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雨天的古诗诗句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雨天的古诗诗句(推荐12篇)

写雨天的古诗诗句 篇1

客中寒食

唐代诗人: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阴雨

唐代诗人: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江岸秋思

唐代诗人: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唐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来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

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诗人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诗人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秋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诗人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诗人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诗人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诗人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写雨天的古诗诗句 篇2

一、在“读”中体验情感

《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诵读涵咏, 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有时候, 我们的讲解是苍白的, 就好像面对着一道美味佳肴, 我们首先应该去品尝, 感受其带给我们味觉的美好, 然后才有可能去关注它的烹制方法、营养成分。而诵读就是让我们充分品尝“诗词”这份大餐的最好方法, 它能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

(一) 创设情境, 走进诗词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是教育界经常的话题, 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 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我”即诗人、诗人即“我”的感觉。如学习杜甫《登高》一课时, 正值秋风萧瑟之时, 这不正是一个创设情境的契机吗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千二百年前的秋天, 重阳节前后, 在夔州, 长江边上, 秋风凛冽地吹着, 吹得万木凋零, 漫山遍野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急剧地翻滚, 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 有一位老人, 衣衫褴褛, 蓬头垢面, 步履蹒跚, 跌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这不正是品味诗句情感的最好的开始吗 ? 良好的情境, 需要老师敏锐的观察、精心的设计。

(二) 寻觅“重读”, 悟出情感

所谓“重读”, 即在朗诵中加重语气, 增大音量, 以强调所读内容。诗句中哪些词语需强调 ? 为什么强调 ? 传统的做法是老师直接把自己认为需重读之处提出来, 让学生们照葫芦画瓢。毫无疑问, 这是对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极大的抹杀。那么, 如何让学生自己“悟”呢 ? 这就需要老师设计启发式的问题了。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我们可以设计几个层次的问题:a.概括这一句的主要内容。—描写了秋天长江边的景色;b.景色有什么特点?—悲凉、冷清;c.如何能看出景色的悲凉、冷清呢 ?—“急”“高”“哀”“清”“飞回”体现出来的。这三个问题思路清晰, 层次推进, 也绝无“为难”学生和牵强附会之感。到了第三个问题, 学生便能顿悟:哦, “急”“高”“哀”“清”“飞回”一重读, 悲凉的情感就表达出来了。

(三) 比较韵脚, 体会转变

在一些乐府诗和词中, 常常通过韵脚的转变来改变情感。以李白《蜀道难》为例。第一段用“噫吁嚱,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一句领起, 以“天”字起韵, 至“连”字结束, 连压五韵 (iαn) 。第一句总写蜀道的高危, 突出蜀道的难行, 奠定了全诗豪迈狂放的情感基调, 接着用四韵八句写了蜀道的来历;然后换韵, 以“川”字起韵, 至“叹”字结束, 连压四韵 (uαn/αn) , 写蜀道的难行。一般说来, 韵字开口度越大, 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 韵字开口度小、音阻大的易于表现凄婉之意;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 仄声韵 (含入声) 合于悲抑之情。我们看到, 这一段所压韵脚不单开口度较大, 而且都是平声韵, 所以要读出豪迈狂放之意、昂扬激越之情。在诵读教学中, 这样的“点”很重要。学生一旦用转韵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点”, 便能拥有一份成就感, 对诗词的投入便又自然多了一分, 前后部分的诵读自然也能更有意识地表现出感情的变化了。这样的“奖励”正是学生自己给自己的。

二、在“思”中加深领悟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早在20世纪40年代, 罗农父先生在《国文教学经验谈》中指出:“只能了解, 不能欣赏, 那么读人家的作品, 就只能懂得它的意义, 还不能辨出它的风格的高卑和雅俗;自己写起来, 也只能做到通的一步, 还不能做到好的一步。”如果说“读”是走进文学作品的一个起点的话, 那么“思”就是“荡开来”的一个关键步骤。能否在色彩绚丽的花儿中看见五颜六色的美, “思考”是加深领悟的原动力。

按照张炳隅先生的说法, 在文学鉴赏过程中, “思考”指的是“思考”过程中接受美感的审美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此一层面的工作可简言为“对话”。如何构建富有张力的课堂空间, 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完成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三种对话必不可少。

(一) 构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诗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 教学过程最首要的是让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收集处理信息, 建构意义。而诗歌教学应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读课文, 通过对话, 进而领会课文内涵。如在教学《蝶恋花》一诗时, 我提出:“明月不谙离别苦”这里为什么写“明月”而不是“残月”呢?于无疑处点疑, 组织学生讨论,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的时候, 好多同学都抓住了“不谙”这个关键词, 正是因为“明月”明亮、饱满, 它才不会明白离别的悲凉和伤感。因此, 适时、巧妙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情感, 让学生和文本再一次的“亲密接触”, 会大大深化阅读体验, 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二) 构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最为重要, 它不仅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也会带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让课堂在动态美中生成。而现实中, 很多无效提问不仅会框定学生的思维, 有时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如一位教师在讲《声声慢》时发问:“词人为什么寻觅?她丢失了什么?”“丈夫!”一位同学的大声抢答让教室里哗然一片。很显然这样的提问所引起的不假思索的回答破坏了整首诗的意境, 也破坏了学习氛围。所以, 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对话的场所, 就要让课堂对话具有挑战性。只有富有挑战性的话题, 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渔歌子》这首词时, 我提出:“这个钓鱼的老者在斜风细雨中为什么不回家?” (学生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结果怎么样?这位老者为什么“不须归”?

生:因为这里的景色太美了, 所以他不想回家。

师:是啊,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 坐在小船上垂钓老者看到了——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看到了——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看到了——

生:斜风细雨。

师:如此迷人的景色, 怪不得他不想回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

生:因为他看到了河里的鳜鱼太肥美了, 他想多钓一些回家, 而且他还准备了箬笠和蓑衣, 下雨天他也用不着急着回家。

新的课程期待老师的角色转换成导演, 组织课堂教学, 提示学生演好自己的角色, 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老师不是放音机, 学生也不是答录机。老师不是解惑人, 而是摆渡人。构建好师生之间的对话,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学会表达。

(三) 构建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方式去建构对新事物的理解。因此, 学生对文本意义思想感情的多元性必然会引起学生间认知经验、情感、智慧、灵性的碰撞, 形成“矛盾”。让他们对话, 让感性的同学尽情讲理, 让感性的同学痛快的描绘。

例如在教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时, 学生就对结尾一句“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中的诗人情感产生了争论。有的认为这是一种旷达的人生观, 有的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双方各执一词, 据理力争。在“激烈”的“对话”中不仅认识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诗人形象, 也完成了作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解读。

一个鸡蛋从外部打开是食物, 从内部打开是生命。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无疑是年轻的心灵所进行的一次次关于文本体悟、关于生命体验的对话, 哪怕幼稚也无关紧要, 他们定会慢慢成长, 走向成熟。

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 而是师生共同追求真理, 对话是发现真理、展示与把握意义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对话才有创新。只有在对话中, 在理解中, 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完整精神境遇的整合与共享中, 才能超越功利性教育, 才能扎根于人的生活境遇, 追寻人生的意义, 使精神获得有价值的生长, 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在“写”中提升能力

如果说前面的两个阶段算是“入得去”的话, 那么这个过程就是“走得出”了, 在这一阶段, 学生的思维发展要经历由感悟、思考, 到深入思考, 甚至到研究、批判的变化, 以思维促写作, 用文字来表达情思。

(一) 艺术改写, 锤炼语言

如在教《雨霖铃》时, 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 用散文的笔法描绘诗歌所描写的优美意境, 演绎诗歌的情感。教《邶风?静女》时, 让学生发挥想象, 在原诗基础上加以创新, 把《邶风 ? 静女》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 然后发表在班级博客上, 全班一起分享几十个不同版本的爱情故事, 有至纯唯美的爱情故事, 也有故事新编搞笑版的爱情故事。

(二) 多角探究, 质疑批判

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 提炼出“自由探究”的小话题:美在动静结合, 美在选词炼句, 美在语言的豪迈, 美在情感的奔放, 美在侧面烘托, 美在视点变化……在教李商隐的《锦瑟》时, 可以让学生就诗歌的主旨展开探究, 你倾向于“爱情悼亡”和“自伤身世”哪种说法呢?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言之成理即可。

(三) 横纵联系, 对比激趣

如在教完柳永的《雨霖铃》和晏殊的《蝶恋花》之后, 我引导学生比较两首离别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教完李清照的《声声慢》, 引导学生阅读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作品, 例如《如梦令》《一剪梅》等, 让学生自主比较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特点。

(四) 巧用诗词, 连缀美文

作文中适当引用古诗词, 会使文章语句意蕴十足, 文采飞扬, 既能体现考生的文化底蕴和作文潜能, 也能体现考生炼字达意的能力。因此, 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将不同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大致一致的诗句放在一起表达一个话题, 不失是一个有效的训练。如高考作文《打一场母语保卫战》开头:“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试问, 哪一种语言有这样灵动的气韵?“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试问, 哪一种语言有这样绚丽的色彩?“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试问, 哪一种语言有这样恢宏的气势?

在这一开头巧用杜甫《绝句》以及《诗经·卫风·硕人》和曹操《观沧海》的诗句构筑反问及排比句式, 指出汉语的灵动的气韵、绚丽的色彩和恢宏的气势, 一气呵成, 入题神速, 引人注目。

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 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而这样的“读、思、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读”中开启体验的大门, 在“写”中提升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在所读、所思、所写中逐渐领悟古代诗词的魅力, 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创新认识, 并在写作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思辨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满足于学生长远需求的教学模式, 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必将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秋玲.语文教学设计:优化与重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2]朱月明.我怎样朗诵古诗词——古诗词朗诵技巧探究[J].语文建设, 2009 (11) .

“三步法”扩写古诗词名句 篇3

例将“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不改变原词意境。

答题分析:

1. 还原情境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共才七个字,乍一看,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要求扩写的诗词名句一般都出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课本,题目本身已经给了同学们解题的隐性已知条件——诗句的情境因素。

做题时首先应该还原诗句的情境,通过回忆全诗或全词弄清该情境包含的三项内容: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就可以确定解题的切入点,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扩写了。

此外,还原情境还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比如,有的同学把“杨柳岸”扩写得春光旖旎、春意盎然,如果在还原情境时,想到词中写的是深秋清晨的景物,就能避免这样的失误了。

本题在还原情境后可得出如下结果:时间——深秋清晨;地点——某个泊船的渡口;人物——离别情人的“愁人”。

2. 构设画境

古诗词中的很多名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等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杨柳岸,晓风残月”虽仅七字,但七字中包含一近一远两个画面,极有层次,且符合情理。作者由近及远,先描摹岸边“杨柳”,后绘写天际“残月”,完全符合人视物的顺序及习惯。

扩写时,应充分尊重作者的构设,将画面一个个有序展开,突出景物描写的顺序感、方位感、画面感。依据作者思路来布设写景的顺序和画面,不仅可以减少答题构思的时间,而且能使答题更准确更到位。

3. 表现意境

古诗词非常强调意境。要使诗歌有意境,就要在诗中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感情。而扩写题往往都有“不得改变原诗(词)意境”的要求,因而首先要体会原诗所蕴涵的感情,然后将这种感情融入扩写中。原诗感情为悲;扩写文字感情即定调为悲;原诗感情为喜,扩写即定调为喜,二者绝对不能冲突、矛盾。

对例题,同学们应该细心体会“残”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挖掘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愫,并在扩写中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 秋日清晨的寒意,唤醒了因畅饮离情而酩酊的词人。渡口已不是昨日的渡口,情人的身影也早已不见。杨柳依旧是昨日的杨柳,只是少了被柳枝牵萦的裙裾。飘零的衰黄柳叶,带着如泪的清露,沾上词人的衣襟,也沾上词人的心魂。晓风微起,似纤纤玉手分开密密的柳烟,一弓残月映入词人的眼帘。那是离人苍白的面容和孤寂的眼?

写春花的诗句古诗 篇4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郑愔

近郊凭汝海,遐服指江干.尚忆趋朝贵,方知失路难.

曙宫平乐远,秋泽广城寒.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

乡关千里暮,岁序四时阑.函塞云间别,旋门雾里看.

夙年追騄骥,暮节仰鹓鸾.疲驽劳垂耳,骞腾讵矫翰.

将调梅铉实,不正李园冠.荆玉终无玷,随珠忽已弹.

晓装违巩洛,夕梦在长安.北上频伤阮,西征未学潘.

倾车无共辙,同派有殊澜.去去怀知己,何由报一餐.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李白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徵歌出洞房.

关于写雪的诗句古诗 篇5

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

2、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雪望》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梅》

4、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咏雪》

5、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咏雪》

6、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咏雪》

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8、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蒹葭》

9、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观猎》

10、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咏雪》

11、石门云雪隘,古镇峰峦集。——《龙门镇》

12、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铁堂峡》

13、数日方离雪,今朝又出山。——《次硖石》

1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

15、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北风行》

16、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送人从军》

17、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

18、我读此篇日,正当寒雪时。——《赠崔立之》

19、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辛卯年雪》

2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终南望余雪》

21、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冬日归旧山》

22、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子夜四时歌》

23、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学刘公干体》

24、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前出塞·其七》

25、雪霜贸贸,荠麦之茂。——《琴曲歌辞·猗兰操》

2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27、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咏雪》

28、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野望》

29、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和田国博喜雪》

30、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饮马长城窟行》

31、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雪梅》

3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3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阁夜》

34、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早春雪中闻莺》

35、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腊日》

3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

37、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天净沙·冬》

38、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丽人行》

39、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二首·其一》

40、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句子,分外妖娆。——《沁园春雪》

41、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瘦马行》

4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43、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悼李花》

4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5、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古从军行》

46、草肥蕃马健,雪重拂庐乾。——《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47、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谢林景思和韵》

48、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苕溪渔隐丛话》

49、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雪后雨作》

50、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联句》

5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52、其馀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讽录事宅观》

【相关阅读:现代描写雪的优美句子

1、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2、冬季残歌,寒风萧瑟,伫立落雪盼着你细步而来,待安好笑颜。听,雪花飘零梅树枝头,傲骨寒梅正迎风雪笑,你是否会有几丝欣慰吧。

3、外面静悄悄的,仿佛只有雪花在轻轻飘落,在上演着一场好戏,真的像是一个粉妆玉砌的银色王国。马路上就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冰雪覆盖的世界分外妖娆。

4、在寒风中,雪轻盈地从天空飘落,就像是雨丝般落下来。一阵风吹来,就像是撒向天空的细盐,漫天飞舞,把整个城市装点成了童话般的冰雪世界。

5、冬泳的人,可曾想到用雪的光焰沐浴!晶莹闪烁的土地哟,我是走向我的来世,还是回到我的前生?我时常冥想着这场雪的边缘,那黑白相间,为一切征程划定的界限。

6、一团团、一簇簇的雪飞落下来,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花球从天空翻滚而下。

7、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8、不过,最能让人们在家中就能最先感觉到冬的气息的是窗户上的冰花,有的像森林,富有神秘感;有的像小溪,仿佛在静静流淌;有的像圣诞老人,好像是来给人们送礼物。冬姑娘真是心灵手巧啊!

9、我认出,那些雪地上凌乱闪烁的脚印,是诗;而被踩得黯淡板结的路,是散文。落在树上的雪,不是嫁接,而是塑造。披上雪纱的世界,终于出现了轮廓。

10、雪真的好冷,好冷,我此刻从来没有感到这样的孤独。仿佛我站在一个被世界遗弃的角落,仿佛我是一个被全世界抛弃的浪人。

11、路边的树木,缀满银花;建筑物琼楼玉宇似的闪着耀眼的银辉;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没想到短短的一夜之间,原本老气横秋的城市,如今呈现在眼前的却是另一番美丽景象。

12、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轻轻地轻轻地落在房顶上,落在草地上,落在山峰上。一会儿,大地一片雪白,好象整个世界都是银白色的,闪闪发光。雪落在地上,那么纯洁,那么晶莹,真使人不忍心踩上去。

13、下雪了,一片片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不一会儿,地上树上房顶上都变成白色的了。

14、雪呀,多么可爱的雪呀!那么轻那么静的落下来,落下来,落在山峰上,落在田野上,落在屋檐上;白了山岭,白了大地,白了屋顶,万千枝丫,万千水晶条,成为银色的海洋里的银珊瑚。

15、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就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就像是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16、屋外,北风呼啸着,白色小精灵在我的身旁飞舞,像是在欢迎我走进了它们的世界。

17、窗外飞舞着雪花,就像千百只蝴蝶似的扑向窗玻璃,在玻璃上调皮地撞一下,又翩翩地飞向一旁。

18、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19、美丽的雪姑娘在北风的伴随下来到了人间。她穿着雪白的衣裙,手拿晶莹剔透的银色的仙棒,在天空中跳起舞来。

20、早春二月的雪,虽然她的生命短暂,年华易逝,但她如一位善解人意的天使,以她的圣洁与纯真,无声无息,自由自在地与柔情翩翩起舞,共舞缤纷的相思。

21、公路旁人行道上的积雪已经融化,只有背阳的屋顶上还留有残雪,就像是戴着顶白色的小帽子。

22、冬天大雪纷飞,小雪花就像是一个个小精灵一样,蹦蹦跳跳的落了下来,给人们带来了一丝丝寒意。虽然春姑娘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上岗了,但冬的使者——雪花却好象特别留恋人间的美景,久久不肯离去。这不,今天就下了一场很大的雪。

23、漫步于宁静的雪地,似乎屏息海洋深处,人感到自己在下潜。当你走向空旷的雪野,突然寻到了世界的尺度:自己的脚步。

24、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是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25、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26、在这沉重而深邃的天空下,漫天飞舞的春雪,温婉而宁静,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轻轻地吻着我的脸颊,轻轻地滑进我的衣领,千年不变的娇容给我带来了一缕春的柔情。

27、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写长江的诗句古诗词 篇6

2)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4)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暮江吟》

5)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寄黄几复》

6)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

7)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

8)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9)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10)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2)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夏日绝句》

13)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 》

15)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范仲淹《江上渔者》

16)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7)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8)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 —— 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19)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杜甫《旅夜书怀》

20)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21)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2)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3)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杜牧《题乌江亭》

24)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杜甫《春夜喜雨》

描写雨天的诗句 篇7

1、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2、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唐・白居易《杨柳枝》

5、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乐府《上邪》

6、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7、i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唐・崔颢《行经华阴》

8、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

1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12、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1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1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1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7、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唐・白居易《司马宅》

18、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19、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2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21、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22、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2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5、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2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8、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29、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30、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31、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杜甫《贫交行》

32、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

33、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3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5、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

36、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3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3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9、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C。――李清照《如梦令》

40、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41、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42、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4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6、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唐・杜甫《寄韩谏议注》

4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4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49、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50、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5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53、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54、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55、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56、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57、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8、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59、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唐・白居易《竹枝》

60、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唐・白居易《浪淘沙》

61、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夜雨》

62、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唐・白居易《南湖春早》

63、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点绛唇》

6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65、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

66、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67、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8、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6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70、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1、雨狂风正恶,勿厌草堂低。

72、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3、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74、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唐・崔颢《题潼关楼》

75、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76、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

77、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唐・崔颢《雁门胡人歌》

78、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7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80、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8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描写雨天的唯美诗句阅读 篇8

二、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三、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

四、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晏几道《生查子·坠雨已辞云》

五、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六、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七、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八、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九、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下雨天的爱情古诗词 篇9

1.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2.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3.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4.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5.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6.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吴文英《宴清都·秋感》

7.愁已先回。——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8.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10.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郑思肖《二砺》

11.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1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13.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14.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15.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16.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郡楼》

17.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白居易《青门柳》

18.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19.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李益《上汝州郡楼》

20.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21.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22.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23.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4.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杜甫《宿府》

25.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26.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纳兰性德《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27.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28.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宋祁《落花》

29.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吴淑姬《小重山·春愁》

30.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31.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李白《大堤曲》

32.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33.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王庭筠《谒金门·双喜鹊》

34.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35.髻子伤春慵更梳。——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36.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37.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皇甫松《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

38.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李白《独不见》

39.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40.池上凭阑愁无侣。——柳永《甘草子·秋暮》

41.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杜甫《别房太尉墓》

42.离人话。——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43.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44.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45.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周邦彦《兰陵王·柳》

46.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47.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杜甫《曲江二首》

48.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49.“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范成大《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50.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写雨天的古诗诗句 篇10

早上,爸爸开着车子送我去上学。到了学校门口,我刚下车,雨滴就对着我砸了起来,哗哗的声音,一瞬间我就成了“落汤鸡”。幸好爸爸很及时地跑到我身边,在我头顶撑起了一把大伞。看样子,爸爸晚来一会,我就真的要被这场雨给“淹”了!

然后我举着伞走进了教室,开始读书。一会儿我不自觉地朝窗外望去,我看到外面的雨真的“不老实”,倾盆大雨“哗哗哗”的声音,开始了他们的“摇滚乐”。他们把停放车辆的雨棚砸的“叽里呱啦”,一眨眼的功夫,明亮的天空就变成了“漆黑的`夜晚”。我被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情况?天空为什么会突然变黑?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天空才渐渐变亮。突然,外面闪了一下,接着“轰隆轰隆”的声音传来,天空像敲起了大鼓,震耳欲聋的感觉,害得我们班的灯泡都给震碎的没用了呀。一会儿小,一会儿大,一会儿闪电,一会儿雷声,这雨,也太顽皮了呀!

中午,我们走在去食堂的路上,看到大雨把操场和小白灵池淹的连路都不能走了。就这种情况下,滂沱大雨仍旧在不停地下着,淹了好几条道路,走廊里面也有薄薄的一层水,滑滑地。

饭后,回到教室上课。外面的雨声很大,很吵,我们都快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了。

下午,直到我们要放学的时候,这场大雨才逐渐地停了下来。虽然雨停了下来,但是因为雨水下的太急,大街小巷都积满了雨水,把原来通畅无阻的街道都变成了江河,甚至一些车子坏在街道上,把路堵得水泄不通,无法通行。爸爸来接我放学,需要绕路,结果绕来绕去,原本七八分钟的路程,我们足足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家中。

不过呢,大雨过后,树叶变得更加翠绿,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人们会感到很舒服!

写雨天作文400字上下 篇11

今天又下起了雨,是很凉快,但是也很悲凉!

每每在晚上的时候,我才能剖析自己的大脑,过滤一些自己记忆里的残存物!让它释放出来,把心慢慢的掏空,让阳光住进自己的身体,让爱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只有心,空了,才能去承载更多的东西!

我活的不潇洒,是因为我放在心里的东西太多,以前老是告诉自己的姐妹,可后来却发现只能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暂时的平静,却帮不了自己心里的那种痛!以后和现在的`我,选择了一个人的承受,当自己真的承受不住,累了、倦了、就在这里唠叨两句,心里就好多了……

我有时觉得自己太伟大了,可以承受这么多的东西!与05、06年相比,自己真的变的太快了,以前的刁蛮任性,变成现在的一切坦然!我真的可以放下吗?我说可以,只是暂时性的,我说不可以,那才是内心真正的显露!

春天的古诗诗句 篇12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韩愈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春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春游—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马踏春泥半是花。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见:显现。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野渡:野外渡口。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闕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唐·杨凌《句》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唐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唐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唐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杜甫《春运》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 灵运《登池上楼》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春草如有 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 《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 寒 唐 戴叔伦《苏溪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 杜甫《春望》

诗家清景在新 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宋· 黄 庭坚《清平乐》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城中桃李 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 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 夜喜雨》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 韩愈《晚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 张沨及第》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 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屠苏。宋· 王安石《元日》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 王安石《春夜》

竹 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 叶绍翁 《游园不值》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 陆游《马上作》

绿杨烟外晓寒 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宋祁《玉楼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 陆游《豆叶黄》

细听春山 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宋· 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宋·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 王维《春晓》

过春风十 里,尽荠麦青青 宋· 姜夔《扬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 李煜《虞 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 李煜《虞美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分析】 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渡荆门送别》赏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释】:

1.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2.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3.海楼:现在所说的海市蜃楼。4.大荒:广阔的原野。5.天镜:比喻明月。6.怜:爱。

7.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白杨礼赞》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学习过程:

(一)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结构分析:

1、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是在第2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8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国民党反动派,赞美白杨树收尾。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2、教师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留在后面再研究。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 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含义?(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明确: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3、学生朗读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并思考:(1)作者写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后,又进一层以树比人。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2)下面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进一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四句的含义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明确: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与第5自然段呼应),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 5 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第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两个“象征”,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为了帮助同学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同学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同学们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

4、要求学生朗读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和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并思考:文章如果只写第一、三、四部分,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那么为什么要写第二和第五部分呢?在表达上具有什么作用? 教师归纳:第二部分,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第五部分,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再次赞美白杨树,其作用是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回应开头,十分有力。

5、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象征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1、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是在第2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8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国民党反动派,赞美白杨树收尾。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上一篇:15周年晚会主持词下一篇:西游记教学设计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