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理合同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疗废物处理合同(精选8篇)

医疗废物处理合同 篇1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甲方产生的医疗废物由乙方负责运输和集中处置。

第二条根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收费标准,甲方应向乙方缴纳医疗废物处置费。

第三条对医疗废物的包装和暂存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6号)的要求。未按规定包装或未存放于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的医疗废物乙方有权拒绝运输。

第四条甲方不能按照约定时间支付医疗废物处理费用,每延迟壹日,向乙方支付核定月处理费千分之二的损失费;超过七日不向乙方交纳月处置费,乙方有权停止对甲方的医疗废物进行清运和处置,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甲方负责。

第五条 本合同壹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

第六条 本合同有效期壹年。

第七条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第八条 当订立本合同的条件发生变化时,甲乙双方可协商重新签订合同。

甲方(章):乙方(章):

甲方负责人:乙方负责人:

医疗废物处理合同 篇2

1 案情调查

接到举报后, 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前往某医疗机构进行执法检查, 经过对该医疗机构诊疗区、医疗废物暂存点等检查核实, 该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疗废物没有登记记录本, 医疗机构收集的医疗废物盛装在红色塑料桶内暂时存放在远离仓库的地方, 过期、淘汰、变质的废弃药品及污染的一次性手套、棉签等医疗废物是清扫员盛装在黑色塑料袋中混入生活垃圾, 并按生活垃圾处理。违反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八、十二、十七条及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

2 处理情况

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条, 责令该医疗机构限期改正, 给予警告, 并处5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3 讨论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物质。我国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医疗废物, 如处理不当将污染环境, 导致严重后果[1]。目前, 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体系还不很完善, 与实现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处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从源头控制医疗废物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目标还有距离[2]。笔者总结医疗废物执法监督中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并结合文献加以对策分析。

3.1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环节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笔者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环节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 对包装物或者容器未进行认真检查, 有破损、渗漏或其他缺陷。 (2) 5大类废物经常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 但没有在标签上注明。 (3)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 没有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 (4)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 没有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 致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不严密。 (5)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 没有对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6)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没有警示标识, 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的中文标签项目不全, 甚或没有标签。 (7) 医疗废弃物混淆放置的情况普遍存在。有医院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现状分析报道[3], 一些医院医疗废弃物包装袋、存放容器不能达到《医疗废弃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和警示标识标准》的要求, 盛放超过3/4, 袋口封扎不规范, 容器敞开, 不能密闭等。一些医院由于场所有限无法放置分类垃圾收集装置, 而另一些医院虽然使用了多个垃圾桶, 但没有分类收集的标志, 或只以其中塑料袋颜色加以区。牛桂林[4]报道, 由于检验科存在有各种各样的菌种病原生物的各种培养基、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的鉴定卡和药敏卡、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 必须首先高压消毒或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至少30min, 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各专业组的各种血液、血清标本、各种体液如胸水、腹水、脑脊液、关节积液等标本必须首先高压消毒或用含氯消毒液浸泡, 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但这些感染性废物大多是由保洁工操作, 存在科室监管不到位, 消毒液浓度监测不规范现象, 如果废弃的菌种处理不当可造成院内交叉感染, 后果将非常严重。

3.2 医疗废物院内转运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储存地点。运送人员与医院各科室没有交接记录;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 没有检查包装物或容器的标识, 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医疗废物转交出后, 没有对暂时储存地点、容器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 没有及时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3.3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袋装的医疗废物没有装入暂时储存室内的集装箱内, 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暂时储存时间超过2d;没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没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病理性废物暂时储存时, 病理科没有进行防腐处理。

3.4 转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环节的问题

医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不严格;没有指定专人对输液管和注射器类经过消毒、毁形;玻璃器皿类、组织血液样本、试管或其他类没有进行分类。无收运交接时间、种类、数量的医疗废弃物转移联单和经办人签名;医疗废弃物贮存室做不到由清洁工人清洗并用2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对有关接触处理医疗废弃物的人员没有定期进行知识培训。

3.5 对策分析

刘家丽[5]在医院医疗废物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主张, 应从严格执行政府职能、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制度管理、加强监督管理、定期信息反馈, 效果评价等几方面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理的管理和监督。周艳梅[6]等在基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主张,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及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单位的管理。初秋英[6]在基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主张医疗废物管理不仅是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事情, 更是全社会的事情, 提高公众意识是最重要的, 应加强对后勤、机关及非临床人员、保洁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培训, 人人参与医疗废物管理,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才能有效地控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流程, 真正实现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总之, 医疗废物属于高危险性废弃物,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领导重视、政府投入是有效监管医疗废物的重要保证, 依法加大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是关键,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联合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保障,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 加强医疗废物各个环节管理, 确保医疗安全及环境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艳梅, 杨胜新.基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2) :1932-1933.

[2]康顺爱, 张旭宏.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监管措施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0 (179) :146.

[3]高春梅, 刘宏, 赵超英.医院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现状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 2009, 21 (3) :58-59.

[4]牛桂林.综合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 2008, 21 (8) :1303-1304.

[5]刘家丽.医院医疗废物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医学, 2007, 36 (14) :1453-1454.

[6]周艳梅, 杨胜新.基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2) :1932-1933.

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与处理流程 篇3

【关键词】医疗废物;流程;现状;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25-01

为了杜绝医疗废物对社会造成危害,提高医疗废物管理的水平,笔者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在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时,注重在员工中树立管理新理念,针对医院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制定具体流程,在保护环境、防止疾病传播、保障健康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医疗废物管理现状

1.1 分类不清 目前,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分类。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或将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内。而医疗垃圾更不能正确分类,将药物性、病理性废物混入感染性废物。有的甚至将损伤性废物也放入感染性废物内,有的则直接放入生活垃圾袋内。一旦流入社会,会导致疾病的扩散传播,给社会稳定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1]。另外,一些医务人员甚至将使用后的利器随手丢弃,还常常造成被医疗锐器刺伤现象[2]。

1.2 认识不足 培训缺乏  缺乏培训教育,临床兼职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不重视,责任心不强,致使具体执行者不能按要求处理医疗废物。具体执行者如暂存处工作人员、科室保洁人员,一般来自社会招聘人员,流动性大,素质较低,相关知识不足,防范意识差,对法规、制度学习不到位,认识不足,对工作流程不清。在收集运送医疗废物时不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导致自身或医院内环境污染;有的甚至将用过的输液器、针管等偷偷拿走,或卖给不法收购者,导致医疗废物流失。

1.3 制度不完善 组织不健全 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执行起来有困难。缺少监督,没有实行责任制,致使医疗废物管理流于形式。有的即使健全了管理组织,也只是应付上级检查,不能发挥作用,使医疗废物管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2 流程

我院近几年采用以下流程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取得满意效果。流程:

科室产生医疗废物→分类放入垃圾箱黄袋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四分之三满时由各科保洁员打包、封存,按分类登记数量,护士与保洁员交接并签名,粘贴标签(标明产生科室、废物名称)→送暂存处,按分類入收集箱内→保洁员与暂存工作人员交接,登记数量并签名→暂存处加锁→潍坊市医疗垃圾集中处理中心每1-2d专车运送→登记、开具五联单→暂存处对场所及工具进行消毒。

3 措施

3.1 完善制度,健全组织 制定相关制度,建立约束机制。成立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核心成员有分管院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人员组成。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责任明确,分工细致。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务科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

3.2 签订协议,实行责任制 医院与市环卫局医疗废物处置公司签订协议书,由其全权负责医院医疗废物的运送、处置工作。医院与科室签订责任书,科室护士长为本科医疗废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科承担监控、指导、培训职责,并与医疗废物暂存处签订责任书。各产生科室与物业保洁公司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分工明确。

3.3 组织实施 制定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图,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专职人员每日下病房查看,发现垃圾混装等不符合流程的现象及时纠正,并以书面形式分别向科室反馈。对医疗废物的运送、收集工作进行检查,如属保洁人员问题,则对保洁公司实施经济处罚。科室护士长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等进行监督,对保洁人员的操作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 培训 对新上岗员工、实习、进修人员、物业保洁等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法律、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让其接受新理念,自觉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并组织考核、考试,合格者方能上岗。对老员工通过授课、科内学习、发放宣传小册子等形式,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环境卫生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在全院员工中树立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理念,使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化、程序化。

3.5规范化管理

3.5.1 严格分类 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分类,避免生活垃圾混入到医疗垃圾,以增加不必要的支出。同时也避免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内并正确使用,严禁重复使用。

3.5.2 包装符合要求 使用专用垃圾箱,医疗废物用黄色带标识的专用箱, 包装袋标识清楚,材质耐用,利器盒达标,医务人员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液和其它缺陷.送暂存处前检查标签项目是否齐全。严格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分类收集,防止污染环境及传播疾病。

3.5.3 防止流失及污染 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或者科室保洁员每天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从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运送时间、路线,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运送过程中应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运送过程中防止污染、渗漏、破损,日产日清。暂存处存放不超过2d。

3.5.4 交接 认真交接签字,科室与保洁人员之间、保洁人员与暂存处工作人员之间、暂存处工作人员与集中处理中心人员之间都要认真交接、登记并签名,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3.5.5 防止刺伤 做好防护,接触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严格着装操作,掌握消毒隔离常识,防止医疗垃圾渗透和污染,一旦自身被污染或被锐器刺伤时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按针刺伤应急程序处理。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定期查体,进行免疫接种,防止职业伤害。

4 讨论

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从而减少疾病。医院感染流程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简捷、有序、安全、实用为原则,设计并注重实施,达到医院感染工作层次性管理的目的。流程管理使医疗废物管理程式化,可操作性强,使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合理的流程与正确的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卢丽,范亦明,马静,等.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34.

医疗服务合同 篇4

甲方: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乙方:

甲方确定乙方为我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乙方为我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甲乙双方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的内容为工伤医疗。双方同意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平等互利、互相支持的原则,共同搞好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为保证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双方协商同意,签订如下协议: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甲乙双方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执行我市制定的各项配套管理办法和甲、乙双方协议的有关规定,以及在本协议签定后根据国家、广东省相关政策发布的文件。

各项配套管理办法包括(详见附件):

1、《深圳市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办法》;

2、《深圳市工伤保险约定医疗机构工伤医疗服务质量考核与奖励工作程序》;

3、《深圳市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

第二条 双方应向参保人宣传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的政策、规定,教育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医疗服务政策、规定及本协议条款。

甲方应协助定点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社会保险医疗服务政策培训及考核。甲方应及时向乙方通报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各项新的政策、规定及操作规程等。乙方应通过设置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宣传栏、公布乙方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咨询电话、设置导医服务台等方式,方便参保人就医,提供社会保险医疗服务政策咨询,公布主要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名称、收费价格。

第三条 双方有权向对方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权检举和投诉对方工作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

第四条 乙方必须成立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管理机构,由一名院领导负责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工作,配备专(兼)职的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工作管理人员,制定与社会保险医疗服务政策规定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每个季度对社会保险医疗服务质量和执行社会保险医疗服务政策的情况进行自查,组织医生和护士内部复查,并形成书面材料报送甲方。

第五条 乙方应坚持“以伤(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准则,全心全意为参保人服务。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第六条 乙方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时,应尽可能使用社会保险医疗服务支付范围内的药品、诊疗项目,切实减轻参保人的负担。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在为参保人提供社会保险医疗服务支付范围外的药品、诊疗及服务项目时,应征得参保人或其家属同意并签字。否则视为违规,相关费用由乙方承担。乙方必须为参保人提供所有收费项目的费用明细清单,清单中应列明各项目收费标准、自费和社会保险医疗服务记帐金额。

第七条 甲方有权对乙方执行相关规定和本协议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通过媒体将乙方为参保人提供的社会社会保险医疗服务情况向社会通报。乙方有责任配合检查工作,及时提供甲方要求的各种资料:处方、检查报告单、治疗单、病历、费用明细清单、药品和医用材料价格单(含进货、调拨单)、被投诉违规部门或医生的有关材料等。

第八条 乙方应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严格执行本协议规定的各项费用控制指标。如费用超标,由乙方承担超标费用,甲方不予补偿。第九条 甲方应协助乙方完善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电脑信息系统。应根据乙方提供的资料,及时对其社会保险医疗服务药品、诊疗项目、科室、医生及医院基本情况等信息库进行变更和维护。

乙方要配备完善的电脑设备,配备电脑专业技术人员和熟悉业务的操作人员,确保电脑系统正常运行,要按照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管理规定按时、准确的录入、传输有关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协助甲方建立和完善各种基础数据库,提供甲方在确定或调整费用结算标准所需的各类资料和数据,及时完成信息的变更和维护等工作。因乙方电脑系统不完善或操作原因造成费用录入等方面的问题,甲方不支付相关的医疗费用。

第十条 乙方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如有违反第一条规定及本协议的行为,甲方有权向乙方提出整改意见,并做相关处理。乙方有严重违规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或基金损失的,甲方可以单方面解除本协议,乙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章 就医管理与服务

第十一条 参保员工受伤后,应立即送往就近的医院抢救,伤情稳定后应转到约定医院诊治。约定医院医生接诊后,进行客观的登记(注意标明准确的接诊时间、简明的受伤经过等)和必要的检查后,做出诊断,进行治疗。在门诊治疗的伤者先交现金,治疗终结后到社保部门核销工伤医疗费;需住院治疗的伤者凭社保部门发出的《深圳市工伤保险医疗费用记帐通知书》和《深圳市工伤保险住院结帐单》进行记帐医疗,治疗终结后有关费用由约定医院向社保部门申报偿付。第十二条 甲方应严格核发《深圳市工伤保险医疗费用记帐通知书》和《深圳市工伤保险住院结帐单》。乙方在工伤员工就诊时应认真查验参保员工身份和上述资料信息是否相符。如发现就诊者有冒名顶替嫌疑时,应拒绝记帐并扣留有关证件,并及时通知甲方。否则发生的医疗费用甲方不予支付。第十三条 乙方应严格掌握入出院标准。如将不符合住院条件的参保人员收入住院或挂名住院、或将不符合急、危、重症伤者收住入ICU病房等,其工伤医疗费用按违规处理;乙方不得无故拒收符合入院标准的伤者(尤其是急、危、重症伤者)或以各种借口推诿伤者,如有上述情况,由乙方承担拒收所造成的全部责任。

第十四条 乙方必须保证提供不低于80%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标准的住院床位。甲方对参保人床位费最高支付标准为50元/床日(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无菌室等特殊房间床位费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执行)。乙方为参保人提供超过50元标准的床位时应事先征询参保人或其亲属签字同意。乙方须严格执行床位费收费标准,对不足50元标准的床位,应严格按实际收费标准收费,如果将不足50元标准的床位按50元标准记帐,一经查实,甲方扣付超收部分的费用。

第十五条 乙方应加强参保人的出入院管理,保证需要住院的参保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及时为符合临床治愈标准的参保人办理出院手续。禁止将应当在门诊检查治疗的轻伤(病)参保人收入住院治疗,也不能强行让未治愈的参保人出院。

参保人住院时,乙方科室应核对参保人相关社会保险证件或证明,在病历首页登记证件号码。入院通知书应保留在病历内供甲方核查。

参保患者出院后,乙方认为其由于伤(病)原因确需在10天内再入院的,由乙方开具入院通知书,并由科主任签字、乙方相关办公室(如医保办)审核,之后到甲方的相关部门办理核准手续。甲方不定期对十天内再入院参保人的住院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第十六条 参保人市外转诊要按照逐级转诊和首诊负责制的原则办理。转诊条件和办理程序按照《深圳市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办法》(附件1)执行。第十七条 参保人在乙方就医时发生意外事故的,乙方应在发生之日起15天内通知甲方。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由此引发的医疗费用全部由乙方承担。乙方一年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医疗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残疾、死亡)的,甲方可以单方面解除本协议。

第三章 诊疗项目管理

第十八条 乙方能为参保人提供并记帐的诊疗项目为:在签定本协议之前已经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证核准诊疗项目范围内,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项目;经向甲方申请并同意准入的诊疗项目及经社会保险机构核准同意的工伤保险增加的诊疗项目。

第十九条 乙方在签定本协议之后开展的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诊疗项目(包括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项目),乙方可根据《深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范围管理办法》(深社保发[2003]79号)规定向甲方申请纳入记帐范围。未经甲方同意准入的不能记帐,发生的相关费用甲方不予支付。第二十条 未经甲方准入或核准的门诊特检项目不能纳入社会保险医疗服务记帐范围。

第二十一条 门诊诊疗应遵循先做一般检查治疗,后做门诊特检项目的原则,保证门诊特检诊断结果达到国家规定的阳性率。乙方应充分利用参保人在其它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做的检查治疗结果,节约卫生资源和医疗保险基金。第二十二条 乙方为参保人进行检查治疗的收入不得与医生或科室收入直接挂钩,不得以任何形式回扣开单费给医生。乙方违反本条规定,甲方经查证属实的,可拒付相关费用,并取消相关约定项目,情节严重的,甲方可单方终止本协议。

第二十三条 乙方如将全部或部分社会保险医疗服务支付范围的项目改为承包、转包、独立核算经营等方式的,甲方有权拒付全部违规费用;若情节严重,损害了参保人利益,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损失的,甲方可以终止本协议。

第四章 药品管理

第二十四条 乙方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备药率:三级医院西药≥80%、中成药≥50%,二级医院西药≥70%、中成药≥40%,专科医院专科药≥85%,所备药品使用率≥90%。

第二十五条 乙方为参保人门诊诊治时,开处方应控制药量,对住院参保人出院带药品种和药量也要严格控制,严格参照执行《深圳市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办法》(深社保发[2003]75号)的相关规定。第二十六条 乙方如有生产医院制剂,需经甲方核准,才能纳入记帐范围,未经甲方核准的不能记帐。需纳入工伤医疗记帐范围的,按照《深圳市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办法》(深社保发[2003]75号)的相关规定办理申报手续。

第二十七条 乙方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药品价格的政策规定。第二十八条 使用药品目录内限制使用范围、医师级别、医院级别或科室的药品,必须按要求使用,不按限制条件使用并记入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帐内的,甲方拒付相关的药费。

第二十九条 如发现乙方有假、劣药品售出,一经核实,甲方拒付相关费用,并向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同时根据相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五章 医疗服务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甲方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法对乙方进行监督检查。

甲方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对乙方进行检查:常规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普查、抽查、实地检查、电脑监控、事后检查、事中检查等,重点利用电脑信息系统提供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加强对参保患者在乙方住院检查治疗和借证就医等情况的巡查工作力度。甲方可以会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物价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对乙方进行联合监督检查。甲方应将检查情况向乙方通报。

第三十一条 对于乙方医疗服务中出现的违规情况,任何人有权进行举报,甲方对举报人实行奖励制度。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的举报奖励办法,参照《深圳市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深社保发[2003]76号)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住院费用由甲方按月偿付,总结算。甲方每月按核定住院总费用金额的___%偿付,其余___%与执行工伤保险政策和医疗服务质量挂钩,每结算时按综合考核结果兑现。经检查乙方服务质量不合格的不予偿付或酌情扣减。按规定应由甲方偿付的总费用余额结算付清,做到不拖不欠。第三十三条 本协议有效期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双方签字盖章确认始生效。

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以换文的形式进行补充,经双方签字盖章确认后,其效力与本协议相同。

第三十四条 本协议执行期间,国家、省、市法律、法规有调整的,甲乙双方可以根据新规定修改本协议,协议修改前仍按本协议执行;无法达成协议的,双方可终止协议。

第三十五条 在协议执行期间,乙方服务条件、服务内容、法人代表、地址变更等发生变化的,应及时通知甲方,由甲方核定变更后乙方是否仍然符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由甲方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协议。

第三十六条 乙方在本协议到期前的60天应向甲方提出续签约申请;到期不申请的,视作自动放弃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从本协议到期之日起停止所有社会保险医疗服务业务。

第三十七条 协议有效期内,一方提出终止协议必须提前60天通知对方。但乙方违反本协议的规定时,甲方有权根据本协议规定随时解除协议。第三十八条 本协议一式_____份,乙方持有_____份、甲方持有_____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章)

(盖章)

法人代表:_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医疗设备合同 篇5

甲、乙双方根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的结果,签署本合同。 一、货物内容 1.货物名称: 2.型号规格: 3.数量(单位): 二、合同金额

本合同金额为(大写): 元(¥ 元)人民币。

三、技术资料

1.乙方应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向甲方提供使用货物的有关技术资料。

2. 没有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由甲方提供的有关合同或任何合同条文、规格、计划、图纸、样品或资料提供给与履行本合同无关的任何其他人。即使向履行本合同有关的人员提供,也应注意保密并限于履行合同的必需范围。

四、知识产权

乙方应保证所提供的货物或其任何一部分均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五、产权担保

乙方保证所交付的货物的所有权完全属于乙方且无任何抵押、查封等产权瑕疵。

六、转包或分包

1.本合同范围的货物,应由乙方直接供应,不得转让他人供应;

2.除非得到甲方的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合同范围的货物全部或部分分包给他人供应; 3.如有转让和未经甲方同意的分包行为,甲方有权解除合同,没收履约保证金并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七、交货期、交货方式及交货地点 1.交货期:

2.交货方式: 3.交货地点: 八、货款支付 1.付款方式:

2.当采购数量与实际使用数量不一致时,乙方应根据实际使用量供货,合同的最终结算金额按实际使用量乘以成交单价进行计算。 九、税费

本合同执行中相关的一切税费均由乙方负担。

十、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1.乙方应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货物性能、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向甲方提供未经使用的全新产品。2.乙方提供的货物在质保期内因货物本身的质量问题发生故障,乙方应负责免费更换。对达不到技术要求者,根据实际情况,经双方协商,可按以下办法处理: (1)更换:由乙方承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2)贬值处理:由甲乙双方合议定价。

(3)退货处理:乙方应退还甲方支付的合同款,同时应承担该货物的直接费用(运输、保险、检验、货款利息及银行手续费等)。

3.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乙方在接到甲方通知后在小时内到达甲方现场。 4.在质保期内,乙方应对货物出现的质量及安全问题负责处理解决并承担一切费用。 5.上述的货物免费保修期为修期的机器设备,终生维修,维修时只收部件成本费。

十一、调试和验收

1.甲方对乙方提交的货物依据招标文件上的技术规格要求和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进行现场初步验收,外观、说明书符合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给予签收,初步验收不合格的不予签收。货到后,甲方需在 个工作日内验收。

2.乙方交货前应对产品作出全面检查和对验收文件进行整理,并列出清单,作为甲方收货验收和使用的技术条件依据,检验的结果应随货物交甲方。

3.甲方对乙方提供的货物在使用前进行调试时,乙方需负责安装并培训甲方的使用操作人员,并协助甲方一起调试,直到符合技术要求,甲方才做最终验收。

4.对技术复杂的货物,甲方应请国家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参与初步验收及最终验收,并由其出具质量检测报告。

5.验收时乙方必须在现场,验收完毕后作出验收结果报告;验收费用由乙方负责。

十二、货物包装、发运及运输

1.乙方应在货物发运前对其进行满足运输距离、防潮、防震、防锈和防破损装卸等要求包装,以保证货物安全运达甲方指定地点。

2.使用说明书、质量检验证明书、随配附件和工具以及清单一并附于货物内。

3.乙方在货物发运手续办理完毕后24小时内或货到甲方48小时前通知甲方,以准备接货。 4.货物在交付甲方前发生的风险均由乙方负责。

5.货物在规定的交付期限内由乙方送达甲方指定的地点视为交付,乙方同时需通知甲方货物已送达。

十三、违约责任

1.甲方无正当理由拒收货物的,甲方向乙方偿付拒收货款总值的百分之五违约金。 2.甲方无故逾期验收和办理货款支付手续的,甲方应按逾期付款总额每日万分之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3.乙方逾期交付货物的,乙方应按逾期交货总额每日千分之六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由甲方从待付货款中扣除。逾期超过约定日期10个工作日不能交货的,甲方可解除本合同。乙方因逾期交货或因其他违约行为导致甲方解除合同的,乙方应向甲方支付合同总值5%的违约金,如造成甲方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超出部分由乙方继续承担赔偿责任。

4.乙方所交的货物品种、型号、规格、技术参数、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及招标文件规定标准的,甲方有权拒收该货物,乙方愿意更换货物但逾期交货的,按乙方逾期交货处理。乙方拒绝更换货物的,甲方可单方面解除合同。

十四、不可抗力事件处理

1.在合同有效期内,任何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则合同履行期可延长,其延长期与不可抗力影响期相同。

2.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应立即通知对方,并寄送有关权威机构出具的证明。 3.不可抗力事件延续120天以上,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确定是否继续履行合同。

十五、诉讼

双方在执行合同中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应通过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甲方所在地法院起诉。

十六、合同生效及其它

1.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生效。

2.合同执行中涉及采购资金和采购内容修改或补充的,须经财政部门审批,并签书面补充协

议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方可作为主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合同执行期内,经向检察机关查询,发现中标人或供应商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即取消中标资格或停止采购合同。

4.本合同未尽事宜,遵照《合同法》有关条文执行。

5.本合同正本一式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执一份,乙方执两份。

甲方:****************医院乙方:*************公司 地址:法定(授权)代表 人:签字日期:年 月 日

合同鉴证方: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鉴证日期:

地址:

法定(授权)代表人: 签字日期:年 月日

产品配置清单

医疗废物处理合同 篇6

《人民法院报》4月13日刊登李显先同志《“120”急救合同的法律性质一文》,该文认为医疗急救合同是一种不同于医疗服务合同的独立合同,对此笔者认为医疗急救合同仍属于医疗服务合同的一类,特撰本文以资探讨。

一、急救中心属于医疗机构的一种。

该文认为“医疗服务合同的当事人是患者和医方,而医疗急救合同的当事人是患者、‘120’急救中心以及医疗机构。”将急救中心独立于医疗机构之外成为一类单独的主体,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值得商榷。

从现有规定来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条例适用于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的医疗机构的类别中第八项就是急救中心、急救站,这些规定都确定了急救中心的法律地位就是医疗机构的一种,而绝不是医疗机构以外的独立主体。

我国目前的院前急救组织管理形式大致可3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种急救中心包括一些治疗科室,可以将部分经院前抢救处理后的患者送回急救中心继续治疗,北京市急救中心是此种类型的代表,该中心是一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第二种急救中心附属于某一家大型综合医院,拥有现代化的抢救仪器设备的救护车,经院前紧急救治后即可将患者送至附近医院,也可收入急救中心所在医院,重庆市急救中心即为此类型。第三种急救中心是经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将全市各主要医院的急诊科统一构建一个急救网络,建立一个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指挥中心接到120呼叫后,立即通知距离现场最近的医院急诊科,急诊科接到指令后立即派出医师、护士赴现场急救,并将患者接回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如广州市。第四种急救中心并不附属于哪个综合性医疗机构,自身也不具备对患者进行继续治疗的条件,仅仅是提供紧急救治和安全转运的医疗服务,例如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

二、紧急救治仍然是是医疗行为。

该文认为急救中心的.义务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维持患者生命,并将患者及时送往医院,而不必在这过程中准确判断疾病种类,致病原因等,也不必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

所谓医疗活动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借助医学知识、专业技术、仪器设备及药物等手段,为患者提供的紧急救治、检查、诊断、治疗、护理、保健、医疗美容以及为此服务的后勤和管理等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所必需的活动的总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理解与适用》,唐德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因此紧急救治是医疗活动的一种。我们来看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医疗记录单,该记录有“主诉、病史、体格检查、急救措施及治疗原则、初步诊断、病种归类、病情、急救效果、诊费”等多个医疗项目,而绝非李文所述“不必在这过程中准确判断疾病种类、致病原因等,也不必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试想如果急救医师连疾病种类都没有准确判断,又如何采取一系列有针对

医疗卫生单位合同管理初探 篇7

1 医疗卫生单位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很多医疗卫生单位没有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合同管理规定,或者制定的合同管理规定中各机构及人员的责任不明确,造成合同管理混乱,签订的合同文字使用不规范,留有活口,合同纠纷时常发生,而纠纷发生时,各部门及人员就互相推诿。

1.2 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有的医疗卫生单位不重视合同管理人员的选择及培养,认为合同管理人员什么人都可以胜任。

1.3 没有实行合同专用章制度

有的医疗卫生单位没有专门的“合同专用章”,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单位的行政公章或者是职能部门的公章,由于“行政公章”的使用面广,缺乏严格的管理,容易使合同管理处于失控状态。而加盖职能部门公章的合同,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此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如果得到单位的追认或者同意,则为有效合同,否则则为无效合同。

1.4 合同履行情况缺少监督

合同签订后,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履行合同,但合同是否按时完成,合同完成的质量如何,是否有合同纠纷发生,没有相应的部门对各业务部门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

1.5 合同日常管理混乱

合同残缺现象时有发生,以致履行时找不到合同文件,使医疗卫生单位难以判别对方是否违约,同时医疗卫生单位自身也常常因为合同管理混乱造成违约而被对方追究。

2 医疗卫生单位合同管理办法

2.1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成功的合同管理,是把合同的权利、义务按职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去履行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用管理内控制度的健全性、符合性和功能性是保证整个合同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2]。因此,各医疗卫生单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谈判、拟定、会签、审批、签订、合同专用章管理及合同的日常管理等内容。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部门职责明确、管理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管理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2.2 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选择及培训

医疗卫生单位合同一般采用院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主要有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等)分口管理的模式,在合同签订前的审签过程中还涉及到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法律顾问,这些部门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因此医疗机构应选择品质好、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全面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语文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学习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

2.3 加强合同会签和审查

依法订立合同是避免合同风险、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条件,也是强化合同管理的基础。合同草签前的会签和审查是合同管理重点和关键,因为合同一经双方签字即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任何失误,在实质上就已经给单位造成了形象、信誉,甚至是经济方面的损失。医疗卫生单位合同类型复杂,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涉及各方面的复杂关系,因此签订合同前应会同业务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会签和审查,对于一些重大经济合同,还应咨询法律顾问意见,以便充分完善合同条款,防止在合同中存在任何法律方面的问题。

2.4 施行合同专用章制度

单位公章等同于单位的签字,在合同中,就算没有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人的签字,只要盖上了公章或者合同章,也可以认为已经认可了该合同的有关条款。由于单位公章使用范围广,不利于管理,因此,应施行合同专用章制度。合同专用章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单位对外签订的合同一律加盖医院合同专用章方为有效,印章由专人保管,对合同专用章的使用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凭审批文书由专人加盖并做好记录。

2.5 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

签订合同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所以,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医疗卫生单位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一般由审计部门来完成。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深入到合同执行部门,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立即纠正、禁止或阻止,对于未执行或者未完全执行的合同,查明未能执行的原因。通过监督可以知道医疗卫生单位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

2.6 加强合同的日常管理

当前,合同纠纷口益增多,如果合同丢失,那么在处理时会失去有利的地位而遭受风险。因此,建立合同台账、做好合同汇总,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管理部门应对已签订合同建立合同台账,统一分类编号,统一发放,妥善保管,及时汇总合同,合同履行完毕及时建立合同档案。

医疗卫生单位合同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医疗卫生单位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摘要:合同的管理就是对整个交易过程的监控,由于医疗卫生单位合同类型复杂,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涉及各方面的复杂关系,因此对医疗卫生单位合同的管理应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医疗卫生单位合同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医疗卫生单位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医疗卫生单位,合同,管理

参考文献

[1]欧洪珍,凌科.医院内部审计监督的四个核心.中国审计,2008 (15):63

如何依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 篇8

一、了解医疗事故构成的要件

医疗纠纷主要是由医疗事故引起的。那医疗事故构成的要件都有哪些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医疗事故的概念: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从医疗事故的概念上,可以看出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这里所说的“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国务院1994年2月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这里所说的“医疗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如医师和护士等,他们必须在注册的医疗机构执业。

(二)客体,即过失行为损害的对象。医疗事故是过失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这里说的“人”应为从出生到死亡期间的人,《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这就是说,民事权利能力始于人的出生,终于人的死亡,在生存期间,人才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这里的死亡时间应当是指生理死亡。在我国,生理死亡的具体死亡时间一般以医生签署的死亡证所记载的死亡时间为准。

(三)主客观方面,即行为人是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这里有两点应当注意:一是“过失”造成的,即是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而不是有伤害患者的主观故意;二是对患者要有“人身损害”的后果,这是判断是否医疗事故至关重要的一点。

(四)行为的违法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依据和“指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自己的有关业务活动中应当掌握相应的规定,并遵循规定,以确保其行为的合法性。

(五)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这是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存在过失行为,但是并没有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这种情况不应该被视为医疗事故;虽然存在损害后果,但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并没有过失行为,也不能判定为医疗事故。这种因果关系的判定,还关系到追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确定对患者的具体赔偿数额等。

二、妥善保管自己的病历资料

病历,是患者最直接最真实的医疗档案,要妥善保管。《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明确指出,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是经医务人员、医疗信息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加工后形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真实性的医疗档案。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病历作为医疗活动信息的主要载体,不仅是医疗、教学、科研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是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的依据。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机构和患者都有举证的义务。病历资料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记录医疗行为和医疗过程的重要文书,是判定责任的重要依据之一。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因抢救危急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根据不同的工作流程和反应时间,病历分为住院病历、门诊病历、急诊病历和病历的质量评价四部分。一份好的病历,内容要真实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有逻辑性、科学性,要使用医学术语书写,文字要通顺简练,字迹清晰,无错别字、自造字及非国际通用的中、英文缩写,涉及的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重点内容以不同颜色书写或标记,病历内容不得随意涂改。

病历属于医药卫生科技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档案、病历的保管均作出了规定。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专门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病历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并提供设备、设施等支持条件;建立病历保管、统计、借阅等相关管理制度,鼓励病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相关资料。”病历是医学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伪造、隐匿、销毁病历是一种违法行为。医师要坚持尊重科学、注重客观、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原则,如实记录病历。《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隐匿、伪造、销毁病历资料的违法行为,应当予以处罚。同时,该规定对于调整患者行为同样适用。病历的一部分可以由患者保管,如未在医院建立档案的门诊病历。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这部分也不得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否则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医闹”为违法行为

近几年来,“医闹”事件甚嚣尘上,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遭遇谩骂、殴打,造成人身损害乃至死亡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正常医疗秩序。其实,对于患者来讲,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四、不属于医疗事故不赔偿

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对患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唯一“归责标准”。医疗机构对非医疗事故责任导致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其他损害后果不承担责任。

这是一个严格的“过错赔偿原则”,医疗主体只对其因自己过错直接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不能以无过错行为的公平分担原则,确定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某一特定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无论选择哪一种途径解决医疗争议问题,都不可以由医疗机构对不存在医疗过错行为的患者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在处理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不能以无原则的 “赔偿”或“人道主义救助”息事宁人,有关部门也不能借口“公平分担原则”让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上一篇:小螺号说课稿下一篇: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