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实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精选7篇)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实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全县各级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其它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机关、窗口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下列行为,实行责任追究。
(一)在行政执法、司法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1、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假公济私、野蛮执法的;
2、履行审判、裁决、处罚、调处等职能过程中显失公正,甚至徇私枉法,构成错案的;
3、偏袒、保护社会邪恶、黑势力的;
4、违反规定查扣、处罚车辆的;
5、滥用权力,干扰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
6、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行政强制措施,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7、擅自使用、损毁或保管不当被扣押的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8、将政府职能转让给社会中介机构或其它单位,进行有偿服务的;
9、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处罚,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的;
10、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或无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11、对投资者的投诉,不及时处理的;
12、在履行法定职责时,有其它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在办理行政审批、登记事项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1、擅自设置行政审批、登记项目或将登记备案变为审批的;
2、继续执行已经废止或撤销的行政审批、登记的;
3、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审批、登记等事项,审批单位拖延不办的;
4、在办理行政审批、登记、年检、认证、裁决等事项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管理制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实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三)在执行行政事业收费事项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1、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或扩大行政事业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
2、继续对已经废止的收费项目进行收费的;
3、将应由服务对象自愿接受的咨询、检测、信息等服务变为强制性服务并收取费用的;
4、以召开会议、培训、考察、检查评比、学会、协会、研究会等为名,强制服务对象参加并收取费用的;
5、经过中介组织向服务对象乱收费的;
6、收费时不开具合法凭据或不使用法定部门制发的专用票据,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
(四)在公务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1、工作不负责任,擅离职守,造成贻误工作或损失后果的;
2、工作中遇事推诿、扯皮、消极怠工、服务态度差的;
3、接受服务对象钱物、代币购物券,或吃、拿、卡、要、敲诈勒索的;
4、接受服务对象安排的旅游、玩乐等活动的;
5、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宴请的;
6、向服务对象摊派、索要赞助或无偿占用其财物的;
7、对企业实行强买强卖、强行承包工程、推销产品的;
8、向企业索要“保护费”的;
9、强行向服务对象拉广告,违反规定摊派订购书报刊物、音像制品的;
10、强制服务对象接受不必要的指定服务,从中牟利的;
11、违反规定要求服务对象报销各种费用的;
12、对各种聚众阻工、向企业或客商敲诈勒索等行为采取放纵态度或制止不力的。
(五)有其它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的。
第四条
问责方式
(一)领导干部有违反本规定第三条行为的,采取下列方式追究责任:
1、作出书面检查;
2、责令限期整改;
3、通报批评;
4、诫勉谈话;
5、调整工作岗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我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保证纪检监察工作与时俱进,切实增强信访举报工作与案件查办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特制定本规定。
一、在信访举报工作与案件查办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进行责任追究:
(一)在权限范围内对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监察对象违反国家政策、法律和党纪、政纪等问题应受理而不受理的;
(二)在权限范围内对不服纪律处分的申诉应受理而不受理的;
(三)对旗纪委监察局转办要结果的信访件,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又不提前向旗纪委监察局报告和说明理由的;
(四)对检举控告人、申诉人歧视、刁难、甚至打击报复的;
(五)无故丢失信访举报件,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对所辖范围内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不及时解决,推诿扯皮,造成越级或集体上访的;
(七)对有意将信访举报内容透露给被举报人,造成不良后果的;
(八)要查办信访案件中,故意袒护、包庇被举报人或为被举报人开脱责任的;
(九)有关人员和组织接受可能影响信访举报工作公正处理的宴请、财物或参加其它活动的;
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北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冀政办(2001)18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1年8月31日
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重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
究的规定》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的追究。
重大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设区市以下人民政府(含本级,下同)的主要领导人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正职负责人对下列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
领导责任的,依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重大火灾事故;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重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
(四)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重大安全事故;
(五)煤矿和其他矿山重大安全事故;
(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
(七)其他重大安全事故。
设区市以下人民政府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
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条 设区市以下人民政府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具体措施,对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对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或者职责范围内防范
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
第五条 设区市以下人民政府应当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安全事故工作会议,由政府主要领导人或者其委托和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部门的正职负责人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安全事故的工作。会议应当作出决定并形成纪
要,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第六条 设区市以下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地区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设施和场所安全事故的防范明确责任、采取措施,并组织有关部门对责任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 设区市以下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第八条 设区市以下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本规定第三条所列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查处;发现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排除;重大
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以书面形式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查处机关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九条 设区市以下人民政府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存在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或者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上
级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在内的紧急措施,同时报告上一级政府;上一级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
立即组织查处。
第十条 设区市以下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加强中小学校的安全管理,实行学校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和安全一票否决制,防止发生食物中毒、火灾、旅游安
全等事故,确保学生安全。
中小学校严禁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严禁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
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
中小学校违反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对校长给予撤职的行政处分,对直接组织者给予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并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对设区市、县(市、区)、乡(镇)
政府主要领导人和设区市、县(市、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
轻重,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违反本条规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给予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人和设
区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正职负责人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给予乡(镇)政府主
要领导人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正职负责人撤职或者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第十一条 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负责行政审批(包括审查、审核、批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竣工验收等,下同)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必须严
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
章规定的安全条件的,不得批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弄虚
作假,骗取批准或者勾结串通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取得批准的,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
部门或者机构除必须立即撤销原批准外,还应当对弄虚作假骗取批准或者勾结串通
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的当事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行贿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予以批准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
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与当事人勾结串通的,应当开除公职;构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对依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
条件的,必须立即撤销原批准。
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不对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或者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条件而不立即撤销原批准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
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查封、取缔,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属于经营单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相应吊销营业执照。
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对发现或者举报的未依法取得批准而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不予查封、取缔、不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工商行政
管理部门不吊销其营业执照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
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第十四条 设区市以下人民政府依照本规定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履行,本地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政府
主要领导人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给予同级负责行政审批的政
府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
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立即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并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或者阻挠、干涉对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前款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记大过、降级的行政处分。第十六条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应当迅速组织救助,有关部门应当服从指挥、调度,参加或者配合救助,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十七条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设区市政府应当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迅速、如实发布事故消息。
第十八条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工作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完成,并由调查组提出调查
报告;遇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得超过90日。调查报告应当包
括依照本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或者其他法律责任的意见。
设区市政府应当自调查报告提交之日起30日内,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决定;必要时,省政府可以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决定。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有权向上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安全监督管
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
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事故隐患进行查处,或者对举报的不履行、不按照规定履行
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条 监察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有关规定,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实施监察监督。第二十一条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依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处理。
对特大、重大安全事故以外的其他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负有责任的有关人员,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
第二十二条 对重大安全事故肇事单位和个人的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怀远县城乡低保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六月十六日
怀远县城乡低保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责任制,促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廉洁、高效、公正透明,根据《怀远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和《怀远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制,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县民政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县财政局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县金融机构配合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社会化“打卡”发放工作;县信访局负责来信办理、来访接待工作;县审计局负责对操作程序及资金运行跟踪审计。
第三条 县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有关规定审批确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据实编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用款计划;
(三)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核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四)及时将审核、汇总后的城乡低保数据送县财政部门。
第四条 县财政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保证上级补助和本级配套安排的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二)建立城乡低保资金专户,对两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三)保障城乡低保资金及时拨付,城镇低保按月、农村低保按季度发放;
(四)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城乡低保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 县金融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会同县民政部门代发城乡低保资金,其低保金专用存折帐户一律免收开户费、工本费,同时免收委托代发费和手续费;
(二)城乡低保资金拨入代发金融机构7个工作日内,应将资金打到低保对象个人帐户,并注明资金名称。
第六条 各乡镇分管领导,民政办及包片、包村(居)干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民政办要指导并监督本辖区村(居)委会开展城乡低保初审工作,对上报的家庭收入情况逐项调查核实并签署意见,对调查核实结果负责。要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对象个人档案资料,完善档案要素,实行一户一档。同时,要建立每月低保报告制度,乡镇分管领导要在报告报表上签名;
(二)包片、包村(居)干部会同所包的村(居)委会开展好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并对调查评议结果负责,确保城乡低保政策公开、保障对象公开、操作程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调查和初审意见、评议结果由包片包村(居)干部签名,否则,县民政局不予受理;
(三)分管领导要负责并监管好本乡镇城乡低保户的核查评议工作,对上报的每个低保户的审核材料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 村(居)委会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本村(居)范围内城乡低保对象日常申请受理工作;
(二)对申请家庭进行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后,提出初步审查意见;不符合条件的,告知申请对象原因;
(三)设定固定低保公开栏,宣传城乡低保政策,对批准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及时将享受对象及其补助标准在村(居)委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八条 乡镇政府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县民政部门定期通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和资金情况,对不能按照足额发放城乡低保资金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通报表扬。
第九条 县监察、民政、财政、审计部门每半年组织一次城乡低保情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条 县各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情节给予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一)预算安排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
(二)具备财力保障或上级已对其财力缺口进行补助后,由于不按时足额发放或不按规定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等原因,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
(三)挤占、截留、挪用、拖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
(四)虚报、瞒报城乡低保资金发放情况的;
(五)检查监督不到位、不及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第十一条 从事城乡低保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情节较轻的,给予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
(一)接待群众来访以及申请对象态度生硬,服务意识差,政策解释不准确的;
(二)城乡低保申请审核不按条件和规定程序办理,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抽查复核不到位的,出现错保、漏保、“人情保”和“关系保”;
(三)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拒不受理或者拒不签署意见的;对不符合条件的,弄虚作假,利用职务便利骗取低保金的;
(四)动态管理不到位,补差标准界定不准确,导致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机制不落实的;
(五)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擅自改变城乡低保待遇享受范围和保障标准的;农村低保擅自拆户、分户和平均分配的;
(六)吃拿卡要,故意设立门槛向低保申请人索要财物,收受申请人财物,刁难低保申请人的;
(七)徇私舞弊,利用职务便利贪污、挤占、挪用、扣压、拖欠低保金的;
(八)其它违反低保政策的情形。
第十二条 依照本规定和有关法规对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由行政监察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
《巴中市损害投资软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于2011年5月22日印发,现全文刊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巴中,按照市委“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以下简称软环境),并对损害软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
第二条根 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员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及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损害软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执行。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损害软环境行为,是指违反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市场经济、改善投资环境、规范经济秩序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违反行政许可、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及行政复议等有关规定;未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影响我市投资软环境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
第五条 对损害软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应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过错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责任追究范围
第六条 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予以批准或超越法定职权作出批准决定的;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三)实施已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或擅自增设行政许可项目的;
(四)擅自变更或增减行政许可前置条件或增加审批环节的;
(五)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事项,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审批过程中,不一次性依法告知并按规定出具有效书面凭证并说明理由的;
(六)未在法定期限或公开承诺期限内办结许可项目的;
(七)未按规定核定收费标准导致不合理收费,或借行政许可事项巧立名目,强行接受或指定中介服务收费的;
(八)未按规定将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和行政审批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未按规定将行政审批权向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未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未按规定开展并联审批工作的;
(九)不依法履行行政许可监管职责或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其他违反行政许可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七条 在实施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
(二)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实施检查,或不出示相关证件实施检查、超越职权实施检查的;
(三)应报批而未报批、不按检查计划、超过规定次数开展涉企检查的;
(四)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产(商)品进行抽样、抽检和样品处理,或以抽检为名,将样品私分、据为己有,或在抽检结束后不按规定时限返还样品的;
(五)接受被检查对象提供的宴请、娱乐、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等行为的;
(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检查中为本单位、本人、亲友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七)在执法检查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
(八)其他违反执法检查工作规定行为的。
第八条 在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越权处罚或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为、种类实施处罚或强制措施的;
(二)不正确适用行政处罚裁量权的;
(三)收缴罚款不当场出具合法的罚款收据,或者违反处罚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规定收缴罚款的;
(四)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不依法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移交,以罚代管的;
(五)其他违反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规定行为的。
第九条 在实施行政收费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超越权限设立或审批收费项目,或仍执行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的;
(二)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延长收费期限的;
(三)对法定的服务收费项目只收费而不提供服务,或者只提供部分服务、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有偿服务或购买指定产品、搭车收费的;
(四)对职责范围内应无偿办理的事项,委托下属企事业单位或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以有偿服务方式办理的;
(五)非法强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接受咨询、信息、检测、检验、商业保险等服务,强行收取费用的;
(六)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索要赞助或违规占用企业钱物的,借办班、培训、办证等乱收费的;
(七)不出具合法收据收费的;
(八)其他违反收费规定行为的。
第十条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在洽谈招商引资项目过程中,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招商引资政策规定,项目跟踪服务不力,致使项目流失的;
(二)在招商引资项目立项审批、注册过程中,立项审批、注册不及时,跟踪、服务不到位,影响投资项目进展、引起不良后果的;
(三)招商引资项目在开工建设过程中,项目的土地供应、拆迁安置、资金投入等,因主观工作不力未按协议履约,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
(四)招商引资项目在依法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部门承诺的条款或相关服务不到位,对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在对投资企业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擅自检查、验收,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或吃拿卡要,报销费用的;
(六)其他违反招商引资政策规定情形的。
第十一条 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对管辖范围内市场经济秩序维护、规范不力,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长期失察或者放任自流,致使建筑、流通、中介、金融、文化等市场秩序混乱或存在严重隐患的;
(二)在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特许经营权出让及政府采购等事务中,未按规定方式实施,或者在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拒不与所办中介机构脱钩,或者表面脱钩暗中合作,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转移或者委托给中介机构,搞有偿服务或者从所管理的中介机构获利的;
(四)授意、指使或者强迫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或者提供虚假证明,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五)对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疏于监管,以致发生严重违法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超标收费等问题,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六)在规费减免、政策扶持、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出让、转让)、政府投资工程等方面为谋取私利打招呼、批条子的;
(七)采取行政命令、强买强卖、强制有偿服务、搭配搭售等方式,搞垄断经营,或设置障碍,故意刁难,排挤外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到本地参加公开竞争的;
(八)违反企事业单位或业主意愿,以广告、认购、定购、有偿新闻及其他形式直接或者变相收费牟利,或者强迫企事业单位或业主参加各种评比、研讨、培训等活动及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
(九)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的公职人员,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或者在中介机构中兼职取酬的;
(十)其他影响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
第十二条 在投诉受理和行政复议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对属于法定职权范围的有关投诉和符合条件的复议申请不受理,或不按法定期限办结及作出复议决定的;
(二)对上级组织、领导批转的投诉不及时办理,或不按规定期限反馈办理结果的;
(三)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影响投诉问题解决的;
(四)不履行上级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或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的;
(五)在处理投诉和行政复议中侵害投诉或复议申请人合法权益的;
(六)对行使申诉、控告、检举权利,或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打击报复的;
(七)其他违反投诉受理和行政复议规定行为的。
第十三条 软环境建设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分工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因疏于教育管理监督发生严重损害软环境问题的,对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第三章 责任追究方式
第十四条 损害软环境责任追究实行“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责任制。根据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和损害后果程度,对直接责任人及责任人所在部门、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严格实行问责。
第十五条损害软环境行为责任追究种类:
(一)行政问责。
1、责令书面检查;
2、诫勉谈话;
3、通报批评;
4、责令公开道歉;
5、停职检查;
6、引咎辞职;
7、责令辞职;
8、免职。
(二)党纪、政纪追究。
(三)司法追究。上述责任追究可单处或并处。
第十六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授权或者委托、委派、聘用的其他组织和人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可作解散、解聘、辞退等处理。
第十七条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及以上应予责任追究情形的;
(二)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人员对其损害软环境行为进行调查的;
(三)因主观故意导致损害软环境行为发生的;
(四)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进行打击、报复、陷害的;
(五)其他从重或加重处理情节的。
第十八条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理直至免于责任追究:
(一)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或者主动交代本人应当承担的违纪问题的;
(二)主动挽回影响和损失,并向服务对象赔礼道歉,得到谅解的;
(三)主动检举他人违纪违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四)有其他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理情节的。
第十九条 损害软环境的行为,适合问责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违反党纪政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党纪政纪相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中共巴中市纪委、巴中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规定,为加强对环境的监督管理,保障环境监察员依法行使职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机构是对环境保护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作、合资、外方独资企业)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环境保护监察,并在全省建立和实行环境监察员制度。
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应当建立并实行环境监察员制度。
第三条 环境保护监察的任务是:监督和检查单位和个人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对造成污染或破坏的行为进行处理,以维护国家和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授权省环境保护局向具有环境监察员资格的人员颁发环境监察员证和胸章。环境监察员依法对环境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环境保护监察的职责是:
(一)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环境监察;
(二)查处、制止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处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
(三)对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督促检查;
(四)监督检查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和“三同时”规定的情况;
(五)监督检查污染源的治理和环境保护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
(六)监督检查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的执行情况;
(七)及时向上级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环境污染或破坏事故;
(八)其他有关环境保护监察事项。
第六条 环境监察员的职责:
(一)对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予以协助,提供方便,不得拒绝;
(二)对受污染或破坏的环境进行现场调查、监测分析,查阅与污染或破坏环境有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资料,并有为其保密的责任;
(三)可以调阅和检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资料;
(四)可以约见或质询造成污染与破坏环境的当事人,如需提供有关文字材料时,当事人不得拒绝;
(五)可以调阅和检查排污单位或个人缴纳和使用排污费的帐目和单据;
(六)对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环境的单位或个人提出警告或处以罚款;
(七)对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及有关责任人员,有权向环境保护部门要求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可向司法部门建议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
(八)向环境保护部门对污染或破坏环境的单位或个人提出限期进行污染治理或关、停、并、转、迁的建议;
(九)对拒不接受环境监察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提出警告或处以罚款。
第七条 环境监察员的条件:
(一)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廉洁奉公,作风正派,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其有一定的环境执法素质和能力,经考核合格;
(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二年以上(含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三)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四)具有技术员以上技术职称;
(五)乡镇环境监察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适合从事环境监察员工作;
(六)环境监察员由省人民政府授权省环境保护局进行考核、任用(或聘用)和管理。
第八条 环境监察员及其监察证、胸章的管理:
(一)环境保护监察员要认真学习和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执法素质;
(二)在依法对环境的监察中,环境保护监察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秉公执法;
(三)环境保护监察员执行公务必须携带和佩戴环境保护监察员证、胸章,否则接受检查的单位或个人可以拒绝接受环境保护监察;
(四)环境保护监察员证、胸章,任何人不得擅自复制、伪造、涂改、转让或买卖;
(五)环境保护监察人员应妥善保存环境保护监察员证、胸章,如有遗失,即向发证部门报告,并声明作废,方可补发;
(六)环境保护监察员如调离环境保护部门或因某些原因不能从事环境保护监察工作者,发证部门应及时收回环境监察员证和胸章;
(七)环境保护监察员证、胸章统一制作,由省环境保护部门发给;
(八)环境保护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应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如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行为的,应取消环境保护监察员资格,并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九条 对环境保护监察工作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十条 当事人对环境保护监察部门及其环境监察员所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执行的,由环境保护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条本委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程序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不依法履行行政许可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的,依照本办法追究行政责任;按规定需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处理的,移送相关部门;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第三条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工作人员追究行政责任,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惩处与责任相当、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条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本委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一)无正当理由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指定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行政许可有关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申请材料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的;
(六)无正当理由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七)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第六条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本委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擅自设立或者取消行政许可事项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无正当理由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的;
(四)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五)不依法履行行政许可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
(七)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务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八)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中依法收取的费用的;
(九)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七条对有第六条
(六)、(七)、(八)项情形的违法所得,应当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有本规定中两种以上(含两种)应当受到行政处分的行为的;
(二)伪造、转移、销毁有关证据或者隐瞒违法违纪事实的;
(三)包庇同案人的;
(四)对申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或者案件承办人员打击报复的;
(五)强迫、唆使他人违法违纪的;
(六)干扰、妨碍案件调查的;
(七)有其他依法应当从重处分情节的。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理:
(一)主动纠正违法违纪行为,并且积极配合组织调查,主动说明违法违纪行为的真实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据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减少或者避免损失,或者及时消除不良影响的;
(三)检举、揭发他人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
(四)有其他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情节的。
第十条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微尚不够行政处分的,依照《北京市国家公务员行政告诫暂行规定》给予行政告诫。
第十一条违法违纪行为通过下列途径发现: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诉、检举、控告;
(二)新闻等媒体公开曝光的;
(三)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
(四)行政许可被行政复议机关依法撤销的;
(五)行政许可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或部分撤销的;
(六)法制机构在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中发现的;
(七)其他途径。
第十二条责任追究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监察处负责审查并决定受理有关申诉、检举、控告;
(二)监察处会同法规处、人事处等有关处室进行调查核实;
(三)监察处听取被调查人员的申辩,对责任难以认定的应当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
(四)监察处会同法规处、人事处等处室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行政责任追究的处理建议;
(五)责令改正行政许可行为的,经主管领导同意,由监察处负责监督完成;给予相关人员行政处分的,经委党组研究决定,由监察处或者人事处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理。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实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推荐阅读: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调解申请书12-14
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06-16
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05-29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07-21
雇工人身损害代理词07-23
工伤损害赔偿案例11-15
损害群众利益的检查材料07-09
人身损害赔偿案代理词06-17
人身损害赔偿答辩状07-19
侵权损害赔偿答辩状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