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抒真情教案(精选7篇)
引言“生活是创作之源”,看似平淡的生活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温情也有冷漠,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双能发现精彩瞬间的慧眼,能从平凡细微处感受生活的善恶美丑。我们不难看到善于观察生活、勤于写日记的同学可以在作文上得心应手。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记载”的真情独白、感人场面、美好瞬间,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正因其“真”,才给作文增添了感人的细节描写,注入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值得注意的是,写好生活作文必须从“细”治文,学会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作文时作自我独立的深思,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使得文章多点灵性,多点深度。
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意思”的能力。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当前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一种弊端,这就是抄袭范文或者瞎编乱想,写作时东拼西凑、套用模式、人云亦云、空话连篇等现象,我们每每读到这些文绉绉的、缺乏真情实感、毫无新意的文字,便感到肉麻且悲哀奈何。但静思之后,觉得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这个主观因素,应该从客观上去分析问题。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选择真实而新颖的材料进行写作,教育学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案例描述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有多少同学的父母都是在深更半夜冒雨送子女看病的?有多少人扶过素不相识的老奶奶过马路?有多少人送过迷路的小孩回家?有多少人跳进冰冷的水里营救素不相识的人?又有多少人有过奋不顾身勇斗歹徒的经历?这些经历在很多同学的文章中都曾出现过,更有的同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双亲,不惜让父母离异,看似惊天动地,但始终无法打动读者,为什么?因为缺乏真情实感。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呢?这就要求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学会感动,学会表达,因为人间处处有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关注生活,抒写亲情”,让我们的真情在笔端流露。(大屏幕展示课题、学习目标。)下面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生:(齐读)
1、关注生活,学会捕捉家庭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
2、具体描写感受最深的画面,展示人间真情。
二、抓住动情点,学会感动(多媒体展示“求知的眼睛”等画面)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摄影者用照相机捕捉到了这个瞬间,拍下了这些感人的画面。其实我们生活中像这样感人的瞬间也有很多,就看我们能不能去捕捉。下面请同学们欣赏陈红的MTV《常回家看看》,请同学们用眼睛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看完后向我们描述一下画面,并说说使你感动的理由。(大屏幕播放MTV《常回家看看》。)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片子中那么多动情的画面,而且有几个同学语言也用的很好。然而如果要把这些画面用文字展现给大家,这就要学会表达。那么,如何来表达这动情的瞬间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篇同是表达父母之爱的文章。思考:你认为哪一篇更好,为什么?
三、运用具体的描写表达真情。
(比较评析,引出表达技巧——通过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
1、出示《我的爸爸》。
师: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生:我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总也忘不了,从小到大,爸爸为我的成长付出的一切。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从来不发火,只是耐心地帮助我,鼓励我;期末考试得年级前十名时又告诫我,提醒我。在生活上,他总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那时侯,我夜里发高烧,爸爸
背着我四处求医;每天,爸爸总要等我回家之后才开饭,哪怕再晚、再饿也会无怨无悔地等着我;天冷了,提醒我多穿一些衣服,晚上为我关窗、拉被子„„,我知道,爸爸他真的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就像他爱我一样。
2、出示《我懂得了母爱》。(全班齐读)
可是那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我每次走近母亲——倚靠在路灯旁的母亲,我就会有这种感觉。淡淡的灯光洒了母亲一身,那是我喜欢的橘黄色。尘埃在灯光下飞舞,盘旋着,跳跃着,再轻轻地落到别处。母亲的影子被她悄然不顾的踩在了脚下,颓然无声。每次迎接我的都是母亲的笑颜,在暗淡的灯光中慢慢绽开,酒窝里包含了无尽的爱意,每次走近母亲,我都会暂时忘却辛劳,温馨溢满了我的心灵,把我融化了„„背后那股暖暖的灯光还在零星地跳跃着,是它见证了这浓浓的母爱。
(学生交流、讨论)
师:好,哪位同学先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生:我更喜欢第二篇,因为第二篇具体的描写了母亲在路灯下等候我的场景,写的比较具体生动。
师:说的不错!还有不同见解吗?
生:第一篇虽然抓住了生活中父亲关心自己的情感,但一个个事情只写了个大概,既不生动,也不具体。所以没有第二篇好。
师:好,这位同学谈到了第一篇文章的不足。那大家都说第二篇写的好,那请同学们看看运用了哪些方法?
生:运用了神态描写和景物描写,文章语言优美。
师:看来,如果要学会表达真情,不仅要会细致的观察,而且我们要通过运用具体的描写再现生活中的动情点。(出示幻灯片:学会表达——具体的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这里所指的具体的描写除了可描写景物、神态外还可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细致的刻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两位大家的作品片段,领略他们的表达技巧。
3、出示范文,感受、巩固。(全班齐读)
(1)朱自清《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都德《最后一课》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这两个片段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就因为他们运用了具体的描写,再现了动情点。《背影》运用了动作描写,《最后一课》则综合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下面,我们就学习他们的描写技巧来展现刚才所欣赏的MTV《常回家看看》中那个最使你感动的画面。
四、课堂练习
回放MTV《常回家看看》。
1、要求:(1)截取一幅画面运用具体的描写展现你感动的一瞬间
(2)字数:200字左右
2、教师提示:回放时,同学们要有目的的观察刚才欣赏时那个最使你感动的瞬间,注意那一瞬间的画面中人物细微的神态、动作,可揣摩他们的心理,也要注意当时的环境氛围。最后运用具体的描写把它再现出来。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3、交流、评点(选取学生作品)
教师引导:你认为他写得成功的地方在哪?请同学们从他抓住的动情点和具体的描写这两方面去考虑。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要从生活中去抓住“动情点”学会感动,在此基础上运用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从而去学会表达真情,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目的。其实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家人了。请选择几件最能体现“亲情”的事件,写一篇文章,注意在叙事上让亲情自然流露。
要求: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来表达亲情。
2、用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也可运用恰当的抒情。
3、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让真情在笔端流露
学会感动——抓住动情点
学会表达——具体的描写
教学反思: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语文《新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生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当前的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而且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但是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却思想缺乏、毫无个性、语言枯燥、技法雷同,呈现出一种“虚伪的生活”状态。就是由于他们不能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不会运用具体的描写方法来刻画这感动的瞬间。本课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教学中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目标:
1、关注生活,学会捕捉家庭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
(一)
门口的狗开始叫起来, 母亲好像很怕狗, 把女儿推到后面, 自己站在前面。 眼看着那只狗就要冲过来了, 小女孩连忙挥舞着细细的胳膊冲到前面抱住妈妈。 那只狗咬到了小女孩, 女孩的腿血淋淋的。 我被感动了! 我跑过去, 扶起已不能走路的小女孩。 小女孩很坚强, 她忍着眼泪说:“太好了, 妈妈没被咬到。 ”
(二)
一霎时, 雷声大作, 暴风骤雨。 看见这样的景色, 我的心情也跟着变差了, 我的头也烧得更痛了。 妈妈问医生:“多少度啊? ”医生说:“是39.8 度的高烧……”大概两个半小时过去了, 我从手术室出来, 烧也退了。 妈妈哭着跟医生说:“谢谢你。 ”
外面雨停了, 彩虹也出来了。爸爸跟我说:“看, 老天爷都在为你高兴呢, 连彩虹都出来给你祝贺了。 ”听完爸爸的话, 我睡了一觉。 一觉醒来, 我已经到家了。 活蹦乱跳的我又回来了。
(三)
终于, 我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我立刻高兴地站起来准备去拿奖, 可我微微站起的同时向四周望了望, 看没有人走出来, 我又慢慢坐下了。
课前导学
这篇半命题作文“那一次, 我真__”, 我选了三个作文片段, 同学们想一想, 更喜欢哪一个片段? 或者你认为哪一个片段还需要修改?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给例文把把脉。
【病理透视】
1. 师生初诊: 学生汇报课前 “ 初诊” 的意见
学生1: 我觉得片段一写女儿保护母亲这一情节不太真实, 女儿小, 应该是母亲保护女儿才对。 而且小女孩的腿被咬得血淋淋还忍着眼泪说话, 不符合生活实际。 她的母亲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救助自己的女儿, 还是“我”扶起了小女孩, 也不符合常理。
孙老师:小作者很想表现小女孩的坚强和勇敢, 为了体现这样的精神, 设置了这个“虚构”的生活情境。 小作者注意到了人物刻画的需要, 却忽略了情节合理的需要。
学生2:我觉得片段二的景色描写不真实。 生病的时候雷雨大作,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手术, “我”的病就好了, 外面的雨也停了, 彩虹也出来了。 我感觉这样的景色描写是人为设计出来的, 不是真实的。 而且在生活中, 我们就算是发高烧到39.8 度也不需要做手术呀! 这个情节设置不合理。
孙老师:说得好! 一般高烧只需要吃药、输液退烧就可以了, 我们没有发高烧就需要做手术的生活体验, “手术”的出现会让读者质疑其真实性。 老师觉得, 同学们的回答最精彩之处就是发现了该片段中景色描写的不真实。 文学作品中, 经常会有一些景色描写体现出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些描写常常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但刻意地运用景色描写, 反而削弱了表现力。
学生3:我更喜欢片段三, 因为这个片段描写更加真实。 “立刻高兴地站起来”写出了自己激动的心情, “微微站起”“向四周望了望”“慢慢坐下”, 写出了自己既想去拿奖, 又有些害羞的矛盾心理。 小作者写得很生动, 也很真实。
孙老师:片段三写出了人物内心很微妙的心理, 而这些心理被作者用细微的动作表现出来, 让我们觉得很真实。
2. 医学档案: 史铁生 《 秋天的怀念 》 和魏巍《我的老师》的启示
(一)
双腿瘫痪后, 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 她又悄悄地进来, 眼边红红的, 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 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 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 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喊着:“我活着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二)
最使我难忘的, 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 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 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次, 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大伙笑了, 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 她爱我们, 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 她教我们跳舞, 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 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朋友的家里。 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 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 我认识了蜂王, 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 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 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
今天想来, 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 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 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孙老师: 这两个片段对于我们作文“说真话, 抒真情”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4:片段一写的是史铁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所以他能有感而发。 我觉得抒发真实的情感, 最好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感受深刻的事。
孙老师:“说真话”首先是要写真事。有些同学的作文中的事是不真实的, 是凭空杜撰的。
学生5:片段一中写道 “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 写出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 她既不想激怒我, 又很关心我的安全, 我觉得字里行间抒发了母亲对 “我”的爱。
孙老师:我们表达情感既可以像《我的老师》中“最使我难忘的, 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这般直抒胸臆;也可以间接抒情, 将情感融入字里行间。
学生6:片段二中“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一迎”写出了小孩子的调皮可爱, “敲” 字写出了老师假装生气的样子, 也写出了老师的和蔼可亲。这些细微的动作, 让我觉得很真实, 既符合生活的实际, 也蕴含了真挚的感情。
孙老师:抒发情感好比“食盐”, 我们身体需要食盐, 但如果是直接吃盐, 就并不那么让人接受;如果我们将其作为调料放在菜里、汤里, 就容易让人接受了。 我们要抓住细节, 学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
【诊疗方案】
孙老师根据刚才的讨论, 将零散的经验和方法归纳如下:
1. 写真事, 不凭空杜撰, 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
2.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 有切身感受的事, 说发自内心的话。
3.写作时, 要符合生活的实际, 注意情感的真挚, 合情合理。
4.抓住细节, 让情感融入字里行间。
请同学们结合诊疗方案和实际经历, 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手到病除】
孙老师:现在, 我们看看修改后的文章相较原文有了哪些提升。
原文:
曾祖母家有一颗杨梅树, 曾祖母总喜欢把杨梅用糖腌在一个小罐子里, 那是我最爱吃的。 曾祖母很爱我, 每次到曾祖母家, 她总是直接将杨梅塞在我的嘴里, 笑着看我吃个饱。
改文:
我印象最深的, 就是曾祖母家的杨梅。曾祖母家有一颗杨梅树, 每年夏天, 树上就挂满了红红的杨梅, 走在树下, 一不小心就会有一颗杨梅砸到头, 曾祖母总喜欢把杨梅用糖腌在一个小罐子里, 每次到曾祖母家, 我总围在罐子旁打转, 这时, 曾祖母就会笑着打开罐子……
师生点评
学生7:一开始写“我”爱吃杨梅, 仅仅用一句话交代了一下, 不能表达出“我”对杨梅的喜爱。 所以, 修改的时候, 加入了“树上就挂满了红红的杨梅, 走在树下, 一不小心就会有一颗杨梅砸到头”, “红红的杨梅”让“我”垂涎欲滴, “走在树下”写出了“我”对杨梅的心心念念, “一不小心就会有一颗杨梅砸到头”写出了“我”看到杨梅落地的兴奋, 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曾祖母腌制杨梅的情节。
孙老师:情节的设置合情合理, 过渡自然, 让老师似乎也看到了那个在杨梅树下想象着曾祖母小罐子里的杨梅而直舔嘴唇的小男孩。
学生8:还有, 原文直接写“曾祖母很爱我…… 她总是直接将杨梅塞在我嘴里”, 修改之后, 加上了“总围在罐子旁打转”“笑着打开罐子……”却没有写吃杨梅, 这样“我”就将曾祖母对“我”的爱, 蕴含在了字里行间。
孙老师:修改之后, 让人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 感情的表达更加真实自然, 意味深长。
【杏林春暖】
最后, 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请大家欣赏。
那一次, 我真伤心
黄伟
多年前的那个除夕, 一直在记忆中挥之不去。 那一次, 我真的很伤心。
“看看你这字像什么! ”你用食指狠狠地敲打着作业本。
我没说话只是看着作业。 “把1 到20页抄五遍, 认真抄, 抄完给我看, 一个字不满意就重写! ”你将本子扔了出去, 本子将放在桌上的水杯打飞了, 水肆意飞溅, 杯子摔在地上, 破了。 碎片躺在水中。
我拿起了作业本轻轻拍了两下, 往桌上一扔, 我心想:“依爸的脾气, 过会儿去认个错就行了, 不必真抄的。 ”
“小祖宗, 你怎么还不快抄? ”妈走了进来。
“你爸说这次就算不睡觉, 也要等到你把作业抄完。 ”妈对我翻了一眼。
我呆呆地坐在房内, 脑海里浮过一幅幅画面, 窗外还升腾着烟花。 我就这样呆呆地坐着, 画面随机地闪着, 烟花不停地响着……
十点了, 爸爸还没来, 看来是非抄不可了。 为什么? 他从没这么狠过, 不就是作业写得不好嘛, 至于吗? 这么狠!
渐渐地,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深吸一口气, 下定决心:不抄!
我用了两个小时写了一段三百多字的话, 全是肺腑之言。 我推开他们的房门, 眼前一片黑暗, 他们睡了, 我将信放在他们的房门外, 回到房间拔了钥匙将房门反锁, 只留一扇开着的窗。 我在爆竹声声的十二点渐渐睡着了, 心事也淹没在烟火声中。
第二天, 我打开门, 门像是被什么挡住了, 打不开。 我探个脑袋, 前面是个凳子, 我满脸疑惑。 过了一会, 妈找到了我, 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那张纸刚放下, 你爸就看了, 你知道他有多在意昨晚的事吗? ”
“你知道门前的凳子是干什么的吗? ”
我摇了摇头, 我早睡着了。
“你爸看了信后, 怕你出意外, 大半夜地站在凳子上用手电筒透过窗子向里面看。 一晚来回看了十多次, 根本睡不着。 ”妈看了看我, 然后转身离开。
我突然想到, 昨晚我们家好像没放烟火吧。
那一次, 我真失落
孙刚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暑假, 我参加了一个培训, 听了一节课。 老师的教学激情和扎实的教艺, 令我很是钦佩, 久久不能忘怀。 而最令我不能忘却的, 是教室角落的那个失望的眼神。
那位老师上的是吴若增的一篇文章《军犬黑子》。 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 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驯导员为什么没有想到黑子会痛苦呢?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 老师开始让学生回答。班上有六七个学生举起了小手, 跃跃欲试, 也包括坐在我身旁的这位女生。 她举手的动作有些迟疑, 但当她的手端放在课桌上的时候, 她显得很坚定, 可以看出她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她的内心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老师一连点了四个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得都不错, 教师也很满意。
不知是老师没有注意到教室角落的这只小手, 还是认为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了, 抑或是教学时间不允许了, 老师说:“那我们讨论下一个问题吧。 ”我注意到, 那一瞬间, 这位女生就像霜打的茄子, 她轻轻地放下那只坚定的小手, 眼里充满着失望与低落;她低下了头, 手指无精打采地拨弄着笔记本的纸张。
课继续在上着, 可她显得很被动, 我的心此刻也游离了课堂。 我在反问自己, 没有让学生回答一个小小的问题, 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吗? 她既然已经通过自己的理解明白了这个问题, 说明这次学习已经是成功的了, 说与不说答案其实并不重要, 她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为什么她还会失望呢?
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我上初中时的一件事。 那是一节古诗欣赏课, 语文老师在分析诗的时候, 顺便问了句:“你们谁会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当时我们还没有学过这首诗, 可真的很凑巧, 我家有一本古诗集, 而我没事的时候会背上一些诗, 这首诗恰恰就是我背过的。 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 我深情地背诵着这首诗, 很是自豪与得意。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许多年, 但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如果当时我的语文老师只是说“你会背很好”, 继而让我坐下去, 然后继续上课, 那么尽管同学们知道我会背那首诗, 但还是可以想象得出, 当时的我会多么失望啊!
美丽的花朵, 如果没有人去欣赏, 那也只能是孤芳自赏, 纵有容颜空对镜;璀璨的玉石, 如果没有人去雕琢, 那也只能是一块顽石, 没有熠熠夺目的光彩。 当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 千万不要无视他的成功, 你的默然也许会让成功的喜悦变成一份深深的遗憾。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不是生产线的机器,什么样的模具就生产什么的产品。生活赋予我们的体验各有各的精彩,只有用心地把自己的精彩展现给读者,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乃至惊羡。真话是上乘文章之源,乃做人之本。
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绿色”的东西在缩水,“原生”的什物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真品之于商业,显得那么的鄙陋。在“铜臭”面前人类连说真话的勇气都没有,虚假的广告漫天飞;在利益面前人类连追求真理的胆魄都丧失殆尽,翰林文字粉墨登场,粉饰言语成了时代的号角。这样的环境造就我们的孩子生活苍白,思想断层,精神匮乏。速成的“心灵鸡汤”也无法弥补他们之前流失的营养。时代成了“真话”的真空,却为套话、假话、空话、大话提供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说真话,抒真情,让心灵自由飞翔
── 一堂活动型作文教学课的启迪作文难教,作文课难上,作文公开课更是不易把握。正因其难,才更具探索的必要。5月8日,在“全国创新学习实验与研究研讨会”上,笔者上了一堂活动型作文教学的公开课。之前于4月26日以及之后于5月18、19日又先后分别在重庆市四十二中,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三次上了这堂公开课。静心思虑,成败得失虽成过去,但若能将一己之体会作一“抛砖”之举,或许能引出有志于作文教学研究者的“美玉”。故不辞思浅言拙,大胆提笔,写出了自己几次上这堂课的一些体会。 一、个人作文教学经验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教学多侧重于审题、立意、构思等技巧性的指导,对于写作素材,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所以学生的写作要么是模仿、抄袭之作,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冥思苦想、胡编乱造、杜撰故事、空泛笼统。这种“无中生有”的训练思路一开始就让学生的写作脱离生活。也许有人会说,创作离不开虚构,但是虚构也离不开对生活本质性真实的把握,对于中小学生的写作训练,应该有联想、想象等“写虚”的训练内容及安排,但必须立足于写实训练的基础之上。有人形容学生编造作文的情形为“挤牙膏”,可以想见这种状态下产生的文章自然无情可言、无理可道,更不必说运用创新思维,充分抒发个性,拓展作文新境。即使偶有文采华美、辞句绮丽的文章,如果缺乏了真诚的内核,也不可能有感人的力量。而且,按孔子的说法,“巧言令色,鲜矣仁”,作文如果违背了真诚,学生在作人方面就值得怀疑。 另一方面,凡属于技能的训练,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是训练。以学骑自行车为例,即使能把别人骑车的经验背上一万条,理论上已可以写作专著,但却从未训练过,仍旧不可能具备骑车的技能。训练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辆车,让他到宽敞、平坦的地方自个儿骑去,两小时、半天可能就会了。这之中,一是要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二是要有大胆的态度,摆脱一切束缚、自由的实践,从中总结成败之因,摸索规律,形成能力。作文训练的道理和学骑自行车应该有相通之处。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主要体现为“命题─指导─写作─评改─评讲”五个环节,教师讲得多,改得累,学生却一片茫然!限制太多,老师“紧箍咒”老念,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必然消减!现代心理学认为,成功等于自由,自由就是对幸福的体验。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反思传统作法,否定教师教,实则为“套”(圈套的套)──把学生牢牢控制在圈定范围内的作法,而应开阔心胸,还学生以自由,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准确地说,以学生为师,向学生学习,从他们的写作训练中,学到教学方法,探究育人艺术,完善自我。师生之间应该是互助的朋友关系,提朋友,还不够,应该是互助的朋友。“朋友”关系强调的是感情的交融、心灵的沟通,“互助”则体现为外显行为上的`互相帮助,老师帮学生发展知识、技能、品德,学生帮老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互利合作,平等交流。当然,放开之后,短期来看,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写作技巧的方向、思想的正确与否等方面,都可能有偏差,但这不要紧,“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暴露缺点、学生表现弱点正好给老师的教育提示了方向,老师可以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上正路;用更开放的眼光来看,学生能无顾忌,勇敢地、坦荡地说出心里话,即使是心灵的创伤和弱点,说出或写出来,本身就意味着战胜、告别了它,这正是强者的表现,是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老师不要怕学生说得不对,“说真话”可能说错话,但句句都是“真理”,连伟人、圣人也做不到,敢于“说”就可能通向真理,悟得真理。至于技巧上的问题,“多读多写文自工”,因此更不必担心,只要充满真情的文章,不可能差到哪儿去。“创新学习论”的提出者龚春燕主任在《创新学习研究与探索》一文中指出创新学习有六个特征:目标学习、选择学习、质疑学习、整合学习、实践学习、反馈学习。实际上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教师只有真正的、彻底的树立了“平等互助”的学生观,才可能努力地让学生真正的解放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完善自我。 正是出于上述理念,笔者提出了活动型作文教学课的教学方式。活动型作文教学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解决素材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活动型课,学生有体验、有感受,能很好解决“米”的问题,但也必须注意三点: 1.这类课的运用频率应适当。当常规作文课给学生带来厌倦情绪,需要调节写作心理之时,为了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写作激情,可以采用这类课型。常规作文教学中有两种课型:理论指导课由“实例导向─方法点拨──类题延伸──写作评改──课堂小结”五环节构成,写作实践课由“命题──写作──评改(生)──小结”四环节构成,不论哪一种课型,都不能完全放弃方法指导,只是要注意指导应立足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本堂课仅是一堂旨在激活思维、建立新型学习观师生观的作文教学预备课,是一堂借班公开课,因此,偏重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反应、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而把写作知识点拨、技能训练放在了比较次要的地位。所以,实际教学中,运用活动型作文教学课,应渗透写作知识和写法指导,而且运用频率不能太高。 2.课堂气氛要活跃,应坚持“变‘套’为‘导’,疏而不堵,控而不过(过分)”的原则。活动型作文课,学生要动起来,思维应活起来,老师就不能“套”学生,应变“套”为“导”,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指导学生有序地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新,对学生与老师的分歧意见,教师应坚持疏导为主,“疏而不堵”,疏导而不是堵住孩子的嘴,“控而不过”,保持一定的教学秩序而又不能过分干涉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只有思维自由,才能激活创新思维,开发创新能力。 3.要保持活而不乱,活而不杂,有序有节。活动型作文教学要重视对活动及活动后的指导。活动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素材,但只有素材绝不能写出好文章,因此,必须重视活动后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讨论,挖掘素材内涵,找准写作的“点”,要指导学生去思考、整理素材内容,找出写作的“路”,活动的目的是为写服务的,因此,一方面要强调课堂气氛的“活”,同时又要保证“不乱”,“不杂”,有序有节。 二、课堂教学实录: (一)课堂环节简介 1、准备性活动:说三句话 (1)布置活动 ①形式:说三句话。 ②内容:不作限制,可以发布消息,可以说出自己的心愿,可以谈自己的苦恼,可以提建议,可以评说某人等等。 ③要求:自由、真诚。 (2)学生作活动准备 (3)学生活动:自荐、互荐、抽点相结合,学生上台说。 (4)大家讨论简评:谁说得最好,最有价值?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5)抽两个同学上台评。 (6)师作小结:说话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谁都能说话,但说得好却不容易。说好了,别人高兴,自己愉快;说得不好,别人心烦,自己也别扭。刚才的几位同学,发言……(如发言大胆,感情真挚,表现都很不错等评价──应根据课堂实际作恰当点评)。接下来,我们进入更高一级的训练。 2、过渡性活动:说一段话 (1)布置活动:在刚才的这项活动中,每个人都参与了,而且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活动中,不管是发言的,还是在下边听的,都有感受、体验,请大家把自己的感受、体验组织成一段通顺的话语,要求真诚。 (2)学生自由地准备:闭目冥想、小声地说、大声地说…… (3)学生上台说出自己准备的一段话。 (4)大家讨论、简评。 (5)师作小结:人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这是先天的禀赋,不学而能。情贵在真:发自天性,出于自然。不要有顾忌,要勇敢地、坦荡地说出心里话。即使是所遭遇的挫折或自身的弱点,说出或写出来,就意味着正在战胜、告别它!这恰是强者的表现,是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更不要怕说得不对,“说真话”可能说错话,但句句都是“真理”连伟人、圣人也做不到。敢于“说”就好。在说话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我们可以把自己说的这段话写成一段短文,因此,接下来,我们由说到写,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写作活动。 3、写作活动:写一篇短文 (1)布置活动要求:自由、真诚、有内容;可以短些,但要完整,写完举手! (2)学生写作,教师巡查,请最先写完的10名同学上台板书姓名、时间。 (3)请两名学生念习作,其他同学听,想想写得怎样?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4)请两位同学点评。 4、活动总结 (1)让学生总结:作了几件事?有些什么收获?受到了什么启发?如果给课堂命题,怎样的标题才合适? (2)师作小结: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总结起来说,写作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堂课的标题为“说真话,诉真情”(不强求统一,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持不同意见)。 (二)、课堂寻真 1、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 由于是在舞台上面上课,下面有几百上千名教师在听课,学生情绪普遍紧张。显然要上好课,先得组织教学,消除学生的紧张气氛。以5月8日的公开课为例,老师一开始就表明自己愿意为学生服务,并且请学生监督老师保持和蔼态度,让学生控制上课的时间,所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大家积极地推荐最公正、最有责任心的齐帆同学来“管理”老师。然后老师和同学们商量,怎么把课上得轻松活跃一些,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学生站起来,连喊三遍“不紧张”,然后,老师进一步要求,大家在喊的时候,要一遍比一遍声音大,第三遍用全身力气喊出来。于是,学生们都站直了身子,挺起了胸脯,精神抖擞地喊了起来!喊完之后,全场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老师让同学们坐下,大家的精力都特别集中,兴趣正浓。由于开头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所以,在说写活动之中,学生都十分投入,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状态。 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面向全体学生。 该堂活动型作文教学课,活动过程主要由“准备性活动──说三句话、过渡性活动──说一段话、训练性活动──写一篇短文”三阶段构成。每一个阶段的训练,都针对全体学生而设计,并且引入了抢答、互荐、自荐、展开竞赛的激励方式,在积极兴奋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大胆的说、直爽的评、热烈的议、自豪的写、专注的听、快乐的读。正是由于老师有意识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面向全体,才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松和自我解放,释放出连自己也从未发现的巨大潜力,表现出喜人的创造力,让听课现场每一个人都感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比如,5月8日的公开课,一位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今天是五一长假后,回校的第一天,天气雾朦朦的,早上,六点二十分左右,咱们班的同学被带到了舞台上,台下早已坐满了许多听课的老师,尽管场上的灯光并不太亮,但一看到上课老师和蔼的笑容,我们紧张的心情逐渐轻松了下来!”另一位想发言却又胆怯的同学被老师叫起来发言,他这样说道:“我的性格很内向,每当老师叫同学发言,我的心都咚咚直跳。今天,老师让大家念自己写的文章,我很早就写好了,自己很希望能有发言的机会,可是我又害怕老师叫我的名,这种矛盾的心情又有谁理解呢?”这位学生话音一落,老师立即满怀挚情地告诉她:“老师理解你!”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继续对学生说:“老师也曾有过和你类似的经历,老师的体会是跨越胆怯,就会迎来成功!你理解老师的期望吗?”学生答:“理解!”老师接道:“好!理解万岁!”于是,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在场内响起,把每一颗心都融在了一起! 3、尊重学生个性,激活创新思维。 对学生的培养决不是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升学零件,而是一个努力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保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情感融通过程。因此,即使学生行为有些不规范、观点奇异或观点不完善,教师都应当以鼓励为主,尤其对有创新意识的观点,要多肯定,然后对其不完善之处提出委婉、善意的修正建议。在该堂活动型作文课的说写活动中,老师给学生提供的思维空间都特别自由而广阔,因而学生的发言也特别大胆、新奇。在重庆市四十二中上课时,一个男孩起来点评,说:“我评三个人,第一个发言的同学是‘狂’,第二个发言的同学是‘傲’,还有就是今天这位穿着笔挺西装的老师,简直可以说是‘怪’……”。5月18日在襄樊市上课时,有一个男孩说:“我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人到最后都必须走向死亡,人生的每一个经历都是为了换来死亡之花的开放”。另外一个学生接着说:“我觉得,生活太压抑,太沉重,倒不如去当和尚的好!”显然,学生的见解是不对的,但老师并不是作简单的否定,而是充分肯定了学生大胆、真诚地说出心理话的勇气,并且调动全班学生对这种真诚、勇敢产生一种钦佩的情绪,让发言学生体验到真诚勇敢受到赞赏之后的成功感,然后询问发言学生在得到老师、同学鼓励后的心情如何?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懂得调整心态的重要性,之后,老师再用简洁的却又满含真情的语言阐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佛家剃头出家为僧表示断除个人烦恼,可这并不是佛家的目的,佛家的宗旨是‘普渡众生’。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虽不赞成宗教,但马克思主义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与佛家‘普渡众生’之说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我们只要胸怀他人心忧天下,个人的烦恼自然就少了。”学生在愉悦、畅快的情绪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临下课前,老师提了一个问:老师一手拿着鱼钩,一手拿着一条肥大的鱼(重读“肥大”一词),如果只能选择一只手,请问你会选哪一只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绝大多数同学选择鱼钩,因为拥有鱼钩,可以钓到很多鱼。那么,选肥大的鱼呢,有没有道理?老师让大家进一步讨论,这时,有一个同学举起了手,老师叫他发言,他告诉老师:“可以把鱼养起来,然后繁殖很多很多的鱼,不也很好吗?”老问题新答案,创新思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附后记: 这份文稿的写作,得到了重庆市政府教育参事曾庆渝老师和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部主任龚春燕先生的悉心指导;修改文稿时,又有幸聆听了南开中学特级教师左瑞林老师的教益。但由于上课时久,不善保存过去记忆的我仍将自己上这堂课的种种亲历情境大半忘却,只记下雪泥鸿爪,因此,作为文学启蒙课题的个案写作,因内容的零碎而使形式也粗糙起来,尤其是教学实录部分显得特别单薄。笔者也曾试图作一些添补,但力有未逮。若文中有一些有见地之处,当悉归功于给过我指导的老师们;至于文章之陋,则为友余一人之过哉! 是为补记。
新洲区凤凰中学 梅恩魁
一、引言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令人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学,这学期我执教七年级2班,共有45名学生,学生的习作大都不能表达真情实感,胡编乱造、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提到说真话,有些同学就会埋怨生活平凡、枯燥、没得可写或写来没劲儿。为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作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我设计了一堂作文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增强学生的信心,力求拓展学生作文的思路,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设计思路
面对这些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这次作文的要求,读几篇范文,然后叫他们写作,这样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通过畅所欲言萌发写作的信心,进而产生写作欲望,于是我就选取了“说真话、诉真情”这个话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赏析优秀习作,通过思考讨论,明确“说真话,诉真情”在写作中的地位,写出激情澎湃、打动人心的文章。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三、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1、能针对“在写作时理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针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3、能从参考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教学重点
1、“说真话、诉真情”的重要意义。
2、“诉真情”应适当、节制、范围广泛。教学方法
说写结合,以说促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定目标 师:记得有这样一段歌词:“你想唱你就唱出来,痛痛快快喊一嗓吧;你想哭你就哭个够,哭他个大海汪洋”。这“喊一嗓”、“哭个够”大概算是真情的流露吧!用在我们写作上便是“说真话、诉真情”。
板书:说真话、诉真情 让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出示目标,请一位同学朗读目标,师生共同认定目标。
二、引导学生体会“说真话”的重要意义
1、同学们都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对故事中不敢说真话的皇帝、大臣等,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一个词、一句话皆可,只要有道理老师即给予肯定鼓励。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虚伪、说假话,那会降低自己的人格,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令人感到可憎、可恶。同学们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学习写作的黄金时代。因此,我们在练习写作时一定要说真话,只有说真话才能使人感到可信、真诚。
板书:说真话:可信、真诚
2、师:既然说真话如此重要,那为什么有的同学在写作时不能说真话呢?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谈谈你在哪篇作文中没有说真话,为什么没说真话?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也可加入其中一组交流。交流完毕,指名发言谈感想。根据发言,教师小结,提出写作要求:①要大胆说出心里话;②不要有顾忌或怕被人讥笑。只要说真话,那就有通向真理的可能性。
3、师: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围绕你周围的人、事、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经过思考,学生举手发言说出心里话,教师根据回答给予肯定、鼓励。如果没有发言的,教师可自己说上一二段心里话,以激发学生大胆地说真话,如下:
①小时候,我很调皮:爬树、摸鱼„„。为此,我便成为兄妹中挨母亲揍最多的一个了。于是,从我晓事到十岁这段时间里,我常在心里憎恨母亲,我急切盼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以后把母亲狠狠打一顿,出出心中的怨气。
教师说完这段文字,可问学生:你有过类似的想法吗?你敢说出来吗?
②同学们笔下的老师都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有的甚至病倒在讲台上。在这里,我要说:那不是好教师。一个身体有欠缺的教师很难保持正常心态。因此,教师不要在超负荷下运转,要学会休息,千万不要重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的悲剧。从教育事业的大局来讲,一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教师就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任。
教师说完这段话,可问学生,你们真的看见老师“脸色蜡黄,捂着胸口,晕倒在讲台”上吗?你说真话了吗?
三、引导学生体会“诉真情”的重要意义
师:说真心话,令人感到可信,真诚;诉真情则使人感动,引起共鸣。板书:诉真情:感动,共鸣
1、师:情贵在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发自肺腑的情才是真情,才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同学们在读过的作品中,能举出几个令你感动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学生如果回答不积极,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本册教材的第二课《背影》的内容,让学生体会,“我”的四次流泪,便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特别感人。
2、师:真情感人,但感情的倾诉要适当、节制。板书:适当、节制
师:同学们看过不少的电影或电视剧,对有些主人公矫情地乱喊乱叫、滥哭滥笑,你有什么看法呢?“要哭便哭个够”是真情的流露,如果真的“哭个非法利润汪洋”,便太过分了。同时,感情的倾诉,范围要广,喜怒贬扬皆可入题。
板书:范围广
四、小结本课内容,对同学们提出希望
说真话、诉真情,核心是真。真是善美的基础,是文章服人、感人的重要条件,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说真话、诉真情。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体会到说“真话、诉真情”的重要作用,了解了应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围绕自己、家庭、学校、社会等,敞开心扉,说真话、诉真情尽情抒写心曲。
五、出示作文题目,学生审题、选题
1、那一次,我哭得好伤心
2、我真的长大了
3、少年也有愁滋味
4、难忘那目光
同学们思考五六分钟后,请二三个同学说说自己要写的内容。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再次强调要“说真话、诉真情”,切忌胡编乱造。
六、写作
思考成熟后直接写在作文本上。待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教师也与学生一样,选定一题写下水作文。
七、评改
根据学生写作、评改的情况,教师作小结,课下抽部分同学的作文批改。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堂课,作文的火花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点亮,就连平时写作文最差的学生也敞开了内心世界,写出了自己想要说的话。由此可见,差生的作文是可以写好的,只要是触动了学生的感情神经,说真话,诉真情,相信作文自然会绽放其独有的光芒,也会让差生自主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在细微之处去发现,在不经意中去挖掘,使学生在琢磨中悟道,在坚持中获得乐趣。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仅仅通过一堂课,其实很难断定学生已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写作。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功在课外。但通过这堂课,使我对这些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也感觉到新课标新教学理念学习实践的重要性。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回归他们的生活世界中,从个性出发,关注自我;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自由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从而准确而完美地呈现生活;通过写作改善自己的生活,促进个性的成长与生活的完善。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目的。
一、营造民主氛围, 促使学生敢说真话
要想让学生说真话, 抒真情, 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发扬民主, 摒弃道德法官的角色, 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如同与好朋友谈心, 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体贴心灵, 用尊严赢得尊严, 并以一颗赤诚的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 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 从而使课堂成为充满情趣和灵性的学堂。
例如在教学《与诚信相伴》时, 笔者出示了三个生活中的小事件:他人多找了钱给自己而不退;借书不还;做了错事反而栽给朋友, 结果好朋友离他远去。请学生谈谈对诚信的认识。学生畅所欲言, 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是呀, 没有诚信的人会失去所有的朋友, 拥有诚信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称赞。有了错误并不可怕, 只要及时改正, 老师和家长还是很喜欢他。生活中你有做这样的错事吗?在这样的氛围中, 孩子们敢说真话了。一个小男孩说:“昨天我拿了讲台上的吸铁石, 老师, 我现在还给您。”一个胆小的小姑娘说:“上次买铅笔, 小店的阿姨多找了妈妈五块钱, 我回去跟妈妈说, 让妈妈还给阿姨。”……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在对诚信的探讨中变得更加诚实。
其实孩子们不是不愿讲真话, 而是不敢说真话。怕讲了真话受到老师的批评、小伙伴的讥笑。平等鲜活的师生关系, 和谐民主的同伴关系, 让学生可以把深藏在内心的顾虑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可以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地表达真实的自己, 他们在老师面前轻松、活泼、自信……
二、引入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抒发真情
课程标准提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生活, 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 儿童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的许多言语、经验与行动都来自生活。我们的品德课程教学, 要选取生活中的事例, 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真诚地表达出来。
1. 与学生亲身体验共振
品德教材采用了大量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照片,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情都来到了书上, 都走进了课堂。笔者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对话教材活起来, 学生通过对会话内容的理解投入角色的表演。学生在自然、真实、生动的表演中获得成就感, 把教材上的内容和自己生活中的内容贯穿在一起, 演得活灵活现, 说出真情实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时, 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和孝心行动等活动, 感受父母关爱的幸福, 懂得应该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学会关心父母。通过这种情境体验, 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 而是兴趣无穷, 想说真心话, 抒发真心情。
2. 引真实事例入课堂
为了每一个生命个体更好地发展, 思想品德课一定要归本于“真实”, 要用身边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的情景, 来呼唤孩子的那份真情, 让“情”叩开紧闭的心扉, 唤醒沉睡的意识, 鼓舞良好的行为, 荡涤稚嫩的心灵, 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见成效。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大胆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无法引起情感共鸣的材料可以不用;把身边真实感人的事例引入课堂, 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笔者在教学《小手拉小手》时, 班上有位学生因身体原因休息了两周刚返校, 其他同学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笔者现场采访被帮助的感受和助人后的感受, 通过表述, 建构起学生的内心道德标准, 升华为道德的内驱力。
只有创设真实的情境, 提供真实的事例, 才能引发学生真挚的情感, 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实话, 使课堂上到处可见情真时的泪水, 意浓时的微笑, 从而提高思品教学实效。
三、运用榜样示范, 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 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 以德育德, 以行导行, 用爱和诚感染学生, 用言和行引导学生, 用自身的诚信来为人师表。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真”的根本是诚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应体现诚信, 做到说话算话, 从一些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例如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就应该及时奖励, 不要说过就算。教师在教学中能面对实情, 讲真话,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
学生中涌现出来的说真话、抒真情的典型事例对其他同学更是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
例如笔者班里的来瑞杰同学, 妈妈答应他期中考试得90分就可以奖励他一辆玩具赛车。通过努力学习, 终于达到了妈妈要求的90分。可他发现老师批卷有误, 少扣了2分。这样一来, 梦想就实现不了了。来瑞杰同学毅然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老师, 让老师把这2分给扣了。抓住这个学习契机, 笔者利用品德课一起交流。大家一致对来瑞杰的诚信表示赞扬。同学们都以来瑞杰为榜样, 纷纷向他学习, 做诚信的好孩子。
小学生可塑性大, 富有理想和幻想, 有强烈的上进心。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更易于塑造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和推动教育教学的进行。因此, 榜样的示范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得力“武器”。我们一定要用好它, 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促进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四、改革教学评价, 实现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在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是否讲真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听其言”, 还要“观其行”。当发现学生撒谎时, 教师可以追问:“你认为你说的是这样吗?”当学生的回答与其日常行为表现一致时, 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其闪光点, 激发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例如笔者在教学《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时, 设计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模拟活动, 在教室里布置了相应的情景和物品, 然后让学生进行劳动, 如收拾餐桌、洗碗筷、叠被子等, 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 但有一位女生什么也不会。于是, 笔者问她会做什么, 她说会穿袜子。我立刻表扬她能自己穿袜子, 不用爸爸妈妈帮忙, 也是好帮手的表现。小女生听了高兴地说:“以后我要学会更多的本领, 帮爸爸妈妈做更多的事。”
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当学生接受老师的评价和鼓励时, 就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并将积极的情感转化为说真话、抒真情的行为。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不撒谎既是教学目的, 也是教学手段。因此在引导学生不撒谎、说真话的同时, 我们更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 因势利导地开展教学, 这样才能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一、从兴趣入手,降低难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在低年级写作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几个方面。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就犹如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学生想写、乐写、敢写,就能克服对习作的厌倦心理。只要写就能产生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就能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有想说的话便立即写下来。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肯定闪光点,让学生有成就感。
二、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表达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来。为说真话、实话,抒发真情实感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的环境中,同学、师生、父母、子女之间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这些内容学生可视、可听,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依据这样的生活写出的习作往往是真实的。如一个学生写《给爸爸过生日》,写到爸爸看见女儿为自己准备的生日蛋糕时,是这样描述的:“爸爸进屋看到生日蛋糕,一拍脑袋说:‘我怎么给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呀!等爸爸说完后,我悄悄出来轻声唱《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爸爸发现了我,朝我脸上亲了好几口,高兴得眼泪在眶里打转转。”正是这些熟悉的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了生活,写出的文字才会真实生动,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2.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校内外的活动,把自主权充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情感,在习作中表达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情感。如:在一次习作活动课上,让学生分组自制冷拼,活动结束后,学生写出了很不错的作文。有的写了《我们组获得了冠军》,文中除了写出做菜的过程,还表达出了自豪之情;有的写《以后我应该多动手做家务》,文中写自己由于平时什么家务活都不做,结果在小组活动中什么都不会,以后应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有的写《我起的菜名最棒》,写自己根据菜的造型起出菜名,受到了老师的夸奖,他们各个得意洋洋,神气十足。我认为只有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呈现出来的才会是一篇篇色彩斑斓的习作、一篇篇充盈着学生真情的习作。
三、让学生轻松习作,笔下流露真情
1.轻松愉悦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特点,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鲜、自在,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迸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望,水到渠成地把他们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在一次习作指导时,进入教室时我没提写作文,而是先和学生聊天,从中央电视台的《聊天》节目开始,逐渐聊到学生自己,聊起他们小时淘气的往事,说起自己的兴趣爱好,诉说烦恼的心事,聊起家中的亲人和朋友。此时,学生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记忆的闸门被打开,情感的仓库源源不断地输出真挚的童真童趣。每个人都抛弃了平时课堂上的障碍,真诚地敞开了心扉。我随即说:“同学们说得真好,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最诚挚的心声,怎样才能把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永久地记下来?”巧妙地把学生引到了写作上,学生在这时动笔,不认为是习作,而是用笔在倾诉自己的心曲。
2.抓住平时生活中的习作契机,及时记录真情实感
习作是一种自然的思想感情的倾吐。周围的景物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都能引起人倾诉的愿望。这时,如果能够适时地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达到了“不为文而文”的境界。这时所描绘的生活是真实的,所流露的感情是自然的。如:下雨了,学生及时写出了《雨真大啊》;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学生及时写了《家里真热闹》……这些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浪花,既是习作的素材又是学生流露情感的契机,如能及时把它变成习作,就是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文章。
四、鼓励展现学生个性,写出独特感受
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升华是作文的要求,作文本来就是用书面语言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教师要减少束缚,大胆鼓励,使学生在习作中敢于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大胆地发表独特的见解,让真情犹如小河水在自由流淌,让个性的锋芒展现光彩。
1.鼓励学生真实自由地写出心灵的感受
如:在检查学生的日记中,发现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想要保守秘密的我》,叙述了她被调皮同学取笑,进而怕遭到同学再次嘲弄而不想告诉老师的经过。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上课了,我无精打采地把稿纸压在本子的下面,然后从铅笔盒里拿出笔来,刚要抄,可我实在是什么都不想干。我以为我很坚强,不会在班里哭的,因为这样就不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了,也不会给老师添麻烦。本来老师整天为我们操心已经很累了,再给老师添麻烦,老师的负担不就更多吗?可我还是忍不住哭了起来。”读到这里我的心颤了起来,提笔写到:“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自己受了委屈还要为老师着想、为同学着想。老师为你的真实描写感动,更为你的真情感动。不过,以后有什么委屈一定要跟老师说,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接着我在课上重点讲评了这位学生作文中真情实感的描写,提出了“写真实的生活,抒真实的感情”的口号。此后,学生的习作内容简直就是一幅幅班级生活的画面,其中的真情如一株株淡雅的雏菊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2.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