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工作标准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工作标准(共11篇)

环境保护工作标准 篇1

“佳多牌农林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和“佳多牌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于200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佳多牌自动虫情测报灯”于2005年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连年列为全国推荐产品。该项产品在国内95%以上的县级地区得到应用,并出口到德国、澳大利亚、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

汤阴县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28.7万平方米,下设汤阴工业园区、鹤壁工业园区、新疆工业园区、客户服务中心、国际贸易公司、有色金属加工中心、北京办事处、上海研究所和菲律宾办事处等26个机构和专业分公司,公司有27个省级客服中心。

汤阴县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倡导生态植保理念,创造和谐生存空间”为主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农林病虫害的远程监控、防治器械的研发和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研发和服务标杆企业。2008年奥运会召开前夕,农业部种植业司采购佳多频振式杀虫灯8 000台,用于防控北京地区的草地螟。佳多科技为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作物病虫害进行现代化的预测和防治,是汤阳县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长期追求的目标。公司经过不断创新与改进,对作物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实现了监察、记录、传输、分析自动化和物理防治自动化。公司在长期的生产与经营中,深刻体会到标准化的重要性,它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发展产品品种的重要手段。

1 汤阴县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标准制定计划,汤阴县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一起,参与制定GB/T 24689.2-2009《植物保护机械频振式杀虫灯》、GB/T24689.7-2009《植物保护机械农林作物病虫观测场》和GB/T24889.5-2009《植物保护机械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等7项国家标准。该7项国家标准将于2010年4月1日实施。

2 根据计划,组织和审定标准化制修订

根据计划要求,汤阴县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与其他标准起草组织单位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对产品结构形式、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平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多方收集资料。各单位分别负责搜集本行业的产品质量状况、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向以及产品使用情况,并对相关资料和数据逐一进行分析。

2007年3月底,工作组完成了标准初稿的起草工作。2007年4月,汤阴县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召开了由工作组全体人员参加的统稿会,在工作组内部对标准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工作组对标准草案做了部分修改。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汤阴县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多位技术专家,对修改稿进行了验证。在此期间,《植保机械虫情测报灯》等7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会在河南鹤壁市召开。工作组根据验证情况,对标准草案再次进行了修改,并完成征求意见稿。

2007年9月底,标准起草工作组向有关单位发出15份征求意见稿,最后这些征求意见稿全部返回。经归纳整理,共收到标准反馈意见11条。

工作组还召开了意见条款确认会,经过充分讨论和论证,确定采纳其中8条意见。同时,工作组根据反馈意见,对征求意见稿再次做了修改,并形成送审稿。在随后的标准审定会上,与会专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7条修改意见,工作组全部采纳,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完成报批稿。

环境保护工作标准 篇2

自2014年4月30日,国标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批准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以来,西城区市政市容委严格按照国标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要求,紧密结合辖区环境特征与管理实际,积极组织、实施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区质监局、环境办、环保局、住建委、商务委、园林绿化局、房管局、城管执法局、城管指挥中心、环卫中心、园林市政中心、西城工商分局、西城交通支队等部门踊跃参与,狠抓落实;目前全区基本完成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体系框架构建,计划今年6月编制发布标准体系,建成集政务活动区、金融商务区、繁华商业区、传统风貌区、交通枢纽区、居住生活区等功能相对突出、环境特征鲜明的七类区域,涵盖城市市政道路、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绿化和工地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等七个专业领域,包括环境建设、管理(维护)、施工(作业)、监督、执法、检查、考评等七大方面环节的标准体系,形成建、管、考一体化的工作流程与体系机制,打造国际一流、档次高端、和谐宜居、精致精细、市民满意的西城城市管理新面貌,促进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法制化、精细化,增强城市魅力与活力。(通讯员 胡世钦)

nlc202309041028

环境保护工作标准 篇3

建筑工地综合治理标准

1.总 则

1.1为规范建筑工地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该领域的具体落实,特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所称建筑工地,包括新(改、扩)建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及拆除工程等所形成的施工场地。

1.3本标准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等相关标准、规范,按照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总体原则制定。

1.4本标准分城市、乡镇和村庄三类。城市标准适用于设市城市,县城参照执行;乡镇标准适用于建制镇与农村乡集镇;村庄标准适用于农村村庄(组)。

2.城 市

2.1清洁化标准

2.1.1建成区工地入口5米范围内应当无渣土和碎砖乱石,工地周边50米内应当无建筑垃圾,施工场地出口外道路100米内应当无渣土污染。

2.1.2建成区工地施工围墙不得有积尘,每50米不得有超过1处的痰迹、污垢;企业标志、“五牌一图”(即工程简介牌、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标牌、安全生产措施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措施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下同。)和其他公告牌等不得有积尘等污垢;墙体上出现的乱涂写、乱张贴、乱刻画现象应当及时清除。

2.1.3办公区、生活区每日保洁不少于2次,并随时保持清洁。

2.1.4施工机械和工地内附设的垃圾桶、灯具、电架箱等设施定时清洁,不得有积尘、污泥、痰迹等污垢;离开工地的车辆,其车轮不得夹带明显渣土。

2.1.5工地内无高空抛撤垃圾、渣土现象;运输垃圾渣土的各类车辆,应当保持整洁并采用全封闭车厢或四面围护的车厢,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2.1.6施工现场实施严格的烟尘控制措施,每日洒水不得少于2次,并确保施工设备、车辆尾气的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2.2秩序化标准

2.2.1施工出入口距道路交叉口、医院、学校等车流人流密集地段的距离应不小于70米;出入口5米范围内应当硬化,并应设置明显醒目的警示标志。

2.2.2施工围墙或围挡保持连续、封闭,主要路段和各景观主干道设置的围墙或围挡高度不低于2.0米,一般路段不低于1.8米;围墙或围挡材料应采用砌体或定型板材,确保坚固、稳定。施工人员的加工、制作等活动必须在围墙或围挡内进行。

2.2.3工地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划分清晰、整体布局有序,不同区域间布置了明显的隔离或警示标志设施;根据施工需要布置的门卫室、厕所和开水房等建筑类型齐全、通风采光良好。

2.2.4办公与生活环境管理规范,办公室内布置整齐,文件资料归类存放。炊事人员必须办理健康证,上岗穿(戴)工作服(帽)。

2.2.5施工现场管理规范、组织有序

(一)施工现场各种告示牌、广告牌等安装牢固、字迹清楚醒目。

(二)施工临时用电线路必须架空或埋入地下,不得在场地或楼地面表面上随意乱接乱拖。

(三)各种材料和施工机具设备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分类齐整堆放,不得在工地围墙或围栏外堆放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粉尘材料实施入库保管。

(四)在建工程超出施工围墙高度、已搭设外脚手架和大面积支模的工程现场,所使用的钢管外表面应当使用防锈油漆见新,剪刀撑和防护栏应当刷统一以红白或黄黑油漆相间作为标识,同时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并挂上醒目的安全警示标牌。

(五)按批准时间进行施工作业,并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的标准实施噪音控制;混凝土由封闭罐运输进入,不得设置现场混凝土搅拌站。

(六)施工场地应设置带盖垃圾桶,产生的废土和建筑垃圾应分

开堆放、统一收集、集中密封外运,并按批准的时间、线路运输,在指定的地点倾倒,不得随意处置。

(七)废弃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泥浆类污水应进行沉淀后集中排放;其他污水和废水应当实施集中处理、定点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废水不得直接排放。

2.3优美化标准

2.3.1工地入口大门外观形象应保持简洁大方。

2.3.2施工围墙应采用白色作为底色,墙体上布置的标语、宣传画等内容应保持完整、美观、风格协调;围墙顶端禁止搭设其他设施;施工围档应当规格、色彩统一,保持外观完好并布置整齐。

2.3.3工地办公区、生活区墙面和屋顶颜色应当统一,并与工地所在地段环境保持协调;办公区、生活区道路要求平整完好,出现地面破损、凹陷必须及时修补。

2.3.4工地附设的各种标志牌、公告牌、警示牌、防护栏、灯具、电架箱,以及公厕、垃圾桶等设施应保持完好,无明显断裂、破损、锈蚀或脱漆等现象。

2.3.5工地使用的密目安全网不得脱落、漏挂,不得有大于5平方米的破损,安全警示标牌应当保持字迹清晰美观。

2.3.6有条件的工地,或位于城市主要道路和重点地段的工地,应当在施工围墙和工地内部组织临时绿化。

2.4制度化标准

2.4.1细化施工过程中减少大气、水土、噪声污染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的具体措施,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

2.4.2建立施工场地控制扬尘、防止噪音、杜绝乱排污水垃圾和渣土沿路抛洒现象的专项治理办法,落实施工现场专职保洁员制度,负责工地内场保洁和“门前三包”,解决工地扰民和污染城市问题。

2.4.3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化施工现场公共安全与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

3.乡 镇

3.1清洁化标准

3.1.1建成区工地入口5米范围内渣土和碎砖乱石不得超过1处;工地周边50米范围内,每100平方米建筑垃圾不得超过2处;施工

场地出口外道路100米范围内,每100平方米路面渣土散落不得超过3处。

3.1.2建成区工地设置的企业标志、“五牌一图”和其他公告牌等不得有明显积尘,施工围墙不得有明显污垢,墙体上出现的乱涂写、乱张贴、乱刻画现象应及时清除。

3.1.3办公区、生活区每日保洁不少于2次,并保持基本清洁。

3.1.4施工机械和工地内附设的垃圾桶、灯具、电架箱等设施定时清洁,基本无积尘、污泥、痰迹等污垢;离开工地的车辆,其车轮不得夹带明显渣土。

3.1.5工地内无高空抛撤垃圾、渣土现象;运输垃圾渣土的各类车辆,应当保持整洁并采用全封闭车厢或四面围护的车厢,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3.1.6施工现场实施烟尘控制措施,每日洒水不得少于2次,并确保施工设备、车辆尾气的排放基本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等。

3.2秩序化标准

3.2.1建成区工地出入口5米范围内应当硬化,距道路交叉口、医院、学校等车流人流密集地段的距离应保持在50米以上,并应设置警示标志。

3.2.2建成区工地围墙或围挡保持连续、封闭,围墙或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采用砌体或定型板材确保坚固、稳定;施工人员的加工、制作等活动必须在围墙或围挡内进行。

3.2.3工地布局基本有序;根据施工需要布置的门卫室、厕所和开水房等建筑类型基本齐全。

3.2.4办公与生活环境基本规范;办公室内布置整齐,文件资料归类存放。厕所地面应硬化,门窗齐全。

2.2.5施工现场组织基本有序

(一)施工现场各种告示牌、广告牌等安装牢固、字迹清楚。

(二)各种材料和施工机具设备分类齐整堆放,不得在工地围墙或围栏外堆放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粉尘材料实施入库保管。

(三)在建工程超出施工围墙高度、已搭设外脚手架和大面积支模的工程现场,所使用的钢管外表面应当使用防锈油漆见新,剪刀撑和防护栏应当刷统一以红白或黄黑油漆相间作为标识,同时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并挂上醒目的安全警示标牌。

(四)按批准时间进行施工作业,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的标准实施了噪音控制。

(五)施工场地应设置带盖垃圾桶,垃圾应统一收集、集中密封外运,并按批准的时间、线路运输,在指定的地点倾倒,不得随意处置。

(六)污水应当实施定点集中排放,未经沉淀的泥浆、污水、废水不得直接排放;废弃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

3.3优美化标准

3.3.1工地入口大门外观形象应保持简洁大方。

3.3.2施工围墙应采用白色作为底色,墙体上布置的标语、宣传画等内容应保持完整;施工围档应保持外观完好并布置整齐。

3.3.3办公区、生活区道路要求平整完好,出现地面破损、凹陷必须及时修补。

3.3.4工地附设的各种标志牌、公告牌、警示牌、防护栏、灯具、电架箱,以及公厕、垃圾桶等设施应基本保持完好。

3.3.5工地使用的密目安全网不得脱落、漏挂,不得有大于5平方米的破损,安全警示标牌应当保持字迹清晰。

3.4制度化标准

2.4.1建立施工场地控制扬尘、防止噪音、杜绝乱排污水垃圾和渣土沿路抛洒现象的专项治理办法,解决工地扰民和污染乡镇问题。

2.4.2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化施工现场公共安全与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

4.村 庄

4.1清洁化标准

4.1.1修建村庄公共用房、村民住宅和其他设施,其工地垃圾、渣土散落范围应控制在周边10米范围内。

4.1.2工地内应当基本无积水,无明显污垢、烟头及瓜皮果核堆积。

4.1.3工地无高处抛撤垃圾、渣土现象;垃圾与其他废弃物应当及时外运至垃圾收集点,无随意抛洒、沿途散落和就地焚烧现象。

4.2秩序化标准

4.2.1修建村庄公共用房、村民住宅和其他设施,材料堆放和施

工人员的加工、制作等活动必须在10米范围内进行,不得占用公共活动空间、阻断村庄道路、影响人车通行。

4.2.2 村民休息时间不得进行施工。

4.2.3 污水应当进行集中排放,废弃油料和化学溶剂应另行集中处理。

4.3优美化标准

工地使用的工具、设备和设施应当保持完好。

4.4制度化标准

环境保护工作标准 篇4

为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防治因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措施。

1.由总包给各施工队分配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到人。每天有专人进行打扫,做到整洁美观。

2.各施工队都要配备洒水车每天定期洒水,做到责任区不泥泞不扬尘。

3.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4.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必须采用封闭式专用垃圾道或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

5.施工现场应设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施工垃圾清运时应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6.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施工现场砂石料应集中堆放,采取覆盖或固化等措施。

7.从事土方、渣上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8.市政道路施工或地下管线施工需要铣刨道路或地面作业时,应采用冲洗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

灰土和无机料拌合,应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中要洒水降尘。

9.拆除旧有建筑时,应随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渣土要在拆除施工完成之日起三日内清运完毕,并应遵守拆除工程的有关规定。

10.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当设置沉淀池,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

11.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泄漏,污染土壤水体。

12.施工现场的电锯、电刨、搅拌机、固定式混凝土输送泵、大型空气压缩机等强噪声设备应搭设封闭式机棚,并尽可能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以减少噪声污染。

13.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需要,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施工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到工程所在地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14.进行夜间施工作业的,应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可采用隔音布、低噪声震捣棒等方法。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移动项目标准 篇5

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京环保辐字〔1999〕954号)

各有关单位:

为防止移动通信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我局制定了《北京市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现将该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北京市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防止移动通信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保护本市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无线寻呼通信、集群通信和蜂窝通信移动通信台(站)的单位,向建设移动通信台(站)单位出租房屋的产权单位或业主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建设移动通信台(站)必须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环境,接受环境保护部门对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检查。第四条 移动通信台(站)建设前应对拟建地点以及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其公众照射导出限值的功率密度大于40μW/平方厘米的地区不得建设移动通信台(站)。

第五条 建设蜂窝移动通信基站前要预测用户密度分布,采用最佳的频率复用方式,合理地进行蜂窝分裂,尽量减少基站个数。第六条 移动通信台(站)建设应合理布局,并保护城市景观。

发射机房与发射天线电缆通过建筑物外墙部分颜色应与建筑物一致。在景观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上安装发射天线时,发射天线应做装饰,不得破坏城市景观。

第七条 建设移动通信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在向计划、电信管理部门报送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每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同时抄报市环境保护局,并按国家规定的程序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

第八条 新建移动通信台(站)前、建设单位应填报《北京市移动通信台(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表》,报市环境保护局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建设。

第九条 移动通信台(站)在现有频率或功率基础上改变频率或功率的,建设单位应填写《北京市移动通信台(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表》,报市环境保护局审批。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其他频率或功率改、扩建移动通信台(站)。

第十条 新、改、扩建移动通信台(站)正式投入使用前,须向市环境保护局提出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经市环境保护监测机构监测验收,验收合格的,由市环境保护局批准,办理验收手续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 在住宅楼上建设移动通信台(站),建设前建筑物产权单位或业主应征求所住居民的意见,发生纠纷时须配合建设单位向居民做宣传解释工作。

第十二条 无线寻呼通信、集群通信天线最低允许高度不得低于40米。

第十三条 蜂窝移动通信基站室外天线最低允许高度由审批的环境影响审批表决定,但一般不得低于25米。发射天线主射方向50米范围内、非主射方向30米范围内一般不得有高于天线的敏感建筑物。

在高话务量的居民稠密地区补充建设的基站,其设置的室外天线最低允许高度不得低于16米。

第十四条 移动通信台(站)室外天线安装在敏感建筑物上时,天线应安装在楼顶中央或者高层建筑物电梯间顶,天线与楼顶之间距离不得小于2.5米。

建设单位应在天线安装地点设置电磁辐射警示牌,警示牌式样由市环境保护局规定。

第十五条 建成后的移动通信台(站)的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须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关于公众照射导出限值的规定。(在1天24小时内,发射台(站)周围敏感建筑物窗(门)外或有人群活动地点的电磁辐射场的功率密度在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平均值应小于40μW/平方厘米。)第十六条 本规定发布之日前建成的移动通信台(站)须在本规定发布之日起一年内补办环保验收手续。对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由市环境保护局责令限期治理,难以治理的要停止使用或搬迁。

经市环境保护局验收合格的原有和新建的移动通信台(站),由市环境保护局发给验收合格标志牌。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的,依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由市环境保护局依法处罚。

第十八条 本规定中“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幼儿院、学校、住宅等建筑物。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0年4月1日起实施。

北京市移动通信台(站)环境影响审批表

建设单位名称

(公章)

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环保局受理编号_______

受理经手人姓名________

受理日期___________ 填表说明:

1、本表由建设单位填写一式三份,附上建设前电磁辐射背景监测报告,并经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环保局。

2、所报移动通信台(站)建设地点建筑物产权如果不属于建设单位,本表还应附建设单位与建筑产权单位或该建设物业管理单位的租赁合同。

3、移动通信台(站)建成后,建设单位须将此表附北京市环境监测机构的验收监测报告报市环保局。

4、本表填写中的问题由北京市环保局负责解释。

┌─┬─────────┬─────────┬─────────┬──┐│ │基站名称

│设备名称

││ ├─────────┼─────────┼─────────┼──┤│ │基站地址

│频率范围(MHZ)

││ ├─────────┼─────────┼─────────┼──┤│建│单频发射功率(W)│

│频率配置

││设├─────────┼─────────┼─────────┼──┤│项│天线数量(付)

│天线类型

││目├─────────┼─────────┼─────────┼──┤│情│天线方位角(度)│

│天线增益

││况├─────────┼─────────┼─────────┼──┤│ │天线架设总高度(m)│

│楼高(m)

││ ├─────────┼─────────┼─────────┼──┤│ │安装日期

│投入使用日期

││ ├─────────┴─────┬───┼─────────┼──┤│ │市环保局对总体项目环评批复文号│

│审批日期

│├─┼──────┬────────┼───┴─────┬───┼──┤│天│ 建筑物

建筑物

│距离 │

││线│ 名 称

方 位

├────┬────┤(m)│备注││周│

│楼层

│总高(m)│

││围├──────┼────────┼────┼────┼───┼──┤│环│

││境├──────┼────────┼────┼────┼───┼──┤│状│

││况├──────┼────────┼────┼────┼───┼──┤│ │

│├─┴──────┴────────┴────┴────┴───┴──┤│附图:

││

││

││

││

│└──────────────────────────────────┘

注:天线架设总高度填写地面到天线高度:建筑物方位填写建筑物相对于发射天线的方位;距离填写建筑物到天线的距离。

┌─┬────┬────┬──────────┬───────────┐│电│监测点 │监测点 │ 建设前环境本底值 │ 建设后环境监测值

││磁│序 号 │位 置 │(μW/平方厘米)│(μW/平方厘米)││环├────┼────┼──────────┼───────────┤│境│

││监├────┼────┼──────────┼───────────┤│测│

││结├────┼────┼──────────┼───────────┤│果│

│├─┴────┴────┴──────────┴───────────┤│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

││

││经办人:

审核人:

日期:

(公章)│├──────────────────────────────────┤│环保局审批意见:

││

││

││经办人:

审核人:

日期:

(公章)│├──────────────────────────────────┤│环保局验收意见:

││

││

││经办人:

审核人:

日期:

(公章)│└──────────────────────────────────┘

电磁辐射警示牌示样

图(略)

当心电磁辐射请勿靠近

移动通信台(站)环保验收合格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环境保护工作标准 篇6

为贯彻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范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环境保护部近日批准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等5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HJ 2038-2014)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 《火电厂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HJ 2039-2014)规定了火电厂除尘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技术要求;《火电厂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规范》 (HJ 2040-2014)规定厂火电厂烟气治理设施运行、检修与维护管理的相关要求;《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41-2014)规定了采油废水治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等的技术要求;《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规定了危险废物处置技术的应用及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过程中应遵守的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规定。

据悉,这5项标准均为首次发布,将于2014年9月1日起实施。

我国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辨析 篇7

摘 要 长期以来,在环境保护领域,由于环境问题的科技关联性,使得环境标准的法律属性,存在多种表述。本文旨在厘清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使环境保护领域有效的受到司法审查的监督。

关键词 环境标准 法律性质 环境保护

关于环境标准的法律属性,我国立法没有明确的界定。我国关于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存在多种表述,其争论可总结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一是肯定论,以徐祥民、吕忠梅为代表,认为环境标准就是环境法律;二是否定论,以汪劲为代表,认为环境标准不是环境法;三是结合论,以蔡守秋、王灿发为代表,认为环境标准与有关环境标准的法律规范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环境法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环境法不能仅仅是指各个单行的环境法律文本,还理应包括环境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不论环境标准的法律位阶是哪一级,是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还是行政规范性文件,首先肯定其属于法规范的范畴,是无容置疑的。以环境标准在逻辑形式上不符合“条件假设”或“行为模式”的法规范结构,从而否定其法规范的属性,忽略了环境标准本身的技术规范性这一特征,教条地将特殊的事物作一般化处理,无疑存在逻辑上的瑕疵。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环境标准完全具备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三要素——条件假设、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只是这些要素“隐藏”在环境标准的背后因而需要“挖掘”:在各类环境标准中都有标准适用范围的界定,例如《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这个“适用范围”便是法理学的所谓“条件假设”要素;而各类标准中的限值实际上就是给定了人们一种行为模式,即禁止人们排放的污染物超过该标准的规定限值,向人们指明了“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因此,其有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要素;至于“法律后果”则“分散于”其他环境法律文本之中,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8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此种论证未免牵强一些,通过从其他法规条文中寻求构成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以证明本规范具备法律规范属性在逻辑上有一定问题,并且正可以契合“结合论”者的观点,即环境标准本身不是法规范,只有与其它有关的法律规范结合才共同构成环境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虽然,根据张文显教授所著《法理学》的论述(即一条规则或规范的全部要素通过数个条文加以表述,有时诸要素分散于不同的法律文件之中,甚至存在跨越两个以上的法律部门的现象)可知,一部法律规范即使自身不具备构成法规范的逻辑结构三要素,也不能断然否认其法规范性,因为其可以凭借其它法规“找到”三要素,但是,这种通过逻辑结构三要素而进行法规范性认定的方式,太过教条,无异于按图索骥。既然不论环境标准自身是否符合法规范逻辑结构三要素,都不能得出其是不是法规范的结论,那么,要想论证其是否具备法规范的性质,就需要另辟蹊径,从法规范所具有的其它特征方面进行界定。

我认为,要证明环境标准的法律属性,需要从制定主体和制定程序以及规范效力等方面进行。

首先,从制定主体方面看,环境标准的制定主体是经法律授权的国务院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法律中找到依据。由行政主体制定并且对外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这一行为,从行政行为法上理解显然是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至于其所处的法律位阶则有可能是行政规章或者是行政规范性文件。

其次,从制定程序看,由《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可知,其遵循编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组织拟订标准草案、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组织审议标准草案、审查批准标准草案、按照各类环境标准规定的程序编号、发布等一系列法定程序,与规章的制定程序“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几无二致。

最后,从环境标准的规范效力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第7条),“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第14条)。正是由于在法律规定方面区分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于是有人认为只有强制性的标准属于法律规范,而推荐性的标准不属于法律规范。这种思路的错误在于将法律规范只片面地理解为“命令性规范”,而忽视了大量“授权性规范”的存在。其实这种强制性标准可以理解为类似于法律条文中的“应当”用语,而推荐性标准可以视为法律条文中的“可以”用语。环境标准具有普遍效力,不仅拘束行政机关内部,同时拘束任何人的生产(比如污染排放)或者生活(比如噪声)活动,并且对法院产生拘束力,其在环境诉讼案件中一直被法院直接适用。甚至在审理案件出现对标准适用的困惑时,还要请示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标准的适用进行解释。

综上可知,环境标准显然是具有法规范属性的。笔者认为其本身应该属于行政立法的性质。厘清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可以在法理上使环境标准的订定程序受到行政立法程序的规制,进而受到司法审查的监督。

参考文献:

[1]于启武.环境管理标准化理论与方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133.

[2]彭本利,蓝威.环境标准基础理论问题探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篇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096一93)

本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

染防治条例》,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声环境质量而制订。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引用标准

GB/T1462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标准值

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列于下表:

等效声级LAeq:dB

类别昼间夜间

05040

15545

26050

36555

47055各类标准适用区域

4.1 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 类标准5dB执行。

4.2 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 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4.3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4.4 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5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5 夜间突发噪声

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 dB。区域及时间的划定

6.1 各类标准适用区域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

6.2 本标准昼间、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监测方法

按GB/T 14623执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静男、郭秀兰、孙家麒、陈光华、赵仁兴。

小学校园环境卫生打扫标准 篇9

整洁、美观的教室环境有助于推进班集体文明与文化建设,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基础条件。做好教室卫生工作,需要班级每一位同学的积极参与。特此对教室及包干区的卫生打扫及物品摆放作如下要求:

整体要求:实行班级负责制。卫生委员要协助班主任安排、落实具体工作,并加强指导和检查督促,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做到每处每角有人扫,每时每刻有人管,劳动工作见效果,保洁认真不含糊。

一、公共卫生包干区:

公共卫生包干区卫生要求:(1)无纸片果皮;(2)垃圾筒及时清理;(3)走廊、楼梯(由有关班级负责):地面、栏杆要保持干净;(4)花池内无白色垃圾;(5)厕所便池和地面干净。保洁分为三个等级:非常清洁(清扫及时,地面、花池无白色垃圾、无果皮、纸屑及其它杂物;走廊、楼梯打扫干净,栏杆干净;无死角);清洁(清扫后,有垃圾堆未搓或有未清扫到区域);不干净(无清扫痕迹,地面脏,有纸屑、口香糖、果皮等杂物)

二、教室卫生:

1、五净:(1)教室及走廊地面要打扫干净;(2)黑板及板槽要擦干净;(3)前后门要擦干净(4)墙壁及墙标、讲台、窗台、小柜要擦干净;(5)垃圾桶(箱)及畚箕内的垃圾要倒净。

2、五齐(1)讲台、课桌椅摆放整齐;(2)标语、画像、图表张贴悬挂整齐;(3)卫生工具摆放整齐;(4)讲台、课桌上的书本、物品摆放整齐(5)小柜内物品摆放整齐。措施:

(1)各班要有《卫生值日表》,分工要明确。

(2)班主任要重视,每天督促检查。

(3)学校每天检查,并做好记录。

(4)每班每天必须早晨、下午做好卫生清扫工作,不可拖延。

(5)卫生检查专人负责,天天检查记录,每周向全校公布。

环境保护工作标准 篇10

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英语也是以“S”开头,所以简称5S。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是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到了1986年,日本的5S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产品品质得以迅速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行下,5S在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

我国也已开始着手现场管理国家标准的研制。“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已完成《现场管理准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项目编号为20110182-Z-469。”

一、办公室5S管理内容

(一)桌面位置摆放规范

(二)办公桌抽屉整理规范

(三)5S管理制度检查表

(四)办公区工作纪律规定

(五)办公区域环境卫生管理

(六)办公室安全管理

以下就这六个方面的5S管理要求和操作作一介绍,这里结合办公环境特点对原标准作了一些改动,因为原标准更适合生产现场而不是办公环境。

二、五个标准

(一)整理

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根据需要的频率安排摆放位置。

目的:① 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工作面积;② 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③ 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④ 消除管理上的混放等差错事故,便于资料查找;⑤ 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⑥ 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做法:把要与不要的物品分开,再将不需要的物品加以处理(注意密级文件按有关制度处理)。建立公共资料柜,将大家都需要的资料共同存放并按业务分类,专人负责建立文档借阅登记管理。对办公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对于办公室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以及办公室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工位摆放要整体安排,做到便于走动、便于采光、便于减少不必要的相互干扰,又尽量安排紧凑节约空间,留出接待来访的空间。尽可能布置一些环保、养护方便、美观的花草。墙面布置也要本着看板管理、赏心悦目的原则进行设计。

(二)整顿

定义:必需品依规定定位、按标准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

目的:不浪费时间寻找物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安全。

做法:把需要的物品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能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洁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要点:① 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② 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偶尔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③ 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例如:钥匙有很多把,如何快速找到所需钥匙,就需要进行标示或按类分组;再例如:文件、资料、报告、报纸杂志等要分类摆放,并按重要程度、使用频率区别摆放,应按年度建立文档目录;再例如:公共资料柜应在单位内部建立统一摆放标准;再例如:电源、设备线路等要由专业人员统一规范布置,并要求所有人掌握设备、电源等安全使用知识,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要做到关闭所有电源、关闭所有窗户等。

(三)清扫

定义: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废气物品及垃圾。

目的:清除“脏污”,保持现场干净、明亮,使人心情愉悦。

做法:去除工作场所污垢,定期按规定处理不需要的杂物、文档、书籍、报纸、杂志等。

要点:① 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② 公共设备使用要注意掌握操作规范,由专人负责保养。③ 清扫也是为了改善。除了自己要负责自己办公桌及设备的清扫外,也要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对于面积不大的办公室,所有人都应承担公共区域的清扫,对于办公面积较大的开放式办公环境,可以安排专门保洁人员清扫,但每个人必须注意个人文档资料及个人物品的保管。

(四)清洁

定义: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

目的:认真维护并坚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做法:通过对整理、整顿、清扫活动的坚持与深入,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

nlc202309021541

要点:① 办公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职工身心健康,提高职工工作热情;② 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职工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衣服或工装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③ 职工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④ 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浑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五)素养

定义: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

目的:提升“人的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做法:努力提高人员的自身修养,使人员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是5S活动的核心。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做到:①明确要求,每个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干;②要示范,有标杆,有榜样;③要有检查,有制度,有要求;④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推行步骤

步骤1:成立推行组织

步骤2: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

步骤3:拟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法

步骤4:教育培训

步骤5:活动前的宣传造势

步骤6:实施

步骤7:活动评比办法确定

步骤8:查核

步骤9:评比及奖惩

步骤10:检讨与修正

步骤11:纳入定期管理活动中

三、一些实施方法

1.1抽屉法:把所有资源视作无用的,从中选出有用的。

1.2樱桃法:从整理中挑出影响整体绩效的部分。

1.3四适法:适时、适量、适质、适地。

1.4疑问法:该资源需要吗?需要出现在这里吗?现场需要这么多数量吗?

2.1三易原则:易取、易放、易管理。

2.2三定原则:定位、定量、定标准。

2.3标签法:对所有资源进行标签化管理,建立有效的资源信息。

2.4流程法:对于布局,按一个‘流’的思想进行系统规范,使之有序化。

3.1三扫法:扫黑、扫漏、扫怪。

3.2 OEC法: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1雷达法:扫描权责范围内的一切漏洞和异端。

4.2矩阵推移法:由点到面逐一推进。

5.1教练法:通过摄像头式的监督模式和教练一样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习惯。

5.2疏导法:像治理黄河一样,对严重影响素养的因素进行治理和疏导。

四、实施难点及克服

1.职工不愿配合,未按规定摆放或不按标准来做,理念共识不佳。办法:关键看领导的意志力和韧性。看起来办公环境不是“大事”,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些典型事件,如安全事故、责任事故等追究起来,似乎都是不重视“小事”造成的。

2.事前规划不足,不好摆放及不合理之处很多。办法:只要大家认识到5S管理的好处,那就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一定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实施不够彻底,持续性不佳,抱持应付心态。办法:还是看领导的意志和态度。我们往往是一任领导一个调,领导一变要求也跟着变,这是缺乏规范管理的表现。

4.评价制度不佳,造成不公平,大家无所适从。办法:预先征求各方意见,达成共识基础上实施并不断改进。

5.评审人员因怕伤感情,统统给予奖赏,失去竞赛意义。办法:要选择“铁面无私”的人担当评审人员,或者请‘第三方’评审、互相评审等。

五、价值与意义

我们看到一些政府机关开始重视质量管理并进行了诸如精细化管理、ISO质量体系认证、卓越绩效管理、公共评估框架、“三基一化”等方法改进工作,提高绩效,但是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前热后冷、运动式推进、以奖金挂钩方式推进等等,虽然运动式推进会在短期产生一定效果,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难以持久,以奖金方式挂钩往往会产生负面情绪,尤其是那些没有得到奖金的部门和单位。重视标准化工作机制的贯彻才是长久之计。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开发标准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

环境保护工作标准 篇11

2011年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被列入了环保部规划财务司的重点工作, 并确定了该规划编制要点和方向, 特别强调了图件在该规划中的作用, 提出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要重点建立以图件为主的表现形式”的总体思路。

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 涉及到几个编制重点。一是前瞻性界定开发“红线”空间, 确保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 划定生态红线应在充分掌握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等矢量化图件基础上进行。二是深入研究污染物的影响机理, 通过环境容量数理模型, 建立污染物排放量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响应机制, 得到的结果也要借助图来进行展示。三是结合环境目标指标, 完善城市的环境功能区划体系, 环境功能区划应尽可能详细,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并绘制图。可以看出, 图集在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目前,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被纳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 首先在10个试点城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是,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针对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图件的规范, 这使得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没有依据, 可能造成编制工作的混乱, 因此有必要对图集编制进行规范化研究。

1 图集编制思路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图集是在对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绘制出重点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布情况, 展现环境容量、环境质量、生态功能等分析预测结果在空间上的分布, 最后进行环境控制区划分和污染处置设施摆布等。

在规划编制前要充分利用现状图, 对规划范围进行研究分析, 为科学规划提供依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各种趋势预测图、效果对比图等来进行合理的项目规划和布局规划。在规划的实施环节要充分发挥图件的空间量化优势, 确保规划项目按时完成, 空间管制分区严格执行, 生态基底不被破坏, 生态安全格局不被打破。由于环境保护规划具有强烈的时空动态性, 因此应该加强图集的即时修改或调整, 使图集更新与规划的修编同步进行。

2 绘制步骤

(1) 收集资料、预处理。收集各部门的资料, 购买遥感影像图等数据, 进行坐标统一以及影像图的预处理工作; (2) 遥感解译与数据分析。对遥感影像图进行解译, 得到土地利用类型版块。对环境本底数据进行分析, 填报表格, 导入到GIS等制图软件中, 并形成环境污染强度分析、环境质量分析等初步分析结果; (3) 空间分析。对数据资源和矢量图资源进行空间分析; (4) 表现方法的确定。根据环境要素特点和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方法选择, 以简单易懂, 突出重点为原则.命名可采用“年份+位置+关键词+图”的命名方法, 如“2020年××市区采暖期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等值线图”;比例尺设置要变化中求统一, 内部结构要协调一致, 大中城市比例尺一般采用1:10 000-1:25 000, 小城市比例尺一般采用1:5 000-1:10 000;标记的内容要丰富, 但不要过于繁杂;图例可以包括文字、符号、图表等内容;绘制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灵活运用分级统计图法、等值线法、区域渐变色法、点状符号法、网格法和统计图法等[3];着色方面要利用色彩的象征意义来表示污染的轻重、生态状况的好坏等; (5) 出图。按照制图标准生成图件。

3 制图标准

(1) 图纸分类和应包括的内容。图纸可以分为环境基底图、环境分析图、空间规划图。环境基底图是城市环境状态情况的反应, 包括自然状况图、资源能源分布图、环境污染源排放强度图、环境质量等值线分布图等。环境分析图包括环境容量分布图、剩余环境容量分布图、土壤侵蚀性分析图、植被指数分布图、生物丰度分布图等。空间规划图包括生态红线规划图、生态功能区区划图、污染设施规划图、风险预警体系建设规划图等。图纸应该包括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绘制单位、绘制日期等; (2) 图名。图名命名方法为“城市名称+图内容提炼+图+ (规划起止年) ”图名应该放在图纸上方 (正中或偏左侧) ; (3) 图例。图例应该简明直观的反应图中主要内容。上方有图例两字。对于方块、直线、点状的图例在大小、位置、颜色、间距方面都有统一的要求。图例放置于右下方; (4) 指北针。指北针选用基本型指北针。放置于比例尺上方; (5) 比例尺。指北针选用基本型比例尺。根据城市大小选取具体尺度, 放置于图例上方; (6) 绘制单位。图纸上必须署规划图集编制与绘制单位名称, 放置于右下角; (7) 绘制日期。绘制日期按照“年月日”来标志, 数字采用阿拉伯数字。放置于右下角, 绘制单位的右侧; (8) 表格与图片说明。需要在图件上进行说明的内容, 尽量采用表格形式加载到图的右下方。表格格式为简明表格。横纵坐标以及表格内容要简明扼要, 数字尽量采用整数位表达。需要在图件上加载图片内容的, 需要对图片进行编辑, 图片的大小和位置不能影响底图的所表现的内容, 图片的色彩要与整幅图色彩保持协调一致; (9) 图件编号。图件要按顺序进行编号, 号码写在右下角处。各个图件编号汇总一起形成图集目录, 目录放于图集最前页; (10) 规格。规格为A3; (11) 封皮。要选取体现该城市生态环境特色的图片作为图集背景, 图集名称为“城市名称+环境总体规划图集”, 位于封皮正中。字体为黑体。

4 结语

环境保护规划图集在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起到“一张图”的核心作用。图集的绘制步骤包括:收集资料、预处理;遥感解译与数据分析;空间分析;出图。应严格按照制图标准来绘制图集。

参考文献

[1]董伟, 张勇, 张令等.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分析与展望[J].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6) :783-784.

[2]钱晓曙, 王利军.环境保护地图集的设计创新:论绍兴市环境保护地图集的编制[J].地球信息科学, 2002, 4 (02) :81-84.

上一篇:外语演讲比赛演讲稿下一篇:四年级好家风征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