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共10篇)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篇1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二、在生活情境中,讲授新知。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7)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4: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2)学生试做,讲评。

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4、巩固练习:

(1)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A、打九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B、学生试做,讲评。(2)判断:

① 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② 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3)完成课本中P97“做一做”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3题。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纳税》学科渗透 法

育 教学内容:纳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教学过程: 复习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什么是比率? 新授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4、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4)让学生独立完成?

5、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篇2

一、经历构建概念过程, 渗透分类思想

当学生学习了平角、周角的概念后, 为了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理解, 必须对角进行分类, 理清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因此, 学生根据角估认角的类型, 从而加深对角概念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角的测量来修正角的类型, 形成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的策略。学生对下列角自主估认、测量、分类后, 进行交流并汇报。

生1:∠1和∠6是锐角, 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小。经过我的测量, ∠1的度数是45°, ∠6的度数是50°, 我的估认与我的测量结果相同。

生2:∠3是平角, 因为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 与量角器经过中心点的0刻度线完全重合, 度数是180°。∠5是周角, 因为周角是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当周角的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到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平角, 这时正好是180°;再旋转到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时, 等于2个平角, 所以∠5的度数是360°。

生3:∠2和∠7是钝角, 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大。经过测量, ∠2的度数是120°, ∠7的度数是130°。∠4是我的估认与实际测量不相同的, 我估认∠4是锐角, 经过测量发现∠4是直角。

生4:我想补充∠7不需要测量也能知道度数, 因为∠6和∠7形成一个平角, 已测得∠6=50°, 所以∠7=180°-∠6=180°-50°=130°。因此, ∠1和∠6是锐角, ∠4是直角, ∠2和∠7是钝角, ∠3是平角, ∠5是周角。

生5:我和同桌通过填表的方式来研究角的分类。

生6:我还知道各角之间的关系, 因为锐角<90°, 直角 =90°, 90°< 钝角 <180°, 平角 =180°, 周角 =360°, 所以, 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

生7:我想补充生6的各角之间的关系, 1平角 =2直角, 1周角 =2平角 =4直角。

要对角进行有效分类, 确定分类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经历估认角的类型、测量角的大小后再根据角的度数对角进行分类, 逐步概括并形成角的概念。正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所指出的那样:“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 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

二、经历估量、测量过程,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根据给定的角来估计角的度数, 根据角的度数来想象角的大小, 是学生学习角的度量的难点。如何让角的图形与角的度数有效结合?学生一组组地进行观察和比较, 判断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如图2) 。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每组中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大一些, 理由是下面的角的边比上面的角的边长。

基于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特点, 学生用一幅三角板拼一拼图2中的每一组角, 判断上面的角与下面的角的大小, 并分别比较∠1, ∠3, ∠5和∠7及∠2, ∠4, ∠6和∠8的大小。学生用三角板拼后进行交流。

生1:我用三角板中的一个小角 (指30°角) 去拼∠1和∠2, 发现∠1和∠2是一样大的。

生2:我也用三角板上的小角去拼第二组中的∠3和∠4, 发现∠3和∠4都含有2个小角。

生3:我是用三角板上的大角 (指60°角) 去拼∠3和∠4, 发现∠3和∠4都是一个大角。

生4:我是用三角板上的小角去拼第三组的∠5和∠6, 发现∠5和∠6都含有4个小角。我的同桌用大角去拼, 发现∠5和∠6都含有2个大角。

生5:我用三角板上的大角和小角都无法拼出第四组中的角, 第四组中的角无法判断。

生6: (边展示边说) 我用两块三角板能拼出∠7和∠8, 先用含有小角的三角板拼直角, 再用另一块三角板的角 (指45°角) 就拼出了∠7和∠8。虽然我知道∠7和∠8一样大, 但我不知道∠7和∠8的度数。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1:经过比较,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生2: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因为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所以,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生3:我发现∠1含有一个小角, ∠3含有两个小角, ∠5含有四个小角。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得越大, 角越大。

师: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比较, 得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叉开得越大, 角越大。请同学们再比较∠1, ∠3, ∠5和∠7四个角的大小, 有多大, 大多少?

生1:∠3的度数是∠1的2倍;∠5的度数是∠3的2倍, 是∠1的4倍;∠7的度数是∠1的4倍多一些。因此, 这四个角的大小是∠1<∠3<∠5<∠7。

生2:用我的三角尺无法判断四个角的度数和大多少, 而我同桌三角尺上的度数能判断这四个角的度数。

生3:用三角板来判断角的大小, 要比对要计算, 不仅麻烦, 而且有的角无法用三角板来判断。比较角的大小, 要用量角器。

学生先估计一幅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 并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再用量角器测量∠2, ∠4, ∠6和∠8中四个角的度数。学生估计与测量后, 进行交流并展示。

生1:长度标注在直角边的三角尺, 我的估测与测量的结果是相同的, 分别是90°、60°、30°。

生2:长度标注在底边的三角尺, 我的估测与测量的结果有不同的地方, 在估测时, 下面的两个角分别是40°、50°, 实际测量时发现这两个角的度数都是一样的:45°。

生3:经过对一幅三角尺的测量, 我发现开口向右的角一般要看内圈刻度, 开口向左的角一般要看外圈刻度。

生4:经过对∠2, ∠4, ∠6和∠8四个角的测量, 我测量的结果是∠2=30°、∠4=60°、∠6=120°、∠8=135°。我发现∠4比∠2大30°, ∠6比∠4大60°, ∠8比∠6大15°。

生5:四个角测量的结果与我们拼的结果一样, 而且, 我从四个角的比较中发现角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一定度数后形成的图形。

学生6:经过测量, 我现在能比划出30°、45°、60°、90°、120°、135°的角。我能想象出30°、45°、60°、90°、120°、135°角的大小。

三、经历多元作图过程, 渗透类比思想

学生在学习画角知识时, 可以充分利用原有量角的知识和经验。学生不仅经历了画角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类比的过程。如何让学生经历画角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 (10°、45°、60°、90°、105°、120°、165°) , 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学生先自主画角, 再分组讨论, 然后进行展示。

生1:我每个角都是用量角器画的, 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量角的方法, 所以用量角器画角比较简单。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 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因此, 我在画一个60°的角时, 先画一条射线,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 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 接着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因此, 画角时, 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然后,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 通过刚画的点, 再画一条射线。最后, 标好角的符号及度数。

生2:我觉得有的角用三角尺画比较简便, 用三角尺可以直接画出45°、60°、90°的角, 而10°、105°、120°、165°的角用量角器画比较简便。

生3:我除了10°的角要用量角器外, 其他的角用三角板都可以完成, 其中105°、120°、165°的角需要一幅三角板才能画出来。

师:谁来介绍一下用一幅三角板画出105°和120°、165°的角?

生4:画105°角的方法是:利用45°+60°=105°, 可以先用三角板画出一个45°的角, 然后与45°的角共一条边再画出一个60°的角, 这两个角的和就是105°。画120°角的方法与画105°角的方法是相同的, 可以利用60°+60°=120°或者90°+30° =120°来画。

生5:画165°角的方法是:利用30°+45° +90°=165°, 可以用三角板画一个30°的角, 再接画一个45°的角, 然后再接画一个90°的角, 这三个角的和就是165° (如图3) 。

生6:我补充画165°角的方法, 利用45°+60° +60°=165° (如图4) , 我的同桌利用180°—15° =165°也能画165°的角 (如图5) 。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篇3

1.6的倒数是( ),0.3与( )互为倒数。

3.右图表示的数量关系是( )€? =( ) , 根据除法的意义,把它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 ( )( )。

4.12的倒数与2.5的倒数的积是( )。

5.在里填上“>”“<”或“=”。

7. kg芝麻可榨油 kg,1kg芝麻榨油( )kg,榨1kg油需芝麻( )kg。

8.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是21,乙数是( );丙数是甲数的 ,丙数是( )。

9.一个数的是45,这个数的是( )。

10.一项工作,甲独做10小时完成,乙独做15小时完成,两人合做1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 ),合做( )小时完成这项工作。

二、准确判一判。(5分)

1.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

2.如果,那么a与b互为倒数。 ( )

4.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5.a>0。 ( )

三、精心选一选。(5分)

1.一个数的倒数比它本身小,那么这个数( )。

A.大于1 B. 小于1 C.等于1

2.根据 €?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的倒数 B. 和互为倒数 C. 和都是倒数

A.> B.= C.<

A.真分数 B.假分数 C.1

5.下面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四、仔细算一算。( 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9分)

五、认真解一解。(6+6+4+8+4+5=33分)

1.苹果有84kg,_________________,香蕉有多少千克?根据算式补充条件(x为香蕉的千克数):

(1) x=84,应补充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x+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3) 84€祝?+),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4) (1-)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骑车小时行4km,照这样计算, 小时能行多少千米?行 km要用多长时间?

3.植物标本有24件,是动物标本的。你能算出动物标本有多少件吗?

4.

根据图中信息,你来算一算:小明和小军各有邮票多少张?

5.爸爸买来两袋一样重的大米,如果从第一袋中取出,从第二袋中取出5kg,第一袋就比第二袋多2kg。原来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篇4

今年我接手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这个班是由学校合并过来的合成的一个班。这个班人数多,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都比较差,课堂气氛沉闷。我面对这种情况时,也曾有过失落,有过气馁,更多的是勇敢面对,努力改变现状使每一个孩子们有收获。通过一期的努力,孩子们课堂举手的多了,有了自己思考的习惯;大部分孩子学习态度认真,能积极参加学习,并乐意参加数学学习;作业格式和书写美观。收集孩子们的进步,也思考自己教学的点滴。

精心备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

开学之初,我按以往的教学备课,发现只有几个孩子能跟上我的思维。我意识到自己的梯子设高了,过高要求了孩子。这些孩子根本没有自主探究的习惯,也不知怎样自主学习,加上孩子基础较差,课堂得探究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最终还不得不自己草草收场。这样下去,课堂将会是四不像,孩子们将一无所获.再次备课时,我认真的研究教材,读懂教材目标要求,再思考教学设计。为了让孩子感到只是易学,我一般先复习新知相关的知识点;新知阶段,我在分散难点的同时,也改变教学方法,以引导思考为主,逐步放手尝试;巩固阶段,我注重基础的掌握,适当设思维训练。这种设计虽然有过多的引导,但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学生在逐步引导下,有了学习的基础和思考的习惯,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认真渗透了相关的法制教育。

认真上课,让每一个孩子都愿学:

每一节上课前,我都会精心准备教具,精致的写好小黑板,我会在上课前几分钟进教室侯课;课中我会精神饱满,亲切的与孩子交流;课后,我及时思考得失,积极写好反思;课余,我热情与学生交流。我用认真的态度感染学生,以身作则的做好每一件事情。课堂中,我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鼓励孩子,保护孩子的积极性;我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激起孩子学习的动力;我关注孩子的学习表情,及时给以指导;我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机会。我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孩子们有了了学习的兴趣,自然愿学会学。在知识的传授中同时,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渗透做人的道理。

课余辅导,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学:

为了孩子们有不同的发展,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课后,我成立了兴趣小组,我带领学有余力的孩子研究综合题,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我耐心组织学习上感困难的孩子,给他们分析原因,帮他们找准学习方法,补习基础,让他们有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让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发展,今年的生活数学竞赛中,有五位同学进入决赛,并分别获得市一、二等奖,让老师们很是惊讶,平时的测验中,学习困难的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让孩子很高兴。感受着孩子们的可喜进步,我累并快乐着。

积极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

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会跟不上时代步伐。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源源不断地泉涌。为了让知识源源不断,我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学习:每天坚持阅读教研书籍,更新教学理验;坚持做数学题,激活思维;上网学习,学习名师的经

验,与同行交流经验,互相学习;阅读各种书刊,丰富视野。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充实了我的课堂,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知识的魅力使孩子们感到学习不枯燥,学无止境。

新的挑战给我带来思考的机会,增长了教学经验。在工作中,我努力向优秀教师靠拢,力争成为一名研究性的老师,但我与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的教学中有了学习,思考,但还缺乏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养成积极反思的习惯,结合学生实际,着手开展课题研究。

五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体育教案 篇5

教 学 设 计

——二官小学胡恩海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掌握障碍赛跑的方法。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44条。学习内容:游戏:障碍赛跑 学习步骤:

一、游戏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利用跳绳进行准备活动。

3、组织学生柔韧练习。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裂队、并队走。

3、每人一根绳子进行慢跳、交叉跳、绳操和定数跳。

4、听口令进行柔韧练习。

组 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尝试练习,体验成功

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取器材,并提出布置场地的要求。

2、组织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尝试过障碍。

3、提示学生调整障碍。

4、组织学生进行障碍游戏,并作好小结。学生活动:

1、按要求取器材,并把场地布置好。

2、分三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在进行尝试练习,选择最好、最安全的过障碍方法进行游戏。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调整各个障碍间的距离,为游戏比赛作准备。

4、用自己觉得最好、最安全的过障碍方法进行游戏比赛。

5、总结自己一小组过障碍跑的情况。

法制教育: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44条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消防队接到火警,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场地器材:体育馆、跳箱、体操凳、垫子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篇6

花梨镇中心小学教师

李端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的初步认识;多边形面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字母表示数。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

(二)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包括多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四)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条形统计图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 理解数学。

6、给后进生和弱智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小数除法————————————————(11课时)。渗透《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条例》第十四条:从事奶畜养殖,不得使用国家禁止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以及其他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潜在危害的物质。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篇7

以下是田科老师的邮件, 征得他的同意, 发表在我的博客上, 抛砖引玉, 希望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都行动起来, 为了我们的孩子, 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 捉拿语文教材中的蛀虫, 给孩子们消毒。

其他各科、如政治教材、历史教材等的第一线教师, 也不妨行动起来, 揭露这些有毒教材的弄虚作假, 害国害民, 危害我们国家的未来。

廖老师:

您好!

昨天晚上收到了网上购的《对抗语文》, 一夜没睡, 细细的品读起来, 很多地方都让人感动 (不是客套, 是发自己内心的看到有人在语文山头振臂高呼, 并看到了如何去做的可行性方案。)

等全部读完之后, 再和您交流我的心得吧。

现在有一事请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 (王克难) 作品, 被改写。现在, 我找不到原作。可是, 我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 当年在美国展出时, 每个人在画像前只有3秒的时间, 这3秒里作者观察的作品是那么细致入微, 从整体到局部, 从光线到色彩……

我的问题是, 作为一个作家, 从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观察的如此细致, 可信吗? (附课文)

蒙娜丽莎之约

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 队伍像一条长龙, 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群灰鸽飞来, 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 可能正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 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她, 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 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 有朝一日, 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 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 进了大门, 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 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 终于看到了她。

那幅画不大, 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 整副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 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 更近了, 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 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 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 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 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紧抿的双唇, 微挑的嘴角, 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 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 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 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 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 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 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 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 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双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 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 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 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 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 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之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 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感谢!

田科

2011年12月9日

田科老师, 你好,

很敬佩你这么细心, 这么有责任心。教材里的课文问题多多, 需要像你这样的优秀教师来分辨, 并且与同行、家长及专家分享。我读了附加的课文, 确实是一篇很一般的作品, 文中充满了装腔作势的描写和陈词滥调。我在卢浮宫参观过《蒙娜丽莎》画像, 那是一幅很小的画, 且被玻璃蒙盖, 观众只能是匆忙地“过一下”, 根本无暇细赏。这位不知道哪里的王克难先生, 大概是看的画册, 并且参考了其他人对这幅画的描写和评说。无论如何, 即便是神仙, 三秒钟也不可能有这般细致的观察。但看画册, 或者从网络上下载高清图片细细揣摩, 或许有可能。可这是写“参观记”的, 不是写研究文章。所以, 只能推测, 作者不是神人, 便是撒谎。

谢谢你的工作, 如果你允许, 我想把你的研究心得放在我的博客上, 跟更多人分享。

也希望我们的点滴努力, 唤醒更多有责任心的教师, 大家一起来捉拿“害虫”。

致敬!

祝工作愉快。

廖增湖于上海

2011-12-19

廖老师, 您好!

来信收到了。谢谢您的鼓励。昨晚刚听完收音机里对您的采访。

关于您说在您的BLOG里放上我的看法, 没问题。如果能让更多的人清醒。呵呵。

这里是我读完第一遍《对抗语文》的感受。请指教。

叶开先生是我偶然间在网上认识的。和他通过两次电子邮件, 向他求教过几个问题。

在网上, 突然发现了这一本《对抗语文》, 尽快从网上买来, 用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读得很粗, 主要是想找到他和乔乔一起读了哪些书, 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给我家孩子买几本书, 和孩子一起睡前读读。

可是读着读着, 自己开始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了, 也“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确, 从事语文教学也快20年了, 自己也发现了语文教材中的一些问题, 但从没有想过要给孩子们如此“排毒”。一方面也许是和学校现行的评价制度和考核老师的条例有关, 但更多的是自己还是没有认真反思语文教学, 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基本人性的角度、从一个非物化的“人”的角度去思考, 我们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

在教学中, 我的确不是一个“好老师”。真的不喜欢告诉学生作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格式去写。相反, 我喜欢和学生们一起去读书, 一起去读那些在本地买不到的书。家长也许对我的做法有意见, 但是我是班主任, 又是课任老师, 只能是敢怒不敢言的看着孩子们读着一本又一本家长眼里的闲书。

在教学中, 还是没有发动起这些家长, 没有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孩子们从小读这些书的好处。社会环境告诉我:这个世界需要的是考试成绩。

于是, 我也开始动摇起来。在要学生们读“闲书”的同时, 我也慢慢开始随波逐流, 开始向学生要成绩, 开始……

按自己对朋友们的话来说, 我开始堕落了。呵呵……

看完叶开先生的书, 我觉得虽然坚持很难, 但是我依然会坚持下去, 和学生、和我的孩子, 和那些以后我要教的孩子, 以及曾经我教过的孩子们一起, 继续读我们的书, 做我们的项目。哪怕再难!

坚持的路很长, 也会很孤单, 但是在路上我看到了许多在我前面的路友, 在我身后, 还有好多人在陆续跟随前行者的脚步。

语文, 我来了!……

谢谢您!

祝如意!

田科

2011-12-19

田科老师, 你好,

因为最近一个星期, 每天都有媒体采访, 我还要给报纸写好些紧急的文章, 所以一时忘记回复你的邮件了。望谅!

我拜读了你的文章, 写得很细致, 让我感到还有动力要做更多的具体事情, 来跟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分享。

你做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要向你表示最大的敬意。

谨祝:工作愉快!

叶开于上海

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意法教育 篇8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 数学教学 探究

创意法教育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了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上好六年级数学课,显得尤其重要。归纳有如下几点:

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恰当地提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连中下等生都应该做得起来,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即出现所谓的“过失”失分现象。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分数乘整数这一部分,教材在讲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后,补充了一例,说明“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比较方便”。有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受教材的限制。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题:2/9999×7777,激发学生兴趣说:看哪位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觉得2与7777相乘比较麻烦时,这位老师点拨到:看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呢?许多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觉地运用了先将7777与9999约分,然后,再把7和2相乘除以9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做计算效果好得多。

2.改编例题引发散,培养学生能力

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实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 1.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3.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2/3。 还可将问题改为: 1.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 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 3.甲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独修还需几天? 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

3.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直觉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题型,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十分有益的。

如有位老师在讲解型如:“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角的三角形。”这一类题时,通过分层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耐人寻味。

第一层次:求出三个内角判断法。这是学生开始时常用的方法。第二层次:求一个角判断法。“我们能不能只求出一个角就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要求出最大的角,因为最大的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一层次比第一层次学生思维上进了一层。

第三层次:直接判断法。“我们能不能不求出任何一个角,直接从三个角的比份上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因为3=2+1,最大的角的度数等于其他两个锐角的和,所以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六年级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知识遗忘、缺陷较多,知识的综合更成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寓复习于六年级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妙药。只有这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篇9

教学设计、说课、反思

教师 :尹开荣

【教学内容】教科书59页,例4及相关练习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

(1)《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是二条 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城市垃圾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

268÷ 4 224÷ 4 256÷ 6 345÷ 15

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 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20表示什么? 24表示什么?

二、教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22.4千米的路程。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3)出示: 《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十二条 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吧,把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看哪个小组解决困难问题最多,要加油噢!

2、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2)分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进行板演。强调全组人员参与。在交流后,指定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板演,全组参与。

(3)全班分组展示。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的知识冲突,突出学习目标。

(四)算法展示

1、对每一道的算法进行展示 生1: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生2:22.4÷4=5……2.4 生3: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是5.6。生4:直接算出22.4÷4=5.6 生5:列竖式计

师:分别介绍你是怎样想的?听明白了吗?5的后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

2、比较算法间的不同,择优。问:会用竖式计算了吗?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3、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五)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

1、第一步用22除以4,商5余2。这里的24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又怎样算?

2、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今天所学的22.4÷4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列竖式计算。

25.2÷6 34.5÷15

2、计算下列各题。9.42÷6 94.2÷6 87.64÷7 876.4÷7 反馈后教师问:如果计算出第一题的结果是1.57,你能估计出第二题的结果吗?已知第三题的结果是12.52,你能说出第四题的结果吗?为什么?

生:看被除数的小数点。师:看被除数的小数点想什么? 生:想商的小数点。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58.23÷3= 5.823÷3= 582.3÷3=

四、课堂小结

(一)启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二)教师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2、课外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几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4-25也例

1、例2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表内除法,三年级下册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了整数除法的基本方法,这节课以整数除法为基础,为下面学习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的小数除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占位以及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四、教学策略

采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学习的主人,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力求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注意力较低年级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简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个环节我设计变了几道整数除法的计算题 268÷4 224÷4 345÷15 采用分组指定一题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确这里的224表示224个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促进者,也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给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我对教材提供的问题情景重新设置,教材上创设了王鹏坚持晨练的情景,让学生解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的问题。由“4周跑22.4千米”的信息列出算式:22.4÷4,我把这个情景调整为:在超市购物中,我去超市买了4盒奶,总共花了22.4元,每盒奶多少元钱呢?通过解决“每盒奶多少元钱”列出算式22.4÷4。购物和计算单价更接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计算中,如果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计算难度大,不易口算。而元角的进率是十,便于计算。

其次,估是算的基础,在处理22.4÷4计算方法前,可以先让学生估算结果,并说说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接着让学生比较22.4÷4与224÷4的不同,揭示课题,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先让自己尝试计算,有困难就和同伴商量,并在小组嫩交流一下你的想法,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产生这几种做法:

方法一:22.4元=224角 224÷4=56角 56角=5.6元

方法二: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5.6 方法三:列竖式计算(一种224不带小数点,一种22.4带小数点)新课程故里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所以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都应给予坑定。

当学生介绍第三种方法是,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224或者22.4表示什么?5的后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计算法则,突破教学难点

在探索新知之前,已经复习了整数除法算理,孩子应嘎可以想到5表示5个一,6表示6个十分之一,所以为了区分商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5的后面要点上小数点。而这里的224和22.4都表示224个十分之一,教师可以告诉孩子既然都表示一样的意义,为了简便,小数点可以省略不写,直接写224就可以了。

然后,让学生比较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的小数点,224÷4和22.4÷4的竖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孩子会发现小数除以整数是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最后,说说列竖式解决22.4÷4是,你对哪个地方感触最深刻,加强学生的记忆,并让孩子做一下第16页的做一做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所以反馈时让孩子说清算理。

2、教学例2 出示例2,先让学生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列出算式5.6÷7 在探索506÷7的计算方法时,我首先做一个“放”,让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独立解决,汇报时有的学生会出现这几种错误:

商会得0.8;商只写了一个8,商写了小数点没写整数部分的0,这时我做一个“引”,让全班同学帮忙改正竖式中的错误,并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做。从错误中改错,学生会意识到当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时,要商0占位,使后进生能在交流中能把自己没理解的知识弄清楚。

三)分层练习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道有层次的计算题 7.83÷9 4.08÷8 0.54÷6 14.21÷7 第一道和第二道都是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需要商0占位的小数除法,但第二道角第一道不同的是用40个十分之一除以5时正好除完,所以这里检验了学生对整数除法的掌握程度。第三道是商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都需要商0占位的小数除法。第四道是商的十分位需要商0占位,小数的整数部分正好除完的小数除法。通过这几道题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回顾小结

让学生说说列竖式解决小数除以整数的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五)板书设计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珊瑚与珊瑚礁,及珊瑚礁的形成;

2.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

1.了解珊瑚礁的形成,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开启珊瑚礁之旅:

1.教师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里你们都去哪玩了?相信这些各具特色的景点一定给你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海豚博士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知道是哪儿吗?卡通人物介绍——同学们好!我是小海豚博士,今天要带大家进行一次神秘的海底旅行,准备好了吗?出发吧!

2.课件播放潜水艇下潜画面接着出示一段呈现海底珊瑚礁奇异景象及各种生物生活的音像资料。

3.师谈话:同学们,徜徉在这神奇的海底旅行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到珊瑚礁,你了解它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探究学习的主题。

(板书: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

二、初识珊瑚礁

1.师谈话:下面让我们走进珊瑚礁和它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吧!课前,我们查阅、收集了关于珊瑚礁的资料。考考大家:珊瑚礁是怎么形成的?

师小结:初步了解了珊瑚礁的形成,我们来听一听小海豚博士的介绍。课件展示:

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说明:

海洋中的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2.师谈话:现在我们明白了珊瑚礁的形成了。你还了解到关于珊瑚礁的哪些信息呢?让我们继续来交流。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一些典型的资料内容。

师小结:同学们的准备可真充分,根据资料的交流,我们知道了珊瑚生长在一定的区域带,下面请小海豚博士再为我们细致地讲解,让我们回顾和了解珊瑚生长所需要的环境。(课件出示下面的表格内容,小海豚博士配音讲解。)

三、“海洋绿洲”作用大

师谈话:通过交流,让我们对珊瑚礁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从这段视频中你都了解到哪些内容?

课件播放:描述珊瑚礁生物群落的视频资料,内容包括:珊瑚礁自然生态系统被称为海洋绿洲、世界上最大的“居所”、珊瑚礁为大量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师小结:看到这些介绍我们不禁为美丽而神奇珊瑚礁赞叹!它不仅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成千上万的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其实珊瑚礁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作用呢!让我们继续进行探究之旅吧!

四、探究之旅在继续

师提问:你还知道珊瑚礁有哪些作用吗?

师小结:看来珊瑚礁不仅有丰富的生态系统、较高的利用价值,还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自然文化遗产。

五、保护珊瑚礁在行动

师谈话:不过,珊瑚礁的生存现状可不那么令人乐观!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课件播放珊瑚礁频临灭绝的现状短片。)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同学们,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善待海洋、就是善待自己!让我们积极的行动起来,保护珊瑚礁、守护美丽的蓝色家园吧!

2.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平面上升的事实和原因。2.知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重难点:

1.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2.知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教学活动:

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听一位小女孩的演讲,好吗?(播放视频或图片并补充讲解)

来自斐济的女孩拉维塔哽咽地诉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学生认真看视频

2.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谈感受。

3.教师小结:拉维塔的诉说,给人们带来了警示,海平面的上升会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4.老师出示资料卡:

据中国国家海洋局资料统计显示: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是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每年2.5毫米。请同学们算一算30年来海平面上升了多少毫米?假如海平面上升60米后会怎样呢?看看海平面上升60米后的模拟地图(课件出示)学生认真看课件,算一算。

交流自己的感受理解海平面在悄然上升的事实。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代表不同的国家,将课前搜集的材料进行讨论整理,进行大会发言。5.大家找一找,我们青岛还存在吗?其他的海滨城市都还在吗?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学生明确气候变暖一方面是地球处在温暖期,另一方面人类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环境污染加剧了气候变暖。辩证认识地球变暖问题。小组中讨论:除了全球变暖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等探索活动,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探究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6.教师总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来带来的危害。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生活等。教师演示水受热膨胀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应该怎样做呢,才能减缓海平面上升?

分组整理好资料,把相关宣传节能减排的做法,写在卡片上,做成警示卡,警示卡可以分给自己的家人、朋友、邻居等。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警示卡、资料册来宣传课堂上的研究成果,使学生知道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7.教师小结:海平面上升,会给人类造成危害,世界各国采取措施应对海平面上升。号召请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减缓海平面的上升

3.深海狩猎

教学目标: 1.了解远洋捕捞对船只、捕捞技术、保鲜技术的高要求。2.初步感知发展远洋捕捞业的意义。

3.简单了解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远洋捕捞对船只、捕捞技术、保鲜技术的高要求。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课件出示导入:

让我们来看看远洋捕捞船只返港、远洋捕捞产品深受市民喜爱的新闻吧,看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学习第三课:深海狩猎。板书课题。

二、深海狩猎好处多:

师课件出示“远洋产品推介会”的场景,从图上你都了解到什么? 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知道一些主要的远洋捕捞产品的种类 活动组织有序 教师课件出示图片:

钢壳大马力远洋捕捞船和小渔船的对比。教师小结:

深海狩猎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要有最新的远洋捕捞造船和装备技术。

三、深海狩猎要求高:

教师课件出示图片介绍了我国四大渔场的地理位臵和主要产品,以及现在面临的问题。教师小结: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使人类可以全球撒网,深海狩猎。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人类应该保护海洋,科学的开发、利用海洋,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海底网络通天下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电缆重要作用、发展历程,以及保护海缆重要性。2.感受海洋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通讯网络是构建信息公路的作用,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视频课件,海缆建设的图片,了解海缆的最新建设成果。学生准备:搜集海缆的相关资料及海缆建设图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妈妈和女儿在电脑前进行越洋视屏聊天的视频片段。2.师:(课件出示:世界地图)知道我们与美国远隔太平洋,距离遥远,却能这样方便的进行交流,是为什么吗?

3.揭示课题:海底网络通天下

二、走近海底电缆

1.师出示在海底电缆图片,这海底电缆就这样静静的躺在深深的海底,它能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出示“首条海底电缆登陆海南 海南电力走出百年孤独”新闻。

2.教师分别出示留学在外的儿子与打电话给妈妈讲学校发生的趣事的视频片段;爸爸出差到了香港,买东西用信用卡结账的视频片段,三、追寻海缆发展

1.师:别看现在海缆遍布各地,其实它的历史不是很久远,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世界海缆发展的重大事件。

2.播放世界海缆发展的视频课件

四、探究海缆优势

1.师:光缆、电缆、卫星、无线这几种通信载体让地球村这一梦想化为现实。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国际话音、数据、图像采用海底光缆进行传输,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手段。它具有哪些优势呢?

2.教师小结:因为海缆成本低、寿命长、容量大、传输质量高、容量大等特点,一直被人们称为“国际通信网络的脊梁”,我们一定要充分的去利用它,尽力保护它,把我们的“地球村”建设的更为美好!聚焦海上石油开发

一、教学内容:聚焦海上石油开发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石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世界海洋石油的分布、中国海上石油的开发、。2.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与小伙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分享收获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参与交流,了解石油资源的宝贵,减少日常生活中石油产品的使用量,珍惜石油,珍爱我们的家园。

2.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自己作为地球人的意识。活动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资料卡 活动过程:

一、了解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激情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生活中那些东西跟石油有关吗?谈谈你的认识!

二、出示相关内容

1.小组讨论交流:你所了解石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出示:课件)2.汇总发言。

(1)请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分享交流信息。(2)汇总发言: 总结板书。

三、介绍海上石油概览

1、小组分工:

2、介绍世界海上油田的分布。

3、中国海上石油的开发。

四、海面上的“乌云”

1、展示触目惊心的案例。

2、如何清理海上油污。

五、动手探究

1、根据书中提示做实验。

2、写出实验报告。

3、汇总小结。

4、说说你的感受。

6.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知识目标:

1.认识海洋中的生物链;

2.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 1.案例导入

通过课本第一页的案例引入本课题,请学生思考“海洋中生物真地缺一不可吗?” 小组讨论腐蛰与鱼的生长有什么关系? 3.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海洋生物群落中,有着形形色色的营养关系,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列举:鲸——海豹——鳕鱼——鲱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展开形式:小组讨论其顺次关系

小组代表发表该小组的观点。

教师发放资料卡,请大家绘制其中的海洋食物链。

师:海洋生物之间联系紧密。我们试着画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该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海洋食物链的认识。

小结: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请小组讨论你发现的生活中的食物链。a.有树的地方有鸟 b.有花草的地方有昆虫 ……

小结:植物、昆虫、鸟和其他生物靠食物链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

刚才视频中展示了人类利用卫星拍摄的地球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海底高低崎岖的地形。我们看到同样是海洋却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这代表什么呢?

小组讨论一下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地形图中的颜色深浅来感知海底地形。教师发放讨论小纸条,每组一张,请小组讨论后填写结论。

我们知道地球有几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汇处有些是在海洋中。4.海底生物大写真

海底世界丰富多彩,有一种海洋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根据下面这些海洋生物的特点,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请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的填写游戏环节。5.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7.大海的咆哮

知识目标:

1.认识各种海洋灾害; 2.知道海洋灾害出现的规律; 3.学习各种防灾自救措施; 能力目标

通过海洋灾害认识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生活的地球;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大海是美丽多姿的,也是变幻莫测的。海洋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伤和人员伤亡。如何有效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海洋灾害中正确保护自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课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我想经过课下调查搜集资料你已经了解了许多,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汇报要点: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件的大概经过、事件造成的损失。

教师强调学生的汇报语言简明扼要。

小结:大海也有可怕的时候,就像发生阵阵咆哮给人类带来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日益严重,也给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称为全球共同的课题。

2.案例传真,探究海洋灾害种类

要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就需要 了解海洋灾害。

从课本的案例中你知道哪些海洋灾害?这些灾害有没有规律可循?

分小组研究课题资料,看看能不能从中寻找到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整理分析资料,寻找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吧。

学生自由合作,分组分析资料。3.全班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探究发现海洋灾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海洋灾害的发生规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归纳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树立海洋灾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意识。)5.防灾自护

引导学生阅读《沙滩天使》和《沉痛的事实》,谈体会。

引导学生了解台风预警信号。

我们生活在沿海地区,夏季为台风的多发季节,台风使我们的财产遭受损失,甚至还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在台风来临前都要做好防护工作,清雪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台风来了,我们该怎么防护自救? 6.小结

只要积极预防,就能将损失减到最小,老师建议学生课后用新颖、独特的形式将这节课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宣传,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8.蓝色诗卷 知识目标:

1.了解各类歌颂海洋的诗篇; 2.认识古代诗人对海洋的赞美; 3.尝试用文章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感情;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伴乐诗歌朗诵的水平。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从古至今我们有许多的文人墨客都用文章、诗歌的形式赞颂大海的美、大海的波澜壮阔。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些诗词,一起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2.走进“大海之歌”

小组讨论,酝酿感情,交流朗诵诗歌的经验。小组长分配段落,以合作的形式完成该篇朗诵。3.全班分享

教师提出建议:应该结合配乐读出慷慨激昂的气势。4.古诗词的朗诵

小组分析古诗词与现代诗词在写作和朗诵上的区别。小组交流,提出观点。

小组内部挑选你喜欢的一首古诗词来朗诵。5.引申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大海的诗篇?

大海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说说你和大海的故事……

大海还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呢!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6.妙笔生花

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对大海说的话写成一首小诗或一段散文。

9.桥隧时代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青岛新建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基本情况; 2.知道桥隧时代给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契机; 3.感受桥隧时代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桥隧科技的兴趣。一、问题导入

教师引导:以去胶州为例,根据我们现在的交通状况,我们可以如何选择交通路线? 学生答:1.2.3……

以去黄岛为例,根据我们现在的交通状况,我们可以如何选择交通路线? 学生答:1.2.3……

由学生的回答引入今天的课题。

小结:海底隧道、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

二、说说你了解的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 1.小组交流

很多同学已经亲身体验过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了,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和你们了解的知识。1.汇报交流

a.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基本情况 b.海底隧道的基本情况

2.深入探究:青岛新建成的桥隧有哪些特点? a.是否影响其他船舶的通行? b.如果遇上海上大雾怎么办? c.海底隧道能堵车吗? ……

小结:大桥和隧道的通车真是非常伟大的壮举。开车行走在上面,我们时刻能感受到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三、桥隧带来的新变化

1.小组讨论:桥隧的通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经济等方面将产生哪些影响和变化? 2.我的发现 a.交通: b.旅游 c.日常生活 d.经济 ……

四、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桥隧发展 1.美国金门大桥 2.英吉利海峡隧道 3.港珠澳跨海大桥

五、总结

青岛的桥隧通车密切联系了东西海岸的联系,实现了胶州湾半小时经济圈的构想,形成了“大青岛”的格局,迎来了同城发展的新时代。桥隧贯通犹如打通了经济建设的血脉,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插上了跨越式发展的翅膀!

10.走进蓝色新时代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蓝色海洋经济的基本情况; 2.知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范围; 3.畅想蓝色新生活。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少年海洋学校转播室向大家转播山东省政府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的相关信息。

借此,教师引导学生:21世纪是蓝色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家、地区发展的蓝色引擎,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蓝色经济发展热潮迅速兴起,蓝色经济引领未来。

请学生提出疑问: 1.什么是蓝色经济区?

2.山东哪些地方属于蓝色经济区? ……

二、聚焦蓝色经济 1.小组探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哪些部分? 沿海有哪些港口? 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文资源可以用于海洋经济的发展?

3.教师引导: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都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人文因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

三、蓝色经济龙头——青岛 1.说一说。

通过课前的预习,请学生说一说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找一找。

请学生仔细观察青岛蓝色经济总体布局规划图,根据此图分析青岛蓝色经济总体布局的优势。

四、畅想蓝色新生活

教师引导:走进蓝色时代,拥抱蔚蓝,一条现代化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共同畅想未来蓝色新生活。

上一篇:李荣锦在推进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初中生必读名著最新资料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