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艺术类文章英语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中艺术类文章英语(精选8篇)

高考中艺术类文章英语 篇1

摘 要: 英语阅读理解在每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都是一块“大蛋糕”,它分值高(每小题2分),比重大(40分),是一个标杆。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否迅速正确获取答题所需要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其答题准确率的高低,并最终影响单科成绩的好坏。如何更好地掌握高考英语阅读的特点及设题规律,提高考生的阅读效率,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高考英语 阅读文章 命题特点 阅读效率

一、认识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特点,消除阅读焦虑。

所有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选择都趋向于“原汁原味”,来源于国外的报纸、杂志等,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其特点与中文有根本区别。汉语文章属于“读者负责型”,即读者能否读懂取决于读者自己,没有相当的水平,有时读起文章根本就像“雾里看花”。英语文章正相反,属于“作者任务型”,读者能否读懂文章,取决于作者是否写得清楚明白,只要作者认为文章当中某个概念讲得不透,那么读者可能理解不到位,或会给读者造成误解,他一定会用举例、比喻、说明等写作手法把它讲透,这就形成了一篇英文文章更多地使用先总后分的写作手法构建。当然,根据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选材出处,它们必然具备这种特点,因此,读懂高考英文文章比看懂汉语文章要简单得多。考生应该去除“阅读焦虑感”,为提高阅读效率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认识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体裁,加强语篇整体感知。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着重检测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进行语篇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章体裁的认识,对于语篇的整体把握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文章的体裁分成四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描写文。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其语篇的结构和特点是不一样的。每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当中基本上都会包括以上体裁的文章。感知其语篇结构对快速获取总结性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是高考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语篇结构,我们可以很快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作者的目的何在。相对于作者提供的细节来说,它完全起到“明灯”的作用,用来统领全文。

(一)记叙文

顾名思义,记叙文就是通过一定的顺序将故事中的事件叙述出来,一般按时间的顺序构造,所以文章当中会出现很多有关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及在不同的时间点发生的事件。只要考生有意识地把所有事件或动作(即文章的细节)串联起来,即可获得文章的大意,其一般可概括为“何人何时干何事”(tell readers a experience)。任何一篇记叙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这个主题往往揭示了人性、社会或生活本身某个重要的方面。在阅读记叙文时,关键在于抓住故事的主题,关注作者对主人翁动作的描写,以及对人物的刻画,这些更多地通过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呈现,作者在这方面的措词目的是传达自己的某种感情和观点,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记叙文当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之间的对话,它们也是考试当中的重要部分,因为对话不仅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而且能对场景的描写起到一定的渲染作用。阅读时,要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主题。

(二)说明文

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解释(explain something to readers),作者通常先提出一个要阐述的问题,接着通过读者更熟悉的概念示例,通过比较与对比、过程分析、分类等手法把问题讲清楚,达到让读者明白作者所要讲明的问题的目的。阅读这种文章,考生要注意文章的篇章结构,抓住每一段的主题句,进而把握问题的真正原因。文章的中心通常出现在首段,不管作者运用何种写作手法,其他所有材料的组织都是为了中心服务,即以讲明、讲透说明文的中心主题为最终目的。

(三)议论文

议论文和说明文在结构上非常相似,说明文的一些特点及作者的写作手法也会在议论文中运用,但是二者有着本质区别,说明文重解释,而议论文重证明作者自己的观点或说服读者(argue for one’s opinion or persuade readers)。阅读议论文时,考生要关注作者的观点。把握这两者篇章方面的相同点及区别将对提高考生的阅读速度、解题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三、认识高考阅读所考查的技能,提高心理驾驭能力。

高考阅读理解到底要考考生哪方面的技能?在高考当中,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做好题目,只有认清目的,考生才会更明确地阅读、更准确地阅读,做到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从试题的设计和内容看,对技能测试的要求主要归纳为五点:

(一)考查概括全文主旨大意,用以说明主旨与大意的事实与细节;

(二)考查能否准确理解具体的事实,以及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考查能否准确理解语段语句字面意思,以及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四)考查能否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了解全语段内部各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五)考查能否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理解,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以上几点当中,学生最大的难点在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文章深层次信息的理解,以及结合阅读文章细节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判断。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长期以来,精读点的重点是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忽视了对文章篇章结构、内容的主题及内在的含义作挖掘研究,造成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阅读文章就没什么问题了。事实与之相反,高考的阅读理解不再是对语法的考查,而是对文章信息的综合理解与处理。考生在阅读时,应略去对语法的研究,结合文章文体及语篇结构,把重点放在整体内容的把握和体会,以及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上。这样才会更有目的地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把握考试的命脉。

高考中艺术类文章英语 篇2

教育部2013年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 “2013年将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1]继而, 各地相继出台新的高考英语改革方案。随着2014年9月, 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有关高考英语的改革成为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对于新的高考英语改革方案, 有人欢喜有人忧。尽管高考英语改革确实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如高考英语降分可能会让一些人以为英语科目不再重要, 但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当今时代, 英语无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通用语言, 英语的重要性不会因为高考分值的降低而改变。

二、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 英语一直都是高考的重要科目。轰轰烈烈的高考英语改革也让很多人开始认真反思“全民学英语”的必要性, 尤其对艺术类学生来说, 薄弱的英语底子更让他们坚定地认为英语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用处, 但笔者以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在当今时代, 无论人们喜欢与否, 英语的确是一门通用语言。要想与国际接轨, 英语学习必不可少。

况且,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对语言的学习。艺术类学生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依然可以接受除语言训练外其他多方面的教育, 如智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的培养等, 这些都有利于促进艺术类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类学生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接触到英语、用到英语, 所以要求他们不断深入地进行英语学习。

三、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一) 英语基础薄弱, 英语学习难以成系统

对于英语学习, 多数艺术类学生无论是听、说, 还是读、写、译, 基础普遍不扎实。一方面原因是艺术类学生对英语学习认识上的不重视, 认为英语课不像专业课那样重要, 而且很多艺术类学生觉得花很大力气去学英语但成效却不如花少点力气去学艺术专业来的明显。另一方面, 与学生们从一开始学英语时就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有很大关系。这导致很多艺术类学生想学好英语, 而且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与金钱, 但效果甚微。而这又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 甚至使很多学生直接放弃了英语学习。

(二) 英语学习缺乏动机与兴趣, 学习要求低

很多艺术类学生当初选择学艺术并非因为喜欢艺术, 而是文化课成绩较差, 尤其是英语较差。所以, 艺术类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要求普遍较低, 认为自己的英语只要不拖其他科目的后腿就行, 甚至有同学认为学英语非常没有必要, 纯属浪费时间和精力, 因为将来肯定用不上。缺乏英语学习动机必然导致艺术类学生学英语不能投入热情和心思, 效果可想而知。同时, 艺术类学生多数性情比较活跃, 上课不喜欢中规中矩, 更不喜欢没有新意的英语课堂。动机与兴趣的缺乏是导致艺术类学生学英语效果不佳的很重要的原因。

(三) 艺术类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艺术类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艺术类学生更倾向于用直观形象的表象来解决问题, 即形象思维。而英语学习则更受逻辑思维的控制, 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 且需要学生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否则, 英语学习犹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但艺术类学生大多情绪易波动, 且缺乏耐心, 对于短时间内难以见大的成效的英语学习极易丧失坚持下去的兴趣和信心。久而久之,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 成绩也越来越差。

(四) 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时间投入不足

学生们虽然从小学到大学会一直学英语, 但艺术类学生从确定自己将要参加艺术考试的时刻起就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到艺术专业备考上, 而忽略英语之类文化科目的学习, 尤其是对待自己并不擅长的英语, 多数艺术类学生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 更是难以保证学习时间。即便是有时间, 艺术类学生由于英语底子薄弱以及对英语学习主观认识上的不足, 也很少会把时间投入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中去。语言学习一旦没有了一定的时间做保障, 根本不会收到良好效果。

(五) 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上有待改进

纵观英语学习的全过程, 从小学开始学习, 一直到大学毕业, 都要学习英语。长时间的英语学习却没有收到良好效果, 究其原因肯定与长期不良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很大关系。课堂上, 艺术类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 英语学习主动性较差, 易受外界干扰;课后, 艺术类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 作业质量不能保证, 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较差。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学生刚刚学会的知识过一会就忘;刚刚学会的句子稍微变换一下花样就不会了。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肯定收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针对目前的英语高考改革以及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 无论是高中教师、大学教师, 还是艺术类学生, 都应该进行深入思考。无需纠结高考英语到底该不该改革, 该如何改革, 毕竟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目前我们要做到的是针对英语改革, 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从而保证给艺术类学生一个学习英语的更好的平台。

摘要:自2013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后, 各地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艺术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英语基础薄弱, 口头交际能力欠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方法不得当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在国际化时代使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摆脱低熟练度水平。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高考中艺术类文章英语 篇3

高考真题

假定你是李华,计划和同学去敬老院(nursing home)陪老人们过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请给外教露西写封邮件,邀她一同前往,内容包括:

1. 出发及返回时间;

2. 活动:包饺子、表演节目等。

注意:

1. 词数10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结语已为你写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Hua

写作指导

正确使用时态

介绍活动计划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即将举行的活动,因此在时态上要体现一般将来时的特点。在写作时,同学们应认真考虑所介绍活动是否真正发生在未来,如果确属如此,应将一般将来时落实到表示未来活动的每一个动词上去,以使表达更准确。比如下页的参考范文划线句子中we'll go and make以及we'll also spend都使用了一般将来时,来表示go、make、spend都是将来的动作。介绍活动计划类文章也可能涉及对活动地点的介绍,此时应注意其时态规律。介绍活动地点的过去情况应以一般过去时为主,介绍活动地点的现状应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介绍活动地点的未来情况应以一般将来时为主。总之,同学们要增强分析时态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正确表达时间

写介绍活动计划类文章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时间,这时应注意时间的正确表达,不能受母语影响,根据汉语思维习惯来写(如“早上”就用morning,“下午”就用afternoon),而应根据英语表达习惯来组织语句(如“上午”应表达为in the morning,“下午”应表达为in the afternoon)。此外,还应特别注意介词的正确使用,比如“在晚上”应用介词in表达成in the evening,“在夜里”应用介词at表达成at night。

介绍活动计划类文章中经常会出现表示月份、星期等的词汇。比如表示月份常见的表达有in August、last December等,表示星期常见的表达有范文中的next Saturday,还有last weekend/week、this week、once a week、at weekends等。此外,有的时间表达常与一般过去时搭配,比如yesterday (afternoon)、an hour ago、the other day、in 1982、just now、today等;有的时间表达常与一般将来时搭配,比如next year、tomorrow、in the future、before long等;还有的时间表达常与现在进行时搭配,比如now、right now、at present、at this moment、these days等。这些时间表达有助于大家选用正确的时态,因此也要注意积累和总结。

善用过渡性词汇

在写介绍活动计划类文章时可能需要交代活动的先后顺序,此时可使用过渡性词汇first、second、then、finally、in the end等。交代活动时间的变换时可以使用yesterday/tomorrow、in the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ext Monday/week等。介绍活动内容时可以使用besides、what's more、in addition、at the same time、in the meanwhile、also等过渡性词汇。

2015年高考英语新课标II卷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中的划线部分主要介绍活动内容,文中使用了过渡性词汇also,我们也可以使用besides或what's more,将其改为:We'll go and make dumplings and cakes with the elderly people there. Besides/What's more, we'll spend some fun time together singing, dancing and playing games, which we hope will make them happy. 如果有多个活动内容需要介绍时,可以将这些词汇结合起来使用,使行文更加连贯。

掌握常用句式

介绍活动计划类文章介绍的活动可能不同,但其使用的语言表达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我们结合参考范文来总结一些介绍活动计划的常用句式。

邀请某人参加活动:①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join us for a visit to ... ②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in ...? ③You're welcome to join us in ... ④I'd like to show you around ...

介绍集合和出发情况:①We'll meet at ... ②I'll wait for you at ... ③We'll start off at ...

介绍分组活动:We will be divided into a few groups.

介绍不同活动内容:①We'll have many activities such as ..., ...

and ... ②There will be many activities like ..., ... and ... ③We'll spend some time together v-ing, v-ing and v-ing.

说明要在活动地点拍照留念:①We will take photos there. ②Many photos will be taken there.

表达活动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①... will deeply impress you. ②You'll be deeply impressed by ... ③... will make a deep impression on you. ④... will leave you deeply impressed.

介绍返回时间:①We will return at ... in the afternoon. ②We should be back around ... in the afternoon.

表示盼望被邀请人回复:①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②I'm waiting for your early reply.

参考范文

Dear Lucy,

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join us for a visit to the nearby nursing home next Saturday for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t is the day for the elderly in our culture. We'll go and make dumplings and cakes with the elderly people there. We'll also spend some fun time together singing, dancing and playing games, which we hope will make them happy. We should be back around 4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If you are able to come with us, please let us know and we'll wait for you at the school gate at 9 in the morning.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Hua

作者简介:

艺术生高考英语怎么学 篇4

基础知识包括高考词汇,常用句型和基础语法等。高考英语考试有70%是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复习时应该先把基础知识打牢。在前一段的时间内从最简单的、最容易的基础知识开始掌握,依照考试提纲,尽量的多掌握一些必考的知识点。

1.熟知高考词汇,词组及常用句型。

1)。建议学生必须准备一本“单词随身记”,每天至少要熟练掌握30到50个单词,这样到高考时就能够基本把常见的高频词汇掌握了

2)。最好在大量阅读理解中熟记单词,效果会更好。既避免了枯燥、单调的机械记忆,也训练了阅读理解能力。

3)。英语单词是拼音文字。因此,背单词时最好是眼睛盯着,嘴里念着,手里划着。这就是综合记忆法。记单词的确是一件很苦的事。只有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目的。

2. 把老师讲过的重点句型、好的句子和一些好的短文背下来,试着用重点句型造句子。反复练习后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样背写结合,才能快速提高写作能力。

3. 掌握高考的重点语法。

这里特别提出针对艺术生备考英语的我的一个观点。我们学的英语其实是一门技术,一种技能。它不需要懂很多理论,不需要总是问个为什么,却需要大量的实践。因此艺术生在复习语汇法的时候,要多练而少钻研语法知识。不过非谓语动词 (四个字,四步法)、名词性从句(九个字,三步法)、状语从句 (三个字)、动词的时态语态等这些为必考,必须掌握。

二、要准确,灵活运用英语知识。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是学习英语的目的, 也是高考的侧重点。主要体现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题型中。

1.完形填空,侧重意义上的填空。做题时应注意:

1)。先带着被选答案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明显的空就填,不明显的空先不要选择。

2)。一定要通篇考虑,结合上下文进行选择。因为完形填空的文章结构严谨,信息相互依存,细节环环相扣。

3)。最后再快速统览一遍,把明显的错误选择改过来。

4). 每天坚持做1--2篇完形填空。

2. 阅读理解,考查题型一般有:推理判断题,细节确认题,词义猜测题,主旨概括题等。建议:

1). 做大量难易程度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不同题材的题,最好是近十年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的容易题和中档题。并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难度逐渐递进。

2)。做题时注重提高阅读速度,建议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快速浏览,再到局部找相关信息点,进行重点理解。

3)。每天坚持写2--3篇阅读理解。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平时的训练时,一定要限时训练,时间一到就停。通过大量有效的练习,尽可能地抓住容易题和部分中档题的分。

3、写作

巩固5种基本句型、掌握1-2种复合句、掌握3种主要时态,特别重要的是平时学到的语法知识,句型要有意的在写作中运用进去。

高考的励志文章:决战高考 篇5

朱华亲,高二时进入文科班,从黄冈中学考入北大。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大一学生。

班上的一本《萌芽》杂志无意之间传阅到我手中,第一篇文章已经被翻阅得有些破旧,上面甚至还有人留下字迹,其中有一句用铅笔写的话让我印象最深刻:一定要杀进北大!!那篇文章就是职烨的《花开不败》。我想,每个读过它的高三学生,都会感动的,都会在自己内心里升起哪怕是一线希望。我一口气读了两遍,久久不能平静。 ——朱华亲

20的寒冬,北大燕园银装素裹,静谧而又安详。热情、自信的笑容,伴随着春节的来临,绽放在校园每一个人的脸上。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在北大的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

不知不觉当中,时间总会过的那么快。曾经,我怀抱着考进黄冈中学的梦想,在那个偏僻小镇的初中,默默地奋斗着;曾经,我怀抱着考进北京大学的梦想,在那个赤壁古城的高中,苦苦地追寻着……而这一切,都已成为美好而永恒的回忆。

人生当中,有什么比拥有美丽的回忆更快乐的事情呢?

当我听到那些熟悉的歌曲,当我翻开尘封已久的日记,当我收到同学的节日祝福短信或贺卡,当我早上醒来回想起昨夜那个演绎在熟悉环境中的梦,我都会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回过头去看一看,幸福和欣慰总会接踵而至。

那个夏天的蝉鸣

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藻去描绘,对于每个将要参加中考,面临人生第一次抉择的初中生来说,黄冈中学意味着什么,他们都太清楚。我常常独自一人想象着那个让人憧憬向往的学校:鸟语花香,青春激扬,书生意气,藏龙卧虎……但是,没人敢奢望自己什么。在小镇的初中,每年如果能有一到两个考进黄冈中学,那就是中考的胜利了。而我却是那样的幸运,人生第一次,除了渴望爸爸能给自己买上一辆自行车的第二个理想,在那个夏天实现了!只记得那个夏天的风很凉爽,蝉叫得很热闹,父母的脸上满是笑容,四周时不时投来赞许和羡慕的目光。

我就这样踏进了黄冈中学的大门。开学的那一天,校园装扮得很美。共青道上满是娇艳欲滴的鲜花,一直延伸到雕塑。精神矍铄的老人,天真可爱的小孩,还有脚步匆忙的老师,给校园增添了许多生气。学长们热情地打招呼,当向导,帮忙提行李。安顿好了一切,父母叮嘱再三之后回家了。下午,我独自一人在校园里走着,从寝室到教学楼,从操场到食堂,从植物园到逸夫楼,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陌生而又新鲜。我抬头看了看天,告诉自己:新的生活开始了。

高一的日子给人的印象很深刻。班主任姓郭,三十来岁,教语文,矮矮胖胖的,带着黑边眼镜,长得很有《红楼梦》中形容贾宝玉的那句话的意味儿: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他的脸圆圆的,而且总呈现出健康精神的红色。郭老师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语文老师,有激情,有文采,有内涵,有文人气质,知识渊博,讲课很投入。直到现在,我总觉得,自己无论是写作还是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都受到了他很大的影响。开学不久后的一个周末,郭老师便把全班同学带到与学校仅一堤之隔的长江边上去玩。在沙滩上,我们没有了任何的顾忌和拘束,大家脱掉袜子,追逐嬉闹,踢球,唱歌,做游戏。郭老师还准备了一大堆的智力问答,模仿《开心辞典》的形式,让大家做,大家的答案千奇百怪,引来笑声不断。那个下午,至今回想起来,仍是那样的开心、惬意,那个女同学唱的那首《辣妹子》,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选择文科

或许注定了我们班将会成为一个文科班。在年级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知道,高一年级作文写得最好的是一班,高一数理化成绩最差的也是一班。

班上的人文气息很浓,不知为什么,大家都变得很多愁善感,很爱写作。当别班的老师埋怨学生交作文和周记爱拖拉时,我们班的学生在埋怨郭老师批改太慢,因为我们太想看看自己的评语。每周的作文课都是大家所喜爱和期待的,郭老师会读很多写得好的文章,说不定自己的周记或作文就会在其中。教室后面的黑板和墙上总是贴着密密麻麻的优秀作文,课余大家围的水泄不通,甚至有人见到好文章,情不自禁的大声朗读。我的作文是经常位列其中的,当听到老师或同学的称赞,心里的高兴无法言表。而正是这种单纯的虚荣心理,加上年轻的激情、对新生活的兴致以及自身对写作的爱好,我们不顾一切地抒发着自己的思想,写对生活的感悟,写对时局的看法,写对邪恶的批判,写对美好的向往……好作文层出不穷。还记得那篇《钟情白开水》让我整整两个月没买过一瓶饮料,因为:“我更钟情于八分钱一瓶的白开水。”每周的阅读课,大家显得特别兴奋,早早地跑到阅览室,读报,看杂志,作摘抄。我爱摘抄的习惯就是在那时养成的,这给我今后的作文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在这个班级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容和自由。然而,宽容和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在必须以综合成绩论高低的高中,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一群身上还肩负着更沉重任务的高中生。

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数理化全军覆没;一次又一次,任课老师露出失望无奈的神情;一次又一次,新换的数学老师信誓旦旦,最后迎来相同的命运。到了下学期,对于我来说,上物理课已经变成了一种折磨。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它的来临,又迫不及待地渴望它早点结束。在我的脑海里,物理公式仅仅意味着字母和符号,我已经失去了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思维和兴趣。物理课的陈老师却仍然苦口婆心地教导着,每次见到我,总会问一下最近的学习情况,并鼓励我相信自己,不要退却。而我却无法让自己振作起来。那段日子变得越来越黑暗,我怕上课,怕考试,怕遇见老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终于越掉越远了。特别当听说高二要分科时,我已决定放弃。陈老师还是苦口婆心,一次又一次地在半路上叫住我,询问着,鼓励着,而我已经麻木了。到了最后,发展到上物理课时我看历史课本,我仅仅想选择一种方式逃避。陈老师发现了,他的脸上写满了失望,但他没有表现出很生气,反而很平静地说:“即使是读文科,学一下物理,对将来生活总是有好处的……”我很愧疚,很难过,我对不起眼前这位一直关心着、鼓励着我的老师,但我没有办法,十六岁,有些东西,注定只能留下遗憾。

一班终于“众望所归”地成为了文科班,我也如愿选择了文科。

一个人的离开

高二在我复杂的感受中开始了。郭老师开始变得严肃起来,班会课上的话题也越来越沉重。“现在,大家选择了文科,也就决定了你高考的方向。高二是文科打基础的关键时候。根据往届的经验,能否在高二打好基础,是你高三能否快速冲刺的决定性因素……”我开始紧张了,我不断反思着自己的过去。现在难道还能用“兴趣”二字给自己找借口吗?来到黄高之后,自己真正努力奋斗过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得那样没有进取心?从什么时候开始,那样甘于人后,那样麻木不仁?难道来到黄高就是为了这样地活着吗?班里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往日那种活泼和激情渐渐变少了,许多同学的头开始埋了下来,桌面上的书也越堆越高;早上当我醒来时,寝室已经空空荡荡。所有的这一切,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斗志,我告诫自己: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

随后的日子,紧张而又忙碌。语数外政史地,我暗下决心不能让一科落下。我不知疲倦地背书,做题,总结,改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次考试我基本没出过班上前三名。慢慢地,我又找回了曾经的那个自己。

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波澜不惊,直到有一天得知郭老师要离开。

一个晚自习前,郭老师和年级主任一起走了进来,年级主任对我们说:“今天跟大家讲一件事,为了支援湖北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学校向在校老师发起到了到西部支教的号召,我们的郭老师积极响应号召,申请加入支教的队伍之中,经学校批准,郭老师将到西部一个贫困县支教半年,一班的班主任暂由你们的历史李老师担任……我们祝愿郭老师的西部执教之行一切顺利,我们也希望高二一班最终真的不一般……”教室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或许大家都还没有这个思想准备。郭老师显得不太自然,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和年级主任一起走出了教室。李老师进来了,大家很沉默,呆呆地看着他。“不要觉得有什么太大改变。各干各的事,一切照常进行。”李老师作为新的班主任第一次发言了。下面,有几个女生偷偷哭了起来。的确,拿我们班从高一到现在在年级中的成绩来说,郭老师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在我们心中,最起码,他是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他带给了我们很多从分数上无法衡量和反映的东西。记不起从哪一天起,郭老师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另一位代课教师走进了语文课堂。

李老师就这样“临危受命”,成为我高中生涯中第二位班主任。教室内外,从此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李老师很矮很年轻,白白净净的,带着罩住几乎一半脸的眼镜,总显得很精神。私下里我和同学开玩笑说,他长得很像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里的郎永淳,同学反驳说:“我怎么没发现他那么帅啊……”大家都笑了起来。渐渐地,大家适应了和李老师在一起的日子。班上好像也多了一些活力,笑声也开始多了起来。

高三噩梦

不知不觉,我们步入了高三。

的八月仍然是在老教学楼度过的。那是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个八月。

高三,这个名词很早就在我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我却把它理解得过于严重。在我脑海中,那意味着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争分夺秒;那意味着来不得半点放松和懈怠;那意味着自己的前途与命运与之息息相关……总之,它意味着太多太多。我的思想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那时还没有想过给自己定下一个怎样的目标,想的最多的是:这是高三,拼命的时候到了!我强烈要求爸爸在校内给我租房住,爸爸当然答应了我的要求。

八月的天气很炎热,正午常常让人感到窒息。

我给自己订下了作息时间表,早上起床5:30,晚上睡觉12点。一个星期之后,我逐渐撑不住了。过惯了寝室规律的生活,突然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肯定会不适应。慢慢地,午睡睡不着觉,这样恶性循环,我开始失眠了。那一个个漫长的夜里,我都是在黑暗中睁开眼睛度过的。白天的课堂上自然也是精神萎靡不振,总感觉很困,却总也睡不着。到后来,全身无力,头痛,食欲不振,整个人笼罩在可怕的阴影中,我的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八月份月考一塌糊涂,最后一科英语我退出了。爸爸把我领到了医院。

一切检查完毕,结论是精神衰弱。开药方的医生笑着问:“是高三的吧?紧张什么啊?考上大学就好了!”我也淡淡的一笑,心想:这不是废话吗?

知子莫若父。爸爸看出来了,他知道,解决我的心理问题比看病吃药重要的多。那个下午,他和我在黄高对面的餐馆里,边吃边聊。当我们走出餐馆时,已经是黄昏了,马路两边的霓虹灯亮了起来,街上的车辆行人一如往日,热闹而又匆忙。我感觉轻松了许多。

“晚上我到李老师那里去请假,你吃点药好好睡一觉吧,明天重新开始。”

我点了点头。那一夜,我睡得很香,梦见新教学楼前花坛里的花开得很盛,长江堤外的柳树绿得发亮……

那天晚上,爸爸和李老师交谈了很久,然后深夜坐火车赶回家。

紧接着的那个周末,我们准备搬到新教学楼。看着拥挤不堪的房间,看着凌乱的书籍,想起那些梦魇般日日夜夜,我觉得应该换一个环境了。我沿着长江大道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走到了供销社的大门前,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坐在那里。她面容慈祥,精神矍铄,就像我那已经过世的亲奶奶一样。她成为了我的新房东。从此,我在供销社大院里住着,直到高考。

一种新的生活又开始了。

宁静致远

我开始设法让自己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我在一张小纸条上工工整整地写下四个字:“宁静致远”,并贴在课桌上。每天,我按照以往在寝室的作息时间起床,上课,吃饭,休息。晚上回到住处,奶奶总是用笑脸迎接我,还给我炒饭吃,尽一切所能地给我提供最好的环境。她原是河南人,在农村遭受过最贫苦的生活,但是,她成功地养育了四个儿女;她高血压,中过风,在床上躺了几年,却奇迹般地又站了起来;她忍受着老伴去世的痛苦,却仍然乐观地活着,像小孩子般的善良可爱……我庆幸自己找了位好房东,好奶奶。

又一个好消息传来,郭老师回来了,再次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他消瘦了一些,头发已经花白,但是往日的激情没有丝毫的减少,我们又开始享受在语文的世界里。

一位新的数学老师也走进了我们教室,他叫李新潮,中等身材,黑黑的皮肤,说话时带点羞涩,给人很憨实的感觉。一直到现在,我没有发现比他更出色的数学老师。我敢断言,至少在黄冈中学,他是最好的老师之一。他的讲解通俗易懂,他的板书条理完整,他的思路清晰严密,无懈可击,滴水不漏。我真的佩服他,也正是那时开始,我是真正地喜欢上了数学。

在李老师的影响下,我摸索出了一套学习数学的好方法。那就是认真对待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从课本到资料,从上课听讲到课外总结,从平时作业到考试改错,不放过一丝一毫。以前认为数学课本太简单,例题和习题都太基础,重要的是做资料。但李老师总是给时间我们看课本,我开始认真起来,后来发现,几乎每一次考试题目中都有课本的影子。我把最近十年的数学高考题拿来仔细研究,竟然发现有一个压轴题就是课本上的习题,只不过换了一下条件和结论。课本从此对我变得很重要,课余我喜欢拿着数学课本从前翻到后,每一个例题,每一道习题,思考其中到底包含了哪些思想和方法。时间长了,书上的公式理解得更透彻了,解题变得轻松多了。

花开不败

第一轮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慢慢地发现,除了考试和作业多了起来,高三好像不过如此。许多人开始对这种周而复始没有尽头的生活感到厌烦。几乎每天老师都要提醒应该紧张起来,几乎每天都在复习以前的旧知识,几乎每天都在读书、做题。年轻人是耐不住枯燥的,总想借机放松,或者说发泄一下。表面上紧、实际上变松的状况出现了。

只记得那段时间的晚饭后,总爱和班上几个爱好篮球的同学一起到操场去过过手瘾。每次全身汗透地跑回教室,心里也会有愧疚感,但急停跳投和三步上篮的诱惑,让自己的愧疚在持续很短的时间之后又变成对篮球场的向往。班主任提醒过很多次,可我们固执地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劳逸结合才会提高效率。终于,在高三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一落千丈,跌到班上第七名,在年级的名次更是惨不忍睹。现在回想起来,并不能说打篮球浪费时间而影响学习,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放松了,学习的一系列环节都抓得不紧,这才是症结之所在。我就这样在第一轮复习的重要阶段,错失了巩固提高的良机。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第二轮复习也结束了,我们开始进入最艰苦的第三轮复习。每天,试卷像雪片一样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各科鲜红的分数对我们轮番轰炸,许多人撑不住了,自卑,失落,绝望,构成了班上的主色调,而高考,迫在眉睫。

班上的一本《萌芽》杂志无意之间传阅到我手中,第一篇文章已经被翻阅得有些破旧,上面甚至还有人留下字迹,其中有一句用铅笔写的话让我印象最深刻:一定要杀进北大!!那篇文章就是职烨的《花开不败》。我想,每个读过它的高三学生,都会感动的,都会在自己内心里升起哪怕是一线希望。我一口气读了两遍,久久不能平静。为了自己心中的复旦大学,职烨拿出了多大的勇气,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我呢?还在为平时的考试而灰心丧气?还在庸人自扰,无病呻吟?还在盘算着一切早点结束?

我的心中仿佛有一盏明灯在指引着。

班上再次沉静下来,试卷来了,就认真地完成;分数下来了,就认真地分析改错。高考一天一天地临近,模拟考也进行得差不多了。鉴于大家都有些紧张,为了缓和一下气氛,达到最好的竞技状态,班主任李老师和英语邓老师商量决定,带大家出去郊游一天。于是,所有的科任老师和大家一起乘大巴来到黄州郊区的农村,我们游山玩水,吃农家饭,拍照,看小孩子钓龙虾……度过了高三以来最轻松最快乐的一天。

决战考场

高考倒计时变成了“4”,我异常地紧张起来。一想起这一次考试几乎决定了自己的一生,我就害怕。越到最后,看书时越感觉什么都不知道,仿佛思维也变得迟钝了许多。但是害怕是没有用的,我充分利用四天的时间作最后的一搏。我把老师提供的热门作文题目逐个审核,列提纲,找素材,甚至背范文;我把老师强调的最有可能考的文综专题复习了一遍又一遍。

6月6日的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我试图把自己置身于考场之中,并不断暗示自己:没什么可怕的,像平常考试一样对待,两天很快就会过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迷迷糊糊地睡着,第二天醒得很早,奶奶也准备好了早餐。

文科考场设在旧教学楼,巧合的是,我所在的考场刚好是原来高一(1)班教室。

预备铃声响了。所有的考生走进了警戒线。当我进入教学楼楼道时,突然感觉四周静得让人窒息,每个人都不说一句话,沙沙的脚步声显得很刺耳。一楼,二楼,三楼,我走进了考场,以前那间熟悉的教室现在空空荡荡,变得陌生起来。监考的老师神情严肃,考场里的电扇呼呼地响……逐个清查桌面,宣布考试规则,然后铃声响起,开始发卷。我一拿到语文试卷,习惯性地、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看作文题目,顿时傻了眼:作文题目与我准备的素材风马牛不相及!我有些发慌了,但我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开始答卷,但做着做着总忍不住想那个糟糕的作文题目。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当我准备写作文时,只剩下45分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审题构思了,我把考前准备的材料往上生搬硬套,写一段停一会儿,实在衔接不起来,最后越来越急,监考老师提醒只剩下5分钟了,我手中的笔在发抖,匆匆结了个尾……

8号下午的5点整,最后一科考完了,我收拾好东西,走出考场,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回到大巴的座位上,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家长们焦急的眼神和同学们各不相同的表情,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高三一年真的结束了!

高考励志文章 篇6

你的苦难,也是你的福祉

其实我也走过弯路。略微轻狂的年少竟让自己在开始的时候有些眼高手低,刚开始时我不重视第一轮复习,试图摆脱老师的方法去探寻自己的“捷径”,幸好让几次基础考试重重地打击了,我才放弃这个可笑的想法。

我曾尝试着明确大目标,小方向,然后按计划行事。我会将自己一天的计划都写在纸条上,每做完一件事就打一个勾,然后胸中就会涌起成就感。然而很快我就为自己在计划中不切实际的高要求而“买单”,过密的计划将自己一整天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过度紧张的氛围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欲速则不达”,我开始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制定规划,并留出了一定的弹性时间,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转变,整个人就轻松了许多。

其实我也走过弯路。略微轻狂的年少竟让自己在开始的时候有些眼高手低,刚开始时我不重视第一轮复习,试图摆脱老师的方法去探寻自己的“捷径”,幸好让几次基础考试重重地打击了,我才放弃这个可笑的想法。其实有些事并没有“南山捷径”,最好的方法也许是最普通的,一步一个脚印也是迈向成功的必需。

我开始和周围的人一起在奋斗中生存。我们会互相比赛,看谁能用一个月的时间写完一整本数学习题,我们会为“吐蕃”的读音而纠缠上半天,几个星期的工夫,一本词汇手册可以被翻得“面目全非”——当自己真正融入了高三的角色,辛苦也便不再被称为痛苦,而奋斗则成了最单纯的快乐。

在最初的兴奋和冲劲离我渐行渐远之际,我不得不面对压抑的高原反应,成绩始终不见起色,可我看似已很努力,数学英语却总也冲不破130的关口,无数次的跌倒让我想放弃。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浮后,我想起班主任经常说起的“多一盎司效应”,单纯的一盎司是微不足道的,但许多事未能获得最终成功就是少了那小小的盎司,少了这一盎司的投入,之前的努力只能是量的积累,多了这一盎司的投入,就会出现质的飞跃。所以如果当自己付出许多之后仍看不到成功女神的微笑时,不要灰心,请再多投入一点点。学习中最难的就是坚持,特别是逆境中的坚持。当梦想如同地平线下的太阳,让你看不到光茫之际,学着比自己所能想象的再多付出一点,你就能越过崎岖看见梦的曙光。

有时翻开厚厚的错题集,我会用史铁生的话来安慰自己:孩子,这是你的苦难,亦是你的福祉。尽管其中有失败的苦涩,但它同样承载着美好的未来,无论现实如何残酷,留给考试的态度只有向前——如同一支响箭,呼啸向前。

高考中艺术类文章英语 篇7

关键词:记叙类文章,板书设计,画龙点睛,教学要求,实效

板书又称微型教案, 我们要重视板书设计。目前, 我们很多老师一节课下来, 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 或者只有随意写的几个字、几句话, 谈不上“设计”。板书既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 也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我们要把板书从简单的教学手段提升到教学艺术的层面。语言大师刘国正说过:“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设计作为教师教学艺术综合的体现, 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已成为语文教学园地中一朵引人注目的鲜花, 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板书设计得好, 不仅对教师的讲授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且对学生把握知识系统和要点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功效。在此,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对初中语文记叙类文章教学中的板书设计谈几点浅见, 敬请专家、同仁不吝赐教。

记叙文主要是通过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按表达方式分类, 小说和散文也归入记叙文一类。根据记叙类文章的有关常识, 笔者将记叙类文章的板书设计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以事件为主体设计

这类设计多见于通过几件事记人的记叙文。如《我的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013年6月版) 一文板书时就可以罗列老师和学生的七件事来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一主题。

此则板书学生一看, 就一目了然, 课文的内容和中心都清楚了。好的板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领会课文的内容, 受到思想教育, 还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进行板书设计必须注重目的性、方向性, 使板书直接为教学目的服务。

二、按时间顺序设计

事情总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发展变化的, 因此, 记叙类文章的板书常常按时间顺序来设计。如《故乡》一文:

这则板书既理清了全文的脉络, 又对人物形象有清楚认识。板书设计必须做到精致、凝炼, 集条理性、集中性、简洁性于一体, 案例清晰, 重点突出。这则《故乡》板书就体现了这一点。

三、按线索设计

记叙的线索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给学生“窥一斑以知全豹”之感, 又有可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 训练学生思维。《驿路梨花》一文, 笔者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设计如下:

这则板书既形象, 又易于学生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散文虽属记叙文, 但又具有独特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好的散文, “形散”与“神不散”是和谐统一的, 既放得开, 又收得拢, 在结构上往往用一条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背影》以“背影”为线索, 通过“难忘背影———看见背影———再现背影”, 体现了父子情深。胡适的《我的母亲》、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莫怀戚的《散步》等都是可以根据线索来设计的。

四、以对比方法设计

记叙类文章往往用对比方法来突出中心, 用对比来设计板书, 学生既能直观地了解到文章的内容, 又能借鉴对比这种写作方法。如《黔之驴》, 笔者作如下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必须力求生动、活泼、新颖, 通过美好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这则寓言的板书时, 应注意课文内容的前因后果, 可用粗箭头表示方向, 突出形象性、直观性, 让学生一目了然。

五、以特征为中心设计

人、景、物总有各自的特征, 如《春》以诗的笔调, 描绘了春天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景象, 可作如下设计:

这则板书设计得像孔雀开屏, 既吸引感染了学生, 又抓住了春的特征, 体现了散文的特点。这则精美的板书设计不仅正确提示课文的基本内容, 准确提挈课文基本结构, 还能反映课文的写作特点, 显示原文的思想性和条理性。同时, 这则精美的板书设计会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使知识转化为好懂易记的信息, 储存在大脑中。

高考中艺术类文章英语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文章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03-02

教育在发展,教育改革在深化,教育理念更是百家争鸣;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英语教材的不断更新。英语课文阅读的篇幅也在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格式也别出心裁,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紧扣《新英语课标》要求编排。要求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閱读,提高阅读能力,获取语言信息,获得语言实践。阅读成了新教材每个单元的必备环节。

目前,《新课标》的要求有所提高,考查的力度也加深了,同时灵活性明显加大。这自然给教师们的课堂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难度,对乡镇英语教育更是挑战。时下乡镇英语阅读教学大都还较为传统:“1、翻译课文,讲解语法;2、认单词,读课文,背文章;3、回答问题,板书答案。”可是,这一系列活动基本上多是任劳任怨的老师们代劳了。这无益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适应不了新英语课堂的实施与推进。

我认为“新英语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能力提高和知识获取,这两大可持续性,实质性的教学。注重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中,阅读,在生活中,在考试中都非常突出。

目前,在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的同时,处于一线的教师,特别是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更加注重将素质教育和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初中英语阅读,在这一点上体现尤为明显。无论泛读,还是精读。在大举进军“新英语课堂”的今天,一定是教师操作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常学生能读时,但未必能读懂;能读懂时但未必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时而又不一定能很好地把答案写出来。要做到在教学中学生的能力提高和知识获取并重;要做到将素质教育和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初中英语阅读值得我们探讨。

在多年的毕业班英语教学中,我不断地尝试和实践,将初中英语阅读分为师生“静·动·导”三大环节。

在阅读课上,学生面对文章阅读时:

1、“静”——做到三个“不准”:不准口中念念有词;不准用笔指画文章;不准用手指指画文字。只有设法让学生静下心来,才能提高青少年的抗干扰能力。静下来用眼用心看:看题,看文章,根据题意要求或者教师设制的要求捕获信息,提取信息;即:“让学生与文章进行交流”。

2、“动”——独立尝试用口,用笔表达。鼓励学生尽力呈现自己所得,进行小组讨论,即:“让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统一小组最佳题意信息,接着各小组呈现并展示最佳题意信息。小组间根据文章要求和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互相补充,完善并展示共同成果。即:“让学生与文章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方法:

(1)自主设计朗读方式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设计朗读的方式,这种朗读方式,既可以反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反映学生对课文结构的初步认识。由于朗读的方式丰富多彩,又是学生自主设计的,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很有兴趣,不仅提高了朗读效果,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形式的感悟。

(2)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充分发挥学生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课文或课文中描写的某个片断,编成课本剧,在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编→演→导→再演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生动、形象、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让学生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提高。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也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种实用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深入其中,能让学生读“进去”,再悟“出来”。在浓浓的阅读情感中,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描绘的情境,较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叙述中所表达的深深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

(4)自主确立学习目标任务,展开讨论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站在教师的立场考虑问题,为大家提供本课的学习思路,讨论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监督学习过程,体验学习的整个过程。

(5)分组合作,达成学习目标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作用,在小组或班级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后,在学习过程中展开比赛,一个大组围绕学习目标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个大组针对前面大组中的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具体理解进行概括总结。

(6)给画面配音,体会朗读

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与之相符的场景、动画等创设情景,给画面配音,或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从而切实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不同的角色的感情色彩,从而感悟朗读,提高朗读效果。阅读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课文设计无声的动画,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尝试给动画配音,这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反复练习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不同角色的体会感悟,培养了学生语感和合作意识。

3、通过学生“静”与“动”的有机组合过后

老师出场了:“导”,指导,点拨。注重在全篇整体感悟上和用笔呈现信息,组合英语句子表达上。事实上是引导学生再次“与文章进行交流”。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取得的成果加以扩大和推广,当然,同时对学生给于明确的肯定与鼓励。

上一篇:换届纪律下一篇:为新时代奉献青春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