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九年级富强与创新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治九年级富强与创新(推荐7篇)

政治九年级富强与创新 篇1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坚持改革开放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以下实践:

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三、改革开放的作用: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的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4、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园、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4、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五、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六、改革开放的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走向共同富裕

一、改革的必要性: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

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将如何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改革的艰巨性(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四、改革的长期性: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五、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

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六、共享发展理念: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党和政府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发展的根本目的:

1、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改变生活

一、正确理解创新(创新的重要性):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生活处处有创新。

3、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创新的作用: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2、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4、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永无止境

一、实施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科技特点):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成就):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4、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5、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三、创新力量: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

四、创新精神的表现:

1、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五、如何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2、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3、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创新的目的:

浅谈九年级政治复习策略 篇2

关键词:九年级;练习;复习策略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而如何在升学考试之前做好复习工作,进行考试最后的冲刺,是九年级学生和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复习不仅可以使知识能够更加巩固、完善脑海里知识结构,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点,从而进行改善。因为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性,他们在积累知识时会存在差别。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分析学生在累积知识点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再加以引导。下面我谈谈在政治复习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注意复习不走入误区

复习时容易走入以下两个误区:

1.复习课当做新课上

教师在教授新课时,会重点介绍知识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重在知識“点”。然而复习课与新课是完全不相同的,复习课比较注重对知识原理、理论的深刻理解,同时教师也应当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在复习时注意“点、线、面的结合”。

2.复习课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复习时,只一味地讲述教材,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己进行训练,或者边讲边让学生复习。这种复习方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复习兴趣,同时教师也会觉得乏味。比如说,在复习第三单元《法治时代》时,由于需要记牢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选择重新讲一遍,再画出重点让学生自己去背、去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为学生复习,让学生进行抢答,提供一些奖励。可以举这些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了哪些宪法?”“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具体包括哪些?”之类等等。答案用分点的形式得出,谁回答问题只答了一半的点,其他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补充,从而提高学习气氛。同时,教师可以借鉴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二、制定适宜的复习计划、抓住主线

对于初三政治复习学校也会有相关的计划,教师也会根据教材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去让学生巩固知识。然而这些复习计划都是为整个初三生制定的,作用范围较广。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需要复习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学生应当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安排,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观察教材内容,自己去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做好基础工作。学生可以制定好三轮复习安排。在第一轮中,抓住“面”,对教材知识基本结构有个掌握,结合学习资料,综合性复习;在第二轮中,抓住“专题”,学生深入研究知识的每个版块之间的概念和联系,并运用自己所学去解决问题;在第三轮中,抓住“强化训练”,多做与重点知识相关的习题训练,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九年级思想政治教材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条主线。学生和教师在复习时抓住这条主线,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减少在复习过程中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在抓住主线后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复习: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学生在看待问题时,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较少出现回答片面化的现象。

三、突出复习重点

思想政治教材以文字描述为主,因此许多重点知识都藏在大篇幅内容里,如果在复习中,这里复习一点那里学习一点,那么复习就会变得事半功倍。而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除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复习的,也包括中考命题的重点。基于此,教师在复习时,应当有序地去归纳出教材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将重点知识标绘出来。同时,教师可以将重点知识转变为训练题,复习时对学生针对性地进行相应训练。重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尽量不使用题海战术。思想政治答案一般逻辑性较强,需要列条回答。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复习知识时保持头脑清晰,有序地复习。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全面回答问题、精准表达、语言精练。

四、联系实际内容,关注时事热点

在进行九年级思想政治复习时还能注重教材知识与时事热点的结合。在中考后,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学生明明在复习时对教材内容掌握得很好,但考试成绩却不够理想。原因之一便是这类学生对时事热点的把握不准,没有形成一个深刻理解。因此,学生在复习时,必须把时事热点与教材相结合。比如说,在复习第三单元《法治时代》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应该怎么做?不仅要求回答宪法的重要性,也要明确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纪守法等。为了更好地做好主观性试题,学生需要加强练习,以时事热点为线索,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同时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解决实际

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浅谈九年级政治复习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72.

[2]刘伟.浅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复习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2):76-77,80.

政治九年级富强与创新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_____。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实现共同富裕

C、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动力 D、实现政府职能转型,改善百姓民生 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_____。

A、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B、市场和企业的关系 C、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D、国际间的贸易关系 3.新常态下的市场在_____中起决定性作用。A、竞争 B、价格波动 C、资源配置 D、宏观调控

4、在推进经济改革时,要坚持___的主体地位不动摇。A、公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 C、市场化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

5、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于_____,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A、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国际地位的提升 C、良好社会的形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的发展战略是()A、可持续发展战略 B、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C、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D、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7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____发展阶段。A、低速 B、高质量 C、超高速 D、中高质量

8乡村振兴民期盼,亿万农民喜笑颜。当前,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整理____ A、表明振兴乡村已经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B、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C、能迅速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D、必将彻底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的所有问题

9虽然我国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前进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巨大。这启示我们_____。

A、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就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B、我国已经是发达国家,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发展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C、我国要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

D、我国要实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0.2018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激活拒绝令,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一切产品,时间长达7年,禁令立即生效。后来虽然禁令解除,但中兴通讯被美国征收巨额赔款。中兴通讯芯片断供事件反映的现实,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中国制造问题的缩影。中国制造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高端装备对外依赖程度高、甚至受制于人。这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A、我国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B、我国科技发展缓慢,全面落后于美国 C、我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D、我国科技水平永远也赶不上发达国家

11.国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下面属于这一改革的对象是()A.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B.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

C.刘老根大舞台 D.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2.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属于灵魂的是()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发现:某些城市中学生在餐饮、手机、名牌服饰等方面过度消费,已经使父母难以承受,作为中学生应该()

A消除从众消费心理 B养成理性的消费方式 C根据意愿自主消费 D消费要追求高消费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要达成的社会共识有()

A.尊重知识

B.尊重劳动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3.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卫星开启全球组网序幕。预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覆盖全球。中国自主开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说明()A.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B.可以适当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C.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D.我国已经成为创新强国

4、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

A、表明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C、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新的改革 D、不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5、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读下表:

上表数据可以得出()

A.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战略

C.改革开放是我国富民之路

B.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D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发展

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赞中国专利“井喷”,“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科技成果惊艳世界,“新四大发明”在海外圈粉无数……从世界工厂到创造大国,中国创造正在更多地收获世界的赞誉。对此认识正确的有________ A、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B、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C、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 D、我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简要回答题 1、2018年7月27日,江西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荣获2017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科技工作。省长鹿心社在大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能力,努力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6分)

2、材料一:长期以来,自动变速器特别是高端自动变速器的生产技术掌握在少数国际巨头手里,由于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国内一些企业生产的自动变速器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国内自动变速器市场一直是进口和合资产品的天下。

材料二:欧意德发动机公司通过对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最终掌握了自动变速器生产的全部核心技术。2016年6月30日,欧意德发动机公司成功试产出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自动变速器,从而填补了我国在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又一项空白,终于突破了曾经制约变速器产业发展的四大瓶颈,打破了国外产品在中国的垄断,开辟了国产自动变速器生产的新局面。(1)材料一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科技现状?

(2)材料二中欧意德变速器的试生产成功表明我国正在在实施什么战略?应该怎样实施这一战略呢?

(3)作为青少年,你看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感想?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5、A

6、D

7、B

8、B

9、D

10、A

11、D

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 B2、A B C D3、A C4、A C5、B C、B

D

三、简要回答题

1、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政治九年级富强与创新 篇4

一、单元说明

(一)单元设计理念

也许在小时候我们会提理想,但随着学龄和年龄的增长,对理想的讨论和追求就越来越少,人们更注重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以往对于理想的设计和追求,正一点一点地被生活所淹没、吞噬。对于学生而言,理想也被一次一次的考试成绩所掩盖,猛一提到理想,还会出现短暂的蒙然和与沉默。但人到底要不要有理想?什么是理想? 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你要了解生存和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可以这样说: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动力!理想信念并非现实;人们决不能只凭理想生活,那样,理想也就成为了幻想。要使理想成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人决不能没有理想。

一个人要有理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同样要有理想,需要她的人们为之而努力。我们国家的理想是什么?有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想过它与自身的联系呢?一个人丧失理想与信念会如何?一个国家失去奋斗目标又会怎样呢?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重提“理想与使命”,并把“理想与使命”作为一个重大话题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1、具体教学目标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在将来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就具体内容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明确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要把各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四,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第三,要勇于承担责任和努力完成使命,用正确的理论作为思想引导,培养创新精神,乐于奉献。

第二节“感受使命”,之所以命名为“感受使命”,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和实际的社会不责任的承担能力,重在认知、重在感受,而非“承担”。包括“不同时代

不同使命”“新的时代

新的使命”两个框题的内容。在引言中,设计了一个小故事,从对“使命”二字认识的逐渐加深,引出“使命”实际上是一个沉甸甸的字眼。接着讲述了“理想与使命的联系”“什么是使命”等两个内容。使前后两个章节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不同时代

不同使命”这一框题,主要是通过讲述各个时代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来论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面对的主要问题不同,那不同时代的人们所肩负的使命也就不同。“新的时代

新的使命”主要是讲述现阶段我们所肩负的使命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框题繁荣内容较少,而且显得有点空洞,教师在教学时,须多花点气力。

第三节“坚持理想

担当使命”包括“思想引导人生”“实践锻造人生”两个内容。这一章节是在前两个章节讲述理论基础上的行动落实。第一框题“思想引导人生”,讲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材从“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及与“西柏坡精神”的联系等方面来进行了阐述。第二框题“实践锻造人生”,主要讲了“勤于学习、立志成才”“甘于奉献

勇于创新”两个内容,前一个框题是在思想上进行指导,这一框题主要是在行动上给学生以指导。

3、具体内容设计

(1)第一节第一框“多彩的个人理想”,教材设计了多种活动来进行阐述,使内容变得充实而有趣。在教材76页的“阅读空间”里,通过学生的一篇关于理想的感想的文章,得出理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为了加强理解,设计了“活动建议”这一下小栏目,通过对比自身的“过去的理想

现在的理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关于理想的话题中来,并可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理想会出现变化?接着,教材例举了我国数学家杨乐的事迹,以及教材77页的“议一议”,通过“母鸡与鹰的理想”来告诉学生理想的力量、理想对人的影响。接下来家才设计了一段材料:初三的“我的理想”的主题班会上一个同学的观点,实际上是给教师引出当今在学生当中存在的、也许还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里要求教师应联系实际,给学生进行较深的分析和指导。接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想一想”的环节,并例举了“大学生马加爵的忏悔”,讲述了如果人生失去理想、失去追求目标、失去正确的方向,就很容易走上歧途。

45至几十代人艰苦奋斗。我们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千万不能停滞不前,坐享其成。对我们军队来说,要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走质量建设和科技强军之路,迎接世界军事革命的严峻挑战,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更需要全体官兵“勤俭建军不忘本”。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当然,我们强调艰苦奋斗,并不是主张沿袭过去年代的某些具体做法,更不是提倡“苦行”和“寡欲”。社会发展了,条件变化了,艰苦奋斗也要有新的形式。我们唱传统,学传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和发扬战争年代和革命前辈那样一股劲,那样一种革命精神。“想一想爬雪山过草地,没有闯不过的艰和险”,“想一想革命前辈那股劲,干什么都感到力无边”。有没有艰苦奋斗的劲头,反映出一个人有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一支军队有没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一个民族有没有远大的前途和希望。实现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期待着我们“艰苦创业续新篇”。对每个官兵来说,走好人生之路,也必须自觉“以苦为乐经磨练”,从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等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培养严谨朴实的生活作风,在战胜艰难险阻中使自己坚强和成熟起来,当好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五、教学资料

1、古今中外

社会理想

1、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法律思想家。他出生在雅典一个富有的奴隶主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生日据说与太阳王阿波罗相同,都是5月21日。柏拉图的法律思想应当分成为二个阶段。他前期的思想是重人治而轻法治,体现在他的“哲学王”思想,认为哲学家的决策比法律更高明,有“贤人而无需法律”。他后期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在坚持哲学家是国王的前提下,承认了法律的作用,主张人治与法治相结合,甚至认为“无法之国家必覆灭。”他思想的闪光处集中于其著作《理想国》: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正义、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应当由统治者、军人、劳动者三种等级的人组成,而奴隶则只是一种活的财富。柏拉图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法学家,他的思想当然要受到历史与阶级的局限。马克思在揭露柏拉图的理想国时指出:“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就这一点说,他的理想国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尽管如此,柏拉图仍不失为一位伟大的法学家,他的理论成为后世历代自然法学大家们的思想源泉,他的“理想国”甚至深深影响了后来诸如摩莱利、圣西门、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

九年级政治下 篇5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为了切实可行的搞好思品教学,为2015年统考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主要进行的是九年级的思品教学,学生水平不同,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很好,分析问题的能力很高,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太差,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水平不高,所以在教学当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有的个别学生对待思品的态度比较懒散,存在认为不是主要学科,到时候打开书本抄上就行,平时可以不学的思想;所以本学期的思品教学任务非常重。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思想品德课学好。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扭转个别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有明显的进步,达到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思品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时政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国家大事,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具体措施及进度

1、研读《考试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等。并辅以样题和综合训练题,还会附上头一年的中考试题。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市教研室编写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

2、制定计划,系统复习,直面中考

第一轮复习(09年3月中旬——4月中旬):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这一阶段,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首先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是老师在教学上坚持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

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中旬):这一轮复习要抓“ 专题”,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从 4 月中旬开始,我们进入一个综合复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经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如果说我们对教材有了宏观的把握,在头脑中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下一步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也就是说进一步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

在这一轮中,更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在这一环节的复习中,我们引导学生做一些典型题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选择做什么样的题目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力求科学利用练习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而不是盲目做大量的题,搞题海战术。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从试题内容上看,几乎年年都注重对重点知识、重大主题(如新农村建设、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环境问题、依法治国治校、“一国两制”、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等)、重要热点的考查。因此,我们也要把这些内容分类归纳,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要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5月下旬——6月):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大约20天左右的时间。目标是强化能力训练,也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往年的会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我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会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会考。之后,我们应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除强化训练之外,最后10天,还要留出一周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这一周以学生为主,但不完全放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前两轮基础知识和专题复习及第三轮前十天的练兵考试情况,领着学生回扣课本,找出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最后两天,可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复习,自行疏理复习内容,查漏补缺。这两天的作用不可小看,各类学生都能从自身的查漏补缺中获得收益,取得主动权。同时也让学生从紧张的复习中稍微放松一下,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轻松面对中考。

这一阶段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并加强考感,在做题程序,审题、书写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前面复习情况,反思、整理思路,寻求更好的方法,使知识横纵联系起来,做好充分准备,直面中考。

2014—2015学下学期九年级政治工作总结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三政治科教学任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圆满地完成的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本人不断地研究这一学期的教学经验,反思和总结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具体总结如下: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当今时代的主题”时,联系“台湾两党领导人访问大陆”、“联合国成立60周年”;在讲述“两岸关系”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质疑导思、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建设政治文明中“三个尊重”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我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进行参评,利用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五、积极进行德育渗透

指导思想: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健康的成长。

第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在开展各种活动之前,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素质教育倡导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弘扬,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各种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对于每一次活动,我都进行动员和总结,甚至组织同学写心得体会,要让学生通过每次活动都有大的收获,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政治九年级富强与创新 篇6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

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初学化学的学生很感兴趣,但只是层次较低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再加越来越多的验证实验,他们逐渐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化学教学中更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请大家指正。

一、从实验现象可见性创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部分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教材中是通过用温度计在溶解前后测量水和溶液的温度来体现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的现象。以此实验演示,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存在不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物质溶于水伴随能量变化的直接感知,且印象深刻,让感性更强,特进行改进。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创新:①在试管内倒入10毫升水,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沸腾,拿离后停止沸腾。②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观察水重新沸腾。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实验的创新:①向100毫升烧杯中加入0℃的水30ml,在小木板上滴6~7滴水。②向烧杯中加入25克硝酸铵搅拌,放在小木板上,在烧杯内放一支装1~2毫升的0℃的水。等待2分钟观察。

改进后的实验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帮助。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地培养,比教材上实验效果好。

二、从实验可操作性创新

对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的创新:课本中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有些同学把握不好,倾倒时速度过快或集气瓶拿不稳,二氧化碳刚倒出就散开了,结果造成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后熄灭,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作出了错误的结论。我们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后,成功率很高。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内壁处放一短颈漏斗,将二氧化碳从漏斗倒入,这样就会顺利地完成实验。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的创新:在生物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三、从实验材料易得性創新

氢气爆炸实验创新:在氢气的爆炸实验时,由于不知道塑料筒氢气的多少和堵住的小孔是否漏气,导致实验没有100%成功。为此我对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用2升左右的食品袋,充入空气,插入导管后压出一半空气,用橡皮筋系紧口。通入氢气待食品袋完全膨胀抽出导管,用燃着的木条捅食品袋,随着“砰”的一声,袋子被炸得粉碎。此改进使实验更易操作,更安全。

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的实验创新: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集气瓶代替大烧杯、在集气瓶底放一小团棉花,在玻璃片上粘上几小条滤纸。实验时在棉花上滴入浓氨水,将滤纸在酚酞试液中润洗,然后放入集气瓶中。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还可清楚的看到分子由近及远的扩散。

总之,化学实验的改革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所起的作用和其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及其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安俊改.《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浅议》

[2]王勇义.《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的创新设计》

[3]王琴.《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放热、吸热实验改进》

九年级政治速记 篇7

桂林,以她独特美丽的自然风光饮誉中外,同时,也以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令人神往。桂林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如果说甲天下的山水是一幅画,那么厚重的历史就是一部书。这部书从封面到扉页,从前言到内容,都展示了她那深邃迷人的文化底蕴。

桂林历史文化名城,概括言之有七大主要特色:

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文化。以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

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

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文化。

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徐悲鸿故居为代表的历史名人在桂官邸、故居。

甑皮岩洞穴遗址

桂林市区有史前文化遗址数十处,这在全国十分罕见。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宝积岩出土了两枚距今约3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牙化石和打制石器,这是目前为止在桂林发现的最早的远古先民的遗

迹。

在洞穴遗址中,发现遗物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是南效独山的甑皮岩洞穴遗址。经1973年和2000年的发掘清理,共发掘出人类骨骼18具。出土大量的石器、骨器、蚌器、陶器及食后抛弃的螺蚌介壳和各种兽类残骨。通过对出土的骨头的科学测定和C14测定,甑皮岩先民属南方蒙古人种,甑皮岩洞穴遗址的年代距今大约一万年,是我国南方已知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其特有的屈肢蹲葬俗和令人发沭的头骨穿孔,为甑皮岩遗址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2001年甑皮岩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 渠

灵渠位于桂林市兴安县境内,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开凿,全长34公里。这条人工开凿的运河由大小天平、铧嘴、泄水天平、南北渠、陡门、秦堤等主要工程组成。

大小天平呈“人”字形,是建于湘江上的拦河滚水坝。大天平长344米,小天平长130米。坝高2~2.4米,宽17~23米。汛期洪水可从坝面流入湘江故道,平时可使渠水保持1.5米左右深度。因其可平衡水位,故称天平。铧嘴筑在大小天平之前的分水塘中,形如犁铧,使湘水“三七分派”,即七分水经北渠入湘江,三分水经南渠入漓江。沟通了湘江与漓江,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紧密相通。这样,不仅解决了当时军粮的运输问题,而且有利于农田的灌溉。

灵渠是秦始皇得以统一南北、统一中国的关键性军事工程,又是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建筑艺术上有着重大科学意义。1988年灵渠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位于兴安县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是纪念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共8万余人,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长征,先后突破敌人三道防线,于11月底到达湘江江畔的兴安、泉州、灌阳一带,中央红军在湘江两岸同尾追、夹击、堵截之敌展开殊死战斗,在战斗中红军伤亡过半。12月初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胜利的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向贵州挺进。

该园于1996年1月在广西兴安县建成,碑园占地120亩,气势恢宏,800立方米的红军群雕堪称全国纪念性群雕之最,园区还建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由中宣部公布

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是抗战时期南方开办时间最长和最有影响的八路军办事处。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98号,是抗战时期1938年10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旧址,是由周恩来亲手创建的,又是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的,周恩来、叶剑英、叶挺、李克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南方局与新四军及江南各省党组织的联络中心,又是桂林革命文化和民主运动的指挥所,也是向延安输送革命青年,向前线输送革命干部,联络海外爱国华侨募捐支援抗

战, 筹运抗日物资的基地。

1941年皖南事变后,办事处被迫撤离。1944年桂林沦陷,旧址被毁。1967年复原旧址,1977年1月正式建成纪念馆。1987年增设辅助陈列室,叶剑英题写馆名。1996年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由国务院公布

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海碑林

桂林摩崖石刻有2000余件,分布于40多个山头。大多数集中在市内著名风景区。最多的是龙隐岩和普陀山。其形式有诗文、曲赋、题名、书礼、格言、题榜、佛经、规约、告示以及图画、雕刻等。其内容涉及到唐宋以来历代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教、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漫游桂林的名山异洞,就像参观一下巨大的碑刻陈列馆,桂林石刻集中体现了桂林山水和文化深厚的积淀和底蕴。

人称“桂海碑林”的龙隐岩和龙隐洞石刻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桂海碑林博物馆位于月牙山南麓,由龙隐岩和龙隐洞两处的209件摩崖石刻和新建碑阁中数十件石刻组成,还收藏了市内外拓本上千件。这些石刻和拓本,较集中地反映了桂林1000多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学价值。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宝库。著名的石刻有:唐《张浚刘崇杜鹃花唱和诗》、宋《元祐党籍》、宋《石曼卿饯叶道卿题名》、宋《狄青平蛮三将题名》、宋《龙图梅公瘴说》、宋《米芾程节赠答诗》等。2001年桂林石刻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南剧展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一度成为抗日的大后方。大批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艺术家、学者及社会各界名人相继来到桂林,其中有郭沫若、矛盾、巴金、胡风、夏衍、田汉、艾青、欧阳予倩、洪深等,使桂林山城成为盛况空前的群英荟萃之地。数以千计的时代精英,结成浩浩荡荡的抗战文化大军,为建设繁荣桂林的抗战文化,为推动全国抗战文化的发展,创立了光辉的业绩。

西南剧展是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举行的。剧目思想内容主流是抗战、团结、进步。参加西南剧展的有广西、广东、江西、云南、福建等省的30多个戏剧团体,演出各种剧目60多个。剧展期间,还先后举行了关于戏剧运动路线、民族歌剧创作、旧剧改革等问题的专题讲座,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抗战期间的桂林,是全国革命文化最繁荣的城市,被誉为“中国抗战文化城”。

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1895-1953),我国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从父习画。年甫弱冠,东渡日本,翌年赴法,师事达仰,继入徐梁学院及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1年游学德,1927年归国,任中大艺术教授。1933年在巴黎画展,法政府选购十二幅,辟专室陈列。旋赴欧,在德、意及苏联举行画展。抗战后,屡在国内广州、长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为救济祖国难民,举办画展。历任北京大学、桂林美术学院教授、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继承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自己独特风格。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

徐悲鸿旧居位于阳朔县前路的一座砖木结构的单进三开间平房,是绘画大师徐悲鸿的故居。1935年因反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徐悲鸿愤然离开南京来到桂林讲学和创作。1936年徐悲鸿游阳朔,想定居于碧莲峰下。李宗仁得知后,便买下了此屋相赠,给他作卧室、画室以及客厅。徐悲鸿住下后,自称“阳朔天民”,并刻一朱文印章作纪念。2000年徐悲鸿旧居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李宗仁官邸及故居

李宗仁(1891--1969),广西桂林市人。中国近现代史的风云人物,官至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他曾在北伐、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也曾走过曲折的道路,晚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其传奇的生涯

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李宗仁官邸和故居是桂林市内现存的两处最完好的名人旧居。官邸位于桂林市风景秀丽的杉湖南畔,这座被后人誉为桂林“总统府”的府邸建于四十年代,属中西结合的别墅式建筑,布局一改传统的南北走向而坐东朝西,以威严、气派的主楼为中心,四周配建副官楼、警卫室、附楼、花园、停车坪等,占地4000多平方米。1948年4月至11月,李宗仁先生返桂期间在此居住,接见广西大学请愿学生代表;接受李任仁等上呈的由桂系上层人士联名的《和平建议书》;与白崇禧、黄旭初、李品仙、程思远等桂系军政要人密商向蒋介石摊牌的《备忘录》;接待前来促驾的阎锡山、居正、李文范等国民党要人。1966年

3月,海外归来的李宗仁先生在此又故地重游。

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中心约30公里的临桂县两江镇浪(音)头村,建于清末,大规模建筑在二十年代,占地5060平方米,为木结构二层楼房,由安乐第、将军第、学馆和三进客厅组成,分布有7个院落,13个天井,共有大小厅房113间,既具有雄踞一方的庄园气派,又富有浓厚的桂北民居建筑特色。故居为李宗仁的母亲刘太夫人、兄弟李宗唐和原配夫人李秀文所长居。李宗仁在这里渡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发迹后亦数度居此,接待蒋介石等大批国民党要人、桂系将领。1996年李宗仁官邸及故居由国务院公布为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林现有文物古迹552处,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46处,其中灵渠、靖江王府及王陵、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甑皮岩遗址、桂林石刻6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真实名副

上一篇:初中数学校本培训总结下一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