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有趣的作文课(推荐15篇)
上课了,老师看了看我们,随后转过身,右手抬起来,轻轻点了一下屏幕,屏幕上出现了“心灵感应”这四个字。我看到这几个字,心想:难道张老师知道我们心里怎么想的?不可能!正在我胡思乱想,张老师神秘地说:“我真的知道你们心里怎么想的。”老师,你可知道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您就别夸海口了,也不怕夸海口大风闪了牙齿。
不一会儿,只见张老师从口袋里拿出了一盒扑克牌,把它分成两叠。再让我们读了规则:从左、右两叠牌里分别抽出一张,交叉放到对方那一叠里。不管怎么洗都能找出来,不可能吧!张老师真这么厉害?同学们都不相信。
表演开始了,刚开始老师就叫几个同学到后面洗牌,他们躲到后面角落里不让老师看见。我心想:躲那么远,这次老师一定猜不出来。洗好牌,老师又让几个同学去抽牌,抽完就给大家看,有些同学怕老师偷看就让老师去门外,有些同学还不放心,就挥舞着手干扰老师的注意力。抽完牌,开始找牌了,教室里静悄悄的,张老师拿起牌睁大眼睛,认真找了一下,就找到了两张牌,并用本子压在它们的上面。老师这次肯定是在吹牛皮,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找出来呢?我仿佛看见这样的情景:老师找不到牌,在大家面前窘迫难受的样子。正在我胡思乱想时,只见张老师把牌往外一推亮出来,紧接着,教室里就是一片欢呼声,原来老师找对了。没看出来,老师还真有两把刷子呀!
师:今天上什么课?
生:作文课。
师:饼干课。
生:啊?!
师: (手举饼干) 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饼干。前一天夜晚, 我把它塞进行李箱, 准备带它来这里, 它可高兴了。夜里, 在梦中我听到了饼干先生对我说:“听说你要给XX的小朋友上课, 请你帮我做件事, 好吗?”我很好奇, 就问:“做什么事?”它说, 多少年了, 它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祖祖辈辈的长相都是圆圆的, 一成不变, 一点个性都没有。它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希望你们帮它改变一下身材。你们想帮它吗?
生:想。
【评析:作文教学应该有两重意义:一是写作情感的诱导, 二是具体方法的指导。前者是作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与败, 效果的高与低。因此,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一开始就重视学生习作心理和情感的优化。陈老师显然是深谙此理的。一节“饼干课”就大出学生意料之外, 让他们兴趣顿生, 继而, “饼干托梦”又赋予教学以神秘、虚幻的色彩, 让他们跃跃欲试。如此一个接一个的故弄玄虚, 不仅把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阴霾一扫而光, 还不断刺激着学生的好奇心和心理期待:这“饼干课”会怎么上?饼干的身材又如何变?】
二、巧抖“包袱”, 出奇制胜
师:它希望改变自己的形象, 改变自己的生活, 变成一件艺术品。想改就需要特殊的工具。饼干先生要求———用大家平时用来吃东西、又能说会道的嘴, 来把它雕琢打造, 变成各种样子, 各种形状。饼干先生还交代, 为感谢大家, 边角料可以让大家吃, 你想塑成什么样就塑成什么样, 越有个性越好。工具会使唤吗?同座互相看看, 看看我们这张嘴, 内外部都有哪些器官, 哪些部件。
(生张嘴互相观察)
生:有牙齿。
师:有没有牙齿没长齐的? (众笑)
生:还有舌头, 再用上牙齿。
师:还懂得综合使用。
生:用嘴唇。
师:牙齿有没有不同?
生:旁边的牙叫犬牙。
师:也叫什么牙?生:狗牙。 (众笑)
师:其他动物可称是狗牙, 人可不好这么说, 它还有个名字叫虎牙。
生:还有门牙。 (学生边说边露出门牙)
师:说得好。长在最后面的又叫什么?
生:大牙。
师:这么多的“工具”大家都记住了吗?有没有办法记下来?
生:写下来。
师:好。老师和你们一起写。你们要写得又快又好。
(师板书:唇舌牙:虎牙、大牙、门牙, 学生记录。)
师:该怎么使用这些“工具”?
生:门牙能咬。
生:虎牙能磨食物。
师:虎牙能磨吗?再看看。
生:虎牙可以撕, 大牙才是磨食物的。
师:门牙除了咬食物, 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生:还可以啃。
生:还可以挡东西, 不让东西漏出来。
师:观察细致。舌头呢?
生:可以卷舌。
师:吃东西时呢?
生:尝出味道。
生:舔嘴唇。 (做动作)
师:那嘴唇呢?
生:嘴唇可以抿。
师:这么多功能你们记下来了吗? (生听后记笔记)
师: (巡视) 练习一种边听边记的本领, 长大后非常好用。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
师:准备好了吗?来, 每人原材料一块。 (师发饼干) 工具自备!我喊一、二、三, 你们就开始, 可不能犯规哦。
生:好。
【评析:相声之所以吸引人, 主要因为相声有“包袱”。受人欢迎的相声, 一定有着高超的“设包袱”和“抖包袱”的技巧和时机。这一环节的教学, 颇有点“抖包袱”的意趣和成效:正在学生为如何改变饼干的身材而犯嘀咕时, 教师逮准机会, “抖”出改变饼干身体的特殊工具——牙、舌、嘴唇。吃饭的家什何时也具有了雕刻的功能了?真是闻所未闻、令人捧腹之事啊!于是, 学生的好奇心再次被强化, 潜意识里觉得这节课一定好玩、刺激, 一定别有一番情趣。如此, 他们如何不格外用心投入呢?】
三、妙设“机关”, 强化刺激
师:准备。一——, 二——, 停!
(生张嘴, 把饼干放在嘴边, 听到老师“停”后, 都笑了。)
师:同学们, 我们待会儿就要让饼干先生变身, 有可能是件艺术品, 也可能体无完肤。饼干先生从千里之外的福州来看你们, 那么相信你们, 多么有情有义啊!你们是否再仔细看看它, 记住它先前的样子, 记住它原先的香气, 看清它脸上或者身上的特征, 还可以跟它说句悄悄话, 摸摸它, 再像刚才那样记下关键词。
(学生看, 闻, 说悄悄话, 并认真记录。)
(师板书:原样)
师:谁来说说自己记的关键词。
生:它的形状像太阳。
师:说关键词。
生:圆圆的, 身上有许多小洞。
师:再简洁明了些。
生:圆圆的, 小洞。它身体的旁边有一圈像花瓣一样的东西。
师:关键词——
生:花瓣。
师:对了, 这就叫记关键词。
师:有没有记录味道?
生:香。
师:不够准确, 太一般了。
生1:奶油, 芝麻香。
生2:淡淡, 葱香。
师:还观察到什么?
生:它的身上凹凸不平, 有葱花和芝麻。
师:像什么?
生:像雀斑和青春痘。
师:想象力非凡。谁还记了跟饼干说的悄悄话。
生1:我要把你雕成一艘船。
生2:你放心, 我会很小心的。
……
师:大家用上了手、眼睛和鼻子还有脑。要观察, 少了它们可不行。好, 准备开始。一, 二——停!为什么停?
生:不知道。
师:老师看见同学们想雕饼干的样子十分可爱。谁上台把刚才的样子让大家看看?
(一生上台, 张嘴“啊”的一声。)
师:慢点, 定住! (生定格) 你们观察到了吗?仔细观察记录下来。
(生记录)
师:记了哪些关键词?
生:眼睛、嘴巴、鼻子。
师:观察较细致, 但没有把握住特点。看仔细他的动作, 神态。
(师板书:动作神态)
生1:大大的、山洞。
师:这下观察得细致了, 还用上了打比方。生动!
生2:迫不及待。
师:这个词形容得特别准确, 这是大家的心理活动。
(师板书:心理活动)
师:谁还有其他的关键词?
(生交流, 并记录。)
师:好!预备, 一, 二——
生:停。 (众人笑)
师:老师可没想停, 你们想停下来干什么?有没有人又发现什么?
(生笑)
师:可以看看同学的表情、动作, 还可以把周边的环境记下来。
(生又观察记录)
师:真的要开始。请大家集中注意力, 边创作边观察体验, 把自己的创作过程、感想、体会……用简单的关键词记下来。预备, 开始!
(学生开始创作, 教师巡视, 发现学生记录得较少。)
师:现在有一个同学在记录, 两个了, 五个了……
(听了老师的话, 学生陆续开始记录。)
……
【评析:“饼干课”虽然好玩, 但绝不能上成游戏课, 还得把精力和重点落实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上。要做到这一点, 前提就是要让学生获取有效的习作素材。如果机械地指导学生看饼干形状、闻饼干香味, 说心理想法和看同学如何观察, 也是无可厚非的, 只是由于内容的陈杂和步骤的繁复, 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和厌烦心态, 影响观察效果。为此, 陈老师巧设“小机关”, 即在学生想咬未咬饼干的当口, 喊了声“停”, 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咬饼干转移到了观察上。更见匠心的是, 每次“停”之后, 都要求有不同的观察任务, 并引导学生一一记录, 目标明确, 有序有效。这样, 虽然观察的对象较多, 但有了“停”这个小插曲, 就把原本枯燥乏味的观察变成了情趣盎然的娱乐活动, 学生当然乐此不疲, 为有话可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对话指导, 妙趣横生
师:时间到。谁上来展示一下作品, 请把作品和记录本带上来。那么大家该做什么?
生:当裁判。
师:裁判也要适当记录, 待会儿判决才有依据, 这叫不打无准备之战。好词句也可以学习借鉴。另外, 提醒大家要仔细倾听选手的介绍, 如果觉得好, 可以伸出大拇指夸奖他, 鼓励他;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 或者觉得有不妥的地方, 可以用表情、手势提醒他。比如, 皱眉、摆手等, 但不要叫出来打断他的发言, 好吗?
生:我想把饼干变成一条船。
师:介绍作品, 首先要介绍自己。
生:我叫杨洁。我的作品是一只熊。我觉得饼干很好吃。
(众大笑, 学生有的皱眉, 有的摆手。)
师:各个评委, 给个分数。
生:一百分。负的。
师:没听说还有负的一百分。
生:五十分吧。
师:为什么?说理由。
生:因为他雕得不像熊。
生:他介绍得不具体, 是怎么雕的要说一说。
师:你接受大家的意见吗?改改吧!
生:我本来是想把它雕成小狗的, 先咬一口, 饼干太脆, 裂了, 小狗的头没了, 我看了半天, 觉得更像狗熊, 就又咬了一小口, 把它的脚咬了出来。
师:改一个字。
生:雕出来。
师:“雕”用上引号就更准确了。
生:我又用虎牙把它的头慢慢啃出来, 一只狗熊就雕成了。
(学生有的竖起大拇指, 有的想鼓掌。)
师:小狗变狗熊。有意思。这回可打多少分了?
生:91分。
师:说说理由。
生:他想象力丰富。
生:他说得比刚才有进步。
生:他不怕失败, 不怕困难。
师:勇气可嘉, 还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奖励你一枚饼干勋章。
(生鼓掌祝贺。第二位学生上台。)
师:说说创作过程, 用上记录的关键词。
生:我先看它, 用指甲先画出一条船的样子, 再用牙齿把多余的咬掉, 就成了一条船。
(生竖拇指)
师:评委打分?
生:分。
师:理由。
生:雕得很像, 说得很清楚。
师:一分扣在哪里?
生:比刚才同学说得详细一些, 但还没有说具体。
师:用什么工具?
生:用牙齿、口水和嘴唇。
师:怎么用的?
生:我先用舌头舔了舔, 没想到饼干一下子就“趴” (四川方言, “软”的意思) 了。 (众笑)
师:顺序听懂了没有?过程说清楚了吗?
生:还没有。
师:回忆一下, 你开始想做什么, 怎么做, 后来呢?
生:我先捏着饼干看, 突然想把它雕成一只船。于是, 我用指甲在饼干上画出一条船的样子, 再用牙齿小心地咬着饼干多余的部分。这样慢慢地咬着, 眼看大功告成, 没想到, 用舌头舔的时候, 唾沫沾上了饼干, 饼干一下子就“趴”了, “小船”成了“麦霸” (众笑) , 没办法, 只能这样了。
……
师:从大家的展示情况看, 我们班有未来的艺术家、发明家……因为你们都具有艺术家、发明家特有的品质:敢于想象, 敢于创造, 不怕困难。
【评析:学生学习语文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一个过程。接受信息主要指看、听两个方面, 这是储存阶段;处理信息包括思考、感悟两个方面, 这是加工阶段;输出信息包括说、写两个方面, 这是运用阶段。作文教学也离不开这三个环节。有了前面教学的接受信息 (看、听) 和处理信息 (思、悟) , 运用信息 (说、写) 自然就水到渠成。这一环节的关键, 也是最显教师教学功力的, 就是如何现场指导学生把话说清、说顺、说好。陈老师显然对此是上心的:当学生的表达限于简单的“我的作品是一只熊。我觉得饼干很好吃”和“我先看它, 用指甲先画出一条船的样子, 再用牙齿把多余的咬掉, 就成了一条船”时, 教师通过与学生们展开对话,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提出意见, 这样, 说话的学生自然就明白自己的话简单在哪里了, 还懂得该如何补充、修改。由于有了切实的指导, 学生再说时, 就有了较大的提高。】
五、畅谈感受, 引发回味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 我们要说再见了, 我想问问大家, 下课之后你们还会记得我吗?还会记住这节课吗?还会记住这催人奋进的获奖感言吗?能记住的请举手?
(全班学生都举手)
师:一年后能记住的举手?五年后?十年后?
(学生举手人数逐渐减少)
师:怎么办?
生:写下来。
师:对, 课后请大家写下来。可以选取印象最深的人, 最有趣的事, 记录下快乐的、又让人感触深刻的瞬间, 还可以根据内容取一个充满魅力的题目。
师:其实, 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创造, 缺少行动。希望以后不管做什么事, 都要多观察, 多思考, 多创造。相信聪明、好学的你们一定会变, 变得更可爱, 更快乐, 更有智慧。就像墙上的这句话“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下课!
【评析:作文教学必须努力落实“作文即做人”的教育教学观。课末, 引导学生回味愉悦的学习过程, 强化成功的情感体验, 并送出美好的祝愿, 使得课堂教学飘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成长的气息, 令人回味无穷。】
总评:
如果你亲历这堂作文指导课, 你不能不为学生的忘情投入、兴趣盎然而拍手叫好, 不能不为陈老师的精妙构思、激情演绎而赞赏不已。究其原因, 就是教师全力落实了三个“关注”:
1. 关注情感的激发。
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 首先就要让学生乐于动笔。因为兴趣与自信心是写作成功最重要的“内驱力”, 而这恰恰是写作课中情感态度目标达成的重点。过分强调技巧训练与材料搜集而忽视这一“内驱力”的激发, 是写作教学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没有内驱力, 学生就不会更不愿去主动思考, 也不会去主动挖掘生活中的素材。纵观整节课, 从出人意料的导入到制作工具的亮相, 从引导观察的“定格”到片段指导的热情评价, 学生的习作兴奋点不断被触发和调动。就在这种愉悦的情境中, 内心的情感与积累的语言碰撞, 激活了学生的情感, 使得表达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 进入了不吐不快的境地。
2. 关注思路的开拓。
叶圣陶曾经说过:“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撰作。”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一篇习作的完成必须经历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 想好是写好的前提。而我们平时的很多作文教学, 往往与之相反, 教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训练上, 忽视了让学生想——思维训练。陈老师则致力于学生“想”的训练,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对饼干的外形就有了不同的想法, 又对如何给饼干变身有了不同的思考。陈老师又对片段写法进行指导和整理, 得出大致的写作思路, 如此一来, 学生就“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了。
3. 关注个性的表达。
只见李老师从一个袋子里拿出五个深颜色的瓶子说:“这五个瓶子里分别装了醋、糖水、盐水、辣椒水和纯净水。现在,请五位同学分别品尝其中一种液体,然后大家根据这个游戏写一篇文章。”
第一个上台的是李龙。只见他用“火眼金睛”扫视了五个瓶子后,伸手挑了一个较小的瓶子倒了一杯。他喝了一小口后,微笑的脸顿时变成一副“苦瓜脸”,不小心暴露了一句:“好酸哪!”同学们一听,就急忙喊道:“李龙喝的是醋。”
接着,李梦茹上台。她仔细观察剩余的四瓶液体,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瓶,拧开盖,倒了半杯,战战兢兢地舔了一下,露出一副开心的样子。同学们纷纷猜测她喝的是糖水,可李老师提醒大家:“她可能是装的哟。大家记住,在观察的同时,一定要动脑筋思考。”
紧接着出场的是程海明。他飞快地跑上讲台,选了一瓶,倒上半杯,喝了一小口后迅速奔回座位。他大概不想让大家看到自己的表情吧。
应海鹏出场了。他看了看剩下的两瓶水,犹豫不定,似乎很怕摸到“炸弹”。只见他刚尝了一小口,就皱起了眉头。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李嘉乐。桌子上只剩下一瓶了,他别无选择。他拧开盖子,倒了半杯,喝了一小口,马上张开嘴巴,吐了吐舌头,用手扇了起来。看他的举止,不难猜测,他喝的是辣椒水。
李老师终于公布答案了:“李龙喝的是醋,程海明喝的是糖水,应海鹏喝的是盐水,李嘉乐喝的是辣椒水,李梦茹喝的是纯净水。”原来李梦茹喝的是纯净水,我们竟然被她骗了!
今天,梁老师要上一节作文课,听课的老师和家长特别多,挤得教室就要爆炸似的。上课铃响了,梁老师抱着书,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坐好,精神百倍。
梁老师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出题目“外貌描写”,然后说:“咱们先来玩个游戏吧!”同学们一听要做游戏,顿时,欢呼起来。有的同学高兴得在椅子上都坐不住了,我也在心里暗暗高兴:“太棒了!”
“今天我们玩一个‘指部位’的游戏!”老师说。我心里想:“指部位”的游戏太简单、太幼稚了吧,从小我们就玩。老師接着问:“你们觉得自己积累的词汇多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多!”于是,老师叫了三名同学上台比赛。老师先说的“眉梢”,三名同学都指对了。接下来老师说的“颧骨”“鬓角”,有的同学就指错了。老师最后说的“刘海儿”,可难住我们了。有的同学指向额头,有的同学指向头发,还有的`同学指到了后脑勺儿。同学们在下面乱指挥,台上的同学不知所措的模样,逗得大家哄堂大笑。看了台上同学的表现,我终于知道老师为什么问我们积累的词汇多不多了。
后来,老师打开了幻灯机,黑板上出现了一张大大的人物图片。我想:这个人是谁呢?怎么有些熟悉。老师告诉我们,这个人叫“钟馗”。我想起来了,老师给我们讲过钟馗驱鬼变神的故事。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描写出他的外貌。我很快就写完了,老师让我上台念给大家听。老师还夸我写得好,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游戏的名字是我画一笔,你画一笔。规则是:参赛者面向黑板,老师在参赛者背上贴一张A4纸,老师画一笔,参赛者跟着画一笔,参赛者要凭感觉把老师画的东西复制出来。同学们听了,纷纷不屑地说:这可真是小菜一碟。
游戏终于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小轩同学,只见他面向黑板,右手拿了一支粉笔,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老师拿来一张A4纸,把纸贴在小轩的背上,左手按着纸,右手拿起了水彩笔。第一笔,老师在纸上画了一个半圆形,小轩也毫不犹豫地画了一个半圆形,同学们看后,忍不住说了声:漂亮!"第二笔,老师画了一个齿轮形,小轩愣了愣,以为又是一个半圆,所以画了上去。第三笔,老师画了一根细长细长的棍子,小轩完全懵了,不知所措,于是胡乱画了几笔。最后,老师画了一把雨伞,慌了阵脚的小轩却画了一个粉笔团。最终,覃老师获胜,她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这时,小夏同学嘟着嘴说到:覃老师,我不服气!覃老师冷笑一下,仿佛在说:哼,就凭你?你还嫩了点!较量开始了,覃老师只画了四笔,一个冰淇淋就出现了。小夏同学见了也不甘示弱,他先画了一个圆锥体,还在圆锥体上面画了一道波浪。覃老师乐了,说:你这是被狗舔过的冰淇淋吧。同学们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正当同学们沉醉在笑声中时,一位同学叫道:覃老师,我要挑战你!老师回头一看,哦,原来是小朱同学啊,她可是拿过国家级绘画比赛一等奖的。紧张刺激的比拼又开始了,同学们也跟着紧张起来。这一轮画只需要三笔就能完成,覃老师先画了一个螺旋形,小朱也画出了螺旋形,接着又在上面点了几个圆点。这时,一堆牛粪便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立刻被黑板上的杰作乐的前仰后俯,有的抱着肚子在地上打滚,有的连眼泪也笑出来了,还有的趴在桌子上笑得直不起腰。
“昨天晚上,我遇到了魔法界的知名名师哈利波特,向他借魔杖给我!”刘小姐说着拿出一根手指粗细的塑料棍。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拥有哈利波特那样的魔杖。这是哈利波特的魔杖?我们都怀疑地看着刘小姐。
“哦,为什么哈利波特的魔杖脏了?我来擦。”说着,刘小姐假装用毛巾擦着“魔杖”。“看好了,我要施展魔法了!波罗帕拉米塔,飞来飞去!”一边说话,我一边用我的“魔杖”靠近讲台上的纸片。原来凌乱的纸片突然像变魔术一样动了。只见刘先生的“魔杖”往右移,纸片往右翻。当刘先生把“魔杖”靠近纸片时,纸片飞向“魔杖”,紧紧地贴在“魔杖”上,太神奇了!
“刘老师,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全班一起问。“其实所谓的‘魔杖’只是一根普通的塑料棒。至于脏魔杖,只是借口。我用毛巾摩擦塑料棒时,塑料棒上产生大量静电,导致小纸片粘在塑料上。”听了刘先生的解释,大家都明白了摩擦产生静电的原因。然后,刘先生给我们解释了乌云之间摩擦产生雷电的原因。所有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铃响了,大家还在意犹未尽。他们围着刘先生问这个问题。
巧用图形符号, 直观有趣
提到批改学生作业, 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武器”仅是“√”“×”两种符号。学生留在作业本上的思维仅以“√”“×”来定论, 且不说这种评价方式枯燥乏味, 缺乏激励性, 起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不负责任的, 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更是不容乐观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业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作业的批改中增添一些图形与符号, 可以收获意外的精彩。对于简单的抄写作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字迹工整与否、正确的多少, 给予不同的星星图形。听写默写应根据学生的正确率, 送上不同的小红花以示区别。在课内外的作业本上, 在学生的错误处, 教师要圈一下, 给个问号, 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全对的话, 那就给个笑脸, 以示褒奖。这样批改过的作业本, 学生才会爱看, 才会认真看, 进而让学生达到“有错改错, 无错加勉”的要求。批改符号, 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设定, 但一定要直观有趣, 且要告诉学生这些图形与符号的用意。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进行了五六年, 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批改作业时, 切不可只用“√““×”去“打天下”了。
巧用文字交流, 鞭策鼓励
在学生的作业本上, 老师常常会给学生的作业做一个综合评价, 要么是等级制“优、良、中、差”“甲、乙、丙、丁”, 要么是百分制“100、80、60、50”。这样的综合评价, 学生过目就忘, 达不到表扬与批评的作用, 学生也就不能从中获得激励与鞭策。在作业本上应该运用文字与学生进行交流, 把你所掌握的学生做作业的情况诉之于作业本上, 拨动学生的心弦, 让学生通过阅读你的评语, 清楚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明确奋斗的目标,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有一次, 我布置了一些作业, 学习委员交作业来时, 我问她交作业的情况, 学习委员反映了一个学生抄作业的事, 并告诉我说这个学生一直在外面玩, 听说要交作业, 就拿别人的抄了交上来。我给这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抄袭是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你要处理好玩与学的时间。学就学个踏实, 玩就玩个痛快。没学踏实, 怎能玩得痛快?今后老师可看你的行动了!”这位学生后来真的就没有再抄别人的作业了。给作业写的批语, 学生每次拿起这本作业本做作业时都有可能会无意中翻到, 所以, 批语不光是写在作业本上, 它会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上。
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 更需要表扬与鼓励, 我会对其作业中的闪光点进行热情的鼓励。如:“字比上次写得工整了!”“这次的作业有进步!”“你这次作业中的错别字少多了!”这样的批语, 学生会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老师在讲“东西”一词的读音时,说道:“东西有两种读音。读音为d€"恘g x€"n,意思是:东西方向,东面和西面,从西到东的距离;读音为d€"恘g xi意思是:物体,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也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期待着更精彩的笑话。不出所料,“东西”一词的两个读音及意思讲完后,老师的嘴边又溜出了一个笑话。
这个笑话是这样的。有个外国人,想学汉语,总想不劳而获,其实要想学好中国文字还是很难的。中文老师就出了个难题,讲“东西”的不同读音的不同意思。老师讲:粉笔是东西。外国人学着说:粉笔是东西。老师又讲:课桌是一个东西。外国人学:课桌是一个东西。那个外国人自作聪明,就问:“我是个什么东西?”老师纠正道:“你不是个东西,你是人!”“哦,我不是个东西。”外国人重复一声。老师告诉他:“‘不是个东西’是骂人的话。”外国人彻底糊涂了:“那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老师彻底崩溃:“‘是个什么东西’‘你这个东西’‘你算个什么东西’都是骂人的话。”那个外国人越学越糊涂,那天晚上,他一直在想: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估计他想破脑袋也不会明白。
“哈哈哈!”全班同学都笑疯了。老师讲的时候,我们笑了好几次呢!这时下课铃响了,大家却还沉浸在欢声笑语中。还有一些同学在下面起哄,逗得我们开怀大笑。其实,这正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以幽默的课堂,吸引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都宣布下课了,同学们还在讨论这个笑话,述说语文课堂的有趣,教师里还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点评】
上课时,有些同学胆小,不敢举手发言,所以老师和我们玩了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是:从第一竖排把花向后传,所有的同学一只手当棒子,把桌面当鼓,不停地拍着,当老师喊停时,花传到哪个同学的手里,就让这位同学讲一个故事。
老师面朝黑板喊“开始!”第一个同学许起越迫不及待地把花送到下一个同学的手里。这时,同学们都用力地拍着桌子,教室里的敲打声震耳欲聋。过了几秒钟,突然,老师叫了一声:“停!”我们立即停止传花。有同学说:“花传到了金荣城的手里!”同学们一脸侥幸。我也长吁了一口气,心想:幸亏不是我。可就在这时,又有同学大声叫起来:“不是金荣城,是徐冰玉!”金荣城又大呼了一口气。我猜他也吓了一跳,我看到他的手在不停地拍着胸口。这一幕逗得我们捧腹大笑。
来到讲台后,拿着话筒,可是她的目光却一直盯着老师,声音小得像小蜜蜂在耳边“嗡嗡”地叫着。老师只好当她的“喇叭”,帮她扩大声音。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快乐的作文课开始了,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这节课会上些什么呢!
只见老师拿起一张纸神秘地说:接下来我们要变个魔术,把硬币放在竖起来的白纸上。”老师的话音刚落,下面的同学异口同声地惊叹:“啊!”有的坚定地说:“这是不可能的。”有的毋庸置疑地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还有的半信半疑地说:“这肯定很难吧!”
老师见我们都不信,诡异地说:“好,既然你们都不信,那我就露一手给你们瞧瞧。”老师开始变魔术了,她先把一张白纸对折,接着把硬币放在白纸的对折点上,然后拿住白纸的一端再慢慢地拉开,白纸直了,硬币停在了纸上。成功了,魔术成功了!教室里立刻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又慢慢地把纸往上一提,纸和硬币就在空中了。霎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掌声。
我见老师这么容易就让硬币放在竖起来的白纸上,心理也只痒痒,于是拿起硬币和白纸,按老师的样子做了起来,但是,每次把纸头拉平的时候我的手都会不停的`颤抖,硬币自然也就掉了。求老天爷保佑,这次,就让我成功吧!我再次做起了实验,终于成功了!我心里一阵狂喜,我又看了看周围的同学们,他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硬币,有的小心翼翼地拉开白纸,还有的上下移动着白纸和硬币——
有趣的人
赵广超是何许人也?他长于香港,留学于巴黎,学成回港教授西方艺术,却发现学生看不懂中国画,于是干脆用电脑临摹的方式重绘《清明上河图》来解读经典,由此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出版的《不只中国木建筑》《笔纸中国画》《一“章”木椅》以及《大紫禁城》系列让人称奇叫绝。
对于研究,赵广超喜欢下“笨”功夫,比如重绘经典。他说,假如只看画不动手的话,很多时候会流于概念,而跟着画的过程当中才能体会到个中种种细微和奥妙之处。钻研紫禁城的那几年时间,赵广超花了大量功夫进行收集、实地考察、访问以及一笔一划地勾勒紫禁城的建筑,甚至不惜为此赔上了视力和右腕的健康。
虽然赵广超做的是传统文化传播,他的人却绝不古板保守,最新的数码科技都被他一一“顺手拿来”,比如用Mac临摹《清明上河图》,用Photoshop“画”故宫小人,用iPad鼓捣三维地图,拍摄纪录片和动画,还有用Facebook结合做展览。不过,他强调他并不是科技迷,他也不想建立什么学说,他只想用年轻一代的语言告诉年轻一代的游客或读者:故宫其实也很有趣。
有趣的书
梁文道这样点评赵广超,“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作书方式”,在这套《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里,文图的比例恰到好处,自成一体,尤其图,大量笔触精细的插图让人深深着迷。版面不时大量留白,细节处则细腻见微,把阅读的层次提升至一个赏心悦目的境界。
做研究,赵广超喜欢深入,轮到著述他则追求“浅出”。而典型港式幽默不时见于文中。赵广超及其团队特别为“紫禁城”丛书设计出皇帝、大臣、妃嫔和太监等一系列Q版宫廷人物,在进行深入的讲解之余穿插一两句逗乐的幽默对白,让人禁不住会心不已。绘制故宫鸟瞰图时,他甚至干脆让自己玩一回“穿越”:身穿现代服装的他现身故宫的一条小胡同里踢球,旁边站着一个正教训他不守规矩的太监。那只风靡华人世界的猪——麦兜也当仁不让地“客串”了一回紫禁城藏品导游,引领大家踏上故宫收藏的清代皇室瓷碗精品玩赏之旅。
赵广超一直有个期盼,希望他的读者年龄层可以年轻再年轻一些,好让历史文化的种子重新在孩子心里发芽、开花,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相关推荐
《故宫三字经》
赵广超 吴靖雯/著
1.了解数学猜想的基本模型.
2.了解一些简单、有趣的数学猜想.
3.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感受数学猜想
1. 口算填表:
学生填表,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2. 提问:
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这四个算式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对其他无数的乘法算式是否都成立呢?如果能,你怎么证明?
指出:列举的例子都是有限的,而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所以刚才的结论最多还只能说是一个数学猜想.(板书:数学猜想)这种从部分特殊事例猜想出事物的一般结论,是一种不完全的归纳法,需要加以严密的证明.
3. 证明:
师:既然我们无法罗列出所有的情况,那我们不妨用a, b来表示两个因数,相乘的这个数就用c来表示.
板书:a×(b×c)=(a×b)×c.
提问:现在是否能证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为什么?
4. 揭示课题:
我们从某些计算中发现一些规律产生了一定的猜想,还必须加以严密的证明才能说明它的正确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趣的数学猜想.
板书课题:有趣的数学猜想.
二、孪生素数猜想
1. 你能很快说出20以内的素数吗?
课件出示:2, 3, 5, 7, 11, 13, 17, 19.
2. 提问:其实在这些素数中,还有很有趣的现象呢!观察这三组素数(3, 5), (5, 7), (11, 13),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把像这样相差2的一对素数叫做孪生素数,你能在100以内的素数表中,找到所有的孪生素数,并把它们圈出来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汇报交流.
3. 谈话:
同学们,在自然数中,数学家经过严密的证明像这样的素数有无数个.猜想一下,在素数的大家族里这样的孪生素数会有多少对呢?(学生猜想.)
师:了不起,伟大的猜想诞生了!你们的猜想就是数学上著名的孪生素数猜想.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你能证明吗?
4. 谈话: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猜想马上都能证明出来.直到现在,这个看似简单的猜想,全世界的数学家们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仍然无法证明.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素数,你会说?
三、走进哥德巴赫猜想
谈话:素数的奇妙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关于素数还有一个非常非常著名的数学猜想,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师板书:哥德巴赫猜想
师:两百多年前的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大于4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素数的和(课件出示).比如:6=3+3, 10=3+7(板书).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举例,并互相交流.
提问:这样的例子可以写出多少个?哥德巴赫也像同学们一样举了很多的例子,发现都是正确的,那是否就能断定这个猜想就是正确的?
指出:哥德巴赫也遇到了同学们这样的困难,他无法从理论上加以证明.于是他写信给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欧拉回信表示:这个问题我虽然不能证明,但我确信它是正确的.同时,欧拉又补充指出: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后来,这两个命题被合称为“哥德巴赫猜想”.(板书)
师:同学们,你对哥德巴赫猜想了解吗?(学生说)
我们不妨一起把书翻到82页,走进哥德巴赫猜想的世界.
学生阅读,交流:有什么收获?对陈景润你想说些什么?
四、有趣的四色问题
师:这里有一张图,你能用最少的颜色把各个部分区分开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师:(出示一份江苏地图)数一数,地图里有几种不同的颜色?这是一种巧合吗?
谈话:早在1852年,一个英国的绘图员发现,如果在地图上给相邻的地区涂上不同颜色,那么只需要四种颜色就足够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四色问题.它和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并称为近代三大数学猜想.后来越来越多的数学家投身于证明四色问题的工作,可是都一无所获.1976年,在一百多年后,美国的两位数学家依靠计算机,工作了1200多个小时,100亿次判断,终于才证明了四色问题是正确的,从而四色问题变成了四色定理.
师:同学们,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要和大家分享?那对这个发现四色问题的英国绘图员,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谈话:同学们,这个绘图员在绘制地图的时候,不仅仅是埋头工作,而是很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于是这才有了著名的四色问题.当我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时,你会发现数学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五、其他猜想
谈话:其实,在数学的王国里,还有很多有趣的猜想.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电脑这个好助手,了解一下这些有趣的猜想.
(课件出示:费马大定理康威-诺顿猜想魏依猜想几何化猜想蜂窝猜想黎曼猜想Abc猜想考拉兹猜想克拉梅尔猜想六度空间理论……)
六、课堂结语
谈话:如果用一句话来结束咱们今天的学习之旅,你会说什么?
今天,我第一次来到作文班,让我没想到的是,这节作文课,居然这么有趣。
这节课,老师带着我们做实验,发现了空气有重量,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这些实验真是充满了乐趣!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第三个实验―“青蛙潜水”,“哈哈,还是告诉你吧,那个”潜水的青蛙“其实就是我。”你知道老师怎么会叫到我的吗?由于我刚来,坐在最后面,开始做实验的时候,老师怕我看不见,就把我叫到了前面,坐在第一排座位的旁边。谁知道,老师竟然叫我来亲身体验一下。唉,我心里想:“真倒霉,还不如就坐在后面了。”我站在老师身边,看见讲台上有一盆清水,很清很清,甚至连那个橘黄色的盆子也是透明的。我心里有点儿发颤:“老师……不会要让……我……憋气吧!”“好,我们就让这个新同学汪志翔来做这个实验吧。”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这时,高旭,吕兆儒喊起来:“老师,让我来吧!”“老师,我能潜水一分钟……”“还是让这位新同学来做吧,你行吗?汪志翔?”老师用鼓励的眼神儿望着我,还冲我点点头。我只好吞吞吐吐的小声说:“行……吧……”“好!你先准备,五秒钟后开始我觉得我的脸刷的一下凉凉的感觉,我已经毫不犹豫的把头扎进了水里,开始憋气我的耳朵里隐隐约约的传来同学们的计数声……当我听到他们数到14秒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心脏有点承受不了了,怦怦怦地直跳,胸口也很闷,顿时我感到一阵眩晕,我需要呼吸,可是……,所以我就咬紧牙关,当同学们数到21秒时,我实在憋不下去了,就一下子抬起头来,我又可以呼吸了。”汪志翔,你有什么感受?“老师一边帮我擦脸,一边问我。”嗯,……好凉快,实在憋不住了……"我心里想:妈呀,再憋下去可要出人命了……
在这节作文课里,我写下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就像老师所说的那样,抒发真情。这让我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啧啧!
“那我们今天就来体会一下两分钟到底有多长吧!”贾老师微笑着说道。
我们开始玩第一个游戏了,这是写数字的游戏,要求我们:1、要写得多;2、工整;3、一个格子写一个数字。这也太简单了吧!贾老师,你是不是在耍我们呀?
游戏开始了,只见同学们奋笔疾书,埋头苦写,一秒钟都不耽误啊!才过了一分钟我的手都麻了,不听使唤地发起了抖。时间终于要到了10、9、8……2、1,时间到了!谁最后赢了?原来是我啊!老师问我们,这个两分钟我们觉得怎么样?我们都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写得快的同学觉得时间过得还算正常,写得慢的同学觉得时间过得快一些!
第二个游戏是当木头人。要求是这样的:做一个动作。坚持两分钟不能动,动作要新颖。
5、4、3、2、1,游戏始!我爬在桌子上,摆了一个跳伞的动作。我把牙咬得紧紧的,可是过不了多久,我就腰酸背疼了,不停地叫道:“还有多少时间呀?”“才过了四十五秒,还不到一分钟呢。”贾老师悠闲地说。啊!为什么才过了四十五秒?我还得坚持多久啊?怎么这么慢呀?我旁边的王雅婷摆的是孔雀开屏的姿势。可是,我看他也坚持不了多久了,动作似乎都走样了。这不!贾老师看见王雅婷这只“孔雀”,大笑起来,说:“婷婷,你摆这是只鸡吗?”被贾老师这么一开玩笑,我们都开怀大笑起来,更加坚持不住了。陈星宇和徐B烨更是累得直叫唤了。时间终于到了,我觉得这两分钟太难熬了!
最后一个游戏是自由活动游戏。老师一说:“活动。”我就冲出教室,一趟厕所还没上完就结束了。这两分钟也太快了吧!
一、n.+is+the n.of...
1.Confidence is the sunshine of success.自信是成功的阳光。
2.Earnestness is the soul of work.认真是做工作的灵魂。
3.Caution is the parent of safety.谨慎是安全之本。
4.Complacency is the enemy of study.自我满足是学习的敌人。
5.Procrastination is the thief of time.拖延就是浪费时间。
6.Love is the touchstone of virtue.爱情是美德的试金石。
7.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言以简为贵。
8.Experience is the father of wisdom.经验是智慧之父。
9.Memory is the mother of wisdom.记忆是智慧之母。
10.Sloth is the key of poverty.懒惰是贫穷的关键。
11.Reason is the guide and light of life.理智是人生的向导和指路明灯。
12.Humil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virtues.谦逊为一切美德之本。
二、n.+is+n.
1.Silence is gold.沉默是金。
2.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
3.Health is happiness.健康就是幸福。
4.Will is power.意志就是力量。
5.Health is wealth.健康就是财富。
6.Business is business.公事公办。
三、A/An+adj.+n.is a/an+adj.+n.
1.A good book is a good friend.好书如挚友。
2.A good tree is a good shelter.大树底下好乘凉。
3.A good conscience is a soft pillow.不做亏心事, 不怕鬼敲门。
4.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e.老马识途。
四、It is a/an+adj.+n.that...
1.It is a silly fish that is caught twice with the same bait.智者不上两次当。
2.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家丑不可外扬。
3.It is a poor mouse that has only one hole.狡兔三窟。
五、A...makes a...
1.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善始善终。
2.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不善始者不善终。
3.A still tongue makes a wise head.少说多听, 处事聪明。
4.A wise head makes a close mouth.头脑灵, 嘴巴紧。
5.A happy heart makes a blooming visage.心中高兴, 满面春风。
6.A merry heart makes a long life.笑一笑, 十年少。
六、Every...has...
1.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风水轮流转。
2.Every Jack has his Jill.人皆有偶。
3.Every bean has its black.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4.Every man has his hobby horse.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
5.Every flow has its ebb.潮水有涨必有落, 人生有起也有伏。
6.Every heart has its own sorrow.各人有各人的烦恼。
7.Every man has his own fault.人无完人。
七、No..., no...
1.No pain, no gain.不劳则无获。
2.No mill, no meal.不磨面, 没面包。
3.No sweat, no sweet.不流汗, 没甘甜。
4.No work, no money.不劳动, 没钱用。
5.No honey, no funny.没甜蜜, 没乐趣。
八、No...without...
1.No pleasure without pain.没有苦就没有乐。
2.No sweet without sweat.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3.No smoke without fire.无火不生烟, 无风不起浪。
4.No rose without a thorn.没有不带刺的玫瑰。
九、Like..., like...
1.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2.Like teacher, like pupil.有其师必有其徒。
3.Like question, like answer.有所问必有所答。
4.Like tree, like fruit.什么树上结什么果。
十、Where there is..., there is...
1.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2.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有生命就有希望。
3.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is fire.无风不起浪, 无火不生烟。
4.Where there is love, there is wealth and success.哪里有爱, 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
十一、A/An/One...is worth two...
1.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
2.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一日之计在于晨。
3.One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s.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十二、n.is the best n.
1.Observation is the best teacher.观察是最好的老师。
2.Practice is the best master.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3.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笑是最佳良药。
4.Time is the best doctor.时间是最好的大夫。
5.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才是上策。
十三、Out of..., out of...
1.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见, 心不念;别久情疏。
2.Out of season, out of price.季节过, 价钱落。
3.Out of debt, out of danger.无债一身轻。
十四、One man’s...is another man’s...
1.One man’s loss is another man’s gain.一人之失即是他人之得。
2.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3.One man’s fault is another man’s lesson.一人的过失是他人的教训。
十五、a b, a c型
1.First come, first served.先到者先得。
2.Harm set, harm get.害人反害己。
3.Many men, many minds.人多心不齐。
4.Other times, other manners.俗随境迁;此一时, 彼一时。
5.Over shoes, over boots.一不做, 二不休。
6.Soon learnt, soon forgotten.学得仓促, 忘得迅速。
7.Merry meet, merry part.好聚好散。
8.So said, so done.言出必行。
9.New lords, new laws.一朝天子一朝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