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古诗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精选9篇)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 篇1

1.,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

3.,零丁洋里叹零丁。4.,,此事古难全。

5.伤心秦汉经行处,。6.山气日夕佳,。

二、理解背诵

1.《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2.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体现诗人观察景物的句子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美好祝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所学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请你写出两个含有“月”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中运用形象比喻表明作者虽辞官但仍愿为国效力的句子:,。

5.咏雪,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7.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8.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寄语远方朋友。

9.《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10.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1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

1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他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13.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14.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15.〈〈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且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16.李白也有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是:“,。”

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出自(作者)的作品。

18 古人擅长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离愁别绪。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的“ ”又如李煜《相见欢》中的“ ”

八年级下册古诗句默写检测题(二)

1 山水之乐, 。2 怀旧空吟闻笛赋, 。

3 登斯楼也, , , ,感极而悲者矣。

4 不戚戚于贫贱, 。 5 ,干戈寥落四周星。

6 越明年,政通人和, 。 7 居庙堂之高则忧民; 。

8 醉能同其乐, ,太守也。9 今日听君歌一曲, 。

10东风不与周郎便, 。11 金樽清酒斗十千,

12 , ,山河表里潼关路。13 ,将登太行雪满山。

14 八月秋高风怒号, 。15 ,松柏有本性!

16 念天地之悠悠, 。17 相见时难别亦难, 。

1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体现边塞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情景交融、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感情的语句是: ;

19《己亥杂诗》中托物言志表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句子是:

20《送元二使安西》中表现送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语句:

21《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抱负,蕴含站得高、看得远之意的句子是: ;杜甫的 ,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2《登幽州台歌》中作者感叹历史、抒发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 。

23《赠从弟》中作者借物喻人,表现劝勉之意的中心句是: 。

24《醉翁亭记》中表现四季景物的名句依次是: 。

25《与朱元思书》中概括富春江美景的句子是: ;

作者在自然景物中表现了对政治生活与名利的厌倦,这一句是: ;

在《五柳先生传》中则表现为: 。

26《送东阳马生序》中开篇即指出了作者对于学习的偏爱: , 。

27《醉翁亭记》中作者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在文中表现为“ ”

2文中表现酒醉与山水间关系的名句是: 。

28《行路难》中最能表现诗人李白抱负远大、执着自信的诗句是: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与其风格相近的句子是: 。

诗人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其烦忧苦闷的体现是: ;

2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采用比喻手法表现早春景物特点的句子:

30.法国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是三位大师级人物的传记,这三位大师是:

3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被人们公认为“”这是他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余两部分别是:主要讲述的是的故事。

八年级下册字词汇总

标致芦荟不逊匿名诘责凄然绯红文绉绉庶出责罚家醅

宽恕禁锢滞留繁衍迁徒犀利朔方凛冽磬石稽首迸射虐待踌躇祈祷罪孽苍茫胆怯翡翠执拗憔悴真谛蓬蒿咫尺狼藉和煦干涸啮齿挑衅吞噬缄默窥探顾忌凋零牟取哂笑蹲踞蜿蜒酬和譬喻淳朴苋菜招徕荸荠

初二语文上册古诗 篇2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陆游

初二语文下册课文 篇3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ān 擅shàn长 蘸zhàn 阔绰chuò

撂liào 怵chù 抠kōu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篇4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进一步理解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4.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教学难点: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指出罗布泊的所在地。(大屏幕出示新疆地图)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可现在那里变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沙漠,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出示幻灯片)仙湖为什么变成令人恐怖的沙漠?今天,我们就走进罗布泊,听听她的诉说。(大屏幕上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家、作品:

作者吴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报告文学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他的佳作,被评为20xx年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三、快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找学生读课本相关段落,然后出示幻灯片,同时播放音乐)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一是20世纪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出示幻灯片,然后齐读相关段落)

3.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深层次原因: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示幻灯片)

4. 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次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出示幻灯片)

5.同样的悲剧还有那些?

还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出示幻灯片)

6.讨论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的痛惜之情。

四、探究学习:

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出示幻灯片)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体味真实性。

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信。

如:《汉书 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2.感受形象性。

(1)对比手法

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五、延伸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多年来的滥砍滥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目前约有3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xx多公里的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能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六、教师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出示幻灯片)

七、布置作业:

旗袍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篇5

稍大一点,我就央求妈妈给我买旗袍,依稀记得第一件旗袍是我央求了好多次,妈妈不耐烦了,才答应领我去“兴隆大厦”选选。一进到店里,我就看见色彩斑斓,各种各样的旗袍,我左摸一下、右看一眼,一会说要这个,一会说要那个的,美得不得了。妈妈结账的时候,我拿起旗袍,偷偷学起清朝人的样子,左手心搭在右手背上,放在胸前向下一压,小声对着镜子说“娘娘金安”。妈妈结账回来了,打开包装一看,我发现这旗袍古人的不大一样,原来是结合了现代特点,却没有了古代的样子,但一想着我是“宫廷中人”了,又一阵窃喜。

回到家,我立马取出穿上了,妈妈还看了我这样着迷,讥讽说:“你学习要是有这二分之一的精神,就不劳我操心了。”我穿好旗袍,取出自己积攒的古代饰品,全都装扮上了,又如古代女子一般,点着脚尖走了起来。看见妈妈便说:“皇儿给母妃请安了!”我开心的不得了。

后来我三番五次地央求妈妈又陆续买了三四件。长大了,那些旗袍都小了,妈妈要把不能穿的旗袍送人,可我不肯,她让我只留一件大点的,我告诉妈妈,无论如何不许把我买的第一件扔掉,妈妈说:“小孩子不大点,心思倒挺重!”“那可不,”我说,“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扔。”妈妈一脸无奈。

直到现在我还热衷于旗袍,每当看到总是惊喜地羡慕一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有关旗袍的一些事,这才知道,旗袍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体现了古人的身材美与女人的独特魅力,而且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时代进步,不断改进。在风情与气质上不断踏上新台阶。它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典范,这也成了我更加喜爱它的重要原因。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篇6

煮豆持作羹,漉豉 以为汁。萁 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①漉豉(chǐ):豆制品。②萁(qí):豆茎。③然:通“燃”。

(1)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苦和悲愤。(2)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 1豆茎与豆原本是同根相生,诗人用豆茎与豆比喻同胞兄弟、手足之情。

2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②

答案第1页,总5页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1)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2)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答出心境、环境,意思对即可)

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以动衬静。月亮爬上山头,清光遍照涧谷,惊醒了树上夜宿的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喳喳地鸣叫几声。

答案第2页,总5页

8.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题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小题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送别情景。【小题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心称作“冰心”?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表明诗人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1分);突出了诗人虽遭贬谪却依然坚持操守、冰清玉洁的品质(1分)。

答案第3页,总5页 11.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满、压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答案第4页,总5页

12.阅读《石灰吟》,完成(1)~(3)题。

石灰吟 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托物言志(借物抒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是_______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洁身自好,清白自守

(3)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写下豪言壮语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像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除此之外,你还能再写出两句来吗?(注明作者)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为中华之堀起而读书”(周恩来)

初二语文下册测试题 篇7

一、基础知识(27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侧翼(yì)目眩(xuán)稀罕(hǎn)嗫嚅(nuò)

B、悚然(sǒng)褴褛(lǒu)蛊惑(gǔ)黯然(àn)

C、倏然(shū)瘫软(tān)怯懦(qiè)谩骂(màn)

D、舟楫(jí)投掷(zhí)蹂躏(lìn)沧桑(sāng)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仰杨顿挫深恶痛极豪不犹豫B、气宇轩昂哑雀无声文质彬彬

C、唾手可得安分守己肆无忌惮D、南腔北调义愤填鹰造谣生事

3、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细节来自观察,真知出于实践,语感源于积累。唯有深入细致的观察、苦心孤诣(A)

的实践、持之以恒(B)的积累,才能妙笔生花(C),才能用少数几个句子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D),活灵活现!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5、下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细柳营》——汉代B、司马光——《孙权劝学》——南宋

C、陶渊明——《桃花源记》——东晋D、范仲淹——《岳阳楼记》——北宋

6、在空格内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联合早报》消息)1月6日凌晨2时,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媒体的高度关注下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该男婴名叫张亦驰,小名就叫“十三少”。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到底,中国大陆人口的数量是12亿9988万人,而中国20的`净增人口数是每天2万零800人,以此推算,201月6日凌晨中国大陆人口将达到13亿。官方将1月6日定为中国13亿人口日,将该日零时以后第一个出生在北京妇产医院的孩子定为中国第13亿个公民,这个公民必须是纯自然分娩并且母婴健康。

答:

7、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空1分,共10分)

⑴写出古诗的上句或下句:

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__。(《长歌行》)

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⑵《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村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岳阳楼记》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达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⑷《山居秋暝》中最能表现山间自然环境清新、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李清照的《渔家傲》中“,。”两句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虚幻的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⑹《清平乐村居》一词中最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南极潇湘()⑵云归而岩穴暝()⑶谪守()

⑷百废具兴()⑸增其旧制()⑹尝求()

2、第②段中“前人之述备矣”其中“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的哪一句。(用课文中原话回答)(1分)

3、选出第③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1分)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第②③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第②描写了______________景,第③描写______________景,两者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选文中抒发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警句在全文中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3.学习本文对比的写法

4.理解周亚夫之“真”

教学重点:

1.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 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人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反复对文章语言进行比较鉴赏,层层深入地体会周亚夫的“真”。

教学创意: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给足空间,渗透方法:

3.融入文化,一体四面。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一)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将自学时无法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三)搜集与细柳营相关诗词。

二、激疑导入

(一)同学们,课前咱们要求搜集与细柳营相关的诗句,谁来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教师可做补充。

(二)激疑:同学们搜集的诗句真不少!显然“细柳营”是备受文人们青睐的。但一个小小的军营,究竟有何魅力能让那么多文人骚客另眼相待呢?让我们走进《周亚夫军细柳》去一探究竟吧!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导入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诗词,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教师可提前整理部分易于理解的诗词,展示在PPT中,便于学生摘录。)

三、预习检测

(一)去句读朗读

1.去掉全文标点,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跟读并纠错。

2.全班齐读课文。

(二)配图讲故事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2.PPT展示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请学生给图片配文。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针对课前预习而设,旨在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对课文内容做整体上的梳理。教师在纠正字音时,可以分析错误的原因,深究字词背后的语言依据,扩充语文知识,图片出示的顺序可以打乱,以进一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质疑

(一)合作学习,互助释疑

学生组内交流预习时做了记号的疑难词句,互助释疑。

(二)班级交流,质疑问难

学生以组为单位提出仍无法理解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或教师指导解决。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该环节渗透了本课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学定教”,即教学的起点是基于“学生需要的”而非“教师能教的”。设计以上两个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梳理出重点文言字词。在指导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勾连所学知识,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

五、教师补遗

(一)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

1.“吾欲入劳军”中的“欲”如何翻译?

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中的“乃”翻译为“于是”还是“才”比较好?

3.“军中不得驱驰”中的“不得”如何翻译?

(二)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明确:

1.“欲”这里常翻译为“想”或“要”,皆属同一义项。但翻译成“想”比翻译成“要”更为合理。就语境来看,文帝是尊重与配合周亚夫的,翻译为“要”则稍显强势了。

2.“乃”翻译成“才”为好。文帝劳军,先至霸上、棘门,周亚夫身为大将,消息灵通,且细柳与前两营不远,故他不可能不知文帝将至。然而他始终未有通融,直至文帝按正规程序请示。可见用“才”方能贴合此语境。

3.“得”可翻译为“能够”、“可以”等,表示情况允许。但结合语境,“将军约”和“军中”皆在强调这里是军营,军营有军营的规矩,规矩就得遵循。故而“不得”翻译成“不准”远比“不能够”更能彰显军令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补充与深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也有权说出自己的理解。且教师基于自身认知水平,他所能看到的,往往会高于学生,故而能引领学生看到更远。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会更为准确,也更能体会到文章语言的考究,并为下一课时人物形象的把握张本。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培养其语境意识。)

六、字词梳理

(一)请同学们按照以下提示,梳理本课词语并记忆。

1.字形生僻的词语(注音)

2.字义与之前所学不同的词语(释义)

3.其它新学的常用词语(释义)

(二)教师总结

明确:

字形生僻的词语:棘(jí)、彀(gòu)、曩(nǎng)

字义与之前所学不同的词语:

军(驻军)、劳(慰问)、居(经过)、之(到)、固(一定)、且(将要)

其它新学的常用词语:

已而(不久)、被(同“披”,穿着)、无何(不久)、揖(拱手行礼)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该环节是本课的收束环节,旨在让学生明晰本课所学,并积累文言词语,落实单元目标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切入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把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大家知道细柳营的魅力在何处了吗?

明确:周亚夫

(二)文中有对周亚夫的评价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嗟乎,此真将军矣!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目的有三,一是回扣第一课时的导入,将本课学习引向周亚夫其人:二是找出本文关键句,切入文本:三是与本课收束环节呼应。第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勾连《陋室铭》。若学生回答的是细柳营戒备森严或军纪严明,亦可引导其归因为周亚夫治军有方,此皆可为后续学习张本。“嗟乎”一句,读是关键,为收束环节再读此句做铺垫。)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篇9

一、默写《七步诗》,并填空: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里写到了(2)种事物,分别是(萁)(豆)。

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来,并作解释:

持:用来。泣:哭泣煎:残害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反问)句。这是(曹植)对(曹丕)说的,它的意思是(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4、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喻成(豆),把曹丕比喻成(萁)。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迫害亲兄弟),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二、读《鸟鸣涧》,完成填空。

1、《鸟鸣涧》是(唐)朝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景色,突出了一个“(静)”字。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时而,偶尔)。

2、这是一首(山水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三、读《芙蓉楼送辛渐》,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中“平明”的意思是(清晨);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的品质。我还能默写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读《江畔独步寻花》,完成练习。

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杜甫,被称为“(诗圣)”。在《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全诗运用(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天生气盎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快乐)之情。

五、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两首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第一首明写(石灰),实质要表达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竹石),赞扬了它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吟颂,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尔”的意思是(你)。

六、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闻”的意思是(听说)。全诗围绕(欣喜若狂)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开头的表现是(初闻涕泪满衣裳)。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 1

作伴好还乡)。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欣喜若狂)。

七、读《己亥杂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是(清)朝(龚自珍)写的,这是他的《已亥杂诗》中是第(二百二十)首。其中“九州”的意思是(中国);“生气”的意思是(生气勃勃的局面);“恃”的读音是(shì),意思是(依靠);“喑”的读音是(yīn),意思是(哑);“万马齐喑”是比喻(社会政治毫无生气)。“究”的意思是(终究,毕竟。);“抖擞”的意思是(振作精神)。

八、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苏轼是(宋)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写的(哲理)诗《题西临壁》有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序”,是:(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下阙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感情。

九、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

这首词王观起首用(水)比喻(美人流动的眼波),用(山)比喻(美人蹙起的眉毛)。然后进行(设)问,“(欲问行人去那边)”?然后回答:“(眉眼盈盈处)。”这是指(山水交汇)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最后,作者嘱咐(鲍浩然):(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十、附加题:

1、李白被称为“(诗仙)”,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默写两首他写的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5、静夜思(唐)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头思故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6、古朗月行(节录)(唐)李白20、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在青云端。(huán)。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

21、望天门山(唐)李白

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8、赠汪伦(唐)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把《江畔独步寻花》改写成一段写景的文字,看谁能生动描写诗意,又写得优美动人。在前往黄四娘家的过程中有一条小径,小径边开满了花儿。阳春三月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瞧,迎春花的枝条乱蓬蓬地垂挂着,明艳艳的金黄色耀人眼花;月季也不甘示弱,开放出一朵朵迷人的小花,远远望去,漂亮极了;还有山茶花,它开得那么耀眼,鲜艳,在阳光下烁烁闪耀。千万朵饱满的花儿压得枝都低了。

这美丽的景色怎能容花蝴蝶们错过?它们恋恋不舍地在花丛中飞舞,嬉戏。只见近处的花丛中有几只带着紫色斑点的大蝴蝶,一会儿翩翩飘在空中,一会儿又竖起双翅落在花上。简直分不清是蝴蝶变成了花朵变成了花朵缀在枝头,还是花朵生出翅膀飞了起来。成群的蝴蝶时聚时散,绚丽多彩的翅膀为春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一篇: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倡议书下一篇:人寿保险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