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2025-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精选7篇)

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篇1

部门:科学技术局发布:kxjsj编号:时间:2008-5-30 16:27:51(2001年9月1日,威海市政府办公室威政办发78号文件)

第一条为推动我市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的认定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是指经市政府有关部门确认的能够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从事一种或多种自主知识产权主导产品生产、研发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研发机构,是指被确认为市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本办法所称高新技术产品,是指按照《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和《威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产品)认定办法》确认的产品。

本办法所称技术性收入,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工程设计和承包、技术出口、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以及中试产品的收入。

第四条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向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倾斜。对被确定的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应优先推荐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并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市政府成立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认定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解决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认定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市科技局、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局、人事局、统计局、劳动保障局、国税局、地税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搞好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各县级市(区)和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申报材料的初步审查和把关工作。

第六条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我市辖区内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二)拥有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和队伍;

(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和高级工以上技能人员的数量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5%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的数量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四)拥有本企业主导产品核心技术的自有知识产权,其中,拥有的发明专利达到1件以上;

(五)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

(六)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和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占企业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80%以上,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和技术性收入达到企业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60%以上;

(七)连续3年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占企业当

年主营业务收入的5%以上;

(八)符合拥有省级以上新产品、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省级以上技术创新计划项目、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或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条件之一;

(九)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年以上,并且年人均实现税收1万元以上;

(十)具有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外商独资企业和中方拥有股权未超过50%的中外合资企业或中外合作企业不予以组织认定,但出国留学人员在我市创办的企业除外。

第七条申报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威海市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认定申请表》;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

(四)自主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五)研发经费投入证明材料;

(六)企业人员构成和研发机构证明材料;

(七)企业上和最近一个月的财务报表;

(八)拥有的省级以上新产品、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省级以上技术创新计划项目、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或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证明材料;

(九)有关促进科技创新的企业管理制度。

第八条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按下列程序认定:

(一)各县级市(区)和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和把关,按要求汇总后统一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属企业的申报材料径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名单,报领导小组研究。

(三)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后,颁发“威海市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证书。

第九条对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本办法规定,对全市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进行复审。对不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经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取消其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资格,收回“威海市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证书。

(一)连续2年没有申请发明专利的;

(二)有当年无省级以上新产品、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省级以上技术创新计划项目、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或未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情形之一的;

(三)依法被确定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行为或提供虚假认定材料的;

(四)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

第十条市级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合并、分立的,应重新办理有关认定手续。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篇2

创办于2008年1月的云南丽都花卉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度专业化切花月季生产出口花卉企业。公司目前有职工346人, 其中大中专学历以上75人, 在带动3 745户花农种植玫瑰8 600亩的同时利用丽都玫瑰技术辐射带动全省花卉25 756户花农种植切花玫瑰28 700多亩, 实现农村13 166人富余劳动力转移。公司经过多年的建设, 已建设了两座用于月季鲜切花采后加工和预处理的冷库和切花月季采后保鲜实验室并购置了完备的仪器设备开展各类深加工技术研发;建立了切花加工中心2 000平方米用于月季鲜切花的分级、包装及售前预处理, 根据制定的月季切花产品分级、加工、运输技术新规程, 统一技术服务、加工、销售, 带领花农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的致富之路。2010年, 公司以切花月季种苗和鲜切花为主的销售收入7 288万元, 其中深加工产品销售收入6 413万元, 切花月季产品加工量达到8 281万枝, 产销率达100%。2008年至2010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经费920万元开展月季种苗生产、精准栽培、采后加工处理、包装运输等技术研究, 其中仅2010年就投入研发资金343万元, 占销售收入的4.7%。

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沐海涛告诉记者:截止目前, 公司已研发月季新品种26个, 其中“中国红 (雅苏娜) ”、“艾丽”、“米雅”等10个月季新品种获得国家林业局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妮娜”、“甜玛丽”、“甜美女孩”等13个通过初审, 还有3个品种申报审核中。通过对“中国红”的产业化开发, 培育生产“中国红”等优质切花月季种苗3 800万株, 采用“品牌+农户+市场”的产业化合作共赢经营模式进行推广, 带动发展7 600亩新品种切花月季的规模化种植。公司销售的鲜切花月季100%经过“加工中心”的保鲜处理, “丽都玫瑰”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连续七年保持质量第一, 拍卖平均价第一, 成交率第一, 成交金额第一的最好成绩, 在日本、香港、澳大利亚市场上创出了品牌, 实现了产品交易国际化。

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篇3

1993年11月13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三部门认定吉林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研究院等40个单位作为第一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集团)技术中心,这40家企业技术中心也就是国家认定的第一批企业技术中心。二十年后的2013年1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告,确认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123家技术中心和5家分中心为第二十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集团)技术中心。二十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二十批,见证了中国企业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发展一步步走向健康成熟的艰难历程。

一、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企业技术中心的提出

在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而提出和践行的。

1977年8月12日,中共十一大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1981年11月1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等六部门拟订的《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4年10月20日和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相继发布实施。

1987年1月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发布,提出进一步放活科研机构,促进多层次、多形式的科研生产横向联合,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改革科技人员管理制度,放宽放活对科技人员的政策,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987年1月20日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推进科研设计单位进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规定》,明确提出了“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必须有起作用、靠得住的技术开发机构”,途径是“可以充实自己已有的,也可以与现有独立院所、高等学校建立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但“主要应吸收现有独立院所进入企业”。规定中对独立科研、设计单位进入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后的地位、权利、作用、义务、待遇以及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作了规定。

1988年2月27日,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提出的《198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总目标,以落实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为重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1992年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务院令第103号)。

1992年1月1日,国务院生产办公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局、海关总署发布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政策措施》(国生技改[1992]92号)的通知,制定了关于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了“在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建立技术中心”。

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及其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实施后,1993年8月3日,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了《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经贸[1993]261号)。同年11月13日,根据上述暂行办法,确认吉林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研究院等40个单位作为第一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集团)技术中心,这40家企业技术中心也就是中国第一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行办法》是国家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来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主要体现在鼓励和支持上,具体有三项优惠:

第一,进口用于开发新技术、国内不能生产供应的仪器、仪表、化学试剂和技术资料按原国务院生产办、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局、海关总署(国生技改[1992]92号)文的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第二,中试产品定期减免所得税。

第三,技术中心的科技设施建设投资按零税率计征投资方向调节税,其具体范围比照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科学类税目注释执行。

享受优惠的企业技术中心具备的条件也很简单,只从运行状况、基本能力、设备仪器、核算形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定性要求,没有量化指标。

按照《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行办法》从1993年11月到1998年1月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五批,共计203家。具体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为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工作的指导,促进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的水平和能力,1998年12月2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国经贸技术(1998)849号)通知,发布了《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及《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至此,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技术中心的任务与职能和申请国家认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对技术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提出了九条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增加了对“技术中心的评价”内容,对已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评价,每年评价一次。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由“体制与机制”、“研究开发实力与能力”和“工作绩效”三大类共20项指标组成。

评价结果第一次不合格者,暂停享受优惠政策;连续两年不合格者,取消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的资格,实现了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动态管理。

另外,在认定和评价成员中增加了财政部,试图加大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财政支持,但财政部还不是文件的起草和发布部门。

四年之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2002年5月10日公告(2002年第24号)执行。

在评价内容中特别增加了“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企业专职技术开发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三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最低标准”为不合格。上述三项指标的“最低标准由国家经贸委根据技术中心建设发展情况每年予以确定并公布”。

《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中的评价程序也更加规范,规定“国家经贸委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负责对各地上报的评价数据进行核查”;“评估机构负责对经核查后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向国家经贸委提交评价结果”。

修订后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重点突出了“科技投入机制”中“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和“技术创新效益”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及“新产品利润占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的比重”,对企业具有很强的引导意义。

由于增加了对“技术中心的评价”内容,实现了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动态管理,从2000年的第七批开始有四个企业技术中心年度评价不合格被撤销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停止享受优惠政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2005年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依据《科学技术进步法》,对原有《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及《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这一新的名称,于2005年4月20日以(发展改革委令[2005]30号)公布,2005年5月1日实施。文中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负责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

财政部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制定部门之一,《科学技术进步法》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制定的依据。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更加科学、全面、合理,更注重可操作性。对申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中,强调了“企业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经济技术实力和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是认定评价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从下而上逐级认定的原则,即“已认定为省市(行业)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两年以上”;进一步明确了三项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不低于1000万元、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80人、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上述中的具体数值不再“每年予以确定并公布”。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除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集团)技术中心等继续享受有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112号)的规定,享受《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国函[1997]3号)中的有关优惠政策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增加了“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促进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提出了“企业技术中心的分中心”这一新概念,以适应企业改制、重组、合并等新情况。评价频次由过去的“每年进行一次”改为“每两年进行一次”。增加了“调整与撤销”章节,规定“评价不合格”、“由于技术原因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企业”等情况之一的撤消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评价不合格”的由原规定的“连续两年不合格”取消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资格改为不合格当年就撤销其资格。

还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每年公告一次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2005年公告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是361家,分中心4家。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2007年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以第53号令发布了新版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新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牵头负责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

科技部成为新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制定部门和认定、评价成员之一,进一步突出了企业要以《科学技术进步法》为依据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新版办法中,评价为不合格的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比原标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即“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不低于1500万元、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150人、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00万元”。

在“调整与撤销”章节中,强调和增加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将享受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进口货物擅自转让、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撤销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含分中心)根据《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2007]第44号令),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科技部通过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专项计划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资金支持,以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新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中的《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比原《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包含了更多更适合企业科技开发概念的设备仪器,同时增加了科技部的科技专项计划支持。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的2013年第41号公告,至2013年11月26日国家认定享受优惠政策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共1002个,分技术中心40个。

从第一批到二十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情况如表2所示。

从1993年8月3日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行办法》的通知公布至今,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经多次修改、补充和完善,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

这二十年,从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到制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体系规范、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了在国家规范、引导下建立起了相对统一的现代企业技术中心的中国模式。

这二十年,从鼓励和支持国有单一体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开始到引导在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不同经济体制的企业建立了国家规范的技术中心。

这二十年,在国家引导下,各省以及大部分地市也都制定了适合当地企业基本情况的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和评价体系,组织本省或本市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全国的企业,由大到小较普遍的成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建立起自己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

总之,这二十年,见证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完善的艰难发展历程。显示了国家政策对扶持、引导企业建立起科技创新机制,逐渐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的巨大力量和重要作用。

三、对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走过了漫长的二十年,国家通过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企业,通过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一步步引导企业,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企业特点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运行体系。

首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中制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体系,对企业有很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设置的评价指标等同于为企业规定了一条科技创新路线。

现行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二级指标“技术创新效益”中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产品销售利润的比重”两项评价指标占权重(分)分别为11和11,在评价体系中分量非常重,但在评价“其他行业”(指农业、服务业及石油、煤炭、交通、建筑、烟草、电力、电信等)时,是按两项指标满分的60%计算,也就意味着这两项重要指标对“其他行业”不进行评价。

企业有他们的共性,但不同的行业也都有其特殊性,例如笔者所在的建筑业,“技术创新效益”中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产品销售利润的比重”都是有关“新产品”的,但在建筑产品中很难定义“新产品”这一概念,所以这两项重要指标无法准确评价。如果不能为建筑产品定义新产品的概念,建议用其他体现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效益的指标替代上述指标。

事实上,“其他行业”中的农业、服务业及石油、煤炭、交通、建筑、烟草、电力、电信等都像建筑行业一样,很难用“新产品”来考核他们的“技术创新效益”。

其次,建筑业的许多科技创新内容和体现建筑企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成果没有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出来。如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工法、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以及企业资质等级等。如果将上述内容纳入建筑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考核评价体系指标中,可以适当降低现行评价指标体系中诸如“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项目数占全部项目数的比重”、“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企业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数”,“当年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当年受理的专利申请数”等这些指标的权重(分)来实现。

最后,笔者认为,企业技术中心考核体系应分为共性指标和行业指标两部分,共性指标可由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部门统一制定,而行业指标部分可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参与制定。

四、结束语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名牌”,它不但是国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推动中国企业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政策工具,它作为国内最高水准的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现了企业的产品研发或服务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企业的整体形象。《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及企业技术中心考核体系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其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适合不同行业企业科技创新特点,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推动企业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行办法[Z].国经贸[1993]261号

[2]国家经贸委.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及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Z].国经贸技术[1998] 849号

[3]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Z].发展改革委令[2005]30号

[4]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第53号)[Z]

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篇4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0-03-01 生效日期: 2000-03-01 发布部门: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文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全国、上海市技术创新大会的精神,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下简称“创新资金”)旨在推动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技术创新的融投字资机制与环境建设,培育经济增长点。

第二章 资金来源与用途

第三条 创新资金来源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专项资金。

第四条 创新资金按种子资金、融资辅助资金、匹配资金三种类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增强其创新能力。

第三章 管理机构与职能

第五条 市科委是创新资金的主管部门,负责创新资金的计划安排、立项审批、监督验收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制订创新资金的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市科委委托有关机构(以下简称“委托机构”)负责创新资金项目的日常管理,并指导其制订相应的操作规范、规程。市科委对委托机构管理创新资金项目负有监督、检查权。

第四章 支持对象与支持方式

第六条 创新资金面向在本市注册的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也支持科技人员(包括外省市、海外留学人员)带技术(成果)在沪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的基本条件如下:

(一)申请项目需符合国家、本市产业政策导向,知识产权明晰。

(二)申请企业需在本市注册,具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并持有科技经营证书。中外合资企业,必须中方控股50%以上。

(三)承担项目的科技人员(包括外省市、海外留学人员)须有合法身份的相关证明及学历、专业工作简历,并须具备创新项目的实施能力。

(四)创新资金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项目,转制研究所项目,高新技术园区、各类孵化和产业化基地的创新创业项目。

第七条 根据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创新资金分别以种子资金、融资辅助资金、匹配资金三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一)种子资金(实施细则另订)

1、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和高经济增长性的产品研发、中试项目。

2、支持经费一般项目不超过30万元,重点项目不超过万元。

3、探索有偿资助或投转股的项目投入机制。

(二)融资辅助资金(实施细则另订)

1、旨在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贷款难矛盾,与银行联手运作。

2、单个项目贷款数额原则上下不超过企业注册资金二倍,贷款期限一般为二年。

(三)匹配资金(实施细则另订)凡列入国家创新基金的项目,原则上按国家资助资金的10—20%比例给予无偿匹配资助。

第五章 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 符合创新资金支持条件的项目,由企业按申请要求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经所在地或所属主管部门推荐(须盖公章有效),在每年3月—12月间,向委托机构提出申请。

第九条 委托机构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负责受理全市创新资金项目的申请。

第六章 审理与审批

第十条 在市科委指导下,委托机构遵循科学管理、竞争择优、公正透明的原则,负责创新资金项目的立项审理。

第十一条 委托机构根据企业所申请创新资金项目支持的方式,分类选择如下相应的立项审理方式。

(一)凡申请匹配资金资助的项目,以国家科技部合同为准,原则上采取顺从性审查。

(二)凡申请融资辅助资金的项目,由市科委认可的专家或评估机构会同有关银行进行立项评审。

(三)凡申请种子资金资助的项目,由市科委认可的专家或评估机构进行立项评审。

第十二条 立项审理工作规范及审查标准由委托机构负责制订,报送市科委批准后执行。

第十三条 委托机构必须根据立项审理意见,提出创新资金支持项目建议,报市科委。

第七章 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 委托机构负责创新资金支付项目的日常管理。

第十五条 因客观原因,项目承担企业需对创新资金项目的目标、进度和经费进行调整或撤消,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委托机构审核,报市科委审批后执行。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由项目承担企业在合同到期后,向委托机构报送有关项目验收的必要材料,由委托机构提出初审意见后报送市科委审核批准。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由市科委负责解释和修改。

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篇5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国家和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进一步规范上海市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和示范单位(以下简称“试点示范单位”)的认定和管理,根据《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试点示范单位的创建以本市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企事业单位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为核心,以试点促推广普及,以示范促深化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构筑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第三条 试点示范单位的认定和管理,遵循“企业主体、择优认定、动态管理、公平公正”的原则,重点支持发明专利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工作。

第四条 市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委办局组成市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示范单位认定和管理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指导、协调试点示范单位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知识产权局负责试点示范单位的认定和管理,主要职责为:

(一)组织试点示范单位的申报、认定、管理和考核工作。

(二)审核试点示范单位的专利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

(三)负责试点示范单位认定和管理工作总结及绩效评价报告。

(四)开展宣传、培训和表彰活动,推广专利工作经验。

(五)承担试点示范单位认定和管理系统及专家库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六条 市知识产权局依托知识产权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试点示范单位认定和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第二章 申请与认定

第七条

申请认定试点示范单位的,应为在本市注册或登记3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企业应属于国家和本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良好,近两年保持盈利。

事业单位应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支持国家和本市重点产业发展。第八条 申请认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的,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机构和制度:高度重视专利工作,已设置专利管理或成果转化机构,已制定较为健全的专利管理和激励制度并有效实施,至少配备1名专利工作者。

(二)专利创造: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不少于5件;事业单位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不少于20件。企事业单位专利电子申请率不低于90%,近三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保持增长,且无非正常专利申请。

(三)专利实施:近三年,企业的授权发明专利实施率不低于50%,专利许可、转让及专利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40%。近三年,事业单位的授权发明专利实施率不低于20%,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300件的,实施率不低于10%。

(四)人员培训:重视开展专利宣传培训活动,管理人员及科技工作人员的培训率达到60%,员工的培训率达到40%。

(五)专利保护:专利保护意识较强,近三年内无行政和司法程序认定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第九条 试点单位期满验收通过后三年内,可申请认定专利工作示范单位,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机构和制度:企业将专利管理机构作为整体管理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已建立专利实施转化机构或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企事业单位至少配备1名专利管理工程师,基本实现专利工作电子化管理。

(二)专利创造: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不少于10件,且积极申请国(境)外专利;事业单位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不少于30件。企事业单位专利电子申请率达到100%,近三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保持增长,且无非正常专利申请。

(三)专利实施:近三年,企业的授权发明专利实施率不低于70%,专利许可、转让及专利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近三年,事业单位的授权发明专利实施率不低于30%,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300件的,实施率不低于20%。

(四)人员培训:将知识产权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人员及科技工作人员的培训率达到80%,员工的培训率达到60%;已建立较完善的专利人才多层次培养机制。

(五)专利保护:专利保护和纠纷应对能力强,具有健全的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工作制度和应对机制,近五年内无行政和司法程序认定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六)专利战略:企业制定并实施专利战略,已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或通过其他专利信息利用渠道,积极开展专利战略和预警分析。事业单位已制定专利工作的发展规划,已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专利创造和运营体系。

第十条 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市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申报通知要求进行自主申报。鼓励主管部门、区县知识产权局、集团公司、保荐机构等积极推荐。

第十一条 申报材料包括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情况说明和试点示范专利工作方案等。企事业单位应按照有关专利工作要求,立足自身发展战略,针对工作薄弱环节,制定试点示范专利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内容包括:专利管理标准化建设,专利战略制定与实施,专利数据库、预警平台建设,专利托管、质押、转让和许可,专利人才培训,专利维权,其他专利工作。

第十二条 市知识产权局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必要时可要求申报单位进行陈述和答辩,或对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第十三条 市知识产权局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汇总和审议,审议通过的,在部门网站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公示有异议的,对举报的有关问题进行核查,核查属实的,不予认定。

第十四条

经认定的试点示范单位名单在市知识产权局网站予以公告,并颁发试点示范单位证书。

试点单位每年认定100家,示范单位每年认定50家。试点示范单位中,企业比例均不低于80%。

第三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五条 专利工作试点单位的试点期限为两年,给予总额不超过40万元的专项资助。专利工作示范单位的示范期限为两年,给予总额不超过60万元的专项资助。第十六条 试点示范单位应按要求提交试点示范期限内的专利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应根据申请和认定阶段的专利工作方案制定。

市知识产权局对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进行审核,审核同意的,与试点示范单位签订项目实施合同,并预拨不超过专项资助总额70%的资金。

第十七条 区县知识产权局负责辖区内试点示范单位的相关工作,按要求统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的调查、分析、研究等工作。

第十八条 试点示范单位应认真执行项目实施合同,并提交工作报告。

项目实施过程中,确需调整工作计划的,应及时提出申请。市知识产权局进行评估后,决定是否同意调整,必要时可停止项目实施,并视情况追回相应的资金。

第十九条 试点示范单位应在项目实施合同期满后两个月内提出验收申请,并按要求提交项目实施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等材料。市知识产权局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包括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

第二十条 任务验收可采取会议审查、实地考察、现场测试、功能演示等方式进行。任务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实施合同的任务目标和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体制机制创新情况等。

未完成项目实施合同的主要任务目标和考核指标,或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的,不得通过验收。

第二十一条 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结论均为通过时,项目验收结论为通过,并拨付专项资助余额资金。

未通过验收的,应在收到验收结论书后的6个月之内完成整改工作,再次提出验收申请。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助经费的开支范围、申报、管理和财务验收,按照《上海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章 监督

第二十三条 试点示范单位在申请认定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严重侵犯知识产权,挪用、挤占专项资金,或严重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取消其试点示范单位称号,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认定,同时将其不良记录记入上海市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相关工作人员在试点示范单位认定和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五章 附则

本办法由市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

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篇6

沪经信技(2010)159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原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国家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上海海关联合公布的《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沪经技(2008)291号〕,我委即日起将组织开展2010年度(第十六批)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与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1.企业所属行业必须符合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战略的要求。

2.企业的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在本行业处于龙头地位。

3.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4.企业技术创新措施到位,具有技术中心建设必要的基础条件。

5.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完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6.具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科技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7.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8.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不低于1000万元,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不低于60人。

9.企业每年必须有专利申报。

二、申报企业需提供的材料(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

1.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表; 2.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报告; 3.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三、申报程序

申报企业将上述申报材料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核;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推荐意见,连同申报材料一并递交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办公室。

四、申报期限

2010年4月20日至2010年5月30日

五、其他

主管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技术进步处

地 址: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

联 系 人:张明辉

联系电话:23112782

受理部门: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办公室

地 址:威海路511号1517室

联 系 人:曾仪

联系电话:61717670 附件:1.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报表

2.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3.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4.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篇7

2008年1月起生效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相对于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达10%的所得税税率优惠。紧接着4月与7月,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分别联合颁发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为企业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具体的申请方法与认定指引。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服务是一种政策咨询服务,就是在上述政策文件的指引下,为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供咨询服务。其主要工作可概括为“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咨询→企业建立人力资源体系咨询→企业建立科技财务体系咨询→企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咨询→企业建立立项与产学研管理体系咨询→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及管理体系咨询”六个方面。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服务也是一种信息咨询服务。一直以来,在信息咨询服务中,咨询者与客户关系、咨询是提供问题解决方法还是帮助客户实施,都是信息咨询业探讨的热点问题。在咨询者与客户关系方面,有些研究者认为: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公司处于主导地位。客户依赖于咨询公司”[1],另外一些研究者认为: “咨询公司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整体管理架构的一部分,没有一种固定的一方依赖于另一方的模式,其具体形式是不确定的。两者的力量可以是平等的,也可以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1];在咨询是提供问题解决方法还是帮助客户实施的认识方面,美国麦肯锡公司认为: “不要深入介入客户的实施过程”[2],中国汉普咨询公司张后启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要以零距离接触的方式(包括“空降”到企业)帮助客户更好地实施管理咨询方案[2]。

笔者认为,上述关于咨询者与客户关系、咨询是提供问题解决方法还是帮助客户实施的不同观点,都是在具体实施咨询过程中,出现的咨询实施方法的分歧,也就是在实施咨询服务的技术路线上存在差异。笔者基于多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经验,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方面摸索出辅导模式的咨询技术路线,并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为例,探讨分析辅导模式的咨询技术路线与主导模式的咨询技术路线之间的效率、效益、效果差异。

2 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

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就是咨询者不参与到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材料准备的具体过程中,而是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及程序,指导企业完成申请材料的准备工作,并对企业完成申请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重点在于提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率,而不参与到企业准备申请材料及申报程序的具体细节过程。

咨询者不参与到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细节过程,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涉及企业的研发、财务、行政管理等方面,咨询者要详尽了解企业这些情况,必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中。事实上,深入了解企业的研发、财务、行政管理等方面情况,本身难度就相当大,对企业这些情况了解之后再进行细致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实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尤其突出的问题是,在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很多是制度性和隐蔽性的实施问题,外来的“和尚”没有“深潜”到一定时间,很难真实体会到问题的实质及实施的艰巨性。

2.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服务需要完成主要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大致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企业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科技人员、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比例要在30%、10%以上”、“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要求”、“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3]。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要求,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2.1.1 建立知识产权体系

认定条件要求企业要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时,更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情况有严格的规定。如,广东省对2008年第一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时,就规定“企业拥有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不包括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独占许可方式获得的”[4]。

这要求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工作时,就要协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包括:1)协助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2)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和分析,协助企业确定研究开发方向,使企业的知识产权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发展,始终保持先进性,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5]。

2.1.2 建立人力资源体系

认定条件要求企业科技人员、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比例要在30%、10%以上。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人力资源体系,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满足公司和员工发展的需求[6]。

2.1.3 建立科技财务体系

认定条件要求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要求。这就要求企业要对每一个研发项目在财务上设专帐管理,形成规范的科技财务管理体系。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工作时,要协助企业建立完善企业科技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帮助企业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要按照标准建立完善的科技财务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申请科研项目资金的难度与风险[7]。

2.1.4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重要衡量指标。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工作时,要协助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保障企业科技成果不断实现商品化;协助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获得专业的鉴定和评价,利于该成果的推广。

2.1.5 建立立项与产学研管理体系

协助企业做好项目规划与定位,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做好立项评估,注重立项管理,建立制度保障使风险可控;要促使企业借助外力,突破技术难题,推动企业进行科研立项,推动企业获得政策和政府资金支持。

2.1.6 建立研发机构及管理体系

要协助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促进和加强企业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渗透,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解决企业研发过程中的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问题;要协助企业组建高素质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和实验的专业科技队伍,保障企业的持续竞争力;要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实施专利、人才、技术标准战略,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

2.2 辅导流程

从上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及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可以看出,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必定涉及到企业的研发部门、财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核心部门。只有企业这几个部门进行协同工作,才可完成企业的申请材料的准备工作。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按下图所示,分三步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工作。

2.2.1 第一步:收集材料

本阶段主要收集企业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证明、研发组织管理材料等资料。本阶段是确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提交资料的关键阶段,在材料收集过程中,要着眼于形成申报材料的大纲和细目,对细节性的材料可先行大致忽略。如收集企业研发项目资料时,可主要收集研发项目的名称、研究时间、研发经费等,可以暂时忽略该研发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核心技术及创新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同时要着重收集该研发项目的证明材料。又如收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证明资料时,可主要收集科技成果项目的成果名称、转化结果、转化时间、转化证明等,而可以暂时忽略该科技成果具体转化的内容及具体转化证明材料。

2.2.2 第二步:指导审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需要企业提交的财务审计报告较为齐全,它包括企业近三年审计报告,还包括企业近三年的研发专项审计报告与最近一年的高新技术产品审计报告。这七份审计报告中,一般来说企业都有近三年的审计报告。企业近三年的研发专项审计报告与最近一年的高新技术产品审计报告,一般需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门审计。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工作时,辅导者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中对研究开发费用归集、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确认的要求,指导企业进行研究开发费用归集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确认。在此阶段,要指导企业作好财务凭证的收集,主要包括发票、合同、协议等财务凭证收集。

2.2.3 第三步:填写申报书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材料的准备工作中,最后的阶段是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分为认定申请书主体部分与附件材料部分。主体部分由企业基本信息表、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上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情况表、近3年内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汇总表、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等五部分组成;附件材料由企业资质证明材料、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人员情况说明材料、科研立项证明材料、知识产权资料、科技成果转化资料、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等八部分组成。

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工作时,辅导者要着重辅导企业填写主体部分的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与上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情况表。这是因为,这两表是反映企业持续进行研究开发活动与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说明材料。

在此阶段,第一、辅导者要给企业提供填写指南帮助,如在填写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的核心技术及创新点时,要指导企业按“说明该项目具有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规定的内容吻合、必须是技术环节的创新点”的填写要求,简明扼要地归纳该研究开发项目的核心技术及创新点;第二、辅导者要给企业提供相应的填写例子。这是因为,在实际咨询工作中,有不少企业的技术人员有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但并不清楚如何描述研究开发项目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内容,在给其提供一定量的填写例子参考,将让其可参考例子的描述思路,将研究项目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内容进行阐述;第三、辅导者要对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材料进行预评判,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规定的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的分值占比情况,进行预评判,进一步指导企业进行申请材料准备工作。

3 对比与分析

上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步骤,描述了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咨询者处于辅导位置与咨询者处于主导位置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技术路线的最大区别在于,在主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中,咨询者企图替代企业完成所有的申请材料准备工作,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工作中,处于受咨询者支配的地位。在前文提出的“在信息咨询服务中,咨询是提供问题解决方法还是帮助客户实施”的问题中,显然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回答的是“提供问题解决方法”,而主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回答的是“帮助客户实施”。

笔者认为,这两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模式没有明显的优劣界限,只是适用场合、咨询者要进行的工作量等有所不同。但,当咨询者按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技术路线向企业提出准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材料的实施方案时,企业无法完成申请材料的准备工作时,有时甚至企业连一个明晰的研究开发项目清单都无法提供时,咨询者此时应根据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流程、产品研发过程,站在主导的位置,引导企业归纳总结研究开发项目,但不应擅自代替企业确定研究开发项目。此时,更多依赖的是咨询者的咨询能力与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熟悉程度,也需要占用咨询者更多的工作时间。当然,就高新技术认定咨询来说,也可“空降”到企业一段时候,待熟悉企业各方面情况后,再代替企业进行申请材料的准备,然而这种模式的咨询,已不再是主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中的“帮助客户实施”,而已经是蜕变为“直接插手进行”了。

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与主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在效率、效益、效果方面的差异,可用下表表示。

注:效率的取值范围为“高”、“中”、“低”;效果的取值范围为“好”、“一般”、“差”;效益的取值范围为“好”、“一般”、“不好”。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的效率高,而主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的效率低,是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咨询者可通过电话、面谈多种方式完成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而主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咨询者往往要深入企业进行申请材料准备工作,需要耗费咨询者大量时间。从笔者工作实践来看,笔者一个月内可完成10多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工作。这是主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无法完成的工作。

效果是一项活动的成效与结果,是人们通过某种行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出的合乎目的性结果。衡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工作的效果,应该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材料质量的优劣来衡量。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因为在同一时间要完成多项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咨询工作,咨询者实质是制订一个申请材料大纲,而申请材料具体细节内容由企业完成,咨询者难以保证申请材料具体细节内容保持较高质量,对比从申请材料大纲到申请材料具体细节内容都由咨询者主导完成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模式,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效果一般。然而,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可通过多个咨询者分工合作及进行咨询环节有效划分等方法,来保证申请材料质量。

效益是指某一特定系统运转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利益。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辅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效益高于主导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

4 结 论

从科技政策咨询工作来说,也有辅导模式的科技政策咨询与主导模式的科技政策咨询的区别,也要回答科技政策咨询是提供问题解决方法还是帮助客户实施的问题。从上述有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咨询的分析可看出,辅导模式的科技政策咨询要优于主导模式的科技政策咨询。

然而,在客户无法按咨询者提出的实施方法完成预定工作时,特别是咨询者经过不断引导客户还是无法完成预定工作,辅导模式的科技政策咨询就会陷入无法实施的困境。另外,科技资金资助类咨询、企业资质认定类咨询、科技规划类咨询等不同类型的科技政策咨询的具体工作内容也对咨询模式提出不同要求。如科技规划类咨询,不但要熟悉客户内部情况,还要了解客户外部情况,此时采用辅导模式的咨询技术路线,显然难以完成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科技政策咨询工作中,要根据科技政策咨询工作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客户能力、咨询要求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具体的咨询技术路线,或者混合使用两种模式的咨询技术路线。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例对辅导模式的咨询技术路线与主导模式的咨询技术路线从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无疑可为科技政策咨询工作者开展科技政策咨询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少锋,郑建明.西方信息咨询研究热点综述[J].图书与情报,2006(3):59-62

[2]廖文燕.咨询变“整形”为“塑魂”[J].科技智囊,2004(1):96-97

[3]科技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EB].http://www.most.gov.cn/fggw/zfwj/zfwj2008/200804/t20080428_61006.htm,2008-04-28

[4]广东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关于受理第一批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工作的通知[EB].http://www.gdstc.gov.cn/HTML/zwgk/tzgg/13025950191891924523472673884129.html,2011-04-12

[5]代碧波.构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体系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0(11):5-6

[6]吴镝,百年方略.构建企业高效人力资源体系之工作分析[J].科技智囊,2011(2):30-35

上一篇:《百花园二》教案下一篇:地税所服务承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