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 总结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本会计 总结(共12篇)

成本会计 总结 篇1

摘要: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本会计实训心得体会一

此次我们手工模拟实验所实践的六种方法一直是我们学习成本会计的核心。

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其计算程序体现着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分批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订单)计算产品的一种方法。它

是以产品的批别或订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批产品的生产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简化分批法是分批法的一种简化,未完工的批次的产品的间接费用不需在完工产品与未完工产品间分配,而是采用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它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一个品种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实际上是品种法的多次连接应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亦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的各步骤不计算所产半成品成本,各步之间也不结转所耗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以产品类别作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4绝知此事须躬行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实践,我对六

种方法有更深的认识,具体分为以下三点:

成本计算方法

在成本核算之前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除了要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并扎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外,还需要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结合课程设计资料,一共有六个不同的公司。

首先是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某工业企业,我们根据其生产特点,选择了品种法;小批单件单步骤生产的兆庆工厂,采用的是分批法;大量大批多步骤的某工业企业,该厂为了加强成本管理,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某工业企业,因为不必计算半成品成本,故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大量大批

多步骤生产的中拓公司,将七种产品分为甲乙两大类,采用分类法核算。

成本计算对象

选择正确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是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是构成成本计算方法的重要标志,因而也是区别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比如,品种法中成本计算对象为全厂

9月份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成品;分批法成本计算对象为全厂某生产周期生产的201批、202批、203批、204批、205批产成品;综合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为各生产步骤(一车间)9月份生产的甲乙半成品以及最后步骤(二车间)生产的甲乙产成品。

成本计算过程

每一种方法都是一套完整的例子,让我们对成本计算的整个里流程更熟悉。同时,在每一种方法的前面都会有相应的成本核算方法流程图,对我们整

体把握各种方法很有帮助。设置成本计算单→汇集基本要素费用→编制基本要素费用分配表→(汇集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汇集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汇集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填制成本计算单→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心得体会

经过此次的手工模拟实验,不仅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有一些新的体会。每一种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对于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也收获了不少。

耐心

众所周知会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面对众多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耐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

谨慎

会计又是一项精密的工作,关于数字的登记计算需要精确到角分,记账凭

证和明细账、明细帐和总账都要核对无误,因此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仔细,秉着谨慎的态度对待每笔业务、每个数字。

兴趣 总结

成本会计 总结 篇2

一、一题多解归纳法

归纳解题方法, 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也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 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提取坏账准备是《会计基础与实务》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也是会计教学上的难点知识, 我归纳出三种解题方法:方法1、提取坏账准备前先分析“坏账准备”账户余额, 然后再计算出本年应补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数;方法2、“T型账户”法。先假设本年应补提坏账准备数为x, 然后用T型账户分析推算出x, 求出本年应补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数;方法3、“公式法”。用公式“本年应补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数=本年应收账款余额*提取比例+本年发生的坏账损失-本年收回的已核销坏账-去年应收账款余额*提取比例”求出本年应补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数。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 既巩固了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理论知识, 也便于学生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解法。

二、举例归纳法

通过举多个例子推出结论。例如, 论证“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成立”时, 举出各种经济业务的例子, 包括1.资产与权益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统称为权益) 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3.资产等额有增有减, 权益不变4.权益等额有增有减, 资产不变四种类型的九个例子,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而且能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三、对比归纳法

此法是将类似或相反的知识点进行比较, 归纳出知识点间的异同, 便于学生记忆。例如七种转账结算方式学生容易混淆, 我列出以表1进行归纳:

四、发散式归纳法

此法由一个问题引申到多个问题, 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 (见图1)

此种方法较适用于章节知识的归纳总结, 此外还可用于理顺全书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 使学生对全书的知识结构有全面的了解, 系统地掌握知识。

五、多题一解归纳法

此法是将解题方法相同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浓缩知识, 将厚书读薄。例如, 签发转账支票、签发普通支票、签发划线支票用于购买材料, 编制的会计分录方法是一样的;企业销售商品收到银行承兑汇票与收到商业承兑汇票时编制的会计分录也一样 (不考虑明细科目且金额相等时) 。

以上五种方法在实际运用时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运用, 相互补充。例如用发散式归纳法归纳“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中也可以将各种固定资产增减情况的核算进行比较, 其中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还可以用多题一解归纳法归纳 (因为这三种固定资产减少的情况都要进行固定资产清理) 。

归纳常用的形式有两种:

(一) 图表形式

1.利用表格归纳 (例见对比归纳法中的举例) ;

2.利用树形图归纳 (例见发散归纳法中的举例) ;

3.利用流程图归纳, 例如各种账务处理程序图。

(二) 非图表形式

只用文字归纳, 无须列表画图。

摘要:归纳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 会计教学中经常要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介绍了几种在会计教学中使用的归纳总结方法。

信息成本:成本会计的新领域 篇3

一、信息成本的构成

信息成本是企业为获得或重置信息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之和,包括信息生产成本、信息服务成本和信息用户成本。

1、信息生产成本。在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使用了一些信息材料、消耗了物质材料、投入了一定的劳动量。这些使用的信息材料、消耗的物质材料、投入的劳动量构成了信息产品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说,信息生产成本的构成内容包括:①物质材料消耗费用。包括各种原材料(如磁盘、光盘、纸张、油墨等)费用、能源动力等费用以及固定资产费用。②信息材料消耗费用。用于搜集信息和购买资料的费用。包括资料费、信息调研费、通讯费和信息材料时效损失等。信息材料不会在一次使用中消耗掉,在以后的信息产品生产中还可以多次使用。③劳动力消耗费用。包括参与信息产品生产的各类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教育培训费等。④其他费用。如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

2、信息服务成本。信息服务是指信息产品拥有者以及信息设备拥有者出售信息产品、提供信息咨询业务、提供信息交流条件的活动。信息服务成本与信息生产成本一样,包括材料消耗、劳动力消耗和其他费用等。

3、信息用户成本。信息用户成本是指信息用户在获取和利用信息产品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费用。除了物质材料消耗费用外,还包括购买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所支付的费用以及时间成本。所谓时间成本是指用户在获取和利用信息产品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折算的费用,如等待服务时间、接受培训时间等。

二、信息成本的特征

1、信息成本的区域性。信息成本的高低受环境、经济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拥有许多区位优势,如发达的交通通讯设施、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商业服务以及配套的各种相关机构,使得这些地区信息传输通道比较畅通,信息成本较低。

2、信息成本的转嫁性。某些信息产品和服务,如教育等具有公用性,其成本由公民共同负担;某些具有共享性的信息产品,由于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如气象信息等,政府和经济管理者需要尽量扩大信息产品的使用范围和尽快促成信息产品的共享,通过新闻媒体广为宣传,为实现这一目的,其成本也只能由公民共同负担。

3、信息成本的资本性。信息的生产、开发和服务需要购买各种通讯和信息处理设备,这些购买支出形成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另外,在信息的生产、开发和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招聘、培训信息人员,信息人员是企业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所以这些费用也构成了企业的资本性支出。

三、信息价值的衡量

信息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信息价格,进而影响信息成本。信息价值的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

1、按照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和其他一般产品的价值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即:V=C+P。其中:V为信息产品的价值;C为生产该信息所耗费的成本;P为利润。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所得的信息价值叫内在价值。生产信息商品的企业,通常用内在价值确定信息的价格。

2、衡量信息的使用效果。这种方法认为,信息的价值是在决策过程中使用了该信息所增加的收益减去为获取该信息所耗费用。这里所说的收益是指在设计选择方案时,使用信息从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所获经济效益与不使用信息随便选一个方案所获经济效益的差额,即:P=P(MAX)-P(i)。其中:P(MAX)为最好方案的收益;P(i)为任选某个方案的收益。比较合理的是用几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代替P(i),即

如果不是在多个方案中选一个,而是直接利用信息和模型选出最优方案,那么上式应为:

其中:Popt为最优方案的收益。用这种方法计算得出的价值叫信息的外延价值。使用信息的企业,通常用信息的外延价值衡量信息是否适用。

四、信息成本的确认

对于信息成本中的资本性支出即资本成本,应按下列原则确认:

1、未来收益原则。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传统会计对资产的确认是基于过去的交易、事项的发生,但对于信息而言,并非都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因此只能根据它所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来衡量。

2、协同原则。传统会计对于资产的确认是基于会计主体和单个资产假设来进行的。但信息的价值并不表现在主体是否拥有或控制本身,而必须经过恰当的协同效应的分析和市场比较才能确认。所以,其确认应该是一种非主体化的协同原则和市场评估标准。

3、风险原则。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核算时应充分考虑谨慎性原则。而信息的确认是基于未实现的未来利益,对它的确认应采用风险原则,以便把企业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可能实现的财富和经营风险充分表现出来。

4、相关性原则。在传统会计的框架中,会计核算既重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又重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原则。但在可靠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发生矛盾时,更多的时候选择了可靠性原则。而信息具有很强的对象性。一方面,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经济主体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内部的调控信息只在内部“信道”中传递;另一方面,作为商品的信息在经济主体之间传递也具有很强的对象性,对不需要某种信息的主体来说,这种信息不具有使用价值,它不能“消除不确定性”,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因此,核算时要把具体的信息、具体的市场和具体的应用环境联系起来考虑。

五、信息成本的核算的基本思路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信息成本主要发生在信息市场交易和企业内信息运作两方面。因此,我们在进行信息成本核算时,必须考虑企业内部信息生产与运作的费用和企业外部获得信息所需支付的费用。

在企业内部生产信息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信息生产的相应劳动工具。目前,企业一般将所购买计算机硬件列作固定资产。对于因购买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未单独计价的,并入计算机硬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单独计价的,则作为无形资产管理。由于这些资产都与信息的生产有关,都可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为了对信息成本单独核算,宜将硬软件列作“信息资产”加以处理,同时设置相应的“信息资产摊销”科目对硬软件损耗进行摊销。摩尔定律指出,计算机的芯片性能每18个月提高一倍,其价格却会下降50%。实践证明,硬件价格大幅度下降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软件版本快速更新换代也使原先购入的软件提前被废弃,由此决定企业购入服务器、网络设施等硬软件以资产入账后,不仅要考虑其加速折旧问题,同时要计提各信息资产的减值准备。

信息服务商也有购买信息“原材料”的问题。无论是通过信息中介还是采用其他方式购买数据或原始信息,都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对信息服务商而言,购买原始信息所付费用是一种经常性费用,应当设置“信息使用费支出”科目加以核算。尽管有一部分数据或原始信息无须付费就可以在网上搜索取得,但搜索成本仍然存在,例如人工费和网络及计算机等硬软件设施的使用费等,因此宜设置“信息搜索成本”科目加以核算。而鉴于信息处理费用将越来越大,还需要设置“信息处理成本”科目来核算纷繁多样的信息处理费用。除此之外,信息服务商还应对某些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加以归集,因此可设置“信息间接费用”科目对诸如存储、传递等环节所发生的费用加以汇总与分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

成本会计流程总结 篇4

第一步,审核本月份全部单据,主要包括材料出库单.采购入库单.销售出库单.形态转换单.其他入库单和其他入库单。在供应链销售管理首先结账。

第二部,供应链-采购管理模块-月末结账,(前提是审核本月所有采购入库)

第三部,供应链-存货核算-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注意不记账产品入库单和没有单价的材料出库单。

第四部,在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数据录入里,手工录入月末在产品报表数量和月末工时数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初在产品+材料出库单-产成品入库单,月末工时是按照产品单价和数量分配。第五部,在存货核算系统里点击结算成本处理,暂估采购入库单,然后点击产成品单价平均分配,点击上面按钮-查询-全取-分配,显示成功分配。

第六部,在存货核算系统里点击结正常单据记账(所有单据),然后点击财务核算-生成凭证-点击选择按钮-选择(材料出库单,其他出库单,其他入库,采购入库单)分别生产凭证。二张凭证就可以了。

第七步,点击财务会计-总账-凭证,审核全月凭证,出纳签字,主管签字,记账。点击期末转账生成,做制作费用结转凭证,然后审核凭证,主管签字,记账。

成本会计工作总结 篇5

一、成本基础资料建立企业管理水平在不一样阶段成本核算分析重点是不一样的。

成本都是由料工费三部分组成,材料一般占大部分。占用企业流动资产最大的是存货(材料、产品、在成品)存货的周转率高低取决于产品生产周期,销售接单与排产模式,采购到货周期、采购成本与材料价格趋势,PMC与制造部门的管理水平。在控制存货量之前首先保证帐实相符。企业比较混乱,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账实不符,收发记录错乱不齐。这是仓库管理的难点与重点之一。规范物料收发存之前,首先如何科学规范物料编码与代码的归类命名,应研究到简便操作易记忆与区分;物料存放方式;计量单位的设定;收发流程的控制。

二、成本核算流程设计。

三、成本分析。

四、成本控制决策。

我于XX年XX月XX日开始到公司上班,从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把自我融入到我们的这个团队中,不知不觉已经三个多月了,现将这三个月的工作情景总结如下:

一、十分注意的向周围的老同事学习,在工作中处处留意,多看,多思考,多学习,以较快的速度熟悉着公司的情景,较好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这个团队中。

二、帮忙采购核对前期的应付账款余额,并对账袋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以后的工作供给便利;并协助采购带新员工,虽然我自我还是一个来公司不久的尚在试用期的新员工,但在4月份,还是进取主动的协助采购带新人,将自我明白的和在工作中应当着重注意的问题都教给XX,教会她如何记账袋,如何查错,如何发传真等。

三、根据核对后的应付账款余额重新建产新账,并及时的填制应付凭证、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除外协厂供应商的期初余额尚需核对外,大部分的应付账数据已经准确。

四、建立库存明细账。在三四月份,因为原先的成本会计突然离职,在没有任何交接的情景下,变压力为动力,要求自我尽快的熟悉公司情景,不断的对工作进行改善,以期更适合公司的现状。将库存明细账分为青岛库、公司流动库、公司原材料库、沈阳库、济南库、北京库、上海库和生产车间库,并对成品库进行了汇总,构成公司总的库存明细账。在建账的同时,将当期该处理的单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但因期初数据不准确,影响了报表的可信度,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五、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发现有的单据在处理上存在问题,便首先同同事进行沟通,与同事分享自我的解决思路,能解决的就解决掉,不能解决的就提交上级经理,同时提出自我的意见供给参考。

六、接手公司及分公司的手工库存明细账(外部)。

七、接手运费的登记工作。由于开始时未交待明白,所以前段时间一向延用前期的做法,对运费进行流水登记。运费管理修正后,根据应付报表及运费管理的要求,重新设计了一套运费统计的表格,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八、热心回答同事询问的问题。由于自我以前接触计算机应用多一点儿,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同事询问,我总是会把自我明白的分享给大家。我认为大家的本事都提高了,我们的公司才会整体的提高。

关于我们目前的状况,我提一点看法,就是关于月末结账的问题,应收、应付、采购、制单、库务等相关人员口径要一致,统一时间结账,便于账账之间进行核对。要强化月末盘点的概念,盘点就是要进行账实核对,目的是要到达账实相符。账面数和实数之间差了未达单据,所以盘点时必须要处理好未达单据,不仅仅是送货单,入库单、库与库之间的送货单等与库存相关的单据都存在着未达情景,都要列全,并且要注明单据的性质(是送货单还是入库单还是库与库之间的送货单,只列单据号不易区分),单据的情景(做废或改单)此刻这些方面做的还不够,未达单据供给不是很全,有些入库单未供给,未达单据如果不准确,库存核对就无法有效的进行,更谈不上账实相符了。还有盘点日的单据必须要和库务确定好是盘点前还是盘点后,不能再出现同一天的单据,有的是盘点前,有的是盘后的情景,这样我们在处理单据是会出现混乱。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篇6

第一章 总论

1.成本的作用P3

2.成本的涵义及职能P7

3.成本的任务P8

4.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包括哪些P12

5.集中工作与分散工作的优 缺点 内容 适应性P14

第二章

1.如何正确划分各种期间费用P18

2.费用的分类标准及内容P21

3.区分直接计入费用、间接计入费用和直接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P24

第三章

1.材料费用的分配:原材料P31、燃料和动力的分配P35、外购动力的分配P39(注意会计分录的书写)、职工薪酬的分配P40(注意其他职工薪酬的分配的变换P46)

2.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掌握分配方法,尤其是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及计划分配法

3.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主要掌握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4.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可修复、不可修复及回收残料的账务处理

5.期间费用的归集和结转

第四章

1.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七种。最最重要的是约当产量法

第五章

1.生产成本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三点

2.品种法特点、适用范围、账务处理的步骤

3.分批法特点、适用范围、账务处理的步骤.简化分批法

4.分步法定义、内容、原因、特点、适用范围、账务处理的步骤:逐步结转法及综合法。成本的还原

最后一次课老师会总结,但是也希望同学们能提前准备,有备无患

成本会计 总结 篇7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会计教学,会计教学应用,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 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可见, 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 我们可以认清一个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以及它与其他事物的异同点, 从而把握各事物间的关系和区别, 形成对事物概念的认识。

比较有多种方法, 如可以有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形式上面可以进行图形比较和列表等, 还可以有类比、差比和对比等。“我们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教学方法, 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而比较教学法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方法之一。笔者根据几十年的教学探索, 总结出以下一些内容, 供同行们参考。

一、教师在应用比较法进行会计教学时应注意的内容

(一) 目的要明确

比较的目的要明确。比较法要以阐明会计理论的科学内涵为出发点, 通过比较教学, 使学生明确比较对象的共性和差异;在比较的过程中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和结果, 并借鉴会计学研究进展, 进一步阐明这种差异的客观性。

(二) 定位要适当

比较的内容对象要贴近学生的思维和实际。会计教学的比较法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会计原理的基础上, 以“取同”奠定学习的基础, 通过“求异”准确认识理解会计知识, 使学生的思维在比较过程中得到梳理, 获得理想的“授之以渔”教学效果的同时, 通过比较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内容要可比

在会计教学中所比较的经济业务或处理方法一定要准确限定其范围和比较条件, 并非所有业务和方法都能够找到可比较的准确对象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因此确定比较对象要具有可比性。比如, 两种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处理方法里面的财产盘存制度、存货的计价、折旧的计算、坏账准备的提取、长期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等等都是比较理想的比较法的内容。

二、比较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举例

(一) 以不同的会计主体的角度进行对比 (横向对比)

[案例]长江公司与黄河公司均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 2010年3月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3月20日之前长江公司应向黄河公司发出甲材料10000件, 每件20元。合同约定, 商品交接采用发货制, 运费由长江公司垫付, 货款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

[分析]这个案例的比较教学一般选择在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材料采购以及产品销售的会计核算之后。在这个案例中, 长江公司和黄河公司分别属于不同的会计主体, 且在这宗交易中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 长江公司属于销售方, 黄河公司属于采购方。因此, 同样的一个交易, 对长江公司来讲是产品销售业务, 而对黄河公司来讲却是材料采购业务。由于业务的性质不一样, 因而两个公司的会计处理就截然不同了。

先看长江公司 (销售方) 的核算:

1. 长江公司根据经济合同按期发出货物, 并开出转账支票垫付运费。

财会人员首先根据货运单位开出的运单, 借记“应收账款—黄河公司”, 贷记“银行存款”。在办妥托收手续后, 根据发票、托收凭证、运单等, 借记“应收账款—黄河公司”,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2. 长江公司收到货款后, 根据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联, 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应收账款—黄河公司”。

3. 根据出库单,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库存商品—甲商品”。

再来看黄河公司 (采购方) 的核算:

黄河公司接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托收凭证, 审核无误即承付货款。财会人员根据托收凭证、长江公司的发票及运费单据等原始凭证, 借记“在途物资”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贷记“银行存款”。

随后黄河公司收到了采购的甲材料并验收入库, 应根据材料验收单借记“在途物资—甲材料”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贷记“银行存款”。

可以看出, 由于会计主体的不同, 会计处理的方法和结果也不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 让学生按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 一组充当买方, 另一组充当卖方, 通过角色互换, 充分体会不同的会计主体条件下的不同会计处理。

(二) 以不同经营阶段的角度进行对比 (纵向对比)

对于同一个会计主体, 所处的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 对于不同内容的核算方法也可以比较。比如, 供产销是每个制造行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阶段。

存货的运费就是根据其不同的阶段来处理的, 一般采购阶段的运费应该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通过“在途物资”或“材料采购”核算, 而销售阶段的运费则计入期间费用, 在“销售费用”科目中核算。

存货的溢余和短缺, 在购进阶段和储存阶段其会计处理也是有差异的。

我们可以先类比分析其两者的共性, 比如业务的性质都是存货的实际数量和账面数量不一致, 都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等, 但是购进过程中发生的损耗是要计入采购材料的成本, 收发、计量等原因造成的短缺计入“管理费用”等。而在财产清查中发生的存货短缺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计入成本、期间费用或者“营业外支出”。

当然, 如果是复习课, 类似这样的比较,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出各种表格以使得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三、比较教学法是会计教学在复习总结阶段的理想选择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式, 比较的思维过程, 是主动思考的过程, 是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过程。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

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相比, 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作为思考主体的自身潜能, 认识事物本质、特征, 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是运用比较法教学对教师的掌控能力却是一种考验, 它要求教师对手中的教材和自己的学生都要了如指掌。要通观全局, 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的选择上都要恰到好处。

笔者认为在教学对象的选择上, 高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宜采用比较法, 因为他们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的支撑, 有比较强的分析比较能力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各门专业会计比基础会计更适合用比较法, 比如财务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会计等等;从教学课时的安排上, 比较法适合于在每节课、每个单元的结束或者小结的时候以及学期总复习的阶段, 至于比较的具体形式可以采取案例, 可以模拟设置情境, 比较的结果可以列表和图式的形式展示出来。

由此可见, 比较法就是对教学内容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 在相互的比较中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正确概念的同时, 又能通过比较的对象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比较法是会计教学在复习总结阶段的理想选择。

当然, 课堂教学是各种教学方法使用的综合体现。比较法只是其中之一, 笔者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 一直是把比较法与其他的教学法有机地融合在一块应用的, 比如讲授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升创新能力, 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地互动, 这样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参考文献

[1]伍棠棣, 李伯紊, 吴福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2]乔桂娟, 原芳.乌申斯基比较教育思想探析.外国教育研究, 2010 (11) .

[3]刘冠军.科学思维方法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4]夏建玲.“比较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应用.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0 (06) .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 成本会计 发展趋势 电算化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1.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新的管理理论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研究方法的具体的实物操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因素已不再是资本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源。

1.2竞争使管理者更迫切希望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国外跨国企业的进入使国内的众多公司所面临激烈竞争,管理者愈加重视企业的成本核算,更想知道準确的成本信息。

1.3新的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能够从事产品多样化生产,并解决了产品精致化的要求。当以很低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很高的制造费用时,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导致经营决策失误。

1.4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此,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1.5网络的普及使电子商务日益风行,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前提。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实体已不复存在,由于网络交易的临时性,当某项交易完成后虚拟的交易主体就会解散,在成本计算时将短暂的经营期限再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显得没有必要,成本计算方法将发生根本变化。

2.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但它也有不完善的一面:第一,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盲目使用,势必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会计分配费用的主观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尽管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3.解决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者应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3.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3.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3.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分析成本。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3.4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3.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乐艳芬.成本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韩五龙.完全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J].现代会计,2005,(4).

[3]李春宏,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4).

[4]徐小华.新形式下成本会计的变革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5,(17).

[5]刑启亮.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6]刘庆志,国凤兰.我国成本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3).

[7]郑凤旺.成本会计教学[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成本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篇9

2.部门间与本部、税务方面沟通较为密切,与各部门间协作流畅。能够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为工作任务较重的同事提供一些帮助。

3.工作态度上可以主动完成领导交办事项,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但仍需努力,也希望各位领导同事监督,及时指出问题,我会立即改正。对待工作较为认真负责,有责任心,向优秀的人学习品质。

4. 领导交办事项完成情况:

统计OA系统付款情况,做好登记。状态:已完成

工程情况统计表的填列。状态:已完成

账龄分析表的填报。状态:已完成(协助成本负责人高凯完成)

二部的往来核对工作,审核付款资料。状态:已完成(协助成本负责人高凯完成)

成本账套的季度计息情况。状态:已完成

内部、外部审计所需资料。状态:已完成(协助成本负责人高凯完成)

收款清欠统计表的填报。状态:已完成

成本账套的凭证录入工作。状态:进行中(1月已基本完成)

如何写成本会计工作总结 篇10

一、工作总结的内容 1.基本情况

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2.成绩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3.经验和教训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今后打算

下一步将怎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般不能少了这些内容。

二、工作总结的特点 总结的经验主要表现在自我性、客观性、经验性三个方面。1.自我性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2.回顾性

这一点总结与计划正好相反。计划是预想未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的工 工作进行检验,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段的工作。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又是制定下

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3.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

。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4.经验性

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宝贵,因为它对今后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 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三、工作总结的写法(一)总结的标题(二)总结的正文

和其他应用文体一样,总结的正文也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各部分均有其特定的内容。1.开头

总结的开头主要用来概述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主要任务、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以及总结目的、主要内容提示等。作为开头部分,要注意简明扼要,文字不可过多。

2.主体

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成绩和做法、经验和教训、今后打算等方面。这部分篇幅大、内容多,要特别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第一,纵式结构。第二,横式结构。第三,纵横式结构。主体部分的外部形式,有贯通式、小标题式、序数式三种情况。3.结尾。

成本会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11

关键词:成本会计 问题 对策

随着会计市场的发展,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再局限在其会计计算能力还在于其能够有效地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控制企业财务科学化的分配。企业为了扩大盈利,必须要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下功夫,减少企业的不必要性浪费,因此需要会计人员对企业财务进行成本核算管理。

一、成本会计的概念

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以资产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

二、新经济环境和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和影响

1.社会科技创新带来的冲击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动力不在仅仅的局限在企业的扩大生产,而是依靠企业的科技带动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看中企业的无形资产—科技含量。但是在企业的实际成本会计管理中,会计人员往往看中的就是企业的有形资产,他们忽视对于技术知识的成本核算,结果会造成企业的会计成本管理出现漏洞,造成成本会计管理体系不健全。

2.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产品生产工具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其采用的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大大的促进了生产力,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数量,减少了企业人工的劳动,对此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机械成本在不断地上升,而企业的人员劳动、管理等生产因素成本在不断地减少,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的人工价值创造只占到制造成本的33%左右。对此制造环境的变化需要成本会计做出相应的改革,调整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之间的比重,合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3.竞争加剧使管理者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

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受到地域、时间的限制,跨国企业组织的发展,扩大了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机会,增加了企业的发展机遇,但是于此而来的就是造成本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盈利越来越难,因此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地利润,增加企业面对竞争激烈市场的压力,其需要积极地管理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各项成本,增加其销售,扩大企业的利润。

4.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将发生变化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产品的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对此企业的成本会计要依据产品周期的时间调整企业的成本核算,如果企业的成本核算没有及时的与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相联系就是造成企业成本计算的错误。同时企业员工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于劳动时间的规定要求企业在生产等环节要体现适应性,企业不得对员工的劳动时间进行随意的延长,如果需要延长就要充分考虑延长劳动时间支出与生产产品收益之间的关系。

三、完善成本会计的对策

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成本会计的发展需要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撑,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实践的指导作用。

2.完善推广成本会计方法

完善成本会计方法,就是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保证从业人员有章可依。对于推广成本会计,要求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各种成本会计的经验,全面推广成本会计的实施。因此,全面发展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正确指引下,全社会高度关注,企业始终关注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为主,全面调动企业员工以及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我国成本会计健康、稳定、长久的发展。

3.不断更新成本观念,推广作业成本法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作业成本计算法为作业分析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有利于开展作业管理,即通过投入——产出的因果分析,揭示作业的特性,提供详细的作业信息,区分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设备的更新改造,生产组织程序日益现代化,全自动化的作业车间和生产线越来越多,电算化技术在成本核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也日渐普及,这些为有效采用作业成本提供了现实条件。

4.以人为本,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会计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本理念,都是值得我们总结、学习和推广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我们深入研讨,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在我国现代企业生产中进行推广。

5.完善成本会计体系,提高企业会计人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进程,促进现代成本会计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体系,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成本会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意识和素质。

参考文献:

1.蒋国发 我国成本会计的内容界定与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 《财会月刊》 2008年19期

2.贾宁 关于完善我国成本会计发展的基本对策思考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10期

成本会计 总结 篇12

从2007年开始, 学会与商务部财务司联合开展理论研究与论文评选活动, 并不断完善论文评选机制。全国五个大区和外经财会专业委员会每年都如期召开理论研讨会;并陆续探索实行全国“双盲评”、华东大区“双盲评”及与财务处长联席会联合召开等模式。

自2008年以来, 学会承担了5项研究课题。分别为人民币升值与企业竞争力、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危机对湖南企业贸易融资的影响、服务外包会计研究以及增值税转型对江苏企业的影响。通过组织承担课题, 形成了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外经贸会计学会、大专院校三结合的商务财会理论课题研究机制。

二、《国际商务财会》会刊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一) 《国际商务财会》更名改版

2007年1月, 杂志更名为《国际商务财会》。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同志为会刊亲自题写刊名;杂志顾问、原外经贸部刘山在副部长, 杂志编委会原主任、傅自应副部长对杂志改版给予充分肯定;新一届编委会也给杂志更名改版提供了许多支持。《国际商务财会》自更名改版以来, 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改进, 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二) 出版商务促进政策专刊

受商务部委托, 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商务事业发展需要出发, 2009年7月和2010年11月分别策划出版了“进一步稳定外需政策专刊”和“商务促进政策专刊”。专刊宣传了出口退税、出口信保、贸易便利化、促进内需、汇率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反映了各地商务促进政策的落实情况。

(三) 与地方、企业合作办专刊、增刊

2009年, 与宁波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和外经贸会计学会合办一期“宁波专刊”, 启动了与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及学会合作办刊模式。该专刊充分展示了宁波改革开放成果和强劲的外贸竞争力。2010年, 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和外经贸会计学会合办一期“上海世博专刊”。

三、编修商务财会专业书籍, 为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服务

2007年11月出版了《企业风险管理》一书。该书内容丰富, 案例翔实, 实用性强, 成为商务主管部门、外经贸会计学会进行企业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业务人员培训的参考教材。

2009年5月出版了《反倾销会计实务》。该书以会计为主线, 操作性强, 对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调查时按要求填写调查问卷或调查表、接待实地核查, 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0年6月, 编修了《对外经贸会计实务》 (原名《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基础工作手册》) 。该书由钟山副部长作序, 阐释了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并将最新的财税制度、外经贸政策、外汇法规等融入其中, 是广大外经贸财会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四、外经贸会计人才培训受到好评

(一)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学会自1999年被授予资质开展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以来, 不断规范组织管理、改进教学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多次受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高度评价和表彰。四年来, 平均每年办班20期左右, 培训3 000余人。

(二) 商务部委托培训

自2006年始, 学会受商务部委托先后在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省市举办了近20期“反倾销会计”培训班, 累计培训反倾销应诉会计人员2000余人。2010年, 为配合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发布实施, 学会受商务部委托分别在北京、上海、山西举办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风险管理”培训班。

五、举办大型论坛、研讨会, 不断提高学会知名度

2008年,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由部财务司主办、天津市商务委协办、学会承办的“财务会计改革与国际商务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天津召开。2009年, 为促进海峡两岸会计准则的等效与趋同, 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 学会在西安召开“海峡两岸会计准则研讨会”。

六、重视组织建设, 不断扩大会员队伍

外经财会专业委员会是学会的专业分会, 是针对外经企业的行业特点设立的。为了更好的为外经企业服务, 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外经财会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为学会的理事。五届一次理事会选举中冶科工集团总会计师李世钰为学会兼职副会长。

上一篇:青海生态规划实施保障下一篇:水产局14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设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