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差问题小学奥数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和差问题小学奥数(精选10篇)

和差问题小学奥数 篇1

学校: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总分:100分)

1、张明在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得8分,张明这两门功课的成绩各是多少分?(6分)

2、有A、B、C三个数,A+B=252,B+C=197,C+A=149,求这三个数。(6分)

3、甲、乙两个筐共装苹果75千克,从甲筐取出5千克苹果放入乙筐里,甲筐苹果还比乙筐苹果多7千克,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6分)

4、张强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元,买外衣和鞋比买帽子多花210元,张强买这双鞋花了多少钱?(7分)

5、李叔叔要在下午3点钟上班,他估计快到上班时间了,到屋里去看钟,可是钟早在12点10分就停了。他上足发条却忘了拨动指针,匆匆离家,到工厂一看钟,离上班时间还有10分钟。夜里11点下班,李叔叔马上离厂回到家里,一看钟才9点整。假定李叔叔的上班和下班在路上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他家的钟停了多长时间(上发条所用时间忽略不计)?(8分)

6、小明用21.4元去买两种贺卡,甲卡每张1.5元,乙卡每张0.7元,钱恰好用完。可是售货员把甲卡张数算作乙卡张数,把乙卡张数算作甲卡张数,要找还小明3.2元。问:小明买了甲、乙卡各几张?(8分)

7、两个连续的奇数之和是100,求这两个奇数。(6分)

8、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和差这三个数的和是388,减数比差大16,求减数。(7分)

9、篮球和排球共58个,排球和足球共45个,足球和篮球共77个,那么,篮球、排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6分)

10、小明比小强多27本书,如果要小强比小明多5本书,那么小明要给小强多少本书?(6分)

11、姐姐做英语练习,比妹妹做算术练习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练习多用42分钟。妹妹做算术、英语两门练习共用了44分钟。那么,妹妹做英语练习用了多少分钟?(8分)

12、用100元购买钢笔和圆珠笔,各买5支还多余5元;如果买7支钢笔、3支圆珠笔就缺5元。问:钢笔、圆珠笔每支价格各是多少元?(8分)

13、有一个没有写完的算式:(6分)

987654321 =23

请在等式左边各个数字之间,插入四个加号和四个减号,使等式成立。

14、全班买了51套运动服,共花了1989元,每件上衣比裤子贵7元钱。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各 多少元?(6分)

15、两个连续的偶数之和是86,求这两个偶数。(6分)

和差问题小学奥数 篇2

1.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2.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年龄都是增加相等的量。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年龄= 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工程问题,究其本质是运用分数应用题的量率对应关系,即用对应分率表示 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这种方法可以称作是一种“ 工程习惯”,这一类问题称之 为“ 工程问题”.1.解题关键是把“ 一项工程” 看成一个单位,运用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 间= 工作总量,表示出各个工程队(人员)或其组合在统一标准和单位下的工作 效率。

2.利用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代换法、比例法、列表法、方程法等。抛开 “ 工作总量”,和“ 时间”,抓住题目给出的工作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出 与所求相关的工作效率,最后利用先前的假设“ 把整个工程看成一个单位”,求 得问题答案,一般情况下,工程问题求的是时间。

有的情况下,工程问题并不表现为两个工程队在“ 修路筑桥、开挖河渠”,甚至会表现为“ 行程问题”、“ 经济价格问题” 等等,工程问题不仅指一种题型,更是一种解题方法。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 段数+1= 全长÷株距+1;

全长= 株距×(棵数-1);

株距= 全长÷(棵数-1);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 株距×棵数;

棵数= 全长÷株距;

株距= 全长÷棵数; 3、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 段数-1= 全长÷株距-1;

株距= 全长÷(棵数+1);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棵数= 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 棵数×棵距;

棵距= 总距离÷棵数。

按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发生不能均分的情况。如果有物品剩余就叫 盈,如果物品不够就叫亏,这就是盈亏问题的含义。

一般地,一批物品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第一种分配方法有多余的物品(盈),第二种分配方法则不足(亏),当两种分配方法相差n 个物品时,那就有:

盈数+ 亏数= 人数×n,这是关于盈亏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关系式。

解盈亏问题的窍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概括:

(盈+ 亏)÷两次分得之差= 人数或单位数,(盈-盈)÷两次分得之差= 人数或单位数,(亏-亏)÷两次分得之差= 人数或单位数。

解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什么情况下会盈,盈多少?什么情况下“ 亏”,“ 亏” 多少?找到盈亏的根源和几次盈亏结果不同的原因。

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2=较小数,和-较小数= 较大数

方法②:(和+ 差)÷2=较大数,和-较大数= 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15-5)÷2=5,(15+5)÷2=10.(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1 倍数(较小数)×倍数=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 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50÷(4+1)=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1 倍数(较小数)×倍数=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 倍,求这两个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逻辑问题 篇3

(一)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常常要求我们主要通过分析和推理,而不是计算得出正确 的结论。这类判断、推理问题,就叫做逻辑推理问题,简称逻辑问题。这类题目与我们学过 的数学题目有很大不同,题中往往没有数字和图形,也不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计算方法,而是 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推理,得到答案。本讲介绍利用列表法求解逻辑问题。例 1 小王、小张和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 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问: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教师? 分析与解: 分析与解: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李不是教师,小王不是农民,小张不是农民。由此 得到左下表。表格中打“√”表示肯定,打“×”表示否定。

因为左上表中,任一行、任一列只能有一个“√”,其余是“×”,所以小李是农 民,于是得到右上表。因为农民小李比小张年龄小,又小李比教师年龄大,所以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即小 张不是教师。因此得到左下表,从而得到右下表,即小张是工人,小李是农民,小王是教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例 1 中采用列表法,使得各种关系更明确。为了讲解清楚,例题中画了几个表,实际解 题时,不用画这么多表,只在一个表中先后画出各种关系即可。需要注意的是:①第一步应 将题目条件给出的关系画在表上,然后再依次将分析推理出的关系画在表上; ②每行每列只 能有一个“√”,如果出现了一个“√”,它所在的行和列的其余格中都应画“×”。在下面的例题中,“√”和“×”的含义是很明显的,不再单独解释。例 2 刘刚、马辉、李强三个男孩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事先 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第一盘:刘刚和小丽对李强和小英; 第二盘:李强和小红对刘刚和马辉的妹妹。问:三个男孩的妹妹分别是谁?

分析与解: 分析与解:因为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题目条件表明:刘刚与小丽、李强与小英、李 强与小红都不是兄妹。由第二盘看出,小红不是马辉的妹妹。将这些关系画在左下表中,由 左下表可得右下表。

刘刚与小红、马辉与小英、李强与小丽分别是兄妹。例 3 甲、乙、丙每人有两个外号,人们有时以“数学博士”、“短跑健将”、“跳高冠 军”、“小画家”、“大作家”和“歌唱家”称呼他们。此外:(1)数学博士夸跳高冠军跳得高;(2)跳高冠军和大作家常与甲一起去看电影;(3)短跑健将请小画家画贺年卡;(4)数学博士和小画家很要好;(5)乙向大作家借

过书;(6)丙下象棋常赢乙和小画家。你知道甲、乙、丙各有哪两个外号吗? 分析与解: 分析与解:由(2)知,甲不是跳高冠军和大作家;由(5)知,乙不是大作家;由(6)知,丙、乙都不是小画家。由此可得到下表:

因为甲是小画家,所以由(3)(4)知甲不是短跑健将和数学博士,推知甲是歌唱 家。因为丙是大作家,所以由(2)知丙不是跳高冠军,推知乙是跳高冠军。因为乙是跳高 冠军,所以由(1)知乙不是数学博士。将上面的结论依次填入上表,便得到下表:

所以,甲是小画家和歌唱家,乙是短跑健将和跳高冠军,丙是数学博士和大作家。例 4 张明、席辉和李刚在北京、上海和天津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工人、农民和教师,已 知:(1)张明不在北京工作,席辉不在上海工作;(2)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3)在上海工作的是工人;(4)席辉不是农民。问:这三人各住哪里?各是什么职业? 分析与解: 分析与解:与前面的例题相比,这道题的关系要复杂一些,要求我们通过推理,弄清人 物、工作地点、职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需要两两构造三个表,即人物与地点,人 物与职业,地点与职业三个表。我们先将题目条件中所给出的关系用下面的表来表示,由条件(1)得到表 1,由条 件(4)得到表 2,由条件(2)(3)得到表 3。因为各表中,每行每列只能有一个“√”,所以表(3)可填全为表(4)。

因为席辉不在上海工作,在上海工作的是工人,所以席辉不是工人,他又不是农民,所以席辉是教师。再由表 4 知,教师住在天津,即席辉住在天津。至此,表 1 可填全为表 5。

对照表 5 和表 4,得到:张明住在上海是工人,席辉住在天津是教师,李刚住在北 京是农民。练习26 1.甲、乙、丙分别是来自中国、日本和英国的小朋友。甲不会英文,乙不懂日语却 与英国小朋友热烈交谈。问:甲、乙、丙分别是哪国的小朋友? 2.徐、王、陈、赵四位师傅分别是工厂的木工、车工、电工和钳工,他们都是象棋 迷。

(1)电工只和车工下棋;(2)王、陈两位师傅经常与木工下棋;(3)徐师傅与电工下棋互有胜负;(4)陈师傅比钳工下得好。问:徐、王、陈、赵四位师傅各从事什么工种? 3.李波、顾锋、刘英三位老师共同担负六年级某班的语文、数学、政治、体育、音 乐和图画六门课的教学,每人教两门。现知道:(1)顾锋最年轻;(2)李波喜欢与体育老师、数学老师交谈;(3)体育老师和图画老师都比政治老师年龄大;(4)顾锋、音乐老师、语文老师经常一起去游泳;(5)刘英与语文老师是邻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定稿) 篇4

第1讲

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例题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导航】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 1.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2.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题4】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思路导航】98分比89分多9分。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练习4:

1.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某班的一次测验,平均成绩是91.3分。复查时发现把张静的89分误看作97分计算,经重新计算,该班平均成绩是91.1分。问全班有多少同学?

【例题5】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先求出五个数的和:38×5=190,再求出前三个数的和:27×3=81.后三个数的和:48×3=144。用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三个数的和,这样,中间的那个数就算了两次,必然比190多,而多出的部分就是所求的中间的一个数。

练习5:

1.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第2讲

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

【思路导航】100分比86分多14分,这14分必须填补到前几次的平均分84分中去,使其平均分成为86分。每次填补86-84=2(分),14里面有7个2.所以,前面已经测验了7次,这是第8次测验。

练习1:

1.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2.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例题2】 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

【思路导航】因为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即语文+英语=168分,而英语比语文多10分,即英语-语文=10分,所以,语文是(168-10)÷2=79分,英语是79+10=89分。又因为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所以政治是86×2-89=83分;而政治、数学两科平均分91.5分,数学是91.5×2-83=100分;最后根据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可知,自然分是89×5-(79+89+83+100)=94分。

练习2:

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

【例题3】 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时间就等于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显然,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先求出逆水行全程时所用的时间。因为360÷10=36(千米)是顺水速度,它是汽艇的静水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和,所以,此汽艇的静水速度是36-6=30(千米)。而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所以汽艇的逆水速度是30-6=24(千米)。逆水行全程时所用时间是360÷24=15(小时),往返的平均速度是360×2÷(10+15)=28.8(千米)。

练习3:

1.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1千米。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

2.一艘客轮从甲港驶向乙港,全程要行165千米。已知客轮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现在正好是顺流而行,行全程需要几小时?

【例题4】 幼儿园小班的20个小朋友和大班的30个小朋友一起分饼干,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10块,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求一共分掉多少块饼干?

【思路导航】只要知道了大、小班小朋友分得的平均数,再乘(30+20)人就能求出饼干的总块数。因为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30个小朋友一共多2×30=60(块),这60块平均分给20个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可得60÷20=3(块)。因此,大、小班小朋友分得平均块数是10+3=13(块)。一共分掉13×(30+20)=650(块)。

练习4:

1.数学兴趣小组里有4名女生和3名男生,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女生的平均分是90分,男生的平均分比全组的平均分高2分,全组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几下? 【例题5】 王强从A地到B地,先骑自行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每小时行12千米。剩下的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求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程除以行全程所用的时间。由于题中没有告诉我们A地到B地间的路程,我们可以设全程为24千米(也可以设其他数),这样,就可以算出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12+12÷4=4(小时),再用24÷4就能得到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

练习5:

1.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千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2.运动员进行长跑训练,他在前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50米,后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00米。求他在整个长跑中的平均速度。

作业

1.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2.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4.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5.两组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次。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次,如果乙组平均每人跳160次,那么,乙组有多少人?

6.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如果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7.甲船逆水航行300千米,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的一段水路需要20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8.一个技术工带5个普通工人完成了一项任务,每个普通工人各得120元,这位技术工人的收入比他们6人的平均收入还多20元。问这位技术工得多少元?

小学三年级奥数_植树问题_习题 篇5

1,一条河堤长420米,从头到尾每隔3米栽一棵树,要栽多少棵树?

2.肖林家门口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长40米。肖林要在小路一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一个圆形水池的围台圈长60米。如果在此台圈上每隔3米放一盆花,那么一共能放多少盆花?

4,在一段路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包括这段路两端埋设的路灯杆,共埋设了10根。这段路长多少米?

5,小明要到高层建筑的11层,他走到5层用了100秒,照此速度计算,他还需走多少秒?

6.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7.一个长10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游泳池,在离池边3米的外围圈(仍为长方形)上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多少棵树?

8.一根90厘米长的钢条,要锯成9厘米长的小段,一共要锯几次?

9.测量人员测量一条路的长度。先立了一个标杆,然后每隔40米立一根标杆。当立杆10根时,第1根与第10根相距多少米?

10.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入场式的仪仗队共180人,每6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120厘米。这个仪仗队共排了多长?

和差问题小学奥数 篇6

考点:多次相遇问题.

分析:第十次相遇,妹妹已经走了:30×10÷(1.3+1.2)×1.2=144 (米). 144÷30=4(圈)…24(米). 30-24=6 (米).还要走6米回到出发点.

解答:解:第十次相遇时妹妹已经走的路程:

30×10÷(1.3+1.2)×1.2,

=300÷2.5×1.2,

=144(米).

144÷30=4(圈)…24(米).

30-24=6 (米).

还要走6米回到出发点.

和差问题小学奥数 篇7

2、父子今年共100岁,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3倍,今年两人各多少岁?

3、今年妈妈47岁,小刚20岁,几年前妈妈年龄是小刚的4倍?

4、女儿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5、一家三口人,年龄之和是74岁,妈妈比爸爸小2岁,妈妈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三人各有多少岁?

6、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剪去18厘米,第二根剪去26厘米,余下的铁丝第一根是第二根的3倍。原来两根铁丝各长多少厘米?

7、一筐梨和一筐苹果的个数相同,卖掉40个苹果和15个梨后,剩下的梨是苹果的6倍,原来两筐一共有多少个?

8、幼儿园买来的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如果每组领3个梨和4个苹果,结果梨正好分完,苹果还剩16个。两种水果原来各有多少个?

9、甲粮库的存粮是乙粮库存粮的2倍,甲粮库每天运出粮食40吨,乙粮库每天运出粮食30吨。若干天后,乙粮库的粮食全部运完,而甲粮库还有80吨。甲、乙粮库的粮食原来各有多少吨?

和差问题小学奥数 篇8

为什么把有的问题叫归一问题?我国珠算除法中有一种方法,称为归除法.除数是几,就称几归;除数是8,就称为8归.而归一的意思,就是用除法求出单一量,这大概就是归一说法的来历吧!

归一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正归一,也称为直进归一.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另一种是反归一,也称为返回归一.如:修路队6小时修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

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例1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速度1小时爬行多少米?

分析为了求出蜗牛1小时爬多少米,必须先求出1分钟爬多少分米,即蜗牛的速度,然后以这个数目为依据按要求算出结果。

解:①小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分米?12÷6=2(分米)

②1小时爬几米?1小时=60分。

2×60=120(分米)=12(米)

答:小蜗牛1小时爬行12米。

还可以这样想:先求出题目中的两个同类量(如时间与时间)的倍数(即60分是6分的几倍),然后用1倍数(6分钟爬行12分米)乘以倍数,使问题得解。

解:1小时=60分钟

12×(60÷6)=12×10=120(分米)=12(米)

或12÷(6÷60)=12÷0.1=120(分米)=12(米)

答:小蜗牛1小时爬行12米。

例2一个粮食加工厂要磨面粉20000千克.3小时磨了600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几小时?

方法1:

分析通过3小时磨6000千克,可以求出1小时磨粉数量.问题求磨完剩下的要几小时,所以剩下的量除以1小时磨的数量,得到问题所求。

解:(20000-6000)÷(6000÷3)=7(小时)

答: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7小时。

方法2:用比例关系解。

解:设磨剩下的面粉还要x小时。

6000x=3×14000

x=7(小时)

答: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7小时。

例3学校买来一些足球和篮球.已知买3个足球和5个篮球共花了281元;买3个足球和7个篮球共花了355元.现在要买5个足球、4个篮球共花多少元?

分析要求5个足球和4个篮球共花多少元,关键在于先求出每个足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出第一次和第二次买的足球个数相等,而篮球相差7-5=2(个),总价差355-281=74(元).74元正好是两个篮球的价钱,从而可以求出一个篮球的价钱,一个足球的价钱也可以随之求出,使问题得解。

解:①一个篮球的价钱:(355-281)÷(7-5)

=37元

②一个足球的价钱:(281-37×5)÷3=32(元)

③共花多少元?32×5+37×4=308(元)

答:买5个足球,4个篮球共花308元。

例4一个长方体的水槽可容水480吨.水槽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进水管8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单开排水管6小时可把满池水排空.两管齐开需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分析要求两管齐开需要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光,关键在于先求出进水速度和排水速度.当两管齐开时要把满池水排空,排水速度必须大于进水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等于进水与排水速度差.解决了这个问题,又知道总水量,就可以求出排空满池水所需时间。

解:①进水速度:480÷8=60(吨/小时)

②排水速度:480÷6=80(吨/小时)

③排空全池水所需的时间:480÷(80-60)=24(小时)

列综合算式:

480÷(480÷6-480÷8)=24(小时)

答:两管齐开需24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例57辆“黄河牌”卡车6趟运走336吨沙土.现有沙土560吨,要求5趟运完,求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方法1:

分析要想求增加同样卡车多少辆,先要求出一共需要卡车多少辆;要求5趟运完560吨沙土,每趟需多少辆卡车,应该知道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

解:①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

336÷6÷7=56÷7=8(吨)

②560吨沙土,5趟运完,每趟必须运走几吨?

560÷5=112(吨)

③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112÷8-7=7(辆)

列综合算式:

560÷5÷(336÷6÷7)-7=7(辆)

答:需增加同样的卡车7辆。

方法2:

在求一辆卡车一次能运沙土的吨数时,可以列出两种不同情况的算式:①336÷6÷7,②336÷7÷6.算式①先除以6,先求出7辆卡车1次运的吨数,再除以7求出每辆卡车的载重量;算式②,先除以7,求出一辆卡车6次运的吨数,再除以6,求出每辆卡车的载重量。

在求560吨沙土5次运完需要多少辆卡车时,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求出一共用车14辆后,再求增加的辆数就容易了。

例6某车间要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由18人,每天工作8小时,7.5天完成任务.由于缩短工期,要求4天完成任务,可是又要增加6人.求每天加班工作几小时?

分析我们把1个工人工作1小时,作为1个工时.根据已知条件,加工这批零件,原计划需要多少“工时”呢?求出“工时”数,使我们知道了工作总量.有了工作总量,以它为标准,不管人数增加或减少,工期延长或缩短,仍然按照原来的工作效率,只要能够达到加工零件所需“工时”总数,再求出要加班的工时数,问题就解决了。

解:①原计划加工这批零件需要的“工时”:

8×18×7.5=1080(工时)

②增加6人后每天工作几小时?

1080÷(18+6)÷4=11.25(小时)

③每天加班工作几小时?11.25-8=3.25(小时)

答:每天要加班工作3.25小时。

例7甲、乙两个打字员4小时共打字3600个.现在二人同时工作,在相同时间内,甲打字2450个,乙打字2050个.求甲、乙二人每小时各打字多少个?

分析已知条件告诉我们:“在相同时间内甲打字2450个,乙打字2050个.”既然知道了“时间相同”,问题就容易解决了.题目里还告诉我们:“甲、乙二人4小时共打字3600个.”这样可以先求出“甲乙二人每小时打字个数之和”,就可求出所用时间了.解:①甲、乙二人每小时共打字多少个?

3600÷4=900(个)

②“相同时间”是几小时?

(2450+2050)÷900=5(小时)

③甲打字员每小时打字的个数:

2450÷5=490(个)

④乙打字员每小时打字的个数:

2050÷5=410(个)

答:甲打字员每小时打字490个,乙打字员每小时打字410个。

还可以这样想: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可以分两层.第一层,甲乙二人4小时共打字3600个;第二层,在相同时间内甲打字2450个,乙打字2050个.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二人共打字2450+2050=4500(个);打字3600个用4小时,打字4500个用几小时呢?先求出4500是3600的几倍,也一定是4小时的几倍,即“相同时间”。

解:①“相同时间”是几小时?

4×[(2450+2050)÷3600]=5(小时)

②甲每小时打字多少个?

2450÷5=490(个)

③乙每小时打字多少个?

2050÷5=410(个)

和差倍问题综合练习 篇9

1、甲乙两人一共存款3400元,甲若给乙400元,则两人存款数相等。甲、乙各存款多少元?

2、一个书架有三层,共放书100本。上层比中层多放20本书,下层比中层少放10本书。书架上、中、下三层各放书多少本?

3、甲、乙两箱水果共重37千克,如果从甲箱中取出2千克水果放入乙箱后,甲箱还比乙箱多1千克。甲、乙两箱原来各有水果多少千克?

4、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5、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30本,甲班给乙班多少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6、小强和小明共有28本练习本,小强的练习本比小明的2倍少2本,小强和小明各有几本练习本?

7、红星小学图书馆内,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连环画书又是科技书的2倍。已知这三种书共有1600本,那么每种书各有多少本?

8、小王有240元,小青有100元,两人用去了一样多钱后,小王剩下的钱是小青剩下的钱的3倍。小王和小青各用去了多少钱?

9、节目里彩旗飘,红旗的面数是黄旗的3倍多2面,红旗比黄旗多24面,红旗、黄旗各有多少面?

10、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12米,第二根接上14米,这时第二根长度是第一根长的3倍,两根绳子原来各长多少米?

1、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6 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 万元,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

2、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245 人,如果从甲校调20 人去乙校后,甲校比乙校还多5 人,两校原有学生各多少人?

3、甲班和乙班一共有60人。如果从甲班调6个人到乙班,那么甲班的人数就是乙班人数的2倍。求甲、乙两班原来的人数。

4、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40,减数是差的5倍,则减数是多少?

5、动物园有5座猴山,其中3座住着金丝猴,2座住着猕猴。这5座猴山上猴子的数量分别为:10、15、30、35、70。已知金丝猴的总数是猕猴的3倍,问:哪两座山上住着猕猴?

6、甲水库有43亿立方米水,乙水库有37亿立方米水。问:需要从甲水库调多少亿立方米水道乙水库,才能使乙水库的水比甲水库多两倍?

7、甲乙两校共有学生864 人,为了照顾学生就近入学,从甲校调入乙校32 名同学,这样甲校学生还比乙校多48 人,问甲、乙两校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8、甲、乙两堆货物共有160件,已知甲堆货物比乙堆的3倍还多40件。甲、乙两堆各有多少件货物?

9、三堆糖果共有105颗,其中第一堆糖果的数量是第二堆的3倍,而第三堆糖果的数量又比第二堆的2倍少3颗。第三堆糖果有多少颗?

10、两个自然数相除,商是4,余数是1。如果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是56,那么被除数等于多少?

11、有3条绳子,共长95米,第一条比第二条长7米,第二条比第三条长8米,问3条绳子各长多少米?

12、甲公司有资金100亿元,乙公司有资金40亿元,两公司联合投资一块地,用去同样多的资金后,甲公司剩下的资金是乙公司的5倍。请问:两公司投资这块地共用去多少亿元?

13、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 分,数学比语文多8 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

14、亚洲杯决赛中,中国记者的数量是外国记者数量的3倍。比赛结束后中国记者有180人离场,外国记者有40人离场,剩下的中、外记者数量相等。原来中、外记者各有多少人?

15、甲、乙两个数,如果甲数加上320就等于乙数,如果乙数加上460就等于甲数的3倍。求两个数各是多少?

16、有两块布,第一块长74 米,第二块长50 米,两块布各剪去同样长的一块布后,剩下的第一块米数是第二块的3 倍,问每块布各剪去多少米?

17、两块同样长的花布,第一块卖出31 米,第二块卖出19 米后,第二块是第一块的4 倍,求每块花布原有多少米?

18、甲、乙两校教师的人数相等,由于工作需要,从甲校调30 人到乙校去,这时乙校教师人数正好是甲校教师人数的3 倍,求甲、乙两校原有教师各多少人?

19、小悦和阿奇在操场上练习跑步.一段时间过后,阿奇跑的距离比小悦跑的3 倍还多80 米.如果小悦比阿奇少跑了500 米,那么小悦和阿奇分别跑了多少米?

20、甲、乙两筐苹果重量相等.现在从甲筐拿12 千克苹果放入乙筐,结果乙筐苹果的重量就比甲筐的3 倍少2千克.两筐苹果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2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1980 人,甲队为了支援乙队,抽出285 人加入乙队,这时乙队人数还比甲队少24人,求甲、乙两队原有工人多少人?

思考题:

1、费叔叔买来三箱水果,总重100 千克.其中前两箱重量相差11 千克,且前两箱的总重量是第三箱的3倍.请问:这三箱水果中最重的那箱重多少千克?

2、甲、乙、丙三个物体的总重量是93 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的重量之和轻1 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量的2 倍还重2 千克,那么甲、乙、丙各重多少千克?

3、四年级有3 个班,如果把甲班的1 名学生调整到乙班,两班人数相等;如果把乙班1 名学生调到丙班,丙班比乙班多2 人,问甲班和丙班哪班人数多?多几人?

4、甲、乙两个人一起去商店买东西,两人一共带了80 元钱.甲用自己带的钱的一半买了一本漫画书,乙花10 元钱买了一盘磁带.这时甲的钱恰好是乙的3 倍.开始时乙带了多少元钱?

5、姐妹俩一起做数学、语文两科作业.姐姐花在数学上的时间比妹妹多10 分钟;而妹妹花在语文上的时间比姐姐多4 分钟.已知姐姐一共花了88 分钟做完,妹妹做数学的时间比语文少12 分钟.请问:妹妹做语文花了多少分钟?

6、游泳池里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6 倍少11 人,比女生的4 倍多13 人,那么男生有多少人?

和差问题小学奥数 篇10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1.(2分)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25,且分子减少7后,这个分数就等于1,这个分数是()。

A

.B

.C

.D

.2.(2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共220元,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80元,一把椅子()钱。

A

.70元

B

.80元

C

.150元

3.(2分)甲比乙大,它和乙的和是49,差是15,甲是()

A

.34

B

.64

C

.32

D

.17

二、填空题

(共4题;共7分)

4.(2分)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99,这两个自然数中较大的数是_______ .

5.(2分)甲、乙两筐苹果共64千克,从甲筐里取出5千克放到乙筐里去,两筐苹果的重量相等.甲筐原有苹果_______ 千克.

6.(1分)小华买了一盒福娃和一枚奥运徽章,已知一盒福娃的价格比一枚奥运徽章的价格贵120元,则一盒福娃价格是_______ 元.一枚奥运徽章_______ 元.

7.(2分)两个相连的自然数的和是345,这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

三、应用题

(共11题;共55分)

8.(5分)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29,分母与分子的差是7,这个真分数是多少?

9.(5分)乐乐、淘淘、豆豆三个人分糖块,乐乐比淘淘多分了3块,豆豆比乐乐多分了2块.已知糖块总数是50块,那么每人各分到多少块?

10.(5分)小胖、小丁丁、小明各有一些故事书,其中小胖比小丁丁多6本,比小明多8本,而小丁丁与小明的总和是90本,问:小胖、小丁丁、小明各有故事书多少本?

11.(5分)水果店运来2箱苹果,3箱梨,4箱桃子,一共164千克,每箱苹果比梨轻3千克,每箱桃子比苹果重5千克,苹果、梨、桃子每箱各重多少千克?

12.(5分)今年小刚和小强两人的年龄和是31岁,两年前,小刚比小强小3岁,今年小刚和小强各多少岁?

13.(5分)甲、乙两车共有乘客50人,如果甲车增加3人,而乙车减少5人,那么两车的人数就相等,问甲、乙两车原有的乘客各多少人?

14.(5分)兰兰的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2分,兰兰的语文、数学各得多少分?

15.(5分)银桥小学有3个同样大的花圃和3个同样大的苗铺,一共是180平方米,每个花圃比苗圃小10平方米,每个花圃和苗圃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6.(5分)小明和小芳一共有卡片80张。小明比小芳多6张。两人各有多少张卡片?(在图中表示出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17.(5分)小华家养32只白羊,白羊比黑羊少10只,养黑羊多少只?

18.(5分)根据给出的不同条件,分别列出算式,不计算,图书馆有文艺书400本,有科技书多少本?

(1)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2)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多

(3)科技书和文艺书的本数的比是5:8

(4)文艺书比科技书的少84本

(5)文艺书的等于科技书的60%

(6)正好是科技书、文艺书的总数的40%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1-1、2-1、3-1、二、填空题

(共4题;共7分)

4-1、5-1、6-1、7-1、三、应用题

(共11题;共55分)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例研修成果下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律动教案《小画笔》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