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语言暗示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适当的语言暗示(共3篇)

适当的语言暗示 篇1

父母在责备或鼓励孩子时,应考虑时机、方式、地点和语言运用的问题,因为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孩子心态、智力的发展。

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对他们有信心,孩子自然充满自信,面对难题时不再退缩而肯面对并尽量解决,这时可能连他们自己也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惊讶。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正面的.夸赞,如对他说:“真聪明!”“干得好!”或“将来一定很有出息!”这种心理学上的暗示效果,往往能对小孩的心理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帮助他们发挥潜力。

相反,假如经常对孩子说:“你真笨!”这种责骂的教育方式,最终真的会成为孩子智力成长的障碍。

“你真聪明”与“你真笨”这两句话,往往成了小孩将来智力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父母有时故意隐藏内心的喜悦,不给孩子应得的称赞,亦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适当的语言暗示 篇2

一、化学教学语言暗示艺术的心理机制

暗示教学艺术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暗示原理, 以多种多样的、含蓄间接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化学教学语言的暗示艺术是指教师运用含蓄、幽默、委婉的语言方式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活动。在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 化学教学语言的暗示艺术具有鲜明的“意会性”特点, 不仅是化学教学语言艺术的一种基本方法, 同时也是化学教学语言艺术中的一种艺术。

弗洛伊德曾说过, 心理活动的意识好比冰山上的小小山尖, 而无意识则是海洋下面看不见的巨大部分。所以, 化学教学语言暗示艺术的心理机制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刺激了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 学生产生了特定的心理反应, 即有意识的、清醒的理性的心理活动。它充分调动和发掘了学生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 使学生的无意识和有意识活动交织在一起, 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 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化学教学语言暗示艺术的主要形式

刘勰说:“语言要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近于婉、寄直于曲、寄正于余”, 即语言应在旧中见新、易中见难、贫中出奇、难而可及、循循善诱。就是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富有问题性, 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 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 由“因”想到“果”, 由“表”想到“里”, 由“个别”想到“一般”, 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化学教学语言的暗示艺术可分为如下三种。

1. 含蓄性语言的暗示艺术

含蓄是一种美, 是一种艺术。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语言艺术, 都离不开含蓄性语言的暗示艺术, 它是教学语言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比喻是含蓄性语言的重要形式。它是把隐含义藏于词语里面或形象之中, 让人们根据期间的对应联系透过辞面悟出辞里之深意。比喻中的明喻和暗喻、本体和喻体都说出, 但不说出寓意, 或不全说出寓意, 富有含蓄的意味。此外, 象征、反问、反语和谐音等修辞方式都可以作为含蓄语言的手法, 此不赘述。

布白也是含蓄性语言的一种形式。化学教学的布白是指化学教学中, 教师未明确或含蓄说明的部分或暗示的内容。运用化学教学语言的布白艺术技巧,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注意利用语言的停顿。教学语言不应从头到尾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讲个不停, 而应讲究变化和节奏。其中, 教学停顿是语言的技巧之一, 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暂时性的语言“空白”, 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过的内容, 便于“教”和“学”的顺利进行。二是注意运用教学语言的语音、语调。有时教学语言的声调就可能藏有丰富的潜台词, 而每一种语调都可以使对方获得某种附加的信息。

2. 幽默性语言的暗示艺术

幽默是一种艺术。相声演员的绝技就是通过幽默性的语言给人以笑, 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情感和力量。而一个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往往就在于向学生交心, 向学生移情, 以情生情, 在师生的情感相融中给学生以知识、观点、思想、情感和方略。幽默性语言暗示艺术, 是这种移情、生情、育情的启动器。在化学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像相声演员那样恰当地使用幽默性语言进行暗示, 往往能起到调节气氛, 创设愉快轻松的“乐学”教学情景和氛围。许多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相当密切, 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很多与化学知识有关, 这些现象的发生所造成的结果, 往往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用一些具有喜剧性的现象编成故事作为例子,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运用幽默性语言进行暗示讲解时, 教师应把握其最佳时机, 可以采用说笑话、引典故、插歇后语和说俏皮话等多种形式, 灵活进行。

3. 激励性语言的暗示艺术

化学激励性语言暗示艺术, 是指教师采用对学生尊重、信任、宽容、表扬、鞭策、祝愿等激励性和期待性语言进行暗示教学的方法。化学激励性语言往往带有情感的色彩。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不管是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 还是在进行阶段、结束阶段, 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都是交织在一起的整体过程。教师运用情感性激励语言, 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极大兴趣。

例如, 在甲烷教学中, 广东湛江的一位化学教师首先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湛江蓝天碧海并拌随优美的音乐和解说:南海深处出现一堆咕噜、咕噜冒泡的烂泥, 它看上去像一块普通冰, 但用火柴一点就着火,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种“可燃冰”, “可燃冰”是天然气 (甲烷类) 被包进水分子, 在海底低温与高压下形成的透明晶体, 是人类新型高效的新能源。然后, 教师以鼓舞人心的语调自豪地说:据专家称我国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 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此时, 学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至此, 教师才转入甲烷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的一片深情, 为家乡有如此丰富的能源而自豪的情感很自然地迁移到所学的内容上, 教学内容牵系着学生情感, 令他们激动和神往。这正是教师用激励性语言暗示使学生对“可燃冰”的积极情感转移到对甲烷学习上的情感迁移。

三、化学教学语言暗示艺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 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因为暗示相互作用原理是指暗示教学在暗示者、受暗示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条件下实施的, 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化学教学语言暗示艺术的关键。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收到“亲其师, 而信其道”的效果。

2. 教师运用暗示语言应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者应该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体系来学习探索新知识, 将所学知识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 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 看它们是否一致。化学教学语言暗示艺术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暗示的新信息应该与学生的无意识之间存在“相似块”。正如现代心理学的“差异原理”指出:“人的知觉和敏感性跟眼前‘图式’与心中熟悉的‘图式’之间的差异的程度有关。”只有那些暗示的新信息不是与心中的图式完全雷同和完全无关的图式, 即与内在图式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 的图式, 才能引起人的敏锐的知觉。

3. 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教学语言暗示的内容和体态语言相协调

因为在说与听这一交流中, 说话的内容处在听者注意力的中心, 而说话人的态度、表情处在注意力的外围, 要达到交流的最佳效果, 就必须使中心和外围充分协调, 以使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得更多的暗示信息。同时, 由于教师身体各部表情与语言不同, 它主要诉诸学生的视觉, 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真实的特征, 所以, 在化学教学中, 二者的协调, 可以实现化学教学艺术最佳化。

4. 教师要慎用评价性语言暗示

适当的肢体语言也是一种好的会话 篇3

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与别人见面时不要站得太近,而且千万记住,脸上不要有生气的表情。因为靠太近是一件令人不舒服的事,很容易使对方觉得困扰。要使自己的身体与对方保持一定距离,至少保持两英尺以上,异性要更远一点。

要给对方留有空间、绝对不要把对方逼到墙边,否则他会觉得有压迫感。要给别人留点转身的空间,这意味着他能自由转身走开。

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当你在一个团体中谈话,你的肢体语言若不是快活、文雅而是鲁莽、消极,效果是不好的。

要注意自己的坐姿。端正地坐在椅子上。假如你靠在椅子背上,双脚向前伸出,你的身体这时候就是在说,“管你说什么。坦白讲,你让我觉得无趣。”

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与某人谈话时,端端正正地坐着,当然不是一动也不动就像一个歌德式雕像。

要注意对方的脸面。双眼注视说话者的脸部,视线不要无目地四处游移。对说话者全神贯注就是礼貌。

要注意自己的体态。双腿保持不动,不要不停地改变位置,或者交叉来交叉去。因为后者的肢体语言不是表示关节疼痛,就是意味着想离开。如果你让膝部上下抖动,那表示你对现在单位或某个问题厌倦了。这个动作透漏出你心里的感觉,除非你想,否则最好掩饰一下。

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如果你是正在洽商的妇女,请注意自己的坐姿。女性主管对此尤其要注意,如果你穿着短窄裙,坐着时就要双腿并拢,而且要注意自己的姿态。妇女如果坐姿不雅,等于是对在场的男士发出错误的肢体语言,做了暧昧的暗示而不自知。为了形象的关系,在台上时尤其必须注意自己的仪表。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开学寄语、春季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