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动物写作指导

2025-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动物写作指导(精选6篇)

描写动物写作指导 篇1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许多同学不但爱看小动物,而且还爱养小动物。如果让你描写一个动物,应该怎样描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1.弄清题意不迷路

让我们先来审题:描写动物。“动物”都是活动的,有生命有感觉的生物。它们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等。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上飞翔,有的能在地上奔跑,有的能在水中遨游。它们各有特点,而且不断变化。从中我们明白:第一,这篇文章能选择写的动物范围很广。第二,要写的每一个动物有其在外形、习性(活动情态、鸣叫)的特点。

2.突出外形特征

描写动物,首先要突出它的外形特征。常见写法是:

(1)先整体描写。无论哪一种动物出现在人们眼前,人们首先会对它的外形有一个整体的评价。即,它是一种可爱的、威风凛凛的、美丽的、丑陋的、娇小的、还是灵巧的、笨拙的动物。这就是先整体描写。

(2)按部分抓特点。整体描写之后,就要将所描写的动物按照头、身、四肢(翅膀)、尾巴等几部分细致描写。动物的外形各有特点,描写细致重要的就是突出它各部分的特征。例如:长颈鹿的脖子又细又长,脑袋却很小。蝴蝶的翅膀有的背面是嫩绿色的,上面有漂亮的花纹,不动时像一棵小草,飞舞时像一朵小花。

要注意的是:抓住各部分的特征不是面面俱到,只需要抓住最具特点的地方来写。例如:这是一只令人注目的雄虎——“红虎”。瞧,它身体壮实,步伐稳健。头上好像烙有天然的“王”字。嘴上的胡子翘得老高,令人胆寒的双眼,好像时刻在搜索着猎物。粗壮的四肢,锋利的爪子,铁鞭似的短尾„„整个身子威风凛凛。

(螃蟹)它身披青黑色“战甲”,边缘还有尖尖的,突出的“甲片”,看起来很威武。它的眼睛就像一对棒槌,长在头两侧。它的 1

嘴边长着两根细短的触须,在水中浮动着,好像长了两撇“八字胡”。它最特别的就是蟹钳了,颜色淡红,摸上去疙疙瘩瘩的,坚硬锋利,就像两把剪刀似的。

3.细描生活习性

为了生存,动物在大自然的影响下养成了各自的生活习性。动物的生活习性主要指它的吃食(捕食)、居住、睡眠、活动、性情等方面。它们在这些方面各具特点。抓住这些方面细致描写,才能将它们描写得惟妙惟肖。

例《小狗帅虎》:帅虎吃食的时候非常有趣,当觉得食物大,不好嚼的时候,就用一只前爪把食物按在地下,另一只前爪把食物一扒成为两半,然后再嚼。跟别的小狗一样,帅虎也特别喜欢吃肉。我一拿着几片出来,它就围着我跳上跳下的。我一松手,它轻轻一跳,张开嘴接住便“叭叽叭叽”香香地吃了起来,好像连味道都没有品。那样子真可爱。

帅虎特别机敏。它睡觉时平平地躺在地上,两只前爪向前伸着,两只后腿向后伸着,头搭在两只前爪中间。但我一跺脚时,它就立刻抬起头,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从来没有闭眼睡觉一样。

4.比拟表达情感

动物虽然不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在观察描写时,就应该从它们的动作、叫声中去体会和想象它们的“情绪、思想”变化。这样适当运用比拟,文中的动物才会更逼真。

例:小金鱼吃食也很有特色。每天早晨,只要我拎起那个装满红绿两色的鱼食袋时,它仿佛明白要“开饭”了,便迅速在水面仰起头,身体垂直,嘴紧挨着水面,好像在喊:“我饿了,我饿了。”我用手一捻,刚将鱼食颗粒丢入水中,它就猛张嘴一吸,便将食物吞进肚里。但有时或许是偷懒,或许是没看见,它还在水里无动于衷。我便伸出右手食指不断上下打手势。它好像还真能“破译”,立刻浮上来准备开饭。

这个片断中,作者写小金鱼吃食的情景,将它的动作与人的行为相联系,“饿、偷懒”的描写就非常生动形象,写出了金鱼的可爱。总之,我们在描写动物时,只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的特征来描写,并且将自己的感情融进对动物的观察描写之中,就一定会写出惟妙惟肖的动物。

金 丝 猴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动物园秋游。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灵掌类馆里的金丝猴。

金丝猴外表美丽高贵,样子活泼有趣。我站在金丝猴馆的大玻璃窗外仔细观察它。只见它长着一张天蓝色的脸,眼睛很大,眼皮薄薄的,眼珠来回转动着十分机灵。它没有鼻梁,只有两个朝天的大鼻孔。我想下雨的时候它一定会用手挡住鼻孔,免得雨水流进鼻子里被水呛着。金丝猴的大嘴非常突出,嘴唇很薄,吃起东西来一抿一抿的十分有趣。它的身子小小巧巧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浑身的皮毛却非常引人注目。它的毛是金灿灿的,又光滑又柔软,好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金色的“风衣”,显得金光四射,特别华丽。它的尾巴与身子相比很细很长,还向上伸着,弯成了一个大问号似的形状。有时它把尾巴当作第五只“手”用。

金丝猴不仅外表滑稽可爱,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母猴和小猴之间的亲情关系。我看到了扒在妈妈背上的小猴子。它们紧紧地搂住了妈妈的脖子,把脸贴在了妈妈松软的皮毛上,像是在撒娇的样子。妈妈则用“手”紧紧地托着小猴子的屁股,生怕它的宝贝掉下去。秋游后回到家里,我眼前还浮现着金丝猴那可爱的样子,回想起金丝猴母子情深的动人场面。

简评:

描写动物写作指导 篇2

可见,在记叙类文体中,既要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支撑骨架,更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丰满文本,愉悦读者。世界著名文豪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是组成作品的唯一价值。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也言:细节描写,是形成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重要条件,是克服概念化倾向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具体而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极富表现力的细节呢?

一、以真情实感为切入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感人肺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事信而不诞”强调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所以,真情实感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前提。因为只有情感的真实,文章的细节才会透出亮点,才会使人可信,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来自 哪里呢 ?来自生活,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请欣赏下 面一个作文 片段:“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妈妈回来了》) 这篇文章看似平铺直叙、语不惊人,在老师的眼里也的确并不受待见,但是却被专家评审为冰心儿童文学大奖一等奖。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文章内容与情感的“真实”:这篇文章的小作者用非常淳朴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妈妈不在家时对妈妈那种“想哭”的思念,以及妈妈回来后自己的由衷高兴之情。可见,训练高中学生写作文章,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是做好细节描写的前提。

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建房子需要建材,写作需要素材。素材从 哪里来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素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生活。事实证明: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没有具备发现那些写作素材的敏锐眼光与运用那些素材的敏捷思维罢了。所以,训练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精选素材,要学会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或者人物精神风貌、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典型材料。有的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选材的典型性,写出的作文总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写教师,总是局限于写深夜备课,课间批阅作业,带病坚持上课,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等。虽然写出了教师工 作时的忘我 精神,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但是却没有写出教师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精神风貌,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样的文章,即便细节描写再细腻、再丰富,也因为选择的素材有欠典型而无法扣人心弦。

在我教学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语文老师上课的细节,曾令我深受感动,因为他写出了语文教师独特的精神风貌:“语文老师讲课时,右边的肩膀总是一耸一耸的,样子怪难看。为这,同学们没有少议论,我在每周要上交的周记中也没有少暗示她改掉这个不雅的动作。但是老师却依然如故。一天,我去办公室交班里的作文,发现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盒中成药:“根痛平胶囊”。这时,我才知道:老师是为了缓解严重的肩周炎引起的疼痛而不停地耸动右肩的。从此,老师每一次耸动右边的肩膀,我都感到莫名的心痛。”

三、依托教材,授予写作技巧,彰显写作魅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记叙类文体文本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对其描写技法加以学习与模仿,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效果。

1.慢镜头回放式细节描写。这是借鉴电影拍摄中的情景回放艺术手法将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描绘,从而达成拉长读者心理期待目标的细节描写法。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开篇对贾府的环境描写用的就是这种细节描写手法,只是当时尚无电影,曹雪芹不自 知罢了:林黛玉“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 门之上有 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读到此处,谁不会感觉到贾府的豪华与富丽呢?谁不想尽快一睹贾府的奢华与风光呢?可是,曹雪芹却利用这种慢镜头回放的方式描写贾府的豪华与奢丽,让读者产生出一种浓浓的期待之情,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在指导学生描写自然环境或者人文环境的细节描写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借鉴上述手法进行细节描写,创作出能够激发读者浓浓期待心理的佳作来。

2.精选细节描写的词语。世界著名文豪福楼拜曾言:“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 。你必须不断 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可见,选择最恰当的名词 、最具表现 力的动词、最能描摹情状的形容词可以成功地进行细节描写。

孙犁在其 诗化小说 《荷花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上述细节描写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勤劳爱夫、深明大义、爱家爱国的女性形象———水生嫂:听说丈夫要到部队上去,“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 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在这里,孙犁用“震动”与“吮”两个动 词 ,准确、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到大部队上去了”的消息之后极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复杂、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一个体贴丈夫、关心丈夫却又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顿时以定格的形式跃入读者的视野。在指导学生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借鉴上述描写方法,反复推敲与锤炼名词或者动词或者形容词等刻画人物动作或者人物心理,由此塑造出令读者难以忘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描写动物写作指导 篇3

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很多动物,如天上的飞鸟、地上的爬虫、水里的游鱼、家里养的小猫和小狗等。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呢?这次习作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互动空间】

小豆豆:老师,我天天和小动物打交道,可就是写不好。怎样才能写好小动物呢?

老师:写小动物,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只有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才能写好它们。观察一般从外形特征、活动特性、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等几个方面有顺序地进行。

天天:我写的小动物好像小木偶,怎么让小动物在我的作文中变得活灵活现呢?

贝贝:我们可以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让动物在纸上“活”起来。

老师:是的。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外形特征,我们要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如写小白兔的耳朵是长长的,眼睛是红色的。此外,还要通过描写小动物的活动,如小动物怎样觅食、嬉戏等,让小动物“动”起来,这样才能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小动物的特征,使文章更形象、生动。

佳乐:我们可以从小动物的动作、叫声中去体会、想象它们的“情绪”变化。

丽丽:恰当地运用拟人修辞,写出的小动物会更活泼可爱。

方方:为了体现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友好关系,我们还可以把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更喜欢它。

老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写作时我们可以按照从外形到活动的顺序,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首先要描写它的外形:头部、尾部、毛色、四肢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写它的生活习性:怎样吃东西、怎样嬉戏、睡觉、活动等。注意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在里面,也可以用简略的话直抒情感,还可以两种方法兼用。写完以后,多读几遍,将文章修改得更加精彩。

心理描写阅读与写作指导 篇4

一、阅读点睛 皮鞋(节选)郁达夫

①是第二年春天开学的时候了,我们的那位寡母,辛辛苦苦,调集了几块大洋的学费书籍费缴进学堂去后,我向她又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硬要她去为我买一双皮鞋来穿。在当时的我的无邪的眼里,觉得在制服下穿上一双皮鞋,挺胸伸脚,得得得得地在石板路大走去,就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情;跳过了一班,升进了一级的我,非要如此打扮,才能够压服许多比我大一半年龄的同学的心。为凑集学费之类,已经罗掘得精光的我那位母亲,自然是再也没有两块大洋的余钱替我去买皮鞋了,不得已就只好老了面皮,带着了我,上大街上的洋广货店里去赊去;当时的皮鞋,是由上海运来,在洋广货店里寄售的。

②一家,两家,三家,我跟了母亲,从下街走起,一直走到了上街尽处的那一家隆兴字号。店里的人,看我们进去,先都非常客气,摸摸我的头,一双一双的皮鞋拿出来替我试脚;但一听到了要赊欠的时候,却同样地都白了眼,作一脸苦笑,说要去问账房先生的。而各个账房先生,又都一样地板起了脸,放大了喉咙,说是赊欠不来。到了最后那一家隆兴里,惨遭拒绝赊欠的一瞬间,母亲非但涨红了脸,我看见她的眼睛,也有点红起来了。不得已只好默默地旋转了身,走出了店;我也并无言语,跟在她的后面走回家来。到了家里,她先掀着鼻涕,上楼去了半天;后来终于带了一大包衣服,走下楼来了,我晓得她是将从后门走出,上当铺去以衣服抵押现钱的;这时候,我心酸极了,哭着喊着,赶上了后门边把她拖住,就绝命的叫说:

③“娘,娘!您别去罢!我不要了,我不要皮鞋穿了!那些店家!那些可恶的店家!” ④我拖住了她跪向了地下,她也呜呜地放声哭了起来。两人的对泣,惊动了四邻,大家都以为是我得罪了母亲,走拢来相劝。我愈听愈觉得悲哀,母亲也愈哭愈是利害,结果还是我重赔了不是,由间壁的大伯伯带走,走上了他们的家里。⑤自从这一次的**以后,我非但皮鞋不着,就是衣服用具,都不想用新的了。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和同学中的贫苦者相往来,对有钱的人,经商的人仇视等,也是从这时候而起的。当时虽还只有十一二岁的我,经了这一番波折,居然有起老成人的样子来了,直到现在,觉得这一种怪癖的性格,还是改不转来。阅读探究步步高

1、根据意思,请在文中找出词语

A、商品交换时,买方延期交款,卖方延期收款。()B、比喻尽力筹款。()

2、请你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凑集()间壁()

3、说说下列的加点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含义。老了脸皮()老成人()

4、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我非得要妈妈给我买一双皮鞋是出自我的一种的心理。(2)“知道现在,觉得这一种怪癖的性格,还是改不过来。”这一句中“这一种怪癖”指的是什么? 答:

5、读文章,揣摩人物的心理。(1)“到了家里,他先擤着鼻子,上楼去了半天。”“半天”这个时间表明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答:

(2)“后来终于带了一大包衣服,走下楼来了。”“半天”又表明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 答:

6、由买鞋到不买鞋,到养成一种怪癖的性格,说明了作者的一种怎样的心理历程? 答:

二、写作指导 如何写好心理描写

在生活中,每当我们耳闻目睹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一些想法,或赞叹,或惊喜,或厌恶,或悔恨,如果如实地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就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三人行》,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的事情,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面对饥饿、伤痛、劳累的威胁,王吉文先是背着小周在草地中行走,然后他又轮流背着小周和黄元庆两人在草地中更艰难的行走,可王吉文最终因伤势过重、劳累过度倒下了。这时伤员小周和黄元庆一起拉着已昏迷了的王吉文在茫茫草地中行走„„当王吉文苏醒过来时,他看到一行大雁正排成整齐的“人”字形队伍,并且靠得那么紧,慢慢地向南飞去。他由此想到,红军战士也一定会像大雁那样,团结互助,共同奋斗,奔向胜利的前方。这段心理描写暗示了我们红军战士一定能克服千难万险,走出草地,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个象征性的结尾含义深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由此可见,写心理活动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一、心理活动是由事情引发的。在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就是心理活动。在作文中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如实地写出来,能够把人物写“活”,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突出。请看下面的短文: 回家的路上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的心立刻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我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刚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坚持三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下的速度,飞速地向家里跑去。

这篇短文写的是“我”在回家的路上的心理活动。片段开头清楚地交待了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如写“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这个心理活动是由于看到“路灯亮了”而产生的。接着叙述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使短文一层进一层地铺展开去。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写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叙事,有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写出实实在在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活动要按顺序写

我们看见或遇到一些事情,心理有许多想法或看法,如果全部端出来,就会使人感到像一团乱麻,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因此,要一层一层地写出心里想什么,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等。

请看下面的短文: 大扫除

放学后,该我参加卫生大扫除了。我拿起一把大笤帚走到教室后面开始清扫地面。忽然,在一张桌子腿下发现一支笔,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支“派克”圆珠笔。这笔是谁的呢?我看了一下座位,这是王明同学坐的地方,准是他丢的。我记得前些天,他还向同学们吹嘘地说,他过生日的时候,他爸爸要送他一支“派克”笔。这下别吹了,我把它藏起来,让他尝尝着急的滋味。我把笔放进口袋里,刷刷地清扫地面。忽然,我眼前浮现出王明同学着急的面孔,仿佛看见他急得抓耳挠腮。我这个玩笑开得不是地方,怎么能拿自己的快乐,去换取同学的着急呢?我得把笔给他送去,让他获得一个意外的惊喜。大扫除结束了,我拿笔向王明家走去。

这篇短文写捡拾圆珠笔的事情,是按照:找到笔的主人——想到笔的来历——想让主人着急——决定送还失主的顺序写的。从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故事的线索、前因和后果,从而展现了小作者急人所急的精神。

因此,可以说:条理清楚,线索明确,是写好心理活动的基本功。写好心理活动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语言精练

心理活动是在写人叙事过程中有感而发,它的作用在于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其中写人叙事是主要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要表现人物性格

一个人面对着眼前的事情,有何想法,持什么态度,是能够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因此,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杜绝小人说大人话,杜绝不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心理活动。

3.要和其他描写相结合

在写心理活动时,可以穿插叙事,写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又可内心独白,用“我想”引出心理描写;也可描写景物衬托心理活动。这样写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三、课后精练

阅读下面散文,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寒假开学,爸爸执意要送我到千里之外的大学。我不无感激。只是想到爸爸腰疼的老毛病,我就于心不忍。我坚持要自己走,——快二十的人了,再不锻炼一下,将来何以安身立命!我自信不是那种胆小如鼠之人——尽管我属鼠。

②“楚楚,我送你去,咱父女俩儿一路上也可以说说话。要不,你一个人多寂寞。” ③“不嘛——去年刚入学时,您不是已送一回了吗!这次该我‘独闯江湖’了!”我态度坚决。④“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稍有愠怒,但又带着几分怜爱,“你是什么性格,妈还不清楚?天生和你爸一样:老实„„” ⑤这话不错。我的确老实。小时候,别的小孩为非作歹,打得我鼻青脸肿,我居然一招未出,站在那儿挨打,而且从未“上诉”。进学校,上考场,别人都使出浑身招数,我却连接受同桌“援助”的勇气都没有。于是,谁都说我老实,老实得见了蚂蚁都不忍踩死,更不用说去做那些骗人的勾当,连在脑子里想都没想过。但对爸妈,我就有“资格”不老实——我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不耍点脾气,还能算是“公主”吗?

⑥终于爸妈拗不过我,只好作罢。我得意忘形,又赢了一回——虽然赢得不光彩!

描写动物写作指导 篇5

【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教学方法】:以练带讲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在我们面前闪现,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笔下永恒的一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物外貌描写。

师:首先让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投影。生:大声读出教学目标。

师:我们先来检测一下预习情况(出示投影:

生: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从年龄、身材、长相、姿态等方面入手。师;(出示投影总结

师: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生: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显示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地位等。生: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显示人物的生活状况。生: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心情。师;(出示投影总结

师:在翻阅同学们作文时,我发现咱们同学也特别喜欢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下面是老师从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摘录下来的一个片段,大家猜猜看她是谁?(出示投影

生:猜不出。

师:接着出示其它图片,让学生猜。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

金冠,齐眉勒着二龙 抢珠金抹额;面若中 秋之月,色如春晓之 花,鬓若刀裁,眉如 墨画,面如桃瓣,目 若秋波。项上金蛎璎 珞,又有一根五花丝 绦,系着一块美玉。

生:又快又准确地猜出他们是谁。

师:为什么第一个同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猜不出,而其他三个 距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却能又快又准确的猜出呢/ 生:因为第一个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其他三个人物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大家想不想自己作文中的人物也想这些经典名著中的人物一样栩栩如生、活龙活现? 生:想!师:想就要拜师学艺。经典的文学作品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往往教给我们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上面的人物描写精彩片段,仔细体味它的妙处。也可结合你所知道的其他经典的外貌描写。说说外貌描写的方法有哪些?抓住一点,引用例句谈出你对该方法的认识,生:大声朗读,小组探讨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下面哪个组来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研讨结果。

在陈述小组意见前,请注意老师给你们的一些提示: ①发言声音要洪亮,小组意见请说“我们认为……”,个人补充意见请说“我个人认为……”。

②已经发表过的相同见解,除非有异议或补充,否则后面的小组或同学不再重复发言。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描写一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用比喻的手法,还可以用重复描写,比如孙犁写的《芦花荡》那是老头子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就用了重复描写,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好象是我已经看到这位老人他的眼睛非常的明亮非常的尖利,师:你说的真好。请把你们的研讨结果写在黑板上。

生:上黑板板书运用恰当的修辞、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学生2:我们小组认为,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可以从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进行肖像描写。比如第五个例子写罗敷。就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用行者和少年见到她之后的表现,来烘托了罗敷的美。

师:说得真棒。请你也把你们的研讨结果写在黑板上。

学生3:我们小组认为,描写一个人物的肖像,可以描画她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和内心感受,总是通过各种眼神表现出来,如第个例子,贾宝玉的俊美,多情,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通过他们的眉眼就能得到体现。

师:鲁迅先生说过“要极省俭地刻画一个人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刻画他的眼睛。倘若是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生:上黑板板书:刻画眼睛

学生4: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认为要想让人物描写生动起来,表现人物活力,就要把肖像放到动作中去,写出人物的动态神情。例如第个例子中,眼睛一眨一眨冲我们笑笑,右脚轻轻地一下一下地踢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的聪颖、活泼、好动。

生:上黑板板书:动静结合

学生 5:我们小组认为,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要抓住人物的主 要特征,比如例 胡须来写的。师:著名作家老舍说过“刻画人物,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 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倘若贪得形容的周到,而 一切并无用处,便使读者失望。生:板书 抓住特征 学生 6:我们小组认为,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要按一定顺序进 行。例如第 2 个例子,鲁迅描写祥林嫂时就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来写的。生:板书 按照一定的顺序师;(出示投影总结)师;(出示投影总结)• 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1、有一定的描写顺序

2、抓住人物特征

3、善用修辞

4、动静结合

5、侧面烘托 中对鲁迅形象的刻画。就是重点抓住了面孔、头发、师:学了这么多刻画人物的方法,大家想不想露一手? 生:想!师:好!我们请一位同学上台来给我们做模特,大家对他进行一 段外貌描写,看谁写得最成功。

生:开始写作。小组内交流,推选出最优秀的班内交流。生:他头发短短的,戴着一副小眼睛,站在讲台上,手好像放在 哪里也不合适,有时偷偷地笑一下,有时弯一下腰,羞答答的,怎么 做好像都不对似的。师:能说一下你们小组

为什么推荐他的作品吗? 生:他在写作的时候,注意了写作的顺序。生:他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羞答答的。师:他高高的个子,站在那里,玉树临风一般。白净的脸上挂着 腼腆的笑容,手一会儿放在前边,一会儿放在身后,最后干脆扶在桌 子上。真没见过这么腼腆的男生。师:能说一下你们小组为什么推荐他的作品吗? 生:他在写作的时候,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例如:腼腆、白净、玉树临风等。生:他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师:刚才同学们评价的都很到位,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身 边熟悉的老师或同学,进行外貌描写,注意不要写出名字,大家一起 来猜猜她是谁。如果大家能猜出来就通过,猜不出来重新修改。

游戏作文 请你运用本节课所掌握的方 法,选择身边你熟悉的一位同学 或老师进行外貌描写,看看其他 同学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 生:他中等身材,酷爱篮球,也不知道他上辈子欠了老天爷多少 债,要不老天爷怎么会赐给他如此出众的尊容呢?他也许与包公有 缘,天生黑黝黝的皮肤,充分体现了黑人的威猛。生:张超 生:不对。是刘文龙 师:请张超同学和刘文龙同学站起来,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他们 两个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他们两个皮肤都有点黑。生:张超的脸上长着青春痘。生:张超嘴巴上已经长小胡子了。L 师:好!请同学们抓住他们的个性特征,重新描写一下张超。生: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位男生,他脸有点黑,好多粒标志着他走 向成熟的青春痘散布在他脸上的各个部位。小小的胡子也偷偷冒了出 来,更是给他增添了几分成熟的魅力。他个人有个小嗜好,时不时的 拿起小镜照一照,臭美一下。师:嗯!这样就比较容易把这两位同学区分开了。谁还愿意来展 示一下你的作品? 生: 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小眼镜,一张能说会到的小嘴一天到晚总是闲不住。整个人长的瘦瘦高高的,叫人忍不住担心,一阵风会把她吹倒。生:杨小飞 师:大家为什么一下就能猜出是杨小飞 生:他用了炯炯有神、瘦瘦高高等形容词,准确生动的写出了杨 小飞的特点。生:他还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叫人忍不住担心,一阵风会把她 吹倒。”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课后各人根据同学们提的建议认真修改 自己的文章,并把它整理在自己的练笔本上。师小结:果戈里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

描写宝塔的好句收录写作指导 篇6

铁塔形如春笋,瘦削挺拔,塔顶如盖,塔刹如瓶,颜色似铁,别具一格。数千年来,它犹如擎天一柱,直插云霄。

塔的全身雕刻着上万个精致的石像,各个佛像姿态不同,但都栩栩如生。

烟雨迷蒙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北海白塔的身影。

八角塔的每个角都吊着一个金色的小铃铛,在阳光下闪着灿烂的金光。

整个塔体挺拔高大、古朴雄浑,给人以力的`启示,美的感受。

塔顶由绿色琉璃瓦镶边,塔身由米黄色的砖和灰白色的大理石砌成,上面雕有门窗图案。

尖塔挺立在重重的云雾里,似隐似现,可望而不可即,充满庄严雄伟的气势。

山顶小塔掩映于绿树之中,隐约可见,来到塔脚,举目仰望,才发现比在远处看见的更雄伟,更伟大。

远看古塔,像巨人矗立在青山绿水之旁;近看似擎天大柱顶天立地。

塔耸立在山顶上,它脚下,一缕缕缥缥缈缈的雾气,丝丝缕缕地弥漫于山山岭岭之间。

只见秀丽的石塔沐着玫瑰色的霞光,栩栩如生,仿佛一只鲜嫩的春笋,永远向上生长。

上一篇:商场双十二活动策划下一篇:春节放假复工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