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实习生广播电台实习报告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专业实习生广播电台实习报告(精选8篇)

新闻专业实习生广播电台实习报告 篇1

结束两月实习,在广播电台工作的这些月,我和台里的同事甚至领导都相处得很是融洽,大家对我也关怀备至,时常给我鼓励和帮助;我工作的时候也是兢兢业业,不仅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之余还经常总结经验教训。在工作中我也会犯一些错误,从而受到领导批评,但我认为这些错误和批评是能极大的促进我的工作热情,让我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谨慎小心,提高工作效率。

这次实习我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能吃透这些经验,将会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作为一个新闻人,而我自己本身是个相对比较内向的,不太擅长主动和别人交流打交道,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比如在刚开始实习的几天内,我比较怯生,比较不太主动去采访当事人,好在有同事现场,但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面对沉默不语的尴尬,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与别人主动交流。在工作的时候同样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同事交流。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工作不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那是几个人或是一个团队的工作,而且你还必须去帮助别人或是接受别人的帮助已完成工作。因此你不能期望你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任务,或是看到别人有困难也不去帮助。虽然此次我是来实习的,由于对业务的不了解以及专业知识的不熟悉,只能够在领导的安排下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但是我也很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比如在实习中,在领导没有分配任务的空暇里,我就常主动询问周围的工作人员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有时候别人也不好意思麻烦我,我就主动协助他们的工作。这样子不仅锻炼了自己,帮助了他人,还融洽了你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人家也更乐意与你交往了。

第二:工作时一定要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对待每一条新闻审稿一定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不能出错。

有时候一个失误不仅仅使你自己的工作进程受阻,还会影响广播播出的新闻质量,因此认认真真地做每一件事情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不使自己前功尽弃,我们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对自己的工作要十分重视,如果有必要一定要检验自己的工作结果,以确保自己的万无一失。在你对工作开始了解并熟练后,你会发现自己已能不用检验就能保证工作的质量了。而此时你也许不需要总是重复检验工作结果,但还是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对待,以免失误。就像我在工作的时候,也犯下了不少错误,比如说再一次清明节主题稿的时候,我的稿就没有通过,多亏符主任的细心指导,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还好这次只是这是自己第一次写新闻主题稿,要是经常不注意自己的工作态度,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第三: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会使你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一定要对自己职业的专业知识有所熟悉,对自己业务所在范围内的业务技能也要熟练掌握,这样你才算是一位合格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的你将会发现自己在工作时左右逢源,在处理各种难题和困难都能很顺利地去应付。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第四: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公司的日常工作都会比较繁琐,而且几天下来也会比较枯燥,就是需要你多动脑筋,不断地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寻找或是设计简捷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所需时间。实际上勤于思考在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李主任在这方面帮了我很大的忙,他指导我在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自己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新闻稿件写法技能。当你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你将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放松,去学习。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虚心的向人学习,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及时的与他人沟通。

我个人是一个比较喜欢创新的人,在工作的时候不喜欢单调、枯燥、机械的处理任务,因为本来这类任务的处理是有规律的,完全不需要重复地做,如果动一动脑筋使用批处理或是其他方法就能大大减少处理的过程和步骤,从而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就比如我在实习采访的时候,跟随同事来到市新华书店进行,主题为世界图书日的活动采访,我也主动尝试采访市民,也为采访工作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还得到了同事的表扬称赞,顺利地完成了采访工作。

新闻专业实习生广播电台实习报告 篇2

近年来, 我国广播电视专业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大的发展, 为广播电视系统输送了大流量的优秀人才,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广播电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 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 培养更多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广播电视高素质的人才, 是广播电视教育的当务之急。

对于现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弊端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 对于目前一些高校开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并没有做到完全和社会挂钩, 使得一部分毕业生到社会上之后无法直接进行实习和实践。导致了学校和社会的脱节, 使得广播电视编导的毕业生不能马上的输入社会, 这就是学生在校期间“重理论, 轻实践”而导致的。学校的教学往往为了赶进教学进度和应付考试为主, 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可是, 我们要知道,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专业, 需要的不仅仅是较高的理论基础, 更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现今的教育模式仍然过于死板, 单纯的是为了理论而教学, 为了考试而教学, 无法让学生进行更好的实践, 这样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极强, 而动手能力极差, 从一个广播电视编导变成了一个普通的编辑。其次,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得操作经费不足。要培养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让其在自身操作中摸索经验, 而实践操作就需要配备良好的基础设施, 而不是像现在的学生只能远观教师操作, 无法亲力亲为, 无法上前进行操作。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也是广播电视编导教育的一个弊端, 导致学生毕业实习的时候无法马上能上岗操作, 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应该将教育投资转向更新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 完善其设备,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最后, 就是缺乏资深的广播电视专业人员进行教学。由于目前社会上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 似的一些优秀的广播电视人选择了在电视台或者电台报社等地方从事工作, 从而放弃了去学校进行教学。这种单纯选择使得在校的学生无法更好的接受最新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信息, 使得学生实习时觉得和社会脱轨。以上三点原因是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

对于上述的现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原因进行总结, 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例如面对硬件器材薄弱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大教育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得比例, 将教育事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加大教育力度。对于学生在校期间“重理论, 轻实践”的问题, 教育者可以在学生在校期间为其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提高其动手能力, 积累其实践经验, 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人员的欠缺, 社会需要将更多地就业机会投身于学教, 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用一部分的人才运用于培养更多的人才, 促进人才的持续发展。

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方向在人们眼里都有了定向的模式, 电台、电视台和报社、广告公司等, 对于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来说, 专业是他们所热爱的, 他们会全身投入到工作中去。实习的范围是毕业生第一个工作岗位, 实习模式决定了他们以后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思维, 因为通过毕业后的实习, 毕业生才能真正的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理论上升到实践, 从而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与实践。学生通过实习模式的平台对于我国现今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 将学校所学习的有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工作和实践。因为只有结合理论的实践才能被完善, 只有结合实践的理论才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所以说, 良好的实习模式有利于毕业生自身的发展战与完善, 更有利于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优化与革新。

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员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媒体,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更多的记者和编辑成为了市民反映民情和民意的对象, 更多的报纸和节目成为了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所以说良好的媒体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拉近民众与政府的距离, 使得民众与政府能更好的沟通, 将民生传达给政府, 所以这就要求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的人员要融入媒体, 将自己作为媒体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更好的服务与社会。一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员需要良好的责任心和道德观, 要从内心认识到自己职业的公正性, 要秉承为专业, 为民众的思想, 将自己所学学习的专业完全的应用与社会, 服务于人民, 要无愧于自己的专业, 自己的职业, 所以说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导不仅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

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有良好的创新能力, 能够将以往的经验与自身实践相结合总结出更省时省力更完善的结论, 用于以后的实习工作, 所以实习模式不要拘泥与刻板的模式当中, 要寻找到适合自身实习的模式, 选择自身喜爱的工作方向。敏捷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也是广播电视编导所应该具有的素质, 敏捷的思维有利于编导在做节目时能很好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见招拆招, 用淡定和从容的态度应对突发状况, 以不变应万变。敏锐的洞察力就更不必说了, 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有独特的新闻视角, 将所见所闻能第一时间的汇报给观众, 新闻视角的独特性往往是收视率的保证。况且, 实习的模式不是固定的, 而是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完善的。因为随着新事物新科技的发展, 社会结构也一定会随之前进和完善, 固定的实习模式往往就不能适应发展的社会, 容易将人变得刻板和循规蹈矩, 实习模式只有随着事物的革新在不断完善,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进步, 才能够培养和造就出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讨论, 总结出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教学模式的弊端与对未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对于未来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 教育工作者和媒体工作单位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现状, 要对现有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总结和创新, 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而作为大学里正在学习和探索这门科目的学子们就更要努力的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 从学校和社会中吸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文化, 只有两者的相互合作和不断努力, 才能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蓬勃发展, 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摘要:21世纪,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之而来的是跨文化传播在全球的迅速掀起, 而应是艺术作为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一, 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最广泛的观众群和覆盖面。然而,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在全国的迅速发展和产业属性的显示, 对广播电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笔者结合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实习现状和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特点及社会现今的需求, 对学生毕业后的实习模式进行探索, 以独特的视角进行全新的诠释。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实习模式,全新探索,诠释分析

参考文献

[1]惠阳, 马王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1 (01) :35-39.

[2]胡泊.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新闻天地 (下半月刊) , 2009 (10) :73-78.

浅议广播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化 篇3

关键词:广播体育新闻 专业化 操作方法 建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省级和省会城市电台中已有7家专业或半专业的体育频率;非专业频率开办体育节目的数量也相当客观。与此同时,受众对体育新闻报道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体育新闻节目的专业化要求,已经成为目前广播体育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广播体育新闻的内容界定和发展过程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正在发展的事态的报道。“以报道体育竞赛、体育活动、群众体育运动及其相关的人物、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统称为体育新闻。”①广播体育新闻是以声音符号为传播手段,以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体育事件、引起关注的体育新闻人物为传播内容。从报道形式来看,广播体育新闻应当包括四大类内容:体育消息、体育评论、体育专题节目、体育赛事直播。此外,从内容上来看,广播体育报道的范围和内容是非常广的。它不限于各类竞技体育项目,“凡是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运动及有关活动,均为体育报道的内容。”②此外,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企业赞助、广告、公关经济活动、新闻竞争、知识竞赛等,也是体育报道的内容。

广播体育新闻的报道曾经一度辉煌。与报刊相比,广播在时效性和现场感上都胜出一筹。因此,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广播体育新闻报道拥有数量庞大的忠实受众群。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人们更习惯于通过现场解说来“听比赛实况转播”。但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电视体育新闻报道后来居上,尤其是1995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开播,标志着电视媒体在体育新闻专业化的道路上先行一步。2002年,北京体育广播的开播才填补了中国内地没有体育专业广播频率的空白。

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专家开始关注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化。中央电视台原体育部主任马国力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番话:“提高专业化的程度是中国体育电视发展的方向,哪一个电视台忽视了这一点它所面临的将是灾难。”③已经在专业化方面领先于广播的电视尚且如此重视体育新闻专业化的发展,作为在体育新闻专业化上刚刚起步的广播,更应当密切关注这一趋势,以期少走弯路。

二、广播体育新闻报道专业化的内涵

广播体育新闻专业化内涵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理解。

宏观的专业化是指整个体育新闻从整体新闻节目中剥离出来,内容上实现“专门化”,以体育赛事为主要内容,报道形式上注意发挥体育新闻的特点,按受众对体育新闻特有的要求进行采编安排。简单说,就是实行频率的专业化。随着多个体育专业频率的开播,广播电台已经迈出了报道内容专业化的第一步。

微观专业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广播体育新闻在节目设置上实行专业化,根据体育项目分类细分化。这是对频率专业化的进一步延伸,是继频率专业化之后的节目专业化。开办这样的节目应视受众的接受程度、电台的综合实力而定。可先选择普及性较高的项目进行试点,再逐步增加。在这类节目中,中央电视台的《足球之夜》可以提供很多借鉴。

其次,在报道内容上纵深化,加强专业水平。具体地说就是指广播体育新闻的报道内容相对加强专业水平和报道深度,使得内行能听出门道,外行也能通过收听节目从中受益。在报道内容中,不仅仅是“比分、战术、结果”,还有更多的“怎样”和“为什么”,无论新闻报道角度、对新闻事件的挖掘,还是评论的深度,专业成分的含量,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同时,深化对体育的理解,避免肤浅,能从新闻报道中深刻地透露出体育精神。

第三,在报道形式上突出广播传播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广播媒体的独特优势。与平面媒体相比,广播的优势在于有现场感、时效性强。与电视相比,虽然不能声画并茂,但是又给受众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广播的劣势在于不易储存,稍纵即逝(网络广播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劣势)。因此,在进行广播体育报道时,应当尽可能地运用来自现场的信号,力求将赛事以最真实的状态传递给听众。要加强专业化,就应当增加体育赛事的直播,将“新近发生的事实”变为“正在发生的事实”,用第一时间来自现场的信息吸引听众。

三、广播体育新闻报道专业化的具体要求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广播体育新闻专业化的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体育项目设置节目,并在节目名称和风格上加以强化

这是一个受众细分化的时代,既然开设了体育专业频率,那么在这个频率下的节目也应当根据受众的不同兴趣来设置不同的节目。此外,在节目名称、风格以及主持人设置上也应体现出节目的特点,以增强品牌效应。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效仿之处。例如:目标定位明确,节目风格鲜明,主持人专业化程度很高。北京电台体育广播的《体坛夜话》是一档以主持人與听众互动为特色的谈话节目,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目前节目内容相对较杂,需要进行更加专业化的探索。

2.增加报道中的调查性和分析性内容

增加调查性和分析性内容是使新闻报道走向深化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讲,体育新闻中的调查和分析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介绍新闻事实的前期背景。体育新闻报道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延续性强。一个项目要经过多次比赛才出结果,一次比赛的结果也往往在对比中才能看出意义。因此,历年赛事的资料、比赛发展的过程等,需要新闻工作者通过在报道时适当地增加这些背景调查和内容分析,这样才能提供给受众更多的信息。例如:在2010年的鹿特丹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女子体操选手江钰源摘得个人全能银牌。但是这枚银牌创造了31年来中国女选手在世界大赛个人全能比赛中的最好名次。如果加上这一背景的话就能凸显这枚银牌的含金量。

(2)介绍赛事新闻进程中的背景幕后。新闻事实的自身状态与其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还会对事实产生一定的影响。了解环境可以帮助受众更准确地掌握事件的全貌。例如在雅典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决赛中,中国队获得了亚军。很多新闻媒体在对此进行报道的同时还对裁判的判罚提出了异议,几小时后国际剑联召开会议将执法男子花剑决赛的匈牙利裁判逐出奥运会赛场。这样的背景报道使得受众认识到,在如此不利情况下中国选手依然能正常发挥水平夺取银牌是多么地不容易。

nlc202309021119

(3)剖析新闻事实的深层因素。在新闻报道中对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的分析、评论往往能够更客观、真实地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李娜在2011澳网女单夺得亚军之后,多个媒体提出李娜的突破意义重大。《人民日报》资深体育记者汪大昭则撰文表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任何体制都有利弊两面,既充分发挥现有体制的作用,又在条件具备时尝试不同体制。李娜的实力来自传统体制多年的培养,李娜的动力来自职业网球的激励,而此种结合又有机遇因素。”④这种多元思维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对引导体育事业正常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3.提高采访、解说和评论的质量

作为广播体育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的采访往往决定着报道的成败。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专业素质。首先要有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其次,要熟悉所报道的项目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第三,对采访中涉及的人和事作较为深入的挖掘。这样才能在采访中做到游刃有余,提高采访质量。

大量的赛事直播对体育评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准确、全面、客观地解说比赛进程,而且还应对整个赛事的进程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尤其是能够对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求评论员在具备了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对比赛项目的赛制、规则,比赛双方的战术、技术特点及队员的情况等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否则,就有可能出差错。但是,专业的评论还不仅仅是正确,它还应当能够透过事物表面看到本质,并对未来的走向做出大胆的预测。此外,遵循体育运动的客观规律,公正、准确地评价新闻事实,正确引导听众,也是体育评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体育评论员最忌讳的就是将自己等同于一般球迷,不能将自己的评论建立在一定的高度和专业水平上。对于广播体育评论员来说,由于广播的“看不见”,他们不仅要具备上文所提出的种种要求,還应当尽可能地以动听的语言为听众的想象空间提供素材。比如在解说中多用比喻等手法来唤起听众的想象。

4.重视广播直播

从传播学意义上讲,直播实现了信息生成、采集、传播、接受四个环节的完全同步。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直播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它与现场的同步传播,使直播在新闻竞争中赢得了时间,从而赢得了受众,抢占了市场。

体育竞技的一大特点是对抗性强。这种对抗性使得比赛具有无穷的悬念,可听性极强。受众迫切希望了解比赛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广播直播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这种要求。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体育广播的全天节目都调整为奥运板块,节目全部直播。前方记者的现场报道可以通过电话在节目中直接播出,以求达到最好的时效性。

5.突出广播优势,实现采编专业化

由于体育新闻的内容多以赛事为主。因此,与其他新闻相比,体育新闻在报道形式上要求必须重视时效上的同步性、音响上的逼真性、悬念感和美感。

(1)时效上的同步性。广播作为现代化的电子传媒,可以实现新闻时效性的最大化。除了现场直播外,现场报道、口播消息等形式也能保证新闻在时效性上的优势。

(2)音响上的逼真性。广播的另一优势就是音响。记者的解说、采访再配上丰富逼真的现场音响,可以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对音响的采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记者必须采录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音响,才能将广播的优势发挥出来。笔者曾经用现场报道的方式报道过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站比赛,申雪、赵洪博夺取冠军的实况。在报道中,除了记者的解说外,听众能听到现场观众的掌声、优美的伴奏音乐声、现场播音员报告成绩的声音、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等。通过这些声音和解说,受众的脑海里浮现出运动员在场上的画面:出场、表演、一个高难动作的完成、表演完毕、裁判打出高分,现场观众热烈祝贺,等等。在这篇报道中,音响成为报道的主体,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背景。

(3)突出悬念感和美感。广播体育新闻的时效性和逼真性使听众在收听时有如置身现场,对比赛结果的期待也让他们产生了悬念感。另外,体育的魅力归根到底是人的魅力、生命的魅力。广播体育新闻应充分展示运动员的生命活力和人格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上文提到的申雪、赵洪博夺冠的现场报道中,临近结束时记者解说道,“在上一站的比赛中申雪在做结束动作时意外摔倒致使冠军旁落”。这样就使得听众对他们这一次能否顺利完成动作充满了期待。当音乐戛然而止,现场掌声雷动时,听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这篇报道中记者还向听众讲述了一个细节。申雪、赵洪博每次表演完毕两人都会有一个深情的拥抱。这简短的拥抱包含着理解、感谢、信任、鼓励,等等。经过解说,听众也被这对既是搭档又是情侣的选手之间多年的真挚情谊所打动,感受到他们爱情的美好。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编辑:范国平)

广播电视新闻学实习报告 篇4

广播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二、实习主要内容

大四的开始也意味着离毕业只有一年了,根据学校的安排,大四的第一学期主要是要进行专业实习,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其他十多位同学一起来到了江西电视台实习,经过了一系列的手续,我最终被分配到江西电视台四套的《欢乐4频道》栏目组,开始了专业实习。

《欢乐4频道》是一档集幽默性、趣味性、参与互动性为一体的省内首创的户外娱乐竞技类栏目,秉承着欢乐无处不在的理念,每天带给观众一段轻松快乐的时光。每天美女主持婷婷都会带上游戏道具走上街头,来到社区和各类社会团体,甚至是直接走进观众的家中,与观众朋友进行趣味游戏互动。纵多小游戏让你欢乐无处不在。当我第一次踏进四套办公室的门时,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三个月,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同事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收获到的东西。

真诚

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实习生的传闻,说他们在单位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于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和他们一样。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

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其实,不仅待人要“真诚”,对事也要“真诚”。

节目组的摄像师在制作新闻报道的镜头时,有几个镜头总觉得不满意,在他

们的身上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做一个电人的不容易,而且对于我来说,我应该说是刚刚开始,从他们的身上我迫切的感觉到距离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差距很大,一档新闻节目凝聚的是编辑,摄像,播音,记者以及记者所有人的心血.真诚,让我走出了显示自身价值的第一步。

博览

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博览,否则永远是井底之蛙。当我第一次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还记得第一天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站在办公室的门口不知所措.不过好在,同事的热心关怀和帮助让我尽快的熟悉了这个大家庭.对于以后的日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鼓励.这一句话,提醒了我,做一个新闻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的多了解各个方面的东西,永远不要嫌多,这样才不会才思枯竭。

恒心

不坚持跑迈出最后一步,永远都不能完成比赛。

节目组一位新闻出身的编导说,假设你从事报业投入的是100%的精力,那么,若你从事电视业,就必须投入150%的精力。

我见证了这种150%的精力的投入。

电视节目制作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就拿制作一集20分钟的节目专为例。首先要看前方拍摄的20盒带子合计600分钟;然后把镜头采集进电脑;继而进行剪片的重大工作,这是创意的活,费脑力,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继而还要编辑音乐|、上字幕,做完这一集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了完成进度,节目组的同事们有时每天就睡3小时,工作起来不知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就为了让几个镜头更精彩,也不可能每一集都精心修改,一遍又一遍。

我佩服他们。我私下问过几个电视人,他们坦言工作很辛苦很累,但感觉很快乐,心里很满足。

无论做什么事,恒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恒心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创意

技术大家都可以学会,但创意学不会。

广告界有这么一种说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一语道出了创意的重

要性。其实,创意在哪里都是“干金难买”,因为,它只属于你。

在节目组干得出色的编导和摄影师都不是科班出身,以前没学过扛摄像机,也不懂得编辑剪片。他们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走到现在的地位,不是因为学会了摄像技术和剪片技术,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意,他们懂得策划节目,知道怎样选取镜头,知道怎么把片子剪得精彩……其实,节目组里几乎每个人都掌握了剪片的技术,但有的人面对那一大堆素材就是不知所措,说白了,就是没有自己的创意。

当你只有技术没有创意时,只能被派去做一些杂活;而当你有自己的创意能独当一面时,就会被委以挑战性的重任。我想:不只电视台的工作是这样,其它的行业也应该是这样。因为,技术人人都可以学,而对于自己的创意你则拥有“专利权” 因此,不要害怕将来从事的工作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其实,技术不难学到手,难的是在工作中时时让自己的脑袋运转,激荡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和想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突出自己,显现自己的价值。

三、实习总结与体会

经过在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实习,让我更熟悉了新闻的采集编制等一系列流程对新闻真正的运用了解的更加透彻,了解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了解不到的事情,对于电视这个行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几个月的工作让我了解到编导的工作性质和一个新闻工作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同时这也是我步入社会的一次尝试。其实这个毕业实习的意义并不在于实习的本身,而是在于实习之后我所学到的东西、我所体会到的东西。不论我以后是否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相信这几个月的实习经验都会让我在未来工作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篇5

当今社会,大学生日益泛滥,就业压力竞争加剧。作为一名大二学子,有必要为踏入社会作长远规划,为了将来顺利进入职场,必须增加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己。同时,由于对新闻采访与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学校教育,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新闻理论知识,想通过实习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能力。

二、实习经历

(一)学校暑期实践小分队

作为人文学院分团委学生干部,期末考试刚结束,6月30日,我便同学生会一道参加了我院在河海社区太阳城广场上举行的晚会。虽然只是作为一名工作者协助完成,但在其中,我也可以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纵观整个活动的过程,学到不一样的东西。通过实践,我更懂得一台晚会的成功需要付出很多,更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这对一个人的能力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

这个暑假,我的第二次社会实践是跟随校学生会举行一个“迎省运会,创文明城,共建和谐家园”的送社区文艺晚会。那时,听说有这么一个活动后,我便积极报名参加了。不求有所荣誉,但求有所锻炼,有所贡献。活动负责人安排我和另一个男生合演一个社区指定的关于计划生育的小品。本来演小品已经是我的弱势了,从小到大我还从没演过小品,现在还要上台公开表演,更有甚者,如今我还要和男生以夫妻身份演这么一个主题的节目,更让我无从面对了。但是,一想到我当初的信誓旦旦,我就觉得不能放弃,便突破重重阻碍,开始有板有眼地排练了起来。从尴尬以对、无从开口到渐渐可以熟练地讲台词,从表演生硬呆板到渐渐灵活有生气,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我倍感喜悦,我开始热爱表演,从而倍加珍惜这次机会。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其实成功首先在于能够及时抓住每一次机会。

7月2日,我们登上了表演的舞台。那个晚上,尽管是在室外,天气闷热,蚊虫骚扰,但在社区观众面前,我完全忘记了这些,有的只是紧张,还有兴奋。轮到我们上场了,我强忍着内心的紧张,只想用心表演,通力合作,然后将最完美的呈现给观众,而最终,我们收获到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我们这一团队也获得了赞扬。我想我做到了!这是我的表演处女作,但又不是一次简单的表演,而是突破自我、展示自身的一个机会,也是走出校园、立足社会的一次实践,更是为常州、为社区人民所做的一个小小的贡献!

(二)报社实习

第一天:

暑假经朋友介绍能有这么一次难得的专业实习机会,我倍加珍惜和感激。跟指导老师钱老师联系了之后,7月5日,我算是正式开始工作了。我以为一般上班都是八点,因此并没有问老师,这一天早晨六点多起床、八点不到我就到了报社,结果偌大的报社只有寥寥数人,等了将近两个小时,钱老师终于来了。她亲切地告诉我,下次不用这么早的,九点半到就好了。尽管早了那么久,没什么事做,但我依旧很兴奋,因为,于我而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同我一起实习的还有一位苏州大学的毕业生徐,她去年暑期就来过,对这里已经很熟了。就这样,在钱老师的指导下和徐的帮助下,我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钱老师首先介绍了我们的工作,早晨到时先开电脑,登陆QQ和126邮箱,接收别人发来的稿子并负责整理修改,最后再给老师过目,就算大事告成了,有时还要电话或现场采访。晚上6点之前,下班了,走之前,钱老师告诉我们明天市一中有个2010年AFS国际夏令营开营仪式,就交给我们两个实习生去现场观看采访了。那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一直期盼能够多些机会像真正的记者一样到外面去体验采访,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感谢钱老师!第一天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度过,尽管事情不大、不多,但我依旧认真对待,很开心,因为我享受这份经历,我热爱这份工作。

第二天:

我们两个实习生约好九点五十在一中门口见面,谁知途中堵车,一路上我焦急不安,生怕错过了,还耽误了徐,结果十点多我终于匆匆赶到。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第一次“实战演习”,可不能搞砸啊。在多方打听问询之后,终于到达活动现场。该活动是一个国际夏令营开营仪式,常州市教育局、一中的部分领导亦出席了开营仪式,还有来自美国各州的14名交流生。所谓采访仅仅是同其中的一些外国学生交流,或者是问领导一些报道需要的问题。总的来说,本次采访还算顺利,这可是我第一次作为报社代表,以一个实习记者的身份进行实地采访,还采访外国学生。不管怎样,我还是充满喜悦的。中午回到报社,就和徐姐开始写稿了。凭借之前在校写稿的经验,以及大家的通力合作,我们很快写好了稿子。第一次发现写新闻稿并不是什么难事。写好后赶紧拿给老师大概看了一遍,她特

别和气地说:“嗯,写的不错,我待会简单改一下明天就发。”那时,我的心里颇有成就感,这是我的第一个果实啊。

而那天下午,钱老师又同报社的另外两个记者一起去了省常中,采访该校美国名校班的有关事宜,尽管我在边上一句话未说,只是陪笑,但是听着他们的谈话,我也觉得十分兴奋,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这算是我的第二次采访。不管怎样,实习第二天十分充实,即使要到处辛苦走动,我也心甘情愿,满心欢喜。

这一天的采访让我对成为一名记者增添了热情,对实习增添了信心。实习经历:

实习期间,我有幸体验了丰富多彩的采访活动,算是彻底地过了一把“记者瘾”。我到市一中采访AFS国际夏令营、采访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到省常中采访“汉语桥”国际中学生中华文化夏令营开幕式、采访三十年校友聚会活动,还采访了“打工皇帝”唐骏;到市政府参加全国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到科教城信息学院采访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到大学城机电学院参加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耿高鹏同学先进事迹座谈会等等,由于正值高招录取之际,我们对常大、江技师、河海等大学的招生办进行电话采访,还有对一个老农工党员向常州航空技校赠画进行电话采访,当然还有许许多多采访经历,这些经验成为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实习期间唯一遗憾的是某个周日要到一个镇上去采访21项世界吉尼斯纪录拥有者汤友常。我原本十分期待,谁知那天一大早起床就全身极不舒服,可我不想错过这次机会就坚持去集合地点了,而在等待去的过程中脸色越发苍白、胃痛难忍,实在坚持不了,只好放弃了,现在想来真的是万分遗憾。作为我的第一次专业实习,这些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真切地当了一回记者,体验了一回采访,而这同时支撑着我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就这样,我在《常州日报》实习了五周,尽管出去采访的机会不是天天都有,但每天都精彩纷呈,收稿、理稿、改稿,写稿后给老师过目发现不足,访前细细聆听老师的嘱托,明白哪些是采访重点,该提哪些问题,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迄今为止,包括独立写稿和参与修改整理的稿子已有二十余篇,每次看着报纸上的铅字,我就像捧着自己的宝贝,兴奋不已,感激不已。

四、实习感悟

1、钱老师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到她的办公室,一眼见到的是办公桌上堆得又多又高的书籍,散文、小说、人物传记、时评等,一摞摞真如小山丘一般,那时,我在心里就默默想象着这位老师一定是博文识记、通达睿智之人。果然,钱老师已经在这行干了十几年了,其多篇新闻稿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还曾著书《杨守玉传》,讲的是常州老工艺乱针绣创始人的故事,她更是被人称为常州的“两支笔”之一,她的才气自然是让人尊重,然而,比起她个人,我更佩服她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开始经人介绍这位指导老师时,我担心会是那种盛气凌人,孤高威严的,没想到她却十分亲切和蔼,带着一副眼镜,说话轻声细语,竟看不出一丝架子,一团和气,叫人整颗心不由自主地放松起来。第一天到时她还嘱咐我下次记得带个杯子来喝水,每天中午领我们去报社食堂吃饭,下午催我们早早回去,竟像一位贴心的姐姐。闲时,还同我们像朋友一样一起聊天,特别理解大学生暑期实习,给予热情帮助,开学时也欢迎我们随时到她那去。

对待工作,她始终敬业勤奋。钱老师的案头上总是有许多事情要做,除日常基本工作,还有政协分配的一些任务,有时还要参加什么研讨会。每天中午吃过饭后,我们两个实习生会趴在桌上休息一会,而她总是在电脑前不停地敲打键盘,忙碌着,直到晚上六点左右,她催我们赶快回去,而自己却还要留在报社完成任务。

实习期间,钱老师总是尽量给我们实地锻炼的机会,一有采访就尽量让我们去,去之前还向我们解说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不需要问,回来让我们独立写稿,然后现场改给我们看,那种关照和理解让我十分感激。我倒是没有遇到不少同学所说的实习时无所事事,还要给大家端茶倒水当劳力,真正实践的却很少。就在实习结束回去那天,她还笑着说以后有需要可以再来,那时,我心里十分温暖,能遇到这么好的一个指导老师真是幸运。

钱老师的人格魅力在于她的与世无争,在于她的心态平和,在于她的悉心帮助,在于她的真诚无私,在于她的认真负责。我想,倘若将来我也踏上新闻事业的道路,我一定要像她那样。

2、关于记者,关于采访

这次“实战演习”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锻炼,让我能够领悟学习,弥补不足。通过这次经历,我才发现,原来记者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难,至少在我所在的政教部,在钱老师的带领下我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每天的工作比较常规简单,不像搞社会新闻的还要每天出去找素材,找新闻,什么失火的、死人的、中暑的、民事纠纷的,这些都要去现场查看,那么辛苦,有时可能还会遇到危险。而对于

采访,我真正懂得了,其实它并不是我曾经想象的那样手拿话筒、眼镜注视着采访对象有板有眼地问问题,而是可以像朋友聊天一样那么自然轻松。

记得有一次在报社会议室采访市外国语学校的两位老师关于该校学生夺得“2010国际青少年保护长江水资源绿色行动”环保大赛方案设计江苏赛区的冠军这一事情时,我看着钱老师边像拉家常一样聊天,边看资料询问相关问题,条理清晰,思路清楚,巧妙地在闲谈中获得所需资料,没有一丝严肃与尴尬。这才发现,原来什么都是有技巧的,任何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却也没有那么简单,只要有技巧,只要有准备,只要有心,就能够成功。

而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必须有良好的修养,倘若不是这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不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又怎么会有如今的成就呢?她的事迹让我对将来做记者有了憧憬和期待,做一名记者,就该像钱老师那样做一个专业可敬的人。

3、自我认知

还记得有次在市一中采访国际夏令营开营仪式,现场有来自美国各州的14名交流生。第一次对外国人采访让我十分兴奋,但这其中,却让我惭愧不已,因为作为一名英语六级已过的大学生,我竟然不怎么听得懂她们讲话,竟要找在场的一名学生做翻译,这名学生今年大一,此前还现场给领导的讲话进行现场翻译。唉,除了称赞,更多的是羡慕和惭愧,甚至是自卑。那时,才觉得自己好失败,那些个证书似乎毫无实际意义,今后要多加努力了。

实习中,我发现对这个职业我十分热爱,毫不厌倦,即使生病也愿意去采访,总是在想我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么。当然,我发现自己还有不少不足,如胆量不够,不敢主动发问,采访技能欠缺,每次访前要仔细聆听老师所举的要提的一些问题,心里这才踏实。

五、实习总结

XX新闻专业实习生实践报告 篇6

XX新闻专业实习生实践报告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新闻专业实习生实践报告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这次香港有线新闻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香港媒体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

一 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 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 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 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 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 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 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最大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曾荫权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曾荫权,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 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XX新闻专业实习生实践报告

这个夏天,烈日照常,炙热的阳光烘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南昌;这个暑假,理论践行,鸿程彼岸,您我共运——xx传媒。

来到鸿运,开始的心情是忐忑的。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该怎么去融入,该怎么去适应?可是,相处下来,发现这完全不是问题。因为这是一支有着朝气和活力的年轻团队。年龄也相差不了多少,该活泼的时候很疯狂,该严肃的时候很认真,这就是他们的风格。

一个月的时间很短,但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很愉快。每一次面对早起,面对那段要走的长长的路,面对拥挤的公交车,这些总是让我身心疲惫。可是一到公司,愉悦轻松的气氛总是让心情从多云硬是转成了大晴天。所以,在舒适的办公环境中,一天总是悄悄地就过去了。转眼,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月。

公司最有特色的就是午餐时间。一大群人围着桌子吃饭,很有那种大家庭的感觉。时不时来点小笑话,开个小玩笑,但笑过之后别忘了夹菜,否则稍不留神,眼前就只剩空盘子了。虽说有点夸张,但是年轻的一代是不拘小节的,自然对于自己喜欢的就竭尽全力去得到,这也是一种个性。

实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既能把理论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又能从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来到鸿运,一开始 左老师就问了,你来这里想学到什么?可我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见状,老师语重心长的说道:“知道自己想学什么,才能跟对自己的老师,才能有确定的方向,学习需要的东西。否则,盲目的在公司里,只能是混混就过了。”这是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

于是,我确定了几个学习目标:1.学习文案策划,文字编辑,锻炼自己的文字功底。其实对于学习新闻专业的人来说,不管以后从事那个行业,最终别人还是会把你当新闻人来看,考验的也就是文字功底强不强。这一点很确定,因此,来到鸿运,首先就是要锻炼好我的文字功底。2.学习如何为人处事,体验职场生活。在每一个新的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如何和身边的人相处,如何维系自己的人际关系。这里的学问很多,也很重要。鸿运给我的印象就是,大家就是一个团队。正如鸿运语录说的: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英雄般的团队,而不是团队中的英雄。3.学习如何思考,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在工作中,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这就考验着工作的能力。4.学习一些设计软件,例如PS等软件。虽然在学校有过接触,有过初步的学习,但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学习的也是一些皮毛的东西。在鸿运,有优秀的平面设计师,还有号称“PS神”的熊哥,他们的技术是值得学习的。

给自己确定目标之后,就知道自己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在工作中学习文案策划;在相处中学习为人处事;在开会中学习如何进行思考;在培训课上学习习近平面设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有了学习目标,学习起来也变得更加的顺利。

对于实习生,公司总是很照顾。“来了就要让我们的实习生学到东西,不能一个月过去了,让他们空手而回。”彭总这样对公司的人说,“每一个职员都是他们的老师,必须要做好表率。”这句话让我觉得,作为实习生还是很受上级领到重视的,心里很是高兴。彭总还亲自给我们上培训课,教授PS软件的操作和一些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

我们是一个团队

7月份的工作重心是家教中心和军事夏令营的开展。这两项工作都是比较辛苦的,尤其是前期的宣传工作。需要公司人员的互相配合和努力。当然刚来公司,出去外面锻炼一下,体验一下跑市场的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这能锻炼毅力、耐力和能力。

我的工作是和占老师去外面发宣传单页,在小区摆点设摊。真正的为家教中心和军事夏令营造势。顶着烈日,用微笑和热情发放着每一张精心设计制作的宣传单页和报纸。虽然有时候别人都不理睬,甚至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但是还是一直坚持着。有时候遭遇到这样的眼神,心情总是不由自主的变得低落,但是占老师总是很乐观的安慰我。这点真的非常感谢他。这让我知道了做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总是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坚持下去这就是一种资本。

我们在外面进行宣传的时候,办公室的成员也没有歇着,也忙着各种宣传单页的制作,忙着接待前来报名的家教老师。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因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这样的。大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我们的理念就是打造一个英雄般的团队。

这让我知道了,每一个项目的成功都有一个优秀的领到者和一个英雄般的团队。身为个人必须要有能力,身为团队必须要有互相配合和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中,尤其需要合作精神,一个人是无法做好的。因此,和鸿运在一起,我们就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一日三省之精神

“一日三省”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就就不那么简单了。必须每天坚持,每天对自己进行检讨和监督。在鸿运,彭总很强调这一点。他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确今天要做什么,昨天做过什么,做到了么?做好了么?

每一次的会议,都会有汇报工作这一项。其实大家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也是最好的学习时机。这都是他们的实践成果,都是用行动来证明的。每一次的会议都是一堂生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这能让我学习到他们是怎么做事的,在工作中是如何克服那些困难的。学习他们的工作和思维模式。虽然这有点虚,但是确实是这样,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学习才能我们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的模式。

在学校的时候,理论的东西学习得比较多,对于真正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是应该在实践中解决。在公司,有早间会议。每一个人回顾昨天做过的事情,也知晓今天所要完成的任务。今日事今日毕。

“一日三省”,不仅在工作中是如此,在学习中也一样。每天都对自己的所要完成的任务规划好,对昨天学习的进行反思。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学好。对于没有学到位的继续进行学习或者是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任务。

学习的老师

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因为他们教给了我所欠缺的东西。严肃中带点可爱的彭总是培训老师,在PS学习课堂上,他讲授的知识是以前老师所没有讲过的东西。讲得更加细致和深入。每一堂课他都有认真准备,今天讲什么,怎么讲。我感觉彭总真的很有当一个好老师的潜质。上到高层领到的教导,下到每个公司职员,他们都有教会我很多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爱的崔主任,她的细心和热情的态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

在公司真的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虽然时间短暂,也可能现在看不到什么大的改变,但是我相信在公司,在每一个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都将会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实习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学到东西,这才让实习没有失去意义。我想这次在鸿运的实习经历会是我一生的珍藏。

在此非常感谢这群年轻又可爱的老师们。是你们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是你们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不曾知道的道理。

新闻专业实习生广播电台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基本情况

(一)概况

目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实习普遍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模式,校内的实习主要是在校报、校刊、校电视台、校广播站、学校网站进行,校外的实习主要是在新闻媒体或者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进行。学生通过学校推荐、自主选择等方式进入这些实习基地学习。而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全国绝大部分的高校采用了集中实习的管理模式,即所有学生统一在大四的上学年花3到4个月的时间到相关媒体或单位实习。

不可否认,实习对学生培养、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高校管理以及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问题,使得绝大部分的实习仅仅停留在形式表面,学生的实习更像是一项任务而不是真正的实践学习,学生也很难从这样的实习模式中真正获得知识。

(二)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实习单位反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虽然在学校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理论,但是真正在媒体实习时,由于缺乏相关的实践训练,学生往往感觉束手无策,而媒体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自行进行新闻的采写编工作。这样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在媒体实习时,没有能完全参与媒体工作中去,只能跟在媒体指导老师后面看,真正能自己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的实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形式而已,学生也很难在实习中学到知识。

2. 高校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

实习单位在接收实习生时,没有从政府、高校方面获得相应的利益,使得实习工作难以开展。一方面,媒体担心实习生缺乏相关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怕实习生损坏摄影、编辑器材,而不敢放手让实习生展开实习工作。实习生也只能在实习单位里干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久而久之,接纳实习生进入媒体实习,也成了媒体与高校共同的一块心病。同时,由于实习基地与高校缺乏对接,部分媒体就成了高校一个挂牌机构,没有实质上与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与输送,学生到基地实习也是一个形式。或者实习基地没有针对性,不能很好地与高校自身优势资源相结合。

3. 学生的实习方式缺乏特色性、针对性,学生的实习形式千篇一律。

因为学生实习就是为今后的就业服务的,所以在实习期间掌握适应当今媒体发展所需的技能,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更胜一筹。但是现在很多高校的实习安排还没有跟上这一发展趋势。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的实习场所选择还是传统媒体如报社、电视台等,选择网络媒体作为实习场所的还只占少数;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也只是停留在传统的采写编学习,没有更深层次地学习新媒体时代要求学生掌握的新技能。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实习效能不高,实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相关专业媒体操作实际。而且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变化发展,实习形式停留在传统是不能使学生所学顺应时代、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以上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二、解决新闻传播专业媒体实习问题的对策

(一)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 借鉴美国实践教学的“实习即课堂”理念。

美国新闻教育始终秉持“实用办学”为理念。受工业化时代的影响,美国在教育发展初期就开始倡导办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有技术、会操作的实践型人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教育也注重培养“有综合适应能力的人”,将培养人才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美国高校的新闻教育也遵循这一办学理念。美国新闻教育在发展的初期与职业教育紧密相连,他们鼓励学生进入报馆观摩学习相关的报纸排版、编辑课程。实践是获得认识的最高来源,学生获得认知的方式,不再是通过课本枯燥地获得理论知识,而是亲身参与实践得到自己的感悟和总结理论,这样的认识效果更为持久、牢固。

2. 革新实践教学计划。

高校可以尝试除了全校集中实习之外,灵活变更实习时间,把额定的实习任务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在不同的时间完成。也可以在平时的周末或者是寒暑假,通过加学分或是资金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实习。

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自然不会在课后真正地进行实践,久而久之,实践动手能力就减退。为什么现在很多实习单位都跟学校反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其实就是由学生在学校被动的学习模式造成的,学生似乎已经养成习惯去接受知识而不是探索知识,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实践任务、实践主题让学生在假期完成。

(二)改进高校—媒体的合作实习模式:从实习基地建设成果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1. 国家政策扶持是发展的基础。

由于高校发展存在差异,办学水平、办学实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就造成了一些名牌的高校更易于构建自身的实践基地,社会媒体也更愿意与这类高校合作。这样一来,就会使优秀的高校更具优势,而相对弱势的学校就受到排挤,久而久之高校间实践办学实力悬殊更大。所以这就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兼顾名牌重点高校的同时,也多给发展建设中的高校机会,保证这类发展中的高校在构件实践基地、创办优势特色实践教学品牌中有路可走。

2.“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建设。

校园实习基地建设大致可以从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两方面开展。校内实习基地包括校园电视台、网站、校报等校园级别宣传媒介。由于校内媒体根源于校园、面向学生,与学生具有很强的接近性,学生从入学起就可在校内接触简单的新闻采写、制作过程,为今后走入媒体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大三到大四阶段,学生的理论以及实践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校内实践基地由于自身资源以及受众层面的限制,不能满足学生进一步拓展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3. 专业特色品牌化的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依托校园自身的专业资源,以丰厚的校园知识理论为基础,开拓具有校本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以上海理工大学大力发展自己本校的印刷实践教学为例,随着现在新闻传播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在新闻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在人员技术的泛,而更需要技术的精。学好几门手艺,不如学精一门技术。所以高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朝着校本专业建设。如政法大学依托其优势法律专业,发展“法律+传媒”实践办学模式;体育院校依托其专业的优势,发展“体育+传媒”实践办学模式;财经大学以其丰厚的资源,发展“财经+传媒”运作模式。

(三)创建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实习模式,还要结合当地的特色

1. 实习结合当地特色的必要性。

以广西为例。广西地处沿海地带,在地理位置上与东盟各国接壤或者临海相对,同时广西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广西区域民族建设与发展的大力扶持,使得民族传播人才在广西非常紧缺,民族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在广西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培养有区域特色的新闻传播人才是新闻传播实践教学另一大目标。

2. 重视与区域特色挂钩。

在西方一些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也非常注重本土特色并做得相当出色,如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新闻研究院就开设了“环境报道概论:加利福尼亚的公共大地”课程,其内容包含西部,特别是北加州的历史与现状、管理情况。[4]

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多参与当地媒体针对地方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特点而开设的品牌栏目中,学生的实践就更贴近当地媒体发展所需,因地制宜地学习本土新闻传播运作模式。在此实践模式下,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更能轻松胜任。

三、结语

新闻传播行业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个行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实习模式改革,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调整,不仅要放眼全世界、全国,还要注重与地方特色相结合。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习管理工作要从在校教育抓起,也要从管理抓起,着眼地方,放眼全局。

摘要:实习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新闻工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从校园走向媒体从业岗位的桥梁。当今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在媒体实习过程中,由于自身实践能力不强以及高校实习基地不够完备、实习模式过于单一,实习效率不高,很难在实习过程中获得在今后就业中能够拿出手的优势技能。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入手,借鉴国内外优秀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习管理办法,探寻解决新闻专业学生实习存在问题的新出路。

关键词:新闻传播专业,实习,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艳,孟祥斌.新闻传播类专业实习效果调查与探讨[J].文学教育,2012(8):114-116.

[2]赵博.中美新闻教育比较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3]伍顺比,董小玉.多元与特色:新闻传播学实践人才培养的审思[J].现代传播,2011(9):118-122.

[4]喻健.地方民族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3):52-56.

[5]吕萌,陈蕾.构建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新模式[J].青年记者,2014(6):98-99.

[6]赵作为.媒介融合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J].新闻前哨,2014(12):83-84.

[7]殷新红,谭杰,黄小琴.就业导向下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院报,2009(2):121-124.

[8]屈弓.高校新闻专业集中实习的真实效能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12):121-124.

[9]刘琼秀,邹迎九.试论广西高校新闻传播创新人才的培养[J].东南传播,2011(9):116-118.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 篇8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样本1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姓名:xx学号:xxx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在xx电视台的实习,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这次在xx市xx区广播电视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台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实习期间让我学到很多,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实习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更多的是社会交际和为人处事方面都为我上了堂精彩的课。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二、实习时间:20xx年2月3号----20xx年4月5号

三、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区广播电视台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xx省xx市xx区广播电视台隶属xx市xx区广播电视局,是全额拨款政府事业型单位.电视台由新闻部,专题部,节目部,广告部,后期编辑制作部,组成,是xx市xx区权威的信息宣传部门,xx区党和政府的喉舌,xx区宣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门户。其中的《xx新闻》。网站《xx在线》都是该台的品牌栏目。

五、实习内容

这次能去xx区广播电视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在一开始到台里报道的时候,我被分到了电视台的新闻部实习,带我实习的是副台长新闻部部长陈莹以及原新闻部主任(现任台长助理)李孝强主任,以及副主任(现任新闻部主任)杨国辉。对于新闻部,永远都是电视台最忙碌的部门,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几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新闻部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我们一般都是以会议采访为主,区政府会议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及会议采访拍摄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独自做采访,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明白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东西,了解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问题:新闻作品的信息应该丰富而力避芜杂,这就涉及到了新闻信息的纯度问题。编辑人员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来稿内容丰富却庞杂无序,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才能采用。这样的稿件,信息含量不小,但是排列无序,有时是几个方面的内容糅杂交错;编辑的加工修改,就是要提高稿件的信息纯度,使一篇稿件中的信息指向明确,排列有序。新闻信息的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它清晰度。好的新闻作品,应该是要素完整,交待清楚,让人一读就能明明白白,了解新闻事实,懂得来龙去脉。而信息清晰度低作品,不仅不利于读者知晓事实,达不到新闻传播的目的,还必然降低读者对新闻作品的信任度。因此,新闻写作最忌模糊,越是清晰明白的新闻作品,它的信息含量才越高。新闻作品只有被阅读才有意义,新闻信息只有被接受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新闻信息的可接受状况与接受对象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与传播媒体的总体格局直接相关。

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报道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时政新闻的写作是有它自己的一套的,时政新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会议报道。会议新闻的标题是比 较好定夺的。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样本2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实习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实习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习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习,用实习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习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通过实习,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习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这些只有在实习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抓“活鱼”和“抢”新闻。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会畅通。

到新闻单位去实习,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掌握新闻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学习,交流经验。深入现场去采访,接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会,用真情写出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二.实习内容

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习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2.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3.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通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三.实习收获

在短短的实习期内,我深入到各地去采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真正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新闻稿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讯的写法,包括各种新闻文体,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评述性消息、特写性消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人物专访等。还有电视新闻的写作,广播新闻的写作,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识”、“才”、“学”,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习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四.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习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将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习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用到哪学到哪。在采访中,还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能力还不够,普通话水平不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五.对实习工作的建设性意见

实习主要是面向社会的过程,映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多的让每一个实习者走出去,到第一线上。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远,只有走出去,才能采集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到现场采访是记者的本职工作。2.尽可能扩大社会的接

触面,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新闻所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的生活问题,所报道的是老百姓犯罪关心的问题,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层面中去,才能写出更加有特色的作品,才能扩大记者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使报道更有特色。

3.在采访,写作,编辑等一系列过程中应当教会实习者使用先进的仪器,教会记者如何把握事件的闪光点。记者是一个杂家,应该懂得各种工具的使用,才能提高新闻制作的效率,提高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新闻单位映尽可能多的为每一位采访者提供锻炼平台。

4.记者应当在采访写作中打破陈旧的模式,要富于创新思维。新闻单位要鼓励记者开拓创新,不要被一些陈旧的模式所束缚,要创新思维,更新观点。

5.新闻单位要尽可能多的给每一位记者提供一个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初学记者的经验不足,应当更多地接触一些新闻的制作过程,运用到实习中去,应该多动手操作。

总之,新闻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事实的学科,它具有真实性和新鲜性,时效性特强的学科,新闻更是注重实习的学科,所以应抓好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刻体会,认真学习。

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实习中提升能力,在实习中学习都是非常关键的,抓好实习,是关键的,迈好这一步,是步步高的前提。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样本3

一、实习目的

此次在江西日报社《信息日报》的实习,第一是为了完成学校交代的实习任务,第二是为了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把平时在学校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好进一步了解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流程、工作状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认识到在新闻稿件的采访和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和问题。这次实习,既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报社实习导师的指导下,也学到了不少在稿件的实际写作过程应用到的写作技巧。

二、实习内容

我主要是在《信息日报》时政部做实习记者,该部门的首席记者王剑华老师是我的毕业实习指导老师。作为实习记者,我主要的任务就是稿件的采访和写作。在稿件的实际采写过程中,由于王老师的业务非常广泛,再加上该部门其它老师的提点,我有幸参与并认识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报道,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有交通(道路改道造成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居民区地下停车场改革)、医院(快女整容致死事件)、时事(柴油荒事件、上海高层起火事件)、政治(江西省政府高层人事变动、苏荣宣讲会)、刑侦(某省犯罪嫌疑人通缉令、XX市破获的多起刑侦案件)等等。

根据这些新闻采写方式的明显差别,我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稿类新闻,一类是非通稿类新闻。通稿类新闻主要以会议类新闻和刑事案件类新闻为主。非通稿类新闻主要以时事观察和事件采访类新闻为主。

通稿类新闻的主办方一般都有他们自己的新闻发言人,而我们记者在得到任务的时候就会被告知今天参加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到达现场之后,他们的对外宣传负责人就会给每一位到场的媒体工作者一份统一打印好的新闻通稿,通稿基本上已经详细概括了会议的主题。不论是会议性新闻还是刑事案件新闻,虽然它们都被我归属到通稿新闻的大类中,但是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会议性新闻是以政府政策方针宣传为主,所以报道态度风格要端正,报道的内容一般多为从通稿中精确选择摘录的要点、新点、对于老百姓有实用价值的内容。而刑事案件类的新闻除了要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之外,还讲究报道内容的故事性和细节性。这个时候,如果仅仅依靠通稿的作用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这时,就需要记者对其中细节的发现与挖掘,通过对受害人、犯罪嫌疑人和侦办案件负责人的采访尽可能多的搜索记录下整个案件中可能隐藏到的信息。在此类新闻的写作上,要注意整个案件报道的故事性描述和细节性描写,以此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

非通稿类新闻既可以是针对时下的某一全国性或者地方本土热点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也可以是与老百姓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一些消息、资讯等内容为主的报道,还可以是社会上新发生的一些新奇的、先进的、具有借鉴价值的一些事件或者现象的采访和报道。顾名思义,非通稿类新闻就是整个新闻稿件它是没有通稿作为材料进行稿件完工的写作依托的,报道稿件的完成是需要记者的实地考察、相关采访和记者对于获得的信息加以逻辑性、条理性的分析和总结,然后写作完成交稿,非通稿类新闻是记者独立创作完成的稿件。例如,在对XX市八一桥由于改道造成的交通拥堵进行追踪报道时,我的指导老师和我在上下班早晚高峰期时曾到现场实地观察,并采访附近的车主、行人、道路附近店铺的店主以及在场的值班交警来了解情况,概括出了堵车高峰期的时间、时长和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对交警的采访来告诉大家可以绕道等一些路况信息。在对“油荒缓解”进行的追踪报道时,我的指导老师让我到金润广场多家物流公司采访了“油荒”对于物流行业造成的损失,缓解后物流行业整个工作是否逐渐恢复正常,同时,我还到了附近的加油站察看加油排队的情况,并对到此加油的来往车辆的车主也进行了采访,在采访所得信息的基础上,写作并发表稿件。在报社,新闻稿件在写作过程中,除去一些消息类的稿件是则要发表之外,通讯或者专题性的新闻稿件在对标题的要求上都是比较重视和严格的。标题的作用一方面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另一方面标题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报纸文章对读者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标题对于读者来说就像是一个人在另外一个人眼里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对方是不是愿意和有兴趣对这个人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我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指导老师对于一篇新闻稿件的标题总是会很仔细的斟酌,这种重视的程度似乎已经超过了对稿件本身的撰写,他总是会力图找到一个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趣味性的一条新闻线索作为文章的标题,在小标题上,他也总是会尽力去找“完美新闻点”来组成文章的小标题。而在我以后的稿件写作中,老师的这种写作方式和态度对我也是具有了很深的影响。

三、实习总结实习报告

在报社的实习生活,就像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重新启程,它应该是我们在自己的本专业上从学校进入社会之后的一个全新的尝试,在这里,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新闻这个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还有报社的管理制度、同事间的人际关系、稿件的印刷和发行等等。除了在一些理论知识上会让我感觉到我与学校还是有所连接的以外,我仿佛就是社会中的一个新人,从对报纸媒介这个行业的知之甚少到漫漫有所了解再到了然于胸,这是一个重新学习、重新出发的过程。在实习的这几个月期间,我增长了至少,也拓展了视野。归根到底,我都是有所收获的,人生的经历就是一笔财富,是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积累起来的人生积淀。

做记者也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的,例如我经常会跟着我的导师在一天之内跑好几个地方,有时候是为了做一条新闻,有时候是做几条不同的新闻,来回奔跑倒都是其次,关键是在采访一些新闻时,如果采访内容不是受访者感兴趣的话题时,我们也会遭受一些人的白眼和驱逐,但是这也造就了我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我相信大多数的新闻从业者都会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境遇,虽然这种现象,在学校时老师也曾经讲过,但是那时候对于学生的我来说毕竟它只是个遥不可及的传说,而这种切身的体会,也算是磨练了我的心智了。

上一篇:新教师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民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