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风暴潮应急工作预案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台风风暴潮应急工作预案(精选8篇)

台风风暴潮应急工作预案 篇1

1定义:热带气旋——指台风、龙卷风。

2、目的牢固树立“宁可防而不来,不可来而无备”的意识,统一认识,明确防台风风暴潮的重要意义和各码头防台风风暴潮组织的工作重点,做到组织落实、岗位落实、物资准备落实。熟悉应急启动程序,紧张有序开展工作。确保做到早准备、早检查、早安排、早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要求各码头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积极宣传贯彻防台防风暴潮会议精神,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主动开展工作,在中心各个码头,围绕防抗工作,积极开展防台风风暴潮预案演练,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使码头管理中心的防抗工作“谋的准、打得赢”,全力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

(一)台风风暴潮应急计划

1、应急计划领导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张英俊

副组长:齐学清

成员:安质组、业务组、综合组、调度员、安全员、当班所有人员。

2、组织机构职责

a、组长:在接到应急信息后,了解掌握应急发展事态,下达应急命令,下达解除命令,上报应急情况。

b、副组长:在组长不在现场时履行组长职责。

c、调度、安全员:在组长、副组长不在现场时履行组长职责。

d、通讯组:负责上下联络和对外求援联络及车辆配备,由现场调度任组长。

e、灾情控制组:负责设备固定、关闭门窗、切断电源,由安全员负责。

f、物资供应组:负责物资供应,如临时用药品、包扎带、担架、草袋、铁锹、麻袋等;负责人员伤害的救护,灭火器的喷灭,消防沙的掩埋,麻袋的装运等。由当班班长负责。

(二)台风风暴潮应急预案

1、台风、风暴潮警报

1.1码头收到台风、风暴潮警报。(目前风暴中心距平台1500公里,其未来趋势朝向码头区域运动。)

1.2值班人员作好记录.同时向码头管理中心汇报.2、第一阶段(绿色警报----风暴中心距码头1500公里)。

2.1码头管理中心向码头所有工作人员通报台风、风暴潮警报。

2.2当热带气旋有可能在四十八小时内威胁码头管理中心、特船管理中心以及事业部办公地区安全时,应急机构须立即召开基地防热带气旋会议,实施基地防热带气旋应急计划。船舶事业部相关管理部门、码头管理中心领导,召开防台风、风暴潮,紧急会议。会议应讨论:

a.码头保护措施及计划;

b.落实防台风、风暴潮物资储备(捆扎带、水泥、草袋等);

3.安排并部署以下工作:

3.1码头值班人员要随时监听所在海域的天气预报,并将天气变化情况通报给码头管理中心与船舶保持通讯畅通并做好运送人员撤离的准备工作。

3.2加强与船舶事业部应急指挥中心的通讯联系范文网为您提供大量免费范文!,每6小时与事业部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至少联系一次;

3.3码头应急小组按照职责组织应急准备工作;

3.4检查通讯设备、手电及码头电器设备;

3.5整理并加固码头上松散设备和器材。将码头上的一些小件设备、器材尽量搬入安全地区;

3.6将码头活动物体进行固定,保证在热带气旋袭击下固定不松,结实可靠。

3.7向事业部和码头中心通报情况。

4.防台风、风暴潮第二阶段(黄色警报--中心距码头1000公里)。

4.1检查正常值班状况

4.2检测码头水情。

4.3保持通讯联系,每3小时向事业部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至少汇报一次情况。

5.防台风、风暴潮第三阶段(台风、风暴潮中心距码头500公里--红色警报)。

5.1码头管理中心组织全体员工不分班次,严格遵守纪律,服从组长指挥,加强巡视码头四周,检查码头上的设备、物资紧固情况,确保完成全部物质、设备紧固工作,如发生意外,立即进行抢修或抢救并报告应急机构。

5.2检查码头电器设备,若有必要可将岸电关闭。

5.3检查关闭所有值班室门窗。

5.4保所有的应急灯和通讯正常。

5.5息所有动力机械,检查值班房的楔快等。

5.6本阶段为码头防台风、风暴潮的关键阶段,必须在防台风、风暴潮的八级风前沿到达码头前的物资白天完成,在此期间要求每1小时向事业部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一次情况。

5.7码头所有人员到紧急集合点集合,听从上级命令随时准备撤离。

5.8当联系中断,码头所在区域气象情况快速恶化,要求值班车到位,码头所有人员在紧急集合点集合,码头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有权依据自己的处境,做出提前撤离人员的决定。如果码头中心领导不能赶赴现场,码头现场调度和安全员履行码头中心主任职责。

6.当台风、风暴潮中心通过码头所在区域(距离)后,或台风、风暴潮警报解除后,码头进入防台风、风暴潮第四阶段(解除警报)。

6.1警报解除后,人员应迅速返回码头现场,并应进行仔细检查。

6.2各种设备、器材固定及损坏情况;

6.3值班房及其底座;

6.4设备及电缆;

6.5码头基础设施损坏情况:;

6.6码头破损情况;

6.7通讯设备损坏情况;

台风风暴潮应急工作预案 篇2

随着各种信息系统在海洋开发、环境监测和预防灾害中的大量应用,国家在灾害评估、灾害预测、辅助决策和防灾减灾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城市风暴潮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也由以往传统的C/S模式向B/S模式转变,而Flex技术的出现以及GIS对Flex的良好支持,也决定了风暴潮辅助决策系统采取Flex技术进行开发的潮流与趋势。在这种技术环境下,风暴潮辅助决策系统中各个子模块的设计也将发生一定的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应急预案模块的设计及实现,作为风暴潮辅助决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严格遵循模型、视图、控制器分层设计,从而实现前台展现与后台业务逻辑的分离,以确保应用程序具有快速开发的优势和更高的可维护性[1]。本文针对模型、视图、控制这几个层次,分别从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关键技术以及最终实现效果几个部分,阐述了风暴潮应急预案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步骤,最终以实际项目为依托,验证了该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1 总体设计

1.1 数据需求及规则设计

应急预案模块需要根据风暴潮发生后的相关数据,生成应急措施,从而快速而有效地为有关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需要的相关数据有:风暴潮最大增水、最高潮位、最大风速、中心气压、潮峰、水位超过警戒线潮位、涉及区域、人员伤亡的相关数据(尽可能多的数据量可以使最终的结果更准确,可以只在界面输入部分数据)。用户可以方便地在用户界面上输入这些数据,从而让控制器通知模型层的方法进行相关推理。

规则设计见详细设计中数据库设计中的规则表。

1.2 分层设计

该模块按照MVC进行分层。MVC模式的目的就是实现系统的职能分工。模型层(即Model层)实现系统中的业务逻辑,封装与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相关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视图层(即View层)用于与用户的交互,实现数据有目标的显示。控制器层(即Controller层)是Model与View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同时它也可以解释用户的输入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

视图层采用Flex富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借助Flex提供的各种组件、良好的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发工作量;控制器层使用ActionScript代码实现,虽然ActionScript也应该属于Flex端的工作,但却与MXML界面描述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MXML负责界面的显示,ActionScript负责响应视图层的点击事件,并且可以调用模型层的方法;Flex可以与多种后台代码进行通信,这里采用BlazeDS技术与模型层采用的Java实现方式进行通信。

1.3 处理流程设计

该模块生成应急预案的基本过程如下:

1) 进入风暴潮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点击应急预案模块的图标进入应急预案主页面,输入风暴潮增水、潮位、风速等信息,选择需要发放的物资类型和需要做出行动的部门,点击“规则生成”按钮。

2) 程序从视图层转入控制器层响应鼠标点击,调用事件处理函数。在函数中调用模型层中风暴潮灾害等级推理的方法,并传递前端的参数。

3) 在模型层的灾害等级推理方法中,根据传入的风暴潮增水、潮位、风速等参数信息,按照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推理得到灾害等级。如果执行成功,则发送方法执行成功事件给控制器层,并在事件中封装最终结果信息。

4) 控制器层接收到方法调用成功事件,执行该事件处理函数,保存得到的灾害等级结果,继续调用模型层中得到行动编号的方法,并传递灾害等级结果及其他相关参数。

5) 在模型层的获得行动编号的方法中,根据传入的灾害等级值、需要发放的物资类型及需要做出行动的部门等的参数信息,到数据库中的查询得到行动编号数组。如果执行成功,则发送方法执行成功事件给控制器层,并在事件中封装最终结果信息。

6) 控制器层接收到方法调用成功事件,执行该事件处理函数,保存得到的一系列的行动编号,继续调用模型层中得到行动措施的方法,并把行动编号数组作为参数进行传递。

7) 在模型层的获得行动措施的方法中,根据传入的行动编号数组,到数据库中的查询得到与行动编号一一对应的行动措施。如果执行成功,则发送方法执行成功事件给控制器层,并在事件中封装最终结果信息。

8) 控制器层接收到方法调用成功事件,执行该事件处理函数,保存得到的一系列的行动措施信息,并把行动措施信息传递到视图层进行显示。

2 详细设计

2.1 数据库层

数据库设计为两张表,如图1所示。

(1) 规则表(rule表),四个字段:

ID:标识ID;

condition:规则条件,用于标识规则的前提条件;

result:规则结果,满足规则的条件时,规则的结果;

type:规则类型,规则的种类分为风暴潮灾害等级推理规则,行动编号规则。

在规则表中,type属性为1的所有行用来表示风暴潮灾害等级推理的规则,其中condition字段中的数据为风暴潮增水、潮位等信息的数值范围的组合,result字段中的数据为对应的灾害等级值;type为2的所有行用来表示物资分配编号和行动编号的规则,其中condition字段为灾害等级和分配物资或需要行动的部门的组合,result字段中的数据为对应的物资分配编号或行动编号。

(2) 行动措施表(fact表),三个字段:

ID:标识;

Name:物资分配编号或行动编号名称;

Content:与编号对应的具体措施内容。

在行动措施表中,name字段中的数据为物资分配编号或者行动编号,content字段中的数据为具体的物资分配信息或行动措施信息。

2.2 模型层设计

模型层由控制层进行调用,执行完成后把最终结果返回到控制层,模型层的结构如图2所示。

模型层又可细分为三层:方法提供层、业务代理层、数据库访问层。其中,方法调用层的作用是向控制层提供调用接口;业务代理层是中间层,一方面需要向方法提供层提供业务方法,另一方面需要调用数据库访问层的相关方法;数据库访问层用来封装访问数据库的操作。

2.3 视图层设计

视图层用来让用户输入信息和最终的信息展示,包括两个页面:

(1) 应急预案模块主界面:在此页面上,提供了多个配备有提示信息的多个输入框,供用户输入风暴潮最大增水、最高潮位、最大风速、中心气压、潮峰、水位超过警戒线潮位、涉及区域、人员伤亡的相关数据。还提供了配备有提示信息的多个选择项,供用户选择需要分配的物资类型和需要做出行动的相关部门。页面下方是预案生成按钮,点击按钮触发点击事件,转入控制器层执行。

(2) 应急预案信息展示页面:页面包括多个文本框,有层次地显示根据规则推理得到的灾害等级,得到的最终物资分配类型和数量,以及需要行动部门的行动措施。

2.4 控制器层设计

控制器层用来响应视图层的点击事件、调用模型层的方法以及把模型层的方法的执行结果传回到视图层进行显示。如图3所示。

控制器层的流程如下:

1) 控制器层监听按钮点击事件,一旦接收到用户点击操作,就调用按钮点击时间处理函数;

2) 在点击事件处理函数中调用模型层(更准确的是模型层中方法调用层)的风暴潮灾害等级的规则推理方法;

3) 监听规则推理方法的result事件,一旦接收到result事件,就调用其事件处理函数;

4) 在事件处理函数中,保存推理得到的灾害等级值,继续调用模型层中的方法调用层得到行动编号的方法;

5) 监听得到行动编号方法的result事件,一旦接收到result事件,就调用其事件处理函数;

6) 在事件处理函数中,保存行动措施编号数组,调用模型层中的方法调用层的得到行动措施的方法;

7) 监听获得行动措施方法的result事件,一旦接收到result事件,就调用其事件处理函数;

8) 在该事件处理函数中,保存行动措施信息,然后把前面保存的灾害等级信息以及行动措施信息一并发送到视图层。

3 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Flex富互联网技术

回顾网络应用开发领域,早期是C/S,后来逐渐过渡到B/S,再到以Ajax为核心的Web2.0,如今富客户端技术有了新一轮的革新。富互联网应用程序(RIA)是一种在表现层上的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丰富能力的客户端技术[2]。而Flex是RIA领域中的典型代表,是Adobe公司推出的针对企业级富互联网应用的表示层解决方案。Flex是一个应用框架,以ActionScript作为其核心编程语言,并被编译成swf文件,运行于Flashplayer里,嵌入到WEB浏览器里,再通过一些企业级的解决方案来与后台应用服务器通信,用户的浏览器只需安装Flash播放器插件就可以进行观看[3]。它的开发语言是MXML和ActionScript,其中MXML是基于XML实现的标记语言,ActionScript是符合ECMA Script标准的脚本语言。Flex应用使用了类似于ASP.NET的组件编程模式,在MXML中通过声明的方式加入需要使用的组件,通过ActionScript脚本指定组件的行为特性,最终以Flash文件的形式发布。所以,F1ex使用MXML编写客户端的表现层,使用ActionScript编写系统所需要的业务逻辑[4]。

传统Web应用中客户端每次刷新页面都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服务器要将对应的HTML和HTML中包含的图片传递给客户端,当请求数量较大时,动态生成HTML及下载图片的过程都会严重地消耗着服务器的资源(CPU、IO、Memory、Network)。而Flex富客户端应用在第一次运行时将应用一次性下载到本地,所有的图形用户界面都在本地运行,运行过程中只产生少量的数据更新请求,而不需要服务器端实时地产生刷新的页面,这样充分利用客户端本地机器的CPU,并最大限度地节约网络带宽。通过在客户端直接存储数据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客户端表现能力和性能[5]。

事件驱动是Flex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整个Flex程序的核心。在一个程序开发中,很多情况下都会处理用户键盘和鼠标的动作等事件。所有的组件都会派发组件的事件,为组件指定了相应的事件监听方法,一旦事件发生,监听方法就会被自动调用。

Flex作为前端的客户组件,需要与各类后端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的通信。Flex和后端的通信可以采用AMF、HTTP协议或SOAP协议,AMF(Action Message Format)协议是一种二进制格式,专门用于ActionScript和后台服务器端的通信,比HTTP通信的速度要快很多,而且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对于Java、.NET、PHP等编程语言都可以通信。

3.2 规则推理

要得到灾害等级,需要按照规则表中的相关规则(具体规则:规则表中type为1的规则)进行推理。

这里推理的过程使用的是java 1.6提供的对执行脚本语言的支持,这个支持来自于JSR223规范,对应的包是javax.script。

规则推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从数据库中读取规则表中的type为1的每个condition字段和result字段的值,存入键值对中。

2) 新建StringBuffer对象并命名为buffer,添加js函数头,即把字符串——″function charge(…){var levelList=new Array();″添加到buffer中。然后遍历前一步得到的键值对,构建字符串″if(″+condition+″)″+″levelList.push(+result+);″并添加到buffer中。最后在buffer中添加″return levelList;}″。

3) 在Java 1.6提供的脚本解析类库中,脚本引擎管理器(ScriptEngineManager)是产生脚本引擎(ScriptEngine)[6]的工厂,实例化该工厂的时候会加载可用的所有脚本引擎。从工厂中创建ScriptEngine可以使用getEngineByName方法。由于在buffer中构建的是脚本函数,所以要通过Invocable[6]接口来调用。Invocable接口是 ScriptEngine可选实现的接口。通过Invocable接口的invokeFunction方法调用脚本函数的时候,第一个参数为调用的脚本函数名(即charge),后面跟脚本函数参数(即风暴潮最大增水、最高潮位、最大风速等),并保存返回值。

4) 由于规则推理推理之后得到的结果是每条规则得到的灾害等级值的数组,并且其中的灾害等级值并不一定相同,所以要遍历数组,找到其中最大的灾害等级值,从而得到最终结果。

4 实现效果

将风暴潮应急预案的设计方法应用到城市风暴潮灾害辅助决策系统中,在主页面(如图4所示)中输入风暴潮灾害的相关信息,如最大增水、最高潮位等,选择需要发放的物资(例如应急食品、净水)以及需要采取行动的部门(例如卫生部门、交通部门),点击预案生成按钮后,弹出预案信息展示页面(如图5所示)。图5左侧的文本框中展示出了规则推理得到的灾害等级信息,相关部门需采取的行动以及物资分配信息。

图5中右半部分的撤离路径图展示了图4中选择的地区在灾害发生后的撤离路线和撤离点。由本文提出的应急预案模块所生成的预案,可以很好地结合其他模块生成的撤离路径,最终协调各部门的行动,有序的开展受灾区域的灾后工作。

5 结 语

本文提出的应急预案模块设计结合了Flex界面美观的优点,能够达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并以专家设计的规则库为基础,采用规则推理的思想进行推算,得到的结果正确可行,最终实现了良好的辅助决策功能。但是对于规则库的学习与自我调整能力尚显不足,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现。

摘要:应急预案模块是城市风暴潮灾害辅助决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风暴潮灾害发生后提供迅速的应急预案支持。该模块根据专家建立的规则库经过推理评估出灾害的等级,并依据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演算出需要采取的行动以及需要分配的物资种类和数量,从而确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案,保证良好的辅助决策效果。

关键词:风暴潮,辅助决策系统,应急预案,规则推理

参考文献

[1]郑宗生,黄冬梅,张建新,等.面向SOA的城市风暴潮灾害评估GIS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3):931-935.

[2]汪林林,胡德华,王佐成,等.基于Flex的RIA WebGIS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8,28(12):3257-3259.

[3]徐杏芳,夏浩波,王康.MVC模式在Flex框架的应用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4):325-327.

[4]黄冬梅,方的苟,张明华,等.面向海洋应用的Web服务管理监控平台构建[J].计算机工程,2011,37(2):272-274.

[5]潘大四.基于Flex技术构建可离线Web应用程序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08,35(7):298-299.

推进基层央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篇3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总的形势是好的。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一系列有力的应对举措,及时出台实施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社会稳定形势仍十分严峻。

就人民银行系统,特别是基层人民银行来讲,当前我们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方面也面临较为复杂的形势。一是信贷投放蕴含的风险因素增多。在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个别金融机构由于本身资产质量并不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也很薄弱,贷款投放蕴含的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可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消极影响。二是机构退出、资产处置等工作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在清理过程中,有的遗留资产涉及因素较为复杂,相关债权人、债务人、善意第三人等利益各方的物权关系和权益纠纷错综复杂。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引发上访或群体性事件。三是各类业务信息系统面临攻击和破坏的风险不容忽视。人民银行负责运营的金融市场、支付清算、货币发行、国库、征信、反洗钱等业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对于经济社会运行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金融运行效率不断提高,面临的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虽然我们在维护信息网络运行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科技力量和资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敌对势力破坏手段也是日益多样化、信息化的,对这些系统稳定运行的威脅不容忽视。四是发行基金守押面对的风险。当前,暴力侵害金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且呈现出组织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特点。上述复杂形势,使得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金融突发事件隐患增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加强应急管理,未雨绸缪,做到早预防,早处置。

基层央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一案三制”建设的起点。以山西省为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牵头制定了《山西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过反复研究、多方论证,形成了贴近山西省实际,科学有效,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预案框架。在此基础上,在山西省政府应急办的指导下,人民银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加强沟通,相互借鉴,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各自的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包括总体、部门、专项、内部和分支机构应急预案等五个层次的应急预案体系,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省”的建设目标。按照应急预案体系要求,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先后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预案管理领导小组和预案评估委员会,建立了应急指挥部、应急通讯簿、应急专用信箱及《应急指挥体系动态报告制度》、《突发公共事件月、季、年报制度》、《应急值班管理办法》、《山西省人民银行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应急管理制度,为实现“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目标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应急预案演练取得实际效果。演练是应急预案管理的基础,也是检验预案是否科学、合理的最有效的方法。以山西省为例,近年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通过实景现场、模拟现场和视频提示相结合的形式,科学组织完成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风险、业务系统设备切换、发行库应对突发性挤兑、汽车武装押运突发事件等多起应急演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2009年,在山西省政府应急办的领导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组织了山西省金融突发事件大型演练活动,演练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分事发与响应、现场处置、资金救助和后期处置四个阶段,设计了挤提存款、信息报告、资金救助等10多个场景,山西省政府、晋城市、沁水县三级政府领导,应急、宣传、公安、金融等部门300多人参加了演练。演练场景逼真,效果突出。

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有序开展。通过认真做好演练的总结和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查找预案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反复研究论证,恰当地进行修改,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有关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新业务、新系统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所应对的突发事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基层人民银行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使预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以山西省为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2011年组织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完成了首轮应急预案评估工作,对2005年以来全省人民银行制定的总体预案、部门预案、专项预案、内部预案、人民银行牵头编制的政府相关预案等五大类202项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排查出各类风险隐患点114项,及时地完善和细化预案的内容。

总的来看,基层人民银行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由于应急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应急预案的编制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与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要求相比,一些预案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关人员对应急预案的制订还存在着模糊认识;有的预案没有针对本部门的实际和特点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存在照搬照抄上级行预案的倾向,没有根据各种不利情况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和次生、衍生事件制订较为详细、操作性强的应对处置办法;演练模拟环境过于简单,实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对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为预案编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推进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既要注重与上级预案相衔接,又要注重结合基层行实际进行调整和细化。应重点围绕各类突发事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谁去处理、怎么处理这个重点,从各单位实际出发,怎么能把突发事件处置好,就在预案中作出相应的规定,要结合基层行的工作实际,突出实用性,具有操作性。在制订预案过程中,还要注意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传统的做法,吸取失败的教训,编制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案例库,以丰富完善大家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等方式,广泛组织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有关领导同志、部门和人员参与、介入,为制订完善预案出谋划策,提高预案质量。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按照预案全过程进行,指挥机构、救援队伍、社会公众要全方位参与,协同进行,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注意抓好重点业务、重要系统的应急演练,特别是增加突发性应急演练的比例,结合具体风险点设定突发事件场景,不预先设定具体处置或操作步骤,临时召集可能涉及的部门人员,协调相关联络单位,通过模拟实战检验大家在突如其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支付清算、货币发行、国库、征信、反洗钱等业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监测、维护,保证系统运行的平稳正常,积极推进灾备和灾难恢复能力建设,加快软硬件系统的升级换代步伐,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

做好应急预案评估和完善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结合应急预案评估暴露出来的问题,根据评估结果,遵从符合实际、易于识记、便于操作的原则,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清理,该修订的预案要尽快修订完善,需要新增的预案要尽快完成,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各项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例如应急预案启动程序、突发事件分级响应的要求、应对处置操作流程等结合实际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化,便于大家了解、熟知和掌握,做到职责任务明确,应对措施具体可行,分类分级標准,明白简洁,便于操作。

加强教育培训,营造全员参与应急预案管理的良好氛围。对于普适性的应急和灾害预防知识,建议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普及和宣传工作,可以多采取直观、形象的宣教方式,增强干部职工的应急意识和技能。通过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形势专题报告会等形式,结合重大活动和重大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对管重要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的部门和人员,应强化应急管理教育,严格制度落实。同时,注重抓好对职工的业务素质教育,有重点地组织员工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努力培育一批专业型、复合型业务能手,从而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防台风应急预案 篇4

总则 目的:

为科学、高效、有序的开展防台风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

损失,保证安全生产,制定本预案。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处置台风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组织机构及职责:

防台风应急办公室设在HSE部,其他应急组织参见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成员:

健康安全环保部人员。职责:

负责组织各应急小组进行防台风应急响应,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台风来临时,在公司应急委员会的授权下启动应急预案;

负责台风信息汇报、通报工作,指派专人对台风灾害进行监控、预报、评估及 报告;

获取并整理防台风相关信息,向应急委员会主任汇报。预防和预警 准备工作:

预案准备。公司与承包商(施工单位、维抢修单位等)应分别制定《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防洪防台风演练,提高员工在紧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和防洪防台风意识。物资准备:

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台风与洪水危害,储备必须的应急物资、药品,并合理配置到相关部位。在重点部位应储备足够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应急需要,应急物资应保证其质量,确保其在紧急状态下的正常使用。应急物资数量详见《应急物资清单》。必要时公司应根据实际需要增配应急物资。台风预警:

应急办公室应密切关注中央气象台和广东气象台发布的强降雨、台风信息,当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时,及时将台风信息通报给公司应急委员会成员,直至台风结束。

公司应急委员会接到台风白色预警信号后,应召开碰头会,通报台风信息,研究应对措施。

各部门尤其是生产与工程部门接到台风白色预警信号后,应做好自检自查防范工作,做好防台风准备。

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白色预警信号后应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雨水排放系统、建筑物防洪抗台风能力及潜在的隐患、施工设备摆放地点、人员居住地点、防洪防台风物资储备和管理、安全保卫工作、逃生路线等,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明确责任、限时整改,各部门和人员不得延误。应急响应

台风应急响应

防御热带低压(风力为6-7级)当接到气象台发布的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时,应急委员会主任授权应急办公室发布防台风应急预案启动的信息,应急办公室向各应急小组通报情况,布置应急任务。各应急小组应做好如下工作:

生产运行组应加强工艺区巡查,对工艺区设备、设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其稳定、牢固,巡线人员对管道附属设施进行检查,关闭好阀室门窗。

现场抢险组通知承包商停止高空作业、动火、吊装作业,协助承包商完成特殊项目的收尾工作,安排专人督促承包商完成防台风的其他准备工作。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停止动火作业、高空作业等高风险作业,将重要的物资转移到逼疯处或安全地带。

后勤保障组队公司办公楼安全检查,固定设备设施,关闭好门窗,做好公司文件、精密仪器和设备的防水防潮工作,控制好车辆调度。

资金保险组做好重要资料、合同、账目、精密仪器和设备的防水防潮工作。应急办公室监督、检查、指导各应急小组及承包商对上述工作的完成情况。各小组完成上述任务后及时向应急办公室反馈相关情况,应急办公室将情况汇总后,向应急委员会主任汇报。防御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当接到气象台发布的台风黄色、橙色预警信号时,应急委员会主任授权应急办公室向各应急小组通报情况,布置应急任务。各应急小组应做好如下工作: 生产运行组应关注一线生产人员有无受到人身伤害,要求野外巡检人员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密切监视生产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各种输气参数有无异常波动,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

现场抢险组通知施工单位停止施工,通知相关抢险专业队伍,从抢险方案、设备工具、人员、车辆等诸方面,做好相关防洪、地质灾害、露管、设备受损、天然气泄漏等时间的抢险准备。

后勤保障组与HSE小组统计公司值班与休假人员,确定公司的员工都处在安全状态,未发生人员受伤、被困事件。

应急办公室监督、检查、指导各应急小组对上述工作的完成情况,各小组完成上述任务后及时向应急办公室反馈相关情况,应急办公室将情况汇总后,向应急委员会主任汇报。

防御台风、强台风(风力12级以上)

当接到气象台发布的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时,应急委员会主任授权应急办公室向各应急小组通报情况,并下达如下通知:

公司在办公楼工作的员工以及外来人员,除留下必要的应急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应立即撤离,撤离前拔掉所有电器插头,关好门窗到指定的乘车地点乘车。后勤保障组安排办公楼值班保卫人员,安排车辆,满足应急撤离需要,安排人员确认办公室门窗是否关好,所有电器是否断电,统计撤离人数。现场抢险组通知施工单位,要求所有施工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生产运行组一线人员应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坚守岗位,保证生产安全,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应急办公室。防御因台风引起的次生灾害

当发生由台风引起的次生灾害或突发事件时,公司应及时启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

关闭应急响应

当接到气象台发布的取消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时(或风力减弱至6级以下),应急委员会主任授权应急办公室发布防台风应急预案关闭的信息,应急办公室向各应急小组通报情况,布置应急恢复任务,相关应急小组应做好如下工作: 生产运行组应组织各专业人员实施现场检查,确认各站场安全生产状况,统计受损情况,并做好清理与恢复工作。

检查生产系统和施工系统的设备设施、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安全状况;

初步统计损失,包括人员伤害、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报应急办公室; 消除因台风造成的各种不安全隐患;

如果因台风造成断电,联系并安排送电,并启动设备或机组,恢复系统生产; 恢复生活用水、网络通讯等,进行卫生清理。

现场抢险组丰泽与保险公司联系;配合保险公司人员到现场确认损失情况;处理保险理赔相关事宜。

后勤保障组及时筹集、购置重建所需物资,在指定时间内送至受灾区域。应急办公室及时统计受灾情况,及时向相关方报告。应急工作报告 应急启动报告: 台风应急启动后,应急委员会授权应急办公室以邮件或传真形式报告中海石油气电集团公司,内容包括:应急启动时间和台风的具体状态等。应急响应关闭报告: 台风应急响应结束后,应急委员会授权应急办公室以邮件或传真形式报告中海石油气电集团公司,内容包括:应急关闭时间和目前风力等情况。清理与恢复报告:

当清理与恢复工作结束后,由应急小组报告公司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向应急委员会汇报以传真方式向股东公司报告,内容包括:清理与恢复启动时间,灾后的安全检查和清理、生产恢复和工程复工情况、伤害和财产损失统计等。记录

防台风应急预案 篇5

为将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公司财产及各项生产运行安全,结合福建省实际气候情况,制订台风应急预案。

(一)、应急准备

1、人员及组织机构的准备 组 长:梅永学 副组长:黄 昭 成 员:石顺全、刘洪军、左峻琳、齐世周、吴宝兴、韩积军、陈宝平、郑智毅、郑华昌、邹辉林、李宝荣、李新梅、李顺怡 成立以经理为组长的抗台风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抗台工作,成立抢险突击队,队长由齐世周兼任。出现台风险情时,要迅速出击,领导小组成员和抢险突击队实施抢险工作。

2、物资准备(1)安全环保科制定防讯抗台物资需用计划报项目经理审核。

(2)物资商贸科负责抗台风抢险物资的采购。(3)配送中心仓库管理员负责防讯抗台抢险物资的保管,如水泵、排水管(消防水带)、足量的防风用钢丝绳、钢管、脚手片等并负责日常检查,确保险情出现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投入使用,专用材料不得随意挪用。(4)安全员负责对临时设施、脚手架、材料、机械设备等方面的防讯抗台措施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和检查。

(二)、预防措施

1、平面布置时应按照现场和场地分配情况,确定生产区、生活区排水沟,保证车场内排水畅通。

2、易受潮变质的材料要入库,其它设备、材料露天存放时,底部要用方木垫高,防止被水浸泡,顶部要用蓬布或塑料布封盖。

3、进入汛期,配送中心应安排专人对生产区、生活区排水沟进行疏通、清扫,对落水管进行清理,组织对办公室、修理间、仓库的房顶进行检查,发现漏雨、渗水要及时处理。

4、成员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应会同项目部定期对配电房、输电线路、配电柜(箱)、开关箱、机械设备、脚手架、材料堆放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5、成员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应会同项目部定期对工地围墙、活动屋的坚固性进行检查,发现危墙、危房立即整修。

(三)、应急预案

1、接到预报时,成员的单位各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对重要部位进行防护。办公室门窗要关好,车场临时悬挂的设备、堆放的材料,大型施工机具等要采取加固措施。

2、台风出现时,一切生产工作立即停止。

3、领导小组迅速到位,指挥抢险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4、抢险突击队立即集合到位,在领导小组指挥下实施抢险工作。

5、台风发生时,应由防讯抗台领导小组决定停止非抢险用供电,避免刮断线路触电。

6、洪水发生时,抢险突击队要保护好电力设备,确保不影响水泵及时排水作业。

台风天应急预案 篇6

一、我街道避风锚地基本情况

坎门渔港避风锚地:该渔港20xx年通过竣工验收,目前渔港东港区A标段码头建成,B标段正在施工,里澳营房山一带部分海域回填,港内东侧易起浪,西侧水域较平稳,但港内淤积严重,水位较浅,港内避风锚地较少,易退锚,一般情况下可安排我街道300余艘渔船防台避风。但遇强台风正面袭击时,要动员渔船尽早向乐清湾内侧及其它避风锚地转移。

台风正面袭击时,我街道仍有100多艘渔船无法在本地避风锚地(渔港)安全避风。根据往年避风经验,计划在今年台风来临之际及早组织这部分渔船就近到乐清湾西门岛至坞根一带、路桥金清港、三门健跳港、象山石浦港、温州温溪港一带避风。

二、工作目标和重点

海洋渔业防台风工作要以力争“不死人,少损失”为目标。防范重点为:

(一)渔船船员的人身安全。

(二)渔船、渔港、避风港、造船厂等的安全。

三、工作职责

(一)街道办事处职责:应建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海洋渔业防台工作责任制。

1、要立足防御台风袭击、做到早计划、早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台预案。落实专人收听气象预报,密切注意台风动向。

2、根据台风动向及影响情况,通知本辖区渔船及时回港或就近避风,指挥渔船安全锚泊,检查锚地及避风港渔船的值班制度落实情况和安全状况,并指定船舶承担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3、及时掌握本辖区渔船避风以及水产企业、市场等行业的防台落实情况,并向县防讯防台抗旱指挥部和县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汇报。

4、如遇灾情、及时掌握情况,研究对策,安排抢险救灾工作,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5、保持通讯畅通,按流程要求及时上传下达防台工作有关信息。

(二)渔业村(公司)职责:应积极引导,教育渔业从业人员自觉遵守港航规章和防台预案,服从办事处和县海洋与渔业、公安、边防等部门的.管理和指挥。

1、随时掌握所属渔船动态,全面了解本辖区渔船的生产海域及进港等情况。

2、指定专人按时收听气象预报,密切注意台风动向,及时部署落实防台措施。

3、当地气象部门发布台风消息后,应及时督促所属船只进港避风,并保持信息畅通,上传下达防台情况。

4、台风袭击期间,应安排足够人员防台,在办事处统一指挥协调下,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努力减少损失。

5、督促所属渔船,在防台期间安排足够的船员,尽早落实防台措施,确保避风安全。

6、由于避风期间船只较为集中,要督促各船只加强值班,做好防火、防盗、防碰撞等工作。

(三)船东或船长职责:作为渔船避风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执行本预案,切实做好自身的防台工作。

1、及时收听气象预报、收到台风消息,渔船应自觉及早就近进港避风,确保各种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2、必须服从办事处、渔业村(公司)的指挥,船员必须服从船长的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3、渔船避风时要结伴航行,同时必须开启渔船安全救助信息船载终端设备和通讯设备,确保通讯联络畅通。遇有险情应及时互助互救,并向有关管理机构报告。

4、对不执行本预案规定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联系领导及工作人员应在台风来临之前,深入渔业公司及渔民家中,教育、引导渔船所有者、经营者、船员自觉遵守避风规则。

(二)各渔业村(公司)要完善渔船编组出海生产制度,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发扬海上互助互救精神。

(三)收到台风消息后,在洋面生产的渔船应尽早就近进港避风。渔船除了按习惯可以到坎门渔港、灵门渔港、江岩岛内侧锚地避风外,还可以到路桥金清港、三门健跳港、象山石浦港及温州温溪、温州清江一带避风。各船只之间、渔船同渔业公司之间应保持通信畅通,便于遇到情况及时组织抢救。

(四)渔船进港避风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注意塘坝、码头、养殖物及养殖设施的安全,在港避风时要落实加固措施,必要时要撤离人员;严禁向港内排放油污、污水等污染物;台风过后,从外围开始有序疏散,一旦发生碰撞、损坏养殖设施等事故,及时报告县海洋与渔业部门、办事处和渔业村(公司)。

(五)各船厂要对船排上、船坞内的船只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工作,落实防范措施,确保修造船只安全。

(六)联系领导及工作人员要指导渔业村(公司)随时掌握渔船动态,对所联系渔船的途中位置、避风位置、船上人员、船只状况做到跟踪了解督查,切实做到不漏一船,不少一人,努力把人民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小限度。

五、工作流程

(一)台风消息阶段。

1、办事处要密切关注台风动向、跟踪分析,做好防台的各项准备工作。

2、各渔业村(公司)要了解当地渔船分布等情况,通知海上航行作业渔船就近避风。

3、各渔业村(公司)要加强通讯值班,不间断发送台风消息。

(二)台风警报阶段。

1、办事处、渔业村(公司)继续做好防台工作的通知,防台值班人员到岗,值班电话公示且上报。

2、办事处指导、督促未进港的出海渔船立即就近进港避风,全面检查港内、避风锚地避风的渔船以及坞内排上的建造修理渔船,落实各项防碰措施;同时,检查水产企业、市场等相关单位防台措施的落实情况。

3、在收到警报信息3小时内,办事处将本辖区内出海渔船的避风情况、数量等报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和县海洋与渔业局,各渔业村(公司)则上报到办事处。

4、警报消息发布后9小时内,办事处随时掌握本地渔船回港避风和水产企业、市场等行业的防台落实情况,报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和县海洋与渔业局,渔业村(公司)则上报到办事处。

5、各渔业村(公司)实行24小时值班,保证通讯联络畅通。

(三)台风紧急警报阶段。

1、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全面掌握坎门渔业防台工作落实情况,调度办事处所有力量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抢救工作。

2、办事处和渔业村(公司)继续做好渔船等人员的安全转移工作,对辖区内渔船等进行拉网式检查,彻底撤离所有应转移人员。对小型渔船上拒不上岸的滞留人员可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带其上岸,同时还要采取有力措施严禁他们在台风警报未解除前返回渔船。

3、办事处及渔业村(公司)组织的抢险队伍和指定的抢险救援船只处于待命临战状态。

4、办事处三防办根据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的有关要求,及时督促、帮助其他有关人员撤离危险地带。

5、如遇海上渔船险情发生,办事处、各渔业村(公司)立即组织抢险船舶施救、需要增派力量应及时向县防汛防台抗旱指

部和县海洋与渔业局报告。

6、办事处应将本辖区内渔业有关的防台措施落实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等每隔6小时向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和县海洋与渔业局报告1次,渔业村(公司)则上报到办事处。如预报台风在温州以北及我县登陆,应每3小时滚动报告防御工作情况和人员撤离情况。

(四)台风登陆及警报解除。

1、办事处严密监视各重点区域动态,尽力组织抢险抗灾工作,将抗灾救灾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

2、对已掌握的险情和采取的抢险措施以书面形式上报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及上级主管部门。

3、台风登陆后6小时内,办事处、各渔业村(公司)立即进行灾情统计、将初步灾情报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和县海洋与渔业局,此后每6小时滚动核报。

4、办事处和各渔业村(公司)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指导帮助灾民的生产自救、善后处理等相关工作上。

5、各渔业村(公司)应全面、实事求时地核实灾害的渔业损失情况。

(五)总结阶段。

1、办事处及时总结防台工作情况,查找问题,在警报解除后3天内向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按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求,上报灾情,争取社会和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3、在防台工作中拒不执行指令或消极应付的有关人员,按规定作出处理。

4、宣传表彰在防台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弘扬抗灾防灾精神。

六、应急措施

(一)渔民紧急转移措施。

当进入台风紧急警报阶段、根据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的指令,在办事处的统一指挥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组织实施应急转移。

1、针对台风情况,制定具体的疏散方案。包括转移人数,撤离范围、转移路线,转移方法和预警与联络信号等。

2、深入现场,利用各种形式与载体,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有关人员紧急转移。

3、落实有关运输车辆(船)、通讯设备及其它相关物资。

4、切实做好撤离检查工作,当群众安全转移后还必须进行一次仔细的检查,处理遗漏及未尽事宜,做到撤离区不留一人。

(二)海上救助措施。

台风登陆或过境时,海上救助十分艰难,若接到渔船漂失或重大沉船事件等报告,应立即将详情(包括船号、船上人员、发生地点、时间等)报告上级部门,请示是否指派部队或海事部门出动船艇搜索、救援。同时,根据当时风浪强弱程度、走向制定施救方案,其主要措施:

1、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必须到位,研究、部署、组织和指挥海上救助工作,有关船只要服从命令。

2、施救过程中,进一步发扬团结奋斗精神,群策群力,克难攻坚,全力以赴,争取成功;若遇到困难与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汇报请示。

(三)人员伤亡抢救措施。

1、若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渔业村(公司)组织指挥救护工作。

2、迅速与医疗救护机构联系,及时调配车辆与有关器材设备,尽快护送伤员到医院医治。

3、组织有关人员,做好负伤人员及遇难家属的慰问、安抚等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并协助渔业村(公司)处理好有关善后事宜。

防御台风应急预案 篇7

制定本预案是为了提高危机应急反应能力,优化人、财、物等应急资源配置,建立紧急救助体系,提高行动效率,将突发公共事件给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

本预案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协调一致的原则,坚持科学性、严密性、程序性的方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分工:1、职责:

①根据预案,在事故现场指挥行动,把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

②指挥现场人员有序疏散,撤离到安全区域。

③负责现场应急救援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

④把情况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求援事项向上级部门报告。

⑤与消防等应急部门合作,提供建议和信息。行动协调组xx、xx、xx、xx、xx及1—5年级各班班主任)职责:听从指挥部指挥,负责组织协调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维持现场秩序,负责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医疗救护小组xx、xx、xx、xx)

职责:负责救护受伤人员或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学校防台风事故应急程序: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防范事故,确保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一、台风来临的整个时段,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应到位,安排领导小组成员小时轮流在校值班,值班人员应当不断地在校园内巡视,若发现险情,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

二、若建筑物在台风中发生倾斜、开裂:现场指挥应立即组织应急人员引导师生撤离现场,疏散至安全区域,同时切断建筑物电源。若有人受伤,医疗救护小组进行现场救治,或打送医院。在危险建筑物周围设置警戒线,派专人密切观察建筑物状况。

在城建局安全监察部门和有资质的房屋检测专业机构检测后,经他们同意,方可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搬迁贵重设备和重要资料。

三、若电线杆、树木或其它高架物倾斜,应立即组织人力进行支撑和加固。

四、对不牢固的空中悬挂物或屋顶材料要进行加固或拆除。

五、关闭单位所有的玻璃门窗。

六、在所有存在事故隐患的建筑物和高架物周围设置警戒线,把人员活动限制在安全区域内。

机场台风应急预案 篇8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工作,有效应对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避免或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机场正常运行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民用运输机场(包括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以下简称机场)及其邻近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和相关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规则所指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机场及其邻近区域内,航空器或者机场设施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严重损坏以及其他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的情况。

本规则所称机场及其邻近区域是指机场围界以内以及距机场每条跑道中心点8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第四条 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机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相关规章、标准的制定和对机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进行总体监督检查,并按照《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的要求,负责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E以上(含4E)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工作。

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机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并按照《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的要求,负责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D以下(含4D)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工作。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本规则的要求,制定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并负责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管理。使用该机场的航空器营运人和其他驻场单位应当根据在应急救援中承担的职责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并与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相协调,送机场管理机构备案。

机场应急救援工作应当接受机场所在地人民政府(以下统称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监督。

本规则所称地方人民政府是指机场所在地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

第五条 机场应急救援工作应当遵循最大限度地抢救人员生命和减少财产损失,预案完善、准备充分、救援及时、处置有效的原则。

第六条 在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下、民用航空管理部门指导下,机场管理机构负责机场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汇总和报批工作,同时负责发生突发事件时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指挥。

参与应急救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机场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

第二章 突发事件分类和应急救援响应等级

第七条 机场突发事件包括航空器突发事件和非航空器突发事件。

航空器突发事件包括:

(一)航空器失事;

(二)航空器空中遇险,包括故障、遭遇危险天气、危险品泄露等;

(三)航空器受到非法干扰,包括劫持、爆炸物威胁等;

(四)航空器与航空器地面相撞或与障碍物相撞,导致人员伤亡或燃油泄露等;

(五)航空器跑道事件,包括跑道外接地、冲出、偏出跑道;

(六)航空器火警;

(七)涉及航空器的其他突发事件。

非航空器突发事件包括:

(一)对机场设施的爆炸物威胁;

(二)机场设施失火;

(三)机场危险化学品泄露;

(四)自然灾害;

(五)医学突发事件;

(六)不涉及航空器的其他突发事件。

第八条 航空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响应等级分为:

(一)原地待命:航空器空中发生故障等突发事件,但该故障仅对航空器安全着陆造成困难,各救援单位应当做好紧急出动的准备;

(二)集结待命:航空器在空中出现故障等紧急情况,随时有可能发生航空器坠毁、爆炸、起火、严重损坏,或者航空器受到非法干扰等紧急情况,各救援单位应当按照指令在指定地点集结;

(三)紧急出动:已发生航空器失事、爆炸、起火、严重损坏等情况,各救援单位应当按照指令立即出动,以最快速度赶赴事故现场。

第九条 非航空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响应不分等级。发生非航空器突发事件时,按照相应预案实施救援。

第三章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十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在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机场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

机场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是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的决策机构,通常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机场管理机构、民航地区管理局或其派出机构、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有关航空器营运人和其他驻场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

机场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定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工作重点、审核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及各应急救援成员单位之间的职责、审核确定机场应急救援演练等重要事项,并在机场应急救援过程中,对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第十一条 机场应急救援总指挥由机场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担任,全面负责机场应急救援的指挥工作。

第十二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机场应急救援指挥管理机构,即机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作为机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同时也是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管理机构和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指挥机构。其具体职责包括:

(一)组织制定、汇总、修订和管理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二)定期检查各有关部门、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人员培训、演练、物资储备、设备保养等工作的保障落实情况;定期修订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中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联系人名单及电话号码。

(三)按照本规则的要求制定年度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并组织或者参与实施。

(四)机场发生突发事件时,根据总指挥的指令,以及预案要求,发布应急救援指令并组织实施救援工作。

(五)根据残损航空器搬移协议,组织或者参与残损航空器的搬移工作。

(六)定期或不定期总结、汇总机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向机场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第十三条 机场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在机场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将获知的突发事件类型、时间、地点等情况按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程序通知有关部门;

(二)及时了解发生突发事件航空器机长意图和事件发展情况,并通报指挥中心;

(三)负责发布因发生突发事件影响机场正常运行的航行通告;

(四)负责向指挥中心及其他参与救援的单位提供所需的气象等信息。

第十四条 机场消防部门在机场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救助被困遇险人员,防止起火,组织实施灭火工作;

(二)根据救援需要实施航空器的破拆工作;

(三)协调地方消防部门的应急支援工作;

(四)负责将罹难者遗体和受伤人员移至安全区域,并在医疗救护人员尚未到达现场的情况下,本着“自救互救”人道主义原则,实施对伤员的紧急救护工作。

第十五条 机场医疗救护部门在机场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进行伤亡人员的检伤分类、现场应急医疗救治和伤员后送工作。记录伤亡人员的伤情和后送信息。

(二)协调地方医疗救护部门的应急支援工作。

(三)进行现场医学处置及传染病防控。

(四)负责医学突发事件处置的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航空器营运人或其代理人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提供有关资料。资料包括发生突发事件航空器的航班号、机型、国籍登记号、机组人员情况、旅客人员名单及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机上座位号、国籍、性别、行李数量、所载燃油量、所载货物及危险品等情况。

(二)在航空器起飞机场、发生突发事件的机场和原计划降落的机场设立临时接待机构和场所,并负责接待和查询工作。

(三)负责开通应急电话服务中心并负责伤亡人员亲属的通知联络工作。

(四)负责货物、邮件和行李的清点和处理工作。

(五)航空器出入境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时,负责将事件的基本情况通报海关、边防和检疫部门。

(六)负责残损航空器搬移工作。

第十七条 机场地面保障部门在机场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在发生突发事件现场及相关地区提供必要的电力和照明、航空燃油处置、救援物资等保障工作;

(二)负责受到破坏的机场飞行区场道、目视助航设施设备等的紧急恢复工作。

第十八条 除本规则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涉及的单位,其他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地方救援单位的职责,由根据本规则第二十三条订立的支援协议予以明确。

第四章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九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依据本规则制定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该预案应当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并协调统一。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针对各种具体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应急救援程序及检查单等。

(二)根据地方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本规则和机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参与应急救援的各单位在机场不同突发事件中的主要职责、权力、义务和指挥权以及突发事件类型及相应的应急救援响应等级。

(三)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报告、通知程序和通知事项,其中,通知程序是指通知参加救援单位的先后次序。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应当设置相应的通知先后次序。

(四)各类突发事件所涉及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

(五)机场管理机构与签订应急救援支援协议单位的应急救援资源明细表、联系方式。

(六)机场管理机构根据本规则第二十三条的要求与各相关单位签订的应急救援支援协议。

(七)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和器材的名称、数量、存放地点。

(八)机场及其邻近区域的应急救援方格网图。

(九)残损航空器的搬移及恢复机场正常运行的程序。

(十)机场管理机构与有关航空器营运人或其代理人之间有关残损航空器搬移的协议。

(十一)在各类紧急突发事件中可能产生的人员紧急疏散方案,该方案应当包括警报、广播、各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在引导人员疏散时的职责、疏散路线、对被疏散人员的临时管理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条 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明确机场公安机关在机场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以下职责:

(一)指挥参与救援的公安民警、机场保安人员的救援行动,协调驻场武警部队及地方支援军警的救援行动;

(二)设置事件现场及相关场所安全警戒区,保护现场,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三)参与核对死亡人数、死亡人员身份工作;

(四)制服、缉拿犯罪嫌疑人;

(五)组织处置爆炸物、危险品;

(六)实施地面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通道畅通;

(七)参与现场取证、记录、录像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制定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应当考虑极端的冷、热、雪、雨、风及低能见度等天气,以及机场周围的水系、道路、凹地,避免因极端的天气和特殊的地形而影响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十二条 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按照本规则第四条的规定经相应民用航空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按照《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执行,同时,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将修改后的预案及时印发给参与应急救援的相关单位。

机场管理机构在制定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征求机场空中交通管理部门、使用机场的航空器营运人或者其代理人、航空油料供应单位及其他主要驻场单位的意见。

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在向民航管理部门报批前,应当征得地方人民政府的同意。

第二十三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与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对机构、消防部门、医疗救护机构、公安机关、运输企业、当地驻军等单位签订机场应急救援支援协议,就机场应急救援事项明确双方的职责。

支援协议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协议单位的职责、权利与义务;

(二)协议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

(三)协议单位的救援人员、设施设备情况;

(四)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等级派出救援力量的基本原则;

(五)协议单位参加救援工作的联络方式、集结地点和引导方式;

(六)协议的生效日期及修改方式;

(七)协议内容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对方的程序。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每年至少对该协议进行一次复查或者修订,对该协议中列明的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应当每月复核一次,对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更新。

协议应当附有协议单位根据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的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实施预案。

在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中已明确机场突发事件地方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及驻军的职责和义务时,可不签署支援协议,但本规则规定的协议内容应在相关预案中明确。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获知支援单位的救援力量、设施设备、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

第二十四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绘制机场应急救援综合方格网图,图示范围应当为本规则第三条所明确的机场及其邻近地区。该图除应当准确标明机场跑道、滑行道、机坪、航站楼、围场路、油库等设施外,应当重点标明消防管网及消防栓位置、消防水池及其他能够用来取得消防用水的池塘河流位置、能够供救援消防车辆行驶的道路、机场围界出入口位置、城市消防站点位置和医疗救护单位位置。

机场管理机构还应当绘制机场区域应急救援方格网图,图示范围应当为机场围界以内的地区,该图除应当标明本条前款要求标明的所有内容外,还应当标明应急救援人员设备集结等待区。

方格网图应当根据机场及其邻近区域范围和设施的变化及时更新。

机场指挥中心、各参与机场应急救援单位和部门应当张挂方格网图。机场内所有参加应急救援的救援车辆中应当配备方格网图。方格网图可以是卫星影像图或者示意图,方格网图应当清晰显示所标注的内容。

第五章 应急救援的设施设备及人员

第二十五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建设或指定一个特定的隔离机位,供受到劫持或爆炸物威胁的航空器停放,其位置应能使其距其他航空器集中停放区、建筑物或者公共场所至少100米,并尽可能避开地下管网等重要设施。

第二十六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消防设施》的要求配备机场飞行区消防设施,并应保证其在机场运行期间始终处于适用状态。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民用航空运输机场消防站消防装备配备》的要求配备机场各类消防车、指挥车、破拆车等消防装备的配备,并应保证其在机场运行期间始终处于适用状态。

第二十七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设施配备》的要求配备机场医疗急救设备、医疗器材及药品、医疗救护人员,并确保机场医疗急救设备、医疗器材及药品在机场运行期间始终处于适用状态和使用有效期内。

第二十八条 机场指挥中心及机场内各参加应急救援的单位应当安装带有时钟和录音功能的值班电话,视情设置报警装置,并在机场运行期间随时保持有人值守。值班电话线路应当至少保持一主一备的双线冗余。所有应急通话内容应当录音,应急通话记录至少应当保存2年。

第二十九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用于应急救援的无线电专用频道,突发事件发生时,机场塔台和参与救援的单位应当使用专用频道与指挥中心保持不间断联系。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重要部门应当尽可能为其救援人员配备耳麦。

为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航空器在空中发生的紧急情况,指挥中心宜设置陆空对话的单向监听设备,并在机场运行期间保持守听,但不得向该系统输入任何信号。在航空器突发事件发生时,指挥中心确需进一步向机组了解情况时,应当通过空中交通管理部门与机组联系。

第三十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制作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识别标志,识别标志应当明显醒目且易于佩戴,并能体现救援的单位和指挥人员。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均应佩戴这些标志。识别标志在夜间应具有反光功能,具体样式应当为:

救援总指挥为橙色头盔,橙色外衣,外衣前后印有“总指挥”字样;

消防指挥官为红色头盔,红色外衣,外衣前后印有“消防指挥官”字样;

医疗指挥官为白色头盔,白色外衣,外衣前后印有“医疗指挥官”字样;

公安指挥官为蓝色头盔,蓝色警服,警服外穿前后印有“公安指挥官”字样的背心。

参加救援的各单位救援人员的标识颜色应与本单位指挥人员相协调。

本条所指外衣可以是背心或者制服。

第三十一条 在邻近地区有海面和其他大面积水域的机场,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机场所使用的最大机型满载时的旅客及机组人员数量,配置救援船只或者气筏和其他水上救生设备,也可以采取与有上述救援设备的单位以协议支援的方式来保障,但机场应当配备满足在救援初期供机场救援人员使用需要的船只或者气筏和其他水上救生的基本设备。

当突发事件发生在机场及其邻近地区的海面或大面积水域时,还应向当地国家海上搜救机构报告。

第三十二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机场航空器年起降架次,配置与机场所使用航空器最大机型相匹配的残损航空器搬移设备,并在机场运行期间保证其完好适用。

年起降架次在15万(含)以上的机场,应当配置搬移残损航空器的专用拖车、顶升气囊、活动道面、牵引挂具以及必要的枕木、钢板、绳索等器材。年起降架次在15万以下,10万(含)以上的机场,应当配置顶升气囊、活动道面、牵引挂具以及必要的枕木、钢板、绳索等器材。年起降架次在10万以下的机场,应当配置活动道面以及必要的枕木、挂件、绳索等器材。

活动道面配置应当满足航空器每一轮迹下的铺设长度不小于30米;航空器牵引挂具的配置应当满足能牵引在机场使用的各类型航空器;对于在发生突发事件起2小时之内机场管理机构可能取得专用拖车和顶升气囊的,机场管理机构可不配备专用拖车和顶升气囊,但应当有明确的救援支援协议。

第三十三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配备用于机场应急救援现场指挥的车辆,该车应当配有无线通讯、传真、摄像、视频传输、电脑、照明等设备,并配有应急救援的相关资料库及主要材料的纸质文件。

第三十四条 在机场运行期间,各参加应急救援的单位在保障正常运行的同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保持有足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人员。

参加应急救援各单位的值班领导、部门领导及员工应当熟知本单位、本部门及本岗位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职责和预案。

第三十五条 参加应急救援的各单位应当每年至少对按照机场应急救援预案承担救援工作职责的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对于专职应急救援管理人员、指挥人员、消防战斗员、医疗救护人员应当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应急救援基础理论、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岗位职责、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医疗急救常识、消防知识、旅客疏散引导及其他相关技能。

在机场航站楼工作的所有人员应当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消防器材使用、人员疏散引导、熟悉建筑物布局等的培训。

第六章 应急救援的处置和基本要求

第三十六条 发生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得知事件情况的单位,应当根据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报告程序,立即将突发事件情况报告指挥中心。

发生突发事件后,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报告地方人民政府和民用航空管理部门。

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在收到机场发生突发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事件的类型、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本部门应急救援预案逐级向上级机关报告,直至民航局突发事件应对部门。同时,应当迅速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和帮助机场管理机构处置突发事件。

第三十七条 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总指挥或者其授权的人应当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有利于救援工作的开展。其他参与应急救援的单位可以发布有关本单位工作情况的信息,但不得发布对应急救援工作可能产生妨碍的信息。

第三十八条 发生突发事件时,指挥中心应当按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程序,迅速将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通知有关单位,通知内容应当简单、明了。

第三十九条 发生突发事件后,机场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应当在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由消防、公安、医疗和其他驻场单位分别在本单位职责范围内行使分指挥权,特殊情况下,总指挥可以授权支援单位行使分指挥权。

实施突发事件救援时,机场应急救援总指挥或者其授权人应当服从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及其突发事件应对部门的指挥,并根据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及其突发事件应对部门的要求和命令,分时段、分区域向其移交指挥权。

发生本规则第八条所指明的应急救援等级为紧急出动的突发事件时,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由机场应急救援总指挥或者其授权的人担任现场指挥员,在总指挥的总体救援行动意图下,统一指挥突发事件现场的各救援单位的救援行动。

有火情的突发事件发生后,总指挥可以授权消防指挥员担任应急救援现场指挥员。

第四十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及在实施应急救援时,如需机场外的支援单位参加救援工作,应当由机场内相应的救援单位提出需求和方案,经总指挥批准后通知支援单位前来支援,紧急情况下,也可先通知支援单位到达集结地点,再向总指挥报告,经总指挥同意后参加救援工作。

第四十一条 涉及在空中的航空器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着陆时,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相应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协助该航空器着陆。

第四十二条 当发生本规则第八条所指明的应急救援响应等级为集结待命的突发事件时,各救援单位的人员及车辆设备应迅速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到达指定的集结地点集中待命,并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未经批准,不得离开集结位置,随时准备投入救援行动。

第四十三条 突发事件发生时,机场内行驶的车辆和行人应当避让参加救援的车辆,应急救援车辆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不受机场内车辆时速的限制。在服从现场交通民警的指挥下,救援车辆可以驶离规定的车道。

参加应急救援的车辆和人员需要进入运行中的跑道、滑行道及仪表着陆系统敏感区时,应当通过指挥中心征得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后方可进入。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特殊程序,以保证外援救援车辆和人员顺利、及时到达事故地点。

第四十四条 应急救援时,当需要在跑道上喷洒泡沫灭火剂时,不得因此降低机场应保持的消防救援等级的最低水平。

第四十五条 应急救援时,应当在交通方便的事发地点上风安全位置及时划定伤亡人员救治区和停放区,并用明显的标志予以标识。上述区域在夜间应当有充足的照明。

第四十六条 当航空器受到劫持或爆炸物威胁时,机场塔台管制人员应当积极配合指挥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将该航空器引导到隔离机位。

第四十七条 在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时,参与救援的人员应当尽可能保护突发事件现场。

在航空器事故应急救援中,应当在事故调查组进入现场前,尽可能避免移动任何航空器残骸、散落物和罹难者遗体。如确需移动航空器残骸、散落物、罹难者遗体时,在移动前,应当进行照相、录像,有条件时应当绘制草图,以标明其移动前的状态和位置。同时,如有可能,在被移动的物体和遗体上粘贴标签,并在原位置上固定一根带有相应标签的标桩。所有发出的标签的记录应当妥善保存。

发生事故航空器驾驶舱内的任何仪表和操作部件,在被移动前,必须照相或者录像,有条件时应当绘图并做详细记录。

第四十八条 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时,为保证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机场公安机关应当在事故现场及时设立警戒线,任何非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需经总指挥或者其授权人批准。

第四十九条 应急救援现场的灭火和人员救护工作结束后,残损航空器影响机场的正常安全运行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配合当事航空器营运人或者其代理人,迅速将残损航空器搬离。

残损航空器的搬移责任应当由当事航空器营运人或者其代理人承担,具体搬移工作应当按照该航空器营运人或者其代理人与机场管理机构协商实施。

残损航空器搬移应当取得事故调查组负责人同意。

第五十条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机场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其授权单位或者部门应当及时召集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单位对该次应急救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讲评,对暴露出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中不合理的部分及缺陷进行研究分析和修改完善,在该次应急救援工作结束60天内,将修改后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按照《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的要求报批后,印发实施。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在每次应对本规则第八条(三)中规定的紧急出动等级的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的30天内,将该次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送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

第五十一条 在事故调查机构进行事故调查时,机场管理机构及参与应急救援的各单位应当配合事故调查机构的调查,如实向事故调查组介绍事故现场的情况。

第七章 应急救援的日常管理和演练

第五十二条 机场管理机构及其他驻场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以检验其突发事件发生时的驰救时间、信息传递、通信系统、应急救援处置、协调配合和决策指挥、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等,机场管理机构及参加应急救援的驻场单位均应当将应急救援演练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驻机场的航空器营运人、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他参加应急救援的单位,应当配合机场管理机构,做好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第五十三条 应急救援演练分为综合演练、单项演练和桌面演练三种类型。

综合演练是由机场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其授权单位组织,机场管理机构及其各驻机场参加应急救援的单位及协议支援单位参加,针对模拟的某一类型突发事件或几种类型突发事件的组合而进行的综合实战演练。

单项演练是由机场管理机构或参加应急救援的相关单位组织,参加应急救援的一个或几个单位参加,按照本单位所承担的应急救援责任,针对某一模拟的紧急情况进行的单项实战演练。

桌面演练也称指挥所推演,是由机场管理机构或参加应急救援的相关单位组织,各救援单位参加,针对模拟的某一类型突发事件或几种类型突发事件的组合以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的综合非实战演练。

第五十四条 机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应当至少每三年举行一次,未举行综合演练的年度应当至少举行一次桌面演练,机场各参加应急救援的单位每年至少应当举行一次单项演练。

第五十五条 举行综合演练时,可以邀请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民航地区管理局、航空器营运人及其他有关驻场单位人员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并参加演练后的总结讲评会。

第五十六条 在举行机场应急救援演练前,机场管理机构或者组织单项演练的相关单位应当组织编制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应当按照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进行编制,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突发事件的综合。演练计划主要包括:

(一)演练所模拟的突发事件类型、演练地点及日期;

(二)参加演练的单位;

(三)演练的程序;

(四)演练场地的布置及模拟的紧急情况;

(五)规定的救援人员及车辆的集结地点及行走路线;

(六)演练结束和演练中止的通知方式。

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制定完毕并经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同意后,应当在演练实施两周前报送民航地区管理局。

第五十七条 机场管理机构在举行应急救援演练时,原则上应当采取措施保持机场应急救援的正常保障能力,尽可能地避免影响机场的正常运行。如果由于应急救援演练致使本机场的正常保障能力在演练期间不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的,应当就这一情况通知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发布航行通告,并在演练后,尽快恢复应急救援的正常保障能力。

举行综合演练时,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视情事先通报相关部门。

第五十八条 演练工作应当坚持指挥与督导分开的原则。演练时,应当在演练指挥机构之外另设演练督导组。

第五十九条 演练督导组应当由民航地区管理局在收到演练计划后召集。综合演练督导组应当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场管理机构、相关航空器营运人、空中交通管理单位人员及特邀专家组成。

演练督导组应当在演练实施前研究并熟悉参演机场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本次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全程跟踪演练进程,并在演练中提出各种实际救援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或者意外情况交指挥中心应对。

对于演练督导组提出的情况,指挥中心及相关救援单位应当做出响应。

演练督导组的具体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由民航局另行制定。

第六十条 演练督导组应当对机场应急救援演练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演练督导组应当根据演练形式和规模派出足够的督导人员,进入演练现场,对演练涉及的各个方面实施全程监督检查。

第六十一条 应急救援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者应召集各参演单位负责人进行总结讲评。总结讲评活动中,演练督导组应当就演练的总体评价、演练的组织、演练计划、演练人员和设备等方面提出综合评价意见。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 机场管理机构未按照本规则的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航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则第十二条要求设立指挥中心的;

(二)未按照本规则二十五条的要求设立隔离机位的;

(三)未按照本规则第五十条或者第六十一条的要求,在应急救援或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工作后及时进行总结讲评的。

第六十三条 机场管理机构或其他参加应急救援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航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则第二十四条的要求张挂和及时更新应急救援方格网图的;

(二)未按照本规则第三十条要求制作足够的救援人员识别标志的;

(三)违反本规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发布妨碍应急救援工作信息的。

第六十四条 机场管理机构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民航地区管理局责令限期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则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材,并保持其适用状态的;

(二)未按照本规则第七章的要求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的。

第六十五条 机场管理机构或其他参加应急救援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航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则第三十四条的要求,在机场运行期间保持相关标准要求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人员,导致机场应急救援未能及时实施的;

(二)违反本规则第三十四条的要求,参加应急救援各单位的值班领导、部门领导及员工不了解本单位、本部门及本岗位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职责和预案的;

(三)未按照本规则第三十五条的要求对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进行培训的。

第六十六条 机场管理机构或者其他参加应急救援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航管理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规则第三十六条,发现紧急情况不按规定程序报告的;

(二)违反本规则第三十八条,接到紧急情况报告,不按规定程序通知到有关单位的;

(三)违反本规则第四十四条规定在跑道上喷洒泡沫灭火剂从而降低机场应保持的消防救援等级的最低水平的;

(四)未按照本规则第四十五条规定,及时划定伤亡人员救治区和停放区的;

(五)违反本规则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残损航空器搬移工作中有关各方互相推诿,严重影响机场开放正常运行的;

(六)违反本规则第五十七条,在举行应急救援演练时未保持机场正常运行时应有的应急救援保障能力的。

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本规则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六十八条 在民航局制定通用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之前,通用机场可以结合本机场的具体情况参照本规则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报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批准。

第六十九条 在本规则规定区域外发生的突发事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援救民用航空器规定》执行。

第七十条 航空器受到非法干扰和机场设施受爆炸物威胁所涉及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国家其他相关规定办理。

第七十一条 应急救援工作实行有偿服务,应当采用先救援后结算的办法。具体收费标准和收费计算方法由有关各方本着公平合理、等价有偿的原则协商确定。

上一篇:119冬季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小结下一篇:简洁的温暖的早安朋友圈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