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经营之道(共8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背景,优势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国内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及建议。
关键字:中小企业 国际化 策略
Abstract: Through the background,advantages and the problem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internationalized operation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Internationalizationstrategies
一. 引言
1.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背景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我国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有:加速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为我国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进行生产和经营创造了条件;给我国带来了新技术、新产品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拓展了道路;有利于我国企业向现代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得资本的国际流动更加无序,从而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可能性。
(2)我国加入WTO。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这对我国企业发展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要求我国企业经营者具有全球眼光,实现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的彻底改变。
(3)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大势所趋。如果说20世纪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叱咤风云,那么21世纪无国籍公司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跨国公司经过 100年的发展,进入了自己的最高级阶段:无国籍时代。在无国籍经济的旗帜下,人类将实现真正的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
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对于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促进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1)有更多发言权,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2)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享受国际分工的好处,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平均资源数量很少,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资源供需的矛盾将日渐突出,而国内资源的相对不足往往会限制企业的发展。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应当走向世界,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经济。
(3)有利于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竞争力不强,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依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来摆脱困境。中小企业除了自身努力及利用国内资源外,还应该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文献回顾
国际化理论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其最初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国际化过程的描述上,并因此而形成一些模型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国际化现象。在这些研究当中,企业规模被认为是影响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关键因素,因为只有大企业才能提供从事国际商业所需要的资源。但是这一现象很快被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所改变,通讯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导致了从事国际商业的交易成本的降低,从而降低了小企业国际化的门槛,从此,国际化不再是大企业的专利。小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新的现象,它与已经建立的、大的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过程大为不同,瞬间(instant)国际化现象、国际化新投机企业和天生全球化等新兴小企业国际化参与的方式和特征使得强调顺序和渐进方式的传统国际化理论的现实解释力极大地被削弱。所谓“瞬间国际化”、“国际化新投机企业”和“天生全球化”等概念都是指一些小企业并不依循原来所认为的顺序的、渐进的国际化过程,而是在企业成立之初,或成立后不久就进行快速的国际化渗透。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截至2008年年底,在我国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有970余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388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据“半壁江山”,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50.2%;中小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就业达90%,其中吸纳了80%的城镇就业人口,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也基本由中小企业吸纳;中小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发明的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
但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于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困难。特别是2008年9月份以来,中小企业困难加剧,企业效益增幅下滑较快,亏损扩大,减产、停产和倒闭现象增多,国际市场迎来寒冬。
四.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1.资源占有方面的忧势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成本低廉;自然资源较丰富,材料配件价格低廉,这些生产要素的优势,构成了产品成本低,售价低廉的竞争优势。
2.相对区位优势。
我国中小企业所具有的相对区位优势源于以下几点:首先,周边国家较多,且多数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我国与其均有着长期广泛的对外联系。其次,我国的华侨遍布世界各地,靠这种种族纽带,我国企业可以减少跨国经营中的障碍,降低风险,并有利于同当地企业进行更为密切的合作。还有,因为经济、技术、环境的相似性,我国企业在海外就地取材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生产商品或服务的成本较低。
3.特色产品优势。
经营凝聚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产品是海外投资企业重要的竞争力来源。一些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如中式菜、中药、丝绸等,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并具有不可模仿、难于替代等特性。加之中小企业在开发这些特色产品方面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因此在这方面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问题
1.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先进设备较少、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同时,企业普遍缺乏持续开发独特产品和持续发明专有技术的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正因如此,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以低价取胜,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地区的反倾销行为,一些产品的许多海外市场丧失殆尽。同时,由于我国国内产品标准相对低于国际标准或国外的先进标准,使外国可以通过技术壁垒阻挡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受限制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设置技术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贸易技术壁垒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最大障碍。
2.融资困难
资金短缺且融资困难已成为困扰我国中小企业的首要问题。国际化经营更需要资金,但我国金融环境难以解决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较少、风险较大、资信程度较差以及社会上对所有制的偏
见等原因,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此外,由于法律的限制,中小企业很难像大企业那样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手段来筹措资金。尽管国家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问题于2004年5月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但中小企业板的进入门槛比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望尘莫及。由于缺乏资金、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一些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也无法上马,严重阻碍了其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处于不利地位。
3.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
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现代市场竞争变幻莫测,国际化经营不同于国内经营,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国际化经营涉及的环节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复杂,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缺乏全球化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往往受自身人力,财力,物力条件的约束,对东道国的金融政策,处汇管制,税法,劳工法律,资金管理等了解不全面,对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反应不敏感,对社会风俗,国际市场,行业和产品等信息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也对自己行业的“国际标准”不甚了解,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素。
4..缺乏拥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要有通晓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规律及国际贸易法则的管理经验丰富、善于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起点低、人才储备匮乏,现有管理及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偏低,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尤为缺乏,管理经验不足,对于国际市场行情判断不准。很多情况下,中小企业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市场经验和直觉把握市场,这样就难以形成自己的国际化营销模式和建立稳定的消费群体,更难以与其他国际经济实体进行竞争。
六.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探究
1.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选择
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已经有了一定优势,并迈出了跨国经营的步伐。但要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就须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制定正确的跨国经营发展战略。
(1)在对外投资的步骤上,应采取阶段式渐进发展模式。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应以渐进的阶段式发展为主,逐步积累海外的市场知识,从而提高跨国经营的成功率。
(2)选择合适的国际化经营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灵活多样的国际化经营方式。可以通过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经营,在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
和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开展特许经营,利用授权商的商标、技术和经营方式,迅速扩大影响,开拓市场;与大企业协作,加入全球制造网络。可以通过集群化经营,依靠“集体”的力量谋求更强的竞争优势;借助海外华人的经营网络,实施“走出去”经营战略,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在当地直接生产。
(3)选择合理区位
在对外投资的区域上,先发展中国家,后发达国家。先把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的重点放在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东南亚各国,如马来西亚、泰国等。俄罗斯、东欧、中亚等地区的市场也在迅速恢复,并且这些地区的经济与我国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对我国民营企业亦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然后再考虑走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与我国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相适应的一种选择。
(4)对外投资产业首先集中于劳动密集性产业
劳动力便宜是我国的一大优势,中小企业走出国门,也不能离开这个优势。产业选择应集中在小规模产业中,如纺织业、玩具业、电子等。这类产业的生产规模经济程度低,竞争性强,进入壁垒低,也不需大的研发投资以及复杂的技术。我国中小企业在这类产业中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积蓄资本和力量,然后再在国外搞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2.对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建议
(1)政府加快制定跨国经营及海外投资战略规划与法规
宏观管理部门应结合我国国情与国际经验,抓紧研究制定中国跨国经营总体战略、地区战略、技术战略、投资战略及市场营销战略。首先由国家权威部门起草一个指导性条例,就跨国经营、海外投资的有关问题做出原则性规定,然后由国家财政、金融、外汇管理等部门制定相配套的税收、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规定,经实践之后再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
(2)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政府不仅是企业经营的领导者,也是企业经营的服务者。政府应从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为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不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明确规定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建立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银行是提供中小企业信用的专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
(3)树立全球化的企业发展战略
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是中小企业走向跨国经营的第一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跨国经营未必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在价值链条上某些环节拥有相对
优势,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我国中小企业应逐渐培养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4)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为建设国际化大企业打基础
我国企业应通过收购、兼并、改造和调整资产结构实现企业重组,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集团作战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建设国际化大企业打下良好基础。
(5)建立著名品牌,提高企业形象策划水平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已进入品牌国际化的竞争年代。品牌已跨越国界和文化障碍,作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进入到千家万户。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品牌,我国企业必须采取品牌战略,并走向世界大市场。为缩短与世界品牌的差距,我们可以市场换品牌,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然后再“借船出海”。
七. 总结
发展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既符合了国家的发展战略又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的需要。只要中小企业充分挖掘自己的比较优势,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发展战略,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上演更加精彩的剧目。
参考文献:
[1]徐黑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 科技经济市场,2006
[2]孟丽.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讨.[J], 安徽科技,2006
[3]王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探讨.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12
[4]论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与对策.中国职业经理人认证.[5]李洪伟, 浅谈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免费论文网
[6]裴平.跨国公司经营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探索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企业研究论文.中国教育文摘。2005
[8]彭谦,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可行性分析,《经济纵横》,1997
[9]徐明棋,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世界经济研究》,2003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低成本,全面品牌管理,品牌核心价值
由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9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基调。由于外需大幅降低, 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整体经济将进入发展减缓期,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将更加严峻。拉动消费, 大力发展品牌产业, 同时鼓励民众进行品牌消费, 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之一。
在经济减缓、资金吃紧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须学会用更低的成本打造出更加强大的品牌。
1 中小企业品牌打造更重要
1.1 经济减缓期, 品牌建设正当时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 沿海一带很多以外向加工型为主的无品牌代工厂纷纷倒闭, 但是一部分平时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锤炼的企业, 受到的影响很小, 甚至展现出逆市飘红的亮点。很多企业老板因此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优秀的品牌正是企业应对危机的最关键因素。
如果在经济减缓的时候, 增加广告预算的品牌可以增加市场份额, 并且能获得比经济良好时期更高的投资回报。”[1]富有远见的企业这时坚持打造品牌或者增加品牌投入其取得的效果, 将会比以往更加显著, 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
1.2 中小企业更应当加强品牌建设
打造品牌并非财大气粗的企业独玩的游戏。众多中小企业尤其地方特产企业仅仅只是因为资金不足而始终徘徊在品牌市场的外围。其实打造品牌是企业的一种理性的投资行为, 并非花钱越多越好。正确的品牌方法, 根本就不会让企业多花一分钱, 相反还会让企业比以往更节省开支。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资源有限, 不可能在所有环节上与大企业抗衡, 更不应该漫天撒网地投入, 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讲究品牌策略, 在低成本营销条件下实现品牌传播价值的最大化。“很多品牌都是在经济萧条时代创立或者发展壮大的。”
2 经济减缓期, 品牌的打造策略应有所调整
总体上来说, 我国企业财力不宽裕, 品牌管理能力普遍较弱, 必须深入研究和学习建设品牌的系统策略, 执行好一些基本的品牌打造策略能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如市场调研、品牌形象设计及定位等。
当经济减缓的时候, 一切都首要考虑成本。必须精打细算, 设计出每项工作最能节约成本的方案。要将经济上升期的追求利益绝对值最大化的策略, 调整为追求性价比的相对利益最大化。正是由于没有做到这点, 所以很多企业才觉得品牌建设之路更加艰难困苦。
调整品牌打造的思路, 整合和创新多种低成本品牌打造策略, 能明显降低品牌建设成本。在经济减缓期, 企业的每次品牌传播行为必须要达到多个目的, 而不只是传播名称。例如某一次营销活动, 既是市场调研, 也是市场销售, 又是品牌推广, 还是客户服务。这样, 企业才能够真正充分的利用资源, 大幅降低品牌塑造的成本, 制定出更适合当前经济环境的低成本打造品牌的新策略。
3 经济减缓期, 品牌的低成本打造新策略
在经济减缓期, 资金问题始终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关口。没有强势品牌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其品牌建设必须遵从低成本打造策略。这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深入研究。
3.1 全面品牌管理
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一个品牌策划机构能够独立完成的[2]。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 用强烈的品牌意识和实际行动来维护品牌形象。广大员工是获得成本节省与否的关键, 要常问问员工从哪儿可以节省费用和产生新思路[3], 他们比上层领导更清楚这点。
在各部门各环节全面开展品牌知识教育, 要求全体人员都要把品牌看作是企业的生存基础。同时, 邀请各种专业人士举办不同程度和时间段的培训班、研讨会, 提高全员品牌建设水平。
3.2 品牌核心价值的精确设定和长期保持
品牌核心价值, 就是品牌所蕴含的最能触动消费者内心的某种社会文化价值[4]。品牌战略要求企业的所有营销传播活动, 都要以符合社会文化价值的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 确保所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努力都与品牌核心价值定位密不可分, 才会使消费者任何一次接触品牌时都能感受到品牌核心价值的意义, 慢慢烙下深刻的记忆痕, 保证企业品牌传播的每一分投资都能充分利用而不浪费, 产生和积累起真正的品牌资产[5]。中小企业必须准确确定符合相应社会文明文化价值的品牌核心价值, 并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做好这两点才能保证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 也才能不断提升品牌价值。这是任何时候能够实现长期低成本品牌建设的基础。
3.3 建立和充分利用CRM数据库
CRM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寻找到用户群中占20%但给企业带来80%利益的重要客户, 使其因非常满意而对企业品牌具有较高忠诚度, 并会主动通过口碑传播等方式告知更多的人。
对一个品牌来说, 客户和公众的信赖是最大的资产, 对一个品牌了解得越多, 信赖的程度就越深。在经济减缓期, 一定要保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主动挖掘和服务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 加强友好交流, 尽力提升他们对企业品牌的满意度。
企业可以通过寄发内刊海报, 邀请考察, 发放体验品, 加强服务, 情感营销等方式, 主动维系和吸引客户, 全面宣传和提升企业形象, 以增加目标受众对企业的了解和感情, 还可间接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地。
建立专用的CRM数据库, 根据大客户、年龄、爱好特长、地域、身份、行业、家属等等数据进行细致分类。但是在使用CRM软件上, 不要考虑专业软件公司的CRM软件, 可以联系高校一些优秀的程序设计师生, 用远低于软件公司的价格得到专用于本企业的CRM软件。
3.4“同步”建设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当前中国正是从追求知名度的大众消费向追求忠诚度的小众消费发展的阶段。只要能牢牢地吸引住某个特定的消费群体, 让他们有归属感, 就很容易取得成功。忠诚度的基础是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打造品牌的一般步骤是先建强大的知名度, 然后提升美誉度, 再发展忠诚度。然而该过程时间长、花费贵, 还常出现高知名度、低美誉度的风险。在经济减缓期必须压缩这个过程, 让企业随时在考虑到美誉度的基础上进行知名度建设, 同时收集相关资料开始建立客户忠诚度, 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
企业要让发展的每一个客户在知道我们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产生极大的好感。企业也要尽快了解这个客户, 不断提供优秀的连续服务而迅速提升其忠诚度。这就要求企业熟练掌握各种常规和低成本打造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方法, 针对小众消费, 建立并充分利用客户数据库进行CRM。
3.5 学会运用多种低成本品牌传播技巧
熟练灵活运用最吸引人气的事件营销传播、最新颖灵活互动的网络新媒体传播、最为中国人信奉的口碑传播、非常规多渠道细分营销传播等4类低成本打造品牌的技巧, 整合和创新渠道, 是企业快速低成本地打造品牌的另一条捷径。这些技巧不一定是独立运用的, 更多时候是某一次品牌传播综合运用了多种传播技巧。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市场, 各消费市场的差异性、复杂性和不均衡性, 为不同的品牌留下了不同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在当前经济减缓的环境下, 那些能够成功地运用低成本品牌打造策略、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和企业家, 必定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和英雄。
参考文献
[1] 胡景原.直面经济衰退的品牌[J].中外管理, 2008 (6) .
[2] 谢付亮.品牌天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 IT经理如何应对经济衰退[J].互联网周刊, 2001 (2) .
[4] 谭勇.品牌传播长期有效性探析[J].企业经济, 2008 (6) .
[5] 翁向东.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N].中国技术市场报, 2006~06~02.
从根本上讲,企业之间竞争就是企业成长的竞争。而企业的成长,是由其经营和管理造就及控制的。管理与经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管理是经营的前提。没有管理,企业如同一盘散沙,经营就无从谈起。管理是对企业行为的治理,其实质是实现对企业行为的控制。其次,经营是管理的目的。经营是实现企业发展的现实手段,实质是缔造企业的行为能力。权力是实施管理的前提,智慧则是经营的手段。管理可使企业从无序变为有序经营可使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简单地说,管理是解决人们愿不愿干的问题;经营则是解决人们能不能干的问题。许多企业之所以折戟沉沙,往往是没有处理好管理与经营的关系,不是缺乏有效的管理使经营无法进行,就是用管理代替经营而使企业无法成长。
一些企业虽然能够比较好地处理了管理与经营的关系,但却犯下了另一个错误:将企业经营与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殊不知,这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概念。
企业经营的内涵在于经营产品,旨在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经营产品
产品是企业满足消费者欲望与需求的载体。在公平、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是经营创造的。设计虚拟产品、实施产品开发、生产产品是经营产品的三步曲。经营产品的实质是经营产品由产生并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主体是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经营产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依赖于企业各方面的能力。
经营企业的内涵包括经营团队、资产、品牌,目的是实现股东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经营团队
在某种意义上,军队和企业颇有相似之处。军队是遂行军事任务的团队,企业则是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工作的团队,两者都拥有完备的组织结构和训练有素的成员。在团队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既开放而多元,又和谐地统一在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之中。经营团队即是不断发现、实现团体中个体共同价值,提炼团队精神、智慧及能力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团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每个想有所作为的企业都需要去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团队。
经营资产
企业资产由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组成。有形资产由机器、厂房、设备等组成。无形资产由企业文化、技术、品牌等构成。企业资产为生产而构建、围绕产品而运行。经营资产由经营资产构建及运行两部分构成。经营资产的原则是确保企业高效地运行,使组织结构不断优化。支撑资产经营的主体是企业管理者驾驭资产的智慧和能力。
经营品牌
品牌是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它由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心目中的品质、品牌的联想和其他独有资产五大因素构成。
我在深圳的时候,有一次被内地的一家企业请去做内训,发现内地企业的员工和沿海企业的员工有着明显的差别。
在深圳的企业做培训的时候,我只要说:“有个问题请问大家……”,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站起来讲自己的观点,非常善于表现自己,内地企业的员工却常常要再三地鼓励,直到点名,才极不情愿地站起来说话。我们先不谈发言水平的高低,先来看看他们的态度,一个是积极主动,一个是消极被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很多内地的企业员工,把工作当做给“公司”做事,而不是给自己做事。给别人做事,态度是都不可能积极,也永远都做不好,除非是佛陀。只有给自己做事,才有不竭的动力。
在我们的周围,可以看到无数这样的人,大家都拼命钻进所谓前程远大的大企业,然后一劳永逸等着按部就班地升迁。但是,竞争激烈的今天,几乎每一家公司都无法让她的员工在大树底下乘凉。靠企业养员工生老病死的好日子,已经永远过去了。员工要树立不靠天,不靠地,唯一靠得住的是自己的观念,换句话说就是要经营你自己。你必须像章鱼的须爪一样活起来,主动为企业寻找解决方案、树立竞争对策、增加顾客价值。你必须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你自己,找到自己现有的资源并加以利用。你必须能培养自己的关键技能,必须对自己所做的有100%的投入。这要求大家不仅具有专业技术、管理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更需要有领导力、远见力、创新力和对自己事业的痴迷。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树立你的个人品牌。
你在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企业内部的企业家”,是企业的拥有者、主人翁,公司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你都应该是一位决策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执行者、实施者。
你应该成为你自身发展的主导者、管理者,推动自己去取得职业生涯成功。找到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给自己明确的定位,确定长期发展目标,并分析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如果某些知识与技能欠缺,就应该及时通过培训完善自我,最终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进步。
企业要成功,要基业长青,和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只有公司里每一名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具有高昂的积极性与斗志,会主动推动事情的前进与发展,才能产生巨大无比的力量。
因此,在公司里,我们都在做两种工作,但是多数人却只意识到了其中的一种――手头的工作:完成销售指标,完成指定工作任务等等。而另外一种工作则更大更模糊:解决整个公司的问题,
当你认为自己可以为整个公司的事情负责的时候,而不仅仅你自己的小问题时,你就与众不同了。
首先,你可以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多想一步。多想一步是关于如何有效地思考。你没时间去浪费在思考下面的事情上:
这将怎样影响我的茶点时间?
这是否意味着我还能度假?
我是否要工作得更累、时间更长?
这是否能让我获得赞誉?
不,相反,你应该思考:
这是否对部门有帮助?
这是否对公司有帮助?
经理们能否让员工接受它?
我们的客户是否会对它满意?
明白了吗?看到了其中的不同吗?你将开始更多地像老板而更少地像员工一样思考问题。你将从公司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关心它如何影响你自己的个人小利益。
看宏观的局面
看整个局面
描绘局面
指导局面
创造局面
不再做局外人
仅仅从公司而不是个人的角度看问题还不够。你还应做到更进一步:即使在思考时或和同事谈话时也只涉及公司的问题。你要让他们感觉到你就是老板。
当问题出现时,你很容易会从你自己的角度去看――它对你会有什么直接影响。而如果你能进步到只谈公司的问题,你就能比较容易地不再这样想,而开始从公司角度去看问题。这并非意味着把自己完完全全奉献给公司。实际上,你可以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这个主意差,那它就是差――你应该不讳直言,但是从公司而不是个人的角度这样说。如果公司引入一套新的流程,立刻想想它对你的客户,而不是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多数人每天上班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熬到下班时间。他们会做任何他们不得不做的工作,一直到那一个令人向往的时刻。你不会。你不会停滞不前。得到这份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就已足够了,所以他们会只做工作然后保持原状。但是做工作并不是你的目的――而只是你达到目的的手段。最终你要的是升职、更多的钱、成功、出人头地、积累关系网和经验自己创业……或其他你的任何愿望。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相关的。是的,你必须工作。是的,你必须出色地完成你的工作。但是你的眼光应该已经放在下一步,你在工作中专心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只是你的出头大计中的小步骤而已。
当别人在想着他们的下一个茶点时间或考虑如何不用干活就打发下午的时间时,你应忙于策划和实施你的下一步方案。在理想的情况下,你在午餐时间前就应该已经完成了当天的工作,然后有下午的空余时间,研究如何为所有人改进工作流程,进一步了解公司的程序和历史。如果你不能在午饭前完成工作,你就应把这些事情搭配到工作中去。不要为了竞争而勉强自己透支工作。但是你不能停滞不前。千万不要满足于只做工作。这种想法只适合别人。
你要不断前进,不停地准备、研究、分析和学习。
摘要:企业生产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为侧重,以产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生产经营的着眼点是某个特定的市场供求关系。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与预测,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其产品和服务。资本经营是指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作为管理的核心,实现资本盈利能力最大化。最终又回到生产经营,为生产经营服务。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方法。是企业短期内迅速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既要做生产经营又要做资本经营,两者应当很好地结合,并且要注意控制风险。关键词:生产经营 资本经营
一、什么是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
企业生产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为侧重,以产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生产经营的着眼点是某个特定的市场供求关系。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与预测,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其产品和服务。
资本经营是以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和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对企业全部资产或资本进行综合运营的一种经营活动。
目前在关资本经营的讨论中存在多种观点,不论在提法上还是在界定相关内容上都有所差异。有的称谓“资本运营”,强调“存量资产”的流动与重组;有的称谓“资产经营”强调“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优化配置;有的称谓“资本营运”,强调“可支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谋划与配置。之所以采用“资本经营”这一术语,是基于如下几点考虑。首先从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的关系看,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资产=资本”,如果从产权关系的角度看,这一平衡式还可描绘成“企业法人财产=债务资本+股权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资产与资本也是分离的,即资产以物权的形式由企业的经营者掌握,而资本则以股权或债权的形式由出资人或债权人拥有。从狭义的角度讲,资产经营的对象是企业法人财产,强调的是资产物权的交换或转让,即通过改变资产的实物组合形态或存在方式,通过吸收、集聚资产的方式实现资产经营规模的扩张和增值;资本经营的对象是资本,强调的是股权、债权的交换或转让,即通过资本的流动、重组、转让(兼并与收购)等方式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增值。从广义的角度讲,资产是资本的载体,资产是实物形态,资本是价值形态。资产与资本是从两个不同方面说明同一事物。事实上,在资产经营中就可能包含股权的形成或转让,而在资本经营中也可能会涉及到资产的重组、置换或转让等。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资产经营强调的是资产经营的物质流,资本经营强调的是资本经营的价值流,不但包括实物资产的价值变化,而且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优化配置。由于资产实物形态的流动和重组必须借助于价值形式进行,即资产只有资本化、证券化才能进行交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经营”比“资产经营”的概念更宽泛些。至于“资本经营”、“资本运营”、“资本营运”,这些提法并无内涵上的区别,只是人们习惯上不同而已。
二、生产经营及资本经营的方式
企业生产经营的执行者是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者并且以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为主,经营的对象是产品。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根据市场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根据市场状况的现在和未来进行决策、安排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的组织与控制、进行质量与成本的控制、展开产品营销等。
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个生产函数。企业是人们组织起来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单位,经济利益是人们组织起来的驱动力。所以,企业最典型的行为特征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单位,其主要功能就是将土地、劳动、资本?指机器、设备 等生产要素组织起来,通过一定的技术进程使之转化为一定的产出。生产经营主要通过调查社会需求,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技术开发,研制新产品,革新工艺、设备,创名牌产品,开辟渠道,建立销售网络等方式,增加产品品种、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增加产品销售利润。
资本经营要运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租赁等方式合理筹集资本,要运用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产权投资等方式有效地运用资本,合理地配置资本,盘活存量资本,加速资本周转,提高资本效益。
从资本价值总额变动观察,资本经营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做加法,即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发展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二是做减法,即淘汰一批长线产品和亏损企业,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为经济发展减亏解困;三是做乘法,即走联合、并购、控股、参股之路,在启动存量资产,缩短建设周期,促进存量资产优化组合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
三、生产经营及资本经营之间的关系
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联系,主要是:(1)目的一致。企业进行资本经营的目的是追求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和销售商品,目的在于赚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因此生产经营实际上是以生产、经营商品为手段,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经营活动。(2)相互依存。企业是一个运用资本进行生产经营的单位,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以资本作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资本,生产经营就无法进行;如果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资本增值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因此,资本经营要以生产经营的基础,为发展生产经营服务。(3)相互渗透。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本循环周转的过程,如果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供产销各环节脱节,资本循环周转就会中断,如果企业的设备闲置,材料和在产品存量过多,商品销售不畅,资本就会发生积压,必然使资本效率和效益下降。可见,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密切相联。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资本经营是一种高级的经营形式,企业要从生产经营转向资本经营;而一些企业抓住资本经营题材,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忽视了自己的主营业务。这种观念上的错误极有可能把资本经营引入歧途。
从理论上说,资本经营属于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业务,与生产企业有关的主要是并购、融资、股权重组、资产重组等项业务。这些业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暂时脱离生产经营而单独运作并获得一定的资本收益,但本质上资本经营最终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这是因为,第一,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手段,只是经营方式不同,前者侧重于产品扩张,属于内部管理型,后者侧重于资本扩张,属于外部交易型,两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并无高低之分。第二,生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起点和归属,也是资本经营存在和效能发挥的基础。从经济学意义上说,能够创造市场需求的物质产品的生产经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资本增值的源泉。作为建立在生产经营基础上的一种经营手段,资本经营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条件,诸如要有名牌产品、要有过硬的核心技术、要有相应的管理优势、要有完善的销售网络等。也就是说,只是具备良好的生产经营基础的企业才能有效地实施资本经营,很难设想一个生产经营境况较差的企业能够成功地进行兼并或收购活动。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既要精通生产经营,又要掌握资本经营,并把二者密切地结合起来,如果以为抓了资本经营就可以不抓生产经营,或忽视生产经营,那就是大错而特错了。
四、如何做好生产经营及资本经营
做好资本经营,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 其一,必须实现资本经营与核心能力的有机结合。资本经营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的以资本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新机制条件下,实现其资本有效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尽管资本经营可以相对于生产经营而存在,并且可以与生产经营分层运作,但是,资本经营最终必须以现有生产经营所围绕的核心能力为基础,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企业规模扩大和效益提高两项指标的同步运行。
其二 实现企业经济实力与品牌优势的有机结合。企业业已形成的核心能力是资本经营的基础,而品牌则是一个企业成功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标志。有些企业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就贸然通过各种方式扩张企业的规模,以图提高抗拒风险的能力,而最终却因没有靠得住的品牌而被挤出市场。这说明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资本经营中,它既可作为一种资本入股,从而减少企业现金等有形资本的流出,又可以通过冠名权支持一个企业。
其三 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资本收益的有机结合。如果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极有可能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在资本经营的过程中不可贪多求快,也不要只顾眼前不看长远,尤其是对那些承债式的整体兼并企业,不但要观察其近期效益,还要分析其中长期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必须精确计算和比较投入产出的比例,最大限度地节约单位产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从优质、低耗、效能中,寻求效益的最大化。
其四 实现企业内部完善管理与外部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有些企业规模扩张较快,但管理水平却没有同步提高,内部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交叉错位,不但没有形成合力,反而产生“内耗”现象。因此企业要搞好资本经营,必须首先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运作,明确并保证决策、执行、监督三者之间形成各自独立、权责明确、互相制约的关系。只有生产、营销、技术开发、财务控制、融资等功能齐备,才能与资本经营的功能协调,形成整体优势。现在大家都在谈资产重组,却很少有人谈“管理重组”。而实际上,只有通过管理重组,资产重组才能显示其价值。企管专家刘光起指出,扩张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在管理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扩张的企业必须考虑到成功并购后的管理风险,否则,就很难达到并购成功的目的。
做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则需要建立健全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明确公司经营管理方针;有效控制成本:建立规范的成本控制和监管机制,建立公司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制度,加强内部成本审核,从细微之处着手,加强部门成本监控;打造一支可以适应公司管理及发展需要的团队:尊重员工人格,增强员工忠诚度,增强归属感,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增强员工成就感。
五、小结
企业生产经营的深层次内容是资本的运动,而企业资本经营正是从资本运动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经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生产经营可称之为“古典式企业资本经营”。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产业资本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顺序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深层次内容是资本的运动,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只有产业资本才能带来利润,因此企业生产经营直接关系到利润的生产,即资本增值。从资本经营的收益最终的来源来讲,它来源于产业利润。
因此企业生产经营是企业资本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资本经营的最终归宿点。没有绩优的企业生产经营做为基础,企业资本经营很难开展起来。企业资本经营最终要达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效果的提高,否则就不能算作绩优的企业资本经营。企业生产经营要以资本运动和资本增值的思想为指导来进行。
六、参考文献
[1] 俞雪华,王雪珍,滕青.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第二版 [2] 李景忠.资本运营,集团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J].中华财会网
[3] 焦方义,徐建中,刘立娜.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J].商业研究 [4] 谷祺,刘淑莲.关于资本经营的几个问题[J].中华财会网
08年12月,现在的骗子,当时的成功人物唐骏大哥出了一本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新书一上市,好评如潮,据说卖了几百万本,一时洛阳纸贵,自然就成了出版社和唐骏的吸金利器。
由于骗术被揭穿,唐骏的成功经验和心得自然大打折扣,相信的人已经不多。但是这本书当时狂销热卖的事实也反映了一个道理,追求个人成功是社会大众的强烈需求,如此之强烈,以至于被骗子骗了这么长时间,大家还不知道。幸亏有了方舟子,否则我们还在继续被骗当中呢!
既然唐骏们的经验已经不可靠,那如何才能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呢?
就像企业要成功,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经营一样,个人要职业成功,同样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营。国外的职业生涯管理专家们总结出了一个成功职业生涯的“四步法”的模型,只要严格按照这个四步法来行动,职业生涯的成功就是比较有把握的事情。
第一步是进行职业考察。职业考察分为两个方面,自我测评和环境考察。
很多人不成功,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因为个人的定位及努力方向搞错了,一个本来只适合搞技术的人,偏要去做管理,最后往往不成功。就像一个企业不成功,往往是战略发展方向搞错了一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多数人并没有对自己本身特性,对社会上的职业发展环境做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古希腊神庙上刻着一句格言,“认识你自己”。其实几千年前的古人就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认识清楚自己是最困难的。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己的深层次动机,认识自己的性格,认识自己的自我形象,认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认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价值观等等。如果不借助专业人员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光靠自己和别人的朴素经验是很难认识清楚自己的这些方面的特性的。好在,现代心理学已经开发了很多科学的测评工具来帮助我们认识清楚自己。
职业环境考察同样也很重要,我们要成功,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要选择合适的职业,就要研究这个社会上目前有哪些职业类型,每一类职业类型对人的知识技能,对人的性格特点的要求是什么。有些人只适合做研究型,分析性的工作,如果选择了一个主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很可能就干不好。除了研究职业外,还要研究组织。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类型的组织和单位,有行政机关,有事业单位,有企业,企业里面还分外企,国企,民企。成就动机和创新性很强的人就不适合在行政单位工作,也不太适合在国企工作。如果各个类型单位的特点不了解,很可能就会选择错误。我自己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在政府机关的短暂工作经历,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合适,所以后来进了企业。之所以如此,就是之前对机关单位的情况了解不深。
第二步是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
在面试的时候,我们通常都问求职者的长期职业目标和短期目标是什么?一般人都有,也有少数人是不明确的,有的人说,未来怎么样,不知道,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目标当然不好,因为努力没有明确的方向,自然与成功无缘。有目标最大的好处有几点,一是目标能鞭策我们尽力而为,二是目标能使得我们的努力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三是目标能使我们坚持不懈去完成任务。所以,目标越明确越好,越早制定越好。王安石说他十五岁时就立下明确的志向,后来成了宰相。克林顿上高中的时候,就离职要当美国的总体,后来果然达成目标了。这些案例都说明了确定目标的重要性。
但是,有目标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很多人因为对自己,对社会了解不多,定目标往往是随大流,看别人的目标,听父母的和老师的。中国人定职业目标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大家都希望将来做管理,当官管人。其实,能做管理的最终是少数人,而作管理做得比较好的是更少的人,所以如果一个人立志要当官的话,失败的概率肯定大于成功的概率。
第三步是选择正确的职业发展战略。
就像经营一个企业一样,确定了目标之后,就要研究实现目标的战略是什么。职业生涯战略是指为帮助人们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设计的各种行动,涉及人们要进行哪些人力资本投资和避免哪些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指时间和金钱。例如花钱读MBA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通常的职业发展战略有如下举措: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培养专业技能和热情,围绕其来构筑职业生涯。
获得优秀的工作业绩。
持续学习与成长。
记录你取得的成绩并适当宣传自己。
塑造专业形象,注意穿着和言行。
尽量减少职业发展中的自我挫败行为。(包括工作拖沓、报复、自我陶
醉、与有权的人交锋、听不进建设性的批评意见等)
选择一个成长型(有成长潜力)行业、领域和公司。
获得广泛的经验(跨公司、跨行业、跨职能的经验),这是向高级职位
晋升所需要的。
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并运用人际关系网络。承担有价值的风险。例如在刚刚创业的公司中就职,而且薪水不高。找到一位导师并保持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职场中发展最快的人通常
都有一位导师
培养不受环境左右并能改变环境的积极主动型人格特质。
以上讲的十几种职业发展的战略实际上是很多成功人士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情况有选择的加以运用和学习。
第四步,进行职业生涯评价。
职业生涯评价的意思就是收集并运用有关职业生涯的各种反馈,来不断调整职业生涯战略,以实现目标或者修订目标的过程。
职业生涯目标和战略确定后,就进入了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需要定期不定期反思、自我评估,以看看目标和战略是不是正确和可行。这就像是企业经营需要定期进行总结和绩效评估一样。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36岁的高中历史教师厌倦自己的工作,想要去从事学校的管理工作。就像我们现在很多研发人员想要从事研发管理一样!然后去学管理的硕士学位,但是在读书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管理一个学校的兴趣远不如面对面教孩子,所以后来他去读了一个心理学的学位。读完心理学后,他继续从事教师的职业,只不过这次选择的是教中学生心理学知识,后来他教的很好。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评价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这个,往往能发现以前选择的错误,从而帮助自己找到正确的职业和方向。
职业生涯评价的正确做法是:
最基本的一条:认清形势,在适当的时候对目标和战略作出修改。以职业生涯目标为基准来衡量取得成就的大小。
工作中要与上级建立关系,主动获取上级的反馈信息;
把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讲给信赖的人听。要形成一个网络来相互指导、反
馈,相互鼓励和支持。
从工作之外获取信息。随时与家人沟通,以免工作和家庭冲突。
在进行职业生涯评价时,特别要注意的几个事项是:
千万不要自欺欺人,如果事情不顺利,就要考虑是不是当初的决策出了
问题;
不要太在意向别人证明你当初的决策时正确的,就是说,如果是错误的,就要尽快改正,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要勇于走自己的路。
要“闻过则喜”,无论是真有问题还是看似有问题都应该这样。
以上职业生涯管理的四个步骤是一个管理上的完整的闭环动作,只要认真学习掌握了这个四步法,成功就离我们不会太遥远。
1 企业在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中的紧迫性及其应对措施
1.1 紧迫性
1.1.1 现状
老子《道德经》中,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诚信是市场和企业的基石, 企业违反诚信规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毁了自己, 殃及社会。这方面的教训是惨痛的。“三鹿”奶粉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可以说, 当代社会已经陷入了深刻的“道德危机”的困境中, 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也迫使我们必须构建出新的道德规范体系, 以重振健康的社会道德风尚。
1.1.2 关注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伦理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应引起每个领导者的关注, 敢于担当社会责任, 在制定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时, 把诚信放在首位, 加强伦理道德建设, 升华社会道德水准, 营造现代化的诚信中国, 这样, 才能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
1.2 措施
1.2.1 注重信用关系
①企业间, 它是一种商业信用关系,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体现着企业的信誉、实力、形象等经济文化特质, 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和生命长短。信誉度降低了, 也就没有了长远的合作伙伴。②企业与银行间, 它是一种资金信用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 它是促进合作的重要手段,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信息的复杂性和人的有限理性, 使得银行与企业的合作变得复杂。③企业与居民间, 它是一种商品信用关系, 确保提供的产品质量, 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切身利益, 毕竟他们所处的是弱势地位。④企业与员工间, 它是一种合约信用关系, 员工是企业发展强有力的生力军。
1.2.2 构建信用管理模式
①建立试点信用单位, 最终在全国推广企业信用市场。②确立信用数据, 进行分类、加工、管理、使用、报告, 形成有统一标准的信用体系。③加强对信用企业的规范和管理, 使信用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竞争中提升它的质量。④建立信用奖励机制, 政府应出面调整各方利益, 对信用好的企业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技术上的帮助。
2 影响企业发展的环境因素
2.1 外部环境
2.1.1 法律环境
①企业的每项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它所处的法律环境, 市场中的每项经济运行都应以法律为准绳, 离开了这个空间, 一方面企业的自身发展失去了法律保护的依据, 另一方面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经济秩序。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制假、售假案例, 使市场经济的主体运营在法律环境之外。②履行纳税的义务, 如果一个企业弄虚作假, 少缴或不缴税款, 国家就不能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其履行职能, 企业的货币或实物就不能参与到经济活动当中, 也就不能享受到参与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失去了国家的管制, 游离于国家和市场的监管之外, 无疑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2.1.2 经济环境
2008年,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 我国在宏观经济体系的不同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①税制改革, 减轻、取消了农业税。②外汇体制改革。③社会保障制度, 2009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④2008年10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到202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经过努力, 12年后,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将达到8300元左右, 支农惠农政策变为强农惠农政策。⑤义务教育借读费等10项教育领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所有这些改革措施, 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生活, 也改变着我们所处的企业运行和所处的财务活动。使我们在适当的时机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生产规模、资金的使用方向。
2.2 内部环境
2.2.1 企业文化
它是当代最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深刻理解并运用好它, 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使员工有真正归属感的企业文化氛围, 有着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资料来源:苏勇、陈小平主编, 《MBA》管理伦理学教学案例精选, 复旦大学出版社
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促使企业发展, 而且使企业对外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2008年河北省人才招聘会现场接受调查的200家企业中, 有150家反映, 要营造一种使员工有真正归属感的企业文化氛围, 有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2.2.2 企业团队精神
①公司领导的支持, 建立评估和奖励机制, 妥协的效率是1+1=1.5, 协同一致的效率是1+1=3。②有效团队要具备投入、能力、共同目标。③持续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沟通能力, 领导能力;开放的公司文化, 使员工很容易得到与团队工作相关的具体信息。④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支持、群体身份、彼此关心, 团队成员将团队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时, 就感到他们需要团队, 团队也离不开成员, 成员觉得他们的工作值得做。
2.2.3 创新能力
①企业管理层要对员工有信心, 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 激发员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②员工间灵活的沟通方式, 由于每个人的背景不同, 技能不一样, 有机会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 工作相互质疑, 更乐意接受新观点。③赋予每个员工职责, 让他们能放开手脚, 为企业尽力做事。④给员工提供资源保证, 使员工无后顾之忧, 运用资源进行创造性思考。⑤激发员工工作的挑战性, 工作有了挑战性, 创新能力就会高涨。
3 会计人员应注重内部控制, 促进会计职能转变、从业的独立性
(1) 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菜园外围的一道篱笆,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外部因素的干扰和侵入, 但篱笆内部不加强管理, 内部控制乱糟糟, 没有一个好的内部环境, 那也许比“外贼”更为可怕。
(2) 内部审计。会计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信息, 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 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会计人员应协助领导制定本企业每个核算环节的内部控制规范, 注重选择关键点的控制, 防止那些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选择那些能够最好衡量企业业绩的事项作为主要关键点加以控制, 注重相互牵制因素。
(3) 外部审计。借助外部审计力量, 主要是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 根据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诚信档案, 择优选择。
(4) 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好参谋, 参与管理”, 不能只是消极地记账、算账、报账, 应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反映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协助领导决策, 完成由“报账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会计人员应当保持适当独立的身份, 如财务利益上的独立, 实行回避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控制制度。
面对危机, 大浪淘沙, 总有一些企业安然度过, 甚至百岁高龄, 也许有企业自己的秘诀。第一, 合规合法, 即在生产或推出产品时, 不是为了短期的市场利益, 做有损社会或消费者的不规范行为;第二, 注重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建设, 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基石常青的法宝;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相对较高, 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第三, 始终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不是看自己最擅长什么, 而是看市场竞争最需要什么;第四, 稳健而相对保守的财务制度;第五, 内部强有力的控制机制和审计监督。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 “利润”维系着每一个企业的命运,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伦理经济, 企业应通过诚实的劳动、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获取利润。“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是在全面而深刻地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是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对于加强我国经济管理与会计工作的“法治”与“德治”, 充分发挥经济管理与会计审计的职能作用, 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道德建设,环境控制,创新能力培养,会计监督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菜传勋.会计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渔翁诧异地问道:“我送你鱼,你为什么不要呢?”小孩说:“我要你手中的钓竿。”
“为什么要钓竿,而不是鱼呢?”渔翁不解地问。小孩慎重其事地说:“一篓的鱼,我三天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鱼竿,自己可以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渔翁哈哈大笑,眯着眼睛说:“光有钓鱼竿也不行,还得学会钓鱼的技术。”
于是,渔翁不但将钓竿赠给了小孩,还将钓鱼技术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小孩……小孩频频道谢,兴高采烈地走了。
这就是“授人以渔”的典故。
然而,就企业经营而言,“鱼”就好比资金;“钓鱼竿”就好比机器设备;而“钓鱼的技术”,则就是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了。一本机械数十年来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地为全国数以万计的用户真诚服务、竭诚奉献,就是“授人以渔”的最佳典范!
有些人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一本机械会发展得如此之迅速,短短几年就横扫珠三角、平定长三角、 席卷沿海、挺进内地,所向无敌,在中国三十多个省市建立了29个培训基地……
这当然离不开一本机械几代领导人的心血,离不开一本机械近百名工程师的智慧,离不开一本机械上千个事业伙伴的汗水……更离不开一本机械数以万计用户的支持和信赖!而最最离不开的,当然还是一本机械 “授人以渔”的企业经营之道!
一本机械一直以“富国强民”为己任,不惜十一年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完成了一代又一代的设备改进,使新工艺酿酒技术提高了20%-40%的产量。如果全国所有的酒厂都采用新工艺酿酒技术,在粮食消耗总量相同的情况下,以中国每年白酒产量近1000万吨计算,中国每年至少可多产100万吨白酒,至少可以增加产值20亿人民币。这足够解决中国近10万人的温饱问题!
一本机械本着“利人利己、利国利民”的理念,数十年精心研发的新工艺酿酒技术,不但节约了粮食,还省时、省力、省燃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为用户争取了利润空间。更是完全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政策,地球人都知道,美伊战争的根源在能源。而一本机械的新工艺酿酒技术相比传统工艺,光燃料就节省了1/3,即平均每蒸馏100斤粮食以10元燃料费计算,就可节约3元。而中国每年白酒产量近1000万吨,那中国每年至少可节约燃料费近1个亿!
一本机械首创的“一粮九酿”技术和“一分钟催陈”技术不但可以变废为宝,将粮食综合利用,还推动了中国白酒酿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白酒业界的革新,使中国的酿造机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数十年风雨兼程,一本机械却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德经营,真诚服务,技术保障,营销开路”的企业文化,用真诚的服务免费给客户培训酿酒技术、传授营销方法,甚至帮其制定生产销售计划……使新工艺酿酒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让无数普通百姓圆了创业之梦,为无数有志青年开创了致富之路……
俗话说,“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金融危机在即,技术更是难能可贵,为配合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一本机械义无反顾地勇挑重担,竭诚为广大用户提供免费服务,竭力为中国的民族企业树立一支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