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命令

2025-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机命令(精选8篇)

计算机命令 篇1

一、SQL操作语言 CREATE TABLE ALTER TABLE DROP TABLE SELECT [DISTINCT] 列名1[,列名2]...FROM 表名1[,表名2]...[WHERE 条件表达式] [GROUP BY [列名1][HAVING 条件][,列名2]...] [ORDER BY 表达式[ASC/DESC]]

二、FoxPro操作语言

(一)与数据库操作有关命令 USE CLOSE COPY STORE APPEND INSERT REPLACE DELETEPACK ZAP LIST DISPLAY SORT INDEX SET RELATION JOIN WITH LOCATECONTINUE FIND SEEK COUNT SUM AVERAGE TOTAL ACCEPT INPUT WAIT ? ?? GO/GOTO SKIP TOP BOTTOM

(二)与数组操作有关命令 DIMENSION gather from 数组名 copy to array 数组名(三)编程用命令

1、分支 IF...ENDIF IF...ELSE...ENDIF DO CASE...ENDCASE

2、循环

FOR...ENDFOR DO WHILE...ENDDO SCAN...ENDSCAN

3、循环控制语句 LOOP EXIT RETURN(四)设置环境命令 SET TALK ON/OFF SET EXACT ON/OFF SET DELETE ON/OFF SET HEADINGS ON/OFF(五)函数 SUBSTR()LEFT()RIGHT()AT()LEN()STR()INT()MOD()SPACE()TRIM()LTRIM()ALLTRIM()VAL()FOUND()BOF()EOF()RECNO()RECCOUNT()MAX()MIN()DATE()

计算机命令 篇2

1 仿真要求下的计算机网络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要求, 还是社会的发展需要, 网络工程的教学工作都要将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根本的培养目标, 不仅要革新教学理念, 更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虚拟的条件下切实的感受到网络命令的作用,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仿真的网络环境, 具有较低的经济投入, 不仅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参数进行配置,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操作简单的实践环境, 通过仿真器的网络搭建, 造就了完美的仿真软件, 提供了生动的仿真平台, 使得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算法。协议以及数据交换的过程能够更加真实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得抽象难懂的模拟协议变得通俗易懂, 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获得更好的应用体验效果。

2 Ping命令

2.1 参数功能

网络的安全性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环节, 对网络环境的稳定性有着关键的影响, 目前常见的网络系统配备的都是Ping命令, 这种命令使用的正确与否关系着软件资源能否被正确识别、关系着软件的不足能否得到及时的弥补以及能否及时的排除系统的故障, 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计算机的网络系统中, Ping命令主要用来发出或者对接收进来的DOS命令做出响应, 可以是应发出者的要求发送出同等大小的数据包, 也可以根据数据的传递与使用判断主机的位置, 进而对操作系统做出判断, 其基本的参数功能便是能够根据主机与路由器的提示进行网络运行状态的检测、网络通达性的测试以及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报告, 正是这些参数功能的存在, 保证了其完成任务效率与质量, 对计算机网络的构建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功能分析

由于ping命令多功能性, 所以其常常被用来替代专业的网路测试, 进而实现对于系统的监控。

在进行网络测试的过程中, ping命令会通过一级ARP命令查看系统的IP, 如果能够顺利的拼出系统的地址信息, 则表示适配器工作正常, 反之则表示网络出现了故障, 同时在网络故障的条件下, 保证本机主卡的运行状态;其次, 则是查看本地循环的IP地址, 如果不能够顺利进行, 则表示本地的网络出现了故障, 本地的IP没有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最后, 便是对DNS进行测试, 如果在检测的时候不能够顺利的连接到这台主机, 则表示网络检测工程可能存在着故障。

在对网络系统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因为网络环境的差异性诊断工具无法生效的情况, 这就需要从ping命令着手, 对故障进行检测与排查。其需要首先保障主机的正常运行, 在确定没有安全设置的限制条件下, 便可以开始使用ping命令进行特殊故障的排查了, 当然首先便是使得ping命令能够ping通, 如果不能够ping通, 则表示网卡已经损坏了;此时便可以通过设备管理器打开网卡, 通过鼠标右键的方式查看网卡的运行状态;在网卡正常工作的条件下, 则表示工作站的程序受到了破坏, 以此来对故障进行定位与推断。

3 其他的网络命令

在网络系统的创建使用过程中, 除却Ping命令还有较常见的Tracert命令、ARP命令、Netstat命令以及SOCKE命令。

Tracert或者说跟踪路由命令是比较实用的跟踪追踪程序, 是对IP数据进行访问的实用方法;Netstat命令的主要功能便是对路由表、网络连接状态以及网络接口等基本的信息进行显示, 并保障早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用户能够正常的使用网络;ARP命令多用于确定物理地址, 看到本机或者其他计算机的缓冲内容。

Socke编程或者开发命令, 能够通过Socket技术实现对于计算机的高水平管理, 作为应用层与通信协议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软件, 其利用一连串的接口来工作, 并通过将设计模式隐藏在接口的后面来适应协议的要求, 并通过C/S模式来进行初始化, 在监听的同时保障客户端的连接, 从而实现网络在故障检测的过程中的正常使用。

4 结语

为了保障网络的稳定与信息的安全, 技术人员有必要根据实际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对于网络命令的使用熟练程度, 对其在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精细的研究, 与时俱进的提高网络技术水平, 利用各种命令完善软件的缺陷, 解决网络使用中的各种问题, 促进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段莉屏.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命令的应用[M].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11) .

[2]赵瑞, 李华.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监理探讨[M].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09) .

[3]杨文许.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技术[M].祖国, 2013 (01) .

[4]张学军.计算机网络技术 (基础篇第三版) [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01) .

[5]吴国新, 吉逸.计算机网络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04) .

[6]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第5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01) .

[7]蔡学军, 梁广民, 王隆杰等.网络互联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07) .

异乡的命令 篇3

或许,美国这块地方真的好活人,德国出生的蒂利希(Paul Tillich,一八八六——一九六五)教授的后半辈子也是在美国交代的。是什么诱惑了这位跻身于本世纪大思想家之列的德国人,使他在战后去老家转了一圈后又跑回美国了呢?This is the ques-tion!

答案并不很复杂:蒂利希把自己所经历的这种事实上的移民,同一种具有普遍概念意义的“精神移民”(Spiritual emigra-tion)联系在一起了。这一答案与汉姆莱特所说的“这就是那个问题”的内在同一,使人想起蒂利希的以汉姆莱特自诩:“我把自己认作是汉姆莱特那样的人,而这亦是危险的。”不过,汉姆莱特并无资格充作源头,蒂利希把这种精神移民的根据推到了圣经时代,即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命令这一古典形式:“从你家中出来……到我指给你的地方去。”由宗教象征所宣示的这一异乡的命令,显然不仅具有精神移变的意义,实在也包含了地域迁徙的要求。出于对“象征”的偏爱,蒂利希又在尼采那里找到了异乡的命令的现代表达形式:走进我们儿时的地方,离开我们父母的地方。”

蒂利希为自己作了一个自传素描,题为《在边界上》。他在那里写道:“‘祖国’的真正含义是根据个人的不同处境而定的。”对蒂利希来讲,这样看待祖国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说,现实社会已使狭隘的民族观念失去了意义。“‘人类’的观念大于一个虚空的民族观念。这已成为一个经济和政治的现实;因为世界的每一个部分之命运都依赖于每一个其他部分。”蒂利希说这番话的口气,俨然是一个十分现代化了的世界主义者。但是,他的宗教形象更突出地体现在“其二”中:“异乡”(alien country)被认为是上帝的一个要求和命令,它既排斥任何民族主义,也不局限于指某一个地方。

不无遗憾的是,蒂利希似乎缺少能够追随他这种精神移民的同道。我认识一个生在端士的美国宗教学教授,蒂利希曾是他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有一次他从费城打电话对我发了一通感慨:慢说你等东方人——尤其是来自另一个社会制度的中国人啦,就连我这样的欧洲人,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还总觉得自己是外乡人,不习惯哩!如果这通感慨不是为了安慰我在美国的生来乍到,那么这个徒弟实在是没能得到他师傅“新教原则”的三昧——更不待说身体力行什么“精神移民”了。的确,他是战后来美国的,不比蒂利希在希特勒治下的“跑反”,这就不由人不起疑心猜他是恋着美国的物质生活了。

蒂利希确乎有些独特,尽管他决不想看到“异乡的命令”只对他一个人有效。他几乎对什么都大发议论:宗教、神学、哲学、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制度,甚至法律、经济,但却没有一项可以使他归入哪一个思想流派;他为他使用的许多基本概念和范畴——不论是已有的还是生造的——都安上他自己特有的含义,却又表述得那样持平稳重,全无卢梭、尼采那般惊世骇俗。其实,就像他本人当初是被迫逃亡到美国一样,他的整个思想可以特征化地描述为一种夹缝中的求生。也许,仅从《在边界上》的目录读者已可对此夹缝求生有些体认了:一、在两种气质之间,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三、在社会阶级之间,四、在现实和想象之间,五、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六、在他治和自治之间,七、在神学和哲学之间,八、在教会和社会之间,九、在宗教和文化之间,十、在路德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十一、在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十二、在故土和异乡之间,十三、回顾:边界和界限。这份目录向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某种思想体系和世界观的居间位置,也不仅仅是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而更是体现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某种生存态度。这种生存态度在蒂利希当然不是回避矛盾,更不是折中调和。当他自比汉姆莱特时,他所想到的正是他所谓的“终极关切”这一人生态度和生存境况;而所谓“危险”,则来自他被迫行动时所必然面临的每一个选择。异乡的命令,本也是突破或超越边界状态的一种宣示。

选择确乎是要担风险的,不然老蒂利希在五十年代后对“勇气”大发的哲理议论就成了一种心血来潮了。蒂利希也真的有过许多在他看来是十分重要的选择。最早的一次是他和他那专制的牧师爸爸的激烈争吵,最后迫使老头同意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哲学专业。蒂利希后来把这次经历看成是“对于自治的一种困难而痛苦的实现,它使我对任何要求放弃这种自治的想法和生活方式都有了免疫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独立社会民主党(左翼)。为了参加党的活动,鼓吹社会主义,他在一九一九年遭到勃兰登堡新教会议的审查和谴责,而且他的老子碰巧也正是这个会议的成员之一。不过最危险的一次选择,也许是在一九三二年出版了《社会主义者的抉择》。当时希特勒已大权在握,他的政府立即查封了这本小册子,并且挨个书店将此“抉择”就地没收。一九三三年,希特勒正式为首相,教育部对蒂利希的迫害也升起级来:他们要他撤回他的“抉择”——不过也诱以一个不大不小的回报:柏林大学的神学讲席。蒂利希当时是法兰克福大学的教授,他不识时务地嘲笑了纳粹的命令,结果丢掉了在德国吃粉笔灰的饭碗。这一次选择可算是反抗他治的大勇行为。“自治”和“他治”在蒂利希的文化神学中都是不好的东西。前者盲目自足,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如浪漫主义即是一例;后者放弃自由,导致各种偶像崇拜,如国家主义即是一例。这两者的失败都在于把有限的东西当成了无限,因此失去其宗教性,堕入邪恶化。的确,最能体现蒂利希所谓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和生存状况的“神治”精神的行为,是他对美国的选择。在这一选择中,他以自治的形式面对那作为“无条件意义”的异乡的命令之“到场”,从而获得了“终极关切”的具体实现。当然,他的出埃及记无需摩西引路,纽约协和神学院适时地邀请他去做教授了。不过,他的举家迁徙美国大概也和当时逃离埃及的以色列人差不多,尽管还不致于急急如漏网之鱼,但“异乡的命令”毕竟是他到美国之后想起来的。

蒂利希虽然在德国时就已是一位世界级文化人了,可是他的主要著作毕竟是在美国完成的:《历史的解说》(一九三六)、《新教纪元》(一九四八)、《系统神学》(三卷,一九五一——一九六三)、《存在的勇气》(一九五二),等等。考虑到这些著作都是用英文写成的——尤其还用英语在美国到处讲课和演说,蒂利希在美国的坐大就显得越发不可思议。要知道,当四十七岁的蒂利希来到美国时,不仅面对一个处处需要他去适应的陌生社会,而且他还必须从头学习一门新语言——英语。事实上,他到死也没能学会正确的英语发音。他在一九五六年的一次艺术演讲时,挖苦达里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说画中的基督是“一个美国篮球队中感伤的、但十分出色的运动员。……其技术是最坏的一种最美的自然主义。”结论是:“我怕它,它只是堆垃圾。”这里本人在听这段演讲录音时,觉得蒂利希骂他是“酒鬼”(drunk,发音近似“垃圾”〔junk〕)实在太冤枉,因为他根本不喝酒。

上述故事不仅是一个言语误会,其实也表明老蒂利希对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不理解。作为一个多产的艺术批评家,蒂利希总是以他所特有的宗教人生观为标准来批评作品,并且把他认为是好的作品都解释成“表现主义的”。比如他欣赏毕加索的《哥尔尼卡》,就是因为他认为此画最符合“新教原则”,也最有表现性。然而尽管如此,蒂利希仍然成了战后美国宗教界、神学界、乃至思想界的一位执牛耳者,尤其在一般新教徒心目中,他的名气大到差不多无人不晓。有一次我开车去宾州的一个山里,一个农民听我说是从中国来的,竟完全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地方还有个“China”。这个头脑显然健全的老人后来迟疑地问我是不是从Ti-bet(西藏)来的。我突然想要在他身上做个试验,便提起了蒂利希。天哪,他不但知道,还说出了《系统神学》的书名。不过他坚持认为,蒂利希是美国人,根本不是从Tibet来的,更不是Chin-ese。

其实,蒂利希能在美国坐大,和美国精神中自有其异乡的命令之因素关系甚密。作为主要是盎格鲁-撒克逊后裔的新教徒们,他们之开发美洲本就是去异乡寻找家园的。不像蒂利希作为一个学者为异乡人热情接待,美国的开拓者们是用自己的建设实践和社会理想具体地形成了异乡的命令的精神内涵的。这是一种超越地域、民族、乃至宗教的世界主义。美国人不像德国人那么喜爱思辨游戏,故而也确没有提出什么“异乡的命令”之类的概念,但他们却把这种命令的无条件性体现在他们的社会性格和特征中了。这就是美国人特有的一种不竭的好奇心和普遍的义务感。好奇和义务加在一块儿,其实就是爱管闲事。美国人之爱管闲事,其态度之认真,远远超过了欧洲人。他们不仅有接纳任何一个地方来的外乡人同他们共享就业机会的大度,而且特别喜欢把别人家中那些受气的异义分子们接过去。他们不像法国人那样顶多给这种异义分子一个难民式的避难权就拉倒了,而是非常好奇这些异义分子们究竟在干些什么,说些什么,并且越弄不懂就越关心,惹得人家斥之为干涉内政。美国有个出版商不懂这些,结果失掉了一个大受美国人欢迎的投稿人。这个出版商自己也是个神学家,而且多少有些崇敬蒂利希,但是他把蒂利希《新教纪元》的稿子楞是压了两年不作答复。后来,蒂利希研究的权威者詹姆斯·L·亚当斯(JamesLutherAdems)伙同另一位蒂利希的传记作家威尔海姆·泡克(WilhelmPauck)替蒂利希去索稿,才知道人家嫌此书过多“德国式冗长的官样文章”,怕没有销路。亚当斯二人立刻把稿子送给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后者不仅当即决定出版,而且还和蒂利希签约出版他的《系统神学》——不过要求他把原计划的六卷本压缩成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三卷。事实表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比那个出版商更了解异乡的命令的要求或含义。

当然,即使美国人不像德国人那样固执于对自己构筑的思想体系的欣赏,蒂利希毕竟也不是靠着美国人的好奇心来坐大的。甚至,他并没有彻底改变英国大哲艾耶尔所指责的“利用德语造词的方便发明自己的术语”的陋习,尽管美国人教会蒂利希了解到明快易懂的句子是更好的表述方式。既然蒂利希相信异乡的命令作为一种“超验的允诺”是人类理想的共同参照系,他也就不很担心言语和文字差异这种小小障碍了。有个热心的德国学者阿诺德·柏格斯特拉瑟(Arnold Bergstrsser)建议亚当斯为蒂利希的书写些注释,可是当亚当斯也对有些地方搞不懂去请教蒂利希时,他老先生竟“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一点儿也不晓得我在此想说的是什么,随它去罢。”蒂利希厌恶有限,喜欢用象征来表达生存本身的无限或无条件意义。这一特点,完全不同于英美传统的分析哲学那样对美国老百姓显得十分隔膜和冷漠。美国人甚至喜欢用“什么都是哲学”这句话来不屑那些专业哲人的无聊,而蒂利希在美国人心目中,其实更像一个宗教道德家。这不仅满足了美国人的好奇心,而且也着实滋润了战后美国思想界的困惑和迷茫。

美国人闲事管得之宽,常为自己带来许多麻烦,尽管总是以一种正义之师的面目来管闲事的。五十年代说是应“南韩”之求援,说服了联合国出兵去抵抗“北韩”的“侵略”,结果打出个不死不活的局面,却使美国世界管家的形象和实力遭到了怀疑。这时,什么是人生要义,美国的进取精神是否只对本土有效,等等这些问题都迫切希望有个答案。《存在的勇气》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在蒂利希是摆出一付提供了终极答案的架势。蒂利希把勇气看作是确认生存价值的一种“不顾”(in-spite-of)态度、精神、甚至境况,其所不顾的,是非存在对存在的威胁。所谓非存在,本身也是存在的一种方式或否定方式,一如死亡、停顿、破坏等等是生命、运动、结构等等的否定方式一样。但是,非存在没有自己的自足本体,它不过是存在的某种失缺,一如恶是善的某种失缺一样。由此,存在和非存在在蒂利希来讲都是一种有限,而人生要义、生存价值等等所要求的则是一种无限。勇气作为对这种无限的无条件寻求而具有本体论性质;是在面对非存在的威胁时的一种自我肯定。这种肯定是一种“绝对信仰”,表达了“超越上帝的上帝”这层含义,因为它超越了一切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局限,坚信存在本身的无条件意义的到场,从而成为一种终极关切的力量。勇气所要达到的是一种“新存在”,它对于有限的现实来讲永远是一种实现了的“异乡”。

美国人,尤其是熟知蒂利希名字的老百姓是否能够弄明白蒂利希的“勇气”是怎么回事,这是很值得怀疑的。但是美国人需要一种对勇气的支持却是毫无疑问的,尤其是在越战失败之后——尽管蒂利希死在越战结束之前。无论是地理上的迁徙,还是由美国精神所完成的精神移民,这些体验都使“异乡的命令”对美国人来说不成为陌生。然而美国人毕竟太务实,在圣大巴巴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九六三),有人一再追问什么是“终极关切”,而且举例问纳粹的行为是否是因为“关切”错了内容。蒂利希回答说,关切本身当然可以有各种内容,但终极意味着必须选择一种关切,而这种“必须”所根据的正是使一切有限东西具有意义的“无条件”本身。就终极或无条件来讲,宗教导向某种抽象,而就关切来讲,宗教就导向了具体。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用关切的内容是什么来回答问题,因为这就等于用有限的东西作无限的基础了。蒂利希举圣经的例子说,彼得劝士兵不要把耶稣钉十字架,结果反而受到耶稣的斥责。彼得的错误就在于他只看到了关切而忘记了终极。因为,蒙难本身是一种关切,但基督成就了耶稣才是终极的、无条件的。耶稣作为基督反对了他自己;耶稣既是基督又是耶稣;基督成就了耶稣是通过十字架蒙难这一具体关切才具有宗教象征的无条件意义的——这意义不仅是对基督教、基督教新教而言的,也是对一切有神论和无神论、宗教和世俗都具有的真宗教性质而言的。这些解释被看作蒂利希对新教的特殊贡献,美国新教徒一般不仅能理解,而美国新教的世俗化形式也十分欢迎甚至需要蒂利希这样的宗教哲学。

蒂利希在美国的坐大的另一个现实意义,在于他把人道主义看作超越民主政治之上的一种新存在,一种来自上帝之国的异乡命令。美国人也许为了补偿自己历史短暂的心理缺憾,对文艺复兴十分推崇,另一方面又意识到现代社会中文艺复兴个人主义传统的种种弊端。蒂利希正是针对此提出,文艺复兴的自治是用人道主义战胜了他治,但双方都失去了作为无条件意义的神性。认为人可以创造神性,在蒂利希看来是和把有限认作无限一样的渎神行为,这种渎神在政治上的邪恶化体现之一,就是对法和国家的偶像崇拜。这一看法,特别受到美国新教的欢迎。蒂利希向美国人说道:“我们要努力去做的,是保持社会主义的宗教基础之活力,就像你们在美国自由人道主义中所做的那样,使宪法的宗教评价更多地属于人道主义而不是国家主义。如果美国宪法成为美国人生活方式的绝对,那么它便成了政治上的邪恶化。”蒂利希在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末所提出和阐述的“宗教社会主义”,是针对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之类而言的,五十年代后,这个概念越来越具有心理学特征。蒂利希在美国的生活,使他放弃了宗教社会主义的主张,转而以基督教人道主义作为一种超验的。异乡的命令,成为人实现无条件意义的价值参照。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存在的勇气才成为现实的人的“上帝之上帝”。这对五十年代后不信教的一代美国人来讲,不啻是一种世俗的信仰——而蒂利希确实认为世俗化的语言同样可以表达终极关切的真宗教性质。

由于终极关切对于人是必须的,无条件的,在终极关切中所体现出的勇气就使汉姆莱特的“Tobeornottobe”这句话既不意味着“生还是死”,也不是“行动还是不行动”,甚至也不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而是作为某种不懈的寻求和坚信的预期成为人的无条件选择。这个问题在蒂利希的新教原则中,正是异乡的命令所要求的、超出基督教而具有普遍宗教性质的“新存在”。对于这个新存在的无条件意义来讲,住在哪里在蒂利希并不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上战后联邦德国多次邀请过蒂利希回国执教,他也接受过德国总统,汉堡市政府、德国出版界授予他的各种奖章。对于这个新存在的实现来讲,异乡总是作为故土来达到的。抱着这一信念,我想,当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即将八十岁的蒂利希在芝加哥走完他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时,心中所想到的尽管可能不是上帝,但绝少有可能是德国。

一九九○年圣诞于美国天主教大学

linux基础命令 df命令 篇4

1.命令格式:

df [选项] [文件]

2.命令功能:

显示指定磁盘文件的可用空间。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默 认情况下,磁盘空间将以 1KB 为单位进行显示,除非环境变量 POSIXLY_CORRECT 被指定,那样将以512字节为单位进行显示

3.命令参数:

必要参数: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方便阅读方式显示

-H 等于“-h”,但是计算式,1K=1000,而不是1K=1024

-i 显示inode信息

-k 区块为1024字节

-l 只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m 区块为1048576字节

--no-sync 忽略 sync 命令

-P 输出格式为POSIX

--sync 在取得磁盘信息前,先执行sync命 令

-T 文件系统类型

选择参数:

--block-size=<区块大小>指定区块大小

-t<文件系统类型>只 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x<文件系统类型>不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4.使用实例:

实例1: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命令:

df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112797500  80413912  5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080   4130372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linux中df命令的输出清单的第1列是代 表文件系统对应的设备文件的路径名(一般是硬盘上的分区);第2列给出分区包含的数据块(1024字节)的数目;第3,4列分 别表示已用的和可用的数据块数目。用户也许会感到奇怪的是,第3,4列块数之和不等于第2列中的块数。这是因为缺省的每个 分区都留了少量空间供系统管理员使用。即使遇到普通用户空间已满的情况,管理员仍能登录和留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工作空间。 清单中Use% 列表示普通用户空间使用的百分比,即使这一数字达到100%,分区仍然留有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空间。最后, Mounted on列表示文件系统的挂载点。

实例2:以inode模式来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命令:

df -i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I)已用 (I)可用 (I)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5124480    5560 5118920    1% /

/dev/sda9            52592640   50519 52542121    1% /opt

/dev/sda8            1280000    8799 1271201    1% /var

/dev/sda6            5124480   80163 5044317    2% /usr

/dev/sda3             255232      34  255198    1% /boot

tmpfs                4118303       1 4118302    1% /dev/shm

说明:

实例3:显示指定类 型磁盘

命令:

df -t ext3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t ext3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 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93089700 100121712  4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104   4130348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说明:

实例4:列出各文件系统的i节点使用情况

命令:

df -ia

输出 :

[root@CT1190 log]# df -ia

文件系统               Inode (I)已用 (I)可用 (I)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5124480    5560 5118920    1%

/proc                       0       0       0    -  /proc

sysfs                      0       0       0    -  /sys

devpts                     0       0       0    -  /dev/pts

/dev/sda9            52592640   50519 52542121    1% /opt

/dev/sda8            1280000    8799 1271201    1% /var

/dev/sda6            5124480   80163 5044317    2% /usr

/dev/sda3             255232      34  255198    1% /boot

tmpfs                4118303       1 4118302    1% /dev/shm

none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说 明:

实例5:列出文件系统的类型

命令:

df -T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T

文件系统      类型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ext3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ext3   203727156  93175692 100035720  49% /opt

/dev/sda8     ext3     4956284    570104   4130348  13% /var

/dev/sda6     ext3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ext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实例6:以更易读的方式显示目前磁盘 空间和使用情况

命令: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G  871M   18G   5% /

/dev/sda9             195G   89G   96G  49% /opt

/dev/sda8             4.8G  557M  4.0G  13% /var

/dev/sda6              19G  1.9G   17G  11% /usr

/dev/sda3             965M   24M  892M   3% /boot

tmpfs                  16G     0   16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 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21G   913M    19G   5% /

/dev/sda9              209G    96G   103G  49% /opt

/dev/sda8              5.1G   584M   4.3G  13% /var

/dev/sda6               21G   2.1G    18G  11% /usr

/dev/sda3              1.1G    25M   936M   3% /boot

tmpfs                   17G      0    17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l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G  871M   18G   5% /

/dev/sda9             195G   89G   96G  49% /opt

/dev/sda8             4.8G  557M  4.0G  13% /var

/dev/sda6              19G  1.9G   17G  11% /usr

/dev/sda3             965M   24M  892M   3% /boot

tmpfs                  16G     0   16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k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93292572  99918840  4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188   4130264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h更具目前磁盘空间和使用情况 以更 易读的方式显示

-H根上面的-h参数相同,不过在根式化的时候,采用1000而不是1024进行容量 转换

-k以单位显示磁盘的使用情况

-l显示本地的分区的 磁盘空间使用率,如果服务器nfs了远程服务器的磁盘,那么在df上加上-l后系统显示的是过滤nsf驱动器后的结果

-i显示inode的使用情况,

linux采用了类似指针的方式管理磁盘空间影射.这也是一个比较关键应用

计算机命令 篇5

apt-cache show package 获取包的相关信息,如说明、大小、版本等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 安装包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 - - reinstall 重新安装包

sudo apt-get -f install 修复安装“-f = DDfix-missing”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 删除包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 - - purge 删除包,包括删除配置文件等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源

sudo apt-get upgrade 更新已安装的包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升级系统

sudo apt-get dselect-upgrade 使用 dselect 升级

apt-cache depends package 了解使用依赖

apt-cache rdepends package 是查看该包被哪些包依赖

sudo apt-get build-dep package 安装相关的编译环境

apt-get source package 下载该包的源代码

sudo apt-get clean && sudo apt-get autoclean 清理无用的包

计算机命令 篇6

FilePathUsername#locks

---------------------------------------------

0C:A_FILE.TXTMARYSL0

1C:DATABASEDEBBIET2

其命令格式为:

NETFILE

[id[/CLOSE]]

Id:指文件的标识号,

/CLOSE:关闭一个打开的文件并且删除文件上的锁。可以在文件共享所在的服务器上输入该命令。

该命令仅在运行服务器服务(server服务)的计算机上才能工作。下面是一些例子:

要查看共享文件的信息:

netfile

要关闭标识号码为1的文件:

计算机命令 篇7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

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 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负责人员之所以拒绝这个国内和平协定, 是因为他们仍然服从于美国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匪首蒋介石的命令, 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推进, 阻止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国内问题。经过双方代表团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 表示了对于战犯问题的宽大处理, 表示了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官兵和国民党政府工作人员的宽大处理, 对于其他各项问题亦无不是从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出发作了适宜的解决。拒绝这个协定, 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决心将他们发动的反革命战争打到底;拒绝这个协定, 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在今年1月1日所提议的和平谈判, 不过是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前推进, 以便反动派获得喘息时间, 然后卷土重来, 扑灭革命势力;拒绝这个协定, 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谓承认中共八个和平条件以为谈判基础是完全虚伪的。因为既然承认惩办战争罪犯, 用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国民党反动军队, 接收南京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以及其他各项基础条件, 就没有理由拒绝根据这些基础条件所拟定的而且是极为宽大的各项具体办法。在此种情况下, 我们命令你们:

(一) 奋勇前进, 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解放全国人民, 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二) 奋勇前进, 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 不管他们逃至何处, 均须缉拿归案, 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三) 向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对于凡愿停止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者, 你们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的协定。

(四) 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 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 并愿意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我们愿再一次给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命令是最具权力象征的一种公文, 它集中表现为执行上的不可动摇性, 没有丝毫商洽易移的余地,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 受令者不准在行动上有任何差异, 强制性十分突出。反映到行文上, 它要求通过令人折服的事理和确切精当的语言, 来营构出一种汹涌磅礴的气势。在这方面,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堪称中国现代命令体公文的巨篇。60余年来, 这篇命令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 并先后被众多的公文写作著述和教材引为范例。从鉴赏的角度看, 这篇命令在写作上的成功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强弩连发, 势不可挡

俗语说:“军令如山倒”;古人也讲:“慎乃出令, 令出准行”, 正是由于命令体公文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决定了其在写法上必然要体现出一种如江河涌流、一泻千里、锐不可挡的气势。革命领袖的宏韬伟略以及“压倒一切敌人”的强大气势在文中得到了鲜明而又有力的体现。命令开篇率先点明当时的国内形势:“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 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用语高度概括, 直截了当。紧接着用一因果倒装句, 追溯了国民党政府拒绝和平协定的根本原因, 可谓一针见血, 切中要害。然后连续使用三个“拒绝这个协定, 就是表示……”为提领句构成的排比, 将国民党政府“假和平, 真内战”的反动本质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来。通过上述三层内容的表述, 逐层深入, 步步进逼, 环环相扣, 如强弩连发, 势不可挡, 从而将发布命令的缘由和必要性充分有力地表述出来, 令人不容置疑。同时, 在下文所列示的四条命令事项中, 又使用“奋勇前进……”作提领语句, 构成隔离反复辞格, 而且四条要求依据逻辑顺序, 由总到分逐一展开, 这种写法也使行文体现出一种顺流直下、排山倒海般的强大气势, 其由此对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所产生的无比巨大的鼓舞力和号召力, 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 夹叙夹议, 事理融合

命令体公文的写作, 在结构布局上通常由发命令的缘由和命令事项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缘由是写作的重点, 它要将发布命令的原因和必要性完整、充分、合理、有力地做出阐述。在表述手法上, 通常是夹叙夹议, 叙议结合。“叙”就是摆事实, “议”就是讲道理, 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高度的统一。对此, 这篇命令写得极其成功。文中开篇首句“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 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这一高度概括的语句显然是在摆事实, 同时又暗含着说明国民党政府妄图用和谈拖延时间, 以便卷土重来, 扑灭革命势力的顽固立场, 这样向人民解放军发出进军命令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接下去在阐述国民党政府拒绝和平协定的原因之后, 又进一步指出:“经过双方代表团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 表示了对于战犯问题的宽大处理, 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官兵和国民党政府工作人员的宽大处理, 对于其他各项问题亦无不是从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作了适宜的解决”这一排比句, 本身既是在摆事实, 具体指出我党都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必要的让步, 又是在讲道理, 让人从中深刻体会到国民党反动政府是如何地冥顽不灵, 顽固坚持其反动立场。最后连用三个“拒绝这个协定, 就是表示……”是在进一步讲道理。这样, 通过叙议交织, 事理融合, 使行文的缘由显得十分充分, 说服力极强, 从而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按照命令, 以摧枯拉朽之势, 直捣蒋家王朝。总之, 既摆事实, 又讲道理, 寓理于事, 是这篇命令在写法上最为突出的特色之一, 很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借鉴。

(三) 用语精当, 质直不傲

在语言表达方面, 这篇命令也极富特色, 充分体现出了命令体公文准确精当、斩钉截铁、质直不傲的风格特征。如, “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 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将发布命令的根本缘由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一语道破, 并且使用“拒绝”一词, 极为确切, 既充分暴露出国民党政府“决心将他们发动的反革命战争打到底”的顽固立场, 又有力地说明了向全国进军、“消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必要性。又如, “拒绝这个协定, 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决心将他们发动的反革命战争打到底。拒绝这个决定, 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在今年一月一日所提议的和平谈判, 不过是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前推进, 以便反动派获得喘息时间, 然后卷土重来, 扑灭革命势力。拒绝这个协定, 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谓承认中共八个和平条件以为谈判基础是完全虚伪的”。这里, 排比辞格的运用使行文的语言表达显得严整、有力, 富有气势;而“企图阻止”、“喘息”、“卷土重来”、“扑灭”、“虚伪”等诸多词语的使用, 又把国民党反动派的顽固态度和狂妄野心揭露得淋漓尽致;“在此种情况下, 我们命令你们:”这一发令性语句更显得坚决果断, 令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再如, “奋勇前进, 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一句, 连续使用“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等四个近义词语作为状语, 分别从程度、范围、态度、效果等几个方面说明了歼敌所要达到的任务目标和基本要求, 用得极其确实精当、严谨缜密;“奋勇前进, 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逃至何处, 均须缉拿归案, 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这里“逮捕”、“怙恶不悛”、“缉拿归案”、“依法惩办”“匪首”等词语, 极具有感情色彩, 充分体现出对战争罪犯的贬恶之情以及一定要将其绳之以法的坚决态度, 充分体现出命令体公文所具有的威严凛然的气势。此外, 文中还多处使用“亦无不是”、“此种”、“凡……者”、“即可”、“尚未”、“均须”等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既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 又切合命令体公文庄重严肃的语体特征。

(四) 逻辑严谨, 环环相扣

这篇命令的结构层次也非常严谨缜密, 环环相扣, 层层进逼, 逻辑性十分突出。开篇在交待出发布命令的根本原因之后, 随即追溯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协定的原因, 继而进一步指出其拒绝协定是毫无道理的, 通过这种强劲严密的层次表达, 使行文的缘由和必要性得以充分地展现, 令人深信不疑;接下去运用一过渡句, 很自然地引出四条命令事项, 而且依照逻辑顺序, 采用由总到分、由轻至重的写法, 前两条重在明确任务与要求, 后两条重在阐述解决问题的方式, 既有总的原则性, 又有处理具体问题的灵活性;既体现出我军“奋勇前进”、“解放全中国”的不可动摇性, 又体现出了对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的极度宽容性, 从而使行文显得十分严谨、周密, 无懈可击。

命令行偏执狂 篇8

CMD小助手——CosyCmd

Windows用户说到命令行,心里面总是充满了难言之隐,命令行工具功能不够强大暂且不表,就是那个命令行解释器CMD.exe,要切换目录,要执行程序,都要敲敲打打输入半天,请个助手吧。

CosyCmd是Windows的命令行解释器的图形界面助手,有了它我们可以通过“Get Files Paths”快速输入命令(输入的命令会显示在“Send Input”框中,按下“Send Input”按钮即执行),通过“Set CurrentDirectory”方便切换当前目录,点击它的“历史记录”中的某条指令,还可以再次快速执行该命令,而且所有的结果都是图形界面显示,在方便查看的同时还可以保存起来。

CosyCmd下载地址:http://www.thetaxitau.com/

命令行全能工——Nircmd

Windows内置的命令行工具缺少实用程序,这让不少用户颇有微辞。其实,第三方为Windows开发的命令行工具很多,也更好用。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款NirCmd,它70KB的身躯竟然囊括了70余个实用功能……

NirCmd下载地址:http://www.nlrsoft.net/utils/niremd html

1.自带安装功能,好方便

NirCmd是一个绿色版本的Windows命令行工具,它的各种功能必须附带参数才能完成。如果不带参数执行NirCmd.exe,将会弹出一个窗口,点击“Copy toWindows DIreetory”将它复制到Windows目录下吧,这可以让你在任何目录中直接输入NirCmd就可以打开它。

2.关闭显示器,超简单

大家在听歌或者需要暂时离开时,将显示器关闭是一个好习惯。有的笔记本有关闭屏幕的快捷键,如果你用的是台式机或者你的笔记本没有这个功能,该怎么办?用NirCmd设置一个吧。

在桌面上单击右键,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在“请键人项目的位置”窗口,输入“NirCmd monffor off”,在“选择程序标题”窗口设置其名称为“关闭显示器”。以后只要点击“关闭显示器”就可以快速关闭显示器。

3.光驱,也能“关闭”

Windows对光驱的控制采取管“出”不管“进”的政策,只能弹出,要想关闭,对不起,请按光驱弹出按钮。下面我们就来为光驱添加一个“关闭”右键菜单,将PAT文字输入记事本,并保存为CloseCDreg,双击该文件导人注册表。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CLASSES_ROOTFoldershellcmdhere]

@=“关闭光驱”

[HKEY_CLASSES_ROOTFoldershelcmdherecommand]

@="NirCmd exe cdrom close%1"

以后想关闭光驱,只需要在光驱盘符上单击右键,选择“关闭光驱”即可。

4.让IE窗口半透明

Windows Vista的半透明窗口吸引了不少用户的眼球,其实只要你有NirCmd,就可以指定任何窗口的透明度。比如以下指令设置Internet Explorer的透明度为200(取值在0和255之间,数值越小,透明度越高,建议不要小于192)。

NirCmd Win Trans iTitle "Internet Explorer" 200

NirCmd不但可以设置IE为透明的,还可以设置其他窗口比如BitComet、FireFox、Microsoft Word为透明,你只要用该窗口的标题栏字符替代“Internet Explorer”即可。

5.文件路径,快速复制

我们有时候为了说明文件或者文件夹路径,需要千辛万苦地输入,其实有了NirCmd,我们只需要稍微编辑注册表,添加一个右键菜单,就可以很方便地复制文件或者文件夹路径了。

将以下文字输入记事本,并保存为CopyFFRreg,双击该文件导入注册表。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cLASSES_ROOT*ShellCopyPath]

@=“复制文件路径”

[HKEY_CLASSES_ROOT*ShellCopyPathcommand]

@="nircmd.exe clipboard set %1"

[HKEY_cLASSES_ROOTDirectoryShellCopyPath]

@=“复制文件夹路径”

[HKEY_CLASSES_ROOTDirectoryShellCopyPathcommand]

@="nircmd.exe clipboard set "%1

6.音量控制,随心所欲

我们在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时,难免会遇到需要调节音量的情况,可是各种软件对于音量的调节选项又不尽相同,怎么才能找到快速、统一的音量调节方式?难道只有用Windows的音量调节选项,答案是No。

在桌面上单击右键,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在“请键入项目位置”框后输入“Nircmd.exeChangeSysVolume 2000”(正值表示提高音量,负值表示减小音量,最大值可设置为65535),名称设置为“加大音量”。然后在该快捷方式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设置“快捷键”为Ctd和小键盘+。

然后再创建一个快捷方式,在“请键入项目位置”框后输入“NirCmd exe ChangeSysVolume-2000”,名称设置为“减小音量”。最后在该快捷方式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设置“快捷键”为Ctrl和小键盘。

这样,以后在任意程序中,都可以通过按下“Ctrl+Num+”加大音量,“Ctrl+Num-”减小音量了。

7.想怎么关机,就怎么关机

想必大多数用户都和我—样,关机/重启是通过“开始”→“关机”,然后再选择关机、重新启动、待机或者注销来完成的,其实我们还可以为NirCmd设置快捷方式,实现快速关机、重启、待机……

关机:NirCmd ExitWin PowerOff

重启:NirCmd ExitWin Rebot

注销:NirCmd ExitWin Logoff

待机:NirCmd StandBy

限于篇幅,本文不能将NirCmd的功能逐一列出,有更多需要者可在软件压缩包中查看NirCmd chm获得详细信息,除此之外,还能在http://www.nirsoft.net/utils/nircmd.html找到完整帮助信息。

好用小技巧——从这里进入命令行

如果你不需要通过第三方工具来增强Windows的命令行,更喜欢原汁原味,也不妨在资源管理器的右键菜单中添加一个“选项”,让你在某个目录上单击右键,选择“从这里进入命令行”就可以快速打开命令行窗口并切换到指定目录下。

添加方法很简单,打开记事本,输入以下内容,并保存为Cmdhere.reg,双击该文件导入注册表就会在文件夹的右键菜单中出现一个“从这里进入命令行”选项。

Windows Req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CLASSES_ROOTFoldershellcmdhere]

@=“从这里进入命令行(&R)”

[HKEY_CLASSEs_ROOTFoldershellcmdherecommand]

@="cmd.exe/cstart cmd.exe/kpushd"%L"

编者: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超级搞笑脑筋急转弯题目及答案下一篇:现代工商企业管理課件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