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一标承诺书(精选9篇)
为了维护好“三品一标”安全、优质、营养的公共品牌形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们庄严承诺:
一、依法生产经营。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认真落实农产品安全主体责任。
二、树立诚信理念。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恪守职业道德,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树立企业诚实守信良好形象。
三、以质量为生命。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努力加强质量管理,100%达到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100%落实内检员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管理,决不使用禁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要求,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行业自律。开展行业自律活动,凝聚行业力量,维护行业良好形象,共同履行“三品一标”行业社会责任。严格执行“三品一标”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标志管理等有关规定,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严格执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三品一标”标准,维护“三品一标”权威性和品牌公信力,规范使用“三品一标”标志、标识,树立“三品一标”的良好形象。
五、接受社会监督。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监管,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及时公开有效信息,要让诚信、责任成为每一个“三品一标”企业的品格,让承诺化作自觉行动,带头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筑防质量安全防线。
承诺单位:(签章)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一、主要做法
㈠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人们质量安全意识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质量安全意识, 调动农民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积极性, 引导消费者积极购买“三品一标”农产品, 自觉抵制购买有害、劣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 营造有利于“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的良好社会氛围, 笔者利用进村入市、跟集赶会、参会汇报、普法宣传日等机会, 采用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编发简报、制作电视节目等形式, 积极开展送法、讲法“进机关、进社区、进基地、进市场”的四进活动。先后编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读本、《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知识问答》《无公害农产品允许使用、禁止使用、限用农药品种清单》《食用动物禁用兽药、饲料添加剂及其他化合物清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基本要求》等宣传资料。制作了“无公害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申请材料及审查流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基本要求”“啥叫无公害农产品”等宣传版牌。统一印制下发了种植、养殖生产记录以及产地证明等质量安全有效证明。
㈡健全标准, 做到有标可依、按标生产
为推进咸阳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目标, 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编写原则, 围绕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 组织7个农业标准化专家组修订生猪、乳山羊、蛋鸡、油菜、地膜甘薯、夏玉米、西葫芦、茄子、辣椒、梨、桃、苹果等30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完善了《咸阳市优质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咸阳市优质专用玉米生产技术规程》《咸阳市优果工程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咸阳市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实施规程》和《咸阳市蔬菜、果树农药使用参考标准》等生产标准和规程。同时, 安排专人建立标准数据服务库, 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标准80余项。
㈢依托优势资源, 建立高标准生产基地
按照“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基地建设思路, 建立高标准生产基地, 即在7个果品基地县大力推行优果工程“四项”关键技术, 积极实施“果、畜、沼、窖、草”五配套果园, 建设渭北果品生产基地;在5个蔬菜基地县重点抓好禁用“三高”农药,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 严格农药使用次数和最高限量, 降低残留, 建设南部“V”型无公害蔬菜长廊;在畜牧大县实行统一繁育配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牧草种植、统一配合饲料、统一秸秆青贮和防疫程序化、草畜同步化、服务系列化、管理科学化的“五统四化”管理模式, 建设无公害奶畜、生猪、笼养鸡、肉牛、肉羊基地。
㈣积极创建示范区,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为充分发挥生产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一方面积极创建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县, 建设旬邑县、彬县两个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和泾阳县一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示范面积3.33万公顷。建设旬邑县张洪镇、赤道乡两个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 (苹果) 标准化示范区, 示范规模200公顷。各示范县 (区) 强化项目组织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产销衔接,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组织建设了一批粮食、果品、畜牧、蔬菜市级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 (基地) , 并将此作为为农民和农村办好十件实事的重要内容, 全市建成粮食科技示范基地14处, 蔬菜无公害示范园36个, 水果标准化示范园33个, 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
㈤设置速测基点, 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在咸阳市辖区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快速监测点, 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 定期与速测相结合, 宣传与教育相结合, 杜绝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的流通。一是建立市场农产品日检制。云阳蔬菜批发市场和新阳光市场农药残留速测站每天对入场交易的农产品例行抽检, 公示结果。二是建立基地农药残留随机检测制。泾阳蔬菜技术服务站对辖区内各生产基地蔬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残留速测, 掌握质量安全动态, 指导菜农标准生产。三是组织企业开展质量自检。通过产品认证的企业都建有完整规范的质量检测制度, 实行建档立卡和质量跟踪。
二、存在问题
㈠标准化生产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矛盾突出
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 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关口。标准化生产要求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如生产、管理、采收、包装等采用统一的标准来组织实施。但是, 目前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体制, 很难把千家万户的生产统一起来, 按照一个模式组织生产。“小农户”与标准化生产矛盾突出, 单家独产的种养殖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的要求, 实现标准化生产有一定难度。
㈡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低, 内部联结机制不紧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重要实践者和运营者, 合作社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三品一标”发展规模、质量安全, 如果合作社没有做大做强, “三品一标”发展就是一纸空文。但目前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于形式, 难以操作或者虚置, 重大事项不经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缺乏有效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
㈢政府重视不够, 生产科技含量不高
“三品一标”认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 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但依然没有引起一部分县区部门的重视, 总是以合作社、企业不愿付检测费用为由讲客观原因, 缺乏推动措施, 导致“三品一标”发展滞后, 甚至少数县区至今还没有认证过任何产品。即使现有的一些已认证过的“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上得不到技术人员的系统指导, 生产中没有严格按照“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技术规程去进行管理, 所需的技术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经验, 施肥、浇水、防病治虫均与普通农产品管理大同小异。
㈣农民科技素质低, 滥用农兽药现象比较普遍
农民中极少有人受过专门的农业科技培训, 对常见病虫识别能力差, 缺乏防病治虫基本常识和安全用药知识、技术。他们在防治病虫时, 一方面只要价格低、效果好的农兽药就用, 而不管是不是高毒高残留农兽药, 也不管生产的农产品是否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一些农民也缺乏安全责任感和社会公德, 不认真执行农药的安全用药期, 甚至是头天打药, 第二天就拿到市场上去买, 生产出的农产品只有“无公害”之名, 没有“无公害”之实。
㈤缺乏扶持政策, 品牌价值不明显
“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推动和各级农业部门发动, 而市场机制拉动和品牌价值还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加之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的潜力和作用没有完全挖掘, 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 认证专项补贴没有落实, 持续发展基础比较薄弱, 市场准入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 农药残留超标产品与“三品一标”的农产品一同流入市场, 消费者很难辨认, 真正的“三品一标”农产品无法体现优质优价,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㈠规范合作社运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主要责任主体。为此现有的合作社要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和规定进行完善。一要完善财务制度, 合作社内部建立财务制度, 实行财务公开;二要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建立分配制度;三要严格按照章程办理, 尊重社员的民主权利;四要完善社员制度, 合作社社员要发给社员资格证书, 取消“挂名社员”;五要认真搞好服务, 使入社社员真正享受到合作社的各种服务。
㈡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
土地集约化是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的重要依托。为此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经营能手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 使零散的土地集中成片, 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二是有利于推行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统一投入品进货把关, 统一查验生产记录, 统一产地准出抽检, 统一产品包装标志, 统一签发产地证明, 统一出具质量安全有效证件管理模式;三是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品种的推广, 特别是“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的开发。
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一是政府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支持“三品一标”农产品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监督检查、市场营销和认证工作;二是积极调整现有的农业专项资金结构和投资方向, 将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示范园区创建等生产性投资项目实施与“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统筹规划, 统一管理;三是加强对获证产品及相应生产企业的财政补贴或政策奖励力度, 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常态化的政策支持机制。
㈣严格质量安全管理
“三品一标”农产品工作是一项事关广大老百姓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的民心事业。各级农业部门应尽快完善“三品一标”农产品管理体制, 规范管理行为, 制定统一透明的管理办法。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 密切配合,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为契机, 认真开展“三品一标”全程监控和专项整治工作, 实现“三品一标”产地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志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
㈤开拓销售市场
农民生产出的“三品一标”农产品最终是要推向市场, 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各有关部门要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管理水平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和效益较好的超市、门店、市场设立“三品一标”农产品专卖柜、专卖店和专营区, 探索集中配送、连锁经营模式, 为生产者提供优惠便利的销售场所。同时, 积极参加在国内大中城市、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俄罗斯、美国以及欧盟国家开展产品宣传和促销活动, 提高知名度, 扩大影响力。
摘要:“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但要推动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保持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增长就必须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推进以合作社为龙头、基地为依托的生产体系建设, 强化以市场准入为基础、专业化营销为主体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者针对咸阳市当前制约“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瓶颈做了初步探析,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始于本世纪初,是在适应入世和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推出的,农业部为此在全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绿色食品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是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背景下推动起来的;而有机食品又是国际有机农业宣传和辐射带动的结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则是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为推进地域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农业部门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培育和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保护各地独特的产地环境,提升独特的农产品品质,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
无公害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普通加工食品相关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经政府相关部门认证合格、并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这类食品不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是对食品的最起码要求,我们的食品均应符合这种食品的要求,所以无公害食品是指无污染、无毒害、安全的食品。2001年农业部提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如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无公害产品安全要求》和具体到每种产品如黄瓜、小麦、水稻等的生产标准。
标志涵义:全国统一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准颜色由绿色和橙色组成。标志图案主要由麦穗、对勾和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表示合格,橙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标志图案直观、简洁、易于识别,涵义通俗易懂。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优质、营养食品,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可,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产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和我国通常都冠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称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中档食品,我国已有多家企业生产绿色食品,是人类食品在不远的将来要达到的食品。绿色食品分为两级,即A级绿色食品(生产条件要求较低的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要求质量较高,与有机食品要求基本相同。20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相继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绿色食品生产农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化肥使用准则》等。
标志涵义
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有机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原则,生产过程绝对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色素等化学物质和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方式生产、销售过程受专业认证机构全程监控,通过独立认证机构认证并颁发证书,销售总量受控制的一类真正纯天然、高品味、高质量的食品。有机食品是食品的最高档次,在我国刚刚起步,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一些高收入、追求高质量生活水平人士所追求的食品。
标志含义
有机产品标志由两个同心圆、图案以及中英文文字组成。内圆表示太阳,其中的既像青菜又像绵羊头的图案泛指自然界的动植物;外圆表示地球。整个图案采用绿色,象征着有机产品是真正无污染、符合健康要求的产品以及有机农业给人类带来了优美、清洁的生态环境。
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工作,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审查和专家评审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工作。农业部设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专家评审。申请地理标志登记的农产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称谓由地理区域名称和农产品通用名称构成;产品有独特的品质特性或者特定的生产方式;产品品质和特色主要取决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产品有限定的生产区域范围;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农产品地理标志是集体公权的体现,企业和个人不能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
徐秀景
改革开放以来,生鲜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生鲜农产品时会选择安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和原产地标志产品,这些被称为“三品一标”农产品。然而,与工业产品相比较,“三品一标”农产品是一种细胞组织,企业很难控制其外观、口感等生物特性,加之其具有易腐性和易损性,“三品一标”农产品很难从外观上判断其真正的品质。“三品一标”农产品由于生产成本相对升高,产量相对降低,导致在市场营销中体现出较高的销售价格,所以使其被认可和接受的程度以及生产与市场的规模受到限制。“三品一标”农产品市场营销应树立差异化的营销观念,实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与普通农产品或食品分开营销或进行专门营销,针对“三品一标”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外观差异性较小的情况,企业可以运用体验营销的理念,通过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联想等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加快购买行为的发生,满足消费者的价值需求,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1.体验营销概述
体验营销是美国学者James H.Gilmore和B.Joseph Pine在1998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合作发表《欢迎进入体验经济》,并在1999年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出版后,才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种市场营销方式。综观国内外对体验营销的研究,体验营销可以认为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互动,感受,值得消费者回忆的一种营销活动活动”,通过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联想等参与和亲身体验,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构建起产品信息的良性循环系统,利用消费者的亲身感受和评价去激发消费者内心的消费欲望并加快其购买行为实现的一种营销方式。在体验营销中,实施体验营销的企业或组织为顾客提供机会,使其加入产品或服务的勾画设计,让顾客亲自体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令其产生美好的体验感受,在营销中享受这种过程,从而加深对产品的印象。消费者的“主动参与"是体验营销的根本所在。消费者通过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会对产品做出不同的评价,这种从而体现出顾客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关注产品本身功能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购买的体验过程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情感的满足和愉悦,企业从出售产品转变成出售体验,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增加顾客让渡价值的同时企业的收入也增加了。体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
2.“三品一标”农产品实施体验营销的策略
(一)重视感官体验,扩大消费者的需求。
所谓的感官体验就是指用能够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或肢体来感知事物,通 过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为顾客提供亲身体验产品和服务的机会,降低其购买风险,不但可以促进顾客的购买行为,还能提升顾客满意度。比如有一浙江人在养地方品种庄河大骨鸡时,在开发市场时遇到了困难。原因是这个地方品种鸡养殖周期长,饲养成本高,所以在上市时价格高,在市场上和普通笼养鸡从价格上比没有竞争优势,而鸡的口感和风味从外观上又看不出来。为了让消费者真正的了解和购买庄河大骨鸡,这位浙江人采用了体验营销的策略。他开了一家门店,门店的一半是餐馆,专门烹饪大骨鸡让消费者来品尝,门店的另一半是销售大骨鸡产品。当客人吃到大骨鸡确实好吃的时候,他就会买一些大骨鸡产品回去自己食用或者当做礼品送人。采用这种餐饮方法销售,使他的当月销售额就达到15万元,几年没有解决的销售问题通过这种体验营销一下子就解决了。
(二)以情景为舞台,为消费者创造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体验营销中,消费者只有在情境中主动参与才能导致体验的产生。企业应紧紧围绕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联想等,使之参与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突出顾客参与性、互动性。为消费者设计和提供参与性强、兴奋感强的休闲项目,让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产生互动,从难忘的经历中获得愉悦的体验,留下美好的回忆。北京有一家养鹿场,为了吸引顾客,把鹿散养,使得客人到鹿场后可以自己饲喂小鹿,定期举行小鹿运动会和小鹿才艺表演,小孩骑鹿等,由于有了自身的参与,游客从中获得了快乐,放松了身心,愉悦了心智。通过这样的愉悦体验加深顾客对公司价值观、文化和生产过程的了解和认同,培育顾客忠诚感。
(三)以知识为道具,启发消费者思考体验营销。
有不少消费者对许多产品的消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中不乏爱思考或者喜欢追根朔源的人,尤其是一些小学生、中学生和一些好奇心重的市民。台湾的农产品体验营销做的就很成功,在很多不少城市郊区的农民或者一些旅游景区,就让消费者亲自来种植或者养殖,从播种或者某一小动物刚出生时开始,亲眼见证动植物的成长过程。也有一些有远见的农产品企业会在有关的电视栏目中开展营养知识竞赛等来宣传“三品一标”农产品和品牌。可以和一些中学和大学联合,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请一些专家学者来企业考察调研,形成有影响力的结论,这些权威的人士的亲身体验,更容易让他们作为案例来宣讲,是一种无声的广告,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胜过你做的广告。特别是现在的个人媒体时代,一个微博大号可以影响到大几千万人。
绿色食品
一、基地类(必须县级人民政府进行创建)
1、环境检测费:11000元/3万亩〃监测点。2、3—5人检查组吃住行费用。
3、创建期满一年后,3—5人专家验收组吃住行费用。
二、产品类
1、环境检测费:11000元/3万亩〃监测点。
2、产品检测费:3000元/个产品,肉类4500元/个。
3、认证费:8000元/个产品,初级系列产品超过两个的部分1000元/个;主原料相同和加工工艺相近的系列加工产品2000元/个。
4、标志使用费:2000元/个(常规)。5、3—5人检查组吃住行费用。有机食品
一、初次申请
1、申请费: 500元
2、初审费:1500元
3、注册费:2000 元(包括中英文正副本证书各1份,加印副本证书,每份100元)
4、监督检查费:3000元*X(种植面积小于1000亩,X=3;种植面积1001-3000亩,X=4;种植面积大于3001亩,X=5)
5、标志使用备案审批费: 1000 元
6、环境检测费:11000元/3万亩。
7、产品检测费:3000元/个产品,肉类4500元/个。8、3—5人检查组吃住行费用。
二、后三年再审
1、申请费: 500元
2、注册费:2000 元(包括中英文正副本证书各1份,加印副本证书,每份100元)
3、监督检查费:3000元*X(种植面积小于1000亩,X=3;种植面积1001-3000亩,X=4;种植面积大于3001亩,X=5)
4、标志使用备案审批费: 1000 元
5、环境检测费:11000元/3万亩。
6、产品检测费:3000元/个产品,肉类4500元/个。有机食品年审费用只比初审低了1500元,其他费用一致,每年必须要对环境,产品进行检测。无公害农产品
1、产品检测费:3000元 2:其他费用:1000元
关于水城县野钟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产量占园农产品产量的比
重证明
水城县野钟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涉及野钟乡、果布戛乡、花戛乡、顺场乡4个乡,该园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农产品的优质、生态、安全水平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指导园区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认证,2015年共完成无公害猕猴桃产地认证200公顷,按亩产3000斤计算。产量4500吨;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地规模1000亩,产量1100吨;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200公顷,产量24765吨;无公害马铃薯产地认定100公顷,产量3750吨;已有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园区内规划面积12万亩。农产品总产量68229.5吨,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产量占园区农产品总产量的50%。
特此证明
水城县农业局
1 新疆“三品一标”事业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品一标”是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公共品牌, 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在新疆已基本形成“整体推进、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特别是2012年全区通过扎实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以来, 全面加大了规范认证和认证后监管力度, 在保持产品稳步发展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公信力, 成效显著。截止到2014年底, 全区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企业、合作社368家, 产品数1 184个, 实物总量942万t。其中, 无公害农产品781个, 实物总量415万t;绿色食品277个, 实物总量242万t;有机食品69个 (农业系统认证) , 实物总量0.97万t;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57个, 实物总量284万t。全区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43个, 面积46.60万hm2。已批准创建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3个, 总面积49.73万hm2, 实物总量527.9万t。基地覆盖25个县市、251个乡镇 (场) 、51万个农户, 83家龙头企业与基地对接。各类绿色农业面积73.57万hm2, 占耕地面积 (与2010年耕地面积453.67万hm2相比) 比例为16.2%。建设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及认证的“三品一标”产品已完全覆盖粮、油、糖、肉、蛋、奶、菜、瓜以及红枣、枸杞、番茄、辣椒、蜂蜜、薰衣草等特色作物和一些初、精深加工产品。
2 主要做法与措施
近年来, 新疆“三品一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高位推动, 顺应了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基础在于地州市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与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了事业长效发展机制。
2.1 着眼长远, 健全体系机制
2.1.1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2000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食品是21世纪的食品, 很有市场前景。”2004—2010年,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都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2010年, 中央9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2011年, 《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提出, 到2015年、2020年绿色农业比重分别达到30%、50%。2014年, 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 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讲话指出“要打好新疆绿色牌, 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中央、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 是我们奋力推进工作的根本保证。
2.1.2 狠抓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从自治区层面, 进行了机构职能整合, 成立了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新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 负责全疆的“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从地州层面, 针对地域广大、条件艰苦、“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地貌, 给“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的现状, 近几年来, 相关人员从建立健全各级工作机构入手, 结合新疆实际, 积极探索、完善发展模式[3]。经过2~3年的努力, 通过不断加强宣传和引导, 积极采取汇报、调研、对接服务等各种措施, 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三品一标”事业的高度重视, 各地州农业行政部门开始设立“三品一标”工作机构。目前, 14个地州市都以单设、挂靠、内设的形式建立了“三品一标”工作机构, 都配备了2~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区、地2级的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县级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进一步夯实了新疆“三品一标”事业的发展基础。
2.1.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重点是对各地州、县市“三品一标”检查员、监管员以及获标企业内检员的培训。先后与自治区畜牧厅、林业厅等部门协调、合作, 举办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水产业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28期, 累计培训人数近4万余人次。目前, 全区获得农业部注册的种植业无公害检查员408人、地标核查员123人, 有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131人, “三品一标”企业内检员达1 000余人。针对新疆地域广大、交通不便、工作周期长、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 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个中心的支持, 增加委托检测机构数量, 以提高检测机构服务能力。目前, 全区同时具备“三品一标”检测资质的机构已有4家。地州、县市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以及检测机构的增多, 在组织产品申报、开展现场检查、指导以及证后监管等方面, 提供强有力的工作、技术支持。
2.1.4 改进工作与提高效率结合, 加快事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将“三品一标”申报材料初审、现场检查以及获标企业年检等工作下移至地州级工作机构逐步开展, 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业务重点转向对各地州市的业务指导与服务, 同时, 不定期组织部分地州工作机构的检查员到自治区开展“三品一标”申报材料的文审工作, 加强针对性练习, 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缩短认证流程、认证周期;二是监管重心前移至县市, 加强获标企业属地管理责任, 从源头上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细化职责分工, 强化考核评价, 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区域互动的应急机制, 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 防患于未然。
2.1.5完善制度, 健全机制。
在以往工作基础上, 2014年7月, 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厅、水产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和《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制定下发了《自治区绿色食品企业年检实施工作方案》《自治区绿色食品企业市场监察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认证管理制度, 着力推进认证监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 把“三品一标”纳入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 强化政府监管职责, 落实属地责任, 逐步建立起“以行政执法监督为主导、工作机构监管为保障、属地管理工作为基础”的监管体制机制, 认真按照统筹好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 稳中求进, 稳中求好, 不断提升产业素质和发展水平, 有力地推进了“三品一标”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4]。
2.2 着眼源头, 严格认证管理
认证是保证“三品一标”质量和监管的源头, 新疆地区一直把严格认证审核作为监管的第一关。
2.2.1 严格标准, 切实保证“三品一标”质量。
重点严把“三关”。①严把文审关。严格按“三品一标”各项技术标准准则要求, 严谨、科学、负责地做好咨询、文审工作。②严把现场检查关。按照“三品一标”认证审核工作程序要求, 严格检查员注册和签字负责制, 做好现场实地检查工作。③严把检查监测关。严格按照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程序、技术要求, 确保检测监测工作的严肃性。三方面严格把关, 努力做到认证的规范性和有效性[5]。
2.2.2 明确发展重点, 防控认证风险。
按照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自治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规划的要求, 明确“三品一标”的发展重点, 坚持发挥区位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原则, “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相结合的原则, “龙头企业+基地+品牌”的认证模式原则进行有序规范的发展。同时, 对认证风险程度高的产品, 积极争取国家2个中心的技术支持与帮助, 并聘请专家, 进行现场授技。
2.2.3 规范操作, 实现可追溯。
严格落实“一查二核”企业年检制度和市场监察方案, 强化地州级工作机构在年度检查和市场监察中的主体地位, 每个企业的年检实地检查任务落实到专人和检查时间, 把企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包装标识等作为年检的重点, 规范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标志使用。着力推行“三品一标”企业“三上墙、两规范、一手册”制度建设, 即“安全责任制度、内检员责任制度、质量安全承诺书三上墙, 生产记录、农资管理两规范, 监管巡查要有手册”生产主体规范性建设, 全面建立“三品一标”企业诚信体系。
2.3 着眼宣传, 树立精品品牌
2.3.1 为了营造良好氛围, 全区各地各级全面组织动员, 加强了“三品一标”宣传培训工作, 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近年来, 在全区14个地州市, 每年均举办2期培训班, 制作发放了“三品一标”宣传 (册) 单300余万份。各地州市制定发布“三品一标”标准、种植规程近1 000项, 制定发放各类手册、宣传板近3 500万份。积极参与新疆电视台、新疆广播电台、新疆农业信息网、农民日报等宣传媒体活动近300次。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培训活动, 大大提高了“三品一标”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健康消费”意识。
2.3.2 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建设。
近年来,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开拓,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市场运作、形成体系,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要求, 以名优特新、精深加工的“三品一标”农副产品为切入点, 以搭建外销平台、培育流通主体、建设流通体系、注重品质品牌、建立长效机制为战略重点, 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农产品市场开拓工作的总体思路, 加大了工作力度, 优先打造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平台, 逐步在华北、华东、华南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 以此推动新疆瓜果、畜禽、特色等大宗农副产品长期稳定进入国内外大市场。
2.3.3 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参与, 树立了农产品精品品牌形象, 增强了示范带动效果。
以“三品一标”为主的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已成为新疆农产品精品品牌形象。特别是新疆天山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新疆麦趣尔有限公司、新疆巴口香实业有限公司、中储粮新疆公司、新疆香梨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已成为获标企业的骨干企业, 获标产品已成为中国著名商标、驰名品牌以及自治区农业名牌产品。天山面粉、麦趣尔牛奶、“红旗坡”糖心苹果、库尔勒香梨、“天山蜜王”淖毛湖哈密瓜、“皮亚曼”石榴、“楼兰”红枣、“和田”骏枣、“乡都”葡萄酒、“巴口香”牛肉等一大批新疆农业名牌产品, 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商家青睐、市民赞誉、媒体认可, 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
摘要:经过多年探索推进, 新疆“三品一标”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已成为农产品精品品牌形象, 为广大消费者认可、接受。该文介绍新疆“三品一标”事业取得的主要成效, 对“三品一标”工作的现状及主要做法进行了认真分析, 以指导新疆“三品一标”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三品一标,成效,做法,措施,新疆
参考文献
[1]郑娜, 王艳.加快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J].区域经济, 2012 (3) :23-25.
[2]张磊.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5) :113-114.
[3]刘英杰, 郭新正.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0 (4) :26-28.
[4]杨玲.新疆“三品一标”工作现状与展望[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3 (2) :29-30.
马爱国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期间“三品一标”工作成效,并从中央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4个角度阐述了“三品一标”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三品一标”工作应作为满足城乡居民更高消费需求的重点工作来抓,应作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示范来抓,应作为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来抓,应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
马爱国局长指出“三品一标”工作要以“促发展、严监管、创品牌”为目标,强化从严意识、品牌意识和大局意识,坚持创新驱动、统筹协调、绿色管控、开放交流、互利共享的原则,提升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能力,发挥好“三品一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实现“三品一标”发展再上新台阶。同时,马爱国还就加强自身发展、严格监管、打造好品牌、加强改革创新、发挥好体系作用5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刘新录强调,2016年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要认真履行分级审核把关职责。二是要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检查督导和服务指导。三是要加大证后监管力度。四是要加快追溯体系建设。五是要强化工作支撑保障,重点加强培训和注册管理、检测目录的跟踪评估和标准制度修订以及检测机构考核管理。
王运浩指出,“十三五”时期,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做出新的贡献。同时强调,“十三五”时期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要在创造新的发展条件、增强全程管控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提升品牌市场价值4个方面着力推进,重点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审查,防控风险,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二是创新机制,加强监管,努力确保品牌公信力。三是扩大宣传,促进流通,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四是巩固基础,拓展功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建设队伍,提高能力,增强工作整体合力。
关键词:“三品一标”;现状;措施;建议;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1-0085-03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同时也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战略决策。
1 辽宁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
辽宁省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绿色食品的认证,到2003年无公害产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及2008年地标的推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省有效无公害农产品2 461个,生产面积309.3万hm2,约占全省果园耕地面积的64%;绿色食品642个,生产企业281家;有机食品66个,生产企业20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9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率达77%,创近年来新高;2012年共批准了9个“一县一业”,其中5个种植业品牌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如北镇葡萄、凌源百合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一县一业”发展、创立区域品牌的同时,“一县一业”也带动、加快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随着认证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总量不断增加,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
2 辽宁省“三品一标”发展措施
2.1 认证产品质量安全稳定
在加快发展、扩大总量规模的同时,辽宁省各级工作机构认真落实韩部长提出的“严格审查,严格监管;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的要求,以及农业部开展的“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全面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和监管措施的落实,其中重点开展了产品质量监管和标志使用监管。
1) 产品质量监管。围绕农业部开展的“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方案,制定全省“三品一标”品牌提升实施方案,并下发各市农委,要求各市把本地区“三品一标”品牌提升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来,全省以“两检一告”为手段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一是企业年检。对获证的无公害蔬菜、水果企业100%年检;对地标农产品企业抽检。重点检查获证单位产地环境、生产操作、投入品使用、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包装标识、标志使用等相关制度落实情况,截至目前未发现年检不合格企业。二是产品抽检。对获证企业进行产品抽检,近年来无公害农产品、地标农产品抽检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例行抽检、风险抽检、监督抽检相结合,扩大抽检比例和覆盖范围,不断提高产品抽检率,品种以蔬菜、水果、食用菌为主。三是产品公告制度。当年认证的“三品一标”在报纸上予以公告,以便消费者监督与放心消费。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对于在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中不符合“三品一标”相关规定的,及时上报省中心,请示撤销,并在报纸上进行公告。四是专项检查。除每年的“两检一告”以外,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不定期安排专项检查。2012年省中心结合部中心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专项检查开展了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专项检查活动,对全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情况、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为以后监管工作打下了基础。
2) 标志使用监管。为落实全省“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方案,提高“三品一标”市场占有率,切实维护好品牌公信力,对购标企业提出地理标志管理的具体措施,鼓励和引导地标农产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使用标志,探索标志使用与监管的新模式,切实提高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公信力与市场占有率。质量监管和标志使用监管结果显示,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安全、稳定、可靠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2.2 品牌影响力逐渐显现
随着“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不断深入,大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获“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申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从而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特别是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引导健康消费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已有大多数消费者了解“三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并在消费时作为首选对象。部分市已将“三品一标”证书作为农产品入市销售的免检条件。越来越多的“三品一标”作为当地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2.3 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截至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已占到全省耕地面积的60%,大幅提升全省农业标准化水平;把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批准“一县一业”建设的必要条件,2012年地标数量快速增长,全面提升区域品牌。二是加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5个;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8个部级示范县、10个省级示范县。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引导地方政府整合资金、形成合力,依据地方标准制定了符合本地区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开展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产业化优势,不断扩大标准示范的辐射能力与带动作用,提升标准化生产整体水平与品牌公信力。
2.4 体系队伍逐步健全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管理。以“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为契机,健全完善市、县工作机构,做到工作有人员、有职能、有经费、有手段,使“三品一标”品牌提升顺利开展;对市级工作机构加强管理,把“三品一标”纳入省政府对市政府及省农委对市农委的绩效考核,有力推动“三品一标”品牌提升的開展。二是加强检查员队伍管理。近年来不断充实检查员、内检员队伍,目前无公害检查员126人、内检员1 595人、地标核查员7人。根据各市工作机构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安排无公害及地标检查员培训。年末根据检查员的工作情况,依据考核细则进行量化考核,评出“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优秀检查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又快又好健康发展。三是培训地标产品证书持有人。召开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专题工作会议,会上宣贯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现状、监管措施及产品推介,为以后顺利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奠定基础。
nlc202309041856
3 辽宁省“三品一标”发展建议
3.1 强化规范制度,提高认证质量,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强化申报主体的审查,严把认证认定准入关。以牢牢把握“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消费安全”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对生产主体质量控制能力的把关,稳步推进发展,提升产品质量。这就要求生产主体具备质量控制的能力。对生产主体的要求是: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具有管理产地与产品的能力。申报主体一般为农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原则上不再受理个人与事业单位申报。
2) 强化复查换证工作,确保其质量与换证率。无公害农产品到期复查换证工作,是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公害农产品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要求各市工作机构做好复查换证摸底工作,提前上报复查换证材料,采取按时上报与集中审查上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与换证率。为保证复查换证质量,对复查换证产品做到宁缺勿滥,要求检查员严格把好现场检查关,扩大产品抽检范围,对检测不合格产品实行一票否决制。
3)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继续按照部中心及省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证程序严格执行。一是材料审核时对申请人的监管能力重点审查,尤其是面积大、高风险产品要严格把关。二是现场检查落到实处,按照部中心下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规范(修订稿)》要求,制定全省现场检查细则,重点检查申请人是否建立质量控制的各项制度、投入品使用以及生产过程的记录档案。现场检查工作要做实做真,实行检查员制,坚决杜决走过场现象。
3.2 扎实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1) 提高认识,深入挖掘。各地区立足传统农耕文化和特殊地理资源,抓住省政府开展“一县一业”项目的有利时机,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为目的,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科学合理规划发展重点,加大地标登记力度。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登记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登记产品或是外观特征突出、或是内品质优良、或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以致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2) 规范程序,严格审核。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和部中心下发的9个配套文件要求,明确各级工作机构的职责分工,县政府确定申请人,申请人上报市级工作机构,市级审核通过,上报给省中心。完善审查评审制定,建立规范的审核程序(材料登记、文审、现场核查、专家鉴评)。要求登记产品特征特性显著、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其他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经品质鉴评专家们一致通过方可上报部中心。
3) 加强宣传,提升品牌。各获证单位所在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强资金的保障,抓住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的大好时机,结合“一县一业”建设,整合资金,提高本地区地标产品知名度、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具体推介措施为:一是利用惠农政策组织农民规范生产、合法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提高其知名度与影响力。三是根据本地区文化风俗举办产品节活动,引起领导重视,争取资金、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四是利用绿博会、农交会、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活动,做好品牌宣传,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
3.3 强化证后监管,维护品牌公信力
1) 严格质量监管。一是加强获证单位的实地检查(企业年检),加大企业年检率。二是对获证單位进行产品抽检,将部中心、省中心的产品抽检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例行抽检、风险抽检、监督抽检相结合,扩大抽检比例和覆盖范围。无公害农产品抽检率力争达25%,农产品地理标志抽检率达50%。三是根据监测信息,有针对性地安排专项抽检,加强隐患排查,杜绝重大事件发生。四是强化市场监察,以超市、批发市场等销售场所为重点,检查无公害农产品、地标产品用标情况和假冒行为。不规范用标限期整改,违规用标、假冒产品依法查处。五是执行产品公告制度,当年认证的“三品一标”在报纸上予以公告,以便消费者监督与放心消费。六是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对在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中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及时上报主管部门,请示撤销,并在报纸上进行公告。七是严格执行举报投诉制度,市、县设专人负责举报投诉事宜。举报投诉事件经复查后,依据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规范标志使用。一是指导获证企业使用标志,探索标志使用与监管的新模式,切实提高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公信力与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强标志使用宣传与培训,引导获证者规范用标,使消费者放心食用。三是开展标志使用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违规、假冒用标行为。
3) 强化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应急管理措施,重点是要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机制,增强应急处置工作能力,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三品一标承诺书】推荐阅读:
承诺人承诺书09-21
【公司安全承诺书】 公司安全承诺书10-12
学生党员承诺书_学生党员承诺书07-05
禁毒承诺书05-25
干事承诺书06-01
设计承诺书06-03
乘车承诺书06-09
赌博承诺书06-14
担保承诺书06-20
借钱承诺书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