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精选11篇)
【发布文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7号 【发布日期】1993-11-08 【生效日期】1993-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一九八七年五月七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八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七号修订)
第一条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国内农业植物检疫,不包括林业和口岸植物检疫。
第三条 第三条 黑龙江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由省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行政公署、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范围内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其执行机构是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国营农场总局和其他所属的国营农场管理局的植物检疫植物保护站,在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国营农场系统的植物检疫工作。国营农场系统的植物、植物产品省间调运、国外引种等检疫工作,由省植物检疫机构负责。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检疫员,并逐步建立健全植物检疫实验室和检验室。
第五条 第五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在实施检疫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车站、机场、港口、邮局、仓库以及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存放、试种场所实施检疫和检疫监督,并依照规定采取样品。
(二)查阅、复制、摘录与实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有关的合同、货运单、发票、检疫单证等。
(三)查询与植物检疫违法案件有关的人员,并提取证据。
第六条 第六条 植物检疫人员进入车站、机场、港口、邮局、仓库及其他有关场所执行植物检疫任务,必须穿着检疫制服,佩带检疫标志,并持有农业部统一颁发的《植物检疫员证》。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在当地农业院校、科研等有关单位聘请特邀检疫员协助工作。设置特邀检疫员的办法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 第七条 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按农业部统一制定的名单执行。本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公布。
第八条 第八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应对本地区的植物检疫对象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植物检疫对象分布资料。省植物检疫机构编制全省分布到乡、农场的检疫对象资料,行署、市、县和国营农场总局、国营农场管理局编制分布到村、分场的检疫对象资料,并报省植物检疫机构备案。
第九条 第九条 局部地区发生检疫对象的,应划为疫区;发生检疫对象比较普遍的地区,应将未发生地域划为保护区,疫区和保护区划定在本市(地)范围内的,由市、行署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或行署批准;涉及到两个市(地)以上的,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国营农场系统的疫区和保护区划定,由国营农场总局批准,报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涉及到国营农场与地、市、县的,由国营家场总局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农业部备案。疫区和保护区的改变的撤销的程序与划定时相同。
在发生疫情的地区,植物检疫机构可派人参加当地的道路联合检查站;发生特大疫情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第十条 第十条 调运植物、植物产品,属于下列情况的,必须在调运前十五天向当地植物检疫机构报检,实施检疫:
(一)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
(二)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数量多少、以何种方式运输、邮寄,必须经过检疫。
对可能被检疫对象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应实施检疫;已被污染的,托运人应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处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调运,必须按下列要求办理检疫手续。
(一)在省内调运的,调入单位和个人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的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根据检疫要求,向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后,由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二)调往省外的,调出单位和个人按调入省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的检疫要求,向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后,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或其授权的植物检疫机构签发植物检疫证书。但调往省外繁育基地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必须经省植物检疫机构检疫并签发检疫证书。
(三)从省外调入的,调入单位和个人应向所在地的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并报省植物检疫机构或其授权的植物检疫机构审批,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或其授权的植物检疫机构提出检疫要求,取得调出省植物检疫机构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方可调入。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有权对调入的植物、植物产品进行查证或复查,复查中发现问题的,由有关植物检疫机构按规定共同协商解决。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在调运过程中,发现检疫对象,必须严格进行处理,经消毒合格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无法消毒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植物检疫机构有权予以封存、没收、责令改变用途、销毁等。国内植物检疫证书,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按农业部制定的格式统一印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对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凭植物检疫证书(正本)承运或收寄。植物检疫证书应附在托运单或包裹单上随货运寄,最后递交收货单位或个人。到货地点的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发现未附植物检疫证书(正本)或货证不符的,应通知收货单位或个人补办检疫手续,凭植物检疫证提取。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及一切繁殖材料,应向省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法检疫审批手续。引进后,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期间,应接受各级植物检疫机构的检查。如发现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杂草,应按植物检疫机构的意见处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引种单位或个人承担。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植物检疫收费,按《国内植物检疫收费办法》的规定办理。因实施检疫需要的车船停留、搬移、开拆、取样、储存、消毒、销毁等费用,由申请检疫的单位或个人负责。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在植物检疫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植物检疫机构责令纠正,可以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负责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报检过程中谎报受检物品种类、品种、隐瞒受检物品数量、受检作物面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处以一百元至五百元罚款;不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处理被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处以六百元至四千元罚款。
(二)擅自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处以货值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罚款。
(三)擅自从国外引种,或引种后不在指定地点种植或不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隔离试种的,处以二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四)在调运过程中,擅自开拆检讫的植物、植物产品封识或包装的,调换或夹带其他未经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罚款。
(五)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的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对当事人处以一千元至八千元罚款,并没收单证、印章、标志、封识。
(六)违反本实施办法规定,引起疫情扩散的,处以一千元至八千元罚款。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没收非法所得。
对违反本实施办法规定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植物检疫机构有权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责令改变用途。销毁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罚没款全部上缴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检疫工作中,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在植物、植物产品的运输、邮寄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植物检疫机构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植物检疫机构的上一级机构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植物检疫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 植物检疫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实施的重要性及意义
由于现实情况相对复杂, 违法行为涉及的内容广泛、形式各异,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可能对所有违法情形都做到明确、具体、详细的规定, 在立法上只能作出一些仅具基本原则、富有弹性的规定, 这就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处罚自由裁量权。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就要对带有自由裁量权的处罚条款进行科学的细分、量化, 明确具体的处罚标准、范围及幅度, 建立公正的行政处罚标准和程序, 实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 使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达到符合法律精神的目的[3]、植物检疫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即是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根据不同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进行了明确的细分, 并确定了对应的量罚标准, 使宽泛的裁量幅度具体化、模糊的执法标准客观化。
植物检疫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 控制和缩小了实施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空间, 对防止执法不公和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 对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减少行政争议, 加快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2 植物检疫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的细分及处罚依据
《浙江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对7种违法行为都依照违法的轻重程度进行了细分, 每一种违法行为细分成4种裁量情形, 并对应了相应的裁量标准。
按照《浙江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对违法行为的属非经营性违法行为的, 可处以2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的罚款;属经营性违法行为的, 可处以货物价值5%以上30%以下的罚款, 但罚款的最高数额不得超过5万元。自由裁量标准中按照以下4种裁量情形分别执行。
2.1 违法程度轻微
系初次违法, 并从非疫情发生区调出、调入或繁育;无疫情扩散可能;初次违法, 且案发后能消除疫情扩散威胁的等多种情形。属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200元罚款;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货物价值5%~10%的罚款, 但罚款的最高数额不得超过5万元。
2.2 违法程度一般
系初次违法, 虽从疫情发生区调出、调入或繁育, 但疫情扩散基本可以排除;初次违法, 有疫情扩散可能;初次违法, 但案发后不能消除疫情扩散威胁的等多种情况。属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200~500元罚款;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货物价值的10%~15%的罚款, 但罚款的最高数额不得超过5万元。
2.3 违法程度较重
系再次违法或有可能引起疫情扩散的或疫情扩散威胁较大的情况。属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1 000~1 500元罚款;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货物价值15%~20%罚款, 但罚款的最高数额不得超过5万元。
2.4 违法程度严重
系多次违法或引起疫情扩散的情况。属非经营性行为的, 可处以1 500~2 000元罚款;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货物价值的20%~30%的罚款, 但罚款最高额不得超过5万元, 并可以没收违法所得。
3 植物检疫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在执法过程中的控制
《浙江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的实施在维护公共利益、维持公共秩序、提高行政效率等许多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但要进一步制约并完善行政执法主体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还应建立多元化的控制机制[5]。
3.1 保证信息公开
对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信息资料, 除了法律规定应予保密的以外, 应依法向社会公开, 从而利于行政管理相对人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 在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处罚之前, 应出示执法证明, 将有关事项通知或者告诉行政相对人, 既可增强行政主体自身的自控自律功能, 也防止了执法人员超越职权、滥用职权, 避免相对人受到不法侵犯[6]。
3.2 内部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由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对执法机构进行监督, 保障行政执法过程透明化。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也应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下级机构进行监督抽查、执法评价。机构内部之间应对行政执法进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另外, 还要通过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对本单位的行政执法进行监督。
3.3 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植物检疫执法人员要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熟悉法律条款。加强执法人员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修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增强自控力, 使执法人员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张爱东, 陈宏海.论检验检疫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J].法制与经济, 2009 (9) :57-60.
[2]邹新华.论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J].江苏农村经济, 2006 (4) :55-56.
[3]赵所军.农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之法律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2) :374-381.
[4]丁华峰, 安翠娟.浅议河南省植物检疫行政处罚裁量标准[J].河南农业, 2010 (2) :21.
[5]冯玉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棉花质量监督执法中的使用[J].中国纤检, 2011 (4) :38-39.
自2016年起,我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农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改革,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将农业“三项补贴”统一调整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为每亩71.45元。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考虑目前流转土地较多的实际,对于流转土地补贴对象,凡是承包(租赁)双方在合同(协议)中对补贴归属有明确规定的,按双方合同(协议)执行;没有合同(协议)的,补贴给拥有耕地二轮承包权的农民(集体、单位)。补贴已于近日由县级财政部门通过“一折(卡)通”兑付到农民手中。
此次农业“三项补贴”改革,黑龙江省根据中央财政对农垦系统与市县有关补贴拨付渠道的不同,实行市县和农垦总局分别研究制定补贴改革办法,市县与农垦分别确定补贴依据,分别测算补贴标准。同时,改革坚持“远近结合,平稳过渡”的原则,长远考虑是待全省土地确权工作全面完成后,以确权面积为依据分配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以保证合理合法耕地都能享受地力保护政策。在土地确权工作未完成前,暂以原粮食补贴面积为依据分配发放补贴,实行平稳过渡。
黑龙江省政府要求,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密切部门合作,抓好工作落实;要强化补贴资金管理,核实核准补贴面积,及时兑现补贴资金;继续坚持做到“一个到村、两个到户、七个不准”;要全面做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增加政策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积极促进和保障全省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云南: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国林介绍,“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高举高原特色农业大旗,闯出了一条发挥云南优势、彰显云南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突出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和开放农业6大建设重点,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4张名片。去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3383.1亿元、比2010年增长86.9%,农业增加值达到2098.2亿元、比2010年增长89.3%。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876.4万吨、比2010年增长13.7%。橡胶、咖啡、花卉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甘蔗、茶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蚕桑面积居全国第三、产量居第五,马铃薯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五。全省生猪存栏4703.5万头、出栏6957.2万头,比2010年分别增长27.2%、49.6%。农产品出口额达40.5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11.2%,水果、蔬菜出口额超过烟草,成为云南省第一和第二大宗出口农产品。
“十三五”期间,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施“十百千万”行动计划,即重点围绕生猪、牛羊、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茶叶、核桃、水果、咖啡和食用菌10大产业,打造百亿产值的农业小巨人,打造千亿产值的主导产业,实现万亿综合产值的大农业目标。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基地,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强县,扶持一批重点园区项目和企业,推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农业经济新业态。
一、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引起疫情扩散的,由农业植物检疫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农业植物检疫手续的;
细化自由裁量处罚标准
1、属于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1)没收当事人的非法所得。
(2)有权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调运植物、植物产品用途,(3)没有违法所得而且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3000元罚款,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处以10000元罚款;
(4)有违法所得的而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2、属于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的,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500元罚款; 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1000元罚款。
(二)谎报受检物品种类、品种或者隐瞒受检物品数量、受检作物面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
细化自由裁量处罚标准
1、属于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1)没收当事人的非法所得。
(2)没有违法所得而且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3000元罚款,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处以10000元罚款;
(3)有违法所得的而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2.属于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的,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500元罚款; 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1000元罚款。
(三)擅自启封换货、改变数量或者将非种用植物和植物
产品作种用的;
细化自由裁量处罚标准
1、属于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1)没收当事人的非法所得。
(2)有权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调运植物、植物产品用途,(3)没有违法所得而且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3000元罚款,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处以10000元罚款;
(4)有违法所得的而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2.属于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的,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500元罚款; 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1000元罚款。
(四)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
志或者故意毁坏封识的;
细化自由裁量处罚标准
1、属于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1)没收当事人的非法所得。
(2)有权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调运植物、植物产品用途,(3)没有违法所得而且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3000元罚款,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处以10000元罚款;
(4)有违法所得的而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2、属于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的,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500元罚款; 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1000元罚款。
(五)试验、生产、推广带有植物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或者未经批准在非疫区进行植物检疫对象试验研究的;
细化自由裁量处罚标准
1、属于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1)没收当事人的非法所得。
(2)有权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调运植物、植物产品用途,(3)没有违法所得而且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3000元罚款,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处以10000元罚款;(4)有违法所得的而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2、属于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的,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500元罚款; 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1000元罚款。
(六)不在指定地点种植或者不按要求隔离试种,或者隔
离试种期间擅自分散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的;
细化自由裁量处罚标准
1、属于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1)没收当事人的非法所得。
(2)有权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调运植物、植物产品用途,(3)没有违法所得而且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3000元罚款,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处以10000元罚款;
(4)有违法所得的而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2、属于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的,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500元罚款; 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1000元罚款。
(七)在调运进境带有疫情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过程中,造成撒漏、扩散或者下脚料除害处理不彻底的。
1、属于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1)没收当事人的非法所得。
(2)有权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调运植物、植物产品用途,(3)没有违法所得而且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3000元罚款,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处以10000元罚款;
(4)有违法所得的而未引起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并责令纠正;引起疫情扩散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除害处理,并对当事人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发布日期】1985-11-19 【生效日期】1985-1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及农牧渔业部、林业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的检疫范围,是指除口岸植物疫以外的全省农、林植物检疫。
第三条 第三条 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由省农业厅主管,其执行机构是省植物检疫站及各市(地)、县的植物检疫(植保)站。
全省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由省林业厅主管,其执行机构是省森林植物检疫站及各市(地)森林植物检疫(病虫防治)站。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农、林植物检疫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植物检疫人员,负责执行检疫任务。
农业植物检疫员条件:具有助理农艺师以上技术职称或中等专业学历,从事植保工作三年以上,经考试合格的人员,由省农业厅审核批准,报农牧渔业部备案,发给农牧渔业部植物检疫员证。
森林植物检疫员条件: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或中等林业专业学校毕业,连续从事森保工作三年以上,熟悉业务的技术员,经省林业厅审核批准,报林业部备案,发给广东省森林植物检疫员证。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在农林、科研、种苗繁育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聘请兼职植物检疫员,协助专职植物检疫员执行检疫任务。
各级农、林植物检疫机构,可派植物检疫人员到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及其它场所执行现场检疫。植物检疫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穿着检疫制服和佩带检疫标志。受检疫单位或个人应为检疫人员执行任务提供方便,交通运输和邮电部门应支持和协助植检人员执行任务。
第五条 第五条 各级农、林植物检疫机构,应逐步建立健全检疫检验室、检疫苗圃,不断改进检疫手段,提高检疫技术水平。
第六条 第六条 调运农、林植物种子、苗木及其产品和繁殖木材料,均必须接受检疫。
(一)省内调运:调入单位或个人必须事先征得本市(地)或县植物检疫机构的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根据其检疫要求,向所在地的植物检疫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后,由当地植物检疫机构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二)调出省外:调出单位或个人按照调入省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的检疫要求,向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后,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由省或市(地)植物检疫机构审核,并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三)外省调入:调入单位或个人在调运前要征得所在地的植物检疫机构同意,并由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将检疫对象名单通知调出省进行检疫。调入单位或个人必须取得调出省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方准调入。
(四)植物检疫证书,按农牧渔业部、林业部制定的式样,由省农业厅、林业厅统一印发,其它证明不能代替。证书一式三份,正本交货主随货单寄运,副本一份交收货单位或个人所在地的植物检疫机构(省间种苗调运寄给调入省植物检疫机构),一份留签证单位备查。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应根据农牧渔业部《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林业部《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林产品名单》以及省农业厅《广东省农业植物检疫对象补充名单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补充名单》、省林业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补充名单及林业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和林副、产品》进行检疫。
第八条 第八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对本地区的植物检疫对象,每隔三至五年应普查一次,对南繁育种基地每年调查一次,并根据调查结棵,编制检疫对象分布至区的资料,报上级植物检疫机构备案。
第九条 第九条 疫区和保护区由省农业厅、林业厅划定和撤销,报省人民政府和农牧渔业部、林业部备案。划定疫区或保护区时,要制定相应的封锁、消灭或保护措施。疫区内应施检疫的植物及其产品,禁止运出疫区,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木材料只限在疫区内种植,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运出疫区的,必须经省植物检疫站批准。
第十条 第十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对所管辖范围的原种场、良种场、苗圃及其他繁殖基地,要实施产地检疫。任何单位或个人所繁殖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必须事先向当地植物检疫站申请检疫,查明确实不带检疫对象的,发给产地检疫合格证,调运时凭合格证换取植物检疫证书,方能运出。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种苗繁育单位必须有计划地在无植物检疫对象分布地区建立繁育基地;新建的良种场、原种场、苗圃等,在选址以前,应征得当地植物检疫机构同意;对发生检疫对象的良种场、原种场、苗圃等,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封锁,尽快消灭检疫对象,在检疫对象未消灭以前,所繁育的材料需经严格消毒处理,并经植物检疫机构检疫合格,方能调出。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确因特殊需要引进检疫对象在非疫区进行试验、研究,必须征得省植物检疫站同意,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扩散。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严禁在南繁育种基地进行检疫性病虫接种及其他可能危及基地农业生产安全的试验研究。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因实施检疫需要停留车船和货物搬移、开拆、取样、储存、消毒、销毁等活动所需的费用,由托运单位或个人负担。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对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和农、林产品,交通运输、邮政部门一律凭植物防疫证书(正本)在有效期内承运或收寄。到货地点地运输、邮政部门,对未附植物检疫证书的货物,应通知货主补办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从国外引种的单位或个人,应和省农、林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填报《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经审核同意后,向口岸动植物检疫所报检,口岸动植物检疫所应将检疫执行实况通知省植物检疫机构。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从国外引进的种子、苗木,引进单位应按照省植物检疫站的要求,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的时间,一年生植物不少于一个生育周期,多年生植物一年以上。隔离试种期间,省植物检疫机构和口岸动植物检疫所有权到隔离试种地点检查。经当地植物检疫机构检疫,证明确实不带检疫对象的,方能扩大种植范围。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审批单位和口岸动植物检疫所要及时掌握产地国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治。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农、林行政部门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在植物检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有重大突破的;
(二)对植物检疫对象的控制、消灭方面有显著成绩的;
(三)在积极宣传和模范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本实施办法,以及与违犯植物检疫法规等行为作斗争有突出成绩的;
(四)密切配合当地植物检疫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本实施办法成绩显著的。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有下列违反《植物检疫条例》和本实施办法的行为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罚款、没收种苗等繁殖材料、赔偿经济损失或行政处分。
(一)私自引种、调种或伪造、骗取植物检疫证书调运种子、苗木、繁殖材料及其他应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者;
(二)植物检疫人员或办理托运、邮寄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责任事故者,或利用工作之便收受贿赂者;
(三)无理干涉或阻碍植物检疫人中开展正常业务活动,或对植物检疫人员进行打击报复者。
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罚款由当地植物检疫机构执行。罚款限额在人民币三千元以上。罚没款项全部交当地县以上财政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对处罚不服者,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天向,向上一级植物检疫机构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起诉者,处罚决定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可按国家规定收取检疫费,用于发展检疫事业。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解释权属省农业厅和林业厅。
发文单位:黑龙江省民政厅
发布日期:1987-8-12
执行日期:1987-8-12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婚姻登记机关
第三章 结婚登记
第四章 离婚、复婚登记
第五章 现役军人的婚姻登记
第六章 涉外婚姻登记
第七章 婚姻登记档案
第八章 处罚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办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婚姻登记包括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和复婚登记。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离婚或复婚,应依照《婚姻登记办法》和本细则进行登记。
依法履行登记的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条 各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对合法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应如实出具《婚姻状况证明》,并有责任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供情况,协助做好婚姻登记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是婚姻登记工作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 婚姻登记机关
第五条 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在农村是乡、镇人民政府,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区人民政府、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距离婚姻登记机关路程较远,交通不便,人口较多的农场、林场,由省民政厅批准设立代办机构,业务工作受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领导。
第六条 婚姻登记机关的登记员由民政助理员或专职民政干部担任;代办机构的登记员由所在单位指定专人担任。
婚姻登记机关的登记员应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进行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婚姻登记员证书》后,方可从事婚姻登记工作。
第七条 办理婚姻登记使用的各种证件,均由省民政厅按照民政部规定的式样统一印制(哈尔滨除外),由县、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盖印章后方可使用。
婚姻登记机关使用的婚姻登记专用章(钢印),由省民政厅统一刻制。
第八条 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结婚证》、《离婚证》或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解除夫 妻关系证明书》时,收取工本费。工本费由市、县民政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第三章 结婚登记
第九条 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应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并应持下列证件:
一、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证明;
二、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三、男女双方免冠半身二寸合影照片三张;
四、离过婚的申请结婚登记,还应持离婚证件,婚姻登记机关在发给《结婚证》的同时,收回离婚证件。
第十条 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对婚姻登记机关必须了解的情况,应如实提供。婚姻登记机关经审查了解,对符合《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办法》规定的,应准予登记,发给《结婚证》。
第十一条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因受单位或他人干涉,取不到所需证件时,婚姻登记机关应查明情况,对符合婚姻法的,写出调查材料,报主管民政部门批准,发给《结婚证》,并将调查情况在《结婚申请书》的“提供证件情况”栏内注明。
第十二条 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或一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结婚,不予登记:
一、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二、非自愿的;
三、已有配偶的;
四、属于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五、患麻风病或性病未治愈的。
第四章 离婚、复婚登记
第十三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并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处理达成协议的,应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申请时,应持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和《结婚证》。婚姻登记机关查明情况后,应准予离婚,发给《离婚证》,收回《结婚证》。
男女双方或一方要求离婚但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处理未达成协议的,或没有办理结婚登记而同居的要求离婚,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
第十四条 男女双方领得《结婚证》后未同居要求撤销结婚登记的,按离婚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 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的,双方应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复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按照结婚登记程序办理,发给《结婚证》,收回《离婚证》。
第五章 现役军人的婚姻登记
第十六条 军队干部、超期服役战士和志愿兵申请结婚登记,应持所在单位的团级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男女双方亲自到一方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超期服役战士和自愿兵,在探亲期间申请结婚登记的,如来不及到原部队开具证明时,也可持当地县(市)、市辖区人民武装部出具的证明,男女双方亲自到当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离过婚的申请结婚时,还应持《离婚证》。
第十七条 现役军人申请离婚登记,应持所在单位的团级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证明,男女双方共同到当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第六章 涉外婚姻登记
第十八条 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同本省公民的婚姻登记,由各市、县民政部门介绍到省人民政府指定的涉外婚姻登记机关,按照《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华侨同国内公民、港澳同胞同内地公民之间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本省涉外婚姻登记机关设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伊春、绥化、北安市的民政部门,其他婚姻登记机关不准办理涉外婚姻登记。
第七章 婚姻登记档案
第二十条 县、市辖区、不设区的市民政部门设立婚姻档案室,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婚姻档案和出具婚姻关系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结婚证》、《离婚证》丢失不予补发,可办理《夫妻关系证明书》和《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夫妻关系证明书》、《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与《结婚证》、《离婚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婚姻登记机关根据婚姻登记档案可向需要了解情况的公安、司法等机关出具婚姻当事人依法登记的婚姻证明。
第八章 处罚
第二十二条 婚姻登记机关发现婚姻当事人有违反婚姻法的行为,或在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婚姻证书(结婚证书、离婚证书、复婚证书)的,应宣布该项婚姻无效,收回婚姻 证书;拒不交回婚姻证书的,由婚姻登记机关向婚姻当事人所在单位和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发出缴销婚姻登记的书面通知,责令交回婚姻证书,并对当事人给予批评教育。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婚姻登记员在办理婚姻登记时,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涂改户口及有关证件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当地领导批准的违法婚姻登记,婚姻登记员有权拒绝。对该领导应追究责任。
第二十四条 婚姻登记员出具假证,私自销毁,涂改档案材料的,应调离该工作岗位,并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对不登记而同居的非法婚姻,处以二百元至五百元罚款并动员其分居,待符合婚姻条件时,再办理登记手续。
罚款一律上缴当地财政。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细则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关键词: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实施,对策
一、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的研究现状
随着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世界各国加强对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视。中国农业发展课题组 (2005) 对加、日、法、俄等国的农业科技政策进行了总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 (2008) [1]认为, 中国的农业科技政策应面向小农, 提出“以农民为中心”的思想;陕西科技大学王力教授 (2009) [2]通过分析农业发达国家的农技推广, 研究我国的农技推广中的不足;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 (2010) [3]从生态高值农业的内涵、现状、特征、发展趋势内容等方面对农业科技政策进行研究, 认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应以生态高值农业为主;厦门大学丁长发副教授 (2010) [4]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持, 提出我国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一些学者提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借鉴国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观点, 例如, 张丽莉博士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 ;鲁振 (河南农业推广站, 2011) 通过研究日本农业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 其粮食产量对全国粮食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农业科技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提高政府对农业科技认识, 优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是当前黑龙江省的农业科技政策在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实施客体主观意愿表达不完善且政策支持评估缺失
农民是农业科技政策实施的客体, 其主观意愿表达是否完善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由于受政策体制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政策执行途径仍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 政策执行主体与客体关注的利益方向不同, 而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忽视农民意愿的表达。致使很多政策的制定不能很好的实现农民增收、增产的目标。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是民众利益诉求获得尊重的基本保证,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民是经济人, 在符合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是愿意接受政策安排的。但是农民很少有直接表达意愿和诉求的直接渠道, 而自上而下的信息沟通渠道的缺失, 致使制定、实行的科技政策得不到农民的了解与认可, 往往会因为和农民本身意愿的不符而导致实行效果偏差。
在农业科技推广执行过程中, 由于农民参与科技推广的认识和积极性不强, 也会降低农业科技传播速度和程度。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仍是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经济, 这种小农经济形式对于现代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是极其不利的, 造成科研活动中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同时, 我国的小农经济模式极大的影响农民引进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美国、英国等西方农业大国的农业生产采用的是大农场经营模式,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其农产品产量。与采用大农场经营模式的国家相比, 我国的垦区和农场极少, 家庭式的分散经营模式占据主导位置, 并且受到农民劳动素质低的限制, 农业现代技术很难推广。比如要让产量增加5%, 国外的农场主会采用新技术完成, 而我国农民会用增加化肥和农药的投入的方式代替使用农业科技新技术。
2.农户对政策参与的积极性不够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政策在宣传、实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首先, 现代农业就政策宣传渠道不畅。就黑龙江省目前农业科技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 农户对现代农业科技政策在提高生产积极性作用方面是肯定的。但农户对政策了解程度偏低, 农民对现代农业就政策有所了解, 但不全面、不准确, 对具体政策内容说不清楚。农户获取科技政策信息渠道不畅、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其次, 农户对农业科技政策应用欠佳影响科技政策实施。由于现代农业看政策的激励作用, 农户对政策学习积极程度很高, 但是农户的学习热情和自身文化素质不对称, 严重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变。作为将现代农业科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科技政策应用欠佳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政策实施对策建议
1.建立畅通的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平台
农业科研成果只有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当中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才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 在今后的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平台建设中应注重农民和政策制定者、推行者、科技成果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就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平台的建设情况来看, 农业科技传播速度较慢, 传播广度较窄, 农业科技服务信息网络化利用率较低, 造成农业生产的参与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信息不对称、人财物极大浪费等问题。因此, 在今后的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平台建设中, 应该逐步扩大科技信息覆盖面积, 完善科技信息组织结构, 及时发布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 并对农民、推广部门人员及科研人员反馈的问题、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 杜绝门户工程, 真正实现农业推广信息平台畅通无阻, 适应现代农业信息化的要求。
2.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培养
农业人才培养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培养一批钟情于农业发展、掌握经营管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是十分必要的。加大农业领军人才教育的培训力度, 增加农业领军人才的开发投入, 营造有利于农业领军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快农民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 应表现在科研人才、推广人才和应用人才三个方面。在农业科研人才培养方面, 应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 完善科研环境。在推广人培养方面,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队伍及培训建设, 积极培养一批具有高超业务能力的骨干人才, 并提高整体推广人员素质。在应用人才方面,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提高其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能力,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由政府组织领导, 广大科研人员, 农民积极参与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3.培养农民的信息反馈意识
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民。信息反馈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 农民是现代农业科技的直接使用者和收益者, 其反馈的农业科技使用信息对提高农业科技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改变农民传统保守的思维方式, 积极引导农民适应现代化的市场运营模式,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拓宽信息宣传渠道, 引导农民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拓宽眼界, 接受新事物。其次, 增强农民信息反馈意识, 通过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使其了解到信息反馈在整个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
4.拓宽农业科技政策信息反馈渠道
及时准确的收集现代农业信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 而畅通的农业科技政策信息反馈渠道是掌握农业信息的基本手段。农民反馈的信息最能代表其真实需求, 表达了农民对市场供求方面的变化、供求结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期待。因此, 建立健全畅通无阻的农业科技政策信息反馈渠道十分重要。农业科技政策信息反馈渠道可以多样化, 根据农村的实际条件, 采取适当的反馈形式, 例如, 采用问卷调查、开通短信平台、免费的电话或者信件等形式, 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户的信息反馈。同时, 对反馈信息积极或者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农户给予奖励, 调动农民信息反馈的积极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不是关键, 不是最终的目标, 关键是要对农户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 将不同的信息传达给有关部门, 以此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契机, 真正发挥农户信息反馈机制的实际意义。
5.重视反馈信息的处理与应用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应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 对农户进行技术宣传、典型示范、技术咨询及指导等服务工作的同时, 政府应重视由下向上的反馈信息, 加强反馈信息的处理与应用。逐步建立畅通无阻的信息沟通平台, 及时进行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 并相应的调整农业科技政策中不合理的部分, 保障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的与时俱进, 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政府对农户、农技推广人员等反馈的农业信息不够重视, 农业活动参与者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 科研人员不能及时有效的将科研成果向下传递。农民、推行者等基层农业从业人员不能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向上进行反馈。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人财物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 黑龙江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反馈信息的处理与应用。只有重视农业反馈信息, 统一各方信息, 才能真正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小云.中国面向小农的农业科技政策[J].战略与决策, 2008, (10) .
[2]王力.外国农技推广与我国农技推广的比较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4) .
[3]赵其国.生态高值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J].土壤, 2010, (42)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的通知》(厅字[2106]22号)有关要求,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对13个市(地)、有扶贫任务的73个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省委和省政府有关单位脱贫攻坚工作的督查和巡查。
第三条
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应当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坚持围绕目标、聚焦问题、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群众参与、分级负责的原则,督促各市(地)、县(市、区)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单位落实工作责任和政策措施,查找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完成减贫任务,确保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
督查工作坚持目标导向,着力推动工作落实;巡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督查巡查工作应当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及相关纪律规定要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开展督查巡查工作。
第四条 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听取工作汇报、受理群众举报、随机访或者暗访等形式进行,同时适当运用第三方评估结果。
省扶贫办开发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各市(地)之间交叉督查和巡查。
第二章 督 查
第五条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督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督查计划,批准督查事项,组建督查组,向省委、省政府报告督查情况。省扶贫办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 督查组负责督查工作的具体实施,实行组长负
责制,组长和工作人员从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
第七条 督查工作包括综合督查和专项督查。对各市(地)、县(市、区)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单位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综合督查,一般每年1—2次。对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根据需要不定期开展。
第八条 督查的重点内容有: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情况,专项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减贫任务完成情况以及
特困群体脱贫情况,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情况,行业扶贫、专项扶贫、定点扶贫、重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等情况,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应纳入督查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 督查工作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制定方案。督查组根据具体任务,制定实施方案。
(二)实地督查。督查组在有关方面配合下开展工作。
(三)报告情况。督查组形成书面报告,反映督查情况
和问题,提出督查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 督查情况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汇总后,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并作为市、县级党委和政府、省委和省政府有关单位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对督查情况好的地区和单位,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予以通报表扬。通过督查,发现宣传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予以督促纠正。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并提出追责问责建议。
第十一条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被督查地区和单位通报督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被督查地区和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反馈整改情况。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应当及时汇总整改情况,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第三章 巡 查
第十二条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掌握的情况,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巡查组,不定期开展巡查工作。省扶贫办负责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巡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厅级领导干部担任。巡查组成员根据需要从有关部门和各地抽调。
第十四条 巡查的重点问题有:干部在落实脱贫攻坚目
标任务方面存在失职渎职,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贪占挪用扶贫资金,违规安排扶贫项目,贫困识别、退出严重失实,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违反贫困县党政正职领导和脱贫攻坚任务较重乡(镇)党政正职领导队伍稳定纪律要求及贫困县约束机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应纳入巡查的其他内容。
第十五条 巡查工作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制定方案。巡查组根据巡查任务,制定工作方案。
(二)实地巡查。巡查组进驻被巡查地区,开展工作。
巡查期间,对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规定且应当及时解决的问题,向被巡查地区的党委和政府提出处理建议。
(三)报告情况。巡查组形成书面报告,反映巡查情况和问题,并依据事实和有关规定,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六条 巡查情况和处理建议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后,向省委、省政府请示报告。涉及违纪违法的,按照有关规定移交纪检监察或者检察机关。
第十七条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被巡查地区反馈巡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被巡查地区应当根据巡查反馈意见,认真整改,并于2个月内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反馈整改情况。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应当及时汇总整改情况,向省委、省政府报告。整改情况能公开的,应当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各市(地)要参照本实施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办法,加强对本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督查和巡查。各市(地)应当及时将开展督查和巡查工作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
第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具体解释工作由省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承担。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关键环节。为了将动物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减少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减轻动物防疫、屠宰检疫环节的压力,最大限度减少动物疫病给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有效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县畜牧兽医管理局主管全县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三、动物产地检疫限定在我县境内的区域间和乡镇间开展,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官方兽医实施检疫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聘用委托具备条件的乡镇兽医人员和村、组、养殖场的相关人员作为助检员、协检员,协助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四、委托动物产地助检、协检人员必须签订委托责任书,相关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执证上岗。
五、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根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原则上以在区域间设立报检中心,在乡镇间设立报检点为主,有条件的可在养殖村组设立报检处,没有条件的设立村、组、场报检协检员,并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及相关人员电话和地址及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
六、检疫申报:
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出售、运输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产地检疫报检中心和报检点申报检疫:
(一)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二)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货主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四)合法捕获野生动物的,应当在捕获后3天内申报检疫。
(五)屠宰动物的,应当提前6小时申报检疫;急宰动物的,可以随时申报。
(六)申报检疫的,应当提交检疫申报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运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还应当同时提交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七)由外县外省调入我县动物或动物产品必须持有效检疫证明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实施查证验物和抽检。证明过期、证物不符或抽检发现问题的,实施重检,检出不合格动物和动物产品一律进行隔离或无害化处理。
(八)申报检疫采取申报单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七、检疫与出证: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检疫人员和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
(一)动物:
1、本辖区未划定为疫区、疫点。
2、临床检查健康,食欲、静态、体温、体表、精神等均正常。
3、持有有效免疫证明或免疫档案,猪、牛、羊佩带有合格动物标识。
4、检疫未发现规定的动物传染病。猪未发现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牛未发现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羊未发现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绵羊痘羊和山痘、小反刍兽疫、炭疽。;家禽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鸭瘟、小鹅瘟、鸡白痢、鸡球虫病。;蜜蜂未发现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兔未发现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瘟)、兔黏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犬科动物未发现狂犬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利什曼病。猫科动物未发现狂犬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
5、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检验结果应符合符合国家规定。
6、由外县外省调入我县的种用、乳用和幼畜、雏禽必须按规定持有效检疫合格证明和审批手续报告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并经重检合格后隔离饲养15至21日后方可混群饲养。宠物犬、鸟应由户主隔离15至21日后方可交易和移动。
7、县境外动物运输车辆和县内外出运输动物车辆,实行定点清洗消毒和装卸制度,禁止以上车辆在我县进内走村串户收购装卸动物,防止外县动物疫病传入我县。
8、检疫出证按国家规定由法定人员(官方兽医)出具规范的新式检疫合格证明或标志,有效期最长为七天。
(二)动物产品:
1、种用动物精液、卵、胚胎、种蛋的供体动物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供体动物符合动物健康标准;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供体动物的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
2、骨、角、生皮、原毛、绒等产品按有关规定消毒合格;
3、胴体肉品和袋装生肉品必须检疫合格盖章,并持有效检疫合格证明或加封合格检疫标志。
4、检疫出证按国家规定由法定人员出具规范的新式检疫合格证明或标志。有效期最长为三十天。
八、检疫收费及消毒收费:
按陕西省物价局、财政厅陕价行发【2011】160号文件执行。如下表:
(三)消毒收费按国家财政部、物价局规定每平方米0.2—0.4元收取。
(四)动物产地检疫收费资金用于检疫设备改造和未纳入财政供养的聘用助检员和协检员劳动报酬使用,不纳入财政调节项目。
(五)保障中、省、市动物检疫业务项目的落实,其他单位不得挤占或挪为它用。
九、动物产地检疫的监督管理:
(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定期开展动物产地检疫监督检查活动,依法查处拒检、逃检、漏检、错检案件,全县动物凭动物标识和检疫合格证明出售、运输、屠宰,动物产品凭检疫合格证明或检疫标志运输、销售、贮藏、加工。
(二)各屠宰厂查验回收动物标识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没有动物标识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禁止入厂屠宰。
(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不按规定实施动物产地检疫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处理处罚,确保各项检疫工作正常开展。
十、动物产地检疫关乎我县的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关乎全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各镇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统一协调,同心合力,协助畜牧部门搞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镇政府及所属办事处、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组要全力协助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做好动物产地检疫的宣传、动员、工作,教育养殖场户积极配合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食品药品、工商、交通、卫生、及各级司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搞好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交易、运输、屠宰、销售、贮藏、加工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促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农业部近日公布了新版《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 (简称《实施办法》) , 并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实施办法》将农机推广鉴定发证和对外公告的主体改为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或省级农机化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机鉴定机构, 发证主体更加明确。农机推广鉴定的申请者范围扩大, 只要是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农业机械生产者即可, 不再区别境内还是境外。
新版《实施办法》推广鉴定内容更加精简。农机推广鉴定重点是从农业生产实际使用的角度来考核评价农机产品的质量, 并确定是否适于大面积推广, 注重于机具适用性的考核。新版《实施办法》不再规定申请推广鉴定的产品是不是定型产品, 也不要求企业批量生产一年以上、在两个以上地区销售等。具有定型证明文件即可, 定型证明文件包括《企业承诺书》等。
新版《实施办法》还加大对农机推广鉴定产品的要求。推广鉴定受理时取消了对销售区域的要求, 只看销售量和生产量。但是, 增加了企业违规成本的要求, 新版《实施办法》指出, 产品若因违反《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规定被撤销农机推广鉴定证书, 那么3年后方可再申请。
随着农机装备种类和数量快速增长, 农机鉴定工作量大幅上升, 原来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中与实际和当前改革形势不符的内容、程序和要求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 有必要对相关内容和程序修改完善。为此, 按照农业部规范性文件的修改要求, 对2010年版《实施办法》及与之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能力认定办法》、《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管理办法》进行全面修改。经过多层面、多渠道调研和反复论证, 新版《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办法》终于在2015年12月15日公布, 并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且看新版《实施办法》较之过去有哪些值得关注的。
新版《实施办法》取代了“2010年农业部公告第1438号”、《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能力认定办法》及《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管理办法》。也就是说, 原来的3个规范性文件变成了1个;原3个规范性文件的13章71条改成8章39条, 章节和条款大幅减少。
对原有《实施办法》35个条款的32个进行了修改删减调整, 增加了一章能力认定共4个条款;将“证书和标志管理办法”纳入第4章鉴定与公告。修改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发证主体更加明确。将农机推广鉴定发证和对外公告的主体改为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或省级农机化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机鉴定机构。
二是农机推广鉴定的申请者范围扩大。只要是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农业机械生产者即可, 不再区别境内还是境外。新版《实施办法》施行之前, 境外的生产者要想申请, 还需要委托境内销售其农业机械产品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销售者代理才能申请, 施行以后不需要代理可以直接申请了。
三是推广鉴定内容更加精简。农机推广鉴定重点是从农业生产实际使用的角度来考核评价农机产品的质量, 并确定是否适于大面积推广, 注重于机具适用性的考核。新版《实施办法》不再规定申请推广鉴定的产品是不是定型产品, 也不要求企业批量生产一年以上, 在两个以上地区销售等。具有定型证明文件即可, 定型证明文件包括《企业承诺书》等。
新版《实施办法》规定的推广鉴定具体内容包括: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安全检查、可靠性试验、适用性评价、使用说明书审查、三包凭证审查、生产条件审查和用户调查共8项内容, 偏重于农机具性能检测, 并延伸对企业生产环节的考核。考虑到使用说明书、三包凭证和生产条件等审查内容不属于产品本身质量, 用户调查很难开展, 本着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简化内容的原则, 将鉴定内容精简为:安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可靠性评价共3项。
四是换证手续更加简化。新版《实施办法》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届满由原来的重新鉴定, 改为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届满可申请续展, 并规定:对申请延展的, 农机鉴定机构只对产品一致性、证书标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符合规定的, 换发新证书。这一举措既降低了鉴定系统工作的压力, 更减轻了企业负担。
五是加大对农机推广鉴定产品的要求。推广鉴定受理时取消了对销售区域的要求, 只看销售量和生产量。但是, 增加了企业违规成本的要求, 新版《实施办法》指出产品若因违反《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规定被撤销农机推广鉴定证书, 那么3年后方可再申请。
六是加强对农机鉴定员和农机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和能力认定等。新版《实施办法》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都进行了规定, 指出“被取消鉴定能力认定的农机鉴定机构, 3年后方可申请重新认定”和“农机鉴定员被举报或投诉的, 其所在的鉴定机构应当于60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核实。经查证属实的, 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取消农机鉴定员资格或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新版《实施办法》施行以后, 企业可以对农机鉴定机构和农机鉴定员行使监督, 发现不规范鉴定行为, 可以进行举报和投诉, 这是政府赋予企业的监督权力, 也说明了政府部门有信心在严格要求企业认真对待产品的同时接受企业的监督, 力争做到规范鉴定, 科学鉴定, 廉洁鉴定, 不能容忍企业作假的同时也不能容忍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的任何失职渎职行为。
实 施 细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评奖工作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领导下进行。
评委会由省委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等单位的负责人、专家组成。评委会主任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副主任由省委宣传部主管副部长和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或主席担任。
评委会下设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奖办)。办公室设在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设主任1名,由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或主席兼任,副主任2-3名。第三条 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下简称省社科奖)参评成果主要类别:专著、编译著、论文、研究报告。
编译著包括编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科普作品等。
研究报告包括立项课题和已被决策机构或实际部门采纳并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研究成果。
以上各类成果可以是电子出版物。
第四条 以下成果不在申报范围:教材、教学参考书、年鉴、志书、文学作品、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时事新闻、大事纪、概览、辑集的人物传略、回忆录、统计资料;著作权有争议的研究成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规定涉及国家机密的研究成果;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研究成果(不包括民间奖励)。
第五条 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成果可授予特别贡献奖。
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的优秀成果可授予荣誉奖。第六条 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评价,主要从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应用性、研究方法、逻辑结构、语言文字及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优中选优,评定等级。
专著:对某一领域的现实或历史问题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有学术创见和理论创新,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编著:对现有理论进行梳理完善,有独特见解,有个人研究、发现的成果,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译著:译文准确流畅,表意贴切,忠实于原著,对解决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学科发展有积极作用。
古籍整理:注释准确,修辞严谨,有补阙拾遗,钩沉补漏的作用,对历史考证、研究有价值。
工具书:数据、资料准确齐全,内容编排科学,检索方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实用价值。
科普作品: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通俗易懂,在传播和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方面有积极作用和贡献。
论文:能够科学地论证和回答所提出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观点、内容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报告:能够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领导和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调研和科学分析,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和措施,经实践,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小程度不同,综合比较,优中选优,列为一、二、三等奖和佳作奖。
第七条 青年作者指出版成果时年龄在39周岁(含39周岁)以下。
第八条 对获得省社科奖的成果,按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表彰奖励,以评委会名义向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获奖结果记入获奖者档案,作为考核、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
第九条 以单位名义申报的成果获奖,证书、奖金授予单位,其参加人可发给“获奖证明”;多人合作成果获奖,证书发至论文的前2名作者、著作的前3名作者和研究报告的前5名作者。其余作者可发给获奖证明。合作成果,奖金发给申报者,由合作者根据劳动量和承担的责任协商分配。
第十条申报者以第一作者申报的成果只限1项,不同情况按以下办法确定申报人。
(一)合作成果:
1.合作成果应以第一作者具名申报,并注明“×××等”字样。如果第一作者不能以其名义申报,可出示让权申报的证明,由第二作者申报。
2.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成果,作者自己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申报。
3.多人合作的同一主编、同一学科的系列丛书,每一分册主编相同的,如果整体参评,不再允许分割参评;如果分割参评,不再允许整体参评。不属于同一主编、同一学科的系列丛书不能整体参评。
(二)多人文章编辑而成的论文集,不能整体申报,只允许其中的某一篇文章单独申报;出自一人之手的论文集,如论述同一课题的或坚持同一领域同一研究方向的,可按专著申报;否则只可取其中一篇文章申报。
(三)成果的作者死亡,申报权属于继承人。 第十一条 申报者按照要求提交申报材料,交纳申报费。第十二条 申报者向评委会指定的初评单位申报成果。评委会指定的初评单位包括:市(地)社科联,各系统(高校)的社科联及社科组织,部分省级学术性社会团体。
第十三条 初评评审组的组建。初评评审组由评委会指定的初评单位推选各学科专家组成。初评组在评选工作中,遇到问题须同评奖办联系,严格按操作规则进行评选。
初评评审组的任务:接受成果申报,进行资格审查,按要求打分,分类排序,并按比例推荐入选成果,报送评奖办。
第十四条 复评评审组的组建。复评评审组由评奖办根据各类成果的学科分布情况聘请专家学者组成,省内专家从专家库中抽取,省外专家由所在省(市、区)的社科联推荐。
复评评审组的任务:对初评入选的成果进行分类评审,按照条件与设奖数额,评定三等奖、佳作奖,差额推选二等奖以上成果。
第十五条 终评评审组的组建。终评评审组由省内外专家学者组成,从终评专家库中遴选。
终评评审组的任务:审核复评评定的三等奖、佳作奖;评选二等奖以上成果。
第十六条 终评结果报评委会审定后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15天。在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获奖成果有异议的,可向评奖办提出申诉或投诉。评奖办核实后提出处理意见,报评委会审定。
申诉程序为:申诉者本人需提供两名所属学科的专家(学科带头人)出具的鉴定意见,并经申诉人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书面同意后,提交评奖办。
投诉程序为:投诉者以书面形式据实向评奖办投诉,并写明投诉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匿名投诉不予受理。
【黑龙江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推荐阅读:
请 假 条 -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09-11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09-12
黑龙江省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11-23
黑龙江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09-23
2018年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校园招聘面试公告07-05
黑龙江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11-07
黑龙江省建设工程竣工结算书备案管理办法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