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精选8篇)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篇1

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考试没合格”的问题,是我们党在新形势新阶段必须努力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提出对策。

对策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性。以对党忠诚和极端负责的态度,聚精会神地分析各种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以一种责任心态,理性心态,机遇心态处置突发事件,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对策二,现场指挥要到位。应对好处置好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政治,是覆盖全方位的工作。应对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最佳境界的决定因素。面对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在基本判明事发地点和类型之后,立即部署处置力量,做好先期的稳控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控制事态发展,有效防范影响的深化,另一方面要特别善于抓住应对和处理的最佳时机,力争主动。

对策三,政策规定要到位。政策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是政策。掌握政策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真学好政策,其次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法规性、原则性。在应对某个突发事件中,要牢牢把握住政策“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要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善于灵活运用,在情况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在请示上级同意并授权,可以对“底线”适当进行调整,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

对策四,疏导工作要到位。疏导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至关重要。许多突发事件中,往往会有大量群众聚集,而聚集的群众又往往情绪激动,甚至有时会发生失控。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要善于晓之以真理、实理,从思想深处帮助群众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理论层次上对广大群众感到困惑难解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群众从理性的高度辨是非,明方向,排疑难,解困惑,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同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平时处置不当,要敢于向群众检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得到群众的谅解,从而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对策五,披露信息要到位。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透明和发布技巧在危机应对中占有重要位置。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开,特别是对那些涉及重大公益的灾难性信息,就更应该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级领导和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或失实和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从而引发公众集体恐慌和社会骚乱,影响社会稳定。

对策六,善后工作要到位。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也很重要。收尾不好,就可能再次引发事端,甚至形成社会更强烈的反应。要防止和克服个别领导干部,出了事东奔西忙,疲于应付,一旦事件平息下来就放马南山,一切照旧,甚至对已经承诺的事情也推三阻四,消极应付的问题。应当抱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研,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要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心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一定要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不断营造安定有序、团结友爱、政通人和的和谐局面。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篇2

一、平时就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应急预案, 有事才能不慌不乱

依法治教, 要求教师首先要懂法, 谁都不希望班上有突发事件, 但谁也保证不了班上不发生突发事件。教师平时就要做个有心人, 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比如《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学校各种应急预案以及各级教育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规定。

在汶川地震中有这样一所中学———桑枣中学, 在地震发生时, 全校2200多名学生, 上百名老师, 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 全部冲到操场, 以班级为单位站好, 用时1分36秒。在这次地震中, 该校师生无一伤亡, 这是汶川地震中的一个奇迹。

后来媒体采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时, 他说学校平时加强安全教育, 制定各种安全应急预案, 进行各种安全演练, 师生对这些预案都了然于胸, 当突发事件来临时, 师生就可以有序进行处置。试想:如果没有平时的预案和演练, 哪来的危险之时不慌不忙?如果没有平时规范化和常态化的要求和训练, 哪来地震中的零伤亡?

学生安全无小事, 平时把安全工作做实做细了, 当有突发事件时师生才能沉着应对, 桑枣中学的案例应该给我们许多启示。

二、先做力所能及的处理,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班上发生了突发事件, 当时上课的老师或是在场的老师就是直接责任人, 老师应该尽快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处理。很多时候, 突发事件如果处理得及时, 就能防止事态恶化, 将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要争取第一时间做力所能及的处理, 同时收集好证据, 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有这样一个案例。朱小颜 (化名) 到昌平区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经纬学校读初一。朱小颜在上课时突发心脏病, 老师未将她及时送往医院。两个小时后, 朱小颜病情加重, 学校赶紧通知家长。家长赶到学校后, 孩子已停止呼吸。朱小颜父母认为, 女儿病发后, 学校未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导致延误最佳抢救时机, 女儿终于病亡, 学校没有尽到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义务, 应对此事负责。他们因此将经纬学校诉至法院, 索赔死亡赔偿金等共计26万余元。

根据死亡证明书, 法院得知朱小颜死于先天性心脏病。在入学前, 朱小颜曾就此病做过手术, 但是没有告知学校。法院认为, 朱小颜家长没将女儿患心脏病一事告诉学校, 对此事应承担60%的责任;朱小颜在上学时发病, 学校没有及时救治, 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也应承担40%的责任, 因此判决其赔偿朱小颜父母13万余元。

像这样的突发事件, 当学生把异常情况报告给老师后, 或是老师发现异常情况时, 要马上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不仅及时拨打120, 而且及时通知家长。“及时告知、及时救治”的原则对全面维护学生、学生监护人、学校三方的合法权益均有重要意义。当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 校方还要及时记录, 找好人证, 保全证据, 事后才会有更多的主动权。

三、根据程序及时上报, 服从安排指示

班上发生突发事件后, 知情者必须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上报, 如需上报, 则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校长或值日领导报告, 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隐瞒、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者按照相关规定是要追究责任的;建立健全校园重大突发情况信息报告制度, 确保信息畅通, 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正常运行。比如在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时, 对突发紧急情况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以便及时、有效处理, 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学校在突发事件期间指定专人实行24小时值班及设立专用联系电话, 确保处置信息上传下达及时、准确。

对于已经发生的重特大事故, 应本着“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 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 严肃处理, 追究责任, 以维护法制和纪律的严肃性。

四、做好安抚工作, 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在突发事件中, 如果参与人员过多, 在心理作用下, 事件的参与者往往会失去理智, 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所以, 处理集体性突发事件, 我们要想办法把参与者分开、隔离, 及时疏散围观人群。如果学生起哄, 引起混乱, 教师应当及时制止, 控制首要闹事分子, 以防止由此引起事端, 扩大事态。然后, 平息其他起哄人员。

比如, 班级之间篮球比赛, 引发两个班级的男生冲突, 由于参与人员多, 发生了男生的集体群殴事件, 学生以为法不责众, 法律意识淡漠。老师处理时就要注意控制带头者, 及时将冲突双方隔离, 进行分解劝阻,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事态升级、扩大。处理班上的突发事件, 也需要老师学习一些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常识。

突发事件往往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所以当突发事件初步处理后, 应当根据需要收集好证据和保护好现场, 然后组织突发事件中的人员撤离现场, 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做好事后的安抚工作, 帮助学生恢复状态, 和学生家长积极协调相关事宜。

突发事件来临学校该如何应对 篇3

2007年11月30日下午4时左右,上海市崇明堡镇中学高三(5)班正在上自习课,教室里没有老师,十多名身份不明的校外人员冲进教室,殴打一名学生,眼见同学被打,两名学生上前劝阻,不料惹火烧身。对方拔刀就砍,其中一名学生轻伤,另一名学生双手及背部被砍三刀,手筋被砍断,被紧急送往医院。

校外人员闯入学校,危及学校师生安全,这只是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冰山一角,面对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复杂的治安环境,如何应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成为每位校园管理者关心的问题。

教育部资料显示,2006年在学校内部发生的校园伤害和学生斗殴事故占全年事故总数的25%。

有专家指出,很多校园治安突发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没有严格的门卫制度和保安巡察制度,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溜进校园,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发泄,报复社会。所以严格门卫制度,是加强学校治安的必备条件之一。

2007年4月2日晚,某农场学校宿舍发生火灾,两名女孩因起火后躲在床板下,错过了救援时机而死亡。1997年5月23日,某乡中心小学女生宿舍突然起火,并迅速酿成火灾,伤亡24人,其中死亡21人,经调查发现,火灾的原因是一女生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中途瞌睡,蜡烛燃尽,烧着床上的纸箱,引起大火。

2005年11月9日上午,某县小学学生,在饮用学生奶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后又有100多名不同学校的学生出现类似情况。此次事故的原因为学校有关人员利欲熏心,引进了不合格的奶制品。另有某省在2005年9月4日至18日的短短半个月内,连续发生七起中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殃及约600多名学生。

教育部资料显示,2006年发生的学生食物中毒事故比2005年有所增多,全年发生的各类学生食物中毒事故占全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故总数的31%。为了让相关责任人对学校食品卫生真正负责,也为了杜绝因为相关人员利欲熏心而危及学生健康的情况发生,教育部与卫生部2005年共同颁布了《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对学校食品卫生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管理责任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食品卫生职责等失职行为,造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

(张春铭柴葳《突发事件来临学校应该如何应对》,中国教育新闻网,2007年12月4日)

应高度重视学校安全

“如果我们对学校治安问题重视不够、处理不妥,一起普通的事故或案件就可能迅速转变为社会热点问题,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怎么强调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都不过分。”日前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的全国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八条措施”现场会上,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治安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刘金国指出,我国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一些地方治安状况不好,必然对学校安全造成影响。同时,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一些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大量增加、学生价值趋向多元化等都给校园治安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学校无小事,各地公安机关都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治安问题的重要性。”

(李丽《公安部:校园安全工作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中国青年报》,2006年5月8日)

购买保险 减少损失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必须购买校方责任险。如果学生在学校遇到事故,最多可获赔30万元,而这笔索赔不由学校而由保险公司支付。

如果意外事故是由于校方责任造成的,其赔偿责任将由保险公司承担。学生在自行上、下学途中和放假期间发生的非学校组织的活动不在理赔范围内。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重庆等很多省市的学校已经率先购买了校方责任险,有一些省市校方责任险的保费直接由政府买单,不同省市的赔付金额并不相同。教育部要求,所有公办的幼儿园、中小学都应该购买此项保险。

(《教育部:中小学校必须购买校方责任险》,新华网,2006年11月17日)

学校必须配保安员

集中打击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犯罪行为、整治学校周边安全隐患、提升学校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水平……公安部表示,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安全,今年年底前将重点抓好以上三项工作。

公安部、教育部昨日联合召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就这三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一是组织开展集中打击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犯罪的专项行动,对涉校刑事案件,要落实破案责任,逐级挂牌督办,全力侦破。二是组织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对学校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治安乱点、火灾和交通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整治。三是大力提升学校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水平,进一步抓好向校园派驻保安员工作,2006年内城市学校要全部配齐保安员,农村学校也要尽可能配备保安员或专职保卫人员。

刘金国要求,年底前,各地要按照公安部的部署,重点检查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是否配齐,在小学生上学、放学的时段是否有民警或者协管员在校园门口维护交通秩序。

(《确保中小学校园安全 学校要配保安员》,东北教育网,2006年10月15日)

安全防范知识进书本 进课堂

河南省高校将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力以赴维护稳定的工作格局,这是记者从2007年8月15日结束的全省高校领导干部学习班上获悉的。

据介绍,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做好学校和学生安全防范工作和应急知识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工作,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防溺水事故、防公共场所群体踩踏事故、交通安全和火灾自救等安全常识教育。

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郑州举办的此次学习班,主要是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维护高校稳定的形势与对策,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全省部分高校党委书记、校(院)长参加了学习班。

(王晖王平《河南:全省高校将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河南日报》,2007年8月16日)

大众传媒在突发事件中担当重要角色

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以及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应急管理面临严重的信息匮乏、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决策困境。在这个意义上,信息成为制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要素。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信息源。因此,大众传媒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担当重要的角色与功能,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风险的守望和预警者: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认为,社会守望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功能之一。在这一点上,它与应急管理的预警功能是一致的。应急管理预警就是要对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种风险进行监控,提前发现威胁并告知管理者和公众及时采取措施规避。这就是说,大众传媒事实上可以充当应急管理预警者的角色。

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从政府的应急管理行动来讲,当社会舆论与政府的行动相一致时,公众表现为对政府的高度理解和支持,这时,政府和社会就会形成一种整合的力量,应急管理活动往往也就比较有效。大众传媒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一方面,及时地搜集、表达公众的意见和需求,使公众的声音能够进入政府的决策议程;另一方面,及时地宣传、解释政府的行动,引导公众理解和支持政府的行动。

集体行动的沟通者: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政府应急管理活动被认为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由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公民共同参与的行动体系。很显然,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现代社会,这种协调和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离不开不同部分间的信息沟通。从这个角度讲,大众传媒可以成为居于其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桥梁。

不当行为的监督者:大众传媒的这种监督角色,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其功能。其一,行为约束和纠正。大众传媒通过其灵敏的触角,及时发现在应急管理中的各种不当行为,并予以公开,使被监督者迫于舆论的压力而做出合乎理性的行为。无论是公共部门及其管理者,还是私人组织或个人,他们在应急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随时都会通过大众传媒被置于大众的视野之中,任何不合乎公共利益,不利于突發事件的应对的行为,都会因为公开而付出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代价。其二,教育和警示。大众传媒对不当行为的公开和批评和对先进行为的倡导和颂扬,在应急管理中,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比如,在抗击“非典”期间,媒体对有关因防治不力而被撤职的官员的报道,对其他官员就起到了极强的警示作用。

社会心理的救治者:一方面,大众传媒可以充当权威信息、科学信息的发布平台,通过让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消除公众的疑虑,增强公众的信心。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可以充当公众情绪宣泄的平台。在应急管理中,大众传媒不仅要“上情下达”,还要“下情上达”,给予公众表达意见、发表看法的渠道,在沟通和对话中,缓解公众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比如,开通热线电话,及时听取和反馈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加强灾区生活情况和灾民感受的报道等,都在以往的案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陈淑伟《大众传媒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新华网,2007年2月9日)

谭菊华摘编

□责任编辑 胡培德

论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篇4

网络舆情是公众意愿在网络上的延伸。迫切需要在网络舆情研判与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之间建立无缝隙、灵敏、高效的切换与对接机制。必须在主导、引导、疏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方面改进工作方法,高度重视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所谓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它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与即时性、丰富性与多元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极性化等特点。网络舆情对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构成了现实挑战。

加强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

政府应搭建网络媒体环境下信息自由传播的平台,以自由传播为原则,限制传播为例外,实现利益相关群体间的信息互动和交流沟通,从而促进共识意见的达成,帮助化解危机。

第一,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搭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传播平台,使网络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突发事件信息公开。以应急管理政务内网、应急管理政务外网、应急管理公众服务网及电子信息资源库为基本架构,基本形成应急管理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的应急管理系统,完善电子政务内部和外部的办公环境。

第二,及时公开突发事件信息,减少信息沟通环节和信息噪音。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利用网络新闻、电子公告、网络论坛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发布突发事件的最新、最真实的消息,以此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对公众进行正确引导。同时遏制谣言存在的空间,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及其危害程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第三,提高政府善用网络新媒体的技能,避免“瓦釜效应”。各级政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主动接近和善用新媒体,主动观察网络舆情和民意的变化,加强运用新媒体管理危机的能力。同时,应充分警惕它可能造成的“瓦釜效应”。所谓“朝议无黄钟,遂使街谈尽瓦釜”,即在缺乏富有意义的重大议程时,由于商业利益驱使或某些不良趣味的诱因,一些卑微、琐细的议题可能造成巨大影响,最终导致大众轻信盲从和广泛传播。应该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受理制度、网络新闻信息公众评议制度,对网络新媒体传播加以监督。

充分发挥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

微博的出现,使得个人成为信息发布与社交网络的个体终端,微博的传播衍生出裂变性、主动性、即时性的特征。微博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通道。近年来,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网络新闻发布会和网络新闻发言人也遍地开花,微博成为应急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要善用微博,与时俱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沟通系统,重视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建设。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应急决策过程中引入微博的力量。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要有意识地利用微博听民声、聚民智,通过微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倾听公众声音、科学民主决策、启动政策窗口。

第二,多元激励措施吸引粉丝。海量的微博用户不仅仅是庞大的商业资源,更是无穷的公共资源。采取多元的激励措施吸引不同偏好的公众成为政府微博的粉丝,从而影响公众与管理生态,是政府微博公关的必由之路。

第三,进一步加强政府微博的功能建设。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微博实现各项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互动和服务功能:当粉丝对政府的声音发出质疑时,官腔、躲避、推诿、打太极和装哑巴都是危险的,“有问有答,有答有办,有办有督”可以说是对如何实现互动功能的最好解读。

第四,发挥与规范领导干部的个人微博作用。在国际上,智利总统皮涅拉、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等国家领导人开通了自己的微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国内,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微博也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当然,领导干部开微博,不能流于形式,为追赶潮流而开,重点不在于掌握纯粹的互联网技术,而在于把握新的观念,以真诚的态度去了解民意,把微博作为干群沟通交流的平台。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技巧与方法

第一,做好政府门户网站和重点新闻网站建设,强化论坛管理。官方网站是政府信息发布的法定渠道之一。要加强主流网站与品牌栏目(论坛)的建设、推介与评选力度,扩大影响力与公信力,形成舆论示范效应,放大主流网络舆论引导或影响非主流网络舆论。要调动网络编辑、论坛管理者、版主的合力,强化论坛管理,培养网络空间独立评论员队伍。

第二,抢占舆论制高点,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以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首先,在信息发布上抢占先机,第一时间将真实、权威、公正的信息传递给公众。其次,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合作,设置议题,集中讨论重点,通过专题对突发事件做深度报道。将突发事件发生的背景、地点、相关人物、过程、动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等第一时间传达给公众,引导公众议题。

第三,培养并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作用。“意见领袖”又称舆论领袖,是大众传播中的评论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滤网。网络意见领袖充当着政府和广大网民之间“舆情调节阀”的角色。要善于发现和寻找网络意见领袖,通过意见领袖来引导网络舆论,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立舆论,孤立过激舆论。同时建立权威人士上网沟通机制,以公共协商与远程民主的精神促成议题的解决与理解。通过网民引导网民,用网民自己的声音引导、感染网民,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尊重网络传播规律,把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与转折。要善于利用网络传播规律做好引导工作,干预网络诱致进程。要对网络关注的焦点适时进行变换,引导网络舆论转移关注点。要加强舆论引导力,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实时传递主流声音,有效实现网络意见均衡。要善于抓住网络舆情引导的关键环节。要拓宽网络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使网络成为汇聚信息与观点的集散地、疏导不满情绪与怨恨表达的减压阀;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促和谐,形成舆论合力。

城管执法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 篇5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城管执法工作的深化,越来越多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对城管执法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暴力抗法的突发事件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已成为困扰城管执法工作有效开展和长效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为避免暴力抗法屡屡发生,迫切需要我们增强危机意识,认真研究防止城管执法突发事件发生,提高应急处臵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

一、城管队伍在近年来所做的工作

自从实施“整脏治乱”“三创”工作以来,大队坚持“日常管理和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治理 “六脏六乱”及各种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行为。自2005年实施“整脏治乱”工作至今,大队共查处各类违章行为20余万起,其中摊点乱摆(含跨门经营)行为10余万起;车辆乱停放行为1万余起;乱排乱倒行为3万余起;乱贴乱画行为1余万起;各种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行为5万余起。同时,针对市民反映较多的问题及整治中的难、重点,开展了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使我区城市容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二、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式与特点

1、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非暴力抗法。如违反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应予处罚时,一些当事人会以种种理由为借口,阻碍执法人员行使暂扣、收缴等行政强制措施,阻止违法人员离开执法现场讨要被暂扣物品等,甚至煽动社会群众和亲戚朋友阻碍执法人员履行公务,利用“老弱病残”人员充当天然保护屏障。二是使用威胁方法抗法。如在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当场以死相要挟或采取自残方式威胁、恐吓城管执法队员,造成大量群众围观,以达到执法人员从中屈服、放弃执法的目的。三是使用暴力方式抗法。在城管执法中,一些违法人员对城管执法人员拳打脚踢,甚至一些无证商贩用水果刀、菜刀等工具攻击城管执法人员,使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遭到严重侵害。

2、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抗法动机明显。城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事无先兆,难以预见,往往在执法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和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发,因执法与被执法、处罚与被处罚的矛盾对立激化而发生,带有明显的抗法动机。二是管理对象大多数为弱势群体,极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三是外来打工者。他们往往成群结派,有威胁、辱骂城管执法人员等过激行为,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损害城管执法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三、造成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

1、城管法制建设缓慢,缺乏必要的执法保障。

城市管理体制跟不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管理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城管执法部门没有对所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分类、明确执法主体的法定依据、执法权限和范围、明确执法的法定程序,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城市管理的实体法律,适用的是较低阶位的法规、规章。严格意义上说执法大队只有处罚权没有执法权。一旦遇到群体性突发事件,城管时常需要求助公安机关来解决,执法处境十分被动,被称作执法部门的弱势群体。

2、执法力度加大,社会矛盾凸现。

一方面政府逐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社会群众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刻不容缓,迫使城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大,这势必触及一部分的实际利益。另一方面城管执法部门处在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前沿,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城管执法人员就成了各种社会矛盾宣泄的对象,执法过程尚有不慎,即便是毫无过错,也容易爆发群体性突发事件。

3、社会民众同情弱者,注重瞬间不探究过程。社会民众本身就有一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感,而这种同情又往往来源于对事情原委缺乏了解,老百姓只看到了强制执行的瞬间,而没有了解之前城管执法人员如何苦口婆心地进行宣传动员和纠正制止的过程,“被利用或善意的群众”便乱加指责城管执法人员的行动,甚至起哄、参与围攻,在相互鼓动、催化下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历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遭遇暴力抗法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情况

自我区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以来,暴力抗法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遭遇暴力抗法次数呈上升趋势,执法队员受伤人数逐年大幅递增,给城管队员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给城管执法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阻碍“三创”工作的深入持久实施,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据统计,2007年,遭遇暴力抗法10起,7名城管队员受伤;2008年,遭遇暴力抗法3起,4名城管队员受伤;2009年,遭遇暴力抗法4起,7名城管队员受伤;2009年遭遇暴力抗法3起,2名城管队员受伤;2010年遭遇暴力抗法5起,5名城管队员受伤;2011年遭遇暴力抗法3起,4名城管队员受伤;2007年以来,遭遇暴力抗法28次起,近年比较典型的暴力抗法事件有以下几起: 1、2007年11月18日开发区西王山遭遇暴力抗法事件 2007年11月18日,大队规划中队在对开发区西王山某一村民违法建筑进行调查,由于之前已对该户违法建筑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建筑停工通知书》但该户不但未按要求对违法建筑停工,还利用执法人员休息时间偷建、抢建违法建筑,为此大队执法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逐对该违法建筑户相关施工工具进行暂扣时,该户主人不但煽动为其建房的工人对执法人员进行围攻,自己则手持砖头敲打执法人员头部,幸亏公安部门及时赶到现场才将事态平息。此次事件造成大队6名队员被打伤住院治疗。2、2010年11月29日开发区南航路遭遇暴力抗法事件 2010年11月29日,为迎接省市第四季度“整脏治乱”检查,大队四中队负责对开发区南航路沿街店面乱搭篷布行为进行整治,在整治过程中一商户店主纠集家属亲戚对执法人员进行围殴,同时围观群众中有部分人也见势起哄造成群体性事件,直至公安机关等部门人员到场紧急处理后,才平息该暴力抗法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此次事件城管队员符开华被多名暴力抗法者围殴,导致城管队员符开华头部受伤发紫发肿,脸、手指、耳朵、右手肘部被擦伤,肩部被扭伤,衣服被扯烂。城管队员陈鹏头部受伤,手上多处擦伤,脚膝盖被打伤、擦伤多处。3、2011年 月 日开发区西航路暴力抗法事件 2011年 月 日,大队四中队在对开发区西航路玉龙北路菜场进行整治时,在对路边一水果摊贩乱搭的篷布进行拆除时,由于旁边有一新疆籍男子在经营烤肉,由于考虑到维稳工作,担心拆除篷布时对其造成安全隐患,大队执法人员逐劝其远离拆除现场,但该男子以听不懂执法人员说什么为借口,不但不配合执法人员,还对执法人员叫骂,并自己将经营的车辆掀翻在地之后就离开了现场。大约半小时以后,该名男子纠集了多名新疆籍男子手提棍棒、钢管到大队楼下将大队的办公区进出口通道全部堵死,气焰非常的嚣张,后该事件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组成了由国安、公安、民族宗教等部门的联合调查组进行调解,后经调解处理后才平息了该事件。这起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人身的伤害,但负面社会影响极大,导致城管执法威信严重受损。

五、预防和控制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

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它的发生和发展固然有其突然性、复杂性、危害性的一面,但城管执法不能害怕群体性突发事件而放弃执法,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准备上充分,措施上得力,方法上得当,及时加以预防,妥善加以处臵,就能有效避免和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就能有效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展和恶化。

1、开展防范教育,优化执法环境。

针对城管执法工作广泛性、群众性的特点,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加强对社会群众的宣传教育,不断拓展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要充分发挥宣传媒体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让更多的群众知法懂法,增强守法意识。主动化解与城管执法部门的矛盾,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2、坚持以民为本,打造和谐城管。

要转变观念,克服特权思想,坚持亲民爱民执法理念,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采取细心的宣传教育方法和文明的执法工作方式,要坚持公正执法,透明执法,依法行政,注意缓解矛盾纠纷,化解对抗情绪和对立行为。要采取堵疏结合措施,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和城市管理压力。

3、加强信息捕捉,注重源头防范。要明确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指导思想是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掌握有效的社会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特别是对城管执法的重点、难点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前,一定要派专人深入调查,了解情况,掌握动向,预测可能出现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认真研究,寻求应对措施,掌握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4、建立应急预案,健全预警机制

要仔细分析城管工作特点,找出执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总结提炼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教训,根据不同的执法内容、不同的执法环境和不同的执法管理相对人,建立切实可行的应急工作预案。在预案中,要把可能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情况及其应对措施考虑周全,并成立指挥组、宣教组、警戒组、处臵组等组织机构。同时要按照预案针对性地加以实战演练,全面了解和掌握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场控制和灵活应变能力。

5、灵活掌握技巧,妥然处臵事件。

要把握时机,以快制快。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争取时间迅速控制事态发展极为重要,在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首先要控制闹事群众的情绪,控制事态发展。若闹事人员产生暴力抗法举动,城管执法人员不能以暴抑暴,应及时举报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同时要保护现场,为公安部门事后调查提供可靠证据、依据。

6、加强各方沟通,公开发布信息。

城管执法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首先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宣传。其次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做到信息互通,让新闻媒体对事件进行正面宣传报道,控制舆论导向,压制和消除谣言和传闻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尽快平息事态,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反弹和升级。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重要性

城管执法工作开展健康与否,关系到“三创”工作的深入持久实施,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搞好城管执法工作,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能够美化城市形象和改善投资环境,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文明意识和整体素质。城管队伍是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的执法队伍,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到认识,充分认识城管执法的重要性,关心、爱护这支队队伍的建设,指导、帮助这支队伍的工作,尽量不让这支队伍流汗又流血

(二)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执法方式方法

根据对群体性事件的分析总结,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应对各种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加强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应对重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强化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开展执法培训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执法方式方法,坚持做到文明执法。进行集中清理行动或者“拔钉子”之前,组织参与队员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搞好预案,将执法行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对每一项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安排部署,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

(四)继续开展和谐城管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三)开展和谐城管,提高队员素质

开展“和谐城管”的建设,进一步树立“城管为公、服务为民”和“刚性管理、人本执法”的工作理念。同时,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加强执法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秉公办案;加强自身的道德理论修养,遇事沉着冷静,不要浮躁;强化为人民服务宗旨,杜绝“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努力提高队伍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工作效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执法理念,采取对相对人违章“一次教育、二次警告、三次处罚”三步走方法进行执法,在每一次执法工作中,给违章业主拍照、签字,登记造册纪录在案,让相对人知道自己违章情况,做到“有据”可查。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执法文明用语,严禁使用训斥性语言和粗暴性肢体动作,努力解决执法者与相对人之间的对立矛盾,努力融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城管工作的开展,努力减少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

七、建议

(一)严厉打击暴力抗法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行为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明文规定:“对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执法人员依法执法公务的行为,公安机关要及时依法做出处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作为民事纠纷进行处理”。在国家还未出台此类法律而又必须干好工作的情况下,国务院的文件要求也应该适用或被遵循的依据,并得到贯彻落实。因此,建议我市公安机关对实施暴力抗法行为的违法分子要依法从严打击,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为城管执法工作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逐步增加城管执法力量

由于我区城市管理工作人员配备少、装备滞后,管理范围较大、工作任务繁重,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和强度。建议新增部分人员及配备一批装备充实提高城市管理工作,以便及时、快捷的开展各项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任务。

(三)尽快明确城管队员公务员身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63号)规定:“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必须是公务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也明确要求,执行公务人员必须是国家公务员。目前,城管队员公务员身份尚未明确。因此,建议尽快明确城管队员的公务员身份,确保城管队伍稳定健康成长与发展。

(四)积极拓展渠道,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

开展“城市管理公众参与日”及“百民市民当一日城管”活动,拉近城管与市民的距离,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树立了和谐城管新形象、营造全民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是在继续深入实施“三创”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执法六进”工程,将城市管理进一步向企业、社区、学校等延伸。三是邀请市民代表召开“城市管理工作座谈会”。开辟了沟通的新方式,达到“听民意、传民声、理思路、解民忧、树形象”的宣传效果,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体性抗法事件。

(五)堵疏结合,临时摆卖摊区的设臵

设臵摆卖摊区,为无固定经营场所的低收入经营者提供经营条件;变堵为疏,畅通疏导渠道,解决乱摆卖群众的生计问题,解决弱势群体入市难的问题,实现强化市容市貌监管与关注民生相结合,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工作生活的问题,营造和谐、良好的城市环境。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执法大队

如何应对求职者“爽约”事件 篇6

据我们了解求职者面试时迟到、爽约的情况多有发生,具统计最惨的一次是11:2(约见11人只有2人面试)。与朋友聊天时甚至听到过25:2的郁闷经历,看来这不是一家公司遇到的偶尔出现的问题。

作为企业HR除了感慨“诚信危机”之外,大多情况下表现得很无奈,真的没有办法吗?

其实我们先来分析爽约的几种可能性,方法自然显现:

原因1:求职者确实临时有事,但不知如何告知HR.反思:作为HR你是否留下随时可以找得到你的电话?

方法:联系方式建议最好留下直拨电话,而不是分机。这两者的差别很大的呀!如果不介意也可向求职者提供你的手机号码。总之,有必要保证沟通的及时性

原因2:求职者同时接到几家公司的面试通知,比较之后做出取舍,你所在的公司是被淘汰的那一个

反思:被淘汰,有可能是因为求职者尚不了解公司的优势和他的发展通道吗?(不同公司给付的薪资差异大不是此项讨论之列);

方法:HR可以在约见之前进行简单电话面试,向求职者介绍公司优势和发展前景。电话面试会让求职者感觉公司的流程比较正规、做事较严谨,花费几分钟换来求职者好感还是值得的。电话中的你也可以为公司做广告,广告是否成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招聘的效率。需要提醒的是,此环节不宜过长,五分八分钟就足够。(公司本身弱势明显,要在筛选候选人简历上下功夫,而不是与大公司一起拼实力)

原因3:求职者仍在职、求职意向并不强,抱着“有时间就去、去不了也无所谓”的想法。

反思:他或她,真是你目前需要的人吗?

方法:HR可在电话里简单了解求职者求职的意向,包括职位和期望薪资,从求职者的需求角度入手做功课。切记,经过电话面试已经确定对方没有意向或意向不明显,HR就不必再约面试,招聘如同相亲,你情我愿是基础。不如把精力放在真诚应聘的候选人那里。

原因4:求职者要求先查看企业网站,是否应聘再做回复

反思:这说明求职者对于工作、工作环境比较在意,是好事。

方法:HR尽可能与求职者一起约定查看网站后回复的时间,避免无期限拖延,HR在约定时间后未得到反馈的要主动去电询问结果。

原因5:求职者并无大事,只是因出发太晚、犯懒等小事未去应聘

反思: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这种人我们还考虑录用吗?

方法:热心的HR提醒其路途大概所用时长,另外不会将面试时间定得太早。

面试都迟到的求职者,如果没有特殊的说明,就可以判断并不是我们想录用的对象。不在讨论之列。

原因6:求职者事后发现面试地点太远,主动放弃

反思:为什么求职者接到通知后才发现这个问题呢?

方法:发布招聘信息时,HR理应注明公司位置,若求职者简历中未注明家庭住址的,在电话面试时要询问到,对于车程一个半小时以上的求职者HR要主动询问“前来面试是否方便?是否仍考虑应聘”,尊重求职者的选择。

除此之外,HR还可以在下面的几个细节处做好“约而不见”的防范工作:

一、听:电话约见时用耳朵判断对方的反应

打通电话后HR做完自我介绍,不要急于告知面试的时间和地点,而要讲“我们收到您发来的简历,应聘XX岗位”,HR说到这里,一定要有停顿,并仔细聆听求职者的反应。(下载的简历不在此讨论)

反应一:“对不起我投了太多公司,你是哪一家麻烦您再讲一遍”

做法一:重复公司和岗位名称后,停顿,判断对方面试意向。参考反应二和三。

反应二:“好象~我没有给你们发简历吧?“

做法二:这类人一般是海量投寄简历,并不认真阅读任职资格,一般情况下,应聘者的盲目性偏大,但仍不排除个别能力与岗位匹配的人选存在。首先,向对方说明他发送简历的具体日期和时间(可从简历接收邮件上轻松找到),如对方明确表示是误投简历就到此为止不再约见;其次,向对方简要说明岗位的要求,了解对方有应聘的意向时再约见。

反应三:“哦,对,我是发过简历,您好”

做法三:很少一部分求职者会有针对性的、慎重地选择新公司新岗位,HR在电话中对求职提出的问题解释后就可约见了。

二、问:主动猎取信息,体现对求职者的尊重

问题一:如果简历上未注明住址,HR要问清(大概位置即可,不需具体到门牌号,避免求职者反感),如果离公司较远要问求职者“是否考虑前来应聘”

问题二:如果简历上未注明期望薪资,HR要问清。金额相差较多时要问求职者“是否可以接受”。这里强调一下,提及工资最好以“税前”为标准,因为大家对“税后”有不同的理解容易有歧义。

问题三:面试的时间,最少提前一天通知。具体的时间可由HR确定也可由求职者选择,问“您是否方便?”或“您何时方便?”。除非面试考官中有其他部门同事或者有职位较高的领导。

三、解释对于求职者提出的问题,只要不涉及公司和岗位机密尽量向其做出解释,体现HR耐心、周到、NICE的那一面。

四、确认:在前面三步结束后,请求职者来确认(而不是HR)。

通常情况下,HR介绍面试地点、乘车路线后会重复一遍,确保求职者准确记录。我在这里提醒一下,这个环节完全可以反过来做,HR说“请您重复一下位置我来帮你核对”,我们可以根据记录情况马上做出判断:住址没有记好、或者根本无心记录的求职者,可以直接被PASS掉了。

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篇7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中,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性质和机理,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性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

高校内突发事件主要有:第一类是自然灾害,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等。

第二类是公共性事件,如食物中毒和流行性疾病,如2003年非典事件,2009年甲型H1N1流感事件。

第三类是人为灾害事件,包括火灾、校园交通事故、漏电事故、建筑事故等。

第四类是群体性事件,如非法集会、游行、罢餐,张贴散发煽动,利用网络传播煽动师生参与群众性事件,冲击党政机关要害部门。

第五类是校园伤害事件,如学生自杀自伤事件、群体斗殴、师生冲突、劫持等暴力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会直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如果处理不及时,还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和师生生活秩序,影响校园稳定和发展,甚至会危害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2 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

2.1 自然灾害,流行性疾病等不可抗拒事件的发生。如当地震、水灾、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由于高校人员相对集中,不能在最短时间疏散,容易造成大面积死伤事件。这些事件具有不可遇见及破坏性大等特点。流行性疾病也是自然因素引发的对高校产生负面影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它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并且给高校的正常工作秩序带来较大影响。流行性疾病发生时,高校纷纷停课,对学生进行隔离,调整教学计划,教师组织学生自学。

2.2 大学生容易受不良环境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时期,缺乏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危险的能力,此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信仰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差等情况,所以他们在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时容易冲动,容易采取比较偏激的方式。

2.3 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学生,由于学生思想单纯,当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容易采取过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如集会、游行等,这时,境内外敌对势力就会乘机进行煽动,导致事态扩大,还会制造暴力事件,嫁祸于学生。

3 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辅导员要具备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掌握相应的处理问题的技巧和策略,这样,在事件发生时就不会手足无措,延误控制事态发展的时机。

3.1 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建立信息报送制度

要本着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原则加强预警预报工作,指导、督促好应急工作,做到对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要及时获取信息,第一时间赶到事件现场,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如何获取信息至关重要。辅导员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建立信息报送制度,班团干部、党员积极分子、寝室长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当然,要想获取信息,就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而这种信任关系是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辅导员要真心爱护学生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对学生汇报的一些不良倾向,虽未造成危害,辅导员也应高度警惕,防范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同时,辅导员要保护提供信息的学生。

3.2 坚定立场,提高自身政治素质

辅导员必须时刻关注国际政治形势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密切关注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眼光,还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在发生公共性群体事件中,才能说服引导学生,化解危机。

同时,要加强形式政策教育的力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国家大事,分清是非,提高警惕性,不要受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明确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就要求辅导员善于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走进学生宿舍、课堂,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利用网络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正面信息,摒弃负面信息。

3.3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安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行为管理者,在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防盗、防火、防特、防病、防事故等,针对不同特点的教育内容,可以采取理论教育、模拟演练、预案制订等不同的教育形式妥善处理好意外事件,不仅可以降低事故损失,还可以对学生产生教育和警示作用。

由于高校扩招,致使校园各种资源相对紧张,人员相对复杂,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大,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辅导员就要仔细观察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尤其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抓住一切机会向学生灌输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校内外都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自然灾害及传染性疾病发生时,要使用正确方法保护自己,将人身伤害降到最低限度。在寝室要注意用电安全,禁止私接电源,禁止使用违章电器,禁止使用明火。

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往往都懊悔自己不懂法,以至于触犯法律,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还有的学生在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此外,由于纳入教学计划的法制教育课程相对较少,辅导员就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利用法制讲座、观看法制教育纪录片、发放法制教育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学生讲解法律知识,教育他们在做一个守法公民的同时,能正确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所以,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

3.4 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思想波动明显,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辅导员平时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多到学生宿舍及其他学习、生活场所,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及身心状况,尤其要关注存在特殊困难的学生群体,如贫困生、单亲家庭学生及后进学生,及时发现不良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生活。

在突发事件发生前,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的力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危机应急意识,可以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同学们灌输危机意识,并可以通过危机演习来加强效果。另一方面,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已经发生时,要做好当事人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正确看待事件,减少恐慌情绪,因此,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心理咨询方法,如宣泄法、阻断法、控制呼吸法等,教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同时,要以朋友的身份来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在信任辅导员的前提下才能接受帮助,从而化解危机。同时,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把握心理情绪,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避免产生盲目从众性过激行为,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威慑,让其意识到某些不良行为行为的产生所付出的代价。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各类突发事件逐渐增多,影响了高校校园的稳定和和谐发展。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辅导员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辅导员

参考文献

[1]吴粲,张利先.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法制与经济,2009(12):121-122.

[2]赵晶晶,侯硕知.论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10):104.

[3]陈娅萍,等.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工作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08-109.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篇8

【关键词】辅导员 突发事件 应对办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连接学生与学校直接的桥梁。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并保证高校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是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可能迅速演变或激化为较大规模和影响并将危及社会安定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指高校中由于偶发性因素引起,突然爆发的紧急事件,并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威胁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强烈的冲击性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比如学生的群架斗殴、食物中毒、突发性病情、学生加入传销组织、学生自杀自残、宿舍失窃等事件。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来说,如何处理应对突发事件显得尤为重要。

一、 加强预防工作做到未雨绸缪

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不固定的,发生时出乎人的意料,让人措手不及。但是高校种种突发事件表明,相当多的突发事件是可防的,所以辅导员树立危机意识是高校突发事件得以预防的立足点。首先辅导员要深入到大学生中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经常性地深入到学生课堂、走访宿舍、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和任课教师、宿管老师沟通等,可以及时、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言所想,从他们的思想行为轨迹中了解他们的专业学习的动向,理解他们感情体验的定向,判断他们人生价值的取向,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平时做好防范工作,尽量防止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辅导员深入细致地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他们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教导他们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使大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从而减少盲动,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完善对大学生应急培训工作

辅导员在开展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活动过程中,更应该要加大应急教育的培训力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辅导员一方面应该要经常性地给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应急培训活动,提高大学生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能力,增强他们对频繁突发公共事件的认识程度,把握群体突发事件的规律和特点,以此来达到用和谐方式来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要加强应急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培训,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辅导员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一)加强自身学习

要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辅导员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辅导员应该广泛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辅导员还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等能力。

(二)创新工作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辅导员工作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做到信息渠道的畅通。辅导员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学生,应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及思想动态,还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多联系、多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辅导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思想动态,并建立档案。辅导员还应培育和壮大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主的先进群体,建立信息网络,让他们充当学生动态的信息员,及时迅速地将学生的动态信息反馈上来。

四、辅导员应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一)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高校突发事件事发突然,有些突发事件根本没有预兆性。辅导员必须24小时保持手机开机,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辅导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情况,得到上级领导的指示,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妥善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

突发事件平息后,辅导员不能就因此万事大吉,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衍生事件。比如要及时消除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当事人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和引导,从中吸取深刻的经验教训等等。

(三)深刻反思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

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之后,辅导员还应有必要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反思,总结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教训,进而对日后管理突发事件进行指导。一是要及时通报处置结果,公布事件真相。二是认真汲取教训,查找工作漏洞。三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平,尹跃进.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工作.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5).

[2]彭岳鹏.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谈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措施.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5).

上一篇:2万元创业项目下一篇:8.锅炉事故现场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