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住宅设计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农村住宅设计(共8篇)

新农村住宅设计 篇1

此问卷需要小组内通过观察、访谈等其他方式进行,分析同时加以图片和照片辅助。

1.村庄情况简介(包括用地面积、居住户数、改造现状、农村耕地情况、特色文化及民俗等,做出区位图、现状图和相关说明书)

2.村庄的现有建筑形式()

A.单层独立小院B.2层砖混结构C.土坯房D.三层及以上住宅E.其他形式

3.屋顶形式及防水材料分别是()

4.村庄市政情况()(可以多选)

A.集中供水B.集中排水沟渠C.有消防设施D.设置了集中垃圾处理点

5.村庄服务设施有()(可以多选或者补充)

A.幼儿园B.小学C.卫生站D.村政府大楼E.老年活动中心

6.农民是否希望变成市民()

7.如果可能,在现在机械化操作情况下,多数农民是否还愿意有一部分田地来耕种()

8.新农村规划采用的门窗形式和材料分别是()

9.新农村环境方面绿色植物主要有哪些?分别列举行道树、宅旁等采用的植物种类。(在现状图上作出绿化植物分析图,简单核算出新农村的绿地率)

10.农村中燃气使用情况

11.如果有消防栓的话,每隔多少米设置了一个消防栓?

新农村住宅设计 篇2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设计,南宁市

1 引言

农村住宅,几千年延续至今,其使用者往往就是其设计和建造者,故农村住宅有其朴素实用的一面,亦有其不甚合理的一面。步入21世纪,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于是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面貌,农村住宅改造和建设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但就目前常用的加坡屋面、粉刷外墙或直接将城市中的别墅搬到农村去等做法,更多的只是农村建筑表面上粗浅的改变,政府花钱,农民却还不满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落后的社会经济面貌,需要其制度本身的改变。农村住宅,要如何建设才能使政府和农民获得双赢,值得我们思考。

2 设计定位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生产生活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中村的农民早已脱离了农业生产,城郊的农民正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农家乐”,偏远农村的农民很大一部分已进城务工。由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服务于农民的新农村住宅设计模式亦会发生改变,但无论怎么变化,农村作为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其农业生产的属性始终存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依然占多数。故本文中涉及的新农村住宅的使用对象定位为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建设的地点为距离南宁市区较远的传统农业保持得较好的农村,家庭人口户型结构为三代同堂。

3 设计构思

3.1 规划布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农村人口的膨胀,传统村落已经无法容纳,故造成农村现有的散点式布局模式。农村住宅沿公路建设,或散落在各自的田间地头,不利于土地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资源整合,也不利于村民之间的来往。与此同时,传统中心村落由于很难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在慢慢走向衰败。

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整合,以新的生活尺度(道路至少要满足一辆小货车的通行)重新构筑传统村落格局。村落规划设计以节地为基本原则,遵循场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以“院落空间”和“巷道空间”为布局理念,通过住宅单体的双拼、联排、斜排等多种形式进行拼接和围合,形成“私人院落——巷道——公共院落”的空间模式,同时要营造好村民聚会和交流的村落公共空间,以再现传统中心村落的“热闹”景象。

要达到上述目标,两面山墙不开窗的长条形住宅是较好的单体平面模式,能较好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有较好的适应性,利于建筑拼接,易于营造新农村和谐的农村氛围和良好的空间形象。(见图1)

3.2 平面布局

现今农村新建住宅一般还是沿用传统的三开间的平面布局模式,中间为堂屋,两侧为居室,厨房、卫生间及其他用房在建筑主体外面另外搭建,一般会有前院,有些带有后院,带天井的房屋较少。相对来说,建筑的功能布局不够紧凑,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基于节约土地和建筑的适应性原则,笔者认为传统农村住宅三开间的布局形制应被打破,从农民生产生活的现代需求出发,重新调整平面布局模式。

本案采用两开间长条形布局,小面阔、大进深。空间集约紧凑,以经济合理的方式进行住宅平面布局,力求使用面积最大化。保留传统院落,整个场地分为前院、建筑主体、后院三个部分。前院主要为入口的过渡空间,面积较小,并在院落角上设置有菜地;后院主要为生产辅助空间,面积较大,设置有禽舍、停车场及农具间、沼气池等;建筑主体内部的功能设置按照农村五口或六口三代同堂的家庭需求来进行设计:一层设置有堂屋、老人房(带独立卫生间)、厨房、餐厅、卫生间、储存间;二层设置有小孩房、卧房、主卧室(带独立卫生间)、起居室、阳台、卫生间;三层设置储存间、洗衣晾衣亭以及晒台。(见图2)

功能空间布置的细节:

(1)尊重传统习俗,保留堂屋作为传统的会客空间。完整的堂屋空间,居中的入口设置,与前院大门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满足农村祭祀先人、婚丧嫁娶等传统仪式要求,同时堂屋紧邻厨房,亦方便客人来访时在堂屋摆放大圆桌设宴的使用功能。

(2)构筑传统天井空间,解决长条形建筑内部采光的问题,丰富了建筑的空间体验,同时也是解决建筑通风、改善夏季炎热气候的传统实用做法。

(3)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厨房和餐厅采用开放式设计,功能二者合二为一,增加使用面积。厨房与堂屋紧邻,住户平时可在厨房用餐,亦可在堂屋用餐。同时,为了避免油烟,在二楼楼梯口处设置了空调帘,可以有效避免厨房油烟进入二楼各房间。

(4)楼梯设置在后门入口处,方便运送农产品到屋面晾晒。屋面设置储藏室,方便农产品晾晒后的储藏。(见图3)

3.3 立面造型

现今农村住宅立面处理手法基本为平屋顶,正面贴各种花色的瓷砖,其他三个面以灰色水泥砂浆罩面,有些直接是没有任何处理的砖墙,经济条件好点的农家,会做一些欧式构件来装饰,同时立面上的门窗开口往往过大,不利于节能。笔者认为,农村住宅的立面设计应从地域文化中寻找原型,尊重地域气候,结合住宅使用功能,以经济适用、易于操作为根本。

故在本案中,建筑南低北高的错落布局,屋面采用平顶和坡顶相结合的设计模式,有利于屋面使用,同时也利于营造丰富的建筑造型。以南宁传统的硬山坡屋面的做法和尺度比例为参照的坡屋面不仅是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的回应,同时也是为屋顶太阳能一体化设计做考虑(将集热板放置在坡屋面上,存水箱放置在夹层中)。建筑立面整体处理十分简便,局部勾缝平整的清水砖墙和大面积的白色涂料墙面有机结合,有助于建筑隔热,也使得建筑立面显得丰富。另外,阳台、合适的门窗洞口、空调室外机、当地竹子做的构架雨棚及简单的装饰构件相互搭配,使得整个建筑立面既有乡土气息又不失时尚。(见图4~图5)

3.4 绿色节能

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夏热冬暖地区,故如何使建筑在夏季得以有效降温是至关重要的。现今南宁农村新建的住宅为了改善建筑内部通风,往往将层高(特别是首层)做得较高,一般有3.9m,而后通过在墙面上开些洞口来引入外部自然风,至于夏季降温效果如何还有待论证。在能源利用方面,南宁市的农村修建了许多的沼气池,但由于后续没有足够原料的补充,沼气池毁弃不用的情况较多,往往还因此成为安全隐患。农村有条件改善气候、节约能源的乡土手法有很多,传统民居中也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好方法,如出挑深远的屋檐、内天井、穿堂风的风道设置等。如何使用低成本的手法来让农村住宅获得居住舒适性和生活的经济性,是值得思考的。

本案设计(见图6~图7)主要采用了以下简单方法,使农村住宅达到绿色节能、生态环保的要求,以提高其居住品质:

(1)建筑施工采用本土材料,墙体为页岩多孔砖,结构形式为砖混加构造柱,建筑形体简洁,施工方便。

(2)大面积浅色墙面,利于建筑反射太阳辐射热。

(3)屋面通过卫生间顶板降板来设置雨水收集池,可直接用于卫生间冲洗,也方便晒台冲洗,浇水降温。同时,首层在前院、后院内天井均设置雨水或空调冷凝水收集池,既方便室外清洁,又能提供家禽饮用水和灌溉菜园苗圃所需的用水。

(4)通过设置内天井,很好地解决了长条形住宅内部空间的采光通风问题。通过门扇底部和顶部的通风可调节竹百叶,有效地将室外风引入室内,有助于加强天井拔风效应。通过在天井设置雨水收集池,便于天井冲洗,在天井拔风的过程中,亦有助于改善建筑小气候。

(5)门窗设计采用可调节竹百叶窗扇,有效调节阳光入射角度;在入口大门顶部设可调节百叶,便于建筑首层进风;通过天井水池和植物降温,有效改善建筑小气候。

(6)沼气池设置在生产后院,与猪舍禽舍紧邻,使沼气池后续原料的充足供应得到保障,同时也有效解决了粪便排放处理问题,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条件。沼气池生产的沼气可为厨房提供燃料,减少了其他能源的使用。

(7)屋顶利用坡屋面和夹层,进行太阳能热水一体化设计。

4 结语

新农村住宅建设应从农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农村住宅方案设计应考虑农民实际的生产、生活需求及经济承受能力,应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模式作为设计依据,同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文化特点和时代需求,使得农民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能得以较好地融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住宅建设为先行。如何为农民设计经济、适用、美观的居住空间,引导农民科学建房,值得我们探讨。

参考文献

[1]方明.新农村住宅设计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7(1):34-37.

[2]段维亚.浅谈新农村建设农房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5):42-45.

[3]房志勇,林川.新农村农宅设计研究与实践[J].工业建筑,2007(6):28-32.

新农村建筑设计探讨 篇3

关键词:新农村 新房舍 建筑设计

做好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建筑设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我国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针对于新农村进行建筑设计可以有效的节约农村建筑用地、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更加有力与实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等等,是整个新农村发展的坚定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建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合理的规划设计,呈显著强烈的自主性和盲目性,这对于农村的整体的合理规划是十分的不利的。所以,在当今的新农村的建设过程当中,就必须要充分的注重农村建筑的设计。

一、建筑设计是新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的。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当中对农村的建筑进行一定的设计,就可以更好的细化社会的分工,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为失误而造成社会财富的损失。从建筑施工企业的角度来看,合理有序的规划,更能节省建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增加了建筑设计的可操作性。同时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新农村的建筑设计要体现其自身的文化优势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当中广大农民租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就表明了广大农民群众具备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在农村的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很多的农村民间艺术,例如剪纸、年画以及泥塑等等。这些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传播我国农民朴素而善良的情感的作用,其诉说的一个又一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感触和反思,这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极为的有利的。所以,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筑设计的过程就应该植根于丰富而多彩的农村文化之上,使建筑成为一个传达农村文化而有效表达农村文化的一个媒介。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因为受到全球的经济浪潮的冲击,很多的外来思想对于农村的建筑理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部分进行建筑设计的人员因为的追求新颖,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设计对文化的表达,使得这些建筑完全没有能力去体现出农村本身所具备的文化气息,失去了当地传统建筑的精华,使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建筑 呈现出千村一面的现象,这完全是对于我国传统的农村文化的抹杀。不过,值得我们欣喜的是,在我国的有些地区,对于农村的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上还是有很大的体现的,这给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建筑设计带来了一丝曙光。我市在新农村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做得就很不错,编印了《盐城市村镇康居住宅及公共设施方案选编图集》,充分根据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气息和文化内涵,来对当地的建筑设计进行指导,充分的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文化性和地域性,这是值得学习和赞扬的。所以在进行我国新农村的建筑设计就必须要充分的挖掘当地的文化气息和民间艺术,使整体的建筑物在饱含文化气息的同时还具备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以新的形势、新的面貌来展现出新农村的文化特色。

三、新农村的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

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也就是利用好当地的自然景观,农村的自然景观是当地所独有的优势,是当地的特色。所以在建筑设计当中就应该对自然景观充分的利用。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这些建筑都在以一种无声的方式来表现着自己的历史、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所以在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充分的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于社会主义新农的建筑设计当中要充分的考虑当所涉及地区的自然环境,这其中就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等等。然后将这些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将其合理的融入到建筑设计的理念当中,使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能够在建筑当中更加自然的体会到当地的自然风貌,可以进行的享受当地的自然景观给他们带来的感觉。但是,目前的农村建筑设计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尤为明显的是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在心底有一种对于城市的向往,他们希望将农村尽快的转变成城市,是农村在建筑当中尽量的模仿城市的建筑方式,这就使得城市和农村的建筑趋于相同,使农村缺乏了原有的感觉。这就需要,在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和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进行交流,充分的进行沟通,讲解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周围自然景观合理利用的必要性,使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美,而不是去一味的盲从于城市的景观和建筑。使他们建设出一种属于自己的、属于当地的广大农民的,属于这个地区的,让广大的城市人羡慕的建筑。这也就在另一方面对于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在整个农村建筑的设计当中,充分的考虑周边环境对于建筑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利用多种的建筑方式和方法,尽最大可能使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建筑设计有机统一,更好的为广大的农村人民群众服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进行新农村的建筑设计设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的必然选择。但是,要想做好新农村的建筑设计工作,就要在建筑设计工作当中遵循以下的两个原则:第一,建筑设计必须要充分的体现当地的文化气息;第二,建筑设计必须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才能使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波,刘培芳,刘启泓.生态化理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模式优化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5).

[2]杨振,于立波,戴路滨.寒冷地区新农村村委会建筑设计解析[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0(3).

探析新农村景观设计策略论文 篇4

一、改造思路

其一,重组利用土地资源,置换功能用地,拓展用地区域。如用既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又具有较高旅游观赏价值的经济作物替换原有的经济效益低的经济作物等。

其二,建立旅游配套设施体系。明确定位当地旅游资源的性质,调整用地功能,运用修复、增建、合并、取缔等手段,科学有效地安排配套服务设施,实现新农村生态旅游景区的人性化和合理化,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其三,大力完善交通体系建设。基本道路建设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关键所在。所以新丰村要把原有的道路修直、拓平、加宽,使其南与越湖高速相交,北与环山路相容。

其四,紧密联系生态旅游资源各景观要素。在新丰村现有的村落格局中,有效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规划统筹,发展当地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使其与上方山森林景区相呼应。其五,修建特色绿地景观系统。在新丰村现有的空间结构基础上,修建结构梯台,将植被种植在梯台之上,形成不一样的空间格局,使整个村落景观体系具有层次感。

二、村落区域景观改造方案

新丰村区域景观改造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打造农家乐生态旅游景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严格按照当地的风土民情,尽量保护地方的历史文化,合理优化生态观光园,消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村落整体格局建设。从空间上考虑,尊重原有的空间肌理构成,确定“一个中心,三条轴线,四个主题广场,多个景观节点”,即一个农家乐餐饮生态园景区、三条人文生态观光村道、四个人车集散地与主题体验广场、多个农家生态景点组团。

其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建设整套的旅游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通讯、垃圾处理设施等。

其三,调整村落道路结构系统。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内应建设三条观光带,一条主干道纵向连接上方山森林公园,扩大旅游资源辐射范围,实现资源共享。

其四,整合村落旅游资源。根据新丰村自然景观特征,体现新农村建设的地方特色。如,通过表现当地农村的人文、地景、水景,呈现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对当地建筑进行维护、修复、整理、迁并,展现当地典型的苏州建筑风格。

其五,加强村内绿地系统建设。将山体的绿化和整个农业绿地以及环状的交通旅游线与内部景观联系起来,对新丰村的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先科学地制订规划方案,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造措施,对新丰村区域予以改造。

北村新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1 篇5

设计说明

前言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为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横港镇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全市关于开展新农村整村推进规划的要求,构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建设文明、优美、和谐的新农村。

第一章 规划的依据及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令); 6.《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住建部2013年12月17日);

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0.《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 11.甲方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12.现状地形图及现状调研收集的村民意见。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二、指导思想

1.规划依据现实情况,遵循农村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模式,在有利于整个城乡空间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村庄的长远发展策略。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农村人均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加强本地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贯彻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庄居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同时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地方本土特色,发展乡村绿色旅游产业,繁荣城乡经济。

4.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根据农业规模经营的要求科学选址,确定合理规模,规划建设紧凑集约,少占耕地。

5.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对基本农田、水体等特殊区域的保护,本着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原则,合理引导村庄有序

扩张,保持规划弹性,为未来发展留出备用地。

6.建设以整体生态观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广大乡村地域是城市的净化载体,而当前农村资源浪费及农村环境破坏非常严重,以生态保护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既可以维护自然生态,又使人类获得良好生存环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根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分步骤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

2、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丘陵、岗地、缓坡和非耕地进行建设,并积极引导散居农户和村落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政策,对一户多宅、空置老宅形成“空心村”应整治、改造或者拆除。

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合理规划配套各类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规划引导,为农民创造有利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4、延续特色、保护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体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因地制宜,灵活布置,保持田园风光,突出地方特色。

5、尊重民意、科学决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切实维护村民的利益。

四、规划目标

1、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村庄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化新农村居民区,成为展示北村新农村新形象的窗口。

2、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及垃圾回收等工程设施。

3、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

4、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新农村村庄。

5、高水平的规划管理。加强村庄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的村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横港镇通门垄概况

一、区位与环境

通门垄村位于横港镇西部,三面环山,风景秀美,距镇政府约1.6公里。

二、村庄基地现状分析

规划用地内的地势基本平坦,地质条件良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1)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

村庄内各类用地布局混乱,居住用地与禽畜圈舍用地、荒林地相互混杂。村庄内部荒林与村民住宅混合布局,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村民大多饲养鸡、猪等。养殖禽畜的各种设备直接堆放在庭院中或是在庭院门口,并且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随处可见,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健康。

此外,部分村民在庭院前后种植农作物,居住用地与种植用地相互混杂,居住用地间夹杂着大量的使用效率低的种植用地,导致居住用地分散、浪费、无序,致使土地利用低效。

(2)村庄内道路存在问题

村庄内部分道路错位交叉和丁字交叉较多,道路断面的功能不全,道路多为尽端路,现状道路不成系统。各级道路普遍偏窄,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

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道路两侧缺少路灯和停车场地,车辆在村中乱停乱放。村内道路衔接不通畅,局部存在断头路。

(3)供水、饮水问题

村庄现已基本实现全户通自来水。

(4)排水问题

村庄内无污水处理设施。(5)电力、通信问题

村庄内电力线、电信线布局凌乱,影响村民的安全和供电的稳定性。变压器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村庄日益增长的用电量需求。村庄的通信交换箱服务半径不合理。

(6)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村内无配套服务设施(7)环境卫生问题

目前村庄内有少量垃圾收集点。

三、村庄住宅现状分析

农民住宅除部分零散独栋住宅外,大多数的住宅沿村级主干道布置,住宅大多为2-3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好,但差异也较大,建筑立面也不统一,整体景观效果有待提高。每户宅基地面积大小不一,差别较大,不便于以后对宅基地的管理。

住宅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住宅间用地难以利用。

(2)个别宅基地面积过大(大于0.5亩),造成土地的浪费。(3)房屋为砖混结构,少数陈旧,质量较差。

(4)由于家庭饲养家禽家畜,造成环境脏乱,道路狭窄不通畅,卫生状况差。(5)居住服务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6)建筑风格不统一,缺乏韵律感。

根据现状建筑的质量状况,将村庄建筑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建筑:主体结构完整,采用砖石以上的混合结构,建筑外观装饰完整。二类建筑:主体结构比较完整,一般采用砖木以上结构,建筑外观略有破坏。且在近期建设中不影响居住的建筑。

三类建筑:该类建筑包括主体结构有较明显破坏,交通不便捷,影响村庄空间布局和发展的建筑以及近期需要搬迁的居住建筑。

四、村庄产业现状分析

经调研分析北村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庄,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但农业发展特色不足,非农产业发展尚处于原始自发状态,缺乏对农业的支撑和带动,生态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1、农业以旱田作物种植为主,生态农业转型处于起步阶段

土地质量很好,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适合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

第四章 建设规划布局

一、设计构思

本次规划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村庄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创新性。规划方案注重对新农村休闲、居住理念的体现,场所的建立,是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指导我们在规划中,从微观的建筑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角度去看待

其整体性。大面积的绿色景观引入每户中,村庄内景观与周围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规划中着重突出绿化景观与公共性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彼此交融,并提供居住与休闲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使村庄内居民在尽情享受阳光、清洁空气的同时,与现代新农村生活、资讯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规划结构

规划配合整个横港镇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结构,村庄内主要提升主干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以及街道两侧的房相改造,提升建筑外立面及围墙韵律,统一建筑风格以及路边休闲设施的改造提升,增加乡村旅游气氛,打造新农村村貌。

三、规划布局

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农村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村庄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1、住宅布局

组团本身即是扩大的院落,各组团中心的景观节点均与村庄结构轴相联系,形成由主轴向四周辐射的布局形态。整个村庄结构脉络清晰,为后续管理的低成本 化创造了条件。

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是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主旨,结合整个村庄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农村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

场需求为目标。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村庄的合理位置布置提升村庄管理、文化活动广场、公共休闲节点、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从而使村庄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村庄服务。村庄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院落设垃圾收集点,经统一收集后运到垃圾收集站进行中转,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

3、村容整洁整治布局

规范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围墙、护栏、挡土墙以及主干道绿化树池、花池、水渠等,统一风格,提高乡风文明,完善村容整洁。

第五章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结合村庄原有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增综合服务广场、村民休闲活动节点、农家书屋以及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使用方便的原则进行规划布置。

二、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1.1交通组织

此次村庄规划近期项目就包括拓宽管理处主干道,两侧道路绿化,与观赏游步

道,改造道路两侧民宅,穿衣戴帽,统一建筑天际线,道路两侧见缝插针式穿插休闲小节点,提升村民业余生活。

在整体交通组织上注重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场地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村庄内的道路布局较为规整,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村庄车行道路格局为一站式。步行则主要通过村庄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村庄无障碍设计。

村庄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村庄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村庄景观。

1.2、停车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农村小汽车的日益增长及用户的方便,充分考虑停车场的安排。根据居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按每户0.5个停车位进行规划布置。主要方式为院落停车;在主干道一侧设计临时停车位,以及村庄公共活动广场的附近,规划公共停车场。

2、给水排水规划

2.1给水工程规划

2.1.1 用水量:计算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4年版)),结合当地情况和资源节约的原则考虑,规划村庄人均用水量指标近期为130升/人·日;远期为170升/人·日。

2.1.2 输配水管网规划: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采用环状布置为主,并应以最短距离向用水大户供水。输配水管网的布置与道路规划相结合,干管DN200,次管DN150,支管DN100。给水管道材料可选用球墨铸铁管。

2.1.3 村庄消防用水规划: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村庄消防用水。

管网末端压力为0.20MPa。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2.2排水工程规划

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近期敷设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排出,雨水沿地面自然坡度排入已有沟渠。远期建设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和污水能够相互独立排放。

2.2.1 污水工程规划: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估算,污水主干管D500,次干管D400;管线布置根据各地块的地势走向分块布置,最终通过主干网组成统一的排水系统,将污水统一排入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简单处理后,排入沟渠。

2.2.2 雨水工程规划:规划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雨水主干管D600次干管D500,支管D400。利用自然地面坡度,就近组织雨水排入沟渠。

3、供电电信规划

3.1 供电工程规划:现状电网已成系统,基本满足村庄规划,此次规划在原有电网基础上,进行普检,查缺补漏,保障村庄未来发展的用电量及用电安全。规划路

灯,间距20-40米。

3.2 电信工程规划:电话普及率100%。村庄设电信代办点,具体位置设在邮政所中,代理电信业务。近期可以考虑架空敷设,远期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设;管孔数要能满足远期规划,规划住宅按每户1.5线计算。规划设三处电话交接箱,通信中继光缆引自集镇区的市话主干光缆。主要道路上的电信电缆采用HYV2型,以电缆穿PVC保护管地下直埋方式进行敷设;宅前道路上电缆线要沿建筑后墙走线,进入住户,沿后墙的线路要统一高度,整洁美观(可以考虑全部地下敷设);宽带网络逐步入户。

4、广电规划

邮电、电信局引入有线电视、广播网络线路,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全面覆盖,其管线应逐步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广播电视管线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5、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5.1 鼓励村民利用生产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5.2 推广水冲式卫生公厕。村庄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米,规划结合整个村庄的公建、公共绿地设置水冲式公厕。

5.3 按照“村庄收集—村庄转运—乡集中—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村庄设置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不专门设置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5.4 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规划多处垃圾收集点。

6、防灾减灾规划

村庄内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提出地震灾害防治的规划与建设措施,建筑的基本抗震设防标准不低于七度,公共生命线建筑的基本抗震设防标准不低于八度。

第六章 建筑设计

一、住宅规划设计原则

1、住宅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

2、住宅组团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

3、住宅设计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4、住宅建筑风格统一采用新农村田园风格,白墙灰瓦,体现地方特色。

二、住宅户型

1、新建民宅平面功能方便农民生活,布局合理。结合农村建筑“L”型布局并进行适当的改造,增加相应的功能布局,将现状“堂屋”与“灶房”结合,形成客厅、厨房与餐厅等功能空间,方便各功能空间的使用;增设老人房、车库、杂物间、室内卫生间、起居室,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失城乡房屋的舒适与典雅,彰显“人性化”设计要求,缩小城乡居住条件的差距。

2、各功能空间减少干扰,分区明确,实现“三分离”: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

3、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室外空间:二层建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露台,方便居民的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4、整体风格采用新农村田园风格,立面统一协调,突出地方特色,色彩应与地方环境相协调,体现乡土气息。

三、建筑造型

在整体新农村田园风格的基础上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朴实感和回归感,既体现建筑原汁原味的新农村特色,又充分反映了其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新农村村庄形象,营造自然村气氛。

总体上给人以朴实、温暖、充满乡愁的感觉。使建筑形式清新典雅而又符合现代新农村气氛,建筑造型表现出一种自由韵律,增强亲切感和生活气氛。建筑风格统一风格和谐相处,使村庄必将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景及强烈的可识别性,成为湘东区排上镇的亮点。

第七章 竖向设计规划

结合村庄坡度不大的现状条件,在竖向设计中进行少量的土方填挖,形成良好的地面排水,使雨水最终汇聚到道路下的雨水管和排水沟中。组团道路力争平缓,道路纵坡控制为0.3%-3%之间。

第八章 景观环境规划

一、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村庄的建设布局应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努力建设生态型村庄。形成各组团院落的绿色景观特色。

2、植物配置

结合村庄所处地块的自然条件,植物类型的选择以乡土特色树种为主,采取乔、2、地方性原则:村庄建设风貌、树种、建筑材料应该体现地方特色。

3、传承历史文化原则:充分挖掘当地的文脉,体现乡土文化特点。

4、整体性原则:村庄的各项景观要素之间有较好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二、总体设计思想

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团规划,以各建设点成片的绿化景观中心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团绿地,使各个组团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将中心绿地、公建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的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村庄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

1、绿地系统

绿地景观采取集中与分散的原则布置,主景观轴线的交点处,营造出景观中心;各个片区内布置景观组团。

主景观轴结合绿化、公建及硬质铺地、景观中心、道路绿化形成界面丰富而连贯的景观带,同时由主景观轴向村庄各组团中心延伸,形成各组团中心的次 景观核心。

各组团与景观轴的交汇处形成新的景观节点,进一步强化了主景观轴。组团内部各院落绿化以朴实、自然为原则,种植多样的地方树种,乔、灌木、地 被相结合,灌、草结合,常绿、落叶、色叶、香花的搭配,形成以阔叶树木为主的生态植物群落,既满足生物学特性,又注重绿化景观效果,创造出安静、优美的 环境。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的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以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

另外,村庄内绿地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面广量大的村庄绿化,不应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树种选择应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为原则,少量采用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起到隔音效果,又能减少外墙吸热,保护外墙墙面,美化乡村环境,还可以在其他部分布置垂直绿化:

1)部分山墙两层左右以下部分,加以墙面绿化。2)住宅建筑南北退台处,结合退台,进行屋顶绿化。

第九章 产业规划

一、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特色产业链。

坚持从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形成地方产业特色,面向市场

选择产业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生态有机农作物为龙头形成特色产业链。

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推出龙头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提高务工农民工资收入,壮大劳务经济;加快改善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产业发展措施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生产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耕地农业生产能力

在全村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搞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排涝抗旱能力。

2、引导和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合作组织上连企业、下连农户,是产业化组织链的核心,是解决分散的农户同市场衔接的有效形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特别是专业大户,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推广“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加大改革力度,培育市场主体,创新第三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

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逐步实现第三产业的个人、企业向经营性转变,实

行自主经营、自负亏盈、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

4、广开筹资渠道,增加第三产业投入,充分利用金融、税收、财政、价格等经济手段扶持第三产业发展

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资原则,动员和引导社会资金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5、加强技术推广,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与市农业局等部门的合作,构建技术推广平台,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农民及时有效的获取农业科技服务。

第十章 分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规划

主要是打造村庄近期建设实施方案

1、基本项目

(1)完善“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和宽带)基础设施。

(2)完善居民安置区、文化活动广场、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场所。(3)完善村规民约、村容村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推进丧事简办;健全文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4)完善村民议事制度,进行村务、财务公开。壁、门窗无乱涂稀奇古怪画张贴现象,庭院绿化、美化。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和管理

一、规划实施的管理策略

1、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充分体现民主,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透明操作。

2、实行集体管理、政务公开。

3、政府引导、企业辅助、农民自愿。

4、政策引导为主、资金援助为辅。

二、村庄规划实施措施

村庄规划性、综合性、建设性的规划,而村庄建设则为经常性、具体性的工作,为了加强规划对建设的宏观指导作用,特在总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增加建设管理控制规划方面的内容,对村庄内各项建设用地提出一些“规定性”或“引导性”的建议,把所有建设用地划分为三大类。

1、必须严格按规划性质使用的用地:规划中的广场、道路、重要公共建筑、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教育用地等必须严格控制,禁止随意占用。

新农村住宅设计 篇6

1建筑功能和形式

大部分的农村民居建筑缺乏对装修问题的正确认识。这是因为农村居民不具备相关的装修知识,在建房时会简单的模仿城市建筑,认为那是一种潮流,甚至安装了城市店铺当中常见的大玻璃窗和门,实际上不但不美观,也没有发挥功能。还有某些东西已经被城市所淘汰,在农村还是得到了普及,比如外墙瓷砖等,个别乡村政府甚至强制性规定,建造新房时必须在外墙贴瓷砖,这样不仅过时,而且也耗费财力,某些农村居住建筑对中国古建筑进行模仿,会安装庙宇方面的标志物,结果也是适得其反。农村建筑继承了传统的建筑经验,演变成一种固定的形式,这就导致在建房时,大部分农民缺少自己的想法,也不具备相应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追赶社会潮流,而没有意识到居住建筑的.功能更加重要,只注重房屋的布局是否宽敞,而不注重实用性,一味的模仿城市建筑,反而失去了农村建筑的特点。比如为了追赶潮流,人们忽略了农村以及城市环境布局的不同之处,简单的进行模仿,结果不但不美观,而且也不实用。还有某些农村居民为了使主要空间结构显得更加气派,而给有给其他结构留足空间,比如楼梯缺乏合理的结构,就会又陡又窄,很难保证老人和孩子的安全。所以在制定建筑方案时,首先要意识到农村和城市的不同,农村建筑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宽敞的大院,这样才能进行生产或者是存放机具。农村住宅建设会涉及到沼气池,所以在进行平面布置时,要将沼气池、猪圈、厕所以及厨房有效的连接起来,从而合理的布置管线,方便使用。其次是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之上,在增强美观程度。

2建筑的耐久度

通过调查可知,农村居民建筑在对地基进行基础处理时,通常是由农民本人或者是当地的泥瓦匠结合本身的经验而建造,这很容易留下较多的安全隐患,比如地基不牢固,影响到房屋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建造时,农村民居建筑缺乏科学的抗震设计,甚至完全没有涉及到。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比如梁的跨度很大,而截面却很小。在楼板配筋方面,只重视主要钢筋的质量,而忽视了构造配筋。农民越来越追求多样化的使用功能,在这种情形之下,就会降低农村民居建筑的安全性,缩短使用寿命。尤其是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农民不再满足于平房,而开始建造多层小楼,这样的空间布局以及建筑方式会给房屋的使用寿命带来影响。

3建筑的美观程度

对于建筑如何装修,大部分农民是缺少正确认识的,只是简单的追赶潮流,认为城市的东西就代表流行因素,在自己的房屋上安装大玻璃天窗等,实际上并不实用,也不美观,还会耗费资金,某些东西已经被城市所淘汰,还会在农村普及开来,比如贴在外墙上的马赛克等,在外墙上贴马赛克价格很高,而且比较容易脱落,影响到美观程度。农村个别居住建筑还会对中国古建筑进行模仿,实际上是不可能达到美观的效果的。

4建筑的节能环保

受制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大部分农民看来,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也是用不尽的,因此并不会过多的关注居住建筑的节能问题,尤其是农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农民不再简单的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当然这也包括居住条件,建造宽敞气派的大房子成为一种潮流,甚至有的农民为了显示自己的富裕程度,会占用耕地来建造别墅,实际上这是一种奢侈之风,导致了浪费的结果,这是不利于人们未来的生存发展的。中国土地辽阔,拥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同时中国人口很多,人口数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而资源不具有可再生性,换句话来讲,土地也是不能再生的,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很大,人均所占土地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了,因此在建造房屋时,我们不但要重视建筑格局是否实用,还要注意土地的节约问题,最大程度的利用有限的土地,建造出更加实用的房屋。同时,农村建筑可以合理的应用当地材料以及废旧的建筑材料,采取更加便捷、具有效果的施工技术等。在保证了功能性,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还要使所有的功能空间都可以实现通风和采光。尽量的节省能源和材料,降低成本,努力建造低成本而又体现出农村特色的居民建筑。(1)缺乏节能理念。受制于中国的传统教育,大部分农民都认为中国是不缺少资源的,而且用不尽,取不完,他们并不了解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首要难题,因此也就不会很关注农村建筑的节能问题。(2)没有节能技术。实际上,农民并不了解从哪些方面可以采取节能措施。例如和城市的多层建筑比较起来,平房建筑的体形系数更大一些,按照同样的保温条件,平房的能耗要比城市的多层建筑多10%至30%,同时由于单薄的围护结构,外墙相当部分是240mm厚砖墙,屋顶是完全没有保温隔热装置的。某些农民为了使房屋显得更加宽敞和气派,会安装大玻璃门和窗,窗墙面积比通常超过0.5,这会影响到保温和隔热效果,某些农民出于经济的考虑,所选择的门窗材料质量不高,更会给居住建筑的保温隔热带来不良影响。

5如何解决农村居住建筑设计问题

总之,中国的农村建筑规模是很大的,相关居住建筑的设计是否合理,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个进程,同时也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无论是国家的政府部门,还是有关的专业人士,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农村居住建筑的建设事业当中。第一,各级政府部门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村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到农村实现小康的系统工作当中,全面的进行考虑以及管理,推动农村居住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深入到农村,开展宣传活动,使装修常识、结构常识、建筑节能环保常识以及抗震常识得到普及,这样有利于农民合理的建造房屋,自觉的遵守安全实用、节能环保和朴素美观等原则,打造小康居住环境,从物质层面上推动小康社会的实现。

6结束语

概括来讲,在进行新农村建筑建设时,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地的具体条件,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的统筹规划,开展分类指导,完善相关机制,重视实际效果,平衡好农村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两者的关系,政府要帮助农民转变思想意识,让他们真正的认识到,如何才能建造出美观实用、环保节能而又使用寿命较长的房屋建筑,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静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31).

浅谈欠发达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 篇7

1.1 农村现有的结构体系

目前, 农村住宅的结构体系主要有三种:砖混结构、木结构、砖木结构。

1.1.1 砖混结构

随着钢筋、混凝土、粘土砖等建材的普及, 农村以砖混结构体系的新住宅逐渐多了起来, 并发展成主流。调研中发现, 农村新建住宅绝大多数采用砖混结构, 2-3层, 建筑面积1 0 0-3 0 0 m不等, 主要是低层独立式。

砖混结构住宅体系的优点是容易建造不需要经常维修, 建筑寿命较长, 50-100年;粘土砖的保温性能、蓄热性能和隔声性能均较好。缺点是粘土砖耗费大量耕地资源, 制造粘土砖、水泥、钢筋过程中, 排放大量污染气体。比如生产1吨水泥要排放约2吨C O2气体, 如果能够以秸秆石膏渣空心砌块代替粘土砖, 这种体系的生态效益将大大加强,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1.2 木结构

农村老宅多是木结构体系, 这种体系以穿斗架为主, 穿斗架由柱、穿、骑组成。柱一般为2 0 c m左右的圆木柱。骑是设在柱子之间, 本身不落地的短柱, 供架凛用。穿是柱与骑之间的矩形穿杨, 它在结构上起着柱间联系、稳定构架和承托柱的作用, 使柱、骑、穿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排架。

木结构住宅体系优点, 一是建筑寿命不长, 经常维修;二是该体系所使用的材料为可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缺点则有隔声性能差;墙体没有保温层, 加上缝隙渗透, 降低了维护体系的隔热性能。外墙不做处理, 显露的木板、荆条容易风化, 影响美观;木结构一般不作抗侧力设防, 连接构造以木工的经验为准, 比较粗糙, 有很多住户有安全隐患。

1.1.3 砖木结构

这种结构体系是一种过渡体系, 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它必然会被淘汰。

1.2 结构体系的选用

本文认为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建房子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体系, 它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 低廉: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决定了结构体系的选择必须照顾到农民的承受力, 而采用较低成本的建造。比如在设计住宅之前, 先设计适合小区普通居民参与的建造工艺, 并使用简单的提升和安装工具。这样, 由于较多地使用了普通人力, 可以大大减少建造成本。

(2) 简化:生产方法和组织过程的简化。比如图纸的简化, 当农村住宅的图纸很多时, 农民记忆就会产生困难。这里可以借鉴传统民居的建造方式, (图纸只有几页, 工匠只要记住开间和进深就可以了) 如果把图纸口诀化, 将可以做到简化图纸的目的。但要注意的是, 这里谈到的简化是指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基础上的, 充分结合当地技术和材料的简化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更利于在农村的推行。

(3) 小巧:适合普通农民掌握的生产技术来完成小规模生产。

(4) 无害:适应生态学的规律技术, 资源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都不会造成危害。

2. 材料运用

2.1 传统建筑材料的再运用

2.1.1木

木质建筑的施工期比较短, 通常只有3-4个月, 是传统房屋的1/2或1/4 (砖混结构的施工期为6-10个月) 。在各种结构体原材料的采掘、生产、运输、建筑过程中, 木结构对水、空气、土壤、人的污染和破坏最小。

另外, 木制房屋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木制房屋由于自身重量轻, 地震时吸收的地震力也相对较少, 由于楼板和墙体体系组成的空间箱形结构使构件之间能相互作用, 所以它们在地震时大多纹丝不动, 或整体稍有变形却不会散架, 具有较强的抵抗重力、风和地震的能力。

木制住宅的缺点就是易燃, 安全性能较差, 这也是农民放弃木制住宅的主要原因。

2.1.2 农作物纤维

农村现有的农作物纤维材料有稻草、竹子旁枝、植物秸秆等。农作物纤维建造工艺简单, 并且不同地区建造中会产生各种创造。设计防水屋顶、大挑檐、抬高的基础和袋装砂砾房基、足够的门窗遮雨以及防水外墙抹面, 可以保护纤维块不受雨水和地表水的侵蚀。

农作物纤维块住宅体系的推广, 适合于在石材缺乏、木材造价高、粘土砖被禁用的地区, 利用稻草、芦苇甚至竹子等纤维材料, 建造农户住宅。在四川省撞南县也可以少量建造, 与其它的传统材料一起对撞南县天然建材资源如石材、木材、竹子和稻草等综合利用, 以适合各种实际的需要。

2.1.3 草泥粘土

草泥粘土是最古老的泥土建筑材料之一, 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只要屋顶和基础足够坚固, 外墙有必要的灰泥保护层, 草泥粘土建筑就可以经受大雨、霜冻和暴雨的考验。从寒冷多雨又多风的不列颠群岛到伊朗、西非的沙漠都有它的痕迹, 这充分说明了草泥粘土的适应力。同时, 草泥粘土兼具保温和隔热的性能, 还是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理想材料。

草泥粘土的优点是, 不论在建造时期还是在建筑废弃不用之后都没有废物处理的问题。草泥粘土主要是由泥土、沙子和农作物纤维组成, 这些材料很容易也很快会被环境同化, 而不会留下有毒的残留物。

另外, 草泥粘土是一种低物化能量的建筑材料, 材料的能耗比任何其它建筑体系都低, 而且沙子和粘土都可以在当地取得, 这都大大节约了成本。

2.2 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

2.2.1 新型复合墙板

(1) 材料特性

复合墙板指的是那些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 应用某些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建筑预制品。复合墙板可分为复合外墙板和复合内墙板, 复合外墙板一般为整开间板或条式板, 复合内墙板一般为条式板。

复合外墙板按其组成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 (G R C) 复合外墙板、钢筋混凝土复合外墙板、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金属面夹芯复合外墙板等。

复合内墙板按所用材料不同可有:石膏板复合墙板 (轻龙骨架薄板类复合墙板) 、纤维水泥板复合内墙板、硅酸盐复合内墙板等。

(2) 应用前景

复合墙板由于性能优良, 外形美观, 便于施工等系列优点, 而备受人们青睐, 但是目前复合墙板的品种十分繁杂, 名称各异, 且不规范, 各地发展也很不平衡。再者由于造价较高, 故一般多用于城市中的高层建筑, 小城镇和农村应用很少,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在农村中推广。

2.2.2 秸秆石膏渣空心砌块

目前, 我国农村住宅内外墙体仍以粘土砖为主, 混凝土空心砌块为辅。混凝土砌块属非粘土质新型墙材产品, 用于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 容重大是较突出的问题。秸秆石膏渣墙体空心砌块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不仅容重轻, 节约基础用材, 且单一材料即可满足建筑节能5 0%的要求。为新农村绿色住宅建设就近提供了环保墙材, 既可降低生产成本, 又能保护耕地, 节约能源。其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1) 材料组成

秸秆石膏渣墙体空心砌块是利用农业废弃物 (如稻草、麦草、谷壳等) 和用于商品包装的废弃聚苯乙烯泡沫为基本集料, 石膏渣为胶结料, 配以其它辅助及调剂材料, 通过自己研制的T R溶液快速胶凝, 制作出的容重小, 强度高, 保温隔热性能好的绿色墙体砌块。

(2) 应用前景

生产秸秆石膏渣砌块所采用的秸秆粉屑、废泡沫颗粒和石膏渣3种原料, 占总配比的6 5%以上, 实施的是无公害免烧工艺, 无“三废”排放, 极利于环保。生产该砌块可为小城镇绿色住宅建设就近提供环保墙材, 同时, 可以给农业带来直接增收, 为企业赢得丰厚的回报, 给国家节约能源, 保护耕地。

3. 户型平面设计

3.1 面宽与进深

小面宽、大进深具有较为明显的节地性, 但由于进深过大时, 一些功能空间的采光通风会受到影响。因此, 在设计中必须处理好新农村住宅面宽与进深的关系。

(1) 一开间的新农村住宅。

这种住宅只有一开间为了满足建筑面积的要求, 只好加大住宅的进深, 加大住宅进深后, 将导致很多功能空间的采光通风受到影响。因此, 采用一个或两三个天井内庭来解决功能空间的采光通风问题。

(2) 二开间的新农村住宅。

这种住宅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新农村住宅, 平面布置紧凑, 其基本上可以保证所有的功能空间都能较好直接对外的采光和通风。但如果建筑面积较大时, 进深也会随之加大, 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功能空间采光通风问题。在适当的位置引入内天井不仅可以解决其相邻功能空间的采光通风问题, 还可为住户提供贴近自然的住宅内部露天活动空间。

(3) 三开间的新农村住宅。

这种新农村住宅沿袭了传统民居的三开间模式, 由于采用了三开间, 其进深不必太大, 一般在进深方向只布置二个功能空间, 便能满足要求。基本上可以做到各功能空间都有直接对外的采光通风, 平面布置也较为紧凑。

(4) 多开间的新农村住宅。

由于这种住宅面宽较大, 占地较多。因此, 在新农村住宅节地方针政策下, 这种多开间的住宅是不被提倡的。

3.2 厅与庭

传统民居不论是合院式、天井式和组群式, 由于大部分都是平房, 所以厅与庭的联系十分密切。撞南县新农村住宅建设以二、三层为主, 底层的厅堂应尽量布置在南向的主要位置, 使其与住宅的前院有较好的联系。楼层的起居厅在设计中则应尽可能地与阳台、露台有较密切的联系。

3.3 厅的位置

传统民居特别重视厅堂的位置, 基本上都应布置在朝南的主要位置, 以便于各种对外活动的使用, 厅更是家人白天活动的主要功能空间, 应有足够的日照和通风, 特别是在农村, 不仅老人和儿童需要朝南的公共活动空间, 即便是年轻人在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等生产活动中也应以朝南的功能空间为最佳选择。因此, 新农村住宅的厅堂、起居厅, 最好以朝南布置。

3.4 楼梯的位置

楼梯是楼房的垂直交通空间, 其布置直接影响到同层的功能空间以及楼层之间各功能空间的联系。楼房楼梯的位置应避免占据南向的位置, 其位置主要有:楼梯布置在前后两个功能空间之间, 这种位置不仅可方便住宅室内公共活动空间之间的联系, 而且还能扩大厅的视觉空间;楼梯布置在住宅东 (西) 一侧, 这种布置较多出现在窄面宽、大进深的住宅中;楼梯布置在住宅的后部 (北面) ;楼梯布置在住宅的中部。

3.5 厨房与餐厅

在新农村住宅中, 厨房一般应布置在住宅的北面。并最好与猪圈、沼气池有较方便的联系。餐厅则可紧邻厨房一起布置在北面, 也可面向天井庭院, 或与厅堂合并在一起。

参考文献

[1]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李泽厚.美的历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新农村道路亮化设计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新农村;道路亮化;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U49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138-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长期以来,为了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实现,农业和农村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终于迎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代,建设新农村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因此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亮丽”工程,以促进农村规划的科学性。

1 农村路灯的现况和提出背景

1.1 现况分析

长期以来,我市农村(包括城中村)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路灯设施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城市发展。据统计数据表明婺城区管辖内21个乡镇、金东区管辖内9个乡镇共1148个行政村,已安装或部分安装路灯的只有12个乡镇,实现农村电气化只有29个行政村。造成这种落后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一些村居的道路,由于没有统一规划,路面窄,道路市政设施没有同步建设,导致出现有路无灯现象。

②原有一些道路虽安装了路灯设施的,由于没有专业队伍维护管理,路灯失修,长期不亮。

③也有一些村居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负担不起村路照明电费,放弃使用路灯设施,使部分村庄有路灯也只能是在过节时点亮几天,平时夜晚漆黑一片,有灯无光,路灯成了摆设。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晚间乡村路道黑暗,给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不便,且容易诱发盗窃、抢劫等治安案件,也常常造成夜间交通事故率上升,道路堵塞等。由此可见我市农村道路亮化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急需在新农村建设中予以解决。

1.2 背 景

根据金华电业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深化农村供用电管理,规范农村供用电服务行为,努力营造和谐供用电环境;以提高农村电气化整体水平为目标,加快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建立农电可持续发展体系,不断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决定在金华市本级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工作,为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提高新农村电气化水平,建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路灯管理所制定了新农村亮化建设技术、设计指导方案。

1.3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原则;坚持经济实用、节约用电、保护环境的原则;坚持照明建设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按照“谁建设、谁维护”原则,为金华新农村照明建设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2 具体方案

2.1 设计原则

①经济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城中村、非、普工业比重较大的特色村等,如有架设条件的,应优先考虑安装落地式铁杆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及山区,应优先考虑安装杆上简易路灯。

②乡村居民区、各类园区应按道路环境情况考虑安装落地式简易路灯或固定于建筑物上的简易路灯。

③由于插杆式路灯的试验成功,不仅解决了由于地形无法下基础地区的路灯安装问题,而且因其成本低、工期短,很好地解决了经费紧张地区的路灯安装问题。因此现场及地形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优先考虑安装。

2.2 低压电源及路灯控制选用原则

①落地式路灯低压电源从就近公变引入,杆上简易路灯低压电源从同杆架设的低压线路搭接。

②路灯控制箱选用优先考虑进出线为单相电源,杆上或落地设置,型号参考:XDK1-1G、XDK1-100/20G。

有条件的可以选用三相落地式,型号参考:XDK2-125/13G、XDK3-125/13G。

2.3 电缆及架空导线选用原则

参考《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相关条款。

①低压电缆根据出线负荷选择使用VV22-2×16铜芯铠装交联电缆或VLV22-2×25铝芯铠装交联电缆,敷设方式采用直埋。

②架空绝缘导线根据出线负荷选择使用JKLYJ/1Kv-1×35交联铝芯架空电缆,或在通道受限地区采用BS-JKLYJ/2×35平行集束交联铝芯架空电缆。

2.4 光源选用原则

参考《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相关条款。

①乡村主干道路幅大于15 m的落地式或杆上简易路灯光源基本采用150~250 W的高压钠灯。

②乡村主干道路幅小于15 m的落地式或杆上简易路灯光源基本采用75~150 W的高压钠灯。

③固定在建筑物上的简易路灯光源采用9~25 W的节能灯。

④无法架设线路及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或LED路灯。

2.5 路灯杆高及挑臂设置原则

参照《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①落地式简易路灯杆高设置一般为6~7m。

②落地式简易路灯挑臂设置一般为不大于1/4杆高。

③杆上简易路灯挑臂设置一般为2.7 m或3.6 m;架设高度大于5.5 m。

④固定在建筑物上的简易路灯挑臂设置一般为不大于1.2 m;设置高度大于3 m。

2.6 路灯档距设置原则

参照《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①落地式简易路灯档距设置一般为40~50 m。

②杆上简易路灯档距同于线路档距。

③固定在建筑物上的简易路灯按实际情况分布。

2.7 照明标准

照明标准参照我国《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中的有关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①乡村及各类园区主干道按Ⅳ类级别道路照明标准。

②乡村居民区道路按Ⅴ类级别道路照明标准。

2.8 运行维护原则:谁投资、谁维护

根据《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国务院令第196号)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公用路灯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建设,并负责运行维护和交付电费,也可以委托供电企业代为有偿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

因此乡镇、农村亮化工程应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并负责运行维护和交付电费。如有需要,路灯管理所应提供业务上的指导的技术上的支持。

3 结 语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城乡统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条件下、在资金渠道明确的前提下,“亮丽工程”将在广大农村、乡镇逐步推广建设,将我市的新农村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路灯管理所应竭诚为新农村亮化建设提供最好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S].

上一篇:三十里铺幼儿园园务会议记录下一篇:那一份沉甸甸的爱初二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