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语言艺术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教学语言艺术(通用8篇)

浅谈教学语言艺术 篇1

一、明确教学语言的要求

(一)教学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二)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三)教学语言应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四)教学语言应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二、灵活运用教学语言

(一)讲求音律节奏中求美感

(二)进入角色,带着感情讲课

(三)运用修辞,让教学语言“活”起来

(四)选用诗句、名言,是教学语言文学化

(五)寓教学与娱乐之中

(六)恰到好处的使用语言的表达方式

三、用严谨的态度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要吃透教材

(二)要博众家之长

(三)要苦练基本功

(四)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浅谈教学语言艺术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把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它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力争做到音韵美、文采美、情感美、情趣美、幽默美,富有生动性、启发性、形象性、感染性、催进性。而教师高超的语言技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下学习,使整个课堂教学一直在高效中运行。关键词:教学语言 要求 运用 提高 艺术性

浅谈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视语言的自觉修养。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教学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教师要起到课堂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传递而实现的。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像一把利剑刺入孩子心田。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精彩、恰当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选择语言表达方式,才能使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要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有艺术,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教学语言的要求

(一)教学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它明确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准确性,就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语言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使用含混不清的语句,不说无关紧要的话,从而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讲授内容;精练性,就是用词精当,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逻辑性,就是对每个问题的论证、推导理由充分,步骤严谨,无懈可击,合乎逻辑地引出必然的结论;系统性,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讲话有条理,头绪清楚,层次分明,不紊乱。只有教师的语言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才能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否则就会导致概念不清或判断错误,推理上自相矛盾,既影响学生掌握知识,也阻碍他们智力的发展。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交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通过语言活动过程反映出来的。可见,语言对于展现交流心理过程至关重要。交流双方融合还是神离,成功还是不欢而散,在很大程序上决定于语言艺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准确严密而简明的语言表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如果教师表达不清晰,要求不明确,换来的是学生面面相窥,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情绪。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啰嗦而僵硬的语言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我深有体会,一味地生硬的传授只会事倍功半,但能吸引学生的教学却能事半功倍,举个例子吧:在识字教学中,在已经朗读完准备教生字的时候,有的新教师时常会这样说:“小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生字吧”;如果这样,学生只会枯燥乏味;但如果换一种说法:“同学们,生字宝宝来到课堂上跟我们交朋友了,你能准确地把它的名字读出来吗”“生字宝宝可淘气了,它把拼音帽子摘下来,你还能把它认出来吗”相信像这样的过渡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此外,由于小学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新课程教学里设有口语交际这个内容,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注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习惯,如听者要讲礼貌,学会听,认真听,听清楚;讲者要表达清晰和讲礼貌,在交际过程中我还教会学生使用文明用语:请、谢谢、不客气等。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使用值得学生仿效的的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二)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娓娓道来是教师的理想追求。作为一名教师,课堂语言无疑须具备科学、简洁、规范、准确的特点,可这仅仅是语言表达的底线,长期沉浸于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免会感觉单调、乏味、缺乏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所以,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追求语言的艺术化。

一节课如果只是一味地围绕课文内容去讲课,那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意志力才能做认真听讲。所以教师就要将那些抽象、深奥的课文内容生动地转化为通俗易懂、比较切合实际的讲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真正听进去。

学生理解事物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而教科书一般是以抽象概括的语言叙述的,文字虽然简练,但缺乏具体形象和情节,很难吸引人。因此,教学要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刺激,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使学生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点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恰当举例,选用贴切、有趣的比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或讲解,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学后易于理解。马克思曾说,逻辑的发展完全必限于纯抽象的概念,相反,它需要历史的例证,需要与现实不断接触。教师完全可以用形象化的文字语言来表述认知与逻辑,这既是情商的体现,也是语言富有表现力的奥妙所在。也就是说要提高情商,就可以提高语言的形象性。要提高语言的形象性,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对学生来说这种教育会比不断地说教更具影响力。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次沉默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乐学的氛围,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发生作用,这便是“无声语言”的独到之处。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在教学中,把“无声语言”引进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候我会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符号来调动学生,如在整理学生的纪律时,我用符号“=”表示坐好,“‖”表示站立,“△”表示爬下静息,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也乐于接受,偶尔的训练比以往的说教效果要来得好。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语言应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来调节器节自己课堂语言节奏,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

教师在讲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时,只用一种速度,就会显得很平淡。该快时不快,拖泥带水,使用权人感到拖沓;该慢时不慢,象放连珠炮,学生无暇思考,令人难以听懂。灵活地掌握语流速度,既能使用权讲课清楚生动,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语言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节器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象飞瀑激流,所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表达别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声调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总是平淡低沉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用权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会影响学生思考、品味,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以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顿挫,也叫停顿,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停顿,可以更好的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理解教师所讲的整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

教师在讲课时,要随着讲授的内容不同,内心的情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语速的快慢缓急,语音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调节器的刚柔抑扬也发生变化并有机结合为一体。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音量易于大脑皮层兴奋集中,清晰地反应刺激物;而刺激过强、过弱均易引起兴趣扩散,没有效果。教师讲授的语句不宜过长,否则学生就会对句子的全意不能精确理解。在语调节器上,重要的地方,声音应当较高;次要的地方,声音适当降低。这样有起有伏抑扬顿挫、铿锵自然,学生听来悦耳,就会全神贯注地听讲。

(四)教学语言应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生动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是教师口头语言的归宿。教师一句启示性的话,有时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性的话,有时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讲到学生心坎里的话,既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又能作用于人的心灵。“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导语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导语,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因此精心设计好一个导语,因势利导,那么上课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我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刘欢唱的歌曲《好汉歌》,让学生先听,从而激起学生心中的那股浩然正气。“听了这么雄壮的歌曲,你是否也有这种抱打不平的冲动呢?”从而让学生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效果非常好。既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定下了基调,又活跃了氛围,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要他40分钟规规矩矩坐得端正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那如何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语言要富有童趣,语言要简练,清晰。记得我在教《葡萄沟》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时经过的那个地方吗?(火焰山)在这旁边有个美丽的地方——新疆吐鲁番,下面随着音乐我们一起去走走。这样引人入胜的设计,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带他们走进课文。

由此足见,好的导语就像磁石一样,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二、灵活运用教学语言

(一)讲求音律,节奏中求美感

教学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腔调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高亢的声音表示激昂和感奋;柔和的声音表示温馨和愉悦;低沉的声音表示悲哀和哀婉„„使语言富有音乐诗词般的音律节奏和变化,讲者朗朗上口,听者愉悦轻松。生物学家认为,适宜的节奏作用于学生的神经系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教学语言的节奏过慢,学生的大脑会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学生会感到不解渴;节奏过快,学生来不及全面处理信息,会造成消化不良,教师也会在“忙”中出错,造成知识“漏网”。因此,教师要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调节语调、语速,使教学过程和谐、有效。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带进去。”

(二)进入角色,带着感情讲课

情感,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教学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艺术性课堂语言条件下,教师可以进入角色,感情充盈地使用一些词汇和语调,感染学生情绪,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结合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丰富的面部表情、优雅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等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使有声的语言于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蒙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些“非语言行为”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情”的艺术并不是无原则地逗学生一笑,也不是庸俗地去油腔滑调,更不是把语言搞得花里胡哨,弄得课堂像一个剧场,而应是将课堂教学语言把握在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恰到好处的分寸上。

(三)运用修辞,让教学语言“活”起来

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一条小河,修辞就是在这条河上的片片白帆;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一棵绿树,修辞就是这棵树上的朵朵红花;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广阔的蓝天,修辞就是天上的缕缕白云。语言艺术离不开修辞,“浓妆淡抹总相宜”,教师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依照教学内容需要,巧妙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给平铺直叙的陈述增加色彩,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听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四)选用诗句、名言,使教学语言文学化

诗,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寄托,其原因不但在于它的思想和意境,还在于它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穿插引用古代诗歌、名言,在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此外,诗化语言概括、凝练、优美、课堂教学语言在严谨准确基础上,应不拘一格,夹杂些散文和诗化文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听课的欲望,使之情绪高涨,学生听课如沐浴春风,知识会像涓涓小溪注入学生心田。

(五)寓教学与娱乐之中

天空之美,离不开云霞星辰的点缀;大地之美,离不开花草树木的点缀;生活之美,离不开真情与至爱的点缀。有了点缀,也就使原本单调的事物多了一份灵动的色彩,一串变换的音符。教师如果大胆地而有有分寸地引入歇后语、笑话、小幽默、小故事等娱乐手法点缀于课堂,同同样可以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兴奋剂”。它可以把人的思维调动到最积极状态,寓教于乐,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在引用歇后语、笑话、小幽默、小故事时要注意分寸,否则,会使得其反,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度”,超过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六)恰到好处的使用语言的表达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语言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恰到好处的使用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神态语: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创造一个奇迹,我们顺手的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竖起的一根大拇指„„这对孩子们都很敏感,他们能从我们这一举手一投足间感受我们对他的关爱,而这些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神态语,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中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如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问题很紧张时,我会微笑着向他点点头,以热情、信任的目光让他得到信心和勇气。当课堂纪律松散时,我会用严肃的表情来表达我的不满,学生通过察言观色,感受老师的不满意。这些简单的动作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手势语: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学生都关注着,这时候,手势语起到作用。当学生回答问题很出色时,我会竖起我的大拇指表示我的赞赏,又如上课时,学生在开小差,我会悄悄地走到他身旁敲一敲他的桌子以表示我对他的警告。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跟着模仿,将会大大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就必然会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

暗示语:暗示的最大效果,是要影响其心理,让他自动自发,不是完全听命于他人。通过赞扬的方法来暗示学生,使他们在和谐、融洽、轻松的气氛中懂得应该怎么做才对、怎样做才好。其教育效果远比使用教训的方式、强制的手段好得多。另也有期待、名言及爱的暗示,语言若能融注爱的暗示,将变得奇妙无比,教育的效果远远超出预想。导入语:即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所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之教学语言。短则一、二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导入语言要体现本课宗旨,具有一定概括力;要求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富有鼓动性,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定的情感性,起到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作用。提问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教师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有兴趣的思考题,变老师的独自讲解为师生共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思而后得,留下深刻印象。

表扬语:表扬要注意语言表达,要讲究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个性,运用不同的表扬方式,力求取得最佳效果,还应讲究语言的应用。表扬学生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好评和赞美。批评语:批评总是不受人欢迎的,而教师却又是使用这个武器最频繁的人,因此研究批评时的语言表达方式,要使学生听了能够在心中点头,肯定老师所说的话并加以改进!因此加强批评艺术的研究,探讨一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如何从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个性特点出发,使批评收到较好的效果,要使批评的语言能入耳入心。

三、用严谨的态度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刻苦磨练,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一)要吃透教材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维的衣裳”。语言功力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以真知灼见为根本,言之有理有据,道之确凿无误和言简意赅。说到底,艺术性教学语言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对事物本身的透彻理解。教师要吃透教材,自身思维明晰,逻辑分明,语言贴切,达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的境地

(二)要博众家之长 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修养是各方面知识综合运用的效果,教师要向哲学家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家学习语言的严谨,想语言学家学习语言的规范,向数学家学习语言的准确,向文学家学习语言的生动,向诗人学习语言的精炼,向相声家学习语言的幽默,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只有这样,教师的语言储备才能丰富起来。

(三)要苦练基本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寓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的获得,要经过长期的刻苦磨练。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科学思维的“表演”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要像演员那样,”台下多下功夫”,“台上”才能吸引观众。

(四)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如果一个教师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他就不会拥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教师只有怀着对教学工作的高度热情,对学生深深的挚爱和对课程的浓厚兴趣,才能讲好课才能有利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发展。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把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它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力争做到音韵美、文采美、情感美、情趣美、幽默美,富有生动性、启发性、形象性、感染性、催进性。而教师高超的语言技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下学习,使整个课堂教学一直在高效中运行。

参考文献

1、《教师素质培养手册》 主编高长梅、欧阳慧 九洲图书出版社

2、《课堂教学艺术完全手册》主编张万兴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简析于永正老师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作者胡海舟《江苏教育研究》

浅谈教学语言艺术 篇2

关键词:现代课堂教学,教学语言,艺术品质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任务所使用的语言, 有着无形的力量, 会使师生在交互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学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学用语, 它的对象是学生, 性质属口语。就课堂教学用语来说, 教学语言有时不像文学语言那样文雅华贵, 而以真理般的朴素见长;不像相声语言那样调谑逗趣, 而以清楚明了著称;不像舞蹈语言那样热情外露, 而内蓄深情……教学语言有它独有的艺术品质。

教师在设计教学语言时除了要服从教学目标, 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对其中蕴含的感情有强烈的感受之外, 还必须遵循教学语言的规律, 体现教学语言的艺术品质。

一、教学语言要具有规范性

每个国家的语言因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而差异甚大。就我国来说, 广东话与北京话相去甚远, 上海话与四川话大相径庭, 即使是同一个市县, 其语音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 不少教师的语言因地域不同而“入乡随俗”。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除少数民族地区外, 各地区应积极推广普通话, 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 又可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发展。因此,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 不仅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而且在选词造句上要符合语法规则, 读音表意要力求准确、清晰、富有条理性, 避免含糊与晦涩。

二、教学语言要具有准确性

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课堂教学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科学知识本身是严密的、系统的。各学科都有严密的结构, 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要靠讲授的科学性来实现, 语言的科学性就要求语言准确、严密。

1. 表述正确。

就是教学语言对教学内容的表述要正确, 不能出现错误。例如:语文教师说:“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就是一个病句, 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 不应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 对概念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表述明确。

2. 外延周密。

就是教学语言对概念的界定要周密。教师在组织教学语言时, 要尽量想得周全。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由于思维不严密, 其语言经常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如在评价学生时常常会说:“凡是成绩好的, 都是勤奋好学的学生;凡是成绩不好的, 都没有好好学习。”学生成绩的好坏, 虽然与学生是否勤奋有关, 但没有绝对关系, 不能等同。语言的周密来自于思维的周密。我们在组织语言时, 一定要周密思考、反复推敲, 如果能养成周密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语言自然就能周密、严紧。

3. 选词恰当。

这是教学语言准确性的关键,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锤炼, 使之最恰当、最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 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 非发现这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就像法国小说家福楼拜要求他的学生莫泊桑那样, 要用唯一的形容词来形容事物。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 要表现它, 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 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 唯有一个形容词。

4. 语意明确。

就是教学语言表达的意思要清楚明白, 做到语流通畅、衔接自然、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讲话时语意表达不明确:该停顿的地方没有停顿, 不该停顿的地方却停顿下来, 说话结结巴巴, 前言不搭后语。学生听起来很费力, 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 语言具有逻辑性。

教师语意表达不明确的现象, 归根结底是其语言缺乏逻辑性。有一个故事:有三位科学家从伦敦驱车前往爱丁堡。透过车窗, 看到路旁有一只黑羊, 于是科学家们议论开了。天文学家说:“多有意思, 苏格兰的羊是黑的!”物理学家反驳说:“你的论断不对, 应当说, 有些苏格兰的羊是黑的。”逻辑学家仍感不妥, 纠正说:“我们只能相信这一点, 苏格兰的羊至少有一只并且至少它的身体的一面是黑的。”语言的准确来自思维的准确。可见, 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应当学点逻辑。

三、教学语言要具有简洁性

简洁, 是教学语言的一种重要品质, 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有限性, 讲得不简洁, 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丧失学习的兴趣。

简洁, 并不在于说得少, 而在于说得精。于漪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出:“重锤敲打关键词句, 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教学中要把握它们, 引导学生重锤敲打, 照亮学生的心灵, 引起他们的共鸣。例如, 《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一段写道:“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着调子。”教学时应抓住“迎着”一词重锤敲打:

师:“一路迎着溪流”这句话中“迎着”可以换成哪些词语?

生:“迎着”可以换成“沿着”“顺着”。

师:那么, 叶圣陶爷爷为什么用迎着呢?

生: (思考片刻) 因为溪水是从山上往下流, 而叶圣陶爷爷是从山下往山上的双龙洞去, 溪水流的方向与叶圣陶爷爷上山方向正好相反, 所以用“迎着”。

师:对!这个“迎”字写出了溪水的方向。

生:读了这句话, 特别是从“迎”字上, 我觉得溪水很活泼。

师:你的回答很有新意, 也很有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具体说明你的观点吗?

生1:我找的是:“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溪水顺着山势的高低起伏而流, 因此, 溪流的水面一会儿宽, 一会儿窄。于是水流的速度一会儿缓慢, 一会儿急促。溪流好像在跳舞。它一会儿动作舒缓, 一会儿又蹦蹦跳跳, 它用活泼的舞姿来迎接游客。

生2:溪水流淌的声音时高时低, 不时变换调子, 它好像在唱着歌, 用美妙的歌声迎接游客。还有姿态的活泼, 水声动听, 就像一个唱着歌跳着舞迎接客人的可爱的孩子。

师:看, 一个普通的“迎”字, 竟然包含着这么丰富的内容。我们祖国语言文字是多么富有表现力呀!我们读书就应该咬文嚼字, 善于联系上下文, 体会出词句所表达的感情来, 读出文章的味来。

执教者抓住一个“迎”字, 竟说了这么多的话。这是否简洁?回答是肯定的, 因此这体现了精练。

简洁, 还要求教学语言避免无意义地重复。有的教师在教学用语中常常是说了一句话, 多次去重复它, 又毫无意义, 这就造成教学语言堆砌、繁冗和臃肿。

四、教学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教学语言的感性特征, 也是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约瑟夫·特雷纳曼提供的数据表明, 听课开始的15分钟学生能记住所讲内容的41%, 听了30分钟后则能记住最初的15分钟内所讲内容的23%。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趣味性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初的状态。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主要表现生动、形象, 幽默感。语言生动形象, 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 深奥的讲得浅显, 枯燥的变得风趣。教学语言要生动, 必须将语言的音、形、意三者联合运用, 做到“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敢心” (鲁迅语) 。这在文、史、地教学中尤其必要。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设备条件的限制, 引导学生随着教材进行想象。比如课前可以通过导语来激趣:在教学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导语:一提到“秋”, 硕果累累、天高气爽、风霜高洁、落叶萧萧等景象仿佛就出现在眼前, 不仅会给人丰富、充实的想象, 也会给人愁苦萧条的感受。请同学们就会联想到杜甫的《登高》、王维的《山居秋暝》、欧阳修的《秋声赋》等是怎么样描写秋的?只有生动的语言, 才能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 活跃学生的听课情绪, 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疲劳,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的生动性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情感的控制、情绪的变化, 语调要抑扬顿挫。特级教师斯霞说:“讲到主要的地方, 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 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 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 声调变得很低沉。”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 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显示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除上述的将词语巧用外, 教学中还可以用比喻、反语、夸张、拟人等修辞形式创造幽默。如辽宁邹吉彬老师在讲到家蚕的有关内容时, 就妙用了拟人的手法, 他对学生说:“蚕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自身, 它以默默的不辞劳苦的劳作,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争了光, 添了彩。”学生不解。他紧接着说:“不是吗?我们的祖先最早养蚕织丝绸, 进而开辟了‘丝绸之路’, 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声誉, 有谁不认为这小昆虫是个伟大的爱国者呢?”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 但幽默绝不是轻薄和滑稽逗乐, 也不是哗众取宠, 更不是低级趣味, 幽默具有高雅性。

总之,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 有其理性的内涵, 也有其感性的特质, 教师必须长期把握其艺术品质, 长期锤炼自己, 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以适应现代课堂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3]吴为章.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浅谈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3

一、 导入语言的激趣性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它能像一个磁场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住,让学生的思维在撞击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如教《孔乙己》时,可从大散文家余秋雨的名言入手:“余秋雨说:‘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浙江省文化名城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今天绍兴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个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来客,招徕四方钱财。大家知道这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孔乙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20世纪20年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听听他的伤心故事吧!”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东风浩荡、万物复苏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耳边就仿佛听到了解冻的小溪淙淙地流淌,报春的燕子细细地呢喃;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春为人们所喜爱,为人们所歌咏。朱自清的《春》妙笔传神,历来传诵不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的导语,用诗一般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吸引人的导入语言是课堂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二、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胡适先生曾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作者既然赋予了文学作品以深厚的感情,那么,语文教师必须在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后,情动于中而形诸于言,准确传达出蕴含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人,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如过峦的风、入夜的雨,浸润学生的心田。教师应以饱含丰富感情的语言去渲染一种“心理相容”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语言的情感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语言应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气氛,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敏捷、兴趣才会浓厚。情深意切的教师语言,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投入,不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还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对于描绘百草园一节,笔者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了这幅“童乐图”,吸引学生调动情感,精神上超脱审美感受的愉快,净化灵魂,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生活;教学朱自清的《春》,以充满喜悦自然气息的语言,带领学生步入春的世界,领略春天盎然的生机;教学《背影》,以饱含深情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背影》中父爱的伟大,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打开了他们的感情闸门。以上种种无不使学生享受了审美的愉悦,诱发他们探求的激情,使其探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引起情感的共鸣,净化学生的思想情感。这些都应该归功于艺术情感的语言。

三、 插入语言的幽默性

处于指导地位的教师,如果一味地正儿八经地“传经授道”,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的不足,总觉得少了点生气。有时,在紧张而繁杂的课堂教学中,突然地不失时机地插入几句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插入语言的幽默,还能起到加深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把教学与幽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是重视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使枯燥乏味、抑郁沉闷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语文课少不了要在课堂上齐读或背诵,可是,常出现人多声音小的局面。这时,如果教师问一句:“你们都吃早餐了吗?吃饱了没有?”学生肯定会笑着回答。如果趁机要求学生再读,一定会大胜如前的。有个老师对学生打不好省略号而大伤脑筋,而有关知识已多次重复过了,在一次作文讲评时,他问学生:“你们见过小山羊吗?”有的学生回答说:“见过呢。”有的学生则抢着说:“电视中有。”这个老师接着说:“有的同学打的省略号,稀稀拉拉的,像小山羊拉屎——很难看!”又说:“希望你们不要做小山羊。”当时,几乎全班的同学都笑了起来。我想,这几句插入语言的幽默,或许会大大地减少“小山羊”在作文本上“拉屎”的机会吧。

又如教学《陌上桑》时,笔者说:“我讲一则外国幽默故事,听完后请大家谈谈它用的是什么样的描写手法。”然后笔者讲了故事:一位农夫的女儿长得奇丑,父亲让她去地里看玉米,乌鸦见了她吓得不仅不敢偷吃她家的玉米,还把前几天叼走的玉米送了回来。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有人说这是夸张手法。我说:“夸张是从修辞角度说的。如果从描写方法说呢?”学生立即领悟说:“是侧面描写。”接着,点明《陌上桑》是侧面描写的典范作品。这样,学生在笑声中轻松地掌握了该堂课的学习重点。

四、 板书语言的合理化

板书语言是课堂教学口头语言的转化形式,是口头语浓缩成的更为简明精炼的语言。如今多媒体教学虽日趋普及,但它仍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板书语言体现了教学意图,反映了教学内容的重点与知识结构联系。所以,板书语言应做到前后连贯,脉络清晰,言简意赅。若板书过多过繁,既失去了提示意义,又浪费时间;过少过简,则难以发挥作用。合理美观的板书语言吸引学生,但如果教师板书时东写西画,信手写完随手擦,很容易造成学生感官上的疲劳与笔记时的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地划分黑板的区间,形成合理的布局与使用习惯。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时,一般把黑板分成三个区域:中间较大一块书写新课的内容要素及知识结构体系,左边为基础知识点,右边一块用来随时书写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温故知新”的知识、重要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等等。这样的板书布置合理、鲜明醒目、整洁规范,是学生学习的一条捷径,它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要达到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语言既要有激趣性,又要充满生动的情感。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语言美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得知识,进而触发学生的热情,把“让我学语文”变成“我要学语文”、“我爱学语文”!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4

中宁中学

柳亚琴

有人认为语言艺术,声情并茂是语文教师的事,与物理教师关系水大,其实为然,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两个知识水平素质相差不大的物理教师,如果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相差无几,教学内容也相同,但教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是一个教师讲课讲得妙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兴趣,学得兴致勃勃;另一个讲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因而教学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样,所以说物理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物理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努力准确无误地阐明概念、规律及物理意义,而不能信口开河,想当然。如:讲密度概念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而不是物体的特性,是某物质的密度不能说是某物体的密度;又如讲光的反射时,应讲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讲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里就存在着逻辑关系的问题,因先有入射光后有反射光。

二、教学语言要优美、形象

优美和形象是指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和启发性,尤其对初中的物理教学,特别要重视语言的形象生动,优美、形象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思维的兴奋,提高学生的想像力。若

再能运用恰当的比喻,对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就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讲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时,把操场上做操的同学比作固体分子,只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做无规则的振动,不能到处自由移动。把下课后校园里的同学比作液体分子,边振动边移动,但不是自由的到处运动。把大街上的人比作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移动。此外,我们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还可以适当地编些口诀使语言形象化,如:

(一)入门口诀,学好物理并不难,深刻理解是关键,理论实践相结合,动手、动脑做实验。

(二)实验口诀:先预习、明目的,步骤顺序要仔细;观察分析需细致,记录准确求实际;实验报告及时写,仪器用过便清理。

(三)解题口诀:

1、问答题的解法口诀:审题释意是关键,题意译成数理篇;应用公式和概念,推理论证要谨严。

2、计算题的解法口诀:读题审意是关键,已知所求细分辩;公式正确解法简,结果实际紧相连。

(四)综合知识口诀;把天平的使用常识归纳为:使用天平要精心,防锈防蚀最要紧。横梁刀口保护好,防止震动受磨损,等等。口诀虽对学生的理解记忆有很大帮助,但编口诀时要谨慎,切不可因追求音韵而违背了科学性。

三、在教学中要善于用设疑的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 我们在授课时,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入新课,新课的引入,方法应灵活多样,有时开门见山;有时连回曲折,问此及彼;有时似是而非,引诱上当;有时出其不意;有时“打破砂锅问到底”。而死记硬背、形式主义的问题不如不问。授课中的设疑以及创设物理情景,如果运用的恰当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的“舞台”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作为一个教师除了要有博学多才的学问和科学的教学思维,还必须有精湛的语言艺术。我认为做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讲课口齿要清楚,语句要简练,条理性要强。讲课要用普通话,语言干净利索,不能开口“这个”,闭口“是吧„„”不能有这些逻嗦没完的口禅。语言如果拖泥带水,学生听得就很费劲。会产生厌烦情绪,同时还要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还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表达,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楚。

(二)要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的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好的课堂气氛要靠授课教师来调控。因而讲课时要尽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巧妙地控制和调节,做到有张有弛,时起时伏。讲课时语言要有快慢的节奏,要照顾到学生的思维速度,讲话过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讲的过慢学生听的没劲。同时还要注意讲话的语言音量的高低变化,音量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学生听觉上的障碍。因此,物理教师的语言要有情绪的感染力,讲话要抑扬顿挫,使物理课能像演讲会一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三)教师教态要自然,和蔼可亲。讲课教师首先要充满自信心,感情充沛,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来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浅谈教学语言艺术 篇5

文 晨风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课堂评价艺术逐渐引起教师的重视。但通过一段时间对课程教学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以后,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潮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却出现了许多尴尬的局面。许多教师在学生自由表达、激烈辩驳的时候,只能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或者教师的评价语言简单的就是“好!”“很好!”“很不错!”“你真棒!”„„至于好在哪里?需不需要完善?答错的同学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得而知。其结果要么让学生一头雾水,要么使学生盲目自信,要么打消了积极性。于是上课发言的总是那几个,甚至课堂越来越安静了。

如何改变以上的局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求学生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如何激励、唤醒、鼓舞?我认为要具体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首先,激励语言要具体化、细节化。对于学生的看法不能抽象的肯定“你答对了”“你真行”“好”之类的。尤其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大胆的质疑,要敢于肯定,鼓励,一定要指出好在哪里。一次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根据课下注释“日晚倦梳头”意思是天色已晚,我懒得梳头。有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觉得‘日晚’是日上三竿的意思。”“敢于质疑,好,好!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现在先说说你的看法。”得到肯定、鼓励,他很高兴地说:“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早晨起来以后,梳洗打扮。” “的确不简单,言之有理。” 其他的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我趁势引导:“究竟是课本对,还是同学说的对呢?我们分组讨论,找出充足的理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大部分同学赞成“日晚”就是日上三竿,有的用温庭筠的《望江南》中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来证明,有的从诗中的思想感情出发来证明。讨论结束后,我深有感触地说:“是你们让我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后来教学《愚公移山》,同学们对愚公移山的看法各抒己见,合情合理。原来鼓励的效果不同凡响。

第二,鼓励个性张扬。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既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也为教师、为学校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评价是为被评价者不断地提供动力、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和体现个性的差异,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和潜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学生的个性五彩斑斓,在口语表达、朗读、作文中也会体现出来。珍视学生个性的闪光,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挥洒自信,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勇敢地表现自我。一位男同学口头作文《我的初中生活》我是这样评价的:“你的文章、你朗读的语气都反映了一种昂扬的斗志,积极进取的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令人佩服。”另一位女同学的作文《雪中的牵挂》其中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我,我评点:“你的文章就像你的为人,朴实无华,真情自现。”课堂评价不满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要让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发展。

第三,肯定要适度,要指出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说,不能盲目的肯定,激励,要让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答非所问的情况,可以说:“这位同学虽然回答错了,但提醒了大家应注意读题,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讨论话题,让我们同样感谢他。”胆小的同学终于发言了,“你真棒!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下次声音能大点吗?让所有的人分享你的精彩发言。”„„这样既给学生信心,又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浅谈教学语言艺术 篇6

人们通常把课堂教学上升为一门艺术,许多人为之奋斗一生的一门艺术。而语言又成为这门艺术中的关键所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教学的观念在不断更新,教师、学生的角色不断改变,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数学课堂正走向和谐的心灵对话,而语言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语言是数学教学思想的直观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能否取得成功,跟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

那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运用时要注意科学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要具有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规范、准确、精练上。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许多数学概念、规律的表述必须准确、严密,不可随意增字或减字。对知识的描述要确切、肯定,遵守数学语言的句法规则,力戒言糊其辞,说话要精确、鲜明,不能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言词,否则会使学生怀疑所讲的内容的正确性,严禁教师在讲课或回答学生问题时,常以“差不多”、“大概是这样”作答。例如:在给三角形下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而不可随便说成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由此可见,语言的科学性有助于学生正确领会教师所表达的意思,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同时,科学运用语言,也是一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提供交流平台的组织者来说,自身言行素养也能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形象生动、有启发性

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话都作为推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情境。要用具有引导性、开放性的有结构的教学语言从不同侧面给予学生质疑的方向,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一起参与、共同研究、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教材内容出发,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引人入胜,才能在课堂上“栓”住学生,“迷“住学生,从而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数学王国。数学教学语言在形象生动的基础上,还要具有启发性。在课堂中,教师应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探讨发现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三、数学教学语言要讲究技巧性、艺术性。

教师面对的是特殊的听众,教师的语言不但要准确、科学、还要有技巧性、艺术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能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一些艺术性的语言一定会为课堂增色不少,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的将语言停顿、拉长、故意 1

说错、鼓励性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四、寓教于乐,教师的语言应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实践也证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比起缺乏这方面素质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工作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学语言增强了趣味性,首先有利于调节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其次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再是可以发挥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幽默”是一种特殊“细胞”,不仅来自“天然”,而且可后天人工培植。教师可以用双关语、反语、故错、夸张、比喻、歇后语等语言技巧,在渲染铺垫到一定火候时,话锋一转,语惊四座,妙语道出出人意料之结果,让学习者在涉猎知识的同时获得艺术的助推。教学幽默与生活幽默一脉相通,是教师从生活中采撷、筛癣提炼出来的让学生产生意味深长的愉悦轻松感觉的言论行为。

五、无声语言应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般要求教师表情温和、语调适中、目光亲切。注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用目光注视可以沟通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视线联系要平视,不要仰视或俯视。教师的目光多是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但也有批评的、否定的,种种目光都使学生心领神会,从而受到教育、启发。有经验的教师用眼扫视一下,课堂就会安静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用目光批评比语言责备更有效。表情:教师和蔼微笑的表情,有利于学生在亲切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严肃深思的表情会启迪学生对问题钻研、探讨;微笑、点头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教师的表情能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意境当中去。动作:课堂教学中若没有手势,就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和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如走近学生,用手轻拍学生的肩,抚摸一下学生的头或背,以示鼓励;手掌向上,要求学生站起来,手掌向下,要求学生坐下;举起学生的作业,以示赞赏等等。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篇7

一、课堂导入语言的艺术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快磁铁一样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魄.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中.

二、课堂讲授语言的艺术

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讲得东南西北,可偏偏就有学生要么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心不在焉;有的精神不振……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采取的对策多种多样,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让师生之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其实仔细想想,学生上课不能听课,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课堂不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把深刻的道理简单化,把简单的材料理论化.此外,在课堂知识的讲解传授上,应做到语言幽默风趣,把一些历史名人的逸闻趣事结合教材适时引用出来,把身边的幽默故事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活中的笑话与深奥理论统一起来,使课堂充满情趣,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领悟知识的深刻内涵.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让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感染学生,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2. 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1)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

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例如,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

(2)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

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倘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3)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课堂教学的幽默,应与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的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3. 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名学生都感到教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违纪的学生,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不影响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会像运转的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不过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1)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2)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3)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4)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三、课堂小结语言的艺术

在课堂主体内容讲完之后,教师要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课堂小结语言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把教学三维目标融入课堂小结中,使学生对教学目标层次掌握更清楚.同时,小结语言要高屋见瓴,宏观把握,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要用画龙点睛之语,一语道破,使学生听后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整节课的语言要做到善始善终,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句生动、幽默、真心的评价语,或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点头,一次真心的鼓掌……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别具匠心的奖赏,更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学语言在课堂中散发着艺术魅力,课堂因此而更有味道.

摘要: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学语言要有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文中就如何形成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谈几点笔者的尝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运用方法,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张一民.中学数学教学方法[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

[3]夏万深.略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技巧[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3(10)

[4]鲍建生.数学语言的特征及其对数学学习的意义[J].数学通报, 1990(1)

浅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8

1.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品质,为人师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提出教师必须有崇高的品质,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老师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其次,教师讲话要实事求是,切忌无限夸张,更不能不知佯为知。

2.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科学的语言是使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重要保证。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词科学准确,语句合乎逻辑。用司不准确,词语搭配不当,语言就失去科学性、准确性。

3.教学语言的简明性

如果教师语言不简明,势必给学生吸收教学信息带来极大的困难。一节课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较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语言的表达就必须简明扼要。另外,教学语言是诉诸学生的听觉,转瞬即逝,冗长的语言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影响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同时,还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必须从教材、资料中挑选和提炼出一定知识,浓缩、凝炼成自己的语言,然后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转化为思想和能力。

4.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他的语言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兴趣心弦,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启发性至少包含三重意义,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

5.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刚开始上课时,学生比较容易集中精力,这种最佳状態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性。这也是激发学生情感、兴趣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多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习用语;也可多用比喻性词语和摹状词语,多用摹声和儿化韵等措施,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在描述事物时具体形象,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以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变苦学为乐学。

上一篇:初级职称单位介绍信下一篇:初三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