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策(推荐8篇)

对策 篇1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专稿速递 1999年第 3期 北京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现状 北京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于春全 张伟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市区现有各类机动车停车位约 48万

个, 其中公共停车位仅 7万个, 其余 41万个为单位、居民自用停车位,且近70%分布在单位院内,很难 供私人车辆或无停车位的其它单位车辆停放。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作为道路交通管理行政执法 机关负责道路停车管理,凡属对社会开放的收费停 车场均由市交管局负责审批。经批准的收费停车场 由工商管理机关核发营业执照,按物价部门规定收 取停车费。非社会停车场由产权单位自己管理。占 路停车位由市交管局统一规划、统一设置,停车收 费由市有关单位负责。大中型公共建筑、居住小区 配套停车场(库在规划时,由市交管局和市规划 局负责审定,并确定车位数量。

现行停车管理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现行停车管理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88年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交通管理条例》。

97年北京市发布的 《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 规定》。

89年北京市制定的 《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 筑停车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 并附发了 《北京市大 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标准》。

最近经市政府办公厅发文对住宅小区配建 指标修订为:每 10户配建 3-5个停车位,高档住宅 和公寓每户配建一个停车位。

根据《北京市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员管理 办法》 的有关规定, 市交管局先后发出两个 《通告》 , 在北京市城八区开始实施停车泊位证明制度。

二、停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机动车停车场地及设施严重不足

基本停车位(即自用停车位严重短缺。市区自用停车位只占车辆拥有量的不足 60%。占全 市 68万辆小客车 54%的私人小客车自己真正有停 车位的廖廖无几。

市区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在仅有的 7万 个公共停车位中,还有 1万多个是占路临时车位。

客货运输系统、汽修服务行业等缺少基本 的经营条件。城八区 800多家出租汽车公司拥有 5.7万辆车,只有不足 10%的出租车夜间停在公司停车 场内。公共汽车也有相当一部分占用道路停放。

现有停车场(库被挪用。

(二 停车管理力度不够, 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管理失控问题较为突出。

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交管局警力主要还是以 控制路口为主, 巡逻警力也只局限于一些主要干道, 并以纠正处理车辆行驶违法行为为主。

管理执法力度不够。目前违规停车处罚对象 是驾驶员,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往往难以找到当 时驾驶车辆的驾驶员。而对车辆所有人的处罚尚无 法律依据,造成执法效率大大降低。

对于违反管理法规,私自占用、改变停车场性 质的单位, 处罚力度明显不够, 只是罚单位 2000元, 法人 200元,远远起不到法律的约束作用。

规划建设执行缺乏必要监督管理。规划审批 的公共建筑、居民小区停车指标,由于建设过程中 不能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竣工后又没有有效 的验收手续,造成停车位指标不能完全落实。

专业运输部门、汽修行业等单位在申请执照 前,按规定应对本身应配置的停车场在市交管局进 行审批后,再到有关部门办理执照,但一些主管部 门未能认真履行法律手续,造成事后被动局面。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目前, 住宅小区、居 民大院、单位大院对停车的管理较为混乱。(三停车意识及法制观念差

相当多的市民现代交通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如许多市民头脑中依然保留着非机动车“门到门” 的传统观念,开车外出办事或购物,为了图自己便 利,随意乱停车。部分单位对内部或配建的停车设 施没有依法使用,反而违法随意占用、挪用。(四停车法规体系尚未健全

缺乏统一的停车管理法规,停车主管机关 在法律上应有的职责和权力未被有效确认。

管理不到位。由于没有法规规定,公安交 通管理机关对住宅小区、单位大院的停车管理,难 于统一掌握,只局限于政策的咨询和协调,不能很 好地发挥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能。

因住宅小区、单位大院的停车主管部门不 明确,管理不规范,造成停车混乱。停车场的审批和建设一体化在现行法规中 没有明确规定。造成部分建设单位在配建停车设施

城市交通 专稿速递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1999年 第 3期 11 时,主管部门无法有效地参与监督、验收,致使一 些公共建筑停车设施不足或流于形式。

(五停车收费标准低,道路资源浪费,停车 场建设未形成产业化。

北京市现行的机动车停车场收费标准,是 91年经市物价局批准执行的,目前已不能适应经济发 展需要。偏低的停车场收费标准,不仅使国家投巨 资修建的道路及停车设施,由于停车者无偿或低偿 占用,导致国有资源流失。而且,由于停车周转率 低,也造成了这些基础设施资源的浪费。同时,偏 低的收费标准也妨碍了停车场的建设与发展。(六停车无序造成治安秩序混乱 夜间许多机动车随意停在路边、居民楼下等处, 缺乏看管而造成车辆丢失,引发了治安、刑事案件 增多。

三、停车管理基本对策(一加快停车设施规划建设

应遵循布局合理、满足需求、保留用地、落实地域的原则,保证城市停车发展的必要空间。

市政府应给予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将其 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扶植停车场建设走 产业化的道路。形成政府、集体、个人投资一齐上, 使市区规划的社会停车场逐步予以实施。

(二加大停车管理力度

逐步规范停车。对市区街道进行停车规范 化管理;对未经批准在道路上划设停车位的,坚决 取缔,对违法停车严格管理;对有条件的繁华大街 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适当划设一些停车位及设 立准许停车的标志解决购物停车难的矛盾。

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做 法, 组建正规的道路交通协管员队伍参与交通管理, 协助交通民警维护停车秩序。目前,市交管局聘用近1000名以下岗职工为主的交通协管员, 协助民警 维护停车秩序,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就业问 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这些交通协管员的职 责和法律作用还需通过市政府正式授权,同时,这 支队伍的日常经费,应由市政府在收取的占路停车 费中,以收支两条线的形式予以拨付。

严格按规范要求配建停车场,凡规划审批 的停车场不能随意改变性质。规划、公安交通等部 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已建成停车场使用的监督检查, 并与产权单位签定责任书,凡改变性质的要予以严 肃处理,与此同时,对公共建筑及居民区在投入使

用前,应在建委的统一组织下有公安交管部门参加 验收。凡未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能投入使用。

为实现“车有其位”的目标,坚持停车泊 位证明的做法。

专业客运、货运、汽车维修等行业,在申 报营业执照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对其是否具 备滞留车辆的停车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要坚持先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停车设施予 以审验把关,再办理营业执照的原则。

各单位要按新实施的“门前三包”责任制 要求,将门前停车秩序纳入“三包”范围,并落到 实处,这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三健全停车管理法规

1、有关法规应尽快补充和明确停车管理主管机 关职责和权限;明确交通协管员的职责;明确占路 停车的性质;加大对违法停车车主的执法力度。

2、修改 《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建设管 理暂行规定》 ,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应补充的主要内 容:一是除大中型公共建筑外其他影响交通严重的 公共建筑(如餐厅、娱乐场所等 ,也需确定配建停 车位指标;二是配建标准应予相应提高;三是对违 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四是对确无条件配建且经依 法审批的公共建筑, 对缺额部分收取停车位差额费, 以用于公共停车场的建设。

3、对居民住宅小区配建停车位应尽快立法, 不 能只是作为一般的技术性规范来要求。

(四调整停车收费标准

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停车管理经验表明,依靠经 济杠杆,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对缓解停车难有着 积极的作用。具体收费标准中要体现占路停车收费 高,以减少占路停车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收益;不同地段的停车费用,按地级差价也应相应不同。(五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管理

目前,北京市使用的停车计时收费系统,使北 京市停车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变化:通过规范停车 收费区域,以静制动,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由过 去单一的收费型向管理型转变, 停车秩序得以改善;规范了停车收费行为和收费标准;提高了停车周转 率,缓解了部分地区停车难的问题。

(六关于停车经营管理

停车场的经营管理应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 则,按市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予以合法经营,在经 营前应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对停车场经营条件予以

城市交通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专稿速递

1999年第 3期 审批后,再由有关部门进行审批。

占路停车收费理论上应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 分,经营单位可以是市、区政府授权一个部门统一 组织收取;也可由市、区政府指定一个单位作为业 主(政府的代表 , 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一规划 设定的道路停车位,采取市场竞标的方式分路或分 片公开向社会单位招标,所收取费用除支付日常管 理费用及微利外,一律上交同级财政,以防止国有 资产的流失。住宅小区的停车管理,产权单位应确 定物业管理部门并纳入安全文明小区建设中,统一

规划,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管理。现有居民区,有 条件停车的要统一规划对居民开放,凡条件不具备 的,可结合部分绿地或区内道路开辟停车场地。(七加强宣传教育

停车秩序是城市管理和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车辆拥有者

“车有其位”、“停车入位”和“有偿停车”的意识, 改变随意停车的陋习,提高现代化交通意识和遵守 法制的观念,从而改善首都交通整体环境。

学会工作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 199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在兰州市政府、兰州市规划土地局的大力支持 和协助下,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于 9月 13~15日在兰州组织召开了 199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 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98名委员及代表参加了会议, 建设部原副部长廉仲、国家设计大师任震英、甘肃 省建委主任屠锦敏、兰州市副市长宋乃娴、兰州市 人大副主任丁克勤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本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是在学委会成立二十周 年之际召开的,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交通行业的 学术发展和技术进步,探索二十一世纪城市交通的 发展道路,促进相互交流和理论研究,学术委员会 在会前组织了以 “迈向 21世纪的中国城市交通” 为 主题的论文征集活动, 从应征的 70余篇论文中评选 出 35篇论文收

录到论文集,并评选出 10篇青年优 秀论文。学术委员会将在年内正式出版题为“迈向 21世纪的中国城市交通”学术论文集。

会议期间,张启成主任委员作了题为“努力探 索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律”的主题报告,回顾了 20年来学委会走过的历程,对下一阶段学委会的学 术工作提出了要求。来自各地的 20余位委员和代表 交流了近年来完成的交通规划项目和建设实施项 目;香港的 3名特邀委员介绍了香港的城市交通发 展,以及政府、企业和学术团体在香港交通发展中 的作用及协调机制;兰州市规划土地局李曙光局长 全面介绍了兰州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编制情 况;会议还组织考察了兰州市的城市建设和交通建 设。

世纪之交召开的本次会议具有两个明显的特

点,一是精心组织会议交流的项目和论文,突出了 交流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增加了项目实施后的 效果评价;二是项目交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交流 方式直观、新颖,具有吸引力。与会代表认为,本 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把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活动推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拓展了新世纪城市交通研究的思 路。

会议期间,还分组讨论了学委会的自身建设, 以及对兰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的建议。同时, 也对 “关 于城市交通发展与交通规划的建议”初稿进行了认 真的讨论和修改。会议通过了增补两名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的决议。

应南京市规划局的盛情邀请, 学术委员会 2000年的年会将于明年秋季在南京召开。

(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马林 资料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领导机构名单

对策 篇2

矩阵对策也叫二人零和对策, 其对策中有两个局中人, 每个局中人仅有有限个策略可供选择。每一局的对策均有确定的得失值 (赢得值) , 且同一局的两个局中人的得失值之和为零, 局中人双方针对对方所采取的策略相应地制定最有利于自己的应对策略, 双方激烈对抗。在矩阵对策中, 如果局中人的支付矩阵中有鞍点, 选择鞍点对策是最优的策略, 若无鞍点, 则需要选择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是纯策略在空间上的概率分布。

1 矩阵对策中混合对策问题的数学模型

设局中人A分别以x1, x2, …, xm的概率混合使用他的m种策略, 设局中人B分别以y1, y2, …, yn的概率混合使用他的n种策略。

当A采用混合策略, B采用纯策略bj (j=1, 2, …, n) , A的赢得为, 依据最大最小原则, 有

其中C= (cij) m×n为局中人A的支付矩阵, vA为A的赢得值。可以将该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 则局中人A、B的最优策略的数学模型为:

该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运用lingo非常方便。

2 lingo求解举例

甲乙两人用“石头, 剪刀, 布”游戏决定胜负, 双方规定:石头胜剪子, 剪子胜布, 布胜石头。问他们两人如何做, 才能使自己获胜的可能性更大。

分析:该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游戏, 通常在客观条件无法定胜负的时候采用。游戏中甲的支付函数如表1。

容易看出, 该问题是一个二人零和对策问题, 没有纯最优策略, 只能求相应的混合策略。

甲的支付矩阵, 依照上述模型, 求甲的最优策略的LINGO程序如下:

结果表明, 甲以1/3的概率出石头、剪刀、布中每种策略的一种, 其赢得值为0, 用同样的方法求乙的最优策略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这个结果说明, 在“石头、剪刀、布”游戏中, 如果不考虑参与者的习惯、互相了解程度等其他因素, 游戏是绝对公平的。

3 结束语

运用lingo求解矩阵对策中混合对策问题非常方便。不同的矩阵对策问题只是支付矩阵不同, 只改变支付矩阵即可求解。另外, 无论矩阵对策有无鞍点, 都可以用线性规划的方法, 运用lingo软件求解。

参考文献

[1]曾庆红, 杨桥艳.基于LINGO软件的数学规划模型求解[J].保山学院学报, 2010 (02) .

[2]钱业洪.矩阵对策混合策略解法概述[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3 (5) .

对策 篇3

关键词:政策执行 偏差 原因 对策

“上有政策,下有政策”是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有政策,下有政策”既可能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产生消极的影响,但也可能对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作用。一项政策想要得到很好的执行同时产生积极的结果,政策的变通是必不可少的。而政策变通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政策变通是为了更好的执行政策,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而消极的变通过分强调了灵活性,违背了原政策的基本净胜,也是对原政策的背离。在现实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有多种表现形式。

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主要表现

1.“添工加料”、附加条件的执行。在这种政策执行的过程当中,政策执行者一般都会添加一些原有政策所没有的东西,而添加的这些东西往往是不合理的,不可行的,但政策的执行者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把它们强行加进去,使这些不合理的不可行的大东西变成合理的可行的,这样就会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土政策”。它们口头上喊的是政策执行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口号,实际上是自立一套,谋取私利。

2.象征性、“走过场”式的执行。我国政策制定、執行属于直线网络系统,这个系统正常运转必须按照一定规则来,下级必须严格执行上级所做的决策,必须维护上级政策制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意见、有看法可以利用正规的渠道和方式逐级反映,但同时也必须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时间的方式执行,这是政策执行的最高准则,但是在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象征性执行甚至抗拒执行的现象。

3.改其实质、曲解其意的执行。这种现象大都是由于政策执行者根据自身有利的部分予以实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政策无发真正地贯彻落实,甚至受到与初衷。很多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时往往加入了很多个人的理解,曲解了政策的原本意图,导致政策执行偏差。比如说公款吃喝问题,中央政府规定公款招待是四菜一汤而基层政府实际实施的是公款招待每人四菜一汤。

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产生的原因

“上有对策,下有政策”从本质上来说是把上级政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实现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私利,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变通,是对原政策的背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无非是利益的驱动。

1.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根本原因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对一定社会关系中不同群体的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因在于实现自己的利益;不同的社会阶级、集团、政党、个人从事政治经济活动,同样是为了通过影响政策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利益是政治经济活动的主旋律,这必然导致各个利益集团为了本身的利益进行博弈,力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2. “上有政策,下有政策”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监督机制过于分散。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机制虽然已经形成,但是仍然很不完善,行政部门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政出多门、政令不畅”等现象,从而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提供了条件。

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源于政策本身设计的缺陷。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缺陷:一是政策规定的各项内容没有反应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政策规定的各项行为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在执行政策规范与客观实际产生了强烈冲突,使政策执行失去了实践的基础;二是政策目标错误或者模糊不清、政策内容混乱、政策活动主题的职权责任与活动期限界定不科学,这就给政策执行者提供了可趁之机;三是政策体系不配套,新政策缺乏连续性,政策层次相互脱节,政策目标、内容和效应相互冲突等等。

三、有效治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对策

在我国政策执行体制中,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政策执行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权力随着公共管理重心的下移而日益社会化,啥它对公共权力的垄断被逐步取消。在现代社会中,政策的执行迫切要求提高政策主体的执行能力,它不仅关系到政府治理社会的效率和效果,而且直接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1. 树立正确地政绩观是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基本前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好解决的问题是“政绩为谁创”,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其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创造政绩。再次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

完善政策执行的监控体系是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重要保证。政策执行者之所以敢挑战上级政策的权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策执行监控机构法律地位低,权威性不够。

2. 在社会政策执行中坚决贯彻原则性、灵活性和整体性原则。在执行政策中,要坚持政策的原则立场,严格执行政策的规定及其要求,全面、良好地实现政策的目标。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坚持政策方向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实施方法,从而使政策更适合各个地方特定的经济环境,是政策更加完善,使政策目标得到迅速而全面地实现。同时,在社会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把政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注意发挥政策的整体效益,各级政府机关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关系,协调好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的关系。

总而言之,长期以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通的直接原因。中国幅员辽阔,行政事务纷繁复杂,政策多种多样,即使监督机制在健全,配套人员再多,也不可能杜绝一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忠实执行政策行为的发生。因此,对于违法渎职、贪污腐化、执行失误等各种行政案件要坚决查处,毫不留情地依法惩处各种违法失职的行政官员,是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公共政策与分析[M].北京:中共经济出版社,2001

[2]陈奇星.试论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J].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3]吴道珍.防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J].领导科学,2004.13

腐败现状及对策 篇4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的行为。腐败是一个普遍性、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问题,自国家产生,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出现后便一直存在。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已。通过认真地对61年的反腐败历程加以回顾和总结,探索其中的规律,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从而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反腐倡廉工作找到切实有效的对策。

(权钱交易,行使职务与谋取私利相结合、权力行为与经济行为相结合,权力的物化、商品化已经达到相当程度

腐败犯罪从自然人发展到法人,从经济部门蔓延到执法等部门,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在许多地方已经公开化、广泛化

腐败犯罪呈持续上升趋势,大案、要案猛增,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 四)腐败犯罪手段狡猾,目的多样,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首先是由犯罪主体的身份决定的。他们一般都是有职有权的人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社会关系网多,作案前有准备和作案后有对策,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常干扰侦查活动。

其次,这是犯罪者利益的一致性、犯罪方法的多样和证据的难侦破性决定

第三,腐败犯罪和其他经济犯罪相连或与其他经济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包容,而腐败犯罪分子往往避重就轻,转移视线,混淆视听,逃避侦查审判。

第四,是否腐败犯罪其性质往往与民事馈赠等行为、地方政策、经济转轨期法律法规的漏洞等混合在一起,很难区分和界定。的。)

1、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7】过去被视为“清水衙门”的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纪检、宣传、反贪等部门,也发生了不少买官卖官、贪污贿赂现象。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的谋取私利,或中饱私囊,或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或利用职权欺压良善,甚至与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充当保护伞。

2、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如果把以前揪出来的腐败疯子比作是“小蛀虫”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揪出来了“大老虎”,许多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受到了查处。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给类经济案件中,在2003年涉及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其中设计亿元以上的有21件。李真、程维高、杜世成,甚至连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一并受到查处,腐败现象有向高层蔓延之势。

3、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其中有40多人是“一把手”。

4、“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许多腐败现象通常是假借合法之形行腐败之实,在“合法”的名义下,公开的为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为个人谋取私利,通过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来腐败,在行为认定上是很 1

难认定为违法的。这类案件的存在,给案件的定性和查处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行贿受贿的交易中,受贿者作为公共权力或资源的掌握者而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处于垄断地位,行贿者作为有求于人的不利地位,行贿者和受贿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当受贿者面临着众多的行贿者时,他往往会选择出价最高的行贿者,其他行贿者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只能被迫行贿。

一、反腐败的对策

1、以制度建设打开反腐败局面

在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史上,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但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制度反腐,才能使反腐败斗争更可靠、更理性。对此,时任深圳市长王荣说过:“预防腐败和监督领导干部不能光靠其自觉性,更不能靠其誓言,要靠一个好的制度。”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1)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只有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出来并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国家才能治理好,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但在一些选人用人的过程中,“闭门圈干部”“买官卖官”“跑官要官”“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依然存在。这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更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用民主和竞争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事实上存在的自上而下的委任制使得干部选拔任用的权力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里。这也是导致人事腐败的重要诱因之一。因为买官者若想获得某一职位,只需把那少数的几个人搞好就可以了。因而买官者也就把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溜须拍马”“行贿”等方式上

二是建立健全公职人员的资历和绩效晋升制度。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中,论资排辈现象十分严重,官员的晋升靠资历而非能力。这种靠资历而非能力的用人制度,严重抑制了人才的健康成长。如何打破论资排辈这一陋习?那就是要引进资历和绩效晋升制度。虽然世界各国在政治文化、政治制度、行政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公务员制度的设计也存在着差距,但“资历和绩效晋升”是得到共同认同的。公职人员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竭忠尽智,尽忠职守,讲求实效,到了一定年限就有晋升的机会。

(2)完善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事实证明,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极易被滥用。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土壤。“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线的地方才停止。【8】”因此,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以“权力监督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和使用显得特别重要。

一是使各种监督力量达到总体协调。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了中共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各种形式的监督体系,在反腐倡廉的职能机构设置上,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国家预防腐败局。应该说监督体系和只能机关的设置已经比较完善了,但在实际中未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更未达到“1+1>2”的整体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监督机构分散,关系没有理顺,权限没有划分清楚,缺乏统一协调机制。

二是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从腐败产生的情况来看,任何腐败现象都根源于不受制约的权力,纵观我国政坛上落马的高官,虽然腐败手段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大权在握而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一个人说了算。三是尽快建立财产申报制度。

四是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和“零容忍”的原则。邓范畴,由行政监察机关负责;而5000元以上,则属于刑事处罚范畴,一般由检察机关负责。这种安排是与“零容忍”精神相背离的,改变当前以数量划分贪污罪的做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以性质划分的做法,凡是贪污受贿行为,即使只是贪污一分钱,也一律构成刑事犯罪。

2、以法制保障反腐

在我国反腐败的历史上,曾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后,鲜明地提出了“反腐败必须依靠法制”的重要思想,反腐败斗争“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法制是保障。

(1)完善法律体系

坚持以法制反腐的首要前提是有法可依。在宪法的框架下,我国已制定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但总体来说,廉政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现行法律法规多为事后惩戒性,缺乏事前预防、事中监督的法律法规,党纪党规比较多,但大多未能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为此,根据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廉政法》、《反腐败法》、《新闻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等。

(2)严格执法

3、加快新闻立法,充分利用网路力量

应采取的对策 篇5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开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

(一)确定一个标准

即自我批评不躲闪; 互相批评不回避; 摆上桌面做批评;紧扣中

心谈问题;查摆问题不怕丑;剖析问题触思想。

(二)营造三个氛围

1、营造理论学习的氛围。

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开展批评与自我 批评的思想武器,用理论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问题,增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思想修养水平,形成讲党性、讲原则、讲政

治、讲正气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氛围。

2、营造班长带头的氛围。

班长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带头开

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严于解剖自己,不怕丢面子,不怕得罪人,为班子其他成员起示范作用。要胸怀大度,不怀小人之心、不打击报

复提意见的同志,使班子其他成员没有戒心,没有怕心,敢于讲真话,3

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加强党内生活准则教育,严格执行党 内生活制度,扩大党内民主,使每名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认识 到,在党内组织生活中,不管职务高低、权利大小,每个人都是平等 的,都要自觉遵守党内生活制度,都要自觉接受其他班子成员和党内 外的监督批评。

(三)抓住三个环节

第一,搞好会前准备。重点做到四个掌握,即: 1、掌握全面情 况,就是注意掌握班子成员平时的思想和言行,为搞好批评与自我批 评提供真实全面情况; 2、掌握重点问题,就是对组织上掌握和群众 反映的问题,以及上级指定解决的或专题民主生活会确定解决的问题 进行调查,使批评与自我批评事实清楚,依据准确,有的放矢;、掌握召开民主会的时机和主题。

一般情况下,召开民主生活会是按上 级规定的时间和主题,也可以自选时机和主题。主要是在班子对某项

工作和某个重大问题发生重大分歧时; 在班子成员发生具有共性或倾 向性问题时;

在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出台时;在做出生产经营重大决策 或发生重大失误或生产经营发生较大困难等情况时,班子党政主要领 导先行沟通,确定民主生活会时间和主题,然后班子会讨论研究形成 共识后,再召开民主生活会,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有针对性、实效性。4、掌握班子成员性格气质特点。掌握班子成员不同性格气质特点,预测和掌握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存在的心理状态,做到心中有数,使批

评与自我批评既解决问题,又使班子成员心情舒畅,达到会议目的。

第二,注重会中引导。1、主题引导,就是要牢牢把握民主生活 会的主题,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标准和方针,防止脱离主题。2、班长带动引导,就是“班长”要带头搞好自我批评,勇于自暴其

丑,并虚心接受其他同志的批评,同时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引

导大家围绕主题讲真话、讲实话、有话当面讲。3、批评与自我批评

技巧引导,就是针对不同班子成员、不同性质的问题,分别采取一针

见血式、含蓄式、提醒式等批评方式。4、异常情况引导。当出现班

子成员自己有问题不主动讲时,应通过会前谈心,提出问题和要求,教育其主动开展自我批评。如果在会上仍不讲自己问题的,应进行有 针对性的引导,或者在会前有意识安排其他班子成员提出问题,促使

其讲清问题。当出现与会者不发言或不说真话,明知不对不批评时,应要求班子成员会前都要写发言提纲,要求会中人人发言; 参加会议 的上级领导或班子主要领导对每名班子发言进行点评; 有条件时,邀

请基层干部或党员代表、职工代表参加会议,进行监督。当出现批评

言辞过激或发生“顶牛”吵架的时,要注意从正面教育,指明大家的

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弄清问题,增进团结,教育引导班子成员正确

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当“顶牛”争执不休时,要暂时休会,班

子主要领导分别同吵架双方谈心,促使双方谈心,消除误会,在此基

础上再复会。

第三,抓好会后整改措施落实。(1)建立《个人整改情况表》,班子成员每人一份,将班子成员和其他方面提出的批评填写在表上,班子成员要表达意见,并填写整改目标、措施和时限。在班子会上宣

读,本人和党委书记签字。(2)针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暴露出来的有

关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或尚不够党纪政纪处分,但有较大影响的问

题,要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3)

做好被批评同志的思想工作。

班子主要领导要同被批评的同志谈心,使其正确对待,放下思想包袱; 对在会上有对立情绪、有误会的同志也要进行谈心,在做好双方思想

工作的基础上,让双方谈心,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

对个别思想态度不端正的同志,要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提高认识,改

正缺点毛病。(4)要强化督查促进落实。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汇报整改情况;班子成员每年年末的职代会述职,要有整改

情况;定期组织党代表或职工代表检查评议班子成员整改情况。

(5)

总结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成功经验,固化为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班子建设

制度。针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发生的问题,制定预防性的制度规定,形成班子民主建设长效机制。

(四)做到四个结合要讲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方法,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批评与谈心相结合。

坚持把批评贯穿于谈心的全过程,可

以在会前谈,也可以在会后谈;可以就一个问题谈,也可以在发生问

题后谈。

二是批评与提醒相结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不拘形式、不失时机地相互帮助提醒。三是集体批评与个别批评相结合。对普遍

性问题、倾向性问题、违纪问题,一般都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集体批

作文现状及对策 篇6

横山中心小学罗兴荣

一、问题的提出及现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教学难点。我校地处水乡,地域文化底蕴不深厚。受农村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学生的生活面不广而且生活单调,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偏低,以及应试教育等原因影响,我校作文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和积累习惯。

2、不会从生活中撷取材料进行习作。作文“假”、“大”、“空”的居多,没有表达真情实感。

3、思维不够开阔,习作的构思、立意水平不高,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4、不少班级有近30%的学生对作文还存在畏惧或抗拒心理,提起作文就头疼,写起作文只是三言两语。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学生的阅读量太少,积累的素材、词语太少。阅读是语文素养的积累过程,是写作的前提。只有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学生才能领会文中词语的意思,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才能灵活运用词语进行习作。

2、作文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现在的作文课堂还有很多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 1

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如开头法、结尾法等)象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如同学作文或优秀作文)。这种公式化的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忽视了学生对社会和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培养,也窒息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又怎么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3、教师的评价方法单一,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据了解,还有许多教师的作文评价方法单一落后,作文评价由教师一人承担,每次作文都精批细改,总批眉批力求详尽贴切,结果是“教师改得呕心沥血,学生随手一扔了事”,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对作文后的讲评也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诸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等不痛不痒的评语,把作文本发给学生就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作文讲评。这种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并不能和真正学生互动起来,可想而知,这种结果自然是“高耗低效”。

4、应试教育对作文教学的冲击太大。为了保证学生在考场上取得较好的分数,不少教师过于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和作文的结构与技巧,至于学生作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表达的情感与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则全然不顾,使得学生的作文表达的是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一写作文自然就一大堆“假”、“大”、“空”的话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探索

(一)解决问题的对策

面对学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良局面,我们做过不少尝试,努力改变

这一不利情况。主要做法如下:

1、扩大阅读量,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该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让他们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感悟体会。学生学会了阅读,语文素养自然就能随之提高。因此,甚至有人说:“语文其实就是教会学生读书”,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围绕这一方向,我校在新学期开展了多项读书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如举办读书节,课前轮流介绍一本好书,每周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等,效果还是不错的。

2、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课型结构,关注学生的习作过程。

将传统的“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评讲”五步改为“放胆试作——指导再作——评讲修改——教师批改——总结评讲”五环节。放胆试作是在学完一组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单元训练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拟题选材,审题立意,完成单元基础训练的写作练习。指导再作,是复习本单元重点课文的写作方法,然后听听学生有什么看不懂或某个方面有疑问,有的放矢地作重点指导,让学生将自己的初作与教师的重点指导进行比较对照,找出不足和欠妥之处,作一定的增删调整,重新抄正,或放弃原文重作。评讲修改,就是根据指导的内容选中上水平的文章去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的结果,由学生再改作文,可由学生互改、自改或分组讨论改。教师批改,可侧重于批,改时可用符号以提高效率。总结评讲是根据教师改后的发现,结合学生实际,抓住学生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联系学生的有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努力方向。

3、以“说”导“写”,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也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写”做好充分的铺垫。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点,经常在口语交际课中渗透写作的内容,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新课标第九册第三单元要求写介绍物品的说明文。由于学生没写过说明文,这对学生是个难点,但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课《我是小小推销员》后,学生基本上就会写了。另外,学校还通过举行集体性的活动,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4、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的信息反馈。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和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作文前的指导更重要,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更有帮助。为此,我们要正确把握“指导与讲评”的关系,评改结合。

首先,要多元评价。即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合作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其次,要评改结合。作文讲评和修改要结合起来进行,不能截然分开。一是教师批改要为讲评做好准备,教师边批改边做好批改记载,写出情况分析,找准原因,切中要害,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评;二是应边评边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要“趁热打铁”,随时改正,有共性的问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集体修改。

第三,要适时表扬。教师讲评时要客观分析,一分为二,不能一味否定。要用中肯的语言指出要害,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接受教训积累经验不断前进。即便是很差的作文,教师也应肯定点滴成功之处,适时进行表扬鼓励。存在的问题可用和蔼的语气个别面评面改。这样,就会树起后进生的信心,增进写作兴趣,以便迎头赶上。

(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1、活动作文。如《踩气球》、《感受黑暗》等作文课,课堂上通过开展全部学生都积极参与的现场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在活动中观察,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的自主性,学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拓宽观察面。在这种充满情趣、活泼生动的课堂中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收集写作素材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逐步改变说空话、假话的现象。

2、实践作文。把学生带到课外,指导学生观察,进行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如六年级的建议书等,一定要布置或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去调查、去发现,进而形成一项合理的建议。这样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内容充实。

3、快乐作文。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熟悉的事物,从教师为中心的师授作文转到以学生为主的自能作文上来,从过高的文学性作文转移到实用性作文,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有感受的想写又喜欢写的东西,做到教师定范围,学生自我命题、定中心、选材料、写作和自改互评等。并且内容不限,文体不拘,长短随意,把学生从教师授题、授意、授材、授改的束搏下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办“手抄报”、“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把作文教学搞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作文。

4、口述作文。

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较少,我们让他们进行口述作文。每周布置一到两次,要求学生面对家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讲述给父母听,父母把它记录下来,第二天交给老师检查批阅。目的是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等能力,为中高年级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满分作文。教师可以根据训练重点,有侧重地给予评点打分,给有特色的作文打高分,甚至满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其他作文,在批改时要找出学生写得好的地方,一句话,一个词都可以,并做好摘录。然后在习作展示课上进行表扬激励,如“佳句欣赏”、“我最满意的一个句子或段落”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改变怕写作文的思想。

科技异化及对策 篇7

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反而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其基本观点是:科技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甚至是支配、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人类已经被一种虚幻的、自满自足的考虑实践构造的科学遗弃了;这种科学所从属并为之服务的实践,就像某种在科学界限之外的东西一样;这种科学满足于思想与行动的分离”[2]。总之,科技“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立”[3]。

科技发生异化固然有科技的社会属性方面的因素,有科技应用的主体对科技误用、滥用和恶用的因素,但主要因素还是科技的自然属性。

首先,科技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利弊共存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一个整体,绝对好的或绝对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作为人的创造物的科技也是如此。也就是说,科技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因此,即使人们按照良好的愿望去用科技,其负面作用也会同时产生。因而,任何技术都将对自然造成破坏,从而对人造成危害。这与科技由谁来使用,如何使用无关[4]。

其次,科技自然属性的“弊”的一面,为恶用和滥用提供了可能性。科技自然属性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三点:“其一,现代技术(科技)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它们是用来打乱自然界的秩

创作内容,对已有图像进行大胆想象,并用“加一加”、“变一变”等方法进行创新。我们班的小朋友姗姗的想象力很丰富,画画胆子也很大,构思新颖,但她的缺点是:动作快,作品毛、草,画面颜色单调,喜欢听好话。对于她,我一方面肯定她的独创性,及时表扬她;另一方面用商量的口气跟她说:“如果涂色能再认真些,颜色再多些,我想这张画肯定会更漂亮。”也许是女孩的天性———爱美的缘故吧,不管什么画面,她都喜欢添画上翩翩起舞的蝴蝶、振翅欲飞的蜻蜓,我在赞赏她良好的作画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她联系生活经验,拓宽思路,向她提序,实现人对自然界的统治的。其二,现代技术(科技)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扩散性。由于现代技术的功能日益强大和复杂化,其有益于人类的正面影响空前增长,其负面影响也随之变得无孔不入。其三,现代技术(科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现代技术发展在很多方面的确体现出按自身需要运行的特点,其后果往往超出人们的事先预测和想象”[5]。由于现代技术(科技)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扩散性和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所以,即使我们善用科技,也难免会出现科技异化的现象。“技术是合自然与反自然、合目的与反目的的矛盾统一体,技术异化是其本质上所固有的。具体地说,这与技术的不确定性有关”[5]。可以说,科技异化是科技发展到现当代所特有的现象。

再次,科技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具有不对称性。在科技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科技自然属性的表现程度远大于其社会属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近现代科技诞生以来,科技的恶用和滥用主要表现为二次世界大战和几次区域性的战争,误用的情况也为数甚少。科技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处在善用的状态之中的。尽管如此,科技的负面影响仍然由小到大,科技的异化依然有增无减。主要原因是科技的自然属性使然,与科技的社会属性关系不大。“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并不决定于社会制度的性质,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认为只有资本主义制度下才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至少是一种天真的看法”[6]。“我们期望科技尽其所能实现其正面价值,但其‘负面’效应并未因‘社会主义’的运用方式而根本减少”[7]。

科技异化的产生,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一、科技的“伴随效应”导致科技异化。

科技的正负效应往往交织在一起,当科技的正效应产生或出现的时候,其“伴随效应”即负效应,并不因人类的意愿而不出现。人类认识能力是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在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难于觉察科技应用的潜在风险。恩格斯指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因此,科技的实现过程,带给人类的并不是单纯的进步,而可能是“忧喜之共门,吉凶之同域”的种种矛盾过程。

二、社会文化导致科技异化。

“我们时代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从核武器的威胁和有毒化学物质到饥饿、贫穷和环境恶化,到对地球赖以生存的体系的破坏———凡此种种都是几个世纪以前才开始统治世界

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在画荷花的时候,她画了一些鱼,我就启发她谁最喜欢在荷叶上呱呱地唱歌,于是她又画上了可爱的小青蛙,水里还加了小蝌蚪……慢慢地,她的思路开阔了许多,添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美术活动本身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领域,它既培养儿童对艺术美的欣赏、识别,学习对美的对象形态的描绘和表现,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素质、能力和个性,形成幼儿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幼儿美术教育事业奋斗吧!

强化企业在国际物流市场竞争中的几种途径

廖雄英1李宏亮2

(1浙江工业大学;2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4)

摘要: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但是,加入WTO后机遇和挑战并存。对我国物流服务业的影响也是这样。本文旨在说明物流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应该如何改进管理,强化功能,以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物流管理强化功能完善服务

加入WTO后,我国更进一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事务,这会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加入世贸组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大开国门,外资企业会大量地涌入,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毋庸置疑,加入WTO后在资金、市场、理念等方面的改善,有利于物流服务业的长期发展。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入世后能直接受益的主要是我国的某些优势产业,物流服务业则是我国的弱势产业,而我国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2005年12月底全面放开物流市场。所以,我国物流服务业面临的挑战是现实且严峻的。

加入WTO后,各行业、各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

的西方工业思想体系所产生的直接后果”。传统科技观使科技简单化,导致人们错误地认为:科技完全是“自主”的,能够“自我调节”的,而看不到科技是非人类的,或者具有自身固有规律的纯粹的“事物”。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都已经异化了,科学真理不再是整合的,科学技术变成了与人无关、独自运转的事物。

三、社会制度导致科技异化。

在当代社会,科技的研究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服从于政治的需要,特别是政府的需要。由于科学家的群体职业化,科技研究的课题和经费越来越依赖于政府,而科研成果与具体运用或者是最后的善恶效果离得越来越远。政治力量的干预使科技行为难以遵守带有社会公德的伦理道德规范。

四、科技的非法滥用导致科技异化。

有时科技专家发明的科技,却被一部分人作为满足某种欲望的工具,作为统治和威胁他人的工具。导致人类经常误用或滥用科技,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缺乏长远利益意识。由于人类要求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习惯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破坏了地球系统相对的稳定,引发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生态环境恶化。

按照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才能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指导它并使之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彻底根除科技异化现象。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有走出科技异化的社会优势和制度优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科学发展观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科技异化现象的治理措施,也是对西方的科技异化批判思想的积极回应。科学发展观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模式,其内涵主要为两方面: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合理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将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科技的异化。

首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能促使科技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始终为着人的利益,避免科技背离人和非人化。“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突出了人的中心地位,以人的目带动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物流服务业竞争的市场将从国内延伸到国外。因此,从实际出发,顺应竞争的需要,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门垄断,改进管理,强化功能,是发展物流服务业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加强企业在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力:

1. 加快重组改制,改善经营机制

物流企业是物流市场的主体,也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现有的物流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体制、设施等因素影响,在提供物流服务时效率低、服务差,处于竞争劣势。所以,应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以产权为纽带,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业转化。

2. 完善服务功能,强化增值服务

现在的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传递、仓储,实际上从公司接到客户的订单开始,物流企业就已经参与产品流通的全过程。因此,物流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进行市场细分、功能定位,提供增值服务,培育核心竞争

的、价值、利益和真正幸福为各种活动的宗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大政策和活动都须贯彻人文精神,以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主。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以人为本”实现的重要保障。

其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全面发展”注重的是发展中各领域的平衡,要求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科技的发展应遵循人与人的和谐,应以人为中心,其物质成果真正能服务人、造福人;科技作为人与自然打交道的主要手段,不仅是人从自然中获取物质财富和生存条件的工具,也应成为人类保护自然的武器。以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科技发展的向导,支配和规定着科技,能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和消除科技的非理性发展和破坏性应用,促进科技成为维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

确立科技为自然服务、为人类服务的整体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为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创造合理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利于消除科技异化的社会根源,有利于人类走出科技异化的困境,进而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生态和谐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摘要: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科学发展观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模式,作为一种合理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将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科技的异化。

关键词:科技异化,科技异化的原因,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3]李桂花.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J].哲学研究,2004,1:86.

[4]许良.技术的不可承受之重[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12.

[5]张黎夫.技术批判之批判[J].天津社会科学,2004,3:50-52.

[6]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科学出版社,1999.

“三无”船舶整治对策 篇8

“三无”船舶之所以久治不绝,是因为有其一定的生存空间。首先是立法滞后。表现在立法层次低,操作性不强;二是有些部门监管不严,甚至有地方保护主义。沿海乡镇政府基本上没有设立乡镇船舶管理站;三是水运市场还不规范,一些货主甚至是国有大型企业也雇佣这些船舶运输贷物。

结合辖区实际,笔者提出“三无”船舶整治对策如下:

一、完善立法。使处理“三无”船舶的法律法规形成体系,让执法部门对“三无”船舶的处理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二、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从保护先进生产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增强整治“三无”船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福建海事局部署和我局的整治实施方案。

三、立足海事机构自身建设。一是海事机构完善监管手段,抓住典型,采取罚款、拆解、滞留或没收等行政措施,逐渐形成威摄力。二是要制定计划,落实责任。认真制定可行的行动方案和活动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三是加强督查,明确各级责任并落实到位。

四、对海事主管机关执法职责要有新的认识。一是要把执法的眼光由自己的辖区扩大到整个水域。光靠某个地区某个港口某个码头加强水上安全管理显然不够。二是要有水上交通安全执法与水运市场和社会稳定相结合的意识,如果违章船舶多,势必会扰乱水运市场秩序,严重的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五、海事主管部门要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决不能一味地等待法规。在整顿工作中,我局对滞留的“三无”船舶进行分类并请船舶属地的地方政府或海事主管部门协助处理,不失为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子。具体做法是:向船舶属地的地方政府或海事主管部门发出《海事行政执法建议书》,属于乡镇船舶且能够取得单航次证书的,由地方政府出具能证明船舶合法来源的书面证明,并保证在船舶办齐所有证照、满足航行安全标准之前不再投入营运后,办理交接手续领回。这些船舶有两条出路:一是办齐所有证书、将其纳入管理准予投入营运;二是无法满足适航条件的坚决予以拆解。

六、从源头杜绝“三无”船舶的产生。首先要把住船舶建造关口。严厉打击非法船厂,断绝“三无”船舶的建造的源头。其次,协同公安、边防、渔业、港口等部门,从水运市场源头上把关,使“三无”船舶无货可运、无港可装卸。

七、加大现场执法力度。一要坚决依法严厉打击“三无”船舶,不能以罚代管。二要采取“查、堵、打、疏”四种方式整顿“三无”船舶。要坚持“源头堵,中间抓,目的港查”和“流域协作,打时间差”等有效措施。“查”,即通过调查摸底,查清辖区内的“三无”船舶的分布、数量和状况。“堵”,即与船厂、码头、水上作业单位签订反“三无”船舶备忘录、协议等,扼住“三无”船舶装卸的源头。“打”,即可采取滞留、拆解动力、罚款等方式打击“三无”船舶。“疏”,即对船况较好、符合船检规范的“三无”船舶进行检验登记。制订操作性强的“三无”船舶登记程序规定,以便于“三无”船舶的检验发证。实践证明,经过半年的整治,辖区内的“三无”船舶数量由原有的60艘降至目前20艘,取得阶段性成果。

八、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就五部委《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的通告》涉及的部门而言,执法的单位有海事局、海洋与水产局、稽私侦查局、公安、边防海警等五支队伍,但每支队伍受经费的限制,设施不先进,手段较落后,而且管理上交叉重叠,执法不力,应进行体制改革,实行执法资源整合。效仿美国海岸警卫队管理模式,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赋予刑事侦查权、刑事拘留权,管理模式由单一执法转变为海上综合执法;管理范围由现在海事局管辖的沿海管辖扩大到大陆架管辖。

上一篇:党员发展 大会议程及要求下一篇:二年级语文备课