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工程相关论文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矿物加工工程相关论文(通用9篇)

矿物加工工程相关论文 篇1

姓 名:

出生年月:1983年4月

毕业院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 历:本科

联系电话:

性 别:男

政治面貌:党员

专 业:地矿

手 机:

电子邮件:

教育经历

时间:9月 - 7月

院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专业:矿物加工工程 学历:本科 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描述:

1.掌握有关化学、有机化学、电磁学、工程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矿物学与岩石学、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矿物(金属、非金属、煤炭)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材料性能检测、研究方法及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掌握矿物加工厂工程设计方法,并具有进行工艺设计的能力;

5.具有矿物加工常规机、电设备的事故处理与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校奖励情况

实践经验

一、成都银星高回收新型选煤设计院选煤工艺技术员、部门主管 |工艺设计部 3月 - 现在工作地点:成都市工作职责和业绩: 主要职责: 负责选煤厂工艺设计(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报告的编制,选煤工艺流程的确定,工艺指标的计算、设备选型的计算、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工艺布置图的绘制等);现场安装指导等工作,

主要业绩: 1、六枝工矿(集团)习水马临煤矿45万吨/年选煤厂,担任项目负责人 2、贵州省盘县新圆煤业有限公司达桥沟60万吨/年选煤厂,担任项目负责人 3、攀枝花市林川工贸有限公司60万吨/年选煤厂,担任项目负责人 4、贵州省盘县平关小岩子煤矿45万吨/年选煤厂,担任项目负责人 5、山东菏泽中泰公司120万吨/年选煤厂,参与设计 6、六盘水市东泰矿业有限公司45万吨/年选煤厂,参与设计二、山东省东山矿业有限公司古城煤矿技术员 |选煤厂 207月 - 201月工作地点:山东省兖州市工作职责和业绩: 主要负责选煤厂跳汰车间的生产管理,保证精煤产品质量合格。

技能水平

3年设计院实际设计经验,先后担任过4个中型选煤厂的项目负责人,全面掌握了选煤厂工艺设计和现场安装指导等工作。能够熟练使用CAD制图。

自我评价

熟悉矿物加工工程基础理论和工艺设计;熟悉矿物加工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3年设计院实际设计经验,先后担任过4个中型选煤厂的项目负责人,全面掌握了选煤厂工艺设计(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报告的编制,选矿工艺流程的确定,工艺指标的计算、设备选型的计算、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工艺布置图的绘制等)和现场安装指导等工作。

求职意向

矿物加工工程相关论文 篇2

国内矿业高校均聘用大量的矿业专家和教授, 希望借助名师的渊博学术知识和优秀讲授魅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 名师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拥有高素质的涵养和人格修养, 能够在授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惹人基本素质。国内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定期的邀请海外的矿业专家讲座, 希望中西文化的集合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

2 提升教学模式, 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矿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课程的安排和选择。课程的开发和引进应该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重点在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开拓。课程讲授应该由具有相关专业的教授或博士完成。从课本的理论知识走出来, 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新的实践当中, 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课程和创新科研的研发当中。

对大学生在二年级, 三年级、学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的国家, 江苏省和中国矿业大学的大学生创新项目, 以及教师的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的大多数学生真正参与, 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 今年的高级学校课程设置“测试, 研究方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工程实践, 同时将实验独立类集, 突破了原有将实验相结合的情况, 而理性力学实验, 验证测试、设计实验、创新性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健全创新教育体系, 保障创新培养的实现

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的培训系统从完美, 为了确保矿物加工专业创新培训计划开展和实施、学科教学各个环节都做了整体布局, 努力使创新教育体系更完整。

3.1 课堂讲授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创新点设

置, 创新的科研成果积极引入到教学环节, 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与此同时, 在检验机制, 以反映要求学生的创新训练。考试的过程中, 打破传统的论文评价模型, 评价个体和团队考核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创新”指标,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来检查。

3.2 教材建设环节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十五”规划教材建设———《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 作为矿物加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整个教材体系在强调夯实基础、科学系统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训练的有效性, 编写队伍配备时充分考虑了工程实践背景, 主编和参编学校包括了中国矿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具有矿业类或学科的院校群。目前《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教材已在各矿业类院校中广泛应用, 并深受好评。“选煤 (矿) 厂设计”课程体系和配套的教材建设对促进矿物加工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3.3 毕业设计 (论文) 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四年专业学习的基本理论总结,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论文观点创新。严格杜绝任何论文抄袭现象。毕业生应该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思路, 选择定位新的论文方向和选题, 论文完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结合相关的文献材料, 同时结合导师的专业指点。论文应该力求做到观点新颖, 具有一定的研讨价值。

4 建设开放型的科研实验平台, 扩大学生的研究实验空间

矿业高校人才的培养既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 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学校建立高标准的矿业实验室。矿业实验室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占地面积, 同时应该引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矿业实验室是高校学生动手实践的主要平台, 学校应该投入必要的建设资金, 引进国内外的高端仪器, 落实实验室的功能, 避免实验室的“摆设作用”。

建设一个开放的科学研究基地,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只有在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去动手动脑、去不断探索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物化成果。矿物加工重点学科通过“九五”、“十五”、“211工程”等历程, 学科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 建立了一些试验研究平台和中试系统, 并且在人才培养和科研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 我们利用包括这些中试系统在内的科研平台, 通过开设矿物加工专题试验、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和毕业论文的实验研究, 大大提升了本科生的科研实战能力, 激发了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

5 坚持产学研结合, 拓宽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大学的两大职能, 是高校的两大阵地。教学与科研的相融合更是当前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学科依托矿物加工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产业化程度高的科技成果优势, 密切与设计院、选煤厂的合作, 强化教学、科研、生产三者间的相互渗透。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 找到了一些解决实践教学难点问题的有效方法, 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矿业高校应该注重大三学生的课外见习, 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 便于学生集中实习, 同时在实习基地招聘相关国内外专家, 试图结合的组合出一个高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道路。在工程实践的训练, 我们应该让矿物加工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工程实践的熏陶和训练。鼓励学生在实习期间深入煤和选矿厂生产车间, 尤其是毕业实践, 让学生用一个任务, 他的设计项目研究和实践。同时, 我们也鼓励毕业设计 (论文) 主题选择的实际项目, 让外部专家和指导, 整个设计或研究过程外, 相结合的组合, 拓宽培养创新人才。

6 开展国际合作, 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国际化办学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其内涵就是建立融汇世界一流大学先进办学理念的现代大学制度, 形成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体制与机制,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国内的矿业大学应该积极地和国外的矿业大学建立必要的联系, 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同时应该选派国内的教育前线的教师定期进行国外的学术探讨和研究, 其目的就是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手段, 充分吸收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 力争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提供保障。

矿物加工工程的全面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做支撑, 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 因此应该在高校内部加强整改, 促进专业人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 通过课程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创新, 实验室的建设, 名师的教授等途径, 进一步提升我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促进矿物加工工业的发展。

摘要:矿物加工工程建设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为了促进该工程的全面发展, 国家倡导相关高校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技术人才。本文针对我国的矿物加工工程现状, 提出了相关的高校整改意见, 希望通过如下的改革为矿物加工工程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 同时为相关的高校提出完善内部教育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矿物加工,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参考文献

[1]杨鹏, 蔡嗣经, 陈广平.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报告[J].煤炭高等教育, 1999, (4) :83-85.[1]杨鹏, 蔡嗣经, 陈广平.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报告[J].煤炭高等教育, 1999, (4) :83-85.

矿物加工工程相关论文 篇3

关键词:矿物加工工程 实践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27-02

河北联合大学矿物加工专业于1958年创办,是我校创办最早的学科专业之一,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矿物学、选矿学、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试验研究、方案设计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锻炼,为社会培养掌握扎实的矿物加工理论基础知识、且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矿物加工工程问题、具有矿物加工工程项目开发与管理实践经验,从事矿物选别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矿产行业的发展当然在于人才。相关矿业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当前矿物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已不仅仅局限于煤炭或铁矿行业,就业范围已拓宽到多个矿业类行业(如金矿、铜矿、非金属矿、选矿机械企业等等)。因此以往的矿物加工专业在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内容及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按照“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采取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岗位配训等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矿物加工专业人才。

所以,如何不断提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通过进一步营造学生的创新环境,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矿物加工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学科,若要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工程實践能力,则要求学生必须到现场实习和实训。在实习和实训时,可选择专业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可将企业文化、工艺、设备、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还可以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期的学习,以利于教师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指导学生。

在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现场实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自主设计和实验,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 充分利用科研资源,拓宽实践创新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参与到科研试验项目中,通过科研平台,促进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在试验过程中,学生要参加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工作,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状态,这个过程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而且由于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具有进取精神和批判、质疑精神,因此易于冲破传统势力的束缚,并在教师指导下,很可能在研究中有一些较大的突破。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而是要懂得如何学习,参与科研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方式,团结协作精神。

3 强化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深入实践、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和撰写论文等环节,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试卷。矿物加工工程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现场的工艺流程,做一个选矿产的初步设计。设计内容主要由选矿厂破碎车间、磨浮车间、选别车间以及脱水车间等四部分组成。具体要求为:根据选矿厂日处理量进行破碎筛分,磨矿分级,选别流程和脱水流程的选择和计算,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选矿厂各车间的平断面图的绘制以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所要绘制的图纸有破碎筛分数质量流程图、磨矿流程数质量和矿浆流程图、破碎车间平断面图、主厂房平断面图和全厂的平面图。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基础理论,使专业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答辩时可邀请企方导师参加毕业答辩,使学生答辩与现场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并现场提问与互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联系,启发了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为毕业答辩过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我院进行单独的毕业设计创新答辩,对创新设计突出的学生,采用教师科研出资的方式进行奖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4 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试验,挑战杯等竞赛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本年度有两名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对这些成绩的取得,学院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意在通过这种物质激励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提升矿物加工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其内在素养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应将这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下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鑫雅.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福建高教研,2005(1):17-18. [2]芦新宇.理工科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3]刘惠杰,崔广文.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142-144.

[4]张汉泉,祝启坤,张泽强,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双循环”实践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1(2):39-43.

矿物加工工程相关论文 篇4

矿物加工工程(煤化工方向)

考试大纲

新疆工程学院 2012年 1

专业理论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无机化学

1.物质及其变化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热化学定律。2.化学反应定律和化学平衡

熟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化学平衡表达式及计算。

3.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 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PH值计算、缓冲溶液计算。4.氧化和还原

原电池的组成、原电池符号的书写、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应用。5.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四个量子数的取值意义和合理组合、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结构与元素所在周期、族、区的关系和元素性质关系。6.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价键理论要点、共价键的特征、类型、杂化轨道类型及其与分子的空间构型关系;分子间力的三种存在方法,分子间力与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7.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组成、命名

8.主族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碱性和溶解性、碱土金属盐类的通性。

9.主族金属元素

(二)铝 锡 铅 砷 锑 铋

铝的两性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的表现、锡 铅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递变规律、Pb(Ⅳ)Bi(Ⅴ)的强氧化性。10.非金属元素

(一)氢 稀有气体 卤素

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在不同介质和不同温度下的歧化反应、卤化氢还原性和热稳定性的递变规律,卤化物键型和物理性质的递变情况;熟悉次氯酸及其盐的性质,了解氯的其他含氧酸及溴和碘的含氧酸盐性质的一般规律,各种卤素含氧酸的命名方法。

11.非金属元素

(二)氧 硫 氮 磷 碳 硅 硼

氧的成键特征;臭氧的氧化特征及不稳定性,知道臭氧的成键情况掌握过氧化氢得热稳定性、若碱性以及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势;熟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亚硫酸和硫酸的性质,了解硫的其他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和命名方法;熟悉单质氮的稳定性、氨水的若碱性,铵盐的热分解性质,NO 和NO2的性质,亚硝酸和硝酸的性质,重点掌握硝酸和金属的反应的复杂性,及硝酸盐的热分解性质:掌握正磷酸盐、一代磷酸盐、二代磷酸盐的水解性质、碳的多种同素异形体;熟悉CO2的结构和性质,熟悉碳酸的性质,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硅酸的组成,硼酸缺电子特点。12.过渡元素

(一)铜副族和锌副族

过渡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的特征,其原子半径,氧化值,金属活泼性,形成配合物的倾向;Cu(Ⅱ)、Cu(Ⅲ)相互转化的性质、铜和银的某些重要盐类和配合物的性质;了解重要盐的性质及其氢氧化物的两性性质、Hg(Ⅰ)、Hg(Ⅱ)相互转化的性质。

13.过渡元素

(二)铬 锰 铁 钴 鎳

Cr(Ⅲ)和 Cr(Ⅳ)相互转化的性质,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的转化条件 熟悉Mn(Ⅱ)、Mn(Ⅳ)、Mn(Ⅵ)和Mn(Ⅶ)相互转化的性质,熟悉Fe(Ⅱ)、Fe(Ⅲ)、Co(Ⅱ)、Co(Ⅲ)、Ni(Ⅱ)和 Ni(Ⅲ)重要盐类和配合物的性质。

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

1.烷烃

饱和烃结构特点、机化学的碳架异构烷烃的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烃基的命名,烷烃的卤代反应及其历程。2.单烯烃

双键的结构、烯烃的顺反异构和烯烃的命名、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反应历程、烯烃制法和来源。3.炔烃

炔烃的结构及炔烃的,炔烃的加成反应、C=C加成异同点、制备炔烃的方法。4.二烯烃

了解共扼体系的形成条件、共扼类型(-、p-、σ-,σ-p)及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共轭加成反应。5.脂环烃

单环脂环烃的命名及顺反异构现象,脂环烃的性质、特别是小环烃的加成作用、解释环丙烷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的原因、环已烷的构象及取代环已烷的优势现象。6.对映异构

判断分子的对称因素,并能正确判断分子是否有手性;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概念手性碳原子概念;熟练地用R、S命名其构型,准确地用费歇尔投影式、纽曼式、楔透视式表达其构型。7.芳 烃

芳烃的命名(单环、多环、稠环)、芳烃的重要亲电取代反应(卤化、硝化、磺化、傅克反应等包括反应条件、历程及应用)、芳烃侧链的氧化反应,苯环的氧化和加成反应、芳烃上的两类定位基;熟悉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和应用

8.卤代烃

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与金属的反应及合成中的应用。卤代烃的各种制法、各种类型的卤代烃的活泼性及鉴定它们的方法、理解烃的衍生物中官能团的互相影响、理解SN1、SN2历程;了解烃基、亲核试剂、离去基团、溶剂对历程的影响。9.醇 酚 醚

醇、酚、醚的命名、氢键对这三类化合物沸点影响、醇中C—O或C—H断裂的各种反应,了解醇中OH中H原子的活泼程度;熟练掌握醇的氧化反应及其应用、理解E1、E2历程,了解影响消去与取代竞争的因素,酚的性质,醚的性质1°、2°、3°醇的各种制法。10.醛与酮

醛酮的命名、>C=0的结构与极化亲核试剂对羰基的加成反应、羰基的各种还原方法、醛的易氧化性及其应用;醛的岐化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历程,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差别、活泼的α—H引起的反应:互变异构、卤代、羟醛缩合,卤仿反应、悉醛酮制法α、β—不饱和醛酮的重要反应(共轭加成)。11.羧酸及衍生物

羧酸及衍生物定义、分类、羧酸及衍生物命名、结构、性质及羧酸的酸性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理解诱导效应、共轭效应、酸碱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从羧酸制备各类羧酸衍生物的方法、羧酸、二元羧酸、取代羧酸的制备方法、羧酸、二元羧酸、取代羧酸的性质及其反应、有机化合物合成原理、方法及其合成路线的选择、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12.含氮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及染料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命名、结构特征)、相转移催化、烯胺基本概念及其在有机合成上应用、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偶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第三部分 化工原理课程

1.流体流动

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其应用。流量与流速、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连续性方程式、能量衡算式、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阻力、摩擦系数、管路上的局部阻力、管路系统中的总能量损失。测速管、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离心泵的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离心泵的性能改变和换算、离心泵的气蚀现象与允许吸上高度、安装高度,离心泵的工作点与调节、离心泵的类型与选型。化工生产中离心泵的应用.3.传热

传热的基本方式。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平壁热传导、圆筒壁热传导。能量衡算、总传热速率方程和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法。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型式和设计计算、传热的强化途径。4.蒸馏

相律和拉乌尔定律、相对挥发度、两组分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相图。精馏原理和流程。理论板的概念及恒摩尔流假定、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进料热状况的影响、理论板层数的计算、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图解法、简捷法求理论板层数。5 吸收

气体的溶解度、亨利定律、吸收剂的选择。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扩散系数、对流传质、吸收过程的机理、吸收速率方程式。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吸收剂用量的决定、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参考书目:

1.化工原理(上、下)第二版

陆美娟

化学工业出版社

2.化工原理

杨祖荣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专业实践考核大纲(100分)

技能考试科目:无机化学技能操作、有机化学技能操作。

一、无机技能考核内容及要求

1.溶液配制:

-1(1)实验室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HCl、H2SO4、HNO3、Na0H、NH3·H2O、CuSO4)

(2)配制100m1 0.0100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

(3)用已知浓度2.00mol·l的醋酸溶液配制50ml 0.10mol·l的醋酸溶液。

1-1要求:掌握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基本操作。学习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弄清楚质量分数和物质量浓度的关系。并能由固体试剂或者较浓准确浓度溶液配制准确浓度溶液。

2.食盐的提纯

要求:掌握提纯氯化钠的方法,会应用相关原理,依据所给定仪器解决提纯问题。

二、有机技能考核内容及要求

1.仪器组装:安装回流、常压蒸馏、减压蒸馏等仪器装置组装。2.熔点测定:进行用有机溶剂作溶剂的熔点操作。

矿物加工实习报告(推荐) 篇5

1.1地理位置和交通

1.2矿山建设现状

1.3资源条件

1.4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5矿山供矿条件

1.6矿石的选矿工艺矿物研究

1.6.1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1.6.2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含量

1.6.3 原矿的结构构造及嵌布粒度特征原矿的结构构造磁铁矿的堪布粒度

2.主要工艺流程简介

2.1工艺流程

1)破碎与筛分系统

2)磨矿与选别系统 2.2工艺生产过程

具体选矿流程见图13 图12破碎与筛分工艺流程

2.3主要浮选药剂用量与来源

精矿脱硫所用的浮选药剂混合捕收剂和2#油。浮选药剂消耗量见表24。表24 浮选药剂用量

2.4选矿设备及主要参数

选矿厂主要工艺设备见表25。

2.5选矿技术经济指标

此次实习是大学期间的最后一次实习了,为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实践并为最后的课题设计以及未来的生产实践做准备,此次实习的最大亮点之一就在于我们对于选

矿的实际生产任务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对各项生产的指标有了整体性把握。如下正式我们在此次实习中所得到的该选厂的一些指标。

选矿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6

表26 新选厂主要选矿技术指标

3.收获与感言:

包钢巴润矿业是包钢集团立足于新的形势需要之下于2004年新近开建的国家级大型矿山企业,其选矿厂的年处理量在国内也是领先的,当然这样大的跟规模其设备的配置也是世界性的,其主要亮点有:

1.设备大型化。主要表现在设备的出力量上是其他矿山所无法看到和想象的到的,比如采用SuperiorMK-II54-75旋回破碎机和CTDG1214N永磁干式大块磁选机及Ø610mm×6旋流器组等等。

2.工艺的数字化。如此大的矿企加之配备的设备其综合管理运营上采用了数字化模式,从集控室可以一览全厂的生产运行情况,我相信这也许正式我们国家的数字化矿山的楷模吧,相信这也正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吧!

3.设计新颖化。由于是新型矿山,包钢巴润矿业虽然有些不太完善的地方,但是其设计的新颖之处还是。在一些关键地方有很多创新之处!

当然从另一方面考虑,目前还的确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有些设备依然待字闺中不能正常运行,还有一些工艺似乎也是没有起到作用,比如浮选和尾矿处理方面等等,虽然设计的很好但是毕竟还是没有正常运行,此也许正式我们这些矿业工程人员的努力之处吧!

4.实习感谢:

不知不觉,实习生活已在忙碌的步伐中过了十几天,回首,身后的脚印有深有浅,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实实在在的实习生活给了我很多实实在在的感受。

两周的实习即将结束,我也亦奖返校上课。籍此实习结束之际,我谨向关心、教导我们的屈启龙和荣令坤两位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老师的爱是宽广的,是博大的,是老师的爱给我们照亮前方的步伐。你们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对我们的成长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方面鼓励着我们,另一方面提醒着我们继续努力,要更扎实的掌握各门功课的基础知识,使我们无论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长进,从言谈举止的变化到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老师的功劳。

为了我们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两位指导老师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但老师们知难而上去做了,做好了,做成功了,再一次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俗话说,读十年书,不如行万里路。当将这理论性极强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我才发现,专业更讲究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实习过

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实践对我们专业课程的重要性。

在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指导老师给我们一些简单的工作来做,我觉得这些太简单了,根本都不能学到什么,只会浪费我的时间。我曾经想过要离开,但最终还是留下来了。经过了十几天的实习,指导老师让我细心观察机器运转时矿物的变化,并联系平时所学知识,用理论解释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同时在现场发现问题。但由于我的不细心,还是没有发现问题。老师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让我下次专注一点。我从这个问题中得出一个结论:做任何事都得细心。

时间总是短暂的,实习期已结束,这期间我们也曾徘徊过、失落过、迷茫过、但我们不允许自己退缩。因为我们知道,实习是一种难得的历练,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或多或少,那都不重要,因为我们收获了那份经历,那份感受及那值得珍藏的回忆。同时,也慢慢学会了把困难缩小化。实习结束了,我们现在真正需要做的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迎接新的挑战。面临着学习机遇,我们的困难才刚刚开始,无论前方隐藏着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越挫越勇。最后,再一次感谢包钢巴润公司,感谢两位指导老师为我们本次实习所付出的育,不辜负两位老师的付出,不辜负家长的殷切希望,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回报所有关心我们的人。

矿物加工工程相关论文 篇6

摘要:非金属矿物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材料,在现阶段的非金属矿物加工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重点针对非金属矿物加工及其环境保护的内容从表现问题及其相应优化措施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非金属矿物加工;环境保护;问题;措施

社会发展中很多方面都需要对非金属矿物进行应用,当前比较常见的就有超细粉碎、精选提纯、表面改性、非金属矿物材料、非金属矿物化工等,尤其是随着当前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相应的加工和开发要求也正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非金属矿物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也会对于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和影响,其中废渣是最为常见的一个方面。在非金属矿物加工生产中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恰当的措施优化环境保护水平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具备较强的研究价值。

矿物加工工程相关论文 篇7

凡是在相界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表面现象, 而研究各种表面现象实质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表面化学在20世纪40年代前得到了迅猛发展, 大量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生产部门, 如涂料、建材、冶金、能源等行业。表面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反应的过程, 例如铁为什么生锈, 燃料电池如何工作, 汽车内催化剂如何工作等。此外, 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人工肥料的生产。而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由于矿物分离与富集的依据是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 表面物理化学的作用也不可替代。因此, 表面物理化学是矿物加工硕士点的学位课程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掌握表面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 如物质表面、固-液界面与润湿、固-固界面与粘附、固体表面吸附、溶液吸附、膜和膜应用、表面改性与功能材料、表面活性剂、表面电化学等。

江西理工大学自开始招收第一届矿物加工专业研究生开始, 表面物理化学就是重要的基础课程,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该课程现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之一。为了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熟练掌握表面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 在将授课教师更换为矿物加工专业的教师后, 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二、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 教材的选择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种基本要求, 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三种基本要素。由于没有面向矿物加工专业研究生的表面物理化学教材, 在教材的选择上, 教学团队曾出现分歧。是选择传统的表面物理化学教材, 将矿物加工的相关专业知识融合在教材的知识点中, 还是选择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相关书籍, 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分析矿物加工专业的课程设置, 发现课程体系里有很多专门课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授, 如浮选电化学、浮选溶液化学等。因此, 最终还是决定选择传统的表面物理化学教材。为此, 我们选择了腾新荣主编的《表面物理化学》作为教材, 同时指定颜尚慈等编著的《界面化学》, 沈钟编著的《胶体与表面化学》作为辅助教材,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阅读。

由于表面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 以我校为例, 矿物加工专业表面物理化学课程只有32学时, 因此对课程的讲授内容进行了选择, 删除了与矿物加工专业关联不大的部分内容, 扩充了表面研究方法、表面物理化学的应用等内容, 使课程内容做到了有的放矢,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原子力显微镜、二次离子质谱等检测方法的讲解,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改变了矿物加工专业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只会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分析、X射线分析的现状, 大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可信度。

(二) 教学模式的改革

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是从基础理论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 课程中既有抽象的理论, 又有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因循固定的模式,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模式有。

1.讲解-接受模式。通用性的理论内容一般采用此模式, 通过讲授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重要知识点的概念及含义。课堂的时间有限, 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比较迅速地掌握较多的知识信息, 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化认识过程的特点。但是在讲授过程中, 教师也注重现代教学方式的运用。目前, 教室里均安装了投影仪等设备, 本课程教师在大多章节内容的教学中均已采用课件教学, 效果良好。通过将表面物理化学中抽象的理论及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将表面物理化学中难懂的知识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形式展现给同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及测定方法, 教师对表面张力的概念进行解释, 将日常生活中水滴为何成球形、昆虫为何能浮在水面上等一些现象, 通过动画进行演示, 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精讲—自学—讨论—操作模式。教师对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精讲,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让学生独立学习有关内容, 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讨论方式有“生-生互动”式, 亦有“师-生互动”式;操作是学用结合的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 独立地从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如固体及固液界面表面的吸附是表面物理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而浮选药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也是矿物加工浮选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吸附的机理、吸附的模型进行精讲, 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然后找出自己科研过程中发生的吸附行为, 对其吸附的机理及属于何种吸附模型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分组讨论得到其中的深层次机理, 再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未来的实验。

3.合作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习, 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在课前由教师选择目前发展较快、实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让学生分成小组, 通过查资料, 在课堂上交流或讨论, 然后以PPT形式汇报讨论所得, 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 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满足他们渴望能够了解科技新发展的愿望。如关于表面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所做的科研课题, 找出与之相关的实例, 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做成PPT讲给其他学生。

(三)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表面物理化学的实践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以基本知识掌握为先导, 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 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理念, 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为目标。表面物理化学实践教学依托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中心等平台开展实验教学。课程实验的内容主要是根据课程理论教学, 达到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来设置的, 实验类别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四类, 具体实验通过教师操作、学生观摩、发现问题、共同讨论和学生独立操作或参与完成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两种形式。

实验项目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且通过查阅资料和集中讨论, 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许多在课堂上不曾涉及的知识, 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和知识面, 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其次, 设计型实验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加强;再者, 创新型实验是分组进行的, 所以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1.典型案例分析法。如结合洗涤剂讲授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结合化妆品讲授乳状剂生产工艺参数的确定, 结合水泥的水化反应及陶瓷泥浆的制备讲授胶体理论等。

2.学做结合法。将材料加工生产中需要用表面物理化学的理论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教学中,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析解决, 既巩固了理论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实习法。将工程实际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去, 使学生了解材料生产的发展方向, 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四) 考核方式改革

表面物理化学原有的考核方式为固有考核方式, 偏重于知识记忆, 课程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老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 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 导致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核背笔记的问题突出。表面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就是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把考核内容定位在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 即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 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 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首先改变考核成绩的构成, 加大学习过程、到课率、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得分率的成绩构成比例, 适当体现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 降低期末成绩考核的占分比例, 将期末考核成绩占比设定为50%, 平时成绩、单元考核及期中考核成绩共占50%, 同时建设、使用试题 (库) , 逐步实现教考分离。

三、预期成果

表面物理化学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必修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 已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预期通过表面物理化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建立拓宽专业基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 获得以下成果。

首先, 采用研讨式教学, 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其参与老师的讨论,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 基础理论教学和前沿科学研究结合的教学方式, 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 让理论和实践结合更紧密, 使课堂知识具有新颖性。

第三,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增加工程实际范例, 注重实际应用。通过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结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特点, 对如何进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基础课程“表面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阐述了教学团队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尝试, 并对可能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预测。

矿物加工机械的课堂教学与实践 篇8

矿物加工工程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传统学科,旨在培养从事矿物分选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科研、技术和管理人才。矿物加工机械是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包括运输提升机械、筛分破碎机械和脱水机械三大部分。

1 三维立体模型库的建立

一直以来,实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矿物加工机械的主要环节。4年共有3次实习机会,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随着现代化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选煤厂的安全防护和防尘等级不断提高,有关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大都安装了防护罩或隔离网;物料的转接点等起尘处都装有防尘密封或集尘罩。学生参观实习只是表观印象,对内部结构认识模糊不清,近些年,学生的现场实习收获有下降的趋势。

从历史上看,机械课堂授课经常采用工程平面图进行讲解。实践表明,教学中的平面图,由于篇幅和资料来源的局限,往往是有总图而没有零部件图,有主视图而没有左视和俯视图,视图信息严重不足。因此,大量的教学时间花费在师生共同猜图上,学生意识里很难建立正确的三维立体感模型。[4,5]

为了有利于矿物加工机械的“教”与“学”,我院师生共同行动,到洗煤厂和机械设备制造厂深入调研学习和收集图纸资料。对于没有资料借鉴的进行了测绘和设计,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矿物加工机械三维模型图库,图库由三大模块组成。

(1)运输提升模块: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斗子提升机、振动给料机和螺旋输送机等。

(2)筛分破碎模块:双齿辊破碎机和圆振动筛等。

(3)脱水模块:卧式刮刀离心机、卧式振动离心机、大型香蕉筛、一般直线振动筛等。

2 三维立体模型的教学

矿物加工机械的授课主要是讲述机械设备的用途、结构、原理和理论。首先要讲述机械设备的用途,也就是加工什么物料?从哪里进入该机械设备?是怎么样加工的?加工完成后,又是从哪里出去的?

例如,在讲述选煤常用机械设备的大型香蕉筛时,首先让学生观看香蕉筛工作视频,注意3个过程:来料、加工以及出料,掌握香蕉筛的用途。在讲述香蕉筛的结构时,利用三维立体图演示,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优点。

2.1 旋转和缩放

如图1所示,利用旋转和缩放功能观看机械设备,其方便性和快捷性的特点非常突出,就像在机械制造厂用多部吊车配合提升、翻转、走进、远离的观察。在工厂里几小时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几分钟就从各个视角观看了机械设备的全部外貌。

2.2 隐藏和剖切

学生实习或参观看到的都是机械设备局部外貌,要搞懂内部结构,只能依靠反复研究平面图纸加上空间想象。实践证明,在校本科生的视图和想象力水平较低,掌握复杂设备的内部结构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在短期是不可能的。

例如,大型直线振动筛的箱式激振器,主要零部件都被密封在箱体内,学生看不到。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在图纸齐全的情况下,也要反复研究图纸20余张,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是不可能的。

利用三维模型的零件隐藏和剖视功能,可以将外壳隐去使内部暴露,直接让学生看到内部结构,将配合件剖切,可以看到零部件之间的配合。

图2是激振器三维模型图,2-a隐去了激振器防护罩,清楚地看出偏心块;2-b隐去了激振器的箱体,暴露出了一对齿轮的啮合;2-c偏心块的剖视图,看出配重块和销子的安装关系。



实践表明,利用三维模型的零件隐藏和剖视功能,演示和讲述激振器的内部结构,讲解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减到10分钟左右,学生不留疑问,课堂教学直观、易懂、省时。

2.3 运动演示

有些重要机械设备或部件,零件较多,机构运动复杂。例如,卧式刮刀离心机中的摆线针轮差速器,既是课程教学重点又是难点。以往用平面图讲述其结构、原理和差速比理论,学生立体感意识不清,大多数学生似懂非懂。

如图3所示,应用三维模型的运动演示功能,赋予零部件之间的约束或关联,在输入轴和外壳上分别施加转速n 1和n 3,学生就可以看到输出轴转速n2 ,记录转动的圈数,带入公式,结果发现,无论n 1,n 2,n3 如何变化,计算的i值总是定值,从而引出并讲解差速比的概念,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

3结束语

随着教学环境和资源的不断改善,以提升教学质量量为目标,作为多媒体教学的补充,利用三维模型辅助助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有以下结论。

(1)省去了学生意识中平面图到立体的建立过程,直直接观看机械设备的外貌和内部的立体结构,学生的学学习过程,由复杂想象变成了简单映射。

(2)三维立体模型直观教学,学生理解和教师阐释都都非常容易,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效果好,学生印象深。

摘要:矿物加工机械是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涉及相关机械设备的用途、结构、原理和理论。随着现代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不断改善及合理配置,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作为传统多媒体教学的补充,利用Solidworks软件,绘制各种机械设备的三维图,组建了立体图库,不仅使学生可以观察机械设备外观,而且可以看到其内部结构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机构的运动规律,学生看得见、记忆深。

矿物加工工程相关论文 篇9

一、矿物加工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在“3+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压缩一定量的理论课时并将专业课集中在第5、6 学期,部分企业急需课程理论部分;第7 和8 学期集中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进而形成了“3+1”教学改革模式,即3 年在学校完成理论课学习,1 年在现场完成工程实践训练(实习+ 毕业设计)。在“3”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完成基础课、专业课、企业急需课的理论部分、课内实验、课外拓展实验综合设计性试验等环节;在“1”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完成跟班实习、毕业设计和企业课程的工程实践部分。

对“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行之有效,具体实施内容:一是围绕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合理的实践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环节安排建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专业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在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学时设置过程中多方听取现场用人单位的意见。实习过程中有现场工程技术人员配合指导,学生参加挂职锻炼,与工人师傅一同参与生产过程。二是围绕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目标、计划、课程、教师、学生、评价等)形成系统的教学服务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部分,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应掌握专业技能及实用的工程生产技术。

二、“3”的实施措施

(一)专业课学时的调整与置换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然导致专业课学时的缩减,在课程设置上积极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主次对部分专业课的学时进行精简与置换,安排企业急需课程如《煤质与检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在现场进行,校内以理论为主,现场则侧重于生产实际。

(二)校内实践环节的安排

根据“3+1”专业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要求,建设了工程实践基地。分为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践实习教学三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基础实验教学由学校基础实训中心组织完成,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由系专业基础实验室组织完成,以上实践环节是以学校为主体实现资源共享,完成工程实践的基本实训任务和专业基础实验任务。专业工程实践训练教学由学校与校外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1.加大实验课时量,提高实验开出率。除完成计划内实验外,专业实验室充分利用新进的大批设备,在业余时间为学生进行开放和演示实验,提高设备利用率,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2.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两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目的、内容、方案、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开展大学生科技立项,参与“四小”活动,提高科研能力水平。

三、“1”的实施措施

(一)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目前已签约基地15 个,遍布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等四省,为教改实施提供硬件保障。

(二)强化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实习与毕业设计

1.现场为“3+1”学生每个车间陪备一名专职技术员,协同带队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原煤、重选、浮选、压滤、质检等五个车间进行轮岗跟班实习,完成实习大纲要求的内容。

2.企业急需课程《煤质检查与管理》《生产技术管理》两门课程的实践部分由车间技术员进行边实践,边讲解,并综合给出评定成绩。

3. 鼓励学生参与现场生产技术改造工程,2009 级7 名同学参与了铁东选煤厂中煤再选的技改方案的实施,2010 级学生参与完成了七台河三个选煤厂的生产大样分析,并配合老师进行数据处理和方案设计,极大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4.“3+1”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实习单位、签约单位、设计院所进行,实行“双导师制”,即由专业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毕业答辩时邀请现场指导教师参加学生的毕业答辩。“3+1”学生的毕业设计与现场实际更为贴近,极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008 级有3 名同学在烟台金华设计院七台河办事处完成毕业设计,其中1 名同学与该设计院签约。2009 级有2 名同学在山西太原设计院进行带薪实习与设计,由于表现突出,被该设计院聘用。

(三)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质量涉及到实践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行过程监控。

1.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在熟知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的基础上配合教师指导实习,与老师一同负责学生日常实习过程监督与考核。

2.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由现场指导人员,根据该生在厂实习期间完成大纲所规定任务的数量、质量以及实习中的表现等做出书面评语;回校后由带队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和现场评价综合考核,确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3.企业急需课程成绩由专业教师和现场人员综合评定。

4.在现场做毕业设计的学生,由专业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进行联合指导,建立联动机制,通过电话、邮件、网络等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及时反馈意见,并综合给出指导成绩。

5.学校安排督导督查实习过程,考核带队教师实习安排是否按教学计划进行,并与学生、现场领导、技术人员开展座谈会沟通实习情况,并对整体实习做出评价。

四、结语

总之,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社会需求、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就业质量、毕业设计质量、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该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培养了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了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李远辉.应用型本科“3+1”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0(3)

[2]田思庆.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3+1”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1(4)

[3]王晓煜.“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计算机教育,2010(2)

上一篇: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与实验方案的撰写方法下一篇:《再别康桥》逐节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