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共12篇)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m=109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s/t来计算
二
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二、乐音与噪声
1、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2、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超声与次声
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次声: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超)
(3)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三
多彩的光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
(3)平面镜成像: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3、光的折射:
(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
(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
4、光的色散
(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物体的颜色:
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
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
5、凸透镜成像:(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u u>2f: 倒立,缩小 实像 f< 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 实像 v=2f f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3)物近像远像变大 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四 密度与浮力 1、质量 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Kg(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无关)测量工具:天平(使用方法:使用前,放平归零调螺母,使用时:左物右码移游码..) 2、体积 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平视,即与液面相切)固体的体积:采用“溢杯法” 3、密度 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公式:m 单位:Kg/m3或g/cm3 换算关系:1 g/cm3=1 103Kg/m3 v4、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流体所受的重力。公式 (1)F浮=液gV排 (2)F浮=F向上-F向下 5、浮沉条件 当浮力小于重力时 下沉 当物液时 下沉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 悬浮 当物液时 悬浮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 上浮直至漂浮 当物液时 上浮直至漂浮 解题方法:利用公式和浮沉条件,即漂浮和悬浮时有:G物=F浮 五 压 强 1、压强及改变压强的方法; (1)压强公式:P=F/ S;正确理解压力及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的概念(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如:刀刃薄……) 减小: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如:铁轨上垫枕木……) 2、液体压强公式及其应用; (1)公式:P=ρg h(其中h表示深度:即从液面往下数)(2)应用:连通器;液压机 (3)实验:控制变量法(控制同一深度或同一液体) 3、大气压及其与沸点的关系; (1)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实例:钢笔吸水,吸盘,吸管喝饮料)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不均匀),其数值为 1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0mmHg=10.3mH2O(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越大则液体的沸点越高(应用:高压锅煮饭容易熟)大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如高山上鸡蛋可能煮不熟) 4、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则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则压强越大 六 简单机械 一、杠杆及其分类 1、能绕某点转动的硬杆称为杠杆,这个绕着转动的点称为支点,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力臂。 2、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及等臂杠杆 (1)动力小于阻力的杠杆 为 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2)动力大于阻力的杠杆 为 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 费力省距 (3)动力等于阻力的杠杆 为 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滑轮的作用及滑轮组 1、滑轮的作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动滑轮:改变力的大小,不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既能改变力的大小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机械。省力情况:动滑轮上的绳子条数为n,则省n倍力,即F=f/n,其中f为阻力(包括物重、滑轮重、摩擦等),所以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有F=G/n 费距离情况:省了n倍力就要费n倍距离,即s=nh 3、做功及效率的计算 做功:W=FS,其中若F与S垂直则力F不做功 效率的计算:(1)有用功(对目的物所做的功):W有=Gh(2)总功(力F所做的功):W总=FS(其中:s=nh)(3)效率η= W有/ W总 4、功率:做功的快慢;P=W/t 七 分子动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分子组成 二、分子动理论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运动——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有关分子热运动的题目时注意: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则如看到尘士飞扬并不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八 物态变化 一、熔化与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图象)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图象)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 二、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方式。 (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 (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条件:遇冷放热。 如:(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等自然现象:雾、露、云等 三、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如: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CO2,北方冬天雪人没化成水就变小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自然现象:霜、冰雹、雾凇、雪 [学法指导] 对于液化:看得到的是水珠而非水蒸气 九 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计的使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选择一根量程适当的温度进行测量 2、将温度计的液泡全部浸没在待测物中、液泡不能碰到器壁和底部 3、等液柱稳定后进行读数、读数时要平视、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 二、内能与热量 1、内能: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直到两者温度 相同为止) 三、热量公式 301、升、降温:Q=c m △T,其中C为比热容,C水=4.210J/(Kg C) 2、燃料燃烧:Q=m q , 其中q为热值 3、效率 四、热机 汽油机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污染问题)[学法指导] 准确把握效率的概念 十了解电路 一、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其中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1、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中和:两种不同的电荷相互接触时正负电相互抵消的现象,有时伴随有火花的产生。 二、电流、电压及其测量 (一)电流及其测量: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2、电流的大小:Iq,其中q为电荷量(单位:c),t为时间(单位:s)tI为电流(单位:A) 3、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内阻太小,相当于一条导线)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只能与被测器件串联 ②应使电流从表的“+”极流入,“-”极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当无法预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 三、电压及其测量: 1、电压是使导体中的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 2、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铅蓄电池:2V;家用电路:220V 3、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内阻太大,相当于断开的开关)使用方法:①电压表只能与被测器件并联 ②应使电流从表的“+”极流入,“-”极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当无法预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 4、电路的组成: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及开关组成。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提供电压的装置。导线:由(导体做成的)芯和(绝缘体做成的)绝缘皮组成 5、电路的三个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短路:用电器或电源被导线直接连起来;电源短路时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和导线。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断路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只有电源有电压) 6、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切断任何一个元件整个电路均不工作;各个用电器间的工作状态互相影响。 并联电路:电流有几条通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能正常工作;各个用电器间的工作状态互不影响。 四、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 1、串联: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 2、并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 十一 探究电路 一、1、电阻:与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有关(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则电阻越大) 实验:控制变量法 2、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导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接法:一上一下) 应理解变阻器的电阻随滑片P移动的变化情况 二、欧姆定律:IU(一般结合电流、电压特点解题)R) 三、家庭电路 1、家用电路的电压:220V;人体的安全电压:< 36V 2、连接情况:各用电器间并联,开关与用电器间串联 开关接火线、灯泡螺旋口接零线,三孔插座上孔接地线 3、安全用电原则:不靠近高压电源;不接触低压电源。 十三 电功 电功率 6一、电能 W = U I t 单位:1Kw•h=3.610J 测量器件:电能表:①两次示数之差为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②电能表最后一格是小数点 ③参数:220V :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 10A :通过的最大电流不能超过10A 即:电路中总功率不能超过2.2Kw 二、电功率:P = W/ t = U I = I2 R = U2/ R 推得:用电器的电阻值为L:R= 2U额P额 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一般为220V)额定功率 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消耗的功率 额定电流 I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流过用电器的电流 关键词:物理复习,六性,思维,规律性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都非常重视对新课程的研究并力求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存在的缺陷之一就是教师忽视了复习的重要性,只知道上新课却不知道复习已经教授的知识,经过模拟考试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对曾经做过的题目仍然感到无从下手,或者犯原来的错误;一些教师虽然带领学生进行了复习,但是复习模式仍然停留在做习题、讲习题的层面,不知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对比,难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也是学生难以提高物理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目前的初三物理复习,应该坚持并落实“六性”。 一、确保学生记忆知识的准确性 中考出卷人往往在初中物理的重点、难点以及易混淆知识点和易忽略知识点处设置题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考查学生是否准确掌握了物理基本知识,如果学生基础知识底子不扎实,在做题时就极易出现错误。因此初三物理总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知识点、归纳知识网络来优化知识结构,达到高效、准确记忆知识点的目的,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便于在解决物理题目时应用。例如初中力学部分的知识可以概括为“一成效、二效果、两体、三原理、七力”,其中“一成效”就是力所做的功,“二体”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诸如此类不再赘述。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学好受力分析的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不论是初中物理还是高中物理,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因此从初中就应该得到重视;(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注意知识点的递推和连贯性,例如一个物体受平衡力或者不受力,则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也就代表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通过知识点的递推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3)对比同类和不同类的知识点,通过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来理解知识。 二、理解物理公式的适用性 初中物理公式多,出卷人喜欢在公式的适用性上“做文章”,如果学生不注意,就可能乱套公式,虽然解决了问题,但是显然结果是错误的,因此在复习时,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例如:水泵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2200W,线圈电阻为3欧姆,在额定电压220V的条件下工作,电流为10A,那么电动机工作1秒能够产生多少热量?对于这道题,应该使用Q=I2Rt(焦耳定律)来解题而不是Q=U2t/R。这是因为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而题目中所给的电路并不是纯电阻电路,因此应该使用焦耳定律。 三、注意习题的针对性 中考复习资料内容多种多样,采取的复习形式也不尽相同,使用复习资料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不能盲目选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或者教师自己编写习题,注意习题的适用性和针对性,而不应选择难度较大或者较偏、较怪的题目,防止顾此失彼。在练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还要注意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训练。 四、归纳题目和知识点的规律性 大部分知识点能够出的题型一般为两个到三个,也就是知识点有较强的规律性,对题目进行筛选和归纳,能够让复习更加有序。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题目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本章知识点可能出的题型和出题的一般规律,学生解题时可以套用公式定理或者解题方法,提高了解题速度和解题准确率。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解物理题时,教师不能只看重结果,也不能为了提高解题效率而直接向学生讲解解题方法,而是应该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分析其解题中存在的共同错误,并讲授比较新颖的解题方法,给全班学生讲解他们都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并将新颖、正确的解题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注意题目中所给的基本条件以及隐形条件,并理解题目的具体含义,思考应该采取何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将所给问题与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建立联系,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或者比较新颖的方法解题,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不断优化解题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六、培养学生的严谨性思维 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不断改正自己错误并完善知识网络的过程,在改正错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教师也应该重视错题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错题中吸取教训和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做题时是否足够细心,审题是否全面,是否正确理解了题目所给的条件,并避免在今后的解题中犯相似的错误;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完善,是否有知识点没有掌握,概念定理的应用范围是否清晰;在解题时是否正确地套用了公式,是否受到题目中无关条件的干扰,是否墨守成规、顾此失彼等。 一、科学细致地制订复习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总复习之前所制订的复习计划对于复习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初中物理通常来说课时较短,但是内容较多,平时锻炼的题型有限,但是考试时所涉及的题型却十分广泛,力、热、光、电知识相对独立,但是却与升学考试集中综合应用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在这些困难的干扰下,如果复习计划不科学,就不能够充分地利用好复习时间,就无从保障学生复习的全面性。因此,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物理大纲的具体要求,设计制订科学的总复习计划,找出重点、考点与难点,划分各轮复习的阶段与课时,做到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二、对于抽象内容要重点处理 物理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十分抽象,这些内容是复习中的难点,而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规律和概念知识的复习,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留意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同时充分地联系生活经验,加强实验,再辅助以有效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三、精心选择复习练习题 教师在复习题的选择上不能盲目地选择难点,更不能标新立异,而必须重视基礎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去解决物理问题。从近年来的中考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基础知识上丢分,许多丢分的题目是在平时训练过的内容。当前物理辅导资料繁杂,习题也越来越难。学生如果没有很好地巩固基础知识,就更加无法解决难题,物理学习的质量可以说就掺杂了水分。教师不能将重要的备课时间花费在难题的收集上。选择题可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物理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选择题进行逐字、逐句地审题,经过系统分析和计算得出结论后,再进行选择。 四、时刻关注热点信息 在初三阶段的总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搜集热点信息,同时教师也要对热点加强关注,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教师要善于捕捉与考试相关的热点新闻,从中甄选与物理内容相关的重要信息,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地探讨和分享。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自身所熟悉的现象,去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明白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综上所述,初三物理的复习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巩固以及即将参与的升学考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积极地转变观念,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物理能力的锻炼。适当地调节复习气氛,切忌一味增加学生复习的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适度的紧张固然必要,但是紧张过分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师要重视引导,把握复习的节奏,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营造轻松活泼的复习环境,争取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加强学生物理知识的有效巩固,促使学生拿出最佳的学习和备考状态来迎接人生的新跨越。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康市磨形初中) 学情分析,我校初三考生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对初二的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且生疏;学生分组后,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还不充分,针对以上情况,物理总复习采用学教案的方式,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小组学习,利用互帮互助的方式带动大多数学生,控制低分率,提高及格率。 复习学教案设计思路:结合课本分章节进行设计,强化章节知识点,并利用经典题型(练习)强化知识点,同时结合海南中招考试对各章节的不同要求,进行一定的调整,如声学、光学、物态变化考试的形式多为选择、填空,则在这些章节复习学案设计中有针对性的向该类题型侧重;经典题型的选择取材于历年各地中招考真题,但要求立足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题,既能满足知识点的强化同时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 建立复习学案反馈机制,教师及时批阅复习学案,及时发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通过小型的综合测试进行复习情况摸排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 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4月1日—5月5日,以课本为导线,利用学教案分章节完成基本复习,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配套的小型综合测试。 章节课时安排:一章节2课时,部分重难点章节3课时 第二阶段,5月6日—5月26日,对重点知识点,章节通过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Sorry, mom I prefer __ orange one.A.an;anB.a;isC.an;aD.a;an 2.__ Greens are preparing for the coming Thanksgiving Day.A./B.AC.AnD.The 3.-Maria, here is my new house.-Wow, you have __ beautiful house.A.aB.theC.不填 4.We usually go to __ school on weekdays, and sometimes go to __ cinema at wekkends.A./;theB.the;theC.the;/D./;/ 5.There is __ “u” and __ “h” in the word hour.A.an;anB.a;aC.an;aD.a;an 6.__ are planning to go to vacation A.Black’sB.A Black’s C.The Black’sD.The Blacks 7.–Do you know __ man in blue? -Yes, he’s a professor of __ university.A.the;aB.a;anC.the;anD./;the 8.We can have __ blue sky.If we create __ less polluted world.A.a;aB.a;theC.the;aD.the;the 9.A low-carbon lifestyle has __ effect on our daily life.People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aving __ these days.A.the;energiesB.a;energy C.an;energy 一、复习范围 初二思想政治上下册及初三思想政治全一册。 二、复习步骤 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复习方法,结合近年政治中考开卷的形势得出初三在总复习阶段应合理利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形象的说,这一部分应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分为:初二知识要用四周的时间,初三知识用二周时间。 用来系统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重点知识点,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在联系,可采用比较法,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他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是从第九周开始,估计使用两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轮复习:模拟练习。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教师需要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 一、牢记课文中重要句型、词组, 并恰当运用于作文中 在复习中按单元复习课文重要词组、句型及相关语法的时候, 可以围绕该单元的话题, 运用所学的那些重要词组、句型, 展开作文训练。这样既复习了基础语法, 又在今后写类似作文时, 脑海中会浮现出相关的词组、句型, 能够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 即便是作文较弱的同学, 经过这样的训练, 作文能力必定会逐步提高。以初三下学期英语第五单元第一小节为例, 该小节是围绕介绍旅游景点展开的, 那么就要总结并牢牢记住其中的重要词组及句型。 如重要词组:be surrounded by (被……围绕) ;great places of interest (名胜) ;tourist attraction (旅游景点) ;lie in/to/on (位于……) ;be known as (以……而著称) ;be regarded as (被……当作) ;the home of… (……之乡) ;as soon as possible (尽快) ;be famous for (以……而闻名) 。重要句型:1、It's well worth seeing. 2、It attracts many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3、You can enjoy various food there. 4、Guiyang lies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5、The beautiful scenery made us excited and surprized. 6、It'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ities (mountains、lakes…) . 这些词组、句型只要稍换一下地点, 就可以运用到涉及介绍旅游景点或家乡等主题的作文中。本单元的语法是定语从句, 通过复习定语从句, 同学们就能够自己写出一、二个简单的定语从句, 如果在作文考题中写出一个语法正确, 语意清楚的定语从句, 是会让别人认为你运用语言能力较强。如以下句子同学们是可以积累, 并在今后作文相关内容中仿照的。 1. China is a big country that has about 5, 000 years of history. 2. Guiyang which lies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is known as the forest city. 3. Guiyang is a beautiful place which shouldn’t be missed by visitors to China. 如果作文题就是介绍自己的家乡——贵阳, 同学们经过以上训练后, 就会套用很多相关词组、句型, 很轻松的就能写出了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二、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通过第一阶段训练后, 同学们积累了大量词汇、短语、句型, 写作文时能够有内容可写, 有话可说, 这时再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 力求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1.认真审题立意。 文章要有明确的主题, 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准确、鲜明、深刻、集中。以命题作文“The English Teacher I Admire Most”为例, 文章的主题是记叙我最欣赏的一位老师, 因而就不能泛泛而谈老师这一职业或自己的几位老师。 2.草拟提纲。 审好题, 立好意后, 就要写提纲。文章的布局要做好三件事:安排好层次段路, 铺设好过渡, 处理好开头和结尾。仍以“The English Teacher I Admire Most”为例, 提纲可以这样写: (1) Who is the English teacher I admire most? (2) My reasons. (3) What can I learn from the teacher? 3.参照提纲, 写出段落主题句, 完成各段落。 在这一具体实施作文内容的过程中, 能够写出语法正确, 语意清楚的句子是最重要的。对一些平时基础差的同学来说, 要写作文简直是无从下手, 那么, 我们可以先练习写句子, 尤其是五种基本句型和其他常见句型要多加训练, 对这些句型了如指掌。同时注意开头段要具有概括性, 要求主题鲜明, 结尾段可以根据全文中心思想对文章进行升华。 4.多练习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 如书信、通知、日记、海报等, 充分积累一些套句。同时要注意书写的规范, 标点的使用, 大小写是否准确等方面。 一、做好听力总训练 听力能力的训练,要求提高学生的听力基本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听”的技巧。教育学生学会捕捉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短语、句子、数字。这对帮助学生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映,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对这些材料只是简单地听,但不懂意思,教师要提炼出这些材料中的重要部分进行反复训练,不要让学生丧失信心。对于内容较简单的基础字、词、句子要人人过关,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提高篇,要部分人过关,尤其是尖子生。另外,在选择材料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等,让他们听了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二、做好基础知识的提高、训练、总复习 在讲完九年级的课程之后,进入总复习阶段,其时间大约是三个月左右,要注意分时段、分步骤、分层次、分题型练习。 1.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 包括初中英语七至九年级的五本课本,称之为“过课本复习法”。在过课本复习法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要紧扣《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参照《初中英语中考说明》,抓住初中课本中的重要知识进行复习。从字词的复习、课文的复习、句型结构和语法的复习几方面入手,把在课文句子中出现的关键语法知识让学生理解性地去掌握,对句子的结构类型进行提高性训练,做到单词背诵、用法人人过关,句子结构练习人人过关。 2.专题复习 把初中英语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首先按照词性分类复习,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冠词、数词等几个方面,在复习的过程当中,要详细地复习,对于各种不同的词性的词语要归纳、总结出其涵义、用法、句法功能等。其次,是句子的总复习,包括句子的类型、句子的时态、句子的主谓一致练习等。 3.对各种中考题型的复习 对各种中考题型的复习要全面、具体。我们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师,要研究近三年的中考题,弄清中考可能要涉及到的重要信息进行专项训练,包括单选题、完型填空题、阅读理解题(包括任务型阅读)、写作题。其中主要是对阅读理解题的复习,它分值大、难度大,是学生失分率较高的题型,也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强的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训练的进程中,要狠抓词汇,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正确的读物,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总结一定的阅读技巧。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不断积累、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接受、体会和理解语言。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争取每天带学生做一个阅读题,扩大词汇量,丰富阅读知识,提高阅读技能。 写作题方面的训练,更是一项长久的硬功夫,从初中一年级起,我们就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从易到难,由少到多地积累学习。 三、要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展开训练,分阶段、分侧重进行练习 忌在学生中出现两极分化。目前的中考状况,想要逐步提高升学率,我们应多关注差生。我们可以采用适合学生,尤其是基础差学生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教育方法,分组竞赛,智力抢答等活跃课堂气氛,使紧张的初三总复习充满色彩,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 对复习的认识: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重。在此阶段要处理好全体与部分的关系,既要推动全体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又要照顾到部分学生,使他们更加出类拔萃。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3.14~4.29) 针对本届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第一阶段复习以课本为主,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来进行复习,尽可能让每个知识点都能过关。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本阶段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中考指要进行全面、扼要、系统地复习。本阶段主要以提高及格率为主要目标,尽可能的讲慢讲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把基础打好,因此本阶段花费的时间会较长,同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也要适当的“加料”,适当补充一些较有深度的题目。 第二阶段:专项复习提高能力(5.2~5.27) 本阶段复习以提高为主,以专题复习为主,尽可能的提高优秀率。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结合化学中考复习指南进行练习。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自身薄弱环节更要加强。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①应用型问题:2011年应用类的试题仍将是热点,且题型背景将更加丰富多彩。市场经济、人文社会、环境保护、学科交融、方案设计、操作决策;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操作探究性试题等专题进行专项训练; 第三阶段:查缺补漏决战中考(5.30~6.17)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最后阶段是自我复习、自我完善阶段。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和综合训练却是必要的。而且在中考前做适当的模拟练习,有助于提高考试的心理适应能力。做法是:从市质检试卷、各个县的质检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几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考前辅导:加强审题训练,审题要仔细,解题速度要适当,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要想得高分必须对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严格要求,力争不失分。同时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疏导,以期达到最佳的考试状态。 1、中考历史内容较多,要有主次和侧重面,突出重点,线索清楚,历史复习重要的就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要时刻注意横向、纵向的联系。 2、提高答题能力、开拓答题思路,中考对于答题速度、答题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就要有意的培养审题能力、答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3、关注时政、关注热点,留意一些周年大事,比如: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等等。 4、放松心态、正视中考、轻装上阵、轻松应考。 五、计划需要反思与调整 关键词:数学;复习;函数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我在复习概念时,基本采用复习与练习相结合原则,每复习一个知识点就做相应的练习,这样学生既不会觉得空洞,又不会乏味。 二、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上,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是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m)2+n,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在数学中我对例题作了变化,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求解析式。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从图中看出,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 为了使学生轻负担地复习,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学得灵活,学得扎实,教师一定要优化复习过程,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何爱兵.初三數学总复习教学研究.新课程研究,2013(11). 一、物理总复习中的几个关系 1. 记和懂的关系 记,指记忆。对于知识,必要的记忆是需要的,否则就谈不上应用它们。但对于物理知识,必须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即首先要强调“懂”。在复习某一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应该首先弄明白它们是怎样来的,与它们相联系的一些重要实验是怎样的。对概念、规律本身,应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它的定义、表达形式、物理意义及其成立条件等。还要进一步弄清它们与其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能鉴别一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说法。这种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不但记得牢靠,而且便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应用它们。 2. 量与质的关系 学习物理,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因此,我们反对题海战术,而强调提高做题的质量。提高做题的质量。 (1)克服拿过题来首先想用什么公式,然后马上列式求解,解出结果来不进行思考,立即找答案核对这种不正确的程式,而应首先认真分析题目涉及的物理内容,包括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等,在分析清楚的基础上再选择适用规律,拟定解题方案。 (2)对解题结果进行论证,看它是否合理,必要时进行验算,或用其它方法来复核,对于自己检验后,认为正确无误的答案,一般不必去核对答案。这是一种自信心,而自信心的提高正是能力提高的反映。 (3)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思考,特别是对一道“生题”。对于做错了的题,应认真思考和总结,想得越深、联想越广泛,常常收获也越大。 (4)提高做题的准确率,耐心、细致、依理而行。这不仅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必须,而且对养成良好品质、提高个人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3. 新与旧的关系 “温故而知新”。在总复习的最后阶段,回忆、整理做过的旧题,特别是那些曾经做错的题,虽然考完后老师又讲过,自己也觉得明白了。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又生疏了,甚至仍然不会,此时再来补习这些漏洞,比起再做新的“生题”来,效果会更好些。 二、关于审题 1. 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读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语”,常常视而不见。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本题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本题所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2. 隐含条件的挖掘 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要点。例如题目说“光滑平面”,就表示“磨擦可忽略不计”;题目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是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而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 3. 干扰因素的排除 在题目中设置干扰因素,常常是命题者考查能力,特别是考查理解能力的一种手段。所谓干扰因素,是指那些与解答本题没有关系,但却对考生的思维产生干扰的已知条件,能够迅速地找出它们,明确它们的确与本题无关,解题过程中敢于大胆地摒弃它们,解题才能迅速而正确。 4. 临界状态的分析 有很多物理问题都有涉及到临界状态,由于临界状态是“问题”发生突变的关键所在,在物理问题中又事有其隐蔽性,稍不留心就导致错解。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审清题意,弄清物理过程。特别要注意临界状态的分析,找出转折点,抓住承前启后的物理量,确定临界值。抓住了这一关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5. 示意图的借助 画示意图是解题中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幅好的示意图就是一种无声的启发,借助示意图可帮助我们审题,可丰富对物理图景的想象力,为正确的解题叩开大门。 三、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步骤 1. 选取研究对象 不论是力学问题、热学问题、电学问题或其他问题,都有一个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研究对象或是某一个物体,或是某一个物体系(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有的问题始终都是同一研究对象,而有的问题在不同阶段应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2. 建立物理模型 实际中的物理现象一般都很复杂,为了解决它,常常需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物理模型就是忽略次要因素的产物,例如质点、理想气体、理想透镜、理想变压器,以及光滑平面、不可伸长的细绳、不计质量的轻弹簧、定值电阻、内阻可忽略的电源,等等,都是理想模型。对一个具体物理问题,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立怎样的物理模型。 3. 分析“状态、过程” 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可能是个较简单的过程,始终按同一个规律变化,也可能它是个较复杂的过程。不同的阶段遵循不同的规律。对于一个始、末状态确定了的物理过程,则可能存在着不止一种的变化路径,对一个物理问题,如果能把相应的状态和过程分析清楚,问题一般说来就已基本上解决了。 4. 选择适用规律 在对物理状态、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再去选择适用的物理规律。对于同一个物理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可以遵循不同的物理规律。因此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案,应通过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例如一个力学问题,可以从受力产生加速度去分析讨论,也可以从做功和能量变化的角度去讨论,还可以利用动量及动量变化来解决问题,到底用哪种方法好,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5. 讨论所得结果 对于解出的结果,应进行必要的讨论,看它是否合理,物理意义是否明确,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等等。 【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初三物理专题复习课件09-26 初三物理复习教学计划09-22 初三物理中考的复习计划10-07 初三中考物理模拟06-05 初三物理实验小结07-09 初三物理备课记录10-23 初三数学总复习07-01 初三物理《压强》说课稿11-19 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06-01 物理概念总复习答案10-17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 篇2
对初三物理总复习的教学思考 篇3
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 篇4
初三总复习冠词 篇5
初三政治总复习计划 篇6
如何在初三总复习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7
如何做好初三英语总复习 篇8
初三化学总复习计划 篇9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篇10
浅谈初三数学总复习 篇11
如何搞好高三物理总复习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