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政策专题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政策专题(精选7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政策专题 篇1

嵊市委〔2006〕12号

中共嵊州市委嵊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国科技大会和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结合嵊州实际,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嵊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以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为载体、创新服务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嵊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目标与任务

(一)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市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引进、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创建长毛兔、电机、领带、电声、厨具、机械、防火建材、茶叶等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提升区域支柱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到2010年,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20家、具有较强服务功能的创新服务机构5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机构5家。

(二)打造特色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六大主产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领带行业扩大竞争优势,发展家纺产品,倾力打

造“国际领带都市”;厨具产业拓展出口市场,大力建设“中国厨具之都”;机电行业加强专业化协作生产,努力建设“中国机电名城”;扩大电声配件产品市场优势,拉长产业链,着力建设中国电声配件制造基地;引进汽摩配件生产企业,打造汽摩配件生产基地。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改造和提升领带、电机、锻压、粉碎、起重设备、针织服装、防火建材等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生产制造和营销管理水平,大力推广数字技术、精密加工、新材料、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通过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结合,支持企业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推广、应用,提高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业优势与竞争力的显著提高。要大力发展一批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品、优势特色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每年申报省级以上新产品50项以上。争取到2010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1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一批成长型科技企业进行培育和扶持,使之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力量。到2010年,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绍兴市级50家。

(五)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和农业科研院所,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攻关,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有效支撑。引进、转化和综合应用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提升我市农业的总体水平。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鼓励科技人员兴办各类农业民营科技机构为重点,增强农业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的覆盖面。到2010年,培育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0家、嵊州市级农业科技企业20家;培育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30个,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六)大力促进专利事业发展。深入分析与我市主要产业、重点产品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状况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市相关行业的影响,争取在五年内

建立省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8家、培训600名合格的企业专利工作者、累计专利授权量超过1500件。加强专利执法和维权工作,将专利纳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七)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敏捷制造系统(AMS)、虚拟制造系统(VMS)、分散网络化制造系统(DNMS),提高连续性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加快信息和数字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模块化设计、电子商务等,实现实时管理与数据资源共享,提高设计、生产、营销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引进和推广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嵌入式技术、数字化制造、精密制造、绿色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八)形成多元化的科技资金投资渠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体系,继续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性投入。到2010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达到2%以上,研究开发(R&D)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3%以上。

三、政策措施

(一)鼓励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1.对新认定的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实行奖励。新认定的国家、省和绍兴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新认定的农业科技企业,奖励标准参照各类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级鉴定和国家认定的新产品,分别奖励3万元和5万元。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奖励2万元。通过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国家级政策性引导计划验收的奖励5万元,2.积极鼓励、支持企业进行科技攻关。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合作引进高科技项目,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根据嵊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年选择若干行业组织企业进行科技攻关,每年安排重点科研项目

5-10项,每项支持5-10万元,安排一般科研项目15-20项,每项支持3-5万元。

3.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新认定的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2万元。建立市领导和部门联系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度,每年确定20-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市领导和部门负责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4.加大科学技术奖的奖励力度。本市市级科学技术奖每年申报评审一次,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奖励10万元、2万元、1万元、5000元。

(二)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1.鼓励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对新认定的绍兴市、省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

2.加快建设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及科技人员等多元主体投入、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中小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促进产业升级。对新认定的绍兴市、省和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村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和30万元。

3.积极培育科技中介机构。建立科技成果评估、技术交易、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代理等配套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和民营科研机构。对民营科研机构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得的收入,经科技部门认定登记,税务机关审核,可免征营业税。年净收入在30万以下的,报经税务机关批准,暂免征收所得税。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1.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企业从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国内外专利技术,签订科技合作合同及专利转让合同,每只签约项目奖励1万元。

2.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创新载体。根据我市产业、行业发展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独立或与企业合作,在我市或在大、中城市设立技术研究开发分中心的奖励5万元;如果列入省级创新载体建设计划的,奖励 20万元。

3.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技术应用。对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来我市科技创业中心实施转化的博士或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科技人才,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创业资金奖励。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鼓励申报专利。申报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每件分别补助2万元、1500元、1000元;申报国外发明专利,授权后每件奖励10万元。

2.积极培育专利示范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专利试点企业和省、绍兴市和本市专利示范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和1万元。

(五)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目标,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实施市级信息化专项,建设一批产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新认定的绍兴市、省信息化示范企业和国家信息化标准企业,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

(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与科技项目、创业投资的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发放科技开发贷款,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创业投资公司和基金,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符合减免税条件的,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向高新技术企业及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

(七)加大税收扶持政策。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参照国家、省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八)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加大对乡镇(街道)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力度,设立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考核奖,获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3万元、2万元、1万元。

四、有关说明

1.本《意见》的奖励项目,同一项目不重复奖励,奖励标准就高执行。

2.本《意见》涉及的科技支持政策由市科技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3.本《意见》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此前涉及与本《意见》有关的政策按本《意见》执行。

中共嵊州市委

嵊州市人民政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政策专题 篇2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自主创新是技术与经济交织在一起进行的复杂活动, 涉及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企业内部运作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自主创新的复杂性以及创新在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形成中的重要性, 使得政府在自主创新领域有着强烈的干预冲动。

(一) 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需要政策的调控

创新活动不仅会给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个人或部门带来收益, 而且会给社会的其他人或其他部门带来收益。当创新带来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无法回避的非排他性, 创新者的私人收益份额小于社会总收益, 则其创新投资就会少于社会需求。造成研发方面的系统投资不足, 在市场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因创新而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和专用性问题时, 就需要政府的政策调控, 政府政策在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产业、行业的倾斜, 帮助本土企业正确利用溢出效应进行自主创新。

(二) 创新主体的博弈困境及其所造成的市场扭曲现象需要政策来纠正

福利经济学认为, 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能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 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体理性会导致集体非理性。譬如, 在自主创新领域, 许多创新项目需要高投入, 完成之后却容易产生“外溢”现象。在没有人愿意投入巨资去做第一个创新者。就单个厂商而言, 理性选择的最优策略是等待接受创新厂商的“技术外溢”效应, 而不是开展技术创新。就全体厂商整体而言, 当所有的厂商都选择了这种“最优”的等待策略时, 自主创新就可能陷入停滞状态。这就需要政策来纠正。

(三) 新兴技术产业与战略性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培植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后金融危机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 也是也是我国各省区“十二五”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但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育不够健全, 投资风险比较大的新兴产业尤其是资本密集型的新技术产业缺乏资金。就需要政府推行短期的刺激和培植政策, 当一个国家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和产品市场容量不足以支持新兴产业的快速扩张, 或该产业的自主创新具有极强的外溢效果时, 就需要政府的政策刺激和培植。

(四) 市场体系不完善决定了地方政策必须介入

创新意味着对传统的超越和突破, 没有可以照抄照搬的先例。创新活动具有试验性质, 各个阶段与环节都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 所以创新有很高的风险性。创新实践表明, 创新失败的概率高于成功的概率。就是工业发达国家, 技术创新项目夭折的比例也高于成功的比例。国外学者曾对91项技术创新进行了调查, 其中成功的项目为29个, 约占总数的1/3;失败的项目为62个, 约占总数的2/30 (王子龙、谭清美, 2003) 。由此可见, 技术创新成功率低是其风险性的主要特征, 这就使相应的技术创新投资带有较大的风险性。因而创新需要地方政策的介入。

二、台州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台州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就全市而言,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发展也不平衡,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也明显滞后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台州政府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 市场在创新中的互动关系尚未确立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的政府行为, 目前主要有两种“问题行为”模式:即“盲目作为”和“无为而治”。前者强调“动机至上”的原则, 只明确目标, 不掌握规律, 不考虑效果, 结果是动机和效果相反, 表现出政府“越位”、“错位”, 往往是政府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少数几个企业, 或政府出面直接搞技术研发;后者是机械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 不积极作为、不因时而动, 结果是放弃了政府应尽的责任导致“政府缺位”。现阶段, 台州“放”已远远不够。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技术交易市场、中介服务市场、人力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等还远没有建立起来, 完善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亟待构建。

(二)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企业都不惜为研究开发投入巨资, 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标志之一。2008年台州科技经费投入总额达3.81亿元, 2010年科技经费投入总额达62.65亿元, 比上年增长32.20%, 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但我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有待进一步加强。去年, 全市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人均财政性科普活动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等指标均处省内后列。况且台州R&D活动经费支出基本上属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 基础研究比较集中的台州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经费支出只占1%左右, 基础研究的比重明显偏低, 自主创新源头不足。

(三) 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仍有待加强

自主创新的实现, 关键靠人才。台州市虽然不断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但总量偏低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 尤其是行业的顶尖人才和学科的领军人物比较少, 成了全市科技自主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一大硬伤。据台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相关数据显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比例明显偏少, 台州企业急需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很多科技企业都在寻求外地精英加盟, 虽然企业也在培训大量的中低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但是仍然深感人才的短缺。高级人才总量和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不匹配, 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已经成为台州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大瓶颈, 关系着台州自主创新之路的成败。

(四) 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方面的力度不够

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也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措施。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 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大大缩短,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把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举措, 建立了日益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实践表明, 没有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 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成果就不可能迅速转化;但是, 目前台州的服务创新组织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科技中介的数量、服务水平、生长环境和社会影响等还存在诸多问题: (1) 服务创新组织活动在资金面和政策面上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 (2)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使服务创新组织发展受限 (3) 服务创新组织的体系不够健全、专业化服务程度较低。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对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的台州具有关键意义。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 努力追求有限有效型政府行为模式, 发挥引导和管理的职能, 从体制上、机制上为构建自主创新营造有利环境, 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 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优化创新环境,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 实施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战略

以资源配置全球化的战略眼光重新审视台州科技强时战略时, 就会发现, 实施科技强市主战略, 不仅意味着台州未来发展要走内涵式、集约型的发展道路, 还意味着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也是台州在资源短缺条件下获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一种必然选择。作为自然资源稀缺的沿海地区, 台州必须以实施科技强市战略为契机, 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尤其要建立并借助于全球性资源配置平台, 利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资源和要素, 以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切入国际产业链上较高增值环节, 实现二次创业、二次腾飞, 从而汇聚和形成巨大的科技创新能量和教育资源优势, 并释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 加大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

1. 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

, 逐年提高财政性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到2015年, 市、县 (市、区) 财政科技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达到10%、5%。

2.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企业科技投入的作用。

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不低于年销售额的10%, 大中型骨干企业不低于5%,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低于4%。

3. 制定实行研发费用税前抵扣等鼓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制度。

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 税收抵扣上给予优惠。

4. 优先保证自主创新项目的建设用地。

企业工业用地范围内建研发大楼, 按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分别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优先解决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引进的各类研发机构的所需用地。

5. 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建立政府采购审核制度, 不断提高政府采购中本市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对本市企业开发的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产品目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实行政府首购。

(三) 优化自主创新的人才环境

围绕“台州制造”向“台州创造”转变的目标,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 构筑一个与台州产业特点、人文特色相一致, 与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新平台:

1. 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建设。一要加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要注重培养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2. 推进企业激励共赢环境建设。一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二是加大激励力度, 三要建立技术创新策略联盟

3. 推进企业创新载体环境建设一要推进博士后科研流动 (工作) 站建设, 二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建设, 三要推进企业研发 (技术) 中心建设

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积极吸纳用好各类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的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创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四) 建设最佳创新环境平台

为全民提供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和培训, 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并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为台州搭建建设创新文化平台, 推行创新激励政策, 通过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实行科技经费企业申请、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政府决策的管理模式政府创新资金配置方式, 使政府部门逐步从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变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制定者、资源配置过程的监督者和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估者;努力提高创新社会化服务水平。

自主创新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必须根据市场规律、技术创新的特点以及本区域的特点来确定, 即做到科学有为。台州有着良好的自主创新基础, 政策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突破体制的束缚, 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主体中的核心地位, 深化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机制, 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 营造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台州经济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国强、李怡娜, 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我国政府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9)

[2]、陈东琪, 《新政府干预论》[M],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3]、陈旭, 论政府在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6 (2) :

[4]、陈月梅, 论地方政府在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J], 现代管理科学, 2003 (2) :

[5]、丁娟, 创新理论的发展演变[J], 现代经济探讨2002 (6)

[6]、董如合、李素杰, 国外技术创新政策:理论与启示[J], 辽宁大学学报, 2002 (5)

[7]、何精华,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政府作用的一个行政学解释[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6 (3)

[8]、贺恒信、崔剑, 地方政府在构建城市自主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定位[J], 经济问题, 2006 (7)

[9]、亨利·埃茨科威兹, 三螺旋[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5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政策专题 篇3

摘要: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一国的科技水平高低和自主创新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而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和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又取决于其能否获得有效的法律保护和可观的经济利益,其中后者有赖于建立税收优惠援助制度和税收激励机制。我国政府应该改革现行税制,提高税收效率,切实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税收激励

0引言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一国的科技水平高低和自主创新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而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和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又取决于其能否获得有效的法律保护和可观的经济利益。其中,前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科技投资风险机制等相关制度予以满足:而后者则有赖于建立税收优惠援助制度和税收激励机制。为此,我国应尽快改革现行税收政策,建立健全有助于鼓励和推动科技创新的税收法律体系,切实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改革增值税制

虽然我国已经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但经济危机背景下加大力度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已刻不容缓。应允许企业对引进高科技设备的增值税双倍或加倍抵扣;企业购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应比照免税农产品的做法按实际支出的一定比例准予扣除进项税额;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技术受让费等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间接费用,允许按产品的实际摊销数额,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据实扣除,不计增值税。

确定增值税扶持、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目标。制定适合国情的高科技发展计划,将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分重点鼓励与一般鼓励,分别对其实施不同的增值税政策予以扶持,同时考虑科技创新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运用开发的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或许这样做有违税收中性的原则,但税收中性并不是税收效率含义的全部。建议结合我国税制改革的整体方向,首先降低所有高科技产业增值税的税率,再进一步分析税收对科技产业内部不同项目和不同投资阶段的影响,制订更体现区别对待的地方税收政策。这样,尽管对国家税收收入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其影响是有限度的,因为经济决定财政,在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之后,能够对加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

改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充分体现“税收公平”和“国民待遇”的立法原则。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中绝大多数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即使是大规模企业,也是由小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使用的发票不被客户所接受,因此,其业务发展深受限制。我国在鼓励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时,应逐步修正根据企业规模、经济成分等标准给予差别税收待遇等带有歧视性的法律规定,放宽高科技企业中关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限制,鼓励中小科技企业发展。

2完善企业所得税制

降低企业的增值税负担有助于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而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则有助于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对高科技企业有税率优惠,但税收优惠基本体现在所得税后的鼓励,而对投入的鼓励体现不足。所以,应该在放宽减免税期限的同时,根据国家产业导向的要求,对需要重点扶持的产品,必须在成本列支、快速折旧、投资抵免等方面予以鼓励,其最终目的在于形成鼓励高科技投入的一种良性机制。关于企业所得税法可按照以下思路完善

2.1调整税前扣除项目的范围及标准,允许企业将用于技术开发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和改良的有关费用从总收入中一次性扣除,提高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可借鉴韩国的做法,对企业支付的技术及人才开发费,按纳税年度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减免;应允许把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的损失直接用于抵减其他投资的资本收益;企业类机构投资者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股权,在持满三年后可以抵扣其一定比例的应缴未缴税款。

2.2提高企业的职工教育基金提取比例,允许按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培训费金额在税前扣除:取消企业对教育事业捐赠的数量限制,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教育投入。

2.3建立健全有助于科技创新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制度,明确规定加速折旧方法的适用范围。对用于技术创新的先进设备,或专供自己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使用的设备与建筑,允许实行加速折旧,以加快设备更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4实行所得税投资抵免制度。我国可以对科技企业实行所得税投资抵免制度。在投资抵免的形式上,可以分别采取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按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免企业应纳所得税,该比例可以根据需要鼓励的程度不同,而采取高低不同的比例,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从设备购买年度起连续抵扣五年;另一种类型是再投资退税,即对用前期税后利润再投资的部分,按投资数量全部退税。在投资抵免的方式上,可以采取前抵和后抵两种方式,前者是抵免已经实现的利润,后者是抵免将要实现的利润,更能体现政府鼓励的导向,尤其是对政府鼓励的项目,建议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分别冲抵后三年或后五年将要实现的利润。

3改进个人所得税制

在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政策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免征额过低和扣除项目有限,同样的收入水平,我国的税负水平要高于欧、美国家税负一倍以上,因为我国税法中有关生计扣除、保险扣除等都没有考虑。何况国内的收入水平要大大低于欧美国家的水平,因此,在个人所得税政策上对科技人员实际上在起逆向的作用。为体现对科技创新的鼓励,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应进行相应调整。具体思路是:一是要根据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变化,及时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其具体标准的确定,可以依据各个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幅度;长期来讲,国务院应建立适时调整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长效机制。二是必须考虑相关费用的扣除,尤其是家庭生活费用、住房、保险等经常性费用的扣除,扩大科技人员个人所得税的税前费用扣除范围并适当提高扣除标准,允许个人按一定比例扣除再教育费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主动性,提高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三是对因为科技创新而获得的投资收益,要从“效率”出发,给予税收优惠。为此,应适当降低个人转让专利、非专利技术取得的所得的税率:降低科技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税;取消对个人因提供高科技服务取得的劳务收入实行加成征收的规定。对特许权的转让收入,可以免征个人收入所得税,以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对个人获得的科研奖金和科技发明的提成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进行科技创新的投资给予所得税抵免,个人投资于创业投资基金的股份,在持满两年后可以抵扣其应缴未缴个人所得税款的一定比例。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篇4

【论文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国家核心竞争优势,其基础和重点在于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中坚力量。财税政策的运用是政府促进技术创新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手段。本文对我国当前促进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自主创新;财税政策

一、税收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

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是我国政府根据科技强国和自主创新的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特定领域内对特定对象所制定的税收附加规定和特别规定。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1.财税政策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导向作用

政府根据当前围绕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的财税政策,以体现政府对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的发展战略的支持,从而影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过程,促使经济资源向政府合意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方向流动。

2.积极的财税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

自主创新活动资金需求规模巨大,回收周期长,不确定性强,企业所面临的这种高风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和财务手段来规避,但是,企业也迫切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降低风险,激励企业创新。政府采取积极的财税政策,可以降低企业占用资金和赢利方面的风险;减少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研发投入方面的风险,增强企业抵御自主创新风险的能力。

3.财税政策会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和收益

从本质上看,积极的财税政策是政府将一部分应得的税收收入让渡给了企业。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则表现为成本的节省和利润的增加。积极的财税政策在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和收益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来说,积极的财税政策在降低其自主创新风险的同时,为其积累资本,迅速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积极的财税政策可以有效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扩散

自主创新成果只有进入了实际的应用阶段,形成了产业化,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积极的财税政策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而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可以有效地促使自主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促进新技术的扩散。

二、自主创新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出政策方面

1.财政科技投入总体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量增长比较快,但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在4%左右徘徊,尤其是基础研究在整个研究开发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5-6%的水平,而大多数国家的这一比重在 20%左右。由于基础研究耗资大、耗时长、见效慢,企业和个人难以或者不愿在这方面过多投入,但基础研究应该是财政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向,我国现有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基础研究和公共技术研发偏少,不利于国家长期科技竞争力的提高。

2.科技投入方式过于单一

虽然目前我国在科技资金投入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但大部分资金投入仍以无偿投入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采用无偿补助的单一投入模式已不能满足自主创新投入需求,科技投入方式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从而发挥财政科技支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不足,效果不明显

一是管理缺位。我国的科技项目、经费分别在不同部门分头管理,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协调,这样很容易导致部门间的科技开发计划难免有重复,从而导致科技资源重复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根据科技部和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我国每年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和专利申请中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在 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二)税收政策方面

1.支持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存在薄弱环节

我国现行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作用在支持企业创新的生产投入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税收政策主要偏重于对已经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已经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给予优惠,而对企业创新最需要支持、也是处境最为艰难的研发过程则缺乏有力的税收支持。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初期基本上都没有利润、享受不到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几年后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实现了经济效益、有了利润时,又大都过了税收优惠期,结果造成一些企业实际上根本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

2.总体税制结构存在制约创新企业发展的因素

税收政策优惠主要体现在所得税上面,而目前实行的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看,流转税还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由于流转税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自主创新产业的一些特点,因而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所得税优惠对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使整个自主创新产业税收倾斜政策难以最大限度发挥效率。尤其是增值税,其缺陷表现得更加明显。增值税对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现行增值税加重了创新企业的总体税收负担。从理论上分析,现行增值税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会加重企业负担:一是增值税实行凭发票抵扣制度,在目前增值税没有普遍实行的情况下,企业在很多时候难以取得有效发票进行抵扣;三是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的智力投入不能享受抵扣,而这些投入往往占创新技术产品成本的绝大部分。

(2)现行增值税把产品成本构成的无形资产推销、科研开发投入也作为征税依据,容易挫伤企业的创新投入积极性。

(3)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过窄致使相关费用所含税款无法抵扣。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科技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例不断降低,间接费用的比例大大增加,大量研究开发费用、技术转让费用等无形资产以及科技咨询费用等往往大于有形资产的投入,这些开支目前都不属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这无异于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挫伤了企业技术投入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影响科技企业的发展。

3.税收政策的“特惠制”不利于企业创新发展

以往支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大都是以“特惠制”为特征的。所谓“特惠制”是指针对某一性质的企业、某一行业或某一区域内的企业等,主要表现为“区域特惠”、“行业特惠”。这种“特惠制”一方面使得这些企业的非科技创新收入也享受了优惠待遇,并很容易引导企业发生避税行为,一些企业为了享受这种“特惠制”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想方设法争“头衔”甚至“假注册”,助长了这些企业的“寻租”行为,一些开发区管理者为追求“政绩”,随意增加入驻企业数目,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名不符实,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另一方面还造成了同一性质的产业因所处区域不同而税负不同的扭曲,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身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的企业、甚至很多也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新技术的积极性,大大局限和弱化了税收政策手段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

4.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存在政策“真空”

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计缺乏对从事科研人员的优惠措施。我国现行税法几乎没有针对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充分考虑个人教育投资和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个人所得税法仅有对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及规定的政府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而对省级以下政府及企业颁发的重大成就奖、科技进步奖仍然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利于激发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而且个人所得税没有考虑高科技人才教育投资成本大的情况,没有实行税前扣除的优惠,致使居民对高层次的教育投入不足。对高科技人才的创造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征税,削弱了科研工作者投身科技开发的积极性,使得整个科研领域缺乏吸引力,也打击了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热情。

三、对我国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建议

我国财税政策在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得差距,所以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一)财政支出政策方面

1.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特别是对重点领域的投入

目前我国的财政科技拨款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偏低,应当在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基础上加大政府对科技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应当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度,支持自主创新重点领域,主要应加强对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科技投入,支持科技条件基础平台建设,支持战略性带头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支持、促进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

2.改变单一财政补助方式,创新资金投入方式

不同的科技活动有不同的特点,应通过贴息、有偿使用、以奖代补、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增加科技投入,全面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3.明确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范围,完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政策专题 篇5

四、广东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思考和选择

(一)路径思考

1、确立“以我为主”的内源企业主体地位

外向经济为主的我省企业自主创新应确立以内资为主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提升的企业研发投入中,外资企业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跨国公司一般有着很强的专利保护意识,在中国的研发成果多数以“半成品”的状态返回到母公司,最终的专利和技术成果体现在境外。从东莞电子元件产业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外资企业产业的扩散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内部,对当地内资企业的扩散效果十分微弱。而温州乐清民营企业在推动地方产业扩散方面的作用则很明显,在地方产业的发展上发挥的作用超过了外资企业。

2、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提升方式

我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面向市场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使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创新要素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开发能力,逐步实现从引进创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3、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发展方向

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要与行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紧密结合,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等有一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开发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工艺和装备,大幅度提高我省产业的国产技术装备水平。

4、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进一步融合 通过增强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促进信息技术与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二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三是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作用与倍增效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四是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5、推动节能减排

一是开展节能重大技术攻关。突破当前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瓶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企业,促进环保产业的跨越发展。二是攻克可再生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技术难关。掌握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增加清洁能源的供给。三是突破、推广、普及城市节能减排技术。要尽快掌握城市建筑与建材、垃圾发电、汽车尾气等重点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四是抢占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制高点。应着力取得信息、生物、纳米等原创性科技突破,开辟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为实现长远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路径选择

1、一个突破

支持和引导我省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和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加强企业研发投入和管理机制保障,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大力发展能在若干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产业技术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础技术、专业技术和整合集成支持技术。如支持重大节能、环保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渗透和应用,有力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

2、两个强化

(1)强化龙头企业。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带动面广、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作为重点环节来抓,围绕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的产品和产业,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与合作,推进先进技术和产品向龙头企业集中。

(2)强化高成长企业。强化对高成长企业的扶植政策,健全市场规则与机制,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和信息渠道,在要素需求和环境治理与配套方面提供针对性服务,用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激励高成长企业,将其集聚效应和拉伸功能发挥出来,为我省高成长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市场环境。

3、三个增强

(1)全面增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未来一段时间内,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仍然是我省企业自主创新的最主要途径。必须强化工业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将先进技术溶入企业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创新。要促进珠三角地区已有的引进技术和模仿技术向东西两翼和山区的转移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着力增强大型企业集成创新能力。我省大型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迫切需要从传统创新方式向集成创新方式转变,必须以系统集成的方式分析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建立适应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形成以集成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3)有限目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应结合我省实际着重,在少数领域制定重大技术原始创新计划。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和辐射作用,对高难度、高投入和高风险的应用研究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大中型企业持续开展原始创新活动。

4、四个建立

(1)建立区域性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借鉴美国费城等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以中央部委和广东共建的方式,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大中型城市选择产值规模大、产业集聚度高的工业园区试点设立全国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作为我省区域性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重点吸引高校本科以上理工类大学生进行为期3-6个月的实习学习。这将为我省相关产业提供充足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储备,有利于我省企业吸引一大批全国各地的优秀创新人才。

(2)建立行业性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政府、协会、企业、院校、检测机构等共同参与,在我省建立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建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全省行业内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试验基地、仪器设施、行业检测、成果转化等提供多样化服务。政府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保持公共服务平台的低成本运作和低收费水平,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3)建立全方位的技术创新合作平台。进一步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和机制,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以技术入股、共同出资等多种形式组建技术开发实体,通过建立大学研究院、联合研发中心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尝试产业链上的技术创新合作,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联合技术研发。在led、tft-lcd、汽车关键零配件、数字电视等关键领域,联合行业内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共同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4)建立多层次的技术交易平台。着手建立综合性的技术贸易交易所,为技术供应方与技术需求方搭建交易的平台,并承担技术中介、资产评估、司法公证等服务。侧重在软件开发、电子器件、节能减排等活跃领域建立专业性强的技术贸易平台,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公司洽谈交流的渠道。可考虑政府推进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技术交易平台,推行科技成果资本化和挂牌转化制度,减少贸易交易成本和降低交易风险,提高技术交易的成功率。

5、五个提升

(1)提升驱动力。首先,应着力增强企业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保持企业持续的发展动力。其次,应加强企业的管理创新,通过组织与制度创新、战略与决策创新、管理模式与方法创新,完善企业内部的创新体系建设。第三,要推进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2)提升整合力。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和其他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创新。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对自主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发展我省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

(3)提升辐射力。以发展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为依托,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辐射力强、集聚明显的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影响力,拓宽共性技术的传导渠道,密切产业集群中各类企业的协作关系,强化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各自定位和作用。

(4)提升承载力。一是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广州应充分利用产业、科技、人才等区位优势,成为全省自主创新的主要策源地、聚集地和辐射中心。深圳要发挥体制机制、资本市场和高技术产业密集等优势,成为我省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二是珠三角东西产业带。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调各市产业分工布局,形成不同层次的产业技术创新群,建成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集群创新基地。三是东西两翼和山区。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承接好先进技术转移。加强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着重在优势和特色的领域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5)提升支撑力。一是政策支撑。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撑力度,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的倾斜政策。二是中介支撑。搭建技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协助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应用。三是环境支撑。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五、广东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

(一)健全政府财税支持机制

1、持续增加政府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持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争取到2010年实现我省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1.8%的既定目标。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健全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管理机制,更加着眼于产业前沿关键技术的突破、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以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引导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过程中的支持作用。鼓励对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按技术设备引进费用的一定比例提取消化吸收资金,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2、设立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

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投入,设立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用于高新技术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三大方面,节能减排、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新材料、新能源四个领域,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六大主导产业。以重大专项的实施为主要载体,着重于支持投入规模大、周期较长的中长期关键技术的研开项目,攻克一批制约我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难题。

3、实施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等税收优惠

切实按照当年实际发生的用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国际专利申请和国内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每项专利给予适度资助奖励。企业员工薪酬和培训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外部跨国公司内部技术向我省内资企业转移,引导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我省内资企业共同承担政府科技项目,提高我省内资企业的研发能力。

(二)拓宽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1、大幅提升创业投资规模

培育适合本地化特征的风险基金运作模式,积极吸引大型创业投资基金入粤,选择与国内外投资业绩突出、基金募集能力强、管理经验成熟的品牌创业投资机构开展合作,在我省试点设立商业化投资基金,以利于引进优质的资本、项目、人才和管理模式。针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可在风险基金介入前设立“种子基金”,不断扩大基金规模,形成投入与回报相结合的良性滚动机制。

2、建立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信贷体系

引导和支持银行建立以自主创新能力为评价标准的信贷评价标准,优先安排和支持产业共性核心技术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的信贷申请,对资信等级高的创新型企业给予信贷倾斜,根据信贷原则和规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授信额度和金融服务。引导国家开发银行等对我省重大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等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

3、支持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

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与中小科技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保证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的畅通,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使我省企业更多地得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

(三)大力引进培养创新人才

1、引进各类高级科技人才

围绕我省优先发展产业领域,鼓励企业引进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工程化人才,重点吸引大量通信、新能源、汽车、精密化工等产业的紧缺人才来粤工作,进一步夯实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基础。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改进海内外创新人才的服务工作,根据人才的技术级别和水平给予一定的安置费用,切实解决户籍、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安居问题。

2、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育和激励力度

加大在职教育力度,进一步对技术人才加强知识技能、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加大对骨干科技人员的激励力度,完善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多层次、分类型、全方位的技术奖励机制,提供在职人员职业培训津贴或奖励源。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进技术人才在企业及高校院所之间的合理流动。

(四)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

1、完善自主创新产品认证政策

建立一整套科学系统的认定标准和指标评价体系,由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对自主创新产品进行认定,使广东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纳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并定期对该目录实行动态管理。继续实施新产品试产计划,支持自主创新产品开拓市场。

2、加强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

我省企业或科研机构研发的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尤其是重大技术装备具,经认定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必须优先采购。通过预算控制、招投标等形式,择优购买我省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对外资企业产品提出更为严格的准入条件。

(五)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1、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

加快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地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夯实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试验、检测、分析软硬件基础,大力支持企业技术中心成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主要载体。

2、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

通过市场选择技术开发项目,国家向行业龙头企业以招标的方式选择牵头企业,再由该企业向科研院所招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方式。科研院所的应用技术开发项目,必须有企业参与,以产业化为目标。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创建技术战略联盟,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立以技术资源成果共享为核心的合作机制。

3、加强国际与区域合作

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流动与整合。加大粤港澳产业技术创新的合作力度,开展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通过cepa的实施加速粤港澳各种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成。推动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到省外、境外设立研发机构。

(六)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

1、建立公共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平台

围绕我省支柱和战略产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发展各种类型的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等公共平台,整合建立全省联网的大型精密仪器协作网、技术文献共享网以及虚拟的技术图书馆等。按照市场运作模式,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对外提供费用较低的有偿服务。

2、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

加快建设华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和华南技术交易网,充分利用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平台,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整合现有技术市场,强化技术市场的咨询、评估等服务功能,支持我省产业聚集地区申请设立国家级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等。

(七)增强基础研究支撑作用

1、超前部署下一代产业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头,也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支撑。必须在我省重要战略产业领域,继续鼓励学术研究活动的探索,及时将其提升为重点基础研究课题,对下一代产业关键科学技术超前部署一批重点战略性研究攻关计划。

2、优化配置基础研究资助模式

鼓励我省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在我省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领域和新兴前沿交叉学科领域着力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等,增加我省国家实验室以及科学研究中心等基地的建设费、设备更新费等开支,促进原始性创新成果的产生。

(八)营造自主创新良好环境

1、大力提倡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从政策上营造谁创新谁得益的、谁先创新谁先得益的环境,从制度上规范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利益的环境,构建人人想创新、行行争创新的局面。注重创新成果的产生,也要倡导标新立异、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推进企业内部形成自主创新的环境,通过鼓励和激励企业人员开展创新活动,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2、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

建立健全专利指标评价体系和专利统计制度,加快建立专利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专利信息检索服务,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制度。编制《广东省重点工业产品采标指导目录》,引导企业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采标。制定技术标准研制资助管理办法,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支持建立全省技术标准服务、研究、测试机构。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联动机制,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①资料来源:2008年4月,对我省21个地级市468家工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下同。

②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对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的计算采取的公式是:技术依存度(%)=技术引进经费/(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研发强度是指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申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篇6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强,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然而,中国要从中、低端产品的“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中国很多制造企业只是别人的生产基地,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但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创新和品牌。在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明显的制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尤其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还很不完善,重要的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因此,要通过修订法律使科技进步法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律也要进行修订,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这些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中。第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针对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战略转型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第三,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教育能否发挥其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实验室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相结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最终推动创新。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激发大学gkz6.net与科研院所的创新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引导它们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增强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政策专题 篇7

一、背景材料:

1、面向未来的许多挑战,我国把“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战略,并且在十一五规划中,政府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3、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党的《十一五规划》还指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5、06年1月9日,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中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胡锦涛在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二、材料解析:

(一)是什么:

自主创新的内涵: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上把这类国家称为创新性国家。

(1)所谓原始创新,就是这个东西世界上没有,是自己发明的。集成创新,就是把别人的技术集合起来之后,组装成一个别人没有的,比如说把电脑的东西跟照相的东西搁在一块,组装成一个新的。第三种就是消化吸收了以后,提高创新,在别人的基础上创新。

(2)自主创新的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属于自己的;二是创造出来的;三是新的东西。

(3)自主创新不是放弃技术引进,而是要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还包括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

(4)自主创新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重点跨越。不是一切领域都要原始创新,而是发挥优势,有些领域要尽可能实现原始创新,有些领域要实现集成创新,有些领域要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再创新,有些领域要通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再创新。

(二)结合材料,从经济、哲学、政治三个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原因、意义)。

经济学角度:

1、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资源、环境技术瓶颈对经济的约束要求我国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5、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6、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在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给各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坚持发展的观点。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发展的观点和创造性思维。

3、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多种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4、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要求我们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以维护经济安全。

5、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重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科学研究重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政治学角度: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中共中央建议“十一五”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对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

2、政府应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创造良好创新环境,来促进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发展。同时政府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政府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必然要求。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重视自主创新,才能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增强国家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

(三)结合材料,从经济、哲学、政治三个角度说明党和国家该如何去实施这一战略。经济学角度:

1、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在技术研发上也应该用市场来配置技术研发的资源。

2、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创新环境,提供相关服务。

3、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

4、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所以应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并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刺激企业采用新技术并创新技术。

5、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哲学角度: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我国国情,在不同的领域应采取不同的创新方式。

2、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事俱进,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坚持把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创新。

3、要重视量变的第二种形式,通过事物结构的变化来推动事物质的飞跃。集成创新就是要把已有的技术进行组合集中,从而创造出以往产品所没有的功能。

4、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创新的关键和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5、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意识的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的关键是要有自主的精神、创新的魄力和民族的自信。

政治学角度:

1、党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领导、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坚持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政府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行使好国家的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发扬光大伟大民族精神,使之成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

3、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继续增加科技投入。

三、热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创新的有利条件。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C. 主观因素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2、上海工人倪志福发明了“倪钻”,后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但由于没有申请国际专利,反被外国人占有,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打击,影响他继续探索。这件事对我们的启示:

①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意识②知识产权对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知识产权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④掌握知识产权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③

3、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是商品,必须用于有偿转让②是商品,因为它凝结着人类劳动

③是商品,因为它转化为生产力后可满足人们的需要④不是商品,因为它是看不见、摸不着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

4、据统计,我国自专利法实施以来,外国企业在华申请专利达14万件,是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的6.4倍。在光学、移动通讯等高科技领域,外国申请专利比例高达90%以上。这种“专利圈地”的现象

①极大地挤压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开发空间②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形成了对我国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④可鞭策我国企业积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为了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一直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光引进,不创新”,都未能带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归根到底

A.有利于企业不断地扩大市场的占有率B.使企业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C.有利于企业落实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D.使企业始终不能摆脱技术依赖的被动局面

6、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高科技的民营企业研制出世界最先进的ASIC芯片。华为公司紧紧抓住世界最先进的ASIC芯片关键技术,来带动其他产品开发。这种的做法,所蕴涵哲理的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规定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事物的内部联系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D.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性质7、06年媒体报道:学者陈卫针对我国农村供电的特点,主持研发SCDMA无线接入系统,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项新技术在国际市场屡获成功,可在本国市场上却“叫好不叫座”。中国第一个自主电信核心技术只“开花”难“结果”,应该引起我们反思的是

①必须深化经济、科技体制和机制的改革②坚持市场调节和国家调控的有机统一

③必须彻底排除国外技术标准和核心技术④必须克服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④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据此回答8-9题。

8、技术创新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这说明:

A.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B.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C.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力量D.企业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9、技术创新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因为

A.国家的宏观调控消除了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B.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带来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

C.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D.市场的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10、走自主创新之路,政府该扮演什么角色?深圳市政府的定位是“既不管,又要管”。这说明政府要

①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在财政、税收方面用“有形之手”给企业以扶持

②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企业自主创新良好的环境

③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前提下,加强经济职能

④保护我国的产品不受国外产品的竞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1、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越能开展国际合作,越能和别人一起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反之,越没有自己的力量就越受制于人。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内因是根据,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

A.①③④B.②④C. ①③D.②③④

12、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0.56%。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

①必须加大对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②坚持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③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④必须全盘收购国外一切知识产权

A.①④B.②③C. ①③D.②④

13、在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中启用中国农业普查标志:以绿色为基调,由麦穗和

变化了的“三”构成设计主体。麦穗代表农业,三片向上环绕伸展的绿叶是变

化了的汉字“三”,代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有机整体。图案体现了

①我国的“三农”特色②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生态农业

③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针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这一真理蕴涵的哲理: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③整体和局部的辨证关系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联想集团历来重视科技创新。近日,联想集团与国外5家全球IT领先企业联合宣布,新联想北京创新中心正式落成。2005年联想的研发经费将超过25亿元。联想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以奥运为契机,在全球实施以lenovo为主品牌的品牌战略,目标是五年内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品牌厂商之一。

阅读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科技创新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科技创新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走品牌战略,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可以加速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步伐。

17、材料一:中国奇瑞汽车公司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技术和人才资源,与欧美12家世界一流的轿车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摸索出“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的自主开发模式。2001年奇瑞自主研发推出第一款国产品牌车“风云”,打破了国内轿车市场的格局。03年初推出新款式“东方之子”,打破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核心技术由少数跨国公司独霸天下的局面并在欧美和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行政法规,激励汽车生产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科技部制定政策给予切实的支持和鼓励,并把国家级节能环保研究中心设在奇瑞,国家开发银行给予奇瑞24亿元的贷款项目。

阅读材料,联系有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哪些特征?联系材料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联系材料一,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奇瑞公司”的发展经验说明了什么?

(3)奇瑞的“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包涵的哲理是什么?

(4)联系材料一、二,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所属国家机关的做法。

【参考答案】

(1)①材料一体现了市场经济开放性、竞争性的特征。

②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封闭的,全国是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联在一起。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国内和国际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面对国内和世界市场,利用国内和国际的技术资源,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2)①企业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必须向市场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奇瑞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利用国内和国际的技术资源,打造企业品牌,直接推动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经济的发展。②企业又是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奇瑞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对于企业生存发展乃至民族产业振兴的重大意义。

(3)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联系;还有因果联系。

③联系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才推动事物的发展

(4)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国务院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①国务院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部门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前者制定经济法规,规定生产者的经营行为,对市场进行监管,后者给予“奇瑞”贷款,进行经济调节。

上一篇:群监员工作记录下一篇:施工方案评审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