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word)

2025-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word)(精选5篇)

202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word) 篇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明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笑靥(yâ)盥(guán)洗 粗犷(guǎng)暮(mǜ)然回首

B.书箧(qiâ)装帧(zhēn)碑帖(tiâ)博闻强识(zhì)

C.敷(fú)粉 脂(zhi)肪 烙(lào)印 刀耕火种(zhòng)D.采撷(jiã)竹笋(sǔn)咋(zã)舌 拈(niān)轻怕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俸禄 切磋 投桃报李 一笑泯恩仇

B.发轫 枢纽 并行不悖 久旱逢甘霖

C.花哨 原委 如雷贯耳 时事造英雄

D.调剂 伸张 促不及防 真人不露相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 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 绚丽多彩 顽固 框定

B.滋润 绚丽多彩 稳固 锁定

C.滋润 多姿多彩 稳固 框定

D.滋润 多姿多彩 顽固 框定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张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 60 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达到 145.6 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 10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 1 万公里、在建规模 1.2 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 2017 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离娄》:“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在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正如俗语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B.《明天》的结尾处,丧子的四嫂子希望在梦中与儿子相会,朦朦胧胧睡去。作者并不去写她有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是为了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将令,将少作品的消极色彩而采用的曲笔。C.周冲是《雷雨》中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四凤对于他来讲不只是理想的伴侣,更是爱与美的象征,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

D.卡夫卡的《骑桶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对骑桶者生活细节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是深入而真实的,“荒诞”是因为故事主要情节——“我”骑着煤桶去煤店不符合生活逻辑,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①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本文有删改)

【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6.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老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廉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10.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正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提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5 个小题,如超过 5 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5分)

(1)月明星稀。(曹操《短歌行》)

(2)问今是何世,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一去紫台连朔漠。(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

(5)垆边人似月。(韦庄《菩萨蛮(其二)》)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中,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挟飞仙以遨游。(苏轼《赤壁赋》)

(8)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六 指 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手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湖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坡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洲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给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

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换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

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

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16.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错误项得0分)

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

B.侯六听到东家与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C.知府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

D.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样鲜明的表达效果。

E.侯六将盗回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17.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4分)

18.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19.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4分)

(从:跟随)(比:并列)(北:相背)(化:变化)

二人排齐向右站 左人正立右倒画

亲密并列肩比肩 人形颠倒表变化

21.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 ②必须原创; 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④不超过30字。(4分)

22.右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要求:①必须原创; 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字。(4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202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word) 篇2

试卷以2012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为命题主要依据,以2012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为重要参照,确保了由“旧”向“新”的平稳过渡。全卷六个大题23个小题,考查内容、题型和赋分以及试卷排序的变与不变都在预期之中,既延续了“旧”高考试卷的特点和优势,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变化。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部分,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病句、文学常识。共15分,5小题。

第1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同音字、近音字的辨析,难度较低。其中包括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灵”“磷”“玲”“聆”;多音字的辨析,“担”;平翘舌音的辩证,“宿”“诉”“夙”“素”,“咨”“滋”“芝”“孜”。平时复习注意多音字及近音字的正确读音,答对这道题并不困难。

第2题,考查的是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词语、成语中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渺茫”“寥廓”“萧索”都源自课本,且生活中常见,难度较低。熟记词语、成语的意思,从词源的角度来辨析,平时注意词语、成语的正确书写,对于选对这道题很有帮助。

第3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使用。

词语的正确使用可从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法、语境等角度来分析。该题主要从词语搭配、语境的角度分析。第1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就可以排除A、C、D三项。第4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

第4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

病句题,高考主要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本题考查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三种类型。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C项缺少谓语“有”;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第5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这是今年《考纲》中的新题型。

2012年湖北卷语文试题基础部分,无论是从题型还是从题量来说,都沿袭了历年高考的传统,可以说变动不大。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增设的文学常识题,也在大家的备考预料之中,因此对基础题,考生们可以说是有备无患。

同时,基础题难度不大,字音字形都没有偏僻字、陌生字,考查的都是常用字;词语选择题迷惑性较大,但只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用排除法就能较快得出答案;病句的考查也是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者搭配不当,难度较小;文学常识的考核有一定难度,不少考生可能对意识流小说把握不准,但《孔乙己》是考生熟悉的篇目,对其内容应该熟稔于心,从而得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在设题时,注重增强与教材的联系,引导中学教学务本求实。第1、2题中考查字音、字形的词语大都出自课文,如《荷塘月色》《沁园春·长沙》《古都的秋》,第5题的文学常识,或源于教材注释、知识短文,或源于名著导读。

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共9分,3小题。

第6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善于准确地筛选、把握论述类文本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

第7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梳理文章的材料、弄清文章的结构,能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第8题,考查的是归纳、分析、概括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能归纳内容要点,能确认作者的观点,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包括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依据等。

这一部分一般可以分为学术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类,湖北卷2010年的《中国古代天文》、2011年的《中国建筑的文法》都是学术论文类,今年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仍然是学术论文类作品。选文既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又特别彰显了中国哲学的民族文化特性,对考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有裨益。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7小题。

文言文考查,选文由刘义庆《世说新语》选段和刘孝标的注解组合而成。《世说新语》为古代笔记小说的范本,鲁迅称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所写人物性格独特,气韵生动。刘孝标注亦为传世之作。命题文本选取二者组合为一,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相得益彰。

第9题,考查的是实词解析,要求考生有一定文言文实词积累和迁移能力,要能把文言文实词放回原文,确定其符合上下文意思的正确解释。

第10题,考查的是文章信息筛选能力。此题先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注意查找信息要求,有效排除。题目要求找出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全部选项,②④是家人对王湛的了解,⑥为武皇帝的玩笑话。

第11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把握文章要点要注意逐字逐句查找比对。

第12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注意翻译规范。

此题考查了“因”“叹”“故”“具”“辄”“调”六个文言实词的翻译,没有考查虚词和句式,较往年文言文翻译题,更注重考纲对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要求,难度略有下调。

第13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是今年新增的题型,为了平稳导入新增考点,控制试题的难度,命题选择了一段与前面文言文阅读选文有关联的材料,叙述的是与王湛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士魏舒的故事,篇幅简短,表意相对独立和完整,便于考生联系上文来把握这段文字的意思,更易入题。

第14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的鉴赏评价。

该题选择了一首唐诗作为命题材料,选材难易适度,设题自然合理又独具匠心;设题梯度合理,设问角度清楚,考点明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与教材的联系。

第(1)题,概括并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第(2)题,赏析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考查了诗歌人物形象评价、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分析,是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而题干中的“贾岛注重用字推敲”一句,又与必修5第44页的《“推敲”的来历》相互应和,充分体现了湖北卷关注教材、回归教材的特点。

第15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所选的几句符合考纲中关于“常见名句”的要求,其中前六道题是高中所学内容。后两道题是今年考纲中新加入的初中课文。

第四部分,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4小题。

散文《耳边杜鹃啼》人文蕴涵丰富,探究点较为密集。命题以文末“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作为切入点,切口虽小但可以洞察全文。题干要求“选取一个角度探究原因”。考生只要细读全文,就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多向度解读杜鹃被美化的原因。这样的设计给考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便于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定探究视角,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发表个性化的见解。

这一部分包括内容梳理、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深化探究四个方面的考查。

第16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和内容的把握。B项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的分析和C项中关于作者介绍杜鹃鸟的分析,涉及文章的细节内容,是容易设错的地方。

第17题,考查的是文段内容作用的分析,文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内容上的作用+主旨情感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一方面是丰富文章内容,从文章中心来看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另一方面是为下文做铺垫。

第18题,考查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鉴赏能力。要把握在整篇文章中的结构作用,梳理文章脉络,结合内容分析。“杜鹃啼”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梳理文章的脉络,先写了杜鹃啼叫的传说,再写了杜鹃啼叫的真相,最后写出文学赋予杜鹃啼叫的美好意义,文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19题,考查学生的文学阅读探究能力。这道探究题正体现出2012年湖北省语文高考考纲加大了对探究能力考查的要求,与考纲吻合。该题可以从主体意蕴、文章内容、文章主题和情感等角度来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对原因进行分析梳理概括,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第五部分,语言文学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语言运用题往往是我省高考命题专家们的“试验田”,每年都会推出一些鲜活的语言运用试题。这些试题,贴近教材、贴近生活。既强调回归教材,又重视把握时代脉络,取材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题目内蕴弘扬民族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突出湖北地域特点、地域文化,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20题要求为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写阅读宣传语,关注当代生活,富有地域特色,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传递了“书香荆楚,文化湖北”的文明新风。第21题要求用对偶句描述“宝黛初会”的情景,第22题为漫画“题诗或配文”,结合考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来检测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浓郁的“语文味”。

第六部分,写作,共60分,1小题。

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展示了一个讨论问题的过程,一段关于“书信”的试题材料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片段的形式呈现,以背诵篇目《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议论的出发点,从老师的感慨开始,以学生的讨论结束,将考生的生活实际及语文学习实际紧密联系。

话题中心是:“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在悄然改变。”

材料以“改变”为中心,考生思维可以多向度展开。谈“改变”的利弊、大小、快慢、因果等等,或者阐述“为什么要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怎样改变”“怎样防止改变”都是符合题意的。从材料中五个讨论者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见解为话题,联系现实生发议论,记叙经历抒发情感,也是符合题意的。比如,在紧密联系现实的前提下,可以分别从老师的“家书消失”、生甲的“不可替代”、生乙的“更便捷”、生丙的“形式变了”、生丁的“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等见解中选取角度立意作文;也可将师生的“看法”进行整合提炼,由此及彼地广泛联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实际说开去。

该题有效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审题难度不大,考生有话可讲。

根据今年湖北卷的试卷特点,在2013年高考复习备考中,我们应该注意:

1.回归课本

近几年湖北高考的命题原则是试题材料来自课外,考点出自课内。很多题目都能从课本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答案。所以,我们应该把相关的课本认真扎实地复习一遍,重新拾起遗忘的知识。这包括:①拼音、字形、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②名篇名句、文学常识的背诵识记。③文言基础知识(常用实词、虚词、句式等)的掌握。④选修课本知识点的落实。⑤作文素材的准备。

2.回归知识点

重视学习的成效。全面复习,知识点覆盖面要广,要全面、扎实、到位。可以参考2012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把重要考点与知识点加以梳理,并对照知识点,寻找知识盲点查漏补缺,清理自己的弱项重点突破,再回归到题目。

3.加强文本阅读

要养成良好的文本阅读习惯。要关注文本的思路,关注文章的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勤动笔,把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圈点勾画出来。特别要关注文本的开头,中间,结尾部分的关键词、句。

4.善于归纳总结

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结束后或考试结束后,应该对自己的练习题或试卷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每类题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摸索解题的思路、认真审清题目、寻找切人点、抓住关键句等,对于准确答题都是很有好处的。

5.重视作文

作文备考要训练审题。要自觉进行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的训练;要养成良好的阅读材料的习惯,冷静琢磨、客观分析、全面理解材料;要学会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培养找提示语的能力和方法。

作文备考要训练构思。要弄清文章主要“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意图”,然后把这个构思写下来,定型下来。再对文章的布局作个大概谋划:怎么开头,中间分几段,详略在何处。

作文备考要训练表达。要突出记叙文的细腻、议论文的严谨,要紧紧围绕文章中心,让文章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离题的“垃圾”文字出现在文章里。要学会掌握能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种艺术手法,如语言的艺术、修辞的艺术、过渡照应的艺术、画龙点睛的艺术,等等。

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把写过的一篇作文修改成精品,比多写几篇作文更重要。另外,还要重视书写,清晰、公正的书写可以给作文加分!

202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word) 篇3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笑靥(yè)

盥(ɡuàn)洗 粗犷(guǎng)

蓦(mù)然回首 ....B.书箧(qiè)

装帧(zhēn)

碑帖(tiè)

博闻强识(zhì)....C.敷(fū)粉

脂(zhǐ)肪 烙(lào)印

刀耕火种(zhòng)....D.采撷(jié)

竹笋(sǔn)

咋(zé)舌 拈(niān)轻怕重 ....1.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A.蓦(mò)然回首;C.脂(zhī)肪;D.采撷(x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俸禄

切蹉

投桃报李

一笑泯恩仇 B.发轫

枢纽

并行不悖

久旱逢甘霖 C.花哨

原委

如雷贯耳

时事造英雄 D.调剂

伸张

促不及防

真人不露相 2.B [解析] 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A.切磋; C.时势造英雄;D.猝不及防。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________,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_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________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

绚丽多彩

顽固

框定 B.滋养

绚丽多彩

稳固

锁定 C.滋润

多姿多彩

稳固

框定 D.滋养

多姿多彩

顽固

锁定

3.D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特别是近义词语。“滋润”指增添水分,使不干枯;含水分多,不干燥;舒服。“滋养”指供给养分,补养。“滋养”比“滋润”更突出供给养分以促使其生长的意思。“绚丽多彩”指灿烂美丽,色彩丰富。“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绚丽多彩”单纯指颜色,而“多姿多彩”多了“姿(形态)”的意思,形容“风格”更合适。“顽固”本多用作贬义词,指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稳固”指安稳而巩固。“顽固”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指家乡的味道给人的印象很深,更能表现“故乡的味道”挥之不去,更有表现力。“框定”指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锁定”是使固定不动的意思。本句强调异地和故乡的联系,用“锁定”更能表现这种牢不可破的联系。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 60 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 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 10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 1 万公里、在建规模 1.2 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 2017 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4.A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在“高于”前加“比例”。C.逻辑错误,“其中”指代前文“运营里程”,不能包括“在建规模”。D.句式杂糅,成分残缺。去掉“建成”,并在“等”后面加上“信用信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离娄》:“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正如俗语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B.《明天》的结尾处,丧子的单四嫂子希望在梦中与儿子相会,朦朦胧胧地睡去。作者并不去写她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是为了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将令,减少作品的消极色彩而采用的曲笔。

C.周冲是《雷雨》中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四凤对于他来讲不只是理想的伴侣,更是爱与美的象征,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

D.卡夫卡的《骑桶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对骑桶者生活细节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逼真,使人感到是真实的;“荒诞”是因为故事的主要情节——“我”骑着煤桶去煤店不符合生活逻辑,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

5.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C项,“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理解有误。周冲触电而亡属于偶然,并非有意的“选择”。复习名著时要细致全面,不仅要熟悉其主要情节,还要领会其思想内容,把握其艺术技巧。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

【注】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于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显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本文有删改)

【注】 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6.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6.C [解析]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不能得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的结论。原文说“艺术文学”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不是“教育内容”。原文还说“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所以“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表述错误。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说法过于武断,原文只是说“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诗书礼乐只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再者,“„礼‟作用于群体”“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也曲解了原文意思,原文是“„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产生作用,“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D.强加因果,“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并不是“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的原因。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磬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7.D [解析] 从“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以及“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等语句中可知,礼和乐承担的不是“具体功能”,而是广泛的、普遍的、抽象的功能。“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理解错误,原文中说“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层的意义和美”,这里的“人生”泛指一般人的生命历程,不是指具体的个人;原文中是使“现实的人生”而非“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8.A [解析] B.“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属无中生有。C.“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不对,原文只是说“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它“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并不是完全没有。D.“西洋艺术……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于文无据。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德基传 [明]宋 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9.B [解析] 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脱:如果。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0.C [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①是说德基不在意别人的轻视。⑥是说德基听从宋濂的劝诫。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11.C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会没有人代为赔偿”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德基说“谁当代偿耶?”,意思是说这事的后果比较难处理,但并不是说没有人来赔偿。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答案](1)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援”“相尔汝”、句意各1分)(2)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乃”、反问句句式、句意各1分)(3)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宣布”“少数”、句意各1分)13.[2014·湖北卷]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13.[答案] 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

[解析] 文言断句首先要通晓文意,然后再沿波探源抓标志。本题以语言内部相对完善的独立单位为主,考查对文意的把握。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德基,名履,是婺州兰溪人。官吏向朝廷举荐了(他),(他)被任命为南康丞。南康这个地方民风剽悍,那里的人认为南康丞是一个书生,轻视他,吴德基像往常一样。几个月后吴德基完全了解了南康的弊病,(并)把(它们)揭露了出来,全县人为之震惊并且臣服(于他)。吴德基于是更加用宽容之政来教化他们。老百姓有申诉,(吴德基)就让百姓上前与(他)诉说实情,从不加以呵斥;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

县令周以中刚刚到任时,要征调民力转运物资到州郡而没有找到人,县令亲自到乡里征调民力。有一个人逃走了,(被抓到后,)(县令)命令吏卒鞭打了这个人。(遭受鞭打的这个人)不服气,逃到了山里,并辱骂县令:“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凭什么这样做呢?”县令发怒了,吏卒又趁机用一些话语说动县令,想诬陷那一乡的百姓图谋钱财,于是县令抓了六七个人下狱,看管得非常严厉。吴德基认为百姓没有罪过,亲自来巡察监狱,大声命令狱卒释放那几个人,狱卒用其他的借口推辞。吴德基捶破监狱的门放走了那些人,并说:“你们无罪,回去告诉你们的家人不必害怕。”然后吴德基就去向县令汇报,县令大怒,说,“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 吴德基说:“冒犯您的只是一个平民百姓,那些乡邻有什么罪过?况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哪里能成为你个人泄愤的工具?”县令感到很惭愧,这件事才算罢了。

(吴德基)入朝为官,被提拔做莱郡的潍州知府。百姓养的官驴应该是四十头,莱郡的太守来核对毛驴的繁殖情况,与登记的不相符,说:“毛驴当年就会产小毛驴,现在有几年就应该有几头小毛驴,却为什么少了呢?”想用欺瞒罔上的罪名责罚百姓并向(他们)征税索要赔偿。其他各县都已勒令百姓买毛驴,只有吴德基告诫百姓不要赔偿。太守发怒,问吴德基:“潍州不赔偿毛驴,有什么理由?”吴德基说:“老百姓的确没有欺骗你,怎么可以苛责他们赔偿呢?国家在四海之内都非常富裕,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太守一时无法应答。吴德基又指出几件不便于百姓的事,太守没有敢再说什么,并且其他那些已赔偿毛驴的县也停止了这种做法。山东百姓希望用羊牛替代秋税,官府听从了百姓的意见。吴德基与百姓商量,羊牛死亡后会有疾疫传染,不如交纳粮食便利,唯独吴德基收的是粮食。其他的县送羊牛到陕西,百姓赶着羊牛走两千里路,都耗损了家财,全郡唯有潍州得以保全。县令役使上千人替邻县送羊牛,吴德基列举不能这样做的理由,说:“有牛的人家送牛,即使辛劳也不敢埋怨。如果让人替代送牛,如果路上牛死亡了,谁能为替代者补偿呢?”(吴德基)据理力争不听从安排。

吴德基做官,不追求威望名声,而把爱民放在首要位臵,百姓感激他。在潍州两年,被朝廷召回。潍州的百姓拦在门口抱着他的脚哭泣,说:“自从您来这里做官,我们这里的百姓再没有受到鞭笞。现在您要离开我们,希望得到您的这只鞋来供奉,来慰藉我们(对您)的思念之情。”

吴德基到了京城,就辞官归家。我与吴德基交情很深,时常玩笑,这时我也将离职回家,叫吴德基过来对他说:“你愿意听长者的教导吗?”吴德基说:“愿意,(您)有什么指教?”我说:“少出门,与世俗之人绝交,少来往。”吴德基回到家,遵从我的教导,品行高尚的人赞扬他能接受他人的建议。

【断句文言文译文】

唯独万夫长易俊原依仗自己骁勇善战,带领手下数十人逃入山谷中,占据险要位臵自保,周围的乡邑担心这件事,江阴侯吴良奉诏追讨贼寇,已将公文发布到周围的县里了,军队即将集合出发,召吴德基来商议这事,吴德基说:“易俊原没有反叛的迹象,为什么要刺激他使他走向极端呢?不如先用计招他来,如果他真的反叛了,(再)用军队讨伐(他)也不晚。”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答案] 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表现“早发”之“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型为一字领全诗,也有人称为“诗眼”题。解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逐句或逐层分析。

(2)[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解析] 这种表达效果题,答题时表述要规范:某字(词、句)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及其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5 个小题,如超过 5 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5分)

(1)月明星稀,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3)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5)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其二)》]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7)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8)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15.[答案](1)乌鹊南飞(2)乃不知有汉(3)独留青冢向黄昏(4)唯见江心秋月白(5)皓腕凝霜雪(6)云归而岩穴暝(7)抱明月而长终(8)弓如霹雳弦惊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泗州大街,仁义当铺。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本文有改动)

16.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

B.侯六听到东家与东家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C.知府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

D.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种鲜明的表达效果。

E.侯六将盗回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16.[答案] A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细腻鲜活,生动传神”不恰当,特别是“细腻”二字,文中的描写极其简略,根本谈不上“细腻”。B项,“这种叙事中的闲笔”错。虽是不经意的一笔,却从侧面佐证了东家对侯六关心备至,恩重如山,为后文写东家舍玉救侯六以及侯六盗玉回报东家做铺垫。

17.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做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 ①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②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

[解析] 本题的题干指向清晰,文本中某物在情节方面的作用:线索,串起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照应相关内容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往往是以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品质,要注意的是该物往往不只对一个人物有衬托的作用,解答要全面。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18.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做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答案] ①侯六的性格特点是知恩图报、迷途知返、行侠仗义。小说通过东家关心侯六婚事、侯六主动投案、东家舍玉救侯

六、侯六窃玉及账本、结尾时茶客们的谈论等情节,生动地写出了侯六侠义性格的内涵。

②东家的性格特点是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待人宽厚。小说通过人们对东家乐善好施的传扬,东家关心侯六婚事、舍玉救侯

六、为侯六担心等情节,具体写出了东家仁义性格的内涵。

[解析] 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性格题是高考的常见题型,答题时一定要既有总评,又有分析,答案呈总分式结构。分析时要从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要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有的作品还要注意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助小说中其他人之口对人物的评价。

19.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答案] 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

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解析] 小说阅读的试题解答维度往往是: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本题看似考查的是小说的写法,其实我们可以把它转换过来,也就是这样短小的段落对“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各有什么作用。要注意的是,必修、选修模块中,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要有机地嵌套进去。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4分)

______

二人排齐向右站

______

左人正立右倒画 ______

亲密并列肩比肩

______

人形颠倒表变化

20.[答案] 一人前行一人后 后人跟着前人走(从)二人站立背靠背 字义相背可意会(北)[解析] 本题是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查,既关涉到中国汉字的相关知识,如“象形”“会意”等,又关涉到语言形式的押韵,还有整句的形式及精要的表达。

21. 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 ②必须原创;

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④不超过30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答案] 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

[解析] 本题关涉到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1的“名著导读”部分。“读《论语》,谈交友”这一主题将对《论语》和儒家的认识聚合于一点,既开放又收拢。书签上的赠言不仅要内容健康、有激励性,而且语言要雅正。

22.[2014·湖北卷] 下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要求:①必须原创; 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答案] ①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龙马抖精神,奋蹄疾如风。

②哒哒哒哒,蹄声敲醒草原;啸啸长嘶,鸣声激荡群山!啊,草原的精灵,大地的骄子,迅疾如风,快似闪电!骏马奔驰,一往无前。

[解析] 本题引中国传统书画入卷,解答时不仅可用文,还可用诗。“你心中的奔马”可以是草原上奔驰的骏马,也可以是人们心中的神驹,关键是要有奔腾的气势。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23.[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3.[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承载着新课程理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给了考生很大的写作空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立意:

1.人生处处有风景,要发现生活中的美。2.景由心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判断,要靠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看到的才是最真实可靠的。4.生活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感受美好,也可以收获幸福。当然也可立意为: 1.正确地听取他人的意见。

202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word) 篇4

总分5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被老师误解时,通过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

B.在老师有过失或犯错误时,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 C.教师节送上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2.温州市苍南县偏僻渔村老汉吴乃宜在5年前的一场超强台风袭击中,一夜之间痛失3个儿子,3个儿子的身后留下了80多万元高债。吴老爹说:“是我儿子的欠条我都认,我一定会想办法还钱”。从此,漫长的5年里,这位82岁的老人背着生存与欠债、悲伤与压抑的双重重负,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走在“子债父还”的诚信守诺之路上。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吴乃宜老人做到诚信做人 B.吴乃宜老人“子债父还”,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C.只有“父债子还”,吴乃宜老人还债是“傻子”()3.如图漫画,侵犯了消费者哪项权利

A.安全权 B.自主选择权 C.依法求偿权()4.小明在QQ上新结识了一个网友“大哥”,“大哥”多次要求小明将她家的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等告诉他。小明的正确做法是 ①加强自我防范,学会自我保护 ②明辨是非,谨慎交友 ③远离网络,躲避干扰 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我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5.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下列行为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①日本发生了地震,商家大幅度提高食盐价格 ②小强记住醉驾肇事逃逸车辆的牌号,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看见校外青年殴打同校同学,小张及时拨打“110” ④小雨响应“讲文明树新风”号召,加入志愿者行动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6.如图漫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家庭是我们的成长摇篮,父母精心呵护我们成长 B.图中妈妈不理解子女,给子女添麻烦,帮倒忙。

C.图中孩子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子女孝敬父母不能愚孝,不能什么事都听父母的。()7.2011年7月,我国自行设计的,“蛟龙”号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并成功回收至“向阳红09”船。“蛟龙”潜入实验成功。表明 A.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已达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倡导科技创新 C.保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的必须()8.如图《收入与支出》主要反映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实现全面小康 B.没有注意合理消费

C.国家要加大扶贫力度,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

()9.追踪2012年各地“两会”,感觉“幸福”成为一大热词;浏览各地“十二五规划”,发现“幸福”指标正变得越来越具体,2012年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也是幸福。要让“幸福”得以实现,最根本的是 A.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 B.树立榜样,提倡过俭朴的生活 C.发展经济,让群众生活富裕起来()10.如图《人和树》。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表示,目前全国还有31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其中,川西北、塔里木河下游等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C.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相矛盾的,无法协调。

第II 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11.【时政热点】(4分)

12.【看图说话】(4分)

13.【生活与法】(6分)

材料:2011年年2月,湖北省质监局与警方同时对武汉市某仓库和某食品批发展示中心突击进行检查,现场查封涉嫌假冒茅台、五粮液、长城干红、XO等国内外共194个品种2.5万件(10余万瓶)产品,货值数百万元。警方已对该团伙负责人、门市部经理以及业务员等人等依法实施刑事拘留。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制售假名酒的不法行为,侵犯了他人(消费者)的什么权利?这一行为如果得逞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省质监局和警方查封假名酒,警方对制售假酒的不法分子实施刑事拘留表明了什么?

(3)你从这一案例中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14.【感悟践行】(6分)

材料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材料二:近年来,高消费浪潮蔓延到校园。某些知名品牌专场,学生消费占据七成左右;不少中学生每月零用钱在300元以上,一部分学生只重视物质,不重视自我修养,甚至在年轻人中出现了“月光族”、“啃老族”。

结合上述两个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莪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的确立是由什么决定的?(2分)

(2)某班开展“学会合理消费”主题班会活动,请为此设计一条宣传标语。(1分)

(3)中学生开展合理消费宣传活动,可以采取哪些活动形式?(至少2个)(2分)

(4)针对合理消费,结合教材知识,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1分)

15.【阅读与理解】(6分)仔细观察下列组画,然后写出你的观后感。

天然饮品 天然餐桌(1)天然餐具(2)

人造污染(3)

(4)

16【有感而发】(10分)

材料:告别土坯房,住进“小洋楼”;告别地窖水,喝上自来水;告别“靠天收”,用上“自流灌”;告别“囊中羞涩”,种上大棚菜。短短几年时间,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从一个省级扶贫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使村民们安居乐业之后,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把目光放在了村民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提升上。裴寨新村村口竖了一面大镜子,希望通过照镜子让裴寨人自警自省:除了外表美,心灵更要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的裴春亮,提出了“法德治村”的口号,要把提高村民法律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放在和发展经济同样的高度来抓。在裴春亮的影响和带动下,裴寨人正在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为了刹住浪费风气,裴春亮专门在村里腾出5间房子,成立红白事理事会,集中办事,坚决刹住了大操大办浪费的习气。

如今的裴寨新村,清晨,人们自发把新村打扫干净;晚上,村里的退休教师利用电教室,播放电影、戏曲、科教片,教老人识字。玉树地震后,全村群众不分老小纷纷解囊,两天时间共捐款19474元。

裴寨新村规划在未来5年里,除了让1万多居民安居乐业之外,他们还提出了打造环境优美、和谐共融的一流社区,争创“国家级文明社区”的口号。请结合裴寨村的前后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相关知识点提示:(1)艰苦奋斗;(2)走近共同理想;(3)同绘小康蓝图;(4)共创和谐伟业。(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B 2.C 3.C 4.C 5.C 6.A 7.B 8.A 9.C 10.C

二、非选择题答案 11.12.(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爱,永恒的爱,父母含辛苦地哺育我们成长,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现应受到我们的孝敬。(2)我们要孝敬父母,对父母要尊敬、侍奉和赡养,要理解、关心父母,行为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不能象图中晚辈什么都爱,就是不爱父母。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亲敬长的优良传统那样,不能当不孝子孙。

13.(1)安全权和公平交易权。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2)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执法部门依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制裁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3)作为消费者,在消费时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会对商品进行比较鉴别,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作为经营者要诚信做人、合法经营,不能见利忘义,欺诈、坑害消费者。

14.(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与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学会合理消费相关的内容均可。例如:合理消费,利国利己注重节俭,科学消费等。

(3)例如:发放宣传传单进行宣传;开展街头消费知识介绍;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宣传;开展相关辩论会、演讲会等。

(4)在消费时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消费前,可以先作预算,避免非理性消费,不与周围的人盲目攀比,浪费金钱。

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学会绿色消费。

适度消费,提倡节俭,更应注重精神消费。

15.(1)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应负的责任。要善待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2)图中旅游者在享受、索取自然的同时,又在破坏、污染自然。没有尽到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

(3)人类来源于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16.裴寨村由省级扶贫村到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的前后变化说明:(1)是艰苦奋斗精神在裴寨村干部和村民身上继续发扬光大。该村的干部带领群众发扬了艰苦创业精神,这一变化正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2)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该村干部和群众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展现了一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生活画卷。(3)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今天的裴寨村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美好蓝图的缩影。

202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word) 篇5

读写任务(共1小题;满分25分)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Oseola McCarty spent more than 75 years washing and ironing other people’s clothes.As a laundrywoman, she was paid only a few dollars each time.Certainly nobody would consider her rich, so they were all amazed when Miss McCarty decided to donate $150,000 to the University Southern Mississippi.The money was in fact her life savings.She could save such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because she lived a very simple life.She never learned to drive, and when she wanted to go somewhere, she just walked.She never flew to anywhere till the donation(捐助), and in 50 years she had been out of the South only once.The house in which she lived was also a rather modest one her last uncle left her.Only after she became known in America did she begin to travel all over the country.Since then, she had been the subject of many interviews and articles and was even invited to the White House.Her donation was for students who clearly needed financial help.She herself left school in the sixth grade and had never married or had children.She said to the reporters that the idea of helping somebody’s child go to college gave her much pleasure.[写作内容]

1.用约30个词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用约120个词就Miss McCarty的捐助谈谈你的想法,内容包括:

(1)如何看待她的捐助行为;

(2)你认为她的捐助对受惠学生有哪些影响;

(3)如果你自己要捐助,你会选择哪个群体并陈述理由。

[写作要求]

1.作文中可以使用亲身经历或虚构的故事,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的句子。

2.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评分标准]

上一篇: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下一篇:一叶一世界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