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精选15篇)

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1

二、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

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和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学校是人口高度密集、传染病容易传播的场所,是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部位。新学期开始,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所有学校的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进行全面检查,找准问题,指导整改。

三、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其他重点传染病病例的主动搜索。

以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新发传染病、外来传染病、本区已消灭的传染病、狂犬病等病例的监测和搜索工作。

四、按照县卫生局下达的__年艾滋病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努力完成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防治知识的宣传。

五、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县卫生局下达我院的结核病任务,做好各项相关记录。

六、进一步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把麻风病防治工作放在首位,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防治、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七、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组织全院医务人员,以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流感、人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狂犬病、钩体病、肝炎、痢疾等传染病和学校卫生、农村家宴卫生、食品安全为重点,加强培训。在法律法规方面,要以《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为重点,进行培训学习。

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2

1 猪传染病流行新特点

根据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发病动物的数量和流行的范围不同, 流行过程中表现为四种形式: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大流行性。在疾病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新特点。

1.1 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传染病混合感染

现在, 猪传染病的病原常常几种一起存在, 猪群发生传染病通常是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作用导致发病。一旦猪群发病, 常常是几种疾病并发或者是继发感染, 单一一种病原菌感染很少见。这种现象在养猪业中普遍存在。猪得了一种传染病以后, 在机体抵抗力较弱的情况下, 又会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例如, 猪群感染猪蓝耳病后常常继发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流行性感冒继发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等。有病毒与病毒之间的混合感染, 也有病毒与细菌之间或者细菌与细菌之间的混合感染, 使临床症状变得复杂, 诊断更加困难。

1.2 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多发

冬季气温低, 寒冷潮湿, 猪群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发病急, 病程长,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很复杂, 也常是多种病原引起的, 有病毒、细菌或者是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也有一些免疫性抑制疾病引起呼吸道感染, 例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3 猪繁殖障碍增多

现在, 猪繁殖疾病对于大中型饲养场成为发展的障碍, 引发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很多, 常见的有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和猪布氏杆菌病等。这些传染病多为继发或者混合感染, 疾病复杂, 传播快, 危害严重。

1.4 人畜共患病在猪场没有消失

猪场人畜共患病常见的有狂犬病、口蹄疫、猪布氏杆菌等。近年来口蹄疫多发, 一般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大流行, 尽管国家对生猪口蹄疫的防疫很重视, 养猪场也采取了预防措施, 但效果不明。

2 猪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2.1 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模式

规模化养猪场最好饲养一定数量的种公猪和种母猪, 自繁自养, 不从外地购买, 可减少传染病的传入。即使猪场要添新品种, 需要购进猪苗时, 也要了解当地的疫情, 不从有疫情的猪场购猪;购买猪苗时, 要严格检查猪的健康状况, 可以从外表仔细观察, 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购买的猪, 运回后, 要进行预防接种, 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以后, 没有发病, 才可以混群。

2.2 实行分群饲养

在规模化养猪场, 要按照猪的品种、性别、年龄等分群饲养;根据猪的不同品种和不同的生长阶段, 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保证整个猪群健康发展, 防止出现营养缺乏症, 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诱发其他传染病的发生。

2.3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有的养殖场, 没有种猪, 需要购买猪苗。这样的养殖场最好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育肥后全部出售;猪出栏以后, 及时彻底的消毒, 空置一段时间以后再进新猪。消毒常用药物有20%新石灰乳、2%热烧碱液, 墙壁或者地面也可以采用火焰消毒。

2.4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

对于哺乳期母猪要科学饲养, 饲料要营养丰富, 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尤其是在哺乳的初期, 多饲喂一些优质蛋白质饲料。在仔猪断奶前一周, 要逐渐减少精料和青绿饲料的饲喂量, 防止断奶后发生乳腺炎。对初生仔猪要注意保温, 尽早让其吸足初乳, 获得被动免疫;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饲养用具清洁卫生, 减少各种应激, 防止机体免疫力下降, 以免诱发传染病。

2.5 做好免疫预防工作

很多传染性疫病没有特效药物来治疗, 预防工作很重要, 免疫注射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防疫规章制度、防疫计划。做好饲养管理、卫生防疫、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定期进行疫病监测、注射疫苗等工作, 根据疫病情况, 及时进行科学调整免疫程序。

2.6 做好鉴别诊断工作

目前, 猪场传染病发病情况很复杂, 常常是混合感染。在养殖生产中, 我们要认真观察, 找准发病原因, 及时对症治疗, 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在诊断疾病时, 除了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特点等, 还要结合实验室检测, 进一步确诊。

2.7 规范药物的使用

在选择药物治疗疾病以前, 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 选用敏感药物来治疗。治疗要重视联合用药, 例如广谱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结合治疗, 中药和西药联合使用等, 不要长时间使用同种药物, 以免出现耐药性。

摘要:随着养猪业越来越规模化、集约化, 猪传染病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文章结合养猪生产工作, 根据目前猪传染病流行出现的新特点, 阐述了做好防控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猪传染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纪建东.等, 猪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及综合防控[J].养殖技术顾问.2011, 7.

[2]甘孟侯.目前我国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A].2010年中国健康养猪科技大会暨猪疫病防控与营养保健技术论坛会刊.2010.

学校应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篇3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

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领导机构,校长为领导机构组长,副组长由校医及后勤校长担任,组员由各班班主任担任。领导机构名单每班都张贴上墙,有联系电话;有独立的校医室;有专职校医主持日常工作;各班有传染病宣传员的健康教育网络。

2建立健全预防传染病的工作制度

(1)疫情報告管理制度:要求第一发现人立即直接向行政领导报告或班主任报告。若第一发现人是班主任,直接将学生送到卫生室,并向行政领导报告,同时通知学生家长。行政领导向县主管部门汇报,在报告的同时,教职工将学生送往医院,报告程序列表为

第一发现人——卫生室 行政领导——县主管部门班主任——家长

(2)学校环境卫生每日清扫消毒制度:学校每天对教学场所、宿舍、食堂、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并作好记录。凡是在班内发现等传染病,及时通知卫生室,卫生室根据不同的传染病进行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传染病学生在患病期间必须停课离校隔离,病愈后需经卫生院出示病后康复证明,校卫生室同意后方可复课。

(3)班级卫生通风制度:学校做到教学场所经常开窗通风换风,发现传染病疫情患病学生,教职工及密切接触者接受隔离治疗或隔离观察;学校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学校校医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的晨、午检。学生的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做到主动与疾病控制中心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学校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后 ,学校要积极协助与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全校停课一周,并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两周。学生复课后,进行入校前检查校检、晨检、午检,每天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二、加强宣传,群策群力,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科学防病能力,和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失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我校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下作人员, 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教育,向师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使师生知道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有地方性、有季节性、有免疫性。

制定学校预防甲型HINI流感、手足口病和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书,校长签字,责任人签字,学校盖章。

(1)责任对象:学校校长是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此项工作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具体负责教师是直接责任人。

(2)责任目标:(一)班主任(二)卫生室(三)食堂宿舍 (四)后勤门卫。

(3)责任追究:如因责任人工作失职,造成事故,按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我校充分利用校智慧报、板报,刊登了不让任何病毒进校门一文,让学生了解各种传染病。

三、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4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学校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落实爱卫会关于大力开展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切实防控冬季传染病工作的精神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为目标,我园结合园所实际为切实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提高保育卫生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保障幼儿身心健康,近日幼儿园积极开展冬季爱国卫生运动。

为了确保工作实效,幼儿园领导将对后勤职工采取不定期对此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突击检查,一查具体实施方案,二查活动是否组织开展,三查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四查活动效益是否明显。使冬季卫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加大宣传力度

(一)、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QQ平台等途径,对家长宣传有关爱国卫生运动切实防控冬季传染病的文章,如手足口、流感、水痘等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做到家园共育。

(二)、各班作好宣传预防工作,让家长、幼儿了解秋冬季传染病的一些症状和必要预防知识,知道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如多洗手、多喝水、多运动,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用脏手揉眼睛。

(三)、各班老师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自身免疫力。

二、做好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一)、加强对幼儿周边环境的治理,配合相关部门清理不卫生食品。

(二)、各班彻底清理整治各班活动室、午睡室、卫生间、办公室等场所室内外卫生,清除灰尘和各种垃圾。清除园内死角的垃圾污物,加大对乱倒、乱扔垃圾的监督管理。

(三)、集中开展食品、饮水和公共场所卫生大检查,严把病从口入关。

三、加强日常常规工作检查

(一)、每一位来园的幼儿都要进行严格的体检并且要有卫生院开具的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

(二)、幼儿园会做好晨午检工作。幼儿一入园,各班老师就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发热、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对带药的幼儿进行登记,对药品的名称、服用的时间与计量都由记录。

(四)、进行全面消毒。保持幼儿生活、学习场所空气流通,活动室、午睡室均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幼儿餐具、餐桌、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具严格按要求进行定期消毒;被褥、玩具等物品经常进行清洗、日照消毒等。教师按消毒要求进行各项消毒工作,坚持作好来园开窗通风工作,坚持每日的玩具消毒,加强巡视与检查。

(五)、加强幼儿饮食卫生。幼儿园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厨房、校园卫生工作进行了整治,严防病从口入。要求厨房按照区卫生局要求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还对幼儿园所有用水池进行了清洗、消毒,确保师生用水清洁。

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篇5

秋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那么你知道哪些关于传染病预防知识呢?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应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过室内;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4.增加营养。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讲究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7.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8.早发现、早治疗。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

一、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二、人体防冻基本方法

1.暴露在外面的皮肤是最容易冻伤的,如面部、耳廓、手指等等。因此外出时应戴好手套、帽子等衣物。另外,可以在脸上手上涂抹防寒霜等专门的防护用品,这样既可以减小热散失又可以保持皮肤水分。

2.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温。

3.经常坐着工作的朋友应该注意尽量能够经常活动一下,一直保持一个姿势不利于血液循环,因为身体末梢主要靠血液循环来提供热量。

4.对已患冻疮的部位,应加强保暖。

5.冻疮的防治

三、冻疮主要是因为手、脚、耳、脸等处的皮肤受到湿寒侵袭,导致血液循环恶化而引起的。在这里介绍几种预防冻疮的方法:

1.体育锻炼法

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也可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以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2.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摄氏度的水和一盆45摄氏度的水,先把手或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在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3次,可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3.药物法

有易生冻疮体质者,可在刚入冬时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摄取,以提高肌体的耐寒能力。也可取中药三

七、红花、赤芍、鸡血藤等,适量水煎取液,在冻疮多发处擦洗。

4.偏方蔬菜法

用紫皮大蒜或新鲜山药擦洗手、脚的冻疮部位,或用萝卜、生姜、桂枝煮水擦洗,亦可预防冻疮。

此外,户外工作者应避免手脚受寒、受湿,要保持手部清洁,少用热水洗手、热水袋捂手或用手炉烤手。

秋季易患冻疮的人,除皮肤起水泡或溃烂者外,可用生姜片或辣椒涂擦易患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可减轻或避免冻疮的发生。

四、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很容易感受外邪、风寒,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现介绍五种抗寒防病的方法: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2、常喝枣姜汤

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3、坚持冷水洗脸

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4、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

柑桔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病毒。床头摆柑桔,可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睡前吃几瓣桔子,能化痰止咳。

用薄荷油一小瓶,置於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也有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5、夜卧桑菊枕

冬桑叶和秋菊可清目醒脑治感冒。用其作枕芯,使人头脑清新,入睡适意,也能防治感冒。

五、秋季疾病预防知识要诀

1、煤气中毒预防

秋季取暖要通风,防止煤气中毒保健康。

2、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咳嗽、打喷嚏遮口鼻,不随地吐痰讲卫生;

发烧、咳嗽找医生,预防疾病保健康;

接种疫苗预防疾病,节约经济又最有效。

3、群体就餐卫生预防

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预防中毒和疾病。

4、心理卫生预防

维护心理健康,有问题主动寻求帮助;

重视心理卫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不单是没病,更关精神与心灵;

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6

为切实搞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区卫计局、区疾控中心有关文件要求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积极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订2018年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1、每日做好传染病资料收集、传染病监测、传染病个案调查及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工作,每周对门诊日志自查,每月汇总,做好自查记录,自查小结,绝不允许错报、漏报现象发生,每月按时完成报表上报疾控中心。

2、每月督查检验科、放射科登记,要求基本项目齐全,发现传染病,要及时反馈医生或传染病专管员,此项工作要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制度,对已报疫情进行奖励,漏报、错报、瞒报进行惩罚。并每季度做一次传染病常规分析,并全院通报。定期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汇报给院领导。

3、计划2018年上半年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结核病、感染性腹泻、疟疾防治等知识培训,下半年进行手足口、狂犬病、艾滋病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传染病管理的认识,提高传染病的管理水平,诊断水平,正确处理传染病人。

4、按照规范建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并按法定时限网络报告疫情,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率100%,及时率和准确率100%,纸质报告卡和网络报告相符率100%,做到及时、准确上报。5、5-10月份为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加强肠道、发热门诊管理工作,做好肠道传染病及发热病人门诊的登记工作,按规定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

6、加大传染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与宣传,对重点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日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重点做好“3·24结核病防治日”、“4·7世界卫生日”、“4·25计划免疫日”、“5·31世界无烟日”、“9·20全国爱牙日”、“10·8全国高血压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的宣传。

7、运用中医优势强调养生保健以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 强调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防止疾病转变。

8、拟定于9月份在医院急诊科进行卫生应急培训与应急演练,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快速有效处置传染病暴发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了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将坚持不懈以更高的工作要求,更加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控各种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把传染病防治工作当作重要任务抓出成绩。

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7

发热、腹泻是许多传染病的常见症状[4],是常用的传染病症状监测指标。在社区早期发现和识别传染性疾病,要求社区医生具备基本的传染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诊疗水平相对较低[5],建立对于发热和腹泻患者的标准化临床路径,有助于提高社区医生诊断的正确性,减少传染病播散、危重病人病情延误等的发生。

本课题旨在研究社区发热和腹泻患者的传染性和病情分层技术以及标准化临床诊疗流程,制定出发热和腹泻患者中疑似传染病者和危重病人相应的转诊机制,并研制出社区发热、腹泻症状对疾病暴发流行的早期识别和预警适宜技术规范,以实现对传染病的早期识别、合理转诊、及时治疗,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机构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

为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为社区发热和腹泻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2010年1月15日~1月22日合作进行了本次全市范围的调查。

1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城八区随机抽取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所有在职社区医生及管理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分为医生和管理者两种问卷,医生问卷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发热和腹泻患者的接诊和转诊情况、传染病确诊能力和依据等)、对传染病控制和管理工作的认识等。管理者问卷在此基础上减少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的相关问题,增加了部分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问题。

调查共发放420份问卷,回收有效医生问卷369份,管理者41份,有效回收率为98.1%。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数量在1.2~30万人/中心,平均服务人口数7.9万人/中心,日均门诊量30~998人次/日,医护人员数量6~230人/中心。其中两家中心没有实体机构只有分站,只填写了管理者问卷。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大部分医生和管理者具有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背景及本科学历;医生中59.6%有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工作的经历,平均工作年限为15.66年,专业技术职称以中级和初级为主(40.4%和45.4%);管理者中53.5%曾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工作过,平均工作13.96年,专业技术职称以中级和高级为主(69.8%和16.3%)。72.1%的管理者以医院管理为主兼做临床医疗。医生与管理者在专业技术职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传染病筛查门诊的设置情况

4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55.8%设有发热门诊,51.2%设有肠道门诊。有39.5%同时设有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

2.3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现状

41家机构中,38家(90.5%)机构有专人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对于本机构每月的传染病病例报告情况,62.8%的管理者表示“流感样病例”是其报告的常见病种,其次分别为“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和“结核病”,而“肝炎”、“麻疹”和“腮腺炎”相对较少见(图1)。有27.5%的管理者对本机构的传染病报告情况回答“不清楚”。

2.4 传染病的接诊和转诊工作情况

问卷就社区医生接诊传染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前的2周内,接诊过发热、腹泻疑似传染病病例的社区医生比例分别为22.0%和13.3%,其中分别有36.7%和30.4%的病例得到转诊;接诊过重症发热、腹泻病例的社区医生比例分别为15.4%和4.6%,其中分别有52.3%和52.9%的病例被转诊(表2)。

对于在日常工作中接诊到疑似传染病人时的转诊,社区医生中65.2%会选择将其转到传染病医院,29.2%会根据病人情况而定,5.3%会将其转到综合医院,只有0.3%会将病人留在社区医院诊疗。

*社区医生两周转诊率=两周内医生转诊总人数/两周内医生接诊总人数×100%

2.5 社区医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诊断能力现状的评价

社区医生认为,鉴别发热、腹泻病例是否为传染病最重要的诊断手段是实验室和影像检查(分别为94.0%和95.9%)。分别有89.7%的管理者以及82.9%的社区医生认为本机构诊断发热和腹泻重症或疑似传染病的能力不足;对于缺乏的诊断能力,社区医生认为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能力处于第一位,分别为90.4%和92.5%。

2.6 社区医生和管理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的认识

2.6.1 对承担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认识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中应承担的工作,医生和管理者认识比较一致(见表3),大多认为社区医生在健康宣教、疫情报告、配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免疫预防接种、传染病筛查等方面都承担着重要作用,医生与管理者之间的差异经检验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防控中作用的重要性,社区医生中65.9%认为非常重要,27.6%认为比较重要,5.7%认为一般,0.5%认为根本没用。而管理者这一比例依次为60.5%,34.9%,4.7%,0。

2.6.2 对在社区设立发热和肠道门诊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62.5%和69.6%的医生认为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发热和肠道门诊,而管理者中认为必要的比例分别为58.1%和67.4%;分别有23.4%和25.2%的医生认为中心和站都应设立发热和肠道门诊,而只有16.3%和14.0%的管理者持这种看法。医生与管理者均认为发热门诊设置的必要性低于肠道门诊(见表4)。.此外,87.8%的医生认为有必要设立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热重症和传染病病例转诊机制,85.9%的医生认为有必要设立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腹泻重症和传染病病例转诊机制。

2.6.3 对目前社区传染病管理存在问题的认识

由表5可见,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的诊疗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实验室检查条件限制不能及时辅助病原学诊断”,高达90%以上;其次为“急需建立与上级医院的传染病患者转诊机制”、“急需上级医院对传染病患者诊疗救治指导及相关培训”和“需要设立传染病管理专项经费”。医生和管理者选择比例略有差异,经检验只有“需要设立传染病管理专项经费”和“其他”两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诊疗和管理中存在的困难,管理者和医生选择“人员配置不足”、“设施建设不到位”和“经费不足”的比例都较高,而“诊疗能力不够”和“管理缺乏激励措施”的选择比例相对较低(见表6)。

3讨论

3.1 社区发热及肠道门诊的设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4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设有发热或肠道门诊的机构约占50%,同时设有发热和腹泻门诊的近40%,不同机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调查还显示,约40%的管理者和医生认为没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发热门诊,约30%认为没有必要设置肠道门诊,医生和管理者认为设置发热门诊的必要性都低于肠道门诊的设置。对于社区传染病筛查门诊的设置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许多困难;尤其是发热门诊的设立,调查中的反馈显示,在社区有限的空间设置发热门诊很难满足呼吸道隔离的分区及防护要求。这提示我们,社区发热和肠道门诊的设置尚需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探讨。

发热、腹泻是社区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传染病信息报告的病种以流感样病例、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表现出发热、腹泻症状的病例为主,且两周内接诊过发热、腹泻疑似传染病病例的社区医生占有相当比例,提示在社区进行传染病症状监测,对加强传染病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社区传染病诊断能力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社区医生认为根据本机构目前的情况,诊断发热和腹泻重症或疑似传染病的能力不足,而90%以上认为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是最缺乏的诊断能力,这与社区医生和管理者对传染病诊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一致。可见目前社区医生在做出诊断时比较依赖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辅助手段。这提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中,应重视对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能力的建设,同时也提示社区医生需要进一步培训,以提高在在社区卫生机构有限的辅助诊断条件下,对发热和腹泻患者传染病识别和判断的能力。此外,借助专家力量研究发热和腹泻疑似传染病及重症患者的社区标准化诊断路径并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设施对于提高社区医生的传染病筛查能力也很重要。

3.3 社区传染病转诊系统的设置分析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医生和管理者都赞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三级医院之间的发热、腹泻相关病例的转诊机制。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传染病诊疗条件和水平有限,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之间的专项转诊机制非常必要。对于在日常工作中接诊疑似传染病人时转诊的选择,70%以上的医生认为应当转诊到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等相关医院,只有0.3%的医生认为应将病人留在社区医院诊疗。但在实际工作中,接诊疑似传染病患者的社区医生只有40%-60%做出了转诊,说明社区转诊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提示应重视研究发热和腹泻疑似传染病及重症患者的社区标准化转诊流程,并建立适合现行医疗机构运行模式的转诊机制。

随着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的日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也更被关注,特别是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传染病防控“网底”,不仅有利于解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对于有效实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控制的公共卫生目标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施志勇.提升社区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几点做法[J].江苏卫生保健,2010,12(5):34

[2]蒋宇音.从预防“SARS”看完善社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J].中国厂矿医学,2003,16(6):518-5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 3576/200804/29124.htm

[4]传染病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学校传染病防控探讨 篇8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8-02

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如果出现传染病,极易造成校内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学生感染疾病,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秩序。近年来,各类传染病疫情在学校里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及学校管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折磨[1],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流感、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传染的主要场所[2] ,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降低学校发生传染病的几率,加强学校管理,降低学生发生感染的机率。现对学校传染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学校传染病的控制管理情况及学生对传染病的了解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学校传染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2 方法 学校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整天集中在一起学习,相互之间的接触较为密切,如果卫生设施或者卫生制度不够健全,或许是学生的卫生习惯较差,就导致学校当中容易发生传染病,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管理[3]。对此,应当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加强传染病管理,保证学校管理的秩序。

预防措施:首先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伴有传染病的学生,应当停课居家或门诊隔离治疗,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和稳定。同时要定期地向学生开展各种传染病知识教育,以使学生充分地了解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如果自己出现此种症状后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形成传播感染。对于学生宿舍,学校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指导学生经常打扫宿舍卫生,保持干净、整洁和通风,以免感染疾病。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入校体检管理,为学生建立个人的健康档案。在新生入校之初,要对新生进行严格体检,以填补学生的免疫空白,通过加强管理,以减少学生之间传染病的感染及传播[4]。再次,当社会上出现某种传染病时,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免疫接种管理,并尽量取消大型的聚会活动,以避免学生出现疾病感染。

控制措施:首先要做好传染病发生后的工作,当学生出现传染病时,学校应当立即将学生隔离,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疫情,同时应当积极配合疾病控制部门,针对学生疫情,实行有效解决措施,实施经常性消毒,以抑制传染病的感染。其次,学校完善学生的缺课报告制度,对于没有上课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询问及核实,以保证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地发现新病人,并及早报告,对于出现疫情的学生,则要及时报告并送學生就医,同时实行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其他学生的安全[5]。再次,学校医务室应当配备专门的医生,当学生出现传染病后,校医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治疗,并对其他学生进行检查,同时报告上级,并发放相关传染病控制药物,以降低学生中疾病传染的几率。

2 结果

通过对学校传染病的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如果出现传染病,则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当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加强学生管理,降低传染病的发病几率。

3 讨论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会对大批的学生产生严重的影响,不仅会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会导致社会和家庭产生不安定因素,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措施如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学生的入学体检,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宿舍及食堂卫生管理等,传染病控制措施如完善学生的缺课报告制度,随时了解学生动向,保证学生安全,积极处理传染病发生后的工作,以免疫情继续蔓延,对学校造成更大的损害。以期通过这些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在传染病发生的第一时间,可以及时进行控制,以免疫情传播,给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总之,学校的传染病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降低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的几率,从而确保学校管理的正常秩序,减少社会及家庭的不安定因素。

参考文献:

[1] 麦浩.桂林市2002年度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26(05):36-37.

[2] 费方荣,冯录召,许真,等.2008-2010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9):691-693.

[3] 李冬梅,刘海博,甘亚弟.北京市大兴区学校托幼机构5年传染病发病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0,58(24):78-79.

[4] 胡茂红,涂正波,吴景文.南昌市1998——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64(02):56-57.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9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13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2018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10

为了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转发<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学校、托幼机构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实施措施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二)完善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班主任、科任教师如在晨检、午检中发现病例,应立即报告校主管领导,采取相应措施。学校疫情报告员向县疾控中心和教育局主管局长报告,主管局长向局长办公会议通报。卫生部门上报卫生局主管领导。H(三)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1.各班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统计报告,于晨检、午检后1小时内,统计出勤情况,严格筛查学生缺课原因,追查病因,并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病例。目前尤其对于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流脑、手足口病的学生尤为关注。要求学生提前10分钟进班,班主任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发现萎靡、发热和皮肤异常情况的学生及时通知领导小组进行筛查。

2.实行传染病快速报告制度

(1)同宿舍、同班级一天内发病3例或连续3天内多例(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伴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要在24小时内报告。

(2)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在24小时内报告。(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内报告。(5)发现甲类或甲、乙、丙类传染病暴发出现,1-2小时内必须报告。(四)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1.加强师资培训。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班主任、住宿生管理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利用全体会时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2.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五)构筑防病屏障

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2.切断传播途径。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2)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3)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

3.隔离传染源。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隔离期实施病员规范隔离。复课时要有卫生部门(传染病医院)开据的病愈证明方可进校上课。水痘隔离14天,并结痂完全脱落,腮腺炎从发病至少10天,并腮腺肿大完全消失。4.室内消毒。由总务处安排专人,按学校制定的制度进行。

5.日光消毒:对于寄宿学生的被褥、垫子不易擦拭的物品要定期清洗干净,并在日光下暴晒,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6.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教育并督促学生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可用淡盐水漱口,清洗鼻腔,不用公用毛巾及手帕。

三、工作要求

(一)学校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落实好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确保人员、物资、经费得到保障。

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11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点;防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15-02

传染病一直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疾病,由于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要对传染病进行护理,而且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控制,减少其传染的几率使得病发的范围不断缩小,因此在控制传染病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其病变的产生[1]。首先要明白传染病的相关传播的渠道以及传染病的认识,其主要的传播原理是传染病的患者排除病原体,然后病原体在传播的时候不断遇到宿主,随后进行传染形成了新的传染,经过这样不断的传染使得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染,因此在传染病的传播中要考虑到其传播的途径、感染人群、传播源泉等三个必需条件。对于呼吸道的传染病其主要是指病原体在咽喉、鼻腔、支气管和气管中进行传播,这些疾病在传染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传播途径进行控制,因此对于一些严重的传染病进行隔离控制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3月的呼吸道疾病的感染者进行观察,一共选取了500例患者进行临床的防护,其中在患者中男性占据了320例,而女性占据了180例,患者的年龄在8-52岁之间,其平均的年龄为35.1±7.9岁,通常情况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d-24天不等,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2.5±6.1,确诊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其具有的症状有:发热480例、咳嗽465例、呼吸急促300例,出现呕吐和下泄的状况患者有200例。

1.2护理方法

1.2.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由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存在着严重的传染问题,因此需要从各个方面开展对其防治工作,使得传染病的患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首先要对其进行确诊,根据相应的呼吸道的疾病的检查标准来确诊患者的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然后对其隔离处理,在进行隔离的过程中要对患者所处的空间进行空气的消毒处理,在消毒的时候根据房间的大小与空气中消毒剂的浓度来确定消毒剂的喷洒量。确保在病房的空气流通顺畅,在过冷和过热的天气下要尽量避免使用空调,开通窗户形成空气的对流来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以此来改善隔离环境下,预防传染病的传染能力。

1.2.2临床护理首先要在严格开展隔离制度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临床的护理工作,以此来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控制,严格通过化学或者是物理的方法来对患者与工作人员对患者泄物和医疗用具进行消毒处理,以此来实现对传染源的控制,在对传染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对其心理进行辅导以及健康知识的宣讲,以此来实现临床的护理。

1.2.3臨床病情监控对于病情的监控可以及时的反应出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在进行病情的监控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心电的监护、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口痰颜色、尿液、大便以及患者的咳嗽性质进行及时的监测,保持患者的机体生理平衡。

2结果

选取的500例患者中,根据医院的治疗流程进行,确诊、防范等对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给予以及的治疗,然后进行护理并且按照治疗的效果批准出院,没有形成传染源,在住院治疗期间大约有40例患者发生了内感染,其内感染率为8%。

3讨论

面对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行护理和控制,需要从最基本的防控制度做起,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显得非常常见,很多的人对于此种的小病觉得难以重视,但是其造成的危害却是极大,因此对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控制要从其传播的特点出发,因为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上由于其发病非常快、途径非常复杂而且其传染性显得非常强,这些特点已经成为了当前传染病的主要传染特点,因此在进行控制的时候要遵守一定的控制制度[3]。始终坚持病情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以此来实现对传染病的有效控制[4]。

参考文献

[1]阮世荣,邝浩成,陆予云,沈浩贤,张笃,利朴良,冯慧玲,巫慧苑,李智,李惠芳,冯柳芳,李仕文.广东从化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9(10).

[2]孙晓冬,王海银.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09).

[3]余滨,陈剑,罗同勇,周敦金,陈邦华,刘普林,李秋玲.武汉市2005——2007年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10).

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资料来源详见本刊2012年第15卷第1期《〈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结果简介》一文。调查内容包括2009年全国各省级疾控中心传染病控制和免疫规划工作开展状况:传染病控制工作指标包括国家、省监测方案要求监测的传染病种数和已开展监测的病种数、病媒监测计划完成任务数和实际完成任务数,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由各省级疾控中心随机抽取5起,按照课题组研制的评估量表进行打分后取平均值所得;免疫规划工作指标包括乙肝、脊髓灰质炎、卡介苗、百白破、麻疹五类疫苗的接种率、辖区疫苗接种单位总数和规范接种单位数、辖区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报告事件数和按规范处置数、省级疾控中心现有冷链设备总数和能够正常运转的冷链设备数。

1.2 分析方法

所有调查资料经逻辑校正和手工校对后,使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其中部分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传染病监测完成率=开展监测病种数/国家、省监测方案要求监测的传染病种数×100%;

(2)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抽取疫情规范处置指数评分之和/同期辖区抽取疫情起数;

(3)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病媒监测任务完成个数/病媒监测计划完成总个数×100%;

(4)疫苗接种率=实际接种某种疫苗人数/同期辖区某种疫苗应接种人数×100%;

(5)冷链设备完好率=能够正常运转的冷链设备数/现有冷链设备总数×100%;

(6)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规范接种单位数/辖区接种单位总数×100%;

(7)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按规范处置的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数/同期辖区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报告事件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传染病防控能力明显提高

本文采用暴发疫情规范处置、传染病监测完成率、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3个指标来分析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传染病控制工作开展状况。

2.1.1 暴发疫情处置及时规范有效。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是及时、正确处理突发传染病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3]。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是从判定准确、判定及时、调查方案、人员和物资准备、现场调查、传染源管理、控制措施、总结报告、评估9个方面进行评判,满分为1,2009年省级疾控中心为0.932,达到0.8的绩效考核标准。从各省看,最高的为1.000,最低的为0.634;其中有30个省的暴发疫情规范处置工作符合要求(表1)。提示现阶段全国各省暴发疫情处置总体做到了及时、规范、有效。

2.1.2 传染病与病媒生物监测逐步规范。

有效的传染病控制,依赖于有效的传染病监测[4],被认为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基石。传染病监测是指持续、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传染病相关数据,并将其应用于疾控工作的计划、实施和评价[5]。目前国家已出台了麻疹、艾滋病、血吸虫病、疟疾等疾病的监测方案。2009年全国所有省份传染病监测完成率平均达91.3%,其中有25个省按要求完成了传染病监测任务,但仍有3个省的监测完成率低于80%,最差的1个省份尚没有开展(表1)。

病媒生物为蚊蝇蟑鼠等传播疾病的生物,进行病媒生物监测,掌握病媒生物种类、数量、分布、季节变化等信息,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可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预测预警[6]。病媒生物监测要求各级疾控中心根据国家、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或上级疾控中心下达计划规定的数量和质量完成对病媒生物的监测。2009年全国省级疾控中心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平均达99.8%。其中29个省按照相关计划或指令性任务完成了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但也有2个省完全未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需注重引导和加强(表1)。

2.2 免疫规划工作规范有序

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表明,疫苗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最方便的措施[7],其中规范接种是保证疫苗发挥作用效果的关键,而冷链是保证疫苗质量、使儿童得到有效接种的重要措施[8,9],是免疫规划的生命线。本文采用基础疫苗的接种率、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规范接种单位覆盖以及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指标来分析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工作开展状况。

2.2.1 疫苗接种率保持较高接种水平。

2007年起国务院决定将流脑、乙脑、甲肝、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使用出血热、钩体和炭疽疫苗,使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种类达到14种,预防15种疾病,免疫规划从儿童扩大到成人。本指标主要评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2009年全国各省级疾控中心疫苗接种工作开展良好,脊灰、乙肝、百白破、卡介苗、麻疹5种基础苗接种率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平均完成度为99.1%。除部分省份麻疹疫苗接种率未达标外,93.8%的省份的5种疫苗接种率全部达到国家要求,为传染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表2)。

2.2.2 冷链设备管理到位,运转正常。

2009年,全国省级疾控中心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平均为94.4%,其中93.8%的省份达100%,未达标的2个省分别为84.5%和96.3%。总体看,目前省级疾控中心的冷链设备管理到位,运转正常。

2.2.3 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处置日趋规范。

疫苗规范接种工作主要从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和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两个方面来衡量。规范接种单位是指按照国家或省制定的接种门诊标准建设的预防接种门诊,即房屋面积、功能布局、执业许可、预防接种门诊认证、接种人员资质、接种人员数量等均符合要求;接种异常反应规范处置是指对疑似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和处理符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的要求。

2009年全国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平均为89.8%,最高为100%,最低仅为1.3%。从各省情况看,有78.1%的省份达到绩效考核90%的标准(表2);7个省份未达标,其中3个省份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低于10%。

2009年省级疾控中心平均规范处置率达94.2%,最高的为100.0%,最低的为66.0%,各省开展情况相对较均衡。有29个省份达到绩效考核90%的标准,其中有24个省份达到了100.0%(表2)。总体上,疫苗规范接种工作得到重视,疑似异常反应处置日趋规范。

*: 2省份缺失。

3 小结与讨论

从前文分析看出,2009年各省级疾控中心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相关指标总体保持在较好水平,表明我国省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暴发疫情处置及时、规范、有效;传染病与病媒生物监测全面开展。其次,全国各省计划免疫工作的有关指标中,除了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略低外,总体工作较好。

从总体上看,虽然2009年全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开展较好,但仍有个别省份存在某些指标值偏低的情况,比如有的西部省份甚至没有开展传染病监测和病媒生物监测,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可能与新发传染病具有发病突然、原因复杂、危害严重、不易控制、难以预测和防范等特点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西部地区缺乏高素质的监测队伍、缺乏经费支持、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导致[10]。而个别省份疫苗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仅为1.3%,可能是投入不足或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的[11]。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显示和原因分析,建议今后在人、财、物和组织管理上,对传染病控制和免疫规划相关工作指标完成较差的省份给予支持和倾斜,从而促使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更进一步。

综上所述,通过暴发疫情规范处置等绩效考核指标,科学、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省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与免疫规划两方面工作现状,明确了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有关考核、分析过程也提示,传染病防控与免疫规划的绩效考核总体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摘要:目的:明确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传染病控制与免疫规划工作开展的状况,并通过绩效考核实践检验该部分指标的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方法:采集2009年全国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关数据,对传染病控制与免疫规划工作两个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年全国省级疾控中心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总体均数为0.932;传染病监测完成率平均达91.3%;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平均达99.8%;疫苗接种平均完成99.1%;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平均为94.4%;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平均为89.8%。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监测与监控能力明显提高,各省计划免疫工作也较好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和计划免疫部分的绩效考核科学、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省级疾控中心工作的现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关键词: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免疫规划

参考文献

[1]Miller JC.Spread of infectious disease through clustered populations[J].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2009,6(41):1121-1134.

[2]白雪,周猛,柴静.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的现状及展望[J].医学信息,2010,23(9):3313-3314.

[3]王陇德.卫生应急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WHO,CSR.WHO recommended surveillance standards[S].1999.

[5]Teutsch SM,Churchill RE.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ublic healthsurveillance(2nd)[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6]何建邯.国内主要病媒生物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18(3):257-259.

[7]汪楠,田玲,邱五七.建国60年我国疫苗相关政策回顾[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8):21-23.

[8]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73-174.

[9]舒红.冷链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2009,23(3):319-320.

[10]吴秀玲,吕元聪.我国传染病监测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5):69-71.

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13

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幼儿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园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保育秩序,特制订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教职工和家长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宣传煮熟煮透;饮用开水;食前便后洗净手;避免参加群体聚餐活动。

2、进一步做好园内环境卫生。为了避免春季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我园认真搞好内园环境为生,及时清理死角;切实防止病从口入,严把晨检和卫生消毒关;加强每日观餐制,食具每餐消毒。

3、加强食堂卫生消毒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堂卫生防病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法律与规章。严禁采购腐烂变质和不新鲜食品,食堂48小时留样。厨房工作人员须持健康证上岗,并做好个人卫生,发现有高热、腹泻等疾病的立即隔离休息至痊愈后方可上岗。

二、制定应急预案:

本园幼儿或教职工,若有可疑病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教育三科、防疫部门),并进行消毒隔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三、疫情报告:

1、发现疑似病人应即送往医院救治,同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监控部门,并按要求消毒处理。要不漏1个疑点,不疏一个环节。一旦发现腹泻、呕吐、发热、疱疹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到就近医院诊治,及时隔离病人,并送指定传染病医院就诊。发现传染病班级立即对班上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疫情,杜绝传染病的蔓延。

2、与当地卫生部门配合,做好监督防控工作。

3、教师每天上、下午随时观察并检查幼儿情况,坚持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登记、消毒工作,尽量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四、教育宣教

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充分利用宣传专栏、板报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疫、防中毒等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做好幼儿“流感”、“流脑”、“甲肝”、乙肝、麻疹、水痘、腮腺炎、季节性传染病等疫苗的接种工作,使幼儿掌握卫生防病和防毒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防病和防中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1、三月份出版报做好春季卫生保健的宣传和预防工作,织食堂工作人员及保育老师共同学习《卫生消毒及室内环境》,教职工学习《细菌性痢疾》。

2、四月份全园教职工学习《手足口的预防宣传及治疗》并出板报.3、五月份《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食堂从业人员上食品卫生安全课堂《设备与工具卫生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培训资料》。

4、六月份《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治疗》。

5、七月份《水痘的预防与治疗》

6、做好全园保健各类计划的总结、归档工作。做好库房食品清仓工作。

谢家坪幼儿园2017年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我园将围绕传染病的防控要求,紧紧抓住“抓细、抓实、抓准、抓狠”四个方面,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对于有利、高效的防控和遏制传染病的产生和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

1、遵守幼儿园的晨检、午检制度。幼儿每天早上入园时,保健医生及老师要做到一摸、二问、三查、四看第一关,幼儿的头部、颈部是否发热,手部、口腔是否有疱疹现象,确定后,我们将及时采取措施,将幼儿进行隔离,并到医院就诊,隔离期限到时,返园时将出示医院病情证明书,确认后方可入园。幼儿返园后,我们还将再次进行晨检,中午午睡时认真检查幼儿的脚心、臀部、后背等部位,发现有异常将及时上报幼儿园,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杜绝各类疾病的传播。

2、加强缺课追踪登记制度,考勤规章制度,及时与缺勤幼儿家长取得联系,每天上午10:30由各班上下班老师打电话追踪缺课幼儿,了解幼儿具体情况及原因,如幼儿因发烧、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做好登记,诊断诊治情况及诊断医院后交到保健室。若园内出现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应及时对患病者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到正规医院诊治,由班上老师跟踪调查诊治情况,并由保健医生上报责任医、区疾控中心、教育三科、等相关部门。

3、我园将采取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大力宣传,及时向家长宣传预防疾病的常识,提高家长和幼儿卫生防疫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园内以板报的形式对全园教职工、幼儿、幼儿家长、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通过温馨小提示让家长了解疾病的预防,如:不带幼儿到人多密集、公共场所等地方,避免疾病的传播。

4、我园将积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每天让幼儿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确保每一位幼儿的身体健康。

5、全园严格遵守消毒工作,将各班级的教室、玩具、口杯、、碗筷、擦嘴巾、餐巾、桌椅、地面等物品进行一用一消毒,并及时用消毒液擦洗幼儿能碰到的每一个地方,做好各班清洁卫生和环境卫生,每周五进行一次一大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每月一次检查各班口巾、擦嘴巾、水杯、是否与和班上幼儿姓名相对应,若发现不对应的,当场指出并立即改正,床单被套一月清洗更换一次,及时监督、督促各班更加细致做好、做实常规卫生工作。

6、除了这些外,我们还将加强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讲故事、谈话等途径开展“我会洗手”等活动,教给幼儿正确的六步洗手法(洗手时要分别打3次肥皂,搓搓手心和手背,最后清洗干净)。

7、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a、九月《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学习》,并出板报。

b、十月《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治疗》。

c、十一月《水痘的预防与治疗》。

d、十二月《卫生消毒及室内环境》。

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篇14

五里河一中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积极做好预防各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手足口病等),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精神,全面有效地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预案。

1、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全面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创建安全、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2、传染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刘成龙

副组长:段长明 李鑫 组员:全体教职员工

3、主要职责

刘成龙:全面负责“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的管理。

段长明 :全面负责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好班主任学生的宣传,做好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学生日常的管理教育,保证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开展。

李鑫:负责全体师生的卫生保健、宣传、预防等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利用广播、板报加大宣传力度。

4、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时的应急措施

班主任或上课老师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应马上向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并通知学生家长,送

成都市清波小学

疑似病人到医院就诊。

由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组员上报区卫生防疫站及教育局主管部门。

对疑似症状者去过的地方进行消毒。

羔羊秋季腹泻的防控 篇15

1.1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致使羔羊营养不良, 机体抗病能力差。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因素容易侵入肠道, 直接刺激胃肠黏膜的感受器, 扰乱胃肠正常分泌、运动和吸收的生理机能, 从而导致羔羊腹泻。

1.2 饲喂腐败霉变饲料和青贮草料, 未遵循饲喂定时、定量、定温的原则。精粗饲料搭配不当, 饲料转换过频, 饮水不洁, 量不足, 防疫、驱虫、治疗用药不当等均易诱发腹泻。

1.3 羔羊生存环境差 (如外感湿热, 且圈舍潮湿, 无垫草或草少, 保温性能差等) , 难于抵御风雪严寒, 气候骤变等, 极易造成羔羊应激性腹泻。

1.4 环境卫生条件差, 防疫消毒措施不严格, 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长期潜伏, 羔羊出生后, 通过脐带、母羊乳头、母羊体表及舔食杂物等易造成病原微生物侵入消化道, 此时, 羔羊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 胃酸分泌不足, 很难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并产生有害毒素, 当此毒素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 影响羔羊的正常吸收功能, 从而导致腹泻。

1.5 规模化全舍饲羊场, 大多采用同期发情技术, 产羔时间相对集中, 产羔数量大。羔羊从出生到出栏或育成, 要经过分群、断奶、防疫、驱虫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每项环节对羔羊来说都是一次强应激, 若不能及时发现患病羔羊, 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羔羊应激性或传染性腹泻。

2 临床症状

羔羊病初精神沉郁, 虚弱, 垂头弓背, 不吃奶, 随即腹泻, 有的呈粥状, 有的呈水样, 颜色有绿、黄绿、灰白等, 并有恶臭味, 体温升高, 尿短赤。病情严重时起卧困难。病程长者, 食欲减少或废绝, 眼窝下陷, 被毛粗乱, 身体振颤, 哀叫, 心跳加快, 脉象虚弱, 衰竭而死亡。大肠杆菌引起的病程稍长, 常因脱水死亡;应激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 粪便色泽常与草料颜色相近, 灰白色或黄褐色, 带有未消化饲料;病毒性腹泻, 多为水样腹泻, 感染迅速, 死亡率高。

3 羔羊腹泻治疗

3.1 中药治疗遵循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涩肠止泻为原则。止痢散 (药方:白头翁、滑石、黄芩、黄柏、车前子、郁金、栀子、木香、苍术、诃子、丹参) 方中白头翁、黄柏、黄芩清热解毒, 燥湿止泻;郁今、桅子清热燥湿, 凉血祛痰, 止痛;车前子、滑石利水通淋, 止泻;河子清清热解毒, 破积祛痰, 收敛固脱;木香、苍术理气;丹参活血化痰。配合西药抗菌消炎, 补液强心,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中西医配合, 疗效甚佳。

3.2 西药治疗用毒痢奇效 (主要成分:安普霉素) (50千克/支) 和佰士达的蒽诺沙星 (25千克/支) 分别肌肉注射。同时, 可配合口服乳酶生, 多酶片, 增加疗效。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抓好产羔母羊的饲养管理, 保障出生羔羊体质健壮, 充足哺乳, 抵御外界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4.2 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圈舍和母羊体表乳房等的卫生消毒工作。出生羔羊断脐后, 立即用2.5%的碘酊消毒脐部, 同时确保羔羊及时吃到初乳。对病羔要及时隔离, 加强护理。羊场定期清扫、消毒圈舍, 保持环境和用具的清洁卫生。

4.3 改善羔羊生长环境, 防止圈舍潮湿, 勤垫干土或勤换垫草, 减少对羔羊的应激。饲喂方面, 哺乳羔羊以早开食, 早补饲, 喂以全价代乳颗粒料为好;断奶后育成羔羊宜分阶段、分体重, 逐渐加大全价育肥颗粒料的饲喂量。疾病控制方面, 可于饮水或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生素或维生素C, 增强抗病力。

4.4 定期驱虫, 定期用高效低毒驱虫药 (如左旋咪唑, 15毫克/千克体重, 丙硫咪唑15毫克/千克体重) 对羔羊适时驱虫。

4.5 加强饲养管理, 不喂冰冻、霉变、掺有杂质的饲料。

上一篇:己亥杂诗龚自珍翻译和原文下一篇: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