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营业务风险防范措施(共9篇)

自营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篇1

票据业务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风险点1:票据转贴现交易不背书

风险描述:出让方转让票据时,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受让方,受让方也未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名称。

风险表现:不法人员将未背书的票据进行恶意背书并私自转让,挪用票据款项,导致银行资金损失;票据未背书,导致在票据出现纠纷、或涉诉等非正常解付情况时,影响持票方正常主张票据权利。

业内良好做法:加强票据背书管理,对于贴现、转贴现的纸质票据,严格按照《票据法》关于‚票据转让应当背书并交付‛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0”32号)‚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的,持票人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关规定进行背书。

最低防控要求:严格执行背书交付相关规定,防止银行合法权益悬空。

风险点2:票据质押未在票据上注明‚质押‛字样 风险描述:将票据以质押方式交予他人时,未在票据上注明‚质押‛字样。

风险表现:票据质押交付时,未在票据上明确质押这类‚部分票据权利‛转让行为即交付票据给质权方,此易给质权人在质押期间以自身名义与第三方交易带来便利,存在风险隐患。

业内良好做法:加强票据背书管理,按照《票据法》规定进行质押背书。最低防控要求:严格执行《票据法》‚票据质押时,应当以背书记载‘质押’字样的‛相关规定。

风险点3:票据实物保管不善

风险描述:未妥善保管票据,票据遗失、灭失或被他人冒领,勾结外部人员私自出借票据,偷盗库存票据另行转让,假遗失真盗用,假票掉包真票。

风险表现:买入票据未及时入库保管,未设立出入库登记簿或出入库登记流于形式,未认真进行账实核对和实物盘点。

防范措施:票据的交接、拆包、验票和入库过程在电子监控下进行。

业内良好做法:票据买入存续期,实物票据必须入库保管。票据出入库需做好交接登记,办妥交接手续。对有价单证实行严格的核算和管理,建立有效的核对、监控制度,对各种账证、报表定期核对,及时进行盘点。

最低防控要求:银行业机构要完善银行承兑汇票的监测和查库制度,加强票据集中保管。对贴现、转贴现、质押票据应作为重要会计凭证入库,由总行或经授权的分行专门集中保管,支行或一线经营单位不得自行保管。

风险点4:资金收付不符合业务规范

风险描述:违反资金划付流程,资金划转账户不符合业务规范。

风险表现:违反资金划付流程,未见票、审票先垫付资金,资金划转账户不符合业务规范,资金划入交易对手同业户,外循环,不入银行大账,规避监管。

业内良好做法:禁止未收妥票据先垫付资金,或未收到票据款项先交出票据。资金应由票据转入行将资金划入票据转出行在本行开立的一般存款账户,不得转入票据转出行在他行开立的账 户。

最低防控要求:银行业机构要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交易资金账户统一管理。票据买断、卖断、买入返售、卖出回购资金应由票据转入行将资金划入票据转出行在本行开立的一般存款账户,不得转入票据转出行在他行开立的账户,防止随意开户和资金体外循环。应明确专门部门负责交易资金账户的监测和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规范账户特别是异地账户的开立和使用管理,不得出租、出借账户,严禁‚倒打款‛行为。

风险点5:票据交易合同签署不规范

风险描述:票据交易合同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合同签署不规范易造成交易纠纷,产生风险隐患。私下签署违规条款更是存在极大的合规风险。

风险表现:票据交易未签订相关协议文本,协议签订不规范,如合同印章漏盖或不清晰,版本或业务品种、相关要素填写错误,合同填写的内容被修改,存在大量空白部分等,或私下签订不符合监管规定的协议文书和条款,如签订远期回购协议等。

业内良好做法:使用合同文本库内的标准化格式合同文本。涉及内容修改或使用其他特殊版本的,应报相关法律部门审批。加强合同、协议的合规性审核,要求合同版本使用正确,要素填写正确完整,签章合法有效。

最低防控要求:合同资料应该真实、完整。禁止资产的非真实转移,禁止票据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远期回购协议的方式规避监管。

风险点6:银行人员与票据中介勾结

风险描述:近年,票据中介活跃在票据市场,深度介入票据业务各个环节,有的联合银行以开立‚异地同业户‛形式违规票据交易,扰乱市场秩序。风险表现:银行人员与票据中介勾结,离行离柜大量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贴现业务,并利用‚同业户‛违规开展票据转贴现。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中介办理票据业务,甚至出租、出借账户和印鉴。

防范措施: 票据的交接、拆包、验票和入库过程在电子监控下进行。

业内良好做法:细化业务操作流程,强化制度执行力,防范员工‚有章不循‛。加强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管理,关注‚八小时‛以外员工动向。职责分离,形成有效的岗位制约和监督管理机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防线。设立违规行为举报制度,对发现的违规行为从严问责。

最低防控要求:要强化内控建设,全面树立合规理念,加强员工行为管控。严禁机构和员工参与各类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要严格规范账户特别是异地账户的开立和使用管理,不得出租、出借账户,严禁‚倒打款‛行为。严防银行票据资金被套取、挪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或非法集资。要合理确定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按照业务实质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信贷资金有效服务实体经济,防止将票据业务作为调节经营指标和业绩收入的工作,造成银行资金空转。

风险点7:与不符合准入资格的机构开展票据业务 风险描述:有的银行重业务营销,轻风险管控,与不符合准入资质的机构开展票据转贴现业务。

风险表现:与未经票据业务授权的分行或支行开展票据业务,与超授信甚至无授信资格的机构开展票据业务,与不符合转贴现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票据业务等。

业内良好做法:加强员工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票据业务能力和合规意识。加强票据业务客户准入管理,合理确定交易对手授信总额。将‚低风险‛业务全口径纳入统一授信范围,认真履行 尽职调查、审核、审批职责。

自营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篇2

一、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 由于移动支付方便快捷, 越来越受到欢迎, 在全球也得到迅速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及日韩在移动支付领域成绩突出。在韩国, 手机用户普及率达到82%, 在世界上, 宽带普及率是最高的,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为世界公认, 这些都为韩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 韩国的电子钱包和移动信用卡等移动支付业务逐渐发展成熟, 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我国, 到目前为止已有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 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 还有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 以及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 开展了手机银行业务, 虽然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时间较短, 但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手机3G时代的到来, 又为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创造出有利的环境。现在我国银行的各类业务, 在手机银行业务中, 已经基本得到实现。短信手机银行和手机银行普通版, 以及3G版本手机银行三套系统, 是中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开展的模式, 提供的金融服务, 包括银期转账和账户管理, 以及转账汇款和缴费业务, 还有信用卡服务手机股市和住房公积金业务, 以及国债业务和外汇业务, 与基金业务等多种。

二、手机银行风险分析

手机银行带来了比较方便和便捷的服务的同时, 也将面对不同的风险挑战。同时手机银行是实体银行的一种虚拟环境, 拥有即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 因此, 风险要比传统银行远远的高。目前, 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存在下列风险:

(一) 手机银行技术风险

硬件平台的支持是手机银行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 因此, 设定特定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银行必须进行的。设计方案一旦存在漏洞, 就会出现一定的风险。同时各商业银行开展的手机银行业务往往都是通过客户端进行的, 手机银行业务带来的风险, 都是网络与设备出现问题和病毒侵入, 以及突发事件造成的。如果银行安全措施不健全, 一旦病毒侵入计算机, 那么网络主机系统崩溃, 以及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往往会产生;或者黑客侵入系统, 手机遭到病毒攻击, 窃取和修改手机银行的客户信息, 客户就会受到不小的经济损失, 也会伤害到银行的声誉和经济。

(二) 手机银行操作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由于, 客户对相关知识不熟悉, 就操作手机银行业务造成的;以及不熟悉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方式, 或者是银行内部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

(三) 手机银行信誉风险

由于手机银行业务监管不力和出现失误, 以及遭遇侵害或其他原因, 导致手机银行客户经济损失, 从而使公众产生负面舆论, 出现银行信誉受损的风险, 这就是手机银行的信誉风险, 这会导致公众持续怀疑银行整体运行的行为, 这些行为对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和维持的关系, 将产生严重的损害。如果公众不信任银行处理问题的能力, 那么信誉风险也会被引发出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开展手机银行业务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就是提供一个高效的和可靠的服务平台。若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不安全和不可靠, 以及不准确和不高效, 那么必将损害到银行的信誉, 银行其他业务的开展也将会受到阻碍。可见, 商业银行的经营直接受到手机银行服务的成败的影响。

(四) 手机银行法律风险

作为一门新兴业务, 手机银行在很多国家和地区, 还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撑。对客户和银行之间的义务和权力没有进行明确, 由此导致法律风险的出现。我们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对手机银行业务的适用性予以明确。无论是对客户因素的保护和披露方面, 都存在着严重的法律风险。若对客户和银行之间的相关职责和权力予以明确, 则一旦有纠纷发生, 则可依照相关的法律进行解决。若没有相关的法律支撑, 则会有潜在的法律风险存在。

三、手机银行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一) 手机银行技术风险防范

1. 身份识别

各大商业银行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主要就是客户身份信息和手机号码绑定的方式, 客户要想以客户的身份登录手机银行, 只有用本人的手机才能进行。当客户需要把密码和个人身份信息输入时, 立即采取加密编码的手段, 加密数据, 同时使机密信息传输的单向性得到确保。为了防止他人看见这些信息, 这个过程不能在手机终端显示出这些信息。若出现线路故障, 或者客户输出错误信息, 系统应立即使交易终止, 并返回到登录页面, 再进行鉴定身份。系统应该设置限制密码错误次数, 以利于对有人恶意试探别人密码的行为进行防止, 当达到限制时, 暂停该客户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系统应该实现客户确认机制, 这有利于防止信息被窃取。从而保证是按客户意愿进行的手机银行操作。

2. 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客户利用手机实现银行业务操作, 就是手机银行业务。客户的手机一旦出现信号不好, 就会出现延迟信息和数据的不完整的现象。因此, 在移动通讯系统中, 应把相应的机制制定出来, 以防范这种事情的发生。利用手机终端才能实现手机银行的业务操作, 但有时恶意手机编码或其他恶意的攻击会侵犯这些设备, 因此, 为了使数据的完整性得到保障, 手机银行系统应把如设置防火墙, 以及监视控制系统等等相应的安全措施配备齐全。同时为了防止在传输途中修改或丢失数据, 应该摘要处理所有的交易数据, 并校验交易数据。

一般来说, 一些安全技术措施已经在手机上被设置了, 但是这些技术还是相对的比较简单, 往往容易被解密, 保密性不到位。为了使数据的保密性得到保证, 在手机银行的整个系统中, 数据传送应采用端对端的加密方式。在传送交易数据之前, 一个安全的通道必须在手机端和手机银行服务端建立起来, 如果客户输入的账号密码符合验证的信息, 客户和服务器才能成功连接, 客户才能开始交易, 同时实现保护客户的敏感和机密信息。同样需要专门的设备和程序来实现加密和解密, 以及相关的鉴定处理。

3. 灾难恢复性

系统灾难恢复和数据灾难恢复, 是手机银行的灾难恢复的两个内容。为了使系统的可恢复性, 以及高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保证, 需要把必要的恢复和后备系统安装在手机银行之中, 这就是系统灾难恢复, 从而降低系统故障所造成的风险到最小化。从存储设备中, 挽救出由于自然灾害和病毒侵入, 以及硬件故障等缘由, 造成的用户数据损失, 就是数据灾难恢复, 这样可以使数据损失达到最小化。

(二) 手机银行操作风险防范

一般情况下, 尽可能把详细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制定出来, 在业务得到发展的同时, 建设内控制度, 并使制度的执行效果得到提高。手机银行业务是银行新开展的一项新业务, 因此银行应把详细的业务规章制度及时的制定出来, 并且及时发现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不足, 并进行补救, 对管理制度体系应进行不断的完善, 这是对银行操作风险最有效的防范方法。同时银行要把风险责任的追究机制实现切实强化, 加大查处责任人员的力度, 并把教育进行强化, 从而使银行员工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手机银行业务, 适当的监管手机银行, 可以使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

(三) 手机银行信誉风险防范

信誉风险会对银行建立新型客户关系产生影响, 使服务能力得到降低。银行应注重业务宣传, 树立属于“自己”的良好品牌。良好的信誉品牌经营保证了信心与可靠性。那些具有良好信誉, 值得消费者信赖的银行业务品种, 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以及生存的权力。银行的内部管理也要加强, 同时要把银行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做好。银行内部应设立防范风险的机构或委员会, 专门对稽核业务流程, 安全评估负责, 从而定期分析系统安全性的测试结果及审计记录。同时要科学的操作规范和严格的内部制约机制建立起来, 使程序员与操作员分离, 经办人员与管理人员分离, 制作者与执行者分离得到保证, 必须记载下, 任何人进入系统的操作。

(四) 手机银行法律风险防范

我国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的时间不长, 法律法规还处于没有健全的状态。商业银行应对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加强, 要尽量运用法律法规, 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商业银行要充分的认识到, 一旦发生法律风险, 银行就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 银行要对风险意识进行强化。法律合规部门应把优势力量集中起来, 对手机银行业务实现全面跟踪参与, 尽职调查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同时开展法律咨询, 谈判等多方面的法律服务, 降低法律风险。在技术安全上, 利用目前执行的关于信息技术安全的行政法规。银行应注重保管交易数据;对证据的合理性进行认真研究, 争取合理认定渠道, 做好必要的准备去迎接可能的纠纷或投诉。

四、结语

银行和运营商在我国的手机银行体系中, 不能使客户的需求达到满足。随着手机进入3G时代, 各个商业银行都意识到了手机银行的潜在商机, 因此, 纷纷把手机银行业务开通起来。但是由于手机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的交易, 因此我们应重视手机银行存在的风险。各商业银行在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同时, 需加强管理和控制手机银行存在的风险。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 这有利于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信息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 银行充分利用手机普及的优势, 开展了手机银行服务, 这是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方式。但是, 手机银行的工作环境是处于虚拟状态之中, 因此, 相对于传统的实体银行来说, 很多风险容易产生。文章讨论中国手机银行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其目的是为了防范手机银行业务中的风险。从而保障这种移动通信技术与货币电子化充分结合的业务创新模式的安全。

关键词:手机银行,业务风险,防范,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潘玉龙, 黄磊, 马牧原.我国手机银行发展思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02) :54-56.

[2]刘萱.浅谈3G技术背景下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策略[J].河北金融, 2010 (03) :7-8.

[3]柴迎春.手机银行风险分析及监管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3) :201.

[4]张纪.手机银行风险分析与安全策略[J].上海金融, 2006 (02) :76-77.

自营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篇3

关键词:承兑汇票;业务风险;成因;防范

在利率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新时期,商业银行传统营收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了商业银行应对传统营收萎缩的重要手段以及路径。在这一发展主导思想之下,各个银行都在大力发展承兑汇票业务,由此带来了承兑汇票业务的长足发展。目前承兑汇票业务收入在银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此项业务对于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彰显,众多商业银行也纷纷在这一业务领域加大拓展力度,然而对于银行来说,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高利润背后也伴随着高风险,很多商业银行在这一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由此使得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方面有心无力。面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银行在承兑汇票防范方面进一步努力,力争将此项业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有力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一、银行承兑汇票风险

1.业务风险

业务风险是银行承兑汇票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这种风险是指银行为了寻求业绩的增长,只是注重承兑汇票业务的增加,但是却不注意客户资质的审查以及风险的控制,从而导致了业务规模虽然是越来越大的,但是所承受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给此项业务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在承兑汇票业务开展中没有做到规范科学,对于相关规定以及要求没有做到合规操作,这些也导致了风险隐患的产生。毕竟目前银行在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方面还处于一个粗放管理阶段,银行在此项工作开展方面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定以及科学流程,从而影响到了这一业务的安全性。

3.信用风险

所谓的信用风险是指一些企业虽然现金充足,但是为了节约自己成本,过度使用承兑汇票支付,企业利用这种手段套取银行资金的情况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银行来说,往往为了规避风险出现无理拒付或者随意押票的行为,对于承兑汇票业务来说也产生了很大的风险。

4.假票风险

假票风险是指承兑汇票本身为假,由此给银行的所带来的风险,一些犯罪分子伪造承兑汇票,这些假票往往非常逼真,银行一旦在查询、审核环节出现疏忽,就会导致巨大的风险。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1.风险意识比较落后

风险意识落后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主要成因,目前商业银行在开展承兑汇票业务时,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对于承兑汇票业务本身的风险认识不足,忽视对于承兑汇票背后交易真实性的审查,银行因为风险意识不足,因此对于承兑汇票设涉及到的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经营情况没有做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风险分析,结果放大了承兑汇票风险[2]。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意识的落后还表现在没有树立全面风险意识,风险防范没有贯穿整个承兑汇票业务全程,从而放大了这一业务的风险。

2.内部控制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银行普遍没有根据承兑汇票业务开展的需要建立起来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结果导致很多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杜绝的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难以被消除。举例而言,目前各种承兑汇票诈骗层出不穷,一些犯罪分子的票据诈骗越来越隐蔽,各种票据伪造更是越来越逼真,银行内部没有针对这问题进行专门的内部控制设置,从而为这一业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很多隐患。

3.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也是的银行承兑汇汇票业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如果专业素质不够的话,必然会成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主要诱因。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加上银行在此方面的专业培训严重不足,结果导致了人员素质偏低,并因此放大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举例而言,在承兑汇票的真假鉴别方面,在承兑汇票的循环签发方面,不能够做到及时察觉,从而导致了这一业务风险的加剧。

三、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具体策略

1.树立风险意识

树立起来良好的风险意识是做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基础,银行上下要充分认识到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風险防范的重要性,对于风险种类、风险大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根据风险来系统的组织风险防范工作[3]。风险意识层面要求银行必须要加强出票前的必要调查以及承兑汇票贸易真实性的审查,注意对承兑汇票企业资信情况进行一个全面分析,银行要委派专业的人员对于企业账表、经营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关键是要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确定承兑汇票签发决定,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效果。

2.完善内部控制

银行需要注意内部控制的完善,银行内部根据承兑汇票业务开展的需要,建立起来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识别以及控制,这样就能够将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各种典型承兑汇票诈骗,循环签发等问题设置完善内部控制流程以及制度,内部控制方面,一方面是制度与流程的完善,另外一方面要引入一些高科技手段,对于承兑汇票进行真伪鉴别,重点把握汇票规格、暗记、颜色和用纸四个方面的内容。还有就是对于大额度的贴现业务,要注意系统查询,以较好的排除承兑汇票业务潜在风险。

3.提升员工素质

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方面,需要银行一方面加强的员工专业素质培训,通过强化培训来弥补员工的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员工素质培训方面,需要坚持按需培训的基本原则,注重员工素质能力不足的深度分析,针对这些不足来制定员工培训内容,从而提升员工培训效果。另外一方面是就是要注意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来进行相关员工的一个引进,从源头上来提升员工素质,从而为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员工基础。人员素质提升对于银行承兑汇票循环签发的处理具有很好的作用,循环签发使得企业借新还旧、长期占用银行资金由短期融资行为演变为长期占用银行资金,循环签发涉及到多方主体之间交易,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能够对于承兑汇票的复杂交易进行专业层面的一个合理审查,从而及时发现暴露风险苗头的承兑汇票,并及时有效措施,避免银行出现垫资行为,形成不良资产。(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

参考文献:

[1] 米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与防范[J].经济视野,2014年24期.

[2] 吴小兵.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的风险研究与防范措施[J].低碳世界,2014年3期.

自营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篇4

近年来,以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就业和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但小微企业融资瓶颈长期存在,已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发展转型和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业机构都有加大对小微企业授信的强烈意愿,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授信的政策措施,但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小微企业授信隐含不小的风险隐患。

一、小微企业授信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

(一)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待提高。小微企业一般规模小,产品的市竞争力不强,缺乏独立的自有产权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公司实际控制人和管理层个人素质不高,管理粗放。大多数小微企业由于所处行业竞争充分,自身成本优势不明显,在宏观经济收缩时,成本转嫁能力有限,容易出现盈利下降甚至恶化的趋势。因此,小微企业授信的系统性风险不可小视。

(二)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小微企业依靠其灵活的机制和寻找政策漏洞的能力,相对容易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在如何发展企业的问题上,仍习惯热衷于寻找捷径,利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规避税款缴交责任,忽视企业道德建设,不规范经营行为时常发生,甚至不同程度上涉嫌偷税漏税。企业主更多地通过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构建良好的人脉关系,作为规避自身违规经营的手段。但这种关系并稳定,一旦失去头上绚丽的光环,银行业授信资产的风险将会不同程度暴露。

(三)治理结构不完善。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建立了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缺乏规范,财务处理随意,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公司财务失真和资金流动的隐蔽性,以及财务信息的人为操控,导致银行对企业资产状况、财务运作和经营管理的情况,较难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容易产生授信决策失误或信息滞后,延误授信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

(四)不能有效控制扩张欲望。小微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扩张欲望强烈。一方面利用高财务杠杆,增加银行贷款,投资或收购背离自身优势主业的公司,导致投资效益出现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热衷于通过资本运作,炒作股票或房地产。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下,会形成资产迅速膨胀,财务数据令人眼花缭乱的状况。一旦宏观经济调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滑坡,可能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和流动性危机。

(五)抵押担保不能有效覆盖授信风险。一是小微企业可提供抵押的有效资产较少,更多情况下采取关联担保或企业间授信互保,形成债务链关系,银行授信的第二还款来源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一旦某一方涉诉,可能引发骨牌效应,形成严重的关联债务问题,造成银行资产损失的可能。二是部分授信客户存在抵押物高估现象,或者抵押物权利完整性的问题,未来变现较困难或成本较高。

二、小微企业授信风险的防范

虽然存在上述风险问题,但从大的方向来看,小微企业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等特点,所具有的体制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市场优势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亮点,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和依托。银行只有正视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风险和隐患,并合理规避,才能抓住这一市场机会,使小微企业成为银行未来的盈利基础。

(一)细化小微企业差别化授信政策。银行要深入研究民营企业授信的准入标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客户结构特征,根据不同地区、行业,制订差别化授信政策指导,赋予基层信贷管理部门更大的小微企业授信权限,充分发挥其和小微企业第一线接触的信息收集优势。

(二)合理配置信贷资源。银行应通过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扶持和培育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以企业客户群体。在产业导向上,优先支持发展高新技术型、先进技术型、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限制和淘汰耗能型、污染型、危险型及管理混乱、技术低下、工艺落后的小微企业。从企业素质看,优先支持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正摆脱过分亲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小微企业,并全面考察主要经营者的教育背景和经营管理理念。

(三)严格防范道德风险。小微企业趋利性极强,既善于从监管和法律的漏洞获得超常规发展的机会,又精于利用一切合法和非法的方式逃避其应承担的风险,而将主要风险留给银行。因此,必须要重点防范小微企业道德风险。一是追加私人股东担保,使之承担无限责任,防止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出现困境时转移资产,实现“金蝉脱壳”。二是控制高比例的关联企业担保。关联企业不应作为主要担保人,而是作为追加担保对象。三是避免相互担保关系。银行应通过信贷征信系统了解借款人和担保人的担保风险、信用状况等,有计划地进行互保贷款的清理,降低连带担保责任给银行贷款带来的风险。

(四)制订标准化的小微企业授信监控系统。开发针对小微企业授信的监控系统,设置贷款主体的行业、财务状况、经营行为以及管理方面的风险警示信号,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标准,防范客户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向授信风险转移。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与防范 篇5

赖立峰

课程名称:电子银行业务风险与防范

课程时长:120分钟

课程简介: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目前已初步建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渠道在内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虽然目前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电子银行在产品特色、经营理念及管理水平上都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状。尤其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银行全面进军国内市场,在经营地域、业务范围和客户市场上将与中资银行开展全面竞争,国内各银行风险的把握是极其必要的。因此,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就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把握机遇,降低风险的必要步骤。课程内容:

一、电子银行业务风险分类标准

1、《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原则》(Risk Management Principle for Electronic Banking);

2、按中国银监会标准划分。

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分析

1、传统风险:★信用(基础)、流动性、市场、利率等;

2、特殊风险:技术、★操作(差别较大)、★法律(差别较大)、战略、声誉、外包、跨境等。

三、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1、操作风险管理

2、信用风险管理

3、流动性、利率、市场风险管理

4、声誉风险管理

5、法律风险管理

国际出口买方信贷业务风险及防范 篇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我国银行业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国际买方信贷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国际业务金融产品,被各国广泛应用于支持本国企业出口。在国际政治格局日趋复杂,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开展买方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买方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买方信贷 国际贸易 风险防范

一、国际出口买方信贷概述

国际出口买方信贷是指境内银行向境外进口商或者进口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用于其购买本国的技术、设备或工程服务等。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响应,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买方信贷业务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我国银行开展买方信贷业务,一方面能够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帮助进口方解决资金困难,是一种互利共赢的金融合作模式。

二、国际出口买方信贷业务主要风险

(一)国家风险

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各国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国家风险成为买方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之一。对于银行而言,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主权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战争风险、恐怖事件风险等。实践中应重点关注:一是主权豁免,主要是指一国财产不受他国立法、司法及行政管辖,可能会导致担保不能强制执行;二是外汇管制,特别是一些外汇紧缺国家,往往会采取一些强制措施,限制本国外汇流出;三是政府换届,现任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拒绝承认往届政府期间债务,或者不履行担保责任。

(二)行业风险

因行业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导致借款人整体经营业绩下滑,进而影响借款人偿还银行贷款能力。实践中应重点关注:一是行业周期,周期性行业有波峰和波谷之分,当行业处于过热时,应审慎进入。金融危机之前,船舶制造行业达到历史高点,船东的买船热情高涨,船厂的订单络绎不绝,部分银行忽视行业风险,盲目跟风,参与了大量船舶类买贷业务,近些年贷款风险集中暴露;二是行业竞争,过度竞争会导致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不足,进而影响企业还款能力。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按照合同履约的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借款人资信、经营状况、市场环境、管理层态度等。境内企业可以通过查询人行征信系统,了解企业的历史履约情况。买方信贷业务借款人一般是境外企业,获取企业完整履约历史较为困难。

三、国际出口买方信贷风险防范

(一)加强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合作

为鼓励本国企业出口,各国普遍都成立了官方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比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SINOSURE)、法国出口信用保险(COFACE)、丹麦出口信贷基金(EKF)等。出口信用保险能够提供政治险、商业险,收取一定金额的保费,赔付比例最高可达95%。?y行在开展高风险国家买方信贷业务时,一般会要求借款人购买保险。

(二)加强行业研究,提高对趋势的把握能力

当行业处于低谷时,最优秀的企业也难免受到波及。银行开展买方信贷业务应增强对相关行业的研究和研判,增强对行业运作规律的把握,在行业出现大幅波动时,应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和投向。同时,对于银行较为陌生的行业,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聘请有关领域资深专家,提供专业的行业建议。

(三)构建完善的信用结构,落实有效担保

买方信贷业务除了要重视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也要重视第二还款来源。具体实践中,首先要落实交易相关资产抵押、股权质押、保险权益转让等,其次要选择具备实力的境外主体提供有效担保,最后可要求国内出口商提供增信,构建共同风险分担机制。

(四)重视法律合同在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在国际贸易中,法律合同是记录交易内容、明确双方权力义务的唯一载体,银行应高度重视法律合同的起草和谈判。实践中,银行应聘请熟悉相关国家法律的律师事务所起草法律合同,谈判过程中要设置较为严格条款保障债权人安全,法律条文要能够准确表达贷款决策机构明确的贷款条件要求。

(五)组建国际银团,分散贷款风险

单独一家银行对风险的判断往往存在局限性,尤其针对境外企业更是如此。开展买方信贷业务时,可邀请银行同业组建银团。实践中,国际银团类项目的融资结构设计往往更加科学、严谨,对风险的把控更加准确,发生风险后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处置。参考文献

自营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篇7

(一)完整外包模式

对于外包清收,是由其前台部门对不良资产选定、协议签订以及控制风险,而后台对外包业务进行监督;而决策部门是承担确立清收的计划,对外包业务可能的风险进行整体的分析和评价。外包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具体的清收机构,对不良个人的资产资信进行调查,尽可能地排除外包风险。具体是:由公司前台负责和外包公司账务上的核对,对其实地调查;由后台检查前台和外包公司的工作是否到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做适当的预防和处理,配合外包清收的工作;管理人员对整个外包的业务综合评析,估算风险,做出防范风险的措施。

(二)部分外包模式

一些小银行还没有真正地对外包业务做到顺手拈来的程度,是处在一个尝试性的时期,其业务量相对很小。主要是由不良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管理、负责,对零售型的业务部门全部统一管理,要与外包公司签好风险方面的代理协议书,全权委托外包公司做全面地调查,最终是由信贷的人员和外包公司一起对外包业务实施清收的工作。

二、外包业务的风险

(一)外包业务的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银行外包义务的管理方式不严格,没有一个确定的完整的实施制度和操作程序,更没有监督、统计分析制度以及后期评价制度。在具体的执行中,通常以经验主义为主,以经验来判断,对外包公司的能力并不是很清楚,不能对其真正审核,确保质量。

(二)外包业务的管理机构不全面

如今外包业务是以业务上的程序进行管理的,也就是说由银行前台部门来决定外包的行为,而高层管理人员却并不了解实施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外包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签署的外包协议不规范

如今外包协议的签署格式都是比较简洁的,不够规范化。尤其在需要特别指明的地方,如质量、风险的控制,以及权利义务上的规定都缺少细致的说明。如果在外包时出现状况,就可能导致外包公司不承担风险责任,可能就会出现不作为的现象,出现违约,那最终会引起操作性风险和法律风险。

(四)外包清收的资金控制有漏洞

在外包业务中,外包公司是不交付银行保证金的。银行是以外包公司所提供的依据来进行账务核对,而不会与客户进行交流而得知外包公司是否有欺骗行为,所以这是资金上的漏洞,可能让外包公司私自吞收资金,造成清收的资金流失,这种风险是很大的。

(五)客户资料可能被泄漏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银行不能向外部人员透露客户的基本信息资料,但是如果由外包公司进行负责,由他们对客户的档案进行管理,那么他们就会掌握客户的全部资料。而在协议中却不会指明外包公司不能泄漏客户资料,那么法律风险就会很显然地存在。

三、外包业务的思考和防范措施

(一)明确何种业务能够进行外包

外包这一名词已经渗透在银行的核心环节,一些银行会将信用卡业务外包,而一些银行会把个人贷款的资信调查、贷中检查及贷后的清收进行外包。很多国际性的监管部门对于外包是很开明的,他们认为外包有一定的好处,能够方便银行很多工作。比如说有的金融机构认为只要有一个严格的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在积极掌握风险和保护客户利益的基础上,适当的外包安排是可取的,也是正确的。所以,只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准许银行业务外包,能够促进银行的发展,对银行人员技术上进行补充。

(二)正确看待主动及被动外包

银行业务在外包过程中,是可以掌握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所以应该处于一个主动性位置,对外包业务进行风险估算,并进行预防。但是现在很多银行是缺少这种主动管理理念的,他们追求业务量和效率,却忽略应该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出现风险的话就不能得到控制,银行也没有能力对此防范,最后就只能业务外包。所以,银行应主动地做出外包决策,发挥主动性,不能全然地被动性接受外包。银行要制定一个外包计划,严格实施外包业务的管理工作,对风险做好控制和防范。

(三)银行要对外包业务的内控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银行要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以保证外包业务的所有环节和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监督和防范,对此也要确立一些业务实施的具体规则,确立规范的操作的程序,制定一个业务统计和分析制度,同时要实施监督行为,以及后期性质的评价制度。只有确立一个完整而适当的外包清收的组织结构,外包业务的过程和方式、内容才能做到综合性的了解,从而做出评价。外包业务的过程中,要向客户指明银行与外包公司的关系,并且外包公司具体有哪些责任,这样就能及时地知道外包公司负责的情况,加强监测,减少风险。

(四)银行要规范外包协议,强化资料保密性

银行与外包公司签订的外包协议一定要规范合理,对执行的职责、风险控制和权利义务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此防止出现问题时有风险纠缠。此外,客户的资料要保密,应在协议中明确指定外包公司要对客户资料保密,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四、结语

正由于外部信用环境的变化以及银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良个人贷款外包这种现象才接踵而来,成为目前银行业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为迎合这一发展要求,减少风险的发生率,一定要了解外包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了解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风险,促进金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伴随着外部的信用环境不断地变化以及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需求, 不良个人贷款外包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但是业务外包是存在较大风险的, 据此, 文章旨在探讨不良个人贷款外包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从外包清收的模式、外包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思考和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个人贷款,外包,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玉强化.海南省商业银行个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J].海南金融, 2008 (7) .

自营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篇8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过快,所对应的法律体制、金融法律制度、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等不够完善,从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以及风险。通过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个人理财;法律风险;防范

1 引言

个人理财业务,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较为认可的是来自于陈工孟教授和郑子云教授所给出的定义:评估客户各方面财务需求的综合过程,包括消费、收入、财产分析、保险保障、投资目标、退休计划、员工福利、税务策划等[1]。同时国外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解是如何对个人制定合理的财务方案,以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的过程。那么,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解,是通过一定的规范的程序,实现个人对于财务的目标,以降低人们对于未来个人财务的焦虑。

对照国外的个人理财业务,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还是存在着很多欠缺。目前,我国尚处于银行、证券、保险分管阶段,没有统一的联系。而且,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只是通过银行的理财专家,以客户的要求为目标,通过推荐相应的理财业务,并且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对其办理相应的业务,以达到客户所要求的目标。

本文主要是依靠投资学理论和金融学理论,结合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对个人理财业务及其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提供一些防范措施。

2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具有的法律风险

与国外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不过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飞速发展,其中出现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2.1信息缺失

我国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在法律中规定了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同时,一定要提供相应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如果没有做出相应的行为,则可能会受到理财客户的投诉从而会受到银监会的处罚[2]。银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同时要在个人理财业务产品中提供风险确认栏和客户签字栏。最起码要在客户确认栏上提示:“本理财计划有风险,请您确认投资风险,谨慎投资”。而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并没有或者该提示模棱两可,这样就会导致当可会投资失败时,会以此进行索赔,从而会从经济上和声誉上给银行带来不良影响。

2.2推销过程中存在风险

我国法律对于商业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销售以及宣传的过程进行了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遵守,否则会受到制裁[3]。比如未经批准的理财产品不应向客户推荐,同时也不能以储蓄业务混淆个人理财产品概念,也不能将储蓄业务作为个人理财产品的捆绑业务强制推荐。目前,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以及对个人理财产品的熟悉程度并不是相当了解,所以,容易在推銷产品的过程中产生错误,从而给客户带来风险,容易给银行带来不良影响。

2.3书面证据保留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未保存有相关客户评估记录和相关资料的,不能证明理财计划或产品的销售符合客户利益原则,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承担责任。”[4]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商业银行所推荐的理财产品出现诉讼时,商业银行应该出具相关的书面证明来确保自身在理财产品中所要付出的责任以及义务,同时明确不需要付出的责任和义务。此外,商业银行应该对办理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进行服务记录。同时商业银行要仔细的保留与客户所签署的相关真名以及各类授权文件,使合同文件规范化。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信息以及各类文件的存储工作做得并不仔细,而且有些还存在丢失的现象。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服务记录并没有大规模的保存,从而会造成信息的丢失。

2.4金融体制下的风险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多产业混合经营已经逐步得到认可,但是对于商业银行仍然实行分类监管的政策,规定商业银行不得经营证劵类、保险类业务。因此,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只能向客户推荐国债、金融卷等融资业务。然而在目前的市场体制下,商业银行可能会为了更大的利益或者应对客户的资金需求而去寻找一定的增值投资业务,这样会导致商业银行在目前的法律体制下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2.5海外投资的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在取得客户的许可之后,受客户委托以客户资金进行境外金融活动。但是这类银行在开展海外业务的同时,不但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银行业的规定,同时也要遵守国际的法律、以及海外当地的规定。这样就要求商业银行精通海外的法律法规,否则就会面临投资风险。

3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风险一些防范措施

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其中蕴含的风险也不断加大,所以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所存在风险要加强防范措施。

3.1银行要遵守国家法律,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要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进行业务的办理,一定要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同时要明确储蓄业务和资金信托业务与个人理财业务的区别,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3.2建立整体的风险防护措施

目前,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体系独立于银行整体的风险体系。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同时,要把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体系与银行整体的风险体系联合起来,进行综合的管理。

3.3提高理财产品的规格和管理水平以减少法律风险

在对理财产品进行设计时,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目前理财市场的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设计合理的理财产品,从而减少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海刚.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M].西南财经大学.2006.4.1

[2]肖黎剑.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投资者权益的法律保护[M].南昌大学.2012.6.2

[3]董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3第24期

股权质押典当业务流程及风险防范 篇9

权利质押,是指以所有权之外的财产权为标的物而设定的质押。权利质押主要以债权、股东权和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作为标的物。质押以其标的物为标准,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股权质押就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目前,这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典当质押方式。

财产权利质押特别是股权质押作为典当业务的一种创新模式,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典当业务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种新型的典当业务模式不仅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典当行业的发展,而且也提升了典当行业客户群体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对典当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要求。

2008年9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2008年9月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管理实施细则》,为股权质押业务规范操作提供了依据,同时,《担保法》、《物权法》这些法律文件也对为财产权利质押业务进行了规定,是我们业务操作的准绳。

一、基本概念

㈠、股权质押的含义

1、股权出质,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的公司股权作为标的,通过订立书面出质合同,将股权出质给质权人,用以担保债务履行和债权实现的行为;

2、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了担保债务履行,以有权处分并可以转让的股权出质给债权人,其中,债权关系中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关系中的债权人为质权人;

3、质押以其标的物为标准,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股权质押就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

㈡、股权质押的标的物

1、股权质押的标的物,就是股权。

2、股权是股东因出资而取得的,依法定或公司章程规定的规则和程序参与公司事务并在公司中享受财产利益的,具有转让性的权利。

3、一种权利要成为质押的标的物,必须满足两个最基本的要件:一是具有财产性,二是具有可转让性。

4、股权兼具该两种属性,因而,在质押关系中,是一种适格的质。

㈢、质押标的物股权的表现形式

1、有限责任公司--出资额--股东出资证明书(非流通证券)--出资份额转让

2、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股票(可流通)--股份(股票转让)

二、股权质押操作流程

咨询申请—--客户基本资料核实—--企业实地考察—--确定当金及综合费率—--内部审批—--签订当票、质押借款合同及质押担保合同—--办理股权出质设立登记—--取得股权出质设立登记通知书--发放当金—--贷后监管--还款、办理股权出质注销登记

三、股权质押业务操作要点及风控分析

㈠、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相关分析

1、适合办理股权质押业务的企业类型

⑴、适合办理股权质押业务的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公司的股权属于出质的范围。

⑵、已获得银行贷款、有良好的信用记录

⑶、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且生产经营时间较长

⑷、生产型实体企业

2、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

《公司法》第72条:

⑴、股东向作为债权人的同一公司中的其他股东以股权设质,不受限制;

⑵、股东向同一公司股东以外的债权人以股权设质,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以书面形式即股东会议决议的形式作成;

⑶、在第(2)情形中,如果过半数的股东不同意,又不购买该出质的股权,则视为同意出质。必须作成股东会决议,并且应股东会议中明确限定其他股东行使购买权的期限,期限届满,明示不购买或保持缄默的,则视为同意出质

3、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相关规定

《公司法》第142条:

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公司法》第143条:

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4、外资公司股权转让相关规定

外资企业股权出质适用于法律法规对于内资企业股权出质的相关规定。但是,应当注意,外资企业股权出质的,要先经过外经局及外管局的批准。

5、股权出质涉及国有资产

需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同意股权出质的批准本文件。

6、核查股权所在公司的公司章程

⑴、股东构成⑵、公司章程中对股东权利的相关规定、是否存在禁止性规定

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分析

股权质押典当业务与房产抵押典当业务相比,属于一种软抵押,股权这种担保相对于房产担保,不易控制,价值衡量也不直接,因此在操作股权质押典当项目是要特别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特别是现金流情况及还款来源的考察

1、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正常

⑵、核实企业供货合同或订单

2、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⑴、财务报表分析

①、企业提供近两年的审计报告及近期财务报表,核实企业的资产规模、负债情况

②、核实企业所有者权益是如何形成的。所有者权益是判断股权价值的一个考察指标,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由股东投入及由股东投入所创造价值的一个体现

③、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⑵、核实企业的银行对账单及个人银行卡流水单,考察企业每个月是否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水

⑶、企业贷款卡信用记录查询

⑷、企业纳税情况调查

㈢、出质股东情况分析

一个公司的组成可以由另一个公司投资而成,也可以由自然人投资而成,或者可以由公司和自然人共同出资组成,因此股权质押业务中就出现了出质人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自然人的情况,对于不同性质的出质人来说,所需要考察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1、出质人为公司(即股东为一个公司)

⑴、《公司法》规定,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借款企业的股东是公司的话,除了借款企业本身出具同意企业借款的股东会决议之外,股东(公司)的出资股东提供一个关于同意股东公司提供对外担保的股东会决议

2、出质人为自然人

出质人为自然人的情况相比较来看,比较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股东为自然人的话,办理出质登记时,自然人股东必须本人亲自到工商局办理登记,签字、盖章,不得授权。

四、股权出质登记的相关问题

1、股权出质登记的部门

有限责任公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非上市公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非上市公司(中国证券登记计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上市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2、股权出质登记的性质及效力

《物权法》第226条:“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股权出质登记的直接效力是质权的设立。与动产质权设立的生效要件相区别。

3、办理股权出质登记的程序

⑴、股权出质设立登记所需资料

①、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股权出质设立登记申请书》;

②、记载有出质人姓名(名称)及出资额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名册复印件(加盖公司印章)

③、出质人、质权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出质人、质权人属于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名,属于法人的加盖法人印章)

④、质权合同、股东会决议

⑤、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办理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及申请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⑵、审核通过,领取股权出质审理登记通知书(每方各一份)

4、项目结束后,企业还款,还应办理股权出质注销登记,提供双方结清还款证明,领取股权出质注销登记通知书

五、股权质押的其他相关问题

1、质押股权必须为实缴出资

2、出质股权所在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姓名或者名称及出资额已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

3、出质股权依法可以转让和出质

4、出质股权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章程对所要出质的股权转让无禁止性规定

以上就是股权质押典当项目操作流程及风险防控的详细信息,襄阳市民在进行以上业务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相关细节问题,在实现快速融资的同时还能保证业务的安全性。

上一篇:满足客户需求重要性下一篇:学校生活环境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