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自查报告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务公开自查报告(精选7篇)

政务公开自查报告 篇1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旅游局政务公开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按照市委年初工作考核要求,20xx年,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我局积极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及程序办事,真正做到了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服务优质,效率优先。

一、设立公开栏,及时公开政务内容

为搞好机关政务公开工作,强化民主监督,我局专门设立了政务公开栏,根据我局的工作实际,将应该公开的事项,全部进行了公开。主要公开的事项有:行政审批事项、收费项目、办事程序、期限,大宗物品采购、招待费开支、年度工作目标及科室职责等。通过媒体进行政务公开的项目有:公布旅游投诉电话xxxxxxx;在各景区点和旅游饭店设立了投诉电话标志牌;并在“五一、十一”期间在即墨电视台和xx报纸上公开发布投诉电话。

二、年度工作目标及进展情况

今年,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建设“大xx都市旅游度假新区”和“xx重要一极”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xx市旅游局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整体水平,使我市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增强了旅游经济对其它社会事业的拉动作用。今年1—10月,全市共完成旅游接待人数32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000.2万元,均高于历史同期增长额。

1、高起点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旅游区域规划

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力度,通过完善规划体系对全市旅游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一是做好“xx”旅游规划的编制。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东部旅游度假区为依托,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全市“xx”旅游规划。联系邀请多名国内著名旅游专家来我市进行旅游规划和旅游发展战略研讨,组织旅游专题讲座,形成旅游论坛集,为我市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是鳌山温泉、田横组团等重点规划情况。

1、两个城市组团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xx市人大常委会审批通过。目前,我市正在依据两个城市组团编制东部6镇1区的总体规划。鳌山卫镇、温泉镇、田横镇、王村镇的总体规划正在进行编制,丰城镇的总体规划暂未启动,计划年底全部完成。

2、环鳌山湾区域规划已完成项目策划书和基础调研工作,并已上报规划经费申请,计划年底前提交规划成果。

3、东部滨海四条旅游线路已于去年完成项目包装和对外发布招商,鳌山旅游线路规划已完成,其余项目正在规划中。

2、加快旅游大项目开发建设步伐

紧紧围绕xx市“把即墨作为大xx重要一极加快推进”的重大决策所带来的有利机遇,积极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以东部沿海为重点的旅游开发,着力实施突破温泉工程,突出海滨度假、温泉度假、生态观光、休闲健身等旅游产品特色,东部旅游呈现多元推动、并举发展的格局,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截止到今年10月底,即墨市共有签约、在建及在谈旅游项目40个,这些项目累计投入20.1亿元,今年累计投资10亿元。目前,天泰山海泉综合开发一期、温泉麒麟山庄一期等已建成旅游大项目,产生了较好的带动效应。今年,我市在建、新建和要重点推进的旅游大项目有:厦门昭阳弘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天逸海湾国际度假城;xx瑞和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颐中足球文化城;xx中天嘉合置业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的`文山旅游综合开发;xx房产置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的田横山水名都等项目。今年有5个旅游项目被xx市列为重点旅游项目。

3、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促销,大力开拓旅游市场

今年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媒体宣传与大型促销活动相结合”的市场营销策略,全面对接xx,紧紧依托xx,纳入xx“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和“度假天堂,多彩xx”旅游品牌推介的总盘子,参与xx市主办的各种宣传促销活动,推销特色旅游产品,在确保省内旅游市场继续有较大发展的同时,瞄准省外和日韩国际市场,提高省外和国际市场接待比重,推动客源市场构成更趋合理。1.主要加强与各大媒体、旅行社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各级媒体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在xx电视二台《生活在线》栏目播出了宣传鹤山踏春赏花游专题片;在人民网发布了我市“五一”黄金周旅游信息;并在各大旅游权威网站进行了大密度宣传,重点推介我市温泉、田横岛、马山、鹤山等旅游景点;4月25日、29日在《xx生活早报》旅游栏目刊登半个版面广告,重点宣传温泉“五一”活动;4月26日天泰假日温泉邀请多家新闻媒体记者举办“五一”采风篝火晚会,做好节日期间的宣传准备;9月中旬在《xx半岛都市报》旅游栏目刊登半个版面广告对我市旅游进行宣传;组织开展“即墨走向世界”系列活动,与《半岛都市报》合作,开展“即墨旅游知识有奖问答活动”,我市电视台、即墨通讯对“五一”黄金周活动进行报道,电视台安排专人对活动筹备情况进行跟踪报道,重点报道温泉、鹤山、田横岛、xx蔬菜科技示范园等景区活动情况;与xx电视台联合对我市各主要旅游景区点进行宣传报道,xx电视台《生活在线》栏目播出鹤山风景区旅游。半岛都市报开辟专版宣传温泉麒麟山庄、xx蔬菜科技示范园、鹤山风景区等。利用国内外旅游交易会等形式广拓市场。“五一”和“十一”前市旅游局组织全市各旅游景点、旅行社在服装城广场进行街头宣传。6月中旬,组织各旅游企业参加中国xx亚太国际旅游博览会和国内旅游交易会,11月份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中国旅游投资项目洽谈会,充分展示我市旅游形象。三是完善了旅游宣传载体。主要是建立了即墨旅游网站、印制了即墨旅游宣传册、印制旅游地图初版等。

4、加强行业管理,营造旅游业良好发展氛围。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组织和开展各项安全整治活动,完善各项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等,确保了旅游安全,截止目前累计联合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进行旅游市场安全检查8次,下达整改通知书30余份,提出整改意见50余条。旅游质量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今年全市未发生一起旅游投诉案件。

旅游市场的秩序进一步规范。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主动联合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同时也加强了对旅行社的经营和导游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了2次旅行社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和打击违法违规的行为,保障了合法经营企业和广大游客的权益。同时大力推行行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软硬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设施档次。今年,共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培训80余人次,新增旅行社门市部6家。

5、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节庆活动。今年精心组织周戈庄上网节、马山山会、灵山山会、鹤山柿子节等活动。并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们精心准备、制定详细的旅游活动方案,实现了“健康、安全、秩序、质量”的目标。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67.85万人次,旅游收入8344.96万元。“十一”黄金周全市接待游客人数达58.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旅游收入8720.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

三、及时公开承诺服务和行政审批事项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局及时将职责和有关行政审批等事项予以了公示。公开行政审批事项1项,为旅行社设立初审。公开备案事项3项,分别为旅行社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导游人员的资格认证;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

四、及时公开大宗物品采购、招待费开支等需要公开的情况

根据“廉洁、高效、公正”的要求,我局年初预算申请,经市财政核准,严格按照要求对采购的大宗物品进行了公示。

我局招待费开支实行审批制度,严格按照招待标准,本着既热情周到,又勤俭节约的原则实行,今年招待费共2060元,已按时在机关公开栏进行了公示。

政务公开自查报告 篇2

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许可取消,资产评估师由准入类职业资格调整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是资产评估行业去弊革新的历史机遇。建立资产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说理和公开制度,是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顺势而为、提升专业水平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报告说理是指资产评估师在报告中清晰、明确地说明现场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评定估算等内容,特别是要详细说明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评估结论的,相关参数是如何确定的。报告使用者通过阅读报告说理,能够理解评估结论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也可以发现评估工作的遗漏和缺陷。

报告公开是指报告在行业协会(也可以是主管部门)官方网站上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查询。报告使用者和社会公众通过查询,可以发现同一幢楼中的条件基本相同的两套房子,评估结论却相差较大的问题;也可以发现同一幢楼中的条件相差很大的两套房子,评估结论却基本相同的问题;可以发现不同评估机构评估同一对象,评估结论却差异较大等现象。

报告说理与公开不但为报告使用者提供了充分的决策信息,而且极大提高了资产评估工作的透明度,使得资产评估师专业水平和评估工作质量处于社会监督之下,可以倒逼资产评估师提高专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客观公正、勤勉尽责。

二、报告说理突出专业

当前报告内容简单,没有说明相关参数确定和各项因素影响值,没有反映评估测算过程,报告缺乏说服力,评估结论欠缺正当性和权威性,严重影响了资产评估师客观公正的专业形象。报告不说理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不会说理。资产评估师专业水平欠缺,理论思维能力虚弱,处于有理说不清楚的状态。二是不愿说理。资产评估师凭借资格认证执业,高高在上,态度恶劣,不屑说理。三是不敢说理。资产评估师迎合委托人不正当要求,根据委托人的要求确定评估结论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评估结论不正确,经不起检验。一说理就会被抓住把柄,暴露缺陷。

(一)报告不说理的危害

报告不说理体现了靠资格认证执业的思维方式(即强令报告使用者接受评估结论),尚未转为靠能力水平执业的思维方式(即以专业人士的身份说服报告使用者接受评估结论)。报告不说理是与市场化格格不入的。如果再不改变思维方式,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必定被市场淘汰。

报告不说理,评估结论没有理论支持,只是一种恣意与专擅的主观论断(或者可以说是资产评估师拍脑袋得出的),缺乏说服力,无法取信于他人,难以让人心服口服。并且给报告使用者的感觉是资产评估师对其不尊重,不屑与其沟通交流,强迫其接受评估结论。即使评估结论是正确的,也让报告使用者怀疑评估工作不科学、考虑因素不充分、参数确定不正确、评估结论不客观。“魔鬼隐藏于细节中”,评估参数选取的细微不同,会给最终结果带来巨大的差异,例如采用收益法评估时折现率稍微有点偏差,对评估结论的影响就很大。这就为资产评估师随意迎合委托人的非正当要求,根据委托人的态度调整评估结论等暗箱操作行为提供了便利。

报告不说理导致现场查勘等评估程序没有意义。例如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对象查勘得非常仔细,记录得非常详细,但是报告上没有说明查勘情况与评估结论之间的关系,委托人会有受骗的感觉,即资产评估师现场查勘是装模作样,糊弄报告使用者,实际评估时未考虑查勘情况。

报告不说理实质上是资产评估师的自我否定。因为报告不说理会导致报告机械化、简单化、大众化和非理性化。报告使用者会误解:认为评估就是凑个数字、任何人都可以做评估业务,认为评估就是盖章收费、只要会打字就可以出报告,认为评估没有专业性、报告没有技术含量,认为评估结论没有客观公正性、评估报告没有公信力,认为评估行业是一个依靠不合理的法律制度生存的社会寄生行业、是没有社会价值的行业,认为资产评估师是依靠卖橡皮图章谋利者、不是值得尊重和信任的专业人士。

(二)顺势而为,建立报告说理制度

资产评估的目的在于为报告使用者提供价值咨询意见,供其作出经济决策时参考;而不是强加给报告使用者一个评估结论。评估结论是资产评估师的主观判断,难以直接评价正确与否。评估质量高低主要看评估程序是否到位,影响评估结论的因素是否得到恰当考虑,相关参数的确定是否谨慎合理,评定估算的计算过程是否明晰;而这些都需要在报告中说明。例如采用市场法评估房地产价值中,报告中要说明被评估对象与交易实例基本情况和查勘情况,说明被评估对象与交易实例的具体差异,说明哪些因素要修正以及如何确定修正系数,分析交易实例的成交价格是否正常,非正常交易价格(例如卖方的税费由买方负担)如何修正为正常交易价格,等等。

不同的资产评估师对同一评估对象的评估结论往往会有一定差异,但是报告使用者通过阅读报告发现评估程序到位,查勘仔细、全面,该考虑的因素都考虑了,就会接受评估结论,报告不会失去公信力。在不同报告使用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比如拆迁评估),评估结论很难同时满足各方报告使用者的愿望和要求,借助于说理来证明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是让报告使用者接受评估结论所必需的。报告说理可以让报告使用者知道资产评估师是否考虑了自己所提的意见,知道评估结论是否体现了自己的合理要求,让报告使用者知道自己得到了资产评估师的尊重。

三、报告公开体现服务

说理与公开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相辅相成。在内容上,报告要说理。在形式上,报告要公开。公开是说理的公开,说理是公开的说理。不公开,说理就不会透彻;公开了,才会督促资产评估师更好的说理。不说理,公开就失去意义;说理了,我们就可以学习研究公开的报告。

报告公开可以确保评估在阳光下进行,有力推进评估质量的提高。报告公布后,评估对象具体情况、评估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参数的选取、具体的计算过程等说理情况全部在网上“晾晒”,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全方位、及时地了解到评估的过程,强化了对评估的监督。报告公开更容易暴露资产评估师工作的差错和舞弊。报告公开可以全面展现资产评估师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判断、职业谨慎态度和文字水平,是衡量和评价资产评估师专业水平的最好标尺。专业水平较高的资产评估师和优秀评估案例更容易脱颖而出。在公开报告的情况下,一不留神,资产评估师的专业水平就会成为被嘲笑的对象,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必须慎重对待。如此可以督促资产评估师提高服务责任心和专业能力,更加谨慎地对待评估业务,防止评估的滥评和随意化。

报告公开后资产评估师可以很方便地从网上找到案例,学习评估方法和技能,学习如何在具体实务中应用评估准则,减少对评估准则不同理解导致的分歧,提高评估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报告公开后,如果网络提供评论和咨询功能,有疑问可以咨询,有不同意见可以评论、批评,发现问题可以指出和质疑,资产评估师就可以及时解答问题,及时更正错误和纠正偏颇,提高报告的可接受性。

四、报告说理与公开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报告说理与公开可以显示报告的内在品质,给市场交易者判断评估质量、选择资产评估师提供充分信息。如此在评估行业实现了尊重市场规律,业务供需由市场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真正落实评估行业本身的市场化改革。

报告的权威和公信力来自于专业,专业靠说理和公开来体现。说理就需要专业、公开就不敢舞弊。报告说理与公开提升了专业的含金量,促使资产评估师专业水平突飞猛进,实现以专业为基础的良性竞争环境。

报告说理与公开是资产评估师坚持原则、坚持正确意见的工具。如果随意迎合委托人的非正当要求修改评估结论,报告就难以说理。报告公布后,如果再进行修改就会留下修改痕迹。如果修改没有充分理由,就会被列为监管重点。因此报告说理与公开,委托人就很难干预评估结论,资产评估师也有更足的拒绝委托人非正当要求的底气,资产评估师更加独立,评估结论更加客观公正。

网上公布报告后,还得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社会公众能够自由、有效地从报告文库中获取所需要的报告。如果报告不能有效获取,网上公布的报告不过是海量报告的无序堆积。因此查询、检索功能要强大、准确、快速,社会公众能够有效、快速获取所需报告,报告公开才具有实际意义。如此,报告说理与公开为行业监管提供线索,可以正确确定监管重点,及时有效惩戒违规行为。

报告说理与公开打通了评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通道。资产评估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评估理论、评估准则都是实践中产生的。如果断绝了与评估实践的联系,评估理论就成为无本之木而缺乏生命力,成为自说自话。报告公开使得理论研究可以在参阅众多报告说理的基础上进行,可以从中发现更多、更真实的问题,从问题出发研究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推进理论和评估准则发展。

总之,资产评估师从靠资格认证执业转为靠能力水平执业,必然要求报告说理与公开。报告说理与公开是实现资产评估师从靠资格认证执业转为靠能力水平执业的途径。

摘要: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许可取消,突出了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需要我们顺势而为,建立资产评估报告说理和公开制度。资产评估报告说理突出专业,公开体现服务。资产评估报告说理与公开可以促进资产评估行业转型升级,体现专业价值,实现良性发展。

关键词:资产评估报告,说明理由,网上公开,专业水平,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品洪.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商业会计,2010,(15).

[2]胡菁菁,蒋品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如何做到公正有效[J].财会月刊,2012,(6).

[3]程德元.注册资产评估师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是否应当编写评估说明[J].中国资产评估,2011,(11).

电子政务季度研究报告摘要 篇3

经过几年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上网工程基本完成,绝大部分地级市拥有电子政务网站,发达地区政务上网做到区和乡镇一级。内网系统建设开始深入,十二金字工程继续投入,金关和金税工程开始发挥效益。其他金字系列工程也在准备之中,纵向系统的建设是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路径,纵强横弱依然显著。电子政务的接入问题提到日程,公众接入提速,电话与网络的结合以及公共服务管理系统(PSM)将在为企业、公众的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互联互通成为重点话题,许多部门开始考虑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问题,互联互通涌现如北京、广州等典型案例。整合集成成为主流趋势,对以往构建的应用系统整合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并由部门、行业内部发展、扩散到地区。

电子政务的外部环境建设将有较大进展。信息公开条例、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在日程之上,可能在2004年出台。与此同时,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电子网络状态的行政程序、流程的调整,也会被提到重要议程。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将受到高度重视,更多的有资质、会监管的电子政务项目监管机构将出现。

电子政务了建设的产业链开始成型,规划、实施和监理制度开始建立,这样相对降低了电子政务的风险。

电子政务的培训将全面展开,各方面将更加重视对广大党政干部、事业单位等相关人员的电子政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电子政务的人力资源建设被提到日程。

国内政府动态 北京市政府上网工程已经全面完成,目前本市约90%的政务部门建设了局域网,超过80%的政府部门达到了人均一台计算机,有70%的政务部门实现了50%的业务无纸化办公。广州市提出“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大力推荐电子政务和政府管理创新,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广州市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和“广州市外商投资管理平台”影响巨大。

济南市城市公用信息平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推动城市网络资源互联、开展综合信息服务。目前已有30多个部门通过平台统一出口接入了互联网,有9个部门依托平台开展了对外服务。

云南省电子政务一期工程“互联互通到县”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云南省电子政务二期和三期电子政务工程开始,目的实现网上办公和“一站式”服务。贵州省建立省政府网站,带头推荐电子政务,实现公文上网和网络流转。

上海市电子政务建设提速,“电子人大”建设迈出重要一步。上海市“市人大公众信息网”的顺利开通,对于进一步推进人大工作的信息化,公开化和民主化,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国政协系统电子政务研讨会在昆明举行,讨论了全国政协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纲要及目前的建设情况。

国外政府动态

IDC的一份报告显示,瑞典是欧洲电子政务实施项目最多的五个国家之一。预计瑞典电子政务市场将从2003年的17亿瑞典币上升到2007年的28亿瑞典币,进行更大的集成。WM-Data和TietoEnator的市场份额约为15%,其他市场份额被许多小供应商瓜分了。 法国电子政务曰益成为法国政府“好帮手”,新的服务项目包括通过因特网向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企业人士和自由职业者提供咨询、表格、财务申报、相关地址和社会服务等。到目前为止,法国超过9 0%的行政表格已经电子化,预计会提前实现这个目标。

意大利电子政务普及率逐步提高,2003年意大利国内电子政务用户比例比去年增加了4%,增幅明显高于加拿大、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意大利的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仅次于瑞典、丹麦和比利时之后发展速度最快的欧盟国家。

行业的应用

教育信息化提速,成为商用PC的争夺焦点。据有关数据表明,电子政务和教育行业是pc巨大采购市场。据赛迪顾问预计:教育行业信息化的市场空间2004年将达300亿,2005年为400多亿。

人事部发布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将在全国使用。11月19日,国家人事部在北京亮马河大厦发布了《中国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这套软件将在全国各级人事部门使用。

金税工程不断推进。乌鲁木齐市国税局成功运行中国税征信息系统;BEA携手深圳国税,改造新一代税收征管系统;广州市地税信息系统大集中工程开始。

土地管理系统提速。2003年年底国土资源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建设全面展开,包括东软在内的21家国内IT企业将参与此次建设。上海启动“土地交易系统”掌门经营,进一步规范本市土地交易行为,使上海的土地市场更加公开透明。

辽宁省公安厅展示“金盾工程”。近日辽宁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公安机关实施“金盾工程”、打造“数字公安”新闻发布会,展示该厅的信息化工程平台。

金关工程的不断深入,传来喜讯。“北京电子口岸信息平台”2003年12月8日,正式挂接互联网并开始正式运行。兰州海关业务信息化今年一季度完成H2000通关系统切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加快信息化。今年年底我国检验检疫系统全部电子申报放行,全面实施出口货物快速核放和进口货物快速查验。

国内市场动态

中国网通集团投资10亿,进攻电子政务。重点进行数百万线的ADSL扩容行动和重点推出的视讯业务“可视通”。

用友公司合并安易公司,成立新的用友安易政务软件公司。随后,用友安易改名为用友电子政务公司,试图独霸中国电子政务市场。

神州数码公司收购北京国信北方网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新公司更名为北京神州数码国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中标多个电子政务系统。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带“金”字头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工程,是我国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产业中最具实力的群体之一。公司独立开发研究的防伪税控系统获得国家专利保护,在该领域拥有绝对垄断地位。

联想助力北京电子政务审批二期工程开通。该工程涉及2个委办的128项行政审批业务上网办理,其余20个委办局业务明年3月底开始试运行,连同一期工程中的15个委办局58项业务,到明年6月底将有300项左右业务上网办理。

数据

2003年增长趋势趋缓,下半年投资迅速回升。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的增长率达到18.8%,全年IT投资总额达332.11乙元。2003年电子政务应用市场增长率低于2002年的21.7%和2001年的20.8%。

在整个电子政务市场中,硬件产品采购依然是重头。电子政务市场增长最快的是信息服务市场,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增长也非常迅速。

据相关研究预测,2004年到2006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整体规模预计将会以平稳的方式增长,增长率将稳定保持在18%~20%之间。

电子政务采购

根据国匙网的监测与研究,2003年政府采购的IT类订单比2002年明显增长,网上公布的招标信息更加丰富,约比2002年增长100%左右。此外,大量地级市、县(包括县级市)以及相关机构的订单量明显增长。分析指出,IT类采购份额将继续增虽;采购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软件产品成为新采购热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整个市场将逐渐规范。

2003年中国国际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美格科技提出:分离采购为电子政务减负,未来5年可节约18亿。

新的采购模式开始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备受关注。

广东拒绝微软百亿电子政务市场用Linux平台。趋势显示,中国政府选择了“跨平台”、“国产化”、“产业化”作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加以明确。中科红旗、金蝶中间件Apusic和办公套件金山WPS2003及永中Office列入其中。

国内外发展趋势

行政体制改革将会伴随电子政务继续推进,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将取得新的进展。构建统一门户网站将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应用系统集成和整合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的外部环境建设将有较大进展,电子政务的培训将全面展开。

政务公开自查报告 篇4

接市政务公开办《关于认真查找政务公开工作存在问题的通知》文件收悉,现将我局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查如下。

一、政务公开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体制建设。鉴于人事调动,我局及时调整了领导小组,并重新理顺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与民政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明确任务、责任和分工,加强监督和自查,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完善公开内容,推行权力运行。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民政工作决策、执行、监督程序等,拓展政务公开内容。除涉及国家秘密等不易公开外,对民政系统基本情况、重要工作情况、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人员考录、招投标、举报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向社会公开。一是公开与民政业务相关的法律政策,主要涉及到民政部门职责、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优待抚恤、退伍安置、社会福利机构管理、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二是我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的法定依据、对象、条件、时限、程序、工作纪律等。

(三)积极推进民政工作规范化建设,打造便民民政。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建设,规范和完善民政政务信息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建设,重新梳理中心窗口业务,积极推行行政审批权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民政窗口有告知单、服务指南、格式文本资料等。

二、存在问题

(一)民政政务信息公开不还存不规范、不完善的现象。

(二)网站建设和管理迟困,我局虽建有站,但是政务公开内容缺乏各类政策解答、信息公布、实时交流等必要内容。

(三)民政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质量不高。

三、下步计划

(一)丰富政务公开形式和渠道。认真整理政务公开中存在的迟发、漏发、不发的现象,加强政务公开宣传,充分利用《XX民政》简报、报纸、网络平台、广播电视等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政务公开。

(二)加强网站建设和管理。对政务信息网站中缺少的目录进行充实,把民政工作简介、内设部门职责、局属单位职责、监督举报电话、规划计划、招投标信息、行政执法、政策信息解答、民政动态信息更新、政民网络互动等实行网上公开公示。

2010政务公开自查报告 篇5

自查报告

年初以来,我局把政务公开作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政务公开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着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制度,尽最大可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下面就把我局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基本情况及做法自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体系

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杜玉潭任组长,王洪飞书记任副组长,各科室、基层所队负责人任组员。各科室、基层所队都设有一名政务信息联络员,直接对应局政务公开办公室,使全局的政务公开工作形成了网络体系,为今后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同时在于洪区政务公开网环卫网站上,及时准确地公布各类政务信息,并对网站栏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真正拉近了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距离。

二、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扬民主

局党政领导班子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政务公开制度的原则和规划。城管局对做出决策的重大问题都一律实行公开的原则,做到了决定前搞好调查研究和论证,研究时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决定后及时向广大干部通报并具体实施,并将 1

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职责、发展党员公示、信访接待等事宜一律通过公开栏公布和公示。

三、明确落实责任,确保信息质量

按照城管局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各科室、各所队信息联络员,对于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动态(业务三清工作、冬季除运雪、市容绿化、市、区环境综合检查等情况)要及时、准确上报到局政务公开办公室,经办公室审核后,及时的在于洪信息网发布。2010年1月—7月城管局共上报信息37篇。

四、全面公开政务,接受社会监督

城管局担负着于洪区城乡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以及冬季除运雪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对于城管局工作职责、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百姓关注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沈阳市城市垃圾管理规定》、《沈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沈阳市城市损坏绿地补偿标准和树木损害补偿标准》及收费标准等,我们都在于洪信息网上予以公开,以便于更好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局各行政科室如办公室、业务科、除雪指挥部、爱卫办也都设立了公开投诉电话,对于群众反映的环境卫生、除雪等问题及时受理,认真对待,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我局机关工作作风,使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让人民群众及时监督政府,落实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了依法行政活动,改革和完善了党的领导

2方式,提高了行政机关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推动了我局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但当前的政务公开工作仍存在不完善之处:一是创新力度不够,可适当采取论坛等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覆盖面窄,一些基层单位还没有网络,对政务公开内容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对此,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体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提高城管工作的透明度。

于洪区城乡管理局

编制政务公开情况自查报告 篇6

根据《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考核验收办法》的通知精神,我们组织专班,集中精力,严格对照考核评分标准,对我县的编制政务公开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经自评,应得63分,实得63分。

一、编制管理网上公开情况:应得27分,自评27分

1、编制政务信息公开情况(应得2分,自评2分)

在编制政务公开网上,我们公开了涉及机构编制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各个方面的宏观内容,主要包括:机构编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和文件,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管理条例》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机构编制部门工作职责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机构编制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工作规则、办事流程、审批程序,如《郧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市、县关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各项管理规定、管理制度、工作纪律及服务承诺,如《编制政务公开审核制度》和《编制政务信息更新制度》等,信息全面、完整,符合保密规定。同时,我们严格落实相关的制度与规定,对机构编制发生变化的,我们要求各单位每月底向编办呈,经编办领导审核后,在呈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进行信息更新。今年编制政务公开以来,我们对800余名人员编制信息进行了及时更新。

2、机构编制总体情况(应得3分,自评3分)

为全面反映我县机构编制及人员的总体情况,我们在对全县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统计汇总的基础上,以文字形式对全县的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作了总体说明;同时,我们还以表格形式,分类对人员编制进行了详细统计。文字说明和表格包含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总数、各类编制总数和各类人员总数等情况,公开的行政编制数与省下达的行政编制数完全一致。完整、准确地反映了全县机构编制及人员的实际情况,并将其放在编制政务信息栏下。从公开信息的汇总数据来看,编制和人员数与2007年底的统计情况略有变化,变化原因见《动态信息》中的《郧县编制政务公开2数据分析的情况说明》。

3、单位主要职责情况(应得1分,自评1分)

我县党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均以新一轮机构改革核定的“三定”方案和机构改革方案核定的职责填写;对其他事业单位,以成立机构时编委批复的主要职责填写。对少数成立较早、批复时没明确其职责的事业单位,我们要求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时审核的主要职责填写。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填写具体、完整、规范,无一缺漏。

4、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应得3分,自评3分)

我县各单位的机构编制情况填写内容完整、规范,省市要求的必填项目全部完整填报。行政机关的项目包括:机构名称、级别、类别、批准文号、机构性质、系统类别、编制数、实有人员、内设机构数、领导职数、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事业单位项目包括:单位名称、规格、批准文号、法人证书号、主管部门、系统类别、经费形式、机构属性、编制数、实有人数、内设机构数、领导职数、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各项数据真实准确,相互对应。

5、单位内设基本情况(应得1分,自评1分)

全县单位内设基本情况均按编制部门的批复填报,填写准确、规范。除内设机构的非领导职数因“三定”方案未予明确而未填外,其它如批准文号、机构名称、级别、领导人数、其他工作人员等栏目凡批准设置的情况,我们全部如实填报。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填写的,我们均在备注栏作了说明。

6、单位在职人员情况(应得4分,自评4分)

我县各单位在职人员基本情况填写真实、规范、准确、完整。必填项目如个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任职务(岗位)、进入时间、进入渠道、编制类别、在编状态、编制卡号等应填写的栏目全部完整填报。在职在编人数没有超过编制数,所占编制类别中的各项编制使用数没有超出编制数,未定编到人的,我们一律未填其编制类别。各项必填项目完整、准确、规范。

7、行政机关(含参管事业单位)和乡镇事业单位实名制情况(应得8分,自评8分)

为认真落实编制实名制,我县出台了《郧县机关事业单位定编定岗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各单位必须将编制落实到人头。据统计,全县党政机关、乡镇事业单位及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共107个,落实实名制的单位有107个,编制实名制达100%。

8、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情况(应得5分,自评5分)

除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及乡镇事业单位外,我县其他事业单位也认真落实了编制实名制。我县其他事业单位共有232个,落实实名制单位217个,编制实名制达93%。

二、网上咨询投诉答复处理情况:应得20分,自评20分

为确保编制政务信息公开的实效性,我们健全完善了《信息回复处理制度》,明确了咨询投诉答复处理的工作制度和处理流程,并与信访工作密切结合。对编制方面的咨询投诉,我们的答复用语谦和、准确,需要调查处理的,及时查处。答复处理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008年以来,我们共接收编制方面的网上咨询、投诉、建议6件,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作了答复处理,回复率100%。

三、日常性工作开展情况:应得16分,自评16分

在编制政务信息日常性工作方面,我们落实了组织领导,有得力的工作专班和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有保障开展工作的必要经费,有必备的技术保障,能及时完成上级的督办事项。编制政务公开查询点做到了“五有”,对来访者服务态度好,查询耐心,解释细致,答复及时,并做好了记录。政务公开的信息能及时更新。

政务公开自查报告 篇7

关键词:CDP,碳信息披露项目,公开披露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低碳”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各国积极向低碳转型的同时,碳信息也逐渐成为了人们信息需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是创建低碳经济社会的关键驱动力,一些企业为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碳减排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态度,并且愿意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而另一些企业却选择保持“沉默”。本文基于这种反差现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动因。目前企业并没有被强制要求公开披露碳信息,因此了解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动因有着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环境信息披露动因研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大公司开始在年报中增加环境信息,甚至单独编制环境信息报告。随着环境信息披露实践的开展,学者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Wilmshurst和Frost(2000)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股东需求和法律政策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有显著影响;O’Dwyer(2002)研究表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主要是为了在社会公众面前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Solomon和Lewis(2002)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管理层担心公布敏感信息的后果,可能是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最大障碍;李晚金(2008)发现公司规模、法人持股比例、 每股收益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

(二)碳信息披露动因研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 雾霾现象加重等问题使得各界对碳信息越发的重视,在各国努力寻找应对措施的同时,专家与学者也在积极进行企业碳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Stanny和Ely(2008)研究发现公司对CDP项目的回复状况与公司规模、之前的披露水平、是否对外销售等因素有直接关系;Peters和Romi(2009)研究发现,不同国家的市场结构对企业是否进行碳信息披露有影响,同时它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质量也有影响;Pardo (2009)分析了全球500强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因素, 在研究中考虑了这些公司是否属于社会责任指数公司、公司所属的国家是否签订了 《京都议定书》 等因素;刘雨(2013)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分析,发现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主要出于监管的压力;王君彩等(2013)发现市场对公司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影响不大;穆利萍(2011)结合CDP项目报告和社会责任指南,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水平进行衡量与分析,认为行业特征和是否境外上市与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相关。

(三) 文献述评碳信息是环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关于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实证较多,而对企业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动因的研究较少。国内碳信息披露的研究相较国外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学者多根据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和CDP中国报告进行碳信息披露的研究。一方面CDP中国报告中只列出了进行公开披露的公司名称,并没有对公司所披露的碳信息进行详细的列报和评价;另一方面, 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同时,现有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并未将碳信息单独披露出来,这些都阻碍了相关数据的收集工作。从CDP项目S&P500的报告来看, S&P500家公司回复率较好并且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同时美国国内颁布了相应的碳信息披露的强制政策,美国环境保护署对一些特定行业监管力度较好,因此本文以S&P500中8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拟通过对2013年CDP项目S&P500报告的分析,研究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动因。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处在社会大环境中必然要受到政府、投资者、公众等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使得企业必须披露利益相关者所需要的信息。当企业不愿意并且没有法律义务进行披露时,企业可能会受到多方的批评和谴责。本文将企业进行公开碳信息披露的动因分为社会压力、金融市场压力、经济压力以及监管压力四个方面。

(一)社会压力与碳信息披露社会压力主要指公众所带来的压力。近年来,日趋加重的全球气候问题,使得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节能减排问题。随着社会公众关注的力度加大,企业也在提高自身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 根据利益相关者和合法性理论,企业与社会之间存在一种隐形的“社会契约”的关系。企业处于社会价值观的范围之内,即企业的存在与运作如果与社会价值不符合,社会必然会通过改变资源配置而使其无法持续经营下去(Deegen和Rankin,1997)。这种“社会契约”迫使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Cho和Patten,2007)。若企业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而不进行碳信息披露,公众会认为其没有识别气候问题带来的风险以及没有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动机。另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碳含量等相关信息的关注力度日益增强也会迫使企业进行公开碳信息披露。本文采用企业规模来代表企业所受的社会压力。规模越大的企业,往往会更受公众的关注,公众对其在碳减排绩效方面以及碳信息披露方面的期待会更高;同时规模越大的公司越希望维持或者加大企业所形成的社会价值。 因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企业规模与其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二)经济压力与碳信息披露经济压力指碳减排导致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所带来的压力。企业进行节能减碳和碳信息披露时必然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但如果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够在后期由它们带来的收益补偿时,企业必然愿意向市场传递正面的信号(章金霞,2013),这不仅表明企业愿意承担减碳责任,同时也表明企业有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意识和能力。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高盈利的企业会更有动力对外披露碳信息。一方面高盈利企业力求将利好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以推动投资者的投资来提高自身的市场价值(刘雨,2013);另一方面高盈利的企业愿意披露更多的信息,是市场能够更好的评价其盈利水平和经营绩效,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并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本文认为,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意味着它有更好的资源,更能够负担起节能减碳和碳信息披露所带来的成本;盈利能力差的企业会将经济利益作为首要任务,往往很难顾及到环境责任方面的问题。本文采用企业的盈利能力代表企业所受的经济压力,认为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会更愿意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Murcia和Santos(2010)等针对巴西圣保罗证交所指数100强公司的研究中发现盈利能力与环境信息披露的正相关关系,为本文的研究假设提供了参考。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三)金融市场压力与碳信息披露在金融市场中,企业的信息披露需要满足债权人以及股东的需求,因此债权人与股东的管理责任对企业碳信息披露决策有影响(Cormier等,2005)。在低碳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债权人和股东对碳信息的需求会逐步提升,债权人要求企业进行碳信息的披露,以便他们能通过这些信息分析风险,以及监督企业的债务合同遵守情况,避免发生机会主义行为(Clarkson等,2008);股东需要利用企业的碳信息分析投资风险以及投资的收益情况,准确预测未来的投资回报,为更有利的投资决策打好基础。从企业自身层面考虑,一方面公开披露碳信息能够减少债权人对有关气候变化的业务风险的关注(张萍,2011);同时,企业的负债水平越高说明财务风险也越大,为了减少由于资金问题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更倾向于披露碳信息;另一方面,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以及增加股票流动性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碳信息披露的成本(Cormier等,2005年),因此企业的管理层愿意进行碳信息披露。本文认为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融资的企业以及负债水平较高的企业,受到来自金融市场的压力更大,更愿意公开披露碳信息。借鉴张萍(2011)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率和杠杆率反映金融市场的压力,因此提出第三个和第四个假设:

假设3:在股票市场上融资率与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4:企业的负债水平与其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正相关

(四) 监管压力与碳信息披露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各国健全与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合规成本或者监管风险(Stanny和Ely,2008), 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层为了减轻或者避免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自愿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Solomon和Lewis, 2002)。本文认为,处于严厉监管下的企业,受到来自于监管方面的压力更大,更有进行节能减碳以及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2009年10月30日, 美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发布了《温室气体强制报告制度》,要求化石燃料和工业气体供应商、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商以及温室气体年排放量超过2.5万吨的企业向EPA报告温室气体的排放数据。本文采用EPA监管情况来代表企业所受的监管压力,认为处于受监管行业中的公司更可能披露符合监管要求的碳信息。因此本文提出第五个假设:

假设5:企业是否受EPA监管与其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的样本来自于2013年CDP项目S&P500报告中的500家公司。为了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本文将样本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了筛选:(1)由于CDP的报告在每年8月至9月公布,市场需要时间对企业的相关信息作出反应,文章选用的财务数据均为年末数据,为了便于横向比较,则将未公布年末数据的样本予以剔除。(2)将金融行业的企业予以剔除。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无法获取销售收入等财务数据,因此,剔除属于金融行业的样本公司。(3) 对于财务数据不完整以及有所缺失的样本,予以剔除。(4)对于目前退市的样本予以剔除;对于目前已经不属于S&P500公司的样本,予以剔除。基于以上原则,本文随机选取了80家公司作为样本,利用2013年CDP项目S&P500报告以及2012年年报的财务数据资料,运用SPSS软件对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企业进行公开碳信息披露的动因。

(二)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本文以碳信息公开披露倾向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分别代表社会、金融市场、经济以及监管压力的五个指标:公司规模、资产收益率、股票市场融资率、杠杆率、受监管情况以及5个控制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对替代变量的具体描述如表1所示:

本文是要考查公司对CDP问卷进行公开回复的动机, 被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因此本文构建二项logit回归模型:

五、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由统计结果可知:(1)CID2013平均数约为0.560,表明约56%的样本公司参与了2013年CDP项目,并且公开回复了CDP调查问卷。由此可见,S&P500公司对CDP问卷的回复率虽然相比中国100强公司来说较高,然而仍有大于44%的公司没有进行公开的碳信息披露。(2)SIZE的平均数约为9.580,标准差约为1.226,说明样本企业的规模总体很大, 而且差距不大,符合样本是S&P500企业的特征。(3)ROE的平均值约为0.036,标准差约为0.042,说明样本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差距较大,这可能与S&P500公司涵盖了不同的行业有关。(4)FIN的平均数约为0.0163,标准差约为0.0371, 说明样本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率差距较大。(5)LEV的平均数约为0.568,标准差约为0.209,说明样本公司长期负债率的方差较大。(6)EPA平均数约为0.580,表明约有58%的样本公司受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监管,它们被要求提交GHG年排放量报告。由此可见,EPA对S&P500公司的监管力度较强,可能对很多公司进行公开披露碳信息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模型检验用似然比检验方法进行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如表3所示,似然比卡方为67.792,自由度(df)为10,相应的P值(Sig)=0.000<0.001,这说明按0.0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无效假设,接受有效假设,即模型显著。

资料来源:根据 2013 年 CDP 项目 S&P500 报告、2012 年 S&P500 年报。

用决定系数和Hosmer和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模型拟合优度评价。如表4所示,模型中的Cox & Snell R方为0.571,Nagelkerke R方为0.766;Hosmer和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得到p值(Sig)为0.981>0.05,说明由预测概率获得的期望频率和观测频率之间的差异对模型影响不显著,即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能够拟合样本数据。

由以上检验可知,模型可以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拟合样本数据,而且拟合优度较好,因此可以采用该模型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动因。

(三)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全因素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看出:公司规模SIZE、资产收益率ROE、受监管情况EPA、置新率的p(Sig.)值均<0.05,这四个指标的ward值从大往小排列依次为:公司规模SIZE、置新率NEW、受监管情况EPA、资产收益率ROE。

注:*** 指在1%的水平上显著;** 指在5%的水平上显著;* 指在10% 的水平上显著

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回归模型,本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模型变量进行进一步筛选。以wald统计量为基础,再用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过7步回归后得到影响程度较大的4个变量,它们分别是:公司规模SIZE、资产收益率ROE、受监管情况EPA、置新率NEW,因此将这4个变量选入模型中。如表7所示,公司规模SIZE、资产收益率ROE、受监管情况EPA是影响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倾向的显著因素, 且均与该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注:*** 指在1%的水平上显著;** 指在5%的水平上显著;* 指在10% 的水平上显著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资产收益率、受监管情况以及置新率对企业进行是否公开披露碳信息有显著影响,可以看出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行为与其所受的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以及监管压力有关。(1)社会压力是影响企业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主要动因。从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企业规模对企业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的行为影响显著,本文的假设1成立,即规模越大的公司受到的社会关注就越多,受到的社会压力也就越大,这使得企业处于自身形象和社会价值方面的考虑,会对碳信息披露更加的重视;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水平有限, 缺乏处理碳信息的能力和资源或者是对碳信息披露的问题缺乏重视,导致企业不愿意或者不积极公开的进行碳信息披露。(2) 经济压力和监管压力是影响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重要动因。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越愿意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本文的假设2成立,即直接面临经济后果的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碳信息披露;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有能力并且更有意愿进行碳信息披露。监管压力与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倾向呈正相关关系,本文的假设5成立。处于受EPA监管行业中的企业更有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倾向。一方面,高碳行业中的企业会受到更大的监管压力以及更多的关注,迫使他们进行碳信息的披露;另一方面,处在高碳行业中的企业对碳信息更加敏感,因此他们对碳信息披露的积极性相对更高。(3) 金融市场压力对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融资率与杠杆率对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行为不显著相关,本文的假设3与假设4均不成立,表明股东和债权人并不会对碳披露政策产生较大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企业披露的信息量会影响投资者或债权人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偿债能力,企业的管理层可能认为在增加信息透明度的同时会加大公司的金融风险,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可能会回避披露一些敏感性的信息。

上一篇:房地产公司的经典广告语下一篇:工程项目巡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