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精选4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篇1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件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

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课本图p5c图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补充说明: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布置作业: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课余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板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

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

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布置作业:做下面练习: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A.180°

B、0°

c、160°E

D、20°w

5.赤道是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

0°和180°之间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7.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8.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最大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2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

(一)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学习。(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

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表格。谁来说说?(师出示表格内容)……

(二)小组合作

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样形成的吗?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板书:形成、分布、形态)-

(三)交流展示,师总结

(一)承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四幅图片:沙漠、极地、高山、平原。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你会带领你的子民选择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选择把家安在D这里,也就是平原地区。哪个小组起来说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寒冷的北极,C是地势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比较中我们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结: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图片,生答)

1、承接: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们就以西亚的民居和东南亚的民居为例,学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内容,完成导学提纲内容。(板书:民居与环境)

2、小组内交流答案。请同学们看屏幕,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他们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好,谁还有补充?这位同学,你说!很好!最后老师来总结一下,请看屏幕!……(师看屏幕讲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

三、拓展延伸: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威海这里有没有与我们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谁来说说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我们威海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没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请大家再看一组图片。(出示江南水乡、蒙古包、泰国高架屋、日本的轻木质房屋、云南丽江古城等图片并讲解)。云南丽江古城是我国的传统聚落,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对于这些聚落,我们是应该保护还是拆除呢?请同学们读课本90页,思考这个问题。(保护or拆除)(保护,并且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类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馆和窑洞旅馆图片加以讲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观察其建筑外貌,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的更为深刻)

四、巩固: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记忆一下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了解了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别;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篇3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及海陆面积比例。

2、使学生掌握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及大洲间的分界线。(重点)

3、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在图中找到各大洲,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难点)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有部分了解,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读图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主要利用课件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3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及大洲间的分界线。(重点)

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在图中找到各大洲,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难点)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预习检测

学生完成预习检测题,然后教师出示答案对子互判。统计全对的人数,计分。

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均匀、不均匀)

2、全球共分 大洲,最大的是 洲,最小的是 洲。

3、位于最南端,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4、我们所在的大洲是。活动2【活动】展示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及海陆面积比例。

2、使学生掌握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及大洲间的分界线。(重点)

3、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在图中找到各大洲,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难点)学生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活动3【导入】问题导学 展示图片,导入海陆分布。活动4【活动】独学环节

学生阅读教材11——15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海洋和陆地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

2、就半球而言,海陆是怎样分布的? 就南北半球而言: 就东西半球而言:

3、全球有七个大洲,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写一写。

4、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连一连。亚洲、欧洲 苏伊士运河 亚洲、非洲 巴拿马运河 南、北美洲 土耳其海峡 活动5【活动】展示

利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然后展示,学生自主展示。按组加分。

最后教师追加一个问题: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只有土耳其海峡吗?还有其他的分界线吗? 学生回答。

活动6【活动】研学环节 小组合作研讨完成下列问题。

5、结合13页图G,找出符合以下条件的大洲。①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②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③太平洋沿岸的大洲: ④北冰洋沿岸的大洲: ⑤赤道横穿的大洲: ⑥纬度最高的大洲:

6、读图填表。

利用课本和图册完成下表。

两侧的大洲沟通的海洋所在半球(东、西)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土耳其海峡小组研讨完成后,每组出一名代表到老师前抽签。各组抽到的题就是本组要展示的。

各组派代表先去板展,把答案写在自己的区域。然后再派代表到前面根据图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各组代表展示完成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质疑或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补充、质疑加分。活动7【活动】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归纳。活动8【活动】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归纳。活动9【测试】当堂检测

1、距南极洲最近的洲()

A、大洋洲 B、非洲 C、南美洲 D、亚洲

2、被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3、下列大洲,被赤道横穿中部的是()A、非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4、纬度最高的洲是()

A、南极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5、我国位于 洲 部。

A、亚洲、西部 B、亚洲、东部 C、亚洲、中部 D、亚洲、北部

6、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非洲 D、亚洲、欧洲、南美洲

学生完成测试题,大组互判。组长统计平均分并记录。教师统计全对的人数,查看教学效果。活动10【作业】布置作业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篇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描写天气状况的是()

A.终年炎热

B.晴空万里

C.四季如春

D.冬季温和多雨

2、图4中,小明要外出旅行,下列哪种天气适合3、“早穿皮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4、下列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是()A.福建省、陕西省

B.四川省、青海省

C.云南省、甘肃省

D.江西省、湖南省

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①广东

②云南

③广西

④台湾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6、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咸水湖分别是()A.洞庭湖、青海湖

B.洪泽湖、鄱阳湖 C.洞庭湖、鄱阳湖

D.鄱阳湖、青海湖

7、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A.额尔齐斯河

B.黑龙江 C.怒江

D.雅鲁藏布江

8、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藏族

B.壮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 C.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

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0、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特点。A.小杂居、大聚居

B.均匀分布 C.汉族相对集中在北方

D.大杂居、小聚居

11、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请选出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傣族——泼水节

B.彝族——那达慕大会 C.朝鲜族——火把节

D.蒙古族——芦笙节

12、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丘陵、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13、当你在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你应选择什么作为导游图:()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世界地图

C、中国地图

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14、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很规则的球体

B 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

C 地球平均半径约4万千米,赤道周长约6371千米

D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15、下列地点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西半球”的是()A、30°W, 40°N

B、15°W, 40°N

C、30°W ,29 °N

D、170°W, 40°S

二、综合题

1、读“中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42

(1)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⑧_________⑨ __________(填山脉名称)

山脉①为_______,走向为___________,其北侧地形区为____________。⑩为_________,其东侧的地形区为_________,西侧的地形区为_________;

河流: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④、⑤两条河流中,冬季有结冰期的是__________,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__。(填符号)

地形区:⑥_______高原,平均海拔______米以上,被称为“________”。⑦_______盆地。(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_(国家),B______(国家),C_____海。

2、读黄河流域及附近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山,注入的海洋①是______________海,A处山脉是_______。

(2)黄河中游流经②是_______________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严重的_________造成的。下游流经③_________平原。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3)黄河两条最大支流的名称: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黄河在D处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誉的_______________平原;E为____________平原。

(4)黄河流入下游地段后,河道变宽,水流减慢,形成了举世闻名的 “__________________”。④⑤两河段中,容易发生凌汛的是______________河段。

答案

BCACD DABDD ADDCA

16、祁连山脉 秦岭 喜马拉雅山脉 武夷山脉 天山 东西走向 准噶尔盆地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黄河 长江 ④ ④ 青藏高原 4000 世界屋脊 四川盆地 俄罗斯 韩国 渤海

上一篇:园艺通论总结下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图片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