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明感受传统(共10篇)
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 3.31上课时间:4.1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三、教学准备
1、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爱国烈士图片、哀乐、白色、黄色、紫色皱纹纸、铁丝、剪刀、包装纸、空白花圈等。
2、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每位学生调查自己家的家族史。、每组选若干名学生参加“清明知识知多少” 比赛,准备竞赛的题目。
四、教学课时计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一)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引导学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生:简述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略)
生: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2、指导学生领会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
班: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最主要的还是祭祖扫墓。
播放清明节习俗活动影像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最后播放一组民间扫墓、祭祖图片或影像。
班:看了最后一组图片影像,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这是封建迷信活动吗?对待我们的先人我们该不该缅怀,该如何缅怀?(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口答)
总结: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总之,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祭祖方式:寄托哀思的同时也要爱护城市环境,采取鲜花、水果、网上祭祀等“低碳”的文明祭祖方式,不随地燃烧纸币等祭祀用品,不乱堆乱倒等。
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族,并交流自己在清明节与父母去扫墓祭祖打算。
班:没有我们的祖先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他们还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家族史就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我们应该纪念他们。除了拜祭我们的先人,我们还要祭拜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
播放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请同学们观看,并谈谈历史上为我们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与我们现在和谐生活的关系。学生五人一组交流观后体会、学生推荐代表谈谈体会.生:明确没有他们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谐,今天的幸福。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班: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题,但不是全部,还有吃青团、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你知道这些活动的有关知识吗?下面全班按课前布置分成两组互相提问,答对问题最多的一组获胜。
3、指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问题如:有哪些体育活动?秋千最早叫什么?荡秋千有什么好处?
蹴鞠是一种什么游戏?谁发明的?什么叫探春?为什么要植树?为什么要插柳?戴柳?祭祖时一般在什么树合适?等等问题
二、指导学生扎白色、黄色、紫色的纸花如百合、玫瑰、菊花等,一生做单独的一朵,一学习小组做成一束,两组以上做成一个花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自身的能力去缅怀先人烈士更有意义。
三模拟祭扫烈士现场:
奏哀乐,全体学生默哀1分钟表达自己对先人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四.总结:
1、用一分钟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上完本节班会课后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
2、班主任总结:通过今天的班会活动我们深刻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和节日含义, 中国人历来注重情感,不忘本,因此我们对先人的祭祀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与缅怀。我们相信亲人、先祖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情意与祭奠,我们华夏儿女也一定会一代代延续而这种温情。我们还要沿着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树立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清明节有它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要热爱它,过好它,还要更好的传承它。
五、拓展
清明节小长假与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并写一篇作文或用一幅美术作品,记述自己过程、见解或感受。
——五年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一、揭示主题
甲、乙:大家好!
甲:带着美好的心情,带着美丽的憧憬我们开始了新的学期!
乙:下面送给大家一首歌曲《欢乐中国年》。让我们在歌声中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班队活动——走进春节,感受传统。(播放歌曲)
二、春节文化知多少
甲:同学们,你知道刚才的歌曲唱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吗?
乙:是啊!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那你们对春节文化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
1.春节的来历和有关传说(年、岁、夕、贴对联)2.春节的古诗词
甲:王安石有首诗,题目是《元日》,大家会背吗?一起试一试吧!生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春节的习俗
甲: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吗?
(学生交流)
生1:守岁。
生2:拜年。
生3:贴春联。
生4:扫尘。
„„
A、甲:不急,咱们先来看看春节的“食俗”,相信关于吃,你们肯定非常感兴趣。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上,你妈妈都做了什么菜?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学生交流)
生1:有鲤鱼,意味年年有余。
生2:有饺子,意味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生3:还有开心果,意味开开心心。
生4:有年糕,意味年年高。
„„„„
B、乙:说完了食俗,我们再来说说民俗吧!都有哪些呢? 贴春联,剪窗花,贴门神等。
其实啊!有一首民谣基本上把这些民俗都概括出来了。(春节民谣:二十三、、、、、)
三、春节见闻
甲:是啊,多有趣啊,你春节里最开心的是什么?
(主持人交流)乙:当然是拿压岁钱,放鞭炮喽!乙:多开心啊,接下去我们玩个游戏吧,击鼓传花,到谁那儿,谁就来说说春节里你的趣事。(学生交流)
四、晒照片,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甲:大家说了这么多的春节趣事,有心的同学还把这精彩的一幕定格在了一瞬间,让我们晒一下你的照片,讲讲你照片背后的故事。(学生交流)。
五、猜灯谜
甲:过完了春节,接下来就是让大家喜欢的元宵节了。元宵节,最热闹的就是猜灯谜了,下面进入猜灯谜环节。
嘴巴不多却能闹(打一字)——谜底:吵
停战(打一数学名词)——谜底:求和
午后结帐(打三字数学用语)——谜底:未知数
六、总结。
甲乙: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欢声笑语中,“走进春节,感受传统”主题班会已接近尾声。
甲乙: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让我们种下希望,写出自己新学年的打算吧!相信在学期结束时,大家定会硕果累累!
春节民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
一、初二满街走。
《元日》 宋 王安石
到了祖坟所在的山坡上时,我就拿起扫把,把祖坟周围的落叶等垃圾扫得干干净净。
接着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细细地擦着墓碑。经过一番有力地擦拭后,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样一尘不染,光亮如新。没多久,祖坟就被我们扫好了,我们祭拜后,便走回老家吃午饭。
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节是个祭拜祖先的节日,是我们大家应该做的,扫墓的我们要表扬,想来却不能来的也要给予表扬。
但从来没有想过扫墓的人应该受到批评与谴责!大家有没有想过,祖先功劳有多大?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土地,让我们有地盖房,有地耕种……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祖先的功劳不可没啊!而现在有些人到了清明节,却丝毫没有扫墓的想法,把已过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凭野草长满坟墓。
这样的人难道不应受到人们的谴责吗?
又是一个清明节,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清明节这一天,给先人扫墓,拜祭祖先、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今天早上六点,我和爸爸妈妈、爷爷一起去鸡笼山给奶奶扫墓。刚进墓地,没有一个人,爸爸送上花圈,点上香,然后,在碑文上描画,我了解到了“妣”就是女的,“考”就是指男的。我还留意了周围的墓地,有的娶了两个妻子。
忽然,有一群年轻人嘻嘻哈哈地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一袋零食,他们走到一个墓前,安排一个人在扫墓,其余的人都在玩手机QQ,不时发出“滴滴滴”的声音,令人看了都觉得很恶心。后来,墓扫好了,他们也不走,就在那边吃零食和水果,一边吃一边还打闹。他们离开的时候,墓地上都是垃圾、果皮、瓜子壳、零食袋。不仅如此,墓碑边上的树都挂满了零食袋,不知道他们是扫墓的还是来吃来玩的。
看到这一幕,我感慨万千:清明节是用来祭拜祖先的节日,而不是用来嘻哈打闹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流传至今,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嬉哈打闹,我们要怎样继续传统呢?
感受经典
非常有幸前往广州,参加《第九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有幸走进了名师课堂,零距离地与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接轨。三天的学习中,众多的名师和教授让我们一线教师领略了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
吴永军教授的报告《谈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让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语文味”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特别是让我们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语言训练,却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维能力训练”这个问题,帮助我们认识到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张文娟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张老师抓住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如:学生初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儿写到了掌声?生再读课文找找文中掌声前的英子是怎样的?掌声后的英子又是怎样的?同学们为什么要把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送给英子?课堂上张老师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他把课堂留给了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足够的空间去展示,在文中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华师附小的学生很出彩,三年级的学生严谨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朗读,开阔的思维视角无不让在座的老师惊叹。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是张老师长期积累的收获。
来自台湾的小语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镜中和福州市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林莘 以《鲸》为契机,同课异构,展现了知识性说明文的教学理念及特色。《鲸》是一篇说明文,具有科学性、严谨性、通俗性的特点,林老师处理文本比较精细,面面俱到的分析,细碎的指导,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整个课堂欢笑不断,在佩服林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的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一些疑惑:说明文本身是充满理性的,林老师的这堂课让理性变得感性,我们的课堂能让我们置文本而不顾吗?赵镜中老师的《鲸》虽然自嘲“生冷切割”,但是让我们看到的是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以及思考习惯的培养,这也与吴永军教授阐述的语文的“工具性”不谋而合。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欠缺的就是理性的思考和思维的训练。自称布衣、草根的平民教育专家薛瑞平,一身朴素的打扮往台上一坐,亲切得像邻家大姐。薛老师的很多话都折射出他对读书、对语文教学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名言佳句、实践案例随口拈来,把素读经典这一话题演绎得通俗易懂,听了她的讲座《做一个朗读者》,参会老师由衷的感叹:“做薛老师的学生真快乐真幸福!”薛老师说阅读是篝火,是太阳,把野的心拉回青青草地。我们的孩子并不缺乏阅读,缺乏的是经典阅读;我们的孩子并不缺乏自主阅读,缺乏的是对自主阅读的关注和指导;我们的孩子并不缺乏令好的阅读氛围,缺乏的是分享阅读的平台。薛老师的报告让我意识到: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用阅读来守望孩子的心灵家园,引导孩子们体味语言的醇厚,我愿领着我的学生亲近母语,做好儿童阅读路上的点灯人,做一个儿童阅读推广人,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浸满墨香的幸福童年。
走进北大感受新知
未名湖、博雅塔,是多少学子魂牵梦萦的地方.在北大读书,又是多少人的梦想.未曾想到错过北大学历教育的`我,却能在工作之中,获得在北大进修的机会.10月12日至12月5日,我作为贵州省第十一期北大经济管理研修班的学员,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愉快且难忘的学习时光.
作 者:张成垠 作者单位:水矿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刊 名:当代贵州英文刊名:GUIZHOU TODAY年,卷(期):“”(1)分类号:关键词:
六个钟头行程安排,六个钟头的希望,大家总算抵达了“东方威尼斯”厦门市。蓝天白云、云朵、海风,厦门市缘何用一个“美”字描述?蓝盈盈的天上,好似水清洗般平静清灵;白黎黎的云彩,好似翡翠玉石般圆滑丝滑;潮湿润的海风,好似儿童在耳边呢喃低语;又高又大的芒果树,好似护卫守护在街道社区两侧。置身于厦门市的街道社区上,静静的享有着温和的海风,深呼一口湿冷新鲜的空气,我心伸展起来,步伐也越来越更为轻柔。
俗话说得好:博览群书,始于足下。旅游是一本没字的书,在亲近自然的全过程中,所闻所见经常给人产生内心的震撼人心。而本次厦门市之行要我觉得震撼人心的就是胡里山炮台、古龙酱文化园、厦门鼓浪屿电子琴历史博物馆。
“落伍就需要挨揍,国强才不会受到欺侮”,参观考察胡里山炮台时,我内心一遍遍反复着现在很多在加工厂有过经验的客户,想必都知道有关原料的。胡里山炮台建造于清朝末年,当时修建此炮台用了五年時间,墙地基用乌樟树汁、石灰粉、檽米与细沙拌和构建而成。炮台上的一门巨炮是那时候从德国克虏伯军工厂选购的,共花白金五万两。1937年,在该炮台上,这门巨炮击毁日军“箬竹”型13号舰,开盘中国战区击毁日舰的光辉战况。凝望牢固的炮台,眺望滔滔的海面,我好像置身以前的岁月,与“八闽门户网、天南锁钥”的胡里山炮台一同体会苍桑的狼烟历史时间。
“晒足一百八十天,就是这样晒。发布美味可口发布鲜。”当我们第一次见到古龙酱文化园的大晒场时,脑海中里竟蹦出来了这一句广告宣传语。与广告宣传语不一样的是,依据传统手工艺,古龙酱文化园的酱缸最少要晒足三百六十五天。俯览晒场,一眼望不上边的大晒场冲击性着我的视觉神经,五万平米的生抽晒场,1800很多年的古法纪酱加工工艺,55559个传统式酱缸,这经营规模,这历史时间,这加工工艺,古龙酱文化园能荣获全球世界纪录是大家中国人的骄傲。此时,我来为自身是一名我们中国人而觉得极其引以为豪。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置身于厦门鼓浪屿电子琴历史博物馆,我禁不住感叹:它是一座电子琴的圣殿,也是刘禹锡“谈笑有鸿儒”的理想化处境。细细大海敲打着岩层,30台不一样时期不一样我国的古钢琴静静地矗立,远古传说,今日,歌曲不区分国家,愿全球的大家能每天沉浸在唯美意境的电子琴声中,沒有战事,沒有贫苦,沒有挨饿……
昨天我刚随同妈妈一起去扫墓,我外公和外婆的墓是立在农村里的,公墓离哥哥家只有一点路,走过去只需要几分钟,我们大家提大包的提大包,拎贡品袋子的拎贡品袋子,每个人都没空闲。在公墓里,我清清楚楚的看见,周围的人都摆着供品烧着香,尽管在公墓门口挂着“禁止烧香”的牌子,就连自己家也保持着传统的习俗——烧纸钱,我们虽然是属于文明出行的,但是却没有文明扫墓,那些污染大气,破坏文明的习俗依旧存在。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大家没有烧香,没有烧纸钱,一些人在网上祭祀,追悼故去的亲人。扫墓是对已去的人的牵挂,诚心就行。
按中国传统习俗,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把亲人交齐或回乡,买好香烛跟鲜花水果,更有扛着乳猪的,纷纷上山祭拜先祖。
更有孝心的是,许多海外侨胞,他们都不远千里、跨洋过海回到祖国,风尘仆仆地来到我们共同的先祖坟(皇帝陵、炎帝陵)前祭拜。
这个清明节跟以往不一样,我在电视上看到在去年5·12特大地震遇难者——聚源中学遇难学生的墓碑旁,是年纪更小的新建小学的孩子们的墓碑。临近中午,新建小学二年级一班魏浩宇的父母提着他生前最喜爱的零食、玩具来看自己的孩子。这名年轻的母亲蹲在地上,反复抚摸着墓碑上孩子的照片,泪如雨下。嘴里还喃喃地念叨着:“儿啊,去年,我们一起去上坟;今天,我却给你上坟来了。”话语中的思念跟苦楚,让旁人都为之动容……
翻开我国的历史长卷,就像是桂林山水连绵不断,又像是敦煌莫高窟的图案灿烂无比,历史,记载了我国从盘古开天地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诞生,再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的灭亡;历史,记录着国家发展的足迹,留下一抹永不逝去的记忆。历史的波涛在人们心中翻涌,历史的天空仍在人们心中澄清,渐渐析出湛蓝,从而成了一片蓝色的天空。
我们一起走进初中班的历史课堂,看那一页澎湃的历史留下的足印。初中班的历史课主要是由同学自己做主题演讲,今天的主角是Troy(沈含昊),他的演讲主题是: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Troy自己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做成PPT向大家展示,通过他的讲解和老师的补充,大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了充分的了解。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推荐阅读:
走近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11-02
走进四季感受自然09-20
走进舞蹈世界 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12-23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主题队会06-15
走进新华书店感受读书的快乐六年级作文07-04
清明节传统风俗活动02-05
清明节传统教育活动02-24
传统节日清明作文600字10-05
清明节参加祭扫活动个人心得及感受07-14
传统作文清明节扫墓600字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