桌读。
总结:同学们,你们看,文章虽然没有直接写列宁的心情和小男孩的想法,但是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读他们的对话却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心理活动。
五、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
1.看,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而且,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师叙述12段,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生: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2、是的,男孩是诚实的,列宁这是在保护男孩的自尊心。同学们,你们看列宁既不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让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来了,他是多么会教育孩子啊。
六、总结
1、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些什么?
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2、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列宁,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正是这样一位伟人,却愿意为了寻找一只失踪的灰雀四处寻找,却愿意去小心呵护一个小男孩的自尊心,我想可能就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让他变得不平凡。
七: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严寒、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流资料。
1、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
二、课前检测。
/ 4
三、学习生字词
1、学生互相读词,不会读的提出,老师范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老师指导。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难写的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4)学生描红、摹写。
3、学生提出难理解的字词,老师再做指导。
四、读课文,粗略理解课文。
1、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2、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2、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3、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一节课继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 4
(1)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1)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2)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3)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五、布置作业:
/ 4
1、抄写生词。
2、完成本课《同步导学》。
六、下一节课的预习单。见 《小摄影师》的导学案。
六、板书设计: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多媒体课件。
.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教师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头饰。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老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那一定是受益非浅的。今天我就来学习《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板书课题)
指导自学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己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学生读后集体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读中感悟
.自读课文
.指名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些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三只欢快的灰雀是如此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这一段该怎么读?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列宁找不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一段?
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对话。
同位分角色练读。
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复习生字词
.认读生字词
郊外
散步
白桦树
胸脯
婉转
面包渣
或者
严寒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回荡
.巩固生字词
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给生字组词。教师将生字卡片出示在黑板上,学生会给哪个字组词就说出来。
指导书写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说说你在临写的过程中有什么字你认为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说出来,教师示范书写,重点讲解。
.将学生写的字打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同学评议。
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2、继续让学生质疑、答疑,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语言文字学习,体悟列宁对孩子的爱、对灰雀的爱,体悟男孩做错事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通过一、二年级教学,学生已具有质疑勇气,也喜欢在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但在质疑和合作学习中,往往暴露出不足,需进一步关注和培养,
2、课堂讨论中学生往往会脱离文本,需要在教学中特别关注。
【教学过程实录】
1、创设情景,谈话引入,揭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出示课件)听,灰雀的叫声多么动听!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怎么了?(生齐: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木,都没有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2、学习2~9段,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心情:
师:自由读2~9段,用“____”画出列宁说的话,反复地读,体会列宁说的每句话里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学生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说说你体会到列宁的什么心情?
生1:我体会到列宁着急的心情。我来读读这句话……
生2:老师,我认为他没有读出着急的语气,让我来读读……
师:生2善于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好!请继续交流。
生3:我体会到列宁难过的心情。
师:是有点难过,但更多的是什么 ? 再读读。
生4:我还体会到列宁惋惜的心情,我来读读。
师:你有两个词读得特别好──“多好”、“可惜”,真高兴你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还能在朗读中表达出来,太棒了,这个学习方法值得推广。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都集中表达了他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只灰雀(板画灰雀)究竟哪儿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我想是被男孩抓走了。
生6:我猜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用弹弓射伤了灰雀,这个小男孩把灰雀带回家养伤了。
师:你的想像力很丰富,但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吗 ? ( 生不语 ) 请你再读读课文。
生6:哦!我刚才的猜测是不对的,如果真是那样,小男孩肯定会对列宁说出实情,而不是不敢吱声。
师:太好了,请同学们找出男孩说的话或能证明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语句,仔细体会男孩的心情,想想他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反馈)
生7:我从“没看见,我没看见”这句话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
师:怎么看出的?
生7:因为他说话的语气是吞吞吐吐的。我来试着读这句话。
师:(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一步步地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这时男孩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他会想些什么?
生8:老师,我从“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句话可以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如果他没有抓走灰雀,那他怎么知道灰雀还活着?
师:体会得好!那么从这句话中还可以看出什么?
生9:还可以看出男孩决心放走灰雀。
生10:老师,我还看出列宁很爱这个男孩。
师:你真了不起,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10:我从列宁的话中体会出的,他也一定看出是男孩抓走了灰雀,但怕伤害男孩的自尊心,没有批评他,而是用语言去感动他。我来读读这句话……
师:说得多好啊!老师真没想到你是一个这么出色的孩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走灰雀,后来又为什么放走灰雀呢?你认为他和列宁比起来,谁更爱灰雀?
生10:男孩抓走灰雀是因为他喜欢灰雀,想把他抓回去饲养,后来他认识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又把灰雀放回来。
生10:男孩和列宁都爱灰雀,但男孩却让灰雀失去了自由,而列宁却喜欢灰雀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生活。
师:对呀,所以说男孩对灰雀的爱是自私的,而列宁对灰雀的爱却是无私的,他还用这种爱感染和教育了小男孩,使他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让我们合作分角色朗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再一次体味他们之间那种美好的情感。
3、创设情境,在分角色朗读中深入体验人物的情感:
⑴ 自由找伙伴朗读对话部分。
(学生三三两两分散开来,不同人数的组合,不同方式的朗读表演,彼此间出谋献策,气氛非常热烈。)
⑵ 小组上台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生1:这三位同学读得不错,我给XX提一个优点、一个缺点。优点是声音响亮,缺点是发音还不是很准确。
生2:我也给XXX提个建议,他读“……”这句话时,没有读出担心的语气,我来读读。
生3:我给XXX提个建议,他今天如果不扮演小男孩,扮演列宁更合适些。因为他今天系了条领带,很神气。
生4:他们表演得很不错,但我给他们提个建议,如果能不看课文,再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就更好了。
师:你能试试吗?
(某某同学落落大方地牵着同伴上台,表演得很精彩。)
生5:(满脸羡慕地)老师,她们表演得真好。我们小组也想试试,好吗?
师:当然可以,欢迎欢迎!
(三人小组也表演得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倾听,从多角度进行了评析。相信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学们在评价交流中表现出了友善、谦虚、自信的品质,真令老师感动。
4、学习10~12段:
师:(出示课件)瞧,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回来了,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起了歌,树下多了一位真心爱它的好朋友,是谁呢?(男孩)请大家自由读10~12段,想想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或是自己理解了,想考考别人的?
生1: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生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
生3:列宁为什么微笑?
生4:列宁为什么要问不会说话的灰雀?
师:(经过梳理,归纳出几个问题)你们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5: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6: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
生7:可以联系生活理解。
师:现在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有的读书,有的轻声讨论,有的静静思考,展示出主动学习的风姿。)
生8:我明白了男孩为什么低着头,他在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内疚。
生9:我补充,男孩也许害怕受到列宁的责备。
生10:我反对,如果他这么害怕,那他还来到这儿干什么,干脆躲开算了。
生11:可是,他想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因此虽然心里有点害怕,也还是来了。
师:(欣喜地听着,看着)你们的争论很有意义,经过这一番唇枪舌战,相信你们对这个问题体会得更深入,请继续交流。
生12:我明白“列宁为什么对灰雀说话”。他是在暗示男孩做得不对。
师:你说得真好。那么如果列宁直接问男孩:“哦!原来是你抓走了灰雀,今天又把它放,回来了。对不对?”如果你们是小男孩,听了这话心情会怎样?
(学生纷纷说:会很难过。)
师:是啊,列宁是多么了解小男孩的心,小男孩知错就改,列宁还怎么忍心去责备他呢?
生13:老师,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讲的是列宁不小心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开始不承认,后来主动写信给姑妈认错。这件事与我们这篇课文很相似,只是他们承认错误的方法不同,小时候的列宁和这个男孩一样,都是诚实的孩子。
师:你的发言很精彩,体会得很深刻。列宁也有过相似的经历,更能体谅小男孩的心,用幽默的话语巧妙地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列宁是多么爱孩子啊!
生14:我明白列宁为什么微笑,因为他看见灰雀回来了,很高兴。
生15:我补充,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列宁因为看到男孩承认了错误而感到很高兴。
师:你们说得都对,灰雀回来了,小男孩也知错就改了。列宁是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吧。
5、总结谈话,提炼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大家有什么感受?你们想对灰雀、对列宁,对男孩、对自己或对别人说些什么呢?
生1:我想对自己说,要向小男孩学习,做个知错就改的诚实的孩子。
生2:我想对灰雀说,你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我真为你高兴。
生3:我想对男孩说,你能知错就改,是个诚实的孩子。
生4:我想对列宁说,您爱灰雀,更爱小男孩,您真值得我们学习。
生5: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课题要叫《灰雀》?
师:呀!你的问题太令我惊喜了,是啊,题目为什么要叫“灰雀”?以用别的题目代替吗?
生6:诚实的孩子。
生7:列宁和男孩。
师:行啊,听起来都不错,能不能说出各自的理由,让大家评评用哪个题目最好。
生8:课文是写小男孩怎样改正错误,成为诚实的孩子,所以我认为可以用“诚实的孩子”做题目。
生9:我觉得课文中列宁是个很重要的角色,题目应该叫“列宁和男孩”。
师:哟,说的都有根有据的,那我们是否把题目改过来?
(学生自发地讨论起来)
生10:我觉得还是用“灰雀”做课题好。因为课文就是围绕灰雀来写的。从这件事情来表现列宁爱灰雀,更爱孩子,孩子是个知错就改的诚实的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
(3)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列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谁能说说。(学生联系查找到的资料图片介绍)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经过努力没有弄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这2个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生汇报学习情况
A灰雀的美丽可爱(理解“婉转”及“惹人喜爱”的意思)
B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抓住“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理解,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爱鸟之情。)C灰雀失踪后, 列宁很着急、担心(抓住“找遍了”)
3、指导朗读。(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列宁对灰雀的爱及一只灰雀找不到后,他着急、担心的心情。)
4、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注意。
2、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记住生字。
3、指导书写:散、胸、或、低。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课件导入
看,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啊!列宁每次都要到树下看望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
2、课件出示:3、5、7、9自然段,请学生再读列宁说的话。想想:你对哪句话体会最深刻?列宁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可以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列宁当时的想法。如:“一定、或者、它怕冷、自言自语、多好的、可惜、会飞回来?”体会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通过对灰雀命运的担心,去感染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及知道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变化。
4、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4、6、8、10自然段)
5、在分析描写男孩的句子时,也要抓住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男孩说这些话时,从犹豫到安慰列宁,最后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一思想转变过程。重点探究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这几段中找出一个描写男孩心理很矛盾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为什么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说,更好地领会男孩心情和心理的变化)课件出示句子: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问:这2个句子有什么异同吗?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这一朗读对比训练,使学生领悟到男孩由知错而去安慰列宁到后来下定决心,放鸟归园的心理转变过程,再次感受列宁教育方法的巧妙。)
6、同桌讨论: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体会到列宁爱灰雀,给予灰雀自由,那是一种真正的爱,也正是这种爱感染教育了男孩,使他改正了错误。)
7、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再次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烘托高潮,总结全文(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1、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灰雀飞回来后,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2、轻声读课文,同桌讨论这2个问题。
3、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低着头”理解男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改正了错误,言而有信,所以说他是诚实的。而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伤害孩子,体现他对孩子的爱。
4、看课件,追问:列宁为什么微笑?(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男孩知错就改)
5、让我们和列宁一样,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6、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列宁爱灰雀,更爱诚实的男孩„„)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训练思维
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4.能找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
难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并能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呵护、小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孩子们本学期的课程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在课本里我们结识了,不懂就要问的孙中山,认识了机智勇敢的司马光,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那这位伟人你认识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生反馈课前预习情况,出列宁图片和简介学生了解相关信息。)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发生在列宁身上的小故事一灰雀,板书课题—— 26.灰雀(指导“雀”的书写 雀上面是小的变形,下面是隹,隹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再来和它打声招呼26——灰雀。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好长句子的停顿,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些句子里藏着本课的生字,想读好可不容易。(自由小声练读、指名读、男女赛读)
课件出示四个句子: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提示脯读二声,拍着小胸脯齐读,观察字的特点:都带月字旁,形声字,在古代月大多是肉的变形,与身体器官有关,来我们一起找找。师做动作,生读出相应部位
脸
胳膊
腿
脚)
2.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课件出示婉转的鸟鸣 相机解释词义。)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提示仰的读音后鼻音 做仰望动作)
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找近义词理解 也许)
5.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本课的词语较多,看谁能读的字正腔圆。
指名读,挑战度,男女比赛读。
列宁 郊外 养病 胸脯 跳动 婉转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或者 严寒 可惜 诚实
6.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不着急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圈一圈。)
生反馈:“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师:这三个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老师想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思考: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里,发生了什么事?
(每读完一个部分,概括一层意思。课件逐条出示答案)
出示填空——可是学情而定,学生概括不好时,可出示填空提示。
有一年冬天,列宁()
一天,一只()的灰雀,列宁遇见了(),并与他交流。
第二天,列宁又看到()
师: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事呢?(同桌互说,指名说)
像这样我们读懂了每部分的意思,再把三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就能完整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梳理文本。细度感悟
1.看老师今天把灰雀带来了。课件出示灰雀图片,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
生反馈:活泼 可爱……
师:课文中是怎么写这三只灰雀的呢?默读第一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划下来。
指名读 课件出示灰雀图片(课件一直停留,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师:这三只灰雀用课文的一个四字词语形容,就是——
生:惹人喜爱
师:这么美丽的灰雀,相信你肯定喜欢请你来读。
师:老师仿佛看到了灰雀在我眼前跳跃,请你再来读一读。
多么婉转的歌唱啊,老师也想读一读。
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谁能不爱呢。(师生配乐读)
2.列宁也很喜欢这三只灰雀,请同学们在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有关句子划下来。
课件出示: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这段话中有几个词语能表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你找出来没有?
(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仰望”突出喜爱)
师: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师: 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有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和小男孩发生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10自然段,用波浪线划下列宁说的话,横线划下男孩说的话。
女同学,你们读列宁的话,男同学读小男孩的话。
师: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女生读)
师:灰雀不见了,列宁心里很……
生:着急。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你再试着读一读,列宁还会怎么样?
师:带着你的体会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师:男孩说——
生读“没……没看见”
.师:男孩为什么回答得吞吞吐吐呢?他的内心在想什么?
师:听到这列宁似乎明白了,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那么冷的列宁怎么不担心灰雀呢!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师:列宁自言自语地又说了什么?
女生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咱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列宁已经知道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为了不伤害孩子,他会用怎么的语气问孩子(亲切 还会用、温和、亲和、宽容)
师:列宁深深的打动了小男孩、感染了男孩、受到启发小男孩后,男孩肯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知道自己犯了错,所以肯定的说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想改正错误,所以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师:小男孩在说几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
师:孩子的爱是天真的,对鸟儿来说放归自然才是真喜欢,所以小男孩肯定地说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包含着浓浓的爱,让我们在一回顾小这意味深长的对话。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
师:老师旁白,我们男女生分角色再读一读对话。
师:男孩这般肯定,列宁如此相信他,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师:看,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果然回来了,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生读“你好,灰雀……”一句。
师:灰雀又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问他呢?
师:咱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1:列宁不想伤男孩的自尊心,怕男孩说不出来话
师:你们都感受到了,列宁是爱男孩的,列宁对男孩的爱含着理解和呵护。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列宁看看男孩……你到哪去了)
师:列宁、灰雀、男孩,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图画。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范文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范文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时间
1~2课时
学习准备
1.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2.教师准备学习网站;
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1.从星号认识略读课文
2.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1.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3.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灰雀》教案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A案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B案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教师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头饰。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老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2.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那一定是受益非浅的。今天我就来学习《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板书课题)
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己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学生读后集体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读中感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a.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些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三只欢快的灰雀是如此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这一段该怎么读?
b.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列宁找不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一段?
c.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a.同位分角色练读。
b.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c.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郊外 散步 白桦树 胸脯 婉转 面包渣
或者 严寒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回荡
2.巩固生字词
a.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b.给生字组词。教师将生字卡片出示在黑板上,学生会给哪个字组词就说出来。
指导书写
1.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2.说说你在临写的过程中有什么字你认为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说出来,教师示范书写,重点讲解。
3.将学生写的字打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同学评议。
积累运用
【语文教案-灰雀】推荐阅读:
《灰雀》优秀教案10-13
《灰雀》优秀教案设计06-08
最新语文乐园四-语文教案05-26
六年级教案:语文活动教案11-14
语文教案-海滨小城-教学教案11-15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s版06-16
语文教案-山雨09-18
《影子》语文教案09-21
《鲸》语文教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