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琵琶亭》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元稹:《琵琶亭》(精选2篇)

元稹:《琵琶亭》 篇1

夜泊浔阳宿酒楼,

琵琶亭畔荻花秋。

云沉星没事已往,

月白风清江自流。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白居易至交。

关于琵琶亭的神话传说

在波涛万顷的浔阳江头,曾有过一座古色古香的飞檐亭阁,这就是历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琵琶亭。关于这座琵琶亭的来历,至今在九江还留传着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哩。

传说在唐明皇年间,朝纲败坏,奸臣弄权,忠臣受压,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偏偏有一年江州城里又蔓延一种奇怪的眼病。得这种病的人,先是两眼红肿,继而双目失明,任何神医妙药都无法诊治。弄得人心惶惶,苦不堪言。 当时,江州城里有一位歌女,名叫胡秋娘,也是穷苦出身,靠卖唱为生。

那天唱罢曲子回来,看见女牵娘,子牵父,一个个盲人沿街乞讨,不觉顿生同情之心。她把几个卖唱钱全分给了那些可怜的盲人,回到家里心里闷闷不乐。后来她靠在床榻上,昏昏睡去。朦胧中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飘然而至,对她说:“秋娘,你若要 救穷苦百姓,须在浔阳江头建一水池,待到七七四十九日,池里盛满甘霖,用甘霖给患者揩洗眼睛,即可复明。切记切记!”老者说罢,轻拂长袖,飘然离去。

胡秋娘醒来,感到奇怪,心想:这也许是神仙指点啊!于是,她把自己多年来卖唱得来的一些积蓄,在得阳江头修建了一座水池。她在池边守了七七四十九天,果然盛满了一池明净透亮的 甘泉神露。这些甘霖能不能治疗眼疾呢?胡秋娘也没有把握啊!她叫了一位盲人大妈来试一试。甘霖搽在大妈的眼里,大妈顿觉一股清凉直透心脾,慢慢两眼微睁,继而明亮如常。

胡秋娘心中大喜。消息一传开,那些盲人纷纷赶来请求胡秋娘救治,胡秋娘用池中甘霖,给盲人一个个精心揩擦,果真全都重见光明。人们无不赞颂:“胡秋娘真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啊!” 这一来,到处都在传颂胡秋娘的大恩大德,一直传到京城另一名歌妓裴兴奴的耳朵里。 裴兴奴是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曲江人氏,曾从师学艺,弹得一手好琵琶,是长安城里第一个有名的歌女,不少富贵子弟都曾被她的美貌和歌技所倾倒。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姿色已不如从前了,不得已只好嫁给一个商人为妇。哪知这个商人却是个只重金钱不重情义的人,竟抛下她外出做生意去了。

裴兴奴只落得独守空船,悲对明月,泪湿衣衫,四处漂零。她听说胡秋娘用一颗慈善的心,拯救了江州穷苦百姓,心里十分感动,便决心去拜访胡秋娘。

裴兴奴从京城长安南下至金陵,乘船溯江而上,一路上弹着琵琶,唱着新编的歌词,赞美胡秋娘的美德。一日,来到江州,把船停泊在浔阳江头,裴兴奴上得岸来,观看了胡秋娘所建的甘露池,听见了人们对胡秋娘的一片赞美之声,心里越发对胡秋娘产生了敬意。正在这时,胡秋娘却来到了她的身边。

原来秋娘听说裴兴奴专程从京城来拜访她,心里着实过意不去,特地前来迎接。 两位歌女相逢,只恨相见之晚,好得就象亲姐妹似的,她们手携手进了船舱,促膝谈心。裴兴奴说:“秋妹这样年轻美貌,又有一副菩萨心肠,街头巷尾人人赞扬,实在可敬!” 秋娘说:“姐姐说哪里话来,我们卖唱之人,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低三下四地过生活,成天泪水往肚里吞,只要能为乡亲们做点好事,留得清白在人间,就死而无怨了啊!” 裴兴奴叹了口气说:“唉!妹妹说得是啊!” 裴兴奴和胡秋娘两位歌女,越谈越投机,她们从白日谈到黄昏,从月出谈到黎明,整整谈了三天三夜。她们互吐衷肠,谈到朝政腐败,生灵涂炭;谈到自己的悲惨身世,不禁声泪俱下,感伤不已。

裴兴奴抱起琵琶,面对茫茫月色,拨动琴弦,伴着呜咽低泣的江水声,弹起了催人泪下的曲调。秋娘也情不自禁地和着音韵,歌喉宛啭,如清泉滴石,唱起了凄凉悲伤的歌词,控诉着人间的不平。 裴兴奴正弹到悲伤怨恨之处,只听“砰”的一声,琴弦断了。裴兴奴愤愤地说:“这苦日子实在难熬。秋妹呀,我再也不愿过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了。”

胡秋娘也泪眼凄凄,说:“姐姐呀,我也早有这个打算,只是我们到哪儿去安身呢?” 裴兴奴说:“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你我姐妹立足之地吗?天涯海角,我们姐妹二人远走高飞吧!” 裴兴奴说着,忽地站了起来,一步步走到船头,把琵琶向岸上一抛,那琵琶“噗通”一声,正巧落进胡秋娘修建的水池里……

待到金鸡报晓,天色微亮时,裴兴奴和胡秋娘的船只已经不见踪影了。唯独浔阳江头的水池里却升起了一座飞檐亭阁。因为是歌女的琵琶化成的,故而叫做“琵琶亭”。

元稹:《琵琶亭》 篇2

琵琶虽属外传,但却成为唐代我国乐坛上的主奏乐器。古代精通琴棋书画风雅之士更是以琵琶为素材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琵琶”诗,亦诗亦曲的《琵琶行》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白居易在诗中将诗韵与乐韵结合得淋漓尽致,作为该诗背景地的浔阳(亦即当今九江)亦因此而名扬四海。九江市琵琶亭便是历代屡经兴废、多次移址并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现址所建的一处纪念地,景区内配套建设有《琵琶行》毛碑、观江台、白居易雕塑、碑廊等景物景观。本世纪初,因高标准的沿江堤防与滨江道路的建设,景区被上述两者淹没在一个狭长形的三角地中;颇具“现代气魄”的、汽车时代尺度的滨江大道也对具有车马时代文明意义的琵琶亭产生严重胁迫;琵琶亭越发显得猥亵、寒碜。因此,九江市政府决定在保留老琵琶亭的基础上再造一更高、更大之新亭以重振其滨江风采。一场琵琶心旅就此启程。

2项目概要

景区位于九江市区之沿江东段,受长江大堤与滨江东路的南北夹峙而呈狭长形的三角地;用授;2楚人景观工作室,设计师(武汉,430074)地东西长约190m,南北最宽处约110m,总面积有1.8ha。九江长江大桥西距景区约1km,其间有滨水生态林地衔接;堤外侧另有宽约100米的长江滩涂。

景区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评析如下:

(1)基地地势低湿,平均高程约为18.5m,防洪大堤与滨江大道高程为21.5m,其上还有高约1.2m的防浪墙,这犹如一道“铜墙铁壁”将景区与长江分离;

(2)基地外高耸之防洪大堤因其基底为渗透性强的沙质而形同虚设,汛期江水会沿沙质基底渗入景区,这使滨江大道成为具有实质性防洪功能的城市屏障;如何利用低湿场地营造适宜于游览的环境是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40m宽的滨江东路体现了现代交通文明,但却给历史尺度的景区带来强烈胁迫,平均宽约60m的景区无疑在忍受大尺度的现代文明的冲击;

(4)景区用地狭长,空间进深不足,这也不利于景观环境的营造;

(5)景区内附属建筑质量不高,形象欠佳,这与景区的游览性质相悖;

6)景区西部老入口处虽进深较大,且迎合城市客流来向,但若考虑大型游览车的停靠无疑缺乏纵深。

结合场地的地质与地貌特征,结合周边大尺度的设施环境,考虑到历史文化的窗口性,我们确定的功能定位为:琵琶亭景区是以历史文化弘扬、历史情境体验为目的,兼具旅游、知识观光、历史文化教育、纪念、休闲、唐风园林艺术展示等功能的,为打造九江城市软实力而服务的风景旅游胜地。

3 琵琶心旅

3.1 出其不意的投标

琵琶亭设计的中标历程有点出其不意。招标书原本是要求在维持老亭的基础上再建一新亭;但上世纪80年代构筑的老亭,无论从比例、规制、形象等方面均差强人意。琵琶亭作为九江翡翠人文中的突出代表毕竟承载过历史的浸染,留下了众多名人墨迹,久而久之竟生出点文物的味道。若跟从标书要求的造亭思路,新亭需更高更大才能在辽阔江景中有一席之地,且亭之风格还需与老亭协调。想起古训“一山不容两虎”,此处也应是“咫尺之地难立两亭”。只有撇开造亭思路,另霹溪径才有海阔天空。

何物何形能体现脍炙人口的白诗意趣及其衍生出的纪念意义呢?冥想之余哑然失声,“琵琶”不就当之无愧!由此便有琵琶立起的构思。

呼应《琵琶行》诗境中的江船环境,自然而得立于船舫之上的琵琶帆创意,利用用地低湿的环境顺势形成水面作为载体,环绕水际布设小石舫,上置茶座,游人可于其上隔水观看楼船平台上的琵琶表演,再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场所意趣。琵琶舫轴线直指现状的白居易雕塑并将新老空间有序链接。一个谐和、巧妙的关系就此定格,这为中标铺平了道路。

3.2 始料未及的演化

琵琶亭景区中标后的设计演化历程令人始料未及。

大概出自一种当代城市当局均有的树立形象思维的影响,我们被要求将立起的琵琶“做强做大”。“琵琶要与200m外的长江大桥一道成为对九江外滩有控制性影响的城市景观”;“琵琶不仅要高而且还要上人观光”等。如此“大手笔”的琵琶虽然令人心存疑虑,但也有一种“天降大任于斯人”之激励。想起老一辈建筑师张良皋先生的话:“建筑师犹如一位服务大众的厨师,客人点什么菜,你就应做得出来!”,建筑设计作为服务性的第三产业与街头擦鞋的、卖菜的工作性质已无二致,市场需求便是建筑师的导向;只有浑身解数、尽力而为了。

接踵而来的问题连连:不足2ha的用地要承受如此巨大的体量是否合适?琵琶侧板的弧形外观其有悖力学关系的部位如何成型?如此观光类的琵琶塔其消防设施是否需按常规配置?等等。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对原始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琵琶塔内核用10.9m×4.8 m的刚性混凝土筒体形成,筒内用剪刀梯方式形成两部楼梯、两部观光电梯,用防火卷帘分割并形成两个独立的前室以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2)在73m、81m高程设置观光平台,4个琵琶转轴的位置则形成空中茶座,其标高为74m与81.5m。

3)琵琶塔高度控制在100m以下,以规避超高层建筑引发的是否需设置避难层等更多疑惑。该高度大致为九江大桥高度的2倍,与大桥横向延伸形成较好的对比关系。

4)琵琶基座原楼船因琵琶增大使船之尺度失调故作更改。先后曾有两个方案,一是利用地面与水体形成琵琶景观,琵琶塔则搁置在中央水体;另一方案则将琵琶塔安置在一座轴长81m×45 m的椭圆台阶上,台上覆浅水以便形成琵琶倒影,含“反弹琵琶”之意,台下则是琵琶观光塔之入口大厅与旅游商场。后者被业主认可。

调整后的方案虽然对基地而言稍嫌拥塞,确也兼顾四方。琵琶老亭被要求保留,同时其东也被要求建一新亭,且明示该亭还将沿用另一投标单位之双亭方案1)。方案阶段设想的基地内之空间照应关系是没有了,新老琵琶亭被紧凑地顺江并列布置;由此,新的琵琶亭景区方案被定格并形成施工图。带着一丝疲惫我们也步入新的期盼。

3.3 千载琵琶传幽怨

钢桁架构筑的百米琵琶塔充满激情,其骨子里折射出的是我国政坛对英雄主义赞美诗般之城市公共景观的诉求。受此感染,我们内心也产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气,却淡忘了“公主琵琶幽怨多”之警示。政府换届的来临,使步入招标程序的琵琶工程嘎然停车,刚萌发的豪气冷不伶仃被快速降温,其后便有漫长的等待,再其后便是无言之结局。不久前还涌动着的豪情渐化为琵琶之幽怨。感慨之余忽然猛醒:琵琶本是女性乐器,也历来是强权人物把玩欣赏的对象。女性的纤细情感、卑微地位与灵巧技艺之结合,往往使其声入情入境;同时还映衬出强人之超强,怜人之尤怜。想必千载琵琶均幽怨,何况现代琵琶乎!一句释然。

注释

上一篇:我是树叶的散文诗下一篇:关于描写游庐山瀑布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