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论文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精选8篇)
---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引子
前些日子和同学攀谈时,偶然间听他抱怨“大学两年了,竟然一个知己都没遇到!活的也太失败了点吧!”。就是这句话,就成了我写这一篇文章的话题来源。我这位同学没有认清自己处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所以他不会发现自己的知己。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就是人际关系的最直接体现。通俗一点说,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打交道罢了。
显而易见,人际关系的学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可能达到我们办事的目的。只要有人活在这个星球上一刻,人际关系就会存在一刻。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我们将来踏上社会走向成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可以协助我们变复杂问题为轻松化。但在交往过程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交往顺利或不顺利,如果交往顺利,会心情舒畅、身心健康;如果交往受挫,便会使得心情郁闷,身心受损,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这些在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呢?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一、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我们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我们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他人交往会是什么样子。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交流,人际关系就会存在。在我们踏进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我们事半功倍。在校期间,我们要学会和各色各样的人交往,不要怕碰壁。只有你尝试了,才会明白搞好人际关系是那么的不容易。
1.亲戚朋友关系 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亲戚朋友关系了。因为在你心里,这种关系最值得相信和依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关系也是我们经常利用的。亲戚朋友关系看似容易,其实也不尽然。不是任何的亲戚朋友都可以和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上有很多六亲不认的事例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搞好亲戚朋友的关系。
2.杂交关系
人际交往其实就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彼此之间交流获得信息的途径。在交往的同时,要记住自己交往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学知识还是要交流感情?平常和几个选修人类遗传学的同学攀谈,得到一条见解。就是现在社会的人际关系,可以用人类遗传学的一个理论解释---人际关系是可以杂交的。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是因为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走后门、托关系办事的趋势越来越多。打到升官发财,小到买菜购物。只要有一点利益可图的场合,都会存在人际关系的出现。即使你不认识对方,你也会千方百计的托关系找到和对方的关系网,从而来满足你的利益。这种现象我形象的给它取了这个名字“杂交关系”。也许名字不雅,但是这的确反映出了其中的道理。所以,我说人际关系也可以杂交。可别小看了这种关系,有时也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的使用。也会帮助我们完成我们想达到的目的。
3.其他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事情。所以同时我们也会建立许许多多的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合伙关系、熟人关系等等。因此,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近年来,我们大学生过分追求高分数,把大量时间都花费在了学习上了。这是一件好事情,毕竟知识就是力量。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完全应了那句老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终导致了一个不良的后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偏弱。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人际交往的培养。现在的招聘会上,老板一方面看学生的知识水平,更看重的还是看你适应社会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能力。当今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外界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平常,员工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所以,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也就成了焦点话题。
二、培养良好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人际交往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不能自私的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们在交往的同时要多角度的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先考虑这样做对方是不是可以接受,对方是不是不反感。那么我们交往起来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我们的交往也会变得很和谐。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还需要一定的交往技巧,那就是:
1.和对方打过交道之后,要记住对方的姓或名,以便以后见面造成不必要的尴尬。见面以后要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以显示自己的礼貌。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敬和重视。
2.在交往的时候,要举止大方,不要有太多的小动作。小动作太多会使对方不自在,也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举止大方会让对方联想到你做事利索,也会是对方感到交流的氛围轻松融洽,同时会对你留下自信的评价。
3.要学会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让人觉得和你交流舒畅欢快;不要死气沉沉的,让人感觉和你交往有压抑感。4.在交流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措辞,不要说一些有伤和气的话,避免刺激到对方的自尊心。要学会使用一些比较中和的话,注意语言的魅力。会安慰受挫折的人,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会赞扬获得成就的人,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真心的祝贺他,以便得到他的指教。会暗示犯错的人,让对方不至于在公众面前颜面丧尽,对方会感恩戴德的尊敬你、佩服你。
5.做事心平气和,不要毛毛躁躁。这样会使人感觉到你是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别人也会很乐意和你合作,一起共事,因为他们感觉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6.在处理事情方面,要果断处理,落落大方,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不要前怕狼后怕虎,这样只会给别人留下你做事没有主见的印象,从而不变以后你们的继续交往。
在掌握以上几点技巧之后,是不是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了呢?大学生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我们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迈进大学的第一天,我们就从高中时期紧张的氛围中释放出来,面对我们的是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要想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点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学会平等交往,这是人与人的交往最基本的原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我们大学生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个性顽强、永不服输的确是好现象,但是我们不能事事都感觉都高人一等,记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更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性别、地位、种族、地域等为限制,对他们另眼相看,双方都应该互相尊重。
2.学会真诚待人,这是维系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才能赢取对方的信任,才能更深一步的加深彼此的情感。诚实还是成功交往的基石,想获得知心朋友就要对朋友真诚,不撒谎、不隐瞒,表里如一。为朋友付出的不要索取回报,不要对朋友的错误耿耿于怀。3.懂得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每个人都不愿在当中面前出糗。所以要学会维护对方的尊严,懂得如何尊重对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你尊重对方了,对方才会尊重你,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不要在对方背后说有损对方名誉的话,不说具有攻击性的语言。否则,只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紧张甚至冲突。
4.懂得互助互利,这是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的基础。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只有交往双方心理得到了满足,才会将交往继续进行下去。不要只索取对方的利益后就打退堂鼓,交往是双方的事情,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支持,这样的人际关系才会持久。
5.讲究诚实守信,诚信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也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讲究信誉,就要求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言必行,行必果。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答应对方的事情,不要存有应付一下就行的思想。干事要干净利索,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记住: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要明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意义。
6.学会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他人宽容,并不是我们懦弱的体现。宽容是最好的调解师,懂得对他人宽容,才会得到对方的理解。也能体现出你的心胸博大,古人语,宰相肚子里能撑船,一点不假,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真诚。从而获得多一些友谊,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想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不仅仅要做好以上我谈到的这些。这只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要想进一步搞好人际关系,协助自己活的成功,就要多一些良好的品质,少一些忌讳的缺点。平日里多多留意身边的人是怎么处理人际关系的,注意总结借鉴。
三、如何利用非语言交际
人际交往中,不是所有的表达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非语言交流也是人与人交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非语言交际,就是通过各种得体的肢体语言来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思。我们的非语言的信息可以表达兴趣、信任、兴奋和希望与对方相连接的愿望;或者也可以表达出恐惧、迷惑、不信任和不感兴趣的信息。
其实,要想掌握非语言交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语言交际在当代社会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很多场合不适合用语言沟通的时候,就要使用非语言来完成。那么,利用非语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未完待续......】
分享: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大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学生休息、住宿的地方,也是一个小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身心发展,而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将促进每个成员的健康成长、使他们不断积极进取。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构建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分析一下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据调查,宿舍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息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呆在宿舍的时间占整个课余时间的80%以上,但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较错综复杂,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方面为学生彼此深入交往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另一方面,宿舍成员之间的不和谐,深刻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非常消极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了舍友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分析如下:
1.1 外部因素
1.1.1 生长环境的差异。
(1) 地理环境的差异。现在的大多数大学,都是全国范围内招生,使得同宿舍的大学生有了地域和城乡差异。南北生活习惯的不同,性格的差异,使舍友们产生了矛盾。生长的不同地理环境使宿舍间成员人际关系发生了冲突。 (2) 家庭环境的差异。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自幼生活环境较优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也愿意结交与自己家庭条件相同和相似的同学,而家庭条件相对较差或困难的同学也愿意与自己条件相似或相同的同学交往。这样在同一个宿舍就形成了不同的团体,使人际关系交流受到了阻碍。 (3) 生活习惯的差异。大学生都已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一些不好的习惯到了大学也很难改变。有的第一次住宿舍过集体生活,原来的作息时间被打乱了,很不习惯。还有的不讲究个人卫生,公共卫生更不注意,使同宿舍的很反感;还有的学生爱干净,不喜欢别人随意坐自己的床、用自己的东西,但有的又特爱随意动别人的东西,因一些琐碎的事发生冲突。诸如此类的摩擦频频发生,室友间的人际关系日益紧张。
1.1.2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已经影响着身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并且大学生们的诚信品质也受到了影响。
1.1.3 经济因素
贫富差距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贫困大学生在大学生中属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困难,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封闭自己,在学生群体中沉默寡言,不愿意也无条件参加社交活动,无法与周围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在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影响了他们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1.2 内部因素
宿舍人际关系难相处,总体来说还是一个“人”的因素。
1.2.1 角色落差的心理
进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切都需要大学生们去适应。学习上,有些人从前可能是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班级里的佼佼者。但到了大学,很可能就排在了后面。生活上,从一切由父母照顾变成了都要自己去处理和适应。同时,看到周边与自己同时入校的伙伴在学业、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一些骄人的成绩的时候,那种强烈的自我失落感就产生了。
1.2.2 嫉能妒贤心理
同一宿舍,不同的家庭背景,优越的家庭条件,有的是高干子女;有的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有的善解人意,人际关系处的非常好;有的组织能力较强,口才较好受到老师同学的喜欢等等,这就使得家庭困难,五音不全,没有一技之长,性格孤僻等舍友的妒忌,使得同宿舍的成员关系紧张。
2 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措施
2.1 高校应多方面加强教育和管理。
(1) 开设人际关系学讲座、课程。 (2)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
2.2 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养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1) 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其改变别人,不如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要力图改变别人。 (3) 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心相待。我们在交往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 (4) 克服心理障碍,塑造良好个性。舍友们平时要注意沟通和交流。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表现出一些心理障碍,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之,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们的又一个家,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会在这个家中成长,需要每个成员真诚待人,宽容处事,构建良好的宿舍环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 席波, 王翠丽, 徐立柱.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5) .
[2]樊富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3]刘莎, 阮阳.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校园心理, 2009 (1) .
[4]杜运伟.大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 .
[关键词] 体育活动 大学生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团体中,人们之间直接的、间接的、可觉察到的并受心理特征所制约的相互交往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活动过程中结成的一种人际交往,是高等院校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校园里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益于大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为将来处理社会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达到健身、健美、健心的作用,而且具有大量的社会功能,其中就包括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作用。体育活动既要要求个人能力的发挥,更重要的是要求集体能力的协调一致,配合默契、良好的心态、顽强拼搏和优良的品质。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合作、竞争、坚韧、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学习、生活进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由此,笔者结合体育活动的各种特点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中起到的作用。
一、体育活动能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具备的心理素质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代,受社会、家庭、传统教育观念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让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以往的学生有较大差别。这种差别具体表现在不少学生的狂妄自大、极端自私、自我中心、孤傲不合群等,这一特点让大学生在社交场合感到孤寂或失落,不善于与别人和睦相处,被他人排斥等人际交往不适应的现象,诱发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多疑、害羞、自卑、孤僻等的心理健康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沟通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才能与老师,同学以及朋友间友好相处,和相同志趣的朋友们一起做对社会、对学校有益的事情。而体育运动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中小型公共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人与人面对面间交流的平台,认识和见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人和事,让大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圈和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体育活动过程中不只有语言的交流和沟通,还有通过肢体接触等带来另类情感交流,给师生间或同学间带来更多的温情。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放松心情,促进了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等,从而扩大彼此的情感交流,增加人与人之间地相互了解,改善彼此间的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共同创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二、体育活动能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具备的自信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俗话说,自爱才有他爱,自尊而后有他尊。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决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体育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自我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展现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从而获得其他人的肯定,也提升个体的自信心。例如有位女大学生在上大学前从没跑过1500米,教师上课安排1500米训练时,她非常担心不参加,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第一次跑完1500米后意识到自己具备实力缺乏自信,在以后的训练中她信心实足越跑越勇,并一次一次的超越自己、超越对手从一个胜得走向另一个胜利,并从胜利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找回自信。大学生可根据自身体质特点扬长避短,选择其最为爱好方面的体育活动加以培养,从而提升其成就感,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三、体育活动能形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具备的团队精神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合作的社会,合作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的认识相同的基础上,合作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行为。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取得成功和成就,就需要与他人合作,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孤军作战,即使个人有再大的本事,终难成大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集体活动、大型实验、公益事业等活动都需要群体的友好合作才能完成的,大学生须要在这些活动中相互交流的、相互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我。体育活动特别是集体性的体育活动需要个体与他人通力合作,并且以各自不同的角色,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如足球的前锋、后卫,排球的主攻、二传等各自在不同位置作用的发挥,达到提高比赛群体作战效率,使每个成员都感到满足。大学生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需要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这就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友谊建立。大学生经常性地参加这些集体性活动过程中,使个体学会了尊重个体差异,取长补短,认识自我,相互帮助和相互提高,有利于个体加强合作的意识,有利于个体培养团队精神,同时培养个体间的友谊和信任。因此集体运动项目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有效工具,对于将来大学生走入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体育活动能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具备的社会竞争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竞争观念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也是大学生社会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只有自身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赢得别人尊重,这恰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我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虽然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但是这种差异很多时候不是绝对的,是可以通过培养来减少差异之间的差距,从而培养他们良性的竞争精神,这些都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通过良好的竞争来减小自身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竞争既是体育的特征之一,又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口号:“更快、更高、更强”就是竞争的体现。如在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运动中个体不断地展现自我能力或者自我努力锻炼从而获得其他人的肯定,同时在这过程中个体可以与对手、教练、观众展开多方面的交流。在一些集体比赛中,一个团体代表一定的集体,如班、系、学院等,通过不同队伍间的竞争,可以培养小集体的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小集体中个体的和睦相处和相互鼓励。
五、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优良品质
优良的品质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巩固基石,大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品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才能建立起牢固、长久、和谐的友情。当代部份大学生受家庭、社会和西文思潮的影响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淡漠,缺乏社会责任、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无边的自由,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自然就存在了些问题。而体育活动有利于改变他们这些个性,不同的体育课程、课余体育以及体育竞技项目都有一定的规则,体育活动中每一个人都必须按照相关的方式去煅炼、展示或者相互竞争,规则在人人面前都一样平等,这样自然就培养了大学生平等和自觉遵守规章意识;大学生参加竞技过程中须要尊敬教练、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回报观众,此外,在前面讲到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不同程度的合作与竞争,在合作过程中需要相互帮助,这样大学生在充分享受体育活动带给自己的乐趣的同进还培养了大学生礼节、宽容、大爱的品质;大学生观看各类比赛一方面提高了对比赛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大学生作文明观众的美德。
总体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决定作用,是大学生心理是否正常发展、个性是否保持健康和生活是否幸福的必要前提。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给大学生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在老师或者相关组织者的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改善和提高处理学习、生活中相互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校的和谐建设以及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为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处理好社会人际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友谊,促进工作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论[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永刚。体育运动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4.21(6):93-95.
[3]欧阳柳青。杨梅。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国大学生体育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2): 66-69.
[4]颜世富.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袁磊.赵克俭。杨世局.肖毅志.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6]曾仕强.刘君政。人际关系与沟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张建平。试论体育的社会适应功能[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23(9):131-134.
[8] 张又新.徐国营。大学体育与健康[M].兰州: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大学生都拥有了mp4、mp5、手机、笔记本等高科技产品,在课外时间甚至逃课沉迷于网络世界的游戏中,更有甚者夜不归宿、通宵达旦,也有的同学课堂上沉迷于小说或电子书,用手机上网打游戏等荒废了学业。当今部分大学生整天都在个人的小天地成为了宅男宅女,不喜欢和他人沟通,把自己当成生活的“小皇帝”。久而久之室友之间产生隔阂,互相疏远,自然关系处不好。80年代的大学生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经历文化大g命的困苦,他们深知高考机会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进入高校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他们在学习上大部分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与技能,生活上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大学的学习生活基本上沿着宿舍-食堂-教室的“三点一线”生活,早上6:00起床,10:30熄灯的严格学习作息时间使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据了解,很多大学生在熄灯后用自制的小油灯继续学习到深夜,走路、排队买饭都在背单词。同时,80年代的大学生更懂得担当社会责任,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因为中国经历了“左”、“右”的错误及文化大g命的**,将中国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沿,尤其是文化大g命的十年使得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于是,当时的大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他们深知只有相互支持、团结互助,中华民族才能腾飞。
当今90后大学生,部分因学习生活独立能力较差,过分地依附其他同学,这样狭隘的“依赖型”交往方式不符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即保持适度的距离感。过于亲密的交往会占用他人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从而导致交往的厌烦,久而久之,随着厌烦情绪的积累,矛盾就会逐步产生。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过于强争好胜,受功利主义和虚荣心的影响,喜欢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孤立他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易造成压抑的宿舍氛围,从而导致宿舍成员间的关系疏远,人际关系紧张。80年代的大学生在于人交往时懂得一种距离产生美的意境,他们都会为自己的室友留有一定的私人空间。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毕竟会有个人内心不想为人知的隐私。而且80年代的大学生基本上处于多子女家庭,因此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意识,能够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团结互助的关系,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
当今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日趋紧张的原因
(一)一般原因
1.大学生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的匮乏。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大学生用心推敲与经营。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需要交往知识和技能的引导。经历十年寒霜苦读的大学生,在书山题海中挣扎出来,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其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是原始的、经验性的,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应对策略、艺术和技巧知之甚少。在现实的同学交往关系中,往往凭感觉、直觉、情绪、经验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纷繁复杂的人际问题,这种僵硬的交往技巧很难适应新环境下复杂的交往实践,甚至会弄巧成拙,导致各种冲突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宿舍成员的和谐相处的关系,破坏了温馨的宿舍氛围。
2.学校管理和教育上的缺失。宿舍是高校中最小、最重要的组织单位,然而在管理上,学校偏重对学生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方面的管理,而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少过问。宿舍管理人员误认为宿舍不出现安全问题,不触到“高压线”,就是“平静的湖面”。而隐藏在内部的紧张宿舍关系得不到最佳时间内的有效解决,会酿成打不开的“死结”。碰到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管理员和辅导员也只是通过调宿舍的方式、从表从解决问题,并没有从学生内心深处化解矛盾,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部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道德实践能力的培训和和谐人际关系培养等内容甚少,导致大学生交往知识的匮乏,也是造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日益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时代原因
1.部分独生子女的狭隘交往观。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有极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善于张扬个性,创新能力较强,但宽容、谦让、合作的品质相对欠缺,导致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交往观,在与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易发生碰撞、冲突。同时,很多家长把孩子当作“小皇帝”来供养,费尽心思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产生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这种不良习惯在人际交往中难以被人接受。另外,由于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不甘落后的思想,使他们在潜意识中把身边同学视为竞争者,而不是合作的朋友。而80年代的大学生基本上出于多子女家庭,能够把宿舍其他成员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宿舍看成一个温暖的家。
2.贫富差距拉大、地域经济不平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加之高校扩招,宿舍成员来自于不同的区域、城市、家庭,其成长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物质生活宽裕,生活上无拘无束,思想开放,喜欢追求时尚潮流。而来自偏远农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生活则秉持节俭原则,思想比较单纯,习惯于淳朴的生活。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得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大不相同,而且一经形成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在同一宿舍生活学习的大学生涯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交往极为频繁,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个人作息时间的安排、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等诸多方面,难免会引起矛盾冲突。而在80年代虽然各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也不同,但其差距没有当今差距如此之大,而且当时的大学生思想相对简单纯朴,生活上以节俭为主题,自然一系列矛盾的发生可能性相对比较小。
3.市场经济加剧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经济讲究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普遍意识到在校期间获得更多的荣誉将成为将来就业的砝码,同一宿舍成员基本上来自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因此他们成为竞争对手。在各种评奖评优问题上,学生开始更多地考虑到今后的就业等利益问题,于是出现了恶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甚至在各种评奖过程中出现了拉票等不良现象。而在80年代,只要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国家帮办一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小。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当代大学生面临残酷的淘汰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其忽略了竞争和合作的统一,过分强调竞争,宿舍成员成为竞争的对手,极易造成宿舍成员关系的不和谐。
建构融洽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
(一)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是相互平等的个体,大学生在与室友交往时要互相尊重,真诚待人,遵循平等、尊重、诚信的交往原则,只有播种真诚,展示真实的自我,才能收获对方的坦诚。其次,要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能够主动积极地向优秀同学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心理学研究表明,赞美的话语会给他人来快乐,积极的情绪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冲破人际间的冷淡,消除人际关系的僵局与尴尬,使宿舍更加和谐融洽。最后,要准确把握距离尺度,坚持适度原则,合理运用距离效用,尊重别人的隐私。同时还要塑造豁达大度、培养宿舍成员的心理互容,倡导宿舍成员的互助精神。
(二)学校要转变对宿舍区的管理与教育理念
学校不仅要对宿舍区实施总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更要深入学生宿舍一线,多了解细节问题,多关注和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保健网络,使大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释放方式及时地疏压,化解心理压力,不因为心理问题而造成性格扭曲,尽可能将宿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另一方面,在宿舍管理上,可以转变管理观念,试着打乱专业、打破年级安排同一宿舍混住,这样既可在专业上得到互补,有利于不同年级的沟通交流,又避免了因利益冲突而造成宿舍矛盾。此外,对于宿舍矛盾不能只通过调换宿舍从表面解决问题,应深入纠纷内部,了解事情的原委,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
主题,并讲述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和对此事的反思。二:同学们对刺杀事件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杨书记就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作指导性讲话,概括出了五条具体的建议。
四:大家就如何处理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自由讨论,说出自己的建议。
五:杨书记对活动进行总结。活动意义: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下面是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四条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有大的启示意义。
1.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水平。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通过个人和他人相互作用、相互认知从而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塑造完美的人格。
2.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对学习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人际交往是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启迪思维,开发智能。由于知识的局限,加上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看问题难免陷入僵局。而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中,畅所欲言,思维撞击,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自己茅塞顿开。
3.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化 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个人社会化,即个人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文化,从而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如果没有其他个体的合作,个人是无法完成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学会与人平等相处,才能自立于社会,取得社会认可,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的人。
4.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人际交往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爱护、关怀、信任与友谊,是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相互倾诉各自的喜怒哀乐,进行感情交流,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增进彼此之间的亲密感。通过交往,大学生能满足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培养良好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
5、人际关系的真诚原则。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金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越是好的人际关系越需要关系的双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实想法与人交流。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6、人际关系的主动原则。主动对人友好,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使人产生受重视的感觉。主动的人往往令人产生好感。
7、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人们之间的善意和恶意都是相互的,一般情况下,真诚换来真诚,敌意招致敌意。因此,与人交往应以良好的动机出发。
8、人际关系的平等原则。任何好的人际关系都让人体验到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制,或者一方需要看另一方的脸色行事,就无法建立起高质量的心理关系。
最后,还要指出,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在人际关系的实践中去寻找,逃避人际关系而想得到别人的友谊只能是缘木求鱼,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可见,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
主办:外语学院分团委
协办:外语学院学习部
亲密与独立共存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漫谈教案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一家大公司准备要招收新的职员,其中一个测试问题是: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 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偏僻的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有一 个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嫁/娶的人。你的车只能带一个人!
你会如何选择?(思考提问)
有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 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我们暂时不去讨论这个答案是不是最完美的,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总会遇到很多人:有高的,也有矮的;有胖的,也有瘦的;有聪明的,也有愚笨;有城里的,也有乡下的;有男的,也有女的„„这其中有你所喜,也有你恶,问题在于我们是喜是恶,他们都在那里,我们无可逃避,不得不去面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交往与人生
(一)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是人的天性。人生之旅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如果没有人与你同甘共苦的话,那你的生活是很空虚的。--亚科卡
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79)的特丽莎修女在颁奖典礼上说:“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孤独和冷漠…孤独是一种饥饿,是期待爱的饥饿。”
人是最合群的动物,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亚里士多德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种: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说,爱是人类的本能,我们需要爱就象我们需要碘和维生素C一样。人类的交往正是源于爱与被爱的需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哈佛大学职业指导局研究了几千名被解雇的男女工人,发现了这样一个比例数:每有一个因不能完成工作而失业的人,就有两个因不能成功地与人交往而失业的人。
阿尔波特•维哥姆博士在自己的联合报业专栏“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众人都需要从社会、他人那里获得自己的东西:物质的、当然也有感情的慰藉,即“取暖”;不幸人人身上都长有豪猪刺,即“各自的私利”,于是每个人又要取暖,又不免被刺伤。正如萨特所言:“他人就是地狱。每个人都在不断的伤害他人和被他人伤害中走完一生。”这是人类的悲剧。
(二)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人际交往(interpersonal association)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相互作用和相互知觉的过程。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生总体而言,就是学步。自然之步对于我们在坐的同学而言不难,对我们来说难的是走社会之步。有同学说,我们到师院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搞人的。这句话没错,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去探讨“学习”一词,但我想我们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追寻幸福的生活总不会错,换言之,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交往,也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起码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教导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依然是谋生的重要手段;小平同志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了个定语,那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终将走上社会,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是入职前的训练。
二、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讲求平等、富于理想、注重精神、情感色彩浓、独立性较强、呈开放趋势、与异性交往愿望强烈。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按关系对象、亲密程度、影响程度、情感成分可以大体划分为四种。
(三)大学生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吸引: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相互愿意接近的现象。人际吸引决定大学生的朋友圈子,常见的吸引规律有:
1、接近吸引:交往双方空间距离近,交往频率高,彼此就容易相互吸引。
2、相似吸引。包括社会地位的相似、兴趣爱好的相似、思想信仰的相似。
3、互补吸引:即交往的双方需求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会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4、外表吸引:即人的相貌、身高、风度等因素影响人际吸引。
5、人格吸引:即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人格品质对人际吸引产生的持久影响。
三、人际关系与行为
(一)人际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人际关系指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构成:
1、认知成分:是相互肯定还是相互否定,以认识上的一致为相互选择的标准;
2、情感成分:是相互喜爱还是厌恶,以情感上的倾慕为相互选择的标准;
3、行为成分:是相互交往还是相互隔绝,以行为上的共同活动为相互选择的标准。类型:
1、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
2、个人、团体及各层次的交往
3、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
4、下行交往、平行交往和上行交往
5、言语交往与非言语交往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过程
1、定向阶段
2、情感探索阶段
3、情感交流阶段
4、稳定交往阶段
(三)人际交往的心态
加拿大蒙特利尔精神科医生柏恩T.A.Berne于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书中提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分析人们在交往中所处的心理状态,国外用在训练管理人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意见时的工具。
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P、A、C构成:
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
P 行为模式是命令式和慈爱式;
A 以成熟的成年人思维和行为方式为特征,客观和理智;
C 以自我中心、感情冲动为特征,行为模式是自然式和服从式。P-标志:权威和优越感及长者自居;
行为:统治人、训斥人、权威式、命令式、家长式作风;
态度:主观、独断、专行、滥用权威;
语气:“你应该…”、“你必须…”、“你不能…”强制命令式
A-标志:心理成熟、实事求是、理智;
行为:较冷静、慎重、理智、明断;
态度:较民主、平等、尊重别人,决策冷静;
语气:“我个人的想法是…”、“你考虑考虑…”商量讨论式
C-标志:幼稚、不成熟,冲动任性,或顺从、任人摆布;
行为:幼稚、可爱又讨厌、冲动、无主见、依赖、畏缩;
态度:不稳定,易耍小孩子气;
语气: “我猜想…”、“我不知道…”,夸张而幼稚式 人际交往个性中的P、A、C比重
每个人的三种心态比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行为特征:
◆P高A低C高--专制幼稚型。喜怒无常、难于共事、支配欲强,有决断能力,喜听颂歌和被照顾。
◆P高A低C低--专制型。墨守成规、照章办事,家长作风,不合潮流,养成下属依赖性,早期工业革命经理
◆P低A低C高--幼稚型,有稚气,用幼稚幻想决策,喜寻求友谊,对人有吸引力,讨人喜欢但不称职的经理
◆P低A高C低--正统成人型。客观而重现实,工作刻板、待人较冷漠,只谈公事,不谈私事,难以共事。
◆P高A高C低--父母成人型。易把“父母”心态过度到“成人”状态,经训练学习和经验积累,是成功管理者。
◆P低A高C高--为成人与儿童型。将“成人”和“儿童”心态结合在一起,是理想管理者,对人对事物都能搞好。
人们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会因情境不同而以不同自我状态出现,如: P-P、A-A、C-C P-C、P-A、A-C等模式
通常在期望状态能够使双方互补时,交流可能更加深入和持续,而一旦出现期望状态的非互补状态时,交流将可能出现冲突、中断或不愉快,达不到期望目标。互应性交流沟通
主管:这任务一星期能完成吗?(AA)
下属:如果没有其他干扰的话,我想是能够的。(AA)
下属:主任,我不太舒服,想请假回去休息。(CP)主任:可以,回去吧,留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好了。(PC)交叉交流沟通
下属:这次加薪我能否被提级?(AA)
主管:任务者完成不好,还谈什么提级?(PC)
主任:老王,今天下班后希望你留下来处理一件紧急任务。(AA)下属:今晚我有个重要约会,为什么你不能找别人呢?(CP)
甲:这工作你怎么做得这样不负责任,你要重做!(PC)乙:你少来指手划脚,你自己管好自己就是了。(PC)
(四)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
1、良好形态:
(1)互补形态:关系双方在交往中相互依存,彼此吸取对方有利于自己的因素,通过思想、情感的交流和物质、能量的转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
(2)稳定形态:多出现在较长时间交往之后,如多年患难与共的夫妻、经过长期考验的朋友、相互配合默契的同事、彼此坦诚相待的同学间等。
特点:
A、具有深刻稳定的认知和情感基础,熟悉对方各种信息; B、交往的频率高、信息量大、物质或能量转换好;
C、对对方的吸引和需要高而稳定,对交往结果的满意高,为维护关系而不惜牺牲个人的重大利益;
D、关系本身的自调节功能强而稳定,双方充分理解和信任,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容易弱化和解决。
2、一般形态:
(1)互利形态:缺乏较好的情感基础,往往以物质、能量的交流居多,人际吸引较弱,交往的频率不规则,关系随着共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
(2)强制形态:是人们基于一定利害牵扯或外部压力而不得已非自愿地进行交往所结成的关系。
3、消极形态
是不正常的、或畸形的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1)障碍形态:属于人际关系不正常发展的轻度阶段。关系双方之间的交流受阻,交往不能正常进行。
(2)冲突形态:是人际关系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关系双方的情感基础已恶化至彼此不能容忍的地步,从情感与理智的需要出发,各自都在准备向对方摊牌,相互间是扭曲了的印象。
(3)封闭形态:交往停止和人际关系功能丧失的状态。
(五)人际交往的作用
1、信息沟通作用:增加对别人的了解,有利于与他人建立与发展和谐友好的关系。
2、心理保健作用:向朋友诉说可以降低和消除消极情绪的影响,恢复心理平衡。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3、自我认识作用:可以通过与别人的比较和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来认识自己,有利于对自己较客观准确的评价。
4、人际协调作用:联谊会协调人际间的亲密关系。满足包容、控制、感情的需求。
(六)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1、社会交换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认为社会互相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荣誉或声望之类的非物质商品交换。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人际交往就如同商品的交换原则一样是等价的,是公平交易。认为在人际交往的相互作用中,也要使双方的报酬与代价收支平衡,获得利润。
2、社会需要理论
心理学家魏斯分析了人类的亲和需要,提出了六条基本的“社会关系律”。即:
依附的需要。这是由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供的安全感和舒适感。社会整合的需要。这是渴望与人共同分享相同的兴趣及态度的需要。价值保证的需要。可靠保证的需要。
寻求指导的需要。每个人都不断地学习生活,以丰富自己的经验体系。关心他人的需要。在关心、照顾他人的时候,个体本身也体验到一种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
3、社会实在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用社会实在性观点解释人际交往现象。所谓社会实在性是指当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正确与否的判断无确定事实上标准时,往往将周围其他人的态度、意见或行为作为暂时性判断标准,以使自己的认识行为与周围保持一致。
4、互动理论
认为社会是由一群互动的个人所组成的,个人的互动行为不断地在修改和调整,所以社会因此而不断发生变化。个人的互动过程是这样的:开始时个体的观点与团体的观点有所差距,当得知团体的观点后,个体就会将自己的态度加以修正以符合团体的观点,互动过程就是这样不断修正和改变的过程。简而言之,个人影响社会,社会也影响个人;个人创造社会,社会更创造个人,这二者是不可分的。
四、人际关系的改善
(一)人际印象:指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不是全部特征,而是对有限或片断的信息,加工整理形成。
首因效应(陌生人之间)
忌 “以貌取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启示: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熟悉者之间)
忌只看一时一事,要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启示:
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
发生冲突及时道歉,知错就改;
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忌以偏概全(全盘肯定或否定),要要尽量消除“偏见”,多角度分析取舍
启示:注重塑造突出的正面形象
刻板印象和定势效应
忌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分析。
投射效应
忌片面地以己论人
启示:要顾及他人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信息来源先后顺序影响印象形成,因为有不知觉的很高的期待,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2、只要感受到好品质,印象会越来越好
3、一个品质影响到印象形成的全局
《红与黑》的于连、《飘》的白瑞德
4、黑票作用:一种消极否定的品质比积极肯定的品质更能影响印象的形成。
5、第一印象:第一次见面所获得的印象。先入为主则是首因效应。
6、近因效应:新得的信息比以往所得到的信息更加强烈,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7、光环效应:由于知觉者的情感而引起的对人的一种主观倾向。一好百好、爱屋及乌。
(二)人际吸引的心理效应
1、热情的中心性品质效应:
认为热情与人类的其他人格特性紧密相关。
阿希“中心性品质”实验: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 把热情换成冷酷评价完全不同
2、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
心理学家阿诺森等人1978年做过一项“犯错误效应”实验证实该结论。给被试呈现四种人,让其评价哪一种人最有吸引力: a.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 b.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 c.才能平庸犯了错误的人; d.才能平庸未犯错误的人。结果表明:
1)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
2)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3)才能出众但没错误的完美者吸引为第二位; 4)平庸但没有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三位; 5)小过错会使才能出众的人吸引力更增一层。
犯错误效应还受性别角色和自尊心的影响:
男性更喜爱犯了错误的才能出众的男性;女性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犯错误的男性和女性。
自尊心极高或很低者更喜爱完美无缺的人。
3、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
a.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因为愉快、友好、肯定、回报
低自信者需要别人的肯定。
b.我们更喜欢喜欢我们的程度增加的人
心理学家阿诺森和林德(E.Aronson and D.Lingdy)1965年的实验:
被试为大学学生,分为四组。让各组被试”无意中”听到别人对他的一系列评价,然后让被试对他的评价者的喜欢程度打分。
结论:喜欢导致喜欢
受到“否定到肯定”评价的得分最高,为7.67分;
一直受到“肯定”评价的得6.42分;
一直受到“否定”评价的得2.52分;受到“肯定到否定”评价的只得0.87分。
分析: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不断增加的人,尽管他人起初时对自己并不喜欢,但只要后来确实表现了喜欢自己,这种人就会倍受欢迎。人们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逐渐减少的人,即使他们当初的确喜欢过自己,但只要后来变得不喜欢了,那么这种人就比那种一贯不喜欢我们的人更加不为我们所喜欢。
4、交往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古希腊神话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一座少女雕像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不禁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他的热望终于发生了效应,少女雕像突然活了起来,两人最后相聚在一起。
这是“爱”的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施到儿童发展性预测实验中:从一个小学中抽出一些学生进行测验,并给任课教师开出一张“有发展前途”的学生的名单。过了8个月以后再次测验,名单上的那些学生果然有了很大进步。实际上,名单是随意开出的,但任课教师信以为真,也就对这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更大的期待,势必表现在与他们的交往的态度和情感上。使这些学生受到积极态度的影响,从而符合教师期待,主动配合而进步。
因教师的期待而潜移默化促成学生进步的心理作用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三)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
1、缺乏人际吸引力的个性特征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一项对人际关系的跟踪调查结论: ◆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他人缺乏感情,不关心他人的悲欢情绪,甚至把别人作为自己使唤的工具。
◆自我中心主义强的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只能与人建立一般的人际关系。◆对人不真诚,不顾别人的利益和需要,采取一切手段处处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和好处,并以 此为前提和他人交往。◆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的人,过分惧怕权威而又不关心他的同事或部下的人。过分依赖他人而又丧失自尊心的人。
◆妒忌心强的人,怀有敌对情绪与猜疑性格的人,怀有偏激情绪的人,容易与他人的关系陷入僵局。
◆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的人,对他人批评过分敏感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务后又过分自夸的人等。◆情绪孤立、性格羞怯,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
◆怀有偏见、固执又不愿接受他人规劝的人,过分使用防御机能的人,报复性强的人等。
◆好高骛远地提出过高要求、过高目标、苟求他人的人。
2、阻碍人际吸引的心理障碍
(1)嫉妒心理障碍。个体私欲得不到满足时,对造成这种不满足的原因和周围已得到满足者产生不服气、不愉快等情绪。
特性:
临时指向性:大多指向周围与自己相似而在某些方面优于自己的人; 潜隐伤害性:嫉妒心理可以深藏于一个人的心底而不为任何人所察觉;
个体差异性:是否产生嫉妒以及体验强弱等因人而异。诸如自私心、虚荣心以及能力缺陷等。
(2)自我意识障碍。自傲心理者过高地看待自己,自命不凡,其所作所为难以为社会和他人所接受;自卑心理者则过低地估计自己,自惭形秽,怀疑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畏畏缩缩。
(3)羞怯心理障碍。交往时产生的紧张、拘束、尴尬和局促不安的情绪反应,其原因是个体对安全感的过分追求。
(4)猜疑心理障碍。总以怀疑、戒备的眼光看人,戴着面具与人交往。不以诚待人,别人也相应地不会以诚待之,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虚假、无聊。
(四)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1、富有人际吸引力的个性特征
1)具有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和睦关系的良好愿望,乐于与别人友好相处。2)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有同情心,感情动机强,一视同仁。3)热情开朗、性格外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4)持重耐心、忠厚老实、可靠、对集体有强烈责任感 5)聪明能干,善于独立思考,学习和事业有成绩。
6)具有自尊心和自爱心,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治性,谦逊,不过分取悦他人。7)兴趣广泛,有多方面爱好。
2、增进人际吸引的条件
心理学家克克霍夫通过对已建立恋爱关系的大量研究表明,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特别在感情深厚的朋友和异性朋友、夫妻之间尤为明显。对长期伴侣来说,推动吸引力的动力主要是相似的价值观念,而驱使长期伴侣发展更为密切的关系动力主要是互补。两个不相识的男女要结成终身相托的良好婚姻关系,必须经过几道关卡过滤:
(1)时空距离的接近。(2)人的因素及条件。(3)态度与观念的相似。(4)需要的互补因素。
(1)距离的接近。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越容易形成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如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同一个住宅区的邻居、同一个班级的同学等。
(2)交往的频率。彼此有更多机会相互沟通,容易形成共同话题,共同经验和感受。
(3)相似因素。特别是年龄、社会背景、兴趣爱好的相似。
(4)互补性。如需要上的互补,即双方均能满足对方的需要;性格上的互补,即性格上的适当反差。(5)言行举止。包括一个人的容貌、衣着、体态、风度等。这些都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6)外貌的晕轮效应。人们对美貌者的其他方面作更为积极的评价。但如果人们感到有魅力的人在滥用自己的美貌,则会反过来对他们实施更为严厉的惩罚。(7)真诚。这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
(8)能力与才干。
能力强者使人敬佩、羡慕和愿意与其接近、交往。
但是最有能力者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因为,如果超凡才能使人可望不可及,则就会形成一种压力。
(9)相悦和熟悉。
人们愿意与喜欢自己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熟悉的人比陌生人易于建立良好的关系。
(五)人际关系改善技术
1、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重视第一印象
主动交往
共情
帮助别人
2、维持友情的方法
谈话符合别人 的兴趣
避免评论
积极反馈
避免争论
尊重别人的意见
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批评的艺术
3、人际关系行为疗法
人际关系不良多由双重不信任引起,不良心态有:
1)认为自己必须给人留下好印象,赢得尊敬喜爱,取悦他人 2)认为别人能洞察你的心事,认为害羞和焦虑不好。3)害怕当众出丑,成为笑料。
4)不会说不,缺乏自信,一味迁就妥协,不会表达愤怒。5)认为别人不喜欢真实的你,懦弱无以能。6)感到成为众夭之的,别人都会议论你。
自我暴露技术:有勇气公开承认表达自己的不足、不安焦虑 幻想害怕技术:角色扮演,请一个朋友来扮演你,而你扮演嘲笑别人的人,请朋友自由作答。你会发现作为嘲笑者很无聊,对方没有什么可嘲笑的。
羞辱攻击术:在公众场合大胆暴露自己的弱点,你的焦虑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而你看得那么严重。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1、认知障碍,包括:
•(1)晕轮效应(光环作用):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识和判断往往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那个中心点往往被作为这个或这类人的“突出特征”,于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
(2)社会刻板印象(也叫社会成见或定型效应):这是人的思维程式造成的,它是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根据固定思维而作出的判断,往往不对。社会刻板印象有很多种,包括:
A、国民刻板印象
B、地区刻板印象 C、角色刻板印象:
2、心理障碍:有妒忌、偏见、孤独等几种。
★偏见:有种族偏见、群体偏见、区域偏见、性别偏见等。
★孤独:缺乏朋友又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而产生的。主要是由于有些大学生独立欲望高、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等原因造成的。
一位青年人拜访年长的智者。青年问:我怎样才能成为 一个自己愉快、也能使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即当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做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你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做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些;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做自己,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做自己。”青年问道:“如何理解把自己当自己,如何将四句话统一起来?”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用心去理解。”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宽容原则
启示: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好不好,关键在于他自己。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任何地方,都会与人相处融洽;反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觉得周围的人难以相处。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恕了他。
阿拉伯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好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人际交往中的宽容不容易。真正的人际交往高手面对别人的讽刺、伤害,往往不会针尖对麦芒,而是运用机智幽默来化解,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宽容,另一方面也给对方一个台阶。
2、尊重原则
能否尊重别人,不分高低贵贱地,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正象培根所言:“地位展示性格。(一个人在相对的)高位上的表现将使人的品格暴露无遗”。托马斯·卡莱尔也说过:“在对待小人物的方式上,能彰显出大人物的伟大。”
一天,俄罗斯大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遇到一个乞丐。大作家翻遍全身所有的口袋,却一个铜子儿也找不到。这期间,乞丐的手一直伸着,在寒风中微微打颤。屠格涅夫又急又羞,不知所措地伸出双手,和乞丐那只冻得发紫的手握在一起。“兄弟,别怪我,”作家尴尬地说,“我身上没带钱。”老乞丐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透出的是感激:“你管我叫兄弟,”老人脸上是满足的笑容,“这是最高贵的礼物。”
尊重别人,表现在积极的行为上,其一就是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能力有多强,都能够真诚地肯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表现在积极的行为上,其二就是不探人隐私。
3、主动原则
提问:大家独自坐长途汽车或火车时,会不会主动和周围的陌生人交谈?为什么?谈些什么?有无遇到尴尬?
正因为人际交往中有防卫心理,防止对方侵犯自己的生命、财产、尊严,于是,人们往往把自己包裹起来,显得冷漠、高傲,拒人于千里之外。更不愿主动先伸出友谊之手。
4、真诚原则
按照心理学理论,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两个层次:
表层心理:随时可坦然外露,让众人知道的心理活动;
深层心理:不愿让外人知晓,常常加以掩饰和伪装的心理活动。
要更深一步地与人交往,必须了解别人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什么。这是一门深奥复杂的学问。要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吐露心声,只有用你的真诚去感动他。当然,真诚并不是不要谎言。人类社会有时是需要谎言来维系一份美好感情的。日本心理学家相场均先生甚至说:“谎言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游戏,一种心理传递和话语传递的游戏。如果人类社会中完全没有谎言和谣言,世间将会因为病态的合理主义而了无生趣。”
5、互助原则
寻求帮助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普遍心理需要。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规律就是:“待人如已”,被视为“白金法则”。所以,你要得到别人的友谊,就应该对别人表现你诚挚的关心和帮助。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求教上帝,上帝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往自己嘴里送,但太长了,自己永远都送不进嘴里。上帝又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红光满面,欢声笑语,都是一样的筷子,为何有如此的差异呢?
5、互助原则
人际交往中的互助包括两种形式:物质互助、精神互助。大学生因为在经济上还未独立,所以互助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这种精神上的互助对于远离父母的年轻人是非常有价值的。
“当然,在帮助别人时,你一定要让对方感到这种帮助是缘于你对他的重视、关爱,而并非你天生多情好施,否则对方就会接受了你的关爱和帮助还无动于衷。”――培根
6、适度原则
中国文化特别讲究“度”。人际交往中的“度”主要指在交往中注意行为得体、合乎分寸、恰到好处。包括:自尊适度、忍让适度、热情适度、幽默适度、距离适度等。这里我想重点谈谈距离适度。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亲密距离(父母、孩子、情侣);个人距离(朋友之间);社交距离(正式社交场合);公共距离(不用于人际沟通,只适合于演讲)。
影响人与人交往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1)性别差异的因素:
(2)性格差异因素
(3)交往场合与心理状态差异因素
六、人际沟通的艺术
(一)沟通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沟通(communication)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 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
1、沟通提供必要信息,保证人的身心发展
2、沟通有助于建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
3、沟通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
(二)沟通的目的
在沟通中要确实“听到”“听懂”“听完”对方的谈话
沟通时最重要的不是评判对方“讲得是否正确”,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讲话的目的”
(三)沟通的原则 以情动人大于以礼服人 真诚=实在#实话
每一个人在决定接受说服之前,都会自觉不自觉衡量对方对自己的亲善程度
(四)妥善运用沟通三大要素
经过行为学家60年的研究,面对面的沟通时,三大要素的影响比率是文字7%、声音38%、肢体语言55%
七、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一)培养积极交往的心理态度 四种人际交往模式:
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自卑自怨)
我不好—你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自高自大)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冷漠无情)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健康成熟)
(二)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SOLER)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交往成功、和谐人际关系的良好开端。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姓名是自己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一种声音。”在初次交往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S——坐着面对别人 O——姿势要自然开放 L——微微前倾 E——目光接触 R——放松
(三)适度的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是指一个人自发地有意识地向另一个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而所暴露的内容必须是有关自己的。诚——待人以诚 厚——厚道,宽以待人,宽容 信——信任
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你信任人,人才对你重视。以伟大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大的风度。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四)交往风度 饱满的精神状态 诚恳的待人态度 洒脱的仪表礼节 适当的行为神态 高雅的言谈举止
(五)妥善运用赞扬与批评 批评从赞扬和诚挚的感谢入手 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间接委婉地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不当众批评
八、人际交往中的策略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际交往已成为人自身不可忽视的能力。它既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人生的必修课。
(一)真诚
成功交往的人格品质包括真诚友善、热情、自信、理解、宽容等。人际交往中,真诚通常被认为是人际关系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一种品质。美国心理学家列出555个描写人品的形容词,让大学生指出其中哪些人品他们最喜欢,哪些最不喜欢,结果在8个评价最高的形容词中,有6个和真诚有关,即真诚、忠诚、真实、信得过和可靠;评价最低的品质中,虚伪居首位,大学生普遍认为无真诚便无友谊可言。正如布鲁诺所说: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虚伪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
(二)学会与他人沟通
(三)正确处理人际冲突
(四)学会倾听
要有一定的面部表情;少一些不耐烦的动作;不能盛气凌人;不可以随意打听;不要指手画脚地教训
(五)把握好人际距离
(六)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仅仅凭第一印象是不够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不能在继续的交往过程中向对方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只是一句空话。
(七)善于自我克制。
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克制是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如果是为一时苟安,忍气吞声地任凭他人的无端攻击、指责,则是怯懦的表现,而不是正确的交往态度。
九、群体生活中的协同
猴子理论的寓言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头上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揍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揍。
阿希从众实验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7%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
启示:外部既有规则的遵从、内部规则商定后遵从 如和谐宿舍的关系构建
十、学会感恩从现在做起
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学会在乎每一个人、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关键词:秘书人员,人际关系,处理
秘书工作在以往的几十年中角色转变非常快, 不再单单只是打字员或者办事员, 职能范围逐渐扩大到办公自动化、项目管理、组织会议、文字信息处理等等。秘书人员除了基本的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之外, 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在进行社交的过程中,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秘书人员的首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每每提到人际关系, 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会是一些旁门左道、作风不正的画面, 所以秘书人员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秘书工作是一种提供综合服务的辅助性管理工作。在现当代组织管理过程中, 秘书工作具有辅助决策、协调关系、信息收集等作用。作为秘书人员在辅助领导完成工作的同时, 要认清自己的身份, 正确对待领导、同事以及下级的关系, 作为上下级进行沟通的桥梁, 在取得领导信任的同时也要在同事之间得到理解, 努力、及时做到上情下传, 下情上报。秘书人员如果在工作中有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也会随之有较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 秘书人员的社交层面越多, 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大, 广阔的人脉可以有利于秘书人员获得更多的信息材料。这对于秘书人员全面地了解情况, 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领域都有很大的帮助。
秘书人员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卡耐基在调查了无数的明星、巨商、军政要员之后认为,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 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 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因此, 我们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同他人交往, 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秘书人员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首先要尊重并且理解他人。具体行为体现在礼仪、待人接物等方面。不学诗, 无以言, 不学礼, 无以立。礼仪可以分为律己和敬人两部分。秘书人员在工作和社交场合是最应该做到律己和敬人的, 在进行沟通的时候, 你对对方尊重, 必然会换回对方对你的尊重, 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反之, 不仅会使双方关系紧张, 严重的会产生寻仇报复心理。在工作和社交中, 秘书人员要始终保有一颗谦虚学习的心, 任何时候都不应该骄傲, 对待其他人员要一视同仁, 不要根据外貌、衣着打扮来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任何人都是你值得去尊敬的。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礼貌用语, 多使用“您好”“欢迎”“请”“谢谢”等敬语, 使用礼貌用语是对自己本身和对方的一种尊敬, 也可以凸显出秘书人员的专业。
其次, 秘书人员要本身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俗话说就是要藏得住话。秘书人员是领导决策的辅助人员, 往往在领导作出决策的时候会比组织内部其他人员更早知道结果, 这就要求秘书人员三缄其口, 不要随便把决策结果告诉其他人, 更不能因为别人的言语而影响自己辅助性的工作。在工作中, 秘书人员要始终保持开朗、轻松地心态。对待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 所谓人心隔肚皮, 和你关系再好的人, 有时候你也不知道对方的心里在想什么。小心被人算计或者不要为了小谋小利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
最后, 秘书人员要做到言出必行, 千万不能失信于别人, 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尽量做到, 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在帮助或者解答对方的问题时要谨慎, 不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帮助就尽量婉言拒绝。
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和强化平等、和谐、健康、关心、真诚、友爱的社会主义民主型教学人际关系,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完成教育的双重职能,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型人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社会观念的形成
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人对社会的性质认识和体会,是对社会规范、行为准则的认同,理解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个人对个人、集体、社会的应有态度等。所有这些社会观念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习和社会性交往获得。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主要的社会观念的形成是通过学校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获得的。这是因为学校教育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比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生活更高,它是在自觉的有组织的条件下进行的。就教学而言,一个社会的政治思想、宗教观念、道德准则必定要体现在教学目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之中,而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人格也必然渗透着社会精神。学生也正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有意无意地学习到一些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从来自教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中使其在不断尝试成功和失败中得到强化,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社会观念,成为他的行为内在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教育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建立民主、平等、文明、健康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生机蓬勃的人际交往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人格的熏陶与感染,养
成良好的个性与文明行为,不断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个体。
二、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
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包括语言交往能力和非语言交往能力,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所谓语言交往是指以语言、符号为工具进行的交往活动。较之家庭、社会日常的语言表达,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表达的思想更为复杂,词汇与用词选择也更加要求规范,因而成为学生学习听、说、回答问题,养成较好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途径。所谓非语言交往能力是指通过语音、语调、手势、目光、姿态、交往距离、个人仪表乃至声息等非语言形式,达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目的。文明礼貌的语言方式会使人际间的交往文质彬彬,缩短人际距离,加深感情的融洽,增强语言交往效果。反之,粗野鄙俗的言语交往会使人感到厌恶,加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削弱语言交往效果,使其适得其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语言和非言语表达方式,给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良好榜样,又要重视对学生语言和非言语表达能力、技巧的培养,形成学生健康的社会交往品质和能力。
三、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发展
人格是一个与个性差异相联系的心理学概念,它是人的心理特征的总表现。既包括人的一般特征,也包括人的个性差异。现代教育理论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同时,十分强调教育的内在价值,即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格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设身处地理解每一位学生的处境和困难,诚挚地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充满爱心和尊重的教学环境中,逐步把作为社会代表的教师的立场、观点、方法、行为规范同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并形成健康、完整、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其情感、动机、兴趣、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健康的教学人际交往关系,是培养学生崇高理想、学习动机、健康感情、顽强意志的适宜土壤。教师对学生满腔热情,充满信任,会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得更快。相反,冷酷、淡漠、互不信任、缺乏热情、没有期望的教学人际关系,会扼杀学生智力的发展。可见,教学过程中人际交往是通过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间接地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还直接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民主型的教学人际关系最有利于学生的好奇心、解除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摸索,在总体培养目标下实现多样性和个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它是无形的教育潜行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社会观念、形成社会交往能力和健康的人格品性,促进智力、创造力的发展,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功能。
参考文献:
刘先强,廖星平.试论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
【人际关系学论文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推荐阅读:
大学人际关系09-27
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论文06-01
正确处理学生宿舍人际关系12-05
人际关系学题库06-22
人际关系人际沟通教案11-15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研07-27
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06-14
小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课教案12-15
职场人际关系06-19
调查问卷——人际关系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