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与多媒体教学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欣赏与多媒体教学(通用8篇)

音乐欣赏与多媒体教学 篇1

泸溪三中

金迎霞

[摘要]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使音乐课更显得生动、形象、直观,使学生对于录音、录像、图片、动态视频等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音乐欣赏 多媒体 教学运用

著名音乐家李斯特所说过:“音乐可以称作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类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理解”。当音乐给人是一种听觉形象美时,欣赏者对于复杂的生活现象感受,对于生活理解,对于生活审美理想等,都凝聚了一定的情感,并从作品中通过节奏、曲调、音色、结构等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听完艺术审美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听觉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看音乐的方面,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行方法。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用语言或静态的图片来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已经成为了很固定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某一音乐作品的理解只停留在一些对作品的形容词和图象上,不容易记住,而且想象的空间很有限。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多媒体的加入,使其鲜活,且有声有色。使音乐成为视觉的表象,对于想象音乐的形象,会更加的准确,且想象的会深刻和透彻一些。使欣赏者对音乐作品领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之后,会感到很有乐趣。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的广润空间,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长期坚持,对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使音乐课更显得生动、形象、直观,使学生对于录音、录像、图片、动态视频等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情况,我们在对一首乐曲进行情绪方面的讲解和调动时,教师在讲台前讲得精精乐道,而学生则可能听得无精打彩,并没有和老师达成共识,这就是“教”与“学”的脱钩,学生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只是“讲”,学生只是“听”,讲与听不能融为一体,这就不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种脱钩现象,我们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证明,让他们参与其中,如采用CD、VCD配合教学,就会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更能在音乐的情绪、节奏上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作品的鲜明艺术形象,诱发学生情绪,营造美感环境,产生共鸣效果。运用多媒体制作优美的画面,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绪,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融情于音乐艺术之中。我利用多媒体制作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宣泄情感的方式称为以境表情。“歌咏之不族,则手舞之,足蹈之。”在入情动情的基础上,学生满腔激情的表达与抒发以水到去成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有评析地复听,但是单纯依靠听觉,或过多的讲述,就显得单调、枯燥、平谈乏味。欣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欣赏教学的“初步感知阶段”。初步感知阶段以“官能欣赏为主”,它是音乐欣赏的初级过程。这个过程应以学生独立自主的聆听为主,必须保证学生的听觉的自主性和时间性。

第二,欣赏教学的“情感体验阶段”。情感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音乐之长处在于传情,但这种传情不象文学作品和绘画那样能产生直观和具体形象。再好的音乐也不可能清晰地解释周围的事物,不可能明确地表现物体的形象。教师必须运用音乐的各种要素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去感受、想像、理解再现音乐形象。

第三,欣赏教学的“理解提高阶段”。这个阶段是对作品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也是音乐审美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有关知识、作曲家的世界观、作品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动机等,以求更加准确、完整、深层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意蕴和内涵。

如何使学生在流动着的音响艺术中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性地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首先应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情绪进行体验,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第二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体裁进行体验和判断。第三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等等。

音乐欣赏与多媒体教学 篇2

随着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它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突出教育形式当中的声音、画面造型所形成的丰富信息量。那么影视音乐的直观性、趣味性将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 得到最大限度地充分展示, 达到充分个性化的、主动性的教学效果。

一、影视音乐欣赏的特点和作用

音乐与电影 (电视) 艺术的结合, 使音乐艺术的形态更加绚丽多彩。音乐常常出现在电影 (电视) 中, 是因为二者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内容上是相通的。音乐的内容具有情感的概括性, 而电影 (电视) 的形象则具有一定的个别性, 二者只有相互补充, 才能达到审美的完整和统一。电影 (电视) 音乐通过画面的形象, 使音乐的内容更加具体明确, 长期流传。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影视音乐这种音乐体裁形式及影视音乐的功能;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表演、塑造和体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使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和音乐在电影、电视剧中的作用;音乐因为有了影视画面的解释, 使得学生更容易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而影视音乐是帮助学生提高艺术欣赏力的最好的艺术形式;通过优秀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感人的作用, 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 有助于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多媒体教学在影视音乐欣赏课中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将影视作品的图形、图像、声音、语言、文字等影像符号直观地呈现, 加强学生对教学对象的印象和理解。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艺术的视听造型特征。

课程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大, 以高科技为媒介来完成知识的教与学, 对教师而言, 可以更多地按自己的意愿安排教学活动, 省略了对课堂气氛的控制、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项目, 能更充分地把时间用到对知识的讲解上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安排所学的内容, 省去了许多可有可无的环节,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学较单一、僵硬的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智能型、具有亲和性的界面, 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 展示最前沿、最丰富的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更好地充当学习的主体这一角色。

教育资源的共享, 节省人力、物力, 这是跟多媒体教学自身特点相关的。传统教学往往是一个教师指导数十个学生, 而多媒体教学中, 一个老师授课, 通过具有受众面极其广阔的多媒体传播途径, 其受益者是以千、万计的。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感受影视音乐的魅力

随着快速发展的荧屏世界, 音乐与影视越发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影响, 相互作用着, 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优秀影视作品。音乐在影视中所表现的作用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我力求将一些极具特征性的影视音乐展现给学生。

首先, 强调视听相结合的艺术。影视音乐要求能将画面与音乐相结合,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欣赏感觉。也更能体现出音乐与影视的关系。比如我们课本上的中国文学四大名著改拍的电视电影中的主题曲就有鲜明的特点, 学生通过对比音乐情绪、速度和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不同来感受不同影视作品中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其次, 我还挑选了一些特征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例如:为使音乐达到一种气氛渲染的效果, 我挑选了《简·爱》中一段紧张的“着火”场景, 进行有声与无声的对比, 让学生自己总结。我还挑选了《狮子王》和《一曲难忘》中的两个片段。一是小狮子辛巴在唱唱走走中长大了;另一个是少年肖邦在教授上课时不停地弹琴中长大了。学生一看就知道音乐在影片中的这一作用特点。这一些特色片段的展现, 给学生一个准确、个性化的欣赏空间, 并能通过自己的总结掌握音乐在影视中的具体作用。

最后, 结合人文思想、道德情感教育。在选择“情感表达”和“寓意升华”的代表影片时, 我以情感为主线。选择了《音乐之声》中主人公第二次演唱《雪绒花》时的情景;以及《泰坦尼克号》中沉船时四个弦乐手还在甲板上拉琴的两段感人的场景。使学生在欣赏中自然而然地与影片产生共鸣得到思想情感上的升华, 并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将影视音乐思想提高到一定的层次, 使其更具欣赏价值。

多媒体教学尽管为影视音乐欣赏课提供了很多便利, 但是还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人为地割裂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不要让欣赏课变为演示课, 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在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 要注意学生在影视艺术学习当中的反馈信息, 加强引导。另外,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也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如鱼得水, 应用自如。

多媒体教学在影视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还需要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好的模式,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推动音乐学科更好地发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新课标的指导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下, 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在影视音乐欣赏中的优点分析, 来说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水平。影视音乐的直观性、趣味性将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 得到最大限度地充分展示, 达到充分个性化的、主动性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音乐教学 篇3

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音乐教学的一场巨大变革。传统的听赏会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教材转变为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动态教材,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从网络上收集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束缚,教学内容得到了及时更新与拓展,音乐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大增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对音频和视频进行剪辑处理后,可将音乐主题或重要片段作为单独播放的文件,方便教师的操作。

二、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音乐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学也会产生很多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角色的变化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许多音乐教师兴奋不已,教师将教学内容包括课堂上的提问都以课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甚至对教学内容进行衔接的只言片语也成为幻灯片的呈现内容。这些衔接性的语言并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组织语言的机会都交给了多媒体。音乐课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盯着屏幕,看问题、听音乐,循环往复,似乎只要有音乐的课就是音乐课,有无音乐教师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音乐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改变,多媒体渐渐替代了音乐教师的角色,致使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上音乐课太简单了,点击鼠标,播放课件就可以了。

2.教学内容的变化

多媒体能创设美好的音乐情境,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境,在听赏音乐的同时播放一些画面。例如在《少女的祈祷》一课中,教师精心准备了很多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的图片:美丽的少女、祈祷的眼神、浩瀚的星辰、柔和的月光等。当教师问学生“通过音乐,你们能想象到哪些情景”时,学生却用手指着屏幕回答道:“老师,就是您放出来的那些画面。”可见,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束缚和限制,完全依赖教师提供的信息。多媒体技术虽能更好地体现学科之间的综合,但教师用大部分的时间在介绍地理历史、乐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性内容,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的时间极少,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了。笔者曾听过一节音乐课,音乐教师介绍一位外国作曲家,密密麻麻的文字挤满了整张幻灯片,作曲家的父母甚至情人都一一罗列,实属败笔。多媒体课件中过多的阅读性材料,虽然看上去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但实质上却导致教学内容的泛滥、无重点、无主次。从某种程度上讲,滥用多媒体已使音乐课的内容发生了改变。

3.授课方式的变化

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省去了备课的复杂与琐碎程序,这种缺少责任心的想法极不妥当。课件中一些时代感较强的信息需要及时更新,不合理的内容需要修改,如以汶川地震为主题的音乐现在再反复强调就显得不合适了;再呈现以“迎奥运”为主题的欢乐音乐会让人觉得没有一丝新意。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省去示范演唱和伴奏的麻烦,授课的方式陷入单一化、程序化的模式,多媒体变成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对学生而言,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感觉枯燥无味;对教师来讲,不靠真功夫施教,长此以往会渐渐削弱教学的基本功。

三、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与分析

1.改变观念,克服盲目追从

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手段值得提倡,但它并不是万能的。精美课件的运用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点难以集中在音乐本身上。音乐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方式上的新颖奇特,往往就会忽略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科学性。设计精美的音乐课件只能说明音乐教师设计技巧高人一筹,并不代表其教学能力的高超,也不代表其教学方法和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更不能与成功的音乐课画上等号。精美的课件设计会使人觉得华而不实,因此,音乐教师应卸掉华丽的外表,理性地对待每节音乐课,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

2.改变方式,提高专业素养

老师以“充分感受音乐”为由,让学生一遍遍地跟着多媒体课件听唱;以“原声歌曲比老师的歌声更具艺术性”为由,省略了教师示范演唱的环节。事实上,学生并不在意你的歌声是否动听、表演是否完美,而是在意你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教师的示范演唱会让学生倍感亲切,即使教师的演唱有缺陷或瑕疵,学生也不会介意,毕竟最真实的展现才更具有价值。反复地听原声歌曲会导致学生“木讷”地欣赏,教师应抛开顾虑,放开也许你认为不美但学生感觉很动听的歌喉。教师的课堂演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会让学生更深刻地感觉到音乐艺术的感染与熏陶。

3.改变角色,教师回归课堂

音乐课的一切活动都应以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听赏体验中,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多媒体课件并不能呈现出因人而异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而这些环节完成得成功与否跟教师课堂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进行换位思考,思考学生可以从音乐课中学到哪些知识,怎样提问、如何引导、老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应作哪些不同的点评、怎么总结等。这些都是由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的,是多媒体课件无法体现出来的。所以,音乐教师要改变课堂角色,回到课堂中,发挥课堂引领者与组织者的作用。

4.改变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通常学校的音乐教师人数较少,相互交流不多,集中学习和观摩的机会就更少,“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教师之间多一点交流和探讨、多一点相互学习的机会,也许就能避免滥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产生的弊病。当然,音乐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勤动脑、肯吃苦、肯下功夫的精神。通过学习交流,看看其他教师怎么上课、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再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外、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做一个有心人,让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辅助音乐教学,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总之,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平台和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是为音乐课服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多媒体只是处于辅助地位。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告别音乐课堂的枯燥无味;才能使教师教得得心应手,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音乐教学多媒体论文 篇4

小辛庄小学 苗增强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是最佳的选择。关键词:多媒体 音乐教学 作用

音乐教学是一门传授情感的教学,通过唱歌、欣赏、律动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而电化教学集形、色、声、光于一体,既可以具体形象地表现静态形象,又可以生动活泼地表现动态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手段,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唱歌水平。并且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是最佳的选择。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艺术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也提高小学生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更加的提高了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我借助媒体播放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一只小船满载着天真活泼的少先队员,轻轻荡着的双桨、湖面上荡漾的微微波纹、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小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了。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欣赏歌曲。又如:在学唱《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曲时,我首先出示了课件新疆的风土人情,课件中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新疆的天山牧场,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伊犁河更是风景如画,生活在那里的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为轻松、快乐地学习做了很好地铺垫。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音乐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音乐教学情景,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教学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想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再如:《劳动最光荣》是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歌曲,同时也是动画片《小猫钓鱼》中的一首插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根据这首歌的这一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于是我抓住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多媒体教学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我在刚教完歌曲《山谷静悄悄》后,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丽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肠小道》这段音乐。通过制造一种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个学生听了音乐后,这样描述:在一个黑暗恐怖的大峡谷里,有一头驴妈妈正在寻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驴妈妈坚信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勇往直前。终于,她穿过了小道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树林里,那里……接着,驴妈妈在树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着了,她梦见了自己与孩子团聚了。我终于相信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正如课程标准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四、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深化,培养学生情操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这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的一种共识。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之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审美教育。通过音乐文化艺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音乐与人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在唱歌和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浅显的、直观的,抽象的说教难以让他们理解和接受,言语的表达难以触动到他们的心灵,而多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可以化教条为形象,能把音乐艺术之美上升到人性之美,把课堂之美扩展到社会之美,从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去认识、辨别生活中、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当他们对某些事物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情感。比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安排:首先播放国歌,同时展示国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登上领奖台热泪盈眶地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庄严的升旗仪式等情景,然后再学唱歌曲。教学效果表明,这不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多媒体教学被激发出来,深深地表现到他们的作品中。可见,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适当扩展教学内容,课堂深化,精心组织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有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音乐教学要善用多媒体 篇5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而不会给学生增加负担,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在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络建设的今天,教师需要更新授课方式,学生需要身临其境、全方位地学习音乐。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巧的学习,而是表现在启迪、唤醒和激励等教育效应上。我认为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一、激活音乐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在的学生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他们早已不满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形声性、再现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已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产生不了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渐渐会感到音乐课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图文声像,一片生机,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从而让生硬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教材,弥补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陷,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富于趣味性。例如过去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教师介绍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并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首先,简介乐曲内容,然后播放制作好的电脑软件,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淡淡的图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以及在草地上、溪水边快乐嬉戏的情景。这样,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地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二、创设情景,培养兴趣,更好地实现音乐课的德育功能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怎么才能使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体现出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呢?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以往的教学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无论多么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革命斗争场面,由于缺乏应有的表现手段,都会显得空泛和苍白,以至于学生对音乐课没有相应的热情。但是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声、形、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设备,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就能使德育方面的教育内容生动活泼,使学生们能够喜闻乐见;并且在学生感受音乐、走进音乐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他们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在《 草原小姐妹》 这首作品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姐妹为什么在暴风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保护小羊羔,可精心制作一幅幅画面,如草原牧歌、与暴风雨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心、鲜艳的花朵遍地开,让学生欣赏。乐曲的旋律连同画面的场景,定格在学生心灵深处,向小姐妹学习的情感油然而生,情感体验被推向高潮。教师只有把音乐形象中崇高的思想揭示出来,音乐对学生才有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篇6

[摘要]音乐可以净化人类的心灵,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音乐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这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应遵从时效性,富有美感的原则,在对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把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显示,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视听结合的教学内容,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开发的多媒体音乐电脑软件于课堂教学中,会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运用电脑网络,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在网络上创作音乐等,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步入信息网络时代以来,教育正受到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可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引导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体验美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一年级《小动物说话》是一首活泼的歌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来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精美的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画面优美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 “乐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所带来的美的感受。

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发展想象美的能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一年级《两只小象》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两只小象互相友好的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用《两只小象》的碟片通过编辑组合,配以乐曲,编制成动画,创设演示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电视上呈现象的迷面,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大象走路,接着播放大象和小象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势(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找朋友时,用十六分音符表示),接着请学生分别模仿三种脚步,并打出节奏。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谈话进入新课教学,充分讲述歌曲、了解歌词之后,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那就是小象找朋友。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象友好的动作。在十六分音符的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精彩纷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创造美

柳斌同志在《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认为:“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因此,音乐教学要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意,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也可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在欣赏《新疆之春》时,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貌,学生如身临其境,有的学生会不自觉的随着音乐轻轻哼唱,在表现时好多学生都投入到音乐之中,而且表现方法很多,又都各不相同,一节课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让音乐美熏陶学生,让德育潜移默化

音乐教学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音乐课上教师不仅要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能力,还要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1.设身处地,以情感人。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可以制作、演示课件,可以放映影音作品,新旧对比,引导学生感悟:不同时期的歌女,生活境况截然不同,只有社会主义的今天,歌唱演员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服务于社会建设。

2.身临其境,感悟哲理。如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师可以演示“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的背景,播放作品,设计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在此氛围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激发并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强烈情怀。

3.寻找美感,净化心灵。如欣赏冼星海《保卫黄河》,播放相关资料片,再现作品宏阔的场面,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全方位感受乐曲磅礴的气势,感受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让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震撼心灵,热爱美、追求美,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之情油然迸发。

实践证明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它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容易,而且乐意学、勇于思维、敢于创造。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优化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论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 篇7

一、将多媒体教学法运用于音乐课堂的意义

(1)深切体会音乐,激发学生兴趣。当音乐只存在于理论中时,很难想象要如何激起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地现场感受、体会音乐的内涵,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单纯存在课本的平面音符具象化,使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模式化教学,而是充满趣味性的互动。比如现场播放一段世界名曲,学生平时不一定会倾听,但因为是在班级授课时播放,所有的同学都在做同一件事,就很容易集中精力认真聆听,陶醉其中,得到心灵的升华,最终感受音乐不可言喻的魅力。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年纪,很容易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产生好奇。这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授课内容用简单的文字、生动的图像展示出来,创造一个立体、生动的教学环境。这种有静有动、充分调动感官的授课环境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授音乐课本上的第一课《国歌》时,在课件中插入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夺冠瞬间的小视频,让同学们和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一起,倾听国歌,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感受国歌庄严而神圣的旋律,加深其对国歌主旋律的印象,并激发其学习兴趣。

(3)促进学生德智美的协调发展。通过课堂中多媒体对教学内容的演示,将歌曲中深层次的含义、丰富的情感以及蕴含的道德标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加之,多媒体技术也使得音乐中的复杂内涵的再现成为可能。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自身潜在的音乐情绪也能得到有效开发与释放。对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诱导出其自身的创新精神。一个国家,只有它的新生代充满好奇心与创新精神,它才能拥有立于世界民族不败之地的永恒动力。

(4)直观而富有感染力。因为课堂的限制,学生无法亲临现场感受音乐会的魅力。此时,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得到高品质的音乐享受。而老师无法重现的一些高难度曲子,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进行欣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因势利导处理好教学中的主次问题,便可循循善诱,让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欣赏与感受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多媒体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教学中的主次问题。课堂授课需要趣味性,但不可一味地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最初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时刻谨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工具,是一种补充手段。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要认清楚所准备的多媒体材料与教学目的之间的联系与补充作用,使其协调互补,才能相得益彰,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体现出来。同时,为了避免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师还需对所选用的课件根据课堂实际进程,进行合理调整,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2)提高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当今的小学音乐教育,仅有专业素养是不够的,必须提高教师队伍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水平。教师需对多媒体教学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能夸大也不能贬低,多媒体是一种教学器械,无法取代教师的工作。教师需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找准器械与教师各自的正确位置,这样才能相互配合,在课堂上相得益彰。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3)不能过分注重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多媒体教学能创设形神兼备的音乐情境,提高趣味性,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但切不可过分注重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必须认清,小学音乐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而服务。例如,课本中常见的儿童曲目《童心是小鸟》,可以用春天鸟语花香、孩子追逐嬉戏的图片导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童心是小鸟。同时,让学生们想象童心还可以是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到丰富的音乐情境中来,同时形成主动参与课堂的潜意识。

三、结束语

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都源自于实践教学,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并娴熟地运用教学工具。切不可一味地追求新颖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教学原有的目的,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生的兴趣与课堂目的与多媒体的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教无定法,只有明确教学过程中的主次关系,不断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摘要:在音乐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加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大音乐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文章就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授课效率与知识密度进行了探讨。

音乐欣赏与多媒体教学 篇8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208-02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使用也不是可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工作,而是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做过去想做但又不能做或又做得不太好的工作,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资源,构建交互式、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基本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教学要为教学提供学习环境。为学生能学更多更深的知识提供可能,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开拓广阔的学习空间。极大地拓展师生的教学活动空间,为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信赖语言来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可能,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方法的变革”落到实处。

二、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活动,任何先进的教育机器都代替不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这不是因为机器是人制造的,是因为机器必须由人来使用。一位教师的教育构想和教学设计运用于教学机器后,教学机器才有生命力。在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能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数的知识还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活动才能完成。长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既会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冷漠,还会造成微机做演示,教师、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局面。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有计划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艺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在多媒体演示中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通过多媒体这一手段加以解决。

三、创设教学情境,正确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感到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把学生多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都发挥其作用,如: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亲身审美体验。在欣赏《春江花月夜》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我们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做足准备工作,可以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乐曲描写和图片,还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及幻灯片上,再配上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写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来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再绘声绘色地描述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意境: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春天静谧的夜晚,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河边轻轻地摇曳。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随着典雅、优美的曲调,让他们进入到一个充满诗情画意且无限美妙的艺术境界,领略到了音乐与文学带来的无穷魅力。

四、正确运用“整合”,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审美效能

音乐欣赏的主要功能是审美。在我们生活中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让你感受到声音的美之外,还可以让你感受到形式美,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通过利用不同形式放映演唱,可以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形象地接受,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美,可以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使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其中的第七个篇章《保卫黄河》,这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哪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学生很少接触分声部的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内在含义和提高审美效能。

五、正确运用“整合”,激发音乐情感,升华思想情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对人情感的感染是显而易见的。音乐教学内容在教师多媒体再现情境后,学生的情感和音乐就会产生共鸣达到预期目的。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学生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英雄气概很难深刻体会到。这时,我就从影视中精心剪辑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画面、解放军战士在南京总统府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的画面、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画面,伴随着雄壮的《国歌》旋律,使学生融入到一个由声、形、光、色等凝成的音乐氛围中,整个心灵受到震撼。

六、正确运用“整合”,引导艺术创新,优化音乐教学

传统的音乐课,教师要在黑板上写下一些音乐常识、音乐特征等。同时还要用抽象的语言去描述音乐特征,既耗时又费力,效果也不太好。而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图、文、声、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地兴趣和活力,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也改变了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深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从而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教材,弥补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陷。比如欣赏《动物狂欢节》一课,我把教学目标设定在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培养创造力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全曲欣赏”环节中我充分运用PowerPoint制作平台,用计算机显示了大量动物图片,通过音乐与画面的配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并引导他们进行艺术创新。其中一个环节是“为乐曲伴奏”,学生们每人拿着自制的乐器,为乐曲伴奏。我设计出一个简易明了的图谱,图谱中用了三种乐器:鼓、沙锤、串铃,把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排列组合,而且图谱可以在老师的控制下发出声音,既形象生动,又色彩鲜艳,学生一下就接受了,这样既减低了学生为乐曲伴奏的难度增加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确实可以大大提高音乐课的质量。音乐教育在教学中是一种情感教育,他要求教师要以情动人、因人而教,还要教师对学生投入情感,还要求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出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还要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办法。这些教育工作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胜任的,还需要我们教师来进行耐心的工作。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只能起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它的使用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应当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上一篇:老屋情感美文下一篇:消控室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